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10:01: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物理教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转变思想;改进教学方式;适应;新课标
【Abstract】Beeducationhighschoolteacherofthefrontlineofwehowshouldorientationthistimereform?InIwalkupnewlythistimeoflessonobjectusenewlessonobjectprinciple,rightnesseverdriveoneselfseeasexperienceofstandpointandwayofdoingcarriedontore-examine,tooneselfofteachingthoughtandthebehaviorcarriedontointrospect,teachershouldfrom"withteachsettlelearn"to"withlearnsettleteach"change;From"theinductionofthevalueready-madeconclusion"to"valuelearningprocessofexperience"change.Studentalsofrom"withthepassivestudy"to"independencestudy"change;From"acceptthecontainerofknowledge"to"obtaintheintelligenceofknowledge"change.Intheclassroomeffortcarrythroughanewlessonmarkthought,extensiveopentheexhibition"investigationtypeteaching"
【Keywords】Changethought;Improvementteachingway;Orientation;Newlessonmark
为了适应未来教育的需要,国家进行了课程的大调整,这一次新课标改革规模之大,是我国恢复高考后从未有过的,新课标已是大势所趋,作为教育最前线的中学教师的我们应当怎样适应这次改革呢?在我走近新课标的这段时间里,我的体验很多,感触也颇多。我用新课标的理念,对曾经被自己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的审视,对自己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我想就《物理教学如何适应新课标》谈谈我的体会和看法以供广大同行商榷。
1.在教学中要深刻领会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切实转变教育观念
要真正用好新教材,提高教学质量,根本在于转变教育观念。面对新课程,教师首先要转变角色,确认自己新的教学身份。教师应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由“重视现成结论的传授”向“重视学习过程的体验”转变。学生也由“以被动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接受知识的容器”向“获取知识的智慧者”转变。因此,新课标下的教师不能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应该充当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并且“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是我所在学校一贯所坚持的办学理念,即以学生为本,学生是教育之本。教育的目的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为了贯彻这一理念我认为:
首先,教师在学法上要扮演指导者。比如我校高一的新生往往感到物理很“难学”,其实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这个台阶存在于物理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方法与心理特点上。初中物理学习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大多是“看得见,摸得着”,而且常常与日常生活现象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大多属于生动的自然现象和直观实验为依据的具体的形象思维,较少要求应用科学概念和原理进行逻辑思维等抽象思维方式。初中物理练习题,要求学生解说物理现象的多,计算题一般直接用公式就能得出结果。高中物理学习的内容在深度和广度上比初中有了很大的增加,研究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且与日常生活现象的联系也不象初中那么紧密。分析物理问题时不仅要从实验出发,有时还要从建立物理模型出发,要从多方面、多层次来探究问题。在物理学习过程中抽象思维多于形象思维,动态思维多于静态思维,需要学生掌握归纳理,类比推理和演绎推理方法,特别要具有科学想象能力。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高初中的物理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我们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知道了症结所在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笔者在高一教学工作中从注意新旧知识的同化与顺应、加强直观教学和加强解题方法和技巧的指导这三个方面多下功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教师应当扮演的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问题中的合作者与助手。
2.改进物理教学方式,提高课堂质量
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方式已在很大程度上阻碍当今社会所需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新课程标准也要求改变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个性的学习。使学习具有研究性、探索性、终生性。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同时又借鉴参考一些优秀教学案例,并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在教学方式上我做了如下尝试——探究教学法。
探究式教学就是学生为了解决某个具体问题,在教师的帮助和支持下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一种教学方式。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自主学习和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核心与主体。实践和理论证明,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重视科学探究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探究式教学按照参与的主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形式:
2.1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探究。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探究就是以教师讲授、演示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启发引导,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种形式的探究适合于抽象性、理论性较强的物理规律教学中。例如万有引力、光的本性等课例的教学。
2.2师生互动,教与学相结合的探究。这是一种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并重,师生协作相互配合的探究形式。它适用于自主探究有一定难度但在教师指导下有能力完成的探究。例如滑动摩擦力、伏安特性等课例中可以使用。
2.3以学生为主的自主探究。对于现象简单,知识难度低、涉及探究过程较少的课例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教学活动。
篇2
新课改对当前高中物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对教师本身的重新定义,课堂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教学内容的更新以及教学目标的确立。新课标要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自住性学习,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小组合作学习。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传统的教师概念需要重新定义,倡导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只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方向的引导者;同时教师还是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二、创新教学手段,精心安排课堂教学活动
传统的物理教学注重对于学生理论知识的灌输。因此,教师大多采取单纯的教材内容的传授方式,将物理知识作为书面化的内容传授给学生。而在新课标的要求下,当代物理教学应当更加注重对于学生“学”的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探索学习的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研究探索获取知识,例如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习或者进行探究性试验的方式。物理学习的探究活动作为新课程改的一项新的教学理念,要充分体现出新教材基础上物理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价值,物理教师应当以探究为教学出发点,以实验活动为中心,让学生从实验活动过程当中体验物理的基础原理和规律性,从而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理知识的具体产生过程,进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动力。探究性试验学习不仅可以对学生学习物理进行动态性的构建,以便使学生在探究实验当中完善对于物理知识的构建和真正掌握。
三、增加在教学实践当中的实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自我动手的能力
物理实验室人类获取知识且开始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的活动,是科学探究工作的基础。探究实验教学活动是新课标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探究实验教学的目标是以新课标物理教学的理念为理论依据,以激发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兴趣为目的,从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培养学生对于科学实验和知识获取的严谨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学习的精神。在探究实验的具体设计过程中,体现出物理科学的核心指导思想。因此,对于实验本身的有效性的传达和引导,才能更好地实现新课标要求的对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形成自主学习、与他人合作学习、自主探索和动手实验的的良好物理学习的习惯。
四、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在新课改过程中对于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得教师由班级的管理者转变为学生发展方向的引导者。但是,无论教师角色怎样的进行转变,学科教学对于每位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要求都是没有放松的,这也凸显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专业能力的必要性。(1)增加对物理学科的专业书籍的阅读量。教师在选取书籍时,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经验学习交流,对教学当中的难点和重点进行谈论和研究,这样可以充分的促进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对于专业书籍的不断阅读和学习不仅教师自身可以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还可以提升教师个人的职业素养。(2)课后进行教学内容的梳理和对教学过程的重新评估。新课改在改革过程中提出教师在课后要多进行教学反思,多记录课堂教学当中的遗漏和灵感或者学生提出的代表性的创新意见,这些都可以促进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请款,及时的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也是为教师日后的教学水平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3)加强对探究实验的操作与演示能力的学习。在实际探究实验过程当中,教师与学生的思维总是存在不同之处,这就需要教师在试验开始之前设立引入环节,以便增强学生对于实验过程的印象,从而提升教学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难度较大的实验,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让学生体验探究实验的直观感受,以便增加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结语
篇3
实验是物理的特征,也是物理教学的生命.很大一部分物理概念的教学需要借助实验演示,引导学生透过实验现象,剖析实验本质后得以顺利引入.同时,借助实验,学生也易于进入教学情境,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强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以及记忆.例如,在教学弹力的概念时,教师首先演示小车在被拉伸或被压缩的弹簧的作用下发生运动的实验,学生自然发现弹簧在恢复形变的过程中要对使之形变的物体发生力的作用;再借助弯曲的弹簧片将粉笔头弹出去,总结得出在物体恢复形变的过程中必然会对使之发生形变的物体具有力的作用,进而得出弹力的概念.
二、类比导入,水到渠成
类比是物理教学中最普遍的方法之一,在物理教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在物理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开展对比,从而发现知识的异同,尤其是物理概念,我们要教给学生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在类比中实现思维的过渡,在类比中加深对新概念的理解.例如,在引出电势能的时候,教师与学生熟悉的重力势能类比;在教学电场概念的时候,与磁场概念进行类比;将电流与水流类比,帮助学生建立电流的概念;将抽象的电压与学生直观感觉到的水压进行类比.在这样的类比中,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迁移,从而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建立新概念,既水到渠成,又容易理解。
三、设疑促思,深化概念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设疑,给学生制造悬念,从而引起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对物理概念形成持久深刻的印象.如,在教学全反射的概念时,我将一束光线从水中斜射到空气中,逐渐增大入射角,学生观察到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折射光线消失了,而反射光线的强度变强了.此时,教师抓住这一现象,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的现象?学生仔细思考后,都试图通过一句准确的语言阐述这一现象,教师在学生分析探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全反射的概念,从而使学生掌握了全反射的概念,理解了全反射的本质.
四、原有知识,丰富拓展
物理学科的知识具有严密的系统性,知识之间相辅相成.同样,物理概念的建立也大多需要借助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相关概念.通过新旧概念之间的联系,巧妙得出新概念,理解新概念.在进行概念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旧知识的作用,帮助他们建立对新概念的认识,这实际上是物理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方法.如在教学能量概念时,可以事先借助初中阶段学过的对能量的粗浅认识:一个物体具有对外界做功的本领,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在此基础上,和学生讨论如何定量确定能量是怎样变化的,从而得出可以用做功的多少来衡量能量的变化,从而再借助列举事例,讨论分析得出能量的准确概念.
五、物理学史,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形成了对知识浓厚的兴趣,他们便会自觉主动地锁定注意,全身心地参与课堂去探究新知.物理学是一门神奇而又充满趣味的学科,其探索的对象是丰富多彩的自然万物的运动和变化.而在探索宇宙万物的过程中,有许多能引发学生昂扬激情的趣闻轶事,在教学中,呈现给学生,不仅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可培养他们面对困难,永不放弃的信心与勇气.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一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六、丰富外延,曲径通幽
物理概念是用最精炼的语言对物理本质的高度概括,而越是高度概括的概念,学生理解起来难度越大、越不容易接受.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对概念外延的拓展入手,从而巧妙引导学生来理解认识概念.如力的概念,本身抽象空乏,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先从人对物体,然后物体对物体之间的推、压、拉、提等作用,借助这些外延,引导学生拓展,从而总结提炼出力的概念,学生有了这样的外延基础,理解起来比较容易.
七、直接引入,开门见山
篇4
1.1调查时间和对象
调查时间:2014年6-9月;调查对象:清水河普通高级中学
1.2调查的内容与方法
调查内容:实验教学状况;实验条件状况;学生实验学习状况。调查方法:问卷、访谈.
2结果与分析
2.1物理实验教学状况及学生调查(百分比)
①学校重视物理实验教学19.7%②物理实验很有乐趣69.7%③时间太少,动手机会不多94.3%④实验器材不配套38%⑤实验教师的培训和工资补贴0%
2.2教师对物理实验教学的满意程度的调查(分数最高)
①所代班级物理实验教学完成情况:一般②对学校实验条件的满意程度:一般③通过实验教学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一般
3结论与应对策略
3.1结论:
(1)实验时间太少、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多,实验教学徒有其名,学生难以获得足够的实践锻炼,实验能力得不到足够的培养;(2)学生对学校实验室的条件不太满意,比如实验器材不配套,器材不足等等。实验条件虽然有了改善,但距离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不小差距(;3)实验环节过于单挑,显得枯燥乏味,并且学生在实验过程的收获不足,成就感较低,导致很多学生丧失实验兴趣,严重的影响着教学效果(;4)教育工作者(教师、学校、教育主管部门)对实验教学的重视更高,能够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并参与到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但是教学本身受到客观条件制约严重,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制约导致教学资源不足,实验开展困难的情况产生;(5)在教师能力方面,没有形成长效的教师实验综合能力培养机制,教师所掌握的实验技术及相关能力较为薄弱,在实验环节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较低,因而阻碍学生成长。
3.2应对建议
(1)在学生实验中增加探索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
探索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能全面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目前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有:①将实验从验证性向探索性转变;②教师实验向设计性实验转变;③鼓励学生开展课外自主实验,完成研究型课题。学生在自主设计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查阅教科书和参考资料,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获取知识,有助于培养自学能力。学生在探索中发现知识、原理、归纳出结论,培养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2)尽量拓展学生实验的范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年的的实践和调查中,我们发现,如果学生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着良好的学习物理实验的心境,那么,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实验的兴趣,他们就会反映物理有趣,物理易学,达到我们的预期目的。因此,可以在教材范围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更宽泛的实验空间和实验内容,如选择课后小实验,向学生下达实验任务,或者是根据教材内容选取相关的教材所没有记录的实验,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完成实验,既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3)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
教师必须树立起全面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努力实现过程与方法的统一、知识与技能的统一、态度与价值的统一。要将实验教学看作是提高学生能力的关键途径,保障实验教学的质量,同时不断探究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之间的辨证关系,完善教学过程。
(4)加大经费投入,改变教学条件:
教学本身既然受制于物质条件,就应当从物质投入着手,优先改变教学环境基础,不仅包含了对教师待遇的从优考虑,以此增加对教师的后勤保障,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包括对教学资源的完善。具体如下:①改变单一的行政投入集资模式,实现校外募资为主的多形式集资,获得更多的建设资金,添置和更新实验室设备,增强实验室的利用性能;②由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参与,打造区域化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实现校际实验教学资源互补;③从新思考和制定实验教师工作待遇,同时落实实验室责任制度和绩效制度,多方面提高教师的工作主动性。.
(5)有机利用数字化技术和教具制作:
继数字化技术融入教学以来,深受广大师生好评,同样该技术也能适用于物理实验教学,通过一系列先进科技设备的利用,能够直观地展示实验数据,简化实验过程的同时增强了实验的科学性,特别是多媒体的运用,能够更为直观细致地展现示范实验要领,减少了教师负担,对于提高教学效果有着明显作用;此外,教具的制作较为全面地展现物理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其实验思维,还能够有效地弥补实验器材的缺省。
(6)建立长效的教师能力培养机制:
篇5
首先,物理学科的复杂性在于它不仅要认识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还要知道现象的本质,并且要通过复杂的运算和推理形成各种公式和定理,定义出各种复杂的物理规律。对于接触物理学科尚不深入的学生来说,他们往往难以理解抽象的概念和定理。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学生初步掌握了物理的基础概念和公式定理,但又困惑于不知道如何运用。面对复杂多变的物理现象,学生缺少必要的灵活性。而且,高中物理和数学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如果数学基础不够好,往往影响学生物理成绩,进而打击了他们学习物理的信心。其次,升入高中不仅是新环境的变化,还是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变化。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在初中阶段,他们是教师眼里的宝贝,能够得到教师的关注,学习好的时候会得到教师的表扬,学习差的时候会得到教师的鼓励,偶尔意气低沉、懒散学习的时候也能得到教师的理解。而升入到高中后,教师面前的学生都是新的,有些学生不屑于亲近教师,还有的学生羞于接近教师,这样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就不够深入和全面。再次,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学习阶段的更迭,原来的学习习惯不能够保证学生可以获得理想的成绩。如果不能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没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可能会降低他们学习的效率。更加残酷的是,部分学生的优秀成绩靠得就是辛苦的付出,稍加松懈就导致成绩下滑,而有的学生没有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虽然上课认真听课,课下及时完成作业,仍然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最后,教师也需要适应学生的过程。接手新高一的教师往往是从高三或者复习班倒过来的教师,他们习惯了快节奏、大容量的课堂,教学时习惯学生如饥似渴地吸取知识,在激发学生兴趣这一方面未免有些欠缺。面对新的学生,教师不能够及时快速地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了解不够清楚,这些原因都导致了师生之间互动的欠缺。学生不能融入到课堂中来,课堂教学的效率受到了影响,且教师不了解新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式,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不能照顾到。
二、解决高中物理教学困境的策略
首先,教师要花费时间去了解学生。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教师来说,面对新生,给学生上课不是当务之急,如果没有摸清楚学生的情况,只顾得按照教材进度去讲课,课堂教学就失去了针对性。对于高一的新生,教师要做到三点:一是要了解他们的毕业学校。每个学校都有自己不同风格的教学特点,了解毕业学校可以帮助教师尽早认识学生的学习特点。在了解毕业学校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认识他们原来的物理教师就更好了,这样不仅可以更准确地把握他们的学习特点,还能够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切感,在情感上今早地接受教师。二是要尽快地融入到学生中间。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再把主动接近教师当作是快乐的事情,甚至会嘲笑那些愿意接近教师的同学,他们有了骄傲且带有叛逆性的自尊,这就需要教师主动接近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和思想上的困惑。学生会因为喜欢了教师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这是他们开始学习的良好开端。三是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在接手高一新生的时候总是会用一段时间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一方面教师要做自我介绍,让学生尽快地熟悉老师,知道教师的教学习惯,了解教师的讲课风格;另一方面,教师应该让学生相互了解和认识,尽快地建立起一个和睦温暖的班集体。一个有温暖的班集体能够很快得到学生的认可,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其次,教师要做好高中物理教学的工作。所谓的工作包括对学生的心理准备和物质准备。在心理方面,教师要注意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可以通过短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触物理学的最新进展,让他们了解人类在了解世界、探索宇宙方面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和获得的成果,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勇气。在教学之初,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科幻电影来了解不同领域的迷人前景,利用电影来进行入门教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准备好物理学习所需要的工具、器械和资料。如果感觉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补充基础知识,教师应该花费一段时间去进行相关知识的补充。对于这部分知识,完全可以采取让学生教学生的方法,即让那些在某个知识点上有优势的同学给其他学生讲课,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互通有无。这个过程是学生展现自己,彼此熟悉的过程,也是教师及时发现人才的最佳时机。
三、总结
篇6
根据目前高中物理课程的设置情况和物理课的教学特点,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近、个个击破的教学原则,整个高中物理能力培养可分为过渡阶段、正常阶段、提高阶段、完善阶段四个阶段完成。
1过渡阶段。学生由初中进入高中,由于知识台阶较大,加之一开始就遇到受力分析、力的矢量运算运动规律、动力学等问题,学生会感到困难重重,束手无策。因此,在高一第一学期的教学中,教师除按要求培养学生的识记、理解和简单应用能力外,要着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上下功夫。刚上高一的同学,自学能力较差,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任务难以落实,可根据课文,每节课给学生适量的阅读时间,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为减少课堂的单调呆板气氛,可采用启发、演示、讨论等多种方法教学,以调动思维,活跃气氛,激发兴趣;可将主要概念、定律、定理等内容通过听写方式让学生记录,既控制了学生的注意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手脑并用和速记能力;可设置一些课堂作业,让学生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速算能力。
2正常阶段。通过第一学期的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应适应高中物理的教学特点,达到正常学习状态。这时,教师的重点要放在按教学大纲和会考大纲的要求实施教学方面来。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在每节课中贯彻落实能力培养目标。通过第二学期和高二学年的教学,全面完成会考大纲中要求的能力培养目标任务,使学生达到会考的能力和水平要求,顺利通过会考关。
3提高阶段。会考是水平考试,高考是能力考试。进入高三后,由于理科学生要参加物理高考,而力学和电学部分又是高考的重点,所以,在选修课教学中,在重点提高力学和电学知识水平的同时,要着重开拓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创新的能力。教师的精力应放在精选习题、优化和组合试题上来,通过高质量的习题和试题,加强对学生的训练,以提高学生的五大能力,使之接近高考的能力水平。
4完善阶段。根据近年来物理高考试题考查知识点多、覆盖面大、命题新颖、题型多样化、智能性强等特点,在总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确定好复习目标,制定出教学策略,处理好教师与教材、教师和学生、学生和教材之间的矛盾,把握好以下的原则:重点知识结构化———抓各部分知识的中心点,将知识以此中心组织起来,形成知识网络,找出各网络间物理量的相互关系。
基础知识系统化———打破原教材的排序结构,系统地划分、归类和排列基础知识。难点
知识问题化———以问题解决难点,精编一些含有难点知识的习题,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消化和理解知识,突破难点知识。
习题结构梯形化——基、中、难一起练,让学生做适量的习题,提高思路,强化联系,加深理解。
复习方法多样化———在研究知识、研究学生、精选习题及教学方法等方面多下功夫。
二、确定各能力的培养措施
好的培养措施,既可达到培养目标,又可省时省力,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作为一个物理教师,应该因人、因材科学地确定每一能力的培养措施。如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启发、讲解、指导、讨论等措施,激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恰当地安排习题,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做实验,观察自然现象,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研究,得出正确的结论,培养其观察、实验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通过对某一概念的形成、规律的得出、模型的建立、知识的应用的探讨,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抽象、推理、想象、判断等思维能力。
三、能力培养在教学中的具体落实
各种能力的培养是贯穿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中自始至终的任务,大到三年的教学,小到每节课,甚至再小到一个概念的建立、一道题的解答,都牵扯到能力培养问题。而每一环节中,又有具体的能力培养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教材内容及大纲要求,明确每课时中能力培养目标,结合学生情况,认真备课,确定完成方案,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因人因材施教,完成培养方案。
四、检验能力培养结果,完善能力培养措施
篇7
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各科教师都在对教学方法进行创新,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习惯,从被动学习来源根基因在于教学理念的落后。目前我国很多教师仍然坚持陈旧教学观念和方法,教学方式古板,缺乏教学创新。据学生反映,教师在物理课中一般采用填鸭式教学,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并且在课堂中教师与学生缺乏互动,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这样不但表现在实验教学方面,但是目前我国高中物理教学傍观者,难以将理论运用于实践,表现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首先我国高中物理教学方法十分单一,而且缺乏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好比师生关系没有创新,依然是教师高高在上、学生在讲台下死记硬背,这不但要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理论知识,也要使学生意识到物理来源于生活,學习的最终目的是解决问题。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积极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将物理与其他学科进行整合,提高学生综合增补教学手段。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之所以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尚未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因此,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便需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准确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以创新为主要基点,增补课堂教学手段,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从而有效提升物理教学水平。例如:在《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内容中涉及到很多光学实验,而这些实验很难在教室中完成,但却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吸引力。因此,老师则可到本地的大学,在大学生的资助下共同在实验室完成这个实验,并将这个实验过程录制下来。然后,再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播放给学生看,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资助学生更加深入的理解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的知识点。
3.合理运用新媒体,辅助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在新媒体教学环境下,物理实验教学取得了新的突破,保存了传统录像实验教学的优势,依靠数据采集录入控制仪更能完成物理教学中的多项实验。在多个传感器的辅助下,再加上实验教学软件,与计算机相连接,完成复杂的物理实验,深受一线教师的青睐。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条件的制约,许多物理实验难以利用实验室器材来完成,也难以直接用器材进行演示,而新媒体技术使这一困扰物理教师多年的问题得以解决。可以自如演示高速飞行物体的运动轨迹、导体内部自由电荷的定向移动等。新媒体教学演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易于理解接受。
三、高中物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方法
1.探究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就是首先要发现问题,由学生自主进行对问题的相关探究,这里的探究指的是本身去搜集相关问题的材料,按照现有材料,尝试解决问题。这种解题过程中,问题是主线,所有的探究活动都是基于问题来进行。久而久之,学生会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会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学习《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革的关系》这一课时,可以采用探究式方法来进行。物体所做的功是人们肉眼无法看见的,那么,可以借助于仪器或者多媒体来把功呈现出来,这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好比,运动员把铅球投出去这个过程按照这一结论,学生可以本身尝试用并且高中课时本身根据书本上的讲解进行实验探究,好比,学生可以本身做一个切割磁力线的实验,通过电流的改变情况来探究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把不明白的地方必然要想措施让物理课变得生动起来,通过教学方法和教学思想的改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通过本身对问题的探究,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篇8
一、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选择合理教学模式
信息技术和学科知识之间的衔接和整合本质是对传统教学结构的整合,创建出新的可以明确体现出学生在课堂主导地位的教学模式。高中物理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根据具体操作方式不同可以分为专题教学模式、探究式以及创新教学模式等。本次开展研究的基础是“机械能守恒定律”,因此结合所教授知识的具体特点,选择探究式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机械能守恒定律就自身概念而言,相对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应用起来更是具有较大困难。因此,就需要教师利用多媒体的直观、形象性为学生们创设一个生动的学习场景,通过图片、文字和视频,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感官神经。
二、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流程
1.做好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上放置图片或者视频,比如游乐园的过山车、荡秋千等,再提出问题,为什么过山车或者秋千可以记得自己最高点的位置而且还能第二次到达?通过利用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事物来导入新课程,这样会让学生感觉课程很轻松、新颖,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再将秋千等简化为单摆模型,让学生对简化后的模型进行进一步的研究。2.帮助学生自我学习。成功导入,引出本节课的问题之后,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公布自己的问题。针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相关内容的学习,教师可以设置如下问题:(1)仔细阅读课本上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你认为“不变的量”具体指的是什么呢?(2)谈谈你自己对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3.师生合作探究学习。为了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可以在讲台上做实验将长直铁棒放置在铁架台上,然后将绑着小球的绳子释放,比较摆动的位置以及铁棒的水平线。学生通过这个实验可以观察到铁棒的水平线以及小球摆动的最高点。实验简图如图1所示,借助于这个实验让学生明白动能和重力势能以及机械能之间的关系。了解了基本的关系之后,向学生们展示作业,加深学生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便于灵活运用。
习题1:让学生证明初始位置的机械能等于任意位置的重力势能和动能的和,可以采用动能定理进行证明。待学生完成习题后,可以将正确的证明步骤呈现在多媒体屏幕上。具体证明步骤为:分别假设小球的初始高度、质量以及下落高度为h1、h2和m,速度为v,使用动能定理来证明小球的下落过程。W合=ΔEk,mg(h1-h2)=1/2mv2-0。通过移项整理,最终可以得到E2=E1。学生完成习题之后,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简要的评价。然后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来让他们帮助自己归纳机械能守恒常见的几种表达方式(教师需要对公式进行板书),加深学生们对于几种不同表达形式的印象。4.小组合作探究学习。老师针对机械能守恒所需要遵循的条件提出问题,如:如果将空气阻力纳入到考虑范围之内,那么机械能还会不会守恒呢?使用多媒体课件将习题1的形式进行相应的改变,即在mg(h1-h2)=1/2mv2-0公式的左边添加Wf,且Wf<0,通过移项整理可以得到如下结果:E2=E1+Wf。通过对公式的变形,引导学生明确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也就是空气阻力不做功。5.拓展延伸学习。除了让学生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基本概念、机械能守恒的不同表达形式以及满足守恒需要遵循的条件等,还需要让学生通过拓展练习来扩大学习视野。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在多媒体课件中超链接加入Flas。本次拓展延伸练习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明白在弹簧和小球所构成的系统过程中,如果只有弹力做功,那么整个系统的机械能也守恒。这就需要教师播放弹簧与小球构成的动画,如图2所示:
作者:钱英 单位: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中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中物理;典型例题讲解;课堂教学艺术
初中生经过中考的奋力拼搏,刚跨入高中,都有十足的信心、旺盛的求知欲,都有把高中课程学好的愿望。但经过一段时间,他们普遍感觉高中物理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易学,觉得物理这门学科太抽象,做习题、课外练习时,经常磕磕碰碰、跌跌撞撞,常常感到茫然,不知从何下手。有的越学越困难,甚至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和信心,造成学习成绩不良,影响学生全面发展。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那么,如何让学生顺利过渡到高中物理学习当中呢?
一、背景
1.初、高中物理教材的差别显著。物理教材的编排是由浅入深的,初中物理教材难度较小,比较重视感性认识,物理教材趣味性较强,注重生产和实际,一般都是从生产、生活实际、实验及有关自然现象等具体生动事例引入课题,经过对现象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出简单的物理规律,学生以较多的感性认识为基础,便于接受,而高中教材作为基本的物理知识体系没有很多改变,但分析、综合、推理能力方面,尤其是应用数学工具的能力有明显提高。使不少刚升上高中的学生感到物理知识相当抽象、难懂。另外,初中物理教材则重于对物理规律的定性讲解;而高中教材则在定性描述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性分析、定量研究,一些公式单位复杂多变,从而使新生在学习过程中明显表现出从定性到定量、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上认知的差异,从客观上导致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学习要求而产生学习上的困难。2.学生对教师教学方法的不适应。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因而教学进度较慢,对于某些重点、难点,教师可以有充裕的时间反复讲解、多次演练,从而各个击破。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教材内涵丰富,教学要求高,进度快,知识信息广泛,题目难度加深,知识的重点和难点不可能像初中那样通过反复强调排难释疑。而且高中教学往往通过设导、设问、设陷、设变,启发引导,开拓思路,然后由学生自己去思考、解答,比较注意知识的发生过程,侧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使刚进入高中的学生不容易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听课时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高一物理学习。
二、消化
篇10
摘要:“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教师要使课堂教学提问恰到好处,就必须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创造,需要教师在课前认真备课,钻研教材、教法,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高中物理教学水平。
关键词:高中物理 课堂教学 提问艺术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运动规律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自身及其与文化、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的时代性要求,肩负起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任。那么,如何在此基础上加强高中物理教学呢?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多对学生加以提问,让“问”贯穿课堂,让“问”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问”中思考、探究、实验。通过“问”,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有效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相反,如果教师提问不当,会使学生情绪受抑,思维受阻,造成课堂“冷场”。恰如其分的课堂提问能使学生集中精力、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认为高中物理教师的提问应符合以下几个要求。
一、提问要面向全体,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课堂提问的目的在于调动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维活动,让所有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关注、期待,培养所有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例如,对成绩好的学生的提问要有一定难度,比如一些发散性的、综合性的问题,鼓励其钻研;成绩一般的学生则提问一般性问题,帮他们掌握书本知识、提高学习学趣;对于待进步生适宜问一些浅显的,如简单判断性的、叙述性的、比较直观的问题,并设法创造条件启发其思考,使其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二、提问时候题意要表达清楚、准确严密。
含糊不清的问题很难让学生展开思维,不确切的问题必然会产生多种回答而引起混乱。例如:已知磁场方向和导线运动方向,如何确定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此题因果关系不明,学生很难回答,是由于导线做切割磁力线运动而产生感应电流,还是由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而发生运动?又如假设地球是一半径为R的球体,一矿井深度为d,已知球壳对壳内物体的引力为零。问:矿井底部和地面处的重力加速度大小之比为多少?这题目存在问题,学生难以解答,因为地球内部的密度是不均匀的。所以要计算出这题目,必须先假设地球的密度是一样的。所以,要使提问达到启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所提出的问题必须题意清楚、准确严密。
三、提问要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课标指出:高中物理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家庭、社会中有大量学生感兴趣的物理问题,比如家庭中各种电器的物理原理;手机等交通工具中某些新装置的物理原理等。教师在提问时,应选择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的问题。这样可以增强学生对物理课的亲切感,也有利于学生把所学物理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结合起来研究周围的生活和社会现象,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例如:对家乡水电站进行调查,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进一步深化理解能量转化的估算、发电和配电设备、发电功率等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四、提问时要讲究效率,注重问题的质量。
在进行提问教学时,要注意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老师提出的问题非常多,学生很快能回答出来。但是,在进行当堂检测的时候,很多学生都不会。这种只追求课堂“热热闹闹”效果的方法是低级的,因为教师所提的问题没有任何质量,不需要学生任何思考能算出来,不能有效发展学生的思维。有时当老师提出问题之后,班级一片寂静,原因是所提问题太难,所有学生都无从下手。所以,这里我们强调在课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要有质量,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要实现当堂教学目标。提问时,一定要考虑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不能追求表面的热热闹闹,也不能教师提问是为了表现自己的知识是多么渊博,使得提出的问题学生一个也不会。总之,一句话,就是提问的时候,要让学生跳起来能摘到桃子。
五、教师提问时,要富有感情,辅助以肢体性的语言进行。
师生之间的感情对提问的效果有很大的影响。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用和蔼可亲的目光唤起全班学生的思维,对那些注意力分散的学生多看几眼,使其预感到老师马上要叫他回答问题。还有教学提问时,不能只关注几个学生,要面向全体。要用鼓励和试探的目光和学生交换意见:“你能否站起来回答问题?”认真思索而没有结果者皱眉,害怕老师指名者低头,对问题已弄清者常微微点头,根据学生各种表现,教师找到点名对象。教师伸出右手,掌心向上,面带微笑:“好的,我们请这问同学试下。”学生回答正确,教师脸上要露出喜悦之感,伸出右手,掌心向下,做出结论:“很好!完全正确,谢谢你。”当学生回答不准确或不能回答的时候,教师要用鼓励的目光和表情,让学生感觉轻松。这样,虽然教师没有批评,但学生看到老师那种安慰的表情和目光,会感到非常惭愧,更认真地听讲。
六、教师提问教学时,要有适时性,不能一问到底,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