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4:05: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曾经有位教育学家提到要发展学生的学习水平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有足够的兴趣之后,自然就会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样学生才愿意学习。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大脑思维正处于发育阶段,我们要对学生的思维进行培养,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以后的写作培养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设计恰当的游戏和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活动,只有当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下才愿意配合教学,老师要仔细设计每个环节,充分分析和利用教材可以利用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动画节目或者适合教学的儿歌以及舞蹈,小学生特别喜欢这样的上课方式,自然就很愿意每天都来上课。并且小孩子的胜负心理特别严重,通过游戏的设置在竞争的状态下可以激励学生学习进步。
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一个人的习惯不管是学习习惯还是行为习惯都应该从小就要开始培养,不然到了以后想改就很难了。而且一个人的习惯决定了他以后的学习情况,所以习惯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要培养说话的能力,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对生活经验积累得不多,所以就导致了有些想法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所以老师要从多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借助故事书或者日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在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方面,首先要规范学生写字的坐姿以及握笔的手势,还要规范田字格写字和牢记字的笔画顺序,这样写出来的字才是规范和匀称的。在培养学生读的方面,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在学习之前要对课文进行预习,课文学习完成后要进行复习,这样的学习习惯能够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在整个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过程中,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的动态并且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习惯。
三、正确把握每个孩子学习接受能力存在的不同
篇2
中年级学生的年龄还比较小,虽然充满好奇心,容易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但自控能力较差,很难保持长久的注意力。此外,大多数小学缺乏学习和使用英语的语言环境,对英语的认知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课下的英语交际与课后的学习反馈寥寥无几,这严重影响了小学中年级英语教学的教学效果,也不利于中年级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
二、小学中年级英语教学艺术浅析
1.利用课堂实景进行教学。
比起单纯的知识讲解,课堂实景教学对学生而言显然更容易理解,也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获得更加真切的学习体验,教师也能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小学英语教学中对名词的学习至关重要,而名词类的单词又数量繁多,为了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识记这些单词,教师可以事先从网上搜索一些相关图片,再将这些图片做成单词卡。在学习之前,教师向学生展示带有图片的单词卡,在图片下方注明该图片所代表的单词。在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图片对单词进行强化记忆。可以遮挡住单词中的一个重要字母,让学生回忆应该如何填写;或者遮挡住整个单词条,让学生根据图片回忆单词。最后还要让学生对所学单词进行回顾,并且测试学生的掌握情况。这种图文并茂的教学法不仅能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英语学习当中,还能对巩固学习成果起到良好的帮助作用。
2.综合运用各种趣味教学法。
兴趣是学习的根本动力,它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能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小学中年级学生对事好奇、玩心较重,为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为他们创造一个适当宽松的学习环境,此时,各种趣味教学法便派上了用场。具体而言,教师可以采用“游戏教学法”,通过开火车、找朋友、打电话等比较简单的游戏,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并乐在其中,通过寓教于乐来达到帮助学生掌握和运用英语的目的。另外也可以采用“歌谣教学法”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来说,英语歌谣要难易适中,既轻快活泼、充满童趣,又词汇丰富、容易掌握。在趣味教学法的选择上要注意,不论使用怎样的教学方式,都要符合这一年龄段孩童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变动规律,努力找到学生最感兴趣的地方作为切入点,制定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案;同时要不断优化教育内容,设立明确的教材目标,要切记“玩”是手段,达到教学实效才是最终目的。
3.创造语言环境,营造英语学习氛围。
对于外语学习来讲,唯“厚积”才能“薄发”。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熏陶,既不会产生语言交际的欲望,也不会真正达到掌握一门语言的效果。因此,对于小学中年级学生而言,仅仅依靠课上的外语学习是完全不够的,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进行运用,使之真正成为一门交流的工具。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必须创造出语言实践的机会。可以从小处入手,保证师生之间每天的正常问候。“Goodmorn-ing”、“Howareyou”这些简单的问候语是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第一步。同时,学习还要定期举办校园英语角,为学生搭建良好的沟通平台,让他们充分享受到运用外语交流的喜悦。另外,还可以开展一年一度的“英语文化周”,面向全校师生展开各种丰富多彩的英语实践活动,这类活动能够为学生搭建良好的锻炼平台,让学生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语言文化。在这种语言环境下得到历练的学生,往往拥有出色的语言敏感度和综合实践能力,也能够真正实现学以致用,而这正是一位语言工作者希望达到的目标。
三、结语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能力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忽视作文的主体是学生自我,而对他们的写作内容和写作方法又限制得过于死板。这样,作文教学走入了一种毫无活力的僵化的训练模式。我们经常教育学生说:“你们的作文不是写给自己看的,而是写给老师看的,只要让阅卷老师觉得满意就行了。”在这种缺乏终极关怀的功利主义思想的作祟之下,“作文教学忽略了平时的观察、积累、思考,不是鼓励学生用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是让学生生硬地背范文,按照一定的模式去套改作文”。由此,作文教学陷入一种恶性循环的怪圈: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造成了学生自己真正想说的话找不到语言来表达,不想说的却能说得出来的怪现象。因此,学生说出来的、写出来的往往是空话、套话、假话。如此,作文成了不是自己所需要的东西,而成了蒙蔽自己的帷幕。学生对作文自然兴味索然了。我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是从各方面入手,来撤消学生对作文的畏惧,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一、加强指导,培养写作兴趣
皮亚杰曾经说过:“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须以兴趣为先决条件。”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学习写作的兴趣,就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哪怕是再难解决的问题,他也能想方设法去克服,就不会对写作文产生恐惧心理,而是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进行写作。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呢?
1.导学生编撰自己的“作文集”。这几年我所教过的班,学生们都有至少一本“自家出版社”出版的“优秀作文集”,这些作文集封面设计精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里面内容更是丰富多彩:什么写人的、记事的、写景的、状物的…… 应有尽有。这些作文有同学们从报刊上裁剪的,从老师、同学那里转抄的,从网络下载的,还有从自己习作中挑选出来的“得意之作”……由于对编撰自己的作文集感兴趣,同学们兴致很高,为使自己的作文集更吸引人,阅读了大量的文章,拓宽。
2.手让学生写特色日记。我没有把日记当作一种普通的课外语文作业对待,而是把日记本当作师生之间沟通的桥梁,通过谈日记达到师生心灵相通、相互理解。我引导学生把日记本当朋友,有高兴事与它同享,有烦恼事向它倾诉;我建议学生把晚上做的有趣的梦写在日记本中,把读完文章的感受记在日记本里,还可以写想象日记、绘画日记、摘抄日记……实践证明,写这样的特色日记学生喜欢,对写作的兴趣也日渐浓厚。
二、走近生活,指导自由表达
走近生活指引学生放松“快乐”地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教师如果能够找准生活中“说话点”,那么生活绝对是一个很好的素材。如:结合生活实际,介绍生活中的趣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给学生布置相应的题目,如在教师节那天,请学生写出你最喜欢的老师;国庆节时,请学生写写国庆节过的怎样,做了些什么;母亲节时,写写自己的妈妈;学习《乡下孩子》这一课,你也是乡下孩子,你想做些什么呢?这些都是学生乐于写的事论文范文。这样,既能给学生一定的题材,使学生有话可写,不记流水帐,又结合课堂教学有效训练了学生的写话能力。如:丰富学生的生活,感受生活中的乐趣。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是取之不尽的源泉,引导学生体验生活,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中去,开展多种放松健心的活动,这无疑给他们提供写话的素材。如,带领学生们去秋游,学生尽情地玩、尽情地笑,来到课堂上,让学生们回忆秋游中,你玩得开心吗?玩什么使你最开心?此时,学生滔滔不绝地说着,仿佛还沉浸在秋游的快乐中了!结果可想而知,学生说得精彩,写得更为出色!
三、不同层次,评价学生作文
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当场评价。投影学生的典型习作,或比较成功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更加肯定的地方,鼓励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值得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按层次不同给予分数。低段学生喜欢高分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按进步程度打分。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分数,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水平。
四、出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要突出进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成作文能力的重要因素。从一年级起,乃至从幼儿园起,就要对孩子进行观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借助教材,让学生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指导看图,看实物,带领学生参观、游览,教给学生观察方法;留心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方面,突出抓好五个方面的训练:1.细致地观察;2.有序地观察;3.抓住重点观察;4.用多种感官观察;5.边观察边想象和联想。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探究;教学模式;实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8-153-01
一、问题的提出
2001年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时,我继续进行探究教学模式的实践。至今,每学期学生成绩远远超出平行班级。前后经过8年的实践研究,本人进行了总结,在本校、本地区介绍探究教学模式,上随堂示范课两周(2003年秋、2004年春各一周),举办讲座两次(2004年5月、2006年5月)。并撰写论文《小学语文阅读课型的探索与实践》获《小学语文教师》举办的第二届全国语文教学论文大赛一等奖。目前,学校将该课题的研究在语文组推广,由我负责指导。至结题时,正是实验班学生小学毕业之际。虽然该课题的研究尚未成熟,但老师们已自觉把课堂还给学生主动学习,课堂教学观念有了极大的转变。对该课题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实践,彻底改变学生学习方式,进行探究式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小学阅读课探究模式的提出与实验,可为培养学生爱学语文、会学语文、学好语文创设一条新的教学途径。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水钢实验学校实验班:五(3)班、五(4)班共80名学生。对照班:五(1)班、五(2)班共80人。本人负责,与田应萍老师合作。
实验组五(3)班、五(4)班:各40人,男生19人,女生21人。
控制组五(1)班、五(2)班:各40人,男生19人,女生21人。
2、研究时间:2007年3月-2011年7月。
3、研究方法:等组对照实验法。
4、研究过程:
2007年9月开学初,根据学生四年级期末成绩,从五(1)班、五(2)班、五(3)班、五(4)班各用等组配偶法选取40名学生。
控制组学生在自然状态下按原计划上课。
实验组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由教师采取探究教学模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实验过程中,实验组、控制组均有一位老师执教,教材、课时、进度、检测题都统一。控制组按原有教学方法施教,实验组运用探究教学模式施教。
5、研究的实施:
实验操作:实验前同年级用问卷调查法对学生的阅读量,阅读范围,阅读爱好程度进行一次调查,对学生的阅读理解程度用试卷进行检测。控制处理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因变量。
实验过程中,实验班、对照班均有一位教师执教,教材、课时、进度、检测题都统一。对照班则运用探究教学模式施教。
实践指标:
A、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数量。
B、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提出问题的质量(深度和广度)。
C、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交流、询问、查找等)。
指标检测方法:
A、按实验内容进行命题,编制测试卷。
B、探究学习方法自编问卷。
统计方法
采用平均数(x)
日程安排
准备阶段:2007年3月完成前期测试,老师分工;
研究阶段:2007年9月至2010年12月,实施研究方案。
结题阶段:2011年1月至2011年7月完成研究报告。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三、研究内容及目标
1、研究内容:六年级十一、十二册语文
2、研究目标:研究该课题,遵循儿童从易到难,从直观到抽象的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对学生采用:
“读-考、问”式,“读-提出问题-自行解决-问”式,“读-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小组交流-问”式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综合课型。
3、研究措施:
以会提问题、能提问题为主题分阶段对学生进行训练。
以培养能力为主的综合性课型
(1)“读——考或问”式课型
把读懂的地方变成问题考别人,提出不懂的地方问大家。在学生的考考问问中,教师引导点拔,在浓浓的问答氛围中,学生学会了提问、学会了追根究底、学会了学习。
(2)“读——提出问题——自行解决——问”式课型
这是学生以个人阅读为主的教学方式。在课堂上需要解决的是最后一个环节——“问”。前三个环节,学生自己读文章后,提出不懂的问题,再反复读文章,通过问家人,查工具书,查有关书籍,上网查询等方式,自己解决一部分问题。仍不能解决的问题就留到课堂上来问,师生共同想办法解决。上课时,教师应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用什么方法解决了什么疑难问题,再解决学生自己未解决的问题。在这样的课堂,学生充满了成就感,非常渴望能展示自己解决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在说说问问中,更多的是交流与探讨,课堂上时时迸发出智慧的火花。
(3)“读——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小组交流——问”式课型
这种课型学生可以个人提出问题,也可以小组共同提出问题,通过小组成员合作的方式,讨论解决问题。教师给学生讨论的时间一般二十至二十五分钟左右。讨论后,小组派代表发言,说说本组解决了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的。小组未解决的问题,在交流中有些也解决了。剩下的问题师生共同讨论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