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8 14:12:2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数学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高中数学教学论文

篇1

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反思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数学学习反思是学生在完成数学认知活动后,对自身的认知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过程中所涉及的有关事物的学习特征的分析、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过程。荷兰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教授指出“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通过反思才能使现实世界数学化”。美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也说,“如果没有了反思,他们就错过了解题的一次重要而有效益的方面”,“通过回顾所完成的解答,通过重新考虑和重新检查这个结果和得出这一结果的路子,学生们可以巩固他们的解题能力”。很多学生在解题时,做完后就不进行思索,立刻做其它的题目,错误的认为这样就能有很好的提高。玻利亚在《怎样解题》中把解题过程概括为“审题—探索—表达—回顾”四个环节,明确指出解题回顾是解题过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学会反思,才能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进行监控,才能为自己的学习效果承担责任。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是学生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元认知能力,是学生进行高水平、高效率、高质量的数学认知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和本领。

二、解题应该反思什么

(一)对结论进行反思,把握住解题知识点

出题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察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在解题时,学生对题意的理解是否正确,概念是否明确,能否找到隐藏条件,考察的知识点能否准确把握等,会对解题的正确性产生严重的影响。所以在解题后,必须对整个解题的过程进行回顾和评价,对得出的结论进行验证。

(二)反思解法优劣

数学知识所包含的内容丰富多彩,从而也为解题提供多种途径。虽然解题方法和途径繁多,但最终都会殊途同归。一次性解题即使方法合理正确,但是却不能保证所使用的方法与思路是最佳的选择。所以学生不能够以答完题就如释重负。此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思考一题多解,多题一解的方法。让学生在不断的反思下拓思路,沟通知识,掌握规律,并通过对解放优劣的思考,在更高的层次上更富有创造性地去学习、摸索、总结,使学生的解题能力更胜一筹。

(三)对思维定势进行反思

解题后要让学生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反思在解题的过程中是否有什么是否重要的信息没有注意到,反思是否还能够有其它的解题通道,反思在集体的过程中多走了哪些思维回路,思维、运算能否变得更加简捷,反思是否拘泥于思维定势,照搬了熟悉的解法?通过不停的反思、质疑,在反思和质疑的过程中不断的改进,让解题的过程更具有合理性、科学性、简捷性。

(四)对解题思路进行反思

一道大题中的小题与小题之间都是存在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很多在表面上没有任何关系的问题其实都存在着内在的联系。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必须让学生明白到这一点。要发现小题与小题之间的关系,必须对设问进行质疑:后面的小题与前面的小题之间到底有何联系?能不能从前面的小题获得启示?然后将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找到下一小题的解题思路,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五)对解题深度进行反思

在解题之后,需要不断第对问题的知识结构和系统性进行探究。是否可以对问题所包含的知识进行纵向深入的探究?是否能够加强知识的横向联系?将题中所包含的各个知识“点”,逐渐的扩展到系统的知识“面”。通过不断的拓展、联系,来对加强知识结构的理解,然后形成一个系统的认知结构。

(六)对解题策略进行反思

要让学生养成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刨根问题的习惯。让学生反思对问题进行刨根问底之后是否可以得到一般性的结果、有无规律性的发现?能不能够形成自己特有的、独到的见解,能不能够自己想出一些新奇的东西?每一点小小的发现,都能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更加进一步的深入探索问题。

三、对学生解题反思习惯的培养

反思的习惯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形成的,所以教师应该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反思习惯进行培养。

(一)在例题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

首先是对思维过程进行整理。学生解决问题时,或多或少都会带有一定的“尝试错误”,再加上缺乏对解题过程的反思,没有对解题过程进行提炼和概括,为完成任务而解题,导致解题质量不高,效率低下。解题是学好数学的必由之路,但是不同的解题指导思想会有不同的解题效果。养成对自己的解题进行反思的习惯是具有正确的解题指导思想的体现。为提高解题质量和效率,教师应帮助学生整理思维过程,确定解题关键,引导学生回顾和整理解题思路,概括解题思路,使解题的过程清晰,思维条理化、精确化和概括化。然后是对问题的本质进行剖析。引导学生在解题后对问题的本质进行重新剖析,再将思维由个别推向一般的过程使问题逐渐深化,使思维的抽象程度不断提高。解决问题后再重新剖析其实质,可以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抓住问题的实质,在解决一个或几个问题之后,启发学生反思,从中寻找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探索一般规律,可使问题逐渐深化与完善。

篇2

1.通过设立问题来创造数学教学情境

一般情况下,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会通过设立问题来创设教学情境,这是因为数学是一门逻辑性较强且知识过于抽象的学科,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来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会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而且整体教学效果不佳.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设立有效且合理的问题情境进行教学,能够有效指引学生进入思考的教学氛围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情境教学中,数学教师需要设立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来进行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利用实物来创造数学教学情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多媒体教学资源逐渐引入到教学活动中,数学教师可以结合数学课本知识通过多媒体技术来将教学内容中的实物展示于学生面前,使得学生通过直观的实物来解剖数学问题.这种数学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传统教学活动的不足,从而提高了数学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3.利用竞赛的方式来创造数学教学情境

竞赛教学方式符合学生好胜心的实际心理.数学教师可以利用该方法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让学生通过努力学习而勇于参与竞赛活动,在竞赛过程中汲取别人的长处而弥补自身的不足.同时,该教学方法的应用,还有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感情,促进学生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

二、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的积极影响

在高中数学教学活动中实施情境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掌握课堂知识,而且有利于提高整体数学教学质量以及教学水平.此外,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综合素质能力.

1.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例如,在讲“空间位置关系”时,数学教师可以提问:平面与空中的平面存在多少种位置关系?当学生对该章节的数学教材知识进行了解后,在数学教师的提问环境背景下积极联想到身边的事物,有些学生联想到教室内的墙壁与墙壁的平面呈现出直角位置关系,有些学生联想到教室的门在打开的情况下与教室的墙壁呈现出相交位置关系,随后数学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回答情况而给予合理的评价或者指正,使学生正确地理解数学教材内容知识.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在以后遇到同样或类似的情况时,能够使其积极应用该方法来处理问题,促进学生不断发展和进步.

2.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教学内容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强且知识内容过于抽象的学科,如果依据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开展教学活动,不仅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热情.因此,教师需要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以及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与改革,在数学教学中实施情境教学,帮助学生掌握数学教学内容.例如,在讲“简单组合体的三视图”时,数学教师借助乒乓球与一个单位盖章,要求学生通过笔与纸将上述两种物体的三视图绘画出来,而学生会通过仔细观察与想象,相继完成任务,然后数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合理评价.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教学内容,从而帮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由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果.

篇3

(一)教法要灵活多样

数学教学方法要尽量灵活多样,适合学生特点,学生才有可能对所讲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接受起来才会感到轻松。例如,讲到抽象的数学概念时,要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参与的同时有所领悟;高中数学的讲课方法不同于初中,这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让学生会听课,会合理安排时间,听课时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环节中去。或结合所学内容,使用多媒体,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画一画,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效果来了解数学图像的奥妙,或让学生自己动手在电脑上设计和制作,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科的趣味。还可以利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给他们讲陈景润、华罗庚的事迹,让学生从数学家的轶事中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二)联系生活实际

生活处处皆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例如,演员的舞台位置就充分利用了数学上的黄金分割,才让人产生一种美的视觉感受。教师只有联系生活实际,才会使学生对所讲知识点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

二、通过评价渗透情感教育

(一)教师应及时对学生做出客观、正确的评价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激励学生的同时,要对学生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及时准确的评价,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当学生获得教师的肯定后,就会发自内心产生一种兴奋和学习的冲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多地给学生自我表现的机会,并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例如,当学生通过努力解出了一道数学题,当学生取得了一次小测的进步,当学生发现了一个简便方法等,教师都应及时作出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懂得成功是艰辛和努力的标志,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价值,体验成功的快乐。如果学生的理解是错误的,教师也应鼓励学生不要气馁,要正确看待自己的不足,在认识上形成积极的心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时教师能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那么对学生的教育就会事半功倍。

(二)教师的评价要发自内心,不能流于形式

评价的方式有多种,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精神奖励等,每一种评价都有它自己的特点和魅力,无论采用哪种方式,都要准确、真实。学生特别在乎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因为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很高的,教师发自内心的话语是最真诚的。因此,教师要对学生作出客观准确的评价,且评价一定要发自内心,不能轻描淡写,流于形式。如在学习过程中,即使学生没有达到所设目标,教师也要公正、客观,语气委婉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因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是最重要的。

三、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

篇4

高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要求很高,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学生理解课堂内容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分析等综合能力的层次化、差异化表现得更加明显,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开发学生的潜能变得很迫切.分层教学方法的推行,使得授课更细致,教学更精确,教育质量得到了较大提升.但由于这种方法是在探索素质教育过程中产生的,还在试用期,难免会出现各种问题.下面将列举一些常见问题.

1.层次划分不够精确分层教学的基础在于分层,没有分层,就无法实施这种方法.划分标准应该公平、客观,但有些老师仅根据一次或两次学生的考试成绩,就将学生进行了大致的归类,分层不够合理,不够精确,把一些学生分入了错误的组,未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导致教育成效不明显.

2.教学方案制订不合理有些老师虽然合理地对学生进行了层次划分,但制订的教学方案针对性不强,甚至有些老师的方案就根本没有针对各层不同学生,只是笼统的有个教学计划,不能真正了解各组学生的需求.这样不仅在这一阶段看不到教学成果,还会浪费对学生程度划分阶段所做的努力.

3.学生对于层次划分存在压力有些班级在进行分层教学时,未能与学生进行很好的沟通,使学生,尤其是程度较差的学生认为自己是被放弃了,甚至中等的学生都存在压力,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丧失了对数学这门课学习的信心.而上等层次的学生,自身优越感渐强,甚至于产生有自负感,致使学习能力停滞不前,有些还存在着下滑趋势.

二、改善分层教学现状的一些措施

对于本文上面提到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不及时解决,不仅仅会影响分层教学以后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使用,还有可能耽误学生对新知识、新方法的吸收和运用,因此,解决这些问题刻不容缓.现在有一些措施,已经使上面所提的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决,下面将详细阐述,供大家参考.

1.合理进行分层,确保精细科学分层教学分层是基础,能否合理分层将会对教学过程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分层时,要将尽量多次数的考试成绩进行综合,以平均成绩做为基准,除此之外,还应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日常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下与学生交流时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度等综合进行评定,确保划分精细科学,公平客观.

2.制订的教学方案要有针对性,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思想就是因材施教,因此必须根据学生接受能力的差异,制定相应的科学的教学方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引导,以确保学生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进行提高.另外,教学方案制订得要详细,例如备课,授课,练习,作业,测验等都应涉及到,且应有不同的标准.同时还要真正了解到学生的弱项,对症下药,帮助学生进行提高.

3.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消除同学们的疑虑对于分层,老师一定要确实做好同学们的思想工作,把分层教学的好处向同学们传达清楚,尤其是后面的学生,不要让他们以为老师放弃了他们,切实消除同学们心中的疑虑.另外,老师还应密切注意同学们的思想变化,一旦发现有自负或自卑心理出现,及时对同学们进行调整,确保发挥分层的效用.

4.及时对分层情况进行调整如果分层教学的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了,一旦实施起来,效果会非常明显,学生在不同层次之间的变动也是在所难免.此时,一定要及时对学生的分层情况进行调整,保证分层教学的正常合理进行.

三、总结

篇5

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新课程强调了探究式教学,那是否就意味着数学教学要以探究式为主呢?笔者对此持怀疑态度,数学新课程之所以强调探究式教学。那是因为过去我们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探究.但这绝不意味着要以探究式教学为主。一般来说,高中学生要探究出某个数学问题或者定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而这绝不是能在短短的几十分钟内就得到解决,高中学生的主要任务还是学习前人的知识与方法,任何脱离知识基础的探究都是盲目的。应该承认,讲授式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但是,它不能和“填鸭式”教学简单地划上等号。讲授式教学也有其优越性,当代教育心理学家奥苏贝尔关于讲授教学法的研究很好地说明这一点。新课程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其关键在于要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因此,教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探究意识。有些教学内容或问题适宜学生探究的,教师应该组织学生去探究;开展一些课外的探究活动,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体会到发现的乐趣与学习的魅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有些时候,教师适时地对某个数学问题或知识点作拓展。甚至是一句话,也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

2.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课程中的数学强调数学化、数学情境,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一堂生动活泼的具有教学艺术魅力的好课犹如一支婉转悠扬的乐曲,“起调”扣人心弦,“主旋律”引人入胜,“终曲”余音绕梁.其中“起调”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在课始阶段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数学的殿堂,展开思维的翅膀,开启智慧的大门。

2.2准确定位新增加内容

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新增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亮点,它具有时代感,贴近社会生活,所以我们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把握标准进行教学。例如,对导数内容,不应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几个求导公式,进行简单求导训练,而应首先通过实际背景和具体应用的实例了例如,通过研究增长率、膨胀率、效率、密度、速度、加速度、电流强度、切线的斜率等反映导数应用的实例少引入导数的概念,引导学生经历从平均变化率到瞬时变化率的过程,知道瞬时变化率就是导数。通过感受导数在研究函数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体会导数思想及其内涵,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导数的背景和思想,使学生认识到,任何事物的变化率都可以用导数来描述,要避免过量的形式化的过程练习.又如,欧拉公式内容,应引导学生探索发现欧拉公式的过程以及对欧拉公式证明的理解,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家的创造性工作,关注学生对拓扑变换的形象和直

观的理解.例如,把拓扑变换理解为橡皮变换,不要引导学生追求拓扑变换形式化的定义应注重对拓扑思想方法的介绍。

2.3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数学来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丁实际生活。新课程中突出体现了数学知识的“生活化”,使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现实,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同时,新课程中更强调将数学语言、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让学生真正进入到“处处留意数学,时时用数学”的意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入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努力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我要用数学,我能用数学。

如讲到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一册(上)“反函数”这一节内容时,学生思维往往容易出现“混乱”,搞不清为什么有的函数有反函数,有的函数没有反函数。这时需要教师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知道映射是函数,反函数作为一种函数,也必须符合函数的定义,从而推导出在定义域和值域间只有一一映射的函数才有反函数。于是在习题2.4中求y=(x≤0)反函数时能否把条件x≤0去掉,结论当然是不能,如果去掉,则给一个y值时,就不是一个x值与其对应,不是一一映射,就没有反函数。上课提问时,应要求学生对问题的回答有条理性和完整性。我们要指出学生回答中的漏洞所在,不严密的回答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同结果。如有的学生在回答“三垂线定理”时说:“一条直线如果和平面的一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就存在问题。因为他没有说这条直线是否在射影所在的那个平面α内,若不在同一个平面上,这个结论就是错误的(见图1)。正确的应是“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见人教版高中数学第二册下]。

通过以上这些训练,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还会使学生慢慢地达到理解深刻和思维缜密。对于学生上黑板做的练习题,要及时地评讲,指出其基本知识以及思想方法上的欠缺,这不但对做题者,而且对全班同学都是一次提高。

2.4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式.井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该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高中数学还应当倡导主动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这此学习方式有助于发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现行的新教材很好地执行了这一理念。因为每册书都设立了研究性学习材料,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因此我们应重视对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我觉得只利用好这儿个研究性学习材料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把研究性学习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应从教材的例习题和平时的练习题中,合理选材、组材,编制研究性学习素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能综合应用数学知识发现、探索、提炼、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品质。

例:设A1、A2是一个圆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P1P2是与AlA2垂直的弦,求直线A1P1与A2P2的交点的轨迹方程。这个习题是以A1A2为x轴,线段A1A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设出圆的方程,建系设点后,分别求出A1P1、A2P2直线的方程,然后解方程组得二直线交点的坐标、再消去x1、y1,得轨迹方程。

从这个习题的特征出发,对其作适当引申、推广、探索、创新,寻求一般规律。对这个习题作如下的变换、创新:

究,让学生在复习圆锥曲线时找到求交轨一类问题的一般模型,以及求解中的方法、规律。通过上述研究题目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培养这种创新数学思维,才能保证学生具有分析问题、顺利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将提高学生的素质。作为数学教师,我们必须转变教育思想、理念,与时俱进,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我们的教育目标,将创新教育落实到课堂中去,让我们的学生不仅会继承,更能发展、创新。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需要我们广大教师积极地参与,更需要我们不盲目迷信任何一种固定教学模式,希望我们的教学方式能日新月异,能带给学生最好的教学效果,能带给我们自己无愧的“辛勤的园丁“称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S].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顾桂斌,严东来.观念刷新: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支点[i].中学数学(武汉),2002.

[3]章建跃.对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几点认识[M].2001.

篇6

1.教学观念上反思

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思考。”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所以,现在教师角色的定位需是在动态的教学过程中,基于对学生的观察和谈话,“适时”地点拨思维受阻迷茫的学生,“适度”地根据不同心理特点及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思考问题,“适法”地针对不同类型知识选择引导的方法和技巧。

2.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

初教高一时,深感高中教材跨度大,知识难度、广度、深度的要求大幅高,这种巨大的差异,使刚从初中升到高中的学生一下子无从适应,数学成绩出现严重的滑坡,总感数学难学,信心不足。由于大部分学生不适应这样的变化,又没有为此做好充分的准备,仍然按照初中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来学习高中数学知识,不能适应高中的数学教学,于是在学习能力有差异的情况下而出现了成绩分化,学习情绪急降。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3.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进行反思,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反思。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中的师生关系不再是“人、物”关系,而是“我、你”关系;教师不再是特权式人物,教学是师与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理解、相互接纳的对话过程。在成功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应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他们一起在参与学习过程,进行心灵的沟通与精神的交融。波利亚曾说:“教师讲了什么并非不重要,但更重要千万倍的是学生想了些什么,学生的思路应该在学生自己的头脑中产生,教师的作用在于系统地给学生发现事物的机会”。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反思“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4.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反思

就上面讲到的初高中数学存在巨大差异,高中无论是知识的深度、难度和广度,还是能力的要求,都有一次大飞跃。学生有会学的,有不会学的,会学习的学生因学习得法而成绩好,成绩好又可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更加想学,成绩越拔尖,能力越提高,形成了良性循环。不会学习的学生开始学习不得法而成绩不好,如能及时总结教训,改变学法,变不会学习为会学习,经过一番努力能赶上去;如不思改进,不作努力,成绩就会越来越差,当差距拉到一定程度以后,就不容易赶上去了,成绩一差会对学习丧失兴趣,不想学习,越不想学成绩越降,继而在思想上产生一种厌恶,害怕,对自我怀疑,对学习完全失去了信心,甚至拒绝学习。

篇7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法

对教师来说,在数学课教学中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法,最大程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是最为重要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我们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探究解决问题、自己推导公式、自己归纳结论、自己摸索前进。当然,这里的放手绝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学生得到的将是一些肤浅的、支离破碎的不完善的知识。所以,我们在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充分放手的同时,还要多在引导上下工夫,讲究“导”的艺术,教师“导”得好,学生的聪明才智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真正驾驭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为学生自主学习添活力。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素质是一堂数学课能真正成功的关键所在、核心所在。而数学教学的核心问题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并通过自己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在实际生活中,也可以更多、更好地发现问题,从而提炼出相应的数学问题,这是学习的目的所在。发现问题的能力一旦培养为一种潜在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探察问题的意识”、可以解释为“找到新东西”的能力,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培养创造力的基本途径。问题的发现与解决要体现数学的思想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跟数学创造力可以真正得到体现,更可以显示出数学教学的真正魅力所在,数学教育的真正目的所在。

要完成知识的传播,同时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一教学过程的关键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如何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如何成功教学一堂数学课。面对高中数学的教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更新教育观念

在课堂教学结构上,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这样才能优化教学效果。

二、提高复习课解题教学的艺术性

在高中数学复习时,由于解题的量很大,就更要求教师将解题活动组织得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让学生领略到数学的优美、奇异和魅力,这样才能变苦役为享受,有效地防止智力疲劳,保持解题的“好胃口”。我们要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课堂上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热情。

三、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幽默风趣的授课方式吸引学生

现在的学生个性明显,他们往往因为喜欢某位教师而去喜欢他所代的课。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去捕获他们的心灵。工整的板书,精练的语言,独特的思维,巧妙地引导,非凡的耐心等都可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

四、及时关注并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教学的本质在于使学生受益,教的好是为了促进学得好,学生学好学会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课堂上讲习题时,当我们向学生介绍一些精巧奇妙的解法时,特别是一些奇思妙解时,有的学生表面上看听懂了,但当他自己真正实践解题时却发现茫然失措、无从下手。教师在备课时把要讲的问题设计的十分精巧,表面上看天衣无缝,可以完成一次完美的教学,真的结果会是这样吗?其实,任何人都会遭遇失败,如果教师把自己思维过程中失败的部分隐瞒了,最有意义,最有启发的东西抽掉了,学生除了赞叹教师的高超的解题能力以外,又能有什么真正的收获呢?

五、与同事交流,进行教学反思

找同事进行交流,同事之间相互听课,相当于我们为自己找一面镜子,去发现自身的优缺点,从而扬长避短,查漏补缺,取得相互间长足进步。同样作为高中教师,因为所处的教学环境相似,所要面对的教学学生知识和能力水平相近,所以更容易找到共同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展开对彼此都有成效的交流。

六、教师应该坚持学习,不断完善自我

顺应时代要求,我们做高中数学教师也要做到不断学习,为自己充电,进行自我的完善。比如:学习相关的数学教育理论,在专业领域继续深造,阅读数学教学理论等。这样能够使我们更加理智地看待自己和他人教学经验,能够更大限度地作出有效的教学决策,从而达到更好地教授学生的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

篇8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理论实践

一、分层教学理论概念探析

分层教学理论的诞生,主要是为了能够弥补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针对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有效性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理论的提出对于教学改革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在二十世纪初期,分层教学的理论被提出,这种教学理论倡导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利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得处于各个水平阶段的学生都能够通过这种方式来提升水平。有些人认为,一些学生无法取得良好成绩主要是因为智力的原因,但是美国的一位专家却不认可这个原因,这位专家认为这些学生之所以无法取得良好的成绩,是因为他们没有获得适合自己的教学条件以及环境,并不是因为智力因素的原因,分层教学理论也就这样出现了,这种理论的出现也主要是为了给不同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学环境以及条件,从而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进步和提升。对于高中数学来说,分层教学的方式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通过实践我们能够发现,如果不能按照学生的具体水平来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那么所获得的教学效果是非常有限的。以往的一锅端教学方式,对于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育的不均衡性是缺乏关注的,同时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以及能力都看作智力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定义,这也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学生之间的各个方面的差异一直是客观存在的,如果一直按照原有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必然会不利于学生的数学水平提高,长此以往,会造成学生的数学水平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所以,在高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利用分层教学的方法是符合客观需求的,同时也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要求,最重要的是能够提升对于所有学生的教学有效性。

二、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必要条件

首先,在实施分层教学之前,应该对于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通过问卷调查、走访家长以及观察和谈话等方式,对学生的数学水平、数学学习方法以及情感进行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自尊心以及在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心理压力,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进行思想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要把原因说清楚,让每个接受分层教学的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分层教学是对自己有利的,使得不同数学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提升,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其次,要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数学水平、数学成绩以及态度来自主选择学习层次,教师根据学生所进行的选择结合自己对于学生基本信息的了解以及学生的潜力和心理特征等方面,把学生按照2∶6∶2的比例分为三种层次,在分层的过程中,也要制定必要的发展目标和基本目标,并且要根据班级内部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灵活的调整。

三、高中数学实施分层教学的具体措施

篇9

从这个角度上看,高中数学作为较有难度的课程,其实不可能进行简单的灌输,而是应该依靠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来理解数学知识,从中发现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所在,成为一个积极高效的数学教学课堂。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与手段在高中数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就应该充分运用好多媒体技术,让其成为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主要应用手段与方式,从而让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以及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出积极的作用。然而,我国现有的多媒体教学过程有些不和谐的状况,很多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由于信息量过大,使很多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反而觉得数学学习更复杂更有难度,引起高中学生群体的强烈反应。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好多媒体技术来制作出一些电子教案,还可以通过网站制作成网页,让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进行浏览与查阅,让高校数学教学能够在这样的新教学方式与手段的辅助下,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教学的创新性高中数学教学应该重视创意,要创新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等,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教学全过程的创新。从本质上来说,高中数学就应该通过教学创意来把多媒体技术与数学课程的教学进行有效整合,让高中数学教学设计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要创造性地解决教学问题。对于数学来说,由于它属于理科课程,其具有自身的学科特点,这要求高中数学教师能够充分利用具有创意的教学设计来避免学生产生学习的厌烦情绪,让学生在有创意的学习情境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让高中数学教学在多媒体技术的整合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开展网络数学课堂教学在以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作为依托的多媒体技术平台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个现代化的教学平台,教师应该开展基于这种网络环境下的数学课堂研究性学习,不断扩大教学范围,引入更多的学习资源,促进各种数学教学之间的交流。具体来说,高中数学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平台来查阅相关的教学资料,并与学生之间进行及时的交流与沟通。比如:可以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通过网络平台下载一些教学资源或教学课件,直接展示给学生看,从而更好地引导并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还可以在数学课堂上留下一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与探索;学生还可以在课后通过多媒体平台来对数学网络资源进行再学习,从中发现自己的学习不足之处;也可以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制作成网页挂在网上,让教师与其他学生观看和评论,从而促进数学教与学的进一步发展,大大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完成多元化的教学交流。

2正确的思想认识是多媒体技术条件下提升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证

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应该从思想认识方面来得到保证。换句话说,应该充分认识当前高中数学教学改革。虽然说多媒体技术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手段,有着直观、形象以及高效等方面的优势,但是很多高中数学教师在利用其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往往容易走入误区或极端,从而导致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难以切实提升。因此,高中数学教学必须转变自己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认识,不仅要使用多媒体技术,更要让其具有现代化教学气息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服务并服从于教学的内容与目标,同时杜绝各种形式主义,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多媒体技术真正成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工具和手段。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时候充分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权,让他们进行独立思考,成为独立的行为人,从而可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习惯。传统的教学模式仍然要保留与使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在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中人与人直接沟通和交流的优势,这是多媒体技术无法代替的,不能在多媒体技术应用中走入另一个极端。

篇10

一、借助实际生活,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

学生之所以对数学产生高深莫测、望而生畏的恐惧心理,一方面是因为数学本身就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谨逻辑性,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教师的教学活动常常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其实,数学学科是与人类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的,我们周围的任何事物都可以用数学的眼光来分析和研究,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我们可以借助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问题情境,如此既可使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现实意义和作用,还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识,使学生对数学新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二章中《指数函数》这节内容时,我们不必马上给学生讲解有关指数函数的知识点,而是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当中有没有参观过博物馆的?如果有,在参观时应该留意到了无论是古生物恐龙化石还是出土文物,上面都标注了它所处的年代,这些都是考古学家测算出来的,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考古学家究竟是如何测算出距离我们年代久远的文物年代的呢?”听到这个问题,学生开始你看我、我看你,不知该如何回答,于是,我继续说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指数函数,学完这节内容之后,刚才我提出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这样,我通过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和认知驱动力,进而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对指数函数的学习和探索中。

二、借助趣味故事,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所以,在创设问题情境时,我们除了要求问题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还得使其具有生动性和趣味性,如此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进而促使学生兴致勃勃地进入对数学新知的探索活动中。而依据具体教学内容引入趣味性故事,则能达到以上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习必修一第一章中《函数及其表示》这节内容时,为了顺利引出函数这一课题,我给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著名水城威尼斯一个广场的一端,有一座宽82米的教堂,其前方是一片开阔的土地,很多游客来到这里都会在这片土地上玩一个游戏,即蒙住双眼,从广场的一端走向另一端,看谁可以走到广场的正前方。但是,尽管距离只有短短的175米,却没有一位游客可以做到这一点,他们不是走的弧线就是偏斜到了另一边。那么,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如此具有趣味性的故事立即引起了学生好奇心,于是,我借此机会继续说道:“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函数内容,学完之后你们就能揭开这个故事的谜团。”这样,我通过利用为学生讲述趣味性故事的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既顺利引出了本节课课题,也使学生对函数内容产生了强烈的学习兴趣。

三、借助历史史实,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良好动机

实践证明,越真实、越确凿的学习材料学生越感兴趣。而对于数学学科而言,人类的生活发展史上存在很多与数学知识相关的背景材料和历史材料,若我们将其当做创设问题情境的素材,必定能调动学生学习的良好动机,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所以,在高中数学课堂上,我们可借助历史史实来创设问题情境,从而使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学习、构建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