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贸易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9 15:16: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装贸易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装贸易论文

篇1

论文摘要: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全面废除。本文在对四种保障措施进行法源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指出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后配额时代第一年所遭遇的特保措施,并从政府、企业、行会三个层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0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全面废除。我国纺织品服装出I:2I大幅增加,为保护本国相关产业不受损害,欧美等国在后配额时代频繁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对此,我国政府、企业和行会应采取措施积极应对。本文在对四种保障措施进行分析和比较后对该问题作了重点讨论。

一、保障措施的法源分析及比较

(一)四种保障措施的法源分析

为维护公平贸易和正常的竞争秩序,世界贸易组织允许成员方在进口产品过激增长给其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的情况下,使用保障措施以保护国内产业不受损害。保障措施和反倾销、反补贴都属于贸易救济措施,不同的是,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针对的是不公平贸易行为——价格歧视,而保障措施则针对的是进口产品激增的情况。由于美欧等国担心中国人世后,纺织品服装进口的急剧增长会扰乱其市场秩序,损害其国内相关产业。所以在中国人世时特别要求中国政府做出一些特殊承诺,这些承诺反映在《中国加入议定书》(下文简称《议定书》)和《中国加入工作组报告》(下文简称《报告书》)的具体条款中。简言之,WTO其他成员方可以通过以下四种途径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保障措施。其中,第一种也被称为“一般保障措施”,而后三种则通常被称为“特殊保障措施”。

1.依据《关贸总协定》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保障措施

《关贸总协定》第19条和《保障措施协议》规定了一般保障措施制度。基本内容是:如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和因一缔约方承担总协定义务(包括关税减让在内)而产生的影响,使某一产品输入到这一缔约国领土的数量与国内生产相比绝对或相对增加,以致对该领土内生产同类产品和/或直接竞争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威胁,则该缔约方在防止或纠正这种损害所必需的程度和时间内,可以对上述产品全部或部分地暂停实施其所承担的义务,或者撤销或修改减让;实施保障措施应针对正在进口的该类产品,而不考虑其来源。

2.依据《纺织品和服装协议》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第6条规定,在纺织品、服装贸易回归关贸总协定的1O年过渡期中(自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开始起算),除已纳入GATI''''I994的纺织品或服装产品外,各成员在过渡期内可实施特定的“过渡性保障措施(TransitionalSafeguardMeasures,简称TSM)”,即如果某一未受配额限制的特定纺织品或服装产品进口数量增加,对生产同类和/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产业造成严重损害或严重损害的实质威胁,则可对该产品的进口实行配额限制等措施,如果是单个成员的进口出现急剧和实质性的增加,可对该特定出口成员的特定产品实施配额限制。该过渡性保障措施既可以通过磋商后达成的协议实施,也可以单方面实施,但需要由纺织品监督机构(TMB)审议。《纺织品与服装协议》是WTO协议中唯一规定了自行废止内容的协议,在10年过渡期后(即2005年1月1日以后),随着配额限制的全部取消。该协议本身也就不存在了,理论上第6条关于在过渡期采取保障措施的规定也随之失效。

3.依据《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根据《议定书》第16条的规定:如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WTO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影响的WTO成员可请求与中国进行磋商要求中国采取行动以防止或补救此种市场扰乱,如在中国收到磋商请求后60天内双方未能达成协议,则受影响的WTO成员有权对此类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且在迟延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损害的紧急情况下,受影响的WTO成员可根据一项有关进口产品已经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的初步认定,对中国的产品采取不超过200天的临时保障措施,并提出进行双边磋商的请求。如果WTO某一成员认为在上述第一种情形下基于“市场扰乱”所采取的限制中国产品的行动(包括中国自己同意进行的主动自我限制行动)造成或威胁造成中国产品进入其市场的“重大贸易转移”,则该成员可请求与中国和/或有关WTO成员进行磋商。如此类磋商未能达成协议,则请求进行磋商的WTO成员在防止或补救此类贸易转移所必需的限度内,有权针对该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自中国的进口。该条款实施的期限为2001年12月11日至2013年12月11日。

4.依据《报告书》的规定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实施过渡性特别保障措施

根据《报告书》第241至242段(也作242条款)的规定,2008年12月31日以前,其他成员方仍可以对原产于我的纺织品服装采取限制措施,如果WTO其它成员认为《纺织品与服装协定》所涵盖的原产于我国的纺织品服装自《WTO协定》对我国生效之日起,由于市场扰乱,威胁或阻碍这些产品贸易的有序发展,则该成员可请求与我国进行协商,以期减轻或避免此市场扰乱。如双方在90天的磋商期内,未能达成满意的解决办法,则磋商将继续进行,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可继续实行限制。

(二)四种保障措施的比较

为了对上述四种保障措施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本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其异同点。(见表1)

通过表1分析可知,一般保障措施的实施条件最苛刻,实施标准最高,且依据无歧视原则适用于所有成员方,故实施时会遭遇较大的阻力。而后三种特殊保障措施中,《纺织品服装协议》的实施条件较严,且该协议于2005年1月1日以后,随着配额限制的取消已自动废止。所以在后配额时代,针对原产于中国的纺织品服装,欧美等国实施特保措施时更愿意援引《议定书》和《报告书》的相关法规,这两项特保措施的实施门槛较低,且实施形式和实施期限更为灵活,即使最终磋商失败,也为提出磋商请求的成员方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便于其调整本国的外贸政策。

二、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遭遇的特保措施

(一)关欧等国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

2005年1月1日,延续了3O多年的全球纺织品配额制度被全面废除后,原属于配额产品的我国纺织品出口大幅增长,据统计,2005年1至4月,我国纺织品出口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8.4%,其中对欧出口39亿美元,增长幅度为82%,对美国的增长幅度为250%。为此,欧美等国援引《议定书》的第16条和《报告书》的242条款频繁对我国实施特保措施。

1.美国

2005年3月21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于4月对纺织品实施特别检测设施,该措施使美国海关对进1:3纺织品的监控预警期从6周缩短到2周,以便其迅速出台相应的保护措施;2005年4月4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决定对部分原产于中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以及棉制和化纤制内衣等三类纺织品发起纺织品特保调查;两天后,美国制造商贸易行动联盟、美国纺织团体协会、美国纺织协会、美国棉花协会和名为“团结起来”的工会组织5家纺织行业组织,向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提交特别保障措施申请,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7种、14大类纺织品服装实施特别保障措施,这些产品占2004年美国进口中国纺织品服装总额的8.1%。5月13日,美国纺织品协议执行委员会正式宣布对我国的棉制针织衬衫、棉制裤子、棉制及化纤制内衣3类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理由是这些纺织品“正在威胁和扰乱美国的市场,并要求其今年进入美国市场的数量最多只能增长7.5%;仅5天后,该委员会再次对我国的棉布和人造纤维男衬衫(包括男童衬衣)、人造纤维布裤、人造纤维针织男女衬衣以及精纺棉纱4类纺织品实行进1:3配额限制。截止到11月8日,中美双方就纺织品服装出1:3共进行七轮谈判,其间,美不断扩大受限产品的范围和条件,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遭受的损失也与日俱增。

2.欧洲

2005年3月10日欧洲服装及纺织业组织EURATEX提出申诉,要求对原产于中国的针织紧身衫及套头衫、棉质或人造纤维装等12类纺织品服装实施市场保护限制。4月6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对华纺织品特别限制行动指南》,明确指出欧盟设限的标准,以2004年中国纺织品占欧盟进1:3总量的百分比为准,将进口产品分为四类,各类产品在2005年到2008年间每年都有一个增长,若超过规定的增长率,欧盟则进行特保调查。4月底,欧盟正式宣布将对中国9类纺织品服装展开为期6O天的特别限制调查,且正严密监测从中国进口的另外11类产品的交易情况。如果调查发现中国纺织品确实破坏了欧盟市场的市场秩序,欧盟可自动启用临时特保措施,对中国纺织品加以限制。5月17日,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以2005年第一季度欧盟从中国进1:3的T恤和麻纱增长过快,且扰乱欧盟市场为由,提议与中国方面进行正式磋商。并声称,如果正式磋商未果,欧盟将会对这两类纺织品实施“紧急特保”措施,将其2005年进1:3数量的增长率控制在7.5%以内。一周后,欧盟纺织品委员会通过了曼德尔森的提议,并于5月27日正式启动对T恤和麻纱的“紧急特保”程序。

3.其它国家

除美欧外,土尔其、巴西、厄瓜多尔等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以不同的形式对我国纺织品服装采取限制或发出信号。如2005年1月中旬,厄瓜多尔纺织业工业协会援引《中国人世议定书》的第16条,由其政府提出申请,要求对我国271种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征收5%一3CHD%的关税。这些措施无疑使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出口雪上加霜。

(二)欧美对我国实施特保措施援引法律的不合理之处

欧美对我国设限的主要依据是《报告书》的242条款,但援引该条款的前提条件是必须有确凿的数据证明中国纺织品服装在美欧确实存在扰乱市场、威胁阻碍贸易发展的情况,且两者构成因果关系。正如商务部部长所言,“美欧等国仅凭三四个月的数据就草率对中国设限,是没有道理的,也是不科学的。”同时应客观理性的看待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激增现象”:首先,尽管2005年1—4月我国对欧美市场有一个总体增长,但也存在两个下降,一是增幅逐月下降,二是纺织品服装出口占中欧、中美贸易的比重逐月下降。其次,美欧把发展中国家最具出1:3潜力的产品配额保留到最后一刻,美国保留了90%,欧盟保留了70%,所以在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制被全面废除后,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出现“激增现象”。再次,这种“激增”是一种正常增长,因为它是由过去长期扭曲自由贸易的配额体制转向现在纺织品一体化、自由化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这和正常贸易过程中某一年、某一个时期、某种产品的突然激增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情况,该情况是可以预见的。

欧美在实施特保措施的法律程序上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他们总是单方面宣布将对中国的部分纺织品服装出口采取特保措施,并未及时与中方进行磋商。他们所倡导的自由贸易实际遵循着“双重标准”,一方面对其本国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极力要求自由贸易,另一方面,对于发展中国家能够挑战他们产业的一些产品(如纺织品服装)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三、后配额时代我国应对特保措施的主要策略

面对欧美等国频繁的特保措施,我国应变被动为主动,以变应变,积极寻求建立和谐的贸易体制。本文主要从政府、企业、行会三个层面来分析具体的应对策略。

(一)从政府层面看

1.在保持自身立场的同时应变对抗为对话,争取以和谐的方式解决贸易争端

自美欧对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实施特保措施以来,我国政府已与美欧代表进行了多次磋商。6月11日,中欧终于就中国部分输欧纺织品问题达成协议,签署了《备忘录》。根据《备忘录》,欧盟承诺对源自中国的棉布、T恤衫、套头衫、裤子、女式衬衫、床单、女连衣裙、胸衣、桌布、亚麻纱等1O类纺织品终止调查,对实现一体化的中国纺织品克制使用242条款;双方同意,自2005年6月11日至2007年底,对上述十类纺织品合理确定基数,并按每年8%至12.5%的增长率确定中方对欧出口数量。而中美双方经过七轮磋商,历时半年,最终于11月8日达成协议,并签署《备忘录》。两个《备忘录》的签署,不仅符合中、美、欧三方的利益,而且充分体现我国政府在解决贸易争端中的积极主动性,为解决其他贸易争端提供成功范例。

2.以变应变,适时调整本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为了稳定出口,减少贸易摩擦,实现贸易一体化的平稳过渡,我国政府决定从今年1月1日起到2007年12月31日止,对全球出口的外衣、裙子、衬衫、裤子、睡衣、内衣等7大类33个敏感类别的148个服装税号,采取从量计征方式加征出口关税。从6月1日起,对上述产品中的74种纺织品提高出口关税税率,多数产品的税率比原来提高了4倍,并对亚麻单纱开征出口关税。但美欧对我国主动采取的限制出口措施反映平淡,反而不断加大采取特保措施的力度,在2005年5月达到高峰。对此,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不得不在5月30日宣布,2005年6月1日起对81项纺织品取消征收出口关税,其中包括先前要提高关税的74种纺织品。此外,商务部在7月7日公布了《纺织品出口临时管理商品目录》,明确列出输欧10类纺织品2005年的第一次分配全国总量。这些对外贸易政策的及时调整,不仅降低了我国纺织品服装厂商的出口风险,而且表明我国政府在制定时外贸易战略时更加成熟、灵活。

(二)从企业层面看

1.提高纺织品服装的质量,改变价格策略

我国的纺织品服装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同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具有互补性,而同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产业结构严重趋同,再加上国内企业间的激烈的竞争,往往造成纺织品服装出口商竞相压价来扩大市场份额,创造更多的外汇,从而促使进L=I国采取反倾销和特保措施等贸易壁垒来保护本国产业。因此,我国企业要改变这一被动局面,就应该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品牌附加值,加大纺织品服装研发和创新的力度,加强保护知识产权,发展和培育自己的知名品牌,抛弃低价竞争策略,以质优价廉开拓国际市场。

2.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和“走出去”战略

市场多元化可以降低出口市场过分集中带来的贸易风险。目前,我国出口到香港地区、日本、美国和欧盟四大市场的纺织品及服装,约占出口总量的70%。出口市场的过度集中,极大地增加了出口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因此,我国企业在后配额时代应主动开拓其他国家市场,尤其是东欧、中东、南美地区和独联体等轻纺工业相对不发达或竞争优势相对较弱的国家市场。超级秘书网

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化经营是我国纺织品服装企业在后配额时代保持持续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那些拥有先进技术、雄厚资本、知名品牌、一流管理的国内企业在海外直接投资设厂,不仅可以将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而且可利用东道国的某些税收优惠,不断扩大当地市场份额,获取更多的利润。

(三)从行会层面看,应充分发挥纺织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建立贸易壁垒预警机制

篇2

关键词:服务贸易;现状;对策

上世纪末以来,全球经济竞争的重点正从货物贸易转向服务贸易,服务业发达的程度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目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阶段,必须大力发展服务业,并把扩大服务业领域的对外开放作为我国更广泛地参与国际竞争、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

一、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实现了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服务贸易的增长。1989年我国的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在全世界名列第30位,2000年上升到第12位。但是,由于我国服务贸易起点低、基础差,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

1、服务贸易整体水平差

我国服务业总量不足,在国民经济中比重偏低。2001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3225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33.6%。与中等收入国家的46%—56%、高收入国家的59%—65%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服务业落后使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2002年我国服务贸易总额为660亿美元,占全球服务贸易总额的2.3%。而同期美国服务贸易总额占全球的16.5%,是我国的7倍多。从总体上看,除旅游等少数行业外,多数服务贸易领域处于逆差状态。加入WTO后,服务贸易逆差有可能进一步扩大.

2、服务贸易内部结构不合理

1995—2002年,我国服务出口总额中,旅游服务一直居于首位,其比重由27.6%升至36.5%:金融服务所占比重一直在19%左右;运输服务的比重有所下降,由27.1%降为19%。而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服务业则是明显的弱项,1995年这类产业在服务进口额中所占比重为22.9%,2001年剧增为52.4%,是使我国服务贸易逆差日益增大的重要因素。

3、服务贸易管理滞后

由于服务业是由许多相关行业组成的产业群,国际服务贸易涉及的行业范围极广,国际社会要求一国对其国内的服务业进行整体协调和管理。目前,我国对外服务贸易管理体制存在许多缺陷,如中央与地方在服务业对外贸易政策和规章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别,服务业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甚至相互掣肘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服务业的统计也不规范,行业标准等方面有许多不符合国际惯例。

4、服务贸易立法不健全

长期以来,我国服务贸易立法严重滞后,虽然近年颁布了《商业银行法》、《保险法》、《海商法》等,但与服务贸易广泛的内涵和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许多不足。目前我国尚没有一个关于服务业的一般性法律,已有的规定主要表现为各职能部门的规章和内部文件,不仅立法层次较低,而且缺乏协调,从而影响了我国服务贸易立法的统一性和透明度。

二、加入WTO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影响

我国加入WTO后,服务业市场将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这将对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

1、服务贸易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放宽限制、开放市场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关键。加入WTO,部分服务行业的市场准入,将不再仅仅受国内有关部门的控制,而是要执行我国政府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这将有利于打破国内部分行业的垄断局面,有利于国内行业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使其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我国服务业的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有利于改善我国的投资环境

投资环境不仅仅体现于公路、通信、电力供应等硬件的好坏,越来越多地体现于金融、分销、专业服务等生产的完备与质量等方面。我国服务业总体上落后,而生产更为落后,这正是外国投资者看中我国市场的重要原因。服务业的对外开旅,将吸引更多的外资进入我国服务业,这将有力地促进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快速发展,改善我国投资的软环境,进而带动国内整个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引入新的服务种类

我国服务业的落后,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服务种类、品种的缺乏,许多服务领域需要填补“国内空白”。在世界贸易组织划分的143个行业中,我国商业化的税务服务、民意测验服务、信用查询等行业,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在许多行业,具体的服务领域、服务品种还存在大量空白。服务市场的开放和外资的进入,将在相当程度上弥补我国服务业发展中的各种空白,满足国内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各种需要。

4、有利于在更深层次上参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全球服务业也在酝酿着世界范围的调整。加入WTO,有利于我国借发达国家向海外转移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服务业之机,吸引外国投资,改善我国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也有利于我国服务提供者进入国际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服务贸易出口。

三、增强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措施

1、优化服务行业结构

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信息、科技、咨询、法律等行业,带动服务业整体水平提高。积极发展新兴服务业,如房地产、物业管理、旅游、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改组改造传统产业,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服务技术,着重改造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等行业,提高技术水平和经营效率。

2、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

改变部分行业垄断经营严重、市场准入限制过严的状况,按市场主体资质和服务标准,逐步形成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垄断行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放宽部分行业市场准入的资质条件,鼓励非国有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参与服务业发展。还要改革市场准入的行政审批制度,减少行政审批项目。

3、多渠道增加服务业投入

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都要适当安排一定数量的投资,作为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国家鼓励的服务业建设项目的贴息或补助,以更多地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和社会投入。银行要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积极向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其建设项目发放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

篇3

论文摘要:纺织品服装贸易在我国的国际贸易中是占有重要地位,服装业是我国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我国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显著变化,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这种挑战还将在一定时期内存在。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服装业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发展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对策措施。

1引言

纺织品行业是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也是我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支柱性产业。2001年我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开放,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不断扩大,我国服装业已成为世界服装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经济中的服装业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会有激烈的生存竞争,这就给我国服装贸易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面对地区贸易集团进一步发展和绿色贸易壁垒进一步增强,如何面对竞争日益剧烈的国际市场,继续保持服装贸易的稳定发展,是摆在我国服装业面前的一个十分严峻和迫切的现实问题。

2新形势下我国服装业面临的严峻挑战

2.1贸易保护主义的加强

随着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兴起,以技术性贸易壁垒和反倾销为代表的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成为我国服装进入世界市场的巨大障碍。许多发达国家都规定了进人本国市场的技术标准或要求企业严格控制化学物料,尤其是有害物质和有机溶剂的用量,有的还要求产品配备绿色环境标志以表明符合环保要求。由于我国服装企业技术、经济、试验条件有限而给服装出口造成极大困难,每年约有70多亿美元的出口纺织品、服装受到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不利影响,占纺织品、服装出口额的lO%以上。

2.2区域经济集团化的挑战

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之路,它虽然在有限的范围内实现了贸易自由化。但也把一国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扩展为区域性贸易障碍,成为区域外产业进人的巨大屏障。世界服装产业调整已具有明显的区域集团化特征。我国服装进入北美、欧洲等市场又多了一层障碍。例如,欧盟纤制品进口货源首位的是其内部国家,占其全球进口额的5O.6%,而从我国的进口额虽居第二位,但仅占6.4%。

2.3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威胁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分工的深化,传统产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有进一步向发展中国家集中的趋势。发达国家的服装业重点向高质化、高技术、企业结构高级化发展,而将劳动密集部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亚洲成为全球主要的生产基地。许多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亚洲国家正日益成为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有力竞争者。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后东南亚各国经济的逐渐复苏,其货币贬值所形成的出口产品低成本优势将进一步显现,它们将对我国服装业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展开激烈竞争。

3发展我国纺织品服装贸易的对策措施

3.1充分利用WTO的有关规则

服装业是我国加入wrO所涉及的重要领域之一,要想利用人世带来的机遇就必须充分了解WTO的职能、基本原则、相关协议,特别是WTO有关纺织品服装协定。利用发达国家进口服装关税的下调和额外配额增长率的优惠,享受较大的出口经济利益,排除长期以来发达国家对我国服装出口限制的任意性和歧视性,使我国服装出口潜力得以发挥。利用其监督机构职能,使我国服装出口在多边贸易争端解决机制上得到保障,防止不了解规则所带来的不必要的经贸摩擦和损失。

3.2改变服装生产布局。降低生产销售成本

目前全世界服装生产能力已经绝对过剩。在供过于求的情况下,成本竞争成为行业竞争的主要手段。为此,我国服装企业必须努力进一步降低成本,保持低成本优势,确保我国防治品服装贸易在国际服装市场上的地位。在国内外低成本竞争及沿海发达地区劳动力成本上升的双重压力下,发达地区的加工型服装企业越来越难以生存,我国服装界应该调整企业布局,及时将生产能力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形成东西部不同重点的产业集聚,保持并增强我国服装生产的比较优势。

3.3实施品牌战略。创建知名品牌

现代服装业竞争是以科技为后盾、品牌为先导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国际服装市场是一个全球性的市场,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不断的利用名牌效应使市场延伸、拓展。因此实施品牌战略是服装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服装企业应充分利用人世的有利条件,抓住设计的战略环节,利用现代化营销手段,发展网络销售,大力创建有民族特色,又具国际性的服装品牌,提高产品附加值。

3.4建立国际化的服装质量保证体系

篇4

论文摘要: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国,纺织服装行业也是中国的支柱型产业。在纺织品“后配额时代”的前两年,其他国家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配额限制的取消使得中国纺织服装贸易发展势头良好,但依然面临众多困难,如与主要贸易伙伴国贸易摩擦加剧、受到它国越来越多的反倾销措施限制等。目前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还面临如“技术性贸易壁垒”等一些新的挑战。本文将分析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并提出如“开展跨国经营战略”等对策措施,以促进中国纺织服装贸易的发展。

纺织服装行业是中国的支柱产业。纺织和服装业的发展涉及的社会劳动力超过1亿人,2006年纺织服装业占工业企业总增加值6%以上。2006年,纺织服装业销售总值2.45万亿元,比2005年增长21.8%;实现利润88亿元,比2005年增长28%;出口总值1470亿美元,增长25%,占全国出口总值的15.2%。2005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以后,纺织服装行业呈现量增价跌的趋势这种趋势也使得中国与美国、欧盟等几个重要的贸易伙伴之间的纺织服装贸易摩擦加剧,出口市场混乱。未来中国纺织服装贸易仍将面临诸多困难,本文也将深入探讨具体的应对措施。

一、中国纺织服装出口贸易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一)未来中欧、中美之间依然可能爆发大规模贸易摩擦

2007年年底,中欧纺织品协议率先到期,中美纺织品协议也将于2009年年底到期,届时中国对欧盟与美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出口数量必然增加,如不进行积极有效的管理,中国与欧美之间纺织服装贸易摩擦可能再次激化。

1.中欧协议到期后,双方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增加

首先,欧洲方面,中欧协议到期后,因受限而通过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转口贸易会发生回流现象,从而导致对欧出口的增加。2006年欧盟对中国大陆部分纺织品实行进口配额限制,国内很多企业为了规避限制,采取“曲线出口”的战略,即先将产品出口到罗马尼亚、土耳其等国再转而出口到欧盟。如2006年前10个月中国对罗马尼亚出口40.5亿美元,增幅达到800%,对土耳其出口增长更是达到1394.5%,这其中很大部分产品将最终流向欧盟。中欧协议到期后,这些因受限而进行转口贸易的产品将重新由中国出口到欧盟,导致对欧出口数量的激增。

其次,中欧协议到期后,跨国服装公司可能会把因设限而转向东南亚国家的订单转回中国生产,如国际知名企业阿迪达斯公司与耐克公司。这两家公司在东南亚与中国均设有分厂,一旦中国纺织品出口受限,它们便可以把生产任务部分转移到东南亚分厂。从欧盟2006年进口来源国进口数量变化情况看,2006年中国受限后,东南亚国家特别是印度尼西亚、越南对欧盟出口数量明显增加,这其中有相当部分是受跨国公司的订单转移影响。一旦订单转回中国生产,势必将增加中国对欧美市场出口数量的增加。

再次,欧盟理事会为了平衡内部各国利益,极有可能对中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欧盟成员国中英国、法国及意大利等均为老牌纺织大国,从中国进口的大量廉价纺织服装产品会影响到其国内的就业和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且欧盟东扩中的不少新成员国也是以纺织服装业为支柱产业的发展中国家,欧盟内部要求对中国产品实施限制的呼声越来越强。因此,欧盟理事会很可能对中国的纺织服装贸易采取限制措施。

2.中美协议到期后,美国可能对中国采取新的限制进口措施

首先,美国方面,2009年中美协议到期后,双方发生贸易摩擦的可能性增加。2005年全球配额取消以后,中国对美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大幅增长,占美国进口份额的26.89%,远高于2004年的19.84%。因此,中美之间签订协议,对中国21类出口产品进行限制。从受限产品实际贸易情况来看,2006年对美出口协议类别产品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有3类产品的下降幅度更是超过50%,由此可以看出,中美之间的协议暂时压制了中国产品的出口能力,但并没有削弱国内受限产品的生产能力,2009年中美协议到期以后,受限产品极有可能重现2005年对美出口激增的情况,如不采取有效的出口管理措施,届时中美双方依然可能爆发贸易摩擦。

其次,美国频繁运用特保机制对中国出口纺织品实施特保措施。2005年,中国有10类纺织品服装共计43.32亿美元遭到美国的特保措施,大约占对美出口纺织品服装总额的1/4。2008年12月31日以242段为依据实施的特保措施将到期,届时美国有可能通过新的国内立法,依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16条下的特定产品保障机制对纺织品采取特保措施,以方便2009年以后继续对中国纺织品服装实施特保。

(二)技术性贸易壁垒已经成为中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新挑战

技术性贸易措施是指一国或一个区域组织以维护国家或区域的基本安全,保障人类健康和安全,保护动植物健康和安全,保护环境,防止欺诈行为,保证产品质量等为由而采取的所能够对国际商品、服务以及知识产权等方面的贸易产生影响的技术性措施。而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stoTrade,TBT)是指一国以上述理由为借口,刻意采取的限制他国商品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和企业的带有歧视性的技术性措施。从国际经济法,特别是WTO法律规则来看,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与公平、自由贸易原则相违背的,也是受世贸组织《技术性贸易壁垒协定》(简称聊协定)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定》(简称SPS协定)规制的对象,是一种贸易保护手段。技术性贸易壁垒自身具有形式上的合法性及执行上的强制性,并且其立法内容也具有广泛性和较强的技术性,法律适用也是灵活多变的。

目前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主要技术壁垒形式包括产品认证制度、产品包装标签制度等(如表1)。

中国纺织企业面对目前的这些技术壁垒时屡屡受挫,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首先,纺织品出口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没有对世贸组织的(TBT协定》进行深入理解,并且在遭遇到聊壁垒时的应诉性不高。其次,国内有关纺织业的技术标准及法律法规不健全,检验设备相对落后,这种缺陷已经严重影响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出口,使中国企业处于被动地位;最后,国内纺织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没有足够重视对于产品的标准化认证工作,对于整个认证体系缺乏足够的认识,行动迟缓。而从目前来看,欧盟、美国、日本等几个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都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体系,并且这类发达国家或地区往往掌握着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主动权,同样,它们对中国的出口纺织品设限最多,也最严重。科技上的劣势使得中国等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于被动地位,在不得已的情况下往往只能高价购买发达国家的技术或产品甚至是退出现有的国际市场。目前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越来越苛刻,对中国纺织品出口影响日益增强,而中国纺织企业原有的低成本优势被逐渐削弱,大多数企业的出口成本相对增高,整体投入加大。技术性贸易壁垒也使得中国纺织品对以上几个主要贸易伙伴的出口增速减缓,市场份额变小,长此以往将严重影响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

(三)《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对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限制.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议定书》规定:从中国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日起12年内,如原产于中国的产品在进口至任何WTO成员领土时,其增长的数量或所依据的条件对生产同类产品或直接竞争产品的国内生产者造成或威胁造成市场扰乱,则受此影响的WTO成员有权在防止或补救此种市场扰乱所必需的限度内,对此类产品撤销减让或限制进口。直到2016年,在进口方针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是可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体。由此可见,“非市场经济国家地位”在未来很长时期内都会成为中国纺织品服装面对反倾销措施时的软肋。其实自1995年以来,中国是遭到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也是受到最终制裁最多的国家。国外不断增多的“反倾销”措施也是中国纺织服装行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中国纺织服装产品的竞争特点是价格相对较低,但总体附加值不高,大多数属于中低档产品。国内巨大的生产能力导致了出口产品产量大但价格低的局面。中国的纺织服装产品在国际市场上价格竞争优势明显,进口国担心中国产品对本国纺织行业造成冲击,才会对中国提起不断增多的反倾销调查,并且这一状况在很长时期内不会有实质性改变。由于中国承诺的242段项下的纺织品特保措施将与2008年12月31日到期,届时进口国可能将中国纺织服装产品限制的重点由特保措施转移到反倾销措施上。

二、中国纺织服装行业应采取的措施

(一)运用积极的出口管理措施以防止贸易摩擦

积极的出口管理不仅可以有效的规避贸易风险,还可以提高本国产业和产品竞争力,日本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通过运用积极的出口管理措施,对纺织品、彩电、汽车等产品采取一系列自愿出口限制,不仅有效的缓解了对外贸易摩擦,还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本国产业的升级和产品质量的提升,最终使得国家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由于出口配额管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强,效果明显,中国宜采取出口配额管理措施以抑制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过度增长。2005年中美、中欧分别达成协议以后,中国对输美21类和输欧10类产品进行配额管理,有效地抑制了产品过快的出口增长速度,避免了可能出现的贸易摩擦。而且出口管理只针对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市场,并不影响受限产品对第三国的出口。

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出口配额管理部门主要涉及海关与外贸管理部门,管理和协调的难度低,比较灵活。自主配额管理虽然可能部分加大企业成本,但却是帮助企业规避贸易风险的有效途径。

(二)提高产品核心竞争能力,走品牌经营道路

要从根本上解决其他国家对中国纺织品服装不断增多的反倾销措施,必须改变目前出口产品数量大但价格低,产品技术含量低的局面。中国纺织业目前还是以加工为主,国内大多数产品为贴牌定牌产品,自有品牌占有率小于10%,整个销售利润的大部分被国外企业拿走35%的利润被品牌所有者拿走,55%被设计环节和销售环节(包括运输商、批发商、零售商)拿走,中国工厂只能拿5%一10%的利润,但中国的企业却成为了反倾销的“主要受害者”。针对这种情况,中国企业必须要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附加值。具体来讲,可以采取以下两种办法:1.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创建境外技术、研发和设计中心,利用当地人才,设计适应国际市场需求的产品。2.建立自有品牌。应逐步提升产品档次,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和精细加工,提升产品质量,从而提高知名度、美誉度和顾客忠诚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根据自己的产品市场定位,建立境外营销机构,形成国际化的营销体系。

(三)加强行业协会作用,提高企业法律意识,建立完善的预警机制

首先,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积极规避和应对各种保护措施。要加强行业协会的独立性,特别要加强其在制定行业规范,实现行业自律方面的作用,以维持公平有效的市场秩序,规范出口经营秩序,杜绝恶性竞争中国企业面对的反倾销与特保,大部分是由于本国企业相互间的恶性竞争所引起的。因此,要充分发挥进出口商会的协调和服务职能,通过龙头企业,加强行业自律。

其次,要加强企业法律意识,积极应对进口国提出的纺织品反倾销、“特保”案件。现实中,很多企业由于资金问题放弃了应诉的权利和机会,只是默默的承担由此带来的损失,可以考虑建立一个应诉基金以解决资金问题。资金来源问题可以考虑以下两种方式解决:1.出口企业从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成;2.保险公司设应诉贸易壁垒险。此外,还应认真研究进口国纺织品贸易政策,通过采取灵活的措施,扩大中国纺织品出口。

再次,要完善中国纺织业的国际标准认证体系。中国纺织企业在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时,不应以消极的态度去对抗贸易伙伴的“技术性要求”,而应以积极的态度考虑如何提高自己的技术含量以达到国际标准,政府职能部门要通过立法完善中国纺织业的国际标准认证体系。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强企业对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及各种生态纺织品体系认证和SA8000社会责任标准认证的重视程度。总之,积极开展国际标准认证工作,才是中国纺织业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有利武器。

最后,应完善目前的各种预警机制,建立应急决策机制,主动应对各种贸易保护措施。有关部门、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密切跟踪中国的几个主要纺织品贸易伙伴国或地区的市场动态,了解国外企业、政府的政策取向,建立一整套可以广泛共享的预警机制,及时预警信息,避免企业的盲目出口。要对量大、价廉但质不优的出口敏感产品及时预警,主动管理。

(四)实施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开展跨国经营战略

篇5

关键词:服装,民族,世界,风格

 

衣食住行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必然条件,其中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原始人类开始人们就知道用树叶来遮羞和取暖,可见衣的重要性。那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服装的发展也越来越多样化,把一些高科技的新发现溶入到服装中,使服装的趋势能够跟得上时代的发展。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中国服装产业发展既面临着难得的历史机遇,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双重竞争和挑战,但总体上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有利多于不利。从国际环境看,加入WTO,中国服装企业将面临更广阔的市场前景。从国内环境看,中国服装市场格局将迅速进入全面整合期,届时,国内服装企业群雄纷争、国际知名服装企业和品牌纷纷抢滩登陆,竞争将日趋激烈。在当代的服装产品设计中,单纯地在服装造型(款式、色彩、工艺等)角度进行创新己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了。服装材料的再造和重组逐渐成为服装设计又一次新的突破,材料的再造一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材料本身、材料与材料之间,以及多种材料之间的组合,体现材料的多样性表达,强化服装在视觉上的创新,在高级时装和高级成衣的设计中常常运用这种重组及其相互关系,表达其丰富复杂的艺术审美效果。二是借助于高科技手段对材料的再塑造,显示其材料的高科技含量,赋予服装实用功能上的创新,更多地运用在各种成衣的设计中。在近期的对于服装材料的研究中,纳米技术的应用有了新的进展,随着高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的强势会不断地被开发出来。另有其他高科技材料(如环保材料、防辐射材料等)和电子技术材料(如电子喷绘、电子绣花等)也不断地产生新的成果,为服装产品的创新带来新的突破。

1.西式风格服装将稳定发展东西方服装审美文化存在很多不同点。西方文化起源于海洋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开放,易于融合外域服装文化。中国文化起源于大陆文明,文化本能比较封闭,在服装上具有固执的“原体”意识,传统服装形制几千年来地位稳定,吸收异域服装相对困难。

西方文化善于表现矛盾、冲突,在服装构成上强调刺激、极端的形式,以突出个性为荣。免费论文。中国文化是和谐文化,强调均衡、对称、统一的服装造型方法,以规矩、平稳为最美。

西方文化是一种明喻文化,重视造型、线条、图案、色彩本身的客观化美感,以视觉舒适为第一。中国文化是一种隐喻文化,艺术偏重抒情性,追求服装构成要素的精神寓意和文化品位。

综上所述西式风格在中式服装的基础上将会稳定持久的发展,

2.注重内衣的高质量

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对各方面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其中对内衣更加注重质量,因为它是更加贴近人体,为人所服务的。免费论文。随着内衣面料的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追求新技术产品,单纯棉制品己不再成为人们的需求。微纤维这一举世公认的被称为"第二皮肤"的面料,在女子内衣的历史上再创辉煌。1997年,杜邦公司推出革命性高品质超弹性纤维莱卡,内衣既紧贴体型,又毫无束缚,舒展自如。女性真可以舒舒服服地塑造体型美了。现代人不仅重视内衣所带来的诱惑感,更重视其带来的健康呵护,健美造型,这才是流行主调。中国是服装生产大国,也是服装出口大国,但遗憾的是,中国很多服装产品出口更多的依靠OEM生产,只能赚取微薄的加工费,更多的利润都被国外品牌商赚走了。国内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的情况下,领军企业应该把眼光更多的放眼于国际市场,随着中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的的飞速发展,中国作为生产基地的优势越来越明显,中国内衣产品已经完全有能力在国际上开展竞争。比如:AB内衣集团就在大力发展国际销售网络,现在亚洲、美国、欧洲、俄罗斯、澳洲、中东等国家和地区都有业务往来。广东潮阳和南海盐步的许多文胸产品也已经出口到世界各地。

领军的实力企业更多的应该把眼光放眼国际,让我们自有的内衣品牌走出国门,成为世界性的内衣品牌。

3.服装制作业持续普及

在知识经济时代,我们如何来认识、如何来把握、如何来发展?现如今在服装制造业得到了高度的重视,人们正以创新的思维、成熟的心态探索服装制造业的发展:既追求现代信息产业的开发,也注重传统服装企业的发展;既认识到服装业古老的一面,所谓的“夕阳产业”,更认识到服装业是不断创新的“日不落”都市型工业。服装制造业由于其劳动密集、技术和资本含量低等产业特征,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服装贸易配额将逐步取消,从理论上讲服装制造业是入世得益最大的部门。为此,全国特别是南方城市对发展服装制造业予以了高度的关注:全力推进服装大国向服装强国的转变。

4.童装消费

从几年前的童装开始初现品牌化趋势,到如今童装品牌竞争日趋激烈,童装行业经历了逐步完善、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时代的儿童,日渐成为家庭生活的中心,父母在孩子身上的开支约占家庭总开支的30%~40%,其中仅服装消费一项就占到20%。免费论文。随着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新颖、时尚、健康的童装还会进一步扩大。现在独身子女日渐增多,孩子们追求时尚、潮流日益增长,而且现在消费者的追求正在进步,大部分的消费者的追求在提高,人们紧随潮流,照这些情形看,在未来的几时,童装的市场会很大的。

5.服饰配件将取得新突破

在服饰中,我们看到许许多多的配件艺术品,如精美华贵的首饰、夸张潇洒的帽饰、典雅大方的包袋、时髦别致的鞋饰以及形形的手套、扇子、花饰、领带等。它们的造型、用材、图案、色彩,无一不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一步形成并演进的。从装饰到装饰是指始终以装饰为目的的配件。如以野花编织而成的花环、花冠饰物,用碎石或骨头穿凿后形成的颈饰等物,都满足了人们装饰的欲望,使服饰配件从原始装饰形式一步步走向了纯粹的、更高层次的装饰形式。服装其他辅料如里料、拉链、金属扣件、线带、商标、絮料和垫料等也是服装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在未来这些辅料都将在满足服装性能的同时,朝着高科技、功能性、保健性和绿色环保的方向发展。

中国虽然是发展中国家,但是会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的不断创新,中国的服装业将会是世界服装业的佼佼者!

【参考文献】

[1]中国服装发展史.

[2]服饰配件艺术.

篇6

【论文关键词】 绿色壁垒纺织品影响对策

一、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其两面性 1.绿色贸易壁垒的产生及法律依据 (1)绿色壁垒的产生。绿色壁垒又称环境壁垒,它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20世纪90年代开始兴起,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类在最大限度的满足自身物质、文化需要的同时,也使得世界各个角落都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于是出于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安全问题的需要,就出现了绿色壁垒,与此同时,消费者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全球绿色消费运动的兴起也促进了绿色壁垒的发展,近几年来绿色贸易壁垒日益盛行。

(2)绿色壁垒的法律依据。绿色壁垒在法律上的依据,可追溯至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后被《关贸总协定1994》代替)其第20条。该条款赋予WTO成员国以“环保例外权”,即各成员有权以“保障人民,动植物生命健康”或“有效保护可能用竭的天然资源”为理由,而采取限制贸易的措施,这正是绿色壁垒存在的依据。以该条款为基础,1994年《技术贸易壁垒协议》和《卫生与植物检疫措施协议》都赋予各国为保护环境而采取措施的合法性。

2.绿色贸易壁垒的两面性

(1)可持续发展。实施正当绿色壁垒的进口国,是出于保护人类健康或生态环境的动机。正当的绿色壁垒反映了各国对环保的普遍重视,是世界贸易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走向文明和进步的标志。我们要想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苦练内功”,提高贸易领域的环保水平以适应它。发达国家动辄设置不正当的绿色壁垒以排斥发展中国家的产品,掩盖模糊了绿色壁垒固有的正当、合理的一面。该辩证的看待绿色壁垒,善于利用正当的绿色壁垒,从而在国际贸易中掌握主动。

(2)贸易保护主义。实施不正当绿色壁垒的进口国,是指进口国借环境保护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其抬高本国环保标准实际上是为了构筑阻挡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的障碍。其行为主要有两种表现:其一,对特定国家的相同产品给予歧视性待遇。其二,对国内产品与国外产品实行双重标准。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贸易领域的环保水平以适应它。

二、绿色壁垒对我国纺织品贸易的影响 我国纺织品出口贸易的发展一直受到国际纺织品贸易体制的严重制约,配额品种不断增多,且配额品种的设置主要是针对我国出口的强项。加入WTO后五年的过渡期即将结束,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纺织品、服装贸易领域的一体化待遇,其中包括美国、欧盟、加拿大、土耳其等设立配额限制的国家和地区分别对我国出口的部分类别的纺织品及服装产品取消配额限制。当然,国内现行的外贸体制、出口产品结构、产品质量等问题也影响我国纺织品及服装出口的发展。

但主要表现有两个方面:一是市场准入,二是竞争力。

1.对市场准入的影响 “绿色壁垒”限制了不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纺织品及服装进入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凭借其雄厚经济实力和先进技术优势,通过国内立法或特定区域性环境标准,限制别国产品的进入。目前,发达国家对不符下列合标准的产品限制进入市场:PH值、甲醛含量、偶氮燃料、颜色坚牢度、重金属残留物、农药残留物、防霉变物质、防静电剂等。我国纺织品或服装由于重金属残留物超过标准,或因未取得环境标志等原因,被限制进入市场的情况也很多。

2.对竞争力的影响 “绿色壁垒”在很多场合下,并不表现对产品市场准入的直接限制,而是通过环境标准的设置或提高原有环境标准,从而提高产品成本,削弱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据报道,深圳出口下滑其中的一个原因就是企业对非关税技术壁垒形式估计不足。这种非关税技术壁垒已让深圳企业尝到苦头。

另一方面,技术壁垒的制定者也为其本国企业找到了赚钱机会,如一家深圳制衣厂反映,欧盟进口商要求出口产品必须使用欧盟国家生产的“环保染料”。与市场准入相比,“绿色壁垒”对产品竞争力的影响更为广泛和深刻。因为受某种环境标准制约而影响市场准入的产品,往往是具体的、个别的,而因“绿色壁垒”而涉及到产品竞争力的却是普遍的 、经常的。 3.给纺织品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 环保问题一直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与周边地区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在Oeko-Tex Standard 100认证方面显得较为落后,这成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障碍,中国每年的纺织品出口量,2005年据中方的统计是110亿,而美国方面由于加入了经香港转外销的数量,统计为136亿。显然,纺织品作为中国对美国出口的重要产品,在外贸出口上占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美国特殊保障的门槛一设立,纺织品出口已大幅下降。

三、应对我国纺织品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建议

1.走可持续发展的纺织业之路 对工商企业来说,可持续发展意味着采取满足当前企业及其利益关系者需要的工商策略和活动。同时,保护使之持续并增加未来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概念的实质放在工商企业的特殊利益领域及其关注上,也意识到经济发展须满足工商企业及其利益关系者的需求,还强调了企业经济活动对人及自然资源(包括固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依赖,并强调指出经济活动不应使自然和人类资源受到不可弥补的退化或毁灭,纺织品将来出口的趋势一定是可持续性的。

2.转变观念,提高纺织企业的环境意识 在我国,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已有很大提高.但对与贸易有关的环境问题,认识还较差.例如,近年来,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进程,出现了一般宣传WTO热.许多专家、学者和政府官员出书、写文章、做报告介绍WTO知识,研究入世对我国社会经济和产业部门的影响和对策.然而,其中很少涉及贸易与环境问题的内容.此外,我们有些企业在扩大投资时,往往优先考虑用于扩大生产经营,很少会考虑用于改善环境的目的.原因是环境投资和产品竞争力的关系有两重性.从长远来说,环境投资可以提高产品竞争力,但在短期内特别是投资初期,却有可能削弱产品竞争力.

篇7

论文关键词:准确定位;无缝对接;构建双师队伍;创业意识;创新实践

由于国内外对金融风暴这种特定环境下的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相关研究还在摸索阶段,目前服装企业的产品转型对人才需求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要真正解决我国服装企业的升级及服装教育与企业之间的断层问题:首先必须了解当前处于升级、转型期间的服装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新的需求标准以及服装企业家的人才观,通过对高校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析、改良及创新,来实现教学与服装企业之间人才需求的协调平衡,从而有效地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一、金融危机下的服装企业现状及对人才的新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服装企业在国际分工的产业链上定位为加工制造,处于产业链中最未端,是依靠劳动力成本低来赚取利润最少的加工费。现在由于受着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大环境的恶化,人民币对外币升值,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涨,贸易摩擦,发达国家纷纷把加工产业移居到了劳动成本更为便宜的国家,这无疑使得我国服装企业的生存空间更窄,就业情况愈发严峻。

金融风暴使得我国服装企业已经到了行业洗牌、产业链战争的时代:企业必须从被动的模仿加工型向品牌经营型进行多元化发展,目前唯有开创本土的服饰品牌,快速实现产业升级,以拓展生存空间、提高产品竞争力,尽力改善和扭转这种困境。

企业升级开创品牌化道路,无疑需要大量高素质的服装专业人才储备,即必须抓好服装教育。据调查:目前服装企业的岗位按产品运作流程可分为产品企划、信息分析、面辅料供应、产品设计(款型设计、版型设计、工艺设计)、生产管理、广告营销策划、店面展示陈列等环节。由于产业升级后对职业能力的要求,急需从业者的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操作程序、设计观念及设计管理等各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企业急需懂技术、动手能力强、了解市场动态,把握流行信息、具有创新意识、表达品牌风格的具有各种资源整合能力的综合型、创新型专业人才。

因而要真正解决我国服装企业的升级转型及服装教育与企业之间的断层问题,服装专业教学改革就必须从改制中的企业实际出发,根据服装企业主要岗位(群)及技术领域对服装专业人才知识、能力、素质的新需求,针对培养目标、教学模式、知识结构、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重新定位和全面系统的改革。通过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机制进行分析、改良及创新,来实现服装教学与服装企业之间人才需求的协调平衡,从而使学生能适应金融危机下的新形势、新市场的人才竞争,有效地拓宽其就业途径,真正培养出能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具有创新性思维的综合型应用型有用人才。

二、服装专业教学改革的创新思考与探索

(一)人才培养计划的准确定位与创新设计

以往的高等服装专业教育办学层次与特点较为模糊,教学改革主要还是停留在针对加工性企业的用人需求标准上,其教学模式、人才培养计划和课程设置,已不能适应目前特定时期下的社会与市场需求,由于教学定位没有真正顺应社会,学生学的是准理念型知识,从而导致毕业生在社会实践中先天不足,市场应用能力差。因而服装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必须以当前社会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职校自身的情况特点设置与实际产品运作环节相关的课程及专业前沿性课程,最终设计出一套有科研、有设计、有营销、有管理,从最原始的原材料到最后成衣终端都相关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职业院校服装专业的特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可定位为“综合素质、专业能力、职业方向”三位一体的分流培养模式。以遵循重基础、重专业和一定岗位指向性结合为原则,课程模块应包括通识教育、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职业方向课、综合实践课。此外,还应明确专业技能标准,设置技能考核课程,要求学生必须获得服装技能等级证书或服装行业资格证书。

服装专业课程设置要以强调与市场结合,与实际结合,与具体课题结合,与企业结合为原则,必须设置一定数量的学科前沿理论课程或专业交叉的课程。其中设置职业方向课模块,就是针对企业岗位群的专业知识能力与专业结构形式的多样性,可实行职业方向选择,突出对学生就业、创业适应能力的培养,从而更大限度满足企业不同岗位需求,切实提高就业率。此外,还应根据市场需求来不断调整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如可增设:服装英语、时尚买手、服装产业与市场、项目产品设计、视觉营销、成衣定单实务、服装整理学、国际贸易、商务策划、创业创新教育专题讲座等相关课程),从而把学生培养成既能组织和管理企业内部生产,又能灵活机动地迎接当前市场挑战的艺术与设计、设计与技术、技术与管理相结合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综合型应用性人才。

(二)加强校企合作与无缝对接,资源共享

院校与服装企业建立多元化的合作关系,实行校企资源共享,将教学从设计理论走向设计应用,有效缩短学生实战能力与行业需求之间的距离。

1.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教育。院校要利用自身的理论和技术优势,与企业多沟通,针对企业的实际需要选择设计、研究课题,同时又可作为学生专题设计课程的练习或毕业设计的选题,这样既能满足企业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需要,又能锻炼与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创新能力。而来自于市场的设计理论和与实践相结合的设计方案才是最有价值的,才可使学生的学习有方向和针对性,才能与市场形成一种互动的学习与选择的关系,同时也可加强学生定向学习后的实践经验积累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此外,不定期邀请行业、企业单位的技术能人、业内专家参与到教学中来,将企业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要求直接引入课堂教学,如采取设置订单班,进行人才定向输送;合作开发课程,共同授课、联合开发课程与教材,构建更具时代性和针对性的课程体系等方式,做到教学与企业的无缝对接,推动人才培养与行业经济发展相适应。此外还可将企业人才需求、市场等资讯,通过讲座和案例教学法的形式传播于学校,让学生掌握服装公司的运营及服装贸易公司、服装、服装工作室运作程序及方法等等一系列具体问题,快速接受和理解服装企业的企业文化及精神、且能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企业和贸易公司,为今后实战做好全面充分的准备。

2.加大集“学、训、研、产”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步伐。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平台,可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先进的设备、良好的实训场地,实现资源的社会化,同时可熟悉和适应企业的节奏与环境,了解产品运作以及建立和传承企业文化的方法,学会和企业各个部门沟通协调,真正锻炼和提高自身的组织、沟通能力和市场参与能力。在国外,院校尤其强调学生的实训环节,德国大学对学生有一个硬性规定,必须在企业有四、五个月左右的实习经历,才能报考大学。目前许多服装企业不够发达的地区的职业院校则可充分依托省外校友企业,广泛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为学生顶岗实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在校企合作中,要以服务求发展,融教学、实训、培训、研究、生产、服务为一体,院校可采取多种形式:如通过科研立项,与企业共同完成新产品开发,也可提供员工培训和咨询等多方位服务,提升校外实训基地的服务能力,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以互惠互利、文化融通、互相促进、共同发展为导向,实现学校办学和企业经营的双赢,保证基地稳定持续运行,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学研相结合。 转贴于

3.支持和鼓励创业实践,积极组织参赛交流。

①以创新型项目为载体,搭建综合实践教学平台,坚持各类实践环节不断线。大力支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锻炼和提高其综合素质。如开发服装设计工作室、服装专卖店、服饰品网店、项目团队、企业兼职设计师等项目,学院应加大对各种工作室和专业技能培训的建设力度,定期给学生举办创业创新教育专题讲座,建立创业孵化基地,组织开展创业、科研立项活动。通过教师积极引导,以创新型科技项目为载体,以竞赛和奖励为推动力,努力完善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运行机制,进一步凝练办学特色。使学生在奠定学科基础的同时了解社会,大量参与科研与社会实践,使之在业务上既具备准确解决专业岗位要求的能力、掌握处理时尚流行信息和市场情报的分析能力,又能在企业的变革中有较强的发展潜力,造就可持续发展的人格及专业素质。

②以赛促建,提高竞争意识、加强专业交流。专业大赛既是各校之间交流办学经验,充分展示教学水平的沟通和交流平台,也是各学校教学成果接受社会、企业检验,向社会、企业推荐优秀学生的极好机会。

以专业大赛为抓手,积极组织、指导、鼓励学生参加各类专业学科竞赛和课程习作评比、展示活动,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力,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不断扩大学科影响力,营造良好学术氛围,同时亦可打造出专业知名度,从而达到“促进专业建设、推动专业发展、开拓就业渠道”的目的。

4.倡导科研促进教学,构建“双师型”队伍,走产、学、研一体化道路。

①倡导科研促进教学。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确立“学科是龙头、科研是支撑、教学是中心”三位一体的教育思想,有效激发教师主动参与科研、指导学生研究性学习和创新性实践,积极鼓励教师在授课中结合学科、专业前沿热点问题、交叉学科的问题和本人科研最新成果项目融入课程之中。或带动学生参与项目研究,组建富有全新潜能的学术团队,以教师科研引导学生研究创新实践。

②加快建设高素质的“双师型”教育师资队伍步伐。由于担任专业教学的师资中大部分对实际产品生产运作及市场营销规律缺少基本的了解和认识,在当前金融危机新形势的要求下,双师型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当务之急,院校要遵循培养与引进相结合、高学历与高技能并重的原则,制订具备“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的专兼结合专业教师团队建设规划。

高水平的“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是校外实训基地发挥其功能的必备条件。教师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和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实训指导水平、快速提升学生实践技能的直接保证。院校可开展多种形式的专业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教师可通过参与企业产品、企划设计工作的实际操作,来认识市场,把握市场的规律和国内外行业新理论、新进展情况;在实际工作场景中通过参与生产和技术改造等实践,了解新工艺,学习新技术,积累实践经验。市场的瞬息万变也将迫使教师不断更新,调整自身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防止教学上空对空的只讲解理念性东西,力求实现以产促教、以教兴产的良性循环。同时,将新课题、新观念、新知识带到专业教学的实践技能中去,从而把专业教学内容始终与企业发展状况及产品市场形式紧密相连,构建出一批既掌握专业教学规律,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篇8

【关键词】制造业,国际化,核心技术,标准体系,人力资本

一、我国制造业的国际化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我国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大国。1980年,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为570.0亿元人民币,贸易依存度为12.6%。到2004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9555.1亿人民币,贸易依存度约为69.8%;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3位,仅排在美国、德国后。2006年,我国进出口总额达到17604亿美元,进一步巩固了贸易大国的地位。2008年,我国进出口额有望超过2万亿美元,有望超过德国,成为第二大贸易国。在对外贸易规模扩张的同时,我国贸易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制造业的国际化已经取得长足进展。

1.从出口产品看

首先,出口产品中制成品已经占很大比重。在1980年,我国出口商品的中,初级产品出口金额占出口商品总额的50.3%,工业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49.7%。而到2000年以后,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上升到90%以上,初级产品的比重则相应下降到10%以下。2006年,前者比重上升到94.5%,后者的该项比例则相应下降到6%以下。

其次,在工业制成品中机电产品的比重上升。1995年为34.5%,2000年升至47.1%,2006年达到56.7%。

再次,在工业制品中高新产品的比重在逐步提高。1995年只有6.0%,2002年达到22.2%,2006年上升到近30%。

又次,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在逐步提高。自1994年以后,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一直为正,1995年~2003年我国工业制成品的贸易竞争指数依次为0.08、0.06、0.16、0.16、0.11、0.11、0.10、0.09、0.09,而初级产品的贸易竞争指数自1995年后一直为负。

我国工业制成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逐步提高。在世界的排位2004年超过日本,仅次于欧盟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三大制成品经济体,占有率达到8.3%,是美国的81%,日本的104%。2003年和2004年,市场占有率的增长速度为36%和37%。

2.从对外直接投资看

对外投资(非金融,下同)既可以为东道国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其经济发展,又能够实现原产地多元化,减少贸易摩擦,是一种互利共赢的策略。2002年以来,我国政府不断完善境外投资促进及服务体系,积极推进对外投资便利化进程,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进入快速发展期。

2006年末,我国从事跨国投资与经营的各类企业已发展到3万多家,对外投资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已从建点、开办“窗口”等简单方式,发展到投资建厂、收购兼并、股权置换、境外上市和建立战略合作联盟等国际通行的跨国投资方式。2006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净增520亿美元。2002年~2006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分别为27亿美元、29亿美元、55亿美元、123亿美元和176亿美元,2006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是2002年的6.5倍。

3.从引进外资看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引进了大量适用技术,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2003年~2006年,我国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累计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达293亿美元,其中2006年为8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9%。目前,全球主要IT制造业企业纷纷在华设厂,有的还将研发中心移师我国,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增强了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提高制造业国际化水平要重视的几个主要问题

(一)重视标准的制订,争取国际话语权

我国有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国家标准。产品要走向国外,就必须提升原有的标准体系,遵守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主要是指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和国际电信联盟制定的标准,以及国际标准化组织确认并公布的其他国际组织制定的标准。加强采用国际标准是我国一项重要技术经济政策,对于促进企业技术进步、提高产品质量、扩大对外开放、加快与国际惯例接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措施。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已经取得一定的进展。到2001年底,我国已经批准的19744项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有8621项,采标率为43.7%。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现有标准16745项,已转化为我国国家标准的有6300项,转化率为38%。显然,我国的标准化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且,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内的技术进步,我们不能消极适应国外标准,要争取制订国际标准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二)重视自主创新,发展核心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涌现出了一批勇于自主创新的成功企业。他们中有的通过原始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占领了国际市场;有的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打造自主品牌,跻身世界,占领市场。但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多数企业研发经费投入低,创新的组织机制也不完善,尚未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能力。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05年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2.6%,约为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而美国为8.3%(2000),德国为7.4%(2000),日本为8.6%(1998)。在我国28567家大中型企业中有科技机构的仅占23.7%,有科技活动的仅占38.7%。另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国内企业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只占千分之三,仅有1.1%的企业获得授权专利,其中仅0.17%的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权;在2006年13万件发明专利中,有一半来自国外跨国公司。可以说,在国际范围内,我国企业无论是在科技创新投入上,还是科技创新产出方面,都同发达国家具有较大差距。因此,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确立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我国是家用电器生产大国,但是,许多产品的专利技术掌握在外国公司手里。比如,我国是DVD生产大国,年产6000多万台,出口80%,但该产品涉及的200多项专利技术,我国只有20多项,出口一台要向外国公司交3~5美元专利费。彩电、电冰箱、洗衣机等产品也不同程序地存在类似问题。

近年来,我国政府已经把加强自主创新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来推进:计划到2020年,R&D的投入占GDP的比重从现在1.35%提高到2.5%,科学技术进步对GDP的贡献率从现在的39%提高到60%,中国的专利和论文被引用数目从现在世界第20位力争上升到第5位。

(三)努力增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产品

必须看到,我国产品虽然具有一定竞争力,但是面临严峻的挑战。

1.我国产品的竞争力还建立在低价格和高环境代价的基础之上。这种代价可以概括为“三靠”:一是靠能源资源的低价格。我国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资源税税率仅为1%,铁、铝土矿为2%,地热为3%,金矿为4%,而国外石油、天然气和矿产资源补偿的标准一般为10%~16%。2005年年底,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达到每吨420美元时,俄罗斯从中收取180多美元,约占油价的42%;美国从中收取134美元,约占油价的32%;而我国仅收取4美元,不到油价的1%。这近乎于无偿利用资源,助长了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的过度发展,加剧了产业结构的畸形化。同时,也造成能源的浪费。据研究,2000年按现行汇率计算的每百万美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我国为1274吨标准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2.4倍,比美国、欧盟、日本、印度分别高2.5倍、4.9倍、8.7倍和0.43倍。二是靠劳动者的低工资。目前我国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3%左右。1996年~2005年10年间,全国职工工资总额年均增长9.15%,不足同期企业利润增幅28.62%的1/3,农民工工资增长更慢。三是靠牺牲环境,使内部成本外部化。据环保总局监测,2005年全国七大水系的411个地表水监测断面中有27%的断面为劣V类水质,全国约1/2的城市市区地下水污染严重,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现象。

2.我国出口产品主要由外资企业提供,而且加工贸易性质的产品比重大。2006年我国机械工业加工贸易产品占出口产品总额的50%以上,其中外资加工贸易占机械工业加工贸易出口的84.4%。

3.产品的附加值低,缺乏高附加值的产品。我国的出口产品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性产品上,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产品中的比重还较低。

4.缺少世界知名品牌产品。经过20多年的努力,我国不仅拥有了海尔、联想、长虹等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同时一些传统的“老字号”也开始走出国门。但是,从总体上看,现阶段我国自主品牌的发展还很薄弱,与我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地位还很不相称。目前,我国企业主要还是采取低价竞争和低成本的规模扩张的模式,企业从品牌所获利润甚少。虽然我国制造的玩具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彩电占全球产量的45%,空调占全球产量的30%,纺织品服装贸易占全球的24%,有近200种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目前我国各类进出口企业中拥有自有商标的不到20%,出口产品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不到10%,自主品牌发展滞后。另据测算,美国品牌所创造的价值占GDP的比重达60%,而在我国却不足20%。

(四)重视人力资本,提高劳动者素质

篇9

实习周次:第一周 起止日期:6月4日-6月10日

实习岗位:调度中心 具体职务:调度长

岗位任务:通过汽车运输方式将厂内需出库的钢材配送到指定到站以及厂内生产所需的原材料承运回厂的运输过程中所进行的车辆调度工作。

一周一下子就过去啦,这一周我在xx市韶钢港务有限公司的北区调度中心实习,我深深地体会到要想在实习中有收获,就必须勤问、勤学、勤做。因此,通过一周的实习,我对韶钢物流系统的操作流程有了大概的了解。在这里主要负责车辆的调度工作,具体就是派单和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其中派单是调度中心的最主要工作,在实习过程中,我有不懂的就会主动向值班的同事请教,她们也会非常乐意地向我解答问题,在请教过程中我也学会了怎么样与别人沟通。实习期间,我了解到韶钢集团的车辆有一小部分是自己公司的,大部分是外包的车辆,不过外包的车辆要服从韶钢集团的管理,共有车辆400多台。这些车辆主要将钢材销往xx省的珠三角地区,然后从珠三角拉回煤矿等原材料,达到双程运输的目的,有利于节约物流成本。而省外主要以xx、xx两个省为主,且是单程运输。运输的路线是固定的,司机必须按固定线路行驶车辆。在调度中心印制的单据有:出库通知单、转仓单、车辆调运单、韶钢在港物资提运单、矿单。调度的车辆有厢式车、栏板车、平板车三种类型。在调度中心实习一周学到的就是以上一些知识。

实习周次:第二周 起止日期:6月11日-6月17日

实习岗位:调度中心 具体职务:值班员

岗位任务:负责对区内各类情况的监控及录像、责任区内监控系统设备的保养、相关监控表格的记录。保障监控系统的正常运行,发现异常及时反映。对进入车场的重车进行全面跟踪,准确填写台帐,详细记载相关事项。卸料现场异常时信息的反馈。及时、准确填写卸车通知单,监督进入车场的车辆按规定停放,维持车场内良好秩序,待接到准卸通知时,按照车辆排队的先后顺序通知司机进入指定地点卸车。

在曲江停车场实习一周下来,我对这里的工作内容有一定的了解,这里主要负责两部分的工作:车辆进出管理和卸车管理。在进出管理这个职务上,是通过司机打电话过来阐述自己在车辆行驶途中停车的原因,记录下相关情况。常见的原因有:车辆加水停车、交警查车或扣车、道路堵车、发生交通事故、司机休息、车辆维修等等。对于卸车管理,主要是根据厂内卸车情况,适时适量地通知司机出场卸车,在出场前,司机要在调度室取得韶钢港务公司汽车出场凭证后才被放行。司机领到出场凭证后在一小时内到卸车现场并先交《在港物资提运单》和《称量小票》到签收班验收、确认。在车场停留的车辆主要有厢式大车、栏板大车、少量平板车,这些车辆均满载煤矿或钢材。满载煤矿的车辆称为车场待卸车辆,北区调度中心就是根据车场待卸车辆和现场待卸车辆以及现有可调度车辆进行安排车辆的调度工作。总之,在停车场主要服务对象是司机,这里锻炼到我的沟通技巧,实习工作较为单调,我体会到要用耐心的态度来对待,这一点很重要,不然会觉得很枯燥无聊,有时工作量多,有时工作量少,所以我要适应这种工作。

实习周次:第三周 起止日期:6月18日-6月24日

实习岗位:监控中心 具体职务:监控操作员

岗位任务:运用gps等技术装备对车辆、船舶和现场完成监管、信息联系和统计分析等工作。

在监控中心实习一周,我了解了监控中心的职责,掌握了一定的操作技能。在那里班长和员工们都很主动的教我工作内容,我通过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判断,对工作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该如何处理均有了把握。作为监控中心的值班员最主要的任务是负责对废钢实时跟踪,利用吉码系统对废钢运输车辆的运行轨迹、车速进行实时监控,防止随意改变行驶路线、随意停放在偏僻小区、中途卸废钢、往车辆加废渣等异常情况的发生。还有对车辆历史轨迹查询,进行历史轨迹跟踪,发现异地卸货、卸错到站、修车、更换车辆承运等异常及时汇报处理并做好记录。我在工作中有尝试地去跟踪过历史轨迹,发现要细心地去做,不然会很容易错过跟踪。在《吉码车辆跟踪定位系统》里安装了报警系统,我们根据实时接受、处理物流车辆在运作过程中的违规及异常情况,进行接警处理。除上面的工作外还要做上个班次的车辆进出场管理台账(卸车及时率),这主要是在对司机管理的一种途径,不按照规定时间、地点卸车的司机会被考核。接听电话,解答车队、船务公司、业务人员提出的关于车辆、船舶的位置、速度等实时信息的问题;处理相关异常事宜,并及时跟进处理、汇报等等。总之,监控中心的工作相对停车场复杂且量多一点,这让我们在实习过程中受益匪浅。上面几点是我在监控中心实习一周的心得体会。

实习周次:第四周 起止日期:6月25日-7月1日

实习岗位:火车业务组 具体职务:业务操作员

岗位任务:负责通过火车运输方式将客户所采购的钢材送达指定到站所进行的车皮申报、对位、装车等调度工作。

在 xx工业站实习一周下来,这里主要负责打印销售部业务人员开具的《产品出库通知单》,并按销售部编制的序号(板材运单按仓库确认号)于每日上午12点前将经与仓库沟通好能装车运单情况,在铁路客户服务系统中申报请求车计划。火车业务员每日下午16:30分-18:30左右,在铁路客户服务系统中跟踪、落实广铁集团对请求车的承认情况, 并及时编制装车计划给铁运部调度安排车皮到相应仓库装车。仓库按铁路装车方案组织装完车,火车业务员及时打印相应单据(《出库重量凭证》及明细(板材)、《质保书》、《出厂证》、《货物运单》等),并传送到马坝车站货运室驻工业站人员处,同时通知铁运公司装车质量检查员到仓库(板材库)检查装车质量达标后,及时通知铁运部调度把重车拖出工业站。

外贸服装贸易实习周记

实习周记(1)

第一个礼拜的实习,我可以简单的总结为几个字,那就是:多看,多问,多观察,多思考!赵经理主要让我了解一些我们公司的背景、产品、发展方向等。另外,尝试了跟同事多沟通,因从交谈中也能够学到不少东西。同事们都很热心,很照顾我,经常在我碰到困难的时候便主动伸出援助之手,他们耐心地教我如何使用打印机、传真机、复印机等一些常用的办公用品,如何接打电话。还从我是大学刚毕业的学生的角度来替我考虑,鼓励我做事要放手去做,不懂就问,没关系的,令我非常感动和欣慰。为了能够真正的学到知识,我很严格的要求自己去做好每一件事情,即使再简单的事情(整理文件资料)我都会认真考虑几遍,因此,虽然做得不算快,但能够保证让人满意。

实习周记(2)

第二个礼拜,其实还是个适应期。然而,我已经对公司的工作环境和时间安排很熟悉,上星期想打扫办公室,可不知道打扫工具在哪,挺尴尬的呵,知道后,我便习惯每天提早上班把前辈们桌下的垃圾处理掉,拖拖地,擦擦桌子等。几天之后,经理安排我开始接触做一些业务相关的活,主要是在一旁协助处理一下简单的事情,也就是打基矗可别小看了这些活,虽说简单,就是让我检查一些单据数据符合不符合,但都是疏忽不得的,每件事情都至关重要,因为它们都是环环相扣的。为了保证最后能够成功,前面的每一步基础都要打好。

同事通常也不催促,都把任务安排好,然后便交给我自己去处理,同时还不时提供一些帮助。等慢慢熟悉起来,做起事情也越来越顺手了。

实习周记(3)

实习第三周了,也快半个月了,跟单位的各位前辈们,已经是从开始的胆怯不敢交流,到现在的熟识。对于我本来就学过单证实务方面的,一个星期的接触单据,使我对实际操作中的各种单据有了一定的了解,经理也开始让我帮一些前辈填单据,比如出口货物明细单、装箱单、商业发票等。我很紧张同事也很兴奋,因为很怕自己的疏忽会把数据填错了,但又觉得自己已经慢慢地在步入工作状态中,所以我为自己加油鼓气,同事们也很耐心,经理也让我仔细,努力点,多学点。其实我以后做业务的话,不太会这么详细的接触操作,但为了更能了解业务流程,所以经理才会如此安排,可以让我学的更透彻点,更好的做好业务方面的。

实习周记(4)

实习第四周开始,已经逐渐进入状态。经理开始安排我去收发邮件,开始独立接触如何同过网络工具接业务,由于公司是专门有自己的网址和邮箱,又有阿里巴巴的商务平台,但经理为了让我们方便联系点,就让我们专门下载一些常用联系工具qq,msn。开始经理给了我很多一些公司的名片,让我从中选择一些与我们公司业务想匹配的公司,然后发信函,内容是着重介绍自己的公司,问些公司是否需要什么产品,但我遇到了很多问题,虽然在校学过函电类的知识,我这次论文也跟这个有关,但真正到接触的时候,却不知如何下笔,之后几天我们就在着重学习信函这些方面的。

实习周记(5)

实习第五周开始,已经是3月份了,感觉自己似乎已经来了很久似的,虽说没有真正接触一笔单子过,但每天还是过的很充实,总会有事做。发传真,接电话,收发邮件等。经理也偶尔会让我做些需要眼力和耐心的事情,就是把公司在用的产品包装盒上的英文的一些内容和客户所要求的包装盒上的做对比,划出不一样的,好让他们做修改。公司偶尔还是会开早会,汇报各人的工作进展情况,并且会议的最后有个决议事项,可以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和上司、同事相互讨论,共同解决。虽然我还没有正式可以参加这种讨论,但我却是每天做在一旁聆听,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很有创想的安排,一来可以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家众志成城,共同进退解决问题,提高工作效率。二来也可以增进同事之间的交流和感情,这些都有利于公司日后的工作开展。

实习周记(6)

实习第六周,经理开始带我去工厂观察一些产品的情况,让我了解产品的整个加工过程等,以便让我以后跟客户更好的交流。我们公司主要是生产汽车液压件及一些塑料成品的,我也大概了解了一些产品完成所花费的时间和流程。工作还是进行的比较顺利,偶尔也会接到一些客户的电话,我有时也会做些简单的介绍,力图让对方更深的了解我们的产品,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我们的产品是非常出色的。虽然自认为口才并不好,但我能够把事情描述的比较清晰,如此也令客户满意。想说明下,打电话,礼貌的问好,还要让客户先挂电话。我发现自己对于言语方面需要努力,因为自己还是比较内敛的。

实习周记(7)

工作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只需要简单的作一些相关的操作即可,当然也有些客户需要更详细的信息,于是我需要对全局都做一番描述,力图让对方更深的了解我们的产品,最重要的是让他们觉得我们的产品是非常出色的。虽然自认为口才并不好,但我能够把事情描述的比较清晰,如此也令客户满意。而每次让客户满意的挂电话的时候,自己心里都会觉得很踏实,虽然已经讲的口干舌燥了,但一想,也许我刚才一番话就搞定了一笔生意,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也可以了解目前市场的行情与竞争者公司。

实习周记(8)

同市场人员考察市区及周边地区的其它服装企业,了解其运作方式和将进行的活动,为公司下一步所采取的措施提供信息,同时在互联网上进行网络推广.也为公司下一步的推广工作作好信息收集。

实习周记(9)

这周基本上是跟着经理或是一些前辈往外跑,主要是去学习他们是如何跟客户当面交流的。首次见到面谈生意的场面,感觉很紧张,虽说我是在旁看看,但还是深怕自己会犯什么错一样的,比如说吃饭了,都感觉吃不下的感觉哈。经理会让我跟客户做个自我介绍,当时我都有点吞吞吐吐了,不过客户还是个蛮和蔼的人。说实话当时也听不进什么了,有些产品他们在谈,我总觉得很耳熟,但具体的样,有点糊涂了。感觉他们只是在说笑,跟聊天一样的谈着,但内容还是紧跟着产品的,经理不愧是经理,很是有经验,这个客户的生意就促成了,我觉得这种生意上的交流是需要下功夫的,自己得好好努力。

实习周记(10)

实习第十周了,我在邮件方面开始有了一定的起色,开始有客户会回函询问价格,但我也不敢盲目地就发给客户,一般都会经过经理的审阅, 每天的回函量还是不多的,真正下订单的几乎没有,这可能跟我有关吧,我觉得肯定是我出了什么错了,但自己来发现不了自己的错误之处,后来一些前辈们告诉我,信函的话不需要那么复杂的,简单易懂,让客户能够一眼就能了解到信息就可以了。之后,我就开始用一些简单的语句来表达,邮件的回复量开始多了,我每天开始恢复这些邮件也感觉很忙似的。对于客户的回复我是一字也不漏掉,深怕把重要东西给漏掉了。我会把每天收集到的一些有意向购买我们产品的客户用文档归列好,详细的情况还是交给经理的。

实习周记(11)

实习第十一周了,已经步入四月了,现在开始经理便需要我跟一些我自己找到的客户交谈,要能够很好的领会客户的意图,同时准确的向客户传达公司,以及公司产品相关的信息。这就要求我对公司本身的一些业务流程和产品特点有相当的熟悉。于是每天上班我都会比同事去的早一些,准备一些资料在身边已被随时查阅,当然如果这次信息能够放在脑子里那就更好了,于是我一有空就多看几遍,慢慢的熟记在胸。工作进行的还是比较顺利的,通常每天都要接受好多个电话,电话通常都较短,只需要简单的作一些相关的介绍即可,当然也有些客户需要更详细的信息,于是我需要对全局都做一番描述,而每次让客户满意的挂电话的时候,自己心里都会觉得很踏实,虽然已经讲的口干舌燥了,但一想,也许我刚才一番话就搞定了一笔生意,即使再辛苦也是值得的。

实习周记(12)

这一周,公司来了两个客户,一个是韩国的,一个是美国的,韩语的话是真的不知道怎么说,对于英语,虽说我是英语专业的,但如果让我跟老外交流还是很紧张的,觉得自己会不会讲,第一天来的韩国客户还是有带翻译的,主要是来询问我们公司一些塑料品的。第三天来的美国的客户,经理觉得我是英语专业的,便让我先跟老外做些交流,当时我真吓死了,我先跟他打了声招呼,并要求他做下,给他冲了杯咖啡,不过经历后来还是放过了我,让我做事去了,其实我倒松了口气哈。工作都是辛苦的,特别是周末前的一两天,电话特别的多,似乎大家都想在周末前做完一些事情,等到放假的时候可以安心的休息。

电话一多就容易乱,幸好有同事在旁边一同应付,更多的时候他们帮我,有时候我也帮他们。大家互相帮助也使问题容易解决得多了。周末的时候,经理请我吃了一顿饭,对我关照有加,并表示对我这段时间的工作非常满意。

实习周记(13)

经过两个月多的锻炼,发现自己进步还挺快的,即使是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同时也对外贸业务这一行有了更深的认识,也有了浓厚的兴趣,越来越有干劲了。这一周仍然做些琐碎的事,发发邮件,通过电话跟客户沟通的事情。偶尔也出去跟经理见见生意面谈的场面。 但经理试着让我对客户介绍我们公司的一些产品。

由于自己向来比较内敛的缘故,首次与客户面谈显得比较紧张,也不大顺利,不过有了一次经历之后,进步了不少,再加上经理的鼓励,自己尝试大胆的去应付,慢慢的好了许多。不再会在陌生的场合怯常今天下来,面对经验比我丰富的阅历比我深的多的多的客户,也能够通过简练清晰的表达让对方熟悉我们的产品,让他们对我们的产品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实习周记(14)

在壹达已经是将近快三个月的时光了,这周除了跟以往的一样,做些琐碎的事情,更多的是以现场跟班生产实习为主,更多的了解公司的产品,生产实习是学习的一项重要环节,通过此次实习,我学到了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外贸业务流程等知识。这周,我感到满足和充实感,因为老板开始让我真正的接触业务了,美国一位客户通过邮箱向我询问了产品,并向我索要样品。在这过程中,我们起初是用邮箱一问一答,后来对方提出用msn联系,显然这样方便多了,但在询问中我也遇到了点问题,因为她问我的产品,其实我也不是很清楚,因为公司的一些塑料制品很多是用自己的编号的,跟她所提供的型号,编号什么的都对不上,但我对产品熟练度又不够,所以都会询问下老板是否有此类产品。但最后,我成功的完成了个开头,按对方要求寄样品(样品运费是有她出),她也希望与我方有进一步的业务来往。虽说不知结果会是怎么样,但还是个好的开头。

实习周记(15)

这周我主要是负责美国那客户的单子,因为是第一笔,所以我个方面做的小心,也很紧张,我跟经理也提了点小意见,就是把一些塑料制品的样品图片重新弄些型号,把它放到网站上,这样可能客户就可以清楚地去对照,也无需把时间浪费在询问产品是否有的问题上,经理也同意了我的想法。但最后对于这个美国客户,我还是失败告终,因为大家在付款方式上达不成一致,我们公司一般还是tt方式的,然而他希望我方用d/a的方式,经理觉得不易冒风险,而且客户最后也是因为在这个问题上就不了了而之了。

人往往都是这样,没有经历过的话,永远都不知道事情到底是怎么一个样子,是真的那么难,还是并非如此,所以,不管怎么样,即使是自己完全陌生的事情,只要有机会,都一定要去尝试,努力去做好。因为没有经验,那么就需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另外就是不要害怕失败,只要用心去做就可以了。等到熟练了,那么成功将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实习周记(16)

这一周,还是向往常一样进行着,但我又尝试了第一次,比如我的第一次跟客户面谈,虽然我做得不够好,或者可以说失败了,但通过这次的尝试,却令我获益匪浅,对我之后的几次任务的成功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自己也通过不断的经历和尝试检验了自身的水平和适应能力。

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不断的尝试,不断的积累经验,才能够发现自己的不足,然后在弥补不足的时候,我们便实实在在的提高了自己。所以,不管怎样,努力去做吧,告诉自己,只要用心,就能做得更好! 我明白了做业务真的是不易的一件工作,尤其对于我们女孩子,但我还是不会放弃,毕竟觉得自己受益匪浅。

实习周记(18)

在赵经理的关心和众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这一段时间的集中学习,我对外贸的相理论知识和外贸实务中的操作流程及技巧也有部分掌握,工作中贸易的操作大多是通过电话、传真、即时聊天软件、邮件等方式商定交易进行的,但自己并没有从客户开发到完成交货结汇、以至备案归档完成的操作实践过,因此在操作过程中不免还会遇到各种具体的问题,通过实际的操作掌握自己这一月来所学到各类知识,也是积累经验、进一步掌握外贸流程和实务的必要措施,需要这样一个从实践中获得新知的过程。虽然现在还是在开始阶段,每天真正能订单的也不多,但自己却是很充实,因为遇到的问题越多,就会学到越多的解决方法。我相信,今后无论遇到什么,只要看一眼这块烙印,我就会勇往直前,决不畏缩。

实习周记(19)

实习将近结束了,平时在寝室晃晃荡荡没事干,觉得日子过得好慢好无聊。而在公司里,就完全不一样了,每天紧张的工作状态,完全没有时间考虑其它事情。于是不知不觉的,就发现原来我短暂的实习时光就快要过去了。其实如果可以的话,真想多停留,这个岗位,这次的经历却是实实在在的,就感觉自己每天都在进步,每天都能够接触新的事物,一点一点的吸收进去。初踏社会便有了很深的感受,正应了那句话:社会是一所最好的大学。果然没错。学到的东西可不少,自己还是需要多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