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散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07:05: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散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学生散文

篇1

关键词:初中 散文写作 方法

散文,是一种篇幅短小、至真至纯的语言艺术。散文必须以新颖的立意、独特的见解给人以思想启迪和美感享受。散文是四大文学的体裁之一。它往往通过对某人某事的叙述,或对某种事物的描绘,来抒发某种感情、表达某种思想,给人以强烈的感染和深刻的启迪。如这几年,散文写作在中考中大行其道。

一、议论性散文写作

1、议论性散文的特点:议论文的框架,散文化的笔法议论性散文具有抒情性、形象性和哲理性的特点,它给读者一种富于理性的形象和情感,从而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索和联想的空间。它往往蕴含深邃的哲理,融情感、哲理、形象于一体。议论性散文属于散文,属于文学作品,而不是议论文。 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议论性散文在说理时常常是运用文学语言来表达的,有时说得很委婉、含蓄。这种散文在说理时还常常伴随着强烈的感彩和鲜明的个性色彩。总之,形式灵活、语言精美、渗透作者的感情,这是议论性散文与规范性议论文最明显的区别。

2、如何写好议论性散文

要写好议论性散文,就必须找准该类文体写作的成功支点,那么,哪些因素是其成功的支点呢?(1)要有明确的观点贯穿全文。有人认为,既然是议论性散文,就可以随意写,不必顾忌论点、论据、论证等。其实,议论性散文是用散文的笔法写成的议论文,同样要有明确的中心论点,只是写法上比规范的议论文要更灵活些,文笔、形式更随意一些。(2)安排好文章的结构形式。议论性散文,有些像随笔,从表面上看,信马由缰,形式多样,而实际上,好的议论性散文也要开合有度,有一个合理、完美的结构形式。(3)要体现出议论的逻辑性。优秀的议论性散文,既能够使叙和议各展风采,又能使叙和议密切联系。议论性散文,属于以议论为主的散文,其内容层次之间应有内在逻辑性。

3、目前中考议论性散文存在的问题

?从内容上看,或回到古代,或罗列名人,贪多求全,臃肿庞杂,看不到鲜活的现实,闻不到时代的气息。从感情看,或缺乏真情,或矫揉造作,用成人的体验代替自己的心声,用美丽的词句掩饰自己的浅薄。从语言看,堆砌辞藻,追求虚美,用名言警句撑门面。

二、记叙性散文的写作

记叙性散文分写人、记物、叙事等。记叙性散文写作要注意如下几点:

1、感情浓郁,以情动人

散文是情感的载体,应十分重视个性化的体验,以叩击心弦的强烈感情打动人心。

2、联想丰富

散文篇幅短小,容量有限,要想写出有新意的东西,就得提出一种新思想,立意有深度,就得多方开掘。这就要用到联想,没有恰当的联想,文章就放不开。联想的方式很多,由此及彼的横向联想是常用的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其类型有相似联想(由此事物想到性质不同的彼事物)、相关联想(由此事物想到与它相关的彼事物)和相反联想。

3、形散神聚,线索连缀

?形散,是形式不拘,写法多样,生动灵活。要做到神聚,就得设置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就像放风筝,不管它飞得多高多远,风筝线始终在手里拽着,随时可以把它收回来。线索的主要类型有:(1)以具有象征意义或有深刻含义的某个物件为线索。(2)以人物的思想感情为线索。(3)以某句深刻意义的话为线索。(4)以人物某方面的特点(如:勤劳、勇敢、谦和、豪爽等)为线索。

4、文字清新,拒绝造作

?初中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是非常正确的。但令人深感遗憾的是,缺乏真情实感、徒有丽词佳句的所谓美文,往往受到包括阅卷教师在内的各方人士的青睐,于是许多考生竞相仿效,以求高分。此类毫无实际意义的内容,只求表面华丽之作的泛滥,实在是语文教育的大话题。

5、几种散文的写作模式

第一,写人散文模式。开头:感情化语言概括叙述。“我”和该人,重点在后。介绍该人,如肖像描写;两者关系及该人精神特质的议论。中间:一件事。从开头、发展到结尾,细致的叙述和描写;几件事。每件事即每个层次前,可以用对该人精神特质的一个因素领起。以对该人的感情体验及整体议论来贯穿几件事。结尾:重申特质,照应开头;深化感情关系,发出感慨。

篇2

生存教育内容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得最为具体,生存教育中提到的“珍惜生态环境、关心社会和自然”等同于环境道德教育。“环境道德教育主要是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的价值观、环境道德规范等方面的教育。”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反映环境教育的课文有许多,如反映人类对战胜自然充满信心与向往的《青山不老》,反映人类借助自然环境来抒发思想感情的《这片土地是神圣的》,反映人类对自然热爱之情的《草原》,反映人类对自然贡献的《燕子专列》,反映人类对自然充分认识的《只有一个地球》,反映人类对自然充分赞赏的《花钟》《秋天的雨》等。通过这些学习,学生可以进一步地认识自然,感受自然,逐步形成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意识。

二、运用课文资源,对学生进行直面挫折教育

直面挫折是生存教育内容中的一个生存技能。常言道:“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挫折必是滋润花的养分。”因而,教师利用语文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直面挫折教育,对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如教学六年级下册《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教师可生动地讲述名人爱迪生、开普勒及诺贝尔的成功事迹,教导学生学习他们不因遇到困难、挫折就丧失信心、精神,而是在逆境中凭着顽强、坚毅的品格认真钻研,为人类的进步作出重大贡献。

三、运用课文资源,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和生活目标

篇3

探究其中的原因,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学生依旧缺少必要的积淀,既无良好的积淀意识,又无可资积淀渠道,还无有效积淀方式,更无评价积淀的标准,这终使学生作文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于是便形成了“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二)学生缺少必要的作文构建,包括立意建构,结构建构,语言建构等,即使作文素材异常丰富,也会感到“手足无措”,而这些建构绝非天生而来,“模仿”便是重要的解决方式,课文和范文便是模仿的对象;(三)学生作文平淡,立意老套,结构平铺,语言干瘪,缺少创意,作文自然无味。而这三个方面又密切关联,彼此影响,互为依存。

为克服上述积弊,在教学实践中,经过层进训练模式实验,努力探索出符合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渐进性及系统性等诸多原则的作文层进训练模式,即“积淀―模仿―创新”模式,使作文训练科学有序,使教和学均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从而避免无“法”无“章”的作文训练。积淀,包括激发积淀意识和兴趣,营造可资积淀渠道,教给有效积淀方式,制定评价积淀标准;模仿,包括立意模仿,语言模仿等;创新,包括主题创新,艺术创新等。

作文层进训练模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自主性,而中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习惯和能力,实验中应该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这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心理特点。积淀、模仿、创新,三者以积淀为前提,做好积淀显得尤为重要。在作文积淀中,主要靠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在老师的帮助下,为学生作文积淀提供典型渠道和方法。具体做法:(一)观察积累。写作的源泉是生活,生活离不开环境。从作文角度说,观察就是有意识、有目的的知觉自然或认识社会现象,从中获得写作的材料。观察的过程,便是积累材料的过程。因此,中学生要养成处处留心观察的良好习惯、观察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观察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并要把观察的所得、所知、所感的各种细微特征及时记录、随时积累,才会使材料越来越丰富。 (二)阅读积累。阅读包括课内外,而作为积累材料的阅读,主要指课外阅读。教师要提倡鼓励和指导中学生积极开展课外阅读。首先要从良好习惯培养开始,主要培养自觉阅读、动笔阅读、多形式阅读的习惯。(三)实践积累。在亲身经历的各种活动实践中,体验生活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也是中学生积累写作材料的重要途径。而且这些材料情感性强,心理活动素材多,动态发展变化内容多,为其他积累渠道所少有。为此,语文教师应积极组织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有意观察,强化体验,从中积累真情实感。(四)背诵积累。中学生是记忆力发展最佳时期,且能在理解基础上形成长时记忆。教师应提倡、鼓励和指导并严格要求学生背诵部分经过选择的名家名篇,不少名篇佳作、名言警句,以及成语、歇后语等,在阅读欣赏之后,还必须反复吟诵,达到熟练背诵,到写作时就能灵活引用。

篇4

无数历史的事实和社会的实践证明:挫折几乎伴随着人生命的全部过程,它像埋伏在人生旅途中的顽皮鬼,于不经意间绊你一个或大或小的跟头,使你陷入人生灰色的圈子从而倍感焦虑,甚至失意彷徨,难以自拔。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生战胜挫折初三优秀话题作文,供大家学习。

中学生战胜挫折初三优秀话题作文1在成长的路上经历的挫折,有时就像铅笔经常忍受着刀削般的疼痛。但这些痛苦无法避免,我们接受并且蜕变。

我们是不断成长着的,那些成长经历过的东西就如同是一支铅笔在白纸上留下的痕迹,不可磨灭。似乎我们就是用生命的画笔在属于自己的青春上涂下五颜六色。而“挫折”一词在我们的花样年华里早已不是新鲜的,几乎每一个人都知道它,见过它。它像一把刀,经过必须经受刀削般的痛苦;走过它,却又像是蜕茧一般,清新自在。

从儿时的懵懂无知到今天的多才多艺,我在一点点成熟。当我倚在栏杆上,回眸眺望,看见成长的足迹弯弯曲曲地延伸向这里。不是五彩斑斓却是如铅笔划过般的银灰色,在阳光的照耀下,煞是好看。风吹过残余的视线,忽的扬起一层层笔屑,那怎是多彩的?原来是走过挫折的蜕皮。我伸出手在空中妄图抓住那似蝴蝶的绚丽,却在指尖成了尘埃。

刀让一支铅笔继续存活,削去层层外皮,露出铅芯,乌黑、浅灰的。而挫折让我们可以继续选择,让我们丢下不必要的东西,懂得不明了的道理。虽然使我们的成长盖住一层许许灰色,但谁又看清在那薄灰下是怎样一种灿烂?那么耀眼。挫折使我们可以继续在青春的画纸上涂抹颜色,直至生命消耗尽的那一刻。

在成长的路上,有哪些疼痛是我们必须经历的?有哪些挫折是我们必须感知的?谁都不知道。我们只知道疼痛必须经历,感知挫折才能使我们变得更加成熟。

我们成长着、经历着、疼痛着、感知着。不管心中有多少迷迷漫漫的忧伤,不断接受、不断学会。

中学生战胜挫折初三优秀话题作文2在森林里,鸟儿有着重要的位置,因为它是森林的主人;在大海大河里,鱼儿有着极端的位置,因为它是海河的儿女;在天空中,星星有着不可取代的位置,因为她是天空的眼睛。那么,在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的又会谁呢?是快乐、金钱、美貌还是敌人呢?让我们一起探讨生活的主人吧!

在某一书法班中,有着一位右手残缺的小男孩,人人皆知手对于书法是极其重要的,但小男孩却失去了这个的条件,他能练书法吗?他的成就告诉了我们。在一次书法展览会上,他的作品得到了专家的好评,最后在书法界占有一席之地,这个事例不是逆境的写照吗?

没有暗的阻挡,怎能激起美丽的浪花?没有逆境的帮助,怎能见到胜利的曙光?没有挫折这把金钥匙,怎能打开通向成功之路的大门?所以说敌人对于人的一生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古人言:“故天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之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不也说明了挫折的重要性吗?

“玉不琢,不成器,铁不练不成钢”人材是在种种困难中磨练出来的,困难是我们的老师,它教我们如何生存,如何面对人生,把我们带到成功的彼岸,它就像一只小舟,我们成功的船帜。

朋友,人的一生总有些不如意,但我们可以怨天尤人吗?答案是否定的,假如我们只怨天尤人,那么我们永远走不出低陷的山谷。挫折对于意志坚强的人来说是阶梯,但对于意志薄弱的人来说是深池。所以在生活中,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

不论我们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应以乐观的态度相对,把一切困难当作我们的朋友。

中学生战胜挫折初三优秀话题作文3人,一生中总要经历一些挫折,这些挫折会让你长大,让你明白许多道理。

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这句话在我们的身边是经常出现的,但有些人跌倒了之后就不会再爬起来,那么,这些人就是真正的失败者,因为他们不懂得前进。

记忆里,最深刻的就是初一的时候,我第一次被叫家长,那时我对英语一点也不感兴趣,所以成绩也好不到哪去,这不,英语老师又要听写单词和句子了,在老师让拿出听写本的时候,我才想起来前一天晚上因为看漫画书把背单词的事给忘了,唉,这下可惨了。

结果可想而知啊。我的听写没过关,老师那天非常的生气,说:“你们这些不过关的,明天上午叫你们的家长来我办公室开会。”一听这句话可就懵了。一直以来,我的学习虽然不太好吧,但是我都从来没有被叫过家长呢。回到宿舍,我在心里打了无数个草稿,明天该怎么和爸爸说。当天晚上,我就有点讨厌英语老师了,就知道叫家长,甚至想过破罐子破摔吧,以后不好好学英语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无精打采的上了两节课,一看表,呀,老爸该来了,我出去一看,老师正和他在走廊上谈话呢,我刚想走开,老爸就从后面把我叫住,说:“第一次参加这么光荣的会议啊,现在你有什么感想啊?”我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该说什么,老爸说:我希望你要好好学习,不要谈玩啊,现在是为你自己学的,将来爸爸不可能会一辈子都养着你啊,总有一天你要自己踏上这个社会的,努力吧,下次可别再教导我了啊。“我急忙点点头,此刻,我已经泪流满面了。

经历了这一次挫折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英语,看英语老师下次叫家长还叫不叫我了,这不,现在的我也喜欢上英语了,成绩也有所提高。

我们的生活需要挫折,在经历了挫折之后。我们才会前进。

中学生战胜挫折初三优秀话题作文4看着那一张张浸透了努力,勤奋的获奖证书,考级证书,欣慰自豪的微笑在我脸上荡漾开来。别人看见,或许会羡慕,或许会称赞,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张张证书都是那么来之不易,它记录着我成长的足迹,成长中的喜悦与无数的挫折。

我的成长并非一帆风顺,可以说到处都有坎儿,磕磕碰碰,在失败中跌倒,又无数次的在挫折中爬起来,向前走,又跌倒,又爬起,继续向前……

我清楚的记得,我考钢琴十级时,曾无数次希望时间停住,因为太苦了!无休止的练琴,让我厌倦。但音乐的美妙,让我不得不重新将双手放在琴键上,弹,练!每天六个小时的魔鬼式训练,将热爱自由的我困在了狭小的琴房里。

手指练得发烫,泡下冷水,继续练;手上弹得起了水泡,涂下药油,继续弹;双手又酸又痛,休息一下,再继续。刻苦,努力的练习,原本让我觉得没什么关系,只要能考级过关就行了。但是,当我完整地将所有曲子弹给老师听时,一句冷冷地“不行!”彻底打击了我,那一刻,我伤心,我无奈,我迷茫!

老师的打击让我倍感失败,从未如此受到挫折的我,很沮丧。挫折像一座高山,挡住了我前进的路,我知道,只有努力向上爬,翻越挫折这座高山,我才能成功。我喘息着向上爬,跌到了站起来,继续爬。在挫折中,我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寻找方法。当我最终爬过“挫折山”时,我知道,我已经成功了。十级的考级证书被我握在手中。

成长是跟自己赛跑,被挫折绊倒并不可怕,只要坚强点,跨过成长路途中的挫折,胜利就会在成长的路上等着你!

中学生战胜挫折初三优秀话题作文5人的一生不可能总是平平坦坦,风平浪静,在这条漫长的旅途中,我们总难免会遭受到大大小小的挫折与失败,遭受挫折不可怕,可怕的是没有遭受过挫折。因为只有经过,才懂得如何去面对,才能感受到战胜挫折之后的那种愉悦。

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我知道如何将眼中的色板调暖。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它是一本书,封面和封底是别人设计的,而里面的内容要靠自己、用心血与勤劳的汗水去书写。挫折也只是书中短小篇幅中的一页,更多的是胜利的汗水与微笑。

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我对自己说:“永不放弃”。太阳正是因为永不放弃,才最终冲破地平线光耀万里;小草正是因为永不放弃,才不计星星点点,最终绿满大地。

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不会哭泣。生活如此美好,为什么要让泪水成为它的战俘呢?14岁的花季不相信眼泪,与其让它随挫折而落下,不如化作将来那胜利微笑中闪光的泪花。

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我会用一颗快乐的心平静地面对。快乐是我最宝贵的财富,它教会我如何去面对每一次挫折所给我带来的痛苦,“痛苦并快乐着”恰如其分的概括了我们的生活,有谁不是在痛苦中寻找快乐呢!有谁不是一边受伤,一边学着坚强呢!懂得了这一点,挫折中的痛苦才显得更有意义,我们才会更好地珍惜生活中的快乐。

篇5

一、多种形式记录点滴

记录是一种积累,更是学生心灵的释放和充盈过程。记录每天点点滴滴的成长故事与心中浮起的丝丝感动。

1.在阅读中积累好词佳句。学生可以采用摘记形式(如采蜜本)把阅读中所遇到的好词佳句摘抄下来,即使摘抄报刊所描述的新闻事件,也是值得肯定的,要记录必定要促使学生去读、去思考,也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去行动。有了这个“自由”“无拘无束”的积累过程,然后再进行写作的优化训练,学生的心灵之花就会自由绽放,写作也会顺理成章地发展起来。

2.在生活中捕捉写作素材。写作的素材都来源于身边的人和事,通过亲自观察,不但能获得有关的正确而丰富的表象,也为写作准备了充足的材料。

(1)随性记录。没有题材、主题等的硬性规定,不需要华丽的辞藻,不需要过多的省悟,没有那么多的道理,学生可以由着自己的喜好和见闻记录身边的生活。比如:今天放学回家,我看到妈妈好像很疲惫,我真想帮妈妈分担点家务;我的同桌今天穿了件新衣服,听说还是什么名牌,真羡慕;写字课上,同学不小心把墨汁甩到了我的衣服上,我宽容了他的失误……

(2)主题记录。在教师的组织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围绕一个主题,从不同的方面去搜集和记录素材。挑选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如以你的同桌为记录对象,记录他(她)一周的趣事;以传达室老爷爷为主人公,记录他在干些什么,对陌生人和调皮捣蛋的同学他是怎么处理的……

(3)博客记录。这是一种非常时尚的可以与人分享的记录形式,把自己的观点、想法、见闻写在博客上。每个人都有表现欲望,中学生这样的欲望更强,看到自己写的博客有人去看、去读、去评论,这样会大大增加写作欲望。

二、多层面抓住练笔机会

语文课文和课外读物文章中,有很多学生可以仿写的典型,还留给学生很多想象的空间,都是进行学生练笔的好机会。

1.从词语中发觉。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教师在学生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想象。比如:前不久,听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忐忑不安”这个词语时,让学生用这个词写句子进行句式训练,学生写道:今天晚上妈妈让我刷碗,我打碎了一个,心理忐忑不安的,害怕被妈妈骂!考完试了,让我觉得忐忑不安,怕考出来的分数不理想。

2.从典型段落中仿写。新教材课文中有很多极具代表性的片断可供学生模仿。“先分后总式”“先总后分再总式”“并列式”“因果式”等片断都是练习的好材料。

3.从突发事件中找写作题材。新闻每天都在发生,大事小事天下事,只要是学生能够观察和体会得到的事件,教师要抓住契机,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写作训练,写出生活中的精彩片断,提高写作能力。例如:教室飞来了小虫,当时教室的场面;“罗莎”台风袭击我省,我们的周围发生了哪些变化;四川发生大地震,给灾区的同龄朋友写封信等。

三、辅以激励,激发兴趣

正确的引导激励,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1.根据班中的实际情况,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按学生不同的基础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在作文评讲时,对一些进步较大或文章较优美的同学进行表扬,并朗读这些作文进行交流,特别是平时表现一般、写作能力较弱的同学,哪怕是用上了一个好的词语,一个较好的句子也要及时进行表扬,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促进写作水平的提高。

2.在教室后墙上布置《写作乐园》,每两周一次张贴学生的优秀作文,特别是提高较快的作文,经常组织学生观阅,既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提高了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3.每次习作之后,挑选班中较好的15篇作文进行装订,出好每两周一期的《班级优秀作文选》,同时上墙让学生阅读、参考、学习、指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4.在每月末对班级优秀作文再次进行挑选,每月挑出四篇(如学生均写得不错可适当增加数量)投稿到《中学生读写报》或《优秀作文选》扩大舆论宣传,加强导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篇6

每个人都要以个体生命为出发点,与自我、他人和大自然建立关爱、互助的关系,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生命教育可以和化学学科有效地整合起来,开展灵活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根据化学教材,结合学生自身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引导学生珍爱生命的价值、认识生命的本质、理解生命的意义,以增强化学课堂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效果。例如:《我们周围的空气》一课的学习,化学课堂上介绍化学家拉瓦锡把天平作为研究化学的工具,通过十二个昼夜的实验,夜以继日,研究出来的燃烧现象,彻底了统治化学长达百年之久的“燃素说”。听教师讲起这些科学伟人的故事,不但会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坚韧不拔、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高尚品质。再如: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中,要讲解气体CO的重要危害性,让学生明白第一种气体———CO,会使得不了解气体CO的人死于非命。还有的人会利用该气体谋杀或自杀,体现了对生命的不尊重和不珍惜、爱护生命。

二、生存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和关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21世纪的教育口号是:“Learn-ingtobe———学会生存!”它是指学习过程中学生在遵循生存的规律和原则的情况下,怎样充分发挥潜能,以适应时代的变幻莫测、增强生存的意识和能力,努力实现生存的最大价值,通过生存教育,养成生存必需的良好习惯。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基础,要想提高生存能力,必需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对于学生的未来深造学习和进入社会后谋求生存和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例如:《水的净化》教学中,《鲁滨逊漂流记》的故事相信大家都已经很熟悉,俗话说:人可一日无餐,不可一日无水。有没有想过他流落荒岛,他只能从池塘中取得一些泥水,这些泥水可饮用吗?他能否从中提取洁净的饮用水?这就是生存的本领。“三生教育”有机融于学科教学,将使学生对科学的理解变抽象为具体,变虚幻为现实。让学生在自主的体验中感受生存的价值和意义,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生活教育是教育的方向和目标

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生活即教育。他指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在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不同形式的启发和诱导,参与化学活动,学生们反复实践,积累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促进了身心和谐发展。生活是完美的,在这个绚丽多姿的生活中,只要认真观察就会发现,生活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生动有趣的变化。化学教学课件结合生活教育进行设计,使教学艺术增添了无限的魅力。例如:《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教学中,笔者通过对原子结构模型的演变过程中化学家的艰苦工作的具体分析,使学生体会追求真知,就要有不畏挫折的顽强意志。如1803年,道尔顿提出了近代原子论学说,认为“原子是不可再分的微粒”,而汤姆生通过阴极射线实验发现了电子,大胆地向原子论的创始人道尔顿的学说发起挑战,提出了原子中还包含了更小的粒子电子,等等,这样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科学是要追求真理的。

四、“三生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教学手段

“三生教育”中的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者关系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既是相互依存的,又是彼此独立的,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三生教育”主要针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成人、成才,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启迪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懂得感恩,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三生教育”在化学教学中,可以丰富学生的生命历程,提高学生的生存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具体教学方法:根据“三生教育”基本方法的要求,以树立正确的现代教育理念为先导,以化学理论联系实际为根本,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基础,以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融合为核心,以加强实践环节、促进知行统一为关键,不断创新具体教学方法。要彻底改变单一灌输式、简单说服式、被动接受式、整齐划一式的方法,提倡启发式、互动式、因材施教式、主动发现式、渗透教育式、分类分层式的方法。要大力推行主体性学习、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学习和说理教育法、情境陶冶法、榜样示范法、实际锻炼法、疏导教育法、自我教育法等具体方法。

篇7

关键词: 高中语文教学 作文教学 发散性思维 能力培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从而有创意地表达。要重视学生审题立意能力的培养,但是高中生的作文审题立意能力如何呢?

一、概述高考作文状况,明确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作文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2013年江苏省高考作文得分情况却让高中审题语文老师感到汗颜。70分的作文,均分只有45分左右。很明显,自然保护的这一最佳立意很少有学生审出,全省70%的考生只从游客、蝴蝶、蜡烛等角度中的蜡烛角度立意,围绕“小与大的关系”或“细节决定成败”进行写作。虽然作文是否得高分与作文的文体选用、谋篇布局、语言表达等相关。但是审题能力是后者的前提,如果面对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出了问题,那么,这篇作文就不可能得到高分。因此,提高学生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能力非常重要。如学生具有发散性思维则能够多角度审题,得出既符合题意又与众不同的看法。如2013年一位考生运用发散性思维,发现材料中所谓的“蝴蝶”其实是“蛾子”,于是用科学的方法论证“蝴蝶”应该是“蛾子”,并且写得非常精彩,从而获得高分,这从侧面说明了发散性思维的重要性。

二、明确发散性思维的特点,加强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发散性思维也叫求异思维,就是对同一个事物,进行想象联想,从不同的角度、层面做剖析的思维方式。在高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对江苏省延续多年的“材料+命题”的命题作文研究颇多,教学时习惯帮学生审题立意,传授谋篇布局技巧,点拨如何让作文的语言亮丽起来;学生往往没有深入思考,或是按照老师平时指导的方向思考。学生自主思考、质疑能力没有得到提高,不知道如何多角度、多层面地分析,造成2013江苏省材料作文审题立意大面积撞车的现象。

1.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语文是听说读写相结合的,阅读教学某种程度上也是作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在教学典范文章的创作方法。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发散性地探究问题。如教学《雷雨》时,围绕周朴园对鲁侍萍的“爱”是真是假进行讨论,展开辩论。有的同学结合教材的内容认为是真,如把鲁侍萍的照片摆在房间里;保留当年用过的家具、侍萍帮他补过的衣服、不喜欢开窗的习惯等。有的同学辩证看待:年轻时候的周朴园很爱年轻貌美的鲁侍萍,后来周朴园成为了资产家,具有封建资产阶级的思想,变得唯利是图,对鲁侍萍的爱有虚假的成分。但是很多同学都与传统观点相同:周朴园是虚伪、贪婪、残忍、唯利是图的表面上道貌岸然的伪君子,他根本没有真爱过鲁侍萍。对于这些回答,我们不能说哪个同学是错的。当然,我们可以指导学生从这一话剧的创作意图,作者想要表达的看法,以及全文的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思考可能更合理。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就要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发散思维进行思考,结合学习内容联系自己生活体验、感悟进行创新。

2.作文教学中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2013年高考考试说明》出台后,专家在解读中都强调江苏省高考作文最有可能是材料作文。于是,一些高三老师加强了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谋篇布局方面的指导。但是指导效果怎样呢?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切实提高学习能力。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学会发散性地思考材料。如2012―2013学年度的南通市二模的有关钻石与石头的材料作文,我们就要让学生自己认真读,思考可能的写作角度。除了从钻石、石头的角度,以及钻石与石头对比的角度外,可不可以选择其他角度呢?其实,可以抓住材料中关键词句的含义、分析作文情感的倾向等。如这道材料题可以抓住“但我懂得如何对待别人的光芒”这一关键句提炼出善于借助外力以成就自我这一观点。这样学生就能结合学的内容写作,不少学生以荀子《劝学》中的“君子善假于物也”为题写作,这是发散性思维的很好运用。

3.多角度思维训练提高学生能力

诚然,高中作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思路的引导,更应重视教给学生思考与学习的思维方法。如材料作文要让学生形成多角度分析的思维习惯。我们要实施多角度思维训练,让学生感受愉悦、获得感动,主动参与训练。如一道材料作文谈的是“知识与财富”的关系问题。如果有学生只从“财富就是金钱”的角度写作则明显不妥,当然,老师不能批评学生,毕竟这是发散思维得出的结果。可以引导学生更深入思考:“财富”有深刻的内涵吗?让学生继续进行联想想象,学生进一步思考会得出:“财富”是有价值的东西,“财富”可以是无形的精神力量。如此,学生思路打开了,写作方向多了,更有利于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了。这样,学生写出的作品就具有创新色彩,融入自己真实的生命体验、情感经历,生动而感人。这样的作文很可能被给予好的评定,而学生可在思考和写作获得愉悦,获得成就感。

当然,要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就需要拓宽阅读面,进行丰富视野和境界的广泛阅读,从中不断积累作文素材,提高写作的技巧和能力。

总之,高中作文教学要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不断提高学生个性阅读和理解的能力,养成多角度思维、多方位联想的习惯,提高能力。力求能够在变向、换位思考的“反弹琵琶”的发散性思维中获得精准、深刻、与众不同而又富有创新意味的主题。这样,不仅学生的写作能力会得到增强,他们的综合能力也会得到提高,语文教育以人为本的目标也将实现。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初中语文 作文教学 教学方法

中考语文中,作文一题所占的比重不容忽视,写好作文是中考语文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应时刻注意对学生写作能力进行培养。

一、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

很多学生的作文水平难以提高,经过研究发现,原因有三:

(一)书写差

学生作文中,卷面杂乱、书写不工整、乱圈乱画的现象十分突出,标点也很不规范。不仅如此,学生往往没分段的意识,分段很随意,或者干脆就不分段,乱分段,或者分段不符合格式要求。从这些现象中可以看出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二)作文语言不够美

作文语言最能反映学生的语文素养。初中作文要求学生语言流畅通顺。叙事,则能叙述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讲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议论,则能准确阐释自己的观点,并加以恰当的论证;说明,则能介绍清楚事物的功能和用途,让大家明白使用的方法。可是有一些学生作文不仅错字连篇,而且处处语病,更别说能顺畅准确清楚了。

(三)学生作文思想肤浅

初中生作文刚刚摆脱小学作文的幼稚性,并没有形成自己的写作特点,在形式上模仿的痕迹很明显,不仅如此,思想上也很肤浅。比如,如果作文要求写“熟悉的人”,那么很多人会写同桌;如果写“值得尊敬的人”,那么写很多人会老师的居多;如果要求写“亲人”,那么很多人会写妈妈……许多学生写的事情都十分相似。当然学生单一的“家庭―学校―家庭”的生活模式决定了他们的生活体验比较少,对生活的感受也很肤浅,阅读也少得可怜,他们的时间都被多如海水的试卷淹没了,他们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也不具备细腻的情感。

二、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鉴于以上的三个原因,笔者认为,提高高中学生作文水平必须要做到“三美”。

(一)书写美

书写方面,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不可小觑。魏巍在《我的老师》中写到:“即使她写字的时候,我们也默默地看着她,连她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由此可见,学生会模仿老师写字,因此教师写字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着学生的书写水平。无论课上的板书还是作业的批语,教师的字都要工整,不潦草,不乱涂乱改,尤其是板书时,更要十分注意,因为一手苍劲有力、清新隽秀的漂亮字会让学生感觉到老师的魅力非凡。

初中生的字可塑性很大,只要稍加练习,就会提升很多。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书写都要有全面的了解,以便在指导时有明确的指导意见。我的做法是,把每个学生的字都审视一遍,分析出书写不好的原因,是字的大小不匀称,是结构没有安排好,还是横不平竖不直,然后根据原因给出具体实用的指导意见,比如字太小的,告诉学生书写时要把每一个笔画拉长加大;字体比较松散的,要把结构安排紧凑些;大小不匀称的,要把字安排在方格的正中等等。对于那些书写过于脏乱差的同学,则从最低的标准开始,要求他们先把横平竖直写到位,然后再谈安排结构,要循序渐进,按部就班,持之以恒。

相信,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在学生的坚持下,在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生的作文卷面会随着学生书写水平的提高而有很大的改观。

(二)语言美

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语文老师一定要博览群书,不单为提高语言水平,更为了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具体如何做呢?

首先,语言要有情感。一个语文老师即使做不到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妙语连珠,但起码也要语言流畅,话语得体,能启发学生的心扉、深入学生的心里。深刻时,话语就要深沉;激昂时,话语就要高亢;悲痛时,话语就要低沉,要让学生感到教师的情感是丰富的,听老师的课就像是倾听文中人的喜怒哀乐。

其次,语言要精练。一位精神饱满,目光有神,语言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老师站在讲台上,不用多说话,学生自然会喜欢。

俗话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只有老师的语言有较高的品味,有丰富的情感,精练而又有力,学生受到天长日久的熏陶,语言自会丰富多情起来,并且会自然地运用到作文中去。

(三)思想美

思想美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丰富的情感。现在的孩子多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受家庭照顾的时候多,而反过来照顾父母亲人的时候少,这样的家庭背景造成了学生的自私心理,他们更多的时候想的是别人应该怎样照顾我,而不是我应该怎样照顾别人。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单向性,造成了情感体验的缺失。情感的丰富性表现在爱与被爱的多重情感体验上,缺少对爱的反馈,就不能细心地发现他人。而且,由于我国城镇化的发展和社区建设的滞后,学生成长的环境过于单一,他们缺少和周围朋友的交往,更缺少丰富的童年生活,缺少和大自然动植物的亲密接触,这都对他们的情感培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尤为注意丰富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思想美。

参考文献:

[1]李燕飞.语文教学不能忽视教师的“个性风格”[J].语文教学之友,2010(11).

[2]钟道杰.语文教师应做好母语的传承者[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8).

[3]成应良.中学作文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学语文,2009(2).

篇9

现代社会,注重人的自我展示。我们要培养学生自我肯定、自我展示的习惯和能力。演讲实质上就是学生的一次自我展示,站在演讲台前,要想想给大家一个什么印象,演讲什么内容,怎样使自己的演讲吸引他人的注意力。老师把课前三分钟的时间留给学生演讲无疑满足了当代初中生表现欲强,不甘落后,急于表现自己才华的心理。讲演内容一般不局限于课本有限的内容上,而是让学生广纳博采,突破授课内容的局限,开阔视野,激发阅读兴趣,从语文课外获得知识,叩开思维的心门,实现课内外衔接。这有利于语感训练,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及听说能力,调动学生情感,营造愉悦的课堂气氛。

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要使学生健康成长,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使他们保持积极、愉快、健康、稳定的心理状态。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丹尼尔・古尔曼提出的情商教育理论认为:人生成就最多20%归诸智商,80%归诸情商(EQ)。情商主要包括自信心、意志力、合作精神、思考方法等,简单说,情商就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人格特征。谁的情商开发得好,谁的成功机会就多。因此,教师的重要责任就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保持最佳精神状态,自觉甚至是乐意接受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合理要求,内心经常体验到自身成功的喜悦,不断进取,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现行语文教材充满了人性之美和生活情趣。只有有情趣的语文课堂,才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才会天人合一,有高峰的体验,所以语文学习的视角必须伸向广阔的、丰富多彩的自然和社会空间,要开发课堂之外,与学生成长联系紧密的课程资源。教师这个组织者、引导者,要在着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中挖掘出情感点。

另外,特级教师于映潮说:“在语文教育中,不注重积累,学生的仓库就会贫瘠,学生的语文泉流就会干涸”。积淀民族文化,厚积则勃发。孩子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博览群书,涉猎广博,为积累写作素材打下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演讲实质上是对学生思维、口语、表演及心理水平的检测。对于初中学生而言,演讲能使其清晰感受到自身的发展状况,增强自信心,进而发挥思维的主动性、创造性和自我批判意识。根据初中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语文课堂上的演讲活动的安排可以分为演讲课和课前限时演讲。演讲课不宜多;课前限时演讲在实践中证明了它的优势,可作为语文课堂的组成部分。课前限时演讲分成一般演讲和即兴演讲。一般演讲即有准备的演讲,在演讲开始阶段采用这种形式。每节课开始的三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演讲及评议,在这之后公布下次演讲的学生及演讲的注意点。学生可以利用课外时间为自己的演讲做准备。

开始阶段,教师应多表扬、多鼓励和多肯定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演讲热情,积极参加演讲活动。在一般演讲比较成熟之后,可进行即兴演讲,限定话题范围,让学生提前10分钟准备,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敏性和逻辑性。即兴演讲更能体现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心理发展水平,也是较高层次的交际能力的培养。在每次即兴演讲后,还要开展演讲评议活动。评议有教师评议、听众评议及自我评议等。所有评议活动要始终围绕一个目标:最大限度地激活学生思维,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水平。评议为对演讲的相关内容提出观点和见解,必要时由此引发更大范围的讨论。在具体操作中,演讲活动的一般演讲和即兴演讲可以穿行。但是,如果只靠隔一段时间上一次实践课提高语文能力,则有一定的难度。我在语文实践课的实施中,力求让每一节语文课都加入学生的实践,把语文实践课分解为每天的语文实践训练,主要表现形式是“课前三分钟”。中学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形成思想的时期,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发表独特见解,精力旺盛,爱好广泛,求知欲强,学科课程的知识量远远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而语文课前三分钟活动为他们提供了大量听说读写的机会,学生语言能力得到发展,学习语言的潜力得到开发。

篇10

本次大赛为我市第十三届中学生作文大赛,由南京市教研室、《好家长》杂志社主办,南京市中学生文学总社协办。在继承以往十二届办赛精神和经验的基础上,本次大赛做了较大幅度的改进,有如下变化:

一、 以三级赛制,带动广泛参与

本次比赛由校级初赛、区级复赛,到市级决赛。国庆后,在各校广泛动员、周密组织的基础上,十三万七千余名初高中学生参加了校级初赛。各校以十比一的比例,选拔优秀选手参加区级复赛。十月底前,区级复赛也基本完成。各区依然以十比一的比例选拔选手。11月17日上午,在古朴优美的中华中学初中部的校园内,一千三百余名优秀中学生参加了市级决赛,可谓百里挑一。尤其令人感动的是,本次大赛为盲聋学生特设了赛场,这些特殊学生也能与健全孩子一样,参加比赛,体现了大赛的人文关怀。

二、以网络管理,提高组织效率

本次比赛采取网络报名与管理的方式,大大节约了人力,加快了三级比赛的进程。学生可以自主在网上报名,各校、各区组织比赛后,直接将获奖并参加上一级比赛的学生勾取、提交即可,参加下一轮比赛的选手,在名单确定后,则可以直接在网上打印参赛证,这给广大有写作兴趣的学生开了一扇窗,也给管理工作带来了便利和效率,有效保证了本次十三万余人参加的比赛得以顺利进行。

三、以通力合作,提升办赛质量

本次比赛由以往全凭教研室和杂志社宣传组织的状态,第一次融进了中学生文学总社的努力。在南京市中语会学生社团指导中心的影响下,今年秋天,文学总社成立,相应的,文学总社的各区分社也开始运作。本次大赛,各区分社帮助动员组织,较好地完成了初赛与复赛的工作。文学总社所在校——中华中学,则在决赛的组织和安排上给予了全力投入,使一千余人的现场决赛井然有序,令人叹服。当天下午,文学总社的老师们加班阅卷,决出最终的比赛结果。正是这样的通力协作,本次大赛才获得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