学生顶岗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8 00:24: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顶岗实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为了与现代的职业教学理念接轨,使我校护理专业学生更顺利地向临床过渡并适应临床工作,实现护理专业顶岗实习,达到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目的,我们对部分护理专业的学生实行了教学改革,改变以往两年理论学习,第三年临床实习的2+1教学模式,实施新的教学模式,主要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教学理念为指导思想进行教法改革,在校重点培养学生整体综合能力和临床应用能力,为了改革2+1培养模式,加强在校基础护理实训课程,建立模拟病房,实行模拟临床实践教学。第4学期改革教学模块,缩减理论讲授课时,增加临床见习课时,让学生亲临医院,面对面和患者沟通,实施临床操作。为学生顶岗实习打好基础;同时教师要加强与实习单位沟通,为学生顶岗实习提供充分条件。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及熟练地应用技能,使在校学习与临床应用相结合,缩短在校学习学习与临床实际技能应用的过渡期,实现护生顶岗实习。
一、教学方法的实施对象和过程
实施对象是2011级护理专业部分学生进行2+1培养模式的改革教学,方法是以我校2011级大专高级护理3、4、5、6班,共4个班的学生为实施对象,参与研究学生总生数244人,年龄段为18―20岁。实施对象均为高考招生的秋季班。入学由学生科依相同的专业的随机编班,授课教师从选择对象中随机抽取单元实验班和对照班,3、5班为实验班,4、6班为对照班。
对照班按照教学大纲计划要求实施教学,应用传统讲授法施教,主要按教材内容和实践计划系统教学,实行第三学年实习。实验班在以教学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实施新的教学模式,首先由教师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尤其是《基础护理学》要缩短理论讲授课时,增加技能操作课时,对操作内容制定规范化的操作标准。临床课同样压缩理论授课时间,增加实习前临床培训、模拟病房技能实训及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见习,实行第三学年顶岗实习。重点加强在校期间的实践技能培训,为使学生顺利实现顶岗实习做好准备。首先由教师对教材内容重点部分精讲,并增加学生的在校实训课时,加强学生的基础技能操作,并在实习前强化培训和结合临床模拟病房技能实训、临床见习来进一步使学生熟悉技能并提前适应临床,为学生第三学年顶岗实习创造条件。
二、结果分析
为了验证“模拟病房”教学法的教学效果,我们用问卷调查法,调研访问法对在校生、实习生、带教老师及毕业生进行调查教学效果与考核评价。对毕业生进行毕业考核。根据调查与考核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验证教学效果。
1.问卷调查,所有实施对象及带教老师,实事求是的对问卷内容作出客观评价。问卷调查人数学生共244人,从实验班和对照班随机平均抽取人数,合计赞成率占96.7%,带教老师总人数38人,合计赞成率占92.1 %。
2.理论和技能考核情况 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采用相同考试内容进行理论和实操考核,考试方法是学生2人1组,监考教师2人一组,让学生互相检查,实体操作,监考老师对学生同时评分,然后对考试成绩进行汇总。结果表明基础护理学实操考核情况 对照组和实验组的优秀率有显著差异。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及格人数对比无差异。护理临床课毕业考试情况 实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及格人数对比无差异。
三、课堂效果
从调查结果说明,“模拟病房”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传统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讲授,学生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而“模拟病房”教学法,则以学生为主体,以解决临床问题为目标,针对性强,通过学生之间的实体操作,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了学生自学、分析问题、口头表述、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等方面的能力,深受师生欢迎。
四、体会
病案设计好坏是关键,护理专业临床课病案设计好坏,是能否组织好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关键。好的病案能使护生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角色模拟是激情,学生之间的学习、实操均以学生为主体,互换护患角色,实体操练,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并使其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掌握的知识全面化、具体化,巩固性好,有利于开发学生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篇2
学生从小在学校接受灌输式教育,被动、机械地接受知识,课本有什么内容就学什么。在物流企业实习时,实习生不太适应从学生到职员这种角色的转变,一部分人不能主动去思考和学习,被动地等待别人指导,把“眼高手低”当自信,不擅长处理人际关系,甚至面对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矛盾,与实习单位领导和同事发生面对面冲突。企业出于生产安全与效率的考虑,将实习学生安排在一个固定的岗位,没有机会轮岗换岗,不能按计划学习各个岗位的职业技能,接触企业核心技术岗位的机会很少,实习学生容易感到工作内容单调乏味,专业不对口,得不到技能上的锻炼[2]。同时企业与学校在实习内容和师资上缺乏明确的责任与分工,在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上缺乏商讨与论证,学生在面对陌生的工作场地、工作情境时,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和无所事事。总之,对实习环境的不适应、对实习岗位的抱怨、对实习内容的不认同是学生产生消极抵制情绪的主要原因。
2解决高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策略
实践性和操作性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教育的特性,而顶岗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操作能力重要的一环。为保证学生顶岗实习长效、稳定开展,需要学校、企业、学生乃至政府等多方面的参与和努力。
2.1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及运行机制
在顶岗实习实施前,校企应合作建立实习管理机构,通过委员会章程、工作计划等相关制度保障委员会的长期、有效运行。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为例,学院成立了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会由“校、企、政”三方专家组成,制定物流管理专业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实习学生管理细则、实习安全管理细则、实习成绩认定办法等相关管理文件。采取例会和专题会议等方式,加强学校和实习企业的沟通,共同商讨顶岗实习内容、场地、管理方式,合作编写顶岗实习指导书和实习计划,研究符合专业特点和区域特色的顶岗实习教学体系,将物流企业的管理方式引进学校日常管理和教学中,将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文化融入到校内实习实训中。编制和归档整理顶岗实习“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协议,监管协议的有效履行。
2.2加大对顶岗实习的资源投入
高职院校要从行动上重视顶岗实习,不仅给予制度和组织保障,还要有一定的资金、设备和师资等资源投入。随着资源的投入,物流管理专业可以进一步加快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深度和广度合作,确保顶岗实习内容、场地、管理方式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提高。增强与企业的联络,学院投入一定设备和资金在物流企业开辟企业课堂,建立联络办公场所,现场研讨实习教学内容,解决实习计划实施中的各种问题,把学校的职业核心课程设置、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组织实施与企业的岗位技能需求有机结合起来,避免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训练相脱节。积极引进和培养具备双师素质的专兼职教师,每年轮换教师下企业实践并且指导顶岗实习,给予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在职称评审和绩效工资方面一定倾斜,让更多资深教师能积极投身于顶岗实习指导工作中来。校方指导老师要提高顶岗实习参与度,定期通过电话、QQ、班会、下企业巡视等形式与学生进行交流,指导学生编写顶岗实习报告和顶岗实习日记,加强实习过程监控和信息反馈,与实习单位保持融洽关系。
2.3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同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综合性、应用性、交叉性的宽口径专业,需要高职院校尽可能联系更多综合型物流实习基地,让学生有机会挑选符合自己职业规划的工作环境去顶岗实习,以提高实践与就业能力。专业可以开辟第二课堂,从细节入手,使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团队合作,如何进行沟通,如何适应物流企业管理和文化,从而加强学生对高职教育理念的认同,明确顶岗实习的重要性,树立学生顶岗实习的良好心态,培养学生善于实习的能力。在物流管理专业传统教学计划里,实习往往是指第六学期的毕业顶岗实习。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推进,实习的内涵丰富起来。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物流管理专业实习内容包括第二学期认知实习、第四学期教学顶岗实习、第六学期毕业顶岗实习。认知实习侧重通过参观和体验了解物流企业结构、企业文化、工作岗位和企业核心业务作业流程,该实习往往安排在课余时间或假期。教学顶岗实习是在第四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的4周校外企业轮岗实习,以熟悉每个关键岗位的主要职责和业务内容,掌握物流设施设备的具体操作规范。毕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在自选或学校推荐的企业完成为期半年的岗位实践,以提高其从预就业到就业的平稳过渡[3]。校企双方紧密配合、周密计划,让学生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中完成企业的培训和生产任务,通过校外认知实习、教学顶岗实习、毕业顶岗实习的渐进式过渡,解决顶岗实习期间的生产效益问题,对确实为企业创造了经济效益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尊重学生的劳动,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顶岗实习教学活动。
2.4转变实习企业对顶岗实习的消极态度
现代物流企业要树立长远的发展战略,认识到校企合作对企业具有科技创新、开发人力资源等重要意义,意识到实习师生能够以局外人的身份、以新的视角来审视企业,发现物流管理中潜在的问题,为企业提供合理化的解决方案。企业要开发校企合作能力,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将高职院校的教育科研资源融入到企业的价值链中,将学院的核心竞争力转变为企业自身的竞争优势。充分利用顶岗实习合作平台,让学校教育功能与企业生产经营需求有机结合在一起,接收学生实习和就业不再是负担,并据此提高员工队伍的整体素质。
3结语
篇3
[关键词]顶岗实习 校企双主体 管理模式
[作者简介]王娟(1978- ),女,湖南益阳人,湖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产学合作中心,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湖南 株洲 412001)
[课题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一般课题“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困境与对策的实证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XJK011CZJ064)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27-0029-02
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素养的关键环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指出:“企业要与学校共同组织好学生的相关专业理论教学和技能实训工作,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支付合理报酬。”这就要求企业和学校两个主体要共同组织好顶岗实习,实现校企双主体管理。
一、“校企双主体管理”的定义
“校企双主体管理”是指学校与企业通过建立有效的实习机制,共同担任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主体,发挥学校和企业顶岗实习“双主体”的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管理顶岗实习学生。处于顶岗实习阶段的高职学生既要受学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约束,又要服从企业的管理。
二、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的现状
1.国家层面的实习制度不完善,学生顶岗实习落实不到位。到目前为止,国家并没有硬性的法律制度约束企业有接受学生实习的义务和标准,没有一个相对健全的法制环境。相反,目前国内的法律法规中只对学校进行约束,并没有对企业进行约束或激励。很多职业院校教授的内容与企业最新的技术标准脱节,导致很多学生到企业后完全无从下手,成为企业的负担,顶岗实习落实不理想。
2.校、企两个主体责任不明确,管理效果不理想。由于没有整体设计和规范企业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学生实习效果的好坏、实习质量的高低与企业无关,企业不用承担相应的责任。校内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沟通不够,企业指导老师认为学生实习的管理主要在校方,不便参与,因此,没有企业为主体的实习管理效果不佳。
3.校、企实习管理体系不完善,管理过于形式化。国家关于职业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制机制、实习内容、实习过程管理、实习结果评价、实习责任问责等制度不完善,企业认为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只是学校的事情,对学生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不闻不问;学校顶岗实习带队老师认为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大多问题都可以敷衍了事,因此,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很难到位,大多流于形式。
三、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校企双主体”管理的必要性
1.有利于落实“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开展校企双主体管理是当前高职顶岗实习的重要举措。《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和手段,是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校企双主体”管理高职顶岗实习,企业全程参与顶岗实习计划、方案的设计,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提高工学结合的质量,最大程度地发挥企业在高职顶岗实习中的主导作用,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落到实处。
2.有利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的规范化,提高实习质量。校企双主体参与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实习管理制度,有利于推动高职学生顶岗实习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企业全程参与实习管理,并根据自身的人才需求确定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和要求,规范实习实习内容,避免实习的盲目性与形式化。企业与学校两个主体共同参与到顶岗实习教学体系的规划、运行、监控中,使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更加规范,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为企业服务的能力。
3.有利于提高企业参与顶岗实习的积极性。校企双主体管理中的一个主体是高职院校,另一个主体是企业。双主体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是企业参与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全过程,在调动企业积极性的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方面的教育资源,形成双主体互动、校企双赢的顶岗实习管理模式。企业除了要和院校的老师们一起按照企业的岗位群制订实习计划之外,还要承担起指导学生实习的任务,这就使合作有了更多切入点,企业参与实习的吸引力就大大提高了。这种实习管理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也促进了学校和企业在合作中互学互动、互利互惠,形成“双赢”局面。
四、学生顶岗实习“校企双主体”管理的探讨
1.实习课程标准、计划校企共定。(1)课程标准。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专业标准,紧贴产业、行业发展水平和职业岗位需求,校企共同开发人才培养计划,共同实施专业建设计划,推动技能人才培养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聘请有丰富现场经验的企业专家,参与实习课程体系及课程标准的制定,提出专业改革建议,及时反馈专业建设和发展的要求。(2)实习计划。高职院校教学与生产紧密结合,通过全面、迅速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校企共同制订学生顶岗实习计划,校企共同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具备实践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
2.指导老师校企共育。(1)建立实习指导老师校企互培制。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既要接受校内指导老师的指导,又要接受企业指导老师的指导。因此,学校和企业应该安排一批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技术熟练的技术或管理人员担任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老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高职院校应每年派实习指导老师去企业和生产一线实践,通过到企业生产现场考察、接受企业组织的技能培训、在企业的生产或培训岗位上操作演练,参与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等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高业务水平。同时,应将教师培训纳入企业工作安排,使企业指导培训教师制度化。企业实习指导老师在实习前也要接受高职院校组织的实习岗前培训,要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的专业以及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有所了解,并熟悉专业教育课程和知识、技能体系,在实习期间能为学生的专业学习、技能训练、职业素质养成和个性发展提供有效指导。(2)实施校企指导老师共聘制。高职院校实习指导老师每年应有半年以上的企业工作经历,符合要求的老师校企共同颁发实习指导老师合格证,持证上岗,校企共同聘用并下发聘书,同时给予一定的指导津贴。另外,校企每年共同组织高职院校的指导老师和企业指导老师进行实践操作技能考核,考核不合格的、指导学生生产性顶岗实习的能力不强的,根据相关制度取消实习指导资格,解除聘用。
3.实习基地校企共建。(1)高职院校提供人力支持。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用工要求,在双休日、暑假和长假,定期派学生去与专业相关的企业,为企业提供人力支持,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用工高峰期人员不足的问题。(2)校企项目合作。高职积极创造条件与企业合作,进行专业研究、技术开发、生产及新技术的应用推广等多种形式的项目,努力把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为实践能力训练和专业素质培养的实践基地,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创造良好的实习条件和实践环境。
4.学生实习校企共管。(1)建立有序的校、企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运行机制。高职院校与达成顶岗实习合作协议的企业共同建立顶岗实习的组织领导机构,专门负责实习生的日常管理,负责双方的沟通和协调。校、企共同确定双方职责,制定实习运行管理、实习动员等相关制度,以利于双边互动,保障学生顶岗实习的顺利实施,推动学生顶岗实习逐步走向规范化和制度化。(2)建立学校指导老师与企业导师的联络机制。不定期举办学校实习指导老师和企业导师研讨会,推动成员企业和职业院校间的需求对接与信息互通。企业要及时和校方沟通,配合学校调整实习计划与内容,实现校内教育与顶岗实习的相互衔接,适应市场企业需求。(3)建立校企双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考评机制。校企双方要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把顶岗实习作为一门课程进行管理,学生顶岗实习成绩并作为毕业的条件。校、企双方各自确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评定的内容,共同完成学生顶岗实习的成绩评定工作,建立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校企双方参与的成绩评定体系。(4)建立校企双主体顶岗实习监控制度。校企双方共同建立并不断完善顶岗实习日常指导和教学督导相结合的常规监控制度,并在企业实习岗位安装监控器,企业和学院可以随时观察到学生参与实习的现状,以便校企双方对顶岗实习教学过程和质量进行全程监控。
五、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校企双主体”管理运行的保障
1.国家层面顶岗实习法制环境的建设,提高企业积极性。国家必须从制度层面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进行规范,通过健全顶岗实习的法制环境,来整体设计和规范企业承担职业教育的主体责任。通过立法硬性规定企业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义务和标准,从国家层面明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社会责任,落实企业接收学生实习财税优惠和经费补贴的相关规定。适当提高企业承担学生实习的补偿比例,政府会同行业协会和相关企业,核算各专业顶岗实习企业所承担的培训费用,通过定额补助和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积极参与顶岗实习。
2.各级地方政府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明确实习主体责任,加强监管。各级地方政府也应以法律的形式明确学生实习主体的责任。完善相关法律,明确企业接受大学生实习的社会责任,保障企业的利益;将大学生实习纳入国家财政补贴范围,建立国家大学生实习制度;探索教育体制改革,为大学生实习提供经费保障和制度支撑。制定学生企业实习安全、保险等政策,明确校企双方责任和义务;在行政部门、有关行业组织开展的评优、评奖、评级等活动中,对在接受学生实习中表现突出的企业,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和优先。建立校企实习责任问责制。对不履行实习管理职责的企业和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应当责令限期整改,对拒不改正或因工作失误引起的损失,应当给予处分。
3.政府制定统一的顶岗实习基地标准,规范实习企业准入制度。政府牵头,各部门及行业协会配合,制定接受顶岗实习企业资质认证细则,从生产规模、经济效益、劳动安全、诚信经营等方面设置一定标准。对达到标准经认证合格的企业由政府发放“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基地”铜牌。政府及相关部门加大宣传力度,让社会和企业认识到“职业教育顶岗实习基地”是企业综合实力的体现,是企业具有社会信度的标志。
六、结语
“校企双主体”管理学生顶岗实习如能落实到位,将有助于高职院校进一步建立完整、系统的顶岗实习机构和制度,形成长效机制,切实推进校企合作,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从而促使高职院校不断改革创新,提升内涵,提高办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陈光.校企联动循环顶岗实习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2(23).
[2]申晓伟,罗华.高职院校校企“双主体”合作育人策略研究[J].职教与经济研究,2011(9).
篇4
[关键词]顶岗实习;课程;物流管理
一、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分析
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是专业实践课程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设置顶岗实习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熟练的专业操作技能以及综合职业能力。根据我国物流产业发展需求,通过研究分析物流行业调研报告和有关物流企业资料,结合安徽省及蚌埠市物流产业发展实际,召开省内外知名物流商贸企业专家研讨会,对物流核心岗位,即配送、运输、仓储、物流信息管理进行分析和具体工作任务分解,总结出各岗位所需要和具备的单项和复合职业能力。依据相关物流岗位确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确定了顶岗实习课程内容,以及课程目标、内容与相关岗位任务的对接方式,科学地处理个体兴趣与社会需要、知识技能与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目标定位于各岗位的初、中级职位所应具备的熟练专业技能及管理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内容:通用能力目标:沟通能力、相处能力、协作能力、学习能力、心理能力、管理能力、职业态度、职业规范和创新意识等。专业能力目标:
1.技术型、技能型物流人才,即物流作业各岗位的操作人员,如运输、仓储、理货、配送、客户关系管理等,要求能够熟练地掌握运输、配送、仓储、包装、装卸、加工等方面的操作技能,并能熟练地在物流作业各岗位中运用,能够完成各岗位的工作任务。
2.基层管理型物流人才,即基层和中层管理者,如仓储管理员、车辆调度员、物流客户服务人员、采购员、理货员等;仓储经理、运输经理、采购经理、客服经理、营销经理等,要求能够熟悉并掌握物流作业流程,并能够对某个环节或某个结点进行计划、组织、决策等管理活动。专业综合能力目标:要求学生能够完全胜任一个或数个技能岗位的需要,与该就业岗位零距离对接。在确定顶岗实习课程目标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发展需求与心理特点的调查访谈与分析,关注学生职业成长需求与个性化特质,对课程目标进行适切性分层,从而保证课程目标的多元化和可塑性。同时,通过对物流职业人格和职业精神的系统研究,确定物流顶岗实习课程目标在三个领域,即职业道德、物流操作技能和物流综合职业能力。另外,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过程中,注意协调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之间的关系,以及物流职业目标的整体化与融通性。
二、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内容
顶岗实习通常是经学校相关部门批准的,能为学生提供与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或者职业兴趣相关的实践工作经历,培养职业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目前,顶岗实习模式日趋多元化,根据时间来划分,可分为工学交替、假期、周末顶岗实习三大类。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施教主体包括:专业教师、辅导员、管理部门和实习企业。内容主要涉及:使学生应用、推广、加深所学专业知识,获得联系真实世界的经验,加深对生产过程的理解;了解职场现状,适应职业工作和职业生活,最终顺利地实现从学生到职场人的过渡;检验自己的职业规划和职业兴趣,验证自己的职业能力和工作资质,探索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匹配程度;了解自己专业学习适应性和专业认同感的程度;学习默会知识,逐渐形成职业态度和职业价值观;获得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工作机会;构建人际关系网络,增加社会资本;提高就业技能和水平;学会使用相关工具;实现管理愿望等。邀请物流企业高管与学生进行交流,就物流企业现状、物流岗位技能与素质、物流企业文化、物流业发展等进行讨论。顶岗实习课程的学习是促使高职学生成功、成才、成长的最关键因素。顶岗实习课程的具体内容根据物流岗位来确定。采购管理岗位:能够填写采购与供应订单;能够制定采购与供应物流计划;能够实施采购与供应计划;能够对供应商进行公共关系管理等。运输管理岗位:能够运用科学方法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能够组织货物的装卸搬运;能够提出运费报价;能够使用和维护运输设施等。仓储管理岗位:能够编制仓库货物储存计划;能够根据货物特性对货物保管进行指导;能够指导仓储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能够执行库存管理计划;能够提出库存合理化建议;能够分析库存状况等。配送管理岗位:能够根据配送计划选择配送方式;能够选择配送工具;能够根据计划实施流通;能够编制装卸搬运作业计划;能够指导装卸搬运设备、设施的合理使用等。物流信息管理岗位:能够对物流信息进行分类;能够编制物流信息分析报告;能够选择物流软件;能够使用物流软件进行物流管理。
三、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由以下三个连续的阶段构成:第一阶段:学生认知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学生每五人一组,实习时间共计1周,了解企业文化、熟悉企业环境及专业技能岗位的技术要求、工具应用等,由师傅引导学生逐步适应从“学生”向“职业人”的角色转换。学生与企业相应岗位的师傅配对,全程观察师傅岗位工作任务执行过程,亲身体验职业生活,每一个岗位的体验时间为1天。5个岗位进行轮换。第一阶段顶岗实习时间共计5天。实习完成后,学生完成认知性顶岗实习报告。第二阶段:专业课程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相应的专业核心课程学习任务完成之后,分为5人小组,实习时间为1周。学生轮岗参与物流作业,熟悉不同岗位职责、工作内容、技术要求以及设备使用与维护,固化职业思想,独立完成物流岗位工作任务。根据企业需要,实行周末、假期、工作日多种实习时间安排,充分协调企业与学生实习之间的时间冲突。第三阶段:就业性顶岗实习。时间安排在第6学期,学习以员工身份进行技能岗位的顶岗工作与学习,安排师傅指导,为期6个月。了解现代物流企业管理模式和岗位操作性标准,熟悉物流行业各项管理制度。顶岗实习课程实施的每个阶段,在学校与企业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的基础上,学校、企业、学生及家长等还必须签订顶岗实习四方协议,明确各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顶岗实习各阶段任务能够顺利进行。顶岗实习课程管理方面,形成专业教师、辅导员、师傅共管的管理体制,并分别制定专业教师、辅导员、师傅管理职责。专业教师和师傅共同负责专业技能指导。辅导员负责日常生活管理。顶岗实习课程管理实行企业化,校外基地的指导教师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全面指导学生开展物流作业,对实习学生进行管理和评价,并评选优秀实习生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校外实训基地人力资源部安排专人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课程考核,并随时与学校保持联系,及时协商解决实习过程中的问题。另外,运用QQ群建设课程管理平台,加强顶岗实习课程信息管理,实现学生、企业、学校和家长多方交流、互相监督。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过程,从校企共建协议到物流企业文化集训,从物流作业操作流程系统讲解与训练到实习主管和师傅们全心全意手把手教导,从严格的准员工管理(参与企业人员考核)到实习考核(经验知识+技能)与激励,最后经过双向选择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在学校、企业、学生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实现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当然,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实施还存在很多问题。职业院校管理机制改革动力不足,现存的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物流企业需要,迫切需要学校体制机制创新。学校投入顶岗实习课程建设的经费不足,单纯由企业承担不可能支持顶岗实习课程的可持续发展。政府职责的缺位,也严重影响和制约着顶岗实习课程普及化和多样化发展。
四、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的评价
物流管理专业顶岗实习课程实行“企业为主、学校为辅”的双重考核评价体系。顶岗实习课程考核主体是校企双方,双方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对顶岗实习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和学习任务进行双重考核。企业根据学生在岗位上的表现、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技能掌握情况、实习纪律和态度由顶岗实习企业指导教师进行考评,给定成绩。学校根据企业评定,并结合学生实习表现、岗位实习报告和实际检查情况等综合评定成绩。工作任务考核以企业考评为主,学校考评为辅,学生的考核必须经企业和学校双方考核合格。经过校企双方的双重考核,成绩合格者获得相应学分,并获得由学校和企业共同签发的《顶岗实习合格证书》。评价过程强调过程评价,企业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融入到对学生的评价中,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准则,从学生的工作态度、工作质量、实习纪律、岗位技能、团队与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评价,并将结果与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伙食补助、奖金挂钩,填写《物流企业顶岗实习课程考核表》,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中企业师傅对学生的综合评价。校内指导教师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教学标准的要求,参照学生在企业的顶岗实习考核记录和学生管理平台的反馈信息,填写《学生顶岗实习校内考核表》,最终结合《学生顶岗实习工作总结》的完成情况与职业能力的形成情况进行综合考核,完成《顶岗实习鉴定表》中校内指导教师的综合评价任务。学生顶岗实习课程成绩由五部分构成,包括自我评价、企业评价、学校评价、顶岗实习日志和实结报告,每部分权重为20%。
[参考文献]
[1]夏英.关于职业教育顶岗实习课程的理性思考[J].职教论坛,2013(6):83-85.
[2]张游.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系构建的对策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0(11).
[3]贾树生,秦静静,郭建敏.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管理体系的构建[J].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4).
[4]綦颖,宋连喜.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篇5
关键词:高职学生;英语专业;顶岗实习;过程管理
顶岗实习让学生零距离接触到工作现场,以其工作岗位的真实性、工作环境的复杂性、工作经历与体验的综合性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综合素养。[1]因此,顶岗实习这一实践教学活动在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鉴于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期间问题较多,把PDCA循环引入顶岗实习管理中有助于改善对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管理,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毕业质量。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现状
1.商务英语专业的职业岗位群匮乏,影响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具体落实
高职顶岗实习要直接面向职业岗位,使培养出来的人才具备相关岗位所必需的基本知识与业务能力。然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职业岗位比较匮乏,与专业相似度接近的岗位主要集中在翻译、文秘、外贸、报关、跟单等几个方面,而且相应职业岗位用人需求量少,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无法实现类似于餐饮、旅游等文科类专业或纺织、机电等理工类专业一次性可以接受数量较多的学生进行规模化顶岗实习,方便学校统一安排和统筹校外实习管理,往往是某一个单位或特定岗位只能容纳一名学生顶岗实习,给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落实安排带来很多困难。
2.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学生分散,影响学院顶岗实习工作的有效管理
受制于职业岗位用人需求量少,难以成规模化顶岗实习的影响,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除极少部分学校能够帮助联系安排顶岗实习单位外,多数学生通过学院召开的“双选会”上与用人单位主动联系或通过网络投递的方式进行撒网式联系以及通过家长、亲戚等社会关系寻找,导致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地点分散,学校定期的巡视检查困难加大,管理成本增加,影响学院的有效管理。
3.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管理流于形式,影响学生岗位技能的综合培养
基于商务英语专业的特殊性,学院很难统一为学生联系到专业相适应的顶岗实习单位,进行统一管理,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成为一个“走过场”、学生被学院草草推入社会进行“放羊式”的实习[2],与教育部要求的高职学生顶岗实习教学目标相去甚远;再加以学校不愿投入必要的管理经费,缺少真正具有实践管理经验教师的跟踪指导,学生在企业的表现和实习效果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很难考量学生能将课堂上所学的商务英语专业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岗位中,并能在岗位实践锻炼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的职业素养。
4.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对顶岗实习认识不够,影响未来职业生涯的良性发展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许多学生对自己三年毕业后的就业行业和就业岗位不了解,对顶岗实习实践教学认识也模糊不清,认识不到顶岗实习是自己职业发展的必经过程,未事先很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在选择顶岗实习单位时没有认真考虑专业对口性,而是随意地选择自认为感兴趣的岗位或企业进行实习,当在实习中遇到各种专业知识不对口或人际交往不畅等挫折时,极易产生心理恐慌和委屈感[3],有的学生便以无法适应岗位需求或不喜欢为由,高频率地更换实习单位和岗位,致使顶岗实习结束之后,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依旧一片迷茫。
二、PDCA循环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的具体应用
按照PDCA循环四个阶段的工作程序,其在高职商务英语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为:
1.策划(Plan)阶段
根据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高职教育应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的总目标,明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培养目标是所学专业知识和今后的工作相结合,在实习中掌握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毕业后顺利踏上工作岗位。基于顶岗实习过程管理多重特性的考虑,如管理时间的长期性,管理客体(学生)身份的特殊性,管理内容的复杂性,管理主体的多元性,实习地点的分散性、安全管理的隐患性等[4]。
首先,建立一套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保障机制。学院成立了系-专业教学团队-实习领队-专兼职指导教师四级顶岗实习管理机构,把顶岗实习管理工作纳入学院教学考核之中。出台一系列管理考核文件,如顶岗实习管理规定、顶岗实习过程学生管理细则、学生顶岗实习安全管理细则等。形成了一套较成熟的顶岗实习工作流程:编写顶岗实习实施计划和指导书-审核-落实顶岗实习企业-开展实习动员与安全教育-顶岗实习计划实施-考核与成绩评定-顶岗实习工作总结-记录归档。
其次,落实实习单位和岗位,合理制定实习计划。结合学生专业知识学习情况、个人的兴趣爱好、所取得的岗位职业资格证书和未来就业意向等,落实与专业相对应的实习企业和岗位,与企业商定企业兼职指导教师,负责学生的业务指导,并解决学生在实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如安全、纪律、礼仪等;校企双方共同商讨顶岗实习方案,制定实习计划,共同设计实习任务、内容和目标要求,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5]。
再次,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如明确顶岗实习各阶段的目标任务和考核要求;在学生深入企业顶岗实习之前,下发人手一份《顶岗实习指导书》和《顶岗实习工作手册》;积极引导学生调整心态,转变角色,融入企业。
最后,建立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对学生在实习期间完成的具体工作任务、做出的工作业绩、实习纪律情况、工作态度积极情况、个人专业发展潜力等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在学生顶岗实习企业考核表给出相应的考核等次;学校指导教师结合学生顶岗实习过程小结完成情况、中期巡回检查情况、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学生根据自身对工作流程熟悉程度、有利于自己未来专业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吻合度、顶岗实习取得的效果等进行自评。
2.实施(Do)阶段
实施阶段是PDCA循环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步,是对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管理工作的全面控制。在策划阶段把所有的操作性措施制定完成之后,就必须保证所有的计划都能得到有效实施,努力实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明白顶岗实了训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也要强调职业道德、责任感、组织纪律、创新意识、人际关系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3.检查(Check)阶段
检查阶段是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培养岗位实践能力计划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是承上启下的一环。通过检查,可以总结各项措施的落实情况、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又可以将检查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形成检查报告,为下一步工作提供信息依据。由于实习地点的分散性,给顶岗实习管理和指导带来诸多不便。为此,学院引进了顶岗实习管理监督平台,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将校内管理教师、企业指导人员、企业主管人员对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种种情况上传到平台,学院相关部门随时可通过校园网了解学生实习动态,使学生在实习中在不可避免地遇到的各种技术、生活、思想问题时获得及时地帮助和支持。
4.处理(Action)阶段
处理阶段是对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工作进行经验教训总结的环节,对确认为行之有效的好经验、好做法需进行标准化、规范化,并在今后的实习管理工作中进一步推广和应用;对某些不妥当的措施和做法要进行整理、分析、记录备案,防止再犯同样的错误,同时对工作中表现突出或产生严重问题的部门及个人进行奖惩,以维持管理工作的严肃性。将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循环之前,应对这一循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重新分析原因,制定新的方案,待下一循环中提高,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PDCA循环管理体系。
三、结 语
高职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是学生必须经历的一个实践环节,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实现与用人单位良性对接的有效途径。PDCA循环是使这一实践环节良性运行的质量控制工具,利用好PDCA循环将有效地解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企业个数多、地点分散、教师指导困难、安全管理难等问题,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职业教育改革等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6]。
参考文献:
[1] 李宁.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与管理[J].
教育与职业,2010,(11):172-174.
[2] 王永福.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的改革与实
践[J].教育与职业,2010,(11):46-47.
[3] 杨晓红.高职高专商务英语专业顶岗实习的问题分析及
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4):139-140.
[4] 戴海燕.对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再认识[J].职教论
坛,2009,(9):17-18.
[5] 徐暄.PDCA循环在园艺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管理中的
运用[J].江苏教育,2010,(3):57-58.
篇6
关键词:中专学生 顶岗实习 管理
为加强对学生的实习管理,提高实习质量,强化实践技能,保证学生毕业后顺利熟悉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很多中专院校现在开始实行“2+1”的教育模式,意思就是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然后到当地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其目的是加强校企合作,保证中专生毕业后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适应岗位需要。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加强中专生顶岗实习管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呢?
一、中专生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顶岗实习不仅是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还是强化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途径,加强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不管对于学生和学校,还是对于企业和社会,都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可以学到丰富的理论知识,通过顶岗实习,可以锻炼动手能力,提高自身实践技能。通过也有助于学生完成从学校到社会的角色转变,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中专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这期间将学校中的很多新思想、新理论运用到实习工作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新的经营创意和工作方式,为企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带来了无限生机。同时,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了有效锻炼,实现了从学校到社会的平稳过渡。
顶岗实习的实践经验,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在校外建立实习基地的举措,充分体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指导思想,满足了职业学校实践性教学的需求。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实习的过程中,也完成了了解企业、熟悉生产、完善知识、提高能力的转变,逐渐打造了一批“双师型”的师资队伍。
二、如何加强中专生顶岗实习的管理
1.完善校企合作组织结构
中专职业院校要建立与企业相互联系与结合的领导班子,为实现校企双方的顺利合作打好基础。校企双方在确定合作之后,要共同建立负责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的具体措施,派出专人负责整个顶岗实习过程的规划和实施,并负责监督工作。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建立比较规范的运行制度,使任务、过程、考核等实施步骤有章可循,有理可依。
首先,作为中等职业院校,要每年对社会各行各业以及企业需求展开调查,确定学校专业的发展方向,根据社会岗位需求情况,结合学生的职业能力,及时修改对于人才的培养计划,尽可能的实现学校专业技能与社会岗位需求的零距离对接。
其次,完善教师深入企业的实践制度,职业学校要有计划的挑选相关专业的教师到企业中进行实践学习,积累相关工作经验,提高在教学中的实践指导能力。同时,相关教师在实践过程中也要起到对顶岗实习生的指导与督促作用,而且还可以帮助企业内部实行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提高内部员工职业素养,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2.提高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
在进行顶岗实习之前,对学生展开实习动员工作,对学生讲清楚顶岗实习的重要作用,让学生明白实习的意义、目的、要求以及具体内容,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实习的积极性。指导教师与合作单位要达成一致,为提高学生对于基本技能的掌握能力,针对相关实习岗位制定具体的实习任务,并在此基础上对后续实习阶段由浅入深的逐层下达实习任务书。学生在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要教育学生用员工的思维思想问题,按照企业对员工的要求来要求自己;企业也要保护学生的正当权益,以免给学生留下心理阴影。
3.完善学校内部实训基地的建设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来说,可以通过与企业合作的形式,开发学校内部的生产实训基地,学校提供实习场地、设备和实习学生,企业提供管理人员和生产技术,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校内实训,不仅仅是模拟实践。在校内基地生产正常运行,为社会、为学校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拉近了学校与社会之间的距离,加深了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了较为方便的实训机会,促进了工学结合的全面开展。
4.完善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制度
(1)制订计划
学校在制订教学计划时,要围绕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确定与之相应的教学内容,确定培养方向。并建立动态化管理程序,保证做到对于教学计划随时作出有效调整;
(2)确定时间
在顶岗实习的时间安排上要做到形式灵活,可以实现“工”与“学”的多次交替,也可以根据企业生产的淡季与旺季来安排,还可以将顶岗实习安排在假期进行,让学生有比较多的工作经历。学校要注意将学生的每一次实习都详细记录下来,并作出点评与认证,并在学生毕业时,为学生颁发“实践证书”,提高学生走向社会的自信心。
(3)安排教学
对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编写一套符合实习单位实际情况的教材或指导书,其中应包括实习单位的基本设备、技术以及工作流程,作为教师也应该结合企业生产实际,采用现场教学、讨论教学、案例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方式,增强学生实践技能,提高中专生毕业就业率。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要定期开展对实习生的培训活动,由学生根据自身实习时间而参与集中受训,以保证理论知识的传授量。还要将企业的人文精神、管理理念、经营理念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掌握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熟悉各个生产环节,提高实践技能。
(4)安排人数
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学校可以考虑集中安排,规模较小的企业就应该分散安排,这样既减轻了企业压力,又方便了学生。
(5)监控过程
在学生实习期间,教师要做好学生实习的跟踪管理工作,尽量安排指导教师去实习单位进行巡检,掌握学生实习情况,对实习生的出勤、纪律管理以及安全状况做好记录,及时排解学生在实习遇到的困难。实习即将结束时,实习单位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考核与测试,并对考核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6)科学评价
学校与实习单位都要建立对实习生的健全的评价体系,争取对实习生做出科学、全面的评价,激励学生潜在的积极意识,确保实习质量的提高。实际上,严格的考核标准与程序是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良好的考评制度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学生毕业时,学校可以将顶岗实习的考核成绩纳入总学分,使之成为获取毕业证的重要条件,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参与顶岗实习与工学结合。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要肯定顶岗实习对于中等职业学校人才培育和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同时努力开拓对学生顶岗实习的管理行之有效的新思路与新途径。
参考文献:
[1]莫务海.中职顶岗实习生频繁离职透析[J].高教论坛,2009,(10).
[2]全安.关于中职学校顶岗实习相关问题的探讨[J].成功(教育).
篇7
关键词:高职教育;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
在教育部倡导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之际,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校内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在内容与组织过程方面的有效衔接机制,探索并实施了以“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为主要特征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迈进了一大步,也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进一步改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一、“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实施概况
(一)工学交替概述
工学交替是高职院校一种新的培养模式,也称为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所谓工学交替,是将学校学习和生产岗位交替进行的培养模式,即把整个学习过程分解为学校学习和企业工作两个过程并交替进行。工学交替是在校企双方联合办学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其实质是产学合作、联合育人,该模式可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教育环境和资源在培养人才方面的优势,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及就业竞争能力出发,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高技能运用型专门人才。工学交替有4个基本特点: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交替进行,学用紧密结合;企业参与了育人的过程;学生具有双重身份(学生与员工);具有两个教学场所。
(二)顶岗实习依托企业及起始时间
在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之际,广东省机械进出口仓储运输有限公司(GMG)动产质押监管这一新型的物流业务量的迅速增长,形成了对动产质押监管员的大量需求,这为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施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机会。在学院和GMG就学生顶岗实习合作事宜进行多次协商并达成共识后,双方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从2007年5月1日开始,GMG全年留出一定数量的相关工作岗位(包括:动产质押监管员、仓管员、文员等),作为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长期固定的轮训岗位,校企合作实施以“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为主要特征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工作学期到GMG安排的工作岗位上进行顶岗实践,按质完成公司分配的工作任务,公司为学生支付一定的劳动报酬。
(三)顶岗实习进程安排及实施方式
从2005级学生开始,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各教学班(共分为4个教学班)的第2学年分为3个学期,其中1个学期为工作学期(3个月左右),各教学班学生分批在工作学期轮流到GMG进行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为保证企业业务的连续正常开展,每相邻两批顶岗实习学生安排有3天的工作交接时间,同时有两个教学班的顶岗实习时间延伸到寒、暑假。物流管理专业生产顶岗实习进程如表1所示。
(四)顶岗实习考核
学生顶岗实习成绩由校企双方共同评定,企业兼职教师在《工作学期学生工作鉴定表》中对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做出评定,评定成绩占实习成绩的50%;校内专业教师根据学生的生产顶岗实习报告完成情况评定学生实习情况,评定成绩占实习成绩的50%。实习综合成绩排名在前10%的学生被评为实践标兵,颁发顶岗实习实践标兵荣誉证书。通过实践标兵的评比活动,一方面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身到顶岗实习的学习、工作活动中,另一方面也为在顶岗实习中表现优秀的学生积累就业素材,提升就业的竞争力。
二、“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实施保证
自学院和GMG达成共识并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后,为保证“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的顺利开展及企业业务和校内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主要做了以下工作:将学生的生产顶岗实习环节纳入教学计划之中,为此,修订了顶岗实习年级的实施性教学计划;在每级学生实习之前,制定了详尽的生产实习计划,明确了实习的目的、实习安排(班级人数、时间、地点、岗前培训)、实习组织工作、实习纪律、实习资料要求和实习成绩考核等内容;为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有序进行,学院制定了物流管理专业工学模式操作流程,明确了生产顶岗实习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学生、工学协调员、系、企业和学院综合办各自的职责和任务;为了对学生的生产顶岗实习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编撰了工作学期学生工作鉴定表(企业主管或师傅填写)、企业顶岗实践证书和实践标兵荣誉证书;为保证学生能够在生产实习岗位上尽快熟悉并安全、高质量地完成公司安排的各项业务工作,对每批实习学生均进行岗前培训工作,GMG岗前培训的具体内容见表2;为确保学生实习过程中的安全性,实习前学校对学生进行了实习安全、纪律教育并组织学生统一购买了保险。
三、“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的管理
该院成立了由主管教学院长、系主任和企业领导、人力资源部经理组成的联合协调小组,小组每学期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共同协商、解决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校企双方均设立了专门的工学结合协调员,对口联合安排和协调顶岗实习的岗位确认、学生岗位落实、实习指导教师指派、行政后勤保障和安全等事宜。对于顶岗实习学生的管理,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考虑到学生顶岗实习地点的分散性,学生到达公司生产实习岗位后,由公司指定师傅或主管担任实习学生的指导老师。企业实习指导老师指导学生的日常工作并监督检查学生的工作表现,填写工作学期学生工作鉴定表。二是实习期间,学校工学协调员协调学校、企业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解决实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反馈给专业系和学院的相关负责人,以便使问题得到及时的解决。三是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物流管理系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延伸到企业,企业和学校共同制定考核标准,共同考核学生的顶岗实习过程表现和绩效完成情况。
四、“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实施效果
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从2007年5月1日开始至2008年9月1日结束,共有6批学生先后轮流到GMG的相关工作岗位上参加了生产顶岗实习活动。总体来说,6批学生的顶岗实习组织工作经过校企双方的密切配合,能够有序地进行,也体现出了校企合作的双赢性――在保证企业服务质量和业务正常运作的情况下,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在真实的工作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职业素质、实践操作技能、综合职业能力以及就业竞争能力。学生顶岗实习训练情况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专业实践操作技能大大增强
在与专业相关性较强的工作岗位上顶岗实习的学生,实习结束后都能熟练地进行货物出库及入库的组织管理工作、盘点工作、质押监管业务电子平台的使用、监管业务报表填写及监管账务处理等工作。
(二)社会能力得到培养
作为动产质押监管员,工作中需要协调银行和质押贷款企业的关系、承担责任、工作中与其他同事和谐相处,在实际工作中训练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较高的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素养、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信息采集分析能力、团结协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等职业人应该具备的基本职业素质与能力。
(三)促成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的养成
在真实的工作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兴趣、职业态度、职业道德、抱负水平、竞争意识、协作精神、职业习惯等心理品质。
五、“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遇到的问题及思考
在校企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该院物流管理专业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是也存在着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一)企业和学生在实习时间的长短问题上存在争议
在“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的实施过程中,实习计划安排每批学生的实习时间为3个月左右。企业认为3个月的实习时间太短,希望每批学生的实习时间能延长至半年,这样可减少频繁的上岗培训、工作交接及“永远的新员工”对企业业务造成的影响;而学生则认为实习时间太长了,希望实习时间能缩短为1个月左右,因为学生认为1个月时间已经可以熟悉并胜任顶岗实习岗位上的工作,熟练掌握相应技能,掌握了技能之后就应该回校参加校内教学活动。显然,这一矛盾是因校企合作过程中企业和学生追求的目标不同造成的,企业追求的是业务的正常、高质进行和成本的节约,而学生追求的是实践技能的增强。
(二)顶岗实习工作专业对口性问题
GMG考虑到实习女生到动产质押监管点工作的安全性问题,将参加顶岗实习的绝大多数女生分配到了总部文员等和物流专业对口性不强的工作岗位,从事前台接待、办公室文员、出入车辆牌号登记等方面的工作。这部分学生认为实习工作过于简单、和所学专业相关性不强、3个月实习从所学专业角度考虑收获不大,对顶岗实习工作安排意见较大。
(三)相邻两批顶岗实习学生工作交接的及时性问题
在生产实习计划中明确规定了每相邻两批顶岗实习学生有3天的工作交接时间,但由于企业业务开展的需要,有时不能按计划安排学生及时进行工作交接,造成同一批返校的学生不能同时返校,校内教学安排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企业对顶岗实习学生男女生的需求比例问题
该院物流管理专业男女学生比例基本为1:1,而企业对男女生的需求比例约为5:1,男生不足、女生过剩的现象十分突出。对于过剩的女生问题,物流管理系采取了以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为主、统一安排为辅的方式进行解决,但针对目前的市场需求情况,一个在校生中途出去找一份3个月的实习工作又谈何容易!
六、下一步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
总体来说,1年多来的“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实施道路上喜忧参半,这一实践对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推行及校内教学和企业顶岗实习的有效衔接方面积累了非常宝贵的经验。面对“常年生产性轮流顶岗实习”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下一步将从以下方面对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做进一步的改革:一是推行“2+1”人才培养模式,将工学结合和预就业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地解决安排在第2学年的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对于培养适销对路的高技能运用型物流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二是充分利用阶段性的特殊物流业务(如会展物流等)形成的对短期物流人才的大量需求,灵活开展阶段性的顶岗实习工作。三是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期间自主寻找相关物流企业进行假期顶岗实习,积累工作经验和体验,增强实践操作技能,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2、王少岩.高等职业教育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的构建[J].辽宁高职学报,2004(1).
篇8
一、学生顶岗实习面临诸多困境和存在的问题
(一)实习计划难于执行。
顶岗实习是职业教育实训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环节,中职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是中职学校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按制定的实习计划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并完成规定的实习教学内容才能使教学质量得到保证。但实际情况与学生实习计划相差甚远。一是近几年出现用工荒,企业时常用工紧张,企业方只是根据生产任务情况安排岗位;二是企业根据本单位产品生产所需安排岗位;三是企业往往使用的是廉价劳动力等等。所以,企业接收中职学生顶岗实习经常是岗位用工,而不是技术培养,更不是人才培养,也就不可能按照学校开设专业的情况来组织实习学生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因此,学校的实习计划难于执行。
(二)课程内容与企业岗位、学生所学知识与实习内容相差太大,实习的专业不对口。
企业紧跟着市场步伐不断在发生变化,而目前中职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缺陷,难于与企业接轨。由于课程内容跟不上市场变化,达不到企业要求,所以学生所学知识在企业岗位很难应用。顶岗实习的目的就是通过实习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水平与职业能力。但是,根据学生实习企业实际情况和对实习生跟踪调查的结果显示,许多实习生到企业从事顶岗实习的岗位大多是做一些简单的、重复性的流水作业工作,很多岗位根本与学生学习内容毫不相干,与所学专业基本不对口或完全不对口,学校的教育资源实际上是严重浪费。
(三)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困难重重
1.学生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必须是在企业的配合下,才能有计划的实施和监控,如果没有企业的紧密配合是极难进行,虽然绝大多数中职学校在学生顶岗实习时都安排了驻厂实习指导教师驻厂管理,但在实习学生的管理上,少数企业能够配合,大多数企业很难配合甚至不配合,驻厂教师很难与企业管理者进行沟通,学生碰到的问题企业不帮助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企业不能妥善解决等等,从而使顶岗实习过程管理无法有效进行,学生实习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导致实习过程管理效果不好。
2.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学生对第一线的工作估计不足,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较大,缺乏对自己的正确认识;部分学生从小娇生惯养,生活自理能力比较差,其适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情绪控制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动手能力等都较弱,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职场需求,造成学生离职率高,实习队伍不稳定。
3.学生的就业心态和适应工作的能力不足。在新的工作环境中,心理上没有家长或老师的依赖和及时疏导,无助感增强,再加之缺乏工作经验,技能不熟练,与企业职工人际关系不协调,又缺乏主动沟通交流,较大的工作强度,造成中职学生实习效果欠佳,学生实习队伍稳定率下降。
4.驻厂老师难以进入厂区,更难于进入生产车间,学生在生产一线的工作情况无法了解,在管理上难以及时到位,再加上工厂的制度化管理,一些学生在工作中一遇到问题和种种困难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和心理疏导,出现旷工甚者引发辞职的现象较普遍。
(四)顶岗实习的保障体系欠缺
顶岗实习是学生学习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长达一年,但仍然是学生身份,充其量是准员工身份,所以,有的企业钻国家相关政策的空子,没有承担学生的社会保障责任。工作时间按正式工一样执行,很多企业实行二班倒12小时制;工作强度大,工作报酬不能同工同酬,实习津贴低;企业经常安排员工连续加班,有的企业员工每月只有2--4天假,实习生休息不能得到充足保证;企业体育、文化等活动开展少,实习生除了上班就是睡觉,精神生活单调贫乏;学生因未办医保,生病住院费用大等;学校在统计本校学生的就业率时,往往将实习生的实习工作作为就业率统计,而这些学生实习的内容与所学知识文不对题,实习的岗位根本与专业没有任何联系,只不过是企业把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在使用,实习生切身利益得不到保障。
二、建立学生顶岗实习管理长效机制
(一)充分发挥政府制定的政策在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中的作用
英国、德国、法国等国外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经过长期研究,形成了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由于我国的国情与别国不一样,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但发达国家政府制定的政策、制度在校企合作中的主导作用,尤其是学生顶岗实习的相关政策和管理办法值得我们借鉴。政府制定的政策、制度应是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强有力的支撑和保证,政府在制定有关法律制度时,应明文规定顶岗实习学生月周日的工作时间、劳动报酬和工作环境,在社会福利和劳动保障方面也应提高和加强;应明文规定企业有接纳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和教师顶岗实习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充分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出台相关校企合作对企业的硬性考核和优惠政策,从而激励企业保证顶岗实习工作正常有序开展。
(二)调整课程设置,让教学内容适应市场变化和企业要求,充分发挥学校在校企合作中的作用。
我国职业教育目前依然是以学校为主体,学校应适应经济发展需求,积极改革,从多个角度考虑培养企业需要的学生。一是进行课程改革,结合生产实际,编写校本教材。二是针对学生职业素质较低、职业观念淡薄,多层次、多渠道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和职业意识培养。三是加大校内实训室、教学实习基地的基础能力建设,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教学实训与岗位标准 “零距离”。四是打造新型的教学团队,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三)加强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评价作用,用制度来建立长效机制
1.做好实习前的就业指导工作
实习前学校组织学生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由学校领导和实习带队老师讲解校外实习的目的、意义,强调实习的纪律以及有关注意事项。根据需要,还可邀请实习企业的有关人员讲解企业有关规章制度,并进行就业指导等。通过各种途径,全方位地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礼仪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就业形势教育、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安全生产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从业观和安全意识,并帮助其调整好心态,实现角色转换。
2.制定详细实习考评计划、方案,全面公正评价考核学生
对实习学生进行宣传动员的时候,将实习的目的、要求、安排和计划告诉学生们,并建立学校学生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方案和细则, 围绕学生专业技能岗位应用发展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情况,构建以 “个人品德” 、“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出勤情况”、“创新意识”,即德、能、勤、绩和创新五个细化版块组成的指标体系,科学划定考核评价内容和指标,量化体现考核评价结果,全面如实反映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在学生实习过程中依据评价方案中的五个方面对学生进行严格管理,此评价表由实习带队教师和企业领导共同考核评定,考核要求公开、公正,以激励学生务实、进取为目的。考核结果将作为毕业时推荐就业的重要依据。
3.利用多种手段,积极采取措施,全方位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全过程管理。一是利用现代通讯工具,建立实习学生联系机制,建立所在企业的实习学生QQ群,随时可与学生交流和互通,即使不能常常见到学生,也可以通过QQ及时了解学生工作、生活状况,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有重要事情也可以及时通知到学生。通过先进的通讯手段,既加强了学生管理,促进了与学生的沟通,又便于把学生情况及时反馈到企业,使老师成为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二是充分发挥细致如微的工作作风,狠抓学生实习各阶段的思想工作。三是加强心理疏导,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四是充分调动校、企、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实行全方位、多角度对实习学生管理。
4.做好学生实习后的考核评价工作
学生实习结束以后,带队老师要重视收集各方面的学生评价资料,将各种评价资料汇总总结,对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表现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做好学生实结,让学生准备好自己的书面实结。对实习期间各方面表现好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实习期间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要商讨解决,为学生后续的职场打拼做好坚实的铺垫。
顶岗实习是中职学生毕业前的一种特殊学习形式,也是中职学校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做好这一工作能够真正培养出一大批职业道德好、职业能力强、上岗就顶用的应用型的中级技术人才,能真正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因此,在实习管理过程中,加强对学生实习前的职业指导、实习过程中的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和实习后的有效考核评价,将有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迅速转变角色,适应企业需要,克服惰性和困难,顺利帮助学生完成实习任务,做到学校、学生及用人企业多赢局面,也为学生将来的职场打拼打下坚实的基础。
顶岗实习作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和专业能力的重要教学方式,对顶岗实习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学生顶岗实习保障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课题。职业学校要进一步加强顶岗实习教育管理与研究,完善顶岗实习机制,积极推动就业工作,更好地服务学生、服务企业。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困境;对策
企业顶岗实习是高职工科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以企业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为前提,以签订“顶岗实习协议”的形式将学校和企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学生把所学专业知识、专业技能,直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获得真实职业体验,提高工作能力,达到从业基本要求,最终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一步。
一、高职院校学生企业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
(一)急功近利影响了企业配合力度
1.对学生指导不利。大部分企业以“准员工”的身份招收实习生后,常常可能只是安排两周左右的上岗培训,然后将学生充实到工作岗位,开始从事生产劳动。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企业没有安排什么指导师傅,实习学生承担着与正式员工一样的工作任务,同样要加班,同样须从事危险性的操作。对于企业来说,实习生已是企业的一员,企业更多关注他们创造的产值、他们的劳动纪律,几乎不会过问他们有没有形成良好的职业意识、技能上有没有发展。
2.企业的保障措施不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顶岗实习,许多企业只着眼于眼前利益,把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学生的实习补助、工作时间、生活等问题没有得到保障。
3.实习岗位不对口。对于企业来说,不可能所有的岗位都正好适合实习生,企业为了保障自身运转及利益,不可能让大批量的学生进行轮岗或自由选择岗位,往往造成实习生觉得顶岗实习是白白浪费时间,学不到什么。
(二)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工作不完善
1.对顶岗实习重视不够。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管理部门,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倾向。表现在:一是对顶岗实习环节的意义认识不清,从而把顶岗实习当作一个走过场的环节;二是对指导实习重视不足,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特别是在分散实习比较多的情况下,指导教师往往顾此失彼,乃至放任自流。
2.管理制度不健全。大多数的院校都缺乏对实习的规范性文件,有的学校虽然有文件,但也是比较旧的版本,没有能够根据形势的发展和实习的内容与形式的改变而提出新的管理办法。
3.管理难以到位。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实习的方式日益显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与模式,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了许多选择的余地,但却为管理带来了难题。在高职院校持续扩大招生的情况下,师资紧缺是比较普遍的现象,分派毕业指导教师相对减少;另一方面顶岗实习班级却增多,时间又相对集中,如果学生分散实习,地点又比较分散,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就更大。造成学院和教师对学生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学生在实习中遇到问题时不能及时与教师进行沟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本来对实习就不太重视,在管理上就更难以完全到位。
(三)学生就业期望值偏高,不懂得珍惜现有的工作机会
1.学生对顶岗实习的认识不足。学生对顶岗实习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有一定的认识,由此激发了他们参加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和学习专业技能的欲望,但对顶岗实习的组织实施缺乏认识,以致不能正确对待岗位分配。学生在下厂前都希望能学到专业技术和一些新工艺新技术,学会生产组织和管理,这种期望值与顶岗实习的实际相差太远,当他们面对单一的生产岗位时会感到非常失落,甚至不愿意接受分配的岗位。
2.学生的适应性差。从学校到企业,从课堂到现实岗位,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里面有一个思想转变问题。有的同学缺乏这种思想的转换,不理解顶岗实习的重要性,不明白高职学生未来毕业的就业方向,对专业期望值较高,表现出不能尽快适应企业生活和工作方面的要求,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无形中就拉开了同企业的“距离”。部分同学可能就无法承受相对繁重的劳动任务,于是就会产生“东家不打打西家”的念头,从而出现了频繁变更实习单位的现象。
3.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学生认为自己是实习生,不考虑企业方面的状况,例如学生自己认为自己不适合的岗位,要求企业调岗,企业没有立即调动,就认为企业对他不够重视,不尊重实习生的意见,以此做为自己离岗的理由,不考虑企业目前是否有可调用的人员,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经济利益也有促成学生许多偏激想法,一旦没有达到理想中的薪资学生们就开始抱怨,心理上就有一种落差,认为自己是大学生没有拿到应有的报酬。
二、解决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
1.健全法律法规,加强校企合作。企业把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是无可非议,但要把培养人才放在重要的位置,在重视经济效益的同时重视社会效益,则需要企业领导有更高的境界和更远的眼光。应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有利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相关优惠政策的引导,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学校则应多开辟与企业的沟通管道,为了保障学生的安全和权益,应与实习企业签定校外顶岗实习协议书。学校应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广泛接触企业,优先为合作企业提供优秀毕业生,还可利用自己的师资、设备为企业进行员工培训,还可把企业的文化理念引入前期的教学活动之中。
2.搭建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平台。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谋求利益最大化,不可能主动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而是想通过接收实习学生,找到适合企业需要的员工。学校必须与企业的用人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充分关注学生个体的职业发展需求,寻求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利益的结合点,体现“多赢”,才能保证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为了让学生真正达到去企业顶岗实习的目的,学院应主动与顶岗实习单位联系。对学生在顶岗实习中碰到的困难,及时与企业协调,让企业指定专门的导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学生获得较为满意的顶岗实习效果。
3.制定科学的实习计划。学生的基本能力主要靠学校培养,专业能力和社会能力光靠学校培养是远远不够,学校只能为学生打下一定的基础,主要还得依托行业企业开展顶岗训练。这就需要学校主动地深入到生产一线,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开发专业课程。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尤其要注重结合生产实际制定既符合教学规律又有利于开展生产的顶岗实习计划。在制定顶岗实习计划时,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将顶岗实习目标划分成若干个专业方向,选定顶岗实习单位时,应选择与上述专业方向相符,有一定规模、生产技术较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社会声誉好的企业,以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单一和专业不对口问题,保证实习期间能够让学生熟练掌握一种以上岗位操作技能,具备上岗能力和一定的岗位转移能力。
4.加强顶岗前的教育。根据实习计划安排实习指导教师、就业指导教师、辅导员,把顶岗实习前教育做为一项专门的工作来做,不能仅仅通过几个报告就完成,应贯穿高职教育的始终,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步骤。在顶岗实习中问题最大的不是学生不会做工作,而是没有做好“我已工作”的心理准备,缺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磨练心态、磨练意志、观察社会、增长做人才干的意识。实践中,我们发现高职院校的学生缺乏的不只是技能的训练,更重要的是缺少端正的工作态度及与人沟通的能力,后者在学生就业中更为重要。所以,在课程设置中应加大心理健康、就业与创业、心理指导、公关礼仪等课程的比重。应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主动并乐于与人交往,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学会同领导、同事、同学如何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虚心接受企业的每一级领导的工作安排和批评,逐渐学会尊敬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和善待人,以真诚、谦虚的态度,发展和保持融洽的人际关系,这是保障学生未来就业的重要一步。
5.建立一支专业指导教师队伍,确保顶岗实习取得成效。学校要加强顶岗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应把企业内的能工巧匠聘请为校内兼职教师,学校对企业的兼职指导教师付一定的报酬,增强他们的责任感。校内导师作为学生的主责实习指导教师,具体负责学生工作事宜及与企业导师的沟通。对于实习地点分散的学生可采取专业教师轮流带队的制度:一方面加强对校内专业指导教师的培养,定期派专业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顶岗实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另一方面学生参加顶岗实习,在工作和生活中会出现了各种问题,如岗位不适应、生活不适应、转岗、加班等问题,校内导师指导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稳定同学们的情绪,使其在岗位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同时强化对学生岗位职业要求和专业技能等方面的指导,确保顶岗实习效果。
6.增强责任意识,严格顶岗实习的考核评价。顶岗实习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对实习效果必须由学校和顶岗实习单位共同进行考核评定。严格顶岗实习考核,要求学生根据实习内容做好实习周记、实习报告、实结。企业指导教师要以职业资格要求为标准,对学生实习期间的实习态度、实习效果等做好记录,并实行百分制量化考核,填写学生顶岗实习鉴定表;校内教师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标准的要求,结合企业的评定及学生的实习报告、总结,综合评定学生实习成绩。通过严格的顶岗实习考核评价,提高顶岗实习的质量。
三、结语
提高顶岗实习质量,需要学校、实习单位、学生的共同努力。学校要从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制度、加强顶岗前教育等方面做好基础性工作。行业企业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把技能型人才培养作为己任,把顶岗实习和生产有机地结合起来,保证生产效益和社会效益并驾齐驱。学生要严格遵守签订的实习协议,遵纪守法、虚心求学、吃苦耐劳、依法维权。只有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技术手段构成的工学结合顶岗实习体系,才能保障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刘学文.高职学生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叶小明.在工学结合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J].中国高等教育.2007(10)
[3]吴建新.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学生学业管理问题探讨[J].职业圈.2007(20)
[4]何辉.高职顶岗实习管理机制研究[J].高等建筑育.2009,18(2):134~136
篇10
1、顶岗实习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素养。
高校的人才培养着重于培养企业和生产一线所需的具有一定职业素养掌握一定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此类学生的素养的养成仅仅靠校园环境是无法形成的。目前许多高校都建有一定规模的实习实训基地,可以进行大量的实习实训,模拟工厂生产和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学生的技能培养,但是这离“零距离”就业还有一定的差距。学生只有在企业里才能真正受到企业文化的熏陶,体会到产品质量的主要性、劳动纪律的严肃性,真正了解企业职工的敬业精神以及辛苦程度。
2、顶岗实习的开展有利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顶岗实习的过程可以密切学校与社会、学校与企业的联系。对于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专业设置形成了较好的信息反馈,有助于学校尽快调整自身不适应用人单位需求的培养内容,使人才培养目标更有针对性,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工作岗位、调整相关课程或者调整整合一些专业等等,以满足社会需求,使学校能够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
3、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顶岗实习能够帮助学生直接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特别是在指导老师或师傅的指导下,把在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到实践中,又能够获得一定的劳动收入,增加了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毕业生快速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换,并能顺利拿到一份顶岗实习合格证,很多学生在企业作为“准员工”的过程也是企业考察学生的过程,在此基础上企业对于学生的认同率要高于一般的人员招聘,使学生应聘岗位时,顺利地被用人单位录用,大大地提高了就业质量。
4、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由于对于所学专业了解不够,无法将所学内容和企业的实际需求相联系,学习目的性不明确,对专业前程很迷茫。通过顶岗实习,学生在企业深入一线后,特别是在指导老师或师傅的指导下,把在校学到的知识结合到实践中,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同学们在顶岗实习中还可获得一定的劳动收入,也大大增强学生求学的吸引力。对企业来说有一定专业知识的学生顶岗实习,也是有好处的,无需再花大力气进行太多的培训,企业能够节省人力工资成本和教育培训成本,给企业有效地提供人力资源支持。
二、开展顶岗实习的途径
高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既需要学校努力加强自身建设,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共同努力。在目前,学校应该是推动此项工作的主体。
1、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安全教育,为实习提供重要保障。
职业教育长足有效的发展对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产生巨大的作用,发挥政府在职业教育过程的主导作用,通过建立健全有利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相关法律法规和优惠政策的引导,将有助于调动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使此项工作在更高层面上展开,形成更好的效果。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做好学生实习中的劳动保护、安全等工作。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等;遵守国家和行业关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操作规范,严格检查,消除隐患,避免学生在生产、服务中受到身心伤害;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提高他们自我保护的能力。为了保证学生安全和权益,学校与实习单位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
2、精心安排顶岗实习计划,科学组织管理。
在制定顶岗实习计划时,针对不同的专业和不同的企业,选择找准校企双方在顶岗实习中的利益共同点,充分考虑学生、家长、企业、学校的利益诉求,精心制定各顶岗实习项目的实习和管理计划,通过契约化方式明确各参与方在顶岗实习实施中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如实习指导与学生管理、学生安全、技术保密、学生待遇以及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管理等问题,以保证实习的正常有序进行。学校成立顶岗实习领导机构,针对不同类别的顶岗项目建立指导小组,小组成员由企业管理人员、校方管理人员、专业老师及学生代表共同组成,对学生的顶岗实习进行管理。选拔和培养一支品德高尚、工作能力强的实习指导老师队伍,做好学生思想教育、现场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可以聘请企业人员为学院的兼职管理教师,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组织管理、技能训练等工作,保证每名学生有专人负责。
3、深化教学改革,将顶岗实习列入教学课程体系中进行管理。
学校从形式和内容上都要将顶岗实习纳入教学计划,强化顶岗实习的管理,杜绝顶岗实习期间“松散管理”甚至“无管理”的状况。同时,要加强对顶岗实习的考核管理,灵活处理不同专业、不同岗位的考核方式的确定,在考核内容中融入企业的评价和管理教师以及学生职业素养提升等内容。对严重违反实习纪律,在实习单位造成恶劣影响,不能按质按量完成实习任务的应给予惩戒,从而确保顶岗实习取得实效。
4、加强校企联系,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
在目前的状态下,学校应发挥自身专业、行业、学生家长以及办学主管部门诸方面的优势,广泛接触企业,通过自身的努力,积极为企业服务,争取为本校的优势主导专业建立长期稳固的顶岗实习基地。各类高职院校一般都有自己的重点专业或重点服务行业,这些企业通常对学校的学生认可度比较高,同时对于学校的毕业生需求也比较强烈,而且学校也有大量的毕业生工作在这些企业,形成了一些天然的联系和了解,有利于顶岗实习的对接。在此类企业,学校可稳定持续地安排大部分学生的顶岗实习,同时可以在这些基地形成相对成熟的实习管理体系,并可在前期的教学活动就引入企业的文化理念,以及典型的生产过程。这将非常有助于工学结合的深入开展,对于职业院校的实践教学关系重大。
5、争取企业提供合理劳动报酬。
职业院校在建立顶岗实习基地时,应向企业为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争取合理的劳动报酬。学生通过岗位实习,从事实际的生产、服务活动,为企业付出了辛勤劳动,创造了经济效益,因此得到必要的报酬作为实习补贴,这是合情合理合法的。学生通过劳动获得实习补贴,用于贴补学习期间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对于家庭贫困的学生来说确实解决了上学难的问题,对于一般学生通过劳动取得报酬有助于同学们更加认真对待工作,也有助于企业保证产品质量,意义尤其突出。实践过程中,企业一般都愿意为学生提供一定的生活补贴报酬。
三、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