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称公示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30 15:5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教师职称公示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于*年参加教育工作,19*年毕业于天津市南郊区师范学校,在随后的工作中,*年取得天津教育学院地理大专学历。曾在大港区太平村中学、远景中学担任地理等教学工作,19*年调入大港油田二中即现在的海滨二校至今,从事初高中地理教学,兼任电教员等项工作。*年评选为中学一级教师,最近几年一直担任本学校七、八年的级地理教学工作。
在我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六年的教学实践中,一直拥护党的领导。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做到对工作兢兢业业,认真进行教育教学,深入钻研教法,掌握本科教学所需的文化知识。注重素质教育,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主要工作与业绩:
1、认真钻研新教材和新大纲。搞好素质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平时认真备课写好教案,精心准备好地理课件,备好每一节课。课上认真组织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坚持知识联系实际,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在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应用能力以及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下功夫。教学手段上强化直观教学,能够熟练的运用录像、投影、电脑等多媒体电教手段进行教学,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课下积极的辅导学生的学习,在思想上耐心的教育帮助他们,使学生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每年自己所教班级学生考试成绩均处于油田范围中上等水平。今年*年七年级地理考试油田第二名,*年与*年我校八年级参加天津市地理会考,地理成绩名列前茅。全部达标,其中*年八年级的学生地理会考成绩90%为优秀与良好的最好成绩,提高了我校的地理教学水平。
2、开展素质教育组织学生积极地参加全国地理科技大赛
本人积极的组织本校的学生参加20*年—20*年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地理科技大赛,比赛持续两个月的时间,本人认真组织,细心辅导,我校师生积极参与。活动得到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在此次比赛中我校成绩优异!经过本人的努力
我校被授予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优秀组织奖;全国地理科技示范基地的称号,并授予牌匾为我校争得了荣誉。本人也在全国地理科技大赛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并授予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的称号!
我校中小学生近150人报名参赛,其中15人在第二届地球小博士全国地理科技大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
3、积极参与各项教学研究活动与比赛。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平时本人积极参加教学基本功与教学公开课的比赛,积极撰写教学论文。结合地理教材内容,经常制作地理教学课件并运用与课堂教学,使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0*年我撰写的《浅谈初中地理教学精神的培养》论文,获得区海滨和研究教法教育中心20*年”教育创新“论文区级三等奖并获得区级成果认定奖。
19*年12月由本人设计制作的录象教材数学《圆锥曲线定义》获得市市教育局颁发的三等奖。
*--20*年,获得校级教研公开课评比二等奖。
20*--20*年,获得校级创优课优秀奖。
20*年,获得滨海教育中心教师公开课比赛二等奖。
20*年,我撰写的论文《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想》获得国家级一等奖。
20*年,获得教育中心初中教师基本功大赛地理学科三等奖。
在我兼任电教员工作期间在1*9年*月,我校在油田取得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先进学校的称号。
1*9年和*年连续两年,我获得了《教育处关于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先进个人称号。
4、自觉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在兼任电教员其间还为学校作了大量的其它有益的工作,如每年配合学校的团队活动、学校的运动会、艺术节的文艺演出,学生会操等大型活动,主动做好广播设备的安装和录像、摄像等工作。多年来,先后为学校义务维修了各种教学、电教电路等无数设备。为学校节约了大量的教育经费。
篇2
八月份进入珠江学院以来,在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同事的协助和帮助下,我很快容如何了这个集体。顺利的开始了学习和工作。教学方面,我担任了日语专业的日企实务,经贸英语的二外日语,以及公共选修课的日语教学;管理方面,我现在是商务日语专业08级1班的班主任。现述职如下:
一、教学科研方面
日企实务这个课程有很强的实用性,学生如果能在毕业之前,就能够了解和学习到日本企业的基本运作方式和管理特点,以及国际贸易的一般常识,这对他们毕业后迅速融入企业有很大帮助。在本课程的教授中,我努力做到日语基础知识的巩固,专业术语的讲解,国际贸易的介绍等各方面的平衡,达到教学目标。
英语专业的二外,作为必修课,每周平均3课时,但是在语言学习的初级阶段,课堂上的三个课时是远远不够,需要学生在课下做大量的基础训练。因此,我每周都会有单词考试,以督促学习。强调二外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效果。
公选日语。外语方面的能力拓展。这部分学生主动选择日语,是日语教育工作者愿意看到的,但是如果是凭一时的热情而走进教室,我想是远远不够的,在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这样的问题,很多人低估了日语学习的难度,对自己要求不严,学习效果不理想。
二、班主任工作方面
新生入校,对大学学习和生活的特点不了解,没有真实感受,需要前辈的指导和帮助,让他们顺利的进入大学生这一角色。因此在工作中,我充分倾听学生的想法,通过班级干部了解他们的思想和学习状况,积极与学生沟通,严格管理,热心帮助。
篇3
二、开展服务期满考核。学校对2008年招聘的特岗教师进行服务期满考核。参照本单位在编教职工的考核办法,组织教务、政教等部门,对特岗教师三年的教学、班主任和学生管理等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学校结合各部门考核情况,综合评定特岗教师的服务期满考核等次。考核等次分优秀、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
征求教职工代表(10-15名)意见,了解他们对特岗教师的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看法、是否同意对服务期满特岗教师按期聘用等。教职工座谈要做好会议记录。
每位特岗教师的服务期满考核情况均要形成单份书面报告。报告要写清学校教职工核编数、实际在编教职工数、是否缺编、特岗教师基本情况、特岗教师三年工作生活学习综述及存在的不足、每学期教育教学业绩、每学期请假出勤情况、各种考核情况(试用期满考核、每学年度考核和服务期满考核)、是否愿意该特岗教师在本校继续任教等。学校书面报告要附教务、政教等部门的考核意见,及教职工座谈会议记录。
三、完善特岗教师政审表。由本人如实填写并到相关部门完善手续。
四、提供相关档案材料。
1.人事档案和业务档案。主要指在特岗教师高校学习期间的个人档案、试用期满考核表、年度考核表、服务协议书、工作派遣文件等材料原件。
2.相关证件原件及复印件。相关证件指2008年报考时提供的毕业证、教师资格证、普通话等级证、身份证,学历有变化的,需提供最高学历毕业证。
2、教师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
3、教师申报专业技术职务,普通话水平应达二级乙等以上。
4、教师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参加继续教育培训,且持有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的当年度验证合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未完成2009—2010学年度继续教育培训的教师不得晋升高一级教师职务。
5、中专、中小学校(幼儿园)的校长(园长)、副校长(副园长)申报专业技术职务,应参加任职资格培训,并按培训计划参加提高培训,取得省教育厅统一印制的《安徽省教育管理干部培训证书》。
6、市属中专、中学教师以及对职称晋升计算机作要求的县(市、区),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取得省人社厅统一颁发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5个模块合格证书;申报中级专业技术职务必须取得省人社厅统一颁发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4个模块合格证书。符合免试条件的,须提供经市人社局审核的免试审批表。
8、需转评中、小学教师职务者,首先必须具备相应的任职资格条件。由非教师系列转到中专、中小学教师岗位,从教一年后方能转评同一级别教师职务。未经转评不得申报高一级教师职务。凡需转岗评审中专、中小学教师职务者,必须由所在单位出具有关证明,并说明转岗原因,经主管部门初审,同级人社部门审核后报相应的评委会评审。
9、申报晋升中学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薄弱学校或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县城以上(含县城,下同)中小学教师,应有在薄弱学校或农村中小学任教一年以上的经历;职业学校教师必须定期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进行实践调研,平均每年不少于1个月;县级以上教研员、电化教育教学人员,必须有在中小学任教(兼课)1年以上的经历。
10、本人的职评材料一律由申报者亲自填写(他人填写无效)。
11、各校要做到职评情况五公开:即政策公开、岗位职数公开、业绩成果公开、考核结果公开、推荐名单公开。在五公开的基础上,在申报单位指定地点公示3—5个工作日,并将公示结果填入个人任职资格评审表的有关栏目内。未经公示的,评委会不予评审。
12、认真审查学历证书、学位证书、资格证书、聘任证书、获奖证书等证件和所有的申报材料,不符合要求的,不予上报;凡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的,取消其申报资格,并视情况予以通报批评,两年(不含当年)内不准申报教师职务,并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
篇4
(黄山学院,安徽 黄山 245041)
摘 要: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规模逐渐扩大,大多数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编制数已十分紧张,讲师指标数的不足问题已日趋严重.如何在现有条件下,更合理地开展高校讲师资格评审工作,黄山学院做了一些探索.
关键词 :高校讲师;职称评审;评分标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74-02
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工作,是建立有效的教师激励机制的基础,也是实现高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依据,不但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由于中级职称由高校自主评审并聘任,因此高校可根据省职称评审的有关文件,结合自身的办学特点、办学规模、学术水平,制定本校职称评审标准和评审推荐办法.随着高校规模扩张,讲师指标不足情况已日趋严重.本文以黄山学院讲师资格评审为例,探讨了现阶段开展讲师资格评审工作的对策和办法.
1 高校讲师资格评审工作现状
1.1 讲师指标不足现象日益突出
目前,安徽省高校的职称评审工作遵循“评聘合一”原则,一方面,意味着教师评审通过即可聘任相应的技术职务,另一方面,高校必须在省人社厅核定的岗位限额内开展职评工作.近十余年,安徽省的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00年前后,全省新建了一批本科院校,2005年,省编办根据当时的在校生规模核定了各高校教师的编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校规模逐渐扩大,现有的编制数难以满足当前需要.安徽省于2008年底启动了岗位设置工作,大多数高校于2010年基本完成首次岗位设置,按照岗位设置工作精神,各高校专业技术高级、中级、初级岗位之间的结构比例基本控制在3:4:3,虽然大多数高校按4:4:2左右设置了结构比例,但在高层次人才较为密集的高校系统,随着近年来高校引进人才层次的提高,讲师指标不足现象日益突出.
1.2 职称评审条件有待进一步改进
讲师是一个以“讲”为主的教学岗位,其工作重心和考核重点更应该侧重于教学工作.教学工作的好坏是衡量讲师工作的主要标准,也是讲师职务评审聘任的关键条件.在评审条件中,对科研项目和论文的级别、数量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但是对教学效果方面的量化不够,这种偏重科研业绩现象,会使得教师教学积极性降低,缺乏提高教学质量的动力.尤其对于一些应用型本科高校来讲,应该更加强调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培养学生解决专业实践问题的能力,包括能够通过专业授课、实训、实习,使学生掌握就业岗位所需的应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引导学生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知识提升之路;能够教育学生形成行业的职业素养[2].
1.3 职称评审推荐办法有待进一步优化
职称评审工作涉及教师的政治思想修养、业务素质及资历等多项因素,很多高校对教师的考核多以定性评议和鉴定式方法进行抽象的描述,评审的分辨率较低,教师之间业绩及资历的比较,缺乏衡量的标尺,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随意性.为了克服主观评价、定性考核机制的弊端,对被评审对象采用一种较全面反映其思想觉悟水平、教学科研能力、学术成就及工作业绩的量化考核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2 黄山学院讲师资格评审工作的探索
学校按照个人申报、职能部门审核、二级学院推荐、校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的程序开展评审推荐工作.在评审工作中,严格学校、二级学院两级公示制度,采用量化评分标准,采取实名投票方式,将“公平、公正、公开”贯穿评审工作始终.
2.1 严格评审推荐环节,确保评审结果真实有效
2.1.1 公布岗位职数,合理分配讲师指标
按照优先考虑高层次人才,鼓励拔尖人才脱颖而出,注重调整师资队伍职称结构,适当倾斜特色专业、新办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等原则,结合各二级学院师资队伍具体情况,将拟用指标进行切块.首先将相应指标数分配给新近来校的经考察能胜任和履行讲师职责的博士研究生,然后将剩余指标分成两部分,其中约2/3指标分至各二级学院,由二级学院评审推荐产生直接晋升人选,另约1/3指标由学校统筹,供各二级学院推荐人选参与学校竞争.
2.1.2 重视教学质量评价,开展教学考核工作
讲师评审工作实行“教学考核一票否决”制,凡教学工作量不满、教学考核不达标者,不予评定或推荐高一级职称.高校组织专家通过听课、教案评价等环节对申报人进行考核.教案评价、专家听课成绩以及学生评教成绩是中评会评分的重要依据.
2.1.3 主客观相结合,组织评审推荐工作
学校层面的评审推荐工作分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科组评议,同学科专家对课堂教学活动、教材及对教师的要求都比较熟悉,最能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与能力方面做出准确的判断.由学科组专家对申报人员材料进行初步评议,按照评分标准对申报人材料进行评分,学科组的评议意见作为校中级职称评委会评审的重要依据.第二个环节是学校中级职称评审委员会评审,根据申报人员的申报材料、平时工作表现、工作业绩等确定评分标准中的主观分项,然后结合学科组的评议意见及客观项评分,得出申报人员的最终得分并排名,最后以实名投票方式确定晋升人员.
2.2 制定量化评分标准,力求评审结果客观公正
2.2.1 评分标准总体设计思路
量化评分标准,有利于全面考察教师的情况,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业绩对比,能为职称评审提供可靠的依据[3].评分标准中考核内容的设计和各项指标的的赋分是该项工作的关键,因为其结果对教师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黄山学院讲师评分指导标准分为三大项,分别是思想政治及工作表现、教研科研工作、学历任职年限,权重分别为0.3、0.4、0.3,每一大项中包含若干评分指标,如思想政治及工作表现考项中,评分指标分别有年度考核、教学工作量、学生测评、教案评价等;教研科研工作考项中,评分指标有科研论文、学术专著、教材、科研课题、科研奖励、教学成果、教学效果等;学历任职年限考项中,评分指标有任职年限、取得学历学位年限.评分标准中每一个细化的指标,都有具体的评分等级和每个等级的分值.每一个大项基分为60分,满分100分,超过100分以100分计.评审专家根据申报人的申报材料,进行客观评价,明确各指标项的得分,汇总得出每一大项的得分,再加权平均得申报人的最终得分.此得分是专家评审推荐的排名依据.
2.2.2 合理设定各指标项分值
评分标准制定的依据是省厅及学校的职称评审条件,因此,如何将职称评审条件中的各条件量化体现,各指标项分值设定是否合理,相互之间是否平衡,是设计讲师评分标准的关键.一方面,注意各指标项分值的平衡,另一方面,注意同一类型业绩成果分值的级差.
2.2.3 突出实际工作表现
除了教研科研业绩外,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及工作表现也是评聘讲师资格重要的考量依据.因此,在评审标准中,制定了关于“年度考核”、“获得双能型教师资格”、“微课大赛获奖”、“体育教师说课比赛获奖”、“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竞赛获奖”等方面的评分指标,根据所获奖项的等级给予相应的加分.
2.2.4 体现评委主观意见
在评分标准中,除了客观量化指标以外,还制定了主观评价指标,需要评审委员会专家对申报人员进行主观评分,例如:评委根据申报人提交的述职报告和其它业务材料的质量与充实情况,分别加、扣0-5分;根据自己了解的情况及群众反映,视申报人工作表现分别加、扣0-5分.还可以根据专业建设的情况,向特色专业专业、新办专业倾斜,酌情加0-5分.除此之外,专家还可以根据主观判断对各大项的权重进行适当调整.
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测评标准时,应坚持全面考核,易于操作的原则,在对考核指标的重点处理上,把握政策导向作用,尽量使评审结果客观、公正、合理[4].并且标准的核心部分需要保持连续性和相对稳定性.黄山学院制定的讲师资格评分标准虽然在推进评审工作顺利开展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在指标的分值设定,权重安排以及内容完整度方面存在诸多的不足,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探索与改进.
3 结语
高校教师职称评审是影响高校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它直接关系到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发展方向[5].高校讲师资格评审工作自主性强,由各高校在省职称评审文件的指导下,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评审条件,设计评价体系,明确评审程序.因此,应当把握好自主评审的机会,正视评审工作中出现的弊端,不断修订符合校情的评审条件,切实完善和改进评审机制,提高中级职称评审工作的质量,使之真正起到促进高校师资健康发展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峨腾荣.论新建本科院校的人力资源规划应服从学校特色战略[J].龙岩学院学报,2006,24(5):106-109.
〔2〕安石英.地方高校职称评审中的漏洞与对策[J].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11(5):38-39.
〔3〕孙文胜.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刍议[J].合作科技与经济,2010(7):110-114.
篇5
关键词:大学教师;培训系统;制度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目前,素质教育正引领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其前提是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因此,大学教师职后继续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同时,学科发展的前提是教师本身的发展,提高大学学科水平也需要对大学教师展开培训。
一、我国大学教师职后培训系统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教师职后培训系统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大学教师职后继续教育。
(一)培训管理不到位
从总体来看,我国大学对教师培训重要性的认识不到位。重视入职前的高素质,忽视入职后的培训。尤其是培训管理方法简单,形式单一,培训层次低,没有建立相应的培训制度和政策。
(二)培训资金不足
相对来说,由于国家教育经费投入有限,再加上大学管理者的重视程度不够,融资渠道较窄,从而造成了大学教师培训经费缺乏。
(三)激励机制缺乏
由于培训制度不健全,学校对于参加培训教师的选拔并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机制,公开程度不够,没有建立有效的选拔标准,一些暗箱操作事件时有发生,加之激励机制的缺乏,严重影响到了大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
(四)工作压力较大,培训功利化倾向明显
由于大学扩招,造成许多大学教师数量不足,从而加大了大学教师的工作量,再加上科研压力大,使其没有多少时间参与培训。即使有些教师参与了培训,但培训的功利化倾向非常明显,大多数教师参与培训多是为了提高收入和晋升,并不是自身真正的培训需求。
(五)培训机会较少
培训机会分配不公造成了部分教师缺少培训。由于教师培训经费有限,只有少数教师能够享受到培训服务。大多数教师很少有机会分享培训,有的教师到教师岗位后就没有参与过正规的培训。从地区的角度来看,发达地区教师能够享受到相对多的培训机会,而落后地区的教师培训机会相对较少。
(六)培训制度不完善
从国家层面看,我国虽然出台了《教师法》,但对于教师培训的相关法律都散见于各类教育法律法规中,并没有专门的法律保障大学教师的培训。从学校层面看,大多数高校目前并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制度,包括培训经费来源的规定、培训考评机制的建立、培训激励约束机制的建立等等。大学教师的培训尚处于起步阶段。
(七)培训需求调查不够
我国教师培训一般是由教育主管部门安排的,极少根据教师自身需求展开培训;培训内容多由上级主管部门设计,针对性不强,以教育基础理论和基础的专业知识理论为主,很少顾及教师自身的培训需求;培训模式单一,课堂讲授是主要形式,教师在培训中缺少互动,培训效果差;培训时间安排不妥当;教师培训时间大多是由上级主管部门统一安排,无法顾及每个教师特殊的时间要求,给教师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不便,影响了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大学教师职后培训系统的建立
大学教师职后培训系统建立的目标取向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促进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规范化。大学教师职后培训系统设计的原则是强调整体性、突出科学性、明确可操作性。因此,大学教师职后培训系统设计的基本内容是:
(一)确立先进的培训理念
终身教育思想已经从一种思想、理念发展成为许多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现在不是需不需要终身教育的问题,而是如何开展终身教育的问题。
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为大学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奠定了思想基础。高校作为终身教育最主要的担当者和践行者,理应走在终身教育的最前列。高校教师理应成为终身教育的实践者和受益者。
2007年,党在“十七大”报告中就明确提出,要把“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就颁布了《关于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0年,上海初步建成“人人皆学、时时能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
所以,从观念上更快树立起终身教育的理念,是推进大学教师职后继续教育发展、提升大学教师素质的关键所在。
(二)完善学校培训政策
大学要出台鼓励教师参与职后继续教育的相关政策,要与学校发展规划、教学科研现状、收入状况、工作环境、教师聘任、晋升等相结合。
1.建立大学教师职前上岗培训制度
所有教师上岗前必须经过培训,获得相关资格证才能上岗。这是所有新教师上岗前的必经培训。例如,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根据自身的特点和要求,要求新体育教师在上岗前须经过一定的教学技术培训,如听课、试讲等。但这在全国高校并不通行,现在要建立一种制度,要求新教师上岗前必须听完多少门课,必须进行试讲,通过试讲打分,专家评议,二级学院批准后报人事处审核批准才能上讲台上课。
2.建立大学教师在岗培训制度
教师的在岗培训制度在国外是常态,通过加薪、晋升和聘任等手段有效地推动了本国教师在岗培训。我国虽然有教师在岗培训的各种实践和行为,但还没有上升到一种制度。现在的具体设想是:将教师的在岗培训与岗位聘用结合起来。越是初级的岗位,在岗培训的时间越长,教学技能培训的内容越多;越是高级的岗位,培训时间可以略减,培训的内容主要是以知识更新为主。一般来说,培训的层次性与职称相关。在助教阶段,设立助教培训;在讲师阶段,设立讲师培训;在副教授阶段,设立副教授培训;在教授阶段,设立教授培训。不同层次的培训,培训内容和方式则不同。
3.建立大学教师培训选拔与激励机制
在选拔机制方面,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对体育教师从三方面来选拔受训者:一是受训者具有掌握培训内容的能力;二是受训者回到工作岗位以后具有应用所学内容的能力;三是受训者具有学习动力。在培训过程中,会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对于选拔条件、培训时间、培训形式、选拔程序、培训后的考核均公示。这有利于受训者能够自己先行筛选。在激励机制方面,采取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完成规定培训课时和内容是大学教师岗位晋升的必要条件之一,这本身就是激励。同时,还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客观和准确的培训评价机制,完成培训课时和培训内容的教师还能获得物质上的激励。这样,教师的职后继续教育就有了动力机制。
4.建立大学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机制
要建立一个政府、学校、教师三方合作分担培训费用的培训保障机制。经费具体分担比例方面:政府、学校和个人各承担1/3。
5.建立大学教师培训的管理机制
构建大学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管理机构,作为大学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领导机构有四个层次:一是学校决策层。依据学校发展战略,根据人事部门提出的教师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进行决策,并协调各部门落实教师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二是师资管理层,即人事部门。要根据学校师资情况制定出教师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并具体落实这些培训目标和培训计划。同时出台相关的培训制度,对教师培训进行监督和指导。三是院系组织层。在各个学院成立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管理机构,对接师资科等相关管理机构。四是后勤保障层,即后勤管理部门。要对教师培训提供相关支持,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对培训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其次,建立培训管理人员的绩效评估机制。
6.建立大学教师培训的评估机制
高校教师职后继续教育评估机制的建立需要确立评价原则,它包括导向性、敏感性、可靠性、准确性、可接受性和实用性共六个方面。建立一个有效的评估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确定科学合理的评估标准,包括指标体系的科学合理和评估标准的科学合理。二是选择恰当有效的评估方法。三是建立与评估相关的反馈机制。培训评估反馈机制是提高培训效率、改进培训方式、增强培训针对性的重要手段和环节。四是建立合理的评估内容。评估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及职业道德培训评价,如法律法规的学习与掌握、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与执行;专业发展教育评价,如专业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专业技术的学习与掌握、专业理论的学习与掌握;教育教学评价,如教学训练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教学训练手段的掌握与应用、教学训练理论的学习与掌握;科学研究教育的评价,如科研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科研方法手段学习与掌握、科研理论知识学习与掌握等。五是构建科学的评价主体。评价主体选择标准是:有时间评价、有能力评价、有动力评价。
教师培训是否有效果,主要看其培训后教学研究行为改进了多少,教学研究效果提高了多少等。
(三)构建高效的职后继续教育网络
大学教师职后继续教育顺利展开的条件是需要建立以高校为主、多方参与的培训体系和网络。在培训网络的基础上,构建起校内培训、校外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三种培训方式。校内培训包括:攻读学位、导师指导、专题研究、教学研究、学术讲座、函授学习、在职进修等等。校外培训包括:学历教育、访问学者、相关社会活动、课题合作研究、培训班、学术活动、函授学习、在职进修等。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培训包括函授和在职进修两种。通过校内、校外及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种职后继续教育方式,推进大学教师职后继续教育的发展。
(四)设计针对性强的培训内容
大学教师培训内容设置应遵循以下原则:发展性原则、针对性原则、丰富性原则和均衡性原则。在培训内容的设计上,一是要注重科学研究培训,促进教师提高学术水平;二是结合实际,提高课程内容的针对性,提高教师职后培训效果。在内容组合比例上,理论性、知识性课程占20%,操作性、技巧性和能力性课程占80%,符合“二八原则”。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大学教师选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对刚上岗的青年教师,重点培训基础知识、教材教法、教学能力等;对拥有中级职称的教师,除对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进行培训外,培训重点应放在提高学历、学位上;拥有高级职称的教师,重点培训教学改革、教学管理、科研能力,使其成为教学科研的骨干和学科带头人。
篇6
一、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专兼职教师的数量比偏低
民办院校由于经费限制、人事管理规定等各种原因,普遍选择聘用大量的兼职教师,导致学校的专兼职教师数量比偏低。兼职教师固然可以对本校的师资队伍起到有益的补充作用,但是也相对带来一些隐患。因为大多数兼职教师只能把兼职作为一种“副业”,基本上不参与学校的管理,在教学工作中往往满足于完成任务,应付了事。他们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改革发展漠不关心,而且一旦发现兼职工作与自己的本职工作冲突时,就会随意变动兼职学校的教学安排,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
2、师资队伍的组织结构有待优化
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目前普遍呈现“两头大中间小”的特殊结构,即老教师和年轻教师较多,中年教师数量不足。老教师起着模范带头作用,年轻教师可塑性强,是学校的未来,也不可缺少。但是对于高等学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来讲,中年教师才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中年教师无论是在时间、精力,还是在教学经验、能力水平等方面,相对于青年教师和年纪较大的老教师,都具有更大的优势。中年教师的数量和教学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教学、科研的活力,体现出高校教学科研水平的稳定程度,直接影响教师队伍的连续性和继承性。专业技术职称和学历结构方面,民办高校的高职称高学历教师主要集中在退休的兼职教师群体,大多数专职教师只有中级职称或初级职称。高学历、高技术职务职称的教师数量不足,会严重削弱学校的师资力量、科研水平、教学能力,最终影响学校的良性发展。
3、“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
民办高校的办学定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与普通公办高校有所不同。民办高校的办学重点在于高等职业教育,核心在于为国家培养在一线工作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基于这样一个前提,民办高校应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办学定位,合理配置师资力量,调整师资队伍结构,着力聘用和培养“双师型”教师,即教师既有教师资格证书,又有职业技能证书;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有教学科研能力,也有专业实践能力。但是目前我国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中,“双师型”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大多数教师仍然只有理论教学能力,缺乏实践操作技能,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4、教师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不高,缺乏归属感
民办高校由于管理机制、财政状况、人力资源管理等多方面原因,导致其专职教师对于学校的薪酬福利、考核机制、科研机会等方面工作满意度不高,难以获得工作成就感。笔者通过对几所民办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56.6%的教师认为自己的工作成就感很低,并且有30.2%的人认为工作成就感一般。
除此之外,笔者通过薪酬制度、考核机制、假期制度、福利制度、科研制度、校园文化建设六个指标来衡量教师的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每项指标都有超过60%的人表示不满意,其中薪酬制度、福利制度这两项指标,更是有超过70%的人表示不满意(见表1)。教师对于工作满意度不高,不但影响工作积极性,还有可能造成教师资源的流动性增强,影响师资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5、师资队伍不稳定,流失严重
民办高校里有许多教师不满足于在民办学校工作,而只是将目前的工作当作暂时的选择,为今后发展做跳板,一旦有机会,会立刻跳槽。笔者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只有2%左右的人是热爱自己的教学工作,而50.9%的教师是把目前的工作当作自己今后发展的跳板。因此造成教师的工作缺乏责任心,影响教学效果。
二、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国家政策体制原因
第一,社会保障体制上,现在公办高校的教师属事业编制,有国家保障,可按事业单位享受退休待遇。而民办高校同属教育事业,为国家培养人才,法律上界定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这种对民办高校属于企业单位还是事业单位的“模糊界定”,在实践中很不清晰,两种不同划分,按现行的社保体制有很大差别,结果是民办高校只可按企业规定执行。社会保障机制的差异,造成民办院校的教师与公办教师在退休待遇上形成巨大差别,导致民办高校教师工资优势不明显,违背了社会公平原则,造成教师心理不公平感,合法权利得不到保护,阻碍了教师职业发展,由此影响教师选择民办高校的热情。
第二,在教师的引进和培养上,政府及公办高校仍承担过多的本应由市场决定的人才配置功能,使教师流动不能遵循市场规律,制约了人力资源的发展和有效使用。同时,政府对民办高校教师培养和学术研究支持力度不大,不能与公办高校一视同仁,如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国内访问学者等,培养经费需由学校自筹,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增加了学校的负担;科研项目上申请难,使民办高校缺少学术研究的条件和氛围,从而难以引进和留住人才。民办高校的教师,由于人事、职称评定、住房、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方面的后顾之忧,往往很难安心在民办高校长期任教。许多年轻教师在谋职中把民办高校工作作为中转站,缺乏长期稳定的就职打算,一旦找到更理想的工作,就会辞职而去。
2、观念原因
社会舆论上,人们对民办高校的地位和作用仍存偏见,缺乏正确认识,将民办高校与高收费、低质量连在一起,认同感低,导致民办高校在社会地位上处于明显的劣势,使得教师缺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受到伤害,觉得比公办高校教师低人一等,调离学校的念头会变得更加强烈,对教师人力资源建设存在着重要影响。另外,民办高校在需要解决一些和公办高校相类似的问题时(如土地划拨、经费支持等)往往会遇到更多的困难,从而使民办高校在解决教师的一些实际困难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质量。
3、民办高校自身的管理机制原因
第一,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存在漏洞。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目前仍处于行政性事务管理层面、人事管理阶段,缺乏专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人事部门未从资源价值开发与利用的战略角度定位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与意义,未把教职工的聘用、开发与培养作为人力资源规划的目标。在教职工的招聘中,重在追求高学历、高职称和专业对口,忽视了个人素质、科研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对教职工的归属感与职业生涯规划、住宿条件的改善和薪资福利待遇的提高不够重视。另外,民办高校普遍在新教师上岗培训上投入不大、力度不够,而且学校进行的岗前培训更注重形式,而忽略其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许多新教师往往根据他们在大学时所接受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来进行体验式和摸索式教学,因而在教学上要走很长的弯路。
第二,考核和激励机制不完善。首先,人力资源的考核偏量化,忽视教学质量。例如很多高校普遍通过最低工作量的规定(如每周不少于8节课)来对教师进行考核。但实际上,教师的很多工作是难以量化的,只从数量上做硬性规定缺乏科学性和全面性,并且容易使教师形成错误认识:认为只要工作量能达到要求,就能拿到基本工资,而对于教学质量则考虑不多。从另一方面来讲,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是不一样的,用一个统一的量的标准来规定工作是不切实际的,在某种程度上有滥竽充数的嫌疑。其次,考核方式不全面,考核结果缺乏反馈。民办高校普遍在评价时只注重教学工作的考核而忽视科研工作的考核,这显然不利于学校的全面发展。同时,许多学校的考核缺乏沟通和反馈机制,只流于形式,而不注重其结果的反馈。任课教师从未了解到学生评教的结果,无法发现自身的问题和不足,更不能及时改进。而学校对教师的考核,只是人事部门的工作内容或必须进行的程序,考核完毕后同样将结果搁置一旁而不予理会,以致绩效考核达不到指导和教育的作用。
第三,激励机制不健全。教师在工资、奖金、福利等方面只是随职称等级的不同才有一定的区分度,而在同等级职称中区分度较小,甚至根本没有区别。这种报酬系统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不能很好地发挥民营化的灵活的激励机制的优势,从而无法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任课教师的收入报酬主要以课时量为标准,而不是以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为标准,会导致不少教师为了眼前的物质利益而放弃对教学质量的高追求,他们会转而求之于量,从而影响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优化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和途径
1、完善教师招聘体制和培养体系,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首先要严格控制离退休教师的聘用,扩大中青年专职教师数量比例,通过提高待遇、提供优惠条件等措施吸引高层次的年轻人才进入民办高校来优化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
其次要优化教师队伍的职称结构。民办高校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来设置一个合理的职称结构标准,该标准应符合各个专业和学校整体发展的需要,以保证实现学校各专业领域教师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使他们尽快成长为学校的中坚力量,来优化本校的职称结构。
再次要不断优化教师队伍的学历结构。不但要定期从公办高校、国外高校招聘优秀的毕业生,而且要重视本校在职教师的学历提升,为本校教师提供在职提高学历层次的机会,鼓励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并在经费上有一定的支持。对于高学历教师,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教学科研环境,保证其全面的发展。
最后,民办高校要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民办高校可以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帮助教师建立清晰的个人专业发展规划,有计划地开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职业资格培训;可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等激励机制,促使更多的教师成长为“双师型”教师。要积极安排本校的专业教师到企业、科研单位进行专业实践或挂职锻炼,使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补充新技术、新工艺,提高推广和应用新技术开发的能力,真正做到“产、学、研”结合,更好地提高个人素质。
2、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
首先要尽快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应当依据各自的办学目标、教师的职责和特征等因素来设计评价指标,评价指标要体现学校对教师的导向,除了强调教学和科研外,还应包括教师的生产实践经历、知识更新和自我发展能力。评价指标尽可能采用量化,确保客观、公正地反映教师的实际工作业绩,形成有效的目标激励机制,明确教师的努力方向,使教师业绩考核成为教师不断奋发向上的推动力。例如陕西某所民办高校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订了教师评价指标库,该指标库中设定了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31个观测点,从教师基本职业素养、教学工作效果、教师学习与成长各个方面进行考核,保证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值得借鉴。
其次要完善绩效考核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考核过程中考核主体的监督,保证考核主体客观公正地对教师进行评价。在考核结束后,学校应该将考核结果进行校内公示,接受全校教师和学生的监督,并允许教师根据反馈结果通过合理渠道进行申诉。这样既可以及时纠正考核过程中出现的偏差,又可以消除教师对考核结果的迷惑与不满。校内公示的实行还有助于增加绩效考核的透明度,减少绩效考核过程舞弊的可能性,从而增强教师绩效考核的公平性。另外,在实施考核评估的过程中,各校还可参照国外的经验和做法,成立校评议会和教授会,对考核评估的过程进行完整地监督。对于绩效考核的所有要素,包括评估指标的设定方法、开展评估的实施者、评估实施过程的完整性有效性、评估结果的反馈等各环节都要有专人负责监督,使教师的考核与评估工作公开化、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3、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提高教师队伍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
篇7
古今中外教育家对师德十分关注。孔子在《论语•宪问》中提及:“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孟子•滕文公下》把“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人格标准。张载认为这种人格标准是师德的灵魂,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礼记•学记》云:“君子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故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董仲舒曾说过:“为师者必仁且智。”韩愈在《师说》中曾经提及:“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工作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徐特立先生指出:“学师范,做人民教师的人,他的思想品质的好坏,也就格外显得重要。”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曾说过:“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现代“教育之父”夸美纽斯曾说:“教师应当把自己当作一个活生生的榜样,除非他能这样做,否则他的一切工作都将是白费。”“教育家也就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提出者、苏联教育家加里宁说过:“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这点往往是觉察不出的。但还不止如此。可以大胆地说,如果教师很有威信,那么这个教师的影响就会在某些学生身上永远留下痕迹。正因为这样,所以一个教师也必须好好检点自己,他应该感觉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最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着这样严格的监督。”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师成为学生道德上的指路人,并不在于他时时刻刻都在讲大道理,而在于他对人的态度(对学生、对未来公民的态度),能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谁能唤起学生的人的尊严感、能启发他们去思考活在世界上是为着什么,谁就能在他们的心灵中留下最深刻的痕迹。”目前的教师在讲授学业和解答疑难问题方面相对比较负责,而传授道理这一项需要教师本身具备高尚的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的工作,就不是所有教师都能做到的。师德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何谓师德?它是教师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在研究生培养阶段,大班授课的形式更多地转变为与学生点对点的传授、指导和解答,所以导师除了应具备教师的基本素质之外,师德在整个培养过程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二、师德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1.制度不完善在全国很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有关研究生培养的制度建设比较薄弱,特别是师德方面的规定模糊甚至完全没有,管理部门和管理者虽然也知道师德的重要性,但是苦于无法量化以及监督存在困难,所以师德建设更多采取形式主义,没有很好落实。2.导师不重视导师主要的工作是科研和教学,有些导师很难抽出时间指导学生,更很少有时间考虑自身的道德修养以及如何可以指导好学生的学习和科研工作,对待学生的问题敷衍了事,把学生当作廉价劳动力在使用,形成一种不良的科研和教学氛围。3.学生很无奈在整个科研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主要是接受者,因而相对处于比较被动的地位。在科研和学习中遇到问题,需要和导师协商解决,但是如果遇到与导师意见不统一或者导师本身对于学生指导不够负责,更有甚者侮辱学生的人格,学生更多选择是忍受,这些情况造成了学生的无奈,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
三、师德评价体系的建立
如何建立相对公平的师德体系?首先分析与师德有关的因子,包括学生的评价、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同行评议。研究生阶段的教师角色除了有授课的职责之外,还有指导学生的义务,所以在学生的评价里面分为授课评分和指导评分。可以归纳为如下公式:师德总分=学生的评价(授课评分+指导评分)×a+研究生管理部门的意见×b+同行评议×c+ε公式中a、b和c分别为权重百分比,且三者之和为100%。ε为额外附加估值。学生的评价、研究生管理部门的意见和同行评议均可取打分的平均值。比如:学生总评分的平均值为60分,研究生管理部门的意见分值为80分,同行评议是90分,a、b和c分别为40%、30%和30%,则师德总分为75分。其中,权重百分比也可以根据本校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学校可以设定师德评价标准中不合格、合格、良好和优秀的分数段。例如:60分以下为不合格,60~75分为合格,75~85分为良好,85~100分为优秀。对于不合格的教师,可以停止其2年以上的招生资格,如果有授课任务的教师停止其2年以上的授课资格。位于合格分数段的教师可以在第二年进行考察,如果第二年的师德综合评分也仅仅是合格的话,那么该教师可以视为一次不合格,也将与不合格教师处理方式一致。对于优秀的指导教师将分配给更多的招生名额,而且有优先选择学生的权利。师德考评可以每年进行一次,在不增加每位教师工作量的前提下,设计合理的师德评价调查表,由相关部门和学生填写,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收集汇总,并把考评结果公示,在公示期无任何异议后,把考评结果记录在每位教师的考评档案中,作为教师职称评定、人事任免、项目申请、学生招考等的考察依据。
四、培养过程
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主要分为四个阶段:课程和学分、开题报告、中期考核、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在上述的师德评价体系下,下面具体探讨如何进行研究生阶段的培养。1.课程与学分无论硕士研究生还是博士研究生第一年都是会通过课堂学习必修和选修课程,获得毕业所需的总学分和专业课学分,不同的是:硕士研究生集中教学需要上课的课程和学分相对较多,博士研究生上课主要以讲座和讨论的形式进行。由于不合格的教师是没有授课资格的,所以学生的授课质量是可以有足够保证的。另外,由于受到来自学生每学期分数评价的压力,授课教师也会认真进行备课以及课后辅导和讨论。加入师德评价体系之后,对于研究生授课和获得学分无疑是有利的。2.开题报告学生在结束集中教学阶段后,要根据导师的要求进入导师的课题组,跟导师或者导师小组协商沟通后,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之后就可以准备自己的开题报告。因为有师德评价体系作为前提条件,所以学生所选的导师必然是在师德评价体系下合格的导师,这对于学生本身也是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开题报告建议公开进行,而且研究生教育管理干部需要到场监督,这也便于后期在师德评价时,为同行评议的公正提供必要依据。3.中期考核开题报告结束之后,学生就进入了正式的科研阶段。因为在创新的过程中,有时候最初的设想和预判可能与实际工作有所出入,而且在科研的过程中,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出现可以替换之前的旧有理论和方法,对于实际工作会产生更大的推动作用。这个期间导师和学生要经常沟通和交换意见,在导师和学生的沟通不顺畅的情况下,教育管理干部要进行必要的协调,通过这个纽带可以使学生在导师的正确指导下完成中期考核。中期考核的方式建议与开题报告一致,这有利于研究生培养质量流程的有效监控。4.学术报告和社会实践研究生阶段根据自己研究方向的特点和需求,要听相关讲座和报告,也要对自己的科研工作进行必要的汇报,而且针对自己的科研工作进行必需的社会实践,在有助于科研更好开展的同时,也有助于防止闭门造车。导师应该在学生的学术报告内容上把关,在社会实践方向上给予指导。
五、结论和讨论
篇8
去年以来,省教育科技工会高校部对我省部分高校教职工身体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期间共发放问卷6000份,有效回收5184份。这次大规模的问卷调查,拟定了50个问题,涵盖了教职工的自然情况、身体状况、心理品质、工作环境、生活质量、建议诉求等方面的内容,其目的在于切实了解和掌握我省高校广大教职工的身体健康状况,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基本情况
在接受健康调查的人员中, 男教职工:2664人,占调查总数的51%,女教职工2520人,占调查总数的49%。其中30岁以下25%,30-39岁30%,40-49岁30%,50岁以上15%。在被调查的教职工中,博士11%,硕士26%,本科41%,大专15%,专科以下人员7%;在职务分布上,科级以下39%,科级 38%,处级21%,校级2%;在工资收入情况方面,调查显示,1200-3000元占58%,3001—5000占35%,5000以上占7%。被调查人员绝大部分为一线教职工,切实体现广大普通教职工的生活工作健康状况。
我们在调查中按不同性别,年龄段,岗位,学历,工作环境等多方面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对数据处理后我们发现,在不断深化高教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广大教职工在承担着创新理论,传播知识,教书育人的特殊职责,同时面临更大的挑战,在社会环境的影响,精神和心理的负担,工作的压力等因素下,致使许多教职工身体和心理都处于亚健康状况态,需要很好地去疏导和调理。
二、健康状况分析
(一)身体状况让人堪忧
从数据中反映出:教职工中自我感觉身体健康的只有11%,感觉良好33.8%,感觉一般27.4%,也有9.8%的教职工认为身体较差。患有职业病的情况:颈椎和腰椎病占34%,咽炎、鼻炎占26%,精神紧张占13%,头昏、失眠占13%,静脉曲张占8%,其他占6%(表一)。教职工的常见病主要有:胃病、颈椎病、肩周炎、高血压四种。另外,高血脂、高血糖、高胆固醇的教职工的占57%。从感冒的周期上看,一年只感冒一至二次的教职工占35%,一年感冒好几次的教职工占46%。
被调查的教职工中,处亚健康状态占有一定数量。突出表现在浑身酸痛无力和精神衰弱失眠两个方面,比例高达50%,经常感到疲惫的教职工占26%,时常烦躁易怒的占19%;在工作中感到精力一般的占45%,精力较差的占15%,精力很差的占2%。近40%教职工认为自己属于肥胖,并导致很多疾病的发生。以上这些疾病的产生,都是与教师职业的特点相关联,由于坐立的工作时间较长,讲课时间长,吃饭不规律,休息没钟点,加上长期精神压力大,又缺乏劳逸结合和适当锻炼,造成高校一部分教职工,特别是一线的教师身体严重透支,不仅给自己和家人带来痛苦,也给教学科研等工作带来一定负面影响。
(二)工作学习生活压力大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和社会激烈竞争中,教职工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压力。通过调查显示出,90%以上的教职工从不同程度上认为工作压力大。压力主要来源:29%的来源于科研课题的压力,24%来源于晋升职称的压力,11%来源于教学科研成果考核的压力,还有16%来源于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的压力,家庭负担的压力占11%。从休息时间表上看,晚上11点前休息的教职工占38%,晚上12点后休息的占40%,凌晨一至二点休息的占22%;从业余时间的主要用处看,做实验、钻研业务的教职工占19%,备课、完成论文的占21%,电脑前浏览信息的占26%,用于第二职业的占8%,用于其他休闲的占26%;从每周参加体育锻炼的次数看,每周参加体育锻炼5至6次的教职工占7%,每周参加体育锻炼3至4次的占16%,每周参加体育锻炼1至2次的占45%,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占32%。
从心理症状的调查中看,有46%的教职工平时会感到紧张,有10%的教职工会感到恐慌,有12%的教职工感到终日心神不宁,还有12%有教职工常感到有不幸的事要发生。这些教职工经常会出现头晕、失眠、多梦、注意力不集中、精神萎靡等等现象,还有的教职工出现头痛、耳呜、口干、胸闷、便秘、多汗等症状。
以上的数据显示,高校教职工在工作学习上压力不断增大,许多教职工缺乏科学地安徘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造成的心理紧张与心理障碍,不会自我调整,不好意思或不会去求助他人,又不愿意上医院或找心理医生,不知道该如何为自己排忧解难,帮助自己走出困境。他们需要有一个减压的环境和措施,需要组织上的关心和帮助。
(三)对健康的期望值很高
随着工作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高校广大教职工对健康的期望值越来越高,从调查表上反映出,教职工对健康教育很感兴趣,喜欢专家做健康报告和知识讲座的占48%,喜欢板报和校园网上宣传健康知识 的占25%,喜欢专家来校进行义诊的占18%,喜欢组织交流保健知识的占9%。广大教职工非常喜爱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主要有春秋游,运动会,各种球类,气功,登山和文娱活动等等(表三)。有许多教职工还喜欢参加公益活动。调查显示,有46%的教职工对爱生助学,关心特困生的公益活动比较热心,有13%的教职工愿意帮助孤寡老人,有13%的教职工愿意参加政府组织的募捐活动。
以上的调查和数据反映出,广大教职工对校园文化建设有较高的期盼。需要营造一个宽松祥和、政通人和、互助亲和、内谐外和的氛围,让广大教职工在这种环境中工作、学习感到安心、放心、悦心。广大教职工对学校工会组织有较高的需求。工会要精心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吸引和凝聚教职工积极投入到活动中来,在活动中释放压力,愉快身心。广大教职工有提高防病治病能力的迫切愿望。工会组织要配合行政和校医院组织健康讲座,利用工会的系统宣传健康知识,防病治病知识,组织好交流活动,提高广大教职工健康保健意识。
三、建议与措施
中国工会“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不断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努力满足职工文化需求。”我们认为,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中首先要提高职工的身体素质。特别是高校的知识分子群体,具有高学历、高职称、高技能,更需要有健康的体魄和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才能激发出工作热情和创造活力,更好地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工会组织在维护广大教职工合法权益中,首先要关注教职工的生存权,维护好教职工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教职工健康水平,用科学发展观来引领和谐校园建设。针对当前高校教职工身体状况,以及结合当前工会组织工作的性质、特点,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与措施。
1、建立健全教职工的医疗保障机制。
针对高校教职工,特别是一线的教师在教学、科研、职称评定方面压力大,精神长期处于紧张状态,又缺乏平时身体保健措施,学校应坚持一年一次定期为广大教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对高级知识分子、女教职工增加针对性体检项目。
成立学校大病医疗互助会,建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在发扬社会主义团结友爱,互助互惠的基础上,帮助学校以病至贫的教职工切实解决经济上存在的困难,同时也是对高校现有的医疗保障制度的补充。三年来,在省教科工会积极推动下,我省的部分高校已成立了大病医疗互助会,收到了很好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项工作受到了高校党政领导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也得到广大教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协助,各高校都是在教职工自愿的基础上,每年每人自交120元,学校行政给入会的教职工每年每人120元。由学校工会牵头成立大病医疗互助基金管理机构,根据学校教职工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使用条款,再拿到教代会上讨论通过,最后在全校公示。目前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河海大学、**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高校都已经成立大病医疗互助会,并已运行二至三年。大病医疗互助会受到了广大教职工的一致好评,教职工反映,这项工作是以人为本,服务于教职工,真正能帮助困难教职工解决问题,同时又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
2、加强对健康教育的宣传和引导工作。
学校工会要正确引导教职工科学地生活、学习和工作。从调查中反映出:很少参加锻炼、没时间锻炼、不想锻炼的教职工占44%;很少参加休闲活动、不喜欢没兴趣的教职工占41%;饮食不注意、不太注意的教职工占87%。这说明有相当部分的教职工对科学地饮食,正确地锻炼和休闲这些方面的知识是很缺乏的,需要教育引导他们提高健康意识,帮助他们克服不良的习惯。校工会要定期开展健康、防治疾病讲座,充分利用工会的各类活动和网络、宣传栏等阵地宣传健康保健知识,从各方面、各角度来提高广大教职工健康水平。
省教科工会要继续开展“健康教育进高校”活动。这项活动是我会与省医学会联合举办的。每年都组织有关大医院专家到学校为广大教职工义诊、讲座。通过零距离与专家接触,帮助教职工解决一些疑难杂症,同时提高了自我保健的能力和水平。
3、积极组织开展有利于教职工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
组织开展文体活动是工会组织特有的职能,也是广大教职工所期盼的。从调查中看出,广大教职工对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活动都很喜欢,都能积极参加。校工会要组织好各类文体协会,开展群众性、多层面、寓教于乐、自娱自乐的文体活动。吸引并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增强体质,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升华气质;在活动中,加强沟通和交流,增进理解和信任,促进和谐与合作。
篇9
2015年是XXX学院发展的重要一年。在校生人数增加一倍达到427人,羽毛球等教学场地相继投入使用,教学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网球等热门专项开设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学校办学规模进一步扩大,教研办克服各种困难,保证教学秩序正常运行。现将本年度教研办工作总结如下:
一、抓好正常教学工作
(一)实行学院领导看听课制度,坚持落实并完善。
1、为深入把握学院教学情况和动态,从2015年上半年起对具有高级职称的五名院领导轮流安排每周看听课,教研办管理人员和学工办辅导员必须达到规定看听课次数,并做好记录和统计。
2、2015年下半年教研办继续组织看听课,除院领导、辅导员和教研办工作人员外,没有课程任务的其他教师必须参加看听课。利用课后休息时间,任课教师进行自我总结,看听课教师代表点评,院领导进行现场指导,使我院教师相互学习,提高授课水平。做好参加看听课教师出勤记录,并公布看听课结果,将其纳入教师年底考核评价体系,看听课记录本每学期末收缴保存在教研办。
(二)认真检查早操和训练,做好相关记录。
1、每周一、三、五全院师生出早操,具体安排方式灵活机动。专选班组在固定场地进行专项训练,每周安排实验班学生轮流教授2015级体教新生武当拳,天气寒冷或下雨部分项目转到室内训练,期末考试前两个星期所有学生统一集中安排在教室复习备考。
2、认真检查每周散打、套路、篮球、田径代表队训练,要求上报本学期训练计划备案。
3、教研办三名工作人员轮流值日检查,认真记载相关教师早操和训练情况,针对出现问题及时指出。严格执行学院规定,因请假等未正常出勤情况,期末将在本学期教学工作量中予以扣发。
二、做好教学服务工作
(一)做好课程安排落实工作。
严格按照XXX学院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下达教学任务,认真落实并执行。XXXX学院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大纲、课时数等教学要求与本部保持一致,但因我院地理位置偏僻、发展初期部分专业课教师缺乏,教研办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
1、培养我院现有教师一专多能,学院长期发展势必要求每个教师至少承担2门以上课程。
2、积极与十堰地区附近高校体育系或教研室联系,聘请具有高级职称任课教师来我院执教。
3、个别专业课程教师从武汉体院本部聘请到我院集中授课,我院学生共享本部优秀的教师资源。
4、因条件不具备无法开设的游泳、足球课程,适当的调整教学计划,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武当拳、剑课程代替。
(二)规范考试,抓考风促学风。
1、试题命题必须以教学大纲为依据,所有课程期末考试必须按教研办要求填写”命题计划表”,使知识点分布、主客观题搭配合理,难度适宜。题型一般包括填空,单选,多选,简答,论述等,各课程可根据特点确定题型和结构,一般不少于四种题型。所有试题出A、B卷个一份,试卷题目不允许雷同,试卷附标准答案、答题纸及评分标准。每份试卷须注明各答题总分以及各小题分值,并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注明考试形式(开卷或闭卷),考试时间为一个半小时。
2、期末考试前集中组织全体教师学习《XXXX学院XXXX学院课程考试规则与违纪处分细则》,了解监考教师职责和考场纪律,认真学习学生违反考试纪律行为处分细则和处理程序。
3、做好期末考试试卷接收、印刷、装袋、排考等考务工作,对出卷格式、标点、题型等不符合出题要求试卷,及时通知任课教师调整修改。
4、期末考试严肃考风考纪,安排院领导巡视。监考教师先后报送7名违反考试纪律学生,其中两名学生按照作弊处理。专门设置期末考试曝光台,每场考试结束后马上对违纪学生通知曝光,进一步严肃考风考纪。
(三)做好成绩管理
每学期补考和期末考试成绩要求教师统一按照要求上报,采用电子文档管理,实现成绩数据准确无误。本学期在2014级学生评定奖学金过程中,部分学生来教研办查询成绩核对排名,所有学生对成绩查询结果均表示满意,这是成绩管理准确无误的最好证明。
但去年开学至今2014级学生成绩一直在用EXCELL电子文档管理,随着我院学生规模的扩大,学生成绩数据增多,管理难度增大。今年12月底本部教务管理软件安装成功,自此每学期结束后教师网上登录成绩,学生上XXXX学院校园网主页查询成绩。
(四)其他教务工作
1、制定每学期教学任务,编排课表严格审核教师课时量,编排各年级课表。
2、各项通知及时告知学生,安排好补考和期末考试,征订各类教材并统计好申购教学器材信息。
3、组织各项教学活动,包括2014级体教学生选专项、2015级新生入校专项测试、英语分层摸底考试、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报名考试等活动。
4、为外聘教师提供教学服务,外聘教师食宿、交通及时给予解决,熟悉教学环境,提供相关教学文件,积极听取外聘教师对我院的意见和建议。
三、教学创新采取多项措施
(一)创办武术实验班。根据学院领导安排和部署,教研办组织相关专家对我院2014级进行宣传动员、试教试训、选拔测试挑选了23名学生组成我院第一届实验班学生。采取单独编班教学、另开特色课程、增加奖学金名额,名家授课和专家座谈等方式,极大增强了实验班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在2015年全国论文报告会举行期间的节目表演也获得与会者一致好评。
(二)每年例行对新生进行摸底测试。2015新生入校军训期间安排统一时间进行专项测试,让专项教师熟悉学生情况。大学英语统一考试摸底,根据分数进行分层教学,本学期体育教育进行分层分班教学,单招专业学生采取自然分班教学。
(三)培养教师一专多能。我院目前面临一大难题:一方面受学院规模所限,教师工作量不够饱满;另外一方面其它专业任课教师缺口较大。经过对我院教师深入的谈话和了解,有相当部分教师在学习课程大纲后,表示能够承担另外课程,并着手备课。
(四)考试创新。每学期末专项课程必须组织统一考试,专项教师针对本学期授课内容安排技术考试,理论方面命题出卷,采取开卷或闭卷考试方式。
组织英语教师专门安排课程对大学英语四级报考同学进行备考辅导,很受学生欢迎。
四、存在各种问题
(一)教师业务水平有待提高,体现在期末部分教师试卷命题质量不高,业余时间学习不够,尤其是技术课教师理论水平有待提高。
(二)由于教研办工作较忙,日常教学督查工作较少,老师仍然存在不带教案、上课迟到、作业布置不够等现象。
(三)随着学院羽毛球馆、田径场、室外篮球场和网球场相继投入使用,场馆教学服务及对外使用需要规范,加强提高场馆管理业务水平。
五、2016年教研办工作计划
在抓好本科教学工作基础上,教研办在2016年准备做好以下工作:
(一)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1、力争在2016年上半年解决我校教师岗前培训问题,联系好省高校师培中心和在十堰地区的培训点,争取让我院教师顺利参加2016年全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
2、继续坚持看听课制度,每次看听课后同行评教打分量化,期末对分数进行排名公布。
3、逐步推行一名教师担任多门课程工作,将三个专业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分发到各个教学小组,鼓励教师能够多担任课程。
4、术科教师必须讲授理论课,同一门课程所有教师集体制作PPT(专项和普修分开)并在期末之前进行讲授。
5、每学期利用教务系统,安排学生对老师进行网上评教,评教结果进行公示。
(二)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机会
1、做好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报名工作,积极与考试院综考办联系,解决我院学生不能在十堰附近高校借考的困难。
2、为广大学生学生提供更多考试机会,包括普通话、教师资格证、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等机会。
(三)其他工作计划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精神,以“加快发展步伐,为创建教育现代化县夯实基础”为目标,以促进教育“普惠、优质、特色、和谐”发展为导向,以“大力推进均衡发展、着力加强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切实营造和谐氛围”为举措,让每一个学生享受学习的快乐和幸福。
二、重点工作
1、大力推进均衡发展
加快学前教育发展。坚持学前教育公益性和普惠性,全面实施《县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投入以政府为主、招收适龄儿童以公办幼儿园为主、教师以公办教师为主的“三为主”发展机制。结合“小县大城”总体规划,修编全县学前教育布局规划。启动平原乡镇中心幼儿园新一轮迁建、扩建、扩容工程,办大办强乡镇(街道)中心幼儿园,新建赤城街道和始丰街道中心幼儿园,扩建玉湖幼儿园,鼓励村(居)、企事业单位以集体的名义创办幼儿园。鼓励城乡示范性幼儿园和中心幼儿园通过举办分园、设立教学点等方式,扩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促使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加强城镇小区和中心村幼儿园建设,改善边远山区送教点设备设施,扶持一批民办龙头幼儿园,逐步解决学前教育“入园难”问题。加强学前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公办幼儿园配备1班1人公办教师的要求,增加学前教育教师编制数,并建立学前教育教师雇员制。雇员制教师由县人劳局和教育局联合考录,人事关系留在县人才交流中心,日常管理由教育局负责,并实施每月不低于2200元的最低工资标准(具体实施办法另行制定)。
加快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进程。根据人口集聚趋势和“小县大城”总体规划,制定《县中小学校布局“十二五”规划》。加快城区校网调整,赤城四小争取年底前开工建设,赤城中学完成食堂建设,始丰中学实施一期扩建工程,做好福溪街道中小学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优化农村校网布局,启动新一轮布局调整,初中推行跨乡镇办学,“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对小学100人以下、初中3个班规模以下学校的调整工作。深入推进小班化教学改革,参与改革的学校要认真实施,全面总结,形成特色。组建“名校引领、一体发展、捆绑考核”的教育发展联合体,联合体内“学校统筹管理、资源统筹使用、教学统筹组织、师资统筹培养、教研统筹安排、工作统筹考核”。设立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奖,对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成绩突出、贡献重大的学校予以奖励。
加快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坚持质量提升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牢牢抓住全省实施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评估的难得机遇,推动我县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深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力应对新高考带来的各种挑战。进一步健全选课走班制度,鼓励普通高中立足学校传统和优势,对必修课程进行校本化开发,形成符合学生实际、具有校本特色的课程体系。完善硬件设施配备,着重推进满足学生走班教学需要的功能教室建设,配齐配足学校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所需的仪器设备。中学、平桥中学、育青中学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跻身省首批优质特色普通高中行列。继续推进高中招生改革,支持高中学校有序竞争。
提升职业教育服务能力。加快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强主体专业,拓展新兴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思路,结合我县产业发展和学生就业情况,基本完成专业结构阶段性调整任务,初步形成与区域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相匹配的专业体系。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完成职业中专二期工程,全面建成职教中心,做好第二职业技术学校整体搬迁的前期工作。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健全学校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利用职教集团的桥梁纽带作用和职业学校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强对企业职工、退役士兵、新型农民、进城务工人员、被征地农民的技能培训及学历教育,对未升入高一级学校学习的初高中毕业生继续实施预备劳动力培训,提高城乡居民的学历层次和劳动技能。
协调发展其他各类教育。继续重视特殊教育发展,着力改善特殊教育中心办学条件,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按照有关规定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以多种形式支持特殊教育发展。积极扶持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和支持民办学校(幼儿园)上规模、上等级,整体搬迁天成职技校。支持民办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民办学校教师在职称评审、业务培训、表彰奖励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权利。健全成人教育网络,积极发挥乡镇化技术学校和社区学校在“新农村”建设和服务“三农”中的作用,广泛开展教育培训和各种文体活动,满足广大群众接受继续教育的需要。
2、着力提升学校内涵
深化学校自主发展项目。在过去两年的学校发展性评价活动中,大量被专家组肯定的自主发展项目,要不断巩固阶段性成果,进一步深化项目,使之课题化、课程化、形成特色;部分需规范的项目,要早计划、早部署、早落实,使之常规化,进入优秀项目行列;少数需调整的项目,须在10月中旬前,拿出新的自主发展项目规划,交评价办初审。今年的学校发展性评价还有4所副乡镇级小学和7所公民办高中段学校参加。请这些学校务必在10月底前制订好5年发展规划和自主发展项目规划。
加强师德建设。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将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心态教育纳入教师培养培训的基本内容,使教师安于从教,善于从教,乐于从教。引导教师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对每一个学生负责,对学生全面发展负责,对学生终身学习负责。引导教师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建立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机制,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务聘任、进修深造和评优评先的首要条件。
加强名优教师培养。加强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组建名师工作室和优秀教师学科群,建立健全名优教师联谊会和读书会制度,并通过研修培训、学术交流、项目资助等多种方式,培养一批学科教学领军人物和教学骨干。设立名优教师联络点和责任区,实施名优教师“3211工程”(省市名教师建立3个联络点,县名师建立2个联络点,各类教坛新秀和教学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建立1个联络点,带动1000名青年教师专业成长)。鼓励名师名校长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学方式,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完善激励机制,按每室每年5万元标准安排名师工作室专项经费,每年安排80万元设立名优教师培养基金,对省市教坛新秀和教学大比武一等奖获得者进行专项奖励,设立教育科研专项基金,对教科规划部门立项的国家级课题予以经费补助,并以县政府名义对研究成果突出的国家、省、市级课题予以奖励,努力建设有利于教育家成长的环境。
加快教师专业成长。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专业发展培训制度,以5年为一个周期,以专业发展为重点,对校(园)长和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逐步增强校(园)长和教师选择培训机构、培训课程、培训时间的自。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鼓励教师“跨学科、复合化”学习和发展。建立相对灵活的职业学校教师培训机制,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鼓励教职工在职参加电大学历提高培训,学校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并为考核合格教师记入继续教育学分。实行优胜劣汰和末位退出机制,2012年开始,对年度考核末位的教职员工进行提高培训,培训后仍不适应岗位工作要求的实行异地交流和转岗。
建立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交流制度。加强校长和骨干教师在城乡之间和名优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交流,实行校长任期制,校长任期5年为一届,校长在同一所学校任职一般不超过两届。从2012年暑假开始,毕业分配录用到老城区学校的教师,任教满6年后,须交流到平原农村学校服务4年,人事关系保留在原学校,服务期满考核优秀的可回原学校任教;毕业分配录用在平原农村学校的教师,服务满6年后,考核优秀的可以参加进城考试或到城区学校挂职4年再回原学校任教;毕业分配录用在山区学校的,实行服务期制度,服务期满5年后,考核优秀的可以参加进城考试或到城区学校挂职4年再到平原农村学校任教。2012年暑期前在岗的专任教师(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仍通过城乡支教和教研区联合体内定向交流的办法实现有序流动。凡1962年9月1日以后出生直接录用在城区中小学的教师,需晋升中小学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必须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全职支教)经历,方可推荐评审。
3、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首位原则,把德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坚持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加强学生党团组织、少先队以及各类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生自我管理、互帮互助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坚持健康第一,进一步完善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和公布制度,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不断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心理问题早发现、早干预、早纠正机制,努力把心理危机解决在萌芽状态和低龄阶段。大力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着力建好中小学生素质培训中心。各校要积极开展各类素质教育活动,在认真组队参加全县性比赛的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深入开展体育节、艺术节、读书节、科技节、综合实践等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个人才能和特长的机会。
减轻课业负担。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严格控制学生在校集中上课时间和学生课外作业量,确保学生休息和锻炼时间,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早晚自修和一切形式的补课。各校要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推广“轻负担、高质量”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坚决抵制“题海战术”等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教学行为。完善中小学课业负担监测、举报、公示和问责制度,各校要实行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征求意见制度和学校教学活动安排公示制度,广泛听取学生和家长意见,自觉接受师生和家长监督。
加强质量监管。健全质量监管机制,加强质量监测和质量分析,逐步构建起统筹城乡教育改革发展、具有特色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数据库。各校要充分利用质量监测结果,进一步加强管理,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健全“教学常规管理月”制度,各学校要落实教学常规管理责任,提升教学常规管理水平。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建好全县教育教学资源库,实现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切实加强备考工作,各高中学校和初中学校要密切关注高考、中考动向,畅通信息渠道,及时调整备考计划,不断提高备考实效。高考要力争重点率和上重点线万人比继续稳居全市前列,并在全省向前移位,县政府每年安排100万元设立高中教育发展奖励基金。中考既要增加全市前5000名学生名额,又要减少后30%学生比例,力争总体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实施初中教育提质行动。以名优学校、城区学校为龙头,加快推进以强带弱、以城带乡、以优扶差工作。进一步完善初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资源调整力度。对初中校长及各类管理者进行专门培训,用5年时间对初中重要岗位的管理人员和骨干教师轮训一遍。实施初中“3524”工程,“十二五”期间,为初中学校培养30名县级名教师,5名市级名校长,200名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训400名优秀班主任。
4、切实营造和谐氛围
切实做好扶困助弱工作。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阶段贫困生分类资助长效机制,加大高中段学校、职业学校、幼儿园贫困生和贫困大学生的资助力度,形成覆盖所有学生的资助体系。继续做好外来民工子女的义务教育入学工作,确保外来民工子女同等接受良好教育。主动帮助留守儿童和后30%学生解决生活上、学习上的各种困难,注重心理沟通和亲情关怀,使他们在同一片蓝天下生动活泼的健康成长。增强对残疾学生的人生引导和职业技能、就业能力培养,帮助他们树立融入社会的意识和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
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和教育监督力度,全面落实“五项规定”、“六条禁令”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严禁各级教育管理人员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谋取不正当权益,不准个人违规干预和插手基建工程项目、物资设备采购、招生录取和职称评聘等工作,严格执行“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各校在干部选拔上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防止和纠正选人用人的不正之风。继续推行“阳光采购”、“阳光招生”和“阳光人事”,不断深化校务公开,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继续实行述职述廉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有关规定,严肃查处乱收费行为。继续开展以“治庸治懒、提质增效、狠抓落实”为主题的“深化作风建设年”活动,严肃查处学术不端行为,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坚决杜绝教师、违反计划生育、亵渎女生、体罚学生和参与黄赌毒等严重影响教育形象的现象,努力塑造教育为民的良好形象。
切实加强学校安全维稳工作。全面提高学校安全防范水平,各校要完善校园保卫、值班、食品卫生和传染病防控等制度。健全校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和群策群防机制,继续实施“校安工程”,力争全面完成省定危旧校舍维修改造任务。继续开展中小学生安全工作“六个一”活动,进一步加强校园安保工作,各校要积极配合有关单位做好技防网建设,全面提升人防、物防和技防水平。加强校园食品卫生安全工作,校园食品必须严格实行定点采购或超市配送,食品从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加强安全教育和安全演练,强化防火、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和传染性疾病防控等安全知识教育,进一步提高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维护校园网络安全,教育学生健康上网。切实做好各类、上访工作和效能网答复工作,努力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三、工作要求
1、增强发展意识
穷县办大教育,关键在发展。近年来,我县牢固树立超前意识,千方百计加快教育事业发展,赢得了先发优势。但城区校网调整滞后、适龄儿童入园难等历史遗留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而且出现了优质教育资源供求矛盾突出、教师专业素养跟不上教育改革步伐等新问题。面对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宏伟蓝图,要切实增强发展意识,以“在全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率先创建教育现代化县”的宏伟目标为指引,加快学校软硬件建设,加快教育教学改革步伐,以领先于经济社会的发展速度解决各种新老问题。要继续实施学校发展性评估,加快学校自主发展、特色发展和优质发展,不断满足广大群众接受多样化、高质量的教育需求。
2、增强管理意识
管理是办高水平教育的必要前提,各校要切实增强管理意识,全面落实科学管理、精细管理和人本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成效。加强学生管理,充分发挥班主任和党、工、团等组织的重要作用,密切家校联系,实行全员管理和全方位管理,尤其要加强活动、课间、午间、自修课和住宿生的管理,确保学生在校期间不留管理盲区。加强财务管理,严肃财经纪律,规范财务行为,进一步完善财务报销审批和政府采购制度。加强食堂管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食堂必须由学校举办,鼓励幼儿园和高中段学校食堂自主经营,各校要单独建立食堂帐簿,按成本补偿原则建立餐饮定价机制,核定合理的饭菜价格,确保饭菜质量。加强环境管理,各校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校风、教风、学风建设,营造风正气顺的教育环境。
3、增强学习意识
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教育“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推进,理念和思路决定了教育发展的高度和出路。为了保持我县教育发展的自身优势,进一步加快发展步伐,必须增强学习意识。通过学习,解放思想,提升理念,准确把握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要在学习中找准问题实质,理清破解思路,确保工作实践中少犯低水平错误,少干低效率工作。要建立健全学习机制,广泛开展学习会、读书会活动,并把学习情况列入校长和教师的年终考核内容。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校级班子要带头学习,并以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识魅力带动教师学习,凝聚教育合力。各校要把加强学习作为提升教师业务素养的重要举措,排入工作计划,提上重要议事日程。
- 上一篇:单位考核公示报告
- 下一篇:职称评审单位公示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