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范文

时间:2023-03-25 06:4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店管理实习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酒店管理实习计划

篇1

关键词:基建管理系统;性能优化;测试分析

1电力基建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完善

由于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国家电网公司“SG-186”项目建设的不断深入,解决了基础设施项目的通信问题以及基础设施管理和控制的难题。在业务方面,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于2009年正式开始构建基础设施信息管理子系统。基础设施管理信息子系统是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基础设施业务的专业管理系统,该系统以整合的方式组织和组织起来,可以满足公司基础设施业务发展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过程是从六个方面开始的主要途径:发电,安全,质量,成本,技术和集成。基础设施部门已开始满足其总部,区域公司(包括建筑和设计管理部门)和现场项目部门的基础设施业务管理需求。经过多年的基础架构管理系统建设,升级和完善,我们有效支持了各公司基础架构业务的稳定发展,实现了总部和总部基础架构数据的集成和实时分析。但是,由于系统将系统与运行监控(控制)中心,非典型平台,IMS,BPM和ISC进行了水平集成,因此系统接口复杂且系统相对较大。问题很慢。当前,系统访问缓慢的问题已影响系统的正常使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于2015年8月召开了有关降低系统访问速度的会议。如您所见,优化基础架构管理系统的性能迫在眉睫。尽管相关学者对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的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但研究主要集中在系统功能的设计和改进上,而对系统性能的兴趣不大。本文研究基础结构管理系统的运行环境。通过测试系统的硬件功能和网络环境,您可以找到并解决关键因素,这些因素限制了对基础结构管理系统的访问速度,并改善了电源基础结构管理系统的性能响应。在此阶段,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尤为重要,因为它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科学和先进的管理机制的使用对项目的安全性,成本,质量和进度有严重影响。首先,使用高级信息系统。使用先进的信息系统进行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管理可以提高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并获得经济利益。例如,由NIS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用于项目管理中,以处理各种信息,从而实现成本管理和安全性。二是加强思想文明建设,如文明建设管理,进度管理,质量保证管理。先进的科学管理机制基于意识形态专家培训的需求,以确保所有员工都能完成工作并确保:项目执行的有效性。例如,以110kV龙源变电站为例,该项目占地面积3900m*,建筑物为2200m。在实施过程中,项目中的所有信息均由MIS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以有效地实施项目。是是在引入先进的管理机制时,有必要根据实际施工条件完善管理体系,以符合既定的质量原则和安全原则等,并有条不紊地进行工程工作。了解更多。从电力基础设施项目的实施开始,仔细了解和规划项目的建设规模,背景,投资额和总建设期,注意项目成本,建设期和质量,注意项目安全风险和经济性倾斜项目管理效率。

2基建管理系统性能优化测试方法

2.1测试范围

为了全面反应系统问题,应当选择全省各建管单位所有在建项目部开展性能测试,共覆盖基建管理系统181项常用节点功能。具体测试范围见表1。可以看出,测试范围覆盖了基建项目主要电压等级,测试地域分布广泛,网络接入形式测试全面。在测试过程中,选取的测试账号所属用户角色应覆盖建设管理单位、业主项目部、监理项目部、施工项目部,主要包含建设管理单位综合管理专责、业主项目部经理、总监理工程师及施工项目经理角色。

2.2测试内容

为了确保系统测试的深度,需要将测试纵向延伸到第3、4级子菜单中。经过分析发现,系统项目管理、安全管理、质量管理、造价管理、技术管理、综合管理、队伍管理、业务查询等八个模块的子菜单包含的用户常用的功能较多,需要进行深入测试。由于系统的使用具有角色关联性,也就是不同的角色在使用系统时的应用功能会有所区别,因此我们把以上八个模块的各项功能进行拆分,根据用户角色进行分类,针对不同角色设计了不同的测试项。其中,施工项目经理涉及进度管理、协调管理、综合管理、分包安全管理、施工安全风险管理等89项功能;总监理工程师涉及筹划准备、进度管理、质量活动等30项功能;业主项目经理涉及筹划准备、进度管理、信息资料、综合管理等29项功能;建设管理单位涉及工程前期、项目前期、分包安全管理、分析查询等33项功能。共测试181项常用节点功能。

2.3测试步骤

在每个测试位置的每个用户使用以下方法执行系统测试。(1)检查用户终端与基础结构管理系统的R&D设备提供的最低终端配置相比,在启动后操作软件之前,请检查并记录用户的计算机配置,计算机负载状态,浏览器型号和版本。(2)网络环境测试测试用户使用的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网络速度,并将其与基础结构管理系统的R&D设备提供的最低终端网络环境要求进行比较,以确保当前的网络环境符合要求。

3性能优化测试和分析

基础结构管理系统的R&D设备所需的网络环境如表1所示。对被测终端进行测试的结果是,在112个用户网络环境中,有14个低于标准要求,占12.5%。为了评估网络环境的影响,我们选择了一些在管理网络环境之前和之后通常用于比较测试的功能。测试结果如图1所示。如图1所示,当网络环境满足要求时,相关功能的性能得到了改善,某些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可以看出,低于最低标准的用户终端的网络环境对基础设施管理系统的运行影响较大,修改网络环境后,用户的运行时间大大减少。

篇2

[关键词]精细化管理;电网运行;方式

中图分类号:TP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054-01

在电力规模不断扩张的局面之中,粗放式的电网运行状态难以胜任多样化电网运行的需求,在节能减排的低碳目标之下,我们要加强电网运行的精细化管理,从不同的方面入手,并采用算例验证精细化电网运行管理方法,确保电网运行的经济、安全、稳定。

一、精细化管理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精细化管理是一种先进的、高效的管理模式,它是在严谨的管理态度和思想之下,对电网中的各项资源实现最佳配置,确保电网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经济有效。当前,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引入到电网运行方式之中,可以较好地实现对电网运行方式的调整,实现对电网运行的积极有效的管理。然而,当前精细化管理在电网运行方式中的缺陷和不足,具体体现于以下方面:

1、电网运行方式欠缺科学性

在当前的电网运行模式之中,电网运行管理还缺少相应的、有效的管理指导理论,无法形成科学的电网运行体系,还仍旧采用传统的、简单化的运行管理方式,并在大多情况之下采用个人的经验判断,显现出与市场变化相脱离的问题和缺陷。

2、电网运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性

在电网运行方式之中,相关的管理制度是重要的保障,必须要有科学合理的电网运行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实现电网运行的安全与稳定。然而,在实际情况中,电网运行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存在欠缺,存在电网运行管理制度不完善的现象和问题,原则性条款难以实现对电网运行的实质性管理,缺乏对电网运行的有效管控。

3、电网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还有待提升

在电网管理人员之中,由于专业化的人才相对较少,存在电网运行管理人才技能不强、经验不足的问题,这就使精细化管理模式在电网运行中受阻,难以充分发挥精细化管理在电网运行中的最佳效能。同时,电网管理人员还欠缺对精细化管理的深刻理解和体悟,对于精细化管理的目标和内容尚未完全清晰,也无法根据具体的实际电网运行情况,进行适宜的精细化管理调整,这就使电网运行管理中出现了僵化的现象。

4、精细化电网运行管理方式的主动性意识存在缺失

精细化电网运行管理方式在逐渐深入到电网运行实践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企业和人员的主动性意识欠缺的问题,由于对电网精细化管理的主动性意识相对弱化,这就使精细化管理模式难以在电网运行中充分发挥其价值和效能。

二、精细化电网运行方式的聚类分析方法及关键技术

在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电网运行方式,可以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全面细化电网运行方式,将相似度较高的集结为一类,使一个级别的个体间距缩小,在这种全局性的聚类分析方法应用之下,可以较好地避免电网运行的决策失误现象。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电网运行方式的聚类分析方法,具有如下应用特征:(1)运用聚类的方法,全面分析电网的运行方式,使之完整而齐备。(2)用科学的数据分析计算方法取代人工决策方法,可以较好地挖掘电网运行的独立鼍埃提升电网运行决策的合理性和精准度。

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电网运行关键技术,是确保电网运行安全稳定的重要前提和依托,它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标准化电网运行数据分析。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之下,电网运行方式有极其繁杂的信息数据,如:线路的有功潮流运行状态之中的差异化的大量数据信息,就需要运用标准化电网运行数据分析方法,将数据值标准化到-1~1之间,实现对电网运行方式的全面精细化分析。(2)筛选特征变量。筛选不同的线路的典型变量,并加以比对和分析,电网中的潮流具有相联性,必须实现对线路典型变量的筛选,舍弃利用率过低的线路,以更好地提高场景的计算效率。(3)精细化电网运行方式的模式。提取电网系统运行方式的表征,并在表征空间生成变量运行矩阵,,对不同时刻的精细化电网运行方式进行聚类分析。(4)形成约束集。实现对电网运行方式的聚类分析,搜索表征变量,并将高于门限值的变量视为约束集的表征变量。

三、基于精细化管理模式下的电网运行方式优化路径

为了更好地将精细化管理模式应用于电网运行方式之中,要减少电力超负荷而引发的电力故事。要基于精细化管理意识和理念,实现电网运行方式的优化:

1、完善和优化电网运行管理体系

电网运行的管理体系和机制是重要的保障,要在建构和完善电网运行管理体系的过程中,渗透和融入精细化管理意识和理念,并采用先进的潮流计算方法,获取电网运行的实际状态,使之成为制定电网运行管理体系的重要理论依据。同时,在建构和优化电网运行管理体系的过程中,还要完善其内部组织架构,明晰组织内部的不同职责和权限,要拟定完善、详实的电网运行管理细则,细化电网运行方式的相关环节,使内部组织更为细化和量化,彻底转变粗放式的管理模式,充分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的价值和效能。

2、建构和优化电网运行的应急预警体系

电网系统是一个多变而复杂的体系,这也使电网运行系统之中存在诸多不确定的因素,为了更好地应对电网运行系统中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因素,要完善和优化电网运行应急预警机制和体系,使之成为精细化管理中的重要内容,更好地保障电网系统的正常、稳定和安全运行。要形成电网运行应急预警体系的闭环机制,将电网运行中的计划停电、特殊运行状态、电网安全隐患、设备缺陷、新设备接入等内容,纳入到电网运行的精细化管理预警体系之中,并细化电网运行应急预警的管控措施,用细化的、量化的指标管理和评价体系,确保电网运行风险的能控、可控、在控,全面提升电网运行方式的风险预警效能。

3、优化电网运行方式方法

在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电网运行方式的模式下,要运用自动化、信息化技术,提升电网运行方式的自动化水平,并用潮流计算建构优化而坚固的受端系统,优化低一级的电压网络,实现分层供电,并在环形布置开环运行结构之下,降低网络损耗。同时,还要优化无功电压管理,实现电网的无功平衡,合理配置无功补偿设备。另外,还要优化、合理安排电网特殊运行方式和事故运行方式。

4、提升电网运行精细化管理人才的素养

电网运行方式需要依赖于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实现,要培养精细化、专业化的管理人才,使精细化理念融入到电网运行相关人员之中,整体提升电网运行工作人员的水平。

四、结束语

总之,电网运行方式要以精细化管理理念为引领,渗透和融入精细化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电网自动化建设的背景下,采用精细化电网运行的先进的关键技术和方法,转变原有的粗放式的电网运行管理模式,更好地实现对电网运行方式的控制。

参考文献

[1] 李征,王庆旺.电网安全稳定控制系统策略[J].信息系统工程.2015(01).

[2] 诸兵.浅谈电网运行技术的优化[J].科技与企业.2013(24).

[3] 王启文.供电企业电网调度管理目标及创新实践探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3).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煤矿建设;机电管理

中图分类号:O7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365-01

矿建机电系统管理体现出显著的复杂性特点,其与矿建企业生产的安全性及经济效益有着直接的关系。在煤矿建设过程中,机电设备不仅工作点繁多,且线长面广,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所以要做好机电管理工作,就要加大综合治理力度,落实执行全面的制度体系、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机电系统进行全面优化,通过全面、先进的管理策略,保证机电管理工作的可靠性。 相对于普通的生产工程而言,煤矿生产过程更为复杂。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煤矿生产过生基本已经实现了全方位的机械化,而机电设备在为生产带来方便的同时,在管理、使用等方面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使机电设备安全有效的利用到煤矿的实际生产过程中区,不仅关系到煤矿的安全生产,而且能够在稳产的基础上提高产量,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目前,煤矿机电设备管理最好的方法是实现煤矿机电设备的信息化。这样就可以从网络、通讯、自动化等方面入手,高效便捷的实现对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不过煤矿机电设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方式还有许多地方不够完善,不能大量的推广到实际生产过程中去。下面就对煤矿机电设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措施展开分析。

一、机电设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要求

信息化的目的是为生产管理服务的,这就要求煤矿机电设备应当具有以下几种功能:

对煤矿生产过程中关键重要的大型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能够及时全面远程采集,这包括运行过程中的工艺参数。运行参数、电气参数等等。

能够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有效处理,对异常情况进行报警,实现最对设备的安全管理。

对于采集到的数据能够进行智能分析,对设备运行状况做出直观判断,能够诊断出常见故障问题。

能够通过网络等手段实现数据的远程输送,实现数据共享,为有关部门实施实时跟踪提供便利,并且允许操作终端的远程控制。

能够与另外的通讯监控系统集成。

二、机电设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的特点

1、与实际联系紧密,实用性很强。这种管理措施是以实用作为出发点,与煤矿企业的实际生产状况紧密联系,将BPR、ERP等现代管理理念和传统的设备管理经验相结合,从而为设备管理信息化奠定了系统基础。

2、结构成熟,操作方便。这种系统采用国际上先进的C/S架构,能够通过客户端的数据处理能力,只将处理结果传递到网络上,有着相应速度快、数据传输量小、安全性高等特点,而且网络用户只需要对客户端进行一次安装操作,就能实现系统的自动升级,不须复杂的维护。

3、安全实用。这个系统能够对软件系统、网络通讯和用户访问等各个层次提供有效的安全方案,确保系统安全运行,而且系统与煤矿生产的实际情况贴近,能够为每个层次的设备管理人员提供信息,帮助他们提高管理的质量,从而使工作效率得到提高。

4、方便易用。系统与使用者交互性良好,操作简便,使用灵活,容易掌握。

5、具有可扩展性。由于系统是用模块化设计的,进行后期扩展十分方便。

三、主要功能模块

系统采用的是用户自定义多级树状菜单结构,有系统管理、固定资产子系统、设备运营子系统、系统配置等几个模块构成。

1.系统管理。在对系统中的编码数据项的编码进行规则设置操作,就是利用此种模块,通过这种模块,还可以实现对数据项中每一个编码项目的编码最大长度、当前总长度、单级长度、编码最大级数、设置编码方式的管理。

2、设置运营子系统。这个模块主要由设备档案管理、基础数据管理、计划管理、基础数据、合同管理、单位设备管理、设备分布图、运行管理、设备管理报表等。

这个子系统几乎涵盖了设备基础资料的全部信息:各种计划的审批、申报;设备大修过程的运作流程;设备管理制度的制定;公司内设备流动管理;抢险设备管理;矿区的设备分布图和设备管理报表。这就实现了设备管理向自动化的过渡。

基础数据。这个工程仅仅对系统管理员开放,用于完成编码字典维护、编码方案实际、设备资产卡片数据监控、业务单据维护、批量上传设备卡片和合同报表模板维护等基础数据的功能。

基础数据管理。此功能主要对系统中的基本要素进行定义和维护,分为四个类别:一是完成设备状态、设备类别等设备本身属性的基本数据定义;二是使用费基础管理;三是人员管理;四是计划项目、厂商档案和主要产品信息维护。

计划管理。一是对计划申报周期进行设置;二是完成年度购置计划的审批;三是完成年度大修计划的审批;四是完成年度报废计划的审批;五是完成每月检修、大修、付款和需求调剂。

设备档案管理。本功能主要是对机电、抢险排水等设备进行分类管理。

单位设备管理。对设备终端使用单位的领用、回收和转移安装地点等活动进行管理。

运行管理。完成有关设备大修的查询、检定、合同以及设备的竣工验收结算等功能。

合同管理。完成有关设备租赁的管理。

设备分布图。直观反应井下设备的分布情况,通过特定的图形处理工具和控件程序,在航道图中直接进行对设备的安装和定位,方便查看设备的分布情况。

设备管理报表。分析当日的业务数据,自动生成日报表,在月底自动生成各种月度报表,并以EXCEL格式输出。

3、固定资产子系统。这个系统主要覆盖六个方面:一是基础数据,对设备的使用情况、资产类别、增加方式、折旧方法定义;二是资产卡片,完成新旧资产的增加、减少和撤销功能;三是业务处理,完成关机有关行为的操作;四是变动单,跟踪资产变动情况进行详细记录,实现最设备资产的精确管理;五是租赁费结算,有成和设备租赁有关的财务活动;六是资产管理报表,分析业务数据,生成各种报表,最后以EXCEL的形式输出。

4、系统配置。这个模板主要对应用户权限分配、系统初始配置、登陆用户的权限查询、个人配置、个人系统菜单维护等。

四、应用效果与总结

机电设备的管理是涉及人身财务的综合性管理,在整个煤矿管理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不仅直接影响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还对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所以,采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加强对机电设备的安全管理力度,对整个矿山工作至关重要。

通过煤矿机电设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措施的实施,设备的管理得到规划,实现了设备实物与台账、资产管理的统一关联,随时就可以对机电设备实施监控,并可以根据根据各种数据,编制工作计划,为管理据侧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新系统的实施,基础管理工作得到规划约束,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成本,降低劳动强度,为煤矿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翟莉.煤矿机电设备全过程信息化管理[J].商品与质量.2011.4:48.

篇4

关键词:小户型,酒店式服务,宜居设计

Abstract:The author proposes the objective to integrate concepts related to the new small dwelling-size hotel-style apartments, through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problems as well as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small dwelling-size apartments and hotel-style apartments, in order to address the issue of rapid increase in domestic housing prices and residents’ growing expectation on property management service. At the same time, the author proposes compounded space design and personalized property management service fulfilling requirements of different resident groups, together with livable design practice, to make the new small dwelling-size hotel-style apartments a novel residential model of humanization, coziness and healthiness. Through market analysis and personalized design principles, the author researches and analyzes space optimization as well as property management service models of small dwelling-size hotel-style apartments.

Key words: small dwelling-size, hotel-style service, livable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居住要求也逐渐提升。住房从原始的遮风避雨为目的转变为满足业主高品质生活、社交甚至工作需求的综合居住形态。发展一种既能满足业主高品质生活环境又不会给业主带来太大经济负担的居住形式,新型小户型酒店式公寓成为潜在购房者的最大愿望。

1.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国内目前尚未统一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的概念,对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的研究仍然分裂为小户型研究和酒店式公寓研究两方面。国内对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的设计往往照搬国外已发展成熟的户型,缺少对国内居住人群的适应性改造。在国内,小户型住宅和酒店式公寓在几年前就已经开始蓬勃发展,但两者在当前都面临非常大的挑战,入住率低、健康环境差、不适宜居住成了两种住宅最大的缺点,社会反响很差,小户型及酒店式公寓的发展都受到了很大的阻力。

国外酒店式公寓起步早发展快,有一套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起步较早发展最快成熟度较高的是日本,因为有着与中国同样的人口密度大、用地少的局限。但在国内,国外的设计作品引进多,但研究成果引进少,导致设计与服务管理脱节、设计与服务对象脱节。除此之外国外酒店式公寓服务对象大多是商务人士和海外侨居人事,用途以短期出租为主,所以其设计作品往往造价很高、物业管理昂贵,居住成本高居不下,很难引进。

2.什么是酒店式公寓

酒店式公寓,意为“酒店式的服务,公寓式的管理”,最先起源于欧洲,是旅游区内临时租凭给顾客休息的地方,同时具有酒店和个人临时住宅的形式。 [1]

早期的酒店式公寓作为概念的雏形与现今的概念有较大不同,当代酒店式公寓演变于20世纪70年代欧美的“时权酒店”。是指出售一定时期内使用酒店住宿或娱乐设施的权利,该权利可以上市转售,转让或交换。发展至今已演变成“产权式酒店”,即由开发商将酒店的每间客房分割成独立产权出售给投资者,并聘请酒店管理公司引进酒店式物业管理,为业主开展出租服务或理财服务。

国内酒店式公寓兴起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特殊的住房环境和消费心态让酒店式公寓产生了新的特征,国内酒店式公寓主要有产权性质复杂,物业形式多变、投资成分高,宜居程度低等几个特点。

3.我国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发展的机遇与瓶颈

小户型酒店式公寓是小户型住宅与酒店式公寓概念的融合,指小户型的住宅或公寓采用酒店式物业管理所形成的一个住宅细分类型。目前国内还没有对小户型酒店式公寓进行过独立的研究,现有课题往往仅针对小户型住宅或酒店式公寓进行研究,没有将二者概念进行充分的融合,更没有对小户型酒店式公寓进行统一的调查与分析。目前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的目标人群仅限于年轻人。加速形成的老年消费市场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

随着居民生活节奏增快、工作形式多样化和房价普遍偏高的大背景下,因总价低、出租率高,单位面积租金高、入住方便,居住成本低、酒店式服务便捷、品质高、个性化程度高、设施先进等原因,我国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得到迅速发展。但同时,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和瓶颈。据调查,已入住现有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的住户满意率仅有41%,大多住户认为现有小户型酒店式公寓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原因有墙体分割多,公摊面积大、空间组合单一,布局不合理、宜居、健康设计欠缺、物业功能单一,服务体系不完善、目标群体不明确,人性化程度不高、市场混乱,缺少统一管理和规范等。

4.新型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目标人群分析

只有明确目标人群才能做到专门化设计和人性化管理服务。新型小户型酒店式公寓目标人群主要为以下五类:

单身青年或年轻夫妇,首次置业的中上等收入上班族,单调的传统住宅不能满足他们对住所便利、时尚、人性化的要求。

SOHO族,他们常常将就餐、娱乐、会客等生活成分融入到社会活动中去,传统住宅单调的物业项目已不能满足他们对生活工作中服务的需求。小户型酒店式公寓成为SOHO族最佳的选择。

篇5

酒店管理这个专业的本质就是培养技能型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在专业学习中对于技术的要求非常严格。不仅要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实习就是真正地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自身技能的过程,使学生真正地走出校门。当你决定学习酒店管理这个专业时,就决定了你是注定要跟酒店打交道,而酒店管理是真正地考量你的应用技能。此外,学生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品质。学校在实际的教学计划的制定中,也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方针的创新。学校要高度重视专业实习的落实,切实为每一位酒店管理学子提供最可靠的实习环境。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学习酒店管理这个专业的学生逐渐增多,很多学校要求学生的实习实践活动必须进行,很多学生的实习地点就是酒店。他们在实习时大多是被安排在酒店的前台、餐厅或者后勤部等等。实习则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加系统地认识和掌握酒店的管理模式和基本流程,在实际的工作中加深对酒店管理的本质认识,争取在实习中明白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以弥补在校期间自身专业技能掌握和理解的不足。酒店管理主要考察的不仅仅是管理方面的能力,还要注重对于这个特殊岗位综判断能力的考察。目前,很多高校都是通过安排学生去指定酒店实习的形式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效果。但是,由于学时的限制,很多高校没有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实习,甚至有的学校只是让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实习,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强制实习,只是让他们简单撰写一个实习报告。很多同学没有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寥寥草草地撰写完实习报告甚至是抄袭来的,根本没有进行实习。一方面,学校没有采取有关措施监督学生进行实习,实习管理规范没有落到实处,另一方面,对于部分实习的同学存在的实习困扰没有及时进行改革,导致越来越少的同学真正地参加实习。针对高校学生的实习情况,总结他们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一)学生的自身利益没有保障。

当学生在酒店实习时,常常会出现安全问题难以保障,酒店是一个人员较杂,环境特殊的地方。酒店管理本身就是一个日常管理的综合性工作,对学生这个尚未踏入社会的群体而言,就会出现出了问题不知道如何应对,如何解决的现象,甚至没办法保障自己的人身安全。在酒店的日常管理中,尽管会有同班的学生一起工作,但大家的班次、组次各不相同,总会有遇到危险没人帮助的情况,进而使自己陷入困境。

(二)实习单位不规范。

在学校进行酒店的实习安排时,由于学生较多,就会出现酒店供不应求的情况,学生的实习工作不能完全安排上。在学校安排实习的酒店时,由于学生的自身条件各不相同,很多学生由于外貌、能力等原因,就会失去参加高级酒店实习的机会,面临实习的学生越多,竞争力就越大。因此,这些问题无形中就给学校增加了压力,这时就会出现学校不给学生安排实习的情况,导致很多学生找不到实习酒店。

三、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改革

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情况的分析与存在问题的探讨总结,学校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才能帮助学生到达真正的实习效果。这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措施:

(一)加强学校与酒店的沟通,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酒店这个行业属于服务型行业,由于酒店的性质决定了人员的多、杂、乱,人流动量很大,在酒店的管理中,学生被安排在不同岗位就要做不同的工作。学校在与酒店签订相关协议时,一定要明确表示不管任何情况下,都要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出现问题要及时与学校沟通,争取在第一时间通知学校,切实做好学生的安全问题。进入到酒店工作后,学生也应及时向学校反馈相应的事项,学校根据学生的问题及时进行自己的教学计划改革,充分考虑学生的自身利益。

(二)加强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干预力度。

在实习前,要让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不仅仅要准确地掌握酒店管理的专业技能。酒店管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过硬的专业技能,此外,还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思想道德品质,即要做到爱岗敬业,诚信友善,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才能在这个行业发展地更好。学校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所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教学方针的改革。加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做到真正地遇事沉着冷静,认真分析,找到最准确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篇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酒店行业规模日益扩大,该行业人力资源不足现象日益凸显出来,当前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培养的人才与其市场需求脱节严重。因此,如何培养高质量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的一热点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的问题与缺陷,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新型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具有指导性意义。

【关键词】

酒店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1 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采用何种人才培养模式是由人才培养目标所决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专业教学内容和体系的设置安排有直接影响。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主要包括层次目标、素质培养目标以及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特色和规格等内容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在规划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向时应该从多角度、多维度,使其具备较高的实用性和创新性。在遵循酒店行业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酒店管理理论基础,同时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操作能力、管理能力等必备的酒店经营管理技能。高校不仅要注重对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理论教学,还要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可以灵活运用于实践当中,并使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强化。

2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2.1 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育教学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本应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高低是检验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是否合格重要标志之一。多数高职院校因受传统教学理念和思维惯性的影响,在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往往只注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重视不够,这种将理论传授放于首位的落后教学模式,阻碍了酒店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

2.2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不到位

当前形势下,酒店管理人才应该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扎实的理论知识。而大部分高职院校所制定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缺乏准确的定位,有些院校甚至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将学生培养成酒店的高层管理人员,酒店管理人员主要包括基层的服务人员、初级管理人员、中级管理者、中高级管理者以及最高层管理者五个层次等级,要求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从业经验,高校将酒店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该层次与目前的教学水平脱节严重,以现有的教学水平很难实现这一教学目标。在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将学生下放于基层,从基层做起,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优异表现的的基层服务人员或初级管理人员,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3 酒店管理专业所设置的课程体系不合理,所授知识与市场需求存在较大差距

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所规划的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都是按照国家专业目录进行的,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技能等结构未必能从酒店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获得,高职院校所授知识与市场实际需求存在的差距较大。很多酒店企业反映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普遍偏差,实习生也会抱怨在学校所学知识用处不大,与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存在较大的差异。

2.4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定位出现偏差

很多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偏重于理论的学历教育,对实践环节的教学不甚重视,缺乏科学系统的岗位技能培养体系,理论学习与“工学交替”完全分离开来,学生无法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运用于实际工作当中。此外,高职院校还缺乏有效的评估体系,无法对实践课程进行科学的检验、评价。还有一些院校则过于强调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能力得到了强化,却淡化了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积累及逻辑思维的训练,学生无法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

2.5 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未建立深度合作关系

为了给学生提供更丰富广阔的教学资源和教育环境,很多高职院校都与酒店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所采用的实习模式为将学生安排到企业进行为期半年至一年的顶岗实习。酒店企业之所以为实习生保留一定比例的岗位,是为了节省人力成本,学生在酒店企业任职期间的工资待遇较低,与酒店企业正式员工的工资待遇差距较大。旺季期间,酒店企业对员工的需求量大增,急需人员可以即刻上岗就业时,他们会通过雇佣大批酒店专业的实习生来充当廉价的劳动力,以此来满足酒店的人员需求,使其负责酒店基层的服务工作。高职院校与酒店企业之间缺乏深度内容的合作,学生在酒店企业顶岗实习期间,自始至终只能从事一项工作,每天所负责的工作内容单调重复,周而复始,很难在工作中得到科学有效的指导,酒店企业对学生职业综合素质的培养工作不甚重视,顶岗实习意义不大。

3 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各大高校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正在不断的创新完善,主要采取了以下几方面措施:

3.1 对课程体系进行全新改革,将酒店管理专业的特色体现出来

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仍有很多不足之处,高校课程体系所安排的课程与市场需求有较大的差异,改革传统课程体系已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在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规划教学计划和课堂体系时,首先要符合国家专业目录的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通过学校所设置课程体系的学习具备酒店岗位所必需的能力、知识等技能。高校应该将酒店管理专业所授知识与当前酒店行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结合在一起,制定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结构及课程内容,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高校还应该在专业课程教育中时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到社会实践当中,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并通过实践将所学理论知识灵活应用于社会实践当中。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培养目标

高校是向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将学生培养成能够挖掘自身潜在素质并将所学知识灵活应用于工作实践、市场开拓当中。随着社会的发展,各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化,为满足这一市场需求高校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设置也应该越来越细化,培养更多的专业型人才,为酒店服务行业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进一步明确专业的归属。

3.3 完善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增强学生的服务意识

酒店属于服务性质较强的行业,该服务行业对服务意识和服务理念问题非常重视。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应反映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是教学计划的核心内容,因此,我们在课程设置安排上要考虑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明确酒店服务理念,在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设置了服务管理、酒店管理概论、餐饮管理、前台与客房管理、酒店经营战略、酒店英语等课程作为专业必修课。社交礼仪、酒店物业管理、酒店规划与设计、康乐管理、食品营养与卫生控制、中外饮食文化、危机管理等课程作为专业选修课。从而增强学生服务意识,分层次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为进一步深造和适应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建立深度合作关系,提高学生顶岗实习的质量

学校应该拓宽与酒店企业的合作渠道,尽量与更多的酒店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并签订实习基地相关协议,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顶岗实习平台,以此来确保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应该多与酒店规模较大、管理较为完善、管理理念较为先进、档次较高、硬件设施较好的高星级酒店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这种高星级酒店企业的服务操作流程、经营等方面都有合理科学的规章制度,管理体系较为成熟,学生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学生很多书本以外的酒店管理知识,使实习生充分感受酒店的企业文化,借鉴该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模式以及相关管理经验,使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对自身的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3.5 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

在酒店管理专业的建设中要加强国际交流和合作,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根据酒店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人才培养可以采用“3+1”的模式方法来按需培养,即三年国内(校内)学习,一年国外学习或酒店业实习,从而使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达到宽泛性与针对性的有机统一,不断完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计划,满足酒店行业的人才需求。另外,还可以借鉴美国康奈尔大学酒店管理学院:香港理工大学酒店及旅游业管理学院等学校在课程设置:教材:实践操作等方面的教学经验,加快提升学科建设水平。

4 结语

在我国酒店业蓬勃发展的今天,为了培养适合现代酒店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各个高校要不断探索既能满足高校学位教育培养目标,又能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并且能够满足酒店业的市场需求,最终形成学校:酒店和学生三位一体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因此,改革和创新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迫在眉睫。我们应该不断创新与开拓,在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上既注重酒店管理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高等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教育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与规模,以满足酒店业对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范智军,杜安国.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实施路径探讨[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12,01:91-94.

[2]胡晓玲,黄颖,肖志雄.中外高等院校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研究[A].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中国旅游科学年会论文集[C].中国旅游研究院:,2013:6.

篇7

在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示“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为高等职业院校实践教学提出了制度保障。

一、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的特点

(一)实践性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是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将酒店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中的实践培养目标确定的岗位职业技能、职业素质为学习对象而进行的实践教学活动。,整个实习过程凸显实践性。

(二)实习学生身份的双重性

顶岗实习学生的身份并不以所在学习环境为改变。实习者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需要遵守学校的制度和规范,学生的身份并没有改变,实习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还得服从实习企业的管理,因此,实习学生具有学生和员工的双重身份。

(三)管理的复杂性

学生顶岗实习中双重身份造成学校管理的难度,在保证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同时,需要加强实习者的安全,还要协调实习生的生活、学习过程中的利益冲突、纪律等等问题,实习生的管理比在校生复杂的多。

(四)互利性

顶岗实习各方具有互利性。顶岗实习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为学校解决实践教学场地问题,而直接受益方该是酒店方,学生实习能够解决酒店员工短缺问题,大大降低了人力资源成本。

(五)长期性

教育部在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方面不少于6个月的顶岗实习的要求下,各高等旅游职业院校的专业顶岗实习基本超过6个月,普遍长于学校的一个教学学期。

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有大有小,这些问题涉及学校、合作酒店及实习学生个人,总结相关资料和实际,主要问题有:

(一)实习管理不到位

在顶岗实习实践教学中,制度比较完美而不切实际,例如学生中有些因身体原因确实不能完成实习的,就没有处理的办法;规定实习指导教师定期看望学生,实际上因教学工作忙而做不到。

(二)缺乏有效沟通

实习管理过程中学校应积极与企业沟通,不要出现问题时相互推拖,影响学生实习质量,应在校企合作的角度,协商共同培养学生的问题,尤其是学生轮岗、岗位培训方面,校企合作的条款中应明确各方职责。

(三)只顾眼前利益

顶岗实习对酒店来说有利可图,因为实习酒店只看重学生的廉价劳动力,造成实习生对酒店映象差,当酒店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时,招不到合适人选,何况当今学生利用网络手段评价酒店的影响力不可忽视。

(四)不够关心实习学生

校方在实习安排方面强调统一性,无法顾及学生个性特点及个别需求,酒店方对学生实习缺乏系统的计划而对学生的培养少,加上学生与家长的沟通障碍,致使实习学生产生被冷落的感觉,影响学生实习的积极性,通常表现为对工作的消极和怠慢。

三、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顶岗实习问题的对策

(一)做好实习前准备工作

实习学生是顶岗实习的主体,一切以学生实践学习为重心,顶岗实习前的准备工作非常关键,也是实习顺利进行的基础工作。实习准备工作包实习酒店选择、签订实习协议、分配实习生及召开实习动员会几个环节。

(二)完善实习管理

实习的管理制度注重适用性,全面性、可操作性、统一性原则,将实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办法都考虑到。例如学生因身体健康原因不能完成实习任务情况、学生受伤、病事假、纠纷等问题等的处理办法。

(三)加强与实习企业的合作

校企合作在酒店管理专业建设中越来越重要,主要表现为:学校和酒店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订单教育;酒店为学校提供实践教学场地,学校为酒店输送人才;学校为酒店进行专业理论培训,酒店为学校专业教师提供实践锻炼机会;学校和酒店共同参与科研工作,提高各方的科研能力。

然而,校企合作中也出现诸多问题需要共同应对,比较典型的是人才培养方面的问题,需要各方积极深入合作。

(四)注重实习生考核

顶岗实习的考核比较盛行的做法是学校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实习表现、酒店出具实习生的考勤和实习鉴定、实习生做实结材料给出实习成绩。这种考核办法随意性大,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的顶岗实习情况。

篇8

关键词: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问题;对策

一我国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界定及进展

(一)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内涵及其特性

相对应其他本科专业而言,酒店管理专业本来就更具有应用性特征。酒店管理专业是近年来市场需求导向下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争相开设的热门专业。所谓应用型本科,它是有别于研究型本科、教学型本科的一种新的本科教育类型。其在内涵、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方面具有自身的特点。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性,应从不同层面或角度进行分析。首先,该专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学生就业去向明确,就业形势好,生源充足。其次,理论联系实际,更加注重应用性。以掌握一定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熟练英语交流、富有服务意识及管理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再者,课程、教材应体现理论结合实际,注重实践、实用、够用等特点,并设置一定的实训和实习环节,必须有实训室、实习基地等教学设施作为保障。最后,师资要求具有一定数量比例的双师型教师、兼职教师,教师授课应遵循“三重三轻”,即重实践、轻理论,重实操、轻讲授,重指导、轻灌输。

(二)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市场需求的研究进展

通过市场调研,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统计、汇总,指出了当前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实际需求之间存在供需矛盾以及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未能有效合作等问题,并对问题的成因进行深入分析,从应用型本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与对策:基于酒店企业需求视角晁小景1,2,王庆生1(1.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天津300134;2.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管理系,天津300270)摘要:本文从酒店企业需求的角度探讨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问题,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的特性、进展以及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情况等进行梳理,对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问题的原因,主要从校企合作的角度提出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应用型本科;问题;对策科人才培养的模式、专业设置、教材建设、教学过程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提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与对策。研究表明,目前国内在酒店管理人才需求市场分析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概念混淆。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与酒店企业人才需求并非等同,即是说,酒店管理专业的人才就业去向不仅仅局限于酒店企业,除此之外,还有诸如会展、旅游、休闲、邮轮、奢侈品等相关行业可供选择。事实上,多数学者往往只关注或研究酒店企业对人才的需求,而忽视其他相关行业的需求实际。因为,如果仅仅把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局限于酒店企业,未免过于狭窄,将制约学生的选择和发展。另一方面,诸如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等问题及其建议,仍停留在表面,未有明显进展。大多高校只是单方面围绕市场需求,探索人才培养模式道路,却较少借助企业的力量,通过校企合力搞好人才培养。

(三)我国国家层面在应用型本科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面临新机遇

2015年10月21日,教育部、发改委、财政部出台的《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指出,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同质化倾向严重,毕业生就业难和就业质量低的问题仍未有效缓解,生产服务一线紧缺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人才培养结构和质量尚不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为此,高校应把办学思路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等方面转变,按照需求导向、服务地方的基本思路,推动高校转型发展。因此,应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发展到大众教育的必然产物,走特色发展之路的理性选择,顺应时展的良策。

二国内外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现势特征

1.全球酒店行业发展迅猛。酒店行业是与其他行业的发展紧密关联的新兴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酒店行业发展增速快、数量多。在管理理念上,更加注重服务品质和品牌管理。酒店行业的发展,为社会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带动更多相关产业的发展,为促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国内酒店行业呈现出国际品牌酒店集团化、本土品牌酒店连锁化、单体酒店联盟化的发展态势。各自寻找适合自身情况的特色发展道路,经济型酒店遇到了快速发展的契机,商务型酒店呈现大众化休闲消费趋势。3.单纯从高校毕业生就业意向看,经济型酒店不被看好。奢华品牌酒店更受消费者青睐,同时亦是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理想就业选择。4.一直以来,酒店行业存在人员流动性大,人才需求量大,尤其是基层岗位服务员短缺等问题。为了降低人员成本,酒店企业更愿意选择与高校合作,通过为在校生提供实习机会,达到双赢的目的。

三我国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一)酒店企业对人才需求情况的调查

作者对企业人才需求情况及相关问题进行了充分调查和交流。所走访洽谈过的酒店,均表示非常希望开展校企合作;关于生源的学历及专业并无严格限制,很多酒店提到希望学生具备一定的英语听说能力,看重学生是否有酒店从业意愿及吃苦耐劳精神;关于实习的时间,酒店希望最短6个月,期望可延长实习时间,众多酒店表现出每年的1月份左右极其缺人(1月份时大部分实习生实习期结束);关于岗位需求方面,酒店表示会根据学生意愿和酒店运营安排,大多在前厅、客房、餐饮、康体等一线基层岗位,有些酒店提出实习期低于6个月的不予安排前台实习岗位;此外,在调查时发现,酒店企业均对学生来自哪些城市以及男女学生的比例比较关心,酒店更希望学生是来自酒店所在地的周边城市,希望男生不要太少;同时也对酒店对于已有实习生的满意度进行了了解,有些酒店表示高职院校的学生动手能力较强,本科院校学生英语程度相对较好,普遍认为高职、本科生学习能力强、综合素质高。

(二)高校科班学生得不到酒店企业应有的重视

1.酒店企业存在招工难的现实问题,对于刚刚涉足酒店工作领域的高校毕业生而言,酒店职业经理人更看中的是他们对工作的热情和酒店从业意愿。一方面,酒店企业及其工作内容,任何一个经过培训的新员工都可以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处理简单的工作任务。另一方面,每一个成熟的酒店管理品牌都拥一套完整的员工培训体系,只要按照酒店的培训要求完成任务,基本都可以逐渐适应岗位工作的要求,因此,酒店管理专业出身的学生与任何其他毕业生相比并无明显优势。2.由于酒店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门槛低,导致酒店管理专业人才流动性大与人才短缺现状并存。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就业、工作中未能受到应有的重视和特殊待遇,他们同其他人一样,从事最基层的工作,工作强度大,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工资待遇、职级晋升、培养塑造等均不因学历高低和专业不同而不同,这极大影响了其工作的积极性。

(三)师资队伍建设受限于现行政策

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队伍应当是高学历的理论研究型教师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二者兼具,前者相对容易招聘,但是后者,有酒店实践经验又有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资源少之又少。很多学校选择从酒店聘请酒店经理作为实践课兼职老师,这种聘请存在难度且具有变动性,也很难将其培养为自有的专职教师。在我国现行政策下,高校对教师职称的认定以学历、研究成果为参考指标,具备一定实践经验的教师又少有高学历、学术研究成果,对于此类教师并没有特殊的认定政策或说法,导致高校很难吸收到此类人才,因此,当前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师资大多仍为理论型教师。

(四)学校实训室建设匮乏,模拟实训效果不佳

高校应以酒店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应加强学生的技能性和操作性训练。事实上,大部分本科学校在实训室建设方面不太理想,硬件建设远远落后于高职院校。仅仅通过短期的酒店单一部门的实习,学生并不能熟练掌握相关技能。如此以来,学生唯有充分利用学校的实训室条件,结合知识理论加强模拟练习,进而扎实掌握操作技能。借鉴个别酒店管理院校的经验做法,在校内建设专门的教学酒店,为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五)校企合作大多停留于表面

“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已成为应用型本科院校比较普遍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多数酒店企业或院校而言,双方的合作仅仅停留在实习生顶岗实习层面。对于学校而言,选择酒店企业进行合作并非难事,而困难在于双方开展深入合作。学校注重的是培养人才,或者只是为了使培养方案完整化,而酒店企业更看重填补职位空白和节俭成本。另外,校企双方在“人才培养”问题上尚未达成共识,校方为了培养人,企业为了节省人力成本。

四提高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与建议

(一)确保酒店企业与学校双方人才培养标准的一致性

应用型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服务于地方和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学校应和需要人才的酒店企业双方进行定期沟通,学校培养更为适合的、愿意坚持在这个行业的人才,酒店企业将最新的人才需求标准、已推行的人才培养计划等反馈给学校师生,如目前在众多酒店集团推行的管理培训生计划。通过学校实现输送人才的长远计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才短缺的问题。同时学校和企业应呼吁相关行业协会及各酒店企业重视科班人才,给予更多的认可,吸引更多的科班人才留在这个行业发展,缓解人才短缺现状,逐步改观目前社会传统认识下对酒店服务行业的从业“歧视”.

(二)加速推进“复合型”师资建设

1.高校应加快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进程。一方面,切实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考核评价办法,选派教师到企业培训、挂职锻炼列入师资培训计划之中,通过考核、评优、奖励等手段增强自有教师提高实践能力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利用优惠政策,引进企业优秀人才到学校做专职教师或兼职教师。2.高校中既具有实践经验又拥有高学历(硕士或者博士)的教师,实为少数。因此在选聘此类教师和进行职称评定时,应制定较为合理的衡量指标,对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在政策上给予适当倾斜或特殊照顾。

(三)统筹校企双方实训室共建

共同建设实训室,由校方提供场所、配套设施、调研成果转化、理论支持等;企业提供资金赞助、设备、策划、培训指导等,以达到双方共同发展。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目前在酒店运营中各类酒店管理系统的运用已是酒店运营管理的核心支撑,市场上酒店管理系统的软件公司为了满足培养人才所需,也专门有针对教学所用的教学版软件系统,但很多院校由于资金等问题并没有引入教学,如果教师讲解没有结合酒店管理系统来讲,对学生来讲将会是抽象的,知识与行业运营也是相对脱节的。因此,酒店管理院校应设法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加强实训室的建设。

(四)校企合作应向纵深方向发展

校企合作不能流于形式,而应将双方合作的目标提到共同培养人才的高度上来。校企双方共同商议培养方案、课程设计、实训课程、实习时间以及酒店案例分享等。1.学校在调整培养方案时应考虑企业的需要,和企业共同商讨,尤其对于实践类课程的安排,应当从现实出发,而不只是哪个实训课容易开展就开展哪个实训课。2.教师知识更新方面,学校应考虑安排教师定期到酒店企业进行挂职观摩,安排教师挂职时学校和酒店应共同制定完整细致的挂职方案,学校也应当制定完善的挂职政策。3.与酒店企业商讨制定各类关于酒店知识的校内讲座,目前更多的讲座停留在宽泛的酒店集团文化宣讲,应多多开展诸如酒店实际案例、后台工作运营等一些更为详细的讲座知识,带动学生的思考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索欲。4.做好实习管理工作,加强日常沟通交流。学校方面制定实习管理规定,酒店企业也有自己的员工手册,学生在实习时由于从“学生”到“实习生”的身份转变,会遇到各类问题,有的时候会出现学生并不愿意主动跟学校和酒店沟通,而是出了问题就认为是学校安排的实习单位不当或酒店管理不善等。双方应充分沟通,做好实习生管理工作,在有限的实习期内共同培养学生,也为酒店企业培养未来人才。

(五)延展培养的考虑

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具有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等特点,尽管是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仍需要从基层员工做起,然而,做普通的“技工”并不能满足其长远志向,他们大多把目光放在酒店企业、酒店管理集团或相关行业的高级管理层,因此,培养实践者、管理者与领导者“三位一体”的酒店管理人才,应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高级目标。构建包含经济类、管理类课程在内的更为全面的课程知识体系,培养使学生具备向酒店企业以外相关领域拓展或跨行业工作的能力素质。

作者:晁小景 王庆生 单位:天津商业大学 天津外国语大学滨海外事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实习

随着我国酒店行业的发展,对于行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对于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个机遇,同时也是个挑战。酒店行业非常重视从业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实践经验。高职院校为了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技能、职业素质和竞争能力,实习已经成为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实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也可以加强校企合作,更好的为企业输送定向的人力资源。下面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解决的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一)酒店方面

1.不重视实习生的管理和关怀

实习生刚到酒店对其环境、岗位、团队都陌生,再加上酒店认为实习生不是本单位的正式员工,对于实习生的关怀完全依赖院校,使实习生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酒店环境,影响了实习效果,甚至影响了酒店的经营管理。

2.薪资待遇较低,实习生工作积极性不高

酒店因为给学生提供实习平台,跟正式职工比较对实习生的薪资待遇较低,导致实习生怨天怨地,工作积极性不高,从而影响到酒店的经营管理。

3.实习岗位技术含量低,换岗频率低,实习效果不理想

实习生的实习时间多在半年至一年,酒店出于自身业务和经营成本的需要,一般会把实习生安排到技术含量较低的岗位实习,而且实习生换岗频率也低,使实习生得到的是劳动技能的锻炼机会,而不是管理能力等综合素质的锻炼机会,造成实习效果难以保证。

(二)学校方面

1.院校实习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目前,多数院校酒店管理专业对实习生只指定带队教师,不指定实习指导教师,而带队教师也不经常去基地检查学生实习情况。因此,对实习生的指导更多的是在出现问题时的应急指导。

2.教师的知识更新滞后

实习生实习之前一般都经过实践性教学的系统训练,但是实习生到酒店之后发现所学与酒店现实有相当大的出入。这种反差往往折射出校内实践性教学中教师知识更新速度慢的问题,影响实习生快速熟悉酒店岗位和环境,对实习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实习基地选择不稳定,实习质量难以保证

院校校联系的实习酒店选择不稳定,往往每年一换,导致院校和酒店不能长期合作,交流也不够深入。因此,酒店不重视实习生实习,院校也很难对酒店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会影响到整体实习效果,实习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三)学生方面

1.学生心态问题

由于实习生不是酒店正式员工,所需经历的实习期短,酒店的经营效益与自身收益无关,再加上实习生对酒店缺乏感情,对其经营成果不关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目标的实现。

2.心理期望值过高

实习生实习之前通过各方面的经验和信息对酒店形成期望评价,而期望值高于实际情况时影响其热情,容易形成消极怠工的情绪。

二、解决的对策

(一)酒店要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实习生人力资源

1.酒店对实习生实行人性化管理

鼓励酒店老员工与实习生多交流、多沟通、多帮助,经营管理者在感情上把实习生当做正式的员工,鼓励关心实习生,让他们快速适应酒店环境。

2.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实习生待遇

酒店加强与院校的直接联系,节省管理费的支出,提高实习生的实习费标准,这样可以极大地提高实习生的积极性。

3.制定长远的实习生使用计划

实习生的使用给酒店带来许多利益。如,节约成本、酒店管理理念和工作技能技巧的创新,提高酒店知名度,储备后备人才等。

4.提供轮岗实习环境,为实习生能力的提高提供良好的平台

酒店可以按照实习生实习时间的长短有序地安排实习岗位,让实习生熟悉酒店运营及管理,接触酒店的核心内容,这样实习生不仅提高技能,还能提高管理能力,为酒店的长远发展储备后备人才。

(二)院校要建立健全实习管理体制

1.加强校企合作

积极聘请职业经理人来院校授课或办讲座,及时把酒店一线的实用知识和最新理念灌输给学生;院校教学计划的制订和课程内容的编排要积极参照酒店相关标准,调整常规教学体制中不适合酒店实践教学的部分。

2.开好实习动员会,让实习生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在实习动员工作中,一要详细介绍实习单位情况、实习协议、实习权利和实习义务,解答实习生的疑问,使实习生对实习的相关情况有所了解。二要强调实习对实习生的意义和目的,指导实习生调整好心态用心实习,尽快适应酒店工作。

3.配备专业指导教师

指导教师在实习生的实习生活刚开始时清楚地布置实习任务,恰当地分配实习单位,安排好实习岗位。实习期间指导教师常去酒店探望实习生,使实习生有心理依靠,及时疏导解决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发生的心理、生活和工作问题,做好实习生实习过程中的指导,帮助实习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

4.慎重选择实习基地,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高职院校选择实习基地时,要选择有信誉、有档次的正规酒店,建立长期合作的关系或签订合作合同,为实习生的实习提供安全、稳定和高质量的实习环境。

总之,只有高职院校和酒店加强联系,及时处理好实习生实习期间出现的各种问题,才能使实习工作顺利完成,最终实现双赢。

参考文献:

[1]高振杰.酒店管理专业实习效果研究. 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12月

[2]张金霞.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江汉大学学报,2005年6

篇10

【关键词】 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

在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实践教学具有和理论教学同等重要且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重在培养具有责任意识、职业素养、合作精神、创新思维、专业技能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要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质量,必须强化其实践性教学环节,加强校企合作,调整教学计划,开拓实习、培训基地,做好学生的专业思想巩固工作等,能提高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的效果。

一、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的意义

实践教学是通过实验、学习、实践等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实践教学活动,升华学生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熟悉自己的职业情况,提高动手能力,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酒店管理人才是培养典型的职业技术人才教育,目标是培养生产、经营、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人才,因此对学生专业知识掌握和技能操作熟练度要求较高,实践性教学是对学生所学专业理论和技能的检验及综合运用,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所以实践性教学在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

二、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中的问题

1.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在高校教育中,课程的合理设置对学生学习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理论和培养基本技能十分重要,基础理论课是为专业技能课服务的,专业技能课应在比重上大于基础理论课。但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许多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基础理论课的比重要大于甚至远大于专业技能课,尤其是酒店管理专业,这个问题更为严重,酒店管理的多学科性使得酒店管理专业的基础理论课任务繁重,但也正是由于它的多学科性,酒店管理专业更应强调针对性、实用性和灵活性,强调从知识教育到能力教育的转化。

2.实践性教学与市场脱节

①教学内容与实际脱节。酒店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应是以学习酒店经营管理活动为核心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应聚焦于酒店管理的实际工作中,但目前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与酒店管理业务的需求的脱节,不少的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没有考虑到酒店业的实际需要,教学内容脱离实际,以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中学无所用。

②实习时间与毕业分配脱节。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本科生的实习和毕业分配并不直接挂钩,学生在实习后还要回校继续学习一年或半年时间,这导致一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实习的重要性,不重视实习工作,没有达到实习的目的;另一方面,还有部分学生为留在实习单位而迟迟不归,这也不利于教学管理。

③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目前,我国许多高校中的酒店管理专业的任课老师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低的问题。学校在引进师资力量时只看重教师的学位证书及理论教学水平,而忽视了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实践操作能力,把大批实践操作能力强的教师拒之门外;另一方面,由于我国酒店业的迅速发展,那些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员一旦脱离原有岗位很多年后,观念、实践操作能力等跟不上时代的发展。这导致了酒店管理专业师资力量的薄弱。

三、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措施

1.合理设置课程。合理安排基础理论课和专业技能课的比重和时间,增强实践性教学的观念,让基础理论课真正为专业技能的学习而服务,在培养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着重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学习。

2.重视实践性教学,强化教学“应用”能力。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应强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实践教学要达到与企业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这就要求学校重视实践性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根据酒店业的实际情况和对人才的要求来调整教学内容,针对酒店实际所需的人才类型来培养学生,强化教学“应用能力”。

3.强化教师培训。当前,酒店管理专业课堂教学的很大问题在于缺乏能够具备真正的酒店实际管理经验的老师。而酒店管理业的迅速发展,对教师知识的更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每年安排时间让酒店管理的老师去酒店学习,增加酒店管理经验,了解酒店业的最新发展,在必要时,还可以聘请校外专业人士来校讲学,与学生分享他们在长期的酒店管理上的经验,这样的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高。

4.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实习过程管理。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应重视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与协调,积极创造条件,努力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成为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训练和专业素质培养的实践基地。

四、结语

在酒店业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也逐渐显示出它的重要性,加强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是根据酒店需要的人才标准来培养高素质的优秀学生,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的要求。高校应在酒店管理实践性教学上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为酒店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条件。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