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8 07:1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药剂实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药剂实习计划

篇1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 滑模施工 优势  

        0 引言

        高层建筑上部主体结构通常层数较多,且竖向结构布置上下变化不大,特别是进入标准层后,结构施工工艺重复较多,为了降低施工成本可尽量采用滑模施工法。该方法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综合效益显著,是可广泛采用和推广的施工技术。

        1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应用滑模施工技术的优势

        滑模施工是一种可以随着柱子的高度而上升的滑模工艺广泛用于筒层构筑物施工,高层建筑物如果现场堆放条件受到限制,采用滑模比较好,而且施工速度快,降低模板损耗率。滑模的施工是通过油泵的压力,使卡在支承杆上的液压千斤顶,带动千斤顶架支承整个操作平台及向上提升内外模板,吊架它具有施工连续性和机械化程度高、速度快、混凝土连续性好、表面光滑、无施工缝、材料消耗少、能节省大量的拉筋、架子管及钢模板以及施工安全等优点。构造简单,施工进度快,保证施工安全与工程质量等特点。液压滑模施工是优质、高速、造价低的施工工艺,一次组装lm多高模板,即可连续浇注混凝土,不间断滑升模板,连续成型,直至达到设计标高。一组筒仓可以一次组装滑升,不用支脚手架,不重复支模,每天可以滑升2.5m~3.5m,最高可达5m,工期只有普通模板的三分之一,可降低成本15%~20%,混凝土连续成型,结构整体性好、使工程质量得以显著提高。

        高层建筑的竖向结构主要是核心筒体、剪力墙、框架柱、框架梁是结构质量和工期进度控制的重点,这些构件可以采用滑模施工。滑模装置主要由三大系统组成,即由模板、提升架、围圈组成的模板系统,由主操作平台、上辅助平台和内外吊脚手架组成的平台系统,由液压控制台、油路和支承杆组成的液压提升系统。滑模装置的设计主要针对上述三大系统进行设计。滑模施工的重点是抓住施工方案的选择、人员的组织培训、滑模装置组装与拆除、水平及垂直度的控制及纠偏、水平楼板交叉处的处理以及安全质量的技术控制。滑动模板作为新的施工技术,它不仅是技术的革新,更重要的是能带来成本的下降,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2 滑模施工的技术要点

        2.1 混凝土的质量 滑模工艺对混凝土的质量要求较高。①要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工作,混凝土的配合比是混凝土质量优劣的科学依据也是保证滑模工艺施工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之一。②混凝土的原材料要按照配合比的要求,保证所用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混凝土厂家选用质量优良的原材料。③混凝土的入模坍落度,这一点对混凝土的输送、保温、初凝时间和工作度都有一定的影响。④混凝土的和易性(工作度),对保证顺利滑模施工有较大影响。

        2.2 混凝土的施工 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应注意:①不要污染钢筋,否则,钢筋上的混凝土既不易清理,又影响工程质量和下道工序的顺利进行②均匀浇筑混凝土,包括浇筑速度和浇筑高度,浇筑速度指前进速度均匀,保证有利滑升;混凝土要分区分层等厚度浇筑振捣,不得从吊斗或布料杆中直接浇入模板内,应均匀布置,卸在受料平台上,再用铁锹迅速转移到模板内。

        2.3 模板的滑升

        2.3.1 初滑阶段,滑升行程要少,主要目的是对整个滑模装置进行带负荷检验,避免粘模,检查出模强度,确定出模时间和滑升速度。

        2.3.2 正常滑升阶段,按每层浇筑200mm~300mm相应滑升9个~12个行程,其中每隔20min~40min滑升1个~2个行程滑升速度和出模强度要相协调。

        2.3.3 钢筋的制作与安装 由于滑模施工中顶板和墙体连续进行,钢筋制作与安装的工作量大,工作时间长,工作环境条件差,交叉作业多,在安排劳动力过程中要加强和其他工种的相互配合,才能有效地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2.2.4 滑模施工的纠偏①千斤顶垫铁纠偏法利用钢垫板将千斤顶底座偏移方向的一侧垫高,迫使千斤顶连同支承杆偏离偏移方向,带动平台及模板系统作定向滑升,从而达到纠偏、纠扭的目的。②改变模板坡度平台、模板滑升到适当高度后,将模板坡度朝纠偏方向调校,然后浇筑混凝土,再继续滑升时,利用新浇混凝土的导向作用,迫使平台及模板系统偏离原滑升方向,向着纠偏方向滑升,从而达到纠偏、纠扭之目的。③顶轮纠偏法是利用已经出模且具有一定强度的混凝土墙体作为支点,通过改变纠偏装置的位置而产生一个外力,在滑升过程中逐步顶移平台及模板系统,以达到纠偏目的。

 3 几种常见的滑模施工技术方法

        3.1 墙体滑模、楼板并进施工法 工艺流程:墙体滑浇至板底标高墙体空滑、绑扎钢筋墙面检修、模板清理内模板脱空下口平楼面标高、停滑吊开活动平台板楼板及阳台支模、绑筋、隐检浇筑混凝土内模板下口处安装L形堵板吊入上层楼板的模板及支撑封闭活动平台板安装上一层门窗假口、墙体竖向筋接长上层墙体滑模。

篇2

关键词: 中职药剂 教学模式 技能训练 理实一体化教学

一、理实一体化教学的背景

(一)适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所谓一体化教学体系,就是整理融会教学环节,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单独制订教学计划与大纲,构建职业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落实,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今天,在职业学校开展突出技能训练,培养技能型实用人才成为教学的关键。基于对传统教学模式诸多弊端的认识,为了促进理论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近十年以来,我国职教界开始关注、借鉴国外先进的学习理念,我校也进行了大胆尝试。几年来,我校在高职药学、中职药剂等专业一直采用工艺理论教学、生产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二)适用教育部对中等职业教育新要求的需要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入及国家加强现代职业教育立交桥体系建设的需要,中等专业学校学制将由原先“2+1”模式转变为“2.5+0.5”模式。“2.5+0.5”学制模式是指中职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为2.5年,到企业顶岗实习时间为0.5年。学制的转变给中等专业学校带来巨大变动,学生在外集中顶岗实习实训时间缩短,就需要在校阶段有效整合专业课程内容,切实加大理实一体化的力度,结合专业课程相应开设综合实训课程,构建理实一体化、项目化的教学体系,实行边理论边实践,理论学习为实践技能服务的教学模式。

我校通过借鉴、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学习过程设计成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职业能力发展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对理论和实践进行整体化链接的综合性学习平台,开发了一系列以理实一体化教学为主要教学模式的综合实训课程,深受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中职药剂专业综合实训一体化教学课程就是其中典型案例。

二、构建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成效和经验总结

通过几年来的探索和运作,我校在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方面取得了良好效果,也总结了一些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良好效果

1.有利于改变学生观念,培养职业素质。

我校通过借鉴、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把学生置于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的学习,使学生彻底克服了重理论轻实践、理论脱离实践的不良倾向,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由于我们注意把对学生职业技术技能的训练与职业素质的训导有机结合起来。因此,学生普遍具有较高职业素质,乐意在生产、管理第一线工作,不怕累不怕苦,很受用人单位欢迎。

2.有利于提高师生的社会适应性。

我校通过借鉴、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加强了实践性教学环节,增加了学校师生接触社会、接触实际的机会,使师生更真实地了解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人才技能的需求及其发展趋势,从而促进教学内容和学习方法的改革,使自己的教、学与社会实际紧密结合,提高自己的社会适应性。

3.有利于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养成。

我校通过借鉴、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理论、实践教学方面进行积极的改革与探索,注意培养师生在具体的教学、技能训练实践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师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养成。

4.有利于学生就业。

我校通过借鉴、运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效,这从我校学生的就业情况可以反映出来。在近几年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我校学生连续多年保持较高的就业率,还多次被评为省就业先进单位,有些专业的毕业生还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

(二)经验总结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有效途径。它不仅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而且是教师在知识、技能、教学能力上的一体化,同时包括教学场所的一体化。因此,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学过程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协作。

1.在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设置一体化课程。

打破传统的章节编排法,到工厂、公司一线调研,培养本专业的学生必须具有的能力,确定课题。我校是一所医药职业学校,针对中职药剂专业来讲,通过到制药厂、车间,以及一些与我校有长期合作的药店、医药公司、制药企业进行实践调查,了解获得了第一手资料,得到学生应该具备何种能力。按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标准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编写课程标准。

2.编写适合一体化教学的课程标准,并开发适合本校一体化教学的综合实训校本教材。

过去,职校所使用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只适用于分段式教学模式,而一体化教学采用的是模块化的教学方式,这样,现行的课程标准和教材已经不适用了。但一体化教学没有现成的可资借鉴的课程标准和教材,我校教师便积极探索,自己开发课程标准,自己编写综合实训教材,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教育形式的人才培养定位,编写适合中职药剂专业综合实训教学的教材,创建以能力为中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的校本教材模式。我们采用“先讲义,后校本教材,成熟后公开出版”的教材建设方法,目前该课程教材已经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正式出版。

3.需要学校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理实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它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要求教师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求教师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学校应致力于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鼓励教师参加各种层次的学历进修;选派专业教师学习新知识与新技术,熟悉新设备,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提供知识储备和能力培养;组织教师进企业顶岗锻炼,参加地方劳动部门举办的技能培训,或请企业具有实操经验的师傅进行传、帮、带等,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使教师能胜任本专业的一体化教学工作。

4.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生教师比例,充分进行师生互动。

由于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学需要像车间里师傅带徒弟一样教授,因此指导教师要足够,一般15人配一个教师。班级要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3~5人左右,这一点很重要。小组化教学有利于学生亲手操作,小组间互相鼓励竞赛。教学中融入“分组教学,小组讨论,优生帮带,教师辅导,小组评比,组长责任制”等互动教学方法,强化学生学习效果。

5.需要学校提供教学场所、教学设备的保障。

理实一体化教学强调空间和时间的同一性,非常重要的一个要素是教学场地的一体化。要有与专业和规模相适应的硬件设备和教学环境,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专业教室。专业教室要具有一定的职业氛围,包括实训教学区和教学研讨区两部分。实训教学区提供学生操作演练的实训设备,设备要与实际生产保持同步,或具有一定的超前性;教学研讨区是教师进行理论教学和学生讨论的场所,应配有多媒体教学设备。教学对设备提出了很高要求,不仅表现在设备的质量上,而且表现在设备的数量上。如果没有一体化的教学场地,理论还是在教室,实训在实训室,这样教学实施就不是一体,理实一体化只是一句空话。因此,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必须有既能满足理论教学,又能满足实践教学要求的一体化场所。

三、结语

通过召开教师、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多方了解,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理实一体化教学是一项探索性和实践性的工作,也是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和方向。但是,由于它涉及面广,前期投入大,工作量多,因此在短时间内不可能顺利、彻底实施一体化教学工作;又由于一体化教学要做到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因此不能对所有专业课程都进行一体化教学,必须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与办学条件逐步推行。

参考文献:

[1]禹禄君.探究理实一体化教学新模式.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4).

[2]吴海超.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机械职业教育,2004.10.

[3]郭俊博.浅谈一体化教学.陕西教育,2005.1.

篇3

关键词: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水量预测;原则

Abstract: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design and planning in rela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city of the future. 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water scale budget and design principle of water resources, analyzes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city drainage system.

Key words: municipal water supply and drainage; planning and design; water demand prediction; principle

中图分类号:TU99

市政给排水工程是城市基础设施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城市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对建设一个良好城市人居环境意义重大,特别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城市建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提倡省地节能的理念,这要求我们市政给排水规划设计必须从解决水资源和具体技术措施进行认真思考与研究, 以寻求城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实现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 水量规模预算

1.1总体规划阶段给水水量预测

城市总体规划阶段的给水工程规划是根据城市发展、用地、人口规模、空间布局安排和水资源状况,提出各取水水源、供水系统的规划期内工程水量、水质目标和设施。国家标准《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是测算城市总用水量规模的主要依据。

1.2总体规划阶段污水水量预测

国家标准《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中关于城市污水量预测方法提出:“城市污水量应由城市给水工程统一供水的用户和自备水源供水的用户提出的城市综合生活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组成。城市污水量根据城市综合用水量乘以城市污水排放系数确定,其中污水排放系数为0.7 ~0 . 9。”

1.3分区规划阶段及专业规划给水、污水量预测

分区规划是对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的深化,补充和完善,一般是分区,分块进行规划。专业规划则是将给水,排水工程按专业内容和需要单独进行规划,两种规划对水量预测不仅要进一步核实不同规划期的总水量,而且要提出各地块的用水量和污水量。

2市政给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原则

2.1以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 做好城市给排水工程的长远规划

从城市发展来看, 国家一线城市与二线城市的经济环境和发展条件正在发生转变 , 相形之下, 由于人口压力较小, 二线城市往往具有更广阔的发展前景。另外, 乡村城镇化速度正在加快, 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也正在逐步跟进。人们的最终目标是要建立最适宜生存的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相协调的大家园。为了实现这一目标, 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方案。市政给排水工程建设应坚持“以人为本”, 协调好城市人口、现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关系, 在最大限度地不破坏生态系统原有功能的基础上, 做好水资源的统一调配和利用, 使城市更具生机和活力。

2.2要因地制宜, 做好水资源的统筹规划

众所周之, 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而淡水人均占有量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近年来, 由于气候因素影响, 持续干旱已造成水量明显下降, 再加上人们的过度开采和严重的水污染, 水质也逐步下滑, 许多城市严重缺水, 城市生存环境恶化。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将会对城市的健康发展造成威胁。因此, 要转换思路, 将给水和排水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建立给排水系统工程, 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水平和循环利用率。做好实地考察工作, 充分利用地形地势, 制定合理的改造和建设计划, 以使人居环境更加接近自然, 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评估和预测方式要与时俱进, 改进水量评测标准和分析方法, 提高水资源的综合利用率和经济贡献效率。

2.3合理施工量阶段性分配, 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

给排水工程包括给水系统、排水系统和建筑给排水, 其涉及水源的寻找和调度,取、排水构筑管道设施和建筑的施工, 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大型工程, 因此它的规划设计不可能一蹴而就, 而是要按照阶段任务需要来制定合理规划, 并且需要预估在每个阶段的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由于规划客体和实施主体的复杂化,投资方式、建设进度、土地使用和运行管理方式的变动性, 在论证城市的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城市的资源利用与环境承载能力的基础之上, 结合城市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进行分期规划, 使规划更具弹性和适应性, 更加符合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的要求。

3 市政给排水具体规划设计

城镇及片区给水系统和排水系统的规划设计,譬如市区给水系统规划、中心城镇给排水规划设计、污水水厂外管网规划设计等,它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至关重要。

3.1 给水系统规划设计

随着变频供水设备大量使用, 特别是利用城市给水管网压力智能直接供水装置的推广应用(取消屋面水箱),在中观层面出现问题是城市供水日变化系数变大, 高峰供水量增大,从而相应加大水厂供水规模。因此在这背景下, 城市供水系数应考虑设置对置水塔或高位水池的方式来降低日变化系数,同时也提升供水安全度。同时给水系统规划设计应充分考虑近远期结合,为未来留下发展空间,譬如道路管线综合时给水管位的预留,给水管径合理确定等等,避免重复投资,争取效益最大化。

3.2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

雨水系统规划设计应与城市防洪排涝规划和城市竖向规划相结合, 特别是地处平原、盆地的城区,这三者有机配合显得更为重要。譬如,市区内河设计标准采用五年一遇不漫溢(水利标准,相当于城建一年一遇标准),而相应道路排水重现期 P=1 年情况下,两者洪峰相遇是经常性的,雨水管道出口经常是压力出流,因此雨水系统要进行必要的压力流校核,同时与竖向标高相协调,避免在重现期 P=1 情况下,雨水溢水路面。

3.3 污水系统规划设计

3.3.1 合流制与分流制讨论

一般而言,在新城区采用分流制,旧城区采用截流式合流制。但真正意义上分流制在实践中很难做到。雨污系统中有一根接错, 两个系统就相通, 可能就是合流制。根据某污水厂厂外管网工程实践证明,完全分流制必须从小区开始,并且采用专业监督和专业队伍施工。同时初期雨水污染也比较严重, 截流式合流制有利于初期雨水的截流, 因此中小城市建议以截流式合流制为宜。日本东京区部地区大部分采用合流制系统, 他们认为尽管合流制会增加污水处理量, 但合流制下水道系统可充分与利用原下水道系统进行改造、重建与完善,而且建设费用、技术要求低于分流制,故广泛使用。

3.3.2 污水处理规划设计

市政排水的污水处理是每个城市,每时每刻都要面临的问题,规划设计中既要考虑到城市污水处理能力,还要应用新科技,建设节能环保,再利用的原则,用生活污水反应器向高效的移动床和流化床发展。还有高效载体生物强化工艺,利用硅藻土的高效载体生物作用和吸附。污水管网设计的将地面线资料,道路设计结果传输给污水设计系统,污水井,给定的道路中心线为参照物线,按照设计人员指定的桩号偏距,沿道路布置污水井,由于污水提升泵站设置的位置不合理,造成了污水管理面太大,所以在排水工程设计中,要设计通过管材,基础,施工方法等手段,合理选用排水管网,确定合理的排水管设计高程,这不仅可以节约投资,还增加了污水的排放效率。

篇4

关键词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改革

药学专业是一门实验学科,要求培养的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1-2];同时,伴随着医药产业的飞速发展,就业市场对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逐渐成为决定药学专业学生就业率与就业满意度的决定因素。有机化学实验作为药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对于后续实验课程的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原有的实验教学体系已经无法满足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求,因此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

1改革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在改革前,教学团队曾做过一个问卷调查,其中有一项“你认为如何做,可以提高你的实验动手能力?”的问题,在收回的81份问卷中,有56.7的学生回答“需要改革实验开设内容”,由此可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的迫切性和必要性[3-4]。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专业有机化学实验为72学时,于第二、第三学期开设,分别称为有机化学实验Ⅰ和有机化学实验Ⅱ,每学期均为36学时。改革前后实验开设内容及学时数如表1所示。改革后,在实验内容、顺序等方面都做了合理的调整和改变。有机化学实验Ⅰ(见表1序号1~8)侧重于基础实验。对比改革前后,删除了有机化学实验Ⅰ中的两个性质实验。多年来,常有学生反映性质实验效果很差,因为理论滞后于实验,即使预习了还是搞不懂反应原理,实验时“照方抓药”,学生“动手不动脑”,整个实验过程糊里糊涂;据此删除性质实验,将它放在理论讲解时视频观看。这种做法得到了师生的一致欢迎,既避免使用易挥发的醛、酮、醇、酚、醚等有机物,减轻了实验室的味道,也减少了这些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加强了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绿色化”[5-6]。在实验顺序上,将“熔点测定”安排为第1个实验,紧随其后的第2个实验是“蒸馏和沸点测点”。实验2包括两个基础实验,可以利用它们进行有机物的沸点测定,“蒸馏”是常量法,“沸点测定”是微量法,学生可以做一个对比。前两个实验中,“熔点测点”和“沸点测定”所用装置一样,都需要提勒管,由于学生在第1个实验中已经学习了“熔点测点”,所以在做“沸点测定”时就能很快领悟。升华和萃取也是两个重要的基本操作,改革后在设置上进行了巧妙的安排;其中“萃取”实验安排在“水蒸气蒸馏和萃取”中,首先利用“水蒸气蒸馏”实验萃取中药徐长卿中的丹皮酚,因为是混合物,再利用“萃取”实验进行分离;而“升华”实验则安排在“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中,较之改革前升华粗碘的实验,环保安全了很多,体现了绿色化学的思想。改革前,“液体有机物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实验包括了“沸点测定”和“折光率测定”两个基础实验,因为改革后“沸点测定”已经安排在第2个实验中,“折光率测定”则安排在“乙酸乙酯的合成”中,即合成出的乙酸乙酯进行提纯后,再测定其折光率并与文献值比较;将实验学时数从原来的6学时调整为时。这样的安排使学生对“升华和萃取”和“液体有机物常用物理常数的测定”这些基本实验在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有机化学实验Ⅰ除了基础实验外,还安排了“乙酸乙酯的合成”和“从茶叶中提取咖啡因”这两个综合性实验,这是对前面常用基本操作的一个巩固。有机化学实验Ⅱ(见表1序号9~14)则完全是提高型和研究创新型实验,教学团队精选了不同的反应类型,如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消除反应、氧化反应以及乙酰化反应等,将有机化学反应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同时也对基本操作技能进一步熟练强化。经过与同行教师反复讨论和同学生座谈等形式,现阶段有机化学实验内容的安排和顺序的设置既符合目前本校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又非常有利于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2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同样,在多次学生问卷调差中,90的学生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关系民主、互动、融洽”,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参与教学的强烈愿望。基于此,在实验教学中,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自己积极参与,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在实验开始前,需要对本次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及问题进行讲解,这个环节现在基本上以学生为主体来完成,即由学生自己讲解、教师补充引导、中间穿插提问讨论等。在这个环节的实践上,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思考,认真准备,常常超出教师的期望。例如在实验装置的安装上,刚开始的“蒸馏”实验的安装由带教老师演示完成,告诉学生实验装置的安装一定要做到规范、准确、稳固和美观,并详细讲解其中操作技巧,以后实验课出现的实验装置均由学生来做示范安装,师生共同指出其优、缺点进行点评,经过两个学期的训练,学生们在基本操作的熟练性、规范性和正确性上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实验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强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出现的问题,防止实验事故的发生;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正确分析,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其创造性思维。例如在重结晶这个操作中,有些学生产品质量不好,我们就让学生自己来回答这个问题,通过学生自己对重结晶整个操作的分析,来帮助他们认识问题的存在,这样实践的结果,我们发现以前反复出现的错误,现在学生可以很快克服了。每次实验结束时,带教老师都要记录每位同学本次实验的结果,然后进行评比讨论,这样大大激发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班级学习风气。例如对于合成实验的最终产品,教师会让每组学生写上组号,摆放在一起,大家来评出产品的好坏。这时学生们情绪高昂,讨论热烈,做得好的学生开心自豪,做得差的学生也不服输,有些学生要求重做,我们都给予了满足。对于做得好的学生,在受到表扬的同时,也要求他们在下次课堂上将成功经验分享给大家。尤其对于实验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带教老师要抓住机会,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寻找到原因后,再批准学生重新开始实验。这种做法无疑培养了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不断探究的科学精神,而且还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动手的能力。经过我们大家反复实践,上述这些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实施,对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7-11]。

3改革考核体系,客观评价学生实验成绩

篇5

【关键词】变电站 综合自动化 实施要点

我国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市场经济体制也在逐步的确立和完善,整个社会需求更大的电力,电网规模越来越大,有着日趋复杂的结构,但是却要求更加迅速和准确的处理电网故障,那么各级电网调度值班人员就需要对更多的信息进行掌握和管理;如今,开始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随之出现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

具体来讲,变电站自动化指的是将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给应用过来,借助于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或者自动装置,将人工的各种运行作业代替过来,促使变电站运行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它是利用微机技术来重新组合和优化设计二次设备,自动监视、测量和控制变电站,在变电站领域内综合应用了自动化和通信技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各个设备对信息数据进行交换和共享,促使变电站运行监视和控制任务得到实现。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将变电站常规二次设备给取代了过来,促使变电站二次接线得到简化,变电站稳定运行水平得到了提升,运行维护成本得到降低,经济效益得到了提升。

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功能和结构模式

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特点

在电网中,变电站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主要是传输和分配电能,并且进行监测、控制和管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具有的特征包括这些方面,首先是功能综合化,指的是结合变电站自动化系统的运行要求,综合考虑二次系统的功能,优化组合设计,以便促使继电保护和监控系统达到统一。其次是构成模块化,模块化和数字化保护、控制和测量装置,这样就可以利用通信网络来连接各个功能模块,以便有效的共享信息。再次是运行管理智能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实现,可以促使无人值班、人机对话得到实现,并且操作屏幕化、制表、打印以及越限监视等功能也可以实现,对实时数据库和历史数据库进行构建。

1.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功能

在电网自动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就是变电站自动化,需要实现的功能有很多;对电网故障进行检测,以便对故障部分尽快隔离;对变电站运行实时信息进行采集,监视、计量和控制变电站运行情况;对一次设备状态数据进行采集,以便更好的维护一次设备;促使当地后备控制和紧急控制得到实现。主要有这些表现,在微机保护方面,保护站内所有的电气设备,如母线保护、变压器保护、电容器保护以及其他的安全自动装置,如低频减载、设备自投等等。其次是数据采集,在状态量方面,断路器状态、隔离开关状态以及变压器分接头信号等都属于这个方面的内容;各段的母线电压、线路电压以及电流和功率值等则属于模拟量;脉冲电度表的输出脉冲是脉冲量,促使电能测量得到实现。

1.3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结构模式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包括诸多的结构模式,如分布式系统结构、集中式系统结构、分层分布式结构等等,在对其选择的时候,需要将需要和发展规划给充分纳入考虑范围。其中,集中处理集中布置主要是在主控制室内集中布置集控式屏、台等,分布处理集中布置是在 主控制室集中布置分布式单功能设备集中组屏;分布处理分散布置则是在一次设备的机柜内布置分布式单功能设备,或者是将就地就近组屏分散布置的方式给应用过来。对于部分变电站,有着较大的容量和较多的设备进出线回路数,有着较为重要的供电地位,那么就可以将分层分布式结构的双机备用系统给应用过来,将相应的辅助功能给应用过来,如保护、测量和控制及监测等,并且远方的RTU功能也可以得到实现。对于新建的变电站,如果容量不大,有着较为简单的主接线,没有较高的供电连续性要求,那么就可以将常规的配置及前置机给取消掉,将单机系统给应用过来,促使保护、测量以及控制等功能的管理得到实现。

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应用

为了促使工程能够可靠的工作,维护和扩展比较的灵活方便,用户可以便利的进行操作和管理,通常将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分别是基层、网络通信层和监视管理层。前置智能单元为系统的基层,主要是对系统最基本的功能进行执行,比如保护、测量和控制等等,为了促使网络状态不会影响到基层模块,特别是继电保护装置不受影响,需要保证保护的基本功能能够在无网络状态下完成,在研发设计基层装置的时候,尽量将自成一体的方法给应用过来。

网络通信层主要是对系统后台和基本单元进行连接,为了促使网络通信可靠性得到提升,在监视网络层的时候,主要从后台和前置两个方面实现,如果有足够的条件,可以将两个独立通讯网络工作给应用过来,同时或者备用都是不错的选择。另外,因为不同数据对于安全性有着不同的要求,那么就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划分等级,这样通信的可靠性方可以得到保证。

在系统中,用户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后台监控的操作、管理和维护,要求后台软件具有友好的人机界面,可以便利的进行操作;另外,功能要开放,以便能够促使未来可以较好的扩展。

3 结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可以比较高效实时的运行,统一监测和管理变电站内的设备,又可以与电网系统对信息进行实时的交换,促使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得到提升。在未来发展中,将会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技术也会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内应用。

参考文献

[1]钱大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应用[J].安徽电力,2005,2(1):123-125.

[2]付晓生.浅析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技术的发展[J].云南电力技术,2011,39(6):99-101.

[3]张怡.数字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要点分析[J].科技资讯,2011,2(21):55-57.

篇6

【关键字】进口道;导流岛;交通管制

1 概述

平面交叉口是各向车流、人流交汇、转换方向的地方,交通冲突较多,极易引起交通拥堵及引发交通事故。同时,车辆在通过交叉口时,由于受到交通信号灯的影响,车辆在交口增加了延误时间,相同的车道数交叉口通行能力就会比路段低。而合理进行路通组织,对交叉口进行渠化设计是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和减少交通事故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渠化交通是指在交通管理上采用交通信号灯控制车辆和行人的通行,在交通空间上通过拓宽入口车道、增加入口车道数量、设置交通岛、施划交通标线等,实现人车分流,引导或强制不同流向的车辆和行人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2 交叉口渠化设计要点

2.1 进口道设计

信号控制交叉口应根据交通流量、流向确定进口道车道数。进口道车道数应大于上游路段的车道数,以保证进口道与路段通行能力相匹配,有条件时宜分设各流向的专用车道,并应满通量所需的车道数要求。

2.1.1 进口道车道宽度

进口道每条车道的宽度可较路段上略窄。平面交叉口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宜为3.25m,困难情况下最小宽度可取3.0m;当改建交叉口用地受到限制时,一条进口车道的宽度可取2.80m。

车道过宽,车道内可平行行驶2台车,交通流不稳定。车道过窄时,相邻车道间的车辆相互影响,车速较低,严重影响道路通行能力。

2.1.2 专用车道设计

进口道展宽段应尽可能为左转、直行和右转车辆分车道行驶创造条件,特别是设置有专用箭头灯时,必须设置相应的专用车道。当高峰15min内每信号周期左转车平均流量达2辆时,宜设左转专用车道。当右转交通为主流交通,或者横过人行道的行人或非机动车非常多,右转车也非常多时,应设置右转专用车道。

进口道设计时右转车道宜向进口道右侧(靠非机动车道或人行道一侧)展宽,左转车道宜向进口道左侧(靠道路中心线一侧)展宽。

(1)进口道左转专用车道设置可采用以下方法:

①展宽进口道,以便新增左转专用车道。

②压缩较宽的中央分隔带,新辟左转用车道,但压缩后的中央分隔带宽度对于新建交叉口至少应为2m,对改建交叉口至少应为1.5m,(满足行人驻足要要求)其端部宜为半圆形。

③道路中线偏移,以便新增左转专用道。

(2)进口道右转专用车道设置方法:

①展宽进口道,以便增设右转专用车道。

②压缩行道树绿带(人行道)宽度,增设右转专用车道。

③压缩车道宽度,从原直行车道中分出右转专用车道。

2.1.3 进口道长度的确定

进口道长度的确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进口道长度由展宽渐变段长度与展宽段长度两部分组成,展宽段长度应以交叉口转角缘石曲线的端点算起。

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少于:支路20m,次干路25m,主干路30~35m。

展宽段最小长度应保证左转或右转车不受相邻候驶车辆排队长度的影响。相邻候驶车辆排队长度可由下式确定:

=9N(2)

式中:N―高峰15min内左转或右转车的平均排队辆数。

―相邻候驶车辆排队长度

2.2 出口道设计

2.2.1 出口道车道数

出口车道数应与上游各进口道同一信号相位流入的最大进口车道数相匹配。如交叉口进口道直进车道数为3,则直进方向的出口道也需要3条以上;同样当进道左转车道数为2时,左转方向出口道也需要2条以上。相邻进口道设有右转专用车道时,出口道应展宽一条右转专用出口车道。

2.2.2 出口道宽度

出口道每条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路段车道宽度,宜为3.5m。条件受限的改建交叉口出口道每条车道宽度不宜小于3.25m。

2.2.3 出口道长度

出口道的总长度由出口道展宽段和展宽渐变段组成。展宽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30~60m,渐变段最小长度不应小于20m。出口道展宽段长度由缘石转弯曲线的端点向下游方向计算。

2.3 进出口道与公交站做一体化设计

公交停靠站应设在交叉口的出口道。改建交叉口在出口道设公交停靠站有困难时,可将直行或右转公交线路的停靠站设在进口道

在设置展宽段的进口道上设置公交停靠站时,应利用展宽段的延伸段设置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停靠站应设在展宽段之后不少于20m处,并将公交站台与展宽车道做一体化设计。

当公交停靠站设置在出口道上,且出口道右侧展宽增加车道时,停靠站应设在展宽段向前不少于20m处。

2.4 导流线和导流岛设计

当交叉口空间较大时,各流向的车辆行驶轨迹范围比较大,因此发生冲突的区域相应增大,不利于交通流的运行控制。如果按照常规交叉口的做法施划交通标线,则常常由于交叉口的面积过大,信号变更时,交叉口清场时间较长;车辆通过交叉口时,加快车速,而交叉口内无导流标线,使得交叉口的交通流呈不稳定状态,追尾及左转车与直行车发生交通事故的危险性增加。

设计时通过设置导流岛,尽量使停车线靠近交叉口,以缩短停车线之间的距离,减少交叉口面积,并在交叉口内施划导流标线,限制各股交通流的行驶轨迹,既利于交通流平顺行驶,又限制了车辆转弯的任意性。同时,导流岛也可兼作安全岛,方便行人安全过街。

导流岛间导流车道的宽度应适当,应避免因过宽所引起的车辆并行、抢道现象;当需设右转专用车道而布设转角交通岛时,右转专用车道曲线半径应大于25m,并应按转弯半径大小及设计车速设置车道加宽。

导流岛不应设在竖曲线顶部,面积不宜小于7.0m2。面积较小时,可采用路面标线表示。导流岛端部应醒目明了,并在外形上能诱导车辆前进方向,必要时可兼作行人过街安全岛。

一般来说在导流岛兼做安全岛的情况下,宜做实体导流岛,在设置导流岛前宜先用标线画出导流带,实施一阶段后,按实际车流行驶轨迹作调整,再做成永久性的实体交通岛。

2.5 交通管制措施

对于支路(街坊道路)与设计车速较高的主干道相交时,为了减少支路对主路交通的影响,确保主路通行能力,可采用支路右进右出、或单向交通的交通管制措施;对于多路交叉时,也可对某条支路采用单向交通或右进右出,以减少对象交叉口的流入交通量,使交通流单纯化,以减少多路交叉的影响。

3 实例分析

3.1 交叉口概况

本交叉口为干路相交的大型十字路口,地处长沙市繁华地段。路口周边分布着大量吸引交通的大型商场、酒店等消费、休闲场所。

本路口为十字形交叉口,东西向为三块板道路,路段上为双向四车道,进口处增加一个进口车道。南北向为一块板道路,路段上为双向四车道,并且一直延伸到交叉口停车线;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设有机非分隔栏。

3.2 问题及对策

3.2.1 渠化前问题

(1)交叉口面积较大,交通秩序混乱。非机动车通行空间过大,致使机动车通行空间太小,机动车行驶不顺;

(2)右转车与同向的行人和非机动车冲突严重,形成交通事故隐患;

(3)进口道车道数较少,交叉口的通行能力不足;

(4)交叉口内及车道变化处缺少必要导行线;

(5)人行过等横道过于靠前,相互交叉,致使行人过街时间过长,不利于交通安全。

3.2.2 实施对策

(1)在交叉口内将非机动车压后,以增加机动车通行空间;

(2)对右转机动车进行适当控制;

(3)在各进口道处占用小部分非机动车道增设一机动车道;

(4)设置左、右转车导流线;

(5)人行横道位置调整,在行人过街横道中央设置驻足岛。

3.3 渠化前后对比

渠化前、后交叉口状况见图3.3-1。

3.3.1 将非机动车通行空间适当压后,使机动车通行空间得以增大,且设置了左转、右转导流线,使机动车行驶轨迹比较平顺;

3.3.2 由于对右转机动车进行信号控制,使右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在通行时间上得以分离,在保证右转机动车延误增加不多的前提下有效地解决了右转机动车和非机动车之间的冲突问题;

3.3.3 通过增设机动车道,使交叉口通行能力有明显提高;

3.3.4 中央驻足岛的设置可满足行人二次过街,使行人过街安全性大大提高,也使行人过街所需最小绿灯时间减小。

该交叉口经渠化后通行能力由原来的5224pcu/h提高到7914pcu/h,交叉口饱和度由0.84减到0.8,单车平均延误由54s减到44s。实践表明,渠化交叉口规范了车辆和行人的通行路线,减少了交通冲突点和交通干挠,增大交叉口的通行能力,提高道路的通行效率,增加车辆、行人过街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4 结论

平面交叉口是城市交通网络的瓶径,是影响路段通行能力的重要节点,交叉口渠化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影响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渠化设计时,应结合道路路口的型式、交通特性、公交停靠站的设置等因素,合理进行路通组织,灵活运用多种渠化方法,方可取得理想效果。

参考文献:

[1]《城市道路交通设计指南》杨晓光等著

[2]《城市道路设计》[M].徐家钰.北京: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

篇7

[关键词] 食品药品检验;化学试剂;化学危险品;化学试剂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7)09-127-03

Effect analysis of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reagent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agency

SUN Yuanyuan1 CHEN Hengchong1 ZHAO Jing1 MENG Ke2 MA Lili3

1. Benxi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Liaoning, Benxi 117000, China; 2. Benxi Food Inspection and Testing Center, Liaoning, Benxi 117000, China; 3. Shenyang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Liaoning, Shenyang 110015,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reagents in the administration of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agency. Method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were referred.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reagents was induced and explored. Results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reagent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curement, acceptance, storage, preparation, use and disposal of chemical reagents. Conclusion The classification of chemical reagents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in the management of chemical reagents. Classification and management should be based o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chemical reagents.

[Key words] Food and drug inspection; Chemical reagents; Hazardous chemical substances; Chemical reagent management

食品品检验工作离不开各种化学试剂的使用,不同化学试剂具有不同理化性质,包括毒性、挥发性、可燃性、引湿性、强氧化/还原性、强酸/强碱性等特性,其中很多为危险特性。化学试剂的不当使用及管理直接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及实验室安全,甚至造成实验室财产的损失及人员伤害。近年来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化学试剂采购、验收、贮藏、配制、使用、废弃等关键环节的管理得到高度重视[1-5],而化学危险品的分类直接影响化学试剂管理的各个环节,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1 化学试剂分类

1.1 非危险品分类

化学试剂可分为危险化学品及非危险化学品,非危险化学品包括(1)遇光易变质的试剂(如硝酸银、硝酸、硫酸亚铁等);(2)遇热易变质的试剂(如硝酸铵、琼脂等);(3)易冻结试剂(如晶体硫酸钠、冰醋酸、溴的水溶液等);(4)易风化试剂(如结晶硫酸铝/镁、结晶碳酸钠、明矾、胆矾、等);(5)易潮解试剂(如无水乙酸钠、氯化铁、甲基橙、还原铁粉等)[6]。本类试剂易受光线、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发生分解变质、体积收缩或膨胀、失去结晶水或潮解等物理化学变化。此类试剂如果管理不完善,容易发生失效,变质等现象,最终导致实验结果偏离。

1.2 危险品分类

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按照危险化学品特性将其分为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自然固体、遇湿易燃物品;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有;放射性物品及腐蚀品共八类[7]。而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与危险性公示》于2009年6月21日,代替了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于2010-05-01实施,本标准对应GHS第二修订版对化学品危险性进行了分类,共分为3大类,

其中理化危险16类,健康危险10类,环境危险2类 [8]。并且每类项下都有危险特性、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国家标准(最新为GB30000.X《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详细分类见表1。另外《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于2011年2月16修订通过,自2011年12月1日起施行,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使用、经营和运输的安全管理,根据本条例的相关要求完成了《危险化学品目录》的修订,于2015年3月9日正式,2015年5月1日实施,本版目录主要依据GB13690-2009《化学品分类与危险性公示》进行危险特性确定,危险化学品分类采用最新GB30000.X《化学品分类和标签规范》系列标准,并对剧毒化学品进行了备注。此类试剂如果管理不完善,不仅容易发生失效、变质及实验结果偏离等现象,还会引起爆炸、火灾等事故发生,造成财产损失、环境及人员损害。

2 化学试剂分类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化学试剂的分类采购

药品的采购应按照化学试剂的理化性质及实际需要制定年度采购计划,对于性质稳定,不易变质的常用试剂可统一购买,对于性质不稳定,久置易变质的试剂及危险品应根据需要购买。采购人员应核实购买厂家是否具有所经营化学试剂的相关资质,另外购买剧毒化学品,应该申请由公安机关核发的剧毒化学品购买许可证方可购买,所购买生产企业应具有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证,应提供相应化学品危险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外包装应粘贴或者拴挂相应化学品安全标签,并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9]。采购后需及时进行质检与入库管理,并详细记录到货日期、生产日期、效期,批号等试剂信息[10]。

2.2 有利于化学试剂的分类贮藏与保管

化学试剂的保管不善,一方面容易引起失效变质,造成实验结果偏差[11];另一方面容易引起爆炸、火灾等事故发生,造成财产损失、环境及人员损害。因此化学试剂应根据分类及特性进行贮藏保管[12-13],对于易挥发化学试剂应该密闭低温保存,对于见光易分解的化学试剂应避光保存,对于相抵触或易发生危险反应的试剂应隔开存放;对于易燃、易爆及毒剧危险品应实行专人专库专柜管理,剧毒化学品以及储存数量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其他危险化学品还应实行双人收发、双人保管制度。危险化学品的储存方式、方法以及储存数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或者国家有关规定。另外保管库内应配备监测、监控、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毒、中和、防潮、防雷、防静电、防腐、防泄漏以及防护围堤或者隔离等安全设施、设备。在其作业场所和安全设施、设备上还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配备防护服、安全镜、防护手套,防毒面具等安全防护用具。

2.3 有利于化学试剂的正确配制及使用

实验室内部应积极开展化学试剂相关知识培训,使实验室人员了解化学试剂的分类及特性,尤其是危险特性,进而掌握试剂的正确配制方法、使用效期及保存方法 ,最终保证实验数据准确、实验室及人员的安全[14-16]。如配制强酸、强碱及腐蚀性试剂必须戴上橡胶手套托住瓶底防止滑落,不得只拿瓶颈。只能把酸缓缓地倒入水中并不断搅拌,绝对不能把水注入酸内。配制挥发性试剂应在通风橱内进行,远离人脸及他人,如为有毒试剂应佩戴防毒面具;配制易燃试剂应远离火种及水浴锅、电炉、电热套等加热设备。另外碱性试剂应在聚乙烯瓶中保纯,见光易分解试剂应在棕色瓶中保存,易挥发试剂应存放阴凉处,密闭、避光保存,对于某些理化性质不稳定的试剂必须临用现配。

2.4 有利于废弃化学试剂分类销毁

试剂管理人员要认真了解废弃化学试剂的分类及理化性质,制定并实施合理有效的处理办法,以防止环境污染和人身的危害。根据其分类及理化性质采用回收利用、中和、氧化还原、化学沉淀、焚烧及综合处理的办法,达到妥善处理废弃化学试剂的目的。

总之,化学试剂分类直接影响化学试剂采购、验收、贮藏、配制、使用、废弃等各个环节的管理,食品药品检验实验室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各类化学试剂的分类规律与性质特点,尤其是危险特性,应加强防护意识,应该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科学管理及使用,才能保证化学试剂质量及使用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 马鹏飞,高翔,冯润东,等.完善检验检测机构化学试剂的管理制度[J].中国药事,2015,29(4):437-440.

[2] 李清波.试验用化学试剂的管理[J]. 职业与健康,2006,22(15):1206-1207.

[3] 赵勇,王宝全,陈瑶.特殊药品和毒性化学试剂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J].实用医药杂志,2012,10:907-908.

[4] 齐燕. 实验室常用化学试剂的安全管理[J]. 实验室科学,2015,6(2): 176-178.

[5] 李春阳,潘荣辉.创新是食品检验用化学试剂的发展之路[J].食品安全导刊,2015,36(36):50-51.

[6] 文彬,邱丹.常用化学试剂药品的分类储存管理[J].医疗装备,2015,18(10):57-60.

[7] 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与标志》[S].1992.

[8] GB13690-2009《化W品分类与危险性公示》[S].2009.

[9]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591号).2011.

[10] 马利亚,杨鹏飞,杨汝,等.基于物流管理与成本核算的化学试剂管理系统的实现[J].中国医疗设备,2009,24(4):80-83.

[11] 李莎菁.应重视化学试剂的质量对药品检验结果的影响[J]. 中国药事,2007,21(2):112-114.

[12] 汪艳 ,崔冶建,易有荣.浅谈化学试剂的保管[J].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19(5):560.

[13] 廖佛滨.药检所库房管理经验谈[J]. 当代医学,2009,15(10): 24.

[14] 张玉洪,秦枫,刘靖,等.从试剂的规范化管理谈检验质量保证[J].重庆医学,2011,3(40):261-263.

[15] 黄毅.加强化学试剂管理服务实验教学[J].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2):1915-1916.

篇8

按照国内外品牌频道发展的一般规律,一个全国性品牌频道的成长要经历四个阶段:第一是泛专业化阶段;第二是专业细分化、市场全国(球)化阶段;第三是垄断专业资源的频道品牌化阶段;第四是品牌资源经营多元产业化阶段。央视把现阶段发展战略定位在全国性品牌频道成长的第三个阶段。也有一些省级卫视频道开始探索品牌化的路子,赋予频道鲜明的特色,凸显个性。例如,广东卫视及浙江卫视提出综合财富频道的频道定位,湖南卫视强调频道的娱乐特色,贵州卫视提出“西部黄金卫视”概念等。这些卫视针对新的频道定位在节目编排与制作上进行了优化,使之更贴近频道的个性风格。

实行频道化品牌战略,是以频道为一个基本单位来经营的。节目酝酿、策划、推销与播出的各个环节都在统一目标下统一运作。在专业化缺乏条件、大众化人群主导收视的时代背景下,省级卫视走以大众化内容为指向的个性化“小综合”频道的道路应是省级卫视的现实选择。从打造高收视率的品牌节目、栏目入手,下大力气推动频道品牌建设,将是有实力的省级卫视塑造自身品牌的重要突破口。

一是栏目的品牌化。栏目品牌化的实现,既要做到节目内容、形式及受众需求三者的高度有机统一,也要做到节目播出时段、播出时间与目标受众收视预期的有机统一。对频道中某个名牌栏目的认同,其实就是对该频道本身的认同。因此,应全力打造几个符合本频道定位特色的栏目或精品节目,并通过这些名牌栏目或节目来提高本频道的知名度和影响力。2006年在选秀类节目遍地开花的情况下,《加油,好男儿》的收视表现,使得东方卫视的收视率位列当时段全国第一。仅仅一档优秀节目,除了使东方卫视在全国的知名度逐步扩大之外,也使其全频道收视从全国第十名提升到现在的第五名,这就是品牌节目对一个频道的影响力。

二是频道的品牌化。品牌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指标,是节目质量以及节目知名度、受众忠诚度的高度统一。一个频道的品牌化,不单是指频道的品牌形象识别的表面营造。打造频道的品牌形象是一项系统工程,既包括频道的标识、呼号、背景,又包括频道的栏目、节目运营理念和方式,还包括节目主持人的风格等。因此,对频道品牌的打造,需要策划、采编、技术、管理、经营等各领域人才的相互合作来完成。以节目为支点带动频道的整体化发展,建立鲜明的频道特色,打造强势的媒体播出平台。湖南卫视全力打造《超级女声》,要的不仅仅是节目的成功,还通过这样一个影响全国的活动,提升湖南卫视的品牌号召力与影响力。

中国人民大学喻国明教授认为:传播内容的原创能力及内容资源的集成配置能力,以及对于销售终端的掌控能力、终端服务链产业链价值链的扩张能力,越来越成为形成传媒产业核心竞争力的要素。国内许多电视栏目存在只重视节目的调研、策划、制作和播出,而忽视品牌的推广和后续开发,造成与市场反馈的严重脱节。中国电视频道发展出路应该是追求品牌溢价,在创造了品牌栏目之后,建立一整套的品牌推广机制,维持品牌节目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实施品牌节目经营和管理的长期策略,实现媒体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创新机制,以栏目品牌为依托打造产业链。湖南广电集团在“超级女声”项目运作中,对节目及品牌资源进行市场化运作。“超级女声”的品牌持有人是天娱传媒,湖南卫视只是成为了“超级女声”的播出平台和节目运营者。湖南卫视要获得“超级女声”节目的经营权,还需要提供一定的频道资源与天娱公司进行一系列权益置换,同时湖南卫视还付出了数百万元资金,用于娱乐频道的相关节目制作费用。这种产权清晰的品牌授权有效激活了各自的活力,使得一个速生的品牌在很短时间就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张力,达到了节目制作、收视、开发、经营良性循环的多赢共生的局面。

篇9

要选择有市场保护意识的品牌

1997年,我就开始在龙口做老板的烟灶,当时老板的销量很大,但对市场保护不好,有从临沂进货的分销商,最后只剩下装机25元的利润。1999年下半年,我放弃了老板,引进一个浙江的烟灶品牌,也是因为市场保护不利,曾经两个经销商一台消毒柜的进价竟然差300元。

通过这些经历,我认为,要想做好三四级市场,厂家对市场的保护同样重要。如果厂家不能对同一区域内的价格有效管控和统一,市场最终也只能是因乱而弃。

当然,这与品牌规模有很大的关系,这是我后来选择中宇卫浴后才发现的。大品牌才能做到规范的市场管控,建立市场的政策和推广的体系。做中宇卫浴龙口的分销,在与终端合作方面,无论是促销推广,还是渠道开拓以及经营思路上,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如异业合作渠道的开拓。

积极开拓异业合作渠道

后来,我们又引进了德乐,目前是烟台、威海的商。德乐主要定位于二三四级市场,因此,我以开拓渠道为主,如与橱柜店、街边店以及其它异业渠道进行分销批发。

2012年,我们会进一步拓宽异业合作的渠道,如与家具有关的大品牌做联合促销。同时多参加团购会,在烟台,建材网、益友网等在春、秋两季的团购会,我们都会积极参与。在创造利润的同时扩大知名度。借助团购公司的名录提高了分销商的签约成功率。

在烟台和威海,大部分的橱柜商都有合作的烟灶品牌。2012年4月8日,在山东烟台招远地区的一个团购会上,欧派橱柜就配套了同品牌的烟灶。但由于款式很少,现场订购橱柜的人很多,订购烟灶的人却很少。从经营的角度看,橱柜的利润比烟灶更高,所以,经销商都更愿意推橱柜,而放弃烟灶。

于是,我们就去和欧派当地的经销商谈合作,在其展厅做五六款德乐的产品进行推广,通过彼此专业的产品相互带动销售。在三四级市场,与友邦集成吊顶、欧派等名牌产品合作分销,借助品牌之势做推广外,也可以借鉴名牌产品推广措施和方案,相互借势,促进销售。

2012年7、8月份的团购会,我们会做两到三个展位,将展会做成区域经销商会议的形式,邀请区域经销商来参会。在活动之前,我们的业务员会开发意向客户,老客户和意向客户都可参加,让他们感受品牌的价值,提高分销商对品牌的信心。当然,我们也会通过邀请厂家营销总监的方式,有效提高客户签约成功率。

创造销售机会

我们把分销商分成不同类型,根据其店面的不同,制定不同的促销政策,让异业之间互相带动销售。通常,消费者家中厨卫的装修流程是先做吊顶,再做橱柜和烟灶,然后是装修卫浴。所以,针对做吊顶的经销商,当消费者购买吊顶时,我们会选择赠送水槽或者消毒柜,通过安装和售后服务的方便再带动烟灶产品的销售。

与卫浴的经销商合作,我们会通过买烟灶送马桶来带动卫浴产品的销售。在安装烟灶和马桶时,我们会建议其选择什么规格的浴室柜,花洒装哪种更好,就带动了卫生间其它产品的销售。这样的推销,顾客在情感上也更容易接受。这就是充分利用产品装修流程,通过对顾客一体化安装的建议,来带动销售。

充分利用异业带动的作用做好销售,吊顶、木门带动烟灶,烟机灶具带动卫浴,同时借势大品牌,很好的促进销售。

巧妙设计促销方案

异业合作贵在做好捆绑销售政策。在策划上,我们更多是采取满加送的方式。我们公司在龙口有直营店面,且是三个店面相连,有中宇卫浴,也有德乐烟灶。2011年“五一”推出的活动就是,买烟机灶具达1999元,加51元送中宇马桶,加100元送消毒柜。活动虽然很简单,但由于相互借势,顾客可以实现卫浴产品的一站式选购,带动了人气。

赠品的选送也非常重要。以我的经验,更倾向于送消毒柜。烟机、灶具是装修的必需品,而消毒柜通常不是必须品,所以将消毒柜作为赠品,通常就会带动消费者来选择烟灶。消毒柜本身的溢价较高,在1000元左右,让消费者感觉送了一个价值很高的礼品,满足了消费者选购产品的品质感。对于橱柜的分销商,这种方案就更为划算了。因为消费者在购买烟机、灶具时,还可以省去部分橱柜材料,对橱柜厂家是个很好的选择。

抓住主要消费群体,赢得长久发展。

我们将三四级市场的消费者分为三类,一类是高端消费者,占20%左右,他们通常就认名牌,如方太、老板、帅康。然后就是中档消费者,占50%左右,这类消费者更注重质量和款式,重视性价比。剩下的30%就是选择傍名牌或者杂牌的产品。我个人认为,做傍名牌或者杂牌,短期利益可能很好,但后续发展能力不足。顾客买了第一次,就不会有第二次,不可能再带动二次销售。

相比较而言,像德乐这种品牌虽然知名度不高,但质量和款式都比较优秀,可以赢得回头客,带来二次销售。所以,三四级市场商,如果想长久发展,就要选择这些品牌,有一定的政策,有市场保护的措施,比较有利于商的长期发展。

操作上,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县城的口碑效应,很好的赢得更新换代的市场。二次购买的顾客,通常都会从实用角度出发,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产品。所以,以旧换新很重要,厂家应该多推出以旧换新的政策,吸引消费者前来购买。

篇10

【关键词】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要点

一、园林绿化工程的概念及特点

1.1园林绿化工程的概念

园林绿化工程是建设风景园林绿地的工程。园林绿化是为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休息、文化娱乐、亲近大自然、满足人们回归自然愿望的场所,是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城市生活环境的重要措施。园林绿化泛指园林城市绿地和风景名胜区中涵盖园林建筑工程在内的环境建设工程,包括园林建筑工程、土方工程、园林筑山工程、园林理水工程、园林铺地工程`绿化工程等,它是应用工程技术来表现园林艺术,使地面上的工程构筑物和园林景观融为一体。

园林工程是以建设水景、园路、假山、给排水、造地型、绿化栽植为主的工程,绿化工程是园林工程建设的重点,是调节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带来生态、审美和休憩三大效益。绿化工程以植物为工作对象,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有关植物的栽植时节、植物的生长特性、植物造景、土质对植物的影响、植物的防枯死等问题都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认真研究,有针对性的施工,只有如此才能最大发挥园林绿化工程的绿化效益。

1.2园林绿化工程的特点

首先,从某种角度来说,园林设计与艺术设计更加贴近。因为园林绿化工程以塑造美好的景观效果为目的,工程作品需要给人带来美的感受,因此园林绿化工程特别讲究艺术性,尤其是在景观、小品、植物配置、古典建筑等方面更应突出艺术效果。在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人员需要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性,以最佳的理念和背景设计出最佳园林作品。园林绿化工程对施工技术人员有着较高的专业要求,不同的施工人员对同一作品的理解不同、审美角度不同、技能及实践经验的差异,施工效果都会存在很大差异。

其次,园林绿化工程以建立生态型宜居环境为目标。随着当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正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和破坏,致使资源、环境发展与人口经济的发展极不协调。为了改变环境恶化的现状,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通过努力来改善生存环境和自然生态。园林绿化工程正是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为目的的新兴产业。

二、园林绿化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2.1进一步标准化施工图设计

施工图绘制需按照国家及地区有关标准进行,绿植及景观标识清晰,设计意图表达清楚,方便施工人员进行施工。对于景观需要配以立面图,使其设计意图表达明确。同时施工人员要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施工,要杜绝盲从以往的施工经验,以免影响到园林工程最终效果和整体质量。

2.2工程施工中用到的苗木植物应当标识明确

园林绿化工程不同于一般的城建工程,其用到的苗木植物也不同于一般的建筑材料。因为苗木植物在种类、树龄、形态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施工过程中不能随意栽培,否则不仅会影响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而且也会因为成活率等问题给后期的管理与养护工作带来困难,影响园林绿化工程的最终效果。

2.3工程施工中的苗木种类标识应有统一明确的标准

在施工过程中,究竟选择哪种种类的苗木将直接影响到园林绿化工程施工质量。虽然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苗木绝大多数都只有唯一的学名,但是在整个行业中却常常被冠以很多的别名。因此树名和种类标识不清则很可能会使人产生混淆。如果选择了错误的苗木种类来制作园林景观,将直接会降低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而且也无法保证苗木的成活率。

三、园林绿化工程施工技术要点

3.1场地清理及平整

场地清理及平整时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及绿化定额控制在20厘米高差以内,同时要清理表土杂物。为了便于雨水排出需要设置2%~3%的坡度,对于雨水较为丰富的地区需设置雨水外排系统或预审渗漏设施。对于路边绿化带,为了避免泥水冲落路面,绿地需要低于路缘石5cm。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要灵活处理以上处理方式,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及排水要求具体设计及施工。

其次,对于绿化地的平整和整理要比平地复杂,整理绿化地不仅仅是要清除地表垃圾、杂草等杂物。为了给苗木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条件,保证其根部能够充分伸长,维持活力,吸收到养料和水分,施工过程中要防治重型机械对地面的碾压。具体技术要点是:其一,要保证根域层应有利于根系的伸长平衡。通常情况下,草坪、地被根域层生存的最低厚度为15cm,小灌木为30cm,大灌木为45cm,浅根性乔木为60cm,深根性乔木为90cm。其二,土坡硬度要适当。土壤硬度过大不利于根系的充分伸长,而且由于通气性和透水性降低,很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其三,要注意保持土地的排水性和透水性。填方整地时要确保团粒结构良好,必要时可设置暗渠等排水设施。

3.2种植放线定点

“由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局部”,“先乔木后灌木再到地被最后草地” 是种植放线的基本原则。为了确保和体现园林景观的观赏价值,施工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设计图比例实施并作好标记。为了确保放线定点的准确性,可在种植点插上清晰的木牌,标记好苗木的品种及规格等信息。具体技术要点是:其一,对于规则式种植必须按设计图上标识的尺寸、数量做好现场定点,并作准确标记。其二,自然式种植虽然比较自由,但是必须要准确领会工程师的设计意图,灵活防线也要力求表现出设计理念。对于主景树必须要做好定点,次要树虽然可以采用目测定点,但是一定要确保地被植物边线顺畅自然。其三,当现场地物条件对定点防线造成障碍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与质监单位商讨,在不影响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另选树种或稍微移位。

3.3苗木种植

春秋两季是种植苗木的最好时节,但是当工程施工原因需要反季节种植时,就必须要采取适当的技术措施来保障苗木的成活率。苗木种植一般遵循“一大乔木、二中小乔木、三灌木、四地被植物、五草皮的”施工顺序。具体技术要点是:其一,在乔灌木种植方面,种植前需仔细检查苗木状况,并进行适度修剪。修剪的目的是要剪去枯枝、烂枝、烂根、劈裂根、过长根,并进行缩枝处理,以减少水分蒸发。需要注意的是,修剪时应注意树木形态,如果剪后伤口较大,要在伤口上涂抹油漆。种植时注意苗木的观赏面,如果是规则式种植一定要行列对正。种植如果在夏季进行,要考虑在大树上方搭遮荫网。其二,在地被植物种植方面,要严格遵照株行距要求种植,种植边线要清楚顺畅。对于那些苗叶较多、叶片较大的植被要进行适当的修剪,保障其成活率。其三,在草坪种植方面,通常情况下是采取直接铺草的形式种植。为了能让草皮与土壤充分接触,铺完后要浇上足够的水,待半干后打实。要保证每天拍打一次,连续拍打三天以上,以保障草地平整及均匀出苗。

四、结论

园林绿化作为城市的形象窗口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社会及人文形象,设计、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国家及省(自治区)相关标准进行,确保项目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及生态环境效益,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净化城市环境。

参考文献

[1]李云瞻;关惠;刘冰;张勇.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要点及保障措施[J].农业与技术.2015.07.

[2]周斌龙.园林绿化施工技术要点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