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17:45: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应用经济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应用经济论文

篇1

关键词:绘画;绘画语言;产品设计;意象

在我国,工业设计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产品设计是工业设计中的核心内容,是工程技术与美学艺术相结合的一种现代设计方法,它与美学、绘画、雕塑、计算机应用(设计软件)、人机工程学、心理学、工业材料等相关学科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已成为国家产品工业化的关键。“穷国出口资源,富国出口设计”的理念正被众多的发展中国家所认可。建立全面、正确的工业产品设计理念,对于搞好工业产品设计具有重大的作用和影响[1]。

产品设计与绘画艺术息息相关,它的表现手法和创作过程近乎于艺术中的绘画。但产品表现不是纯绘画艺术的创造,不是为了表现而表现,而是在一定的设计思维和方法的指导下,把符合生产加工技术条件和消费者需要的产品设计沟通,通过技巧先加以可视化的技术条件,将形状、色彩、材料质感、表面处理以及工艺和结构的关系,尽可能全面的表现出来[2]。随着艺术形式的多元化,绘画的形式不断发展与变化,从专业的基础课程逐渐深入到设计教育中。绘画在产品设计领域里是表达设计理念的主要手段,对于提升设计师综合艺术素质以及各种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发挥着无可比拟的作用。

1关于绘画以及产品设计中的“绘画语言”

1.1对于绘画概念的理解

单就绘画本意而言,绘画是纯粹之物,其本身是为纯艺术服务的,是专门提供给感受享用的,具有感受的直接性[3]。它不需要历史文学以及题材的支撑而存在,不需要一切解释性工具的参与,而是将一切努力还原为与感受同构的要素,从而将艺术活动提升为审美活动。

1.2关于产品设计中的“绘画语言”

而在产品设计领域里,绘画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其目的就发生了变化,由为纯艺术服务转化成为实用艺术服务,从而具有了某种绘画语言。“绘画语言”是设计师脑海中存在的产品“意象”,是设计师对产品设计理念的表达。“意象”是中国古典美学的精髓,它是审美艺术学的核心概念。通俗地说,“意象”就是想象、联想,就是设计师的设计思维,这是设计师必须具备的造型设计基础,是有目的的、用“心灵”来进行工业产品设计的“指挥棒”,对这种设计思维,我们就把它称为产品设计中的“绘画语言”。

就“意象”一词而言,它是中国古代文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古人以为意是内在的抽象的心意,象是外在的具体的物象;意源于内心并借助于象来表达,象其实是意的寄托物,结合到产品设计中就是,“意”指“绘画语言”,“象”指“产品”,“绘画语言”应用到产品设计中就是某种设计思维的表达,是设计师设计某种产品的一种理念。在产品设计中,只有“意”(“绘画语言”)和“象”(产品)的相互融合、相互统一,才能构成审美意象——工业产品设计。

2对“绘画语言”在产品设计中应用的分类阐述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师脑海中闪现的“绘画语言”的表达方式主要有两种:手工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和利用计算机设计软件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1]。虽然表达方式不同,其目的都是为了展现设计师所设计出的产品雏形,都是为了表达设计师的某种设计理念。

2.1手工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表达设计师设计产品的“绘画语言”之一

设计一种产品也就是设计一种“语言”,那么绘画应用到产品设计中也就成为了一种“语言”。我们只有从理论上系统地认识和归纳这种具有专业属性的“语言”,才能更好的利用我们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设计出被广大消费者所喜爱、被社会广泛认可的出色产品。

长期以来,手工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一直被设计师所应用,仍然是产品设计师的“绘画语言”之一,它是设计师必备的基本素质,手工绘制的重点在于训练设计者的“眼力”、“手力”和专业设计的思维功能——设计“意象”。手工绘制工业产品设计效果图比较灵活,容易成形,在设计和比较中能产生创作的灵感与,能迅速地进行产品的创作与再创作。

篇2

    经济法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学定位不准确,内容欠缺针对性

    在应用型本科高校,开设经济法课程的专业很多,比如国际贸易类、工商管理类、财务管理类、金融类等。不同专业的学生对经济法知识的需要有所侧重,更不同于法学专业的本科学生。而目前,一些高校在经济法的教学名称和内容设置上与一般的法学本科专业相近似,即使有所改动,也只是法学专业课程的压缩版。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也容易忽略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对不同专业学生讲授相同的内容,忽视学生的需求,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材选用不合理,缺乏专业适用性

篇3

烟塔合一是发电之后产生的废烟气经脱硫之后,再被冷却塔加热后排入大气进行降解一种排烟技术。也是一个新新的技术,是集烟囱与冷却踏多种特点,较大的提高了人力和物力的利用,还降低了经济成本,提高了排烟效率。其应用的前景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本文在查阅大量中外科技文献资料基础上就烟塔合一原理简单介绍,对烟塔合一技术环保优势,技术特点,进行了分析;根据我国国情现状预测烟塔合一技术应用前景,并提出相应策略。

关键词:烟塔合一,应用前景,环保优势,技术特点,对策

一、前言

由于全球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等主要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造成建筑、生物、人类被因大气污染造成的酸雨损害。随着科技的更新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使得工业、人类的社会活动等等,向大气的排放的污染气体与日俱增。面对环境的恶化和全球大气的气温的日益变暖,人类对环境的日益重视。而来自发电厂排出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等占的比例很大。为了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对环境的损害和提高废气、烟气的排放效率,科学界出现了一些实用技术。烟塔合一技术就是一种较成功的技术。“烟塔合一”技术,即取消火电厂中的烟囱,将锅炉经除尘脱硫后排出的烟气,经自然通风冷却塔排放到大气中。此项技术首先在德国使用,从2O世纪7O年代开始,已有了多座大型火电厂采用[1]。

随着环保事业的发展,火电厂、工厂的烟囱已经不单纯是一个排烟装置,而发展成为控制大气污染保护环境的一个设备[2]。它也是减少环境污染的一个方面。烟塔合一技术是利用冷却塔巨大的热湿空气对脱硫后的净烟气形成一个环状气幕,对脱硫后净烟气形成包裹和抬升,增加烟气的抬升高度,从而促进烟气中污染物的扩散[3]。进而提高排烟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烟塔合一技术是一个集经济和环保一身的技术在国外应用相当广泛,例如德国:脱硫后的烟气经冷却塔排放技术(简称烟塔合一技术)在德国运用比较成熟,据德国能源技术公司(GEA)介绍,RWE、VEGA、Saabergwerke及VEW电力公司均实施了烟塔合一工程[4]。对于烟气的排放受到了各国的重视,既烟塔合一技术发展较快。

二、烟塔合一技术发展情况

烟塔合一技术在国外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研究,通过不断的试验、研究、分析和改进,技术已日趋成熟,其中以德国的SHU公司和比利时的Hmaon-Sobelco公司为代表。在德国新建火电厂中,已经广泛地利用冷却塔排放脱硫烟气,成为没有烟囱的火电厂[5]。

烟塔合一技术分两种:

外置式

把脱硫装置安装在冷却塔外,脱硫后的洁净烟气引入冷却塔内排放。脱硫装置安装在冷却塔外,净烟气直接引到冷却塔喷淋层的上部,通过安装在塔内的除雾器除雾后均匀排放,与冷却水不接触。国外早期当脱硫系统运行故障时,由于原烟气的温度和二氧化硫的含量相对较高,不适于通过冷却塔排放,需经干式烟囱排放。目前由于脱硫装置运行稳定,冷却塔外一般不设旁路烟囱。

内置式

近几年国外的烟塔合一技术进一步发展,开始趋向将脱硫装置布置在冷却塔里面。使布置更加紧凑,节省用地。其脱硫后的烟气直接从冷却塔顶部排放。由于省去了烟囱、烟气热交换器,减少了用地,可大大降低初投资,并节约运行和维护费用[6]。

西方发达国家自19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相继在燃煤电厂采用烟气脱硫装置。其中大部分脱硫装置都为湿法脱硫工艺。湿法脱硫技术的发展和日臻成熟,但还是存在脱硫后烟气从烟囱排放的一些困难。烟气经石灰石(湿法)脱硫后,烟温一般在50℃左右,50℃的烟气与室外空气密度差甚小,再考虑到烟囱壁散热导致的烟气温降(烟囱非双曲线形),其流动特性不及冷却塔,加上气候变化的影响,至使经脱硫后50℃的烟气通过烟囱排放存在着困难。因此,不得不对50℃的烟气进行加热,这样势必导致系统复杂,初投资及运行费用增加。

此烟塔合一技术应运而生,并获得了应用。近年来,在德国新建的闭式循环的发电厂,无论大小,几乎都看不见代表发电厂的烟囱,取而代之的都是用冷却塔将脱硫后的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去[7]。德国的风调技术实验在德国的大学中完成标志着烟塔合一技术的进步[8]。德国在烟塔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德国的伍伯托大学曾经举办关于烟塔合一的技术研讨会[9]。

冷却塔具有一定高度,比烟囱的表面积大许多,有些国外专家研究烟塔的太阳能发电,烟塔合一之后有比较大的表面积。通过附着太阳能发电板,所以烟塔合一和太阳能发电结合了起来,不但使环境污染减少而且使得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10]。因为烟囱和冷却塔的结构设计对烟气的排放有着重要意义,国外目前研究的紧张结构,双曲线结构,已经在实验阶段[11]。

国外研究情况表明烟塔合一技术的利用是因为能够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而大量推广,德国帅先从20世纪70年代就开始了烟塔合一的技术研发,目前德国是无烟囱电厂最多的一个国家之一[12]。

我国的经济较为落后,目前对环境的污染造成的危害认识程度不够,但随着经济的不断增长,国民素质的提高,环保意识的增强,我国的脱硫和烟塔技术研究与国外先进水平存在一定差距。

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电力市场的增长日益加大。烟气排放的标准日渐严格,我国的烟塔合一技术在一些电厂有了具体应用。位于首都近郊的华能北京热电厂,装机容量84.5万kW。2006年12月,随着4号脱硫系统完成168小时试运,华能北京热电厂4台机组脱硫系统和烟塔合一工程全部投入运行,成为我国首个可取消烟囱的火电厂[13]。烟塔合一工程的建成标志着我国烟塔合一技术的里程碑,也是亚洲第一个出现了没有烟囱的火电厂。

相继大唐发电集团的哈尔滨第一热电厂采用烟塔合一技术脱硫脱硝[14],国化三河发电厂二期扩建也采用了烟塔合一技术,大唐国际锦州热电厂采用烟塔合一技术等等。专家认为采用烟塔合一技术后脱硫系统将大为简化,不仅可节约建设用地、节省工程投资,而且可大大降低脱硫系统排烟阻力、从而明显减少脱硫电耗和运行费用[15]。

随着我国工业的发展,经济实力的增长,环保问题日益重视。在不久的将来,烟塔合一技术会得到广泛应用。烟塔合一技术有待推广,发展前景很大。

三、总结

由于全世界的经济进程的推进,工业发展的速度不断加快,用电量的迅速上升,以及我国电力市场的不断增长,随着我国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发展电力的同时也对环境保护认识不断加深。电厂烟气的排放对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其中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的排放对于动植物,大气及地下水和人类的危害又不容忽视。所以烟塔合一技术对环境问题应用意义重大,根据我国现状烟塔合一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是适合我国国情和相应政策。

五、参考文献

[1]汤蕴琳.火电厂“烟塔合一"技术的应用.电力建设,2005,26(2):11

[2]黄劝根.烟囱的环保设计简述.水泥工程,2006,1(63)

[3]翟明.董芄.王丽.利用冷却塔排放脱硫湿烟气技术的应用.电站系统工程,2005,7(21):4

[4]曾德勇,何育东.国内烟塔合一初步设计思路.热力发电.技术经济综述,2005,9:1

[5]韩月荣.烟塔合一技术的环保优势.河北电力技术,2005,24(3):36

[6]崔克强,胡文庆,王艳等.燃煤电厂排烟方式对比研究.中国电力,2006,10(10):63~76

[7]井惟如.烟塔合一技术概况.华北电力技术,2005,10:48

[8]DieterBusch,ReinhardHarte,Hans-JürgenNiemannStudyofaproposed200mhighnaturaldraughtcoolingtoweratpowerplantEngineeringStructures,Vol.20,No.10,pp.920-927,1998

[9]R.Hartea,W.B.Kra¨tzigbLarge-scalecoolingtowersaspartofanefficientandcleanerenergygeneratingtechnology,Thin-WalledStructures402002651–664

[10]P.KrishnaTensionroofsandbridgesJournalofConstructionalSteelResearch57(20011123–1140

[11]H.L.Luoa,Y.J.Daia,R.Z.Wanga,*,J.Y.Wua,Y.X.Xua,J.M.ShenExperimentalinvestigationofasolaradsorptionchillerusedforgraindepotcooling,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2620061218–1225

[12]YousefS.H.NajjarComparisonofperformanceoftheintegratedgasandsteamcycle(IGSC)withthecombinedcycle(CC),AppliedThermalEngineering19199975--87

[13]周宏.烟塔合一技术的环保优势.可靠性技术,2005,87

篇4

关键词:室环境艺术;色彩;应用

1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审美观也在不断的提高,对于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的整体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室内环境设计是一个讲究整体美的艺术,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把空间、色彩、意境创造以及形体等多个因素完美地协调起来,在这些设计因素中,色彩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有效地应用色彩这一要素,可以使室内设计更好地表现出其要传达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2色彩的性格

色彩作为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它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它必须依赖于形体、肌理等元素,所以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色彩研究时,一定要结合光学原理、建立在视觉基础上的生理学以及基于人们不同的思想认识的心理学和美学理论,因此说对色彩的研究是涉及到多种学科的综合性研究。

2.1色彩的物理性

具有颜色的物体都是和某种环境联系在一起的,这些物体在太阳光的照射下,物体反射出来的颜色和四周环境中的其它颜色相结合,可能会产生或协调、或排斥等不同的效果,从而使物体的外形以及大小在颜色结合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效果作用下,反映到人们的视觉中可能会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可以用物理单位来表示,所以称之为色彩的物理性,它主要有人们对于色彩表现出来的温度感、重量感、体积感以及距离感,在环境艺术的设计过程中,科学地应用色彩的物理性,可以达到不同的设计效果和环境氛围,可以通过这一特性来降低一些家具等装饰用品的不足之处,在设计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色彩的温度作用,可以用来弥补不良朝向所产生的缺陷,科学地运用色彩给人们带来的重量感,可以用来不同装饰物之间的平衡和稳定,比如,在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采用上轻下重的色彩构造方法,就会给人以平衡、稳定的感觉,在设计时应该灵活应用色彩,比如室内墙体面积较大时,可以恰当地运用收缩色从而使这种空旷的感觉有所降低,同理如果室内墙体面积过小时,应该恰当地运用膨胀色而使这间的紧凑感得到弱化,此外优秀的室内环境设计师们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是,通过色彩所表现出来的距离感来调整空间环境的形态和比例等,效果都非常好。

2.2色彩的标识性

色彩还具有标识性,这在很多场合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其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有:①安全标识;②管道标识;③空间向导标识;④空间识别。在进行室内环境艺术设计应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预防灾害并建立完善的应急措施时可以利用安全标识,安全标识主要分为九大类:防火标志、禁止标志、危险标志、注意标志、救护标志、小心标志、放射标志方向标志和指导标志,同时,将色彩应用到管道和不同设备的识别中,对于管理和这些设备在使用以及维修管理过程中都提供了便利,色彩的应用还可以起到导向的作用,在一些室内大厅、走廊以及楼梯间等场所通过色彩鲜艳的地毯或者某种标识设计,可以使交通线路更加的清晰明了,从而可以比较直观地体现出不同空间的关系,同时,色彩还可以应用于空间识别方面,在一些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通过采用不同的色彩装饰不同的空间,可以使其更具空间性,在一些高层建筑中通常运用不同的色彩设计使人们对于建筑层数使于识别。

2.3色彩的吸热性

人们在穿衣服的时候有一种习惯,冬天通常黑色的衣服,夏天通常穿白色的衣服,这正是应用了色彩的吸热性原理,室内环境设计过程中也可以应用这种原理,根据不同的色彩吸收和反射能力的不同,设计室内不同位置、不同角度应用不同的颜色,在达到美观效果的同时还可以实现节约能源的目的。

2.4色彩的生理特性

色彩的生理特性就是指色彩对于人们视觉器观产生的影响,是通过不同的颜色刺激而产生的不同的视觉效果,很多学者研究色彩对健康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色彩对人的身心健康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同一色彩应用到不同的空间就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效果,比如一种色彩应用到室内棚顶设计时表现出非常好的效果,但这种色彩可能完全不适合应用于地面。

3色彩的美学特征

色彩的美是一种形式的美感,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科学、恰当地运用色彩,可以使整个环境设计更具艺术性,为人们提供一个更舒适的环境空间,针对不同的居住空间、不同的居住群体、不同的气候条件,通过应用不同的色系和色调搭配可以设计出完全不同的效果,比如对于寒冷的北方,在环境设计过程中多采用暖色系的颜色为主色,而如果是在南方由于气候条件本身比较炎热,人们更多地希望有一个清爽的感觉,所以多采用绿色和蓝色等冷色系为主。

4结束语

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过程中,色彩的完美运用能够充分体现出该设计所要表达出来的个性,好的环境色彩运用不仅能够美化环境,还能使人们心情愉悦,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在设计应用过程中,应该做到完整而不单一、体现出强烈的对性但是又和谐统一,所以在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要完美地应用色彩这一设计元素,从而展现出环境的时代性和文化性,使其更具时代的创新理念,使室内色彩设计更具有科学性。

参考文献

[1]张绮曼.室内设计的7个新趋势[J].建筑装饰材料世界,2012(140):69.

篇5

目前国内燃煤热电厂集中供热与分散的锅炉房相比,具有节约能源、占地少、改善环境的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其弊端越来越明显。首先是投入大、费用高,城市热网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要建设供热系统管路,因而供热成本很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设运行费用由政府负担,其经济效益差的一面没有反映出来,而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下,由于供热收费欠费引起的问题越来越多,国家也不堪重负。其次是由于计量不规范,热控水平不高,以至热网管理落后,供热各环节浪费太大,尤其是公共建筑在无人时也持续供热,节能变成了浪费。同时原有城市规划对热网考虑不够,使增建的热网管道影响城市美观,同时敷设时需要部分建筑物拆迁等。另外城市中的热电厂增加了市内污染物的排放,使局部环境恶化。因此有必要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如一些国家采用分散供热的模式,工业企业自备热电站和分散的小型热电站相现结合的方式,分别满足工业和居民的热需求。在这种情况下,燃用天然气的燃气机成为人们选择的主要供热发电设备之一。

早在1894年已有了以天然气为燃料的发动机,经过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可燃用多种燃料(包括垃圾填埋场产生的填埋气)的燃气机和燃天然气-轻柴油的双燃料柴油机。为了更好地节约能源,还充分利用废热供热或再次发电,实行热电联供,大大增加了经济性。从效率上来说,单机输出功率50MW以下的热机以柴油机和燃气机为最高,发电效率可达40%以上,热电联供效率更高达80%;单机功率大于50MW时,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的效率较高。有鉴于此,目前国际上燃气机及双燃料柴油机应用很广。

二、燃气机机型介绍

目前世界上比较有代表性的燃气机制造企业有总部设在瑞士的WÄRTSILÄNSD公司的燃气机,其功率范围在1000~5500kW、德国MANB&W公司的双燃料柴油机,其功率范围在2400~16200kW,还有奥地利JENBACHER公司的70~2700kW燃气机。下面对这几种机组分别作一简单介绍。

1.WÄRTSILÄNSD公司的燃气机

瓦锡兰恩斯迪集团公司是世界最大的中速柴油机及燃气机设备制造公司,该公司有燃天然气的燃气机(2100kW~5500kW),也有燃气-轻柴油双燃料机组(4300kW~15800kW)。这里主要介绍它的燃气机。

影响内燃机NOx生成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空气-燃料比,较低的温度和较高的空气-燃料比可降低NOx的排放。瓦锡兰的燃气机采用稀薄燃烧控制技术,较高的空气-燃料比使气缸中与燃料的混合的空气量多于燃烧所需要的量,并且混合均匀,这不仅大大降低NOx的排放,而且提高了机组的燃烧效率。稀薄的混合物点火和燃烧是通过预燃室实现的,预燃室内采用火花塞点火,为主燃烧室的燃烧提供了能量。

自动控制监测系统WECS8000为分布在整个发动机的微型信息处理器,并划分为不同功能,包括主控制块(MCU)、传感放大和分散控制块(SMU/DCU)、气缸控制块(CCU)、空气燃料控制系统。其中主控制块为系统的核心,负责速度、负荷的控制、吸气点火系统及机组起停和保安报警,调节空气-燃料比。

以34SG为例,其主要参数如下:

气缸数:12,16,18

缸径:340mm

冲程:350mm

单缸功率:293/305kW

转速:720/750r/min

活塞平均速度:8.4/8.75m/s

平均有效压力:14-16bar

频率:60/50Hz

热耗率:8790kJ/kWh

2.德国MANB&W公司的双燃料柴油机

燃气-轻柴油双燃料系统是采用直接或间接喷射少量柴油燃料进入燃烧区,以相当高的点火能量引发天然气、空气混合物的燃烧。由天然气输送管网来的燃料气体通过独立的进气阀喷射进入各独立的气缸外侧空气中,天然气的喷射与进气阀的开度同步,天然气与空气混合物在气缸中被压缩,由于混合均匀,防止了局部燃烧高温,同时由于较大的过剩空气量,大大减少NOx的生成。

点火所需的能量来自于预燃室的点火喷嘴,引燃燃料通过小型喷射泵喷入预燃室,柴油在缺乏空气的初始条件下进行预混燃烧,然后进入主燃烧室,燃气、空气混合气稀薄燃烧,降低了燃烧循环的温度,避免产生氮氧化物。所需的引燃燃料量只占柴油机总燃料消耗量的1%。燃油喷射系统在运行中始终处于备用状态,一旦供气中断,机组可立即切换至燃轻柴油运行,保证机组连续安全运行。

机组控制系统包括了双燃料运行中所有控制、调节和监控,以及燃气控制和负荷控制。燃气控制包括机械式主节流阀、过滤器、双联燃气阀、冷凝液排放装置和气动燃气调压阀。

目前该公司推出的主导机型为32/40DG机,其功率范围为2400kW~7200kW,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气缸数:6,7,8,9,12,14,16,18

缸径:320mm

冲程:400mm

单缸功率(甲烷值80-100):385/400kW

转速:720/750r/min

活塞平均速度:9.6/10m/s

平均有效压力:19.9bar

频率:60/50Hz

油耗率:8460kJ/kWh

这类双燃料机主要用于连续发电,运行方式以燃天然气为主,轻柴油作为备用燃料,大大提高了电厂运行的可靠性。

3.奥地利JENBACHER公司的燃气机

JENBACHER公司是较早专门研制燃气机的公司,它的燃气机有六大系列十几种型号,缸数从6至20缸,缸径116至190mm,可燃用高热值的天然气,也可燃用低热值的污水、污泥沼气、垃圾填埋气,还有煤层气、化工厂及工业生产中的可燃气体等。燃气机为该公司的主导产品,广泛运用于世界各地。它的LeanNOx控制系统可稀释混合燃气,结合带保护的电火花点火系统,自动调节燃气机使之能高效燃烧所有燃气,达到低排放量,保证NOx排放低于500mg/Nm3,CO排放低于650mg/Nm3。

以JMS616GS-N.L机型为例,其参数如下:

气缸数:16

缸径:190mm

冲程:220mm

输出电功率:1942kW

转速:1500r/min

活塞平均速度:11m/s

热耗率:8930kJ/kWh

三、利用燃气机热电联供

燃气机的余热有三个来源,燃气机的高温烟气、高温缸体及增压空气冷却水和油冷却水。其中最主要的是燃气机的排气,因其温度一般在400~500℃,含大量余热,通过在烟道上加装热交换器可将余热转换为蒸汽或热水。高温缸体及增压空气冷却水温度为90~95℃,油冷却水温度为70℃左右,均可通过热交换器供热水。

燃气机的余热有多种用途,主要有三类:再发电、供热、制冷。而从具体形式来说,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形成多种组合。如余热锅炉产生的蒸汽可用来带动汽轮机发电,或直接供热用户,作为生产工艺过程中的干燥、燃烧空气干燥等,也可以通过吸收式冷却器制冷,供工厂或居民住宅;温度不同的高温缸体及增压空气冷却水和油冷却水,通过热交换器串联后供用户热水,作为工艺用热、地区用热、也可在余热锅炉蒸汽发电时加热汽机凝结水。

燃天然气的燃气发电机组热和电的输出情况见下表(以瓦锡兰机组为例):

机型电力输出

(MW)蒸汽流量

(t/h)蒸汽输出

(MW)热水流量

(t/h)热水输出

(MW)

12V25SG2.11.81.1161.1

16V25SG2.82.41.5211.5

16V28SG4.02.62.0201.4

18V28SG4.52.81.8221.5

16V34SG4.883.02.2271.9

18V34SG5.53.42.5312.1

注:供蒸汽参数为8bar,170℃;供热水参数为:85℃;进水温度:25℃。

四、燃气机电站的特点

1.效率高

燃气机机组效率在40%以上,如以合理的热电联供方式运行时,热效率可达80%以上,节能效果明显。

2.污染小

污染物的排放大大低于燃煤及燃油电厂,无需高烟囱,可建于城市中心。同时采用隔音效果好的室内布置,无噪声污染。

3.工业水量少

机组冷却水采用闭式循环,不需大量冷却水,对水源要求不高,有少量工业水即可。

4.运行灵活,费用低

热电联供的燃气机电站可满足分散供热要求,不需铺设大量供热管网,节约了运行管理费用。电站一般布置两台以上机组,以适应不同热负荷及电负荷要求,运行更加灵活方便。

5.安装简便,维修方便

由于燃气机非高速旋转机械,且采用了底板弹簧隔振装置,对设备基础要求较低,安装较为容易。维修工作可在现场完成。

6.与燃气轮机相辅相成

燃气机的应用并不排斥燃气轮机,因其单机功率多在1~15MW,而燃气轮机的主导机型在20MW以上,并且趋势是发展大功率机组,二者并不冲突,各有市场,相辅相成。

五、前景

燃气机在中国的应用可能只是时间的问题。首先从燃料上来说,中国已经明确表示,在今后20年内,天然气工业会有一个较大的发展,相应的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电力工业也会得到较大的发展,这对缓解能源供需矛盾,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将起重要作用。其次从需求上来说,随着我国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供热、制冷质量的要求将更高,购物中心、医院、宾馆、体育场、居民小区等有可能采用燃气机实现热电冷联供,并且在规划时就予以考虑。另外从环保角度来说,也会鼓励在城市中采用污染小的燃气机电站。

目前国内柴油机制造厂尚未成功开发出燃气机,进口机组较高的价格限制了它的大规模使用,但只要燃气机能国产化,其应用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篇6

关键词:室内装修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

第一节人体工程学的含义和发展

人体工程学(HumanEngineering),也称人类工程学、人间工学或工效学(Ergonomics)。工效学Ergonomis原出希腊文“Ergo”,即“工作、劳动”和“nomos”即“规律、效果”,也即探讨人们劳动、工作效果、效能的规律性。

人体工程学起源于欧美,原先是在工业社会中,开始大量生产和使用机械设施的情况下,探求人与机械之间的协调关系,作为独立学科有40多年的历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军事科学技术,开始运用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坦克、飞机的内舱设计中,如何使人在舱内有效地操作和战斗,并尽可能使人长时间地在小空间内减少疲劳,即处理好:人—机—环境的协调关系。及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把人体工程学的实践和研究成果,迅速有效地运用到空间技术、工业生产、建筑及室内设计中去,1960年创建了国际人体工程学协会。

及至当今,社会发展向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过渡,重视“以人为本”,为人服务,人体工程学强调从人自身出发,在以人为主体的前提下研究人们衣、食、住、行以及一切生活、生产活动中综合分析的新思路。

日本千叶大学小原教授认为:人体工程学是探知人体的工作能力及其极限,从而使人们所从事的工作趋向适应人体解剖学、生理学、心理学的各种特征。“

其实人—物—环境是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的一个系统,今后“可望运用人体工程学主动地、高效率地支配生活环境”。

人体工程学联系到室内设计,其含义为:以人为主体,运用人体计测、生理、心理计测等手段和方法,研究人体结构功能、心理、力学等方面与室内环境之间的合理协调关系,以适合人的身心活动要求,取得最佳的使用效能,其目标应是安全、健康、高效能和舒适。人体工程学与有关学科以及人体工程学中人、室内环境和设施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人体工程学的基础数据和计测手段

一、人体基础数据

人体基础数据主要有下列三个方面,即有关人体构造、人体尺度以及人体的动作域等的有关数据。

1、人体构造

与人体工程学关系最紧密的是运动系统中的骨骼、关节和肌肉,这三部分在神经系统支配下,使人体各部分完成一系列的运动。骨骼由颅骨、躯干骨、四肢骨三部分组成,脊柱可完成多种运动,是人体的支柱,关节起骨间连接且能活动的作用,肌肉中的骨骼肌受神经系统指挥收缩或舒张,使人体各部分协调动作。

2、人体尺度

人体尺度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最基本的数据之一。

3、人体动作域

人们在室内各种工作和生活活动范围的大小,即动作域,它是确定室内空间尺度的重要依据因素之一。以各种计测方法测定的人体动作域,也是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如果说人体尺度是静态的、相对固定的数据,人体动作域的尺度则为动态的,其动态尺度与活动情景状态有关。

室内设计时人体尺度具体数据尺寸的选用,应考虑在不同空间与围护的状态下,人们动作和活动的安全,以及对大多数人的适宜尺寸,并强调其中以安全为前提。

例如:对门洞高度、楼梯通行净高、栏杆扶手高度等,应取男性人体高度的上限,并适当加以人体动态时的余量进行设计;对踏步高度、上搁板或挂钩高度等,应按女性人体的平均高度进行设计。

二、人体生理计测

根据人体在进行各种活动时,有关生理状态变化的情况,通过计测手段,予以客观的、科学的测定,以分析人在活动时的能量和负荷大小。

人体生理计测方法主要有:

1、肌电图方法

把人体活动时肌肉张缩的状态以电流图记录,从而可以定量地确定人体该项活动强度和负荷。

2、能量代谢率方法

由于人体活动消耗能量而相应引起的耗氧量值,与其平时耗氧量相比,以此测定活动状态的强度,能量代谢率的计算式,以及不同活动的能量代谢率(RMR)。其计算式如下:

运动时氧耗量-安静时氧耗量

能量代谢率(RMR)

基础代谢率耗量

3、精神反射电流方法

对人体因活动而排出的汗液量作电流测定,从而定量地了解外界精神因素的强度,据此确定人体活动时的负荷大小。

三、人体心理计测

心理计测采用的有精神物理学测量法及尺度法等。

1、精神物理学测量法

用物理学的方法,测定人体神经的最小刺激量,以及感觉刺激量的最小差异。

2、尺度法

以顺序在心理学中划分量度,例如在一直线上划分线段,依顺序标定评语

可由专家或一般人,相应地对美丑、新旧、优劣进行评测。

第三节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由于人体工程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人体工程学在室内环境设计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有待于进一步认真开发,目前已有开展的应用方面如下:

一、确定人和人际在室内活动所需空间的主要依据

根据人体工程学中的有关计测数据,从人的尺度、动作域、心理空间以及人际交往的空间等,以确定空间范围。

二、确定家具、设施的形体、尺度及其使用范围的主要依据

家具设施为人所使用,因此它们的形体、尺度必须以人体尺度为主要依据;同时,人们为了使用这些家具和设施,其周围必须留有活动和使用的最小余地,这些要求都由人体工程科学地予以解决。室内空间越小,停留时间越长,对这方面内容测试的要求也越高,例如车厢、船舱、机舱等交通工具内部空间的设计。

三、提供适应人体的室内物理环境的最佳参数

室内物理环境主要有室内热环境、声环境、光环境、重力环境、辐射环境等,室内设计时有了上述要求的科学的参数后,在设计时就有可能有正确的决策。

四、对视觉要素的计测为室内视觉环境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人眼的视力、视野、光觉、色觉是视觉的要素,人体工程学通过计测得到的数据,对室内光照设计、室内色彩设计、视觉最佳区域等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第四节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

在阐述环境心理学之前,我们先对“环境”和“心理学”的概念简要地了解一下。环境即为“周围的境况”,相对于人而言,环境可以说是围绕着人们,并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的外界事物。环境本身具有一定的秩序、模式和结构,可以认为环境是一系列有关的多种元素和人的关系的综合。人们既可以使外界事物产生变化,而这些变化了的事物,又会反过来对行为主体的人产生影响。例如人们设计创造了简洁、明亮、高雅、有序的办公室内环境,相应地环境也能使在这一氛围中工作的人们有良好的心理感受,能诱导人们更为文明、更为有效地进行工作。心理学则是“研究认识、情感、意志等心理过程和能力、性格等心理特征”的学科。

关于环境心理学与室内设计的关系,《环境心理学》一书中译文前言内的话很能说明一些问题:“不少建筑师很自信,以为建筑将决定人的行为”,但他们“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人们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适合于人类的生存与活动”。以往的心理学“其注意力仅仅放在解释人类的行为上,对于环境与人类的关系未加重视。环境心理学则是以心理学的方法对环境进行探讨”,即是在人与环境之间是“以人为本”,从人的心理特征来考虑研究问题,从而使我们对人与环境的关系、对怎样创造室内人工环境,都应具有新的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含义

环境心理学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环境心理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学科,环境心理学与多门学科,如医学、心理学、环境保护学、社会学、人体工程学、人类学、生态学以及城市规划学、建筑学、室内环境学等学科关系密切。

环境心理学非常重视生活于人工环境中人们的心理倾向,把选择环境与创建环境相结合,着重研究下列问题:

1、环境和行为的关系;

2、怎样进行环境的认知;

3、环境和空间的利用;

4、怎样感知和评价环境;

5、在已有环境中人的行为和感觉。

对室内设计来说,上述各项问题的基本点即是如何组织空间,设计好界面、色彩和光照,处理好室内环境,使之符合人们的心愿。

二、室内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人在室内环境中,其心理与行为尽管有个体之间的差异,但从总体上分析仍然具有共性,仍然具有以相同或类似的方式做出反应的特点,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设计的基础。

下面我们列举几项室内环境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方面的情况:

1、领域性与人际距离

领域性原是动物在环境中为取得食物、繁衍生息等的一种适应生存的行为方式。人与动物毕竟在语言表达、理性思考、意志决策与社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但人在室内环境中的生活、生产活动,也总是力求其活动不被外界干扰或妨碍。不同的活动有其必须的生理和心理范围与领域,人们不希望轻易地被外来的人与物所打破。

室内环境中个人空间常需与人际交流、接触时所需的距离统盘考虑。人际接触实际上根据不同的接触对象和在不同的场合,在距离上各有差异。赫尔以动物的环境和行为的研究经验为基础,提出了人际距离的概念,根据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行为特征确定人际距离,即分为:密切距离;人体距离;社会距离;公众距离。

每类距离中,根据不同的行为性质再分为接近相与远方相。例如在密切距离中,亲密、对对方有可嗅觉和辐射热感觉为接近相;可与对方接触握手为远方相。当然对于不同民族、、性别、职业和文化程度等因素,人际距离也会有所不同。

2、私密性与尽端趋向

如果说领域性主要在于空间范围,则私密性更涉及在相应空间范围内包括视线、声音等方面的隔绝要求。私密性在居住类室内空间中要求更为突出。

日常生活中人们还会非常明显地观察到,集体宿舍里先进入宿舍的人,如果允许自己挑选床位,他们总愿意挑选在房间尽端的床铺,可能是由于生活、就寝时相对地较少受干扰。同样情况也见之于就餐人对餐厅中餐桌座位的挑选,相对地人们最不愿意选择近门处及人流频繁通过处的座位,餐厅中靠墙卡座的设置,由于在室内空间中形成更多的“尽端”,也就更符合散客就餐时“尽端趋向”的心理要求。

3、依托的安全感

生活活动在室内空间的人们,从心理感受来说,并不是越开阔、越宽广越好,人们通常在大型室内空间中更愿意有所“依托”物体。

在火车站和地铁车站的候车厅或站台上,人们并不较多地停留在最容易上车的地方,而是愿意待在柱子边,人群相对散落地汇集在厅内、站台上的柱子附近,适当地与人流通道保持距离。在柱边人们感到有了“依托”,更具安全感。

4、从众与趋光心理

从一些公共场所内发生的非常事故中观察到,紧急情况时人们往往会盲目跟从人群中领头几个急速跑动的人的去向,不管其去向是否是安全疏散口。当火警或烟雾开始弥漫时,人们无心注视标志及文字的内容,甚至对此缺乏信赖,往往是更为直觉地跟着领头的几个人跑动,以致成为整个人群的流向。上述情况即属从众心理。同时,人们在室内空间中流动时,具有从暗处往较明亮处流动的趋向,紧急情况时语言诉引导会优于文字的引导。

上述心理和行为现象提示设计者在创造公共场所室内环境时,首先应注意空间与照明等的导向,标志与文字的引导固然也很重要,但从紧急情况时的心理与行为来看,对空间、照明、音响等需予以高度重视。

5、空间形状的心理感受

由各个界面围合而成的室内空间,其形状特征常会使活动于其中的人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先生曾对他的作品——具有三角形斜向空间的华盛顿艺术馆新馆——有很好的论述,他认为三角形、多灭点的斜向空间常给人以动态和富有变化的心理感受。

三、环境心理学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运用环境心理学的原理,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面极广,暂且列举下述几点:

1、室内环境设计应符合人们的行为模式和心理特征

例如现代大型商场的室内设计,顾客的购物行为已从单一的购物,发展为购物——游览——休闲——信息——服务等行为。购物要求尽可能接近商品,亲手挑选比较,由此自选及开架布局的商场结合茶座、游乐、托儿等应运而生。

2、认知环境和心理行为模式对组织室内空间的提示

从环境中接受初始的刺激的是感觉器官,评价环境或作出相应行为反应的判断是大脑,因此,“可以说对环境的认知是由感觉器官和大脑一起进行工作的”。认知环境结合上述心理行为模式的种种表现,设计者能够比通常单纯从使用功能、人体尺度等起始的设计依据,有了组织空间、确定其尺度范围和形状、选择其光照和色调等更为深刻的提示。

篇7

1.1教学方法单一,轻视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少于启发,疏于引导,“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占着主导地位,这样不利于学生的独立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充分认识到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应仅仅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不能体现出通过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能力.

1.2教学内容单调,与经济理论教学脱节

目前,大多数经济应用数学教材,其数学学科性太强,没能联系其经济现象和经济背景,诸如利率、股票、债券、承包、投标、风险预测与控制、最优化思想等能着重突出经济应用特色的教学内容未能融入到教材中去,导致缺乏数学与经济的相互融合,不利于经济应用数学课程与其后续专业课程的协调与整合.

2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依据

经济应用数学能激发人的创造本能,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归纳、演绎的能力,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经济应用数学能提高学生的素质水平,并且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同时又可以引导人们以理性的精神来对待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由于知识更新换代频率的大大提高,当前,经济应用数学课程已由理论型向实用型快速地转化,实用型的内涵也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极大的延伸和拓展.目前,经济学理论对数学工具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已朝向用数学来表达经济内容的方向发展着.无论是一个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还是某个家庭的投资理财,都需要借助于经济应用数学这一工具,这就要求经济应用数学教育改革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以适应于时展的需要.确定经济数学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和基础性作用,明确数学学科和经济学科对数学的要求以及发展的趋势,把数学知识和经济学中的相关内容有效结合,突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标准.

3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途径与方法

《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的总体思路应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核心,在不断深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充分体现出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方向、需求、服务”等问题.

3.1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长久以来,在《经济应用数学》的教学中,教师的教育思想观念陈旧,基本上存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普遍现象,以知识为主的传统讲授占据着主导地位,忽视了教师对学生的现代教学手段的使用能力的培养.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注重“教”与“学”两个方面,要充分认识到教师给予学生的不只是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学习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课程目标要尽量避免使用抽象、枯燥的表达方式,而主要以操作性的方式来表达,使之满足国民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

3.2改革教学方法,深化学生思维

任何教学方法的改革都以先进科学的教学思想为指导,才可以使教学改革沿着正确的轨道不断深入和发展《.经济应用数学》课程改革也是如此,只有充分结合知识特点的自身优势,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采用适合学生思维水平的教学方法,才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3.2.1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开展阶梯式教学

经济应用数学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学生光是死记硬背,没有自主的理解和领悟.要解决这一问题,须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要重视学习中的自主探究,分散难点进行阶梯式教学,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在感悟中变“死记”为“活学”.

3.2.2提高自主学习层次,运用多媒体教学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课件借助几何辅助进行教学,使学生接受起来更加直观、形象,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大大节省了教师“讲”和“写”的时间,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这更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提高了教学质量.

3.2.3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实施讨论式教学

经济应用数学课堂常常成了教师的“一言堂”,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要改变这种“教”与“学”脱节的现状,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讨论式”教学,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培养学生与他人共同讨论探究、分析评论和择善而从的能力.

3.3改善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兴趣

篇8

1色彩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1.1色彩能让人感受园林景观的美

色彩在园林设计中是真实、客观存在的,又抽象地存在于人们的思维活动中。色彩可体现不同的风格主题和艺术形态,且其具有张力美。此外,园林景观设计是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中所用的色彩要能体现环境这个主题,以形成一种和谐、安然、质朴的美感。

1.2色彩能创造园林景观的不同意境

园林景观设计中,意境一直是设计者追求的一种精神效果,也是设计者在精神层次上对园林景观的一种表达,意境可体现园林景观的设计效果和设计思想,具体地说,意境既能客观反映园林景观,又是人们主观方面的想象产物。

1.3色彩能丰富园林景色

园林景观具有很多诸如味道、色彩、形态等的美学特征,它是由各种色彩经过特定的美化效果而结合形成的。园林景观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艺术形式,园林景观的姿态多样且风格不同,冷色系有一种安静、冷艳的浓重感,而暖色系让人有一种热闹、温馨的感觉。合理运用不同的色彩、方式及手段可制造出不一样的园林景观,让人在园林景观中,产生一种独特的美妙且神秘的感觉,色彩作为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园林景观的建设中的作用不容小觑。

2色彩艺术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色彩是园林景观设计的重要部分,将色彩应用于园林景观设计,不仅能体现其多样性,还能赋予园林景观活力和生命力。但园林景观设计是围绕生态环境进行的,这就要求园林景观的设计一定要凸显环境的主题,这也说明园林设计的主题是多样且没有界限的,而且设计风格多种多样,色彩不一。

2.1同类色

同类色是指比较接近且差别不大的色彩,同类色的纯度、色相以及明度都比较相似,让人很难进行辨别和区分,所以,同类色的色彩之间有较好的协调度。同类色让人们在心理和园林的空间环境上都有一种柔和感,并且同类色能凸显出园林景观的层次感。

2.2对比色

对比色是对有较大差异的色彩,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搭配,进而制造一种张扬、醒目且能吸引人们视觉注意力的景观。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经常运用对比色组成艺术感较强的各种建筑物、花坛和图案等,以冲击人们的视觉压力,产生热闹、快乐的感觉。此外,补色对比的纯度与明度对比也不相同,补色对比会让园林植物搭配由于补色而更加合理。景观植物造景设计中,对比色彩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园林景观的艺术效果。

2.3冷色系

蓝、青及其相近的色彩都属于冷色系的色彩。冷色系色彩的可见度较低,波长特别短,会给人们造成视觉上的距离感。因此,在设计园林景观时,经常在空间较小的边缘位置,选择一些冷色调的花卉或植物,以增强空间的层次感和深远感。此外,冷色系的收缩感也较强,就视觉而言,冷色系就比面积相同色块的其他色彩显得小,所以,园林景观的设计中,经常将冷色系搭配着暖色系进行,以渲染欢快、明朗的园林氛围,满足人们的视觉要求,但部分园陵的建设经常采用单一的冷色系,以给人一种庄严、肃静的感觉。

2.4暖色系

暖色系能让人产生安稳、和谐及温暖的感觉,通常象征着和谐、热情、欢快等,主要包括黄、红、橙以及其相近的颜色,且经常用于大厅、花坛等比较热烈的场合中。此外,暖色系还能平衡相关活动和人们的心理温度,因此,暖色系不适合在可见度比较高的地方进行大面积使用,例如,高速公路旁边等,若在公路旁边安置大面积的暖色系色彩,容易引起人们关注,分散人们的视觉注意力,以致发生安全事故。

2.5黑白色和金银色

篇9

关键词:比喻,《坛经》,英译

 

1.引言

作为禅宗六代祖师慧能言语记录的《六祖坛经》,是唯一一部以“经”字冠名的中国佛教理论典籍,主要记述了六祖慧能(638-713)的生平事迹和语录。其文字简明易读,近于直白。正如冯友兰先生在《论禅宗》一文中所说:“禅宗的语录的特点是,它不用翻译佛经典所用的那种翻译文体,也不用魏晋隋唐那种骈体文言。它能够用当时通俗易懂的白话,把佛教和佛学的中心思想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来。”(冯友兰 1988:6)

但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历代《坛经》中都存在大量的修辞手段,主要有反问、设问、比喻、对偶、映衬、比拟等等,如成书于733年的敦煌原本《坛经》中就主要运用了省略、引用和比喻的修辞手段(张子开 2003:55),而成书较晚的德异本和宗宝本中修辞手段更多,其中尤以比喻的使用最为频繁。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在将其译为英语的过程中,译者又是如何处理这些比喻的呢?为了便于分析,现将本文所采用的汉英版本交代如下。本文所用汉语版本是96年湖南出版社出版的版本中的汉语本(下文中再提到《坛经》汉译本,即指这个版本),而英译本亦以这本书中的英译本为主文学艺术论文,同时参照我国译者黄茂林(Wong Mau-lam)1930年的译本和英国学者Christmas Humphreys1953年的修改本。

2.《坛经》中比喻修辞手法使用统计

《坛经》共十品,各品摘要讲的是顿悟与渐悟的差别和方法,说明佛法本无二分,所谓顿渐只是因人的不同而不同;第九宣召品讲到当时的则天女皇对慧能宣召及大臣薛简对大师禅宗大法的领悟和宣扬;最后第十嘱咐品是大师临终前对众弟子的开悟和嘱咐,涉及到三科、三十六对、众生皆有佛性等思想。下表是对《坛经》各品字数及所使用的比喻手法的统计。

(表一)

 

品名/比喻手法

字数

明喻

暗喻

借喻

共计

行由第一

3756

4

1

5

般若第二

2801

9

1

10

疑问第三

1515

1

2

3

定慧第四

1051

3

3

坐禅第五

390

忏悔第六

2412

2

2

4

机缘第七

5087

1

1

2

顿渐第八

2323

1

1

宣召第九

786

1

1

嘱咐第十

3557

1

2

3

共计

23718

23

7

篇10

王文欢 天津商业大学商学院

摘要:近年来,运用心理学知识解释财务会计问题越来越受到学术界的关注,这种跨学科研究对于解决实际问题起到了很大的作

用,其中,心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而产生的前景理论也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心理学知识在财务会计问题中的应用研究极具现实意义。

本文对国内外前景理论及其在会计问题中的应用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总体评价,并提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建议。

关键词:前景理论;心理学;会计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大量的实证研究充分展示了人们的

决策行为的复杂性,迫切需要新的理论分析、指导人们的行为决

策。卡尼曼和特维斯基于1979 年正式提出了新的关于风险决策

的理论,即前景理论。

一、前景理论介绍

前景理论最早是由卡尼曼和特维斯基(1979)明确提出,他

们也因此而获得了2002 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他们认为个体在

进行决策时实际上是对“前景”的选择。

二、前景理论发展研究回顾

Fiegenbaum 和Thomas(1988),利用1960-1979 年期间美

国企业数据,验证了前景理论的预期——风险与回报的关系是非

线性关系。当企业的经营业绩低于目标水平时,风险与回报呈现

出负相关的关系,风险的倾向表现为寻求风险;而经营业绩高于

目标水平时,风险与回报呈现出正相关的关系,风险的倾向表现

为厌恶风险。Jegers(1991)和Sinha(1994)运用比利时和澳大

利亚的经验数据,对前景理论给予了进一步支持。坎内曼和特维

斯基(1992)提出累积前景理论,并用以解释随机占优等现象,

这使得前景理论得到了本质的提升,拓宽了前景理论的应用范

围,提高了前景理论的解释能力。Tom 等(2007)发表在

《SCIENCE》中的人脑神经实验测试也证明了投资者在投资决策

时确实具有前景理论所表现的决策偏好。

从前景理论产生到发展,已经得到了国外学术界广泛的关

注,并且将其大量运用到各学科的相关研究中,以期能从中找到

新的途径解决相关学科中的问题。

三、前景理论与会计问题的结合应用研究

在财务与会计领域,前景理论被广泛用于解释股票市场中的

许多异像,这其中包括过度波动性、权益溢价之谜、价值效应、

处置效应、新股弱势和风险与收益的悖论等。此外,前景理论也

被用来解释公司管理者的决策行为。

(一)从管理者角度的研究

前景理论使得我们可以从其他角度,来解释企业的盈余管理

行为。陈仁波(2012)认为前景理论是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的研究

成果,文章从前景理论角度探讨了行为决策在财务会计实证研究

中的应用。曾爱民,傅元略,陈高才(2009)运用前景理论对我

国上市公司为了追求和超越市场阈值和政策阈值而实施的盈余

管理行为进行可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前景理论能较好的解释各

种阈值两侧公司的管理层所持有的风险态度,以及风险与收益之

间的关系,与此同时,文章还检验了前景理论在我国盈余管理问

题研究中的适用性。刘光乾,陈志丹(2011)对我国企业普遍偏

好股权融资的现象,以前景理论的价值函数与权值函数为基础尝

试构建了股权融资的管理层价值分析模型。

管理者的决策问题从来都不是完全理性的,其中心理因素更

是起着莫大的作用,前景理论的引入为学者研究管理者的决策问

题提供了新的思路,会计问题的研究更是对管理者的决策起到极

大的作用,前景理论与会计问题研究的相结合,为会计研究提供

了新的思路,更完善了会计问题研究的思路,但是这种理论的引

入还处于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探讨和研究。

(二)从投资者角度的研究

关于心理学知识在财务会计领域的应用问题,边泓(2007)

研究发现,当投资者身处令其产生冒险心态的市场中时,便会关

注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当其身处令其产生保守心态的市场中时,

便会关注企业的净资产,对未来的估计并不乐观。张海峰,张维,

邹高峰,熊熊(2011)研究表明我国投资者整体上确实表现出前

景理论的决策偏好特征。在应用前景理论研究恶性增资方面,刘

志远、刘超(2004)通过角色扮演实验研究方法证明在不存在委

托关系的情况下,前景理论比自辨理论对决策者恶性增资行

为具有更好的解释力。

投资者决策问题历来受到学术界广泛的关注,心理学知识的

运用和将前景理论引入投资者决策问题研究中,使得这方面的研

究更趋完善和全面。

(三)其他角度的研究

我国学者对于前景理论的研究,从价值函数和期望效用函数

方面的研究较多,边慎、蔡志杰(2005)推导出两者的相同之处

并得出这样的结论:价值函数是效用函数的一个特例;并研究得

出,价值函数与期望效用函数的表达式一致。

在将前景理论引入国内问题研究时,需要对理论的实用性进

行研究,曾进(2009)应用前景理论研究发现:中国企业较欧美

企业更具冒险倾向;中国企业的风险行为不完全符合前景理论的

预期,应当引入制度因素来加以修正。余玉苗,张婷(2009)采

用前景理论的研究成果,从审计投入水平和发现错报是否报告两

方面,考察审计师在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并据此提出政策性建

议。

前景理论在会计学问题中的研究涉及多方面,虽无法将其一

一归类,但是可以明显的看出这一理论的引入对于会计问题的研

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四、综合述评以及未来研究方向

(一)综合述评

目前,国内外对于前景理论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广大学者们的

重视。在已有的研究中,对于前景理论在财会问题研究中的可行

性进行了可行性解释,运用前景理论解释了IPO、股权融资倾向、

盈余管理行为等问题,国内学者已经对前景理论有了一定的研

究。但是,前景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和需要修正的地方:一是作为

一个描述性的模型,它缺乏严格的理论和数学推导。二是目标水

平的定义还存在一些问题。三是对其应用研究,在我国还是略显

不足,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二)进一步研究的思路

我们是否可以运用前景理论的结论和分析方法,如价值函

数、参照点等,分析企业在处于某种状态下将会采取怎样的盈余

管理行为,如当企业连续两年亏损将被ST 时,企业将会进行怎

样的盈余管理,这种盈余管理行为是否如前景理论所说的那样,

以此来验证前景理论对于盈余管理行为的可解释性,以期从中获

得灵感,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并将这种理论应

用到更多的企业行为的解释中,这样会给监管部门带来最直接的

切入点,为政策的制定提供直观的前提。

参考文献:

[1]Kahneman D&A Tversky.Prospect Theory:An analysis of

Decision Making under Risk [J].Econometric,1979(2).

[2]Fiegenbaum A.,Thomsd H.Attitudes toward risk and risk

-return paradox : Prospect theory explanations[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8(9).

[3]Jegers M.Prospect theory and the risk-return relation:Some

Belgian evidence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91(1).

[4]Tversky Amos&Daniel Kahneman.Advances in Prospect

Theory:Cumulative Representation of Uncertainty[J].Journal of Risk

and Uncertainty,1992(5).

[5]Tom S M,Fox C R,Trepel C,Poldrack R A.The Neural

Basis of Loss Aversion in Decision-Making Under Risk[J].Nature,

2007(31).

[6]陈仁波,前景理论在财务会计实证研究中的应用,会计之

友2012(9).

[7]曾爱民,傅元略,陈高才.我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阈值研究

——基于前景理论视角[J].当代财经,2009(10).

[8]刘光乾,陈志丹.基于前景理论的股权融资偏好行为解释

[J],统计与决策,2011(5).

[9]边泓.投资者在不同市场环境中的会计信息需求特征——

基于前景理论和数据挖掘的实证研究[J],南开管理评论,2007,

10(4).

[10]张海峰,张维,邹高峰,熊熊.中国市场条件下前景理论

的实证分析[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1]刘志远,刘超.基于实验研究的恶性增资行为解释:自辨

理论还是前景理论?[J].中国会计评论,2004(12).

[12]边慎,蔡志杰.期望效用理论与前景理论的一致性[J].经济

学,2005(1).

[13]曾进.企业风险倾向的跨国比较——基于前景理论视角[J].

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5).

[14]余玉苗,张婷.审计投入水平、审计师个体决策行为与独

立审计质量——基于前景理论的解析,财会通讯,2009(6).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