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十四五规划范文

时间:2023-04-04 15:08: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财务管理十四五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财务管理十四五规划

篇1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完善,但是在社会经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其中存在问题不断涌现。子公司对集团公司的成功与否起着非常重要意义,同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集团公司的发展前景。而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方面的控制以及管理,是集团公司发展的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环节,对我国国有企业进行全面的调差分析研究

(一)管理人员观念落后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的推行市场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不断改革、发展以及完善的背景下,我国相继出台了相关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标准,集团公司以及各子公司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法律环境的制约。但是在企业长期计划经济的发展中,集团公司已经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其对集团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只是将其作为形式上的内容,并不能将其切实的落到实处。这种停与表面上的管理机制不能够将其实际的作用发挥到实处,不能对集团公司的发展带来积极的意义,且不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对子公司的管理不是非常的上心,较为懒散,这就严重的影响到整个集团公司的发展以及经营战略目标的确立,为企业发展带来严重的金融安全隐患以及投资风险。

(二)管理控制力度不够

目前,在我国很多大型的集团企业以及国有企业,由于对自身旗下的子公司不能够合理的管控以及管理力度不够等,认为其应该脱离本企业进行自由的发挥、发展,在财务方面的管理比较松散,不能够强制的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方面的管控,使得其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规范的要求以及规章制度所遵循。这样的局面就使得子公司的发展的过程中,集团公司失去对其的管控,严重会影响到未来发展中统一发展展现的实施以及安排。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如果不能够合理、科学的管控子公司的财务支出以及收入,各子公司各行其职,追求自己的发展利益,对整个公司的发展置之不理,严重影响到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对企业的经济带来不同层次的损失。

(三)监管管理不到位

近年来,我国有企业以及很多大型企业对自己旗下的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的制度并不是非常的完善,进而导致集团公司对旗下的子公司不能够全面的了解掌控,且不能够定时的检查子公司的财务报表的核计审查,不能及时的掌控子公司的经营战略,对子公司的发展不能做到全面的管理以及掌控。如果子公司的财务工作不到位,就会出现财务账面上的差错,财务管理的制度混乱进而导致集团公司的经济利益受到严重的损失。

二、加强对子公司的财务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分析

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人们将集团公司命名为社会主义发展中的中的产物,其实随着社会市场经济的不断变更以及不断完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而逐步兴隆起来的一种生产机制。一般而言,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控制方式多种多样,但主要是以控股的形式对其进行控制管理,而垂直的管理方式、环状的管理形式以及垂直和环状并存的管理形式都是其控制子公司的手段。正是由于繁杂众多的管理模式,集团公司对各大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且其还关系到整体集团公司的发展程度以及发展目标。

(一)制定明确的集团公司与子公司间的权限

集团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相关财务管理控制时,一定要明确的掌握并了解各大财务间的关系以及权力。其中,在管理的过程中,一定要以集团公司的利益为主,在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以及掌控的基础上,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子公司对集团公司的权利范围以及管理力度。具体的实施手段可以总结概括为以下几点内容:在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时候,集团公司在不损害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尊重子公司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同时,子公司可以拥有自己独立经营的权利以及自己负责亏损的主动经营权。此外,在对其进行权利界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各子公司对集团公司发展的重要性,对不同发展风格的子公司进行不同的管理手段,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析研究,已制定最为合适的战略决策。相反,如果其子公司对集团公司的发展并不能够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就应该在集合集团公司以及其他子公司发展的立场上,对其进行分散财务制度管理,这样不仅有利于子公司自身的经济利益的提高,还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子公司对集团公司发展的积极有效性,进而增加集团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以及应变能力。

(二)构建集团公司与子公司的财务信息共享平台

在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财务方面的管控的过程中,如果子公司对集团公司提供虚假的不实的财务信息,这就说明子公司与集团公司之间的财务信息存在不对称的问题,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如何扭转这种局面是企业发展中较为关注的话题。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深入,把对媒体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不仅能够确保集团公司与子公司之间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还能够建立信息化管理的平台,加强集团企业对子公司财务信息的收集以及管理。借助多媒体的帮助,使得集团企业与子公司在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财务信息的共享,做到财务信息的透明真实,并且按照相关的标准,将共享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以及收集管理,阿精各种不同的财务信息与市场信息进行加工、分类、汇总,给管理决策者提供充分的信息资源,使其能够更好的组织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资源对其进行生产经营等过程中的管理。集团公司旗下的子公司的经营项目不同,就会造成其在对子公司管理的过程中较为分散,对不同地方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的共享就会停滞,如,上个月的财务信息这个月才与集团公司分享,或者上季度的信息,在下个季度才分享等问题的出现。对于集团公司来说,收集自旗下的各子公司的财务信息进行收集的时候,如果不采用同一种手段,就会造成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消耗;如果采用同一种手段,则会造成财务信息的混乱,进而为其工作环节增加难度。所以,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结合各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对其进行整改分析收集,为集团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三)加强集团公司内部控制以及审计力度

集团公司在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仍存在很多的问题,相关人员在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研究时发现,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集团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以及审计力度低下造成的。所以,在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加强自身的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内部审计审查的力度,作为真实有效的内部审计报表,其不仅能够顺应公司股东对其的要求,还有利于公司经营管理层对日常工作进行管理,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其对降低了集团企业与子公司财务信息不对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集团公司在对子公司的财务进行设计审查的时候,其在这个环节中应该具有灵活性、可变动性,采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检查手段对子公司财务方面进行全面的彻查,如,建立以集团财务控制为核心的审计网路信息平台;定期对子公司内部控制实行的制度进行抽查评估;对子公司的某一特定项目、合同、内外合作项目以及联营合同等进行逐一的单项审核审查。

三、结束语

篇2

【关键词】战略规划;经营模式;管理创新;科技创新;数字化

1引言

当前,我国建筑业正在经历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资质改革也将会对建筑行业进行重塑,传统的建筑企业在经营模式、创新发展、管理提升等方面将迎来新的机遇[1]。特别是在数字化大潮的影响下,建筑企业必须转变观念,守正创新,敢于走出舒适区,以科学合理、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为引领,以创新驱动为动力,通过科技创新、管理创新等多种手段创新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从而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战略规划

战略规划,是企业结合国家政策、行业发展、自身特色和发展定位制定的长期目标,并分解为阶段性目标而付诸实施的计划,其对企业发展起到引领和指向作用,决定了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和任务。科学合理地制订战略规划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卫星等新技术的发展,加快了国内经济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变革,建筑企业的发展也将在这种改革中受到极大影响。公路施工企业抓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历史机遇,紧密结合自身经营发展优势,制订两年规划、五年规划、十年规划等。在国家层面上“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等都对交通建设行业的发展提出明确的发展方向。“十四五”规划中指出要“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指出“构建便捷顺畅的城市(群)交通网、形成广覆盖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企业在制定战略规划中的经营方向时,要认真解读前述政策文件,在公路绿色建造技术、城市通路网、城郊交通路网、农村路网等业务面重点部署。另外,在区域上也要重点谋划,如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粤港澳大湾区[2]等国家级城市群的基础设施建设体量巨大,机遇空前。战略规划要分级规划、明晰发展方向、匹配相关资源、制定激励政策、强化执行等,以确保规划有序实施。

3经营模式创新

3.1市场开发模式

大多数公路施工企业仍然以传统公路施工项目为主,通过施工总承包、专业分包等模式开展经营,并未能跟上国家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工程总承包(EPC、EPCM、D+B)项目等新开发模式的步伐,未能够及时转变经营理念来迎接机遇和挑战,逐渐被行业所淘汰。企业家要紧跟国家政策、研读分析,结合自身优势创新市场开发模式,融合投融资、设计、施工等相关资源,开展EPC、PPP、TOT等项目,提高市场竞争能力[3]。

3.2市场结构布局

市场开发是根本,是持续经营的基础,没有市场,企业生存将难以得到保障。因此,企业家要高度重视市场开发。为规避区域性政策风险对公路施工企业的影响,可优化市场结构布局,设置区域划分明确的市场开发机构,多区域、强协同、共享资源地进行市场开发。要在国家重点支持的国家级城市群、乡村振兴等领域深耕细作,同时要培养市场开发人员综合能力,提高合法经营能力,规避开发风险。3.3经营业务多元化公路施工企业应逐步从单一公路施工向基础设施建设多元化产业链延伸。内部可细化为路基、路面、桥梁等专业公司,形成专业化公司,打造专业化班组,提高施工效率。外部可尝试由只提供公路施工产品向提供融资投资、规划设计、材料供应、施工建设、运营维护、咨询服务等综合型服务发展,同时延伸公路行业向市政、建筑、水利等多领域、多元化发展,适当分散投资风险。

4管理机制创新

4.1公司制管理

集团化公司要推行集团—分(子)公司—施工项目部三级管理、两级考核,强化一线目标责任成本管控措施,要充分调动基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制定超额利润分配办法,通过超额利润分配激励广大基层干部职工投身工程建设。公司管理要推行全面预算,公路建设投资体量大,全面预算可显著提高资金周转效率,减少流动资金闲置,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4]。

4.2财务管理

资金是企业经营发展的核心。公路建设周期长、投资大、利润低等导致公路施工企业负债较重。如何盘活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如何在新的投融资模式下降低融资成本都是企业需要深刻思考的问题。目前,国内融资模式较多,企业要结合自身经营能力和融资能力,选择适宜的产品,国内常用的融资模式有银行贷款、信托贷款、公司债、承兑汇票、民间融资、融资租赁、股权众筹、资产证券化、中期票据等,同时财务管理也要由传统手工记账方式向信息化和数字化方向转变,推行业财一体化,提高财务统筹管理和动态管理水平。

4.3工程管理

公路施工企业要推行工程管理信息化向数字化发展,通过信息化管理手段动态监测各施工项目经营情况,加强过程控制,提出亏损临界预警,动态纠正数据偏差。通过推行数字化,对工程成本进行汇总、分析和使用,利用信息化工具考核施工项目部管理水平,并为经营发展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同时,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要充分体现工、料、机价格和供应情况,对单价过大的子项目进行报警,对闲置设备或冗余材料进行提示,以便于项目间、公司间的横向调配,减少资源浪费。

4.4人事管理

人才战略是未来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如何打造积极活泼、公平公正、开放竞争的用人环境至关重要。企业要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搭建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打造动态的人力资源数据库,同时要创新选人用人机制,通过竞聘、演讲、才艺展示、层层推荐选拔等多种模式为职工提供展示才华的机会,同时要有序推进老、中、青三级人才梯队建设;建设企业大学,开展职业技能、特殊工种、综合管理等方面的专项培训,为员工成长成才提供培训机会和广阔舞台,真正打造人尽其才、才尽其能、各尽所能的用人环境[5]。

5科技创新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要充分发挥企业的创新主体作用,瞄准战略新兴产业和工程建设实际需求,搭建产业协同创新联盟,开展自主攻关和联合攻关。

5.1资金扶持

我国公路施工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投入严重不足,而技术的突破需要有强大的资金支撑。国家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先后出台了大量鼓励开展科技创新的政策: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企业所得税由25%降为15%,实施企业所得税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为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企业家要真正认识到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和支撑作用,只有充分保证创新经费的投入,支持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够通过创新催生出一大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技术和优秀成果,为企业发展带来新的内生动力和利润增长点。

5.2产研融合

公路施工企业相对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其实践经验丰富,但施工任务繁重、科研能力欠缺,而科研院校理论丰富、人才济济,但实践较弱,因此,施工企业要学会向高校智库借力和借智,搭建融合创新平台,推动产研深度融合,整合资源、优势互补,打通科研和应用链条,使科学研究为工程建设服务,使科学研究具有更加旺盛的实践土壤,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5.3精准科研

公路施工企业要面向行业重点支持的绿色建造方向开展科研攻关。路基路面方面要在长寿命路面、道路养护改造技术、自融雪路面、自修复路面、冷热再生技术、温拌沥青技术等开展攻关;桥梁方面要在装配式桥梁、钢混组合桥梁、超高性能混凝土、深海基础施工、数字化梁场、智能建造等开展攻关;隧道方面要在超前预报、智能化隧道掘进施工一体机、智能监测等开展攻关;交通设施要向智慧交通设施等方面开展攻关。

5.4创新人才

企业要高度重视创新人才培养建设,为创新人才提供开放宽松的研究环境,重点打造企业创新领头人,以创新领头人带动创新学科的发展,提升企业创新影响力。

5.5成果转化

企业要积极融入全国行业学术交流和成果转化平台,在行业中宣传和推广先进的创新成果,同时要充分依托自身承揽项目优势,开展成果转化,用科技成果提高市场占有率,助力企业发展。

6结语

篇3

关键词:财务分析;经营决策;战略规划

一、财务分析概述

(一)财务分析的概念

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财务报表数据及其他数据为依托,采用专门的分析技术与方法,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进行分析,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等进行评价,为企业管理层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经济管理活动。

(二)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

与一般企业不同,商业银行经营具有三性原则:安全性、流动性、盈利性,其中安全性是指银行要管理各种经营风险,保证银行稳健经营与发展,分析指标包括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资本充足率等;流动性是指银行清偿能力,能够随时应对客户提存及银行支付需要,分析指标包括存贷比、流动性比例等;盈利性则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核心目标,分析指标包括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收益率、净利差/净息差、成本收入比等,同时,商业银行应注重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分析指标包括:营业收入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

(三)财务分析方法

企业应该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开展财务分析,定量分析方法主要包括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以及趋势分析法等。其中:比较分析法主要分析相同指标同比变动、环比变动以及同业对比情况;比率分析法主要分析各组成项目占整体比例,如净利息收入占比、非息收入占比;因素分析法依据分析指标与其各影响因素的关系,定量分析各因素对分析指标的影响程度,如规模变动、利率变动对利息收入的影响程度;趋势分析法则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季度变化趋势、年度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在洞悉过去的基础上更加着眼于对未来的预测。因此,银行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分析方法开展财务分析,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并为管理者决策分析提供参考依据。

二、银行经营决策中财务分析的主要作用

(一)有助于真实反映商业银行的经营现状

通过出具定期财务报表并选取相关经营指标进行分析,能够客观真实反映银行经营现状,如资产负债、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完成情况等。通过将各经营指标与预算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管理者可以了解预算计划执行进度,制定阶段性任务目标,确保年度经营计划按时完成。同时,对标先进同业银行,通过对关键指标的对比分析,可以查找银行存在的劣势,深度挖掘差异背后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确保实现经营目标。

(二)有助于为绩效考核和资源配置提供数据支持

从机构层级出发,商业银行财务分析可以分为全行层面、分支机构、业务板块财务状况分析。银行通过选用系统的工具方法,如关键绩效指标法、经济增加值法,平衡计分卡等,定期对分支机构、业务板块开展绩效分析与评价,能够识别为银行创造价值的关键业务版块,并将资源配置到最能创造价值的业务上,能够引导银行不断优化资源配置,提升盈利水平。虽然绩效考核不仅是对各项财务指标的考核,但是各项财务分析指标为绩效考核体系搭建了数据基础,能够保障绩效考核与资源配置工作顺利开展。

(三)有助于支持银行识别最优投融资方案

科学的财务分析是进行投资决策的重要手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财务分析为长期投融资规划提供数据支持,商业银行想要不断发展壮大,必须要在银行战略规划的指引下,结合未来盈利及价值增值的目标,制定中长期投融资规划,明确投融资方向,财务分析的结论能够为决策过程提供数据支撑;二是在具体投融资事项决策中,财务分析是一项重要工具,通过估算不同投资方案中的现金流量和价值指标,并进行指标评价,有助于支持银行识别最优投融资方案,达到缩减成本、增加价值的目标。

(四)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长期战略发展目标

财务分析是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工具:一方面,企业在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的过程中,不同场景下对盈利的预测是最主要的一个内容,财务分析立足于经营现状,通过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分析及判断,基于保守、基准及乐观等情形对企业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形成预测结果,帮助企业制定可行的战略规划;另一方面,在战略执行过程中,财务分析能够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分析战略执行是否有所偏离,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纠错纠偏,有助于商业银行实现长期战略发展目标。

三、现阶段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财务分析工具

当前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的背景下,财务分析仅依靠于传统手工分析的方式已经落伍,先进同业通过引入管理会计等工具,搭建管理驾驶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财务分析水平;但是,城市商业银行起步较晚,管理会计工具或尚未引入,或处于建设初期、应用程度不深,同先进同业相比,财务分析水平不高;即使在手工分析的情况下,财务分析往往由于分析人员水平不高等原因,对相关财务分析的具体工具运用存在不足,尤其是缺乏对相关分析方法的综合运用,财务分析结果往往仅能做到直观,难以做到有效。

(二)财务分析不够深入

一方面,财务分析可能更多关注对企业自身经营状况的分析,缺乏对宏观环境、行业状况以及监管政策的分析或者分析仅限于表面、深入程度不足。商业银行与外部环境关系紧密,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银行而言可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果关注程度不足,很可能导致银行错失快速发展的机遇,甚至可能会误导管理者做出错误决策,为银行带来风险,失去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另一方面,在分析指标的选择上,财务人员往往更加注重对财务指标的分析,缺乏对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导致财务分析缺乏全面性。财务指标往往是企业过去的经营成果的体现,且更侧重定量分析,如果仅选取财务指标可能会导致财务分析仅仅停留在数据表面,缺乏对变化根源的挖掘,难以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判断的准确依据。

(三)财务分析结论缺乏深入应用

财务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分析,找出指标背后反映的问题根源,并在此基础上制定改进措施,不断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财务分析往往仅限于分析层面,分析结论用于指导业务发展与改善的较少,一方面可能由于财务分析与业务实践结合程度不足,财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脱离了经营实践,或者财务分析报告较为宽泛,缺乏具体执行措施,对业务开展的指导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可能由于财务部门与业务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各说各话,具体的改进措施难以真正落地。

(四)财务分析基础数据存在局限性

一方面,财务数据存在时效性,它是企业过去一段时间的经营成果的体现,导致财务分析存在滞后性,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为管理层做出决策提供参考的价值;另一方面,商业银行基础数据庞大,能为多维度盈利分析提供机构、条线、产品等层面的数据,但数据质量有待提升,削弱了多维盈利分析报告的可使用性;同时,由于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人员数据分析口径不同,导致部门间分析结果存在差异,削弱了财务分析结果的可信度。(五)财务分析局限于财务语言,缺乏通用性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习惯于使用财务语言,而不是站在使用者的角度,思考更能为使用者接受的通用语言。但是,由于报告使用者财务水平不同,导致不同使用者对分析报告的理解接受程度不同,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其应用程度;同时,如果财务语言不能与企业经营管理相结合,仅是对相关财务数据的堆砌,将会导致管理层不能简明扼要观察到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提出改进决策。

(六)财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财务分析内容丰富,不仅包括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分析,还应包括对行业环境、宏观政策的分析,财务人员往往能够关注并了解宏观环境的变化,但是欠缺在了解的基础上结合银行实际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同时,银行业务种类繁多,不但包括存贷款、投资等基础业务,也包括期权、期货等各类衍生业务,财务人员往往欠缺相关业务知识。另一方面,财务分析要求财务人员对数字非常敏感,能够在指标变动中及时发现异常,并据此剖析问题根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这对财务人员要求很高,具备这种数字捕捉能力的人员少之又少。

(七)与战略规划结合程度不足

企业的财务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如财务指标的预算完成率能够反映战略规划的执行进度,但是往往局限于财务数据层面;且财务分析更多关注日常经营管理活动,缺乏在此基础上对战略规划执行情况的反馈与评价,财务分析的高度不够。

四、优化财务分析提升银行经营决策能力的具体建议

(一)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丰富管理工具

依托于数字化转型,商业银行应加强信息系统建设,丰富各项经营管理工具,实现财务系统与业务系统的有效衔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及多维分析能力。从财务分析角度,商业银行应加快管理会计系统建设,搭建管理驾驶仓,构建规模类、效益类、风险类别指标库,产出全行、机构、条线、客户、客户经理等多维度数据,提供年度、季度、月度及每日数据,在完成值的基础上进行趋势分析,并结合全面预算管理进行合理预测,不断提升经营分析的精细化程度,提高财务分析的时效性,为管理者决策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二)丰富财务分析内容,加强财务分析深度

一方面,应不断丰富财务分析内容,增加对行业环境的分析,并不断提升结合银行实际进行深化分析的能力;同时,要加强对宏观政策的收集与整理,帮助企业充分享受政策红利或者规避经营风险,不断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如“十四五”期间是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时期,监管机构陆续相关规范性文件,财务人员也应给予充分关注与学习,帮助企业判别是否需要调整战略规划、甄别投资机会,并且充分识别可能为银行带来的风险,提出具体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财务分析应注重引入非财务指标的分析,如银行发展指标、获客指标等,搭建并不断丰富完善财务分析指标库。

(三)扩大分析范围,深化分析应用

首先,管理层应明确财务分析定位,注重对财务分析结果的应用,充分发挥财务“指挥棒”的效用;其次,财务分析人员应扩大分析范围,加强财务分析与业务的融合程度,紧密联系经营实践,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分析的基础上,注重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长短期具体改进方案;同时,为保证执行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业财融合更加紧密,银行应加强部门之间的配合,在财务人员制定出改进方案后,应由业务部门人员制定细化落地措施并明确时间节点,以保证改进方案能够落地并有效执行。

(四)多举并措,不断提升财务数据的应用效果

财务数据具有时效性是无法避免的,但是银行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弥补数据的局限性。首先,引进先进管理工具,缩短分析频率,在季度、月度分析的基础上增加日分析,同时在静态分析的基础上增加动态分析,注重分析历史数据的同时,提升数据的预测功能。其次,在数据质量方面,银行应启动数据治理工作,通过建立长期治理机制,不断提升数据质量,向数据要效益。最后,由于财务数据具有客观真实性,最能反映银行真实业绩,银行应明确内部分析以财务数据口径为基础,以保证数据口径的一致性。财务管理系统应与业务系统对接,在此基础上对数据进行加工并向业务部门提供参考,提高财务分析结论的使用范围。

(五)将财务语言转化为经营语言,提高报告的可读性

财务人员应充分认识到,财务分析语言具有专业性,往往专业的财务人员才能读懂弄通。但是,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较少为专业的财务人员,更多是业务管理人员,因此,财务人员应在进行财务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将财务语言转化为经营语言,提高财务报告的可阅读性、可理解性。同时,应在引入管理分析工具的同时,不断提升对各项管理工具的运用水平,使得财务分析报告做到内容简明扼要、突出重点,增强受众性。

(六)提升财务人员综合素质,加强向管理会计转变

现代财务分析对财务人员要求较高,一方面,财务人员自身要注重提升综合素质,不断提升财务分析水平,提升财务分析报告对企业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的价值:关注收集宏观政策的变化,不断增强结合银行实际进行思考分析的能力;加强对银行业务知识的学习广度与深度,提升自身业务水平;最重要的是要转变思维,从财务视角转换到经营视角,不断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银行应加强内外部培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为财务人员提供基层学习机会,帮助财务人员了解行内经营管理全流程,熟悉业务发展关键环节,提升财务人员全面风险管理能力,引导财务人员完成由财务会计到管理会计职能的转变。

(七)加强战略分析,为银行战略管理而服务

首先,银行在制定战略规划时,要加强业务人员、财务人员的参与程度、加强宣讲,深化员工对战略规划的认识程度,并且将银行战略规划进行分解,制定财务战略;其次,财务人员进行财务分析时,应立足于银行的战略规划,进行战略分析,关注战略规划的执行情况,并从企业战略规划的高度思考提出问题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企业价值。

(八)加强分析风险收益,综合平衡管理标准

金融体制改革力度加大,加剧了金融市场风险,银行推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此项管理工作便是进行风险管理。商业银行要顺应时展,从盈利角度出发,综合分析资产负债情况,突出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加强分析资产负债结构,从而揭示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和资本风险。加强分析利率风险,开启利率市场后,商业银行要分析和控制利率风险,及时调整应对利率政策。商业银行要分析现有财务业务,在指标体系中添加有关于评价现有财务业务指标,保证此系列指标有着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健全分析对外业务风险收益,使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实现可持续性发展的目标。合理分析财务质量,进而提升商业银行的经营水平。综上所述,在商业银行向价值经营转型的过程中,财务分析凭借其分析过去、立足现在、预测未来的职能,能够为商业银行经营决策提供参考。本文分析浅要分析了商业银行财务分析中存在的问题,并具体提出改进建议,希望商业银行财务分析水平能够不断提升,为实现企业战略规划长远目标提供坚实保障。

参考文献:

[1]丁玎.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J].中国集体经济,2021(20):141-142.

[2]李颜红.财务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作用和价值探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20(20):130-131.

[3]苏胜男.关于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中国商论,2020(13):113-114.

[4]秦琴.浅议当前企业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和对策[J].纳税,2020,14(08):63-6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