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9:1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酒店管理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参考文献:

[1]项目导向式酒店管理专业实训教学研究[J],张丽萍当代职业教育,2013.12

[2]《酒店管理》,郑向敏,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1

[3]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构想,张丽萍,2009.6

[4]酒店管理专业现场教学模式的探讨,王小娟,现代企业教育,2010.1

参考文献

[1],酒店/会所管理系统.广东省,中山大学,2008-01-01.

[2]谢琪,酒店信息管理系统.江苏省,南京大学银河软件开发中心,2002-01-01.

[3],酒店电脑网络管理系统.江苏省,南京理工大学,2004-01-01.

[4]王联国,酒店网络管理系统开发利用研究.甘肃省,甘肃农业大学计算中心,1999-10-01.

参考文献:

[1]张一恒,李晚春,岳桂貞.市场需求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创新——以陕西省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新西部(理论版).2016(01):31-32.

[2]张一君.就业视角下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04):51-53.

[3]苏日娜,汤健.后骨干校时期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建设的路径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6(03):246-247.

[4]酒店管理专业[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4):65.

[5]金永光.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2):303-304.

参考文献:

[1]邵东风.新形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策略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5(7):113-113.

[2]薛驰宇.新趋势下酒店管理的融合创新[J].赤子(上中旬),2014,22:126.

[3]高晓艳.关于新时期酒店管理融合创新的思考[J].管理观察,2015(33):97-98

篇2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专业,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目标是具有现代酒店服务技能和基层管理知识的应用型人才。通过近五年来对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毕业设计的指导,笔者认为当前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毕业设计模式单一,远远超出学生的能力。现在多数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设计仍采用毕业论文的模式,以学科为本位,沿袭普通高校毕业论文的写作方式,与专业人才目标培养大相径庭,也与其他教学环节脱节。有些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对理论知识学习缺乏兴趣,论文写作基本素养如资料检索、分析、整理等方面能力匮乏,导致不知如何撰写论文,产生畏惧心理,抄袭、拼凑、节选、剽窃现象严重。其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每年的四到六月份是高职毕业生最忙碌的时刻,既要为毕业做准备又要忙于找工作。在日趋严峻的就业压力下,就业显得尤其重要,最后一个学期往往成为毕业生择业、就业的关键时期。毕业生往往将重心放在择业上,有的忙于实习就业,有的忙于到处赶场参加招聘会,有些学生甚至已提前就业。同时毕业生通过与往届学生的交流发现,极少有人因为毕业论文不合格而拿不到毕业证。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对毕业论文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远远不够。有些毕业生直到毕业论文提交期限前几天才开始撰写,甚至出现个别学生答辩当天才将论文提交给指导老师的现象。还有一些学生在论文提交后就认为万事大吉,无视指导教师提出的修改意见,个别学生提交论文后就再也不与指导教师联系,直到出现在论文答辩现场。第三,指导考核过程重形式轻内涵。由于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质量普遍低下,毕业生学术水平的不足,导致指导教师很难就论文的内涵进行指导。无奈之下,高职院校更重视毕业设计的形式,有些高职院校甚至提出论文格式不对不能答辩的要求,因此在论文指导以及答辩过程中出现过度注重论文形式的情况,论文样式、字体、字号、行距等要求必须严格符合论文的写作格式。即便如此,有些学生的论文格式也达不到要求,指导教师只好一点一点地教,给他们补课。论文答辩过程更是流于形式,只要不出现原则性错误,基本都能够顺利通过。笔者认为要解决好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的问题,必须进行毕业设计模式改革,由理论性向实践性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元模式转变,结合高职教育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毕业设计真正起到衡量教学水平和毕业生质量的作用。

二、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创新模式

基于工学结合导向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采用多种创新模式,将学生的毕业设计与酒店管理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结合起来,根据酒店服务、管理工作的实际进行选题,采用双导师制,由学校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和酒店实习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完成。采用工学结合导向的毕业设计模式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笔者认为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设计可进行以下几种模式的改革创新。

(一)毕业实习报告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毕业实习是学生在完素养、专业知识以及校内实训课程后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的最后的综合实习。毕业实习的目的在于深化学生对酒店的认识,让学生全面掌握酒店服务和基层管理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向“酒店职业人”的转化,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将毕业实习报告作为毕业设计的一种模式,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对毕业实习的重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在更高层面上对专业进行思考。毕业实习报告是学生在毕业实习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求内容实事求是,有独立的见解,能够反映岗位、企业的真实情况,表达出学生的体会和感受,是对实习过程获得的经验的整理、提炼和升华。毕业实习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实习时间、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实习情况、实结及体会等。

(二)案例分析报告

据北青网报道,自2008年起清华MBA要求所有毕业生写一份综合案例分析报告,以取代原来的毕业论文或报告。笔者认为该模式值得我们借鉴。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毕业顶岗实习过程中会遇到大量服务、管理和经营案例,有些案例对他们的触动和影响很大,能够引发他们深层次的思考。对学生而言,描述一件工作中亲身经历的事件并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比撰写毕业论文更具有现实性和挑战性,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他们对案例的描述可能不够生动条理,分析可能肤浅、片面,但是,他们会有自己的分析视角,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案例分析报告可包含案例描述、酒店采取的解决方案及取得的效果、解决方案的利弊等,同时学生可以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并与之进行比较。指导教师可以和学生共同进行案例分析,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同时,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通过教师的整理和提炼,可以成为教学中鲜活的案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

(三)酒店活动策划方案

酒店活动策划方案是酒店活动策划成果的表现形式,以文字或图文为载体,对饭店活动进行全面构思和谋划,并进行持续完善,其目的是客观、清晰、生动地展现活动策划的内容和思路,并对实践行动进行有效指导。虽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往往不会参与酒店活动的策划,但却会参与策划方案的实施过程,有特色和创意的酒店活动的实施,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可以结合自己在酒店的实习经历,针对酒店活动的不同类型或自己感兴趣的活动进行策划,形成策划方案。策划方案的内容包括酒店活动类型、活动目的、策划主题、策划内容以及形式等,要求策划方案突出整体性、创新性以及可行性。针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可以围绕酒店常见的节假日型、庆典性、家庭活动型等活动类型进行策划和方案的撰写。

(四)酒店接待方案

酒店接待方案是酒店为保障接待服务质量,满足客人需求而为接待VIP客人、会议、团队及有特殊要求的客人所制定的综合性的接待服务方案。2012年4月在青岛酒店管理学院举办的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现代酒店服务”项目竞赛规程打破了传统的酒店技能大赛的模式,对各参赛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了由技能大赛向服务大赛的转变。此次大赛以“客人”“需求”为核心,要求各参赛队进行接待方案的设计和阐述。接待方案要求主题明确,并设计相应的突发事件和解决方案,方案的实施要与接待方案相吻合,突出了竞赛的行业性、整体性和可操作性。此次竞赛的规程给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指导教师可参考竞赛规程,设计几种常见的客人类型或由学生自行设计熟悉的客人类型,要求学生从客人的年龄、性别、职业、爱好、生活习惯、禁忌及特殊需求等方面进行分析,设计一个综合接待方案,重点对前厅、客房、餐饮三个接待项目进行详细设计。通过接待方案的设计,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饭店各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

(五)合理化建议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进行系统学习后进入酒店实习,会发现在学校学的知识和酒店实际工作之间的矛盾、冲突和问题,部分学生会进行深入思考,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和解决方案。毕业生的合理化建议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指在实习过程中,对酒店的组织、制度、服务流程、工作标准等提出的具有改进、创新、完善、提高所采取的方法、措施和方案;另一类是指通过学生的实习,对专业教学的课程、标准、内容、授课方法等提出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合理化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建议提出的原因或理由、建议方案或措施以及预期效果等。合理化建议可以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实习经历有效结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发挥学生的智慧,同时有助于改进酒店经营管理和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工作。

(六)创业计划书

麦可思公司于2011年6月的《2011年大学生就业蓝皮书》显示2010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1.5%,比2009年的比例1.2%高出0.3个百分点。其中,2010届高职高专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2%,比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比例高出1.3个百分比。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高职酒店管理毕业生青睐于自主创业。同时国家也制定了相关政策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实现灵活就业。学生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可以对实习单位的经营管理进行反思,为今后的创业做基础。一份完整的创业计划书,包括市场需求分析、产品定位、店面地理位置的选择、筹集及投资方式、产品设计、实施方案等,是对毕业生对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毕业生撰写创业计划书的过程相当于提前在理论上演练了一遍创业的过程,同时创业计划书经过校内外指导教师的指导后,往往更具有可行性,有助于增强毕业生创业的信心。对于创新性、可操作性较强的创业计划,学院还可以提供相应的扶持,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的梦想。

(七)获取省级以上职业技能竞赛奖励

篇3

民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中面临社会环境的压力、学校角色定位的滞后、酒店注重短期效益等困境,为应对这些困境,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可以采取引入社会力量的支持、专兼职教师配比得当、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设置弹性的教学规划与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建立企业参与培养人才和实习结束后的考评机制等方式,凭借自身较灵活的管理优势、过硬的学生综合素质等,在校企合作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关键词:

民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能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具有强技能的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较强实践性和应用性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天然的具有区别于一般的大众高等教育的特点。《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培养模式”“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中高等职教示范学校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随着政府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和投入的增加,职业教育迎来了蓬勃的发展趋势。以就业为导向是大多高职院校的办学方向,而“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教育模式也日益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优秀人才和提高就业率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民办高职院校而言,高就业率往往与学校的继续发展紧密相连。于是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和一些普通本科院校校企合作的如火如荼,民办高职院校从一开始便在诸多方面面临困境和挑战。本文拟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探讨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一、民办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环境的压力

随着“十二五”期间国家对职业教育投入的加大,“十三五”期间职业教育依然会成为政府关注的焦点。加之市场经济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加大,高等教育改革势必也会由大众教育逐步向职业教育倾斜,这也就意味着会有越来越多的普通本科院校转向职业教育。这一方面会使职业教育的政府投入继续加大,为职业教育的发展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公办高职院校和加入职业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会进一步积压民办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空间和层次。尤其对没有校办企业或企业型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其压力更大。而且随着高中适龄学生数的逐年减少,大量民办高职院校面临生源短缺的困境,可提供毕业生的数量的不足,也导致校企合作难以深入甚至难以为继。

(二)学校角色定位的滞后

校企合作培养人才是对学校、学生和企业三方都有利的办学模式,但在多年校企合作的实践后,学校方的角色定位却慢慢出现了滞后,主要表现在:(1)相对固定的规章制度和杂乱的课程设置的制约。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大多都制定了相对固定的教学计划,且其教学计划的制定多会早于学生进入酒店实习、实训的时间,这导致学校往往难以对实习情况进行有效预测,也较难适应多样化校企合作模式的需要,也导致在校企合作发生纠纷时,学校无法找到合理的制度依据保证学生的权益。同时,为吸引相对较多的生源,大多民办高职院校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也往往显得杂乱无序,甚至在大部分的课程设置中,一些无用或无关的课程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其教材的选用也通常不适应培养实践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需要,缺少对企业和学生需要的调查,导致学生对专业认知的迷茫和理论知识的落后。(2)师资队伍和实训室建设的制约。相对于公办高职院校和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上往往缺乏持久的投入。人才流失也成为制约民办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因素。甚至有的民办高职院校出现过一个学期同一门课程的专业教师出现多次更换的现象,这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也会使学生对专业认同感急剧降低,更遑论建设“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另外,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的实训室建设均重投入而轻规划,只能为学生或教学提供较简单的实训操作场所,难以适应酒店行业不断更新变化的实际。且部分实训室设备对使用者的要求较高,也导致实训室师资队伍的不足。(3)对校企合作前景认知的制约。在就业压力下,部分民办高职院校为追求高就业率,在没有全面考察的情况下盲目追求校企合作的成功率或合作酒店的数量,在选择合作酒店时,只看重酒店的规格、实习生的工资水平及酒店提供的所谓“管理费”等因素,而对酒店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学生未来的职业前景等均没有细致的了解,这往往会导致多数学校和酒店难以形成长久的合作关系。

(三)酒店注重短期效益

在校企合作中,酒店参与度往往较高,一方面,由于作为劳动密集型服务行业,酒店对人才的需求迫切,加之酒店的员工流动性较强,更推动酒店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另一方面,实习生的实习工资较低且较好管理,酒店可以达到节约成本和最大限度的使用人力的目的。这直接导致了部分酒店只注重短期效益,功利性较强,只是把校企合作作为填补员工缺口时的应急办法,将实习生安排在最苦最累的第一线,想方设法延长学生的实习时间。酒店虽然会对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但往往培训时间较短,学生还来不及将“学生”和“职业人”的身份进行转换时便已经开始上岗工作,且工作时间较长,也不会对学生的职业成长进行规划,没有形成有效人才储备机制的意识。这些往往会导致学生对实习产生抵触情绪,影响他们对酒店行业的认知和信心,甚至会影响他们实习结束后的就业和择业。故在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行动上,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上,酒店的参与度均不高,往往站在自己的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而忽视学校的社会责任,这些也会造成校企双方合作难以持久和深入。

二、新形势下民办高职院校对校企合作困境的应对

(一)引入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

相对于公办院校和转型职业教育的普通本科院校,民办高职院校在政府的政策倾斜和资金支持方面明显存在劣势,尤其是对于没有校办企业的非营利性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学校想得到良好的发展单靠政府的拨款和学生的学费是难以支撑的,此时可以考虑适当引进社会办学力量。可以接受知名校友、致力于教育的优秀企业家或合作企业的捐赠,同时学校可以以适当的形式予以回赠,如建立冠名班、设立名誉董事、企业订单式培养等。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其前身为国内较早的教会学校,从建立之初就秉承着服务社会的“受当施”理念,复建以来,从捐建教学楼、设立奖学金到学院顶层规划均离不开众多校友的支持。

(二)专兼职教师配比得当,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酒店管理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强的技能学科,要求从业教师既要有丰富的行业理论知识,又需要具有一定的行业从业经验和技能,能及时的将行业最新的动态和发展传授给学生,从而建立优秀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但对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在师资力量有限的情况下构建“双师型”教师团队,可以采取专兼职教师配比合理和专职教师企业短期实践的方式进行。酒店从业者每天面对的是不同的人,所遇到的情况每时每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学校所聘用的酒店兼职教师既要拥有熟练、精准的服务技能,又要具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与技巧。专职教师企业短期实践可与学生入酒店实习同步,这一方面可以培养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技能和经验,了解酒店最新的行业动态与变化,另一方面也便于及时了解学生的实习环境与过程,并能及时解决学生实习中遇到的困难。另外,专职教师的企业实践,可以由学校或专业与酒店协商后采取与学生实习相异的方式进行。

(三)设置弹性的教学规划与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

酒店行业具有明显的淡旺季,从经济利益的角度考虑,酒店总希望能在淡季的时候尽量节约生产成本,而在旺季的时候人力成本能及时的填补。而学校方面因为较为固定的教学计划和规章制度的限制,往往很难与酒店的人才需求同步,甚至有的时候会出现时间方面的错位,导致校企合作时不愉快事件的发生。学校可在制定教学规划时,积极咨询和参考合作酒店的意愿并结合自身教学实际安排较具弹性的教学计划、教学时间,以寻找校企合作的最佳契合点。同时鉴于酒店行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应加大实践性课程的比例,适当减少理论课时,也可以在理论课程中增加培养学生能力的环节,如礼仪培训、课内辩论、情境模拟等。在实训室的管理和建设上,也应聘请行业专家或酒店兼职教师全程参与,尽量为学生提供一个仿真的模拟实训环境;还可以申请合作酒店将淘汰的客房布草或餐厅餐具等捐赠给实训室,以供教学时使用。另外,较为完善、严密的实习管理制度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的持久与和谐。例如,请假制度、更换实习单位制度、提前结束实习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实习管理制度的完善,一方面便于指导教师在学生出现实习困难或问题时有制度依据,另一方面也能约束学生的行为,减少校企合作摩擦事件的发生。

(四)建立企业参与培养人才和实习结束后的考评机制

民办高职院校应邀请合作企业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中,以满足企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同时,学校也可以凭借自身的优势为酒店的人才成长提供进修的场所,或者与酒店合作建立订单班等,让企业从源头即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来。大多数民办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在学生未进入酒店实习时便安排了学生制作毕业论文(设计),作为学生毕业考核的硬性标准,却没有对学生半年或更长时间的企业实践效果进行检测。毕业论文(设计)形式对以培养实践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高职院校来说,其形式往往大于意义。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尤其是民办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成绩并不突出,大多只能进行简单的行文,其毕业论文(设计)往往有文无论,且多抄袭自网络。对较具政策弹性的民办高职院校来说,建立实习后考评机制代替以往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毕业制度,更具实际意义。如,可以以竞赛的形式,安排在不同酒店实习的同学进行业务上的比拼,也可以以情境模拟的形式考察学生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等。

三、结语

总之,酒店管理专业服务人的特点决定高职院校进行校企合作的必要性,而校企合作培养人才也是高职院校的教学活动与企业需求进行完美对接的重要方式。对民办高职院校来说,校企合作是学校得以长远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国家加大职业教育投入的大背景下,民办高职院校应利用自身较灵活的管理优势、过硬的学生综合素质等,在校企合作中占有更加重要的位置。

作者:美玲 单位:福建华南女子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李文芳,陈荣坤,陈樱,付建丽.校企深度合作动力机制构建研究———以酒店管理专业为例[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2]周莉.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5(3).

[3]李健,刘超慧,温月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企业动力不足的原因分析[J].品牌,2015(7).

篇4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本科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之一,是对本科生学业水平和研究能力的综合检验。完成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通常包括论文选题、查阅文献、论文开题、撰写论文、修改论文、定稿结题、论文答辩等阶段。而论文选题是完成毕业论文的首要环节本科毕业论文。目前各高校毕业生选题部分来源于教师科研课题、结合毕业实习选题、结合课程学生自选。往往课程设置是毕业论文选题的前提和基础,导师在论文选题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许多选题逐渐倾向于“小题大做”、“难易恰当”。当然,也有学生和教师对毕业论文选题重视不够,或多或少存在着诸于对选题重要性认识不够、与专业方向的结合不够紧密、题目过大或过小、选题自由度不大等问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九江学院是2012年由九江师专、九江医专、九江财专、九江教育学院四所地方专科学校合并而成的。九江学院旅游与国土资源学院成立于1994年,2003年开始招收旅游管理本科。本研究以 2007-2016届九江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为例,分析其选题的特点、原因和变化趋势。通过实际查阅的方法,对论文题目和内容逐一分析和分类,调查毕业论文共计727本,其中2007届90本,2008届78本,2009届89本,2010届76本,2011届70本,2012届70本,2013届53本,2014届65本,2015 届90本,2016届46本。

二、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论文选题方向分析

从论文选题方向来看,2007-2016届旅游管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选题基本是围绕本专业的特色来开展研究,其选题有旅游管理与开发、酒店管理和文化旅游、游客与市场四个方向比较集中(图 1)。

调查表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有两个特点:第一,从总量上看,旅游规划与开发类占比例30以上,第二是结合旅游发展趋势,旅游转型、乡村旅游、文化旅游等方面。在选题方向上之所以产生这两个特点的原因有:第一,学生在论文选题上习惯趋易避难。对于选择在哪个研究方向上撰写论文,学生一般选择自己在实习和课堂教师提到的方向,也有跟随指导老师的兴趣爱好、研究方向进行选择,也喜欢选择自己熟悉的地方多、撰写论文容易的方向进行选题。第二,随着旅游发展,尤其是江西提出建设旅游强省的目标,提出江西风景独好的宣传口号,各地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支柱性产业、绿色产业来发展,也为学生自主选题提供了素材和案例。

(二)论文选题来源分析

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来源体现了学生选题的主动性与被动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论文选题来源基本上共四种来源:教师指定内容、结合实习内容、结合教师科研课题内容和学生结合课程自拟内容。

调查表明,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向的特点有:第一,在教师指定内容选题是学生论文的主要选题来源;第二,结合实习选题内容是新的增长点。由于地方本科院校教师获得省级及以上课题不多,加上本科生没有经过科研的训练,尽管也有学生喜欢跟老师做科研课题,但大部分学生只知道按指导教师的要求去做,根本不愿独立思考。所以,课题选题前些年从要是老师指定题目为主,近些年随着老师的课题也多起来,比例也逐渐增大;尤其学院从2007年开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本科生实践教学比例达到30%以上,除了毕业实习,还有课内实训、校内实训、6个月的教学定岗实习等。学生能够结合实习遇到的问题和现象进行选题,具有较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意义。

(三)研究区域的界定

旅游管理本科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有针对大尺度如中国、省域,也有中观尺度的市域、县域,甚至有小尺度的村庄、公园、景区等。从表2可知,学生选题还是倾向于小范围的研究区域,以县域及以下为研究范围的比例最高为 45.5%,但近年来全国区域及省域研究论文的数量和比例变化不大。主要原因是学生在选题上往往落入题目越大越好写,并认为论文题目选大一点,资料也好搜集;选择小的题目,研究成果相对少,可参考的资料少,考察调研花的时间多,写作难度相对大。

三、以问题为导向选题的建议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应该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过程,创新思维应从问题开始,问题的起点是“疑”。所以选题过程中创设问题情境,是唤起学生自觉学习,激发创新思维、培养发现问题意识与创新精神的重要方式。

(一)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有利于促进学生多思考、多动脑

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通过以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为主的教学实习,对锻炼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大有益处。如学生在酒店实习,发现人员流动比较大,留不住专业人才的现象。经过思考和积极讨论,很快就能够理解和找到其中的原因以及应对策略。

(二)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有利于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培养

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选题方式,老师的角色是设计问题,组织讨论,进而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潜能,更好完成论文。如庐山好汉坡下的乡村农家乐规范经营的问题,首先带学生到研究点进行调研,让他们感受到为何要规范?从哪些方面来规范?有何好的建议与对策。

(三)问题导向的论文选题,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欲望

篇5

论文关键词:酒店实习,现状,长沙学院

1 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的现状

1.1 在校毕业生在一定程度上对各种实习模式的概念比较模糊

本次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有90%的学生知道认知实习,有100%的学生知道毕业实习,而只有70%的学生知道顶岗实习,只有65%的学生知道就业实习,只有60%的学生知道课程实习与教学实习,而只有55%的学生能够准确回答出长沙大学酒店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包括的实习。

1.2 学生认为课程设计与实习实践时间设计需有效配合

通过对学生的深度访谈中得知高达90%的学生认为现在的课程的设计与实习时间的设计是非常不如人意的。经过交流后,学生们认为酒店实习实践模式六种模式都可采取,其中必不可少的有认知实习与毕业实习,因为其中一个是基础,另一个是核心。学生们希望认知实习可以设置在大一第二学期或大三第一学期。设置在大三第一学期,可以设置在上完专业课程后结合专业课程的学习对比认知。学生们希望毕业实习设置在大四第二学期。

1.3 职业生涯规划可能增加毕业生对工作与学习的热情与信心

在与酒店的各大部门主管的的访谈中了解到实习生在学校时自己有过规划有过梦想,所以她们做事情非常热情有目标,从工作表现上看,她们工作的非常充实及充满对生活的信心。当然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中免不了有对工资的期望值这一项,其中从问卷调差中了解,学生抱着学习的心态,只要能学到真技能,也有一部分学生是愿意以0工资从事自己的专业实习的。而大部分则期望实习工资在1201-2000的范围内的。

1.4 毕业生对老师跟踪管理有隐性的投诉

传统观念中,实习后学生离开了学校,老师就该让学生自我发挥独立性,不该对学生有太多束缚太多管理。其实,身处酒店行业,学生们首次进入社会,特别是进入酒店这个行业,更需要老师的关注与关怀。在针对学生的问卷中,有85%的同学需要学校在实习期间针对工作出现的问题安排实习老师进行针对性培训,有80%的学生会十分努力来学好学校安排的实习老师在酒店教的实际技能,如果实习管理老师组织在酒店展开辩论赛,会有65%的学生会很期待参加,有8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老师太需要与酒店进行交流沟通来关注实习生。老师对于实习生的管理还是可以加强。

1.5 实习生渴求形成轮岗制度

轮岗学习是院校实习生在酒店实习学习的必要条件之一,高标准的实习所得是衡量院校安排实习的重要任务,其对于提高实习生的能力与素质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并能发现学生的爱好的工作岗位与适合的工作岗位,并能增加职业信心。而在某些岗位可能会有专业性条件的限制,95%的学生会愿意进行职业证书的考证,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而对比之下,100%的酒店管理人员不接受持有酒店职业证书的毕业生从事职业证书上的工作等级,而是需要从基层做起,需积累一定经验后再经过评定,决定可否调动。

1.6 实习生赞美学校老师精心选择的实习基地

从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自由回答的开放式的对学校实习安排得当与不得当的两大问题中,80%的学生都认同学校精心选择的实习基地特别得学生的芳心,大多数学生认为其中的星级酒店是对学生实习特别有益的,这大部分学生也表示在实习实践中学习到了非常多的知识,并帮助他们认识了工作的意义。

2 酒店方对实习生的相关要求

2.1 酒店渴求实习生有高忠诚度

针对酒店管理人员的问卷,从数据分析可知,100%的酒店管理人员接受实习生的实习实践时间是1年及以上,这样既利于实习生的实习,又利于酒店的运营及极力留住实习生。酒店可以通过长时间来培养实习生的忠诚度。而且酒店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认为,只要实习生有意愿,学校可以安排学生在酒店进行任意形式的实习模式。

2.2 酒店管理人员激励实习生对管理职位的向往

酒店管理人员认为高校实习生应具有各种素质与能力,比如,动手能力、独立能力、组织能力、应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与吃苦耐劳等等。且酒店管理人员愿意去学校讲座,激励学生的工作热情,在访谈中有些管理人员更讲到,讲座也可以是一种培训,一种企业文化的熏陶与认同。当涉及到担任酒店管理人员的重要因素时,问卷数据显示,90%的管理人员认为工作经验是最重要的因素。

2.3 酒店接受轮岗学习

酒店各部门管理人员从数据显示,90%的管理人员接受实习生在本部门进行轮岗学习,80%的管理人员接受实习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到适合自己的其他部门进行轮岗学习。但是,希望设计一个轮岗的制度来约束和限制,管理人员们表示,随意进行轮岗是对(下转第12页)(上接第39页)酒店运营不利的。

3 结论

篇6

关键词: 国外旅游教育 旅游管理专业 教育改革策略

近20年来,我国旅游业高速发展,目前已跃居全球第三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消费国。同时,我国旅游业的国际化、专业化、特色化趋势更为明显,这就要求旅游从业人员有更高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也对我国旅游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对国外知名旅游类学院或高校的相关信息进行了查询、分析,尤其是对康奈尔大学、罗森酒店管理学院、普渡大学,乔治・华盛顿大学4所高校的教学模式与国内进行了对比研究,并结合我国旅游管理教育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国内高校旅游管理专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方向划分过细

多年来我国旅游高等本科教育统一为旅游管理专业,2010年酒店管理专业增补为目录外专业,2011年设为正式本科专业。多年来,为了与我国旅游行业对口,旅游管理专业划分了细化的专业方向,涉及:酒店管理、餐饮管理、旅行社管理、旅游物业管理、旅游交通管理、商务旅游与会展等不同方向。每一个方向都设有专门的专业课程和知识技能培训方案,但又统归于旅游管理大专业[1]。由于目前我国旅游教育的综合水平、师资力量尚处于较低水平,且英语、政治等基础课程占用了大量的学时,少量的专业课程和实践学时用于分配到如此多的专业方向之中,人为地分散了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培养的学生往往对于每一个方向只能了解一点皮毛,无法深入,特别是技能,到企业就业必须从头学起。

(二)课程设置偏离行业需求

目前,我国一些高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缺乏对旅游行业的深度的调研和分析,在讨论课程设置时也没有经验丰富的旅游业界人士参与。同时,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教学计划更改手续烦琐,可以更改的课程数量较少,且教学计划修订周期较长,使我国高等旅游教育课程的设置长期与业界的需求脱节。

此外,我国大约70%旅游高等教育是从相关专业转型而来[1]。在制订教学计划和设置课程方面,受原专业课程体系的影响较大,因人设课的现象十分严重。如从地理专业转向旅游教育的,在课程设置中偏向地理类课程;从历史专业转向旅游教育的,则以史学课课程为主,导致教学与实际人才需求的知识结构脱节。

(三)师资力量较为薄弱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专业发展迅速,近年来,高素质旅游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多数高校的旅游师资是从其他专业转行而来,专业知识、教学水平、实践经验有限。同时,我国本科高校教师岗位有限,教学评估对教师的学历有较高的要求,一般要求有硕士或博士学位,而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多为应届毕业生,缺乏旅游实践经验。有丰富旅游实践经验的旅游从业人士很难跨越学历限制,进入高校师资队伍。这在一定程度造成了我国高等教育旅游专业重理论、轻实践的现状。

二、国外高校旅游类专业教学、管理模式介绍

(一)专业设置

国外没有旅游管理这个专业,而是设置了接待业管理、休闲学、酒店管理、会展专业、餐饮管理等专业。从专业名称来看,我国的旅游管理更偏向于培养旅游企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人才,而国外则偏向培养高素质的服务类人才。

国外高校旅游类专业在大学前两年不确定专业,而是学习服务业的基本知识,实习后再进一步确定专业。这样可以先让学生在服务行业实践、体验后再选择专业或专业方向,更有利于学生科学评估自己的优劣势,选择自己喜好、专长的专业方向。

(二)教学设施建设

国外旅游类高校一般都有自己的教学酒店,且教室及教师办公地点按高星级酒店的标准来进行装修、布置,让学生和教师每天在实战的环境下工作、学习。习惯成自然,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养成了专业型的工作、生活习惯。教学酒店多采用双重管理,院长(老总)必须要对教学负责,同时要对教学酒店负责,且必须自负盈亏。

(三)课程教学

1.重视通识教育和沟通知识教育

美国的大学所有本科都是120学分且除专业课程外,强调通识教学模块和沟通基础模块。通识教学包括企业运营管理类、管理的组织行为类、人力资源管理类、财务会计类、参与管理类模块。近年来,通识教育逐步重视信息类、法律类的知识教育。沟通知识教育主要培养学生与人交往合作的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2.重视实践教学

国外教学计划遵循理论-实践-理论的原则,深化提高学生的知识能力。在时间分配上,其实习占整个教学时间的60%,教师现场指导,把理论贯穿到实习中去。而美国康奈尔大学的酒店管理学院的办学模式主要是以综合性大学为依托,根据旅游专业综合性很强的实际特征,在课程设置上、学时分配上既注重基础理论又突出特色。他们要求其本科生在大学4年内必须完成800学时的实习,并尊重学生的意愿,允许广泛选择,掌握一技之长,力求全面发展,把广泛精深的理论和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

3.重视综合素质培养

国外的课程很少采用考试的模式测验学生学习效果,而是多采用论文或调查报告的形式。对学生论文要求非常高,要有第一手的数据,且必须是实地调研和认真思考的,多采用团队合作的方式完成。学生首先自由选择组建团队,无法组建团队的同学要么重修课程,要么经任课教师同意剩余同学共同组建成一个团队。团队需要提交论文报告,并进行宣读、答疑,如不通过,整个团队成绩会受到影响,甚至全部重修课程。这种考核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综合利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表达能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4.重视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学生上课的方式多样,学生可选择face to face mode(聊天模式)、fix model(教室授课形式)、video model(视频形式)中的任何一种,课程通过内部网络在教室和图书馆直播,学生可用移动终端(如手机、笔记本电脑)共享教学资源。

(四)实践教学

1.3段式实习模式

罗森酒店管理学院采用3段式的旅游实践教学流程,要求学生必须完成初级-中级-高级实习过程,实习流程必须依次进行,且遵循理论-实习-理论的教学流程。实习过程必须达到1000小时[3]。其中初级实习只需从事服务业的相关工作,例如洗盘子、传菜等都可以。中级实习必须从事服务业中管理岗位或重要技术岗位的工作,如酒店的前台、旅行社的计调等。高级实习要求学生必须从事部门经理、主管及以上管理岗位工作。此外,实习单位必须学生自己找,学校不进行安排,只负责宣传,且学生的实习必须是带薪实习。

2.专人负责型实习管理模式

实践教学采用专人负责制,每个专业一般有2-3名专业实习带队老师,全程对学生实习进行跟踪,负责对实习学生的指导与管理。

3.实用型方案策划模式

在毕业论文方面,本科生不需写毕业论文,而是针对某一个旅游企业,做一个能高度融合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很强的project(策划方案),如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项目开发、主题活动等方面的方案,并进行答辩或试用。

三、对国内旅游管理教育的启示

(一)明确专业定位

将专业的管理人才的定位转向高素质服务人员的定位,加强素质教育,培养一专多能的旅游人才。在旅游教育中,应加强通识知识、沟通知识、信息知识、法律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在打下扎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和掌握运用专业知识能力的同时,培养良好的服务意识,强烈的事业心、敬业精神,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和人际沟通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情绪自控能力、较好的与人合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面对挫折与失败的耐受力、较好的身心素质等。由于旅游人才属于涉外型的人才,因此要把英语水平、计算机水平、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的提高作为一项重要内容。

(二)弱化专业方向

专业方向的设置虽增加了学生的“专”和“精”,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就业面和知识面,禁锢了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因而,需要在取消专业方向的基础上科学设置课程,减少固定课程的比例,增设活动课和选修课。

(三)优化课程设置

要特别注意协调好专业课、技能课与实习课之间的关系。旅游是个应用型很强的专业,需要大量的实践操作和实际经验,大部分专业课和技能课应考虑减少课堂讲授,通过搞好实践调查和增加模拟教学的途径实现教学目的。

同时,适当调整拓展课程体系,增加拓展知识课和选修课的比重。将大量不成熟的课程以学术讲座的形式进行,同时加强课外培养力度,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可以考虑通过考取“职业资格证”来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压力,并通过适当的选修课丰富教学内容。

(四)强化实践环节

争取建立自己的教学酒店,将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办公地点按星级酒店的标准进行建设和管理,逐步完善设施,构建情境化的教学环境,培养师生的服务意识和专业素质。

对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优化配置,减少单次实习的时间,增加实习的次数和类型,且要求每次实习的岗位有轮换,实行理论―实习―理论的交错教学模式,以较好地实现专业基本技能、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的有机结合。

(五)争取国际合作

加强与国外旅游企业集团和科研机构合作交流、协作办学,吸纳国外的优秀教学模式和先进办学经验,共享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在旅游院校培训师资队伍和学生队伍时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培养模式,创造政策扶持的有利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彭青,谢旭东,程露悬.改革国际合作办学模式,提升旅游高等教育水平.旅游学刊,2003,(S1):155-158.

[2]代志鹏.国际旅游教育与研究述评.怀化学院学报,2007,26,(2):130-131.

篇7

1、类型单一,与行业经济的发展不匹配,与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协调

许多院校在选择校外实习基地的过程中,只关注饭店的星级或档次,没有充分地考虑到饭店的市场定位,最终造成了同质化饭店过多,类型单一。有的院校受经济利益的驱动,委托中介或酒店管理公司负责学生校外实训基地的选择和岗位安置,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到的客源性质单一,对业界的理解范围狭窄,不利于拓展学生的就业渠道和职业发展。

2、利用率不高,甚至处于空置状态

受生源、饭店业经营状况等因素的影响,许多已经建立了合作关系的实习基地却经常处于空置状态,或者是利用率不高,实习生数量过少,对饭店或社会都无法形成一定的影响力。还有的院校仅仅将实训基地作为学生的实训和预就业基地,未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对师资培养的重要作用。

3、合作形式单一,需不断创新

一般来说,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主要是依托型,学校依托酒店作为学生最后实习阶段的落脚点或就业点。而有的酒店为了谋求实习生的廉价劳动成本,也愿意与学校合作,但仅限于浅层次的合作而已。从高职教育发展的战略眼光来看,学校只有建立与企业的密切、多样化的合作方式,互惠互利,互谋发展,才能达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目标。

4、管理机制不完善,影响实习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校外实习基地的管理机制是影响到校企合作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旅游业大好形势的影响下,全国酒店业普遍难寻高素质一线服务人员,所以酒店管理专业实习生面临着极大的市场空间,处于典型的“卖方市场”阶段,正是在此状态下,有的学校认为只要把学生送到酒店就万事大吉了,学生实习期间的后续管理应由酒店负责,缺少与学生和酒店的经常性、密切性的沟通,从而导致实习基地的管理出现真空状态。

二、影响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因素

1、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培养面向行业一线的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又具有较强操作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应用性人才,学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在四星级以上的高档次饭店。为了保证这一目标的实现,许多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呈现清一色的高档次化。以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目前我校共有校外实习基地10家,其中5家五星级,其余皆为四星级。这些高星级酒店为学生的专业实践及专业教学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使学生能够接触到当前酒店业发展的较为先进的理念和技能,通过实习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为顺利就业奠定了基础。但是,当酒店产业结构发生变化时,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作出适当调整,随之必然影响到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

2、业态发展的影响

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学生将直接面对服务对象,处于业态的第一线。教育部[2006]16号文明确提出“高职院校要及时跟踪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区域、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酒店业目前在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为迎接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京津地区、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地区,高星级酒店建设如火如荼。截至2006年底,中国共有星级酒店13378家,其中四星级以上1698家,不包括待评、在建、待建的1100多家高星级酒店。除此之外,经济型酒店高速扩张,已成为中国酒店一种全新的业态形式。从1997年锦江之星上海梅陇店的正式开业到2007年中国已有经济型酒店近千家,品牌近百个,客房数量近十万间,其中如家快捷、锦江之星、莫泰168的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同时,国外酒店集团纷纷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等地区“跑马圏地”,加速对中国市场经济型酒店的投资力度,如美国速8、格林豪泰、法国雅高宜必思等。面对不断变化的酒店行业,高职院校应有敏锐的市场眼光,与市场变化同步而行,积极思考和探索行业变化对专业教学的影响,调整办学理念,面向市场有针对性地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校外合作伙伴,建立多种类型实习基地。

3、学生因素

从服务营销的角度来看,学生是学校直接服务的对象,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满足其“消费”需求,提供多种选择的空间,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实习和就业。比如,有的学生来自贫困地区,想在经济发达地区落户;而有的学生从哪里来还想回到哪里去;有的学生想到外省,甚至国外发展等;还有的学生英语水平不高,不能适应国外客人多的商务型酒店,希望选择国内客人比较多的休闲度假酒店等,这些因素在实习基地的选择过程中都应当进行考虑。

4、对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快速发展的酒店业使得院校要想找找几个合作酒店非常容易,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应与专业建设紧密联系,尤其要考虑校对师资建设的影响。现代酒店业发展变化迅速,设施设备、软件技术、服务方式、管理方法的更新和引进是酒店业竞争制胜的法宝,而学校受资金、信息等多种条件的制约,在专业上的更新无法与业界保持同步。为了保证人才培养的先进性,学校必须通过校外实训基地平台加强师资培养,使老师成为专业和教学两方面的“行家”,并借助合作酒店的优质品牌,提升学院和专业的社会知名度,实现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酒店管理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选择策略

1、合作形式的选择

产学合作是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道路。产学合作对于解决高职教育中的办学条件、育人模式、就业水平三个瓶颈问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经过近20年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高职院校在产学合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创出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产学合作模式,如“订单式”、“‘2+1’模式”、“学工交替模式”、“双定生模式”、“以企业为主的合作办学模式”等,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为诸多院校采用。目前,酒店管理专业一般选用“订单式”和“‘2+1’模式”,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酒店与学校签订人才培养协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共同组织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酒店就业。此种模式充分体现了以职业就业为导向的原则,充分利用了校企双方资源,是产学合作的高级形式。“‘2+1’模式”的内涵是学生前两年在校内进行学习和模拟实训,后一年到酒店进行项岗实习,并在实习过程中根据学院要求结合岗位特征撰写具有一定实用性的毕业论文,这种模式是学校和企业用两个育人主体用校内、校外两个育人环境培养人才,对于学生综合素养、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很好的作用,提升了学生的就业和职业竞争能力。在这些大的主要模式的下,不同院校或专业在进行产学合作的过程中应当根据学院教学、酒店经营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和创新,如每逢“黄金周”期间,各大酒店对一线服务人员的需求量大增,学校可与酒店建立学生短期实践协议,在类似“打工”的过程中提高专业综合能力。

2、实习酒店区位分布的合理性选择

酒店区位是保证酒店获得投资回报的重要因素,目前以北京、上海、广东为中心的区域板块是中国经济最为发达,酒店数量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酒店业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酒店管理专业在选择校外实训基地的过程中,除考虑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因素外,还应与中国酒店业的发展主流相适应,校外实训基地的区位应当布局合理。以浙江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其20家校外实训基地中除了浙江省内酒店外,还选择性地分布于北京、上海、海南等地,基地的布局与旅游酒店业的主体分布相吻合,对其实习教学环节的质量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合理的区位分布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范围的不断扩大,生源已不局限于某个省份,在实习就业的选择中必然会出现多区域选择的趋势。因而高职院校在实习基地的选择和布局中应当从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角度出发,兼顾不同区域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可能性,建立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基地,避免校外实训基地区位分布过于集中的情况。

3、酒店资质、类型的选择

虽然同为五星级酒店,但因酒店的性质不同,其管理风格与企业文化却差异甚远,如单体酒店和集团酒店之间、豪华酒店和经济型酒店之间等存在着诸多差异。如果在选择合作伙伴的过程中,只将眼光定位于酒店的星级,忽略酒店内部的“软环境”,往往会使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成为“廉价劳动力”,无法根据个好选择相应类型的酒店进行实训体验和职业感受,制约个人职业生源的发展。因而,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应本着适应需要、平等参与、互惠互利的原则,重视对业界市场的调查,掌握目标酒店的性质和特点,兼顾当前酒店业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有目的性地进行筛选和建设,确保合作对象的代表性、典型性及品质的高端性,走规范化、品牌化、国际化道路,国际知名酒店管理集团和国内优秀的旅游企业应当是合作伙伴的首选。值得一提的是,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基地不应仅仅地局限为旅游酒店等,还可扩充到与酒店相关的其他行业。比如在专业课程的学习中,有些内容涉及到中外酒水、食品原料、设施设备、酒店用品等,学校不可能也没有必要购买所有的教学素材,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教学效果,但如果能与某些大型卖场、专营店建立长期友好的关系,作为学生见习基地,便可以共享到企业的优质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和专业知识。

篇8

英国华威学院:华威学院汽车、机械工程类专业的学徒制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 advanced,学习基础包括初中水平考试第二级或以上、A-level、甚至拥有学士学位获得者所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有工作经验的学生可以直接进入工厂成为学徒,根据公司安排,三至六年后成为公司员工;另一种是 Higher,学生直接从学校来,至少是 A-level水平,甚至为学士学位获得者,没有工作经验或工作经验很少,需要全日制学习一年,第二年开始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学徒完成实习后可以去大学完成研究生课程的学习,之后直接进入企业的管理层,而在学徒期间,功能性技能必须要学,如数学、计算机等。

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是两年学制,相当于国内专科。学生在两年的培训过程中,前三个学期主要在学院里通过授课和跨职能的整体性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第四学期主要在西门子企业的各部门进行实训。学业期满,学生获得工业技术员资格,大多数毕业生将在西门子企业就业。成绩特别优秀的工业技术员可以通过“双元制”补充学业,获得国际公认的“工程学士”学位。在这两年的教育过程中,学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企业内接受培训,三分之一的时间在柏林专科高等学校学习,其中第四学期以在企业内为主并完成毕业论文,学业期满,学生可获得工程学士学位。

根植于企业的技术学院

瑞士“时间中心”职业学校:和斯沃琪集团的合作是瑞士学徒制职业教育的典范。“时间中心”是瑞士政府认可的七所钟表职业学校之一,创建于1884年。学生们每周在“时间中心”学习一天关于材料、机械原理、数学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其余时间都在钟表企业跟随师傅进行实践操作。毕业时要通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践考试,考官都是来自企业和行业的专家。在离“时间中心”不远的地方,坐落着全世界最大的手表企业――斯沃琪集团学徒培训中心。斯沃琪是全球唯一一家具有生产全部手表零部件能力的企业。在斯沃琪,学徒可以亲身参与手表每一个零件的制作过程。从最基本的锉、钻、磨、削等基本工艺开始,学徒学习、熟悉手表制作的全部工艺。瑞士有近600家钟表企业,雇佣着超过5.8万名员工,其中超过65%的员工都经过职业教育培训。

柏林西门子技术学院:把西门子企业的管理理念――以顾客为核心应用于教育过程之中。一是倡导整体性教育。通过整体性教育,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工作方法的能力、个人能力与社会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教师在教学中采取跨职能的整体性项目对学生进行训练。例如通过微型控制器项目,使学生获得跨专业的基础知识;通过灵活的生产项目练习,如生产、装配和维修,使学生获得专业知识;通过处理实际中的用户订单,使学生获得综合运用知识技能的能力。每个项目除了包含相应的专业知识外,都含有商业项目和过程管理以及讲解技巧的内容。二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技术学院并不局限于培养学生完成某一专业任务的能力,还培养学生全面的综合职业能力。在企业的实训中,为了拓宽和加深专业知识,教师会向学生传授一些有针对性和应用性的专业知识;为了增强适应能力,教师会培养学生在企业组织方面和经营方面的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对理论与实践的全面认识,教师还会介绍企业文化和与相关部门交往的经验。同普通高校的毕业生相比,技术学院的毕业生能够从“他的”企业中了解到重要的经营、决策经验。

世界闻名的特色学院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世界上第一所酒店管理学院,创建于1893年,它是瑞士规模最大的酒店管理学院之一。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学特色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式是书本知识的教授与实际操作的指导相结合。一方面,学院提供从学士一直到硕士的课程,就读于该院的学生毕业时可以拿到瑞士、美国和英国三个不同国家的文凭与学位。另一方面,学校会安排学生在各级酒店实习,同时也会协助毕业生寻找各种就业机会。在学校的师资管理上也体现了这一原则。洛桑酒店管理学院的教师均经过严格的选拔,绝大多数教师有在酒店长期工作的经历和丰富的职业经验,不少人甚至担任过总经理等高级职务。为了使教师队伍始终处于高水平状态,学院实行高工资制,并且鼓励教师一专多能,允许教师在企业中担当一定的职务,甚至主动向企业推荐他们担任兼职顾问。从而保证了教师不脱离经营管理实践,保证了“洛桑模式”的生命力。特色明显、注重实用,既传统又现代,是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成为国际知名的酒店业高等学府的关键。

法国蓝带厨艺学院:世界上第一所西餐与西点人才专业培训学校。1895年创建于巴黎,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蓝带在20个多个国家拥有40多所学校,培养来自70多个不同国家的学生,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西餐料理与甜点烘焙职业培训学校。法国蓝带厨艺学院提供的课程包括法国蓝带西餐师专业课程、法国蓝带甜点师专业课程、法国蓝带国际酒店管理硕士课程等。蓝带勋章为西餐与西点专业最高荣誉奖励,蓝带里面的教师多数都是蓝带勋章的获得者。19世纪末《法国蓝带》烹饪周刊创刊,并在以后70年中成为世界最大的食谱集锦。1927年,伦敦《每日邮报》提及法式蓝带时,称之为不同民族的通天塔。1953年,法国蓝带烹饪艺术学院毕业生受特邀,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筹办加冕仪式宴席,并由此创立了法国蓝带加冕鸡食谱,流行至今。

英国诺兰德学院:堪称保姆界的“哈佛”。诺兰德学院的前身是一所女佣培训学院,由幼儿教育的先锋艾米莉・沃德创办,坐落于英国南部城市巴斯。诺兰德的课程十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第一个项目为例,学生一半的时间是在学院读书,课程包括语言与交流、个人社会以及情感发展、儿童生理健康、儿童数理发展教育、文艺赏析等等,另一半的时间用于实习。在最后一年,他们同样也要完成和幼儿早教有关的毕业论文。他们还要学习一些和未来求职有关的技能,比如怎样急救、如何调整座椅,以及在“困难条件下”驾驶。通常,诺兰德学院毕业生的年薪能够达到2.68万英镑,如果不包住宿的话,年薪可达3.45万英镑,折合成人民币高达35万,这些高级保姆供不应求,完全不愁找工作。诺兰德学院申请制度、校风校规都十分严格。学院对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更加严格。英国有句俗语,“保姆知道一切”――因为保姆与雇主生活在一起,家中的大小事情,包括家丑都逃不过她们的眼睛,因此诺兰德学院要求毕业生必须尊重并保护主人的隐私,不能当长舌妇。诺兰德学院的老师说:“保密是处理保姆与雇主关系中最重要的原则,我们在教学中也特别强调这一点。”

就业、培训一体的职业培训学院

篇9

一、高职酒店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的问题分析

(一)实践教学的质量和规范呈现不稳定状态

虽然大部分高职院校酒店管理专业采用了“2+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但在实际运行中,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不低于50%的规定并未真正落实。例如在课程设置上,基础课的比重偏大,专业课的比重偏小;课程设置讲求面面俱到,一些本应该细分、深化的课程都是点到为止。同时实践教学在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尚未真正树立起来,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张皮”现象比较明显,缺乏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导致实践教学的质量和规范都呈现不稳定状态,随意性较大,严重阻碍了学科的健康发展。

(二)重视操作技能培养,忽视综合能力养成

在实践教学的设计中,视野狭窄。重视单一操作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养成及意识的培养,学生成为被动的“技能机器人”,缺乏后续发展潜力。酒店业的高度关联性和综合性决定了酒店业人才必须是具备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具有一定的操作能力,而职业能力、综合素质更是培养的重点。

因此将实践教学的重点放在服务层面的操作技能,限制了培养人才的出口口径。

(三)校方与实习基地存在较大的目的差距

学校和酒店合作利益的出发点存在偏差和矛盾。对学校而言,安排学生到酒店实习,希望酒店能为实习生提供轮换的岗位,了解酒店的运转流程,体验酒店氛围和企业文化,全面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然而对于酒店而言,其目的一般较为简单和功利,完全根据自身的用工需要来安排实习生,只是将学生视为廉价劳动力和旺季时的劳动力补给,安排操作性的工作,会在服务技能方面给予培训,但对管理能力的培训方面热情不高,缺乏管理经验和技能学习的机会。

(四)学生校外实习管理难度大,校外实习质量监控很难实现

校外综合实习一般安排在大学的最后一年,这时学生面临着实习、就业、升学、毕业论文等多重压力,指导教师很难协调学生、学院和酒店的利益。学生希望指导教师能帮助他们减轻劳动量、提供轮岗的机会;酒店则希望指导教师能够稳定学生的情绪,不要干预酒店的用人制度和劳动制度。同时学校也由于经费、师资等原因.很难安排专职的实践指导教师,更多的是在出问题时的应急指导。由此引发了许多问题如学生擅自做主,提前结束实习等,造成学校和实习基地的关系紧张以及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混乱。

(五)专业教师缺乏实践操作能力

目前,很多专业教师缺乏酒店行业工作经历,职业经验不足,存在理论教学水平高而实践操作能力低下的现象。另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实践经验丰富但缺乏相应的培训经验和培训资格,不通晓教育的规律,也制约了工学结合模式的推广与发展。

(六)考核体系不完善

实践考评手段单一,考核标准缺乏具体指标, 考核方法很难真实反映学生的能力。学校对实习生的考核主要依据酒方和实习指导老师反馈的信息,如是否遵守酒店的规章制度、实习评语、实习日志和实结以及是否遵守学校的实习纪律等来评定实习成绩。通过这些依据实际上只考核了实习生的实习表现,而对实习是否达到了实习目标规定的要求往往缺乏量化的考核依据。这也是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二、解决高职酒店专业教育实践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加强校企合作,构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首先要加强校企合作,改变院校与企业合作上“貌似神离、行同陌路”的现状。高校应该改变关起门来办学的传统作风,积极主动地与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拓展课程实践的内涵和外延建设,增加校外实践教学的频度和深度,将校内和校外实践结合起来,构建高职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要体现多层次、多方位的训练,使学生毕业时即达到酒店基层管理人员和高级服务人员的水平。

(二)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不忽视综合素质的拓展

如今社会对人才的“能力”要求已由单纯的岗位能力向岗位群能力、专项能力向综合职业能力、操作型动手能力向心智技术能力发展。因此在实践教学中,如果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停留在服务技能层面,既不符合我国酒店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限制了必然约束了人才培养的口径。因此,教学活动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校内外实训资源,从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宗旨出发,加强学生思维训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获得综合职业能力的可持续提升。同时,在日常管理中还要营造酒店文化氛围,注重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养成,如在校园内统一着装,形成专业标识;彬彬有礼,养成礼貌习惯等;也可将相应的酒店兴趣社团活动纳入实践教学体系中,开展具有专业特色、丰富多彩的活动,以第二课堂为阵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

(三)加强学生校外实习管理

对学生校外实践任务重、实习基地分散、实习岗位多样等诸多管理难题,学校要成立专门的实习管理机构作为保障机制。由专人负责,明确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的责任,选派或聘请思想素质好、经验丰富、技术熟练、教学和管理业务水平高的实习管理人员和指导教师,深入酒店实习现场。加强对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全过程、各环节的动态管理,具体管理和指导学生进行岗位实习;保证信息畅通。定期对在岗实习学生进行深度访谈,随时解决学生思想上、心理上出现的各种问题,同时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

(四)完善实习考核体系

制定科学合理的酒店管理专业实习考核体系的任务在学校。这个考核体系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这些方面:酒店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巡回指导老师对实习生的评价;实习生的自我评价;除此以外,还应包括学生通过专业实习,所掌握的专业技能所达到的水平的考核。这项任务的考核应主要由酒店完成或者依靠社会考核来进行。只有完善的实习考核体系作保证,才能够使实习生达到专业实习目标规定的要求。

(五)建立有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机制

篇10

关键词:实践教学;酒店管理;教育云;协同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及高等酒店教育的快速发展,本科教育变得越来越大众化和职业化了。目前,大多数院校的酒店管理专业还在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即理论与实践分刀切,比如四年制的本科专业,前三年半在校进行理论教学,最后半年进行毕业实习,从而完成整个教学环节。如此方式培养的人才在职业素质、适应岗位的能力和个人综合素质等方面,都不能满足酒店企业和社会所需。造成学生在校学习盲目,毕业时热情很高,工作后感受到巨大的反差。用人单位普遍反映酒店管理专业的本科生动手能力差,缺乏创新能力,跳槽辞职改行现象严重。传统的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已经势在必行。

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称之为“教育云”,是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包括了教育信息化所必须的一切硬件计算资源,这些资源经虚拟化之后,向教育机构、教育从业人员和学员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该平台的作用就是为教育领域提供云服务。通过此平台可将酒店管理专业进行学校各专业课程间、校内外实践资源进行整合,使得资源应用达到最优,使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得以协同发展。

一、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内涵

目前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普遍采用传统模式:从教育理念和教学思想来看,把实践教学作为理论教学的依附存在体,没有单独规划;从实践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的配置来看,各实践环节缺少前后铺垫和连接,拘泥于对专业技能简单的模仿和学科理论再现重复式的验证;从实践教学的活动过程来看,实践教学的目标构建、内容设计、过程监控和考核之间缺少相互的配合。

所谓实践教学体系,是指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所有实践教学环节,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科研活动、毕业论文、社会实践等组成一个与理论教学相对独立而又密切联系的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协同体系是整合各实践教学环节,构建综合实践能力整体培养目标体系,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通过各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来保证整体目标的实现,实现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行业内/行业外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协同发展。

二、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现状

(一)实践教学内容有待完善

首先,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不完善在现有的教学计划和大纲中,很多课程的实践环节计划与大纲是混杂在理论教学中,没有独立的课程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在专业实习实践环节更是缺乏实际的规章。

其次,实践教学内容缺乏统一性与连贯性,正是由于缺乏统一的教学计划,导致不同课程间的实践环节缺少前后铺垫和连接,甚至会出现重复、冲突。酒店专业很多课程间有着很强的关联性,一个知识点的掌握可能通过3~4门课程的系统学习,然而由于多种原因,缺乏统一性与连贯性。实践活动内容易有重叠,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

(二)实践教学资源匮乏

大多数酒店管理专业室内实践教学环节十分薄弱,实践教学设施及相关资源严重匮乏。酒店管理专业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明显滞后,尤其一些企业在接受实习学生后往往更注重学生的可用性,而非学生的能力培养。

(三)实践教学管理滞后,缺少明确的考核环节

我国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管理考核环节普遍存在以下两种问题:一种情况是缺少管理制度,另一种情况是放弃管理。课程中的实践环节考核通常附加于理论考核之中,课程之外的实践教学常常是走形式。连长达几个月的专业实习,由于缺少制度,也很难以落实。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学校很少有介入,学生的实习管理完全让位于企业的员工管理。

三、教育云下的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协同体系包涵三方面要素:实践教学目标要素,即将酒店人才培养目标按照实践能力培养的客观规律进行科学分解;实践教学内容体系要素,包括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教学条件的组合与优化、个性化教学的开发等;实践教学管理与保障机制体系要素,主要包括管理制度与质量评估保证体系、实践基地建设体系等。

(一)实践教学目标体系

实践教学目标体系是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主要围绕培养目标。以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学生的能力培养为落脚点,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在酒店行业从事管理与服务工作。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目标体系具体可分解成专业基本技能、专业综合技能、社会交往技能和设计创新技能等子目标。

(二)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从人才培养的需要出发,可以将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分为课堂实验教学、实践模拟型实训、校外实习综合训练、课程设计研究等。以就业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各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整体设计,单独制定实践教学计划与大纲,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是这个三层结构的核心,教学内容各个环节要协调发展,达到整体的最优。

(三)实践教学管理与保障体系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实践教学能成功完成的保障。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合理的实践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包括课程内实验、课程外实训与实践、校外实习都应有明确的规章可循。

四、教育云下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协同体系的实施策略

(一)实施酒店管理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1.改善现有办学模式

可效仿国外酒店院校的“店校合一”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合作创办,学院课程设置包括四期专业课程和四期带薪实习,理论―实践―理论―实践循环等灵活教学模式,从而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强化实践教学。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

要从酒店学的六大要素角度或者行业的职业分布角度等来进行课程设置。

(二)合理利用酒店实践教学资源,加强资源整合

一方面要加大我国酒店教育的研究力度,提高我国酒店本科教育教学与研究水平;另一方面可借鉴美国式的“校企联合”,让行业内的权威人士在酒店管理学院任教,保证老师不仅具有高学位而且均在知名酒店企业里有过很丰富的工作经历,可以有效地提高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水平。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内资源,搭建实践教育云平台,积极拓展新的渠道和模式。在校外基地的建设上,加强学校、学院与酒店行业相关的合作,建立一批长期的、稳定的、综合的实习基地。学生去实习基地一方面要展开实习,另一方面是将所见的实践与前期的理论学习相匹配,在实践中领悟酒店管理的相关理论。学校应在这一环节通过云平台建立专业教师与学习之间的联系,进行实习实践环节的指导。

(三)保证实践教学内容系统性,优化各环节的衔接

实践教学计划应对各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目的、教学形式和手段、教学设施、考核办法等做出明确规定。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要注意各课程实验内容的优化配合,避免重复或脱节。实践的模拟实训、校外的综合实习及课程设计研究等环节应做到各环节合理衔接、协调一致。

(四)切实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与考核

实践教学工作涉及面宽,为了保证管理到位,学校应建立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使实践教学活动有章可循,教学监督和检查有制度可依。另外,还要引进相应的评价制度,合理制定各实践教学环节学生的考核与成绩评定办法。

参考文献

[1]李晓冬.酒店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