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举措范文

时间:2023-04-01 17:54:3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扶贫工作举措,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扶贫工作举措

篇1

一、加大政策宣传力度,让社保扶贫深入人心。

进一步加大对社会保险扶贫政策的宣传力度,特别是要把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员等缴费困难群体代缴城居保参保费的扶持政策,原原本本向老百姓讲清楚,调动他们参保续保积极性,使其充分享受到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深入各乡镇、农民工集中的建筑行业等单位,采取通俗易懂的方式,有针对性地解疑释惑,引导其主动参保,持续缴费。加强舆论引导和舆情监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建立贫困人口动态管理台账,紧盯学生毕业季,军人退役月,将符合参保条件的贫困人口及时纳入参保,做到应参尽参、应代尽代、应保尽保,应发尽发,确保圆满完成社保扶贫目标任务。

二、落实社保扶贫政策,全面实现应代尽代。

积极落实贫困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代缴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低保对象、重度残疾人、特困人员、计划生育两证户等五类困难群体,严格按照政策规定进行甄别和代缴,没有缩小代缴范围,代缴资金全部落实到位并在信息系统中逐人完成代缴录入工作。止8月底,全县符合代缴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缴费困难群体88384人,实际代缴88384人,共代缴参保费883.84万元,代缴率为100%。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代缴75619人,代缴参保费756.19万元;一二级低保、重度残疾、计生两户、五保等其他特殊困难群体代缴12765人,代缴参保费127.65万元。

三、加强部门协作配合,加快个人缴费进度。

积极和税务部门衔接,督促各乡镇按照《关于启动2019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工作的通知》,做好宣传动员,充分利用金融合作机构的保险费收缴窗口,加快参保费收缴进度,目前已缴纳本年度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费152593人,缴费2662.52万元。60周岁以上待遇领取人数63028人,发放养老金5681.5万元,发放率100%。

篇2

对象更精准

瞄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贫困村和贫困县

《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将规划范围瞄准832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和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和56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

为确保扶持对象的精准精确,让已脱贫销号的及时销号,返贫的及时纳入建档立卡,识别不精确的及时清除,《规划》还充分发挥国务院扶贫办扶贫开发信息系统作用,明确要求要加强建档立卡工作,健全贫困人口精准识别与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对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进行全面核查,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并严格执行贫困退出和评估认定制度,以确保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

目标更明确

10大指标确保同步进入全面小康

《规划》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以下简称“两不愁、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以上,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围绕这一总体目标,《规划》进一步细化设计了10项具体指标,除了将总体目标中提出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纳入指标外,还重点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细化提出了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建档立卡贫困户因病致(返)贫户数、建档立卡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4项指标。

同时,考虑到易地扶贫搬迁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头号工程”,贫困村集体经济壮大对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的重要性,《规划》设置了实施易地扶贫搬迁贫困人口和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指标。

在10项指标中,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各占一半,充分体现了《规划》对“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底线要求和预期引导作用。

路径更清晰

8大举措解决稳定脱贫问题

《规划》对产业发展脱贫、转移就业脱贫、易地搬迁脱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生态保护扶贫和兜底保障等7大扶贫重点任务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实化,同时,将社会扶贫聚焦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形成了贫困人口脱贫的8大路径。

《规划》明确,要立足当地资源禀赋,通过产业扶持,帮助有劳动能力和生产技能的贫困人口增收脱贫;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帮助“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的约1000万贫困人口脱贫;通过将符合农村低保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低保范围,并动态调整农村低保标准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

国家发改委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上述扶贫开发路径,不是相互割裂,而是一个政策集合体,可以统筹安排、综合运用。关键是针对不同对象的致贫原因,因村、因户、因人实施,切实提高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其中,产业扶贫是最基础的举措,比如电商扶贫、农牧业扶贫、旅游扶贫等。下一步要鼓励更多龙头企业、社会力量参与到扶贫攻坚中。

重点更突出

15大工程破解区域性贫困难题

长期以来,“老、少、边、穷”地区能否脱贫致富,是关乎我国能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瓶颈之一。《规划》以“老、少、边、穷”地区为重点,通过实施百万公里农村公路、小型水利扶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网络通信扶贫、以工代振等9大工程,加快改善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实施交通骨干通道工程、重点水利工程、重点能源工程3大工程,加强贫困地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行动计划、民族地区奔小康行动、沿边地区开发开放行动3大举措,着力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这些重大工程、重大举措的实施,将加快解决贫困村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大幅提升贫困地区区域发展能力,为到2020年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提供有力支撑。

措施更有力

“5+5”政策体系保驾护航

针对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政治任务,《规划》中体现多项超常规举措,创新体制机制,加大扶持力度,更加广泛、更加有效地动员和凝聚各方面力量,确保到2020年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

在体制机制方面,《规划》进一步明确了精准扶贫脱贫、扶贫资源动员、贫困人口参与、资金项目管理、考核问责激励等5大机制,“五管齐下”确保贫困人口精适侗稹⒕准扶持、精准脱贫、精准推出,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同时,加强考核问责和第三方评估,加大扶贫资金项目监督管理力度。

在政策扶持方面,《规划》构建了财政、投资、金融、土地、干部人才“五位一体”支持政策,要求财政、投资、金融各类资金要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资金保障。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扶贫开发用地需要。同时,进一步加大干部人才支持力度,强调贫困地区干部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更要充实各级扶贫开发工作力量,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队伍支撑。

扶贫先扶志

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光荣脱贫

《规划》将坚持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作为一项重要原则,要求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

同时,《规划》还提出,要创新贫困人口参与机制,加强贫困群众责任意识、法律意识和市场意识培育,鼓励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推动扶贫开发模式由偏重“输血”向注重“造血”转变。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参与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机制。

篇3

(一)基本情况

1、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口数量,已脱贫多少人?2018年脱贫多少人?未脱贫多少人?

答:建档立卡人口24户78人,已脱贫68人,2018年拟脱贫7人,未脱贫3人。

2、2018年贫困家庭劳动力外出务工情况怎么样?与前两年比有什么变化?

答:总共16人外出务工,与前两年相比有所增加。

3、贫困大病慢性病患者医疗有哪些保障措施?费用报销情况怎样?

答: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比率和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比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率均为100%。重大疾病县域内住院“先诊疗后付费”和医疗费用补偿“一站式”结算服务,费用报销确保贫困患者出院只需缴纳10%的医疗费用。

4、义务教育阶段孩子上学是否有保障?

答:有保障,1户贫困户辍学(李家李江儿子李弟华,15岁,智力残疾,已完成义务教育阶段,未考取高中,厌学辍学。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南昌县就读学生都享受到教育资助(贫困户李毅女儿李婷、6岁,享受学前教育补贴)。

5、全村2018年贫困户家庭危房改造多少户?下一步危改计划如何?危改补助多少?

答:2018年全村危房改造10户(重建2户,维修8户)。危房重建35000元每户,危房维修6500元每户。

6、村集体经济情况如何?

答:村集体经济收入80000元。

7、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哪一项难度最大,为什么?

答: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中医疗保障难度最大。首先,疾病具有不可预见性、突发性,一场大病对一些家庭来说就是一场灾难,可能会造成新的贫困人口。其次,现有的医学水平无法治愈所有疾病,白血病、癌症等多种疾病治疗时间长,医疗费用高,且病情容易反复,甚至治疗效果不佳,患这些疾病的贫困人群需要政府给予长期兜底保障。第三,贫困人口中有一部分人群是因病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靠自身努力实现脱贫,他们终身都需要政府进行兜底保障。

(二)主要措施

1.2018年以来,村里享受了哪些帮扶政策?有哪些资金支持?比2017年有哪些变化?

答:享受到了产业发展扶贫工程(光伏扶贫)、就业扶贫工程(公益性岗位)、社会保障扶贫工程(解决低保、困难救助)、健康扶贫工程、教育扶贫工程。变化:脱贫成效更好,更多的贫困户享受到优惠政策,解决了生活困难。 

2.贫困识别、动态调整操作过程中,遇到哪些问题?

答:(1)家庭经济情况难以精准衡量,主要是工资性收入等隐性收入;(2)多数村民外出务工,贫困对象评定时村民参与度有待提高。

3.2017年,有些贫困户已经脱贫销号了,他们脱贫主要靠那些政策举措?

答:产业发展扶贫工程(养殖产业项目分红、光伏扶贫)、就业扶贫工程(公益性岗位)、危旧房改造工程、社会保障扶贫工程(解决低保)、健康扶贫工程和教育扶贫工程。

4.    驻村干部在村里主要做了哪些事?

答:(1)建强基层组织;(2)推动精准扶贫;(3)为民办事服务;(4)提升治理水平;(5)落实上级各项扶贫政策;(6)加强思想引导。

5.    产业扶贫中,如何动员贫困群众参与?

答:对贫困户进行宣传教育,让他们充分了解产业扶贫政策,发放相关的宣传信息,让贫困户产生积极参与的热潮,树立榜样,不仅让帮扶干部带头,也可以让贫困户带头,起模范带头作用,促进贫困户跟进的意愿。

6.    贫困户就业有哪些举措?

答:帮扶干部推荐就业,对有劳动力的贫困人员家属实行了就业培训,采取推荐就业和村里安排公益性岗位就业等办法,增加贫困户家庭收入。目前对于有一定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则通过安排就业的方式来助其脱贫。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已安排公益性岗位7人,扶贫专干4人。

7.    贫困大病慢性病患者是否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答:都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

8.    在现有扶贫措施中,见效最明显的是哪些?

答: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能让贫困户有比较稳定的收入。

(三)意见建议

1.脱贫攻坚政策举措落实过程中,如何防止形式主义和倾向性苗头性问题?

答:(1)科学调整脱贫规划。贫困识别和退出要全面考虑收入和“两不愁、三保障”,综合考虑贫困程度、发展基础等因素,坚持时间服从质量,既要防止拖延病,又要防止急躁症搞数字脱贫。(2)防止产业扶贫盲目跟风。根据资源条件和市场需求,量身定制产业扶贫项目。防止产业规划脱离当地实际,搞“一刀切”,甚至强迫命令。防止不尊重贫困群众意愿,不考虑市场风险,包办代替,盲目上项目。防止简单发钱发物、送钱送物,助长等靠要思想,等着别人送小康。防止随意扩大政策享受范围,走“大水漫灌”的老路。(3)完善驻村帮扶工作。加强驻村工作管理。防止“只转转、不用心”“只谈谈、不落地”。坚决杜绝“走读式”“挂名式”帮扶。对不作为、不务实、不合格的驻村干部坚决撤换。

2.    如何进一步加强扶贫资金监管?在整治和预防扶贫领域职务犯罪方面有什么考虑?

答:(1)资金分配科学规范。坚持按贫困人口数量、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财力等因素分配扶贫资金。(2)资金使用公开透明。扶贫资金必须实行公告公示,乡和村的扶贫项目应在政务公开栏和村务公开栏进行公示,公示时间不得少于7天。项目启动后,项目的建设和资金使用情况要建立动态公示机制。(3)资金运行安全快捷。扶贫资金设立专户,建立专账,实行专人管理,确保安全运行。(4)资金报账及时规范。扶贫资金严格实行财政报账制。做到报账程序科学规范,报账原始资料真实完整,能够如实反映资金的最终流向。报账时间和地点要便民,资金拨付要及时。(5)接受上级审计部门检查审计。对在检查和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整改。

3.    对市、县、乡的政策有什么看法?有哪些改进的建议?

答:无,帮扶政策很好。

4.    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还需要解决哪些问题?主要困难是什么?有什么解决问题的举措?

答: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五个方面:

一是精准扶贫体制机制还不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健全,帮扶措施还存在“大水漫灌”或缩小版“大水漫灌”现象。

二是脱贫攻坚责任还没有完全落到实处,极少数干部和部门工作相对滞后。

三是扶贫合力还没有完全高效形成,相关扶持政策衔接还有待于完善,要更加动员社会力量。

四是扶贫资金投入还不能满足需要。

五是贫困人口主观能动性有待提高,包办代替、大包大揽的做法可能会助长等靠要思想。

主要有二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越往后越难。经过多年努力,容易脱贫的已经解决得差不多了,“三无”贫困户脱贫完全依靠政策兜底。

篇4

一、采取三项工作举措:

一是创新学习方式,提高思想认识。通过领导带头学,党员领导干部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推动了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通过集中讨论学,使干部职工对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思想、目的意义、目标任务、方法步骤有了明确的认识,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学习氛围不断浓厚;通过灵活多样学,使创先争优活动不留死角,不走过场。除组织全办干部职工学习外,还邀请离退休老干部、重点扶贫对象参加集体学习。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明显提高,创先争优的意识明显增强,加快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

二是创新活动载体,明确目标任务。以党性教育争先进、岗位奉献争先锋、亮牌示范争标兵、服务群众争模范,结对共建有抓手、组织创新有活力、促进发展有贡献、典型带动有效应的“四争四有”为载体,结合工作实际,改革创新,务求实效,统筹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扶贫办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实践中建功立业。三是创新激励机制,激发工作活力。从建立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入手,建立了考勤、考核、奖励等配套制度与竞争激励机制,将干部的学习成果、工作业绩纳入年度考核进行评先选优,培树岗位标兵和先进典型,用“建设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塑造一流形象”的标准检验创先争优活动的成效,不断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奋发进取的热情和活力。

二、采取三项结合:

一是把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与落实扶贫政策相结合。要求每一位党员干部按照“抓重点、创特色、争一流”的目标,敢于突破框框条条,敢于承担责任,敢于抓协调、抓监管、抓到位,促使扶贫政策落实和项目建设有机结合,同步推进。

篇5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中央、省委、州委关于脱贫攻坚重大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持续做好帮扶工作,认真落实反馈问题的整改,把整改落实作为发现问題、解决问题、查找差距、巩固成效、提升质量、促进工作的有力举措和有效载体,进一步压实精准扶贫工作责任,以整改补短板、以整改促提升,助力脱贫攻坚。

二、具体工作任务

(一)及时调整充实帮扶责任人。针对存在部分职工调离和退休的实际,加强与镇分管工作人员衔接,及时调整帮扶责任人,确保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帮扶结对户不脱离结对帮扶工作,拟将原退休人员蒋蕻联系户村的尼尔不打由邵艳萍负责帮扶,原调离人员张婉秋结对户洼村的阿石木机由宁正华负责帮扶,并完善相关资料,如中途有人员调离或退休,我局及时与镇和攻坚办衔接,及时调整,确保帮扶工作不脱离全覆盖。

(二)切实做好疫情期间的帮扶工作。一是按照相关疫情防控期间帮扶责任人要通过建档立卡app开展数据核实核准工作相关要求,及时组织单位职工注册建档立卡app,通过电话核实结对帮扶信息后及时审核提交,确保贫困户信息精准。二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给贫困户宣传疫情防控常识,充分利用单位资源宣传务工信息,帮助开展社保、办理健康证等相关工作,为帮扶户解决一些职工力所能及的事情。

(三)持续加大日常帮扶工作力度。继续落实一般干部每季度到村开展1次帮扶工作,副科级及以上干部每月开展1次帮扶工作制,抓好稳定、森林草原防火,就业创业、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返乡农民工创业贷款、劳动技能就业培训、劳务用工输转、公益性岗位管理、子女就学、社会保障强农惠农等政策的宣讲力度,让广大群众理解政策、会用政策,通过政策效应加快脱贫致富。同时,把学习中央、省、州、县重大政策精神作为重要任务,教育引导农牧民群众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信心和决心

(四)切实做好内业资料工作。完善一户一册帮扶措施,据实填写《省脱贫攻坚贫困户精准帮扶手册》、《县帮扶单位年度帮扶工作台账》、《县帮扶单位定期开展帮扶工作进度登记表》。做好贫困户收入测算。

(五)落实六个一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所在单位和机关党员干部的自身优势,统筹帮扶资源、整合帮扶力量,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拟定帮扶措施,提出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做到帮扶落实到户、落实到人。要认真分析贫困群众致贫原因,理清发展思路,找准发展路子,大力争取项目资金,扎实开展好帮扶工作。要完善监管体系,做到精确管理,按季度推进督查联系指导,切实突出扶贫攻坚成效,让贫困群众能在精准的基础上增加人均可支配收入,真正把扶贫开发工程干成“民生工程”、“民心工程”。

三、工作要求

篇6

2015年“两会”上,国务院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难度再大,今年也要再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000万人以上。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他也重点提及了扶贫工作下一步的重点:“下一步扶贫攻坚难度越来越大,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我们将重点解决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偏低的问题。”

那么,四川扶贫的“硬骨头”,到底硬在哪儿?2015年,四川扶贫工作将如何攻坚破难?3月17日,本刊记者专访了四川省扶贫移民局局长张谷。

“六易六难” 考验扶贫智慧

《新城乡》:四川的扶贫工作经历了哪些阶段?

张谷:四川扶贫经历了从精准、粗放精准、片区攻坚、到高规格精准的过程。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扶贫资金很少,全省只有几千万到几个亿。现在,中央加大了扶贫资金的支持力度,仅去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就共同投入了47个亿,其中省上投入14个亿。虽然资金投放力度逐年加大,但由于缺乏外部环境、基础设施、产业布局等系统环境的改善,扶贫效果并不理想。

2015年,四川扶贫工作进入了新常态。从中央到省上都对扶贫工作空前重视,并在机制上进行了改革:一是精准扶贫机制,目前已初步建成;二是扶贫“四到县”改革,根据贫困人口、财力系数等,与省财政厅一起,将扶贫专项资金切块到县;三是制定考核机制;四是创新干部驻村帮扶工作;五是创新社会扶贫工作,完善大扶贫格局;六是金融扶贫改革,此项改革和财政改革均走在全国前面。

《新城乡》:四川的扶贫工作究竟难在哪里?

张谷:据我们多年工作的总结,四川扶贫开发工作主要存在着“六易六难”问题:

一是扶强易扶弱难。不仅在四川,全国的扶贫开发工作可能都面临着这一问题。特别是当扶贫资金相对集中在片区之后,就很难真正落实到急需扶持的贫困区和贫困户。

二是扶村易扶户难。扶贫开发要求“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从扶贫工作实践看,扶持贫困村要容易些,但是扶持贫困户就相对难一点。现在扶贫是进片区和贫困村了,但是真正落到贫困户上还不多。

三是建房易培育产业难。修房子只要有资金就比较容易,房子修起来后很美观,我看很多地方的房子修得都像“别墅”,但都是“空家伙”。贫困地区受资源禀赋、区位条件、技术人才、能力水平及基础设施等制约,发展产业相对困难,产业增收没有解决,后续发展难度大。

四是建设基础设施主干容易完善末端难。片区内目前基础设施主干特别是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得都很好了。但末端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毛细血管”不完善,“最后一公里”问题普遍。比如2011年底,“四大片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的86个县尚有饮水困难人口407万人,不通水泥路的村还有9169个、不通公路的自然村还有2.65万个、不通电的自然村8629个。这就是末端的问题,片区真正的贫困成因之一在末端。

五是解决共性问题易突破个性问题难。“四大片区”贫困的共性问题就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发展难,但各片区的贫困各有特点,个性问题致贫比较突出。比如说藏区,主要是观念致贫,市场经济观念不够,老百姓可能比彝区的有钱,彝区的老百姓基本上没有家产。这就是特殊性。

六是消除传统成因易克服体制成因难。传统致贫成因不外乎是人口多、劳力缺乏、行路难、就医难等。这些贫困成因相比之下容易克服。但是体制致贫成因,比如贫富悬殊问题等。此外,收益分配制度的设计和资源开发制度的设计也有不合理之处。

片区内外 一个都不能少

《新城乡》:刚刚你提到“四大片区”,扶贫工作的主要精力是否都集中在片区内?

张谷:你这个问题涉及到了扶贫工作的另一个难点:片区内外的投入比例。目前片区内和片区外的贫困人口比例是1.8:1,也就是说片区外还有36%的贫困人口。而我们目前工作的问题在于:一是投入不足,扶贫乏力。现在扶贫的主要力量都投到片区内去了。去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投入近40亿,投在片区外的只有6.8亿;二是关注不够,精力不济。总的来讲就是片区外容易被忽略。对此,我们一定要统筹兼顾。

《新城乡》:下一步四川的扶贫工作有哪些主要举措?

张谷:今年,四川扶贫开发工作将以扶贫开发系列重要讲话为指导,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线,以“四大片区”为主战场,实行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政府、市场、社会作用“三管齐下”,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先难后易、到村到户,统筹整合专项、行业和社会扶贫力量,深入推进扶贫攻坚。全年计划精准减贫109万人,实现贫困农户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篇7

2019年,我乡按照上级关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扶贫开发目标,坚持把精准扶贫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统一思想认识,强化组织领导,全面动员,迅速行动,深入贫困村、贫困户走访调研,制定帮扶措施,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乡辖区共有8个行政村,总人口1.18万人,有8个自然村,其中菜溪、石峰、园宅3个村为建档立卡贫困村。全乡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20户440人,其中省定贫困户116户426人,国定贫困户4户14人。截至2017年,我乡120户贫困户已全部脱贫。针对重点贫困人群家庭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帮扶措施,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确保稳定脱贫不返贫。三个贫困村,石峰村和菜溪村分别于2017年、2018年脱贫摘帽,园宅村可于2019年脱贫摘帽。

二、工作主要举措

一是落实挂钩帮扶,确保帮扶无缝对接。全乡120户贫困户每户至少有一名具体帮扶责任人挂钩,出现挂钩帮扶人因工作调动或者退休等情况不能继续挂钩的,及时安排新挂钩帮扶干部接替,实现挂钩帮扶责任人与帮扶对象、帮扶需求与精准施策无缝对接。

二是推进就业帮扶,确保帮扶长效常效。动员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报名参加公交车司机培训,共六名贫困人口报名参加公交车司机培训,其中有两人被淘汰,两人已顺利入职,还有两人还在培训中。全乡公益性岗位招聘贫困人口41人,人均月收入1380元。鼓励贫困户中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参加机关事业专项招聘考试,已成功入职4个,分别考入九鲤湖管委会、社硎乡卫生院、菜溪乡三支一扶、龙岩新罗区事业单位的岗位。园宅村金线莲产业扶贫基地每年为贫困户提供10个就业岗位,每个贫困户年收入可达1.8万元。充分利用菜溪乡在外做生意和务工人员回来带一批贫困户剩余劳力外出务工。

三是实施金融帮扶,推动小额贷款落到实处。积极与信用社对接,为有需求的贫困户申请扶贫信贷资金,帮助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增收产业,通过自己的努力脱贫致富。至目前全乡已有81户贫困户通过申请获得仙游县精准扶贫小额信贷,贷款总额达到402.35万。

四是跟进教育帮扶,解决贫困家庭就学压力。整合多方资源,多渠道、多举措帮助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帮助贫困学子圆读书梦,帮扶因学致贫家庭实现脱贫。2019年全乡共10名贫困户子女成功申请仙游县教育扶贫补助资金共5万元。同时开展异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医疗救助、大病保险等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

五是依托产业建设,助推贫困村早日脱帽。我乡3个贫困村通过发展本土特色产业、投资入股等方式增加村财收入,争取尽快摘掉贫困村的帽子并且稳固脱贫成效。石峰村通过水电站技改,建成81KW的光伏发电项目,筹资入股县污水处理厂、县供销集团,银行定期存款等,2019年村财收入预计可达37万元,贫困村已于2017年脱贫摘帽。菜溪村先后建成66KW光伏发电项目、入股县心动小镇有限公司及县供销集团,2019年再追加投资45万元入股县供销集团,预计2019年度可实现村财收入24万元。贫困村已于2018年脱贫摘帽。园宅村利用山地优势,积极发展油茶生产,2017年新增油茶50亩,现有油茶1600亩。投产后,预计每亩净利润800元,每年可增收128万元。充分利用本村毛竹林优势,积极引进外商来园宅村发展毛竹加工业,增加村财收入。种植金线莲50亩,积极探索村+公司+农户合作生产模式,鼓励群众将自己的林地进行流转,部分收益归村集体所有,2019年预计增加村财收入4.68万元,预计2019年度可实现村财收入16.68万元。贫困村预计于2019年脱贫摘帽。

三、下一步工作重点

下一步,我乡将认真按照省、市、县的部署要求,继续落实扶贫攻坚责任,严格标准,细化措施,强化帮扶力度,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和成效,确保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稳定摘帽。

一要更加聚焦精准帮扶,加大政策落实力度。继续落实扶贫政策,巩固脱贫成果,认真按照上级的部署,落实扶贫优惠政策至2020年,落实帮扶责任人一月一走访,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用好用活扶贫政策,真正做好真脱贫,不返贫。

二要更加聚焦监督检查,加大资金监管力度。一是加强对全乡的扶贫资金使用情况和帮扶精准度情况进行审计和检查。以突出问题为导向,做到发现问题立整立改。对各级扶贫专项资金及时拨付到位,不滞留;二是监管好资金使用的用途,确保专项专用,切实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

篇8

2016年1月20日,云南省“挂包帮”定点扶贫暨加强驻村扶贫工作会议在昆明举行。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省长陈豪对会议作出批示。

李纪恒指出,开展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和“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是省委、省政府贯彻落实扶贫开发战略思想,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一项重大工作部署。工作开展以来,各级党委、政府统一思想,压实责任,初步建立了覆盖建档立卡贫困县、乡、村、户的“挂包帮”网络和驻村扶贫工作队,成绩值得肯定。2016年是云南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希望全省各地各部门特别是“挂包帮”定点扶贫部门和单位认真学习贯彻扶贫开发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要求,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敢于担当、开拓创新,聚焦贫困县摘帽、贫困乡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目标,立足部门优势、行业优势、自身优势,结合“挂包帮”对象实际,健全完善帮扶机制,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统筹协调推进、分类精准施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

陈豪指出,开展“挂包帮”定点扶贫,选派驻村扶贫工作队,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础性工程,是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履行定点扶贫责任的制度性安排。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的重要时期,各“挂包帮”定点扶贫部门和单位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准确把握工作要求,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切实强化帮扶措施,选强选好工作队员,瞄准贫困对象,扶真贫,真扶贫,着力解决好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决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云南省委副书记钟勉出席会议并讲话。他指出,要认真贯彻落实李纪恒书记、陈豪省长重要批示精神,准确把握和落实挂县包村帮户要求,拓宽帮扶思路,强化帮扶措施,进一步增强“挂包帮”定点扶贫工作实效,确保如期实现贫困县脱贫摘帽、贫困村脱贫出列、贫困户脱贫。要明确职责任务,完善管理运行,确保工作队充实力量到位、统一管理到位、有效运行到位、考核激励到位、服务保障到位,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重要作用,有力推动挂县包村帮户措施落实。

会议强调,要加强对“挂包帮”定点扶贫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强化县级主体作用、州市落实督查作用、省级挂联单位帮扶作用、省联席会议统筹协调作用、宣传舆论引导作用,扎实推动各项工作落实。要主动对接服务保障好中央单位定点扶贫工作,形成脱贫攻坚强大合力。

篇9

一、强化组织领导,科学组织实施。

一是高度重视,专人负责。市供销社党委班子高度重视,召开专题工作会,明确工作分管领导为组长,市社专合办具体负责,制定时间表、提出目标值,确保工作落地落实。二是广泛发动,积极申报。根据全市优势特色农产品资源,采取实地走访、座谈会、“一对一”指导等多种方式,广泛发动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团体积极申报。三是严格审核,确保质量。市供销社严格按照《“扶贫”集体商标使用申报及审核办法操作手册》要求,实地调研走访,对产品生产、运输过程进行现场查看,核查企业营业执照、资质,严格规范扶贫产品准入,确保销售商品来源真实、品质可靠。

二、认真审核备案,做好申报工作。

根据《“扶贫”集体商标使用管理办法(试行)》,申报主体将申报材料递交市供销合作社初审,合格后上报省农产品经营集团复核审批,复审合格后获得“扶贫”集体商标授权证书。10家企业的23个产品获得“扶贫”集体商标的授权证书,为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三、多举措多创新,促进扶贫产品销售。

篇10

近年来,陇南市积极推动电子商务发展,势头良好、成效初显。刘伟平实地察看了“淘宝中国-陇南馆”线上线下筹备和建设情况,并到成县索池乡大草湾村详细了解了网店运行和经营情况。他说,电子商务作为新兴业态,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各级政府要不断开阔思路,积极主动探索研究电子商务的运行模式,科学有序推进电子商务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通过发展电子商务,带动种植业、加工业和包装、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真正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促进就业增加、农民增收,扩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培植更多税源。

在成县、康县和徽县,刘伟平围绕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和惠民政策的落实进行了深入调研。他走进田间地头、农家小院、村卫生室、老人日间照料中心,与群众和基层干部进行面对面交流,听取大家对进一步加快发展、扶贫攻坚、改善民生的意见建议。

刘伟平指出,扶贫攻坚是硬任务,必须抓紧抓好抓出成效,为甘肃省实现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当前,要吃透中央精神,消化国家政策,深入实施“1236”扶贫攻坚行动,科学推进精准扶贫,定点消除贫困。一要精准识别,做好摸底调查工作,准确掌握贫困人口分布及致贫原因,并建档立卡。二要精准帮扶,针对贫困户的实际,制定帮扶计划,做到因户施策,项目到户。对已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纳入低保范围,充分发挥低保政策的兜底保障作用。三要精准管理,加快建设扶贫信息平台,建立有进有退的动态管理机制,有序消除贫困人口。四要精准考核,建立科学的考核办法,促进精准扶贫取得实效。同时,要坚定不移地加快农村公路、人饮工程项目建设,做好产业扶贫和科技扶贫,改善农村环境,为精准扶贫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