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行节约保障措施范文
时间:2023-04-04 17:15: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厉行节约保障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强维稳,保障我局安全稳定。
稳定是硬任务,全局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到做好期间安全稳定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对安全稳定工作切实做到认识到位、部署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实行安全稳定工作责任制,层级负责。办公室负责对全局的安全稳定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内外协调、督促检查,各处、室、中心负责人为本部门安全稳定负责人,确保我局的安全稳定。
二、排查隐患,预防各种事故发生。
各处、室、中心要对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排查要不留死角,发现问题要立即整改,及时根治。办公室于前对各处、室、中心进行检查,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安全工作原则,严格落实安防、消防各项规章制度,做好各处、室、中心以及宿舍楼道卫生工作。做好安全驾驶、防火防盗、用电安全、食品安全、应对灾害性天气等方面的工作。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做好自己的事,做好防范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
三、廉洁自律,坚决制止奢侈浪费行为。
各干部职工要严格遵守《廉政准则》和《市纪委监察局机关干部作风建设“十条禁令”》,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和厉行节约的有关规定,大力弘扬清正廉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过好节日“廉政关”。各干部职工节假日要洁身自好,坚决不参加“黄赌毒”活动,增强廉洁意识和法规观念,严格要求,率先垂范,树立干部公正清廉和可亲、可信、可敬的形象,积极培养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自觉抵御腐朽没落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侵蚀。
四、严守值班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1、值班时间9:00到17:00。
2、值班处室应确保两人以上在岗值班,落实好安全管理责任和各项安全保障措施,做好安全、保卫工作,以防事故的发生。
篇2
关键词:节水型社会 水权 水资源管理
1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背景
1.1 水资源 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2200立方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北方地区只有990立方米,不到世界人均值的八分之一,水污染严重更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目前全国正常年份缺水量近400亿立方米,其中灌区缺水约300亿立方米,全国660多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近110座严重缺水,18个主要沿海城市就有14个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近60亿立方米。据2003年不完全统计,全国有130多座城市发生了水危机或出现供水紧张状况。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连续遭遇枯水年时就会出现严重水危机。因此,干旱缺水对国民经济社会造成的经济损失是巨大的。
1.2 用水效率低下 与水资源短缺的现实相比,我国水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在生产和生活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型、生产型和消费型浪费,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潜力巨大。2003年我国万元GDP用水量为465立方米,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0.5,发达国家为0.7~0.8;全国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为218立方米,是发达国家的5~10倍,水的重复利用率为50%,发达国家已达85%;全国城市供水管网漏损率达20%左右,仅城市便器水箱漏水一项每年就损失上亿立方米。
2 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必要性
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成为首要的解决途径。节水型社会建设就是我们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实践中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而形成的一种成果。《水法》明确规定:“国家厉行节约用水,大力推行节约用水措施,推广节约用水新技术、新工艺。发展节水型农业、工业和服务业,建立节水型社会”。全面推行各种节水措施,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
3 节水与节水型社会
节水是指采取现实可行的综合措施,减少水资源的损失和浪费,提高用水效率与效益,合理和高效利用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就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对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以完备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制体系为保障,在政府、用水单位和公众的共同参与下,通过、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实现全社会用水在生产和消费上的高效合理,保持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述定义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不是在现有的社会系统上加上节水的内容,而是在社会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的具体实践活动中,都以节水作为其社会行为的基本准则之一,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可以看出,节水型社会较传统意义的节水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
4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内容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核心是制度建设,要建立以水权、水市场理论为基础的水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以经济手段为主的节水机制,建立起自律式发展的节水模式,不断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在建设节水型社会过程中,要明晰初始水权,要确定水资源宏观总量控制与微观定额管理两套指标体系,要采取法律、经济、工程、行政、科技等综合调控措施保证两套指标体系的实现。具体内容如下:
4.1 总量控制。根据国家确定的分水方案,将市可利用的水资源量作为水权,逐级分配到各县(区)、乡、用水户(村、企业)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确定各级水权,并实行总量控制。
4.2 以水定产。根据水权总量,依据现状和未来水资源承载力,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与水资源承载力相适应的经济结构,实行以水定产业、以水定结构、以水定规模、以水定灌溉面积。
4.3 定额管理。依据水权总量,核定单位工业产品、人口、灌溉面积的用水定额和基本水价。以定额核总量、总量不足调结构,定额内用水执行基本水价,超定额用水加价收费。
4.4 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和开发利用过程中,贯穿民主政治的思想,逐级选举产生用水户协会,参与水权、水价、水量的管理和监督,由村级用水户协会管理村集体水权,配水到户,并负责斗渠以下水利工程的管理、维修和水费收取。
4.5 水权流转。在用水户协会和政府水管部门的监督下,用水户有权以有偿转让的方式出售水量。转让价格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接受政府宏观调控指导的前提下,随行就市。
4.6 城乡一体。由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资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许可证,统一征收水资源费,统一管理水量水质,实行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
5 节水型社会建设效果的评价体系
节水型社会建设评估包括两个层面,一是通过社会、经济与生态协调性指标来评估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的整体效果,二是通过节水指标来评估节水措施落实效果。评价体系主要由宏观整体评价和微观指标评价两部分组成。评价具体操作需要通过指标来实现,指标选取过程中要充分注意指标的典型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
5.1 宏观整体评价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为了实现区域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的可持续,在节水型社会建设过程中,节水、经济发展和生态系统保护是统一协调的关系。从经济发展、资源状况和生态系统三方面来对比试点前后的社会状态,以评估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宏观效应。转贴于
5.2 微观节水评价 在宏观整体评价的基础上,为进一步考察节水型社会建设的具体实践状况,还需对具体的节水效果进行微观指标评价。具体评价内容包括综合指标评价、农业节水指标评价、工业节水指标评价、生活节水指标评价、生态用水指标评价以及水环境指标评价等方面。
6 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保障措施
为保障节水型社会建设目标实现,必须采取一系列保障措施,最为迫切和重要的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6.1 建立健全各级领导机构和相关工作机制 有效的各级领导和工作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首要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成立由地方行政首长亲自挂帅,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起统一有序的工作机制,协调各县(市)之间、水务局与各职能交叉部门之间、行政区水资源管理与城市水务管理之间的关系,保障具体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二是必须建立起由上而下的运转灵活、信息通畅的节水型社会试点建设工作机制,协调处理上下各级之间、地方政府和流域机构之间的各方关系,切实做到沟通及时、工作高效。
6.2 配置稳定的技术咨询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 节水型社会建设是一项原创性很强的综合工作,既无现成模式可供借鉴,也无成熟经验可供,但试点建设时间短,实践要求高,因此在试点建设过程中,应当广泛吸纳省内外和国内外高水平的水利科研单位,配置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技术力量,组成专家指导委员会,既作为试点工作技术常务咨询和协调机构,在节水型社会的总体规划、政策措施和重大技术问题提供指导,同时也负责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研究,为节水型社会建设提供相关技术支撑。
6.3 保障相关资金到位,重视配套工程建设 资金保障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主要保障措施之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投入资金的及时到位,不同项目资金在符合基本建设报批程序的基础上,由相应归口单位负责审批,并予以及时划拨。二是地方配套资金的落实。地方政府应当建立多种投资渠道,保障配套资金的及时到位。
7 结论
节水型社会是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核心是正确处理人和水的关系,通过建立健全相关机制体系,协调社会经济结构,实现社会系统、生态系统和水资源的良性发展,实现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合理配置和有效保护,保障水资源的持续利用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永续支撑。
参考文献:
[1]梁建义,徐振辞.南水北调受水区河北省廊坊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规划.廊坊.2006.
篇3
为进一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满足广大群众休闲、娱乐、旅游需求,按照党的十七大建设生态文明和“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决定在我市**地区建设**山森林公园。现制定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以提高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环境、创建美好家园为目的,充分利用我市既有条件,集中全社会力量,大力建设**山森林公园,努力为全市广大群众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生态和谐的休闲娱乐场所。
二、工作原则
(一)和谐发展原则。**山森林公园的建设,主要通过营造与培育大面积植被,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城市气候,为广大群众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以人为本原则。在规划设计中,充分考虑市民和游客的需要,努力改变传统的单一观光结构,通过人性化的设计、合理的布局,提高广大游客的参与性,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品位的需求。各个景区的规划建设要有自身特色,努力让人民群众享受更好的休闲娱乐生活。
(三)建设精品原则。结合文化遗迹,高起点、高标准地设计、施工、管理,打造精品绿化工程。
(四)因地制宜原则。在选择树种方面,安排必要的本土树种,科学合理配置,突出地方特色。
(五)统一规划原则。严格按照城市总体规划开发建设**山森林公园,通过合理布局、统筹安排、分期建设,逐步完善各项基础设施。优先开发价值高、投资少、见效快的景区和景点,先重点后一般,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六)厉行节约原则。在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等各个环节,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形、地貌和地理资源,坚持以植物造景为主,坚持本土树种为主,将荒山荒地培育成优质高效的森林植被区,发展特色景观,切实增强建设的可操作性。
三、工作目标
通过5年努力,把**山森林公园建设成集生态绿化、环境保护、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形成绿草如茵、林木繁茂、配套设施完善的新型公共活动场所。同时,加大现有山体和周边环境保护、建设、改造力度,把**山森林公园打造成**生态名片,为我市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四、时间步骤
根据**山森林公园建设发展需要,结合我市实际,将森林公园建设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年3月—12月,主要建设植物专类园区、花木盆景区,面积3500亩,总投资6344万元。重点建设各景区主干道,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绿化两个功能区及景点。
第二阶段:20**年1月—12月,主要建设森林疗养区、**文化区结合部位,面积3100亩,总投资5148万元。重点建设绿化两个功能区及景点。
第三阶段:20**年1月—12月,主要建设绿色屏障鸟瞰区、生态保护区、林果采摘区,附属绿化公园两侧结合部位,面积4460亩,总投资9618万元。重点建设绿化三个功能区及景点。
第四阶段:20**年1月—20**年12月,主要建设附属设施,总投资3493万元。重点扩大森林公园的园区游览规模,完善园区道路和休闲服务网点,修建和完善各景区观景亭、台、长廊等设施,完成森林公园总体规划目标。
五、职责分工
**山森林公园建设工作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部门负责与属地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进行。具体职责分工如下:
城关镇、**乡和市工业区:做好本辖区建设用地的征(租)工作,协调处理村组关系,解决有关问题。
市林业部门:负责做好建设规划的编制工作,向省林业厅申报**山森林公园项目并争取资金;指导、督促有关单位完成义务植树工作;为园区绿化工作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市发改委:负责**山森林公园立项上报工作并向上争取资金;配合市林业、水利、环保等部门做好项目申报、立项、评审工作。
市财政部门:发挥建设**山森林公园的投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国家、省生态建设优惠政策,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负责为**山森林公园建设筹集资金,并确保专款专用。
市公安部门:负责加强**山森林公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保障园区环境安全。
市招商部门:负责做好园内餐饮业及农业综合开发等建设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
市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做好有关乡(镇、区)规划区域内的土地征(租)及相关手续办理工作。
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做好森林公园管理机构的审批、上报和组建工作。
市建设部门:负责**山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的审批及建设管理,并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市规划部门:负责做好**山森林公园建设与市区建设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
市卫生部门:负责**山森林公园建设过程中的公共卫生监督、防疫以及园区生活配套设施的卫生管理工作。
市教育部门:负责面向全市广大中小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为**山森林公园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市环保部门:负责落实**山森林公园项目环评工作,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
市农业部门:结合**山森林公园建设实际,负责向上申报农业项目开发建设工作。
市水利部门:负责完成**山森林公园水利系统建设任务,并向省水利厅申报水利建设项目和资金。
市交通部门:负责园内道路及配套设施的建设工作。
市文化旅游部门:负责**山森林公园文化、娱乐等设施的组织施工,并参与园区文化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
市部门:做好稳定评估工作,协调处理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稳定问题。
市公用事业部门:负责园区相关公用设施的建设工作。
市安监部门:负责全程监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
市广电部门:负责做好**山森林公园建设各个环节的宣传、报道工作。
市供电部门:负责园区电力配套设施建设工作,并保障建设项目电力供应,做好电力设施安全和节能工作。
市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结合**山森林公园建设实际,负责向上申报、实施建设开发项目。
**发电厂、**热电公司、**公司、**玻璃公司等企业:按照相关要求,参与**山森林公园的建设投资工作。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对**山森林公园建设工作的领导,我市成立**市**山森林公园建设指挥部,负责**山森林公园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总协调。各部门和各乡(镇、区)要进一步提高对森林公园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积极主动支持、参与森林公园建设。各责任单位要精心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工作方案,迅速行动,确保森林公园建设稳步推进。
(二)创新建设模式。一是开展义务植树活动。根据市直各单位职工人数,合理分配义务植树任务。由各单位负责挖坑,指挥部统一实行工程造林,以保证林木成活率。二是创新投资模式。采用“公开招标、业主负责、企业承包、质量监管、跟踪审计、按成活株树结算”的造林模式,发挥工程队造林优势,加快建设进度。三是采用公司化经营模式。通过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投资,采取公司化经营模式,政府租用土地后,委托相关企业(公司)投资建设经营。
(三)形成建设合力。一是发挥部门优势,拓宽投资渠道,**山森林公园各项配套设施由相关单位负责建设。二是各乡(镇、区)负责建设各自园区(100亩左右)。三是引导社会各界投资。通过大力宣传,鼓励动员广大企业、单位、个体经营者以企事业、法人冠名的方式直接投资或以自愿投资方式支持、参与建设。
(四)突出建设重点。在具体建设过程中,每年都要按确定的重点工程进行落实,把突出重点和建设精品工程结合起来,突出宣传**历史文化底蕴,做到“建设一区、成功一区、巩固一区”,切实提高建设成效。
(五)加强组织管理。加大林业执法力度,加强火源管理,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严厉打击破坏**山森林公园建设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切实保护建设成果。成立**山森林公园管理机构,全面负责花木管理、森林防火、卫生保洁、设施维护、公园安全等工作。新晨
篇4
各位领导:
大家好!根据自治区、地区下发的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一系列文件精神,我县狠抓落实,农业普查前期各项准备工作稳步推进。下面,我就**县全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开展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建立健全县乡普查组织机构
根据阿行署发〔2005〕103号《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文件精神,为保证普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我县于2005年12月21日以新和政办〔2005〕92号文件正式下发了《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对我县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进行了总部署,明确了这次普查的目的和意义、对象和范围、内容和时间、组织和实施及经费预算等,并随文正式公布了**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为加强我县农业普查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了由分管农业的县领导为组长、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第二次农业普查领导小组以及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全县六乡两镇一场于今年元月份前也分别完成了普查机构及其办公室的组建工作,乡镇农业普查办公室工作人员、办公地点已落实。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切实落实普查经费
农业普查作为一项大型的社会调查,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资金保证是前提。对此,我县狠抓了普查经费的落实。结合我县地方财政状况,本着厉行节约、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的原则,编制了县级经费预算30万元,其中15万元列入2006年度财政预算。目前已落实普查经费8万元,其余部分将根据工作进度逐步到位。
三、下一阶段主要工作
一是尽快组建普查队伍。本着高效实用的原则,抽调足量高素质的普查人员组建普查办公室,乡级普查指导员、普查员将选用一些乡干部和农村教师等素质较高的人员,组建一支素质高、业务精、善打硬仗的普查队伍,明确职责和分工,制定工作规章,建立、健全岗位责任制,规范工作程序和运作要求,保证我县农业普查高质量完成。
二是督促各乡(镇)抓紧做好“三落实”工作。重点是督促各乡(镇)抽调业务骨干建立健全乡镇农业普查办公室和村级农业普查工作小组,落实农业普查必需的人员、经费和办公条件。
三是开展普查试点。普查试点是正式普查登记前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工作程序,我们将通过试点模拟实施普查全过程,探索全面组织实施普查的经验,发现普查工作中将会遇到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措施,确保工作尽量少走弯路,少犯错误。
四是开展广泛的宣传动员。农业普查是一项群众性工作,根据新农普办字〔2006〕8号《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宣传工作的通知》精神,县农普办将会同县委宣传部研究制订农业普查宣传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和要求,并召开专题会议进行部署,抓好落实。进一步发动有关方面和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开展农业普查工作宣传动员,营造依法普查的良好氛围。使广大农户了解普查目的和意义,了解如实提供普查信息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了解我们会依法对普查资料保密,切实消除思想顾虑,如实申报普查资料,积极配合普查工作。
五是制定农业普查实施方案。待自治区、地区农业普查方案确定后,县农普办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县农业普查实施方案和相关实施细则,努力做到方法科学,步骤明确,措施得当、简便高效。
六是做好普查登记前的其他基础工作。包括:选调符合相应条件的普查指导员、普查员;抓好普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划分普查区域,绘制普查区地图,进行地址编码;完成农业普查所需的各项物资准备;组织普查员开展调查摸底,筛选农业普查对象,制定入户登记的工作计划和质量保障措施等。
四、本次农业普查面临的主要困难
1、普查对象多,调查指标多,工作难度大。市场经济条件下,普查对象对普查的认知、配合程度较低,极大多数农户思想顾虑较重,普遍不愿如实申报。因此,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宣传解释工作,切实消除广大农户的思想顾虑、如实申报,真正得到广大农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将成为本次农业普查需要重点关注并认真解决好的一大难题。
2、经费需要数额大,落实难度大。我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拿出前期普查经费8万元,充分体现了县委、政府对普查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但后续经费的到位将会有一定的难度。
**县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
篇5
一.概述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加快,城市规模日益扩大,城市各项功能日趋完善。与此相应,市政设施的建设也在进一步完善,担负着城市排除内涝,维持城市雨水和污水处理系统正常运行的城市排水泵站,作为城市市政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障城市正常秩序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个过程中,市政设施的建设和管理也面临着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原有的设施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新建的设施如何实施有效的管理。尤其是对于城市排水泵站,如何运用最有效的方法,提高管理水平,充分发挥泵站的社会公共效益,达到高效经济的运行目标,必须要进行认真思考和探索实践,这是一个包含着行政管理、组织管理、运行管理、技术管理和考核管理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以下是笔者从事泵站管理工作的一些体会:
二.泵站管理的主要内容
泵站管理是一项内容十分丰富和繁杂的任务,可包含泵站运行中的各个方面,但主要应该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管理工作:
1.行政管理,包括组织管理、职工管理、档案管理和环境管理。
2.设备管理,包括设备完好率、设备维修、设备工作环境等。
3.三是生产管理,包括运行制度、现场观察监测、能源单耗、运行管理、安全管理、科研与技术革新。
4.经费管理,包括会计基础工作与财务管理、物资管理、运行费用管理、大中修经费管理。
三.泵站管理应重点抓好的几项工作作用
在管理工作中,必须要分清主次,紧紧抓住管理工作的核心作为工作的重点,以点带面推动管理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在多年的泵站管理工作中,体会到应以下面各工作为管理重点:
1.夯实基础,提高泵站有效运行水平。对内抓好各级责任制的落实,认真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层层分解,严格制度,严格管理,定岗定责,规范程序和流程,经常检查、相互监督,使泵站管理工作步入规范化轨道,管理水平不断得到提高。
2.细化现场管理,强化设备维护保养。建立科学规范的运行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严格执行设备维检修操作规程,注重设备的故障分析判断,逐渐变“变事后维修、抢修为事前维护”,全面细化设备维护保养工作,落实责任制,做到设备保养计划周全,设备状态记录准确,大力提高设备完好率。在日常的运行中加大对运行设备的巡查频率和力度,一旦发现设备异常及时停止运行中的设备,对该设备进行及时的检修,从而避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3.细化过程管理。制定完善安全准入、安全知识教育、安全监督等制度,并严格执行。对重大操作,具有危险性的作业并做好安全防范措施、控制和监督。认真排查隐患,及时整改安全隐患,落实保障措施。严格落实各项技术规程,以《城镇排水灌渠与泵站维护技术规程》根本,定期对泵站进行工况检测和安全鉴定等基础安全技术状况检查,掌握现状,查清存在问题,认真分析,为今后的更新改造提供科学依据。
4.进一步提高基础资料管理的标准化水平。对基础资料提出明确的要求,必须做到规范、明确、清晰、齐全。按照“一机一档”的要求建立详细的技术档案,对泵站运行中设备出现的故障,如何发现如何处理,故障的排查和维修情况,零配件更换情况以及处理后运行情况等做详细记录并存档,为泵站维护保养、技术改造和科学管理提供依据。
5.提高对大中修项目的管理和控制。对下达的泵站维修工程,认真落实项目责任制,明确项目责任人,从资质、技术、信誉和服务等方面加强对作业队伍和作业人员的管理和使用,确保工程施工安全,狠抓工程质量,保证工程进度,建立维修质量追究制。加强资金使用管理,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做到专款专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建立大中修工程从设计、施工、验收的详细档案。
6.提高泵站管理人员业务水平和管理素质。管理工作的主体是人,必须以人为本,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泵站人员业务技术水平参差不齐,同时也缺乏高素质的技工和技师。特别是精通电气的技术人员,这种情况若不改变很难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要,也很难完成泵站改造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的推广及应用。
为改善这种局面,主要通过科学规范管理活动的深入开展,建立业务学习制度,通过采用计算机技术等多样化手段创建职工业务技术交流平台,做好传帮带工作,加强职工的业务培训,着力培养业务技术骨干,全面提高业务素质,储备业务人才。使泵站管理人员熟悉和掌握设备现状和存在问题,掌握检查,观测,运行控制和养护维修技术。操作人员熟练掌握机电设备操作方法,能观测水位,判断水流流态类型,掌握基本养护维修技能。通过人员的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做到人人都能独立胜任本职工作。
从优化人员管理着手,以团队建设为出发点,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结合人员自身特点,对人员进行合理分工,优势互补,高效组合,使其在各自的岗位上各尽其能,各尽其职,使各人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力量,提高运行效能,提升管理水平,也充分调动了全体人员的积极性。
强化制度管理,规范作业程序,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使泵站的运行操作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进一步提高设备操作技能和事故应急处理能力。
7.落实贯彻“经常养护,随时维修,养重于修”的原则,提高常态化管理水平。从细微处抓好,做到经常打扫站区,保持机房清洁干净,保持设备无灰尘,启闭正常。定期检查电气设备情况,确保机组完好率,保证正常运行。对泵站进行建筑物经常检查,有无漏雨、裂缝和破损等影响运行安全和站容站貌的情况,检查启闭设备运行状况,对运转部件定期加油、止水密封,使制动装置运行可靠。汛期强化,非汛期定期清理丝杆,、保养。经常检查电气设备动作是否正常,有无漏电、短路现象,接地可靠,耐压试验等安全审验是否有效,所有检查均做好记录,做到有据可查。通过不断的积累和工作实践,从而达到提高全体人员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8. 强化成本核算,加强经费管理,开源节流,厉行节约。从水泵的经济运行、零配件的合理储备、水位的优化控制、维护时间的合理安排以及车辆调度使用等方面做起,最大程度地降低泵站运行成本,努力实现泵站的经济高效运行。
篇6
一、背景
信息技术已日益成为提高医院科学管理水平、医疗服务质量和医疗工作效率的有力手段,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深化医院改革、促进医院发展的必然要求。医院制定五年发展规划,把信息化医院建设作为了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为配合医院建设发展战略,明确未来五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向、目标和重点,特制定本规划。
二、医院信息化发展现状
(一)发展基础
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在全面应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创造条件,重点加强临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如电子病历、数字化医学影像、医生和护士工作站等;医院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加快医院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步伐。目前国内各级医院将医院信息系统从以收费管理物资管理为中心的管理信息系统向以病人为中心、以“一卡通”系统、条码技术、电子病历、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为核心应用的临床信息系统快速推进;二级医院大多也在积极探索适合自身信息化建设发展的方法和途径,努力扩展信息化技术在医院应用的广度和深度。
(二)存在问题
1、网络基础设施需要扩充改造
目前我院有那么几台旧电脑,用于医保结算和新农合报销等。无法满足医院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的需求。
2、其它制约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因素
信息化建设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医院近几年资金的压力本身已经十分严重,所以未来几年资金问题将是制约医院信息化发展持续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化建设要靠意识推动,靠需求推动。信息化建设本身非但不能赚钱而且还要花掉不少的钱,部分临床科室的负责人本来就有重业务轻管理的倾向,这是制约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
在医院信息化建设、数字化医院工程实施过程中,要求大部分职工尤其是临床专业人员能熟练地操作使用计算机,但目前医院能熟练运用计算机的职工数量非常有限。
三、医院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及目标
(一) 指导思想
以医院五年发展规划(2012-2016)为依据,以建立信息系统为方向,以实现数字化医院为长远目标,以打好数字化医院建设网络基础为重点,稳步实效地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医院管理,提高医院现代化管理水平和竞争实力,为医院的发展及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提供信息化方面的有力保障。
(二) 基本原则
按照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医院信息化建设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保证整体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医院信息化建设是医院整体建设与发展的一部分,医院信息化建设必须适应医院的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信息化建设本身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建设周期较长,各个阶段各个项目方案的制定和具体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其整体适应性和是否便于长远发展,以免对医院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基础设施尤其是网络建设要超前,新技术、新应用的采用要切合实际。计算机网络的机房、网络布线是信息化建设重要的基础设施,机房的定位、网络布线一定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为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留足余地。
3、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步到位,所以必须坚持分步实施的原则,确定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顺序,促使医院信息化建设有序地、高质量高水平地向前发展。
4、坚持标准化先行。在医院信息化每个环节的系统实施前,必须先完成管理流程的标准化、信息编码的标准化、基础数据的标准化,确定好系统的接口标准。
5、高度重视软件的地位和作用,融先进的管理思想于软件当中。信息化建设要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关键在于软件蕴含的管理方式、管理思想是否先进合理。因此,一定要高度重视软件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完善软件的功能,通过软件实现的自己的管理方法和思想,只有这样才能通过信息化的这一途径使医院管理水平真正得到提高。
6、切实保证系统安全与稳定。医院信息化系统的建设必须切实保证和落实系统的各项安全保护措施,确保系统运行中的安全与稳定。
(三) 建设目标
今后五年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目标是:选好一个软件商,选好一个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为临床信息系统建设的起步、数字化医院工程的实施打好数据库建设及His应用基础;扩充完善管理信息系统(His)功能,为今后临床信息系统、数字化医院的建设打造好先进的计算机网络平台;职工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较大程度的普及和提高。
四、医院信息化建设具体任务
1、提高对医院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向已经建设信息系统的医院学习及借鉴经验,购买所需设备,为信息化建设做好准备。
完成信息中心机房及主干网线的升级及改造,门诊、住院、行政区网络改造。2012年完成。
2、初步建成HIS系统、PACS系统、LIS系统三大系统,为建设信息化、数字化医院打好基础。
HIS系统要具备医生工作站、护士工作站、医技科室、住院、门诊、药房管理、药库管理、后勤管理、新农合接口、医保接口、医疗统计、电子病历等模块。2013年完成。
3、初步建立远程医疗会诊系统2014年完成。
4、建立医院网站。
作为医院对外宣传重要途径和窗口之一,同时配合医院今后的专科建设,建立医院网站,积极加大对外宣传,扩大医院社会影响。2014年完成。
5、进一步发展HIS系统。
增加病案管理,医疗成本核算系统,包括医疗、护理、院感在内的医疗及病历质量检查登记统计模块。2014年完成。
6、建立病人咨询服务系统(触摸系统)。2014年完成。
7、建立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使各类办公文档的草拟、传阅、存档和管理通过计算机处理和管理,通知、公告、检索等均通过网络进行。2015年完成。
8、建立电子图书馆,实现电子图书、电子期刊全文检索与浏览。为职工提供一流的学习平台。2016年完成。
9、建立数据仓库等工具,辅助医院管理与决策,进行员工数字化绩效评价。2016年完成。
10、不断普及和提高职工计算机应用能力。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院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决策、亲自推动,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保障,处理好重点项目、难点项目的协调,保证建设的顺利进行。为切实加强医院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医院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分管院长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结合医院的办院思想和发展战略,制定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计划,指导和督促医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实施。
2、规范、完善并严格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健全和落实信息化建设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是确保医院信息系统建设顺利发展和安全运行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要尽快完善落实相关的规章制度。
3、认真借鉴其他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经验
全面深入了解国内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认真借鉴其他医院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经验,力争不走弯路,少走弯路,加快建设发展步伐,减少甚至完全避免投资浪费,提高建设效率和效益。
4、厉行节约、努力保证信息资金的投入
医院克服一切困难,尽量保证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在信息化建设过程始终坚持节约的原则, 尽量压缩投资规模,减少浪费。
5、切实加强计算机网络及数据安全保护措施
为增强医院信息系统网络和数据的安全性,医院在中心机房易址改造时增加对安全保护方面的资金投入,用于设备安全系统、防火墙系统、防病毒系统、数据备份和恢复系统的建设。同时严格控制各类操作人员的访问权限,完善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
篇7
(一)农场文化建设没有做到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企业文化就是企业人的文化,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建设、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管理思想、管理方式、管理理论、群体意识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总和,主要由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核心文化四个层面构成。农场目前的文化建设当中虽然都涵盖了这四个层面,但是没有做到四个层面的有机结合,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点、特色和独有的文化建设体系。如农场在物质文化上没有打造出具有“名片”效应的产品或品牌;在行为文化上缺少统一的行为规范;在制度文化上缺少人本文化的要素;在核心文化上虽有企业精神、发展理念等,但没有达到潜移默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目的。
(二)农场文化建设没有形成合力。农场所有单位和部门都肩负着文化建设的重任,如廉政文化、法治文化、安全文化、制度文化、管理文化等都与各部门有着紧密的联系,不可分割。但从当前情况看,单纯地认为文化建设就是宣传或文化部门的工作和事情不在少数,一些部门甚至把自己应该做的具有部门特质的文化工作一股脑推给了事务繁杂、人员缺少的宣传或文化部门去做,无法形成文化建设的合力,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三)农场文化建设突出政治化、口号化、文体化。当前,农场文化建设基本仍停留在“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层面,把挂几块宣传板、写几幅标语、发几本宣传册、放几场电影、搞几场演出、打几场比赛、做几场展览等当成了全面的文化建设,使其政治化、口号化和文体化,没有深刻理解文化建设的丰富内涵。
(四)农场文化建设没有形成“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近两年来,农场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开始认识到应该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如端午黄花采摘、草原蒙古包美食、草地摩托、垂钓、设施农业观光等,由于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的不匹配,各项服务功能的不完备等,致使这些本有发展潜力的文化产业项目昙花一现,没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二、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瓶颈制约
农场文化建设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建设,离不开诸如文化馆、艺体馆、场史馆、图书馆、文化广场、文化主题公园等重要载体和硬件设施建设,这些建设均需要有政策的强大支持。从目前看,文化建设项目从立项到建设用地再到审批等渠道都不是很畅通,手续烦琐不说,有的干脆不让建设。
(二)资金瓶颈制约
农场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建设项目必然离不开资金的强大支持。农场小,负债多,难以拿出更多的资金进行文化硬件设施项目建设。另外,农场收集有价值的文物、整理资料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这就需要国家、省、总局、管理局给予项目资金的帮助与支持,破除农场资金短缺给文化建设带来的瓶颈制约。
(三)人才瓶颈制约
农场文化建设是做人的文化,这就需要有专业人才的有力支撑。目前,农场没有专门的文化组织机构,专业人才缺乏,更谈不上文化人才队伍了,这样就严重制约了农场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这就需要农场组建专门的文化机构,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组建各类文化协会,通过协会发现、挖掘人才,组织开展文化建设活动。
(四)历史瓶颈制约
农场文化建设离不开历史文化的传承。目前,由于农场宣传与文化合署办公,人员短缺,没有更多的时间整理历史资料、收集历史文物,提炼历史文化精髓。再有就是新来的年轻人多,对农场的历史文化不了解,工作无从下手,加之一些老同志已经退休和农场各部门历史材料的缺失,使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历史文化无法得到传承,如不采取必要的抢救措施,会严重制约农场有特色主题文化的确定。
三、文化建设规划
制定文化建设规划,必须站在发展的高度,紧密结合北大荒开发建设和农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在指导思想、建设背景、建设主题、建设原则、建设发展目标和建设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使之融会贯通,有的放矢。
(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精神为指针,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深入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党的群众路线,紧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把文化建设作为推进民生建设的抓手,夯实基础,全力实施,通过文化建设和各类活动的开展,集聚正能量,加快建成富裕、文明、美丽四方山。
(二)文化建设背景。农场文化底蕴丰厚,是集北大荒文化、军旅文化、军马文化、移民文化、知青文化、地域文化、草原文化、民族文化和管理文化等于一体的多元文化的结合体,这些文化的相互交织与碰撞,势必形成农场特有的文化。农场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地处哈大齐工业走廊经济带上的肇东市境内,农场的多种文化元素与城市文化元素必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与哈尔滨、大庆形成了一个半小时的文化经济圈,这个文化经济圈的形成,也必将成为农场文化建设的一个新亮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文化建设主题。一是以“红色军旅文化”为主题,建设“军马场纪念馆”,传承和弘扬精神文化,打造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以“绿色草原文化”为主题,开发建设集科普教育、旅游观光、采摘垂钓、特色美食等于一体的旅游文化项目,打造文化产业。三是依据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青肯泡”和“独角龙”的神话传说,利用广阔的水面、优质的耕地和秀美迷人的自然风光,在农场青龙作业站(原日本开拓团旧址)建设以“独角龙神话传说文化”为主题的集“爱国主义教育、传统文化教育、现代农业、观光旅游、摄影采风、文学美术创作”等于一体的文化产业基地。
(四)文化建设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表里一致、继承传统、注重个性、发展经济”的原则;二是坚持“科学规划、符合实际、标准不降、厉行节约”的原则。
(五)文化建设发展目标。结合农场实际,确定以下发展目标:一是重点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通过品牌文化、物化文化、制度文化、理念文化、阵地文化和文明创建文化等建设,提升农场形象。围绕品牌文化建设,抓好企业“精细化”管理和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围绕物态文化建设,抓好生产资料文化、产品文化和环境文化建设。围绕制度建设,在品牌、包装、场容场貌等方面抓好企业人、财、物、事的各种动态、静态的标准和规定。围绕理念文化建设,在行为、公关、服务等方面提高变革观念、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市场观念、服务观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战略观念等。围绕阵地文化建设,以楼宇文化、文化长廊、图片展览、标语口号、文明行为、道德讲堂、邻居节、传统节日、娱乐活动、形象展示等为载体,通过开展各类职工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活动,展示农场形象,推进文化建设。围绕文明创建文化建设,以文明单位、文明管理区、文明校园、文明楼道、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等为载体,抓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围绕“先优模”文化建设,抓好农场“先优模”的选树工作,采取“张红榜、戴红花、表彰会、报告会”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先优模”精神,集聚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和谐发展。二是在农场现有文化体育设施建设的基础上,重点在场部地区完成下列建设项目:2015年,在和谐家园小区再建1处8000平方米的花园式综合文化体育休闲广场。2016年,建设完成200米8跑道环形塑胶标准运动场1处。2017年,建设综合艺体馆1座。三是充分利用2015年~2017年的三年时间,重点加强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多年来文化体育设施空白的面貌,丰富农场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利用国家文化信息共享政策,申报建设农家书屋5个,合计面积400平方米,藏书合计15000册;配套音响设备5套;农村有线广播系统5套。利用国家体育彩票扶持政策,申报建设篮球场地5个,合计面积2500平方米;全民健身器械10套。四是加强文体协会建设,重点发展和建设各类文化、体育协会14个,并加强对协会的管理,通过协会自身活动的开展,推动农场文化体育建设的快速发展。2015年内组建完成各类文化专业协会,包括文艺创作协会、文学创作协会、诗歌协会、舞蹈协会、读书协会、书法绘画协会、摄影协会。2015年内组建完成各类体育专业协会,包括篮球协会、乒乓球协会、羽毛球协会、台球协会、广场舞协会、门球协会、排球协会。五是加快绿色草原文化建设,发挥资源禀赋,全力打造“草原季节游”文化品牌。黄花采摘游,利用每年端午节前后黄花盛开的季节,开展黄花采摘游。让游人在采摘游玩的过程中感受、体会、认知大草原的辽阔、神奇与壮美。果蔬采摘游,发挥设施农业的作用,在每年的7月份、8月份开展特色果蔬采摘游。让游人在观赏、采摘、品尝有机绿色果蔬的同时,感受现代设施农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无穷魅力。金秋收获游,利用国庆长假,开展金秋收获游。让游人最直接地参与粮食收获,品味丰收的喜悦,感受劳动带来的丰硕成果。雪原趣味游,利用冬季降雪,或人工创造,开展雪原趣味游。让游人在打雪仗、堆雪人、滚雪球、冰爬犁、打冰尜、坐雪橇、赏树挂的趣味活动中,感受茫茫雪原的独特魅力。草原美食游,利用农场特有的、丰富的肉品和菜品,开展草原美食游。让游人在品尝独具特色的草原美食的同时,感受生态文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增强环境保护的责任和意识。建设科普夏令营,利用农场特有的草原资源,立项建设一个集各种适宜本地区生长的树种、草种、花卉于一体的植物园,既有科普性,又有趣味性和娱乐性,每年暑期开展科普夏令营活动,打造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六是加快“独角龙神话传说特色文化”建设,深刻挖掘青龙作业站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与“独角龙神话传说特色文化”。依托新石器时代遗址文化,建设和复原远古文化,打造远古文化探秘基地。将“独角龙神话传说”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元素,丰富其内涵,打造文学艺术创作产业基地。利用广阔的水面、优质的耕地和秀美迷人的自然生态风光,打造旅游观光、摄影采风、美术创作产业基地。同时挖掘民俗文化,形成春踏青、夏采摘、秋赏色、冬捕捞的“四季游”格局。
篇8
【关键词】 高校; 财务信息; 公开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全面推进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工作,教育部组织研究制定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该《办法》自2010年9月1日开始施行。高校作为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其信息公开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但由于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认知存在差异、重视引导不够、公开制度不健全、公开的具体内容模糊以及公开的信息时效性差等因素,使得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推进缓慢,且效果不尽如人意。因此,提高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认识,并积极推进此项工作,是目前高校管理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积极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重要意义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是高校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财务信息公开能促进高校财务核算规范化,不断提高高校管理水平
实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能促进高校财务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促进收支行为的规范化;能保证高校量入为出,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注重资金的使用效益,厉行节约,制止奢侈浪费;能方便高校管理层及时了解最新财务动态,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
(二)财务信息公开能加强高校财务内控建设,推进高校廉政风险防范管理
近年来,高校管理层在基建、采购、招生等重点领域,利用职权的案件时有发生。究其原因,除高校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掌权者的道德修养不高等因素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财务信息相对封闭,容易造成权力运行过程不公开、不透明,从而滋生腐败现象。只有加强高校财务信息公开,才能促进高校依法治校、加强防腐体系建设,提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这种腐败现象的滋生。
(三)财务信息公开能激发高校教职工民主理财,创建和谐的高校财务关系
高校的显著特点是“所有者缺位”。它的出资人——国家(有的为捐款人),是高校净资产名义上的所有者,但国家不要求偿还其所提供的资产,也不要求获取经济上的利益。这种情况,就使监督机制在高校财务管理中显得尤为重要。会计法设计了单位内部监督、社会监督和政府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单位员工监督是内部监督中最为有效的形式。据此,高校师生员工对学校财务是有知情权和监督评议权的。实行财务信息公开,就可以有效保障高校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增强他们的民主理财意识,促进他们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监督,从而创建高校顺畅和谐的财务关系。
二、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应坚持的原则
一般说来,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应坚持以下原则:
(一)严肃性原则
公开财务信息是一件十分严肃的事情。财务信息具有保密要求高、影响力大等特点;一旦财务信息公布,通常会产生与财务权益相关的财务行为。因此,财务公开的信息须经得起考验,不得随意公开。首先,高校公布的财务信息必须是教育部颁发的《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中规定的“应当主动公开”的信息,而不能是规定的“不予公开”的信息。其次,高校公布的财务信息必须是客观、真实、清晰、有效的信息,而不能是臆造的、虚假的、模糊的、无效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信息使用者获得的是正确的信息,并据此作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二)区别性原则
信息的价值在于为需要信息的人使用,并给使用人带来效用。不同层次和不同方面的信息接受者所需要的信息是各不相同的。例如,从高校外部来说,作为它的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作为它的横向业务往来部门所需要的信息在广度、程度和深度上是有差别的。一般说来,层次越高的部门所需的信息越复杂、越具有综合性;反之,则相对简约、单一。再如,从高校内部来说,学生群体和教师群体所需的信息也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学生需要较为清晰的收费项目和交付信息;教师则需要工资、教学经费和科研经费等方面的信息。因此,高校在公布财务信息之前,要首先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整理、归纳和分类;然后根据信息接收者的不同需求,作出相互区别的、有针对性的信息。坚持这种区别性原则,才能给信息使用人带来切切实实的效用。
(三)及时性原则
“及时”,是指财务信息的公布要适时,要有时效性,要让信息使用者在第一时间掌握所需信息。“及时”是信息公开的时间标准,但这并不是说信息公开在时间上要整齐划一,而是要根据应公开信息的性质分别确定。信息公开通常可分为定期公开和即时公开。适用于定期公开的,主要是各种定期报告;适用于即时公开的,主要是各种重大事件的公开和财务支出实时的信息。坚持及时性原则,才能使信息接受者得到有价值的财务信息,而不是由于时间滞后而价值衰减的财务信息。
(四)通俗性原则
财务信息具有专业性强的特点。在一般情况下,财务信息公开时,往往会由于财务专业语言和符号语言的特殊性,而使信息接收者感到陌生和摘取信息吃力。因此,财务部门在实施财务信息公开过程中,应尽量采用通俗化的财务语言,将专业的财务信息表达得清楚明白、容易理解,让每个信息接收者都能够轻松获取自己所需的财务信息。只有坚持这种通俗性原则,才能真正达到财务信息公开的效果。
三、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
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可分为向社会公开的财务信息和向校内公开的财务信息两个大的方面。
(一)须向社会公开的财务信息
1.历史财务信息。包括学校年度财务报告(须附中介机构出具的审计报告)、年度经费预算方案、能反映学校整体经济状况的财务相关经济指标。
2.预测财务信息。包括学校未来的师生规模、固定资产投资规划等内容。
3.学校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和投诉方式等。公开学校对学生的所有收费,包括收费的项目、依据、标准与投诉方式,公示收费许可证。
4.重大财务信息活动公告。涵盖公开学校进行数额巨大的融资、债务偿还、投资等对高校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事项,公开学校物资采购程序,公开招投标信息。对这一方面的信息进行公开可以起到监督和促进管理工作的作用。
(二)须向校内公开的财务信息
1.静态财务信息。这是指高校财务各项业务管理过程中形成的相关财经制度、管理流程等信息。包括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办法、财务部门机构设置和岗位职责、财务办事规则和流程、审批程序、资产管理制度等。
2.动态财务信息。这是指由于学校资金的流动所形成的各种财务信息。学校财务部门应在网站公告栏定期公布往来款项、科研款项到账情况、职工工资、个人所得税扣缴、职工医疗保险查询以及学生奖助贷查询等,方便师生员工及时了解与切身利益相关的财务信息。
3.通过财务通知、公告、咨询、举报信箱及投诉电话等方式进行信息反馈与交流。高校应当在校内网站开设信息公开意见箱,设置信息公开专栏,建立有效链接,及时更新信息,并通过信息公开意见箱听取对学校信息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四、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监督和保障措施
(一)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高等学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监督指导
年初,高等学校应当编制学校上一年度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高等学校主管部门要对各高校必须公开的财务信息内容设计出统一的格式,并将各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开展情况纳入领导干部考核内容。
(二)高校内设监察部门要负责组织对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日常监督检查
高校要使财务信息公开真正落到实处,还必须由校内纪检监察部门牵头,建立健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评议制度,聘请工会、派人士、教师、学生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代表参加,定期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议,确保财务公开工作健康有序地发展。财务公开工作要作为专题向教代会汇报,努力收集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使财务公开工作进一步完善和规范。
(三)加强对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社会监督力度
为防止高校为了自身的利益提供虚假的财务信息,应要求高校披露有关财务报告时,附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注册会计师是独立的第三方,能够以客观公正的立场对会计报告是否真实公允地反映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发表意见。通过不断完善注册会计师这一社会审计监督体系,以发挥注册会计师在高校财务管理中的监督作用。
(四)建立健全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工作制度
目前,国务院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教育部也颁布了《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但是,《条例》和《办法》还只是在宏观层面对信息公开做了原则规定,高校要在财务信息公开中贯彻落实这些规定,还要在操作层面明确具体的工作要求,制定出具体的工作制度。高校的财务信息公开制度要厘清财务信息责任关系,做到责任到人、到岗;要完善信息公开程序,严格财务信息公开的签批手续;要明确信息公开的原则、内容、方式,对信息公开指南和目录的编制、财务报告的制式提出具体要求;要规范信息公开的监督检查、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及责任追究等。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是做好高校财务信息公开工作的重要保证。
(五)加快财务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
高校财务管理部门是财务信息的主要信息源,其财务管理人员则承担着信息公开的主要责任。随着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高校财务管理不仅建立了较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而且获得了财务信息公开的新手段、新平台。在这种情况下,大多数高校财务信息都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公布和查询。然而,目前高校的财务人员却大部分只熟练掌握财务会计业务,却疏于处理计算机软件故障和网络问题。因此,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如请进来、走出去等),分期分批地组织在岗财务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使他们既有丰富的财务管理经验,又有娴熟的信息专业技术,从人员素质上保证高校财务信息公开的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学校信息公开办法[S].2010-06-04.
[2] 张小玲.浅析高校财务信息公开[J].中国外资,2011(12下).
[3] 梁勇.论高校财务信息的公开[J].教育财会研究,2011(1).
篇9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工作会议,主要是进一步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行为,理顺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国有资产集约高效使用和保值增值。刚才,市财政局负责同志作了很好的发言。后面,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的紧迫性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是各级政权建设和国家机器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责和促进发展的重要保障。管好用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于加强政权基础建设,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构建廉洁高效政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现行的经营管理体制日益暴露出一些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已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是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推进,我国财政体制正逐步向现代公共财政体制的方向转变,当前财政改革的重要内容就是深入推进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等管理制度改革。准确掌握行政事业单位现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和使用情况,建立与公共财政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制定公正合理的资产配置标准,实现从只注重资金分配向既注重资金分配又注重实物管理转变、从只注重单一的当期增量向当期增量和累积存量并重过渡,有利于科学编制部门预算,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财政的分配和调控能力。
(二)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是规范政府分配行为、解决资金紧缺矛盾的现实需要。据初步统计,全市仅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就有国有资产17.15亿元,负债总额7.06亿元,净资产10.09亿元,固定资产10.04亿元,其中房屋建筑物6.53亿元。这是政府多年来持续投入而积累留存下来的,过去一直按照“单位自配、自用、自管”的方式,由行政事业单位占有、使用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存在三个方面的弊端:一是占有不均,产权不清。有的单位工作量不大,事务单纯,人员较少,但占有较多的优质资产;而一些人多事繁的单位人均占用的资产很少,个别单位甚至完全靠租用场地办公。未办理产权“两证”的达60%以上,车库、门市、绿地、公用设施等权属不清、界限不明、公私难分。二是管理混乱,效益低下。许多部门国有资产存量不清、帐实不符、管理混乱,公房出租占总面积的16%以上,个别单位将公房廉价出租,甚至一租几十年,国有资产收益大量流失。个别单位的建设项目迟迟无法开工,有的建设进度缓慢,有的土地长期闲置,导致资产利用率不高,使用效益较低。三是办公分散,衔接不便。部分单位办公地点过于分散,给工作衔接、后勤保障和群众办事带来了诸多不便,增加了行政成本,降低了办事效率,影响了政府形象。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既有利于规范政府分配行为,提高行政效能,又有利于盘活存量,提高资产使用效益,解决经济发展和公共公益设施建设资金紧缺的矛盾。
(三)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是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重要举措。当前,由于各部门、各单位国有资产占有、使用和收益的不均衡,致使有些部门和单位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放到了争资金、比福利、搞创收上,影响了正常工作开展和职能职责发挥。个别部门和单位利用手中的权力和掌握的行政资源,谋取小团体和个人利益,影响了依法行政和公正执法,滋生了一些腐败现象。推进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改变行政事业单位既当“裁判员”又当“运动员”的错位行为,可以有效防止行政资源利益化、公共资源部门化,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同时也有利于避免部门滥用资源配置权与民争利,形成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环境。
总之,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意义重大,势在必行。大家一定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的主要任务
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不是为了收回和削弱部门的权利,而是通过建立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和监督长效机制,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总的要求是:按照“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相分离”的原则,进一步明晰产权,理顺关系,逐步建立“国家所有、政府统管、单位使用”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办公用房等非经营性实物资产的调剂整合力度,推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逐步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集中办公,达到优化配置、集约高效目的。按照“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市场运作、保值增值”的原则,发挥国有资产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有效经营。
为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改革顺利推进,市政府出台了《巴中市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试行)》(市政府令第31号),下发了《关于印发〈市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办31号),市级各部门要按照政府令和《通知》要求,扎实有效推进,确保从12月起按照新的《办法》规范运行。各县(区)要参照市上制定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尽快启动实施。
(一)认真抓好资产清理核实和移交。凡是纳入范围的市级部门和单位要按照统一的时间安排和规定,认真负责地搞好相关资产清查,准确反映本部门、本单位的资产管理和经营情况,如实填报《资产清理登记表》,积极主动做好占有、使用国有资产产权办理、变更登记,做到不拖延时间、不隐匿手续、不消极对待。财政、国土、住建等部门要认真审查核实并搞好业务手续移交,及时核发《产权登记证》,建立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在产权办理上,国土、住建等部门要积极协助各部门妥善解决有纠纷、有争议的问题,不留后遗症。对改革过程中涉及到的国有资产实行临时管制措施,暂停办理市级行政事业单位不动产出租、调拨、转让和对外投资等事宜。对清查核实的债权、债务,暂时维持原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仍由原单位负责;原始档案资料由各单位妥善保管,不得遗失和销毁。
(二)统一市场运营和收益管理。按照“资产市场运营一个主体,收益形成和解缴一个环节”的原则,严格落实“三集中、五统一”管理机制,由国资经营机构统一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市场经营活动,经营性收入及固定资产处置收益,必须全额上缴市级财政专户,由政府统筹安排使用。财政部门要对市政公共设施、城市公共空间、社会公共服务相关的政府特许经营权收益,以及对行政事业单位经营服务性收入加强监管,防止公共收益流失或被部门利益化、福利化,杜绝非法侵占行为,确保资产运营和收益管理规范有序。
(三)规范资产配置、使用、处置行为。一是规范资产配置行为。各单位必须坚持“厉行节约”的原则,充分整合利用存量资产,调剂使用闲置资源,尽量减少新购,确因工作需要必须购置资产的,必须按规定程序办理,任何单位都不得擅自购置,不得超标准或举债购置。今后财政预算部门资产购置经费,要充分考虑到各单位国有资产实际情况,强化预算约束。机关事务管理局要制订科学合理的调剂办法,对闲置的、超标准占用的非经营性资产,及时进行统一调剂,切实解决单位之间资产占用不均的问题。当前重点是通过调剂整合,规划引领,有步骤地推进集中办公,以降低行政成本。二是规范资产使用行为。行政事业单位资产虽然来源渠道不一,但都属于国有资产,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倍加爱护,规范使用,合理运用,充分利用。要建立和健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坚持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并重,实现管钱与管物相结合。不得以任何形式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经济实体,不得擅自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使用。对利用国有资产对外投资、抵押、担保的,要进行可行性论证,报经财政审核、政府批准后方可实施。三是规范资产处置行为。每一宗资产的处置,都要由财政部门会同机关事务管理局申报、政府审批,未经批准不得处置。除行政事业单位资产内部调剂可用行政手段外,其他经营性资产的处置,必须引入竞争机制,走招标、拍卖之路,实现资产收益最大化。
三、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的保障措施
改革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体制,是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和打造阳光政府的一件大事,也是触动部门利益的一件难事,必须加强领导,落实责任,精心组织,规范操作,确保改革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部门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并明确分管领导和具体承办人员,将任务细分到时段,把责任明确到人头,真正做到领导到位、人员到位、措施到位、工作到位。财政、住建、国土等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整体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二)落实相关责任。财政部门作为此项工作的牵头部门,要做好国有资产清查、管理和处置等日常工作。监察、财政、审计等部门,要各负其责,切实加强对国有资产经营管理改革工作的监督。新闻宣传部门要积极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各部门要从大局出发,引导干部职工正确处理部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
篇10
一、基本情况
1、全市能源消耗情况。
__正处于沿江开发、建设中国医药城、打造戴南千亿级不锈钢产业基地的关键时期,化工、冶金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能耗总量大,耗能大户多,节能降耗任务十分繁重。20__年全市全社会消耗能源折合标准煤871万吨,工业能耗占全社会能耗的80。全社会用电量95.74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98,其中工业用电量77.5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1.3,占全市用电量的81.04。全市单位GDP能耗1.06吨标准煤,单位GDP电耗1164.4千瓦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1.08吨标准煤。全市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175家,耗能折合标准煤345万吨,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73.56。
2、各市(区)能源消耗情况。
20__年各市(区)能耗情况:
地区总能耗
(万吨)单位GDP
能耗(吨)单位电耗
(千瓦时)单位工业
增加值能耗(吨)
海陵0.76/0.78
高港0.80/0.80
开发区1.23/2.12
靖江117.780.95__3.100.87
泰兴195.141.121016.711.46
姜堰123.950.981104.021.33
兴化163.111.091659.201.38
全 市871.601.061164.321.08
20__年各市(区)能耗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数量:
地区3000吨
-5000吨
(家)5000吨
-10000吨
(家)万吨以上
(家)合计
(家)
市直11810
开发区3/36
海陵1113
高港1214
靖江981431
泰兴15111743
姜堰20__940
兴化15121138
合 计654664175
二、“十一五”期间节能工作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转变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技术进步为根本途径,坚持结构性降耗、技术性降耗和制度性降耗三管齐下,坚持行政推动、政策促进、依法监督、机制创新四措并举,加强宣传,突出重点,明确责任,强化监管,厉行节约,加快构建节约型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形成市场导向、政府推动、企业和公众主动参与的节能工作格局,积极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工作目标:
1、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以上,下降到0.848吨标准煤以下;
2、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2以上;建筑能耗下降20以上;机关团体能耗下降20%以上;
3、万元GDP电耗比“十五”期末下降20;
4、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1000台(套);
5、实施重点节能项目200个;
6、建设生物质能发电厂3--4家,年发电量5亿千瓦时。
三、工作重点
(一)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节能氛围。
加强节能降耗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需要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参与。各新闻媒体、机关、学校、社会团体、街道、社区、企业等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节能宣传活动,增强全民能源忧患意识、节约意识和环境意识,引导大家从我做起,从点滴做起,科学用能、节约用能。教育主管部门要将节能纳入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体系,组织学生开展节能宣传和实践活动。各企业要组织开展经常性的节能宣传与培训,定期组织能耗计量、统计、管理和操作人员业务学习和培训,加强企业节约型文化建设,形成人人讲节约、处处讲节约的浓烈氛围。各市(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总结节能典型经验,并通过多种形式进行推广。
(二)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
1、强化工业节能。突出抓好冶金、化工、建材、
电力、纺织等重点耗能行业和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工作。按照国家“千家企业节能行动”方案,推进5户列入全国千家企业的节能工作;扎实抓好6家列入省百家年耗能6万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的节能,督促其落实措施,确保完成节能目标。要将国家的要求扩大到所有重点用能企业,加强监督考核,抓好落实。
2、推进建筑节能。加强建筑节能管理,城市(含县城)所有新建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必须全面执行节能50的节能建筑设计标准,并逐步过渡到节能65的设计标准。在做好试点的基础上,逐步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率先进行政府机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经贸委等部门关于进一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和实施建筑节能意见的通知》(苏政办发[20__]130号)等文件精神,积极发展新型墙体材料。大力推广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鼓励在建筑中开发利用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3、加强交通运输节能。加强交通节能管理,合理规划交通运输体系,努力建设节能型的交通运输系统。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严格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限制高油耗汽车发展,鼓励使用节能环保型汽车,加快老旧汽车、船舶等的报废更新,大力推广汽车等运输工具节油技术,大力发展节能运输工具。
4、引导商业及民用节能。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写字楼、居民住宅中推广采用高效办公设备、节能家用电器和绿色照明产品。
5、抓好农村节能。加快淘汰和更新高耗能落后农业机械和渔船装备,更新改造农业提水排灌机电设施,大力发展农村户用沼气和大中型畜禽养殖场沼气工程,推广省柴节煤灶,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以及农作物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系统。
6、推动政府机构节能。抓好政府机构建筑物和采暖、空调、照明系统节能改造,全面推行节能采购,稳步推进公务用车改革。加强日常管理,逐步建立完善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和能耗统计体系,建立长效机制,加快创建节约型机关。
(三)优化经济结构,淘汰落后装备。
1、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坚定不移地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颁布的《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有关冶金、水泥、化工、电力等方面的产业政策,坚持把节约能源和资源作为优化结构的重要内容,实施“以大带小”和技改升级,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规模效益,促进资源的高效合理使用。鼓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严格控制高耗能企业低水平扩张。
2、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充分发挥现代服务业耗能低、污染少的优势,坚持以科技进步为依托,以人才为支撑,以信息化为基础,以生产服务业为重点,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突破口,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努力提高现代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3、狠抓重点用能企业的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建设。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要排出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相关部门要督促项目的开工建设,确保节能措施落实到位。
4、严把能耗增长源头关。把能耗标准作为项目审批、核准和备案的强制性门槛,严格限制高耗能行业新开工项目,遏制高耗能行业过快增长。实施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投资项目,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江苏省节约能耗条例》、《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苏政发[20__]60号)、《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规定,须由节能主管部门组织专家或专业机构对其合理用能做出评价,达不到行业节能标准和单位产品能耗定额要求的,有关部门不予核准、备案。各市(区)、各部门在项目核准、备案和招商引资中,要将单位增加值能耗作为重要的审核条件,严格把关,新建项目能耗必须达到国家规定的先进水平,工业项目单位产品能耗不得超过省制定的能耗定额指标。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
5、加快淘汰落后装备。各市(区)每年要排出一批淘汰的工艺、设备和产品目录,限期实施淘汰。对能耗高、污染重、技术含量低、效益差的企业,要制定计划,有步骤地实行关、停、并、转。“十一五”期间加大对不符合能耗标准的在役通用机电设备的淘汰力度。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产业结构指导目录》,限期淘汰落后的高耗能工艺、技术装备和产品。对不按期淘汰的企业,由市(区)级以上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依法责令其停产或予以关闭。
(四)加快新能源开发,重视新技术推广应用。
加强节能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应用。把节能技术作为政府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鼓励产学研联合,加强节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鼓励推广和应用节电、节煤、节油、节气、热电联产、余热、余压回收利用、新能耗及资源综合利用发电、远红外加热、建筑节能、太阳能技术等重大节能技术,组织实施系统节能技术、通用能耗设备的节能工艺改造、电机变频调速、蓄冰制冷技术、绿色照明技术、节电技术等重大示范工程,发展和应用先进的节能产品。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推行强制性产品能效标识管理,促进高效节能产品的研发和推广。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居民住宅、大型企业推广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大力发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积极开发新能源项目。加快太阳能、地热、生物质能等新能源项目的研究、开发和利用。重点培植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热水器 、风力发电机、半导体照明、镍氢电池、锂电池、生物质能发电、地热利用等项目,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和帮助。
(五)突出节能重点,狠抓耗能大户。
我市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175户,能耗占规模以上工业总能耗的73.56,抓好这些企业节能对于实现全市节能总目标关系重大。一是定期公布重点用能单位名单和能源消耗状况。二是依法加强对重点用能单位的节能监察(监测)和能源审计,对重点用能单位能耗利用状况和主要耗能设备、工艺系统进行监督检查,帮助和督促重点单位通过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能耗。三是各市(区)要与重点用能企业签订节能降耗目标责任状,落实节能实施方案,明确主要降耗目标和降耗措施。四是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单位,要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强化节能管理,按规定设立能源管理岗位,配备专职人员,健全节能管理制度和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完善计量器具台帐,依法向各级政府节能主管部门报送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加强能源计量基础管理工作,要根据国家强制性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__)的要求,配备计量器具,完善计量器具台账,并定期检定校准,确保能源计量数据准确。开展能源审计,查找节能潜力,编制节能规划,加大节能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将节能降耗目标、责任落实到车间、班组和个人,并加强监督检查。各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节能情况的跟踪、指导和监督,定期公布重点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突出抓好5家列入全国千家重点耗能大户企业和6家列入全省百家重点耗能大户企业的节能降耗工作,逐一落实节能目标、节能技术改造项目等关键措施,督促企业做好节能工作方案;逐家签订目标责任状,跟踪节能项目的实施进展,及时通报项目进展情况。各级经贸部门要会同相关单位做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行动的跟踪、指导、检测和监督工作。加强重点耗能企业节能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能源消耗统计和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严格主要耗能产品能耗定额、限额考核,落实节能工作责任制,实施节能目标管理。督促企业按照工作要求提交相关信息,组织有关专家审核相关企业的能源审计报告和节能规划(方案),并督促实施。列入全国千家重点耗能大户我市5家企业重点实施18项节能项目情况表:
序号企业名称项目名称及主要内容节能量
1__陵光
石化集团高温烟气能量的回收增加蒸汽20__0t/a
2低温余热的综合利用节约蒸汽24000t/h
3干气脱硫及综合利用节约燃料油4000t/a
4节水减排耗水0.8t/t;污水排放0.5t/t达较好指标
550万吨催化裂化装置建设能物耗大幅下降20kg标油/吨
6常减压装置换热流程优化节约燃料油350t/a
7江苏梅兰
化工集团裂解炉油改氢980万/年
8用电设备节能改造每年节约用电840kwh
9姜堰市化肥
有限责任公司合成气醇烃化精制工程项目年节约标煤9635吨,节电1063.65万kwh
10废水综合利用-污水生化处理年节水59400吨,节电30.1万kwh
11合成氨脱碳闪蒸排放气回收H2及CO2年增产工业级CO2万吨,减排废气2167.2M3
12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综合技改项目年节约原煤41897吨,减排SO22200吨
13新浦化学工业
(泰兴)有限
公司化工装置冷冻机组改造降低能耗折合标煤1000吨,占节能量3.4
14化工装置蒸汽梯级利用及回用冷凝水降低能耗折合标煤1200吨,占节能量4.1
15化工装置单极槽极框涂层采用新技术、新工艺,降低电耗降低能耗折合标煤7500吨,占节能量25.9
16热电厂锅炉节能改造降低能耗折合标煤3500吨,占节能量12.1
17加强热网建设,开发新的热用户,提高热电联产效率降低能耗折合标煤15800吨,占节能量54.5
18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
公司智能瞬流技改节电工程节电4036万kwh,削峰5610kw
四、加强节能监督管理
(一)加大节能执法监督力度。依据《节能法》、《江苏省节能条例》和《江苏省节能监测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加大节能监督、检查力度。各级节能监督(监测)机构要加强对企业主要耗能设备的监督(监测)工作,把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以及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和限额执行情况、建设项目执行节能标准情况作为节能监督执法的重要内容。重点检查高耗能企业以及机关、商厦、宾馆、医院、学校等公共设施的用能情况、淘汰落后情况;产品能效标准和标识、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行业设计规范执行情况;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专题论证规定的执行等情况。企业主要产品生产能耗超标准限额的,必须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责令其停产。达不到最低能效标准的耗能产品,不得出厂销售。达不到建筑节能标准的建筑物不准开工建设。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产品。坚决取缔地条钢、土炼油等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严厉打击违法交易报废旧机动车和船舶等。对违法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公开曝光。
(二)严格用能设备能效准入。对空调、冰箱、风机、水泵等节能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能产品,实施能效标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已颁布的产品能效标准。对国家还未制定能效标准的产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严格执行强制性能效标准。加大对市场销售的用能产品的监督检查,对违反能效标识管理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能效标准用能产品的行为进行严厉处罚。提高用能设备能效准入门槛,从20__年9月1日起,凡进入我市市场销售的房间空气调节器,能效等级必须达到2级以上,低于2级的不得销售。
(三)加强节能建筑实施过程的监管。严格执行国家和我省建筑节能设计、检测和验收标准,切实抓好建筑节能设计的施工图审查关、工程监理关和竣工验收备案关。施工图设计的审查机构要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专项审查,对达不到节能标准的设计或未能进行节能计算的设计图纸,审查不予通过,要退回重新设计后再审。监理单位应当依照法律法规以及建筑节能标准、节能设计文件、建设工程合同和监理
合同实施监理。对达不到节能设计标准的或检测不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在向竣工验收备案机关提交的工程质量监督报告中提出不予备案的意见,竣工验收备案机关不予备案,房产管理部门不得发放房屋产权证。
(四)控制室内空调温度。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除特定用途外,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
(五)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加快能效电厂建设,提高电力终端使用效率,引导用户科学、节约用电,优化电力资源配置。改善发电调度计划,实施节能、经济调度,建立发电煤耗、供电线损考核制度,促进电力行业降低能耗,提高效率。
五、保障措施
(一)建立健全组织体系。一是设立__市节能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经贸委。各市(区)也要成立相应机构,加强对节能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明确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二是完善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强节能管理队伍建设,充实节能管理力量,完善节能监督体系,确保经费支出,强化对本行政区域内节能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日常监察(监测)。按照《节能法》、《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江苏省节能条例》、《江苏省节能监测办法》、《省政府关于印发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和《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规定,设立能源监察(监测)机构,理顺能源指导、检测、监督、执法管理体系。在整合现有机构的基础上,加强市及各市(区)节能监察(监测)中心建设,完善职能,充实力量,发挥作用,开展政策研究、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技术推广、宣传培训、信息咨询、国内外交流与合作等工作。节能执法机构要规范执法程序,严格执法尺度,确保节能执法公开、公平、公正,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各市(区)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支持节能执法监督(监测)机构的建设。三是加强能源统计和计量管理。各市(区)要高度重视能源统计工作,切实加强能源统计力量,完善能源统计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企业、乡镇(街道)、部门、市(区)到市相关职能部门的能耗统计体系。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要加强能源计量管理,督促用能单位按照国家标准要求配备计量器具,建立健全能源计量管理体系,加强用能计量和检测,确保能源统计数据准确可靠。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企业,要设立专职或兼职能源管理岗位和统计(计量)岗位,建立健全能源管理体系。
(二)建立健全能耗考核体系。把能耗指标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政府及各级领导干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各市(区)要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度,下达能耗考核办法,明确组织领导、岗位设置、节能降耗目标、基础管理、月报制度在内的考核体系,纳入干部政绩考核范围。按属地管理原则,各市(区)对重点耗能企业、重点耗能设备、重点耗能产品要逐年下达能源消耗定额指标,对完成指标的单位实行表彰奖励;对不能完成指标的单位实行通报批评,并在政策扶持措施上予以否决。
(三)实施公报制度。1、公报指标。市及各市(区)公报指标为:单位GDP能耗;单位GDP能耗降低率;单位GDP电力消费量;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GDP和工业增加值均采用20__年可比价。2、公报时间。每年5月底前公布上一年度的全部指标;每季度首月公布上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3、数据依据。全市指标以省统计局核定数据为准;各市(区)指标以市统计局核定数据为准。4、实施部门。公报制度由市统计局、经贸委联合实施。
(四)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加强对企业节能政策的引导。1、加大政府的财政支持力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江苏省节能条例》和《省政府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市(区)要设立节能专项基金,用于节能示范项目、技术和淘汰落后工艺技术、设备的鼓励,以及节能管理、节能执法、宣传培训、信息服务、节能效果奖励和表彰节能先进单位和个人等,形成支持节能的稳定资金渠道。2、实行节能奖励制度。各市(区)、各部门对在节能管理、节能科学技术研究和推广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及个人要给予表彰和奖励。能源生产经营单位和用能单位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节能奖励办法,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对节能工作中作出贡献的集体、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3、拓宽节能融资渠道。各类金融机构要切实加大对节能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和引导社会各方面加强对节能的资金投入。鼓励企业通过市场直接融资,加快进行节能降耗技术改造。4、落实税收优惠政策。认真执行国家和省有关节能税收政策,确保落实到位。一是生产企业为降低能耗、水耗,改进工艺而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可按150抵扣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抵扣不足的,可按税法规定在5年内结转抵扣。二是节能技术服务企业享受《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苏发[20__]17号)有关扶持政策。三是根据苏国税发[20__]224号文件,投资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技术改造项目的企业,其项目所需国产设备投资的40可从企业改造项目设备购置当年比前一年新增的企业所得税中抵免。四是企业使用国家公布的节能、节水、环保国产设备,可加速折旧;生产《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环保产业设备(产品)目录》内设备(产品)的企业,在符合独立核算、能独立计算盈亏的条件下,其年度净收入在30万元(含30万元)以下的,免征企业所得税。5、实施重点耗能企业节能奖励政策。重点耗能企业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后,主要产品能耗低于市经贸委下达的产品能耗定额的,年终由市经贸委审批后,奖励资金一次性从所节约的能源价值中依法提取,计入生产成本,用于本企业节能技术改造和奖励。
六、有关工作任务
各相关部门和单位要高度重视节能降耗工作,结合实际认真制定节能办法,落实专人负责推进节能工作,并尽快将工作措施报送市节能办(一项工作由多个部门承担的,排名在前单位为牵头单位)。
(一)实施节能降耗重点工程。
1、负责编制全市节能工作实施方案。(市经贸委)
2、以燃煤工业锅炉(窑炉)改造、余热余压利用、电机系统节能、建筑节能、绿色照明、政府机构节能、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确定并组织实施节能降耗重点工程。(市经贸委、建设局、机关事务管理局、质监局、环保局、供电公司)
(二)突出抓好工业节能。
以冶金、化工、建材、纺织、热电联产等高耗能行业为重点,运用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加快改造、淘汰落后的工艺技术和装备,限制高耗能产业的发展和高耗能产品的生产。重点监控全市年耗能3000吨标煤以上用能大户企业,并实行月报制度。(市经贸委、发改委、统计局、物价局、质监局、工商局、环保局)
(三)加强交通运输和农业机械节能。
1、科学规划、建设完善节约型交通运输体系。鼓励发展公共交通,严格实施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市发改委、交通局)
2、大力发展节能环保的运输工具,鼓励发展大型车辆和大型船舶,加快推进船型标准化工程。加快老旧汽车、船舶等报废更新。(市交通局、公安局、经贸委、工商局、财政局)
3、调整运输企业结构,促进运输企业节能降耗。(市交通局)
4、研究推广燃油节约技术和替代产品。(市经贸委、发改委、科技局、质监局)
5、充分利用港口航道优势,积极发展水运交通。(市交通局)
6、优化运输资源配置,提高运载效率。(市交通局、发改委)
7、加快淘汰落后农业机械。(市农委)
(四)引导商业和民用节能。
l、在公用设施、宾馆、商厦和居民住宅中推广高效节能产品,鼓励使用节电型照明产品。全市公共建筑严格执行夏季空调和冬季取暖室内温度最低和最高标准。(市建设局、发改委、机关事务管理局、供电公司)
2、贯彻《能源效率管理办法》,加强空调、冰箱等产品强制性能效标识管理,严格实施国家用能产品能效市场准入标准。(市质监局、经贸委)
(五)推动建筑节能。
1、严格执行建筑节能标准,负责推广应用新型墙体材料。(市建设局、经贸委)
2、确保城市(含县城)以上新建住宅和公共建筑全部达到节能50%的设计标准,并逐步过渡到节能65%的设计标准。积极推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试点工作。(市建设局、质监局、经贸委)
3、启动建设低能耗、超低能耗的绿色建筑示范工程。大力推广采用高效节电照明产品,鼓励开发利用太阳能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市建设局、发改委、经贸委、环保局、质监局、供电公司)
(六)加强节能科技攻关和技术推广。
加大对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的自主创新的支持力度,把节能技术作为政府科技投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点,鼓励产学研联合,加强节能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开发。组织实施能源产业科技示范工程,将节能技术、太阳能综合利用、半导体照明、生物质能利用、新型动力电池、地热综合利用等列为科技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大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的支持力度。鼓励推广应用先进适用的成熟节能技术,改造传统高耗能工艺和用能设备,提高能源效率。全市电力系统新上变压器和电力用户受(配)电变压器,必须使用节能变压器。(市科技局、经贸委、供电公司)
(七)加快能源结构调整。
1、积极制定落实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政策,积极开发太阳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发电。(市经贸委、发改委、科技局、建设局、环保局)
2、积极开发农村可再生能源,推广建设秸秆气化站、规模化禽畜养殖场沼气工程、城乡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和户用沼气池。(市发改委、农委、建设局、科技局、环保局)
(八)加强节能管理。
l、健全能源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加强能源计量、统计和考核工作,建立、完善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开展节能型企业创建活动。(市经贸委、质监局、统计局)
2、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提高用电效率和节电效果。(市经贸委、供电公司)
3、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项目融资担保机制。大力培育节能中介服务组织,积极扶持节能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市经贸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