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范文

时间:2023-03-25 21:14: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神文明建设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精神文明建设规划

篇1

(一)对企业文化建设及优化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精神文明包括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党员作为精神文明的代表着,在这两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修为。在员工精神文明建设时,党员就每个员工的不同情况,将爱国思想、社会主义荣辱观及新时期国家建设的内涵等讲述给员工,让他们在工作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以积极的形态投入到祖国建设中去。这些都为企业文化建设创造了基础。其次,党员在企业图书馆建设、活动室筹建等娱乐场所构建也具有推动作用,通过这些场所的建设,不仅为员工提供了科学文化学习的条件,也提高了他们的文化素质及技能水平,更重要的是,通过科学文化学习,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和学习潜能,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思想基础。

(二)构建了和谐的劳动关系,也维护了员工的利益在企业中,员工是重要的劳动力量,在实际生产中,只有将他们的监督作用发挥出来,才能激发他们则积极性,才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效益。党员作为员工利益的代表,要将员工的在企业运营中的重要作用及监督职能充分讲述给他们,才能实现和谐的劳动关系。另外,党员在企业运营中,还要将《劳动法》等讲述给员工,让他们明白自己的权益及义务,在利益受到损害后正确应用法律武器维护。

二、党员队伍建设分析

(一)制订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书在建设规划制定之时,要兼顾企业发展现状;关注市场最新的发展理念;将提高员工素质作为工作重点;经营管理充分反映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科技创新及管理创新。将这些内容作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不仅能够很好的引领企业高速发展,更重要的是,为党员发挥自身才能提供了基础保障。

(二)完善党员培训机制首先将党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使其在企业稳定发展及精神文明建设上发挥主动性。另外,在基本教育、党规党纪等知识方面加强,使其更具有主人翁意识。其次,在基础知识培训的同时,不能忽视技术能力的提高,以保证在生产运行中发挥主导作用。在培训手段上,可以进入党校学习,或利用企业文化部门的学习资源;在培训时,应将培训知识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的培训。最后,在培训时,还可以和企业信息部建立良好关系,成立网络培训课堂,将培训内容制成课件,使培训变得更加方便。通过这一系列的培训,不仅使党员的基础知识和技术得以提高,也使他们的民主思想得到加强,对于企业今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建立奖励制度,激发党员的内在动力在企业发展中,党员直接起着模范带头的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党员直接起着员工思想道德教育及科学文化教育,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了动力。所以,企业日常运行中,企业领导应建立一些激励制度,使党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全身心的投入到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中去。如:对于退休的老党员,领导可以提供一些生活补助及生活关怀,让他们有强烈的归属感;对于新党员,可以给他们的自律提供良好的教育及医疗条件,为他们提供娱乐中心等,以增强他们的积极性。

三、结语

篇2

一、主导思想

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富民强市”学教活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全面围绕结构调整工程、农民增收工程、农村康居工程和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坚持“以城带乡、以工补农”的统筹发展思路,走科学发展道路,使新农村的建设规划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尊重民意,切合实际。遵照市委关于农村牧区实施收缩、转移、集中的战略部署,实施“退耕还林、禁牧闭荒、舍饲圈养、撤村收缩、人居集中、劳务输出、逐年迁移”等一系列发展思路,逐步建立“以商富农、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加快农民增收、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二、发展计划

1、退耕还林1000×××亩;

2、在上级帮扶单位的支持下,勘探水源,为修建机井,并将部分较为平整的耕地逐步改建成水浇地而作好前期工作。

3、积极争取内蒙古赛阳牧业有限公司的支持,为舍饲圈养作好相应的技术培训工作,帮助农民更新观念,走科学喂养之路。

4、坚持以“以就业为导向”的人口转移培训方针,有针对性的开展以农村新生劳动力为对象的劳动预备制培训,以农村富余劳动力为对象的劳务输出培训,以农民工为对象的职业技能提升培训等,以此促进人口转移就业的顺利开展。找准农村人口转移就业工作的突破口,结合本村实际,做好农村人口转移的基础工作。

5、与镇、县、市三级人口转移部门建立人口转移、劳务输出信息联动制度,根据劳务输出意向,到户搜集和宣传供求信息,广泛、深入、准确、灵活地做好供求信息的传递,保证信息通道的畅通。

6、搞好弱势群体的五保,低保、医保工作,并大力推广社保,使农村居民的生活能够达到最起码的保障。

三、保障措施

(一)运用经营城镇理念,加快村庄建设步伐,积极发展村经济,多方位筹集建设资金,加大建设投入。

(二)充分调动本村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设新农村,广大农民既是受益者,更是主力军。在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中,要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的所想所需,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发挥广大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群策群励办大事。

(三)积极争取并加大对口帮扶单位的支持和力度,争取外来资金,拓宽资金来源渠道,保障资金到位,严格控制资金的使用范围。

(四)推进农村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法制建设。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要切实加强**村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村居环境。

(五)把党的建设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结合起来。我们一切事业的成功与否,关键在党,关键在人。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发挥好村党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的作用,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调整党员结构年轻化,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增强农村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全村党员成为推进**村新农村建设的坚强领导核心,为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篇3

**市自**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以来,始终视荣誉为责任,化责任为动力,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保持了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好势头,20**年又实现了争创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目标,并在以下六个方面取得了新的发展和成效。

(一)创建文明社区,不断创新发展。我市按照省、市的要求,在扎实开展社区整合的同时,顺应时代要求,满足百姓需求,开展了以“共创文明社区,同享幸福生活”为主题的文明社区、文明小区创建活动,先后推出了“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和创建学习型文明社区(家庭和单位)等载体活动,涌现了一批特色明显、成绩突出的文明社区。

(二)创建文明行业,提升服务水平。我市坚持深入开展“共创满意窗口,同享社会温馨”为主题的文明行业创建活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近几年来,以“树示范窗口,赛星级门店,创优质服务厅,评群众满意率”和“诚实守信我先行”等活动为载体,促使行业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效率和服务环境不断提高,让人民群众更加满意。

(三)创建文明村镇,推出新的品牌。以“共创小康村镇、同享安居乐业”为主题,在全市农村组织开展以抓好经济建设、思想道德教育、环境建设、科技文化建设、综合治理、基层组织建设、以城带乡等七个方面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文明乡镇竞赛活动。涌现出中央文明委授予的第二批“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沙县凤岗镇西山村、泰宁县大田乡大田村等一批先进文明村。

(四)弘扬民族精神,加强道德建设。始终把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作为创建文明城市,推进以德治市的头等大事来抓,并与“爱我中华、兴我**、艰苦奋斗、建设小康”的主题有机地融为一体,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农村以及外来人口抓起,构建了“强市富民、发展**”的良好德治氛围。在全市广泛开展学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系列活动的同时,以建设信用**为载体,广泛开展以诚实守信为主要内容的文明创建活动,在各行各业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服务理念。

(五)深化军民共建,再谱双拥新篇。我市军民共建在连续三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的荣誉称号后,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不断创新载体和方式,向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不懈努力。

(六)加强区域共建,促进老区发展。根据省文明委拟定的《**省推进山海协作、结对共建闽西北原中央苏区精神文明的方案》,我市在明溪、清流、宁化、建宁、泰宁等五个原中央苏区县全面启动了创建“绿色生态文明带”活动,并分别与泉州市的丰泽区、鲤城区、晋江市、南安市、石狮市进行结对共建,结对双方均已达成共建意向,签订共建协议,在项目开发、文明共建、人才交流等领域开展全面的共建合作。我市五个原中央苏区县紧紧抓住与泉州市五区(市)结对共建的契机,用三年时间分三个阶段着力实施,突出抓好“全面提高文明素质,着力打造创建品牌,健全完善文化阵地,美化优化城乡环境”为主题的创建活动,到2005年力争全部建成省级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逐步使5个原中央苏区县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市精神文明建设在近几年来虽然取得了以上新的发展和成效,但与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和省委领导提出的“创新机制、增进实效”的要求,与中央文明办制定的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要求,特别是与人民群众的愿望,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除了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之外,在社会事业和人文环境建设上也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一;文明素质不高,存在不良陋习;职能亟待转变,环境不够优化;硬件投入不足,基础设施滞后等等。

二、关于创新机制、增进实效,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思考与建议

(一)统一思想认识,提高争创意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综合性的最高荣誉称号,是振奋全市人民斗志、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的有效载体,是检验我市发展实力和城市魅力,扩大影响力,增强吸引力,提高聚合力的极好机遇。全市上下要充分认识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共识,增强抓好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继续弘扬和落实好已有的好机制与好做法,巩固和创新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园林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成功经验和成果,虚心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创建经验和文明成果,迅速行动起来,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面创建。要根据中央文明办有关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的具体要求和市文明委拟定的《**市争创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制定方案,分工协作,分步实施,扎实推进,确保目标任务的实现。

(二)围绕第一要务,深化创建内涵。一要紧贴“第一要务”,优化思想环境。紧紧围绕“强市富民、发展**”这个奋斗目标和第一要务,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牢固树立“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代表**形象”的观念,营造全社会谋事干事、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二要狠抓诚信建设,优化服务环境。要以政府诚信建设为龙头,努力构建“信用**”体系。要深化机关效能建设,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落实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各项措施,充分发挥市、县两级行政服务中心的作用,全面提高办事效率,以宽松的环境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市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三要依法规范管理,优化法制环境。要把依法治市和以德治市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人的素质。要结合“四五”普法,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广大市民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重点要抓好与人民群众利益息息相关的社会治安、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和文化市场等“六项管理”,着力营造公平竞争、规范有序、健康发展的市场环境。同时,深入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学校的创建活动,营造投资者、经营者进得来,留得住的良好社会环境。四要主动把握机遇,推进区域共建。五个原中央苏区县要加强与泉州结对共建5个区(市)的沟通联系,协商共建项目和内容,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积极争取对方的支持和帮助,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协作、共同发展。五要全面开展创建学习型文明单位(家庭和社区)活动。在去年全市确立的17个文明社区、62个文明单位、300个文明家庭为示范点的基础上,逐步推开,全面拓展,使该项活动扩展到各社区、行业、单位和家庭,努力营造“以学习为时尚、以创新为动力、以发展为目标”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氛围,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城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

篇4

一、社区文化的特点

社区文化的特点:一是在性质上,它具有社会性,参与和服务的对象都是社区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

二是在形式上,它具有开放性,开放性是针对封闭性而言,主要涵义是面向群众、面向社会。社区文化把校园文化、机关文化、企业文化、军营文化、小区文化等各种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特有的社区文化,实现了社会办文化;

三是在组织上,社区文化具有网络性。网络性的涵义主要是指群众文化系统、群众文化机构、群众文化组织构成的群众文化网络。它要求重视载体建设,加强群众文化系统、机构和组织间的横向联系,增强群众文化的辐射力;

四是在服务途径上,社区文化具有多元性。传统的群众文化是服务型文化,而社区文化则集单纯服务型、有偿服务型、服务经营型和经营型四位一体的新型文化模式。由于社区文化的诸多特点决定了社区群众是社区文化的主要对象,从而也决定社区文化本身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文化的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艺术性,使社区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主人翁意识。因此,社区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基础中的基础。

二、社区文化是社区建设模式、社区建设目的的客观需要

目前,社区建设模式采取的形式是“共居、共管、共建、共享”,社区建设的目的是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生活水平,满足人们的需要,建立和睦、和谐的家庭、邻里关系和美好的人居环境。社区文化恰恰是提高社区居民精神生活、维系社区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人居生活环境空间质量的最有效方式和途径。社区各类居民共同生活在一个特定的生活空间内,一起管理这个微观小社会,一起建设家园,一起享有和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不断地推进社区走向繁荣。社区文化社会办,从而实现纽带和桥梁的作用。社区文化做为与社区群众联系最为紧密的文化体系,形成本地区特有的、健康的民风、民俗文化。

三、开展社区文化的途径

1、开展丰富多彩的阵地文化

社区文化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从而推动社区文化工作的思想、组织、业务和设施等方面的基础建设。开展社区文化活动,要详细制定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实施;

要利用各种有效载体,使活动寓教于乐,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

要以文化理论为指导,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要建立文化专干队伍,不断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提高社区文化队伍思想、理论和业务水平。

社区文化工作的性质决定了必需具备固定的设施与设备;

把社区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阵地,为群众排练文艺节目,举办展览,进行科普和时事宣传,开展图书报刊阅览,举行各种活动必要的场所;

尽可能地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吸引广大群众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2、开展赋予地区特点的地域文化

由于地区特点、民族特点的不同,社区文化工作和群众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方式、方法都有许多不同之处。不同民族、不同社区的群众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社会风习和文化传统。要做好社区文化工作就必须充分尊重并顺应其规律来开展活动,只有这样,社区文化工作才能深深扎根于本民族、本社区的文化土壤中,当地人民乐于接受,我们的工作才有意义。

四、如何开展社区文化

1、建立相应的文化机构。

开展社区文化必须建立相应的社区文化机构。有了机构组织,才可以有效地开展本地区的社区文化。建立机构,首先是开发本社区现有的文化设施、设备,其次是挖掘本地区的文化人才。开发文化设施要通过两种途径。

第一,社区文化设施建设要纳入城市建设规划,即城市建设规划要考虑到如何配备相应的文化设施。这就需要有关部门在开发一个区域的同时,要有一个文化的、长远的眼光,考虑到几十年、几百年的发展趋势。

第二,充分利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如广场、图书室、俱乐部、舞厅等可利用的设施。社区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有效地利用现有设施。

开展社区文化活动与社区文化人才资源关系密切。要做好社区文化人才开发和使用,要调动社区文化人才的积极性,将其吸纳到社区文化组织中,广泛听取意见,集思广议,发挥各自专长,使其成为社区不同艺术门类的活动带头人。

篇5

基于生态理念的新农村建设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在农村建设的规划中能否体现以人为本、自觉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生态学理念,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大局和成败。科学的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本身就是效率和生产力,是统筹安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项任务的前提,涉及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个方面。只有科学确立生态新农村建设的近景和远景规划的主要内容、基本目标和具体标准,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新农村建设的各项任务,确保生态新农村建设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循序持续地向前推进。因此,探索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内容是一项战略性研究课题。

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是我国各级政府近年来的重要政策和工作之一,但是主要工作的重点以及各种媒体、杂志的宣传基本上是集中在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如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等)和村庄的环境整治、建筑风格上,治标不治本。“加快新农村建设,千万不能把‘新农村’建设成‘新农居’新农村在好也是农村,绝不是城市,不能只靠扒了旧房盖新房实现新农村”。

二、生态建设与建设新农村关系

近年来农民人均收入的连年增长,掩盖了农村社会事业发展的严重滞后,农村与城市居民的生活反差显而易见,农民对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非常强烈。“年年建新房,就是不见新农村”这是几年来农民最大的抱怨,由于过去注重于城市化,农村基本设施建设欠帐较多,多数村庄垃圾乱倒,污水乱排。许多农村普遍存在“垃圾处理靠洪水,污水处理靠蒸发”的现象。所以,建设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生活污染处置系统,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成为目前一项迫切的任务。

2005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五中全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实际包括两个精神文明建设,其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是物质文明;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是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既物质文明又是精神文明。针对具体的考核标准,开展“四化、四改、双清、双治”活动,既四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活动,四改(改坟、改厕、改圈、改路);双清(清理溪流垃圾,清理路道垃圾);双治(治理黄、赌、毒,治理歪风邪气)。村庄基本做到无物品乱堆,无露天粪坑,无乱张贴,房前屋后无暴露垃圾,场地平整,社会风气良好,家畜家禽圈养,庭院栽树植绿,绿化养护,创建文明的、优美的生存空间,形成人人讲卫生、讲文明、讲环境的社会氛围。生态示范村镇创建,又要注重于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等生活污染整治,改变农村环境面貌,也使农村居住环境大为改善。从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及质量。通过村民守则公约,创建农村生态示范户,宣传生态知识,增强环境意识,提升农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水平。呈现一片新农村景象。通过三年来生态示范村镇建设的实践,我们认为村镇生态建设可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最佳切入点。

三、生态建设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

广袤的乡村,是亿万农民的家园,直至今天,仍有近70%的人口生活在农村,同城市相比,广大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等发展状况相对落后,环境基础设施极不完善。要建设新农村,各地千差万别,从那里入手,不能搞一刀切,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然而生态建设,从这几年创建的实践来看,生态示范村镇创建,对于大多数乡镇都是迫切需要的。不管生态示范村镇创建,或者是百村整治示范工程。在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上,是一致的,是异曲同工的。都以创建活动载体——农村清洁大行动开始,倡导文明生活方式。

一般说,实施“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那对于有条件的人口密度大,居住集中村是可行的,但对经济欠发达的山区村,只能因地制宜发挥自然资源优势,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打“生态牌”。在创建生态示范村镇的过程中发挥优势,扬长避短,脚踏实地,走有特色创建之路。因村制宜营造良好的生态和区域特色生活居住环境。

在创建生态示范村镇中,单单靠上级政府资金。很难有足够创建资金。只有发挥好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他们以主人公精神,自力更生、积极引导富裕了农民参与,多方筹措资金。

新农村建设,需要管理民主,创建生态示范村镇也需要管理民主,只要民主管理到位了,才能有序、整体推进和谐乡村的建设进程中的各项工作,各级政府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让民间组织、资金有效地参与生态示范村建设、让农村先富起来经济能人发挥出更大作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并分享生活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

在生态村镇建设中,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环境警示和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了解环保、认识生态、参与生态建设。

四、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调查,目前**没有做规划的村庄占到总调查数的72%,即使做了规划的村庄,也是不完全符合《村庄规划标准》,农户住宅位置沿袭历史,随处而建,比较凌乱。有些是平房,有些是楼房,有些是普通砖瓦房,有些是砖混结构房,参差不齐。同时农户基本没有环保意识,随意堆放农作物副产品、肥料等。整个村庄卫生较差,秩序较乱,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村庄建设过程中通常没有涉及到村民安全的项目,如饮用水源的选址和保护、消防设施的安排、污水处理、垃圾处理、人畜分离等。

在对某个设区市的调查中发现,那里的市领导和建设规划部门极为重视村庄建设,已对部分村进行了规划。但是,规划者们一是没有考虑到农村居民点的特殊性,在这些规划中遗漏了关键的安全项目,没有考虑建设中心村,为其他自然村居民向中心村集聚提供各类条件;二是测量底图也十分粗糙,以致不可能考虑污水对水井的影响;三是多数规划通过改变那里的地形地貌,耗费大量土建工程来建设城市型社区,以致基本上丧失掉了那里的地方风格。即使这样,许多最基本的公共服务设施仍然不完善,如下水设施、消防设施等等,而这些内容恰恰是建设生态新农村所必须的。

五、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理念结合的必要性

5.1生态理念的内涵

生态理念是人类进行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的基本价值观,其本质主要强调:一是可持续发展;二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三是生态伦理道德观。因此,生态理念就是运用生态规律,在实践中体现出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

5.2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其中,新农村二十字方针“管理民主”是政治文明,“生产发展”和“生活宽裕”是物质文明,“乡风文明”是精神文明,“村容整洁”是生态文明。

5.3新农村建设与生态理念结合乃客观之必要

新农村的建设如果不结合生态理念,必将步城市发展的后尘。目前在城市,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大气污染困扰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新农村建设中的各项工作必须贯彻落实生态理念。也只有这样,新农村建设才能体现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生态文明的有机统一,农村才能实现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

六、生态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6.1生态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基本内涵

生态新农村发展模式,是基于农村发展现状而又面向未来生态文明社会的一种发展战略思考,是在农村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在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中,针对农村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不协调问题,应用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现代生态学、生态工程原理、景观生态学、生态建筑学、产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坚持“生态与发展并重”的原则,以和谐、可持续为理念,以建设生态文明的农村社会为目标,在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社会文明等方面对农村进行因地制宜的全面生态化设计,使农村建设成为一个整体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使其结构、功能最优化,能流、物流最畅通,调节、控制最自如,村庄布局合理,人口规模适中,人与自然及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可持续发展,人居环境宜人,既有传统农村特色又体现现代文明的新农村。其实质是农村的全面生态化发展。

6.2生态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特征

生态新农村是实现农业农村可持续、健康发展,农村社会、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理想模式,与一般农村相比,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生态新农村以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理念;二是生态新农村是一个复合生态系统;三是生态新农村是一个广大区域的集合体。

七、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现实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同时也是一项复杂而伟大的系统工程。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新农村建设规划是调控和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蓝图和依据,关系到农村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大局。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出发点和着眼点都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生活方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因此,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研究和探索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7.1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提高农民的生态意识

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对农村社会各个领域的作用和影响深入而广泛,而且许多效应是无法用货币来计算的。这主要表现在:一是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能够满足农民对更高生活品质的不断追求;二是有助于在农民中间传播环境保护观念;三是有利于生态技术的推广和传播。超级秘书网

7.2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村地区的生活水平

用新的增长方式与新的生产体系实现社会、经济、自然的相互统一发展,实现环境支持系统的重新繁荣,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便成为人类共同的必然选择。把生态新理念融入农村规划中,实现农村发展中生态、经济、社会三方面综合效益的统一和最大化,既不为发展而牺牲生态环境,也不为单纯保护环境而放弃发展的目的,才能达到全面提高农村地区生活水平的目的。

7.3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促进农村又好又快发展

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种强调保护当地资源的发展形式,其对环境的正面效应是十分明显的,它负有环境保护及维护地方居民福利的双重使命。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制定有助于培育人们热爱环境、热爱自然的环保意识,加大全社会的环保力度;二是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助于人们提高回归自然的意识,体验自然,提高和丰富生态知识;三是生态新农村建设规划有助于协调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是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最佳结合;四是在传统农村建设中注入生态理念,能促进地区村镇布局的合理化,使资源得到有效利用,推动对自然资源、野生动植物及环境的保护,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适度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JonRodoek.Protectingecosystemsandopenspacesinurbanizingenvironments[J].LandscapeandUrbanPlanning,2008,(84):3—6.

[2]夏南凯,田宝江.控制性详细规划[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43-57.

[3]江苏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城市规划资料集(第四分册)——控制性详细规划[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58-74.

篇6

二、工作目标

新学期工作主要突出“一个中心”,明确“一个目标”,落实“五个加强”。

一个目标:举全校之力,争创省示范高中。全力以赴,做好创建迎检的硬、软件准备工作,为2011年申报迎检打好基础。

五个加强:

(一)扎实推进新一轮课改工作。加强学习、培训,大胆探索课程建设、课程管理、课程评价和课堂教学改革,在这一新的起跑线上力争起好步,迈大步。

(二)着力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素养,促进专业成长。积极探索青年教师培养和成长的有效途径,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下大功夫、真功夫,做好培养工作。

(三)深化和拓展办学特色,扩大影响力。认真总结,深刻理解其内涵,与时展潮流紧密联系,创新活动载体,做好品牌的宣传打造工作,扩大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营造浓厚的学术科研氛围。*学校已制定了相关政策,提高的奖励,争取更多的高级别科研课题得到立项,出成果,发表交流更多的教育教学论文。

(五)拓宽资金渠道,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在县委、县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的支持下,继续拓宽资金渠道,利用社会资金,争取社会捐助,继续改善办学条件,为创

建省示范高中在硬件设施方面奠定基础,进一步优化育人环境。

三、工作要点

(一)加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提高理论素养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提高理论素养。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突出学习新课程理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健全学习规章制度,抓好学习考评工作。利用全校教工大会、教研组会、备课组会,进行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学习。

(二)落实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

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和学校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突出“三红”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加强诚信教育和法制教育,做到养成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现代教育手段与传统教育方法相结合。举办第十二届文化艺术节。加大德育队伍建设的力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教师全员参与德育工作,抓好安全教育,创建“平安校园”,改进校园公益劳动,有效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加大校园环境建设力度,争创国家“绿色学校”。用好用活德育校本课程《长汀一中学生德育读本》。改革学生评价办法,完善班级考评工作。加强对共青团、学生会、少先队工作的指导,坚持办好“业余党校”,坚持开展学雷锋、创“三好”和青年志愿者活动,进一步开展“三助”(助老、助残、助困)活动。

(三)打造名师队伍,增强学校发展后劲

以师德建设为重点,继续开展向各级模范教师学习的教育活动。继续实行导师制,发挥名教师、骨干教师的带头和辐射作用。认真落实对青年教师“传帮带”的结对子四项要求,突出双向互动。实施《长汀一中教师继续教育五年规划》。实施《长汀一*中优秀专业人才管理若干规定》、《长汀一中各级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梯度管理暂行规定》和《长汀一中选拔优秀青年专业人才实施细则》,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培养力度。实施《长汀一中教师工作绩效综合评价试行方案》,继续优化教师队伍的考核、评价和奖惩机制,调动教师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和环境。加强对各级优秀专业人才的管理,发挥名师示范、辐射作用。

(四)强化常规管理,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

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健全管理制度。实行学分管理,构建新课程体系。落实《长汀一中教研组、备课组常规管理制度》,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建设,推动教研组工作和备课组工作创优争先。完善高三终结性考评和高一、高二过程性管理制度,制订高一、高二教师踏步培养、高三教师任用的实施办法。教研教改与课程改革相结合,提高教学效率。立足校本科研*,完善国家、省、市、校多层次的教研教改网络体系,加强对各级教研教改课题的管理,制定奖励措施。加大学科竞赛辅导力度,总结经验,争取更好成绩。进一步推动教师学习和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应用和整合水平。抓好体育、艺术、卫生、图书馆、实验室工作,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探索“尖子生”与“特长生”管理培养模式并取得成效。

(五)其他工作

篇7

【关键词】建设规划、地位作用、问题研究、节约利用、以人为本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化是社会生产、经济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现阶段,我国城市化正在成为新一轮经济增长的引擎之一,城市规划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如何通过高效、合理的城市建设规划,构建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是目前最亟待破解的重要课题之一。

1、当前城市建设规划在城市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规划作为城市建设的龙头,大到整个城市的规模控制、功能分区、道路及各种建筑物的布局,小到施工过程中各种地下管道的统筹铺设,都要经过大量的设计论证、组织实施、监督管理,才能最终为公众提供一个舒适的居住和从事社会活动的空间载体。

城市规划的龙头作用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城市发展方向的定位作用。城市规划在综合城市发展的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对经济、社会、人口、环境等要素进行了系统的设计,并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具有法律效率的纲领性文件,直接指导城市的建设发展。城市建设规划与城市发展战略紧结合,一个充当城市建设发展的导航员,一个充当城市建设发展的专家,共同为城市建设发展指出了一个理性的未来。二是对城市发展的宏观调控。随着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意识的不断增强,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管理手段逐步向宏观调控转变。城市规划作为政府调控,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手段,其发挥的宏观调控作用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三是对城市建设行为的控制作用。城市建设根据其规模又分为不同的层级,各个层级的规划根据自身规模的大小,分别制定了自己的控制指标。这些硬性指标,直接决定城市建设中各种功能建筑的比例和布局,同时又通过执法检查等手段制止违反城市规划行为的发展,确保政府即定指标的实现。

2、对城市建设规划中几个问题的研究城市的建设规划应在深入研究城市人口、民族、历史背景、资源储备和环境承载能力基础上,对城市发展现状、趋势,及城市的性质、功能与规模等不同影响因素充分加以考虑,才能做出准确的定位,对城市各类用地与空间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城市今后的发展与建设做出具体的建设规划。目前,我国城市建设规划仍存在一些有待商榷的问题,下面对此加以探讨。

2.1 城市建设规划应严格控制城市规划,节约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中节约和合理利用土地及空间资源是基本原则之一。城市规划要体现应有的整体性和战略性,重点加强和改善城市基础设施,促进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以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资源匮乏、可开发利用耕地储备更是不足,这就要求在城市规划、建设中首先要确定城市总体发展目标、方向和规模,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不断提高规划设计和建设管理水平,切实搞好近期建设规划和长期整体规划的关系,城市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相协调,切实保护和节约土地资源。

2.2 城市建设规划应充分考虑自身发展根基与灵魂

无论城市规模大小、历史短长,文化都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拥有代代相传的文脉。历史文化资源是城市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一个城市没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就不会有可持续发展的活力和创造力;一个城市缺乏历史延续和文化底蕴,就不会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永恒的魅力。因此,在城市建设规划中应城市文化资源及其传承加以考虑。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要坚持对历史敬畏、对文化崇敬、对先人感恩的理念。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珍惜历史遗存,小心翼翼的保护好、传承好城市历史文化;二是坚持保护是前提,利用是关键,改造是手段,复兴是目的的原则。例如:南京是古都,历史遗存丰富,在其城市建设规划中提出了要整体保护、全面保护、活态保护,实现了古都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良好景象;三是坚持通过城市更新把历史文化独特的资源优势转换为竞争优势。绝不能将历史文化简单的当做包袱,在大拆大建中对城市历史文明加以破坏。历史遗存、人文环境、建筑符号、民俗风情、历史信息都是先人留下的宝贵资源,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破坏了历史文化,就丢失了城市的个性魅力。传承文化是传承文明、城市更新的不竭动力。

2.3 城市建设规划最终是服务于人的,所以在规划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规划的“以人为本”体现在满足人们的需要。市民的需要是多方面的,这就要求城市规划综合地考虑人们的需要,也就是变单一的城市规划为综合的城市规划。例如,城市市民不仅有物质需求、同时也追求精神上的满足。因此城市规划不仅要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满足市民的物质需要,更应加强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精神的内涵。而我们之前的规划总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切以促进经济发展为前提,却往往忽略了精神上的追求与建设。经济为中心的城市建设与发展体现在城市发展上是高楼的林立,市场的繁荣。而城市精神的提升,则要求体现城市特色,用城市自身的历史沉淀、文化传统及自身特色来陶冶城市市民的情操,从而满足城市市民的精神追求。要做到这一点,则首先要充分认识城市的综合性和系统性,不能人为地割裂城市的构成要素。这就要求以城市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与现状为依据,制定出相对超前的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对其总体布局、功能定位、设立标准、发展要求以及事关大局的其它方面进行统一的规划;此外,还应城市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地域、自然特征为准绳,划分出若干区域进行建设规划,进一步确立城市的系统整体观念,强调规划在经济、社会、文化、行政、生态以及物质承载系统等方面的相互照应和有机结合,忽视任何方面的观念和做法都是不科学的。

篇8

关键词:村镇规划建设;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加快以及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我国的城镇建设取得了较大的发展,由于相关制度以及人为的因素导致城镇的建设规划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村镇规划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健全

目前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基本成熟和规范,但村镇规划建设机构很不健全,各地机构设置不一,没有统一的规范,再加上建设项目资金短缺,很多时候工作重点主要偏重规划编制,对实际的建设反而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村镇没有专业的建设管理分工,村镇建设规划部门存在着人员缺少、一人多职、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不过关等问题,有些地方甚至没有专门的村镇规划部门,更谈不上合理的规划与建设了。

许多村镇即使有相关的规划管理措施,也是不够完善,管理资金不到位,管理人员技术水平不足,制度无法得到有力的执行。许多地方都是村民自己任意建房,村镇没有统一的规划,有的地方在自留地里任意建造房屋也无人去干涉管理。任意的搭建导致许多村镇的土地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许多土地闲置,还有一些土地处于浪费状态。

还有许多村镇规划建设缺乏有效的分类指导和区域协调政策与措施,各类村镇的职能和目标不够明确,发展重点不突出,存在基础设施、公用设施建设各自为政、小而全现象。整个村镇的布局缺乏有力的制度约束和政策指导,房子都是各家各户自行设计,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许多村镇规划不切实际地用城市规划方法来进行村庄规划 ,不顾村庄及村民的实际需求,一味强调楼房的高大和华丽,没有大的实际功用。

(二)环境破坏严重,生态意识匮乏

目前农村的许多乡镇企业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很多是由于缺乏科学冷静的可行性分析,既没有进行市场调查,又缺乏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又加上受到时间的限制,导致村镇周围污染问题严重,从长远发展来看,往往整体损失大于局部收益。

许多村镇领导对环境及生态保护的重视不够,有的甚至没有相关的意识,在建造工厂时丝毫不考虑其对村庄环境的破坏,只想着眼前的经济效益。同时,对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不够重视,导致农村的环境较差,村民的精神生活不够丰富。

二、解决办法

村镇在我国的城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村镇的规划和建设关系着我国城市化的整体布局以及以后的生态环境状况,所以,要重视村镇的规划建设,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其实解决现实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实现我国村镇建设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健全相关规划部门,完善相关制度

要想确保村镇的规划建设步入正轨,首先要完善村镇规划建设管理体系,健全规划建设部门,无论村镇大小,都要设立专门的规划建设机构,并配备专人对村镇规划进行综合指导,为了提高规划建设部门的水平,要吸纳一些高素质人才,有计划地录用一定数量的大中专毕业生到村镇规划管理部门工作,并定期对村镇规划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提高规划执法水平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规划建设部门要结合当地村镇的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等因素,按照适度超前的原则开展村镇总体规划控制。要站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度,努力从单纯追求规模扩大转变到提高质量和水平上来。根据实际情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合理确定建设标准,条件好的村镇要高起点规划建设,条件差一些的地方的规划也要适度超前,不但要追求房屋的美观,也要讲究其实用性。

机构和制度完善后还要采取一些措施将其落实到位,村镇领导要积极配合规划建设部门的工作,保证其工作经费,尽量为其创造一个比较好的工作环境。要协调各个部门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技术资料的收集和提供、规划方案的技术指导、村镇规划测量、规划成果上报备案等工作。要加强对当地村民的法治宣传工作,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逐步要求其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积极配合村镇建设工作,当涉及个人利益问题时一定要服从大局,必要时牺牲自己的小利来成全国家村镇建设的大利。

(二)把握大局,注意生态保护

当前的村镇建设中生态保护意识较差,村镇的基本自然资源直接来自于它周边的区域,村镇规划建设中必须切实保护好生态环境。村镇规划要尽可能地保留乡村原有的资源、地貌、自然的形态,生物的多样性及人与自然、生物之间的紧密不可分离的共生共存关系。要发展生态产业,开发生产绿色产品,在加快村镇建设的过程中也要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工作,增强其环境保护意识,对自身的生存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从而在村镇的建设中多做一些环境和生态建设工作,给喧嚣的城镇化进程中多留一片碧水蓝天。

三、结语

村镇的规划和建设是我国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它关系着以后的城市发展进度和质量,也关系着城镇和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更关系着我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工作。因此,务必要设立专门的村镇规划部门,完善相关建设制度并保障其严格执行,结合当地村庄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同时,还要提高村庄领导的科学和生态意识,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改善农村的居住环境,不能仅仅顾及眼前的利益,要从长远出发,促进经济和环境的双重发展,从而保障我国的村镇规划建设稳妥、科学、合理、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9

大家好!

我是大x班的xxx,今天非常荣幸能站在这里,发表我的竞选演说。我希望竞选的职位是学生会宣传部长。首先介绍一下。我来自.................。我是来自这片土地的一个求学学子。

我从小就爱画画,一直是学习委员,在当地xx中学,我积极参加学校活动,曾被聘为记者、播音员、通讯员为学校的宣传工作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年度工作总结中,我总是能获得xxxx等奖励;我多才多艺,出口成章没问题,唱唱歌儿难不到我,较好的外语水平更使我有信心在宣传工作上建功立业;我性格活泼外向,人缘挺好,老师和同学们都喜欢我,是系里的形象大使,有一定的知名度。我进入xx大学,尽管没有做过团委和学生会的工作,经验有些不足,但老师们和各界关心我们的人士就寄希望于我们身上,希望我们今后能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精英人才,那么这精英人才从哪儿来呢?当然是培养出来,锻炼出来的,所以我不仅要学好科学文化知识,还应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能力。如这次校学生会的竞选就是一次锻炼自我的机会——不仅仅是以后参加学生会工作,就现在正在进行的竞选演说不都是一种锻炼吗?为了不辜负所有人对我们的希望,为了自己的远大目标,我要从身边的事做起,从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做起,去塑造自己,发展自己,逐步提高自己的才能,与此同时,我也服务了大众,献出了自己微薄的力量!

如果我有幸当选,我将在任期内,完成学生会交给的各项工作。大家知道我们党的基本路线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我将建立宣传部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做到“三个加强”。

什么叫“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呢?一是引进来。我们在----校园里,要时刻关注外部世界的动态,用各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来武装我们的头脑,大刀阔斧地改革。比如,进一步建好广播站,委任有能力的站长,借鉴电台的传煤播音方法和方式,丰富同学们的精神生活;完善记者站,提高学生会新闻采访小组的知名度,采好稿,上档次,将校刊办成特色精品,贯彻好上级宣传工作精神,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好学校的教学、管理、科研和改革,经常组织大型形势报告会、大型思想教育报告会,定期召开思想政治经验交流会、总结好学校宣传思想工作方面的经验,开展思想政治研究工作,为学校改进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出意见;收集信息,编发简报,交流情况;拟定好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及时总结推广精神文明方面的经验,推进全校精神文明建设;二、走出去。引进了外部的先进技术经验,建成有大学特色的宣传模式以后,我们还必须走出校园,放眼社会。让我们认识社会,也要让社会认识我们。我们将成立外联宣传组,多方开展与团体,社区、兄弟校学生会的联谊、竞技、辩论、扶贫帮困等活动;三、引进来与走出去是相辅相成、紧密相连的。两者统一于一个中心那就是一个“活”字。我们所有的工作,最终目的都是让同学们从忙碌的学习中解脱出来,让学生会从守旧的管理模式中解放出来,让整个宣传部,整个学生会,整个----校院“活”起来。

篇10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行业,是内聚人心、外塑形象、加快发展的有效载体,也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具体体现,对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树立行业良好社会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交通厅在县委、县政府和上级交通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努力实践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文明行业作为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

(一)加强工作领导,确保单位文明创建活动有效开展

在全局任务繁重的情况下,厅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从思想认识、工作力度和保证措施等方面对工作进行了认真研究和安排部署,成立了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从组织上加强了对党建工作的领导。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下发了《目标计划》、《实施方案》等多项方案,把目标细化,分解落实到各个职能部门,形成了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保证了单位党建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

(二)加强培训教育,党员干部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党委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以党的十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并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组织班子成员参加党委组织的培训,帮助他们提高政策水平和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正确认识和处理新时期交通事业各种矛盾的水平和能力,提高驾驭事业的能力。同时,全面落实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评议、年度绩效考核等制度,通过民主评议促使管理干部在评议中找差距,在目标上找位置,有效提升了全局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在厅历年组织的民主评议干部中,满意率和优秀率均在98%以上;干部作风和行业服务作风更加优化,交通厅的发展环境和谐融洽,各项工作得到了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认可。荣获县市委、县市政府等称号。

二、抓学习,强核心,“四好”领导班子建设深入开展

我单位高度重视班子建设,按照政治素质好,经营业绩好,团结协作好,作风形象好的“四好”标准,带领职工结合交通事业实际,从基础工作抓起,立足本职岗位,认真抓好单位“四好”班子的创建活动,积极开展“党员先锋岗”创建活动,取得了安全生产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一)政治素质好,坚持以正确的思想作指导

正确的思想指导正确的行动,对于单位领导班子来说,只有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才能带领全体员工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顺利完成党委交给的各项任务。

1.重视领导班子建设,形成活动氛围。首先,组织召开了干部职工大会,学习关于创建“四好”领导班子活动文件,讨论制定了争创“四好”领导班子活动规划及保证措施,并在该次会上要求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干部要齐心协力,团结协作,把我们的班子建设好,把我们的职工带领好,把我们的任务完成好。

2.加强理论学习,增长理论知识。我们坚持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不断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我公司领导在争创“四好”班子建设活动中,把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作为一个重点,制订了《领导班子理论学习内容安排》,按照此安排,每月组织一次班子成员理论学习。每次学习后进行讨论,谈学习体会,加深理解和认识。同时,在组织学习的基础上,公司还布置了自学内容,要求班子成员按时完成。通过班子成员的理论学习,使大家的理论知识有所提高,这在每次的讨论中都能体现出来,如同志表现就比较突出,他爱学习,爱动脑,每次发言积极,认为自己通过学习,学到不少知识,弄清楚了许多过去不明白的问题。

(二)团结协作好,形成坚强的领导核心

公司从班子建设入手,先后制定了“四好”班子建设规划和领导班子成员理论学习计划,坚持每月召开会议,组织理论学习,开展座谈讨论,在不断提高理论素质的基础上,加强工作中的相互配合及支持。

(三)作风形象好,把职工利益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