偿债能力分析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5 06:13: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偿债能力分析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企业的安全性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在财务分析中体现企业安全性的主要方面就是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以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将企业的安全性和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联系在一起,因为对企业安全性威胁最大的是“财务失败”现象的发生,即企业无力偿还到期债务导致诉讼或破产。企业的安全性应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安排好到期财务负担;二是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二者不可偏废。如果仅仅满足于能偿还到期债务,企业还算不上安全。真正安全的企业应是在安排好到期财务负担的同时,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和盈利。从根本上来讲安全性要求企业必须具有某一时点上的债务偿还能力即静态性,而这个偿还能力又是平时盈利以及现金流入的积累即动态性。如果企业无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或盈利,很难想象它能长久生存而不出现危机。我国绝大多数教科书上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都有失偏颇,并且导致企业财务分析人员教条式运用,得出的结论往往不正确。
一、我国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中存在的问题
1.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是建立在清算基础而非持续经营基础上的。长期以来,对偿债能力的分析是建立在对企业现有资产进行清盘变卖的基础上进行的,并且认为企业的债务应该由企业的资产作保障。比如:流动比率、速动比率以及资产负债率都是基于这样的基础来计算的。这种分析基础看起来似乎十分有道理,但是并本符合企业将来的实际运行状况、企业要生存下去就不可能将所有流动资产变现来偿还流动负债,也不可能将所有资产变现来偿还企业所有债务。因此只能以持续经营为基础而非清算基础来判断企业的偿债能力,否则评价的结论只能是企业的清算偿债能力。而正常持续经营的企业偿还债务要依赖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入,所以偿债能力的分析如果不包括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分析就有失偏颇。
2.偿还债务资金来源渠道的单一化。偿还负债的资金来源有多种渠道,可以以资产变现,可以是经营中产生的现金,还可以是新的短期融资资金。而后两种偿还渠道往往是企业在正常经营情况下常常采用的。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大多是以资产变现为主要资金来源的渠道,显然不能正确衡量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这样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必然会使企业视线狭窄,影响其决策的正确性。
3.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是一种静态性的,而不是动态性的。只重视了一种静态效果,而没有充分重视在企业生产经营运转过程中的偿债能力;只重视了某一时点上的偿债能力,而不重视达到这一时点之前积累的过程。
4.现有的偿债能力分析没有将利息的支付与本金的偿还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于长期性的债务,本金数额巨大,到期一次还本,必须有一个利润或现金流入积累的过程,否则企业必然会感到巨大的财务压力。这样一个积累过程没有在财务分析中充分反映,必然导致企业产生错误的想法。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除现在所使用的几个比率外,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取决于企业销售量大小及增长情况、成本开支比例及
变动情况、赊销政策及资产管理效率等因素。外部坏境的变化及企业的适应能力是分析企业产生现金能力的关键。这方面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分析企业近几年的现金流量表,观察企业近几年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裕。重点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首先要分析基本的经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一段时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它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那么,这个现金流量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正数。这个数字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长期出现负值是十分不正常的,经营活动将难以维持。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其现金流量的特征是不同的,现金流量的特征与产品生命周期特征是否相吻合是判断现金流量适当性的关键。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由于企业不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可能相互交叉,故整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应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才是恰当的。其次,较多企业将一些现金流量投入到营运资本中,所以还要分析营运资本的投入是否恰当。企业在营运资本上的投入是与企业的有关政策相联系的,如赊销政策决定应收账款的水平,支付政策决定应付账款、预付费用的水平,预期销售增长前景决定企业的库存水平。所以应联系企业自身的战略、行业特征及相关政策来解释企业在营运资本方面的投入是否合理。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比率来分析现金流入与债务偿还的关系: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2.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周转期限来判断现金周转的速度。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现金的周转天数实际上等于存货周转天数加应收涨款周转天数减
应付贴款占用天数。企业实际现金周转速度取决于这三个阶段占用现金时间的长短,与会计上的实际购物和实际销售有一定的时间诸位。一般来说,现金周转天数越少,其周转速度就越快,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
(二)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
借新债还旧债是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一种还债技巧,所以短期债务偿还能力也包括这方面的能力。但企业短期融资能力往往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的项目上看出来,需要对财务报表附注予以分析:
1.分析企业短期借款的融资成本,若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较公布的贷款利息高出很多,说明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信誉较担心,或说明企业尚未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生短期债务危机时很可能要付出高额代价甚至无法应付。
2.企业是否存在大量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这种信贷额度的存在往往是企业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体现。
3.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融资环境。如是否具有配股资格、是否发行过长期债券且信誉良好。良好的长期融资能力往往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的重要保证。
4.企业的长期资产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立即变现。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是营运中的资产,短期内可能难以变现。但若企业有大量的已上市债券和股票,均可以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
5.企业若将应收账款出售或将应收票据贴现,另一方面如有追索权,则会增加企业短期债务数量的风险。
6.企业若有负债,或为他人提供的信用担保,均会增加企业的短期支付要求,且为进一步融资设置了障碍。
(三)流动资产的质量
流动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短期资源准备,绝大多数流动资产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应转化为现金投入下一轮周转,所以,流动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今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质量主要反映为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比是否存在高估的问题。高质量的流动资产应能按照账面价值或高于账面价值而迅速变现。流动资产的质量判别应通过分析每项具体的流动资产项目来得出综合结论。
三、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长期负债是指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保证长期负债得以偿还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不至于破产清算。所以,短期偿债能力是长期偿债能力的基础。(2)长期负债因为数额较大,其本金的偿还必须有一种积累的过程。从长期来看,所有真实的报告收益应最终反映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所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密切相关的。(3)企业的长期负债数额大小关系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对长期债务不仅要从偿债的角度考虑,还要从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的角度来考虑。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又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改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根据损益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使用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反映的是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外借债的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经营资本,企业举债经营的原则是对债务所付出的利息必须小于使用这笔钱所能赚得的利润。否则对外借债就会得不偿失。由此该指标至少要大于1。
但该指标有较大的局限性,表现为(1)对于企业来说举债经营可能产生风险,这个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期支付利息,如果每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二是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更要衡量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只能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2)企业的本金和利息不是从利润本身支付,而是用现金支付。故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不能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现金偿付本金利息费用。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进一步计算以下两个指标以全面衡量债务偿还情况:
1.债务本金偿付比率
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税后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
该指标必须大于1,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债务本金偿付比率看,难以说明这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需要连续计算五个会计年度的债务本金偿还比率,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从稳健的角度来估计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时,又通常是选择最低指标的年度。
2.现金流量偿付比率
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期初现金余额+本年度付息与纳税前现金净收入]/[利息支付额+本年到期债务/(1-所得税率)]
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足以还债的现金流量。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现金支付利息与偿还本金。
(二)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增加长期负债的合理性
在现金流量表分析中,当企业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量为负数,而这些不足的现金流量主要依靠增加长期负债来弥补,则需要具体分析。若企业正处在初创时期,为保持资本结构的合理化,用一部分长期负债来支撑企业流动资产的资金需求是正常现象。若企业处于稳定经营阶段,其资产结构与资本结构已基本确定,营运资本及经营活动的现金需求应以短期融资为主,这时靠长期负债的增加来弥补经营活动的现金短缺往往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当企业是为了长期发展需求而进行长期融资时,长期负债增加的合理性也要具体分析,企业长期发展需求主要是指长期资产的购置或进行长期投资。这时应分析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发生了变化。企业的长期资本需求主要靠股东的投资和长期债权人来提供,而这两者之间不同行业特征应保持一定的比例。企业一般需维持一个相对稳定的资本结构,若发生变化,使债务性长期资本所占的比重过大,则可能说明企业财务计划失控,股本融资遇到困难。
二、短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短期债务偿还能力的分析,除现在所使用的几个比率外,还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
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取决于企业销售量大小及增长情况、成本开支比例及
变动情况、赊销政策及资产管理效率等因素。外部坏境的变化及企业的适应能力是分析企业产生现金能力的关键。这方面的分析可以从以下两方面来进行:
1.分析企业近几年的现金流量表,观察企业近几年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现金流量是否充裕。重点分析现金流量表中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首先要分析基本的经营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情况。如果一个企业一段时期从客户处收到的现金大于它进行的各种经营活动的支出,那么,这个现金流量水平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正数。这个数字是企业维持正常经营活动的基本保证,长期出现负值是十分不正常的,经营活动将难以维持。生产单一产品的企业在不同的产品生命周期阶段其现金流量的特征是不同的,现金流量的特征与产品生命周期特征是否相吻合是判断现金流量适当性的关键。生产多种产品的企业,由于企业不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可能相互交叉,故整个企业的现金流量应保持在较为稳定的水平才是恰当的。其次,较多企业将一些现金流量投入到营运资本中,所以还要分析营运资本的投入是否恰当。企业在营运资本上的投入是与企业的有关政策相联系的,如赊销政策决定应收账款的水平,支付政策决定应付账款、预付费用的水平,预期销售增长前景决定企业的库存水平。所以应联系企业自身的战略、行业特征及相关政策来解释企业在营运资本方面的投入是否合理。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计算比率来分析现金流入与债务偿还的关系:经营活动中现金流量/本期到期的债务。
2.通过分析企业的现金周转期限来判断现金周转的速度。
从上图我们可以看出,现金的周转天数实际上等于存货周转天数加应收涨款周转天数减
应付贴款占用天数。企业实际现金周转速度取决于这三个阶段占用现金时间的长短,与会计上的实际购物和实际销售有一定的时间诸位。一般来说,现金周转天数越少,其周转速度就越快,企业产生现金的能力就越强,企业的偿债能力就越强。
(二)企业的短期融资能力
借新债还旧债是大多数企业都采用的一种还债技巧,所以短期债务偿还能力也包括这方面的能力。但企业短期融资能力往往不能直接从财务报表的项目上看出来,需要对财务报表附注予以分析:
1.分析企业短期借款的融资成本,若企业的短期借款利息较公布的贷款利息高出很多,说明企业的债权人对企业的信誉较担心,或说明企业尚未得到金融机构的高度信任。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生短期债务危机时很可能要付出高额代价甚至无法应付。
2.企业是否存在大量未使用的银行贷款额度。这种信贷额度的存在往往是企业保持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动态平衡能力的重要体现。
3.企业是否具有良好的长期融资环境。如是否具有配股资格、是否发行过长期债券且信誉良好。良好的长期融资能力往往是缓解短期流动性危机的重要保证。
4.企业的长期资产是不是有一部分可以立即变现。企业的长期资产往往是营运中的资产,短期内可能难以变现。但若企业有大量的已上市债券和股票,均可以缓解短期流动性问题。
5.企业若将应收账款出售或将应收票据贴现,另一方面如有追索权,则会增加企业短期债务数量的风险。
6.企业若有负债,或为他人提供的信用担保,均会增加企业的短期支付要求,且为进一步融资设置了障碍。
(三)流动资产的质量
流动资产是企业进行经营活动的短期资源准备,绝大多数流动资产在今后的经营活动中应转化为现金投入下一轮周转,所以,流动资产的质量也影响今后经营活动中产生现金的能力。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的质量主要反映为账面价值与市场价值相比是否存在高估的问题。高质量的流动资产应能按照账面价值或高于账面价值而迅速变现。流动资产的质量判别应通过分析每项具体的流动资产项目来得出综合结论。
三、长期偿债能力的分析
长期负债是指期限超过一年的债务,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在资产负债表中列入短期负债。长期负债的偿还有以下几个特点:(1)保证长期负债得以偿还的基本前提是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不至于破产清算。所以,短期偿债能力是长期偿债能力的基础。(2)长期负债因为数额较大,其本金的偿还必须有一种积累的过程。从长期来看,所有真实的报告收益应最终反映为企业的现金净流入,所以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与企业的获利能力是密切相关的。(3)企业的长期负债数额大小关系到企业资本结构的合理性,所以对长期债务不仅要从偿债的角度考虑,还要从保持资本结构合理性的角度来考虑。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又能增强企业的偿债能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的改进
“已获利息倍数”指标是根据损益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所使用的指标。该指标的计算公式如下:
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反映的是从所借债务中获得的收益为所需支付债务利息的多少倍。一般情况下企业对外借债的目的在于获得必要的经营资本,企业举债经营的原则是对债务所付出的利息必须小于使用这笔钱所能赚得的利润。否则对外借债就会得不偿失。由此该指标至少要大于1。
但该指标有较大的局限性,表现为(1)对于企业来说举债经营可能产生风险,这个风险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定期支付利息,如果每期的息税前利润小于所需支付的利息,企业就有可能发生亏损;二是必须到期偿还本金,衡量企业偿债能力时,既要衡量企业偿付利息的能力,更要衡量企业偿还本金的能力。只衡量其中一个方面都是不全面的。而“已获利息倍数”指标反映的是企业支付利息的能力,只能体现企业举债经营的基本条件,不能反映债务本金的偿还能力。
(2)企业的本金和利息不是从利润本身支付,而是用现金支付。故使用这一比率进行分析时,还不能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多的现金偿付本金利息费用。
基于以上原因,笔者认为应进一步计算以下两个指标以全面衡量债务偿还情况:
1.债务本金偿付比率
债务本金偿付比率=年税后利润/[∑债务本金/债务年限]
该指标必须大于1,越高说明企业的偿债能力越强。就一个企业某一时期的债务本金偿付比率看,难以说明这个企业偿债能力的好坏。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往往需要连续计算五个会计年度的债务本金偿还比率,才能确定其偿债能力的稳定性。从稳健的角度来估计这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状况时,又通常是选择最低指标的年度。
2.现金流量偿付比率
现金流量偿付比率=[期初现金余额+本年度付息与纳税前现金净收入]/[利息支付额+本年到期债务/(1-所得税率)]
该指标用来评价企业是否在其经营活动中产生了足以还债的现金流量。该指标大于1,说明企业有足够现金支付利息与偿还本金。
(二)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来分析增加长期负债的合理性
篇2
[摘要]在当今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负债经营很显然已经占据了企业经营的重要地位,企业为了维持日常的经营活动和长期发展,都会采用这种负债经营的方式,于是会形成企业的多项负债。因此,无论是对债权人还是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都显得尤为重要,本论文主要对偿债能力分析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
[关键词]偿债能力 负债经营 量化资料 非量化资料
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能否及时偿还到期债务,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好坏的重要标志。通过对偿债能力的分析,可以考察企业持续经营的能力和风险,有助于对企业未来收益进行预测。企业偿债能力包括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个方面。企业能否健康发展,关键取决于财务分析中体现企业偿债能力的高低上,即企业的安全性。企业的安全性有两方面含义:能偿还企业的到期财务负担;有相对稳定的现金流入。这两个因素应同时满足。由于偿债能力要结合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评价,所以在评价分析工作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重要问题的遗漏,现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 从量化资料的角度看
(一) 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的区别分析
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流动资产对流动负债及时足额偿还的保证程度,即企业以流动资产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反映企业偿付日常到期债务的能力,是衡量企业当前财务能力,特别是流动资产变现能力的重要指标。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衡量指标主要有流动比率、速冻比率和现金流动负债。长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有无足够的能力偿还长期负债的本金和利息。如果说,一个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很强,这并不代表这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就一定很强,因为,在短期偿债能力很弱的情况下,企业就会被迫通过出售长期资产来偿还短期债务,严重时就可能导致企业破产。相反,如果一个企业虽然具有较充足的现金或近期变现的流动资产,但是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很弱,这将导致企业缺乏更多的资产进行长期投资,使企业的经营规模难以扩大,盈利水平难以提高。
(二)重视负债的规模和构成。
一个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1.由企业的所有者投资;2.由企业债权人提供。所以在分析偿债能力的时候应充分考虑到企业的负债规模,当企业的负债既能为企业周转资金带来方便,又能及时偿还时,这样的负债规模是最可取的。同样,负债的结构也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分别偿还流动负债和长期负债,如果忽视了负债的结构,那么就会给某一方面负债的偿还造成不容易缓解的压力。
(三)充分考虑现金流量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偿债能力是由企业的资产来作为保障的,都是通过资产负债表来进行静态的分析。这种思维模式其实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从企业发展角度考虑,任何企业都不可能以放弃所有的资产来清偿现有的债务,还可能存在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变现能力差等问题,这就会大大影响到资产负债率指标的可用价值。对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应该动态静态相结合的来考虑,既考虑到资产的规模,又应该以持续经营为基本前提来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正常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债务主要要用企业稳定的现金流入来偿还,因此,在分析企业偿债能力的时候,不可忽视现金流量对企业的影响。
二、从非量化资料角度看
(一)认真分析企业的偿债途径。
企业偿债一般有两条途径:变现现有资产来偿还债务;借新账还旧账的方式。在计算流动比率的时候,要注意人为因素对流动比率指标的影响,因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出于某种目的,可以运用各种方式进行调整,这不只是账面数据能反应准确的。例如,企业可以一本期末还贷,下期初再举债的方式调低期末流动负债余额,或以举借长期借款增加流动资产等方式达到调整流动比率,掩盖企业真实财务状况的目的。分析时应注意联系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变动情况及原因,对企业偿债能力的真实性做出判断。
(二)内部经营条件也对企业偿债能力产生影响。
在业务中,人们习惯于通过财务报表上的数据对偿债能力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出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等量化指标。然而,虽然企业的财务报表数据是真实的,但并不代表这些指标反映的偿债能力和企业真实的偿债能力一致,这就要考虑到企业的内部经营条件的不同了。例如,同样生产经营同品牌童装的服装厂,但是两个厂家的生产规模大不相同,其资本结构及其所反映的偿债能力的比率自然也就会大不相同。大型的服装厂流动比率要高于小型的服装厂,但前者的偿债能力不一定小于后者。因此,对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判断,还必须与企业的组织管理体制、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历史信用状况、发展阶段等内部因素相结合。
(三)考虑政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
外部环境因素包括:国家的宏观行业政策、信用环境、金融市场、通货膨胀等。这些因素都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一个企业要想发展的好,就必须改变自身来适应这些外部因素的变化。从对企业的偿债能力的角度来说,由于资产负债表主要是借助货币计量单位来反映企业发生的经济业务.因而只能将那些能够数量化的会计信息通过报表以表格的形式反映出来。而对于有些重要的不能量化的信息。如会计政策的选用、会计政策的变更以外影响、与会计政策的选用有关的其它重要资料等情况。却不能在资产负债表上得以体现。
由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企业无论是出于了解企业财务状况、揭示企业所承担的财务风险程度、预测企业的筹资前景还是为企业进行各种理财活动提供重要参考的目的。企业偿债能力的分析都是非常重要的,偿债能力的分析准确与否关系着债权人最切身的利益和企业筹资的可能性,因此只有注意常出现的以上难题,综合分析评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何日胜:我国财务报告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财会研究 ,2006.
[2]许拯声:《财务报表阅读与分析指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篇3
论文关键词:财务风险,筹资结构,科学决策
企业财务风险是指由于企业经营不善或者财务管理不善而出现的企业资金结构不合理,偿债能力低下,财务目标无法实现等等各种无法控制的财务现象。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始终贯穿于企业生产的任何一个阶段,防范财务风险,是企业市场竞争的前提,企业能够成功的预防财务风险,也是它能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根本前提。
1.企业的财务风险的表现形式
(1)财务决策失误科学决策,财务工作效率低下;财务决策关系着企业资金的使用方向,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着经验决策和个人主观决策的现象,这一决策的直接后果是企业投资资金使用效率低,投入产出比例低下,资金使用成本过高,资金回笼慢,后果严重的直接导致企业财务风险的出现;另外,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一人多岗和一岗多人的现象,一岗多人使得财务工作充满了重复的无用工,而一人多岗的现象又使得财务工作不能全面展开,降低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免费论文下载。
(2)应收账款过多,资金紧张;在企业经营中,普遍存在着赊销的现象,赊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企业的生产业绩,但也是一颗定时炸弹;许多企业管理者只看到赊销所带来的业绩的增长,却没有看到赊销所带来的消极因素;如一些企业在赊销过程中不注意对买家的信用状况的调查科学决策,过于相信赊销买主和自己的人际关系,最后买家因为破产或者干脆直接消失而不能偿还货款,给企业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应收账款无法收回,变成坏账,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利润下降,资金紧张。
(3)筹资决策失误,筹资结构不合理,偿债压力过大。在企业筹资的过程中,要合理搭配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的比例,短期负债的资金成本较低,筹资时间快,偿债周期短,对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要求较高,长期负债资金不容易筹集,利息比短期负债高科学决策,偿债的周期较长;如果企业的短期负债比例过高,那么企业在举债后,可能没等到所筹资金的使用见效就得偿还债务,企业在还款期可能资金还未完全回笼,偿债压力非常大,但相对来说长期负债的比例就较小,对长期负债偿债能力的要求较小;如果企业的短期负债比例小,但长期负债的比例过大,又会形成新的问题,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要求不高,但当长期负债到期时,长期负债会和到期的短期负债构成新的短期负债,偿债规模相当大,对企业的资金状况是一个严重的考验,问题严重的直接导致企业的资金流断裂,企业生产陷入困境科学决策,所以企业在筹资时,一定要放眼全局,合理搭配资金比例。
(4)企业盲目的扩大规模,市场需求跟不上企业扩张的脚步,导致库存规模大。库存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相信任何企业都有一定的库存量。适度的库存能够调节生产和销售的不平衡性,但库存是要成本的,过度的库存量会加大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些企业盲目的扩张,企业销售跟不上,导致库存量剧增,库存占用大量成本,企业的资金回流慢,管理费用高,现金流出现问题,财务风险的几率上升免费论文下载。
2. 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原因
(1)缺乏对人才的重视科学决策,任人唯亲。现代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企业的发展是靠人才的推进来实现的。
(2)决策失误。决策失误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筹资结构出现问题,企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决策缺乏科学性最直接的后果是预期效果达不到,投资无法收回成本。
(3)企业管理者对财务风险缺乏足够的认识免费论文下载。财务风险是伴随着企业的财务活动的,有财务活动就会有财务风险,风险意识淡薄是导致财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4)经营不善。企业的经营活动是在各个部门相互协调,相互合作的基础上进行的,企业权责不明确或者管理的混乱都会造成经营活动的混乱。
3.加强财务管理,防范财务风险
财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并不代表风险就是无法避免的,只要企业管理者加强风险防范意识,合理决策,科学管理,就一定能够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
(1)提高风险管理意识,加强人才的培养;企业管理者要把对风险的认识贯穿到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中,毕竟科学决策,财务风险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因素,要让员工时时刻刻保持警惕性;加强对财务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专业的人才能够洞察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剔除可能产生财务风险的隐患,同时人才最大的价值体现在其具有创新性,使企业的发展更具有活力。
(2)完善财务管理系统,建立财务预警体系;完善财务管理系统要求我们健全企业财务管理制度,设立高效的管理机构,配置高素质的财务人才,同时对机构的工作分工明确,权责分明,调动员工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工作效率免费论文下载。建立以企业财务数据和经营数据为主的数据库,分析整理,解决企业可能存在的潜在的财务问题,同时核实企业的经营数据和财务数据科学决策,保持企业经营各个环节的有序进行。
(3)优化资本结构,合理筹资。面对筹资,企业应该放眼全局,防止出现一味追求最低筹资成本的片面现象,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要合理搭配,防止出现债务到期时企业偿债压力过大的现象,权衡企业筹资的资本结构的比例,力求达到最优的资本结构。
(4)完善科学的决策机制。不管是企业并购还是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都是企业投资的一部分,而投资决策又是企业决策中最重要的一部分,企业管理层在做出决策之前一定要做好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充分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风险价值。科学决策,以求把资金的效应发挥要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江红: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经济研究参考,2008,(63):26~27
[2]王海燕:浅析企业财务风险及其规避,时代金融2008,(10):106~108
[3]王庆成:财务管理目标的思索,会计研究,1999(10):4-5
篇4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绩效评价
一、引言
科学、合理的对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评价,对经营者和投资者意义重大。从经营者角度出发,能帮助其了解公司现状,明确公司的优势与劣势,为未来的经营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从投资者角度来看,能帮助其发现投资机会,降低投资风险。房地产行业作为一个特殊的行业,对国民经济影响深远。如何科学、客观评价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绩效成为了学术研究领域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本文将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9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的19项财务指标进行综合分析,力求客观反映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绩效,以期为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方法
主成分分析是把原来多个变量划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从数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降维处理技术。其研究思路:利用原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用较少的新变量代替原来较多的变量,并使这些少数变量尽可能多的保留原来较多的变量所反应的信息,使问题简单化。
(二)样本选择
本文以在沪深两市上市的房地产公司的2012 年年报数据为依据进行分析。在样本选取时参考了以下标准:(1)为了防止极端值对结果造成的不利影响,剔除 ST公司;(2)剔除年报披露数据不完全的公司;(3)剔除个别指标值异常的公司。共选取了97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
研究数据来源于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巨潮资讯网站()和国泰君安数据库()。
(三)指标体系建立
根据现代财务理论,认为财务状况的优劣体现在4个方面: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但这4个方面所包含的指标还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基于此,本文新增现金流量能力和股东获利能力指标,共计19项财务指标来反映公司的绩效。具体财务指标见表1。
三、实证分析过程及结果
(一)实证分析过程
(1)变量标准化。从相关矩阵可以发现,因素之间存在显著的关系,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加之该组数据KMO值为0.653(>0.6),适合进行主成分分析。
(2)计算变量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通过计算变量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和累计方差贡献率,得到表2。在表2中,特征值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被看成是表示主成分影响力度大小的指标,如果特征值小于1,说明该主成分的解释力度还不如直接引入一个原变量的平均解释力度大,因此一般可以用特征值大于1作为纳入标准。根据这个标准提取了7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到83.016%,基本上保留了原来数据信息,而因子由19个减少为7个,故提取7个主成分。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法:具有 Kaiser 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3)主成分载荷矩阵。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处理,可得到初始因子载荷矩阵。为了方便解释因子含义,我们进行因子旋转,得到旋转因子载荷矩阵表3。从表3中可以得知每股息税前利润、每股收益、和每股营业收入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定义第一主成分为股东获利因子;基本每股收益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总资产净利润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在第二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二主成分为发展和盈利因子;有形净值债务率、资产负债率和总资产增长率在第三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三主成分为偿债能力因子;债务保障率和现金流量比率在第四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四主成分为现金流量因子;速动比率、每股现金净流量和流动比率在第五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五主成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因子;存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在第六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六主成分为营运能力因子;应收账款周转率在第七主成分上有较高载荷,定义第七主成分为应收账款因子。
(4)计算各主成分的线性组合。具体内容如下:
以每个主成分所对应的特征值占所提取的主成分总特征值之和的比例作为权重计算主成分综合模型:
依据综合模型,得到各个公司的综合得分和排名,见表4。
(二)实证结果分析
(1)从各因子得分情况来看,股东获利因子得分较高,说明房地产公司的股东获利能力普遍较强;其他因子得分相对偏低,且落差较大。从表4不难发现,运盛实业的发展和盈利能力、深振业的偿债能力、招商地产的现金流量能力、华远地产的短期偿债能力、广汇能源的营运能力、华远地产的应收账款能力较强,说明各公司都有其独特的优势,同行业之间可以相互借鉴。
(2)从综合排名情况来看,得分位居前三名的分别是中弘股份、招商地产和深长城。中弘股份的第一、二主成分排名靠前,表明公司具有较强的股东获利能力、发展和营运能力。招商地产和深长城的第一、四主成分排名靠前,表明公司具有较强的股东获利能力和现金流量能力。值得关注的是这三家排名靠前的公司,均存在经营短板,短期偿债能力较弱。作为企业的经营者,应客观应对这一问题,采取各项措施提高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作为投资者,我们在进行决策时,应综合考虑各项财务指标,权衡投资将可能获得的收益以及面临的风险。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对沪深两市2012年97家房地产公司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主成分分析法是评价财务绩效的合理方法之一,为房地产上市公司的绩效评价提供了科学的手段,为改善房地产公司的治理结构以及降低财务风险提供了客观的依据。然而,本文在变量的选择上仅仅局限于财务指标,并未选取非财务指标;其次,本文只选取了一年的财务数据,其研究结果难免会产生一定的偏差。同时,由于房地产行业具有投资大、建设周期长、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影响大以及不确定性因素较多等特点,影响其财务风险因素有很多,目前主成分分析法并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参考文献:
[1]张文霖.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J].市场研究,200(12).
[2]周星煜.主成分分析法在上市公司财务绩效评价中的运用[J].会计之友,2011(8).
作者简介:
篇5
一、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具体为:(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指标的代表性及其体系的完整性,要求指标不能重复、不能遗漏,各指标之间相互独立,互为补充,能基本检查和监测高职院校贷款风险的主要特点。只有遵循评价指标设计的科学性原则,才能够保证评价数据的准确性和权威性。(2)总体性原则。应当将事业发展、基本建设、校办产业和后勤服务等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评价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状况。指标体系应当层次结构合理、协调统一,能够全面反映高职院校投资状态,并为高职院校风险评价提供可靠的数据,以此正确评价高职院校的经济管理和财务运行状况。(3)可比性原则。要求各高职院校之间的评价指标能够进行量化和相互比较,具有可比性和通用性,这样才有利于合理评价高职院校的贷款风险状况。(4)实用性原则。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要保证现有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能提供指标体系所需要的全部数据。从而,既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又可以增强可操作性,以保证评价指标的可行性和实用性。(5)动态完善原则。高职院校财务评价,并非一项临时的突击性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不断完善的动态过程。只要考核评价的时间越长,高职院校财务状况的趋势性事实就会越发明显。若只关注某年的评价结果,就可能因某些例外事项的缘由而出现偶然性的跳跃。目前评价还难以剔除这种偶然性,只能按照教育管理的新要求和会计核算的新变化,坚持动态完善,逐年修订指标,才能更为准确地反映各高职院校的财务风险状况。
(二)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本框架 根据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本文采用技术经济分析方法,构建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可设置以下两方面的指标:
(1)衡量高职院校负债融资偿债能力的指标。偿债能力是高职院校偿还债务的能力,具体包括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反映高职院校的资金周转快慢、能否及时偿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长期偿债能力反映高职院校偿还本金与支付利息的能力。衡量高职院校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一是流动比率。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00%。高职院校流动资产中有些流动性较差的资产偿债能力不强,一般认为流动比率为2:1时,高职院校的偿债能力达到平衡点。此时,表明高职院校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比较强。二是速动比率。速动比率=速动资产/ 流动负债×100%。该指标反映了高职院校短期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当高职院校的速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相等时,高职院校的短期偿债能力较强,此时只要不遇到收款困难,一般就能及时获得偿还流动负债所需的现款。三是现金负债比率。现金负债比率=期末现金余额/期末贷款余额 ×100%。该指标是期末现金余额与期末贷款余额的比值,用于衡量高职院校对外短期偿债能力的强弱。当该指标值较大时,对外短期偿债能力较强,风险较小。当该指标值较小时,对外短期偿债能力较弱,则风险较大。四是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该指标用来分析高职院校负债程度和财务风险的大小。一般认为,高职院校资产负债率大于60%时应发出预警信号,表明财务状况已开始恶化。五是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比率。长期负债占全部负债比率=长期负债额/全部负债额×100%。该指标越小,表明高职院校还债的时间越紧,款项越需尽快还清,高职院校承担的风险也就越大。六是债务负担率。债务负担率=当年债务余额/当年总收入×100%。该指标值越大,则债务负担越重,面临风险越大。公式中的分子用当年贷款余额而不用往年。学校可用这一指标来确定当年贷款额度。七是已获利息倍数。已获利息倍数=(年度收支结余+利息费用)/利息费用×100%。该指标值用于衡量高职院校偿付长期债务的能力,指标值越大,对长期债务的偿付能力越强;指标值越小,对长期债务的偿付能力越弱。一般认为该指标值至少不能小于1。
通过对上述高职院校负债融资偿债能力的计量指标进行逐一计算分析,从整体的角度来考察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的状况和特征,对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提出预警。以便确定贷款的规模、期限和还贷方式,寻求更有效地规避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的方法和途径,确保高职院校财务运转的正常进行。
(2)反映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程度的指标。为进一步加强对高校贷款行为的规范和管理,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确保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和稳定发展,教育部和财政部共同颁发了教财[2004]18号《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这一重要文件。该文件就高校贷款的指导思想、贷款资金的使用方向和管理作了明确规定,同时提供了高校银行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该模型的基本内容如下:一是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非限定性净收入现值+一般基金中可用于偿债资金。二是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假定高校新、旧贷款均需在n年期内全部偿还,则: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控制额度=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三是贷款风险程度的评价方法。贷款风险指数=累计未偿还贷款余额/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贷款风险程度评估标准如下:0.8
二、高职院校负债融资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建立
(一)现有负债融资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评价 从教育部和财政部贷款控制额度的计算模型看,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存在以下不足:非限定性净收入中可用来偿债的资金比例和一般基金中可用来偿债的资金比例的确定都因各高校而异,进而影响到贷款风险指数的确定;该模型没有给出非限定性净收入增长率g的具体测算方法;该模型在招生及在校生规模稳定不变时仍然实用,并非一定要假设高校发展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年均非限定性净收入RO,采取最近两年平均数,一旦高校某一年度的欠费率有较大变化时,则会导致相邻两年之间的贷款额度差异很大;该模型基于高校未来非限定性净收入可确定的假设,其实高校未来非限定性净收入具有不稳定性;该模型未基于高校非营利性质考虑相关的非财务指标;该模型认为一旦贷款风险指数大于1时,高校在此期间暂无贷款能力,不能再新增任何贷款。实际上n年期累计贷款控制额度是n年期累计贷款余额的最大值,贷款风险指数不可能大于1。
(二)现有负债融资贷款额度控制与风险评价模型改进建议
设定高校的非限定性净收入是可知的,实际上未来的非限定性净收入是不确定的,风险总会存在。因此,有必要对该模型进行一些改进。
(1)改进建议。具体包括:一是有些高校一般基金账面余额虽然较大,但已没有可动用的部分,一般基金则不能参与贷款控制额度的计算;相反,有些高校一般基金留有一定的余额,且存在可动用的部分,应以存在可动用部分的金额来确定参与计算贷款控制额度的比例。这样才能使计算结果适用于特定高校银行贷款控制额度的计算及贷款风险程度的评价。二是从可操作性原则考虑。笔者建议,若高校事业增长率指标比较稳定,则可以最近3年高校事业平均增长率来估计计算非限定性净收入增长率g;反之,则至少应以最近5年高校事业平均增长率来估计计算非限定性净收入增长率g。三是对计算期的取值范围加以界定。计算贷款控制额度的期限n越长,贷款控制额度就越大;而期限越长,取得相应收入的风险越大。因此,笔者建议计算贷款控制额度和现有贷款风险指数时,选用n=5(年)为宜。四是该模型在招生及在校生规模稳定不变时仍然实用,并非一定要假设高校发展呈稳定增长的趋势;可将g看为0,此时高校仍然具有一定的还贷能力。五是建立“分期贷款测算模型”。资金的筹集和使用是要付出代价的,该模型仅解决了总量控制的问题,而未提及分期、分批贷款量的问题,以尽可能低的资金成本合理使用有限的贷款资金。可对该模型进行改进,建立“分期贷款测算模型”。“分期贷款测算模型”的测算结果须满足:在未来n年期内,累计未偿还贷款还本付息额+n年期累计新增贷款还本付息额≤n年期非限定性净收入。应以贷款期最后一年的“债务负担累计额”作为控制点,在表中不断调整“当年贷款”金额。
三、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评价系统实证分析
(一)四川省高职院校简介 四川××职业学院是四川省省属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总占地面积7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20余万平方米,年末固定资产总值达3.4亿元。2009年末,学院各类学生9000余人,学院在职人员(含外聘人员)660人,离退休人员175人。该学院财经工作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经济责任制,在院长领导下,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务管理体制,建立以院长、分管副院长、业务主管部门负责人、二级单位负责人、项目负责人为经济责任主体的经济责任制。计划财务处作为学院财经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是学院唯一的一级财务机构,对全院资金进行归口管理,统一领导全院的财经会计业务,对院内二级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学院内部控制制度健全,有相互制约机制,对互不相容的岗位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设置,同时学院设置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和监察审计部门,相关管理制度和管理规章齐全。
从上述计算结果可知,该模型改进后,测算出的累计贷款控制额度为14942.36万元,新增贷款控制额度为9442.36万元,贷款风险指数为36.81%,属于较低风险。笔者认为,改进后的模型更为实用,风险更低,有利于保证该院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
本文立足现实,在实务中还应将高职院校负债融资风险评价系统与防范化解对策有机结合起来,有助于指导高职院校加强银行贷款管理,规避负债融资风险,丰富财务管理内容,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财政部[2004]18号:《关于进一步完善高等学校经济责任制加强银行贷款管理切实防范财务风险的意见》。
[2]刘立军:《高等学校银行贷款风险管理研究》,山东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
[3]万宇洵、黄文雅:《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4]薛冬英:《高校贷款风险评价与防范研究》,湖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5]刘春华:《高校举债财务风险的控制及实证分析》,《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第3期。
篇6
一、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的内容主要根据信息使用者的不同而分为外部分析内容、内部分析内容,另可设置专题分析内容。具体来说,企业财务分析的内容有:
1、外部分析内容
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盈利能力分析;企业资产运用效率分析;社会贡献能力分析;企业综合实力分析。
2、内部分析内容
除以上外部分析内容外,还包括:企业筹资分析;企业投资分析;另外内部分析内容还应有:企业经营预算执行情况分析;财务状况和财务成果形成原因分析。
二、构建独立的财务分析学科体系
(一)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财务管理能力作为企业核心能力的组成单元,其本身又是由更小的能力单元组成。我们将这些更小的能力单元称为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这是进一步识别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单位。财务管理能力的基本构成要素是:学习能力、金融关系能力、财务控制能力、信息处理能力。
1、学习能力。学习是一个知识获得、共享、利用的过程。学习能力是财务管理能力的基础。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长期积累和学习的结果,并存在于员工的战略规划、组织规划、文化氛围之中。财务管理能力的关键在于使财务管理部门成为学习型组织,不断地发挥“干中学”,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灵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2、金融关系能力。是财务管理能力在资本市场的外在表现。金融关系是企业在资金的筹集、调度过程中与有关金融机构形成的合作关系。金融关系不仅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而且是企业在资本市场上融通资金的主要依据。金融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的,它是企业在与金融机构的不断交往中通过信息的不断双向传递所形成的企业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从资金供应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也是企业重要的客户。与金融机构的交往,凭借的不单纯是企业的经济活动,财务管理者的作用也不可忽视。完整的金融关系是财务管理人员对资本市场的知识,对金融机构信息的了解,对企业经营活动准确把握的集中体现,其中也包含了财务管理者在资本市场上的公共关系。良好的金融关系在某种意义上为企业摆脱暂时的资金周转困难发挥积极作用。也可以在企业资金充裕时寻找最佳的投资渠道。在企业与金融机构长期的交往中所建立的金融关系,是企业对金融机构不断深入了解的结果,也是金融机构对企业不断了解的结果,更是财务管理人员与金融机构长期交往并在资本市场中努力的结果。
3、财务控制能力。是财务管理能力在企业内部管理中发挥作用的集中体现。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所独有的基础性和全面性特征,财务控制不仅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更是企业经营战略得以实施的有力工具。战略管理包括战略制定、战略选择、战略实施。实践证明,绝大多数战略的失败都发生在其实施阶段,战略实施过程实质就是控制,而企业内部能够从全局角度进行控制的只能是财务控制,巴林银行破产本身就说明了其财务控制能力的缺乏,财务控制能力对企业未来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从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关系看,它们的相同点在与“财务”,都将财务问题作为研究的对象。它们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1、职能与方法不同。财务分析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与分析,属决策支持系统;财务管理的职能与方法着眼点在与管理,属决策系统。
2、研究财务问题的侧重点不同。财务分析侧重于财务活动状况和结果的研究;财务管理则侧重于对财务活动的全过程进行研究。
3、结果的确定性不同。财务分析结果具有确定性,因为它主要以实际的财务报表等资料为基础进行分析;而财务管理结果有的是不确定的,是根据预测值及概率估算的。
4、服务对象不同。财务分析服务对象包括企业内外信息使用者;而财务管理的服务对象则主要是内部经营者,由上看出,财务分析与财务管理在很多方面具有不同的特征。过去把财务分析仅仅作为财务管理的一个环节,其意义是很狭隘的。
据此,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财务分析是一门边缘性学科,财务分析学是在企业经济活动分析、财务管理、会计学基础上形成的一门边缘性学科,是适应现代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在以上相关学科中,有关财务分析的内容与方法基础上形成的一门学科。它不是对原有学科中关于财务分析问题的简单重复或拼凑,而是根据经济理论和实践的要求,在相关学科基础上构建的独立的系统的理论体系。
第二,财务分析学有着完整的理论分析体系,而且随着财务分析学的产生与发展,财务分析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完善。我认为,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由目标、环境、假设、原则、内容、方法及指标各要素构成。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化,财务分析学理论体系将更加完善。
第三,财务分析存在系统、客观的资料依据。财务分析的最基本和主要的资料是财务会计报表。财务报表体系结构及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客观性为财务分析的系统性与客观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另外,财务分析不仅以财务报表资料为依据,而且还参考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市场信息及其他有关资料,使财务信息资料更加真实、完整。
第四,财务分析具备健全的技术方法体系。财务分析实践使财务分析的方法不断发展和完善,它既有财务分析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又有财务分析的专门技术方法。趋势分析法、比例分析法等都是财务分析的专门和有效的方法。
第五,财务分析有明确的目的和作用。财务分析的目的由于财务分析的主题不同而不同,投资者、经营者和债权者各有其不同的分析目的。至于财务分析的作用,它不仅可分析过去,而且评价现在和预测未来。这些目的和作用,是其他学科所不能完全达到的。
三、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一)财务分析指标体系设置的原则与要求
1、设置的原则
前面我们探讨的财务分析原则,是用来指导整个财务分析工作和建立财务分析理论体系的基本原则,具有抽象性和全面性,由于财务指标的设置因主体的不同而不同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在加之财务指标是财务内容的量化,是直接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的窗口,故有必要将其特殊性揭示出来。
第一,可比性和实用性原则。可比性原则及指标所用数据要可比。设计指标时,对每个指标的含义、范围、内容和计算方法,应尽可能符合各种比较的需要。通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指标的纵向对比,可预见企业财务状况变化趋势;通过不同行业、地区、企业间指标的横向对比,可以发现企业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实用性原则就是说指标的设置要通俗易懂,便于掌握,符合各分析主体财务分析的需要。避免多余重复,尽量协调衔接。
第二,公开信和保密性原则。
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实行统收、统支、统管,指标的设计只满足上级主管部门宏观管理的需要。改革后,指标的设置必须满足包括外部投资者、债权人等多主题的需要,西方国家设有专门机构搜集各行业及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加以分析,会计信息专门机构向社会定期上市公司的财务指标加以分析评价。在国家由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今天,财务信息的公开便显得日益重要。但与此同时,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也应重视对企业的商业秘密加以保密。
2、设置的要求
第一、指标的主要框架。财务指标体系首先应有一定的主干指标,它们能从总体上该略地反映企业状况,还应在主干指标的基础上,设置起补充作用的细分指标,从而形成一个主辅结合的财务分析体系。
第二、指标的定变结合。财务指标体系整体上要有相对的固定性,但也要随分析主题对信息需求的特点而作相应增减。特别应结合当前经济体制改革实践的需要探讨更加实用有效的指标,适当补充指标内容,形成定变结合适时可调的指标体系。
第三、指标的灵活可调。一个完善的指标体系,不仅能够适用于某一财务分析主体,即经过调整后指标可使用不同信息主体的需要,运用于各财务分析主题。
(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
财务指标是以简明的形式,以数据为语言,来传达财务信息并说明财务活动情况和结果。需要说明的是,本文在此建立的财务指标与国家考核企业工作规定的财务指标是不同的。本文涉及到企业财务活动较广的范围,包含的指标数目多,而国家规定的考核指标则是抓住重点,有选择的规定一些指标。本论文设计的财务指标体系是根据财务分析内容设计的,分为外部分析指标体系及内部分析指标体系。
1、 外部分析指标体系
第一,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企业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其债务的能力,通过对它的分析,能揭示企业财务风险的大小。按债务偿还期限的长短又将其分为短期偿债能力与长期偿债能力。
篇7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界定
财务活动能力可分为财务筹资能力、财务投资能力、资金运用能力、财务分配能力等。财务活动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持续发展,因而其核心是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财务管理能力可分为财务决策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协调能力、财务组织能力等。财务管理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持续创新,因而其核心是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财务表现能力可分为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
财务表现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企业的持续盈利,因而其核心是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
企业的可持续创新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推动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增强,它们共同作用,使企业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提高,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价值增值(朱开悉,2002)。因此,企业财务核心能力可以界定为企业财务过程中,由企业财务活动能力、财务管理能力、财务表现能力相互支撑相互融合所获得相对其他企业所具有的可持续盈利成长能力与可持续价值增值能力,它是企业核心能力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最为重要的核心能力。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评价维度
1、企业财务活动能力。
财务活动能力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主要包括筹资能力、投资能力、资金运用能力和分配能力。筹资能力是指企业获得发展所需资本的能力,通常可以运用企业股本扩张能力、净资产收益率、内部筹资能力、融资公关能力、资本负债比率、公司信用等级等指标来体现。投资能力是指企业进行投资活动的能力,通常可以运用新品开发能力项目投资成功率、项目投资报酬率、投资合作能力、项目搜寻能力、资源储备状况、风险承受能力等指标来体现。资金运用能力是指企业资金管理运用的能力,通常可以运用资源周转能力、资源利用能力、资产收益能力、资源控制能力、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等指标来体现。分配能力是指企业对投资者进行利润分配的能力,通常可以运用未分配利润金额、资本公积金数量、股利支付政策、股利支付限制、资产变现能力等指标来体现。
2、企业财务管理能力。
财务管理能力是企业组织、计划、控制和协调财务活动所具有的独特知识与经验有机结合的学识。企业财务活动的多样性和财务关系的复杂性,必然要求出色的财务管理能力。企业财务管理能力包括财务决策能力、财务控制能力、财务协调能力和财务组织能力,目的是提升企业可持续创新能力。财务决策能力是指企业进行财务决策的能力,可以通过企业家素质与风、财务决策程序与风格、决策者风险偏好、前期调研与论证、决策者个人知识等指标来体现。财务控制能力是指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运用一定的方式或手段影响和操纵企业的财务行为,确保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一种能力,通常可以运用财务计划的完善性、控制过程的完备性、控制方法的先进性、企业的分权程度、员工的自我调节能力等指标来体现。财务协调能力是指企业财务部门在处理财务关系,处理企业与理财环境之间的关系所体现出来的一种能力,通常可以运用信息共享能力、目标协调能力、目标的可分解性、沟通与交流程度、企业财务权威性等指标来体现。财务组织能力是指对企业行为保障、限制和协调的能力,通常可以运用企业财务治理结构、组织机构分设程度、组织内部的凝聚力、激励约束机制的有效性、环境适应能力、组织创新能力等指标来体现。
3、企业财务表现能力。
财务表现能力是指企业能力和企业核心能力以及各种竞争优势在财务报告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能力。财务表现能力是企业(核心)能力和财务(核心)能力的反映,是各种能力的综合。它包含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和成长能力,其目的是提升企业可持续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通常可以用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销售获利率、成本费用利润率来反映。偿债能力是指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包括长期偿债能力和短期偿债能力,通常可以运用来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资产负债率、负债权益比率、利息保障系数等指标来反映。营运能力是指企业经营效果的好坏,其强弱主要取决于资金周转的速度,通常可以用流动资产周转率、营运资金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来来反映。成长能力是指企业销售收入、利润及资产的增长能力,通常可以运用主营收入成长率、市场占有增长率、生产能力成长率、权益成长率、净利润成长率等指标来反映。
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界定和评价维度相关文章:
1.企业核心能力的识别
篇8
论文关键词:纺织行业,资本结构,财务质量
一、文献综述
金融危机爆发后,财务质量的研究逐渐的替代经营业绩,开创了现财学新的研究领域。财务质量不仅关系到企业自身的绩效,而且关系到资本市场的理性和有效运转。财务质量是企业通过企业对财务资源的合理而有效的配置、整合和安排、有效的管理和经营运作,其所产生的财务效果能够满足现实或潜在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特性的要求的程度。
(一)、关于财务质量的研究
目前关于财务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对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评价。王建华、杨素芹采用沃尔比重评分法对河南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进行评价,提出河南省政府及各级主管部门重视并充分发挥证券市场的作用,增加河南上市公司数量,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优化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以此促进河南经济的整体发展。朱雪珍在进行财务质量综合评价中引入了因子分析法,并用SPSS软件对苏州市20家境内上市公司的财务质量进行了综合评价,提供财务质量综合评价的定量测试方法,以期为投资者、管理者进行投资决策、管理决策提供支持。古劲松、晓芳提出的公司财务质量评价体系运用了传统的财务评价指标,从公司的盈利质量、资产质量、资本质量、现金质量和公司持续发展能力五个方面入手对公司财务质量进行了全面评价与分析。
(二)、关于资本结构的研究
资本结构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起步较晚,理论研究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实证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并且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证研究上均受到了国外研究的影响。在资本结构理论方面,主要是介绍西方资本结构理论的形成与演变并进行评价的综述类文献,或者介绍某个资本结构理论的专述性文献。实证研究方面,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向:一是资本结构的治理效应研究;二是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研究;三是资本结构的经济效果研究。而在资本结构影响因素方面,主要是结合我国国情运用各种统计方法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对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也有总结国内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成果的文献。
综上所述,目前关于资本结构与财务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的文献很少,作者选择一个特别的角度对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财务质量影响进行系统的研究。采用理论和实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财务质量的影响,从而发现有效的改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途径。
二、基于因子分析法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
(一)、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分析的需要,本文以深沪股市上市的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为分析对象,研究所用数据取自于巨潮资讯网、中国上市公司资讯网等网站,选择各公司2009年末的数据。
(二)、构建财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考虑到收集数据的可行性,定性财务指标数据很难收集且难以量化,且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在定量财务指标中,故本文只研究量化的财务指标。本文选取了总资产增长率、应收账款与收入比、存货与收入比、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营业利润率、总资产净利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比率、现金比率、资产负债率、资产规模、每股收益和净利收现率14个指标建立财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三)、选择因子分析法评价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
财务质量评价方法包括杜邦综合分析法、沃尔沃综合评分法以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这些方法有自身的局限性和适用范围。由于本文选取样本较大,克服一些方法的主观性,因此本文选取因子分析法来评价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因子分析法不仅赋权客观,而且相对简单、运用方便。经过调查研究和统计,搜集到纺织行业48家上市公司2009年末14个财务分析指标数据,将数据导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中进行因子分析,最后得出因子综合得分,如表1所示。
表1财务质量综合得分
行业代码
综合得分
行业代码
综合得分
行业代码
综合得分
600645
-26.45
000813
9.62
600220
11.92
000779
6.04
000045
9.63
600273
12.26
000809
7.34
000803
9.63
600137
12.65
002015
7.66
002036
9.64
600630
12.74
002072
7.95
000810
9.65
600576
15.04
000971
8
002127
9.65
600626
15.69
000976
8.08
002087
9.84
002327
16.13
000018
8.5
600483
9.91
600156
16.52
600448
8.53
000158
9.94
002293
20.59
000712
9.07
600987
9.94
600232
32.83
600677
9.16
600370
10.05
600152
41.33
002070
9.19
000726
10.15
000036
75.83
600070
9.23
000955
10.2
600220
11.92
002193
9.39
002042
10.49
600273
12.26
002034
9.44
002083
10.59
600137
12.65
000982
9.6
002144
10.64
600630
12.74
三、资本结构与财务质量的实证分析
(一)、定义变量
为了深入探讨资本结构对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的影响,本文从偿债能力角度考虑资本结构,将资本结构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两种情况。根据相关文献资料,通常选择资产负债率指标来度量长期偿债能力,而用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指标来度量短期偿债能力。控制变量是资产规模,总资产和主营业务收入可以从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来衡量企业规模,从前人研究结果来看两者差别不大,故选用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来表示企业规模。变量定义如表2。
表2变量定义
变量代码
变量名称
计算方法
y
财务质量
财务质量为评价的综合得分
x
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x
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速动资产/流动负债
x
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货币资金+交易性金融资产)/流动负债
x
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总负债/总资产
x
资产规模
本年总资产(取自然对数)
(二)样本总体的统计性描述
经过调查研究和统计,搜集到纺织行业48家上市公司2009年的包括财务质量综合得分等在内的共6个财务分析指标数据,将数据导入统计分析软件SPSS13.0中进行统计性描述,统计结果如表3所示。
表3统计性描述
最小值
最大值
平均值
标准差
y
-26.45
75.83
12.27
12.42
x
0.15
6.83
1.56
1.23
x
0.06
5.58
1.07
0.99
x
0.004
5.13
0.61
0.97
x
0.13
0.79
0.45
0.18
x
19.12
22.64
21.05
0.83
由表3可以看出:第一,纺织行业上市公司之间的财务质量差别幅度最大,其中最高的为75.83,最低的为-26.45,平均值为12.27,标准差高达12.42,是6个财务指标中标准差最大的一个;第二,差别幅度比较大的指标是流动比率,最高为6.83%,最低为0.15%,平均值为1.53%;第三,速动比率和现金比率以及资产规模标准差相对适中。第四,资产负债率的标准差最小,差别幅度不大,平均值0.45。此表可以得出如下结论:一方面,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差距很大,这可能与行业内的特点有关。纺织行业整体的财务质量平均值不高,充分说明了,纺织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质量不高;另一方面,48家上市公司的短期与长期偿债能力不是很强。这些充分说明了研究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与财务质量之间存在的相关性的必要性,以此为依据找出两者之间的规律,为做合理的资本结构决策并提高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整体财务质量提出可行性的指导性意见和解决方案,为纺织行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做出贡献。
(四)、资本结构与财务质量相关性分析
资本结构历来都是财务管理界研究的主题与核心部分之一,因此,本文所做的回归分析的原假设(H)是资本结构和财务质量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备择假设(H)是所选的资本结构与收益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
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如下:
y=λ+λx+λx+λx+λx+λx+ε
y是收益质量系数;λ是常数项;x(i=1,2,3...)是第i个自变量;λ是第i个自变量的回归系数;ε是随机误差项。
1、对所有自变量进行主成分分析
表4主成分的统计信息
成分
特征值
贡献率
累计贡献率
1
3.368
80.346
80.346
2
0.689
16.427
96.773
3
0.102
2.422
99.194
4
0.022
0.532
99.726
5
0.011
0.274
100.000
表5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变量
主因子
x
1.215
x
0.991
x
0.938
x
-0.125
x
-0.112
从表4可以看出第一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在1以上,说明提取第一个主成分是比较合理的。表5所示为因子得分系数矩阵,通过该矩阵可以将主成分表示为各个变量的线性组合,本模型可以写出主成分的表达式如下:
z=1.215stdx+0.991stdx+0.938stdx-0.125stdx-0.112stdx
这里z表示一个主成分,stdx(i=1,2,3,...,5)表示标准指标变量。由表2可以得出:
stdx=(x-1.56)/1.23;stdx=(x-1.07)/0.99;stdx=(x-0.61)/0.97
stdx=(x-0.45)/0.18;stdx=(x-21.05)/0.83
2、主成分回归分析
本部分内容是将前面提取的资本结构主成分与被解释变量财务质量进行主成分回归分析,其回归结果如下:
表6主成分回归分析的参数估计及其假设检验结果
回归系数
标准误差
T检验
显著性检验
λ
12.27
1.773
6.92
0.000
主成分因子
2.555
1.792
1.426
0.161
表6主成分回归分析的参数估计及其假设检验,结果显示常数项和主成分因子有统计学意义,概率分别为0.000、0.161,即主成分因子对因变量y有作用,其线性回归方程为:
y=12.27+2.555z
根据前面的公式可以得到最后回归方程为:
y=12.44+2.34x+2.56x+2.47x-1.77x+0.17x
3、结果分析
由回归分析的最终结果(表6)可以看出,针对纺织行业上市公司来讲:第一,财务质量与流动比率(x)、速动比率(x)、现金比率(x)、资产规模(x)成正比;与资产负债率(x)成反比。即当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增加时,可以相应提高财务质量;相反,当其降低时,可以相应降低财务质量。当资产负债率减少时,可以相应提高财务质量,相反,当资产负债率增加时,可以相应降低财务质量。第二,在5个因变量指标中,财务质量随其变动幅度较大的有,当速动比率(x)每变动一个单位时,财务质量得分就可以随其正方向变动2.56,当现金比率(x)每变动一个单位时,资产负债率就可以随其正方向变动2.47,这两个指标对资产负债率指标的高低影响比较大,所以各上市公司的经营者提高财务质量着重考虑者两个指标的大小。对财务质量影响比较大的指标还有流动比率(x)和资产负债率(x),当流动比率每变动一个单位时,财务质量得分可以随其正方向变动2.34,当资产负债率(x)每变动一个单位时,财务质量得分可以随其反方向变动1.77。第三,常数项为12.44,说明当5个因变量指标全部为零时,财务质量得分只有12.44,说明资本结构与财务质量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因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财务质量与其资本结构之间存在着较强的线性关系。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中短期偿债能力与财务质量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长期偿债能力与财务质量存在不太显著的负相关。资产规模与财务质量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
四、提高财务质量优化资本结构建议
后金融危机时代,纺织行业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创新调整的局面,与此同时,资本的产业结构也要进行调整。公司要通过调整投资方向、投资比例,促使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化、现代化转变,通过多个产业的投资,避免单一事业经营的风险,实现资本的优化组合。随着纺织行业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市场的变化,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的空间结构也要进行调整。公司应考虑不同地域的经济资源条件、自然条件、经济实力、投资环境、市场需求,根据公司的理财战略,考虑本身的实力,将资本分布到一定的地区。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资本的时间结构也要进行调整。公司需要投资的项目很多,必须进行合理地筹划,首先解决公司最需要的问题;另一方面,要衔接好各个项目的投资时间,避免资本的闲置或短缺。据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的理论临界值是54.92%,经过实证分析,纺织行业资产负债的平均值只有45%,我国大多数纺织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责率低于行业理论最优值,对于资产负债率低于临界值的公司,应认真分析自身公司的特点,并结合行业资产负债率的理论临界值,适当考虑债务融资,对于资产负债率过高的公司,应考虑适当的增加股权融资的比率,降低债务融资比率,避免债务违约和企业破产风险。纺织行业上市公司通过对纺织行业资本的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时间结构的调整,进而增强纺织行业上市公司的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已达到提高财务质量的效果。
参考文献1 王建华,杨素芹.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J]. 财会通讯,2009(7):111-112.
2 朱雪珍,上市公司财务质量评价[J]. 财会通讯,2008(3):110-112.
篇9
1998年以来,为了抵御亚洲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运行造成的不利影响,我国政府果断地采取了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大规模地发行国债,扩大财政开支,拉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增长。随着国债发行规模的扩大,国债余额急剧累积,有些人开始担心: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偏大?国债政策是否会产生挤出效应而导致民间投资锐减和经济效率下降?针对上述问题,认为:就目前财政偿债能力和社会应债能力而言,我国国债规模仍有一定的拓展余地;至于国债是否会产生挤出效应,则主要取决于国家债务收入的使用方向。
一个多世纪以来,财政理论经历了从年度预算平衡论、周期预算平衡论到充分就业预算论的发展过程,而国债理论也经历了从弥补财政赤字论、作为财政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论到作为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最佳连接点的双重政策工具调控经济论的发展过程。在我国目前情况下,国债作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之间的最佳连接点,一方面适度发行国债是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重要手段,是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国内需求的直接途径;另一方面,随着国债规模的膨胀、国债品种的增多、国债流动性的提高、国债利率的更富有弹性以及国债市场的更有效率,这就为中央银行主动而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创造了条件。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使货币供给量维持在适度的水平,并对社会总需求施加长期的影响,以便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目前我国国债规模仍有一定的拓展空间
目前我国国债规模是否合理,可以根据国际通行的标准来判断,主要是从财政偿债能力和社会应债能力两个方面加以考察,但也要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从财政偿债能力来考察,通常使用两个指标:
1.国债偿债率。国债偿债率是指一国国债的当年还本付息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重。这一指标反映了国债发行规模与财政收入的适应度,指标值超低,说明该国的财政偿债能力越强。该指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20%。如果简单地用1998年以来任何一年的我国国债还本付息额除以当年财政收入,其比值均会高于20%,似乎可以得出我国国债规模偏大的结论。
2.国债依存度。国债依存度是指一国的当年国债发行额占当年财政支出的比重。这一指标反映了财政支出在多大程度上依赖于债务收入。该指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15%。同样地,如果简单地用1998年以来任何一年的我国国债发行额除以当年财政支出,其比值也民高于15%,似乎表明我国的财政偿债能力已处于脆弱状态。
从社会应债能力来考察,通常也有两个指标:
1.国债负担率。国债负担率是指国债余额占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的比重。这一指标反映了国债累积额与经济总规模之间的适应度。该指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60%,这是欧盟国家在《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中规定的标准。如果按这一标准计算,2000年的我国国债余额为1.3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为8.94万亿元,国债负担率为14.5%,2002年的国债负担率可能略高于15%,其比值远远低于国际公认的警戒线。
2.国债发行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率。这一指标反映了国债发行规模与居民储蓄之间的适应度。该指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为10%。如果按这一标准计算,2002年我国国债发行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率仅为5.3%,说明我国国债发行规模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为什么从财政偿债能力和社会应债能力两个方面来判断我国国债规模的合理性会得出截然相反的两种结论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原因:
1.账面财政集中率与实际财政集中率存在较大的差异。在西方国家,由于预算收入与财政收入是一致的,所以财政集中率(即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存在账面与实际的区别,西方国家的财政集中率一般为30-40%。而在我国,由于财政体制改革中为了协调中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在经济利益方面的矛盾,财政收人被分为预算收入和预算外收入两部分。预算收入是指纳入国家预算年度计划的财政资金。预算外收入是指不反映在预算收支账上,而只是登记在预算外的一些账户上,由各部门、单位按一定的原则自主支配使用的财政资金。因此财政集中率有账面与实际之分。账面财政集中率是指预算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目前我国的账面财政集中率约为15%。实际财政集中率是指预算收入与预算外收入之和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于预算外收入很难准确地统计,所以实际财政集中率难以精确地计算。总之,两者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有人甚至断言,预算外收入相当于预算收入的规模。这就是说,我国实际财政集中率约为30%,略低于西方国家。如果将预算收入与预算外收入之和作为当年财政收入,将预算支出与预算外支出之和作为当年财政支出,那么我国的国债偿债率和国债依存度都将大幅度降低,并且肯定在10%以内。
2.税收征管制度不够健全,纳税人的主动纳税意识不强,居民偷漏税现象较为普遍。大量税款的流失,一方面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和财政偿债能力的减弱,另一方面导致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社会应债能力的增强。这就是造成“财政负担沉重与居民应债能力宽松”这一并存局面的真正原因。
总之,采用国际通行的标准来衡量我国国债规模,无论是国债偿债率、国债依存度,还是国债负担率、国债发行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率,均在国际公认的警戒线以内或远远低于警戒线,这表明我国国债规模不是偏大,而是偏小。根据目前我国的经济规模和实际财政规模进行相关数据的比较和测算,我国国债发行规模每年可保持在9千亿元,国债余额可控制在6万亿元,而且随着我国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财政偿债能力的日益增强,我国国债规模还可以继续扩大,所以目前我国国债规模仍有很大的拓展余地。其前提是需要进一步完善国债发行的基础条件,包括:统一处于分割状态的国债市场(目前我国国债市场被分割为上海证券交易所国债市场、银行间国债市场和凭证式国债的银行柜台交易3个部分),规范国债发行制度和交易制度,采用科学高效的国债发行方式,改进国债托管和清算系统,调整国债的持有人结构、品种结构和期限结构,设计权威的国债定价公式,创新衍生国债工具等。
二、国债政策能否持续
从理论上说,任何融资行为都是成本与收益在一定时间里的流动。根据合理的成本收益比较,要求国债规模增量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在此基础上,国债规模可以继续扩大。从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角度来分析,国债政策能否持续?主要取决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内部因素是指由国债发行本身所引起的可持续性和风险问题,应该从国债发行的经济效应和财政负担方面来考察。外部因素是指各种隐性因素,这些因素虽然不会对国债政策产生直接影响,但是,随着其风险的传递和转嫁,国家财政可能面临较大的风险。根据前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目前我国国债规模无论是从国债年度发行额来看,还是从国债余额来看,都有较大的拓展余地。由于目前我国不允许发行地方债,所以中央财政的债务规模还可以适当扩大。只要我们继续注意其资金使用方向,就不会产生国债政策的挤出效应,并且可以利用债务收入去积极化解阻碍其可持续性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以便长期保持国债规模的合理性。为了保持国债政策的可持续性,我们认为,应该将发行国债所筹集的资金着重用于以下三个方面:
1.利用债务收入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是一国为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消费提供的共同生产条件和共同流通条件,包括公共设施(如电力、电信、自来水和管道煤气等)、公共工程(如铁路、公路和大坝等)及其他交通设施(如城市交通、内河航道、港口和机场等)。我国目前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的工程建设项目。如南水北调工程、三峡水利工程等,这些工程项目的建设既带动了国内需求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又改善了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有利于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如青藏铁路、西气未输工程等,国家应该在投资项目、税收政策和财政转移支付等方面加大对西部地区的资金支持,着力改善西部投资环境,从而有利于引导外资和国内资本参与西部开发,加强东西部的经济交流和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形成若干个各具特色的经济区和经济带。三是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要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就必须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而要提高城镇化水平,又必须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特别是小城镇建设,要以现有的县城和有条件的建制镇为基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同发展乡镇企业和农村服务业结合起来,国家财政也应该加大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投入,加快其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产业是一国经济发展中的上游产业,包括基础工业和农业。基础工业作为上游的工业生产部门,其产品往往是其他工业生产部门所必需的投入品,所以国家财政必须加大投入,优先发展,以保持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农业既是基础产业,又是弱势产业,农业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互相交织,其供给弹性波动性较大,比较优势低下,吸纳和保护资源的能力弱,所以需要政府予以特别的保护。政府除了在农产品生产和销售方面应该继续通过税收返还、税率优惠、税收减免、低价收费、增加财政补贴、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对重要农产品规定最低销售价等方式来支持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以外,在农业支撑体系方面还应该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如大型灌溉设施、防洪抗旱系统等)的资金投入,对支农工业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财税优惠,帮助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农业科技进步,推动农村经营体制创新,逐步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农民收入。
2.利用债务收入化解金融风险。改革开放以来,国有金融机构,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较长时期处于新旧经济体制交替、非市场经济因素很多的经济环境中,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大量的政策性信贷业务和无法推卸的社会责任,必须对运营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提供贷款支持。由于自身经营机制和内部管理机制不够健全,银行企业化改革的进展不够顺利,金融市场不够发达,金融制度不够完善,金融商品化和利率市场化尚未完全实施,导致金融资源配置中的行政干预比较突出,银行与银行之间的无序竞争较为普遍。上述独特的金融运作过程,使国有商业银行在运营过程中隐含着较大的金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衍生金融工具风险等。在我国加入WTO后的5年过渡期中,我们应该在加强金融监管、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推行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风险管理、实施贷款风险5级分类法的同时,国家财政应通过发行长期国债,加大对国有商业银行业已存在的呆账坏账的核销力度,及时化解金融风险,使金融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篇10
关键词:债权投资;信用风险控制
中图分类号:F8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近年来,伴随居民和机构财富快速增长,金融市场日益完善,金融产品日益丰富,资产管理业务得到了长足发展。我国资产管理行业迎来了业务创新的,银行、基金、证券、保险、信托等机构竞相进入资产管理市场,根据统计,到去年末,这些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30万亿元。近年来层出不穷的风险事件,导致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形势严峻,针对资产管理业务信用风险的控制迫在眉睫。
一、债权投资业务的内容
资产管理业务中投资运作是该项业务的核心,主要的投资方式为债权投资。债权投资是指商业银行接受委托,将银行理财计划资金或代销合作机构产品募集的资金,以债权形式直接或间接投资于融资人,用于其项目建设、生产经营周转、并购重组及其他合法用途,融资融资人以其项目运营、综合经营、收益权等产生的合法收入偿付投资本金和收益的业务。
二、资产管理业务风险分析
资产管理业务的风险存在隐蔽性、扩散性以及化解手段的有限性等特点。风险隐蔽性表现为传统风险控制措施尚不能完全识别和监测大资管业务中的全部风险;风险扩散性表现为大资管业务存在跨行业、跨市场风险传递,高杠杆导致金融体系信用过度扩张,销售误导诱发,合同约定责任不清或自身操作失误引发的相关风险等。化解手段的有限性表现为目前并没有专门针对资产管理业务计提的拨备和风险准备金制度,缺乏风险缓释手段。
三、债权投资业务信用风险控制措施
商业银行针对债权投资业务的信用风险控制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审查交易结构的风险
交易结构是指交易各方以合同条款形式确定的,协调与实现交易各方最终利益关系的一系列安排,交易结构的审查主要包括以下四点:
1.交易结构。审查交易结构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要求,交易结构设计是否遵循公平对等原则,即交易各方的权利、义务与承担的风险是否匹配,是否符合正常的商业惯例,是否有利于降低交易风险和交易成本。
2.业务模式。目前债权投资存在多种业务模式,应根据不同的业务模式,准确界定各参与方之间适用的法律关系,明确银行、信托计划或资产管理计划管理人、其他合作机构的具体职责及权利义务。
3.投资标的。要关注投资标的是否明确,核实投资标的对应的基础资产的价值及其权属是否清晰、完整、合法,以及是否具备抵质押条件。
4.法律关系。审核交易结构涉及的交易背景是否真实可靠,相关各方的法律关系是否清晰,融资人的偿付责任和担保人的担保责任是否落实,一旦出现风险是否可实现有效追索。
(二)审查融资用途
债权投资业务要关注融资用途的合规性、真实性和合理性。按照目前的监管规定,理财资金不得投向融资平台承担的公益性项目,依靠财政性资金偿还的项目和“两高一剩”企业,不得投向审批手续不合规的项目以及环保要求不达标的企业。高度关注融资用途的真实性,认真审核融资用途与实际用途是否一致。高度关注融资需求的合理性,分析判断融资人是否存在过度融资等问题。
(三)审查偿债能力
融资人通常是信托计划或资产管理计划的偿债(兑付)主体,要认真考察融资人的综合偿债能力,判断融资人的综合偿债能力。
1.审查特定还款来源。信托计划或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对应的特定资产(基础资产)产生的收益,是信托计划或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的第一还款来源。要认真审核特定资产自身的价值、产生收益的情况及其稳定性。审核各项还款来源在多大程度上能够覆盖对应的信托计划或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本金和收益。
2.审查综合偿债(兑付)能力。信用风险控制要重点关注:一是核实除特定还款来源外,融资人还有哪些还款来源,分析其融资总量与各项还款来源及其财务承受能力是否匹配;二是把握各项还款来源情况。要特别关注企业产品能否卖得出去,卖出去的产品能否收回相应现金;三是关注企业的营运资金需要量是否合理。
(四)审查增信措施
债权投资业务的增信措施主要包括抵押、质押、保证、股东或第三方承担差额补足责任等,风险控制要重点关注:
1.抵押、质押。一是以特定资产的收益权设立信托计划或资产管理计划的,应以该特定资产(基础资产)设定抵押;二是抵、质押物必须权属清晰、手续完备、价值稳定且具有较好的变现能力;三是要特别防范抵押物估值过高、无效抵押和重复抵押的风险,重点关注上市公司股票质押、收费权质押和应收债权质押。
2.保证。银行应明确保证为连带责任保证,不得接受一般保证方式的保证;全面分析保证人的经营情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和对外担保情况,判断保证人的代偿意愿和代偿能力。
3.差额补足。指融资人的股东或第三方对投资人的本金及收益的兑付提供差额补足。债权投资业务应在相关协议中明确约定其补足义务是无条件的,并须覆盖尚未兑付的信托计划或资产管理计划的本金和收益。
在债券投资业务中,针对具体业务存在的问题及风险因素,商业银行应提出个性化的风险防范措施,设置相应的业务办理前提条件和投后管理要求,在最大程度上防范信用风险,确保资本安全,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吴恒煜.信用风险控制理论研究――违约概率度量与信用衍生品定价模型.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
[2]欧阳秀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实证研究――基于KMV模型的实证分析.江西:金融与经济,2009(4):73-76.
[3]何蕾.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控制研究.广西大学《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