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员工总结范文
时间:2023-03-18 13:14: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训机构员工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有利于提高单位的凝聚力
税务培训机构存在于社会现实之中,也要经受市场竞争的考验。人才是税务培训机构最宝贵的资源,是单位勃发生机的有生力量。培训机构的稳步健康发展,取决于人力资源的状况和创新能力。培训机构为了降低发展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必须充实自己的人力资源和提高管理水平,因而,如何引进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激励人才,是培训机构管理工作的核心问题。要想营造一个全体职工同舟共济、齐心协力的良好局面,要想较好地培养职工对自己单位的忠诚度和认同感,必须依靠管理创新。
(二)有利于推进培训机构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税务培训机构作为承担干部培训教育的重要力量,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来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通过管理创新,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实现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建和谐培训环境。培训机构的软环境建设反映了培训机构的内在品质和发展境界,是实现学校奋斗目标的重要保障。实现管理创新,有利于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有利于教学和科研实力的增强,有利于学员服务水平的提高,进而推进培训机构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三)有利于推动培训机制有序运行
公开公平的培训机构运行机制是培训机构成长壮大的制度基础,也是其管理创新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它包括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等。不可否认,初期的培训机构制度建设比较落后、简单,造成人对制度管理的心理抗拒力,造成员工的职业倦怠,这显然不利于培训机构的稳步健康发展。因此,高效有序的培训项目运行和各项工作的开展,必须依靠科学合理的制度创新。
二、税务培训机构管理创新的探索
(一)明确两个管理模式
一是以目标分解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管理模式;二是以工作流程为主线的“项目组负责制”的管理模式。所谓“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是指按照税务培训机构的内部管理脉络,把教师管理、行政管理、工勤服务人员的管理统一于一个发展目标之下,形成各负其责、相互配合、和谐共存的有序环境。所谓“项目组负责制”管理模式,是指把每个培训班视为一个项目,成立项目组负责运行。通过“项目组负责制”,可以整合培训机构的各种培训资源,从学员培训需求分析、入校报到、听课学习、文体活动、餐饮住宿、接送站等等细节入手,规范培训机构的内部运行,保证培训项目顺利实现培训目标。在以上两个管理模式下实现管理创新,应该加强对教师、行政、工勤岗位岗位职责完成情况的分类考核,以及对其工作指标的量化考核,并采取竞争上岗的管理机制,结合奖励、晋升、学习的激励机制进行管理。
(二)管理创新的组织实施
实现管理创新不是一个口号、一份文件、一通说教,而是要经历一系列繁复的流程才有所成就的过程。第一,设定指标。在绩效考核指标的设定过程中,首先应将培训机构的战略目标层层传递和分解,使每个职位被赋予战略责任,每个员工承担各自的岗位职责。绩效管理是战略目标实施的有效工具,绩效管理指标应围绕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而不应与战略目标的实施脱节。只有当教职员工努力的方向与单位战略目标一致时,整体绩效才可能提高。第二,绩效辅导。绩效辅导是顺利完成绩效计划的保障。学校教师绩效辅导阶段的主要工作有两个方面:一是绩效沟通,对员工提供支持与帮助。以对教师辅导为例:在计划制订阶段,教学主管部门需要与教师就目标设定进行沟通,并达成共识,使目标成为部门与教师之间的纽带;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部门主管随时与教师保持动态的沟通,及时进行业务辅导。同时,教师也需要就计划的完成情况作以反馈,获取必要的支持。二是收集绩效数据,为下一步对教职员工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第三,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是借鉴绩效管理的先进经验、结合培训的工作特点创设的,体现出与原有考评制度截然不同的鲜明特点,是对学校效考核评价制度的完善与创新。一是考核对象的分类化。把分类评价作为评价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分别对各岗位制定不同的考核指标,规定不同的指标权重,兼顾各类部门、各类职位的特点。二是绩效考核主体的多元化。将自我评价、他人评价与社会评价有机结合起来,力求从不同维度进行全面的评价,提高信息的可信度和可靠性。三是考核指标的标准化。对不同层次和类别的评价对象,采取对应统一的评价标准。四是考核过程的动态化。绩效评价要将年终一次性评价与年中不定期评价结合起来,从而保证评价的准确性。第四,绩效反馈。教师的绩效反馈,就是将绩效考核阶段形成的综合评价意见通过一定的形式反馈给本人。及时、具体地反馈能帮助个人保持良好的绩效水准并改进绩效,以达到培训机构的要求。第五,调整改进。完善制度、改进工作,是绩效考核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绩效考核结果具有两方面的作用。对于个人来说,其结果作为学校调整和干部选拔任用、培养教育、奖励惩戒的重要依据,促进个人对组织的信心和对绩效管理的重视,使个人的行动自觉地朝向绩效提高的方向发展;对于组织来说,可以发现管理中的问题与不足,调整学校管理的方向。
(三)管理创新的更高目标
篇2
关键词:电力企业;培训需求;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 F407.6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培训需求分析是培训活动体系中最为关键的一个环节,是确保培训具有针对性与实效性的重要条件。近年来,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无论是规模与数量都达到有史以来的空前程度,这使得员工培训面得以有效覆盖,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也或多或少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下文就对电力企业的培训需求分析进行了详细的探讨。
一、开展培训需求分析的重要性
培训需求分析就是在策划培训之前确定是否需要培训、谁需要培训以及需要什么样的培训的一种活动。它是员工培训与开发领域的一项基本技术。企业员工培训的系统模型包括五个步骤:培训确定;目标设置;计划拟定;培训实施;总结评估。为了使培训能有效地促进企业新技术、新管理的应用与员工知识、技能水平的提升及态度的转变,培训活动必须始于培训需求调查并将培训需求贯穿培训活动的全过程。培训需求分析是确定培训目标、设计培训课程的前提,也是开展培训效果评估的基础。电力企业只有开展培训需求分析,才能达到准确识别员工的培训需求,有效解决培训针对性与实效性不足的问题。而当前制约电力企业培训从量的扩张转变到质的提高之瓶颈,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功利色彩浓厚,缺乏有效性
由于对人力资源同业对标指标的过分解读,以学历文凭为目的去追求的功利现象,势必导致以文凭论水平、以职称评称职,一定程度上影响电力企业员工教育培训的有效开展。
2、缺乏针对性培训,没有实效
电力企业参加培训的员工,其学习目的、求知欲望因人而异且具有明显差异性,而培训者在培训方案、内容安排、形式设计及培训员工的选择上,又没有意识或承认这种差异性,难以满足受训员工的实际需要,缺乏针对性,自然没有实效性。
3、传统单一模式授课,难有效果
目前电力企业员工培训方法更多地还是沿用传统的模式授课,即“老师讲,学员听,考试测”,缺乏或是难有机会使受训人员积极参与培训活动,从而产生枯燥、效果不佳的弊病,使学员失去培训的兴趣或者说获益甚少,自然难有效果。为此,加强企业培训需求分析模式和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将对电力企业有效提升培训质量和效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做好电力企业培训需求分析的方法
做好电力企业培训需求分析,需要了解企业内部形式,从企业经营的战略思想、企业制定的经营目标出发,从员工个人的发展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提高培训的信息采集能力,制定长远的企业培训需求分析计划。
1、有效获取电力企业培训需求分析信息的方式
培训需求分析在现代电力企业培训中意义重大,为了不断提升电力企业培训能力,加强培训需求分析,企业需要收集来自各部门的资料,获取很多有效信息。获取信息可从企业的战略角度出发,考虑员工自身的工作特点以及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对培训需求进行识别。企业经营目标考虑到企业经营需要,同时目标对于培训需求分析影响至关重要。员工个人需要也是培训需求分析需要了解的重要内容,员工的需求对培训寻求产生影响。在电力企业内部,具有不同的职位,因此不同的职位对于自身职位也有要求,要从职位的特点以及职位的责任感出发,获取相关职业的重要信息。企业在很多情况下,会遭遇突发状况,对于突况也有突发需求,从突发需求对培训需求进行识别,进行培训计划的制定。
2、培训需求分析的具体内容
了解培训需求分析的具体内容是做好培训需求分析的必要过程,培训需求分析包括3方面的内容: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实施培训需求调查。培训的前期准备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采用先进的人力资源评价体系,针对员工的培训经历、培训时间、教育培训经历等内容,获取员工关于培训方面的信息,对员工的整体素质有所了解,使员工与员工之间有所了解。同时员工与工作要保持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便于了解员工的实际能力与所需培训的内容之间的差距,让员工得以接受正确的培训内容,使培训有重点的进行。制定培训需求调查计划,选择合适的调查培训与分析方法,开展培训需求分析工作,要设计一份好的、详尽的需求调查计划,如果计划产生偏差,可能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有效的需求调查分析方法能促进调查结果质量的提升,此外,调查分析要结合客观实际,从实际出发制定良好的培训需求分析办法。实施培训需求调查,要实施过程性的调查,明确调查范围、调查对象、调查目的,按照调查计划严格进行调查。
3、充分发挥企业培训机构的作用
培训机构应始终以服务为宗旨,电力企业培训机构要为电力企业的员工提供相应的培训与教育服务。电力企业培训机构是指导员工技术培训的平台,由于电力企业发展较快,电力培训的内容也处于不断更新之中,电力企业培训机构应不断更新技术,做好应用技术的内容。如今,国家对技能的重视度越来越高,持证上岗成为很多企业的用人标准,因此,培训机构要加大对技能的培训,完善相关设施与服务,努力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技能培训与鉴定服务,理论为实践提供引导。为了增强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培训机构必须连同理论培训一道,增强企业内部员工自身素质的培训,素质培训包括管理理论与政治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值得深入探索的。由于现在企业正在逐步成型,需要依靠先进的管理理论为支撑,不断提高企业内部培训机构的理论研究能力,促使企业先进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企业培训机构一定要形成灵活的教学形式,紧密结合企业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课程安排和适合本企业的培训与管理办法。培训机构在进行企业员工培训时,要加强与员工内部的沟通交流,努力做好培训需求分析,充分发挥企业培训机构的作用。
4、从电力企业培训全局出发
电力企业培训不仅要将培训当做培训部门的事情,而且要协调各部门,让各部门对培训需求的重要性有所了解。企业培训部门要将培训需求分析分成3个部分,依次展开个体、组织、战略分析,不同层次需求的系统分析,能将组织内部的工作内容依次展开,推动系统整体的不同角度分析。了解不同员工的培训需要,对员工培训需求分析的合理性、有效性做出判别,将培训目标更好地实现。培训的3个部分是相互关联的,培训需求分析的展开需要将培训目标与现实差距确认出来,以促进培训过程更好地开展。培训目标的开展需要自上而下地进行,培训部门在每年年初制定培训目标之际,需采访各部门了解相关情况,向企业上级了解当前企业工作的目标,向企业下层员工获取员工培训需要。最终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评估机制,对企业的目标差距进行前后比较,分析培训部门工作的完成情况,探讨对员工的培训需求分析是否真实可靠。有效的评估制度的建立能带来良好的收益,取得管理层、领导层的支持,能为后来培训工作的开展提供极大的便利,评估体制能及时反馈信息,为企业培训需求提供有利数据,为企业进一步发展做出有力支撑。
三、结束语
在电力企业培训中,需求理论的重要性越来越深刻的体现出来。因此要保证其进一步的发展,企业一定要加强内部的培训,了解员工的需求。聪明的企业人一定会将自己企业的效益建立在尊重员工,了解员工的基础上的制定能够对其起到更好作用的培训需求计划。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企业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谢水莲.加强电力企业员工培训的实践与探索[J].才智,2008,(21).
篇3
【关键词】就业;创业;便民服务
一、开展就业创业培训的意义
(1)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培训的意义。据了解,大多数大中专毕业生在就业创业前,缺乏见习实习和就业创业培训的机会,由校园跨入社会时的心理准备严重不足。许多人面对就业、创业的问题,缺乏良好的择业心态、准确的自我定位,以及对社会、市场和企业需求的基本认知,从而影响到就业创业的成功和人生的发展。因此,我们不仅需要为大中专生提供更多就业创业的机会和见习实习的岗位,还应该大力加强他们就业创业的培训,帮助他们尽快完成从校园到社会、从课堂到企业的心理调整和角色转变,尽快融入到新的工作环境中,发挥自己的专长,实现自己的价值,为国家和社会多做贡献。(2)在岗员工培训的意义。企业在岗人员、管理方面时常发生变化,加强对员工的培训,是企业保持稳定发展的保证。随着社会的进步,知识的不断更新,新技术不断涌现,企业对高新技术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应当不断对员工进行有关本行业的最新发展态势,最新技术要求方面的培训,以此来督导员工跟稳行业发展步伐,胜任变化的岗位技术要求。
二、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培训质量
一是依托现有各类职业院校和职业培训机构,面向城乡各类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就业技能培训,力争使新进入人力资源市场的劳动者都有机会接受培训,实现技能就业。二是要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作用,面向广大企业在岗职工,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高技能人才培训,使企业技能岗位的职工得到至少一次技能提升培训,全面提高企业职工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三是要面向有创业要求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使每个有培训愿望的创业者都参加一次创业培训,提高创业成功率和经营稳定率,带动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就业。为此,我们应重点从四个方面抓好落实。一是大力推行订单式培训、定岗培训、定向培训等培训模式,加强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实现培训与就业、培训与企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二是进一步加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为劳动者及时提供技能鉴定服务,强化职业技能鉴定对职业培训效果的检验。三是加强职业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完善政府购买培训成果机制,通过公开公正的认定方式,选择优质的培训资源承担政府补贴性培训任务,并切实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管。四是加强就业服务,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体系,定期公布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引导各类劳动者选择适合自身需要的培训项目,帮助劳动者顺利实现就业。
三、夯实工作基础,提升培训能力
一是要加强职业技能实训基地建设,加快提升改造一批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提高职业培训机构的培训能力。二是要加强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建设,在本地级城乡建立统一的职业培训信息管理平台,对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和接受政府补贴培训的人员进行动态管理。三是要加强就业培训师资队伍建设,深化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加快国家职业技能标准、职业培训教材和职业技能鉴定题库建设,为就业培训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就业培训前景展望
篇4
一、煤矿职工素质及教育培训现状
第一, 职工素质现状。
韩城矿业公司是1970年成立的老矿山企业,由于地质条件差,煤层灾害复杂,近年来难以后继人才的补充,矿区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又不断的流失。据近年来调查统计,公司不仅专业技术人才缺乏(仅占职工总数的3%),而且占企业总人数70%以上的技能操作人员队伍素质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5%以上,甚至是文盲的也不乏其人。煤炭行业属于高危行业,受文化素质的影响,大多数员工安全风险意识淡薄,安全知识和事故防范意识以及应急能力严重不足,违章作业,违反劳动纪律致使矿井事故时有发生。据专家分析,90%以上的事故发生在班组,其根本原因是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及职工专业素质低。其次,影响煤矿生产全面优质管理,同时影响到新技术的推广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
第二,职工教育培训现状。
近几年,公司为满足煤炭井下机械化生产的需要逐渐加大了教育培训的投入。一方面加大引进人才的投入和力度,从招录部分全日制高等院校大中专毕业生进行转煤矿专业培训,到推行“变招工为招生”的定向委托培养,为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做好了人才储备工作。另一方面,加大了在职员工的学历教育投入。从选送部分优秀农民工送到能源职业技术学校进行职业教育函授学习培训,结合实际与有关煤炭等院校等取得联系,对在职职工进行学历提高或继续教育培训,再到不定期选送员工外出或在企业内部进行岗前培训、岗位适应性培训、安全培训、资格培训以及其他岗位培训,从而全面提升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公司还制定了《职工教育培训管理考核奖惩办法》,细化了用人单位及职工学校不同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考评细则,以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二、公司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第一,培训工作中存在问题。
尽管近年来在职工教育培训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根据几年来培训考核结果,还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管理制度不健全。有的单位培训管理制度不够健全,没有形成员工教育培训长效机制。有的培训奖惩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体现出培训工作应有的激励作用。 二是培训计划不尽合理。有些单位部分培训计划偏离实际培训需求,或培训项目的培训人数、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未处理好生产与培训的关系。在选送煤矿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人数上,均与年初所报计划人数不符。
三是培训档案不健全。二级单位普遍存在员工培训台账不健全、培训档案管理不规范问题,培训档案内缺少教师授课教案、员工培训反馈、培训效果跟踪调查等资料。
四是培训设施不符合要求。培训机构教学实验室的实验设备有的过于陈旧,使用率低甚至有的基本没有使用,煤矿投入的新设备在培训机构没有现成的教案,不能学以致用;没有配备专职实验管理人员,没有培训教学计算机室;培训机构安全教育展室有事故案例,但没有事故原因分析;有的培训机构培训教学设施、设备不符合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管理规定要求。
第二,职工教育培训工作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领导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建立健全职工教育培训组织机构,部分单位领导对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没引起高度重视,重生产、轻培训,重使用、轻培养,没有认真坚持“管理、装备、培训”三并重的原则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没有贯彻落实培训奖惩制度。
二是培训需求分析没有做好。部分单位在制定培训计划前,没有认真对本单位员工的安全生产、岗位技能基本现状和本单位安全生产目标任务对员工配备、员工素质的要求进行从组织到个人全方位细致的培训需求调研分析,导致部分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偏离实际需求。
三是师资力量薄弱,人员配备不到位。各培训机构都没有配备专职教师,不符合煤矿安全培训机构管理规定要求;培训专业管理人员配备不到位,致使员工培训台账不健全、培训档案管理不规范等。
四是没有正确处理好生产与培训关系。部分基层单位没能处理好生产与培训、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导致培训时生产骨干抽不出来,日常业务培训经常占用员工业余时间,员工得不到充分休息,员工培训兴趣不高,学习效果不很理想。
进一步做好煤炭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的思路探析
第一, 职工教育培训流程设计的优化
首先,组建公司职工教育培训管理中心,并遵循以下原则:成立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且正常运行;培训管理中心要组织机构集中、精简、高效;培训机构应考虑到职工教育的层次性;职工教育目标的组织实施,培训中心根据公司的年度方针目标,科学规范开展员工教育培训工作。
其次,紧紧围绕企业生产经营、技术进步这个中心来规划人才培训,以岗位培训与技术培训为重点。有十种经过检验的培训模式可供参考:岗前培训、技术等级培训、岗位练兵和同工种业务竞赛、短期技术业务培训、继续工程教育、国内用户技术培训、产品转让技术培训、岗位职务培训以及学历教育等。
再次,根据煤炭企业的特点,在教育培训方法上应注意“六要”:在教育培训方向上要对准需求;在教育培训内容上要讲求实际;在教育培训形式上要灵活多样;培训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与作业人员,在时间、内容、形式上应各不一样;在教育培训的教材上要抓好自编教材。重视“三性”,即针对性、适用性、先进性;在教育培训的师资队伍上要专兼结合。充分发挥企业各类专业工程技术人员的作用,有利于理论联系实际。
第二,明确煤矿职工培训的内容概况。
煤炭企业职工培训的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安全知识培训、岗位技能培训和应急管理培训和企业文化培训。
安全知识培训是高危行业员工获取持续提高和发展的基础,员工只有具备一定的基础及专业知识,才能为其在各个岗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撑。
岗位技能培训是提高员工工作能力、企业生产高质量产品和产生最佳效益、获得持续发展的源泉,也是企业培训中的重点环节。
应急管理培训是煤矿高危行业为了进一步提升广大职工的危险因素辨识、隐患排查、治理、处理以及应对各种突发事故的应急能力。这是大力推动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进一步夯实安全生产应急的基础。
企业文化培训,企业文化对于解决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矛盾、领导者与被 领导者之前的矛盾,开辟了一条现实可靠的道路,员工具备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业务技能,还需要正确的价值观、积极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思维习惯。这便是企业文化培训,是企业必须持之以恒进行的核心重点。
第三,煤矿职工培训形式的创新。
一是要切实把握好“三性”。系统性:根据企业现状及发展目标,系统地制定各部门、岗位的培训发展计划。企业管理者必须对培训的内容、方法、教师、教材和参加人员、经费、时间等有一个系统的规划和安排;前瞻性:企业培训不仅仅是为了目前的需要,更要考虑将来的长远发展;针对性:要“有的放矢”,把握好培训的主方向、主目标,一定时期内还需主题明确、中心突出。
二要有广泛的员工参与。企业应把所有合乎条件、渴望学习的员工都纳入培训范围。真正影响培训和开发效果的人不是培训的组织人员,而是受训人员的直线管理者,如果他们没有这方面的意识和技能,培训与开发的措施不仅会流于形式而且浪费资源。
三要有反馈与交流。每次培训结束后都要做培训效果评估,对培训内容本身的可实践性、对员工工作绩效的影响程度进行全面的评价,为以后的培训方向和选择奠定基础。
第四,结合矿区实际,选择合适的培训方法与技术。
一是在岗培训。在岗培训是指员工不脱离岗位,利用业余时间和部分工作时间参加的培训,这是企业应用最普遍的培训方式。
二是脱产培训。脱产培训是指员工离开工作岗位,去专门从事知识或技能的学习。煤矿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煤矿三项岗位人员等的安全培训,应集中时间组织脱产培训。
三是部门互动式培训。设置培训主题后,根据部门员工特点,将培训内容分解到部门相关人员,各自进行学习;培训由大家共同参与,每位员工都是老师,各负责主讲部份内容,每讲完一部份,全体员工就其授课内容及方式展开集体讨论。总结长处、改进不足,以不断完善。让员工在平常的生活与工作中不断积累知识,提高综合素质。
四是岗位复训。对于在某一岗位工作一段时间后的在岗员工进行岗位复训,以温故而新知,是必要的。岗位复训应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按需施教,根据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需要,缺什么补什么。
五是以师带徒。此种方法主要适应于新员工和员工晋升、岗位轮换,当员工缺乏岗位经历或对岗位情况不熟时,采用此种方法,通过其师傅的言传身教,使员工获取实践经验,以尽快达到岗位规范工作要求。
六是通过各种活动和教育培训,使企业职工认同企业所特有的组织文化,如企业组织的理念、规范、价值观念、目标等。
七是通过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如聘请专家讲学、产品革新、同事间广泛交流等,提高企业职工的工作技能、管理技能和创新技能等。
八是通过深入推进“岗位工作规范描述”践行和“手指口述” 菜单式安全操作的培训演练活动,抓好岗位工作规范描述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使每位员工能做到“写、说、做”的高度一致,即“知行合一”,使岗位描述成为公司员工岗位教育培训的一种文化。
九是通过心理辅导,调整员工心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不断增强广大员工和企业应战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能力,加强企业组织的团队建设。即企业不仅应加强职工的知识技能培训,也应加强职工的“团队精神和情绪调控能力”的培训。
四、结语
篇5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3年9月11日
一、电信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电信业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与支柱性产业,具有较强的行业优势和企业文化优势。广阔的市场空间、广泛的收入来源以及较低的企业运营成本和运营风险,保证了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并给电信市场带来更大的拓展空间。电信企业在长期的经营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经营思想、经营作风和经营方式,并随之产生内涵丰富、特色鲜明、个性突出的企业文化。行业优势和企业文化优势都为电信企业在引进优秀员工和进行员工培训方面起到很好的基础作用。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客户更加理性和多元化的选择使其有着自己独特的企业观念。随着技术进步和业务创新,电信运营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单一的业务市场,而将进入全方位、多业务的竞争时代。在企业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的同时,培训员工知识和技能水平也被提升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战略性地位。据通信企业管理期刊调查显示,在探索创新员工培训模式上,电信企业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但是,在现实中仍存在着一些有待完善的方面,特别是在管理层、培训体系、激励机制等方面存在比较大的问题,成为电信企业进行员工培训的劣势所在。因此,这些问题也是电信企业亟待解决的当务之急。
二、电信企业员工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层观念存在偏差。人力资源培训不是一项无回报的开支,相反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投资。然而实践中,管理层的想法和计算工具经常使他们过度偏向于把资金和物质成本看得比智力成本更为真实。准确测量人力资本价值有很大的困难,对人力资本投资的回报比对其他类型投资的回报更难量化,这样可能使得人力资本的投资相对其他形式的投资更容易遭到管理层的反对。在一定程度上,很多组织都视人力资源培训为一种开支或一种员工福利,而不是一项投资,人力资源培训预算经常落后于经营战略计划。在经济效益好的时期可能无区别地给人力资源培训拨预算,当效益不好时组织首先砍掉的就是人力资源培训的预算。
(二)培训体系不健全,模式单调僵硬。据培训调查报告显示,92%的企业没有完善的培训体系。在企业的培训管理机构方面,仅42%的企业有自己的培训部门;在培训制度方面,64%的企业声称有自己的培训制度,但经座谈和深访发现,几乎所有的企业承认自己的培训制度流于形式;在培训需求方面,没有几家企业进行过规范的培训需求分析。很多企业一提到培训,就是来场讲座,外派学习一周等,从来或者说很少考虑自身需要,更多的是流于形式,为培训而培训。
(三)引导激励机制、强制管理制度缺失。内部人才成长选拔机制的缺失,使企业许多员工看不到、感受不到。同时,在企业培训中强制管理制度也缺失。培训考核定性的多,而且不便于考核,培训效果考核流于形式。组织各类培训,培训后有的进行试卷考试,有的培训结束后就完事不问了。没有培训管理强制制度制约,培训是不会出什么成果的。目前,我国电信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与开发方面已有着较高的认识和提高,但是在具体实施与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缺陷和不足。如何使员工培训与开发在企业运营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和最佳效用是当前亟须解决的核心问题。
(四)企业员工对培训的认识度不够。在员工进行培训的过程中,由于一些企业员工认为培训对自己的作用不强,再加上一些企业的领导层对企业的员工培训的意义不能讲深讲透,这些都导致员工对培训的认识度不够。因此,一些员工即使表面上参加了培训,但是实际上却不能认真讨论思考培训的内容,导致培训效果非常不理想,甚至培训成了走过场。
三、解决对策
(一)量身打造适合本企业经营发展的培训模式。电信企业应该说提供的产品主要是服务,面对自己的客户群体,针对各自不同的服务目标,应有自己独特的理念、战略,由此为自己量身打造适合本企业发展目标的培训模式。在此,我们借鉴作为电信运营商之一的中国移动的培训模式:
1、围绕服务理念的培训。中国移动通信的企业服务理念是沟通从心开始,用真心和真诚去传情达意,才能使彼此的交流更为顺畅、更为高效、更为精彩。经营单一的移动通信业务使中国移动可以专心致志把服务做好,这是中国移动与其他运营商相比独有的优势。中国移动各级公司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营业人员、1860话务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技能不但有了较大提高并在规定时限内完成。由此可见,中国移动的培训更多的是在专业技能上的具体的培训。
2、围绕战略重点的培训。近年来,中国移动围绕服务和业务领先的战略重点开拓了许多新的业务领域。在2003年思科系统公司为中国移动培养近60名思科认证工程师(CCNA和CCNP)并授证,以帮助中国移动打造专业化的网络支持队伍,此举表明中国移动大力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以确保服务和业务领先战略顺利实施的决心。
3、围绕客户群体的培训。中国移动通信以客户细分为基础,针对目标客户群,提供差异性、优质的网络服务和客户服务。在已有的动感地带、全球通、神州行等知名品牌的基础上,又推出了移动梦网、绿色田野、亲情卡计划等新业务品牌,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通信需求。针对多样化、个性化、高价值、高技术的业务和产品的培训,使中国移动培训的内容丰富,而且个性化、多样化。建立有效地培训体系培训体系是否有效的判断标准是该培训体系是否能够增加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员工培训体系包括培训机构、培训计划、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对象和培训实施、培训评估等。
建立有效的培训体系需要对上述几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1、培训机构。企业培训的机构有两类:外部培训机构和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外部机构包括专业培训公司、大学以及跨公司间的合作(即派本公司的员工到其他企业挂职锻炼等)。企业内部培训机构则包括专门的培训实体,或由人力资源部履行其职责。企业从其资金、人员及培训内容等因素考虑,来决定选择外部培训机构还是企业内部培训机构。
2、培训计划。培训计划涵盖培训依据、培训目的、培训对象、培训时间、课程内容、师资来源、实施进度和培训经费等项目。
3、培训内容。培训内容的选定是非常重要的,根据培训需求分析,来确定培训内容。
4、培训方式。从培训的方式来看,有职内培训和职外培训。职内教育对于提升员工理念、人际交往和专业技术能力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职外教育指专门的培训现场接受履行职务所必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职内教育和职外教育相结合,对不同的培训内容采用不同的方式,灵活进行员工培训。
5、培训对象。根据参加培训的人员不同,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培训、普通职员培训和工人培训。应根据不同的受训对象,设计相应的培训方式和内容。
6、培训实施。培训计划制定后,就要有组织计划的实施。
7、培训评估。培训的成效评估和反馈是不容忽视的。培训的成效评估一方面是对学习效果的检验;另一方面是对培训工作的总结。可以采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对培训效果进行分析评价。定性分析法可以运用到培训结束后组织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以及个案分析等环节。而定量分析法在对成本收益、机会成本以及边际成本进行分析时运用。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都具有自身特有的优劣,只有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对学员的培训效果进行恰当分析。
(二)转变观念,创建学习型企业。电信企业已经进入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老化和更新周期缩短,人的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的增长不再主要依靠传统经验的积累,而要靠系统的培训。企业即人,这是许多管理学家和企业家的共识。电信企业的各级、各部门领导要深刻认识培训工作的深远意义,认清企业发展与职工教育培训之间的根、源关系,将教育培训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同时,将企业的战斗目标同员工的职业发展生涯有机结合起来,使员工关注的不只是自己现在的薪水、待遇,而是公司的发展前景,关心的是员工自身如何尽快适应公司的发展、能否为公司的发展和创新做点事情、如何学到更多的技能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拓展自己的知识等等。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努力把企业培育成学习型组织。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德.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篇6
【关键词】 石油教育; 培训机构; 内部控制; 体系建设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4)08-0049-03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下文简称“集团公司”)于2003年起在上市公司开展内控体系建设,随后于2008年开展未上市第一批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又于2009年开展第二批未上市单位内控体系建设,截止到2010年1月1日,集团公司直属各单位全部按照集团公司的要求,建立起了现代内控体系。作为集团公司的下属单位,石油教育培训机构也必须建立现代内控体系。但是,石油教育培训机构有别于生产型企业,有其独特的行业风险,本文在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应重点关注的内控体系建设内容。
一、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现状分析
为了解集团公司下属培训机构的内控体系建设情况,笔者面向集团公司下属37家培训机构,采取发放电子问卷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电子问卷37份,收到回复14份,回收率为37.84%。问卷的调查内容分为“培训机构单位的基本情况”和“内控体系建设情况”两部分,第一部分“培训机构单位的基本情况”主要了解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管理概况、培训业务概况、内控体系建设及管理的总体概况。第二部分“内控体系建设情况”主要了解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情况。通过统计和分析,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现状得出了如下结论:1.教育培训机构重视内控体系建设。在回复的14份答卷中,9家成立了内控管理部门,约占样本总量的65%;设立专职人员的有7家,占样本总量的50%;配备兼职的有4家,约占样本总量的29%。2.建设的原因来自上级的要求。回复建设原因的11家中,全部来自上级的要求,约占样本总量的79%。3.培训规模大,需要内控体系建设。年培训量达到5 000人次以上的有8家,约占样本总量的57%,说明培训工作常态化,有必要建立内控管理体系。4.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存在一定的研究空间。6家单位没有回复内控体系涵盖的培训业务,约占样本总量的43%,说明大部分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范围尚未包含主营的培训业务。5.对于如何改进培训业务内控体系建设缺乏认识。没有一家对“需要纳入内控体系的培训业务还有哪些”这一问题提出建议,表明在该问题的认识上缺乏思考和想法。产生这种情况的客观原因是,培训服务不属于集团公司的主营业务,因此集团公司层面对培训业务流程没有统一的规范,需要各教育培训机构自行建设。站在风险防范角度,教育培训机构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梳理培训业务流程,识别培训业务风险,从而健全和完善内控体系。
二、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建设主要内容
(一)建设考虑因素
1.管理制度。石油教育培训机构都存在既有的一些培训管理制度,需要将这些制度进行整理、分析、优化、修订,使得流程有制度可循。2.整体架构。分析和设计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管理业务流程架构时须考虑系统化、层级化的目标。3.潜在风险。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在实施培训过程中存在培训行业特有的内外部风险,只有对内外部风险进行辨识、评估和分析,才能综合应用多种风险策略规避或降低风险。4.控制措施。针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各类风险,在业务流程描述时设置控制节点,提出风险防范措施。5.信息沟通。培训业务环环相扣,哪一环出了问题,都会对整个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流程设计时必须考虑信息的顺畅传递。
(二)建设总体思路
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部控制建设现状表明无须再侧重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资管理、采购管理等业务的风险与控制的设计,这些在集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手册(统一分册)》中已有相应的规范可依循,需要重点研究的是培训管理业务的风险与控制。培训管理业务作为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经营业务,是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内控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通常,内控体系建设按风险及控制所作用的层面不同,分为公司层面控制和业务活动层面控制,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内控体系建设也应以这两个层面来开展。
(三)业务层面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首先,要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业务流程架构进行设计。业务流程架构是对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全部业务流程分类和分级的结构化反映,包括流程总图、流程目录和流程定义。业务流程架构设计是开展内控体系建设的基础,也是反映石油教育培训机构整体业务走向、满足不同管理层次需求的重要工作。虽然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培训组织管理在文字表述上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都包含了培训需求分析培训项目立项培训项目实施项目效果评估培训课程开发培训师资管理培训总结报告等环节。因此,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管理业务所涉及的流程目录可按表1设定。
然后,在流程目录基础上梳理和规范业务流程,评估业务活动层面风险,制定风险控制措施。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培训业务潜在风险示例见表2。
总体来说,培训业务非常琐碎,从了解学员名单、制定教学计划、制作培训手册、汇总接站信息开始,到落实学员住宿和用餐、落实课堂教室和现场教学、提交用车计划等事项之外,还需考虑各类应急事项的处置,如学员生病就医等。鉴于培训管理工作特定的琐碎性与不确定性,表1和表2的内容未涵盖全部的培训管理业务和风险,且不同的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在组织结构和运营方式上的不同也会导致差异,应依据单位实际业务状况进行具体设计。在实施具体设计时,可采取确定控制目标整合控制流程鉴别控制环节确定控制措施的方法,最终以流程图和风险控制文档的形式加以体现。
(四)公司层面控制建设的主要内容
公司层面风险是指公司层面上形成的与公司整体相关的风险。应根据企业性质和业务运行特点以及管理的需要进行分析。公司层面风险因素主要包括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石油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外部风险有客户需求变化、行业竞争、法规和政策的调整等;内部风险有培训观念风险、培训技术风险等。举例来说,在组织结构风险层面,可将其定义为“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导致运作效率低下,从而影响教育培训实施或者长期战略发展的实现”。其风险影响因素有:部门职能交叉、职能缺位以及部门考虑自身局部利益等因素所带来的部门与部门之间工作不协调;上下级之间集权与分权关系处理不当。此外,石油教育培训机构还会面临培训市场需求风险、健康安全环保风险、信息风险、舞弊及诚信风险、知识产权风险、内部基础管理风险等。对于公司层面风险,需要进行公司层面风险控制,公司层面控制是使得管理层确保在机构内部各个领域获得适当、有效控制的重要机制。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公司层面控制措施可以包括:
1.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风险管理文化。石油教育培训机构较于其他生产型企业,其风险意识相对来说是比较薄弱的,在大力推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时代,培育和塑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将风险管理意识转化为员工的共同认识和自觉行动,并融入石油教育培训机构的企业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在激烈的竞争面前立于不败之地。
2.建立风险管理组织体系。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应设立内部控制管理部门,涵盖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四个层次管理架构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形成内部控制体系的运行网络。
3.完善内部控制机制和规范。石油教育培训机构应对部门职责和岗位职责进行全面细致的规范,建立清晰的授权审批制度,编制权限审批表,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尽可能将内控纳入绩效考核,同时,加强监督,强调信息与沟通,建立反舞弊机制,完善信息系统控制等。
【参考文献】
[1] 韩伟静.培训部规范化管理工具箱[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2] 邹晓春.培训管理工具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1.
[3] 时玉同.构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机制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0(4):72-73.
篇7
二战后特别是20世纪70到80年代,日本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日本的制造业奇迹令全球侧目。究其原因,一个很重要的驱动机制在于日本企业独特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然而,随着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陷入了去杠杆化、增长速度停滞甚至倒退的“失落的10年”。2007之后,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化更是动摇了日本式人力资源开发经营的根基,一批有全球影响力的企业相继实施了大规模裁员计划,与此伴随的是,传统的以和谐为特征的劳资关系逐渐走向对立。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特点及利弊评价,为处于快速工业化阶段的中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提供经验与教训。
一、日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积极因素
第一,“以人为本”,留住人才。
日本企业奉行“得人心者得天下”的理念,千方百计照顾职工的利益,在企业组织中,管理者是家长,员工是成员,包括员工的家庭生活也在企业的关怀范围之内,极具人情味。在企业决策中,美国企业实行的是个人决策制,重大事项决策由首席执行官决定。而日本企业却是高层管理者将信息传给基层管理者,征求他们的意见,几经回合,最后达成共识。这些都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既然企业奉行“以人为本”,处处考虑员工的利益,人才流动性就较弱,而且企业还有另一大砝码,就是企业注重员工培训,企业为员工适应企业发展进行职务和能力培训,使员工适应于本企业的技能训练,并根据员工的自身特点将其安排到合适的岗位上,这也提高了员工的劳动效率,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再有终身雇佣的制度保障,企业就留住了人才。
第二,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而日本文化由于受佛教和中国儒教的影响,再加上自身的民族文化,企业文化也独具一格。在企业中,员工注重团队合作,分工并不明确,工人只分为初学者、半熟练和熟练三种,并不像美国或中国,员工只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专门从事一门生产操作。遇上企业业务繁忙时也是员工集体加班,员工在企业中实行岗位轮换制,这样员工对整个企业的生产技术操作都较为熟悉,提高了员工的素质,同时员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决策,在重大决策上,并不是仅仅由高层管理者决定,而是经由基层管理者通过才执行。日本企业奉行“以德为先”,突出道德倾向,在思想感化工作中起着表率作用,没有特殊情况,都要参加员工的联欢会等,增进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了解。
第三,政府、社会、企业三者有机结合培训机制。
日本政府在职业开发培训中起着指导与推进作用,主要是政策、法律和财政支持。首先是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如制定“职业能力开发促进法”等从法律上给以保障。其次是根据国内外形式,制定相关政策,如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在政策支持下,各级政府也专门设立官方培训机构。再次,日本政府从财力上也给资助,实施职业培训教育补助金。而社会上的民间培训机构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承担了较多的培训项目。比如LEC公司是日本最大的民间培训机构,根据国家培训需求,设立了国家资格考试培训及企业培训等,其中包括国家和政府委托的培训。而还有半官方行业的培训组织,为企业提供了大量的职业技能培训。一部分知名的大公司还开办了企业公司大学,如丰田、索尼等。日本的这种政府、社会,企业有机结合培训是日本人力资源开发的显著优点。
二、日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弊端分析
第一,重通才,轻专才。
在不少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国家,专业人才都受到高度重视,一些企业不惜重金吸引专业人才,专才的工资可以比普通工人高许多。但日本却认为,过细的分工只能增长员工的狭隘心胸,小团体意识,他们较重视通才,这种人才十分熟悉企业各方面的情况,可以做跨部门的综合管理和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但却没有任何专长。日本的这种“重通才,轻专才”的理念,给蓝领工人为主的日本制造业带来了巨大好处,但是对于复杂的金融系统来说,专业人才缺乏,人浮于事的现象严重,工作效率低下,给金融行业带来了不少损失。
第二,终身雇佣制,劳动力流动性低。
日本企业在员工达到退休年龄之前,对其实行持续雇佣制,除了面临破产和经营极度困难,企业一般不解雇员工。而员工在企业待了一定时间后,完全掌握了企业的各种生产技术操作,也受到了企业文化的熏陶。由于企业之间的生产技术操作的差别,企业在某一企业掌握的技能不适应另一企业,加上企业不愿意雇佣“跳槽”的员工,这很大程度上迫使员工在同一企业干下去。事实上,也许员工并不适合在某企业工作,特别是那些有着某方面特长的员工,但是终身雇佣制度制约了劳动力的外部性流动。这种人力资源模式导致机构臃肿,人浮于事。在员工不适合在企业工作时也难以实行外部性流动,严重影响了员工潜能的发挥。
第三,员工激励机制效应不明显。
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主要靠薪酬激励与职务提升激励。而日本企业实行的是序列工资制,员工的工资,尤其是在员工进入企业后的最初10~15年间的工资,主要是根据员工在本企业服务的时间长短来决定。个人的业绩则摆在了次要位置。而且日本企业特别强调纪律性,对于那些循规蹈矩,上班扎扎实实工作的员工很器重,对于那些工作效率高,业绩能力强,不太守纪律的员工则不那么欢迎。可对于年轻的员工来说,他们追求业绩,追求创新精神,不喜欢因循守旧,这种工资机制激励作用太小了。
三、日本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对我国的启示
第一,重视人才培训,支持与设立各种培训机构。
日本政府重视教育培训,社会民间力量也支持与设立各种培训机构,企业有在岗培训与脱岗培训等,日本这种高度重视人才培训制度很值得我们借鉴。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我国人口数量大,但人口素质却较低,目前只是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职业高中毕业的较少,企业缺乏技术性人才。企业培训员工也存在顾忌,因为我国劳动力流动性强,企业担心培训后的员工“跳槽”,不在企业工作了,因此企业对员工培训得较少,甚至不培训。民间兴办培训机构缺乏像日本那样的政策法规的支持,企业培训缺乏保障。因此,我国要吸取日本人力资源开发重视人才培训的这一成功经验,加大对人力资源的投资,出台相关政策法规支持与鼓励民间与企业开展职业培训。
第二,以市场为导向,建立行之有效的薪酬体系。
日本企业依靠终身雇佣制留人,实行以序列工资为特点的薪酬制度。而这并不适合我国国情,我国人力资源模式的改革较快,薪酬体系的改革没有跟上,造成了员工的积极性下降。因此,为了提高员工积极性,减少人才的流失,需要进行更加完整的薪酬体系设计,针对不同类型人员,采取灵活有效的薪酬结构,在更深的理论层次上来讲,要确定人力资本的价值,体现高科技人才、企业骨干所创造的剩余价值。虽然我们建立的薪酬体系要防止高级人才的流出,但是我们也要根据市场化特点,全面推行聘任制度以及辞职辞退制度,实行双向选择。完善绩效评估体系,加强专业技术技能的评定,按需设岗,竞聘上岗。
第三,切实推进企业文化建设。
篇8
一、失业职工技能培训的重大意义
再就业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可以进行人生的二次选择。中央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为员工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同时也为再就业提出了更高的就业标准。失业职工应抓住一切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促进技能的提高,实现一专多能,以适应不断提高的社会人才需求。
失业职工的再就业关系到民生,关系到社会稳定。开展失业职工技能培训,提高其市场需求的职业能力,是促进再就业的有效途径。为此,中央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职业技能培训的政策,省、市、地方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规定和执行措施,划拨专项资金,对各类培训机构给予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失业职工进行免费的技能培训,使他们能够掌握新的技能,从而走上再就业之路。
二、失业职工技能培训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失业职工的技能培训还存在以下问题。
1.培训效果不佳
失业职工的家庭经济状况不同,生存条件不同,条件好的能安心按时参加学习,条件差的首先以生存为先,他们急于找到能维持生计的工作,甚至是用无技术因素的纯体力劳动来解决生计,无法保证正常的学习时间,也不能专心致志地投入学习,人到心不到,培训效果不佳,甚至流于形式。
2.文化程度差异大
失业职工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同,教学进度难以同步。有的失业职工不能选择适合自己、适合市场需求的工种,盲目跟随学习,学习一段时间没有任何效果。
3.管理难度大
失业职工下岗后,对他们的管理难度较大,他们不能及时掌握国家的有关政策,不能正确评估自己与市场的需求。同时政治思想教育跟不上,思想观念不能与时俱进,或得过且过或挑三拣四,奋发有为的创新思想不足,自己创业又受资金、知识等各方面的限制,大多很难走上良性循环之路。
4.培训机构的问题
各类培训机构面对国家专项资金扶持的失业职工培训工作执行力度不一样。有的不能以责任担当为己任,而以经济利益为主,忽略培训质量,对失业职工培训的复杂性估计不足,耐心服务的意识不强,疏于思想指导、心理辅导,不能帮助他们分析市场需求和就业导向,只接收不指导,甚至对失业职工产生歧视,造成就业不通畅,各种问题层出不断。
三、搞好失业职工技能培训的措施
针对失业职工技能培训现状,按照现行国家政策完善培训工作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落实失业职工技能培训政策
落实失业职工技能培训政策,政府加大监控力度,对各类培训机构的办学资质(培训工种、教学计划、师资力量、实习设备)严格审核,确认培训的专业是否符合市场需求,是否实现通畅就业,是否完成教学执行过程,是否达到考核培训效果。
2.健全失业职工技能培训机制
各类培训机构不断总结培训经验,完善各类培训机制,从心理辅导、就业导向、技能掌握等各方面给予培训,切实提高失业职工的素质,以关心爱护、履行职责为基点,真正使失业职工学到有用的技能。
3.采取多种技能培训形式
根据失业职工的实际情况,采用多样化的培训形式:随到随学班、日常班、夜晚班、双休日班、循环班等多重并举,或是课堂集体教学,或是一师一徒,或是老生带新生,理实一体化教学以实习操作为主,学会为止。
4.多方配合共同努力
政府、机构、失业职工三位一体共同努力,提前做好人才市场需求调查,培训急需的工种,实现自主就业。提前联系好用人单位,采用委培的方式为失业职工培训后的就业做好准备,形成就业通道。
5.建立报名流程
学员在报名时,可通过提示牌的提示,选择学习哪些专业是市场急需工种适合自主就业,哪些专业是订单专业可稳定就业。确定学习方式和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定学习档次。
篇9
供电公司培训中心承担着企业培训的主要工作,其中涉及到的培训工作数量多、种类多、人员多。培训工作的流程模式多样化,培训资源覆盖面广、种类繁多。按照原有工作模式无法对公司培训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无法提高培训资源利用率。基于此,本文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相结合,开发设计了培训流程及培训资源管控系统。该管控系统能够改变现有培训工作管理模式,以工作流的模式管理每个培训任务实施过程,同时对培训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能够减少培训工作者工作量,提高培训工作效率和培训资源利用率,为合理分配培训资源提供支撑,并且能够为公司培训投资项目建设计划的制订提供支持数据。
系统理论和实践依据
培训流程和资源管控系统是一种信息系统管理系统,现阶段管理系统从开发和使用模式上主要分为C/S、B/S、三层结构三种模式,C/S和三层结构模式用户界面和交互性好,但对客户端要求较高并且后期维护较为复杂,B/S模式无需单独配置客户端,能够实现客户端免维护,该模式已成为培训管理系统的主流模式。
国内外多数学校和培训机构有自身的培训流程管理系统,这些机构和学校的培训方式和管理流程上与企业内部培训机构有着很大的区别,因此企业的培训模式和流程不能照搬其他培训机构。国家电网公司ERP中有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其中有员工培训管理功能,但其管理主要内容是员工培训,而非培训中心本身工作流程和培训资源管理,故其培训流程管理系统也有自身特点。
本培训流程及培训资源管控系统主要通过对培训工作流程和管理流程进行分析,利用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技术进行实现。系统中使用工作流方式进行流程管理,所谓工作流,就是在一个工作群组中,为了达成某一个共同目的而需要多人协力以循环或平行工作的形式来共同完成的任务。根据工作流本身特点可分为结构化工作流和即席工作流,根据工作流侧重点不同可分为面向文档和面向过程的工作流,根据支撑技术不同可分为基于邮件和基于数据库的工作流。此项目中涉及到的工作流为基于数据库的面向过程的工作流。项目中可以在J2EE标准下使用JSF框架实现工作流管理。J2EE标准三层结构包括客户端层、应用服务层、数据层,客户端层即为WEB浏览器,应用服务层用于管理工作流,数据层用于进行数据库操作。
系统主要组成内容
该系统主要有四部分内容:需求分析、工作流模型建立、数据库设计和界面设计。
需求分析
根据培训中心自身工作内容和管理流程,提出系统实现的功能需求。根据各个功能归纳每个工作流程以及流程中包含的节点和数据流。对使用系统的用户进行角色定义,划分各个角色功能。整理实际工作中涉及到的文档和数据,描述系统输入和输出数据需求。
数据库
项目中数据库设计包括工作流管理数据库和系统基础数据库。工作流管理数据库主要包括工作流信息和用于实现工作流引擎。工作流数据库要描述流程定义、流程节点、流程任务等。系统基础数据库主要包括人员、角色信息、文档信息、表单信息、设备信息等。
工作流模型建立
根据需求建立各个工作流模型,使用流程图或其他方式描述各个工作流模型。工作流模型主要描述工作流过程、活动、转换条件、相关数据、角色。模型中还应详细描述工作流中涉及到的组织模型和资源模型。组织模型包括人员、角色、职务、部门、工作组等,资源模型包括工作流中的数据、文档等。
系统中主要工作流有培训班办理工作流、技能鉴定工作流、竞赛考试工作流、培训设备维护工作流、个人事宜工作流。各个工作流形成数据流程图如图1所示。
界面和功能模块设计
(1)界面设计。系统主界面采用WEB形式,通过JSP等技术实现界面功能设计和版面设计,如图2所示。
(2)功能模块设计。1)工作计划和总结模块。个人能够输入自身工作计划,计划跨度可以是年、月、周。实现个人工作内容自动汇总功能,提供用户编写总结的界面。2)工作任务申请模块。实现各项工作任务申请功能,包括办班、竞赛、鉴定申请,个人事宜申请。3)培训班管理模块。实现培训班相关信息维护,是培训班工作流一部分。主要维护培训班日程信息、授课信息、学员信息、成绩、评估。其中评估部分可以实现学员在线填写评估表功能。4)技能鉴定管理模块。对技能鉴定的日程、考评员、成绩进行管理。5)竞赛考试管理模块。对竞赛考试的时间安排、监考人员、成绩进行管理。6)培训资源管理模块。实现对培训场所、设备管理。设备负责人可以在此模块中更改设备状态(正常、损坏、维修中),可以发起设备维护申请。7)培训耗材管理模块。实现对耗材入库、出库功能,能够打印领料单。8)统计查询模块。根据不同角色设置不同查询和统计权限,包括工作日程查询、培训数据查询、鉴定考试数据查询、培训设备和培训耗材查询、个人工作任务查询等。9)任务管理模块。对自己待办事宜、已办事宜进行管理。系统中在主界面中设计任务管理功能,另外系统中工作任务提示同时采用内存驻留程序方式实现,无需用户手工登陆系统即可显示待办事宜提示,工作流提示程序与服务器进行后台连接。
篇10
1培训管理系统业务流程
培训机构的业务流程仅从培训机构自身分析,主要线条是项目计划管理、实施管理、评估和总结管理。“项目计划管理”遵从培训计划、课程策划、培训日程计划的流程。“项目实施管理”包括学员报到管理、开班管理、培训教学及管理、学员日常活动管理、学员成绩考核及评定、后勤服务管理、结业管理、学员离校管理等主要环节。“项目评估和总结管理”包括事中教学评估、管理评估和事后项目总结与评估。项目信息主文件是以班级编号为记录关键字的项目信息文件,存贮项目的大部分信息;辅助文件包括学员文件、课表文件、教学考核文件、教学资料文件、人员及操作权限文件及员工档案、管理人员档案、课程档案、教室档案等。
2数据库设计
培训管理信息系统要存储和分析大量数据,需要一个安全、高效、高处理能力和吞吐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通过比较、分析,并从实际应用的数据规模、易用性、成本等方面出发,本系统拟采用MicrosoftSQLServer作为数据库的管理系统。MicrosoftSQLServer是一种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主要在Windows操作系统上运行,能与其他系统间实现完美交互操作,具备可靠、易用、容易管理等特点,能为用户提供完整的数据库解决方案,为关键业务提供值得信赖、高效、智能化平台,支持基于策略的管理审核和大规模的数据仓库。
2.1存储类型
通过分析实际培训数据得出,数据存储类型可以分为文本型、文件型和Image三种。其中“文本型”是指以文字的方式存储于数据库中的信息;“文件型”是以文件的形式储于数据库中的信息,如多媒体、Office等;“Image类型”是对要求权限高的文件型数据进行存储。
2.2文件结构设计
根据功能设计和数据流图分析,可将整个干部培训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贮分为公共信息和培训信息两部分。为方便管理,在MicrosoftSQLServer中,将上述两部分数据统一到一个数据库中,以不同的文件名前缀进行区分管理。干部培训管理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库设计方案,以项目信息主文件为例。
3系统数据安全设计
- 上一篇:精神文明建设主要内容
- 下一篇:家庭安全隐患排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