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会议纪要范文

时间:2023-04-04 22:47:1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公务员考试会议纪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公务员考试会议纪要

篇1

第九周

工作对我来讲似乎总是充满了新鲜感,最近主要在帮忙对会计报表审计报告进行复核。复核工作主要包括对报告正文、报表以及附注的核对,看起来比较容易,不过我却觉得这项工作非常具有挑战。发现了问题,尝试着去查找原因,然后修改,过程中总是充满了成就感。而且,这一过程中也使我对报表之间的以及报表和附注的钩稽关系有了更加深刻和直观的认识。通常存在的一些问题主要包括:报表中的“其中”栏填写不完整或不正确、坏账准备的计提与会计政策不符或未披露完整个别认定法计提的坏账准备、附注中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各项目填列不正确等。尤其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问题,通常出了问题后会很忙烦,企业不愿意承认错误或是不愿重新编制,最近正跟一位同事学着编制现金流量表呢!

第十周

年审似乎已经进入到最后时刻,陆陆续续已经有不少报告已经出来,工作就是在反复的整理底稿、复核底稿、送审、退回修改、再送审的过程中度过。通过这段时间,对于工作底稿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工作底稿一般分为永久类、综合类、业务类三大类。永久类底稿一般包括被审单位基本情况表、各企业业务项目基本情况表、各期审计工作底稿总表、公司历史沿革及法律资料、组织结构、财务管理制度、重要经济合同或协议、中介机构报告、会议纪要等;综合类底稿一般包括试算平衡表、审计确认函、管理层申明书、审计重大事项概要、业务报告流转控制表、审计控制表等;业务类底稿一般包括报表各项目的计划实施的实质性程序表、审定表、明细表、抽凭表及相关审计依据等。整理底稿的日子似乎并不是很辛苦,却使我对各种各样的审计底稿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再也不像从前读书的时候只知其名。我对审计的流程也有了一个更为深刻的认识,很好的补充了我在学校学习的审计理论知识。

最终结束了我的实习生活,回忆起来,尽管也有艰辛,却是那么充实。

最初接触天职国际是在学校的招聘会。他给我专业、大度的第一印象。诚然,他们的招聘做的很好,因而他选择了我、我选择了他。

篇2

2012年,中国汽车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杨晨在20多个省区市考察大学汽车专业的教学规模、专业结构时,发现不少大学的汽车专业都是近几年在没有任何专业基础的情况下开设的。他问校长们为什么要办这个专业,得到的回答是“能招上生来我就办”。这样的回答令他无语。

更令杨晨感到不解的情况发生在他参与招聘毕业生的过程中。他发现,上述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的教师自身的职业观和价值观很不成熟,很难给学生以正确的指导;先后来竞聘的五六百名毕业生,居然都写不出一份像样的会议纪要来。而这样的大学在招生宣传中往往称本校的“就业状况良好”。

“在中国,许多大学生毕业后就迷失了。”零点研究咨询集团董事长袁岳说,因为这些大学与外界是隔绝的,大学生普遍缺乏技能训练、不会团队协作和批判性思考、不能创造性解决问题。对于诸如此类“软技能”的缺乏,有的雇主甚至抱怨:“连微笑、握手,我还要教这些20多岁的年轻人!”

大四的小王同学就读于某大学文理学院的广播电视新闻专业。从大三开始,他的求职受挫无数,他参加过公务员考试以及在地市一级电视台、中国人寿、中国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的笔试,但他统统充当了陪衬,偶有被准许实习,可所受到的“伤害”更让他难以忍受,一次次希望又伴随着一次次失望,周而复始,使“心很凉”的他已经不再想进入什么媒体了,他表示:“梦想之于我太奢侈了,我根本没有资格来谈。”

其实,只要对那些“能招上生来我就办”的专业有稍微的了解,就会知晓其办学质量根本难以保证,所谓的特色就是毫无特色,这些专业不清楚自己的优劣所在,多是盲目照搬一本院校的发展模式,学生走进校门时就已注定成为盲目扩招的牺牲品。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说,这类大学的毕业生都像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根本没有核心竞争力,不会独立思考,更不具有创新技能。

“红牌”专业缘何存活至今

教育数据咨询与评估机构麦可思公司总裁王伯庆解读说,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在经济景气指数波动中有滞后跟随效应。以2011年为例,中国GDP增速下降至9.2%,连带社会总需求减少,2011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增速也显著下降。2013年被称为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季”,正是这次经济波动的结果。

根据麦可思最新的《2013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持续三年被出示“红牌”的那些就业率一路走低、毕业生薪资一路走低的专业,何以能“披红”存活至今,原因不外有二:一是名头响,比如深受家长追捧的国际商务、商业英语、法学等;二是这些专业办学门槛低,既无需理工专业那样要有实验室才能办,又无需专业师资,到头来必然导致大量毫无质量可言的大学生充斥人才市场。

可是,对本校一些专业被亮红牌却无动于衷的大学仍以数百所计。这些大学执意以招生为导向,而非以就业为导向,只要能完成招生任务,200分的考生也要,而在培养的诸多环节能走过场就走过场,如此做法只会使大学生越来越深地陷入“毕业迷失”。王伯庆认为,在他们接受培养的全过程中,所在大学如果积极努力,就完全可以遏制他们在正在下行的就业数量与质量中迷失,让他们重拾梦想、重树信心。

中国的高等教育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关键时期,能不能切实“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本”,重新审视人才培养机制,纠正其中不利于人的成长的部分,把人的培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发挥好大学教书育人的服务功能,拷问着大学的社会责任,更检验着高等教育的发展理念。

办学主线放在哪里

近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与北京10所大学上千名学生代表交流时介绍,未来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规模将保持在每年700万左右,约占每年新进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力的一半,且这一比例还会进一步提高。

在“最难就业季”还要持续5年的预判中,大学毕业生如何冲出就业重围、实现人生价值?这个问题迫切需要大学正视当今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如何把那些以高考分数一二百分进入高职就读的学生,培养成热爱生活、重树信心、有合格技能的从业者,考验着大学教育的社会责任。

江苏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经贵宝介绍,江苏高职新增专业中的70%,都是围绕六大新兴产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贴得紧,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都很高。同时,在探索高职人才培养路径方面,已开始实施多元录取模式,对于从事艰苦行业的优秀青年、复转军人、中职对口生、高考生分别采取注册入学、技能高考;对于不同知识基础的学生,则采取分类分层的个性化培养,以确保他们将来就业时能各就其位。

说起麦可思多年对大学教育的专业咨询与评估,天津职业大学校长董刚表示,“自己受益匪浅”。天津职大有30多个专业,2009年,麦可思指出其所有专业共同的问题,是学生表达能力差。为增强学生们的这项基本能力,学校面向所有年级专门开设了口语表达课程,同时建议社团在开展活动中提供锻炼学生口语表达的机会。一年过去,该校学生求职时与用人单位的沟通明显顺畅起来。

从此开始,董刚开始反思“学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如何提高服务能力”。他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明确了学校的服务性,过去说学生是学校的产品,现在要将之纠正为学生是学校服务的对象,学生交学费是来买服务的;过去的招生宣传说要让学生成长、成才,现在学校为学生服务,则要加上一条――成人。学校招进的学生都到了18岁,但欠缺养成教育的不少;他们都被视作高考的“失败者”,又都有着家庭经济条件不足的共性,要实现对这些学生的服务有效性无疑有很大难度。

天津职大每年招生近4000人,其中,高等数学一次考试不及格的有400人。以往,高数教学结束,正式考试不及格的还可以参加补考和实习后的兜底考,这三次考试都不及格的每年都有100多人。董刚说,对这些学生,以往要么放水,要么不发毕业证。现在,学校成立了考试中心,像高数、电工学、电力基础等一些量大面广的课,每年开考多次。不及格的学生什么时候准备好了就到考试中心报名,然后经过适当的辅导再参加考试。

在英语教学方面,许多学生来自农村,英语基本是零起点。以往的办法是把他们分成A、B、C几个班,按等级,循环滚动地教。董刚说,学校借鉴了雅思、托福的做法,大约每月考一次。学校公共课的老师都是英语八级毕业,但很多专业词汇并不一定会,学校要求每个老师都要结合课程内容讲英语,甚至对社团活动,学校也建议设计一些用英语对话的内容。学校的服务效率就这样通过一个个细节在提高。

几分耕耘,几分收获。在前不久举办的中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参赛选手招聘会上,尽管主办者对入驻企业设置了职业技能选手的底薪,参赛选手仍受到众多企业热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规划教育处副处长李科评论道,获奖选手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加上经过大赛的历练,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企业要实现结构调整正需要这样的一线技能人才,企业对这类人才无不感到“久旱逢甘霖”。

据“没觉得今年就业有多难”的宁波市就业局公共服务就业科科长陈发泉介绍,宁波发达的制造业,在调整升级中,对蓝领人才的需求非常旺盛,今年来宁波求职的大学生,同比至少增加了1000人。其中,职校生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最容易和企业的需求相配。宁波技师学院学生处处长王冲说:“我们2014届的毕业生被上海大众预定了182人。”(《望》新闻周刊,记者周大平)

扩展阅读

大学生薪酬期望明显下降

“找工作的过程确实非常煎熬”,即将就业于北京一家媒体单位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杨倩(化名)对记者表示,“清华的名气固然很大,但也需要放低姿态。”

尽管就业形势整体依然稳健,但在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的背景下,结构性矛盾仍然让大学生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压力,与之相应的是该群体薪酬期望出现明显下降。

国内知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26日的《第十一届中国大学生最佳雇主调查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3年在校大学生对毕业后初始薪酬的预期有较大变化。该报告显示,对于高收入(月薪高于5000元)的预期在2013年出现明显下降;对于中等收入(月薪介于2000元至5000元之间)的预期不断提高,特别是2013年已经超过50%。

在近期的一系列宏观数据中,就业稳定似乎是中国经济下滑中最大亮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日前公布的就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725万人,同比多增31万人,占全年新增900万就业目标的80%以上,创历史新高,登记失业率和调查失业率均稳定。

虽然就业与经济形势并未出现同步的状况,但由于结构性压力没有减弱迹象,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仍然巨大。

事实上,当前高校毕业生的供给与用人单位人才需求之间存在严重失衡,“除了总量矛盾,近年来就业领域的一个新变化就是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就业难与招工难现象并存。”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所长莫荣说,“其主要原因是市场供求错位、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仍然处于工业化的中期,产业结构是以低端制造业和传统服务业为主,增加就业岗位大部分是制造业、一线普通服务人员。大学生的理想工作岗位主要在第三产业,相对于大学生数量,岗位供给明显不足。

但另一方面,根据人社部对全国100多个城市劳动力供求情况的分析,各技能等级岗位空缺数量和求职人员的比率都大于1,表明技能劳动者供不应求。其中高级技师、技师和高级工程师的求人倍率达到2.72、2.31和2.13。据记者了解,职业院校、技工学校学生当前就业率非常高,普遍在95%以上,甚至在校期间就被企业“订购”一空,表明技能型人才需求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