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艺术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23:41:5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视艺术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视艺术论文

篇1

关键词:电视节目;包装

1电视节目与频道包装的重要意义

电视节目的包装是的根据节目内容和特点,采用新颖和鲜明的形式,对电视节目进行整体介绍和宣传,建立和维护整体形像,树立品牌。

(1)电视节目包装是提升电视节目品牌化形象体系的有效途径。

电视节目是文化领域的一种特殊产品,而树立品牌化形象就是要通过包装的形式把节目、频道向受众推广出去。栏目的个性化、节目的精品化为电视节目的总体包装提供了前提,电视节目包装反过来形成了促进电视频道品牌化体系发展的重要手段。

(2)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使电视节目包装具有现实意义。

随着电视事业不断进步、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电视节目的整体包装对于电视品牌宣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电视节目包装从以往少量的、局部的需求,发展到大量的、电视节目、栏目、频道整体的需求;包装也从单纯制作行为,发展为具有策划、创意、设计、制作等多环节的复合创作行为;从有感而发的个体的创作和制作,发展到精心组织策划和实施的集体生产形式。

2电视节目包装存在的几个误区

包装一经电视媒体重视,随之而来的是一场频道包装上的火爆,同样也在操作上存在着明显的误区。

误区之一:盲目追求视觉表象冲击,风格仿效趋同,从而忽略了媒介的独立特征。很多电视台的形象宣传片,追求视觉表象上的华丽,盲目的仿效,通常用一些无地域特征的镜头组合来构成,如:“日出”、“山河”、“大海”、“立交桥”等先进的工业流程、四季风光的变化等,最终造成了视听混淆,媒介风格的迷失和观众的无法识别。

误区之二:包装的基本元素不够协调。现有包装系统中存在一些明显的不和谐,音乐、造型、字幕等几个元素同时运用,不分主次,让人感到无主信息渠道,西洋乐和民乐共存,不注重音乐节奏,不注重色调,制作上往往流于粗糙。

误区之三:理念过重,负载过重。电视形象片最大的特点是瞬间性,它的理念不应该是沉重的,意向应该单纯、感性,表现元素简洁、轻松、好看。现在我们在屏幕上见到的有的形象宣传片往往试图赋予太多的思想,字幕解说过多,生怕观众看不懂,起不到一目了然的推广效果。

误区之四:过于写实,不够现代。频道包装体现的是媒体的品位和地方特质,是节目系统中最现代的成分,它的难度是独家意向的提炼和延伸。而有些频道包装是专题片式的,平铺直叙,缺乏韵味和意境,停留在表象和展示的层面上。

误区之五:多重标识破坏了信息解读。台标、栏目标、版块标题复合呈现,使受众视觉累赘,多重信息使形式破坏了内容。

3视节目包装实现的方法及步骤

针对在电视包装过程中存在的误区及弊病,通过认真学习和总结包装创作的规律,我们大致可以将电视包装分为分析、创意、设计及最终执行四个主要步骤。

3.1分析阶段

分析阶段主要又可以分为受众分析、地域分析和现状分析。这些是在创作整体包装前必须考虑的三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收视率的关键因素,它直接决定了整体包装核心理念的体现。

(1)受众分析。

电视整体频道包装所面对的观众,不仅是在年龄、身份、性别有所不同,而且在文化程度、审美观点上也有很大的差异,并导致欣赏兴趣和评判标准的巨大差异,在包装时要把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根据不同的目标收视对象,进行不同的包装。

(2)地域分析。

电视包装要突出自己的特性,尽量避免台与台之间的趋同,迷失了自己的方向。

强调地域,突出地方特色,强化个性化包装,是区别其他台的包装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原则。

(3)现状分析。

现状分析是指整体包装改版之前对目前正在动作的包装进行分析,主要是为了发现当前整体包装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进。只要具体分析透彻了,在以后的包装中都会把握的更好、更准确。

3.2创意阶段

通过前面对影响电视包装的三个因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总结后,下面就可以开始分析总结,得出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拟订一个整体的创意策划文稿,即创意方案,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包装核心理念和突破口。

下面具体谈谈电视包装的创意阶段应当注意的两个原则:创新原则和统一原则。

(1)创新原则。

电视包装的创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形式的创新、声音的创新和画面的创新。

①形式的创新。

所谓形式的创新,一般是指为片花、导视或宣传片等电视包装元素赋予新的表现形式,包括新的创意、技术和播出方式等。

片花形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形象标志的不同表现形式上。片花在电视播出中出现最多的,它的时间短,不断重复的播出可能强化它的视觉形象,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宣传片的表现形式上已经不仅仅是台标的形象表现,而是以突出频道的精神气质、强化形象为主要目标,这就要求在突出整个频道的追求和定位的同时,还要有极高的创意思维和表现能力,画面应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明确的传播理念,而且整个宣传片要与音乐、音效等声音完美结合。

导视也是一种很重要的包装形式,有节目导视、内容导视,它除了在画面的设计上很精美之外,往往通过提高导视的播出频率,起到引导观众、增加收视率的作用,所以它的创新也尤为重要。

②声音的创新。

声音的创新主要是以树立频道的形象特征为目标,将具有特色的声音或音乐融入到画面中,构成一种永久的声音传播符号,用来强化整体形象、增强视觉理念。

③画面的创新。

画面的创新,主要是强调视觉冲击力与文化底蕴的融合。画面是电视包装中的主要元素,也是观众选择节目的主要依据,画面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有文字、色彩、标识及动画等,这一切又根据节目长度的不同和形式的限制而改变。画面要有冲击力,同时应具有一定的内涵,在不脱离节目表现内容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将文化特色、地域特色与画面做到有机结合。

(2)统一原则。

强调整体包装的统一性和规范化,也就是在频道形象定位的基础上,使其表现形式的整体风格一致,以及制作上规范和统一。

电视包装的统一原则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形象标志的统一。

在整体电视包装中,始终都是围绕一个台的形象标识展开的。形象标志的统一应用,可以使一个台给观众以整体感,也能增强栏目或节目的段落感和节奏感,更能起到一种推广和强化频道的作用。

②风格的统一。

电视包装的风格一般体现在包装的三要素上,也就是从运动、声音、画面等要素上都应该相对统一,从而构成频道的特色,形成个性化和风格化。关于风格的表现,在这里重点强调一下节奏、音调和基色的统一,这三个方面是统一运动、声音、画面的关键点。

节奏的统一,就是电视包装中的运动节奏感要谐调;音调的统一,即整个包装中的音调呈现一种调和状态;基色的统一,也就是电视画面的色彩上要有一个基本的色调。

③节目单元包装的统一。

整体频道的包装是一个有机整体,因此频道包装的片头片花或宣传片等的制作要统一,频道中的各个栏目包装和制作都应在整体频道包装的基础上进行统一。

3.3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就是一个整体包装创意的实现过程,往往实现创意之前就需要对整体包装进行初步的总体设计。

下面谈谈这些因素中直接影响整体包装设计效果的几个重要因素,也是总体设计阶段必须考虑的几个因素。(1)标识。

频道的标识是由标志(logo)、字标、口号及音频标志构成。标志和字标是用于画面中直接展示、直接沟通的,而后两者往往结合标志出现比较多,是进行一种口头的朗读和宣传。标志可以由纯图形构成,也可以有纯文字构成,而文字结合图形的用法一般在频道播出的过程中或末尾定版的时候用得最多。

(2)颜色。

不同的文化定位决定了不同整体包装的色彩定位的不同,色彩在人们的心理感知中,有着强烈的情感倾向和心理接受效应。所以确定频道整体包装的基色,在考虑栏目本身定位同时,要考虑观众对色彩的接受程度。不同的色彩在刺激人的知觉时,给人的心理感受也不同,甚至在不同的节目中给不同的观众的感觉也不相同。

(3)声音。

声音包括语言、音乐、音响、音效等元素。整体包装中的声音就是将这些生活中的声音进行巧妙的融合,使之与包装的形象设计、画面风格有机地形成整体。

一般电视包装中的声音大概就由主题音乐、人声和声效构成。

(4)画面的运动。

运动是构成画面视觉冲击力的重要因素,画面的运动设计包括对画面中所体现的每一个元素和画面与画面、镜头与镜头之间所产生的运动进行设计,这三种运动方式基本上就构成了整体包装的所有动画方式。

运动和声音的结合非常重要,声音在很大程度上能弥补运动的不足,能加强画面的表现力度。一般在片头包装中,靠音乐来加强运动的表现力度和节奏感,尤其在总片头中,这种声音结合的应用体现出来的震撼力更明显。

(5)字体。

字体的设计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尤其是在整体包装中的应用,它是在以往平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了动感化。包装中的字体一般包括中英文字体和它们的组合。

上面具体介绍了设计阶段应该注意的五个方面,这五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它们在整体包装中都占有很重要的位置,缺一不可。总体设计之后就是进一步深入到具体单元包装的设计。

3.4执行阶段

在设计出最终的整体包装手绘效果图即故事板之后,紧接着就是紧张的前期拍摄和后期制作了。这一步就是前面所有分析、创意、设计之后的执行阶段。其实也就是实现故事板设计的制作阶段。在制作阶段没有太多的理论可讲,主要就是技术手段的应用和效果的实现,在整体包装的制作中既要充分利用现有成型的技术手段,保证频道包装的有序进行,又要不断吸纳新的技术,达到创新效果。

4目前各电视台在电视包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电视节目的包装虽然在电视事业得到极大的推广和发展,但目前的电视节目包装仍存一定的问题。

(1)电视节目包装不重视前期策划及方案工作。

统一的、整体的创意策划是形成电视频道宣传包装风格的先决条件。这需要制作人员具有把握全局的观念。

(2)电视节目包装的资料匮乏。

建立完备的资料库: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影片资料,特别是音乐资料、音响资料。在资料的收集整理过程中提高自己的技术素养和艺术素养。

(3)电视节目包装过份强调视觉效果。

现代电视技术的发展为电视包装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电视节目的包装只见繁复的物特技在耀目,而忽视整体包装的功能诉求,就会大大削弱包装的意义。

篇2

老百姓平时所知道的数字电视实际是由彩电生产企业热炒的一个产品概念。数字电视包含的是电视节目采集、制作,信号传输、接收等整个链路的数字化,而仅信号传输角度又可分为三种方式:卫星数字电视、有线数字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数字移动电视其实就是地面数字电视,与传统的模拟无线广播电视相比,最大优势在于,它可以支持在移动状态下接收。

二、市场营销环境的概念

市场营销环境是企业营销职能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和力量,这些因素和力量是与企业营销活动有关的,影响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外部条件,它通过内容的扩大和自身各因素的不断变化,对企业营销活动发生影响。

三、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宏观环境

宏观环境是由人口、经济、科学技术、政治法律、自然、社会文化等环境因素所组成。这些环境因素对移动电视市场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是以间接的形式而作用于企业的营销行为。

1、媒介自身的趋利性促使其不断地寻求新的经营增长点

在中国数字电视发展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看到新兴的数字技术推动中国广电经营的升级、发展,另一方面也呈现出广电经营不断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探索新的经营突破口的战略姿态。当前的广电经营正逐渐转型,由一个已经恢复自主经营意识的个体,向一个具有自身发展逻辑和自身发展能动性的产业过渡。

2、人口因素与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关系十分密切

人是市场的主体,人口容量决定了市场规模,数字移动电视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主要包括城市的公交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内和车站的户外流动人口,他们大多处于无事可做的空闲状态。传统的电视针对的是在某一个地方相对“静止”的人群,而白天出行在外的人群是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这个群体不仅流动性大,而且随时段呈现规律性变化,为移动电视开展市场营销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3、有线网络资源积极推动数字电视的发展

数字化是一场世界范围的新技术革命,数字技术虽然只是充当了广电业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营效益的技术基础和手段,但它自身的优势是对营销的有力支持。

四、数字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微观环境及优劣势分析

企业的微观环境包括企业本身、顾客、竞争者和社会公众。前面我们提到,数字移动电视从传统的“盲区”中挖出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它针对的是一个特殊的受众群体——移动人群,这就是移动电视广告营销潜力蕴涵的根本所在。

1、受众群体的流动性大

以车内受众为例,乘客们乘车去往不同的目的地,在车内停留时问各不相同,这个时间因城市规模的差异而不同。

2、受众随时段呈现出规律性变化

不同时段内,乘客的人员结构呈现明显的一致性。比如说,早晨6:30到7:00,乘客以10几岁的学生为主;7:00到8:30,乘客以上班一族为主,收入水平非常近似;16:30到18:30,又以20到40岁的上班族为主。因此,不同时间段的观众结构是可控,相对稳定的。客户可以根据不同时段的不同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广告投放。

3、对受众的垄断和伴随性传播

移动电视的行动路线长而且固定,它的流动也导致电视广告能不断在特定路线上反复,从而增加了广告受众的数量和接触频牢,决定了移动电视广告的优越性,能使信息更精确、更有效的击中目标受众。但另一方面,数字移动电视传播环境中的干扰因素比在家里更多,观众的心态也更浮躁不安,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注意力,虽然关注屏幕频次高,但是单次连续观看时间短。

4、无竞争传播空间

移动电视将电视媒体从户内搬到了户外,搬到了一个低干扰的环境里,抢占了传统电视媒体无法覆盖的空间。但同时,观众也要求伴随在身边的移动电视能提供更实用,更有效更贴近的资讯。观众是媒介微观营销环境中最重要的因素,它是媒体产品的最终购买者或消费者。对消费者的把握,要从规模和观众需求的质与量两方面分析和了解,从营销学的角度来考察,为特定受众服务,创造出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受众多方面、多层次的需求。

五、移动电视市场营销的环境威胁和市场机会

环境威胁。环境威胁是指市场环境中不利于企业营销的因素,对企业发展形成挑战,对企业的市场地位构成威胁,对移动电视而言,环境威胁来自于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目好坏是影响其经营的关键所在。由于乘客在车内停留时间不长,在公交车上的收视常常呈现为一种伴随性的行为,移动电视的覆盖率和渗透率相对大众多媒介而言,还是小众媒体。如果不能根据自身传播条件及特色来生产节目,将很难维持市场优势。要把握目标受众,移动电视应该按营销学的思路来组织和设计自身的传播产品,有效吸纳受众注意力,使观众获得满意的心理报酬,从而更有利于营销活动的开展。

第二,技术层面的问题对收视效果造成不利影响。音量的大小,人声与车声的嘈杂程度,乘客的密集程度,人群的流动性,移动电视图象信号的接收情况等,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电视的传播效果。

第三,模式是运营中实际的问题。在模拟电视经营模式当中,主要是媒介、广告公司、客户之间的三角游戏。作为广告经营的重要依据,数字移动电视收视效果检测机制的建立速度远远落后于技术和节目的发展。此外,数字移动电视该如何赢利,依据什么样的价格体系,什么样的成本核算才能赢利,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开拓用户市场等问题,仍具备一定挑战性。

市场机会。市场机会是指对企业营销活动富有吸引力的领域,在这些领域,企业拥有竞争优势。

第一,媒介产品的质量是根据受众满意来定义的,数字移动电视可提供的实用性信息包括:时政新闻、交通路况、出行气象、车位引导、消费资讯、商场促销等,这些信息看似平常,传统电视媒体也可以提供,但因为移动电视在户外实时传播的媒介先天优势,使这些信息具有更大的实用性,也使用广告的传播更有效,人们可以根据实时交通路况选择出行路线,可以根据消费资讯改变吃饭的地点,可以根据商场的促销信息决定逛街的去向等等。

第二,随着技术的发展,移动电视已经实现了在手机终端梦想成真,实现了面对面的商业传播。所谓“得终端者得天下”,拨开趋同认识的雾障,彰显自己的个性才能赢得市场。

六、结论

市场营销环境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统一整体。移动电视作为营销系统整体,是一个由若干相对独立而又有一定方式相互联系的部门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它同时又存在于一个由人口、资源、社会文化等组成的大系统之中,它既受大系统的影响和控制,又反作用于大系统。

广告媒介市场营销环境直接影响到广告传播价值和企业营销策略的制定,移动电视在做市场营销管理决策时,必须把与自身有关的环境和营销活动作为一个系统,统筹兼顾各系统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各个构成部分,才能产生增效作用,提高经济效益。

篇3

笔者通过对河南高校视觉艺术专业的电脑艺术设计课程设置的抽样调查、对本校上课过程的记录以及采访视觉艺术专业本科学生关于学习效果的问题,发现了三类较为突出的问题,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模糊不清的教学目的

电脑艺术设计在中国大学中的艺术系或学院作为必修课程仅仅20年的时间,由于普及时间相对西方发达国家较短,这门学科的专业教学法和课程设置标准仍处于空白阶段。位于中国中部地区的河南省是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农业大省,以科技为导向的电脑艺术设计教育在其高校的发展也就相对滞后。这种滞后的第一个表现就是教学目标不清晰。多数课程在为期四到五周,每周16个小时左右的时间段中,把教会学生技能作为课程目标。一般来讲,教师会把介绍“像素”概念作为学习设计软件的开头,例如Photoshop,CorelDraw,Illustrator。接下来,一系列设计工具的功能被逐个展示及讲解,学生按照教师的讲解做没有任何艺术理论支撑的练习。“这种授课的方式被中国大多数高校运用,是由于几乎所有电脑艺术设计教科书籍只强调电脑相关技能和手法而忽略了艺术或设计理论”[2]。因此,教学方法经常被当作课程目标。虽然一些教师会在授课过程中讲述艺术理论及历史,但仍然不可避免地从掌握电脑设计技术为出发点讲解设计工具。这样做的结果是,为了具体展示说明他们的观点,教师有时不得不拼凑从网络上找来的图片,最终借助设计工具完成特殊效果制作。课程结束经常以一张到两张二维设计项目为评判标准,例如海报设计,标志设计或者书籍装帧设计。非常遗憾的是,在大多数案例当中,由于对技术以及特殊电脑效果的过度聚焦,学生所完成的设计作品经常出现过度使用电脑特效的情况,而没有反映他们的个人艺术表达,这样制作的艺术作品仅停留在应用电脑技术的表层,失去了设计作品的艺术本质。

(二)课程设置相对落后

数字艺术在当今社会已显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在河南省,已经有超过40所高等院校开设了视觉艺术专业。虽然本科学生扩招不断增长,学校由于扩招带来的收益也不断加大,但视觉艺术的课程设置十年来却未有大幅变化。根据抽样调查,河南省高校视觉设计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可分为五个阶段: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程、实践课程以及选修课。具体来讲,公共基础课也可以称作通识教育课,主要教授政治、思想、计算机等课程,安排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课时当中。专业基础课主要集中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上半学期,教授中外艺术及历史理论,训练基础绘画及造型技能。专业核心课程包含电脑艺术设计及相关设计课程,例如海报设计、标志设计、字体设计等,学生从大二下学期到大四上学期进行学习。实习课程主要由外出实地考察以及毕业设计组成。据调查,视觉艺术专业的通识教育课程平均占到毕业总学分的约30%,专业基础课与专业核心课程共占到总学分的约50%,剩余学分由实践和选修课程组成。这就表明,电脑艺术设计课程设置时间的短缺会极大影响学生掌握电脑设计技能及方法的能力,至于将个人艺术表达融入其中的较深层面更无从谈起。此外,今天的电脑艺术设计并不仅局限于二维或三维图形图像设计,动态平面设计早已成为图形设计的另一种趋势。这意味着表现视觉艺术的媒介在不断更新,叙述手法在不断完善。同时,这种现象提示了传统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所强调的知识点已不能够满足市场需求。“如今的动态平面设计更强调图形与观众动作产生互动效果,而非传统平面设计只处理图像视觉信息,多媒体的综合技术运用使动态图形不仅有形态,更有声音与动态”[3]。正因为动态平面设计具有较强的交叉性、综合性,传统封闭的独立课程单元需要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将相关课程进行有逻辑的交叉衔接。

(三)先进教学设备的短缺

“中国政府财政收入与教育投入的比率失调具有相当长的历史。”[4]这种教育资源配置的短缺首先体现在对公立学校的财政拨款方面,教学设备的定期更新是许多高校面临的问题。尽管教学目标、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置是达到预期教学效果的核心,但是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有效使三者结合并实现教学效果的护航使者。尤其在视觉艺术专业领域里,电脑的硬件及软件更新对于其课程的有效展开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河南许多高校的艺术学院仍存在着此类问题,低级别配置的电脑无法满足不断更新的设计软件的速度要求。此外,一些艺术学院无法保证电脑总数匹配学生总数,这就造成了教师有时候不得不要求学生上课带自己电脑的尴尬局面。在如此情况下,教师很难保证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也可能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

二、改革电脑设计课程的方法建议

改革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前提条件是明确新的课程设置目标。课程理论之父拉尔夫•泰勒曾经提出一条经典的课程目标设置基准:“既制出要使学生养成的那种行为,又言明这种行为能在其中运用的生活领域或内容。”[5]相关课程设置应该遵循两个原则:第一是培养学生能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第二是学生在运用知识的领域中能有光明的前景。除此之外,课程设置应具备可持续性的特质,意味着各门课程直接的逻辑交叉关系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学生才能从中积累知识并且循序渐进地培养自己的能力。根据以上理论基础,本文提出五点整合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办法。

(一)专业基础课程

高校视觉艺术专业仍旧需要专业基础课程来强调艺术及设计理论与历史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创造一个了解艺术及设计背景的途径。这些课程可以同时以传统及现代艺术理论为重心,并用多媒体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学习不同的艺术理论,学生可以把所学知识作为怎样把美学概念融入数字艺术的手段,并充分理解电脑艺术设计在他们作品中的重要地位[6]。这样,便有助于解决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不会将艺术理论与设计艺术手法相结合的难题。

(二)专业核心课程

理论概念和不同的多媒体技术的课程应该在大学一年级开始。但在河南省,此类课程经常到大学二年级第一学期才开设。在此状况下,学生可能并不能熟练掌握电脑技术。如果多媒体相关课程可以较早开设,学生就可能更熟练掌握此项技能并更容易把自己的艺术观点融入到其设计作品中去,而不会由于技能的生疏限制了他们创作灵感的发挥。同时,“电脑艺术设计课程需要紧跟当今科技与数字艺术的趋势”[7]。现今的美学观念和动态平面设计课程应该纳入视觉艺术课程体系以及实践类课程,例如让学生接触现实实践设计项目,是培养他们适应未来工作的有效方案。

(三)与设计产业联系的工作室制度

工作室制度的教学模式,可以从视觉艺术专业的第三年级开始建立并持续到毕业年。与传统教学课堂相比,这种模式更能够积极地鼓励学生参与到数字媒体相关产业中去。工作室模式教学和以“项目设计”为中心的教学在西方国家已经运作得较为成熟,它具备很强的开放性与互动性,强调让学生参与到设计课题当中而绝非完成单独不相关的作业。高校可以经常请设计企业代表或专家来到课堂与学生分享设计趋势,或举办一些与电脑艺术设计行业相关的研讨会,并提供真实的设计项目。教师在设计过程中作为“促进者”,能帮助学生不断反思设计问题,并在没有固定方式和局限条件下共同研究设计方案。这样,使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市场需求,以便培养相关能力,为其毕业找工作做好准备。

(四)毕业设计项目

鼓励临近毕业的视觉艺术专业学生在相关企业中进行实习并寻求工作岗位。学生的毕业设计项目是开放的,允许他们根据喜好挑选感兴趣的命题或者根据未来工作需求拟定相关题目。在设计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中心,辅助指导他们完成毕业设计。

三、课程设置改革之相关问题

除了需要对电脑艺术设计相关课程设置进行重新整合外,也不能忽视教育资金的短缺与中国传统教育制度的遗留问题所造成的影响。作为全国最大的农业省,政府资金的投放与分配,不能够完全满足教育发展的需求。依赖先进并昂贵的硬件及软件设备支持的电脑艺术设计课程改革将会因为资金的欠缺受到影响。此外,高校视觉艺术专业中的公共基础课程比例应该削减,要增加电脑艺术设计课程的整体比重。思想教育及通识教育课程的过度填充可能会对此专业教学效果产生消极的影响。相比之下,与电脑艺术设计相关的选修课程可以适当增加,因为此类课程可以拓宽学生对艺术设计的理解能并培养其设计技能。但以思想教育为核心的此类课程设置所占比例也会影响未来课程设置的改革。

四、结语

篇4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

在当前知识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广播电视作为政府与民众之间沟通的桥梁获得了较大发展和进步,播音主持作为广播电视传媒的核心,要立足于自身的工作职能,面向新时期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创新自己的播音主持艺术,更好地向社会民众服务,提升广播电视在社会民众之中的社会影响力和渗透力,凸显其创新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广播电视媒介的核心竞争力。

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及发展趋势

1.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重要性分析

1.1.1改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银幕形象,提升传播效果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与受众进行直接的、面对面的交流和互动,要以其内在气质和外在形象,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它不简单是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外在相貌或发型服饰,而应是外在与内在的完美融合,是主持人文化内涵和综合素质的展示,所以,播音员主持人不仅仅要锤炼自己的形体动作、面对镜头的表情这些非有声语言,还要对现阶段受众的诉求、语言习惯、精神需要,特别是熟知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做到“内外兼修”,使观众对其产生由外到内的审美感知、体验和品评,在内外深度融合的前提下,构筑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吸引力的全部内核

。1.1.2日益宽泛的工作需求的适应性要求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要具备播音主持专业方面的优势,不仅要具有采编播、节目制作的能力,还要敏锐把握市场动态、捕捉观众对精品优良节目的需求,做到在节目形式上推陈出新,这就需要播音员主持人适应当前媒体在视觉技术上的高速发展,例如:如何在虚拟演播播厅,巧妙和3D动画进行有效结合,给观众带来较好的视觉效果体验;如何在语言上与时俱进,在选词用词上体现时代特色,又不“三俗”,引领受众的语言审美,等等。

1.1.3延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生命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要以饱满、优秀的形象面向观众,通过创新电视播音艺术,使自己的播音主持更具鲜活的生命力,从而延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职业寿命,虽然现如今媒体行业竞争激烈,但无论在任何时候,作为一名播音员主持人,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但要做到“合格”还得做到“优秀”,不但要做到“被动”工作,还要做到具有新视野、新视角对节目“开拓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在广播电视行业发展下去。无论是央视的朱军、董卿,还是湖南卫视的何炅、汪涵,都没有在自己的岗位上自我满足,而是不断前行,不断挖掘挑战自己的潜力,这才是成为优秀播音员主持人发展的正确方式。

1.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趋势

1.2.1内在的创新与坚持为永恒追求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中,面对社会民众文化素养层次的不断提升,要不断创新和开拓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文化内容和形式,创作新颖、趣味化、深层次的文化作品,播音主持人要具有大量的知识储备和专业技能,在强化自身创新艺术水平的条件下,不断提升广播电视媒体传播效果。

1.2.2职业化的趋势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发展进程中,必将以播音主持的职业化趋势为方向,这就要求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具有规范化、高标准的才能和水平,能够适应职业化趋势和要求,以更好地占据广播电视传播竞争地位。

2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现状

当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艺术性还相对匮乏,在创新方面还表现出一定的迟滞性,这不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自身发展和进步,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意识不足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部分人员对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认识不足,在对播音主持艺术创造的过程中,缺乏积极性和创作热情,在这种消极态度的影响下,难以形成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创新。

2.2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缺乏理论支撑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中,尚未形成足够成熟而先进的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理论,在缺乏足够强大的理论支撑的前提下,播音主持艺术创新难以进一步深化。

2.3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人员的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人员队伍中,部分人员还没有形成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理论认识,缺乏理论基础知识储备,这就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发展缺乏理论根基。同时,播音主持艺术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还存在不足,综合素养不高,彼此之间的协调性也不足,这就使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缺乏团队基础,降低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整体水平,不利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全面发展。另外,广播电视台要眼光高远,给新人发展的机会,给他们素质提升的空间,这样才能炼就大量优秀播音主持人才,不担心优秀主持人出走,形成“用人荒”。

3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培养路径探索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我们要重视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研究和分析,面对播音主持行业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对症下药,实现对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全面创新。

3.1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

为推进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行业的创新发展,要以意识和观念的创新为首要前提,增强播音主持相关人员的艺术创新意识,并将播音主持人员的艺术创新纳入到行业规划中,提升对播音主持艺术创新的宣传和推介力度,使更多人理解和支持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

3.2全面提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员的整体素质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要针对播音主持工作人员整体素质相对不高的现象和问题,打造与时代进步相契合的播音主持队伍,要使之具有过硬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不仅要从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穿着打扮、谈吐、气质、声音等方面提升,还要注重培养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内在涵养,深入对播音主持艺术的研究和探索,以更好地实现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艺术效果。

3.3创新培养播音主持工作人员的独特语言风格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过程中,要注重培养播音主持人的独特语言风格,注意播音主持的规范化、准确性和真实性,但这并不排斥日常口语的播音主持,而要以向观众传递信息为基准和目标,采用标准普通话实现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播音主持,更好地使观众获悉播音主持传递的内容信息,并且在标准普通话的播报过程中,融入适当的口语化元素和生活化元素,可以较好地实现对观众的“零距离”接触,实现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的充分融合,减少和规避观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曲高和寡”的不良印象,缓解和降低民众对于广播电视节目的疏离感。所以,这种独特语言风格的培养,一方面需要在语言停连、断句、重音表达上有自己的特点,如赵忠祥老师在解说《动物世界》时,重音拎取上,就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另一方面,跟主持人所在平台的风格有关系,例如,湖南卫视主打“欢乐”招牌,所以,湖南卫视的主持人风格整体风格时尚、年轻有朝气,不仅在造型上,在语言词汇的选取上也有别于央视的沉稳大气。仔细观察各地方卫视主持人的风格,都跟各自平台的定位有关,从而呈现出不同的主持风格。这样差异化竞争,构成了语言风格的百花齐放。当然,即便是在同一个平台,也要找准自己的优点,结合自己的兴趣点、栏目特点、擅长领域、性格特点等,自然形成自己的表达方式,并在后期的职业工作中不断进行修整锤炼。

3.4搭设播音主持语言艺术互动平台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过程中,主持人要能搭设与社会民众之间的互动平台,摒弃自说自话、“一言堂”的播音主持方式,创新与观众互动和交流的语言艺术平台。例如:访谈类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节目,就不能将视角局限于主持人与嘉宾之间的谈话,还要充分意识到潜在的受众群体,可以与潜在受众群体交流和互动,获悉不同的节目感悟和评判效果,较好地实现对访谈现场的气氛调节和信息传递。

3.5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审美修养

在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创新过程中,要注重提升播音主持的审美修养,这种审美修养是一种对语言艺术的感性把握,而很多时候审美修养的提高,会让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呈现出言谈举止浑然天成的感觉,而不是矫揉造作。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对“美学”的追求,会让播音员主持人的艺术悟性得到提升,而不会越来越呈现出一种职业倦怠感,而是时刻保持着对职业的新鲜感和对生活美好的感受力。从而使播音主持人的审美个人修养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吻合,借助于语气的渲染、肢体语言的配合等,更好地将观众引领到播音主持人所营造的语言艺术氛围中,产生与广播电视节目内容的情感共鸣,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

4结语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极其关键和重要,通过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人的语言艺术创新运用,可以形成独特的、丰富的播音主持艺术风格,并使之成为广播电视节目的重要标签。另外,也离不开播音员主持人所在平台对播音员主持人的气质熏陶,双重合力结合,尽力做到1+1>2,增进广播电视节目与观众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在促进交流深度和广度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质量和水平,增加观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认可度。

参考文献:

[1]王秋硕.播音主持艺术批评的内涵、共性与特性[J].青年记者,2017(2).

[2]程勇.传媒视野下播音主持艺术的要素探讨[J].新媒体研究,2016(6).

[3]刘岩.播音主持艺术的创新与发展[J].科技传播,2016(10).

篇5

摘要:本文从历史的发展和艺术的角度分析了形成男高音现状的原因,揭示其发展走向:男高音的明天更辉煌。

男高音的演唱震撼人心,感染力强,是古今中外颇受欢迎的歌唱表演形式。中国的民族男高音,受历史的、西洋的各种演唱流派的影响,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制约,形成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走过了辉煌的历史。但近十年来,其光彩暗淡了许多,市场上民族男高音演唱的光碟销量极少,卡拉OK厅民族男高音歌曲少得可怜,老百姓基本上没有消费新的民族男高音歌曲。似乎国人不太需要振聋发聩的雄性呐喊,不愿意男人用悠扬、高亢的歌声抒情。本文试图从历史的发展中找出形成现状的原因,揭示民族男高音的走向。

一、从音乐发展史看

1、中国古代史中,对男高音演唱的记载中有这样的名句:“声振林越,响遏行云”,它反映出古人对男高音的鉴赏品味,反映出古代男高音的演唱水平。这种品味和水平,不只为士大夫和隐者高人所拥有,老百姓在山野和田间的山歌与劳动号子,也尽显出其艺术魅力。民族男高音事实上与国人的生活揉和在一起。

2、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中,男高音的主要平台局限在戏曲表演舞台上。雄浑震撼的花脸演唱,苍凉、刚劲的老生演唱,高亢、优美的小生演唱,圆滑明亮的丑角演唱,甚至秀丽婉转的男声音高八度旦角演唱,都尽显各种风格男高音的魅力,集中国声乐之大成,开辟了当代男高音及其它各声种演唱的先河。戏曲表演的各级各类舞台,占领了国人的音乐消费市场,民族男高音是各阶层人士生活的组成部分。

3、中国当代音乐史中,民族男高音创造了它最大的辉煌。建国以来,民族男高音秉承戏曲男高音和地方唱腔的传统,追求演唱的感情真挚、咬字吐字的亲切、音色的明亮高亢,追求旋律的悠扬婉转,曲调的民族化,行腔的自然化;吸取西洋美声唱法的营养,追求声带的自由振动,共鸣腔的合理运用,气息的流畅与贯通,追求整体发声的科学性与世界性。词作家、曲作家和歌唱家的辛勒工作,将民族男高音推上了它历史上的最高峰。各阶层人士耳熟能详的歌曲,既具备高度的艺术价值,体现出中西因素的合理结合,又具备极强的通俗性,易学易唱,为老百姓所欢迎。

《红星照我去战斗》、《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西沙,我可爱的家乡》、《骏马奔驰保边疆》等歌曲,既在创作和演唱中体现中西结合的优势,又在问世后极易为老百姓所传唱;这些歌曲情绪激越,旋律流畅,演唱起来振奋人心,鼓舞斗志,激起人无限的民族自豪感;至上世纪末,没有人不知道《牡丹之歌》、《再见吧,妈妈》、《敢问路在何方》。

二、从艺术角度看

从艺术的角度看,所有的民族男高音歌曲,无一例外,无法用戏曲发声法或原生态唱法自然、合理地演唱,也不太适合用纯西洋唱法演唱出其风格,它只能用新生的民族唱法合理地表现其艺术形象。

1、民族男高音在当代走入辉煌

在这段历史中,民族男高音占据了极大的文娱市场,是中国文化生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分析民族男高音在当代走入辉煌的原因,有艺术家的努力,有艺术本身的兴衰规律,也有政治、经济及人文因素的影响。

建国初期,以前苏联为代表的艺术,直接影响着中国的艺术,这算是为国人带来了西洋音乐一个区域的营养。随后的二、三十年,因种种原因,音乐家无缘感受世界音乐的新潮流,这刚好为国人消化西洋音乐提供了一个自由、自然的缓冲时段,为中西结合提供了相对封闭的独立空间,所以,国人不觉得别扭和茫然,倒觉得本该如此,在不知不觉中,其观念转变了,正是在这些特定的因素下,产生了民族男高音。

2、民族男高音有其特殊的传播途径

民族男高音得到国人认可的另一个特殊因素,是歌曲特殊的传播途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叶以前,农村家家都装着有线广播,或至少人人都能迅速听到全国统一的声音,城市更是如此,这是一种垄断,也在实际上为歌唱提供了良好的引导;八十年代以后,无线电、录放机、电视机相继得到普及,但世界领先潮流的歌没有及时进入中国,民族音乐独占鳌头,民族男高音实际上得到保护和培植。

3、民族男高音演唱的局限性

近十年来,国人的精神世界向多元化发展,但文化娱乐却大部分局限在牌类活动中,也有一部分消磨在卡拉OK歌唱中;现代的卡拉OK歌曲,以各种歌唱形成迅猛地冲击国人,人们极端茫然,非常别扭,而社会环境的变迁、又使人浮躁、脆弱、懒得追求生活的艺术化,更不可能将有关民族的一些激情挂在嘴边。放在心上,也少有耐心静静地感受灵魂的悸动。年青人唱男女纠葛,把爱情从神圣的殿堂拉下来,肢解了随便唱,把其它的平凡、真实的情愫翻来覆去地唱,而少有人慷慨激昂,对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更是退避三舍。中老年人对甜美的、滋润心田的民族女高音尚且能首肯几下,对民族男高音没有涉足的兴趣和能力。

民族男高音演唱的局限性,在现代生活中,显得越来越大。男高音本身是极娇嫩的声种,民族男高音更加脆弱;无论专业演员还是普通歌唱爱好者,睡眠的质量、饮食的适宜度、体能的好坏都影响歌唱效果;而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夜生活频繁,人们总处在疲惫和焦虑中,这些都影响体能和情绪,也影响睡眠;各种污染和烟酒刺激,对发声系统的破坏也是严重的。这一切让民族男高音越来越难唱。

三、男高音的明天更辉煌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与时俱进,才能再造辉煌。音乐家们为民族男高音的发展,做出了许多努力,如:吸取原生态歌曲的营养,推出《西部放歌》、《西部情歌》等优美歌曲;歌唱平凡、真实的情愫,推出《母亲》、《父亲》、《儿行千里》等优秀歌曲。但因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等因素的制约,这些歌曲的影响力与上世纪相比,有相当的距离。

篇6

1.1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输电线路规模的扩大,设备也变得复杂起来。由于输电线路检修的难度增大,想要实施运行检修一体化,就必须建立完善的设备信息档案库,以防止出现混乱现象。建立设备信息档案库需要搜集出每个设备的最初技术档案,记录设备的出厂产数、检修记录、运行参数、试验数据和异常记录等。记录这些设备的最初技术档案数据的目的主要是方便对设备进行监测分析比较,以便能更好地判断当前设备状态。

1.2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主要技术

为了提高输电线路检修一体化管理水平,在提高系统智能监测能力以及方案优化分析水平方面,就需要采用相关技术,比如:状态监测技术、智能分析技术、负荷预测技术、数据库分析技术、安全校验技术等等。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主要指的是将故障检修、定期检修和状态检修融为一体,将输电线路的运行和检修融为一体,通过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标记需要检修和不需要检修的设备,并按照设备实际状态安排检修周期和检修手段,减少不必要的浪费,进而提高输电线路的供电效率。

1.3优化输电线路承包的形式

优化输电线路承包的形式也是实施一体化管理的一个重要任务,目前输电线路承包的方式是以一个班组为基本单位,实行分批式承包制度。在工作中,班组内成员要仔细调查承包区域范围内的线路、设备及技术等情况,再根据工作的难易程度进行合理配置。特别注意在管理过程中承包的线路不能跨区域,也不能分段承包,必须在同一层面上实行集中式的承包才可以。

2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确立的不断深化,国家电网的建设与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在实施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2.1环境因素

电力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比较危险,因为电网覆盖比较广泛,在外工作总是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制约,所以很容易导致不能按照原始计划正常工作。而且外界工作环境的安全得不到一定的保障,如果缺乏先进的设备或者资金投入不足,也会对整个检测和维护工作造成一定的影响。

2.2人员因素

由于电网规模的扩大,电力工程也在不断增长,进而加大了检修和维护的工作量。但是工作人员的数量并没有相应增加,甚至会不断减少,也就给检测和维护工作带来了不小的挑战。除此之外,部分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没有达到一定要求,对输电设备认识不周到,不能及时将故障排除,也严重影响了输电线路的检测和维护工作的效率。

2.3安全因素

在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中,由于签发工作缺少必要的审核工作,没有采取正确的相应措施,而且工作现场管理也十分混杂,条件险恶,安全问题得不到一定保障。

3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具体措施

3.1加强运行检修一体化安全管理

首先,需要加大输电线路的巡查力度。安排专门的监督管理小组,要求他们对整个输电线路进行巡视审查工作。其次,要强化安全检测环节,输电线路安全检测的程序要求做到极其精确,对检测得出后的数据结果进行合理分析和科学评估,进而得到最精准的检测结果。除此之外,在对输电线路进行检测和维修时要考虑现场设备的实际运行情况,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维修措施。另外,就是改善作业环境,尽量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

3.2克服不同环境因素的制约

为了解决环境因素带来的困难,就必须建立一套完善的管理体制作为保障,能及时对输电线路的运行工作进行评估,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检修计划和维修计划。该管理系统还必须能对输电线路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监测,并且能够综合分析出输电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各项数据的变化,以便做到实时监控。

3.3加强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的人员管理

电力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知识技能也是考验整个企业的核心,为了能更好地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故障,必须要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相关技能,进而提高工作人员的效率。所以,不断引进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是实行输电线路运行检修一体化管理的必由之路,将运行和检修工作融合在一起,相互促进,才能保证整个系统的完整性,进而提高工作效率。

4结束语

篇7

课程教学体系基本结构的合理性决定专业学生技术技能学习效率和质量,即专业课程开设的前后顺序、课程教学课时要安排合理,以科学的课程组织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考虑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质量要求,需要全面覆盖基础课程、技术课程、实训课程和选项课程四大模块,四模块分别占比:23%、20%、40%、17%。机电一体化课程考虑技术技能视角构建课程体系,要尤为注重技术技能训练。

2构建思路

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基于学生未来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型质量要求的,要充分考虑职业资格考试和技能大赛对教学引领作用,在课程体系中集中体现技术、技能属性。考虑现有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将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为“阶段+模块”、“理论+实践”的互补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阶段主要包括职业基础能力培养阶段、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培养阶段、职业关键能力培养阶段和职业拓展能力培养阶段四个阶段,对学生在未来职业中所需技术技能进行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课程模块主要包括基础课程、技术课程、实训课程和选项课程四大模块,其中基础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职业素质和基础能力进行开发培养,切实提高学生职业综合素养;技术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的专业技术能力进行开发培养,主要设置职业技术性课程;实训课程模块就学生在职业技术性课程中所学进行实训教学;选项课程模块就学生在未来职业中具体工作岗位所需设置的课程,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技能导向性。

3课程体系总体设计

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框架是基于机械工程行业需求,强化学生技术、技能基础,拓宽机电专业能力,突出未来职业能力,提高综合专业素质,全面职业发展的课程结构,是面向多方向工作岗位需求,设计大类模块化课程的体系。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包括集“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专业思想教育”在内的基础课程教育(一个基础),包括集“电工电子基础平台+机械基础平台+计算机控制技术基础平台”在内的平台课程教育(三个平台),包括集“自动生产线方向+机电一体化设备+模具设计和制造+数控技术应用+计算机辅助机械设计”等多模块课程教育(多模块)。

4课程体系设置分析

篇8

关键词:在线包装技术;技术应用;工作流程;电视节目

当前,电视节目包装已经成为一种新兴产业,电视台与各类媒体都成立了专门的部门进行电视包装,针对不同的电视节目,如新闻类、综艺类、体育类等进行组织策划,形成专业的包装形式。现如今,随着电视事业飞速发展,电视中的各类频道都需要有特色的创作思路,在管理上也要不断创新,提高制作的技术水平,加强工作人员的能力。宣传模式日趋成熟,优秀的作品层出不穷,通过包装技术已经吸引了一大批观众的眼球。为了更好地打造栏目的品牌,展现冲击性的效果,使节目能够更加符合观众的品味。电视包装行业也需要更加出色的人才与更加突出的技术支持。不仅是电视各类栏目,直播节目以及录播节目等都需要一定的包装,在节目的前期和后期也要进行不同模式的包装。

1在线包装技术概述

我国的在线包装发展了很长时间,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传统的节目包装都是在节目播出时假设字幕机、动画、Logo或者是二维三维特技、慢动作回放等一些技术丰富节目的效果。但是,节目的改革一直在进行,目前已经有多种包装技术,如虚拟演播室、渲染器等一些类产品的出现,使在线包装技术得到了蓬勃发展。

2在线包装在针对不同类型节目时的应用

电视节目有很多种类,常见的有新闻频道、综艺频道、体育频道等,每一类型的频道都需要特色的节目包装技术,使包装能够体现节目的特点。

2.1新闻类节目

新闻类节目的在线包装是文字、场景、字母、渲染技术相结合的制作技术,再针对图像、声音、字幕等组成部分进行剪辑。3D技术可以使图像和文字模拟动态的场景;Flash技术通过对节目的润色和渲染取得丰富画面的效果。所有的技术就位之后,在特定的位置进行特效处理,使节目的质量得以提高。

2.2体育类节目

体育类节目的实时性较强,需要特定的实施包装系统,需要在比赛现场画面中插入虚拟图形,要让观众能够观看到慢动作与回放。以足球比赛为例,需要向观众提供球速以及动态越位线等情况的播报,要利用包装技术实现虚拟化动态越位线的播放。实施包装系统除了起到了包装效果之外,还具备解析球赛的能力,来提高节目的质量。

2.3综艺类节目

综艺类节目的包装需要演播室的渲染器和字幕机等设备,实现多种包装元素的智博展示。我们还需要很多当代技术的支持来丰富节目的内容,如可以利用短信互动、电话连线等方式,使观众能够有更高的参与性。

3在线包装网络系统及包装流程

3.1在线包装系统

在线包装网络技术不断成熟,我们也需要更加成熟的包装系统来满足当代电视节目的需求,我们需要更加丰富的模板,使其能够随时调用,及时修改。

3.2网络在线包装的流程

网络包装需要有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策划,才能为电视节目带来良好的效果。对电视台相关业务的调研有利于建设在线包装网络来完成对业务工作流程的需求分析、评估和设计。文案策划环节与制作环节是包装业务流程的核心部分。其中包括以下几个环节:首先,任务规划环节;然后,对方案进行设计,并且还要加之辅助设计与文案设计;最后,对进度进行审核。每一个环节都是十分重要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以严格的顺利进行。制作环节主要分为粗编以及精编制作、音频制作、图文动画等业务,制作换件的顺利进行也需要技术层面的支持。

4在线包装技术的发展趋势

电视节目已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电视节目在线包装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在线包装的技术也日趋成熟,行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在线包装技术主要朝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专业化。越来越重视专业的在线包装技术丰富节目的内容,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格特点。在综合类、体育类、财经类等活动中体现得尤为明显。有的还应用到虚拟演播技术、三维实时渲染技术等。二是网络化。在线网络包装系统需要一个团队的紧密配合。紧密的工作流程,还要进行协同策划来实现在线的节目包装。通过对网络互联对电视台全台转播,获取更多的媒体资源,使资源得到共享。

5结语

观众对电视节目的要求不断促进电视节目优质发展,使在线包装技术在电视节目的包装过程中得到不断优化、完善。与此同时,激烈的竞争使在线包装技术的发展更加专业化,信息资源共享彻底颠覆了传统的包装形式,使电视节目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朱锐.三网融合时代,电视节目策划及制作中在线包装技术的推广运用[J].世界广播电视,2011(6):86-87.

篇9

一、电视片头的数字媒体艺术性

时至今日,电视栏目片头的制作已经不是当年的手工制作模式了,电视栏目片作更多的采用的是新的数字媒体技术,具体的来说,就是通过在电脑等数字媒体制作出由数字语言构成的原始声画素材,然后通过特殊设备把数字信号转化为电视模拟信号或者直接使用数字化设备播出。也就是说电视片头的本质是基于“”和“1” 的数字语言的艺术,数字媒体艺术性是其本质特性。从数字媒体的美学特性去探讨片头艺术的美学特性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对于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根源,一些学者和专家认为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思维主要受到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即蒙德里安、康定斯基的抽象主义艺术、包豪斯的工业设计思想、杜尚的达达主义和反理性主义、2世纪5~6年代动力艺术和光效应艺术、2世纪7年代的录像装置艺术(Video Art)。此外,以艺术家安迪?沃霍尔和劳申伯格(R.Rauschenberg)为代表的波普(Pop)艺术,以达利、玛格丽特为代表的超现实主义、以现代版画艺术大师埃舍尔为代表的“科学观念绘画”均和现代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和思维方式存在密切的逻辑联系。数字媒体艺术集众多美学特性与一身,但又不能用其中任何一种美学特性来概括数字媒体艺术的美学艺术,作为数字媒体艺术的一个方面,电视栏目片头不仅继承了人类对“技术美学”的探索和对机器美学的批判和扬弃:而且也继承了现代艺术和后现代艺术的人文取向和批判精神。电视栏目片头制作是新媒体技术发展的产物,具有新媒体技术所独有的美学特性。可以说,电视栏目片头作为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其美学特性是多元的,独创的。“开放性”、“人本性”和“自由性”是电视片头制作的本性。

所谓“开放性”是指电视片头作品并非仅限于传统影视艺术创作过程中成员的相互协作,它更在于每一件作品所蕴含的无限衍生能力;电视片头的数字本性使得电视片头的作品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为了迎合人们审美观念的日益更新,电视栏目片头作品可以被二度甚至三度创作,而这种创作的实现就在于数字化产品的可修改性,可参与性、以及可完善性。这一点可以从电视片头制作的发展看出来,最早制作电视栏目片头,需要美工人员在画纸上手工设计出美术字幕、图标图案后,运用专业电视摄像机拍摄下来,再在编辑机上对编,与栏目内容串成一体。线性的编辑方式和近乎原始的手工操作方式以电视受众的缺乏让片头制作的效率低下。而现在,在非线性编辑技术和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下,片头制作出来,再电视台展出之后,还可以根据观众的审美需求做进一步修改,所要做的工作只是在电脑上对原始的素材进行再编辑。

所谓“人本性”是指电视片头制作作为一种艺术创作,其创作的核心在于创作者的艺术理念,或者说一个片头作品的艺术性的实现,更多的是在于创作者人的价值的体现,作为艺术创作本体的人,他的精神状态和思想理念,艺术素养的高低是电视片头艺术性高低的决定性力量,例如,《东方时空晨曲》的创意和设计就体现了作者对宏观世界的展示与追求,让人的情感在时空交错中得到体现和升华,让人的思维在具象与抽象空间流转,达到一种深刻的意境,展露一种世界的博大与人物的生机。片头的创作就成为创作者的追求和精神的体现。低廉的制作成本,对创作人员艺术素养的培养的忽视,使得让设计无法师把片头制作当作一件事业来做,而只是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如何能创作出国际化优秀的产品。

所谓“自由性”是指片头作为数字产品,其数字技术的虚拟性质,超过了截至目前的任何一种创作媒介,所以他比任何一种之前的媒介材料及其相关的语言更自由。通俗的说,电视片头制作的内容可以是现实的某物,也可以是虚拟的仅仅存在于我们想象中的东西,数字技术作为电视片头创作的材料和基本语言方式,不仅能完成物质世界的表现,并且能够完成非物质世界的表现;不仅能够完成表现的场传播,并且能够完成表现的非线性传播;它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我们从事艺术表达的自由追求。这一点我们在电视片头的“虚拟性”里将继续深入探讨。

总之,数字技术介入电视艺术之后,大大增强了电视艺术的表现力,它只需要根据创作者的思维,随意调度声光色、音线形,并以高速度、快节奏随意调配各种各样的光效、色调、影调、拼织各色各样的构形、图案、板块,编织一个个光怪陆离、变化多端、亦真亦幻的五彩缤纷的梦幻世界,进入一种从未有过的碎片式的、跃动式的审美时空。从而大大激发创作者的创作力,进入一种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完全自由的艺术创作天地。

篇10

关键词:输电线路;基础施工;问题;注意事项

1 前言

目前,随着我国的经济化进程的加快,电能的供应越来越大,随之电力系统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其中高压输电线路的输电已经慢慢成为了电力系统发展的重点。在电力工业发展的过程中,高压输电线路得到了极大的重视,在整个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中,110kV输电线路工程是重中之重,在实际的施工中,可以会遇到很多的情况,为了保证电力的正常工业,一定要保证输电线路施工的安全性。本文主要就110kV输电线路施工中相关问题进行了论述。

2输电线路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2.1施工图纸的审核

在进行110kV输电线路的施工以前,要对施工的图纸进行严格的审查,对施工的方案和施工的设计进行严格的审查,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施工的方案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避免出现错误,导致施工工程无法正常进行。对施工方案进行会审,可以检验施工的方案是否具有可行性,是否是结合了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设计,这样都会对施工的正常进行起到影响的作用。在施工前,施工的建设单位对施工的图纸进行会审,可以对图纸的设计进行探讨,对施工的流程和施工的工艺进行必要的了解,对质量要求进行掌握,对于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可以及时的发现,使得在以后的施工中,保证施工的正常进行,对工程的施工进度也是一个保障。

2.2 原材料准备

在工程施工前,对施工的材料要进行准备,在施工前,施工材料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好,它是保证工程可以如期进行施工的重要保证。在施工中,水泥是非常重要的施工材料,它一定要符合工程中混凝土的使用要求。水泥在进入施工的现场前一定要进行严格的检查,确保施工中要使用的水泥都是符合技术和设计的要求。在施工中混凝土要使用很多的骨料进行搅拌才能得到,所以,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对混凝土的骨料也要进行严格的检验,要将现场采集回来的骨料进行严格的检测,其中,砂的选择和使用是非常的重要的,要选择天然的河砂进行工程的施工,而且要保证沙粒的大小不能过大,还要保证砂中的泥块不能够超过百分之一的含量。在碎石的选择方面要做到,碎石的粒径也要在一定要求的范围内,过大或者是过小的碎石一定不能够进行工程的施工。在工程的施工中,钢筋也是经常使用的施工材料,钢筋的质量和规格一定要符合施工图纸的要求,同时要对钢筋进行出厂合格的检验和材质的化验,要对钢筋的表面进行裂缝的检验,这样是对施工质量的一个保障。在施工中,对要使用的施工材料进行严格的检验,施工材料的检验合格是对施工质量的一项重要保证。在施工中,施工材料是保证施工工艺的重要前提。

3 输电线路基础施工

3.1 基坑开挖

在进行线路的施工中,基坑的挖掘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在施工中,要根据施工地点的实际情况分析以后要进行基坑的开挖工作。在施工以前要研究施工地的水文情况和地质情况,同时还要对基坑周围是否要其他的线缆情况进行掌握,这样可以避免施工中对其他工程造成破坏,如果基坑的周围是存在其他的管线,一定要对邻近的管线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以后再进行基坑的挖掘施工。

3.2 钢筋笼绑扎

在进行施工的时候,施工要使用的钢筋一定要在尺寸和形状上都符合设计图纸的要求,在施工中,要做到钢筋的表面是干净的,同时要保证钢筋是没有损伤和裂痕的。在施工中,如果钢筋已经出现了锈迹是不能使用的,在进行钢筋的绑扎的时候一定要保证绑扎的间距是合理的,并且是符合设计要求的。在进行基础的施工时,要使用混凝土的垫板作为钢筋笼的铺垫,在进行钢筋绑扎前要对地板的钢筋网进行支垫的施工,使得施工的地板可以得到固定。在施工中也可以采用五点支垫法进行固定,就是将四角和中间的位置都进行支垫,这样可以防止钢筋笼出现变形的情况,同时还可以保证施工的质量。在进行钢筋焊接的时候一定要按照相关的规范来进行,避免出现钢筋错位或者是弯曲的情况,一旦出现错位或者是弯曲的情况都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进度。

3.3 模板制作

110kV输电线路的工程基础施工中的模板可采用钢模板或木模板,木模板需要厚度大于十八毫米的板材。模板合缝不得漏浆,需严密。模板安装前应检查其尺寸是否符合设计的基础尺寸的要求,检测合格后方可用于施工,拼装连接须牢固。如果阶梯式基础的底板采用土壁代模板,为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底板宽度不应有负误差,同时坑壁应修平,并且应抹浆保护局部容易掉块的坑壁。清除坑内浮土,检查坑底尺寸和坑深,符合设计的基础尺寸后才能进行支模。钢筋和模板的安装在110kV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施工中通常是交叉进行,在安装前应按设计图纸的要求对地脚螺栓的数量、质量和规格以及钢筋进行检查,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能满足模板检查以及安装所需的控制桩或测量控制点。对于木模板的支撑可用圆木支撑或钢管支撑,立柱与下部台阶之间或台阶与台阶之间,为确保上一立柱或台阶的稳定,可用支架或抬架连接。模板安装后,检测人员应对各部件进行仔细的检查,确保工程的安全可靠。

3.4 浇制混凝土

在进行混凝土搅拌时,为防止泥土混到砂石料中,在砂石料堆放点下需铺彩条布。混凝土的拌合要用干净、清澈、无污染的水。混凝土的拌制要严格按比例配制,搅拌的最短时间要在三分钟以上。混凝土拌合时,振动器应快插慢拔,振动时间要掌控好,过长会导致混凝土产生离析,而振动时间过短则不能使混凝土充分捣实。振动棒不可触及地脚螺栓、模板和钢筋,拌合好后,听从振捣人员的指挥,控制每次下料量的速度、多少、位置。浇筑完后12小时内必须进行养护,气温高或者有风的天气,浇筑后3小时就需进行养护。养护方法为将浇湿的稻草或草袋等吸水性和保水性较好的材料覆盖在混凝土上,同时为保持稻草或草袋的湿润性,需经常浇水,浇水频率为可以保持混凝土具有足够的润湿程度为宜。采用分层夯实进行基坑回填,同时不能使基础倾斜或移动,回填一次就要进行一次夯实的工作,如果基坑内存在积水,回填前则应先去除坑内积水。

3.5 基础施工中注意事项

必须在施工前,检测基础施工所用的工程器具和机具设备的机械性能的完好性,在搭设、拆除架线和防护设施的施工期间,应闭锁被跨越电力线路的重合闸装置。施工期间,要随时关注天气预报,避免雨雪、冰雹等恶劣天气,选择风力小、天气晴好的时间段进行施工。110kV输电线路工程的基础施工前,一定要将分坑测量以及复测工作的做好。复测施工指在线路施工前,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对设计单位提供的平断面图、杆塔明细表进行现场核对测量,检测施工现场与图纸设计是否一致,设计桩是否存在移动或丢失的现象,转角塔位桩及复核杆塔位中心桩位置、断面高程以及档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 结语

总之,110kV输电线路的施工工程是一项施工工艺复杂、技术要求较高的工程,在施工中要进行大量的野外施工,对于施工的人员来说也是一项施工强度特别大的施工工程,在施工中还要受到施工环境的影响。因此,在施工中需要注意安全,抓好施工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各级部门要认真负责,提高质量意识,确保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