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范文

时间:2023-03-24 00:3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精神文明建设,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精神文明建设

篇1

【关键词】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3-0588-02

精神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思想道德建设的统领和方向,是物质文明建设的可靠保障和不竭动力。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就是重视生产力,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笔者认为,就基层而言,抓好精神文明建设,就要做到“五要”。

1 定位要准 准确定位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是事半功倍的基石。就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相互关系而言,精神文明应定位于服务和保障功能。就是要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大局,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从而保证物质文明建设的根本方向,在物质文明建设中起一个航标灯、领航员的作用。

2 目标要高 精神文明建设的目标就是确保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在好中求快,在快中突出好。好的前提就是社会和谐、人民满意,绝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建设为代价,来换取一时的物质繁荣。

3 思路要清 精神文明建设要立足以人为本,遵循“教育为先,制度为要,夯实基础,共同促进”的工作思路。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张扬。教育为本,就是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情操。制度为要,就是要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用规矩定方圆,以规范约束行为,起一个紧箍咒的作用。夯实基础,就是要夯实思想基础,消除思想疑虑,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精神文明建设的氛围;夯实工作基础,使全社会保持旺盛的创造力,为精神文明建设筑就可靠平台;夯实经济基础,保证精神文明建设有足够的投入。共同促进,就是要三个文明一齐抓,在参与世界经济大循环和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发展先机。

篇2

XX年9月,我区顺利通过了市文明委对创建市文明城区工作的考查评估,于XX年5月被市委、市政府正式命名为上海市文明城区。在郊区的各个区县中,我区是继闵行之后第二个受到命名的城区。也是比普陀、虹口、闸北等市中心区更早进入上海市文明城区的郊区。

XX年6月,在我区召开的精神文明建设大会上,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朱匡宇同志专程前来为我区授上海市文明城区奖牌。也是在这个大会上区委领导提出了要再接再厉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的要求。为此,XX年区委三届七次全会和嘉定区xxx规划中都明确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目标,同时,区文明委制定出《嘉定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xxx规划》,提出到XX年,实现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的再提高,确定了我区争创全国文明城区的基本任务,实施阶段,项目内容以及保障措施。在今年召开的区第四次党代会和区四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又再次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任务提到了重要的议事日程。

经过前期的动员落实工作,我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结合市精神文明创建XX版新标准的出台和执行,以成功创建上海市文明城区为动力,以贯彻落实新版标准为抓手,在新一轮的精神文明创建中突出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基础工作。

一是在促进市民文明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动员开展了“文明在我脚下”宣传整治专项工作和“百万家庭学礼仪”等文明建设活动。聚焦未成年人、新市民、来沪从业人员等群体教育,探索推广“百姓三台一户”、来沪人员统一管理、毛桥村新农村建设等引导模式,丰富公民道德教育方式;全区目前共建立爱国主义、科普教育、法制教育、德育教育、劳动实践和国防教育基地共六大类19个教育基地,每年接待未成年人达25万人次;去年一年,我区在“百万家庭学礼仪”活动中,共有66648人通过了培训并获得统一证书,超额完成培训任务。

篇3

第一条、为加强本公司精神文明建设的管理,科学地评价精神文明建设的效果,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的实效性,促进精神文明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建立一套能够反映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者的业绩、体现精神文明建设实际效果的考核体系,是实施公司《企业三项责任制管理考核办法》的重要措施,通过考核活动,进一步提高基层领导做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第三条、开展基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考核,主要是检验基层思想政治工作在保证、贴近、融入三个方面的实际效果;检验基层党支部是否重视加强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为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证;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是否从实际出发,加强针对性,深入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检验思想政治工作是否坚持以人本,融入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

第二章 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前提条件

第四条、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前提条件是:

1、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坚强有力,班子成员廉洁勤政,没有受到党纪、政纪、法纪处分的。

2、能完成安全、生产、经营责任制各项目标及经济技术指标,未发生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和其他重大责任事故,未发生违反财经纪律的问题。

3、完成年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未发生一票否决的重大问题。

4、未发生违反计划生育等基本国策的问题。

第三章 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方法

第五条、精神文明建设考评按照本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办法进行。精神文明建设考核标准共分四大项,分值为50分,一、三项各为15分,二、四项各为10分。

第六条、精神文明建设考核,与本公司三项责任制考核同步进行、同步奖惩,按标准考核实际得分,多得多奖,同时兑现。

第七条、为鼓励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创新,在考评的基础上评选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单位,并给予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

第八条、由党总支组织相关部室成立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组,对基层党支部进行考核;对发生否决条件的单位,只记考核得分,不参加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单位的评选。凡考核得分在45分及以上的单位,才可参加精神文明建设优秀单位的评选。

第四章 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管理

第九条、本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考核工作,在公司党总支领导下进行,并成立精神文明建设考核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公司党群领导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第十条、本公司精神文明建设考核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思政部,主要负责精神文明建设考核的日常管理工作。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第五章 附则

篇4

晴滩村

1、以晴滩村两委班子为主体,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完善工作流程。每月一个主题持续开展孝老爱亲、关爱留守儿童、文明礼貌、移风易俗、志愿者服务方面的活动、教育,积极推进文明乡风、移风易俗工作;

2、结合创文、创卫工作,积极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卫生清洁、秩序维持、文明礼貌宣传等志愿者活动,大力改善村级面貌、村风民风。

古晴滩社区

1、落成全民健身中心,广泛开展广场舞、青少年艺术体育锻炼、文化讲座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2、成立古晴滩社区“侨之家”,服务社区及全镇各村归侨、侨眷,组织开展节日庆典、关怀慰问等活动,将党的温暖传递到社会各界人士。

3、结合创文、创卫工作,积极组织志愿者广泛开展卫生清洁、秩序维持、文明礼貌宣传等志愿者活动,大力改善镇区面貌、乡风民风。

杨巷村

篇5

一、工商文化的概念

西方有一个关于文化的比喻:没有文化的人是愚蠢的人,而没有文化的企业则是一台失控的乱转的机器。可见文化在一个组织中的重要作用。工商部门作为政府的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职能部门,承担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使命,责任十分重大。其自身拥有的工商文化既有着国家公务员普遍意义上的组织文化,又有着自身有别于其他部门的个体组织文化。这个狭义的有别于其他部门的组织文化,就是我们所说的工商文化:在国家公务员共同的组织文化的背景下,工商部门的职能定位、历史沿革、组织形式、管理制度、行为模式、工作程序、使命和意愿等等的系统的结合,构成了工商部门独特的文化特征。一般而言,组织文化包括这三方面: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而且这三方面是一种递进的关系。工商的组织文化亦如此。

精神文明建设是工商部门保持旺盛生命力、战斗力的源泉,也是工商部门永恒的主题。工商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教育、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业务培训、办公环境建设等诸多内容,这些与培育工商文化密不可分。在培育工商文化过程中,所树立起来的核心理念、价值观念和团队精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灵魂和精神导向;而精神文明建设又为工商文化的培育提供了思想、人员、制度和知识的保证。可以说,工商文化建设是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题,也指导并贯穿于精神文明建设的始终。

二、要准确把握工商文化建设的功能

1、导向功能。工商文化是以人的管理为核心、强调建立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制度的思想,这对于我们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理论具有鲜明的导向作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的监督管理活动总是伴随着确定的目标,调动了管理服务对象双方积极性,表达了一定的文化价值观念和共同遵守的信念,具有显著的导向作用。它以有效的方式把工商干部的思想观念统一到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所确定的总体目标上来,统一到服务经济发展的大方向上来,统一到营造和谐有序的经济发展环境上来,从而使工商人员的服务意识不断增强,监管水平和执法能力不断提高,使每个人意识到自己的义务和责任,把自觉遵守工商管理制度作为共同的准则,形成一致的行为取向。

2、激励功能。通过领导的以身作则,激发广大工商干部职工的自觉性;通过运用实现目标的紧迫感、责任感,激发干部职工的进取精神;通过设置科学的目标,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通过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情感的沟通、交流,相互了解、愉快合作;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激发出上进心。从工商机关建设来说,监督管理文化以文化为手段,创造出人人都受重视和尊重的氛围,注重培养工商干部的荣誉感和责任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工作作风,激励每个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工商行政管理更好地发挥调节经济、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3、凝聚功能。“木茂鸟集,水积鱼聚”,哪里的人才环境好,哪里就成为人才汇集之地,哪里就充满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文化具有强有力的凝聚力量,它可以使拥有同一文化价值层面的成员产生认同和归属感。提倡工商文化可以激发起工商人员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的要求,共同的价值观把不同性格、不同情感的工商人员团结在一起,成为文化素养高、廉洁奉公的国家公务人员。工商文化建设使广大公民的依法经营意识得以加强,在共同的价值标准的支配下,使整个法制程序和文明水平迅速提高。

4、制度规范功能。工商文化可以通过共同的信念、共同的职业道德标准,对工商机关形成一种规范的力量。使每个工商人员进行自我教育,使每个成员自觉地约束、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依法办事,廉洁奉公,文明管理,使管理与服务通过工商人员的努力顺利实施。工商文化在管理服务实践中不仅融合了其他文化的形成力量,而且产生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类别,对促进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和实践价值。

三、把文化建设渗透到工商行政管理各项工作中

发展工商文化是加强管理的有效保证,是促进工商事业发展的必要途径,也是一种以人为本的长效管理机制。

1、遵循正确的指导思想是工商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把优秀文化与监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相结合,从工商系统的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政绩观、人才观、群众观,吸收一切优秀文化的精华,创建有工商行政管理特色的文化。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责任意识和使命感,使得工商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使工商文化建设成为干部积极参与的自觉行动。

2、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环境。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和工作环境,以事业凝聚人,增强干部的组织归属感。把干部个体置于工商文化建设的中心地位和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干部职工的主动意识、创造意识和参与意识。工商文化作为一种组织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文化。以文化为特征,以激发调动个体内在积极和创造性为目标的管理思想与模式。要努力形成文明、团结、分发、上进、和谐的工作氛围,为每一个干部搭造发挥其特长的平台,使得“事业兴,我荣;事业衰,我耻”的观念深入人

心。

3、突显“四化”灵魂,使之成为指导具体实践的方法论。要牢固树立工商监管“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制化”的工作理念,整合所有工商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制度化建设,要以企业信用分类监管、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商品准入制度改革、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监管、消费维权体系建设、登记服务制度建设、流通环节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商品交易市场分类监管等工作为重点,加强调查研究,注重创新性和实效性,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逐步建立长效监管机制;规范化建设,要从规范市场主体登记工作、规范公平交易执法工作、规范商品质量监测工作、规范服务发展工作开始,不断推动监管执法各项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要从严格登记程序、严格市场监管程序,严格执法程序入手,依托信息化推进程序化;法治化建设,就是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高队伍特别是基层干部的法律水平,增强公民、法人和其他经济组织依法经营的意识,营造建设法治工商的良好社会氛围。

4、以学习型为导向,建设务实创新、团结协调的团队。要坚持教育创新,通过建立读书计划引导干部梳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倡导理论成果转化实践。要通过强调群策群力,强调团队的共同学习,努力消灭干部本岗位专业的理论盲点。通过换位思考,加强相互间的交流沟通,重视个体在群体中的影响,实现集体创新与个体创新互动。要在组织文化上使干部在价值观念、行为规范、职业操守上与组织趋同,在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干部的自觉管理。要形成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的团队情感环境,使得基层工商所都能真正形成务实创新团结协调的团队。

篇6

为了加强煤化部门对企业文化、精神文明建设和党建工作的互动交流,落实煤化部门的工作目标,煤化事业部将于5月中旬在煤制油公司组织煤化事业部2015年工作任务座谈会暨争做文明人签字仪式活动。

一、活动时间:

5月17日——5月18日;

二、活动地点:

煤制油公司;

三、活动目的:

加强兄弟单位企业文化、党建、精神文明建设互动交流;

四、参加人员:

煤化工事业部及煤制油公司全体成员;

五、活动准备工作:

活动条幅、彩虹门、话筒、会场布置、主持人、服务人员等。

六、具休活动内容安排:

5月17日:

1、8:30与会人员签到;

2、9:00会议正式开始,主持人现场介绍到场的嘉宾,煤化事

业部领导现场座谈,回顾2014年工作完成情况及2015年的工作任务安排;

3、10:30进行争做文明人的倡议和和签字承诺仪式;

主持人宣读仪式流程,由事业部领导牵头,带领全体同仁宣读倡议书,最后全体同仁进行签字承诺仪式。

4、11:30全体与会人员汇聚×××地方就餐。

5、12:00-14:30午休时间

6、14:30与会人员进入会场,组织员工观看文明礼仪视频。

7、16:00煤化事业部领导对观看文明礼仪视频作会后总结讲话。

5月18日:

8、9:00煤化事业部领导对煤制油公司的各部、车间进行企业文化检查;

9、14:30党日活动(观看红)

篇7

当前,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者对企业文化的制度层面相对熟悉,对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或市场认同的关注度相对较低。总体来看,多数国有企业已进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深化提高阶段外,也有不少国有企业在行动上还存在较大差距,没有制订符合本企业实际的企业文化发展规划,未将企业文化建设列为企业管理的主要工作,存在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两张皮”的现象。与此同时,社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不够充分。

随着员工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国有企业精神文明建设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之处。主要表现在实际工作中“一手硬,一手软”的问题依然存在,精神文明建设缺乏有效规划、统筹、力度,缺乏符合本单位实际的硬性规定和措施,国有企业在精神文明建设的积极探索得到广泛认可,但如何取得实效,难度加大。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力量和资源渐显不足,有的企业甚至明显淡化和弱化。

一、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企业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很强的共同性。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目标一致性。构建企业文化的目的,主要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树立、企业形象的塑造,使企业职工的整体思想意识、文化技能、道德观念等素质在企业运行中产生能动效应。企业精神文明建设是通过有效途径和载体服务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为企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使具有时代特征的先进思想内化为职工的思想道德意志,并转化为持久不衰的工作热情,加快企业的发展。因此,可以说,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的目标都是促进企业改革发展、做大做强企业。

二是内容包容性。企业文化的主要内容是以企业共同价值观、企业精神为主体,还包括全体职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遵循的行为规范。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对广大职工进行思想理论、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教育,以形成共同的理想和精神支柱,建立起企业管理关系、行为规范和生产方式。企业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通过企业各项文化载体,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素养。两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并不断改进和加强,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职工队伍。

三是主体重合性。企业文化的主体集中体现了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企业文化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企业发展经营战略文化,尊重人、关心人,以凝聚企业职工的力量,来推动企业的发展。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也是企业的全体职工。两者都以职工为主体,在主体上具有重合性。

二、企业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促进

一是企业目标的促进。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活动中,制定企业的短期目标和长远规划,对职工开展企业愿景引导,进一步强化企业发展的目标教育,广泛宣传企业发展目标,促进全体职工明确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树立起与企业共发展、共荣辱的群体意识,把实现职工的理想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有机地结合。

二是企业精神的促进。企业文化着力培育企业价值观,促进职工树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企业实际,总结提炼出能焕发职工激情、表现企业特点的企业精神。利用文化宣传阵地大力宣传,形成企业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推进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是职工道德素养的促进。通过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企业法规,形成职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工作标准,促进企业伦理道德规范建设,引导广大职工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培养职工高尚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提高职工的文明素养,在企业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职工文化素养提升的过程,也是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

四是企业形象的促进。通过企业文化建立企业特有的形象识别系统,打造企业独有的品牌,塑造企业形象,促进企业得到社会的认同,提高企业的社会地位。

五是企业宣传的促进。企业文化需要利用网络、报纸等手段进行传播。内蒙古能源发电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开通的网络平台,对企业文化建设等方面内容进行有效地宣传报道。职工虽然分布内蒙东、西部各个地方,但可以随时快速阅览、查看企业文化各方面的信息,还可以在网上自由讨论、相互探讨和反馈意见,最大限度地引导职工与企业的愿景形成共识,产生共鸣。企业每半月一期的《内蒙古能源发电》报,不仅及时向职工反映企业发展动态,宣传各种政策法规,为企业与职工之间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也能够有效地宣传各二级单位的工作动态,形成了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同时,也向政府部门、相关业务合作单位展现了企业的风采,树立了企业文明开放、健康向上的社会形象。

三、企业文化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推动作用

一是企业文化有助于增强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企业文化在依靠明确的目标和原则约束、规范职工行为的同时,更加注重营造一种健康向上、为全体职工所认同信守的内部文化氛围,这个过程也是逐步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的过程。企业文化所开展的活动,就是职工思想教育的切入点,可以多方面地培养职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遵守纪律、顾全大局和配合协作等良好作风,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明氛围。因此,把企业文化建设紧密结合于精神文明建设创建中,可以有利地增强工作的针对性。

篇8

关键词: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基本动力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关乎到我们每一个国民的利益。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深化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建设的要求愈来愈高,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直接对经济发展产生重大反作用的建设领域,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必须着力不断推进。找准精神文明发展的基本动力,将对加快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推进具有重要作用,并对我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一、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目标动力

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社会时期有了更新的建设任务,不仅要加快精神文明自身建设水平的提升,且应将精神文明的发展与我国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等各种文明形态密切融合,在其他各领域拥有相对独立的精神文明建设内容;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还应具体到每一个行业,以及每一个工作岗位,使精神文明建设切实落到实处。在这种更加具体化、更重实效性的建设目标下,精神文明建设只有不断深入,才能切实起到应有的作用,体现出其全方位的价值。另外,精神文明建设在新的时期更注重创新性,从形式到内容,需要通过丰富多样的方式,不断加强建设力度,这种对精神文明建设的更高要求标准,对精神文明的加快建设提供了基本动力。

二、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动力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层次的不断提升,对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逐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作为经济深化发展的直接有效的推动力,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加快发展速度,方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要求,并真正促进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鉴于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出现了部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精神思想领域建设的单位或者个人,导致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构建产生了一定的矛盾,对市场经济的长远发展起到了阻滞作用,当前形势下,只有加快精神文明的建设力度和步伐,使其与经济建设保持同步,方能促进社会的整体发展。精神文明建设速度必须以经济发展速度为目标,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而不断努力。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动力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下,要求我国各项工作的发展必须以马列主义等科学理论为指导思想,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弘扬以改革创新为原则的时代精神,以保证我国整个社会的正确发展方向,这就需要我国全体人民必须努力构建个人文明健康的思想价值体系,以为社会主义建设起到应有作用,而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构建离不开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只有使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快发展,提升从宏观上对人们思想价值观念构建的引导作用,并在日常人们的工作生活中,以具体的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实现不断渗透,方可切实保证人们思想价值观念的正确性和纯洁性,为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提供基础性保证。精神文明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从本质上而言是一脉相承,相互统一的,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将对我国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直接产生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社会文化发展的动力

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都从意识形态领域对我国社会的整体建设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对文化建设力度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文化建设不仅包括对我国文化传统的良好传承,也包括对当下各个领域泛义上的文化建设,以及通过吸收别国的文化精髓促进我国文化内容不断丰富,文化层次不断深化,文化高度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与文化建设在某种意义上是相互融合的,精神文明建设就泛义上而言也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因此,当前随着我国文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以及对文化建设要求的不断提升,必然要求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同步提高,只有如此,方可与文化同步对人们的思想意识形态产生应有的积极作用。

五、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

生态文明作为直接与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密切联系的一种文明形态,在当前经济发展形势下,切实采取积极措施予以构建,将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精神文明建设是一个涵括面很广的建设范围。在当前应清楚地意识到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对生态文明建设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只有精神文明工作做好了,人们的精神文明观念构建起来了,方可保证人们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文明态度;才能保证人们自觉遵守大自然发展规律,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与以及能源的意识和行动;才能保证人们相互之间形成一种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作用;并保证人们改变旧有的不健康的发展理念,树立绿色健康发展的文明理念,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起到直接作用。可见,生态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对精神文明建设产生了强大的呼吁力量,利于精神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

六、我国整体形象提升的动力

为继续保持良好的国际形象,加快精神文明建设刻不容缓。国际交流层次的不断加大使得我国的外国友人数量急剧上升,我国出外旅游以及学习等人数也不断增多,这使得代表国家形象的我国国民的基本素质直接展现在世人面前,国人的行为举止是否得体文明,是否礼貌富有涵养,直接对我国整体形象产生影响。加快国人素质和整体形象的提升,成为当下很重要的课题,而这必然需要作为直接对国人的素质及形象产生影响的精神文明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提升国人的整体精神文明层次,才利于我国对外保持文明热情的姿态,利于我国整体良好形象的构建。

七、结语

新时期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步伐的加快,以及我国整体发展水平的提升具有积极意义。应借助我国各领域的推动力,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力度的不断推进,通过源自精神文明建设自身的目标动力、市场经深入发展的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构建的动力、文化发展的动力、生态文明建设的动力,以及我国整体形象提升的动力等,不断提升精神文明建设层次,推动我国社会文明的不断进步。

参考文献:

[1] 董晓平.新时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12).

篇9

关键词: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一、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不能偏离这个指导思想。在农村发展硬件投入普遍不足的情况下,把农村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有效结合起来,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深远影响。

1.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目标。(1)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有较大提高,实现农业现代化;(2)生活水平较大提高,实现农村的较高标准的小康;(3)科学规划,建设整齐、洁净村庄,村容村貌有较大提高,生态文明;(4)村民自治体系得到完善和推广,民主管理水平有较大提高;(5)乡风文明,实现和谐乡村。

2.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新农村的迫切需要,也是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迅速增长的迫切需要。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一些农地区诚信缺失、道德失范,普遍存在着封建迷信思想残留,也有一些地区假冒伪劣、环境污染等现象较为严重甚至呈抬头趋势,这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不懈地改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增强党在农村的执政能力和执政基础,以促进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农民文明素质的提高。

二、现阶段农村精神文明现状

1.农民思想意识和文化素质的提高,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时展要求。在商品经济与市场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前提下,国家在教育和科技推广上重视和加大力度,同时,广大农民自学知识的手段和方式得到了拓宽,农民的思想文化水平普遍提升,但我们要清醒认识到,农民的思想观念和科学文化素质,还远远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时展要求,有些地区在一些复杂的思潮和不良风气影响下,出现了信仰危机、道德滑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集体观念和责任感淡化,利己主义滋长,创新精神和传统美德发扬上原地踏步,不良风气、低欲格调的文化娱乐等现象滋生,精神文化生活空虚。

2.基层政府的宣传教育能力的提高,跟不上新农村建设的时展要求。一些乡镇基层的宣传能力主要依靠上级领导干部的行动和统一安排才能得以实施,基层宣传教育的发动能力没有真正调动起来,农民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全面发挥。主要原因政府层面缺乏对长远规划的落实持续性,缺少有力统一专业专门的推进组织机构,在进行进行思想教育过程中针对性、互动性不强,往往导致教育方式以及内容过于淡化和僵化。同时,相应的学习风气和良好习惯没有形成,缺乏必要的物质保障,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跟不上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

3.物质基础保障相对不足,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无法满足农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

三、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途径和重要保障

1.提高组织行动能力,提高新农村精神文明活动建设质量

(1)推进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提升农村精神面貌。新农村建设要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素质,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在改造农村旧面貌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在健全完善长效机制的前提下,抓好农村风气的环境卫生整治,注重发挥农村党团和村民自治力量,如:党支部、村民委员会、大学生村官、道德评议会等组织的积极作用,引导农民群众文明、理性、自觉抵制社会丑恶现象。以“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评选为活动载体,积极拓展文明村镇、文明企业、文明家庭、文明农牧场等评选活动,倡导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扶危助困、关爱群体、孝敬老人、重视教育、热爱家乡等良风善举,把爱心、同情心和公德心崇尚贯穿于村民的生产致富和家庭生活中。在寓教于乐中增强农民群众的集体荣誉感。

(2)充分认识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意义,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相关精神政策,把推进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作为加强基层执政能力、密切联系干众的切入点,齐心合力构建富裕、和谐、文明的新农村。

2.深入发动群众,培植新型农民,促成良好风气

(1)引导农民增强现代文明意识,进行广泛宣传,营造良好宣传教育氛围,如制作“八荣八耻”宣传牌、宣传单、宣传画,形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通过广播、电视、网络媒介等信息渠道开展美德宣传与纪念活动,营造倡导精神文明的良好氛围,引导农民提高自我,抵制和摆脱封建迷信等愚昧落后观念和陈规陋习,崇尚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的精神,逐步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从而促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和习惯的形成。

(2)加强民主法制建设。教育和引导农民做知法、守法好公民,增强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积极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乡镇”、“平安农场”、“平安村屯”的保障体系建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制,构建农村治安防控体系,完善村民公约,加快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新型农民。

3.以民主自治为基础,改变村容村貌,建设“美丽乡村”

(1)建立健全农村基础公共设施建设制度,净化、美化、绿化农村环境,依靠群众自治组织,提高农民的卫生健康意识,自觉维护公共卫生和秩序,遵守社会公德和文明规范。积极探索形成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革除陋习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规范村民日常行为,转变农民生活习惯和生活观念。形成“村落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2)制定村规民约,把文明创建活动与长效机制管理有机结合,防止文明创建活动的淡化、僵化现象的发生。

4.转变思想观念。发展新型文化载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1)创新工作形式。改变过去群众在台下被动接受的形式,把让农民知道的内容编成知识竞赛题,通过举办知识抢答赛,或者在文艺演出中穿插有奖问答,使领导与群众的信息交流进行有效互动,增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同时,充分挖掘和发挥农村传统民间文化的作用,是丰富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列入地区发展中长期工作规划设计,加大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扶持。积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组织健康的新型文化载体,搭建农村文化新平台,拓展农村文化新领域成立文化服务站,建立和完善文化活动中心保障体制,把“农家书屋”、“职工书屋”作为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的文化需求,为丰富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3)倡导追求健康、向上、丰富的文化生活。信息化发展,农存的信息渠道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能更快、更广、更深入地接到外界信息,农村的生产力的发展也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充分发挥上级部门或者有关单位的在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帮带作用。

篇10

坚持全面发展,积极探索新思路。大力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同步推进,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一是树立全面发展的新观念。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责任在县,基础在乡镇,组织实施在村。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二是探索全面发展的新思路。应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把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应亲自抓政策制定和工作部署,亲自进村入户抓示范引导,认真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培育新农民。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应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落实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文明素质,努力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首先,提高农民群众的思想水平。通过开展形势和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深刻认识建设新农村的重大意义,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和创造精神。其次,提高农民群众的道德素质。通过开展各种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农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导农民群众自觉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树立文明新风尚。通过开展普法教育,引导农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增强依法行使权利的能力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性。第三,提高农民群众的科技文化素质。高度重视发展农村科技和教育事业,大力加强农村基础教育,积极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为农民群众提供多种形式的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

坚持重在建设,加快发展先进文化。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应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大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着眼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坚持工作重心下移、文化资源下移、文化服务下移,努力为农民群众提供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让农民群众成为农村文化的主角,丰富农村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文艺院团送文化产品到农村,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优秀文艺作品,丰富农村文化产品;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创建活动,挖掘和传承特色民间文化,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一支贴近农民群众、长期扎根农村的乡村文化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