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6 04:28: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

篇1

近年来,由于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的举办,增加了大学生毕业生对创业的见识。大学生创业作为目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大学生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已得到了县委、县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肯定和鼓励。但总的来说,大学生毕业生对创业的认识更多的停留在理论和直观感觉层面,特别是我县大学生毕业生从事自主创业的

还是少数,成功的更是不多。

二、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优势:一是热情高。虽然大学生毕业生创业者中能积极参与市场竞争而最终成功创业的屈指可数,但我县大学生毕业生对创业表现出较高的热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毕业生逐步从习惯性的就业观念转变为有选择的就业和创业。2002年,我县大学生林某因父亲车祸去世接手某某南星针织厂,目前公司企业拥有自营进出口权,年产值3000万元,产品远销东南亚、西欧、东欧、香港、日本等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2003年,我县陆某等4名刚迈出大学校门的年轻人创办的某某海芯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他们的平均年龄才23岁,但是由于市场、生产经营等原因,目前海芯公司已改做软件。二是大学生创业的目的较为明确。无论是挑战自我、解决就业还是获取财富,都将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大学生潘某创建澳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和博鑫电力设备有限公司,从事气力输送环保设备生产、安装,年产值500万元,2007年度被评为象山县科技型中小企业。三是创业方式和领域的选择趋于理性。在创业方式的选择上,我县大学生毕业生还是比较理智和谨慎的,都能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创业方式。2006年,我县留英博士王一鸣放弃了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带着自己研制的新能源项目创立了宁波锦浪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研发了“并网式屋顶小型风力发电系统”,该项目具有环保、节能等特点,在国内外都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目前企业年销售额达1000万元。同年,大学生盛陈总创办象山泓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和象山生活信息网,专注于企业海外市场网络行销研究,通过与全球著名的b2b平台、行业平台、搜索引擎的合作,为出口企业客户提供领先的网络行销解决方案及服务,以显著的效果、适中的价格、完善的服务受到了广大出口企业的欢迎和关注。

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制约因素:一是资金不足和没有好的创业项目是目前我县大学生毕业生创业最大的障碍,而实践经验不足是大学生普通存在的问题,这势必对创业产生影响。二是亲人出于对创业存在的许多困难和风险考虑,反对大学生毕业生创业,这是社会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不够、认识不足的表现。三是大学生毕业生创业对市场变化认识少。因为大学生刚从学校毕业,对市场变化认识少,如果没有敏锐的洞察力,丧失一个关键的机会,对于一个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公司来讲可能是致命的。

三、我县对大学生毕业生创业的政策措施

针对大学生面临的创业形势,我县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出台了各类鼓励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一是做好舆论引导。每年在象山广播电台和象山电视台等新闻媒体进行阳光政务专访,介绍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有关政策,宣传市、县关于促进毕业生充分就业、创业的方针政策。

二是实行宽松户籍政策。不管是否自主创业,大中专毕业生都可以在城区落户,亦可回到生源地落户。

三实行普通高校本科以上毕业生社会保险等补贴制度。企业为毕业生交纳的养老、失业、基本医疗、工伤、生育五项保险,县财政补贴80%,一补3年。具有学士学位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在工业企业工作满5年的发给2万元住房补贴。自主创业期间获得mba、emba证书的奖励1万元。

四是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的实行规费优惠政策,规定除从事国家限制的行业外,给予自注册之日起3年内免交登记类、管理类和证照类的各项行政事业性收费的优惠。

五是县科技人才俱乐部每年选择部分自主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人才成为会员,通过俱乐部活动,使自主创业学生与企业老总接触,丰富创业阅历。建设爵溪街道和宁波天安集团等2家市级毕业生实习基地,对大中专毕业生进行技能培训,帮助自主创业的毕业生获得创业技能。

六是积极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到象山科技创业中心创业:向进驻企业提供与项目相适应的用房,免第一年租金。对海外留学生或国内高层次人才带资金或项目的视具体情况实行一户一策,按其实际购置生产设备资金的30%予以配套支持。协助申报国家、省、市各类科技项目及国家技术创新基金项目,按实际到位资金在高新技术风险中按1:0.5予以配套。对技术含量高、成长性好的项目和企业,优先申请县科研经费和列入县科技型中小企业考核对象。享受县工业示范园区优惠政策及技改贴息政策外,生产设备资金享受银行基准贷款利率贴息一年。入园企业从事技术开发、技术转让等收入,经县科技行政部门认定,主管税务部门批准,免征营业税;年净收30万元以内企业暂免征所得税;直接用于生产、实验的测试仪器,单台价值在10万元以下,可直接进入生产成本;企业实际发生的科研经费,不受销售比例限制,按实计入生产成本。协助入园企业与金融机构、风险投资公司及其他融资单位开展合作。

七、建议

1、我市已经出台了《关于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实施意见》,因涉及组织、人事、劳动、科技、工商、银行等多个部门需要协调,相关具体操作方案迟迟不能出台。建议尽快设立“毕业生创新创业资金”,专项用于为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创办企业申请小额贷款提供担保。对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办企业的,其研究与开发的科技项目优先给予科技三项费用支持。

2、目前县一级针对毕业生的技能培训专项经费不能落实,技能培训难以正常开展。建议加强高校毕业生创业技能培训,高校毕业生参加社会急需专业的职业资格培训的享受就业培训补贴。

篇2

(一)、现状概述

2018年全国大学生毕业生人数将持续增长,受经济危机影响经济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

1、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

2018年全国应届毕业生有610万余人,2018年,预计将有630万余人。 xx指出:“这些年我们大学生增长很快,大学的升学率已经达到23%。我们一年安排的新就业职工最多也就是1100万-1200万人,通常在900万人,而大学生就占到600多万。所以妥善安排大学生就业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里我还想强调,我们要尽可能地让他们学有所用。我们特别希望大学生能够自主创业,我们给大学生就业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大学生是有知识的劳动者,政府始终把大学生就业摆在重要位置。”其中除很少一部分是“隐形就业”、“自谋职业”、“出外就业”外,很大一部分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造成近几年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的原因有三:一是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供求矛盾依然突出,毕业生人数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需求的增长速度却不大;二是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素质和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许多大学毕业生一时适应不了;三是在家长和社会的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对找工作的自我期望过高,造成“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较多。(摘自人民日报)

2、大学生自主创业

由于就业严峻,近年来,自主创业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大学生创业在全国迅速蔓延开来。2018年,中央和地方的政府机关、税务部门以及各个高校都对大学生自主创业提到了更高的高度,给予了很多的优惠条件,鼓励创业带动就业,一时起,大学生的自主创业热情高涨,但是,真正加入自主创业行列的人却很少。自主创业的实际人数不多,占大学生总数的比例不大,创业还仅仅处于起步阶段,还需要一个过程。 那么我校大学生对创业为什么有热情没有行动呢?我们进行了相关的调研。(摘自“新浪网—关于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报告”)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高校毕业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的就业是一个涉及全局的重大问题,不仅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而且直接影响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针对我校的情况,我们对我校学生进行就业心理特点和自主创业心态的调查研究,并提出一些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日益成为高校学生重要课题,为了解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心理状况,我系学生开展大学生就业创业的调研,通过本次调研及时发现大学生普遍存在的就业心理问题,帮助同学们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从而促使同学们加强自身心理素质的培养,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同时希望能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有了充分的就业信息服务,才能有效缓解学生们的焦虑。通过问卷设计以及学生对相关问题的回答来了解他们的择业心理活动状态及有关择业状况,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相关因素,并提出校正、改善及教育措施。

二、调查的基本情况及结果分析

(一)、调研内容

1. 调查目的:了解我校学生对目前就业形势的关注程度;了解我校学生对创业的态度和创业现状;帮助大学生尽快认识自我,学校为学生提供就业引导,使学生能谋取理想职业。

2. 调查内容:大学生的就业意向,了解他们对金融风暴后的就业前景的看法,了解他们是否愿意投身于西部发展;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想法的比重及对创业所遇的困难的考虑;着重调查大学生对自主创业的了解程度,关注程度及在自主创业遇到的困难。

3. 调查方法:此次调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分两个部分进行。问卷部分:本次调研一共发放了120份问卷。回收118份有效问卷,有效率达99%,问卷涉及现在就业形势、大学生对自己专业前景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创业困难、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访谈部分:结合对问卷的分析,邀请不同年级学生进行座谈,内容主要涉及学生对目前的就业形势的看法、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看法、学生对学校在当前相关工作的评价,以及学生对大学生创业的建议等多个问题。

(二)、问卷设计及计划安排

就业创业方案确定后,我们部门讨论这个调研要怎样实施,讨论结束后调研部成员便开始讨论问卷设计要考虑的范围和因素,我们先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明确调查对象、调查方式,然后设计一份问卷做预调查,先看调查的反应和效果。

三、对策和建议

1、推进就业服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整合各项就业服务信息资源,建立就业信息咨询平台,帮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情、了解社会,正确认识就业形势,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观念,踊跃到基层锻炼成才。

2、围绕产业需求科学设置专业,建立人才供求对接机制,开展校企联合办学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各类技能型人才。

3、在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基础上,同时引导毕业生积极自主创业,设立一些相关的课程,加强创业指导,拓宽内容和形式。为大学生创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4、要大力加强对创业人物及其创业事迹的宣传,发挥媒体的作用。激励大学生在创业中就业,在就业中创业。因而高校在传授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5、大学生们表示,走自主创业之路希望得到学校和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在“学校开设创业指导课程,您希望课程内容更注重哪一方面?”的问项中,选择市场营销的比例占18%,选择财务税收的比例占9%,选择人际交流与沟通技巧的比例占36%,选择与自己创业方向相同的实践活动的比例占37%。可见学生期望得到专业教师的更多指导和帮助,建议专业教师可以结合专业进行丰富多样的案例教学,针对不同群体的创业意向进行个性化辅导。访谈中,部分同学谈到:比如如何把握商机,如何筹资,如何写创业计划,如何承受压力等等都是我们关注的问题,建议学校开展多种多样的模拟创业的运作活动。

篇3

1.室内设计人体工程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现状问题分析

人体工程学课程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基础课程知识容量非常大,它作为完善室内设计的综合性学科包括室内心理环境设计、声环境设计、光环境设计以及家具尺寸、摆设设计等内容;1)为确定空间范围提供依据;2)确定家具、设施的形状、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依据;3)为确定感觉器官的适应能力提供依据;4)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这对学生了解室内设计的方法和提高创新思维意识十分重要,且具有一定的难度,因其授课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理论向实践过渡,从而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在目前高等教育教授此课程的老师大多沿用传统理论的教学模式,绘制和记背相关概念与数据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实践指导意义,缺乏创新性的培养,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人体工程学教学与行业发展的主动适应性不强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室内设计的需求日趋增加,此专业也发展迅速。设计理论不断更新,设计技术和工艺快速进步,而人体工程学的教育发展和改革未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积极主动适应性不够,以致学生所学内容落后于社会需求。(2)理论知识与实践的结合性不强环境艺术专业学生多数师艺术类考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思维方式多以感官为主缺乏理性。人体工程学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精益求精的设计态度。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比较单一,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学生缺乏动手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再者有实践的课堂上实践大多都是教师给出的都是虚拟案例,缺乏实际项目练习。(3)授课课堂主体定位不明确授课课堂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定位为引导学生。在传统的课堂授课活动中,教师大多很负责,充分应用课堂的四十五分钟时间灌输知识给学生,学法缺乏创新思考和实践能力。

2.大学生创业创新模式下的人体工程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实践

以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学生视角下的课堂桌椅设计》引入室内设计人体供工程学课程教学为例,本课题研究的目标是在目前学生的视角下来解读高校课堂桌椅的最优化设计,充分考虑当代高校学生的因素,通过调研和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紧密结合国家建设部《基于室内空间设计的大学生人体尺寸的研究》项目的数据及其结论使得尺寸符合大学生生理尺寸和人体动作尺度保证大学生有一个健康良好的坐姿从而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减少疲劳和不舒适感。(1)教学模式上多维教学基本出发点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核心、理论作为指导进行教学:①调研报告;调研我们现在学校现有校园环境下——寝室、教室、绘图室等空间中的桌椅、寝具等硬件设备,用人体工程学的眼光去发现现有校园生活中不合理的人体工程学问题。以组为单位在课堂上内容将调研搜集结果进行讨论总结,重点在深入发现问题确立研究项目从而将所学知识应用到该项目中进行深入分析和提出相应解决方案。②结合项目课堂实践安排;根据学生已有的调研报告将每节课程安排成一次次小项目的设计。(2)课程内容与专业现状的衔接与调整通过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教师布置大量的任务由学生动手完成,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教学内容不局限于教材,室内设计专业人体工程学应注重人体测量学及应用,空间环境行为与环境心理的知识相对应,相应删除人体工程学关于生理学及解剖学的相关知识。1)调研(方法)、思考并产生自我观念与想法,2)集思广益(方法)、查阅、咨询、讨论,3)明确基础课(人体工程学)与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融合的培养思路,根据培养目标及生源素质现状具体分析,4)适应性教学模式改革、教学大纲、课程内容设计等改革、学生考核模式改革,5)分步实施与后期专业课程相结合推进项目进程。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根据学生能力,分组分阶段完成项目内容;采用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方式对项目该阶段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并为优秀创作作品提供更多的展示平台。

篇4

【关键词】创业 大学生 创业环境 宁波市

2016年,智联招聘的《2016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力调研报告》中显示,2016年毕业生选择创业的比例为3.1%,2015年比例达到6.3%,而2014年同期仅为3.2%。这3年的数据变化体现了大学生选择创业代替就业根据市场环境还是政策扶持力度都会有明显的变化。2014年至2015年,宁波市每年接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在5万人左右,其中选择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分别为4.2%和5%。

就业已是安国之策。中央政府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同时积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学生创业在一定的环境下进行,所以创业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效果。本文基于对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的分析与研究,对优化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现状

2015年10月的《宁波市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报告》显示宁波高校2010届、2011届和2012届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的自主创业比例,大幅高于全国高校同届毕业生平均水平。根据数据显示,宁波本科生自主创业比例分别为2.6%、2.8%、2.9%,全国为0.9%、1.0%、1.2%;宁波高职生自主创业的比例分别为4.5%、4.5%、3.8%,全国为2.2%、2.2%、2.9%。

大学生创业可以追溯于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宁波市也从改革开放开始就非常重视创业环境的建设,不断出台和完善政策法规来促进创业的发展。2013年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了《关于进一步促进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的意见》,其中就有关于毕业生创业引领计划。宁波市为了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计划在2014~2017年实现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比列、规模双提高。宁波市计划在这3年里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95%以上,其中引领10000名大学生实现创业,争取大学生创业比例达到5%的目标。宁波市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推出了一些政策,其中除了一些基本的社会补助,比较有特色的是农业生产领域就业创业扶持、创业新秀奖励、大创赛奖励、一次性网络创业补贴等。自 “十一五”规划以来,宁波市结合城市发展实际,又不断围绕创新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指导文件,为宁波市形成大学生创业环境奠定了一定基础。

二、宁波市创业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一)创业教育体系不健全

15年前,第一波高校创业大潮在美国掀起,工科和商科的结合将在校的科研人才培养成了一名名商人。但是高校创业教育一直存在着一个重大的疏漏――只关注创业却忽略了创新。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没有创新何来创业。宁波市近年来各高校为响应“创新创业”,也是各出奇招。例如宁波大红鹰学院在2013年成立了国泰安创业学院,将理论教学、实训操作与创业实战完美融合,目的是为国家及地方创新经济发展输送高素质、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宁波市为了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创新、创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等高校分别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各高校虽然也开始重视创业教育,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理念和应试教育的束缚,创业教育并没有占教育的重要部分。再加上宁波市高校创业教育刚刚进入教育课程安排,各高校在安排创业教育课程时,缺乏专业人才,所以在师资安排上缺乏专业对口人才,在教育力度上把握不得当。2015年宁波启动了南高教园区大学科技创新创业园建设并初见成效,已入驻科技企业21家,入驻创业团队17个,整体入驻率达52.28%,并且符合条件的县区、大型企业都可挂牌成立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园,同时试点创业教育学分制,开设“创业人才孵化班”,以完善创业教育体系。但是由于开设时间较短,培训力度不强,知名度不高,而且教育内容缺少实战性,所以长期效果并不强。

(二)创业融资困难多

资本是创业的必要条件,如果说创业教育是理论需求,那么资本就是大学生创业者的物质需求。没有足够的资本,大学生创业就是一句口号。而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来源大部分来自于个人个家庭的支持。根据宁波毕业大学生创业的资金来源调查中显示,

图1 大学生创业资金来源

根据图表显示,毕业大学生创业者创业资金主要来源于父母亲友的支持(67.44%),而风险投资(14.73%)、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贷款(12.4%)、政府资助(5.43%)的比例较小。社会和政府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有待加强。虽然政府部门有对大学生设立相关的大学生创业扶持资金以及天使资金的帮助等,但是限制条件过多,使大学生创业者并不能很好得到资金帮助。而且很多组织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的资金扶持最主要是为了激烈大学生的创业意识,给的资金帮助并不多,所以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的帮助并不大。而且一些金融机构对于投资项目和团队管理水平等的要求较高,很多创业大学生根本达不到要求,对此申请资金投资的大学生根本实现不了自己的想法。

(三)创业政策实施不成熟

为顺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趋势,聚集创新要素、激发创新创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新引擎,宁波市从2015年开始出台了《宁波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甬政办发[2015]112号),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的氛围。为此,宁波还计划成立专门的大学生创业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拟定政策、统一规划布局平台载体建设、审报创业园及创业培训基地等。宁波加大投入,积极制订创业扶持政策。如突破地域限制,将刚入学至毕业五年内的大学生一并纳入创业扶持对象,将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创业补贴、创业人员社保补贴等扶持政策扩大到在甬高校大学生和来甬从事科技类、创意类创业的外地生源大学生;对经考核认定的市级大学生创业园,由市财政给予一定的建园资助等。然后,大学生创业并非是创业团队的主力军,刚刚才成为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潮流,因而国家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实施等都处于启动阶段,各阶段工作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实施。宁波市出台的政策主要是集中在创业税收、融资和资金支持等方面,对大学生创业进行培训指导等政策则注重不多。在各个部门对政策进行实施时,各部门之间联系性不强,各个政策之间缺少协调和整合。在大学生创业者办理各种登记手续时,针对大学生创业者办理手续的程序没有,按照正常程序走后,大学生创业者并没有得到优惠。而且各项政策对于大学生创业者要求很高,要具备一定的条件才能得到优惠政策,因此大学生创业者要得到政府政策的支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再加上办理手续程序的繁琐,政府政策到大学生创业者的作用并没有预期的效果。

(四)创业文化环境弱

宁波市为了持续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氛围,努力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氛围,形成创新舆论导向,对此支持众创空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鼓励众创空间组织开展各具特色的创新创业竞赛和交流活动,弘扬创新创业文化。2016年7月4日至5日,由宁波市教育局、宁波市科技局、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主办“大红鹰杯”首届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大赛初赛在宁波大红鹰学院圆满结束。有来自宁波大学、宁波工程学院、浙江万里学院、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宁波大红鹰学院等10余所高校,和来自36个企业的创业企业组参加了此次初赛,担任本次大赛初赛的评委均为知名企业家和风险投资专家。虽然宁波市各部门和高校积极响应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但是还只是部分学生的主场,大部分学生还是不存在有创业创新意识。文化的影响需要时间和氛围双重夹击下才能发挥作用,创业文化兴起的时间不长,在加上宣传力度并不强,所以大学生对此感受不到文化的渲染。再者现在社会上大部分人对于成功的定义在于结果的辉煌,所以大学生创业需要背负着巨大的压力,而且社会市场的不稳定性,导致大学生并不轻易去尝试创业。

三、完善宁波市创业环境建议

(一)健全创业教育体系

目前各高校的创业教育理论不弱,但是缺乏实践能力,尤其是创新创业的实践性差,有些同学有不错的想法,但是缺乏对创业体系的了解无法准确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加强教育培训是有力措施之一。鼓励跟高校开办创业实践班为宁波市大学生传输创业知识,培育相关创业技能。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规划团队,将专业老师组建形成大学生创业导师团,对存在创业意向的大学生进行“一对一跟踪辅导”。组建宁波市大学生创业实训基地,为大学生提供实践机会,增强大学生实践能力。各高校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与社会、政府的联系,邀请一些创业的成功人士到学校内进行创业相关讲座,通过事例和创业理念激发大学生创业意识,增强大学生创业自信心。

(二)完善社会服务体系

现阶段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创业的扶持还比较弱,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社会服务体系的建立不是一个短期事情,需要长时间的尝试才能健全各服务体系。现阶段大学生创业除了政府援助之外,对于如何申请援助还是一无所知。认识到中介机构的重要性,是完善服务体系的必要任务。在这个方面,政府可以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发展中介机构,建立合理的中介机构运转机制,完善中介部门。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最合理的信息咨询和创业知识、技能培训等。除了建设发展中介结构,可以为大学生创业者建立详细的信息档案,完善信息管理,掌握创业者初期的动态,提供大学生创业者后续跟踪服务。发挥各部门间和社会的联系,加强平台交流、举行交流会议、调研会议等,及时掌握大学生创业者的动态与需要,在过程中完善服务体系,提供最优质的创业援助服务。

(三)强化政府扶持政策

政府要通过政策的指导下,引导各部门积极打造服务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引导和保障作用。出台各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和个高校共同设立创业平台。政府应该为高校提供配套设施,弥补大学生创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为创业大学生提供服务,建立创业信息共享平台,公开创业活动信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减少大学生盲目创业。政府在加大对大学生创业行政事业的税收减免优惠等方面同时,应该积极号召社会各界力量,筹集大学生创业扶持基金,制订最佳的大学生创业扶持政策,使大学生创业能得到最便利最优惠的帮助。政府应该加强对大学生信贷的管理力度,简化大学生创业者的信贷手续,在保证信贷安全的前提下,联合高校为大学生创业者提供最适当的信用担保体系,减缓大学生创业的融资困难,使大学生创业者能得到实质性的创业援助。

(四)营造创业文化氛围

各部门应该加强高校各部门、各学科之间的协同合作,进一步加强文化环境建设,积极营造鼓励创业、指导创业、参与创业的文化氛围。高校积极加强校园内的内部协同,对大学生进行创业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外部环境的作用。利用多种媒介,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发挥舆论导向作用,通过对创业成功人士的事例宣传,从而激发大学生投身创业事业中。此外,在培养大学生创业兴趣的同时,加大对社会环境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树立诚实守信的社会观念,增强公民的诚信意识,营造公平竞争、诚实经营的市场环境,促进大学生的创业活动有序进行。各高校积极联合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建创业实践基地,充分获取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支持,共同加快创新社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鲁兴启,任向超.关于宁波市科技创业政策法规环境建设的探讨[J].科学管理研究,2016(4):92-96.

[2]张t.我国创业环境的现状及改善对策研究[M].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1(5):56-60.

[3]程素丽.中国大学生创业综合环境探析[J].时代教育,2013 (13):109-110.

[4]王亚男.高等学校实施创业教育的研究[J].考试周刊,2012,(41):165.

[5]张留占.大学生创业SWOT分析及战略决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114.

篇5

关键词:创业教育 问题 改革

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大学生创业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业综合素质为基本目标,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创业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开拓精神,使大学生能学会主动获取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现实,实现知识的最大效用,使大学生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

一、创业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课程认识不足

一方面,很多高校对开展创业教育课程的现实意义缺乏正确认识,认为创业教育是处于“正规教育”之外的可有可无的“业余教育”。另一方面,很多高校所开展的创业教育课程没有形成体系,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更深层的原因是,将创业教育纳入教学环节不能靠开设几门课来解决问题,它涉及教学的系统改革,学校教学的各个环节都需做出相应的调整。

(二)缺乏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

创业管理教育对教师综合教学水平要求相对较高,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理论知识,还要求其有一定的实际的企业运营经验。但在实际教学中,高校兼具这两种素质的老师非常少[2]。由于高校内部人才来源和培养大部分来自教育系统之内,绝大多数教师没有企业(产业)运营的实践经验,这就导致了教师在创业学实际教学中只能注重理论教学。同时,由于大多数讲授创业管理的教师自身缺乏创业实践背景,不能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这些都抑制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我国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形成

与一般基础学科知识传授不同,我国大多数高校所进行的创业教育是针对所有学科、专业的学生的,成为素质拓展的一部分。学校开设的创业教育课程多采取开选修课的方式,没有设置独立的“创业专业”,且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单一。创业教育在许多高校仅限于开设相应的创业课程,如《创业学》《创业教育》等选修课。各高校大多没有科学统一的教材,多由代课教师自行指定。一些学校只有一门类似《创业管理》的课程,课程内容多为创业基本原理的综述,这可能导致大学生只学习到与创业有关的一些零碎的经验和片段的知识。同时因为很多教学资料、案例是从外国拷贝过来的,引入国内后,很多教师不了解真实创业者的环境和规律,导致水土不服。

(四)创业管理实践教育方法简单

体现大学创业管理教育实践的教学方式包括:学生通过调查编写创业案例、教师讲解和分析案例、创业小组编写创业计划书、学校组织创业大赛等。由于具有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师资缺乏,能够提供给学生的实践基地、实践研究室少甚至没有,学生对企业经营管理与运营的认识仅停留在创业管理教育的书本和案例分析上。大多数校方没有固定合作的实习和实践单位,实习单位实际能接纳的人数也有限,且创业教育实习的内容较为简单、单一,这些条件限制和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管理教育实践环节的效果。

二、创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

(一)重视培训和不断提升教师队伍建设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推进创业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高校应加强创业教育师资的建设,鼓励专业、专职教师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方面的理论和案例研究,提高教师创业教育的能力[3]。高校应该一方面有计划地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业实践,同时选派教师到外校进行研修交流,并就各高校创业教育经验进行交流分享,以期开拓工作视野、提高工作水平、带动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可以聘请经验丰富的企业家、创业者、风险投资家、相关法律人士等各类专家担任创业管理教学的兼职导师,打造一批“双师型”的创业教育教师队伍。

(二)构建以创业管理为价值导向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

课程体系设计是人才培养、教学理念、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综合体现,合理的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保障。高校的创业教育不同于社会上以解决生存为目的的就业培训。因此,在创业教育目标设计上应该着眼于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创业、创新精神和责任意识,在创业管理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创业综合知识的传授,为具有创业兴趣和潜质的学生提供全面和综合的课程学习,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形成创业思维[4]。大专院校教学与素质培养部门要不断地进行创业管理教育改革,构建适合大学生创业教育规律的课程体系,以创业意识类课程、创业能力类课程、创业相关知识类课程、创业体验类课程为四大模块,挑选4门到5门精品核心课程起步,整个课程以创业计划书为主线展开。

(三)尝试创业教育课程动态教学模式

结合案例,学生可以对该学科有更为感性的认识。为了提高创业教育教学质量,教师应增加基本教材中具有典型意义的本土创业案例,分析其中的成功和失败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培养学生的心理素养、矫正创业计划中的出现的错误、调整创业的战略思想。教师还可将学生分成创业小组,对现有企业进行调研,编写调研报告,然后通过小组交流、教师指导和点评,对创业项目调研报告进行分析,编写创业管理案例,提高大学生对创业管理的本质认识。

教师还应在教学中增加创业情景模拟和实践锻炼。创业教育情景模拟可以通过电脑模拟设计、角色扮演等手段使学生对模拟企业有清晰的认识[5]。实践教学,即指教师密切关注行业的动态,关注新兴的创业模式,并创造条件带领学生到实体企业中见习,使学生通过亲身的经历去理解和感悟,真正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教育目的。

学校应经常开办“创业论坛”“创业者系列讲座”,或邀请杰出创业者、优秀企业家来学校现身说法,用他们自身的亲身经验来阐述创业教育的相关理论知识,使理论丰富化、鲜活化。这样可以让学生与创业者对话,激发学生的创业信心。

(四)扩充各种社会资源,加强实践教学的基础设施建设

单一的校园环境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创业能手。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积极争取社会资源,跟当地工厂、商场、酒店、公司等挂钩, 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定期组织学生到那里见习、劳动, 为学生提供创业实战演习场所,让学生从中了解、学习课堂上难以学到的社会知识, 获取生产管理、市场营销的宝贵经验, 培养大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和创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投身创业的浓厚兴趣和强烈的进取心。

参考文献:

[1]戴育滨,蔡茂华,张木明.构建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教学改革研究[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8(9).

[2]徐庆军.论高校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7).

[3]欧阳琰,观石.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初探.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6(5).

[4]程琪.中美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比较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7).

[5]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

作者简介:

篇6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现状;思考

一、大学生创业的现实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高校毕业生就业是国家大就业的首位,大学生创业目前已摆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首位。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中指出,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该文件对大学生创业的重要意义可解读为:

1.国家的强盛,民族的兴旺,需要进行创新型建设,以独立自主的思想、科技、文化、产业等为支柱。而开展创业型建设需要创业型人才,这些人才的主要来源就是高等院校。

2.针对我国当前高等教育中重理论、偏实践的现状,高校必须花大力气加强教学改革,使之与创新人才的培养相适应,而大学生创业恰恰是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检验与补充。大学生创业的数量与质量,是对高校教改方向的重要指引。

3.创业不仅可以带动就业,成为大学生充分就业的重要补充,而且可以逐步转变毕业生的就业理念,从历史上的国家分配,到当今的推荐就业,转变为个人创业。

二、大学生创业的背景

1.西方国家大学生创业。创业能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继学术性、职业技能之后,大学生应具备的第三种能力护照。美国作为创业教育的发源地,其创业教育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经济几十年来持续而强劲增长,得益于其整个社会旺盛不衰的创业精神和千百万家小型企业生生不息的创业活动。大学生创业型就业是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法国重视社会实践,注重培养学生面向社会的能力。大学期间,毕业生的实习课程较多,实习期一般为4至6个月,多的甚至有9个月。实习期间,大学生们与各企业进行多层双向交流,最后作出大家都比较满意的双向选择。加拿大大学生善于在实习中捕捉就业机会,他们或是通过由校方安排的专业实习,或是自己联系的单位去“实习”以找到工作。菲律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帮助大学生毕业获得实践经验。

2.我国大学生创业背景与现状。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自1998年清华大学在国内首次举办创业计划大赛以来,到2002年4月,国家教育部将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黑龙江大学和南京经济学院这8所高等院校确定为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试点院校后,全国各高校普遍出现了开展大学生创业的热潮。2009年,全国大学生创业占毕业生的比例为5%,成功率只有0.15%。2010年,国家出台了进一步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各项扶植政策,应届毕业生自主创业的人数出现大幅增长。创业人数由2009年的1.1万增加到10.9万,但在630多万毕业生当中,比例只有1.73%,依然很小。令人困扰的一个是:一方面,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异常高涨,有七成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另一方面,又是高达70%的创业失败率。如何在大学生中宣传贯彻创业思想、提升创业意识、培养创业能力以及为有志创业的大学生做好创业准备,显得尤为重要。

三、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

1.科技含量不高,与所学专业脱离。一项调查显示,2010年大学生的创业产业倾向为:32.9%的大学生选择服务业(包括商贸业、金融和房地产业、公共和社会服务业等),19.5%选择IT产业。大学生创业之所以选择服务业和IT行业,最重要的原因是这些行业需要的科技含量不高,资金投入少。这样,必然使得大多数创业毕业生在选择创业方向时,忍痛割舍自己的专业,虽然今天的大学生就业并不强调专业对口,但依然会造成人才浪费现象。

2.赢利状况令人担忧。一项成都的大学生创业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没有赢利的比例较高,接近1/3,在校大学生创业无赢利的达2/3;创业赢利达到月入5万元以上,能够支撑一个中小型企业正常运营的比例只有0.8%,这表明成都市大学生创业赢利状况不甚理想。

3.创业意愿下降,个体差异明显。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影响的逐步消退,我国经济快速回升,企业发展呈现良好事态,使得绝大多数毕业生选择就业或考验,今年毕业生创业意向较去年比有所下降。同时,大学生创业意愿还呈现出明显的个体差异:男性的创业意愿明显高于女性;参加社会活动、挑战杯、科技竞赛获奖与大学生创业意愿较强;拥有良好社会资源的大学生创业比例较高;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创业意愿高于经济条件差的学生。

四、大学生创业面临的困难

1.政府联动机制不够完善,创业者创业意向不能转变成现实。目前大多数毕业生创业要依赖于政府的政策扶植和资金扶植,依赖于政府的组织、政策和措施而走上创业道路。尽管近年来国家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关的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政策,但到目前为止,政府各部门之间,高校与政府部门之间,还存在着不能整体联动的现象,政策的协调性、操作性等方面还需加紧完善。

2.高校的创业教育不足,毕业生缺乏创业意识。受传统高等教育体制影响,我国大学生创业近年来才被提到议事日程,而开始时仅限于思想上的引导和精神上的鼓励。也就是这一两年,才把毕业生创业工作真正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内容,开始进行大学生的创业教育。从学生的思想认识上来说,学生的观念从传统的就业观转变为创业,缺乏必要的心理准备,也缺乏文化环境上的支持。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大学生毕业面临的选择是就业、考研、出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也仅局限于研究型、应用型,整个社会和家庭也缺乏对孩子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教育。从高等教育的方法上来看,创业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绝大多数高校还缺乏专业化的全职创业咨询师,缺乏统一的从业标准和服务规范,师资队伍缺乏创业经历和实践能力,创业服务难以得到保证。创业教育游离于“正规教育”之外,失去了学科专业这一最有力的依靠,致使创业学生激情有余而内功不足。

五、几点思考

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并保障有效创业,既受创业者个人意向和能力的限制,也受创业环境及条件等因素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政府保障、高校教育、社会支持三大体系上全面加强。

1.政府各部门加强联动,保障政令畅通,扶植到位。如前所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还没有真正将大学生创业的帮扶摆在工作的首位,这些部门还没能真正坐在一起,认真研究大学生创业问题,特别在是具体帮扶的操作上,过于概念化,政策化。人设、财政、税务、银行等政府各部门之间,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联动,制订出切实可行、易于操作、便于毕业生创业的帮扶措施,推进大学生创业。政府部门应成立大学生创业领导机构,并设立专项资金,领导和支持大学生创业。同时,要大力发展中小社区银行,提高中小企业创业的外源性融资水平。可优先在高新技术开发区鼓励民间资本试办社区银行,化解科技型创业企业融资难问题。要引导民间非正规金融发展成社区银行。要优化创业投资结构,完善创业融资资本市场体系,拓展创业企业的股权融资渠道。通过政府引导,让保险、银行、社会资本都可以参与创投基金的设立。政府应加强以创业基地和科技创业孵化器建设,强化科技创业集群之间的网络交流,通过集群效应降低创业风险,提高创业成功率。地方政府的再就业、科技、中小企业等各项优惠政策要惠及高校毕业生。对其研发产品可进行产业化生产活动的,应提业化生产所需条件;不具备条件的,要积极向其他孵化器、产业园区推荐。

2.大力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和课程体系建设。当前,创业教育已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新理念,未来的大学生都应具备“三本教育护照”:一是学术性的学历证书,二是职业性的职业资格证书,三是证明一个人事业心和开拓技能的创业教育证书。高等教育必须尽快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提升创业教育地位、改进创业教学内容和模式等措施,加强高校创业教育,提升创业意愿和技能。通过明确设立创业学科、完善创业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改进创业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培养有创业能力的人才。高校要切实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工作的投入,要在就业经费中设置一定比例的大学生创业教育专项经费,用于开展创业教育、指导、培训和孵化。要深入研究和重新制订学风建设标准,把创业教育和创业实践纳入学风建设评价体系。要鼓励大学生建立创新创业社团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自觉性和能动性,考核毕业生质量和教学质量。要通过开展职业规划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激发大学生创业热情、锻炼团队协作能力、启发创新思维和灵感;要通过开展创业论坛、经验交流、典型事迹报告、课题研究、模拟实践等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和素质,促进大学生创业群体的沟通和交流。

3.大力营造创业文化,使全社会关心大学生创业。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将成为一国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人才,更需要一个完整的创业体系的支撑,创业已成为一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不仅仅是政府、高校、毕业生的事,同时也是全社会的事。毕业生创业思想的转变,与社会创业文化环境息息相关。

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通过正规系统的创业教育已经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创新创业型人才,以比尔・盖茨为代表的创业者们已经彻底改变了美国和世界的经济,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巨大价值,推动了整个社会经济、高科技产业和创新体系的蓬勃发展。而今天美国的年轻人对创业表现出比他们的上一代更加浓厚的兴趣和热情,可以说,创业观念已经深深地植根于美国文化之中。我们要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创新创业人才、崇尚创业精神、支持创新、宽容失败的风气,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创业观,使创业创新成为社会习惯,为创业创新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文化支撑。

参考文献:

[1]北京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成都都市大学生创业状况调研报告[R].2010.8

篇7

关键词:创业 心理资本 创业意识 创业动机 创业特质 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10(c)-0000-00

十七大提出“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作为一种全新的就业发展战略,加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这一深入人心的号召,大学生群体中掀起了一股“创业热”。对于面临巨大就业压力的社会现状而言,“创业”不失为一剂良药。然而,笔者认为,创业光凭一腔热情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一个准创业者能不能创业、适不适合创业、会不会创业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

一、大学生创业现状

有人用“三低”来形容目前的大学生创业现状:一、实际落实创业的数量低。据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的《全国大学生创业调研报告》和麦可思研究院《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显示,目前76.7%的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感兴趣,26.8%的大学生打算今后创业,然而真正走上创业的比例仅为1.2%。二、创业成功率低。据不完全统计,大学生成功创业率不到3%,相比美国等国家的大学生创业成功率20%有很大的差距。三、创业层次低。大学生创业多集中于服饰、食品、餐饮、快递等投资风险小、技术含量低的领域,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的创业类型占比少。由此可见,目前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现状理想与现实差距大。

二、心理资本

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曾是经济学领域里提高财富获得能力、增强综合实力的两大关键因素,直到2004年心理资本诞生于积极组织行为学,从此,心理资本作为能发挥组织绩效和竞争优势的又一大重要因素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

心理资本是一种同时具有特质性和状态性的心理素质,导致个体积极行为,它超越了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并能够通过有针对性的投入和开发使个体获得竞争优势。美国管理学会前主席 FredLuthans就曾指出,企业的竞争优势从何而来,不是财力与技术,而是人,人的潜能是无限的,而其根源在于人的心理资本。反思其中之道,如今方兴未艾的“创业热”,忽视个人是否具备创业特质是不科学的,这犹如对于一个不会游泳的人,即使给他一片大海,也无法尽情畅游。创业也是如此,除了需要社会资本、人力资本的助推外,它的不竭动力应该来源于个体的心理资本。笔者认为一个创业的过程始于创业意识、落实于创业动机、起飞于创业特质、最后成于创业能力。

三、心理资本是实现大学生创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要素

1. 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在回答“想不想创业”的问题,是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的意识倾向,支配着创业者的态度与行为。一个创业意识高的人对创业行为有着高度的认同,自觉将创业作为发展与实现自身价值的不二途径,这是创业的动力与精神源泉,指引他们自觉地学习创业知识、锻炼创业能力;再者,创业意识反映在积极的心理能动性上,激发创业者对创业的渴求,形成创业的高自我效能感。他们不仅对自己的创业能力充满期待,主动接受挑战来顺应创业带来的巨大考验,同时,他们也常常更具有饱满的心理能量去开发有关创业的意识,包括创新意识、市场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等等。这些意识是决定创业能否走向深入的关键力量。相反,一个对创业没有诚意,没有深度思考,只是将创业看成人云亦云的潮流的人必将在创业道路上备受考验,也更容易半途而废。

2. 创业动机

“为什么创业”就是创业动机需要讨论的话题。纵观对创业动机的研究,不外乎因为就业困难、对工作不满、想提高财富能力等外在因素的诱导或受到寻求自由、实现自我、获得社会地位等的内在驱动,如Gilad 和 Levine提出的推动型与拉动型创业动机、Rindova等提出的创业解放理论等。Dubini在研究中归纳出了 7 类具体创业动机: 成就、福利、金钱、地位、自由、榜样和逃避现实,将人们的创业动机更加细化。在以往创业动机与创业绩效的关系研究中我们可以发现,成就动机会影响到创业生涯及创业绩效:被寻求独立、自我实现、财富及其它合理的结果所吸引的拉动型动机要较由于生存需要而选择创业的推动型动机对创业绩效影响更大;而那些因为看到创业机会而冒然选择创业的创业动机则更容易导致创业失败。由此可见,端正创业动机,真正发自内心的创业激励才是创业成功的必要条件。倘若只是把创业当成就业、生存的权宜之计,或者仅仅是追随着政策、社会环境等良好机会而盲目选择创业都将不利于创业的长久发展。

3. 创业特质

创业的个人特质其实是在讨论个体“适不适合创业”的问题。首先,一个创业者必须要有创业精神,要敢于摒弃前计划经济分配带来的依附心理。如果个体过分认同安稳的生活方式,那么就已经将创业的雏形扼杀在了萌芽中,难有突破和创新。还有研究表明外向且爱好交际的人更适合创业;一个具有责任心与稳定情绪的人也更容易在创业中获得成功。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既是决策者也是执行者,因此,自主性、独立性人格十分重要,犹犹豫豫,拖泥带水会错过很多良机。创业者必须能吃苦、能坚持、有韧性,一步一个脚印,积极进取方能成就夯实的基业。冒险是企业家精神的天性,必须具备冒风险和承担风险的魄力,为前人之不敢为,浙江企业家的成功也多是依靠这种敢闯敢拼的精神。自信,有强烈的成就需要会帮助创业者在遇到问题时坚持并积极主动地寻找对策;他们拥有更长远的眼光,拥有更大的成功概率。最后,创业者必定不是墨守成规的人,需要具备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延续市场传统只能分一小杯羹,只有制造出与竞争者不同的产品或服务才能实现价值增值,这就需要创业者始终保持探索、怀疑精神,善于接受新事物,勤于思考。

4. 创业能力

创业能力决定着“能不能创业”,是创业者成功执行创业任务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创业者需要有创业知识的吸纳能力,创业要想走向高精尖需要创业者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及不断学习和吸收前沿研究的能力。商业运作、市场营销、企业管理等多方面知识的学习是提高经营管理能力的基础。二是具有机会的识别、开发与利用能力。创业者需要对市场瞬息的变化有敏锐的觉察,善于发掘潜在机会,并能迅速做出行动,整合、管理和配置各方面资源,将市场机会通过开发新产品、新服务转化为商业价值。三是需要具备较强的企业营运管理能力。企业的运行有着复杂的利益共同体,构建人际关系与组织关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之间离不开合作协同、离不开对合作组织的利益承诺。对企业发展而言,决策者制定战略、评估战略和执行战略的能力决定了创业的发展方向;而整合、管理内外部人力、物资、技术资源等的组织能力是创业稳步推进的保障。归结于一点就是创业者能否起到领导核心的作用,带着自己的想法与团队披荆斩棘,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用。尽管企业家的能力不是天生具备,更多的是靠经历与经验慢慢积攒,但是倘若志不在此,就犹如赶鸭子上架终难以成就。

基于以上讨论,一个人的心理资本是创业的基础以及推动力量,对创业的开始、发展和成功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鼓励创业不能仅仅作为大学生的试水工具,觉得可以做就继续,觉得累了遇到瓶颈了就放弃,这样必将是可贵的创意、宝贵的资源的极大浪费。创业更应该形成新常态,做到可持续、可延续、可发展。因此,在创业教育中,重视人心理潜能的开发、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能力的激发是必经之路。但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培养一批敢于冒险又能冒险、敢于创新又能创新、敢于争先又具有争先实力的创业者任重而道远。除了需要营造宽松、活跃富有竞争力的创业环境外,创业教育理念的渗透也尤为重要,这必将离不开家庭的教育、学校的教育和社会的全面支持。

参考文献:

[1] 孙虹乔,魏晓玲.大学生创业现状、成因及对策探析[J].中国市场,2011(23):242-244.

[2] 仲理峰.心理资本研究评述与展望[J].心理科学进展,2007,15(3):482-487.

[3] 蒋苏芹,苗元江.心理资本-积极心理学研究[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 31(1):108-113.

[4] 江英.基于新的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25-127.

[5] 赵波,杜万恒.大学生人格特质、创业环境感知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J]. 经营与管理,2016(1):147-150.

[6] 王华锋,谢从旋.大学生创业动机与创业绩效关系研究[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13(3):39-44.

[7] 吕惠明,章合杰.农民企业家创业精神形成机制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4, 35(8).

[8] 陈小娟,赵力明.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的现状及培养[J].社科纵横,2008,23(2):163-164.

[9] 钱春霞.贫困大学生创业成功的几个人格特质[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125-126.

[10] 尹苗苗,蔡莉.创业能力研究现状探析与未来展望[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2(12):1-11.

篇8

关键词:校友资源;大学生;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13-0223-02

高等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学生就业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家重视,各大高校在对毕业生的就业服务上也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于高校的学生工作者来说,如何帮助在校学生认知自我、锁定感兴趣的职业,进而有针对地提升职业能力,在毕业季初步完成从在校学生到社会职业者的角色转换,实现较高质量的就业,是一个需要下大力气解决的课题。这一工作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现实意义。高校的校友资源能为大学生成才提供指路明灯、为大学生成长保驾护航、为大学生发展搭建桥梁,如何在院系工作中聚合校友资源,提升大学生的职业能力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一、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必要性

1.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从国际上来看,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就业率大幅度下降,发展中国家就业问题凸显,转型国家尤为明显,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冲击最为严重。我国大学生就业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大学应届毕业生就业难度增加,初次就业率逐年下降;毕业生就业能力不高,学与用没有紧密结合;毕业生就业满意率比较低,对就业比较迷茫[1]。另外,因为大学生存在“天之骄子”的认识,对工作的期望值较高,在“无业可就”的就业形式中并存着“有业不就”的现象[2]。

2.大学生职业能力有所欠缺。“职业能力”是指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不以在校成绩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也不能用在校表现来完全衡量,是融合了学生自身条件、个体素质、知识技能等,在就业竞争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根据麦可思咨询公司调查可知,在我国,教育质量和社会需求存在很大差距:无论是211大学还是一般本科院校的大学生职业能力系数都在50%左右。其中雇主最需要也是最看重的五项能力水平,即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方面,应届大学毕业生(含本科、高职、专科)普遍达不到,且与企业要求的最低职位的水平相差10%至15%[3,4]。

3.高校对大学生职业能力教育不够。高校虽然越来越重视与社会衔接,努力以市场的需要来培养大学生,但是在实践中学与用之间没有很好结合,学生更多的是学习书本知识。同时,学生在校期间,对职业生涯没有正确的规划,对就业的严峻形式没有清醒的认识,这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培训不够。目前,参与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与指导的主力军是高校老师,企业、第三方的参与度较少。不得不说,多数高校老师为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培训与指导还是有所欠缺的。从自身体验来看,他们没能亲自实践过;从培训的内容上来说,也主要是针对就业政策、面试过程、简历制作等有关择业技巧信息,职业生涯规划流程、职业生涯发展阶段等有关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的信息,性格与兴趣探索等有关自我认知的信息[5]。所以大学生职业能力培训缺乏为学生提供在实际工作中的参与度和体验感,实践最能出真知。所以如何整合社会资源让更多的有工作阅历的人进入高校的职业指导系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任务。

二、发挥院系平台,挖掘校友资源

高校校友资源有着育人的作用,也能产生名片效应,是最杰出的作品,有着直接的回报[6]。目前高校的校友工作主要在学校层面上,二级学院牵头参与的较少。二级学院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生产线,校友的许多感情大多数寄托在二级学院,他们热爱母校,关心母校发展,高校的根本基石也是二级学院。所以,高校校友工作的重心关键在二级学院[7]。

1.整合多方面信息资源。借助教职员工队伍、校友工作队伍、校友骨干队伍和在校生队伍四支队伍掌握较为全面的校友基础信息,通过组织协调、联络沟通、咨询服务等系统的校友工作,进一步完善校友信息;其中校友骨干队伍可以为校友工作队伍提供更为优质的校友信息,从而扩大校友信息的广度和深度;在校生队伍可以做对校友信息进行系统整理和登记等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有利于在校学生提前参与和了解校友工作。

2.构建双向沟通机制。保持与校友的紧密沟通是增强校友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的有效途径。一方面,以学院的名义走访校友,充分传递学院发展动态信息,另一方面,邀请校友定期返校做讲座,宣传校友业绩,通过校友的经历激励在校学生,树立榜样,拼搏进取。

3.结合专业特点,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深度合作,有效解决学院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源源不断地向校友企业输送各类高级人才,进行长期合作。

三、聚合校友资源,提升大学生职业能力

任何一所高校的校友资源都是非常广阔的,而且校友与在校学生有一定的共性和情感纽带。他们与在校学生有相似的背景和经历,能够为在校生提供很好的指导与帮助,能够提升在校大学生的素养。因此,整合校友资源,提供校友平台是未来思政教育在就业指导中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1.校园活动,学生“动起来”。结合职业能力提升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大学校园中,学生活动丰富多彩,但大多偏向于思想教育、文体活动,缺乏专门指导引导创业或针对就业的活动,在学生中也存在一种普遍误区,认为“就业只是毕业班学生考虑的问题”。针对这种现象,学院可以在学生中开展五年规划、礼仪培训、简历大赛、模拟招聘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帮助学生从入学之初就开始培养创业就业意识,为服务社会做好思想准备。

2.实习调研,学生“走出去”。在有条件的情况下组建社会调研团和建立暑期社会实习基地。参与调研能够更直观地得到有效信息,对职业理解、能力培养等方面大有裨益。由学院召集具有优秀实践能力的学生组建调研团队,针对往届毕业生典型职场发展路径、校友企业中的相关问题及其他相关议题开展调研,并由老师、校友为其实践调研提供帮助并在成果总结阶段指导帮助分析数据、撰写调研报告。通过学院的倾向政策来鼓励同学去校友企业开展暑期实习,例如每年利用暑期时间,在学生中遴选一批有意向的学生参与到实习中,定职定岗,实地了解企业文化、企业运行。

3.创新创业,校友“请进来”。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有一种误区是“创业不如就业”。近年来政府为鼓励大学生创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在多方面为大学生创业创造环境,而多数大学生依旧感到创业艰难,多方面准备不够,缺少充足的勇气和决心。学院为学生遴选聘任创新创业导师,组织校友报告会、校友座谈会、校友论坛等。一些校友在创新创业上有想法、有成绩,聘任他们担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导师,可以有针对性进行相关能力训练和思想启迪,让学生“有业可创”但不“盲目创业”;学院可以每年邀请相关领域的校友回校为学生做报告并组织两场以上高水平的报告会,分享校友学习和工作经验以及人生规划心得。报告会在一定层面上能够解决学生学习成才、求职、择业、深造等方面的困惑,会对处于迷茫期的大学生有极大地鼓舞作用。区别于报告会的大规模并考虑到校友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时间安排等,学院组织一些受众较少的小规模的座谈会亦是非常有必要的。座谈会形式相对较为轻松,参会者可以充分参与交流与互动,有机会在交流互动中彼此建立长久深远的联系;学院可以每年组织一场高水平的校友论坛,就大学生活、创新创业等方面开展深入交流,学生组织与校友的亲密互动利于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效应。

4.榜样力量,师生“看过来”。通过定期收集整理优秀校友、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材料,用榜样的力量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坚定信念;充分利用平面媒体,汇编收效良好的活动资料以及《优秀校友访谈纪实》等文字材料;依托微博、微信、QQ空间等新媒体平台,建立公共主页,相关信息、活动图片、访谈视频等内容,并@社会、学校各级媒体有关主页,号召进行转发宣传;制作限量版故事册及纪念明信片,赠送给校友以及从中受益的大学生,影响更多的校友关注大学生职业能力的提升和就业服务。

四、结语

充分发挥校友资源服务大学生就业指导,给予身份,提供平台,有针对性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指导,汇聚资源,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找准未来就业方向,服务高校的就业质量和就业率,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明明.大学生就业难原因及对策分析[J].青年与社会,2013,(9):42-43.

[2]任娟.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现象研究[J].文教资料,2009,(22):231-234.

[3]周大平.大学生就业难的新视角[J].理论参考,2009,(5):50-51.

[4]沈扬,李芳.校友资源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1,(6):53-55.

[5]熊欢.基于生涯发展理论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07.

篇9

[摘要]大学生基层创业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目前大学生创业知识缺乏,自我创业能力评价不高,对农村基层创业的风险评价较高。因此,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加强课堂教学,重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建立校企合作和创业孵化基地,以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

关键词 ]大学生农村基层创业能力 培育策略

[作者简介]刘月秀(1974-),女,江西吉安人,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教育和创业教育;刘卫民(1974-),男,广东南雄人,华南农业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主任,副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广东 广州 51064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度广东省产业技术研究与开发专项资金项目计划“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基层创业的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38070206042)的研究成果,2012年度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农业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1TJK278)、2012年度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珠三角失地农民市民化路径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童编号-11004-3985(2015)20-0062-04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是党和国家当前工作战略的重中之重。农民富则国家昌,农村好则社会祥,农业强则基础稳。只有农村实现了小康才能真正实现全社会的小康;只有农业实现了现代化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现代化。新农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创业干事的空间,科技人才尤其是创新创业型科技人才非常匮乏,这制约了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的解决。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也成为一个现实的社会难题,亟待破解。提升大学生农村基层创业能力,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新创业,既可以缓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压力,又可以解决农村科技人才稀缺的矛盾,推动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

一、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内涵

法国经济学家Richard Cantillon在1755年首次提出了“创业”这一概念,他用经济中的风险将创业活动和创业者联系起来,掀开了创业研究的序幕。发展到今天,创业概念具有丰富的内涵,不仅是个人也包含了各种形式、各个阶段的公司和组织,不仅是创办企业也包含了发现机会、追踪机会和捕获机会的过程以及为社会、企业乃至个人创造和实现价值或者使价值再生。因此,如何推动创业已经成为各国学者争相研究的热点。

198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北京召开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首次提出了创业教育,认为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能力。1998年10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上指出:高等教育应高度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技能与创业精神,毕业生愈来愈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是工作岗位的创造者。特别提出须将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作为“第三本教育护照”,要求把第三本教育护照提高到与学术性教育和职业性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999年清华大学发起的第一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被认为是我国开展创业教育的起点,随后各高校陆续开始了创业教育的探索以及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培养的尝试与实践。

对创业能力的研究也有许多不同的观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业能力的概念包括两方面,即意识层面、行动技能层面。意识层面也就是首创和冒险精神,行动技能层面涵盖了独立工作的能力、社交能力、管理能力、技术能力、创业能力等。有的学者认为创业能力是以人的智力活动为根本的,具有复杂、协调特征的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过程,是知识、经验、技能经过综合、提升后形成的。有的学者认为创业能力是将本人或者他人的研究成果、设计创意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一种能力。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为创业能力之基础,创新能力则为创业能力之核心,社会能力则为创业能力之关键。有的学者提出创业能力体现很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与个性倾向和个性特质紧密结合,具有创造性特征和自我实现性质的行为操作方式。还有的认为创业能力应包含三种能力:专业职业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性能力。其中发现和把握机会的能力、利用和创造机会的能力、收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适应和应对变化的能力、交往和公关能力等综合性能力尤为重要。有的学者从创业主体类别的角度认为创业能力可分为个体创业能力、团队创业能力和企业创业能力。

本文对大学生创业能力概念的界定是,在校大学生通过高校、社会和家庭的各种教育,培养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学会发现和捕捉商业机会,能够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并创造出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能力,也就是实现自己创业理想的综合能力。大学生农村基层创业能力是指大学生经过学校、社会和家庭的教育,具有理想意识、责任意识、心理抗压能力和创新精神,善于发现和追踪农村市场或者农业领域的商业机会,能够将专业知识技能、管理能力和农村资源、农业优势有效结合,带动和引导农民共同致富,实现良好的社会价值、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综合能力。

二、大学生农村基层创业能力的现状与问题

目前大学生创业成功的案例并不多,在农村基层创业成功的案例更少。为深入了解目前大学生农村基层创业能力的现状与存在问题,为农业院校培养和提高大学生创业能力制定相应策略,本文调查了华南农业大学、仲恺农业工程技术学院、广东海洋大学等几所在校大学生,涉及资源环境学院、林学院、农学院、动物科学学院、兽医学院、工程学院、园艺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共发放调查问卷1000份,回收947份,有效回收率94.7%。调查分为4个部分:对创业的兴趣和准备、对农村基层创业的认知和动机、对自我创业能力的认知、对农村基层创业风险的认知。具体结果如下:

(一)对创业的兴趣和准备

通过调查发现,80.3%的被调查者选择对创业比较感兴趣和感兴趣,10.4%的人选择兴趣一般,9.3%的人选择不感兴趣。70.9%的大学生曾经想过毕业后去创业,16.5%的大学生选择无所谓,12.6%的大学生表示没有想过。78.2%的大学生认为高校有必要开展创业教育,11.8%的大学生表示无所谓。73.8%的大学生表示对创业知识了解不多,20.7%的大学生表示有一定了解,仅有5.5%的大学生表示很了解。40.8%的大学生曾经参加过大学举办的创业活动如创业讲座或者创业计划大赛,36.4%的大学生从来没有参加过学校举办的创业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创业有浓厚兴趣,创业热情较高,但毕业后真正选择去创业的大学生比例很低,原因之一是对创业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希望学校重视开展创业教育。

(二)对农村基层创业的认知和动机

调查结果发现,有48.6%的大学生表示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含义不太了解,34.8%的大学生表示有一些了解,仅有16.6%的大学生比较了解。33.8%的被调查者对国家出台支农惠农政策比较关注,48.1%表示偶尔会关注,18.1%表示基本不关注。在有创业意愿的大学生中有8.3%的人选择愿意去农村基层创新创业,31.2%的大学生表示等农村条件变好后再考虑去农村发展,60.5%的大学生觉得大城市更适合自己创业。在选择去农村基层创业的大学生中,32.6%的人到农村基层创业的动机是实现个人理想和体现人生价值,30.2%的人到农村基层创业动机是为了出名,帮助改变农村落后的现状,28.3%的人到农村基层创业的动机是发财致富。总之,目前大学生对农村基层了解和关注不多,亟须加强教育和引导,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

(三)对自我创业能力的认知

在被调查者中,有68.2%的大学生认为自我创业能力一般,14.6%的大学生认为自我创业能力差,12.9%的大学生认为自我创业能力比较好,4.3%的大学生认为自我创业能力很强。在问到能否胜任管理一家公司或团队时,54.2%的大学生选择没有把握,30.5%的选择不能胜任,15.3%选择可以胜任。48.4%的大学生对农村基层自主创业的前景选择不好说,38.7%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12.9%的大学生选择自信。被调查者对大学生农村基层创业应具备的能力选项中,各选项被选择的比例分别为:人际沟通能力(76.9%)、吃苦肯干的精神( 74.2%)、团队合作能力(73.6%)、发现机会的能力( 71.9%)、创新创造能力(70.4%)、承受风险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69.1%)、组织管理能力(68.6%)、投资理财能力(67.8%)、学习能力( 63.4%)、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58.9%)。大多数学生在评价自我创业能力时,自信心不足,把握不大,难以胜任,高校需尽快强化大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

(四)对农村基层创业风险的认知

调查结果显示,59.6%的大学生认为去农村基层自主创业比在城市自主创业风险压力更大,23.3%的大学生认为二者风险压力差不多,17.1%的大学生认为在城市自主创业比在农村基层自主创业风险压力更大。在对农村基层创业的风险评价中,不同的选项占比分别为:农业项目创业前期投入大( 83.6%)、缺乏人脉资源(81.5%)、农村基层优惠政策不明显(80.1%)、农村高素质人才少( 79.5%)、农产品销售风险(77.8%)、缺乏农村实践经验( 73.4%)、农村保障制度不到位( 72.7%)。大学生去农村基层创业希望得到的帮助中,不同选项被选择的比例分别为创业资金支持( 82.4%)、农村基层创业政策倾斜( 80.6%)、创业能力训练(78.3%)、农业创业知识培训(75.8%)、农业创业项目实践活动(72.9%)、专门的创业导师指导( 70.6%)和创业孵化场地(67.5%)。大学生认为毕业后到农村基层创业存在一定风险,包括创业资金不足、农村优惠政策和农村保障制度不完善、农村人才稀缺、实践经验较少等,影响了到农村基层创业的意愿。

三、培育大学生农村基层创业能力的策略分析

(一)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培养学生的创业知识和创业自信

调查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怀有浓厚兴趣,渴望获得创业知识。高校必须改变人才培养理念,从以就业为导向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为导向,整合和利用校内的教学资源,加大经费投入,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教育教学体系,加强大学生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以选修课和必修课的形式对全校学生开放,系统讲解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内容,鼓励不同学科的老师将创业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中,以不同的专业视野解析创业教育。加大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力度,尤其是加大针对农村、农业创业项目的课程开发和建设力度。构建和谐宽松的教学生态环境,在师生平等互动的氛围中提升学生对农村基层创业的认知能力。

由于农村观念落后、条件艰苦、环境一般、经济较差,大学生对到农村基层创业的自信心明显不足。部分高校虽然意识到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还未将对大学生服务“三农”自信心的培养上升为职业理想教育的层面与高度,缺乏对大学生系统、完善的创业教育培养体系和保障机制。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分析农村基层创业的优势和不足,采用启发式教学、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和辩论赛等方法,着重引导大学生树立服务“三农”的崇高理想,将个人的成长成才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结合起来,勇于担当历史使命,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骨干和精英,成为影响和带动农民发家致富的创新创业型人才,让大学生觉得到农村基层创业有理由自豪、更有理由自信。

(二)以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为依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

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拿出专项经费用于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创新活动,甚至要求学生有科技创新的相关学分才能毕业,对大学生的研究成果也采取一定的奖励措施。科技创新的研究、创造和发明过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实验过程,需要充分发挥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有着重要作用。高校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中多研究新农村建设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研究农业项目的开发与推广,研究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山区农业机械利用的困境和出路。

利用高校科技文化节、“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科技作品制作大赛、科技讲座咨询等各类课外科技活动,将学生的精力吸引到创新创业和学习探究上,发挥他们的首创精神,鼓励团队合作和动手解决实际问题。高校还应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除资金、项目支持外,要整合各学科实验室资源,建立实验室公共平台,免费对全校学生开放,并有专门的实验指导老师协助,学生的创意、设计、点子或者一个想法很可能就真地变成了现实。此外,高校的教师大都有科研项目和科研团队,让大学生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和项目开发工作,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以校园文化及实践活动为载体,提高学生的创业认知和创业技能

大学生到农村基层创业需要具备多种实践能力,例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收集和分析信息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承担风险能力、管理组织能力、动手能力、投资理财能力等。要提升大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仅靠课堂上的理论教学是远远不够的。积极开展大学生创业模拟活动,包括大学生创业论坛、参观农业企业、企业实训、课程实习、兼职体验等,能够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和创业意愿,有效促进大学生掌握更多的创业实践知识。发挥社团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社团的许多大学生也是校园里的活跃分子,将创业实践活动与大学社团活动紧密结合,加强创业知识、创业意识和创业政策的推广,锻炼大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利用假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农村基层进行支农、支教活动,深入田间地头,体验农民生活,关注农村现实,传播科技文化知识,积累农村实践经验。同时让学生到农村开展访谈和调研,了解当地农村具有的优势资源和存在的不足,与农民坐下来分析现状,听取农民的建议和意见,提出改进的措施,形成调研报告。学生通过走进农村走进基层的社会实践活动,看到、听到和体会到的东西是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有效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生真正了解农村基层,才能改变他们对农村基层创业的观望态度,让他们感受到农村基层创业并不难,而且创业机会也不少。在实践过程中树立服务基层的理想和信念,毕业后自愿到农村基层创业干事。

(四)以校企合作与孵化基地为推手,强化学生的创业体验和创业实践

高校要挖掘办学资源,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增强学生的创业体验。组织学生参观农业龙头企业,感受现代化农业的气息;让学生到农业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增进对农业的感情;邀请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到学校作创业讲座或者报告,了解农业的发展趋势;也可聘请农业企业家作为学校的创业指导老师,对大学生涉农创业项目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的初创项目可以先实践1年~2年,过渡期不断完善后再走向市场。相当于让大学生先在游泳池学会游泳,再去大海搏击风浪,增加创业的成功率,有利于帮助大学生积累创业实践经验,提升创业能力。项目在孵化基地期间,帮助大学生学会适应创业风险,提高受挫折抗压力的心理素质。大学生在创业初期尤其是在农村基层创业初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或压力,尽快适应环境,敢于吃苦耐劳,坚持创业梦想并且勇于承担风险都非常重要。如果创业孵化失败,请专家帮助学生分析创业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指出下一步努力方向。对其他在校的学生也有积极作用,让他们看到创业风险和懂得如何防范创业失败的风险。

[

参考文献]

[1]高志宏,刘艳,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

[2]杨道建,赵喜仓,陈文娟,等,大学生创业培养环境、创业品质和创业能力关系的实证[J].研究科技管理研究,2014( 20).

篇10

2010年年初,张红英被学校推荐参加“2009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在新华网上,有网友看过她的事迹后这样评价:“她着眼于各项学生工作的覆盖面,能够贴近学生,根据学生关注的问题、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她注重在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的综合素质、良好的品德修养上下工夫。”最终,张红英获得“2009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提名奖,并应邀参加了第三届全国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

一份价值10万元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2007年8月,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大二学生梁丽丽刚刚参加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回到家里准备好好休息一下,一条发自同学的短信让她十分兴奋:“淮阳县政府准备花10万元购买我们的暑期社会实践报告。”

梁丽丽又是惊讶又是开心,20多天的暑期社会实践带来的疲惫在这一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2007年6月,淮阳县政府向郑州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发出“邀请”,想请他们为当地开发旅游资源把脉。此时,刚好临近暑期,张红英正在筹备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于是,经过深思熟虑,“淮阳县旅游资源的开发和整体营销”被确定为当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重点项目。

对于这个项目,张红英颇为重视,因为她知道这次暑期社会实践最接近“实战”,如果利用好这次机会,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个很好的锻炼。学院领导也非常重视,决定由张红英带队,并选派一名教授和一名博士跟队指导。

豫东的7月,酷暑难耐。但是张红英带领的队员在到达淮阳县的当天下午,还没有来得及休息便分成了5个小组在街头、景区耐心地与过往行人聊天、收集问卷。最终,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一份题为“淮阳旅游郑州市场整合营销方案”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出炉了。

这份报告仅正文部分就有3万多字,加上附件,共有4.5万字,装订成册后达70页。调研报告交给当地政府后,引起了对方的高度重视,认为调研报告抓住了淮阳县旅游的实际问题,提出的方案可操作性强,淮阳县政府有意出资10万元予以购买。

这让张红英也有些意外,实在没有想到她和学生的社会实践成果能得到如此重视和认可。如何“利用”好这笔钱确实“难住了”队员们,但淮阳是贫困县的现实最终让队员们决定将该方案无偿捐献给当地政府。当时,此举受到了全国各大媒体的广泛关注,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被传为佳话。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发现原来学过的知识都是有用的。以前有很多知识学过了、记住了,但不知道该怎么用、什么时候用。现在再让我去做这样一件事情,我就知道该怎么做了。”梁丽丽说。为此,梁丽丽和另外11名队员还当选为“第二届河南十大教育新闻人物”候选人。

“这是对我们探索的‘实践育人’模式的一次很好的验证。”张红英说。“为了不使社会实践活动流于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去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学会用专业的眼光发现问题,能够从专业的视角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我每年都把实践活动与引导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社会观察相结合,与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与巩固大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相结合,与培养大学生创业就业能力相结合,与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水平相结合。与此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被有效地融入实践活动中。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红红火火的学生自助银行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名家庭并不困难的学生找到我,有些羞涩地说想向我借点钱。我很纳闷,他平时并不缺钱用啊。经过了解得知,家里汇的钱一直没有到,这名学生连基本的生活费都没有了,又不好意思向同学开口借钱。”张红英说。

张红英把200元钱借给那位学生的同时,也陷入了深思。现行的学生资助体系基本上是顾“两头儿”,一头儿是学习好的学生,可以拿到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人民奖学金;一头儿是贫困生,他们可以通过国家助学金、勤工助学岗位以及社会各界的资助来完成大学学业。但是这“两头儿”中间的相当大一部分学生却被挡在了资助体系之外,成了学生资助体系的一个“死角”。

调查发现,很多学生都有过类似的经历,特别是到了学期末,学生在经济上都比较紧张,不好意思向同学开口借钱或者借不到钱的尴尬会让他们的生活面临困难。如何解决这部分学生的“燃眉之急”,经过多方论证,张红英在学院领导的支持下设立了“学生自助银行”,由学院出资帮助这部分学生解决临时困难。

学生借款时只需凭学生证,填写借款凭证即可每次借到100~300元不等的现金,不需要任何理由、不需要任何手续费和利息。借款期限一般为1个月,最长不超过两个月(暑期为两个月)。学生只要能按时归还借款,便可以继续在“学生自助银行”借款,对于恶意拖欠借款者,学院将公布名单,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

就这样,张红英出任了“学生自助银行”的“行长”,虽然这给她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但看到学生的困难得到了及时解决,她觉得很欣慰。

她认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是要服务学生,不把这种服务落实在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上,服务学生就是一句空话,更谈不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了。这种无利息的、手续简单的借款方式使学生不再为一时的缺钱而烦恼,深受学生欢迎。

其实,张红英后来才知道,这一创新措施曾被一些教育专家誉为“对目前我国学生资助体系的一种很好的补充”。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学院最终只投入了3000元,但由于她的“苦心经营”,资金周转很快,仍然把“学生自助银行”办得红红火火。银行“开业”5年多来,惠及2003级到2010级的300多名学生,借款累计4万多元。

而这期间竟然没有一个学生“违约”,张红英幸福地笑了。“学生自助银行”在服务于学生、解学生“一时之难”、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诚信意识,使他们养成了诚信的习惯,认识到了信用的价值。无形之中,张红英也找到了另外一种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