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31 07:17: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养实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个新兴的专业,涉及面很宽,无法通过到个别企业的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其次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不能停留在课本上,必须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这一点通过单纯的现场参观也很难实现。通过对目前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习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若干建议。认识实习重点在行业安全,比如公共安全、消防安全、产品安全、劳动保护等;而生产实习应突出学校的特色,避免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重复,增强学习目标性,提高专业课程学习积极性。
关键词:
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生产实习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再满足于基本的生理需求,人们的安全需求逐渐显现出来。除此之外,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各种机械设备不断出现,意外事故也不断频发。在这一背景下,人们面临的风险增加了,为了有效控制风险,我国多所高校先后创办了安全工程专业。我国开设这一专业的高校达70多所,由于这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学科,除了学习基本的理论课之外,还包括实习部分,主要是从安全认识实习和安全生产实习两个方面进行。根据统计,各高校的安全实习也主要是从这两方面来展开的,主要是由各个学校安全专业基层教学单位自行联系并组织学生实习。在这样的实背景下,有些问题就显现出来了[1]。(1)企业接待困难,多数企业出于自身利益及安全方面的考虑,通常不愿接待来自高校的学生实习。(2)工矿企业位置相对偏僻,学生的食宿存在一定困难。(3)专业相关性不强,企业为了保证生产的安全性,对于危险作业不会让学生参观,只让学生参观一些相对安全的作业,这无法使学生受到专业的训练,能力也得不到提升。(4)实习期间的学习环节较少,难以获得理想的实习效果。(5)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有重复,比如北京科技大学2013年认识实习有西石门铁矿,生产实习仍然有唐山矿。矿山安全和冶金安全作为北京科技大学的特色,但是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应该有所区分,便于学生认识到其中的不同。过去,学生到企业实习,效果好,得到了各方的认可。但是近些年来,随着学生人数的增多,很多企业每年接受的高校实习也不断增加。在这种情况下,认识实习过程中学生没有了亲自实践的机会,实习的形式也变成了带队教师带领学生在实习企业参观。而在参观过程中,又存在学生走在后面听不到看不到的情况,学到东西的多少更多地取决于学生的自觉性。学生最后提交的实习报告,由于有时现场听不到记不下来,最后在网上进行搜索,报告只有形式没有实在的内容,这些情况都造成了学生实习收获不大,失去了认识实习的意义[2]。
1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改革
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涉及范围广,认识实习应该侧重在行业安全,比如公共安全、消防安全、产品安全、劳动保护等方面,所以安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通过认识实习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感性认识并了解安全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热爱所学专业的思想。(2)联系实际向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师傅学习,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巩固、加深学生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生产技能和管理能力。(3)通过认识实习,对生产过程中安全专业的应用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为学好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打下实践基础。(4)培养学生从事安全环保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初步能力,为以后的课程设计打下基础。(5)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调查研究、分析工伤事故、职业病致因,提出预防措施的初步能力。(6)通过实习对所实习工厂的技术特点和尚需解决的问题有较好的了解,并能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和建议。认识实习应该侧重知识面广、范围大,北京科技大学安全专业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实习。
1.1中国消防博物馆
2007年11月,中国消防博物馆正式批准建设。2010年建设完工并向社会全面开放。消防安全是不容小视的,城市消防规划、地震紧急避险、建筑消防及家庭火灾灭火等都与消防安全有关。为了维护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提高全社会的消防安全意识,博物馆增大消防安全的投入,场馆内设置了生活中几乎所有的消防安全项目,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城市消防规划、地震紧急避险等,还包括火场应急疏散、119电话报警、地铁消防逃生等互动体验项目。这些都是博物馆坚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所带来的与民互惠的体验项目。作为安全专业的学生,认识消防博物馆,应该从消防安全的角度出发。首先要了解燃烧条件,找到防火和灭火措施的依据,还要明白火场中热烟气的毒害作用,最后要学会火场逃生与自救。除此之外,作为参观实习,还应该有防火防灾体验,对于地震灾害,有基本的自救意识。
1.2北京市劳保所
我们知道,北京市劳保所是我国最早从事安全和环境科学领域研究的科研机构之一。作为北京市的重点实验室,主要包括了北京危险化学品应急技术中心,还包括了北京城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危险源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北京人居室内环境检测中心等。北京市劳保所在城市有毒有害易燃易爆化学品的评价、监测技术,重大危险源监控技术、危险源辨识、危险作业场所和环境中职业暴露评价技术研究、定量和半定量安全评价技术等方面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1.3学校内安全监测系统
学校面积大、场地分散、管理人员少、学生人数多,学生生性好动、防范意识比较差。作为公共场合,学校有很多地方存在安全隐患,比如:图书馆、实验室、教学楼、学生活动中心、学生宿舍、运动场、餐厅等。为了对学校存在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隐患排查、有效控制事故发生,安装消防监控设施与防盗可视监控势在必行。学校安全检测系统主要包括:视频监控系统,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报警探测器,拾音机,监控系统传输等。
1.4北京建工集团
作为首都建设的中坚力量,北京建工集团是以房地产开发、工程建设业为主,集建筑设计、装饰装修、设备安装、物流配送、市政路桥等为一体的大型企业集团。在建筑施工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安全问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4.1高层建筑施工自身存在的安全问题
高层建筑作业高度高;高层建筑施工工期长,人员变动、气候变化等不确定因素都能影响安全生产;高层建筑施工交叉作业多,作业立体化易发生事故[3]。
1.4.2安全管理上的问题
建筑安全立法晚;建筑安全管理松懈;建筑市场混乱,缺乏制约措施;人员素质低,安全意识差;安全措施经费的投入不足[4]。
1.5海淀公共安全馆
公共安全包括了交通安全、社会治安、消防安全、地震灾害、人民防空、安全生产、水利安全、卫生健康。海淀公共安全馆运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如幻影成像、雾幕成像、模拟驾驶、磁悬识性技术等,设计了一百多个精彩展项,主要以观看类、互动类、体验类三种不同的展示方式进行展示。观众通过对不同灾难发生时进行体验,不仅能加强观众对画面感的记忆,还能让观众学会正确的自救和逃生技能。
1.6北京现代集团
作为高度现代化、自动化的汽车生产工厂,在国内汽车厂商中,北京现代集团的生产技术及设备都处于领先地位。其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冲压、车身、涂装和总装四部分,在这样一个全自动化的集成生产工厂,我们能够看到一块钢板是如何变成一辆质量优异的汽车的。作为安全专业的学生,生产实习时,主要了解北京现代的主要生产车间,包括冲压车间、车身车间、涂装车间、总装车间。认识其主要的事故类型,主要包括机械伤害、物体打击、高处坠落、刺割伤害等。
2安全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改革
生产实习不仅能够巩固学生的专业知识,还能与实际生产相结合,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主要目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巩固专业理论知识;(2)运用专业知识去分析工矿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安全对策措施、安全管理技术和方法;(3)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增加实践知识,并对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4)学习现代化企业的生产方式和先进的安全管理模式及经验,了解现场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对技术人员的要求;(5)通过生产实习,能培养学生热爱安全工程专业,立志为国家的安全事业勤奋学习、奋斗终生的思想。生产实习重点在突出学校所在行业的特色,安全工程专业作为北京科技大学首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在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创新方面,应结合本学科特点。北京科技大学安全专业主要以矿山安全和冶金安全为主,包括矿山安全(爆破、尾矿库和排土场)、选矿厂、烧结厂、球团厂、钢厂和焦化厂[6-7]。
2.1露天开采实习内容
露天矿开采由剥岩、采矿和掘沟三个环节组成,其主要生产工艺程序:穿孔、爆破、矿岩的铲装、矿岩的运输及岩石的排卸。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危险及有害因素有:①爆炸伤害;②边坡失稳;③运输事故;④高处坠落;⑤触电伤害;⑥物体打击;⑦粉尘危害;⑧噪声与振动;⑨压力容器危害;⑩火灾;?瑏瑡水灾。
2.2选矿实习内容
选矿前的准备作业一般包括破碎与筛分;磨矿与分级两部分。选矿生产过程中主要危险因素有:①电气危险;②机械伤害;③中毒和窒息;④粉尘危害;⑤噪声伤害;⑥高处坠落;⑦淹溺;⑧尾矿坝的危害,如尾矿规程坝边坡过陡、浸润线逸出、裂缝、渗漏、滑坡、管渗、洪水漫顶、坝体溃决及排洪构筑物的危害[8]。
2.3球团生产实习内容
将原料在造球机上滚动,通过干燥和焙烧等方法使成球的原料硬化固结,这一过程就是球团生产的过程[9]。危险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两大类。
2.3.1配料、干燥、润磨、造球、筛分工艺过程有害因素
机械伤害、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灼烫、触电、高处坠落、起重伤害、噪声、粉尘及高温。
2.3.2链篦机-回转窑-环冷机系统有害因素
火灾爆炸、中毒和窒息、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灼烫、噪声、粉尘及高温。
2.4烧结实习内容
烧结主要是将各种粉状含铁原料加入一定的水,配入相应的燃料和溶剂,混合后在烧结设备上硬化,将矿粉颗粒黏结成块。烧结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主要有:①高温伤害;②粉尘危害;③高速机械转动伤害;④有毒有害气体及物质流危害;⑤高处作业危险;⑥作业环境复杂等。
2.5钢铁厂的主要实习内容
实习主要企业有:炼铁厂、炼钢厂和热轧板带钢厂。
2.5.1炼铁厂
高炉冶炼是把铁矿石还原成生铁的连续生产过程。高炉炼铁过程危险级有害因素包括:粉尘危害、噪声危害、高温热辐射、CO中毒、机械伤害、起重伤害、煤气爆炸和铁水穿漏等[10]。
2.5.2炼钢厂
转炉炼钢是利用氧气使杂质硅、锰等氧化,同时放出大量的热量,从而达到需要的温度。轧钢线生产系统存在着粉尘、CO中毒、噪声与振动、高温、辐射等职业危害因素[11]。
2.5.3热轧板带钢厂
轧制是通过旋转轧辊使轧件受到压缩,从而产生塑性变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经常会由于安全培训不到位,技术设备缺陷和防护装置缺陷,安全技术和操作技术不熟悉,安全规章制度没有严格执行等原因,容易造成机械伤害、高处坠落、物体打击、起重伤害、灼烫、爆炸等伤害。
2.6焦化厂的主要实习内容
焦化厂的工艺流程为:原料煤→受煤坑→煤场→斗槽→配煤盘→粉碎机→煤塔。
2.6.1生产工艺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在煤气生产过程、粗苯净化过程、备煤过程容易引起火灾、爆炸事故。
2.6.2主要设备的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因煤气具有易燃易爆性,焦化厂鼓风机对煤气进行加压时,容易出现机械伤害、泄漏、火灾、爆炸等危害。压力管道一旦发生爆裂,就会引起火灾、爆炸。罐体、冒罐、阀门和管道一旦发生泄漏,不仅会造成储存物质的浪费,还容易造成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危险性不容低估[12]。
3结语
安全工程专业作为新兴专业,涉猎范围广,为了加深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就显得尤为重要。认识实习应该侧重知识面的广度,从多个角度介绍行业安全。通过认识实习对自己所学专业产生感性认识并了解安全工程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树立热爱所学专业的思想。生产实习应该突出各个高校的特色,更加深入地学习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增强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做科研的能力。与认识实习应该有所区别,从深度上来说,生产实习应该更深,且不应该与认识实习发生行业重复。
作者:高玉坤 伯玉兰 黄志安 张英华 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参考文献:
[1]陈祖云,金波,邬长福.安全科学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现状及改革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2(31):89-91.
[2]黄菊文,乔俊莲,贺文智,等.改革认识实习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J].实验室科学,2010,13(5):4-6.
[3]孟勇.论高层建筑施工安全措施[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6):142-142.
[4]冀永进,万汉斌.基于安全文化理念的城市设计探讨[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5]贾建波,李晶晶.化工专业认识实习实践教学方法改革[J].河南化工,2011,28(8):63-64.
[6]翟宏新.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及设备的新进展[J].矿山机械,2008,36(19):1-7.
[7]姬长生.我国露天煤矿开采工艺发展状况综述[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08,25(3):297-300.
[8]崔国伟.金属矿山安全管理体系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5(19):226,245.
[9]孙丽荣.球团矿中膨润土的检验方法与用量[J].本钢技术,2014(6):39-41.
[10]柏晓梅,卓红.电炉炼钢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践[J].四川建材,2013,39(6):239-241.
篇2
关键词:新西兰;怀卡托大学;高等教育国际化;教育合作
一、怀卡托大学全力支持和帮助国际学生
《世界教育信息》:首先,请您谈谈怀卡托大学吸引国际学生的原因是什么,贵校为国际学生提供怎样的环境?
艾德・维姆斯:怀卡托大学是新西兰9所知名高校之一。选择新西兰作为留学目的国的优势之一在于,无论你选择了哪所高校,其都能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怀卡托大学的主校园位于新西兰的第四大城市汉密尔顿。这是一座小城,居民人口仅为16万左右,但它是一座以高等教育为中心的国际化城市,有近5万名学生在此接受高等教育。这里有一流的购物中心、餐厅、咖啡馆和酒吧,以及国际标准等级的运动场馆、戏剧团体、美术馆――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汉密尔顿没有的,学生生活十分丰富多彩。怀卡托大学处于城市的中心,学生可以享受最便捷的交通。同时,学校离景区也很近,附近有美丽的沙滩、森林、湖泊、温泉,还有十分著名的滑雪场,参加水上漂流、攀岩、赛车等运动都很方面。
怀卡托大学目前有约2500名国际学生,在学生总人数的占比并不高。但是,大学视每一名学生为独一无二的个体,特别是远道而来的国际学生,为他们提供最贴心的照顾。我们有完善的国际学生服务体系,比如为他们提供入校培训,在入学的第一周帮助其熟悉环境,了解新西兰的风土人情。同时,我校均为小班教学,同学间、师生间能够面对面直接交流。我校占地面积很广,环境优美,提供优质教育的同时,保证学生的安全,让他们的父母放心。只要学生有任何需要,我们都会尽全力支持和帮助他们。
《世界教育信息》:在怀卡托大学,最受中国留学生青睐的专业有哪些?
艾德・维姆斯:就怀卡托大学而言,对于留学生,管理学是个不错的选择。我校管理学院已获全世界最受信赖的三个认证团体的认证,即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QUIS)和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AMBA)。管理学院成立35年来,获得了卓越的声誉,无论是在教学领域还是在研究领域,都是全球最好的商学院之一。学院坚信,商业和企业最成功的时候是在他们为社区、社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时候。怀卡托商学院还被评为新西兰排名第一的研究型商学院。
《世界教育信息》:对于毕业后想在新西兰工作的国际学生,学校在其职业发展方面是否会提供一些指导和帮助?
艾德・维姆斯:学校的很多学院都为国际学生提供有学分的实习项目,即在当地企业完成实习、获得经验的同时,还能得到学分。学生通过实习项目,能够接触到书本以外的知识,在毕业后更好地融入社会。通常,我们都会要求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实习项目,并要求他们通过一系列考试,以证明有能力进入劳动力市场。此外,我们还会教授学生如何写简历、如何展示自己的才华。我认为,学校在正规课程之外帮助学生从学校过渡到工作岗位,是非常重要的。
二、大学间的合作与交流
能够促进国家友好交往
《世界教育信息》:请问,贵校国际化战略蓝图是什么样的?
艾德・维姆斯:我们的国际化战略就是把新西兰的大学介绍给其他国家,同时把其他国家的高校介绍给新西兰。我们和中国的合作目的是把中国介绍给新西兰;同时,帮助怀卡托地区的企业“走向中国”。我认为,高校的国际化是催化剂,使不同的国家彼此相联,把每一个国家特有的文化介绍给他国。
《世界教育信息》:贵校与中国高校有哪些合作?
艾德・维姆斯:总的来说,怀卡托大学与中国的高校主要有6个合作项目。其中,与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合作历史最为悠久。我们于20年前签署了协议,目前已合作培养出了约1200名毕业生。我们也与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有合作,建立了联合培养学位项目;与西安外国语大学及西南财经政法大学共建了大学衔接课程项目(Pathway Program)。将来,我们计划与河北科技大学共建工程学项目。
目前,合作项目培养出的毕业生大多供职于恒天然集团(Fonterra)等新西兰各大企业、新西兰大使馆等。虽然我们不能向学生承诺就业,但凭借我校在新西兰的声誉及历届毕业生的质量,我们的学生均能在新西兰或中国获得很好的职位。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看待贵校与中国的合作及其意义?
艾德・维姆斯:中国是怀卡托大学国际化战略的重点。新西兰和中国之间的关系很特殊。新西兰是最早签署协议赞成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国家,也是在国际上率先承认中国发展中经济大国地位,并最早与其签署自由贸易协议的西方国家。两国政府间的关系也很好。中新两国高校联合培养学位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友好交流。
在我校学习的中国学生在两个国家间搭建了桥梁,向新西兰人民介绍了中国;同时,他们也带来了人脉和商业机会,促进中新两国经济合作。比如,从我校毕业的商学院学生在回到中国后,在所供职的公司或自主创业的公司开展中新合作。因此,从长远来看,这种联合培养学位项目是把两个国家紧密相联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中西方相互学习,共同发展
《世界教育信息》:您于1983年便帮助中国和加拿大建立了合作交流项目,请您谈谈当时的情况。
艾德・维姆斯:我很幸运,正如你所提到的,在1983年便和中国结下了缘分。位居加拿大中部里贾纳市的里贾纳大学是第一所与中国建立合作关系的加拿大高校。那时,每年有6~10个本科阶段的中国学生到里贾纳大学学习,并继续攻读至博士学位。1983-1988年,我一直在加拿大参与该项目。1991年,我到新西兰,后于1997年参与上海外国语大学和怀卡托大学的合作项目。
从1990年起,我平均每年到中国工作和旅行5次,至今大概已有152次的中国之旅了。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与现在的中国很不一样。我有幸目睹了中国近30年的巨变。中国值得西方学习的地方有很多,反之亦然。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我花了大量精力促进东西方之间的融合。这种融合不是单向的,中国需要学习和利用西方先进的东西来发展自己,而西方也要了解中国的国情,适应东方文化、东方思维。中国的很多管理理念都可以追溯到中国传统文化,比如孔老之说,西方也有此类的学说。我认为,中西方可以相互沟通,共同进步。
《世界教育信息》:您对中国及中国的高等教育有何特殊的印象?
艾德・维姆斯:我初来中国之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中国人民的热情好客和他们开放的胸怀。中国的高等教育日新月异,发展迅速。我认为,目前在中国排名前10%的高校的教学质量等同甚至高于很多西方一流大学。随着新一代高校学子的成长,中国的高等教育将会产生新的变化。据我了解,20世纪80年代,出国留学是中国人走出国门的唯一途径。到了21世纪,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为了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不一样的文化而选择出国留学。回溯到明末清初时期,全球40%以上的GDP来自中国和印度,西方则贡献甚微。自工业革命以来,西方一直占主导地位。然而,当今世界,东西方协同发展,这种挑战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是前所未有的。
《世界教育信息》:您对在贵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有何印象?
艾德・维姆斯:中国学生很用功,他们中有很多人的考试分数高于新西兰本土的学生。然而,可能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的影响,或者在语言上有障碍,他们不太喜欢在课堂上表达自己的想法,不太喜欢提问。不过,在我们开设的一个网络课程中,相较其他国家的学生,中国学生能更积极地参与到网络讨论中。中国学生初来新西兰时,很多人会遭遇“文化休克”,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生活,大多数人都能适应得很好,并且在独立性方面得到很好的锻炼。曾经有一位上海外国语大学的教师来访我校,看到学校里的中国留学生时,感叹到他们在短时间内就长大成人了。我们善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不会事事盯着他们。与中国的大学相比,我们给予学生更多自由。
四、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挑战无处不在
《世界教育信息》:在推进学校的国际化过程中,您碰到过哪些困难和挑战,又是如何应对的?
艾德・维姆斯:我认为,国际化过程中的挑战无处不在,这主要源于中西方的差异。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是学术项目的合作,更是两个组织之间互相联系与理解的过程。因此,我们力争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方式,包括双方如何共同规划项目、谈判、学习。我自己在学校教授一门硕士阶段的课程,是关于中西方商务合作的。我的工作,即为学校拓展国际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教材。
《世界教育信息》:您如何看待高等教育国际化导致的人才流失?
艾德・维姆斯:我不确定“人才流失”是否真正存在。1970-1980年,中国人才部分“流失”到西方。很多中国教授曾经受聘于西方国家的大学,不过现在他们中有很多人都回国了。对于一流教授与学者来说,现在的中国有着更多机遇,比起西方高校,在中国获得的科研资助可能会更多。短期来看,所谓的“人才流失”会带来不良影响,但长远来看,人们更倾向于“回归本土”。很多中国学生到海外留学或工作之后,会更好地理解西方人的思维方式,更深刻地认识西方国家。他们回国之后,有助于促进中西方文化交流。
《世界教育信息》:近几年流行的慕课是一种分享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国际化的方式,请问贵校是否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艾德・维姆斯:我校电子计算机专业于2012年年底开设了新西兰的第一个慕课项目,并于2013年开始运行,目前该项目运行良好。慕课有助于人们快速获取信息,然而基于人的文化体验仍然需要在教室里才能实现。我认为,将慕课与传统课堂教学相互融合不失为一种良策。学生通过慕课学习基础知识,到教室后在教师的引导下参与讨论,课堂也会由此变得更为丰满。只有真正经历了才能对知识有所理解,而网络学习远不能达到这种深度。因此,我认为,慕课和传统课堂相结合会比单一网络教学更为有益。现在,很多企业也喜欢通过慕课培训员工,并在线下结合实践,大大节约了培训成本。
五、海外留学培养学生对文化多样性的包容
《世界教育信息》:在选择专业方面,您对留学生有何建议?
艾德・维姆斯:我认为,专业的选择要先“广”、后“专”。举个例子,我读本科的时候,计算机刚刚问世。我当时就想何不拿一个计算机学位,但我母亲建议我读数学专业,因为前者是后者的一部分。如果只学习计算机,那么结果是我毕业之后只能从事计算机行业;但是,如果学了数学,那么在科学领域就有更多的选择。我的建议是,在本科阶段要积累足够的“广义”上的基础知识,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专”。很多学生会听从家长的意见,但关键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它必须是你的激情所在,因为你将终身与之打交道。因此,专业选择的原则是必须以之为乐。
《世界教育信息》:您认为什么样的海外学习才能被称为成功留学?
艾德・维姆斯: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他们基于不同的目的出国。我认为,只要能够完成学业,并成长为一个更好的人,那么我们的目标就实现了。关键在于你成长了多少,获得了多少经历。其中,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便是毕业后是否获得想要的工作。在申请工作时,个人经历是用人单位所看重的。大部分雇主认为,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子会获得更多的技能,这自然会成为留学生的就业优势。同时,从哲学角度来看,海外学习经历能让人对文化多样性和不同的价值观更具包容性。
篇3
【关键词】医学类院校卓越工程师应用型人才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5-0249-02
一、培养目标的探索
医学类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培养目标应该是:培养适应我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医院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实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复合型创新人才。以广东医学院为研究对象,其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探索,目前仅限于本科阶段,培养目标为可以具体细化为:1.具有较为扎实的医学基础、管理学基础和计算机基础,了解国内外医学信息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及发展动态;2.具有从事医院信息化、医疗信息处理所需的工程科学技术知识,以及一定的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掌握扎实的本专业基本理论知识,拥有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操作技能;3.掌握选用适当的理论和实践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且具有软件开发、项目实施等工程项目的设计、实施和管理经验;4.具有较强的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的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终生学习和创新的基本能力;5.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良好的质量、环境、安全和服务意识[1]。
二、培养模式的探索
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拟采用校企联合培养和“3+1”培养模式,将工程师培养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学习两个培养阶段,其中前3学年在校内学习、第4学年在企业学习。企业学习阶段是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成败的关键。在本阶段中,应充分发挥合作企业所具有的工程教育资源优势,包括教师资源、先进设备与技术、实验环境、研究开发条件等,与本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实行优势互补,共同设计与构建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尤其是注重开发那些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先进性的课程和教材,使得开发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具有鲜明的特色[2]。
2.1校内培养阶段
以培养医疗信息产业卓越工程师为目标,每年从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新生中,根据学生入学成绩,按照学生志愿,择优选拔学生编入“信管卓越班”,实行单独管理。每位学生均配有指导导师,并且根据学生特点进行个性化培养,跟随导师结合工程项目和课题进行科研训练。
2.2 企业培养阶段
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先后与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用友医疗卫生信息系统有限公司、广州惠侨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杭州创业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健迅科技有限公司、广东灏瀚科技有限公司、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等15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与其中6家行业巨头共同建立了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实习基地。
根据卓越工程师试点企业的要求,经过多次洽谈和认真筛选,我们选择了金蝶医疗软件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惠侨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和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作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企业合作方。入选企业均有良好的合作基础与积极的合作态度,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具有足够的积极性,并且具备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所要求的条件。
根据企业需求以及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定位,确定企业学习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在企业培养过程中,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并由双方导师共同为学生确定研发方向或课题,指导学生的课程学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
建立校企合作联盟,探索校企间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多方位的共赢合作模式。吸收企业及行业专家加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参与指导专业发展规划、制定专业培养目标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企业或行业专家不少于50%,从企业聘任部分资深专家作为学校师资参与专业技能教学,将企业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如项目设计、研发等)转化为综合设计题目,企业接收完成专业课程学习以及基本技能培训的学生顶岗实习等等。
三、学生来源和规模的探索
3.1 学生来源和规模
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对象是从广东医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新生中,按照入学成绩,根据学生志愿,择优选拔,每年选拔30人,进入广东医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3.2 选拔机制
选拔学生的面向对象:面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一年级新生。选拔时间:与新生报到入学同步进行。选拔程序:根据学生志愿和入学成绩,由信息工程学院确定具体的录取程序。选拔条件:择优录取,侧重考虑入学时的英语和数学成绩。选拔原则:综合素质优秀、具有工程实践潜力。
在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实施过程中,将培养目标、教育理念、课程体系、课程、师资队伍、实践条件(校内外)、课外学习资源等有机的融为一体,引导学生逐渐向前推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与企业共同建设卓越工程师教育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课程学习、实习与毕业设计环境。让学生参与企业、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的全过程,掌握项目开发、工程设计基本模式与流程,了解企业文化,逐步熟悉国内外医疗信息产业市场,培养学生综合工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成为符合企业需要的卓越工程师。
参考文献:
篇4
(沈阳工业大学辽阳校区,辽宁辽阳111003)
[摘要]本文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改变传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模式,结合现阶段我国工程实践教学的实际情况,合理整合课程,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出发点,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工程能力的培养,针对自动化专业探索了创新实践教学新体系。
[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计划;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构建
[DOI]10.13939/j.cnki.zgsc.2015.13.091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是列入中国高等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的一个重要计划,近年来,产业界对卓越工程师的需求呼声渐高。无论是实现安全生产、提高产品质量、推进节能减排,还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都需要国家培育出数量足够、能够面向生产一线的优秀工程技术人员。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高等工程教育,而我国工程人才质量的国际排名仍比较靠后,其本质是重理论轻实践的培养模式,导致企业大量需要的技术型、实用型人才严重缺乏,造成这一后果的重要原因是高等工程教育缺少产业界的参与,也与未建立全国统一的、能与国际接轨的注册工程师制度有关,导致我国工程一线领军人才十分稀缺,已成为制约我国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关键因素。
我校自动化专业已有30余年的办学经验,该专业办学中充分发挥毗邻中国石油辽阳石油化纤公司并与其联合办学的优势,突出化工自动化的专业特色,致力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针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本专业依据面向石油化工行业的特点,在总结前期办学的基础上,创立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采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构建校企深度合作的工程实践培养体系与运行机制,发挥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充分利用企业工程经历丰富的工程技术人员,与企业共同制订培养目标、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实施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通过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因此,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教学体系的构建非常必要和具有重要意义,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体系,能够使自动化专业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和合理的生存空间,提高自动化专业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1合理定位
培养人才的合理定位是专业建设及其持续发展的基础,我校自动化专业以服务辽宁经济建设和石油石化为主,面向全国,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理论扎实,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强的工程应用型人才,主要服务于生产第一线,以解决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为主,在现场从事自动化系统的调试、运行、安装、维护、技术改造等工作。经过大学四年的培养,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成为卓越工程师的优秀后备人才。在所制定的“3+1”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原课程体系进行了整合和优化,突出学科基础课的作用,对专业课程和专业实验内容进行整合,突出专业特色,3年内完成相关理论课程的学习,第4年根据学生个人的实际情况到相关的企业去,选择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环节的内容,由校内和企业的指导老师共同完成选题、开题、实验(设计)等工作。
2科学合理设置整合课程
自动化专业的培养方案与教学计划本着面向基层的、适应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突出化工自动化方向专业特色;根据人才培养目标,优化课程体系,同类专业设置平台课。在整合教学内容过程中,力争保证专业骨干课程的系统与完整,基础课与专业课有良好的搭接平台,专业课之间内容良好衔接。对自动化专业的每一门必修课课程设置的依据、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方式要求等进行充分的讨论,确定各部分组成与要求、各理论课平台结构与组成、理论课与实践环节如何衔接,如何实施教学等。在课程数量上、内容增减、学时安排、课程之间的前后衔接、讲授顺序上都做了相应比较合理的调整。对一些基础课讲授内容和学时进行调整,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对于专业课,力争使学生学精学透,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体现精化专业、强化专业实践和应用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原则。
3根据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探索创新实践教学形式,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自动化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内容包括校内实践环节和校外企业实践,校内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金工实习,各专业课实验,单片机应用技术实训、过程控制仿真实训、PLC及变频实训、电气控制技术实训等;校外企业实践教学主要包括认识实习,企业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环节。
在校内实践教学内容与体系改革方面,以实验、设计实践、工程实践、课外科技活动四大模块建立了校内实践教学体系。按照新的培养模式与教学内容体系,在保留了必要的基本实验的条件下,精简内容单一的验证性实验,设立了部分综合性、设计性的实验项目,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实验者、参与者。在创新实践教学中重视学生科技制作实践的能力,开展了学生课外科技实践活动,以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在校外企业实践教学中,认识实习采用请企业指导教师来学校讲课及带学生进厂的形式进行工程实践指导。企业指导教师将企业熟悉的生产工艺及流程、自动化装备水平、控制技术等内容向学生进行专项介绍。企业专业实习主要以联合企业结合产学研创新实践体系推行学生在企业培训基地与生产基地现场交替实习方式和到车间定师傅、定岗位的专业生产实习模式。利用石化公司机电仪石化实践基地的DCS系统,对实际装置控制系统进行DCS组态、组态后参与实际装置的设备安装、运行维护和故障处理;采用实践认知、技术实训、生产实践、工程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渐进的方式,强化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专业技术技能,并在实习过程中,使学生真正参与了企业生产运行与管理,工程项目的构思、设计、执行、运作等,获得了卓越工程师所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
毕业设计采用校内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共同指导的方式,解决企业科技和管理方面的重要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独立工作能力。在此阶段学生作为企业的技术研发人员参与企业的科技开发或技术难题攻关,要求毕业设计在结论和展望中应提出改进自动控制系统的新思路或新方案,使学生提早进入工程环境,为培养适合企业实际工程应用能力的工程师人才奠定基础。
4结论
教学体系合理构建直接关系到培养人才的质量,基于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的自动化专业教学体系构建是在培养人才目标合理定位的基础上,对教学体系的安排细化到具体的安排,主要反映到开设的科目、配备的学时,基础课、专业课、必修课、选修课以及实验课、实训课的划分和安排。对于自动化专业而言,本身具有非常强的应用性,课程内容与专业技能之间有着直接的联系。当前工程产业上许多新兴技术诸如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机器人等被广泛应用在自动控制领域,由于它的投资较大,系统复杂,这就导致各高校在这方面的教学,往往落后于生产实际。为了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卓越工程师,所构建的新教学体系目标遵循以下原则: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自动化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控制科学、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网络技术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并需要受到良好的工程实践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能力。从而“以培养专业技术能力为主线,贯彻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和共同提高”的教学建设原则,实现整体优化,保证培养目标和培养层次,建立符合自动化专业的教学体系。
在教学体系构建实施过程中,设定各类课程所占的比重是重要的环节,在总的学时不变的情况下,各类课程比重的设定是一个矛盾的问题,为了深化该类课程教学效果势必希望增加所占比重,同时必然会影响整个课程体系的全局发展。为实现卓越计划的培养效果,改变传统一成不变的课程安排模式,采取动态的安排方案加以实现。课程安排方案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基础课程奠定基本知识,通过选修课程激发学生兴趣,最后通过专业课程加以深化。为了遵循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目标,课程的安排体现了系统性、实用性和前瞻性。第一学年是打下基本知识基础和培养基本技能的时期;第二学年提前安插专业选修课是为了让学生能具体明白自己的专业是做什么的,具体的方向有哪些,从而培养学生对所学专业兴趣;第三学年的主要方向则是专业技能的培养,侧重点在实际的操作,并在此过程中挖掘出优秀的学生加以重点培养,让他们参入具体的项目中来;第四学年,教学的重点不应该仅仅放在毕业设计上,学生在上学期基本上完成了所必须修完的学分,时间反而相对比较充裕。利用这段时间可以结合学生就业的兴趣方向,将前期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为走上工作岗位做好更进一步的准备。
参考文献:
[1]林健.“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再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4).
[2]黎军.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关键问题研究[J].同济教育研究,2011(3).
[3]佟维妍,杨松,魏宝武,等.多重维度构建自动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中国市场,2014(6).
篇5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阻力;教学;改革
自2010年教育部联合相关部门、行业协(学)会在试点高校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以来,全国近200所高校先后参与该计划中。各高校在实施过程中纷纷推出一系列举措,如提出具有学校特色的培养方案、建立“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等。然而在各高校的具体计划实施过程中,人们难免会发现学校的具体实践与“卓越计划”所倡导的理念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落差,“卓越计划”所追求的“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科技人才”的目标理念仅停滞于应然追求状态而非实然状态,许多专业教师的教学行为存在难以改变或者仍回归传统的倾向,学生继续在追求“知识学习”,企业导师与专业教师的双导师制协作也处于“各司其职”的层面,行业企业对学校的开放程度不尽如人意等。因此“卓越计划”作为教育教学改革在现实推进过程中势必会存在一些阻力。适当的阻力能转化为改革的动力,因此可以说,发现、论证并化解这部分阻力是“卓越计划”顺利成功推进的重要因素。
一、阻力源的分析
1.“卓越”的理想目标与“弱化”的现实实践间的游离
“卓越计划”所追求的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科技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卓越计划”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仅着眼于未来,更着眼于国际视野,强调未来工程师的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对这一工程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各参与高校都是在高度认同的前提下参与“卓越计划”改革中来的。然而每一所高校的层次、类型、发展背景都是不同的,相同目标的合理分解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不同层次的高校,按照林健关于工程师分类的观点[1],不同层次学校培养不同类型的工程师,因此其学校工作方案、专业培养方案、课程体系设计、教学方法设计都应是有所区别的,并且都应该有自己的特色之处。然后在现实实践中,由于学校培养方案制订时间有限、培养指标相关数据采集繁琐、一线教师对培养方案制订参与度不高、参与“卓越计划”目的是为争取更多资源等因素影响,会造成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按照学校原有培养计划进行适当调整后实施的可能,也就意味着会造成“顶层设计合理,但现实实践仍按部就班”的现状,这种改革的实施效果就可想而知。
2.“卓越计划”参与主体与传统教学理念间的博弈
(1)高校教师传统教学观念、文化对“卓越计划”实施的阻滞。高校教师从事多年教学工作之后,一种特定的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学文化就会潜移默化地形成,教师会自觉不自觉地遵循这种教学文化的习俗、观念和规则而开展教学活动。 “卓越计划”是一项教育教学改革,改革必然带来变化,变化之于教师多年形成的教学观念、教学文化和教学样式都是一种挑战。在新的培养方案面前,固有的、传统的教师教学观念、文化或者教师教学生活的状态在很多方面就会不由自主地扮演起阻滞者的角色。
(2)学生参与度及学习习惯对“卓越计划”实施的约束。学生是大学存在的基石,就“卓越计划”实施而言,大学生理应成为改革的核心。“卓越计划”强调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卓越工程师。卓越工程师培养对象的学习主动性、参与度、对“卓越计划”的理解度都将不同程度地制约“卓越计划”实施的最终效果。
(3)企业参与“卓越计划”的顾虑对“卓越计划”实施的影响。企业为什么要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参与之后能带给企业怎样的合作结果?这些都是企业所要考虑的,并非学校跟企业关系好,企业就愿意参与。因为企业的运作总是遵循市场化的思维方式,追求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表现为很强的功利性。企业与高校合作最大的障碍在于技术的保密性上,一个企业成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成功、营销的成功、产品的成功,虽然与高校合作可以获得企业员工培训成长的机会、可以获得国家的相关优惠政策,可以和高校教师合作开发新技术或者解决技术难题等,但技术层面的合作顾虑是任何一个企业都需要慎重考虑的。如果采用系统全面合作,合作的深度要达到哪个层面?如果采用模块化合作、项目合作、学工交替合作,是否只能达到参观或者基础操作层面?如果采用订单式培养,一个企业不可能同时接收那么多的订单?如果是顶岗实习的合作,学生实习后企业不满意该如何处理?这些都将不同程度地影响校企合作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质量。
3.“卓越计划”课程体系、教学方式与传统工程教育间的矛盾
纵观我国目前高等工程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现状,不难发现课程体系落后、实践教学环节被不同程度地削弱。具体表现为:工程教学资源的严重不足,有限的教学资源得不到优化利用;工程教学内容仍然以基本技能的操作、知识性学习为主,探索研究性和自主设计性教学内容少之又少;教学各环节间各自为政,互相独立,缺少横向联系,难以形成整体的教学合力;课内教学与课外教学联系不紧密,课内的优秀实践教学成果不能很好延伸至课外科技活动中,课外科技活动的成果也无法在课内实践教学内容中体现。这些问题都已成为制约工程教育发展的瓶颈,阻碍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方面学生在多年的学业生涯中,对各阶段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会形成自身特定的方式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受到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影响;另一方面这种情况的存在并非不可逆转,学生一到国外从不会说到会说敢说,同样很好地适应了国外课堂教学的规则。因此要打破这种惯例,必须对课堂进行重新设计,落后的课堂、教学必然制约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二、阻力应对的途径与努力方向
1.教与学的目的、方式的协同转变
教师和学生是“卓越计划”的直接参与者,也是传统教学过程的两大主体。主体观念行为的转变是成功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关键。“卓越计划”的实施只有获得教师、学生的共同认可,二者才会把“卓越计划”中所展现的教育价值理念、教育方法、教学规范、学习要求等内化于培养过程,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予以推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不仅能吸收工程教育的新智慧,而且能不断增强对教与学的满足感,从而在思想层面上减少阻力的影响。
首先,要转变教师“教”的目的和态度以及教学方式。一要激发教师对“卓越计划”的参与热情和理解度,要以教学小组交流等形式从认知层面让教师理解参与“卓越计划”的意义和重要性;二要真正让教师理解现在的教学并不是要完成教学任务,而是一次教学科研交流互补的过程,参与就是一种付出和转变的过程,要以百分百的热情和激情投入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行列中;三是组织教师参与学习、评价各种不同的教学形式、教学过程,建立教师工程教学资源库,让教师获取更多直观的教学经验,走出“自我教学”的封闭式教学环境;四是实施相关课程的“教学伙伴团队计划”,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实时评价,可以是学生评价、同事评价、企业同伴评价、领导督导评价,目的是建立对教师教学及时反馈机制;五是建立教师教学、科研的特色有效评价机制,让教师毫无顾虑地投入教学、科研中。
其次,要转变学生“学”的目的、态度和方式。一要在学生群体中广泛宣传“卓越计划”,使每位学生了解“卓越计划”的实施并非只是一个单项的教学实验,是需要学生教师主动参与、共同成长的改革,是提高学生工程知识、能力、素质的一次改革;二要组建“卓越计划”学生双向选择、可进可退的机制,提高学生参与“卓越计划”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理解参与的目的不能仅停留于“考试通过”的层面,而是要以获取工作岗位的实践经验和创新智慧为目的;三是鼓励学生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提出自我判断和自我评价,要逐渐学会“打破沙锅问到底”的本领,建立教师学生教学互动机制;四是建立学生学习评价的有效机制,改变单一评价的手段和评价结果,采取多元化的评价途径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的热情进一步提高。
2.建立“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时修正机制
“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并非一成不变的,可以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学生教师认可度、合作企业反馈信息、人才就业情况等进行实时调整和修正。“卓越计划”是一次教育教学改革,最初的改革方案并非最终的改革成果,因此要建立“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的实施修正机制。
首先要开展对“卓越计划”实施数据的实时采集工作。没有数据、内容的修正是无科学性的,方案的修正肯定是以教学数据为参考的。采集数据的内容建议由主管部门统一制订,一方面可以进行全国范围内的纵横向比较,另一方面也便于教师、学生、学校、企业对计划实施效果的自我评估。
其次要修正内容需经过教师、学生、专家的多方论证和认可,但在修正时间上要注意实时性。漫长的修正过程不适合“卓越计划”,因为计划实施的一个周期只有四年,所以修正的时间和方式都要采取经济化原则。
最后,“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并非是纸上谈兵,是需要教学实践去验证的,只有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卓越计划”的理想目标才可能实现。因此方案的“顶天”设计和“立地”措施都要以各高校的特点特色为依据。
3.建立企业与学校间“亲密合作”的机制
学校和企业的“亲密合作”是“卓越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要建立在互信互认基础上,即学校要将企业作为学校工程教育实施的前沿阵地,企业要将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二者的资源要实现互通,才能最大限度保障“卓越计划”的有效实施。
企业发展需要新的技术和人才,学校发展需要不断的培养人才、输送人才、锻炼教师队伍,二者的对接要建立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在人才培养的中期解决人才与企业的定向问题,方便企业向学校开放更多的实践场所和实践内容。学校的师资和企业的人才队伍可以进行定期交换,学校教师要与企业签订合作锻炼的意向书或者备忘录,使企业放心将自己的技术难题、技术关键点与教师进行切磋和创新,使学校教师不仅仅完成企业的技术任务,而且能在企业未开发领域进行技术创新,这也是学校师资队伍创新实践培养的关键。学校工程教学内容要依据企业的项目、企业的技术进行开发,要将国际上最新的项目技术内容引入教学,使学生参与项目的真实性、可操作性、前沿性、国际性不断增强。
4.关注课堂教学,转变课堂教学的传统
课堂作为传统的教学场所,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卓越计划”对课堂教学同样有着相当多的要求和规范,然而与目前高校课堂教学的现状相差很大,如何改变这种状况,缩短二者间的差距?一方面有赖于教师学生教与学目的、态度、方式的转变,另一方面需要对课堂进行重新设计。
首先,培养卓越工程师的课堂应该是开放的、共融的,教师和学生要把知识看做是学习团队内所有成员达成的共识,需要构建的是“现实和组织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方法”[2]。即教师的作用在于促进学生间的讨论,鼓励学生充分地思考,分享自己的专业知识、科研知识;学生要以自我教育的积极参与者身份参与课堂中,让学生理解获得知识的过程,并非一个人单打独斗,而是需要团队的合作交流共享,学生要为自己的教育负责,同样要以开放的心态对团队负责。
其次,课堂的组织形式是多样化的,“老师站学生坐”的格局应该予以打破,要以促进学生讨论交流的课堂组织形式为主,灵活地设计教室、设计实验室,拉近教师和学生间的心理距离。
最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不要拘泥于教材和书本,要以探索新知的目标去发现教学的内容。教师在课堂的前期准备上要在对企业项目的了解、对科研的认识以及对现代工程理念的理解基础上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经验,对学生获得学习经验的过程要以引导的思路去设计,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教学过程,实时地根据学生的变化来引导课堂。
参考文献:
[1] 林健. 工程师的分类与工程人才培养[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0(2).
篇6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自主学习;信息选择;独立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2016)01-0234-0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迫切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应用性人才,学生由高中到大学存在很多方面的转变,包括学习方式、思维方式等,而大一的时候是实现这种转变的关键时期.高中时期,学生主要注重知识的积累、理解,侧重于理论知识的学习,对于实验现象的感官认知主要是靠观察教师的演示性实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比较薄弱.而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地方恰恰是高校的实验室和实验教学.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化学理论发展的基础,是检验化学原理的唯一标准,而无机化学实验是基础实验的基础.《无机化学实验》是以实验操作为主的技能课程,它是与理论课《无机化学》相辅相成的,同时也是化工,物化、材料等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其他后续理论与实验课程的基础和示范,《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对于化学等专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基础作用和实际意义.该课程开设时间在新生大学一年级,对于实现学生思维能力、思维方式的转变,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该具有自己的培养目标、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方法.课程的目标是:在培养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识的同时,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进而是学生具备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与动手能力,我们在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1.基础实验:包括基础操作和验证性实验,其目的是使学生规范地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及一些常见仪器的操作,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的能力,能准确诚实记录实验现象与结果,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及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实验思维能力.
2.无机材料的合成:如过氧化钙的制备,硫酸亚铁铵的制备等,利用多种方法制备常见的无机材料,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与自主思考的能力.
3.综合实验:包括实验方案的设计,优缺点的比较,确定实验方案,及最后实验的确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1通过基础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
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是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开课的,由于多数学生在中学阶段缺乏扎实而系统的基础实验理论的学习,比如仪器的清洗,学生并不清楚什么样的污渍应该选用怎么样的清洗方式,而且对于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判断标准也不是很清楚,因此,在无机化学实验开课前,应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进行系统学习.而且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对于理论知识与实际实验操作之间缺乏一致性,比如,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同学都知道滴加的时候应该垂直、悬空,而且试管中溶液的量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二分之一,烧杯等一些玻璃仪器在加热时不能直接加热,但在实际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由于紧张等原因,并未垂直、悬空,而且有时候现象不明显的时候学生会不断滴加液体,使液体的量超过试管容积的二分之一.所以,在实验过程中除了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同时还应该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以及理论与实验操作的一致性,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规范操作、药品用量精确、仪器操作规范,避免由于错误操作或不规范操作而造成试剂的浪费.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主讲教师在教学中对实验原理、仪器使用方法、具体操作步骤等细节进行详细讲解,而且还要为学生进行实验示范演示,学生只是按照老师的实验示范“依葫芦画瓢”.如在减压抽滤的基本操作,实验老师要讲解基本操作并示范:修剪滤纸,使其略小于布式漏斗,但要覆盖所有的虑孔,并滴加蒸馏水润湿使滤纸与漏斗连接紧密,过滤完之后,先拔掉抽滤瓶接管,后关抽气泵;然后学生依照老师的讲解进行操作至于为什么要这样操作也仅限于老师的讲解.这样就会使一些学生不主动思考,也就更谈不上寻求创新了,因此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不到培养.为了改变这一状态,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加强引导,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勇于探索、不怕失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善于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归纳提炼出新思路的能力.实践也充分证实了只有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包括实验过程中实验台面的整洁程度、时间的统筹安排.
2通过简单无机材料的合成培养学生信息收集的能力
所谓信息收集就是学生观察记录社会显性现象的过程,是科学绘图、信息分析的前提条件.在社会活动中,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参与者,具备良好的信息收集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认知社会、适应社会.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学生需要收集的信息主要是各种操作所带来的实验改变.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主要体现在“三理解一掌握”,即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收集信息,收集什么样的信息,明白收集的信息是否有效,掌握规范的信息记录方法.其中,“三理解”相对容易理解,需要强调的是“一掌握”.众所周知,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载体,其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等表达形式.因每个人的认知水平及习惯上的差异,要想让别人了解数据所承载的信息,收集者就必须将收集到的信息转化为人们能够读懂的数据,并对数据背景进行相应地解读,即掌握规范的信息记录方法.对于无机化学实验,信息主要是以表格的形式记录,虽然表格对于大多数大学生都不陌生,但真正掌握其中要点的还是少数.一个完整的表格应该包含以下几部分内容:表格标题、边框、表头、行标题、列标题、数据项等,其中表格标题不能忽略,同时为了方便上下文引用,应在标题前注明表格编号;表格边框应采用实线表示,如果是三线式表格,标题行必须加边框;表格表头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形式;表格行标题及列标题要归类清晰,有单位的物理量必须注明相应的单位.此外,如有必要,还需要注明数据收集的环境参数,比如室温、大气压等.总之,在化学实验教学中通过“三理解一掌握”等情况的落实,切实提升学生的信息收集能力.同时,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实验理论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当适当的向学生讲述文献资料查阅的方法,增强学生收集材料的能力,有利于后续综合设计型实验及本科毕业论文的进行.
3通过综合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
针对无机实验部分,验证性实验较多,实验药品的加入量、加入顺序、每一步会产生什么样的现象教材上都有明确的说明,实验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规范学生的基本操作和提升其观察、记录实验现象的能力,进而对课本知识进行验证,学生自己主动动脑思考的机会较少,应多开展综合性实验.首先,实验研究项目的选择是关键,选题原则是与实验内容有关但难度略高于学生现有水平,即为学生设置适当高度的台阶通过努力就能迈过,这能激发学生的挑战性.然后,教师的指导作用有几方面: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资料;指导学习如何分析资料,找出能为自己所用的有用资料;指导学生如何分析与筛选资料.最后,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方案,并按优化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现行的无机化学验教材中,内容多为服务于理论教学而设.而自主创新型实验则能很好地弥补这种缺陷,使学生逐步发展为能够自觉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进而寻求方法解决问题,成为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学校可以设立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自主选题并拟定实验内容,再将内容交由教师审定并给出指导意见,在学生独立操作的前提下,于实验过程中给予适当的辅导和帮助,最大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在研科研项目也是一个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方法.课堂实验以经典和验证性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记录现象的能力.通过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在研项目,可以让他们了解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促进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养成.
4在实验过程推行微型化实验的进行
无机化学实验对仪器设备的要求非常低,但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特别是一些性质实验,如:离子的鉴定与分离,如果使用不当会造成较为严重的环境污染,因此,除了在实验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观察能力、信息收集的能力、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还应培养学生把绿色化学的观点贯穿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一方面可以节约药品,降低实验成本,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为了既可以明显的观察到实验现象,又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妥善处理废气、废液,也应该推行微型化实验,比如在离子的分离与鉴定的实验中,最初用到的是试管,药品的用量较多,实验后期的要处理的废液也比较多,如果处理不好会造成重金属离子污染,后来改用井穴板,根据沉淀的颜色选用不同颜色的井穴板,既可以明显的看到实验现象,又可以减少药品的用量,减少对于环境的污染.在实验过程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信息收集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每次实验结束的时候,最好应该给学生留出一些时间,让学生对实验过程中的一些环节、现象进行思考,与老师探讨一些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将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进行总结,与同学分享,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无机化学实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同时,我们也应该继续关注大学化学实验的改革,不再将化学实验明确的分为无机实验、有机实验、分析及物理化学实验,而是按照实验的难以程度及对仪器的依赖程度,将实验分为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设计实验等,在基础实验中主要是基本知识的学习、一些简单仪器的使用,如天平、烘箱以及一些蒸馏装置的搭建等,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这样避免像酸碱滴定此类的实验重复开展.
5结语
总之,虽然无机化学实验作为一门与中学化学教学密切联系的基础课程,但是在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对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实验内容的调整,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有可能的也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应该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参考文献:
〔1〕王佩华.改革“无机化学实验”课教学加强学生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2(s1):231-233.
〔2〕周立亚.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高教论坛,2008,2(1):113-115.
〔3〕季长春.关于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讨[J].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3):75-77.
〔4〕黄成华.无机化学实验改革探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16(4):68-72.
〔5〕宋仲荣,等.高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讨[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29(1):96-98.
〔6〕王海启.新课程下的创新教育[J].吉林:考试周刊,2010(5):1-2.
〔7〕吕玲,刘根起,张诚,等.改革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2003,239(3):86-88.
篇7
幼儿的计划性由目标的制定、策略的使用、过程的监控和调节、情绪情感的渗透四个要素构成,中大班幼儿的计划能力只处于萌芽阶段,怎样让孩子们学会有意识地计划出活动的目标?怎样使他们制定的计划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怎样尽可能地保障他们制定的计划得以实践,而不是纸上谈兵?怎样让他们在系列关于计划的活动中提高自身的计划能力,循序渐进地学会自主计划,养成做事有计划的习惯?这些问题都是我们在研究中需要解决的。
一、授之以渔——让幼儿的计划性活动从学习方法中开始
古人云,“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提供幼儿自主计划的机会,让幼儿在实践中体会有计划带来的好处,循序渐进地学会自行制定计划的方法从而发展幼儿的计划能力。
首先,兴趣先行,对比体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计划性活动应先激发幼儿的兴趣,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活动,然后让幼儿去活动中进行体验,感受计划的重要性,学会计划。如秋游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对比实验,一部分幼儿在老师的帮助下制定了“秋游计划表”,他们把秋游的时间、活动内容、所需物品等内容都有计划地进行安排。另一部分幼儿没有进行计划。对比体验,活动后孩子们充分的讨论、分析两组人员的秋游情况,他们发现有计划的一组幼儿在两个小时的时间内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先踏青到展区、进行写生、开心聚餐、到儿童乐园体育活动(早操、玩体育器械)等。而没有进行计划的一组幼儿只参观了展区和进行聚餐。当他们发现同伴进行写生时也想参与,但是发现自己没有带写生板和笔;当他们发现同伴正为锻炼区的爷爷奶奶表演早操时也想参加,但他们没有带录音机,一名幼儿提出可以等他们早操做完后向其借录音机,但是集合的时间已经快到了,他们没有时间活动了,于是匆匆结束了秋游活动。对比体验后孩子们发现“计划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我们在计划的系列活动中多次进行了对比体验,有计划和没计划对比;不同计划表格对比;个人计划和合作计划对比;计划完成情况对比……这样不仅激发孩子参与计划活动的兴趣,也使幼儿在活动中体验计划的重要性,从而学会计划活动。
其次,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在幼儿园日常教学中让幼儿循序渐进学会自主计划。开始时,教师运用与孩子商量或征求意见的口气先把自己的计划详细地告诉孩子。开始的时候,孩子是没有计划安排的概念,次数多了,孩子就慢慢体会到了活动安排的含义了,逐步能提出自己的建议。第二步只说出具体活动内容来,让孩子自己安排次序。比如“今天的户外锻炼时间我们可以做三件事:跳跳床、玩丢手绢、拍球,你们来安排玩的次序。”如果是合理的,就照孩子的安排办;如果不合理,则要向他讲清楚为什么。这样时间长了,就可以使孩子学会怎样统筹安排活动内容。 第三步只给个大框架,让孩子自己安排具体活动内容。比如说“今天上午我们可以在区域玩一个小时,你看玩什么,怎么玩呢?”孩子想玩的内容很多,开始会说出一大堆计划来。
第三,探索尝试,提升归纳。当幼儿具有一定的计划意识时,我们发现孩子在表达自己计划上遇到了难题,他们不能像大人一样运用文字表达,没有一定的记录形式,孩子们对已制定的计划没有对照检查的样本。于是我们让每个孩子畅谈自己的春游计划后,引导幼儿回家和父母协商,将计划运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现出来。孩子带来的五花八门的计划,有的运用连环画的形式将春游的时间安排、计划带的物品画出来,有的采用表格的方法、按照时间顺序将春游的环节表现出来,还有的在父母的协助下图文并茂地记录自己的计划。我们将孩子们的计划书进行了分类展示,采用先让同伴猜测自己的计划内容,再由自己介绍,后由集体评价的方法。活动后在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共同总结了符号记录法、表格记录法、画册记录法、文字记录法等几种常用的记录方法。
孩子们在多次的失败和成功中体验了计划活动带来的乐趣,初步具有进行计划的意愿,逐步学会了进行自主计划的方法。逐渐成为有计划能力的人!
二、因势诱导——让幼儿的计划性活动从教师的指导中实现
影响幼儿计划性的因素包括幼儿自身、教师的教学组织、材料和活动结构等多个方面。其中教师的因素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是幼儿计划性活动的引发者。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有计划有条理的环境与榜样,让幼儿经常看到的是有条不紊的环境,周围的成人做事有计划有条理不忙乱,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培养幼儿计划性的前提。在幼儿计划性萌芽阶段对幼儿做事提出有计划的要求,教师有意识的让幼儿参与讨论一些事情的计划安排,经常提醒幼儿做事前想一想先做什么,后做什么,怎样做最好。如幼儿学洗手绢,可以让幼儿洗前先计划自己的行动程序:准备好水和肥皂—卷起衣袖—将手绢浸湿—擦肥皂—搓手绢—用清水洗净—晒手绢,再按计划程序行动,这是一个引发幼儿,师幼相长的过程。
2.教师是幼儿计划性活动的支持者和引导者。
教师支持鼓励幼儿的计划活动,活动中我们以教师的支持、引导为中介,让幼儿有自主计划的机会,指导过程中我们注意运用原则、注重方法。
在活动中我们注重尊重的原则,将教师的“传授者、维持者、调节者”角色转向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坚持启发的原则,给予幼儿自由选择和自主决定的权利和可能;提倡赏识的原则,运用情感激励的方法,“以情激情、以情染情”,激活幼儿的思维;注重游戏性原则,通过游戏引导幼儿主动探索、主动发展。这是一个追随幼儿,师幼同行的过程。
三、拓展升华——让幼儿的计划性活动从资源的整合中延伸
我们分析挖掘幼儿园各项活动中有效的资源,在区域活动、主题活动、亲子活动、生活活动等幼儿园日常教学活动中寻找、挖掘、制造资源给幼儿提供自主计划的机会。
1.区域活动计划表。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普遍采用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是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发探索、操作摆弄的一种自主性学习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与幼儿共同设计的时间安排表:计划时间——操作时间——整理打扫时间——回忆时间。让孩子感受计划(设计)——尝试(做)——整理——总结(分享)的学习过程。
我们从中班开始尝试让幼儿制定区域活动计划表,刚开始时幼儿在教师设计好的区域表格中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将自己计划的活动内容用记号的形式表现出来,一阶段后我们让孩子们设计自己一周的区域活动计划总表及每次活动的细表。先设计个人的区域活动计划表后引导幼儿2-3人合作,设计计划表。
2.主题系列活动计划表。
篇8
关键词:海报设计;多元化;实践能力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创新型的社会,创新构成了发展的原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这已经深刻的影响到了各行各业,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有一个和创新有关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熟知田忌赛马的故事,其实它也包含了创造的思想。更细一点来说就是重组组合的创造思想。齐威王与大将田忌经常赛马,比赛时二人各自拿出上、中、下等马分别对阵。齐王的马每个等级都比田忌的强,所以田忌屡屡败阵。后来军事家孙嫔给田忌出了个主意,让他以下马对齐王的上马,再以上马对齐王的中马,以中马对齐王的下马。结果,田忌以一负二胜战败了齐威王。现在,人们把这一原理应用到了有些体育比赛之中,如乒乓球团体赛等等,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目前在企业中大力开展的资产重组,实际上也是一种组合创造与创新。在这一原理的引发下,可产生许许多多重组的方法。在海报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也应该顺应时代对于教学的要求,与时俱进,走创新之路,不断改进海报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方法,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不断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潮流的创新型人才。海报设计在很大程度上要求学生具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因此在海报设计的实践教学中,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多元化综合能力,提高学生创新海报设计工作的综合能力。
一、我国海报设计实践能力培养的现状
1.教师对学生海报设计实践能力的评价
教师对学生海报设计实践能力的评价颇值得关注,因为设计实践能力关乎着学生未来的就业和更加长远的发展。在教师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中,徐州师范大学的政法学院社会学系的师生在2003-2004年对徐州师范大学毕业生的质量跟踪调查报告显示,在徐州师范大学毕业生综合能力状况的评价中,认为实践能力很强的占58.9%,较强的占39.7%,一般的占1.4%,从这个调查数据也可以推测到海报设计实践能力的情况。
2.用人单位对学生海报设计实践能力的评价
很多用人单位都会发现,招聘进入的大学生虽然学历不低,但是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差,社会应变能力不强,往往需要磨合数年才能适应社会。很多大学毕业生虽然有很深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却不能学以致用,不能把理论知识应用到现实的工作中,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创新能力差,缺乏综合创造力和多元化能力。
二、对于海报设计实践能力多元化培养的建议
1.让学生在体验海报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获得学习的原动力
在教师的角度考虑,教师可以自行决定主题,让学生进行自主的设计创新,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亲自观察和体验将要设计的对象,中国有一句古话说的非常好,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学生的角度考虑,学生本人也可以自行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主题或者将自己一瞬间的灵感表现出来,抓住每一个机会,让自己亲自实践,体验设计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可以有一些自己的收获和感悟的。综合以上两种角度,不管是从哪种角度出发,都可以加深学生对所要表现的主题的理解和认识,让学生本人亲自认识到将要表现的主题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让学生深入到生活去发现设计创意
设计的创意来源于生活,比如,“生活,就是面对现实微笑;S33,就是面对用户微笑。”OPPO S33的UI设计师如此总结。产品设计已经步入应用体验和用户需求的时代,简单的硬件参数罗列,粗糙的用户体验感受已经无法跟上数码的发展趋势。创意设计源于生活一直是OPPO设计产品的理念,S33中经典的3个创意设计包括:微笑解锁、萤火虫魔法插件和魔幻变装主题秀。以微笑解锁为例,触摸屏的MP4都会出现解锁界面,从操作方式上来讲,最常见的是长按,单击双击,或者向左右上下方向拖动不同的图形进行解锁,不同的图形寄托的含义不一样,理念在于把解锁易用化,趣味化,情感化来吸引用户关注。微笑,是人类最基本的感情,微笑解锁传达一个理念:即微笑一下就能分享音乐,分享视频,分享图片,分享你的快乐。一个简单的符号摒弃了冰冷机器与人之间的冷漠,传递了人类心底的微笑。来自于生活中很基本的一个微笑,就可以让oppo电子产品的品质大为提升。所以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海报设计制作的创意,生活是最大的素材库。
3.培养学生的经验互动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经验互动能力时,就会用到联系式教学法,运用联系式教学法可以将学生学到的理论知识同实践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现在好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讲理论知识学习的非常透彻,但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不能够主动运用,无法了解它的实用意义,因此在实际设计他想要表达的课题时,又不懂如何将理论知识有机的运用到实际操作过程中。因此,教会学生学以致用,将理论知识转变成为实际生产力,是实现海报设计实践创新的重要环节。联系式教学法的概念是寻找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将零散的知识点整合成一个有机的系统,让学生在海报设计实践课中学到的理论知识在海报设计实践中有机的综合起来。另外就是教会学生将海报设计课的知识同其他学科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开阔自己的设计思路。
4.教会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
对于一个海报设计实践的主题,学生要发散思维,从多个角度、全方位的分析,扩大想象空间,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和套路,打破疆界,破旧立新,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
海报设计实践能力的多元化培养,其中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中之重,学生海报设计实践能力多元化的培养,关键在于让学生多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要培养多元化的能力,就要有与之相对应的多元化的培养方法,挖掘学生多元化的潜力,将学生培养成为能够适应社会和工作要求的具有海报设计实践多元化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严戒愚.严戒愚海报作品[J].包装世界,2010.9 (132).
篇9
【关键词】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立体式实践教学
我校自动化专业在国家级特色专业和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2010年开始建立自动化专业试点班。2011年12月我校获批为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其中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自动化、通信工程、网络工程和软件工程等5个专业申请加入第二批卓越计划,2012年正式开设自动化专业卓越班。
在特色专业建设和试点人才培养实践中,我校自动化专业已经成功培养了一批动手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在全国智能汽车、机器人、电子设计竞赛中,500余名同学获奖,在就业、读研和出国率等方面不断提高。校企合作也从之前的研华一家,扩展为研华、泛华和博创三家。有了这些基础,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逐步走向正规和系统化,但在很多方面尤其是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还需要进一步的摸索和探讨。
1 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培养计划修订上,在原有专业核心课程的基础上,增设了智能物联与感知技术、工业以太网联网设计与项目实战、物联网技术应用与开发、现场总线技术、自动测试设备系统集成与项目实战、基于PC架构的可编程序控制器项目实战等实战类课程;并且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班培养计划相对于普通班培养计划大多数课程的理论授课课时有所缩减,课内实验和课程设计课时有所增加、实验项目内容更多、要求更高;与此同时,开设了创新实践与竞赛类相关课程:专业开放实验、专业引领实战训练、专业综合实战训练、创新创业竞赛实战,具体开课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创新实践与竞赛类相关课程情况
实战类课程和课内实验及课程设计项目大多是必修环节,注重基础知识的巩固和应用;创新实践与竞赛类课程注重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它们相互渗透和交叉,融入到卓越工程师计划大学四年不间断的实践教学中,构成了立体式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2 创新实践与竞赛类课程开展和实施
2.1 专业引领实战训练
专业引领实战训练是以“专业引领,启发自我”为指导思想,融专业性、趣味性为一体,旨在对大学本科一年级学生给予工程创新实践的入门引导。我校自动化学院创新实践基地提供统一的机器人车模套件,学生参加基地辅导,学习单片机、传感器等硬件知识,实际动手制作智能小车,并编程实现在指定赛道上的竞速比赛,根据比赛成绩计算创新学分。针对大一新生开展的“专业引领型学科竞赛”将进一步完善这一体系,有效帮助学生尽早建立专业认知,规划好今后四年的创新创业实践。
2.2 开放实验
本课程主要面向大学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是基于《单片微机控制技术》、《计算机控制系统》、《楼宇自动化》等课程支撑的开放实验项目,从实际系统的工程设计出发,着重培养并提高学生系统硬件设计能力、软件编程技巧、软硬件联合调试技巧等实践能力,注重学生创新设计能力、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并使学生学习、掌握实际工程系统的设计能力和实施方法。
考核方法:1)从系统理论方案的设计、实际系统的演示及答辩、设计报告、考勤及平时检查综合考核;2)考核成绩分为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计入学生创新实践学分。
2.3 专业综合实战训练
专业综合实战训练包括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项目(北京市级的和国家级的)、实培计划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深化项目、创业项目等。
本课程主要面向大学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以自动化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为平台,以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实培计划的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深化项目、创业项目等为依托,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科研创新意识和能力。每年,自动化学院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对内容合理、难度适中的各类科研训练项目进行立项,组织学生个人或3-5人的团队,在专业老师指导下,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的准备、设计和项目实施,撰写研究报告,进行成果(学术)交流、中期检查、结题答辩等工作,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实践和科技创新能力。根据项目答辩情况决定具体的创新实践学分。
2.4 创新创业竞赛实战
创新创业竞赛实战课程包括全国和北京市“挑战杯”创新与创业竞赛、物联网竞赛、智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电子设计竞赛等。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以专业学科竞赛为背景,促进学生对自动化专业核心理论的深入理解、促进学生对自动化专业核心技术的应用能力提高。课程精选了专业综合类型学科竞赛,如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机器人竞赛、挑战杯、物联网竞赛等,这些竞赛涉及专业理论技术范围广、综合性强,通过竞争形势的学习交流,提高学生对自动化专业理论技术的熟练应用能力,激发学生的积极向上的探索精神与强强合作精神。本课程提供了合作-竞争的环境,符合社会人才发展实情,有利于促进学生能力与性格的协调发展,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提高自动化人才贡献率,提升学生个人幸福指数。
考核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竞赛的基础知识学习,完成相对较高水平的竞赛作业的制作,通过竞赛进行竞争、对比,依照竞赛规则判定成绩,根据比赛取得的成绩进行创新实践学分的计算。
3 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实现
创新实践与竞赛类课程目前属于学生自愿参加的选修课程,如何吸引更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学生四年不间断地参与进来,和实战类课程和课内实验及课程设计项目相结合,构建立体式创新实践教学体系,需要国家、北京市、学校、学院各个层面以及专业各位老师的共同努力。
首先,需要从制度上保证,在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2016年刚刚修订的培养计划中,已经规定“专业引领实战训练”、“专业开放实验”、“专业综合实战训练”和“创新创业竞赛实战”至少选修6学分,这就要求学生在创新实践类项目参与方面,由之前的自愿、少数参与变为必须、普遍参与,使创新实践教学体系的实施更加普及和推广,让更多学生受益。
其次,需要国家、北京市和学院提供足够的资金支持,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中,由少数参与变为普遍参与,学院相关实验室的硬件设施和投入要能满足创新实践课程开展的要求。
再次,需要班主任和辅导员对学生每学期的创新实践课程申请和参与进行引领和指导,班主任大多是专业老师,最好能直接参与到创新实践课程开展中来。
4 结束语
我校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自2012年实施以来,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工程,还需要国家和北京市、学校和学院、老师和学生各个层面的不断努力,不断改革和发展专业课程教学模式和实践教学体系,将各类实践项目、科技创新活动、实习、毕业设计或论文等环节融入专业实践教育,更进一步形成立体式实践教学体系,增强卓越班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具有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曹荣敏,吴迎年,王军茹,等.控制系统基础习题及综合创新实训项目指导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12).
篇10
教育培养体系与行业标准有效对接是实现“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前提,也是培养适应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
>>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园林专业实验教学体系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 高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的思政教育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建设实践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问题式”实习模式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导师制模式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策略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研究 高校工业设计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综合研究 中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企合作实战项目教学模式研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生选拔模式研究与探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教学体系的构建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下的高校法学教学模式改革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给水排水专业人才模式探索 基于“卓越计划”的应用型高等工程教育培养模式探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下电气专业英语的教学探索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背景下的高校分党校工作 适应“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焊接技术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改革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9]王晓丹.创业型经济视角下弹性学制对大学生创业影响分析[J].商业经济,2014(24):125-126.
Abstract: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and the industry standards is the precondition for implementing the Excellence Plan talents training, and it is also the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raining practical talents meeting the need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ake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as an example, with the goal of industry standardoriented ability training, multidimensional practice and research of innovationon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system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under the mode of Excellence Plan were done from the aspects such as personnel cultivating program, curriculum system, dualqualification faculty team construc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dual system education mode, and characteristic training of tal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