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进部门申报材料范文

时间:2023-04-09 06:51: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先进部门申报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先进部门申报材料

篇1

---通过学习,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强化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增强了正确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加强道德教育,提高思想素质。我们组织税干认真学习《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了“加强税务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执政为民思想”等活动,大力弘扬“二十字”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把爱国之情转化为规范执法、为国聚财、无私奉献之中。同时,我们还深入进行了警示教育、法制教育,认真开展了“人该怎样做、权该怎样用、法该怎样执”等大讨论,观看了《生死抉择》《反腐警示录》等廉政教育片,重点整治了“吃、拿、卡、要、报”等行业不正之风。去年和今年,在镇人大、政府组织的行风评议中,我所均获第一名。

---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文化素质。我们把税干的业务学习和培训作为规范执法、严格执法的重要举措。一是开展“拜师学技”活动。从县里请来电脑专家、业务能手,举办了各类培训班8余期,内容涉及税政、会计、票证、计算机、法律等方面。同时在所内采取“以老带新,以熟带生”结成帮学对子的方式广泛开展“拜师学技”活动。大家如饥似渴,刻苦钻研业务知识,“比、学、赶、帮、超”蔚然成风。二是班前一题。每天上班点名前,提问一个问题,内容包括税收、会计、政策法规等方面。一日一题,一周一税,周而复始,日积月累,不仅锻炼了干部职工分析判断能力和演讲能力,而且进一步巩固提高了大家的业务水平。梅花香自苦寒来,经过艰苦磨炼,全体干部职工的业务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在县局举行的计算机竞赛中、《征管法》考试及县局举行的税收业务等各类业务考试中,我所均屡获奖项,成绩名列前茅。

二、细化管理,明确责任,构建执法责任机制

多年的工作实践使用我们感到,税务干部能否规范执法、从严执法,建立起明确的执法责任机制是关键。在这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点:一是定岗定责,落实目标责任。根据基层税收执法的工作实际,我们围绕纳税申报、税款征收、定额核定、违章处罚、发票管理等七方面,明确细化了每个人的工作职责,实行定岗、定责、定人、定绩,做到了事事有人管、环环不脱节,使权力的行使既责任明确,又相互制衡。

二是突出重点,从严考核。结合每个人目标责任制的内容,我们每季进行一次执法考核验收。在征收环节坚持“四查四看”:查征管资料,严格对照征管规程要求,看档案资料是否规范、齐全、完整;查管户情况,看是否存在双漏户;查税收帐册,看是否存在收“人情税”“关系税”现象;查税收票证,看是否存在大头小尾、贪污税款问题;在管理环节做到了“五抓五促”:抓税务登记办理的审核,促限时办证、及时发放;抓定额管理的检查,促进定额公开公平,程序规范严密,税款足额征收;抓停(歇)业户的和减、免、缓税的手续审核,促进虚假停歇业和越权审批得到有效遏制;抓发票管理和使用,促进发票开具登记造册,有据可查;抓纳税检查的监督,促进检查程序规范,执法到位。

三是狠抓落实,严格追究。我们结合本所情况,制定了《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将责任追究的触角延伸到税收执法的全过程各方面。今年以来,共查处不规范、不落实的问题28项,在限期纠改的同时,追究6人次,经济处罚达268元。

三、严格执法,从严治税,建立起依法纳税的秩序

严格执法,从严执法,确保税款应收尽收,是我们税务干部的主要职责。近年来,我们加大执法力度,认真执行各项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建立起了良好的税收秩序。

---以整肃地税队伍为重点,开展税收秩序的源头治理。为严肃执法行为,今年以来,我们一是查使用过的发票1.3万份,坚决制止对无证户供票、超定额发放饭食业发票、开票不征少征税款、未按照附加率征收等问题。二是查税票制止积压税款和未按规定加收滞纳金的问题。三是查以税谋私和行业不正之风,纠正借用企业资金、车辆等问题。这些举措,最大限度地堵塞了税干在执法中营私舞弊行为的发生,确保了公正执法,从严执法。

---以澄清税源为重点,开展征纳秩序的基础治理。我们对全镇范围内的管户进行了拉网式的清理,查出漏征漏管户21户,目前,业户的办证登记率达到了100%,消除了征管死角和空白点。同时加大清欠力度,今年共清理回陈欠29万元,使陈欠下降了53%。

---以查处税务违章行为为重点,开展纳税秩序的重点治理。近年来,我们结合当地实际,开展了各类税收专项检查8次,检查纳税户80余户次,查补入库税款55万元,加收滞纳金罚款13万元。同时,突出地处理了一批“钉子户”、“难缠户”,采取强制执行和税收保全措施12起,追征回税款7万元。铁厂长期拖欠税款不缴,我们在税警人员的配合下,顶住来自各方的说情风,依法扣押了法人代表的小汽车,使其拖欠多年的税款如数征缴入库。镇的农贸市场税收秩序混乱,多次整顿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年月份,全所人员白天黑夜连轴转,挨家挨户做工作,特别是面对一些人的威胁,我们无所畏惧,迎难而上,终于啃下了这块硬骨头,使市场内的纳税户全部纳入正常税收管理之中。

四、清正廉洁,文明服务,营造良好的执法氛围

近年来,我们正确处理执法与服务的关系,在执法中服务,在服务中执法,使执法与服务完美结合。在办税服务室“窗口”工程的建设上,我们做到了“四个规范”,即规范硬件建设,为纳税人准备了必要的笔墨纸张以及饮水机、喝水杯、花镜、沙发、茶几、公用电话等用品设施;规范税容风纪,实行着装上岗,挂牌服务;规范服务行为,使用文明用语,严禁服务忌语;规范工作程序,重新划分职能窗口,实行“一站式”服务。全面实施了优质服务“四个一”工程,即:“一张笑脸”,热情为纳税人办税,作到生人熟人一样热情,企业个体一样对待,闲时忙时一样周到,税多税少一样负责,批评表扬一样倾听;“一部电话”,热情解决纳税人办税时通讯不便的问题;“一个咨询台”,热情为纳税人解疑答难;“一个意见箱”,热情欢迎纳税人提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如今,从设施先进、窗明几净的办税大厅到文明办税、热情服务的工作人员,从一声亲切的问候到高效、快捷的办税效率,无一不向社会展示了良好的地税形象,塑造了响亮的地税品牌。

篇2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绿化工作的方针政策,通过开展创建绿化达标居住区和单位活动,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计划,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活动范围

全市范围内的机关团体、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工业、商业、金融、部队、院校等单位,居民区、居住小区及居住组团等均应参加绿化达标活动。

三、申报程序

单位、居住区绿化达标评选活动每年开展一次,申报材料报送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市城管局),时间为每年的9月底前。当年的l0月份进行检查考评,11月份命名授牌。

1、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绿化条例、规定及绿化达标的要求,统一制定单位、居住区绿化达标考评标准和申请表格。

2、由基本具备绿化达标条件的单位、居住区向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申报资料。

3、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对申报单位进行初步评审,提出审核意见报市人民政府。

四、申报材料

(一)填写市绿化达标单位(居住区)申请表格

(二)附加下列材料:

1、简短的文字介绍:包括单位(居住区)绿化概况、近年来主要绿化情况、绿化管理制度和今后努力方向。(A4纸)

2、绿化规划、竣工平面图纸。(A3或A4纸)

3、绿化施工单位资质证书、绿化施工合同以及工程量清单等复印件。(A3或A4纸)

4、绿化管理措施或办法。(A4纸)

5、图片资料。(A4纸)

(三)申报材料具体要求:

1、一式两份,其中一份报市城管局园林处创园办,自留一份。

2、申请表格及所附材料装订成册并附电子文档。

3、相关材料上报时间为每年的9月30日前。

五、考评验收

1、市城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接到申请资料后,组织有关部门的专业人员进行初审。初审合格后,根据考核项目对单位(居住区)进行实地考评、验收。

2、经考评,符合绿化达标的单位(居住区)可申报“绿化达标单位”、“绿化达标居住区”;符合园林式单位(居住、区)标准的,可直接申报“市园林式单位”、“市园林式居住区”;达到省级园林式标准的,将直接向省建设厅申报“省级园林式单位”、“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

六、命名表彰

1、经考核验收合格的单位(居住区),由市园林绿化行政主管部门上报市政府,由市政府命名为“绿化达标单位”、“绿化达标居住区”,并予以授牌。

2、在开展单位、居住区绿化达标活动中,市政府将表彰一批具有突出表现的单位及个人,分别颁发绿化工作先进单位、绿化先进工作者荣誉证书。

七、复查管理

对已获得绿化达标单位(居住区)称号的,实行复查制,每两年复查一次。复查合格的,保留称号,复查不合格的,将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整改仍不合格的撤销绿化达标单位、绿化达标居住区等称号,并于新闻媒体上予以公布。

篇3

全国科技进步考核,是展示地方党委、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工作业绩,衡量区域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水平,扩大地区知名度,提升地区影响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和重要契机。多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各有关部门在迎查和创建中也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工作成效,已连续5次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考核。

年、年,是我县紧紧围绕全面小康、全面腾飞目标,坚持“科教兴县”和“人才强县”战略,紧紧围绕建设沿海生态工贸港口强县和打造“电光源之都”及国家节能照明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工作目标,成功走出一条科学发展观引领下的跨越发展之路的两年,全县各项综合指标在全省、市的位次不断前移,经济、社会呈现持续跨越、科学发展的态势。对照科技部《关于开展年全国县(市)科技进步考核的通知》要求,我县要接受国家组织的考核,各部门要积极主动开展迎接考核工作,确保我县通过考核,继续保持先进。

二、工作安排和进度要求

根据科技部和省科技厅的部署,我县迎接“年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一)动员部署

1.建立“年县科技进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组织部、发改局、科技局、等部门及乡镇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科技局内。

2.制定方案,分解任务。制定迎接年全国科技先进考核工作方案,对相关指标进行分解,明确工作目标。

3.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动员和部署全县迎接考核工作。

(二)数据采集和模拟自查

1.各相关部门根据任务分解,分别采集分析相关数据,汇总整理佐证材料,撰写总结,形成对应成套的初步材料,分别送交县科技进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的考核材料包括相应数据表格、相关总结并附佐证材料。

2.县领导小组办公室根据收到的初步材料,认真分析研究数据构成情况,审核总结报告和佐证材料科学性、完整性,并认真组织申报材料。

(三)汇报争取和考核工作准备

1.各相关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考核准备工作,科技进步考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切实掌握上下工作进度,随时汇报情况,为向上汇报和争取活动做好基础性工作,同时与省、市工作部门、专家班子保持密切接触,动态补充汇报本地区发展情况,努力加深领导机关和考核专家对本地区的了解。

2.省专家组可能来本地区开展实地调研工作,要认真做好调研现场、资料台账的基础性准备工作。

篇4

一、申报范围和条件

(一)市范围内依法设立的法人单位(企业、科研单位、大专院校、行业协会等)可申请财政扶持资金补助(奖励)。

(二)申请财政扶持资金补助(奖励)的项目完成时间应为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间,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且标准于2010年;

2.牵头制定实质性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内容的联盟标准;

3.承担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组长单位;

4.承担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单位;

5.参与WTO/TBT通报评议,主导意见和建议被通报方采纳;

6.获得国家、省、市“标准创新贡献奖”;

7.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通过确认达到AAAA、AAA、AA级;

8.通过SA8000、GAP认证。

二、申报材料

申请单位应按申报项目提交以下材料:

(一)申请表(通过SA8000、GAP认证的申请表见附件1,其他项目的申请表见附件2。申请表中“项目名称”填写格式见附件3);

(二)营业执照、法人登记证或主管部门批准成立的文件(复印件);

(三)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复印件);

(四)组织机构代码证书(复印件);

(五)申请国际标准制(修)订财政扶持资金补助的单位,应提交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出具的参与制(修)订相关国际标准的有效证明材料和向标准制定机构提交的被采纳的提案材料等。申请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制(修)订财政扶持资金补助的单位,应提交已正式的标准文本,主导制(修)订标准的单位还应提交相应的标准立项计划;

(六)申请牵头制定联盟标准财政扶持资金补助的单位,应提交经备案的联盟标准文本、联盟标准采标证明材料以及联盟标准实施情况报告;

(七)申请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分技术委员会秘书处或工作组财政扶持资金补助的单位,应提交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成立该组织的文件。申请省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财政扶持资金补助的单位,应提交省质监局批准成立该组织的文件;

(八)申请WTO/TBT通报评议财政扶持资金补助的单位,应提交参与WTO/TBT通报评议且主导意见和建议被通报方采纳的相关证明材料;

(九)申请“标准创新贡献奖”财政扶持资金补助的单位,应提交相应奖项的公布文件;

(十)申请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财政扶持资金补助的单位,应提交获得的确认证书(提供原件);

(十一)申请SA8000、GAP认证财政扶持资金补助的单位,应提交获得的认证证书(提供原件);

(十二)其他相关材料。

三、申报程序和时间要求

篇5

汞削减备选项目范围:电石法聚氯乙烯、荧光灯、干电池、铅锌冶炼、温度计和体温计、废汞触媒及含汞废渣回收利用等企业,采用成熟、先进适用的清洁生产技术实施改造,实现大幅削减汞使用量和回收汞资源的项目;高毒农药替代备选项目范围:采用低毒农药产品对原高毒农药产品进行替代生产的项目,或对原工艺实施清洁生产技术改造,实现大幅削减有毒有害物质产生量的项目。

项目实施期限为2013年至2015年。

二、申报条件

(一)一般要求

1.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不含国家现行产业结构调整目录中淘汰类工艺、装备;

2.项目为现有企业技术改造项目,实施后原则上不新增产能;

3.项目采用技术参照但不限于国家的行业清洁生产推广应用技术;

4.已申报或已获得中央财政资金支持的项目需明确注明;

5.项目固定资产总投资不低于1000万元。 (二)具体要求

1.电石法聚氯乙烯行业备选项目实施后汞使用量削减50%以上;

2.荧光灯行业备选项目实施后主要荧光灯产品汞含量符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环境保护部联合的《中国逐步降低荧光灯汞含量路线图》公告中的目标要求;

3.电池行业备选项目仅限无汞电池生产项目; 4.铅锌冶炼行业备选项目冶炼烟气汞去除率70%以上;

5.体温计备选项目仅限非电子类无汞体温计生产项目;血压计备选项目仅限非电子类血压计的技术改造项目,且项目实施后汞使用量削减30%以上;

6.废汞触媒、含汞冶炼渣等回收利用备选项目汞回收利用率90%以上;

7.高毒农药替代备选项目实施主体应为农药定点生产企业,重点支持防治蚧虫、抗性棉铃虫、根结线虫、地下害虫、水稻象甲、水稻螟虫、仓储害虫、小麦蚜虫等高毒杀虫剂替代产品项目,除草剂、杀毒剂高污染工艺的清洁生产技术改造项目,以及农药剂型优化、环境友好型农药制剂等项目。

三、申报材料要求

(一)文件内容主要包括申报项目基本情况说明、申报条件符合性审查意见、项目总投资额核定情况、项目实施的效果等,并附备选项目汇总表。

(二)备选项目申请材料:由申请企业填报备选项目申请表,并附营业执照、企业银行信誉证明等复印件。

四、申报时间及方式

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组织申报备选项目。中央企业直接向工业和信息化部申报备选项目,同时抄送项目所在地省级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

请于2013年9月30日前将申报材料(申请文件、备选项目汇总表、备选项目申请材料纸质版两份、电子光盘两份)邮寄至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五、联系方式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联系人及电话:庄相宁 010-88485718

地址及邮编:北京市朝阳区安慧里四区16号楼 中国化工大厦504室,100723

篇6

为加快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技术问题,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组织实施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将重点围绕节能、清洁生产以及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关键、共性技术,组织力量开展研究开发。*年度专项组织申报的有关事项如下:

一、专项实施的原则

(一)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和高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相关任务和要求,加强与相关产业规划相衔接。

(二)以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和资源节约为突破口,以解决关键重大技术问题为重点,以提升产业技术水平为目标,着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坚持自主创新,加强企业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结合,力争取得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增强产业的竞争力。

(四)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突出重点、力求突破,积极引导和带动产业技术升级。

(五)坚持市场机制和政府组织协调相结合,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整合开发力量,创新开发机制,提高开发质量和水平。

二、重点开发内容

(一)开发高效节能关键技术方面

重点开发:高炉炼铁高风温关键技术,液态高铅渣直接还原工艺技术,多级换热步进式冷却水泥节能关键技术,新型节能变压器设计技术,新型无功补偿技术。

(二)开发化工、印染、造纸、食品加工等行业清洁生产关键技术方面

重点开发:化工中间体生产中有毒有害原料替代关键技术,少水或无水印染新技术,高效染色工艺技术,麦草化学制浆氧脱木素和无元素氯漂白(ECF)技术,味精高浓度废液资源化技术。

(三)开发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方面

重点开发:共伴生金属矿产资源高效利用技术,涂料级高岭土稀相换热煅烧技术,电解铝固体废弃物的无害化利用技术,废塑料、废轮胎等可再生资源高附加值先进利用技术。

三、专项实施目标

通过实施本专项,力争提高我国高耗能生产过程节能技术水平和能源综合利用率,使吨铅冶炼综合能耗降低20%;提高高炉热风温度>1200℃,减少煤炭消耗;降低水泥熟料热耗(较同规模降低50kcal/kg);以减量化(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量)、再利用、资源化为目标,提高清洁生产工艺技术水平;进一步提高我国资源高效利用率、工业固体废弃物利用量,以及再生资源利用技术水平。

四、有关工作安排和要求

(一)请有关主管部门按照我委颁布的《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43号)要求开展组织、资金申请报告编制(编制要求附后)和申报工作,同时汇总相关申请材料报我委。地方发展改革委和地方经委需联合申报。

(二)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委托有资格的中介机构或组织专家组对项目进行评审,择优支持。

(三)项目申报单位应具有较强的技术创新能力和承担项目所需的研究开发以及相应的经济实力,具备专项开发的前期基础,鼓励产学研联合。

篇7

第一条为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在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以下简称实验区)建设的基础上,创建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示范区是在实验区建设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的可持续发展示范试点,是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载体,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基地。

第三条示范区建设要遵循科学发展观,体现时代精神,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努力开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行动。针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重点问题,进行可持续发展的前瞻性探索与实践。

第四条示范区工作要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的需求,统筹规划、整合优势,突出示范特色,深化示范内容,提升示范水平。

第五条示范区建设实行政府推动、公众参与、社会支持、优势集成的运行机制。

二、示范区的基本条件

第六条全面完成了《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规划》确定的实验内容和各项指标,验收合格并取得显著成效,在同类地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的实验区。

第七条示范区党政领导班子对可持续发展有较深刻的认识,政府推动有力,具有公众参与的制度保障。

第八条经济基础好,具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明确的规划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及有效的协调管理机制。

第九条示范区内社会文明、环境优化,科技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作用突出。

三、目标、任务和重点

第十条示范区建设的目标:探索并形成区域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人口、资源、环境和谐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机制;逐步建立和完善依靠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政府主导、市场推动的区域可持续发展支撑体系;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理念和管理创新能力的干部队伍,将示范区建设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示范基地。

第十一条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围绕经济建设与结构调整、资源节约与合理利用、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城镇化与城市发展、公共服务与社会保障、人口健康、公共安全等领域的重点、关键问题,开展创新性实践与示范。

第十二条编制《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以下简称《示范区规划》)。《示范区规划》应由示范区所在地同级人大审议通过,并列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体现其法定效力。

第十三条加强示范区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领导和管理体系,提高示范区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加强示范区制度和机制创新,保障示范区建设和各项政策、法规、制度的实施;建立实验区信息网络,实现可持续发展经验交流与信息共享。

第十四条宣传和普及科学发展观,提高全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拓宽公众参与可持续发展事业的渠道,争取公众支持和广泛参与示范区建设。

第十五条组织实施一批解决本地可持续发展关键问题的示范项目或工程,推动区域循环经济发展,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突出科技引导作用,集成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充分依靠市场机制,注重总体布局、强调项目或工程的区域典型性和辐射带动性。

第十六条总结和推广示范区工作的经验。加强调查研究和软科学研究,注重理论提炼,形成具有区域特点、创新性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和机制,为国家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政策制订提供决策依据,为同类地区的发展提供借鉴。

四、申报程序

第十七条由示范区所在地政府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后,向科技部提出推荐意见并递交有关申报材料。科技部委托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办公室(以下简称实验区办公室)负责受理申报工作。

第十八条申报材料要求:

1.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推荐函。

2.《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申报书》(格式附后)。

3.《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建设规划》。

第十九条实验区办公室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核审,并深入实地综合考察,形成评估意见。科技部组织召开由国务院有关部门参加的联席评审会进行综合评审。科技部根据评审结果下文批复。

五、组织实施与管理

第二十条实验区办公室负责示范区协调管理和日常工作。

第二十一条示范区所在地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协调领导小组,负责示范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协调工作,各职能部门分别承担或负责《示范区规划》中确定的重点任务(项目或工程),共同参与示范区建设。

第二十二条示范区所在地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在示范区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具体负责示范区的日常管理工作。

第二十三条由科技部建立示范区专家指导工作制度,参与示范区规划的审查及评估工作;对示范区建设工作提供指导,并参与可持续发展示范课题研究。

第二十四条集成各类国家科技计划和部门资源,鼓励和支持示范区承担国家有关可持续发展示范项目或工程。建立多元化的可持续发展示范区投资机制,重点支持示范区规划中确定的具有示范意义的重点项目或工程。

第二十五条各示范区在每年一月底前将上一年工作报告和本年度工作计划上报实验区办公室。

篇8

本办法。

第一条科学技术部(以下简称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对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进行认定,负责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制定相关制度与标准、编制《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申报说明》、组织开展产品认定工作并公布《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目录》(以下简称《产品目录》)。

第二条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遵循公开、公正、公平、科学的原则。经认定的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将在政府采购、国家重大工程采购等财政性资金采购中优先购买,并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相关产业化政策中给予重点支持,以引导全社会支持自主创新产品的发展。

第三条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遵循自愿申请的原则。凡在中国境内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企业、事业单位均可申请认定。

第四条申请认定的国家自主创新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

(二)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权益状况明确。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指,申请单位经过其主导的技术创新活动,在我国依法拥有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或依法通过受让取得的中国企业、事业单位或公民在我国依法拥有知识产权的所有权或使用权。

(三)产品具有自主品牌,即申请单位拥有该产品注册商标的所有权。

(四)产品创新程度高。掌握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对原有产品有根本性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技术标准。

(五)产品技术先进,在同类产品中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六)产品质量可靠,通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资质认定的实验室和检查机构的检测。属于国家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产品(如:医药、医疗器械、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产品),必须具有国务院相关行业主管部门批准颁发的产品生产许可;属于国家实施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产品,必须通过强制性产品认证。

(七)产品具有潜在的经济效益和较大的市场前景或能替代进口。

第五条申请单位须根据《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申报说明》向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科技厅(委、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申报材料:

(一)统一的申报表格。

(二)单位的法人营业执照副本或复印件,若属中外合资,应提供在工商管理部门注册登记的股权结构。

(三)关于产品知识产权权益状况和品牌状况的有效证明文件。涉及多个单位的,应提交与产品技术归属及权限有关的技术转让、许可、授权、合作生产、合作开发的合同或协议。

(四)产品检测报告,或特殊行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强制性产品认证证书。

(五)产品采用标准证明。

(六)其他需提供的材料,包括环保达标证明及产品创新程度与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有效证明。

第六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科技厅(委、局)会同本级经(贸)委(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等根据《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申报说明》规定的条件和要求,对本地区的申报产品进行汇总和初步审查,并组织专家评审。对符合条件的产品择优向科技部推荐,提交推荐产品的推荐意见及产品申报材料。《国家自主创新产品申报说明》及产品认定标准和具体认定程序将另行制定。

第七条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委托相关机构,按照统一的认定条件具体承担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评价工作。

(一)承担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的机构和人员(以下简称认定机构)必须符合《科技评估管理暂行办法》对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要求,具备承担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工作的能力和条件。

(二)认定机构应组织产品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生产、知识产权、管理、认定评价等方面的专业人员对产品申报材料进行审查与评价,必要时可进行现场考察或要求申请单位进行陈述和答辩。

(三)认定机构出具产品认定报告对其报告负责,必须依法保守认定产品的技术秘密,不得非法占有申请单位的科技成果,不得从事认定工作范围内的产品研究开发或生产工作。

第八条科技部对认定评价结果进行审定,形成《产品目录》初步意见,并向社会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科技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形成正式《产品目录》,办法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认定证书。

第九条科技部在其官方网站和,《科技日报》上向社会公布《产品目录》。《产品目录》主要包括产品名称、型号、主要性能与配置、有效期、单位名称等内容。

第十条认定证书有效期根据产品的不同特点分为两年、三年或四年。有效期满,被授予单位可再次申请认定,但应在有效期截止前三个月提出。

有效期内,若产品状况发生变化,被授予单位应及时向科技部报告。对不再符合认定条件的产品,将取消其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资格,并收回认定证书。

第十一条产品认定结果及参与产品认定工作的相关部门和机构接受全社会监督。对于有异议的产品,任何单位和个人可向科技部申述,科技部根据情况进行调查或组织复议,并反馈调查结果。

第十二条科技部对申请单位和认定机构进行信用记录和监督管理。

(一)申请单位提交的各种材料应真实可靠。对于弄虚作假或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认定证书的单位,将取消国家自主创新产品资格和认定证书、取消一定时期内申报自主创新产品的资格。

(二)认定机构如泄漏认定产品的技术秘密、非法占有申请单位的科技成果、从事认定工作范围内的产品研发或生产、认定工作中弄虚作假、出现重大错误且造成严重影响,将其取消其认定资格;造成损失的,责令其赔偿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三)管理部门如泄漏认定产品的技术秘密、认定工作出现重大错误或,将对有关人员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三条军事装备自主创新产品认定办法由有关部门另行制定。

篇9

[关键词] 基层科普 专项资金 管理实践 成效

近年来,福建省越来越重视基层科普工作,不断加大对基层科普服务能力建设的支持力度,2006年起,在省科协年度部门预算中设立了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该专项资金从省级财政性资金中安排,专门用于奖补扶持基层开展科普相关工作,年度规模从2006年的100万元发展至2011年的1420万元。该专项资金管理遵循统筹兼顾、规范管理、专款专用和绩效评价的原则,注重发挥引导和杠杆作用。

1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设立情况

2011年,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包含4个分专项:一是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从2006年起设立,每年安排100万元,用于补助基层科普车(含科普大篷车)和科普专用设备的购置更新、科普网站建设等,提升市、县(区)科协自身能力。二是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从2007年起设立,2007~2009年每年安排250万元,2010年起每年安排320万元,用于奖励和补助在农村基层科普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农村科普带头人开展基层科普相关工作,旨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的通知》,促进科普惠农长效机制的建立,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三是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2007年由省级财政追加安排、从2008年起设立,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科普惠农宣传栏、服务站建设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项目及奖补省科普先进县(市)、乡镇,增强农村科普宣传和培训能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四是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从2010年起设立,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补助市、县(区)科普场馆布展设计、展品设备购置及配套设施建设,旨在贯彻落实《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科协等部门关于福建省科普场馆平台建设规划(2010~2012年)的通知》,推动市、县(区)科普场馆建设,提升基层科普展教能力和水平。

2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的基本做法

通过积极实践探索和不断扬弃创新,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

逐步建立完善管理制度,促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科学化、规范化。2007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奖补资金使用和管理的通知》。2008年,省科协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我省农村科普“一站一栏一员”建设的通知》,该文件制定了《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管理制度》、《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栏建设标准》、《福建省科普惠农宣传员管理制度》。2009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福建省科普惠农服务站建设工作的意见》。2011年,省科协、省财政厅联合制定出台《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在该办法中,共设总则、目标与原则、申报与评选、组织实施、表彰奖励、资金管理等六章共四十二条,规定了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的用途、开支范围、预算申报审批程序等,明确了专项资金由获得奖补资金的先进单位和个人所在的县(市、区)科协、财政局共同负责管理,由县(市、区)财政局统一拨付到县(市、区)科协,实行报账制管理,同时强调加强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检查和监督。

2.2 规范项目申报评定程序

根据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所含各分专项的不同用途,在项目申报表中设置相关支出绩效目标内容,组织基层规范申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申报范围面向农村基层,符合《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所规定的推荐范围和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均可申报。各县(市、区)科协和财政部门负责组织本地符合条件的单位和个人填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项目预算表》等申报材料,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推荐单位和个人名单,经公示无异议后,将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设区市科协和财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对各县(市、区)推荐名单进行复核,提出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上报省科协和省财政厅。省科协和省财政厅根据各设区市的推荐名单和相关材料,深入调研,审查申报材料,组织专家评选出福建省的先进单位和个人,并在省级媒体公示7天,公示期满无异议后予以表彰奖补。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申报范围是县(市、区)科协,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申报范围是市、县(区)科协,要申请上述专项资金补助,须向省科协提交申报材料。项目申报材料经审核、汇总后,提交专题会议研究评审。会上评定通过的补助项目及金额由省财政厅和省科协联合下达到有关市、县(区)科协和财政部门。

2.3 加强项目执行跟踪监控

重视开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执行过程以及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跟踪督促检查调研,采集相关信息并加以汇总分析,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程、资金支出进度和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总结经验,纠正偏差。2008年,省科协印发《关于报送科普惠农兴计划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通知》,要求获得2006年、2007年奖补资金的单位和个人填报《科普惠农兴村计划表彰对象情况填报表》并附上专项资金使用效果的材料。2009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填报〈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表〉的通知》,对2007年、2008年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摸底调查。2011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检查调研工作的通知》,要求获得2010年专项补助资金的单位对专项资金使用情况及支出绩效进行认真自查自评,填报《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表》并附上专项资金到位、支出、结余相关财务凭证复印件,同时省科协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现场检查调研。2012年,省科协印发《关于报送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的通知》,要求获得2010年、2011年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且未正式上报项目总结报告的单位填报《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补助资金执行情况表》,同时组织有关人员到实地调研,现场检查、核实所报项目支出绩效运行信息。

2.4 开展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积极开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试点工作,认真分析研究评价结果所反映的问题,努力查找专项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根据财政部门的部署和要求,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被选定为2009年、2010年支出绩效评价试点项目,按规定编报了绩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开展了试点项目事后评价,报送了自评材料。2012年,省科协印发《关于开展2011年度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选定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作为2011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项目,开展项目事中评价,要求各有关县(市、区)科协负责组织辖区内获得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奖补的单位和个人认真开展支出绩效自评,报送《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基础表》、《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自评表》和绩效自评报告;在基层自评的基础上,省科协撰写了《2011年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按时报送给财政部门。

3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实施主要成效

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实施以来成效显著,2006年~2011年已累计组织实施1054个项目,共安排下达补助资金5490万元。通过该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进一步激励基层开展科普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地推动基层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培养造就了一批新型农民,提升了福建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

3.1 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建设取得新进展

至2011年底,全省已投入使用的市、县(区)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共有28个,比2009年增加5个;建筑总面积67002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32513平方米,培训活动室面积6056平方米),比2009年增加3535平方米;拥有常设展品7023件,比2009年增加1059件;全年参观(培训)人数达42.7万人次,比2009年增加16.1万人次。此外,还有在建的市、县(区)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10个。

3.2 科普宣传栏、活动站和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建设有了长足发展

至2011年底,市、县(区)建成科普宣传栏(画廊)9376个,科普展示单元总长度71532米,分别比2008年增长43.5%、22.4%;建成科普活动站(室)7789个,建筑面积221672平方米,全年参加活动(培训)111.9万人次,分别比2008年增长54.1%、52.6%和68.9%;建立各类农村科普示范基地786个,比2005年增长40.2%。2012年1月,省科协主办的“建设万个科普惠农宣传栏”项目被列入2012年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工作计划,省级财政安排补助资金937.2万元用于支持新建科普惠农宣传栏3124个。2006年~2012年,全省共有50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中国科协和财政部表彰,有131个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受到省科协和省财政厅表彰。

3.3 科普网站建设和科普车配置力度进一步加强

至2011年底,市、县(区)科协建有科普网站71个,比2005年增加53个(增长近3倍);浏览人数328.7万人次,比2005年增加272.8万人次(增长近5倍);配置汽车115辆,比2005年增加38辆。目前,全省各市、县(区)科协基本上配齐了科普车,福州市、三明市、建阳市等还配置了科普大篷车,2011年科普大篷车下乡205次。

3.4 农民科技培训成效明显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和措施,得到了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通过近几年的科技培训,培养了一批观念新、技能强、懂科技、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增强了农民科技致富能力,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实用技术的推广,推动了农业结构调整,加快了特色农业发展。2007年~2011年,全省农函大结业学员达16.8万人次,年均结业学员3.36万人次。2008年~2011年,全省各市、县(区)举办实用技术培训共计18741次,培训174.7万人次,年均举办4685次、培训43.7万人次。

3.5 全省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

中国科协组织开展的福建省第二次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福建省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4.4%,高出同期全国1.13个百分点,比2004年福建省第一次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测算出的比例提高了2.11个百分点。

4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

4.1 项目补助力度偏小,影响规模效应的发挥

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3.9万元,基层科普设施与阵地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4.3万元,农村科普和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4.7万元,项目补助力度偏小,规模效应不明显。尽管科普场馆建设专项资金安排的项目平均每个补助35.7万元,而实际上新建一个科技馆(科普活动中心)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就需要数千万元、上亿元,若包括展教装备费用,则所需建设资金规模就更大。一些科技馆虽已竣工,但缺乏展品设备,即使获得专项资金补助,对其科普展教功能的充实完善难有较大改观。

4.2预算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完全树立

预算绩效管理是根据绩效理念,由设定明确的支出绩效目标,建立规范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对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进行评价,并把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紧密结合起来等环节组成的不断循环的综合过程。由于预算绩效管理在全国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各地开展不平衡,一些基层单位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还不甚了解,对其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未树立绩效理念,对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的产出和结果重视不够,导致部分项目执行进展不理想。

4.3 配套管理制度不够健全

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考核验收工作比较薄弱,目前仅出台《福建省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尚未出台统一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还没有建立,绩效指标的设定、评价标准的确定、评价方法的采用等仍处于初始探索中,绩效评价定性指标的计分存在人为因素较多,定量分析缺乏基础性数据资料,绩效评价结果运用亟待加强。

5 推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思考

2011年,财政部印发《关于推进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强调各级预算单位要把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福建省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下财政体制改革的新要求,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

5.1 提高思想认识,树立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理念

要充分认识推进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化支出责任和效率,将绩效理念融入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管理全过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财务部门、业务部门的骨干力量参与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发挥各业务部门的作用,形成分配资金运用绩效、使用资金讲究绩效的机制。

5.2 加强学习培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业务新、政策性强、技术含量高、涉及面广、影响范围大的综合性工作,要加强对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增强其业务素质,尽快建立一支既懂项目管理、又掌握国家政策,既熟悉财政财务专业知识、又擅长信息处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队伍,努力提高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水平。

5.3 积极实践探索,构建科学规范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要积极探索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管理工作,事前科学设定绩效目标,事中跟踪监控绩效目标实现进程,事后评价绩效目标完成情况。通过深入研究,多方借鉴,设计完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逐步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预算绩效管理制度。

5.4 注重工作实效,充分发挥基层科普专项资金促进基层科普服务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要加快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的项目储备库建设,提高预算执行的及时性和有效性。重视探索建立基层科普专项资金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及时采集分析绩效运行信息,监控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通过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实践,促使基层科普专项资金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最大化、预算资金使用效率实现最佳化。优化扩大基层科普专项资金规模,加大项目补助力度,集中财力解决主要问题,继续重点支持科普场馆建设,为基层开展经常性科普活动提供阵地保障。

参考文献:

[1]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篇10

凡符合县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条件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均可申报。已通过县以上认定的农业产业园区不重复申报。

二、申报认定条件

1.规划设计科学。规划由资质单位、权威机构或者专业部门编制,经所在乡镇政府批准。

2.产业特色明显。根据自然现状,资源优势,园区建设要突出主导产业,产品相对集中片,综合性产业园区明确一个适合当地的主导产品,专业性园区要形成鲜明特色,名、特、优产品比例在50%以上。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和农产品产地市场,园区主导产品产值占园区总产值的70%以上,园区核心区规模要达到2000亩以上。

3.科技含量较高。推进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建设,园区要有1名固定的农技人员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技术示范、推广工作。建立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种子种苗中心,园区新品种种植比例要占70%以上,有市级以上品牌1个以上。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有紧密的合作关系,在园区成立专家工作站、研发中心、教学基地,提高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能力。

4.物质装备先进。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农田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园艺项目设施化比重达到70%以上,要充分运用智能温室、日光温室、钢架大棚、喷滴灌等先进设施装备。畜禽养殖实行规模化生产,占地50亩以上,圈舍不少于15000平方米。配套科学的饲养设施及粪污与废弃物处理装备,实行清洁生产。渔业基础设施先进,养殖池达到规格化、标准化要求,有独立的排灌系统和先进的配套设备,面积不少于500亩。

5.运行机制灵活。园区建设主体清晰,管理部门明确,内部制度健全。园区农业科技、信息、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等服务体系健全。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科研、推广单位等主体在园区兴业、创业。园区生产性投入以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主体。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流通,统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强农产品品牌营销,建立稳定的农产品市场销售渠道。

6.综合效益显著。蔬菜园艺类园区、水产类园区年亩均效益5000元以上,畜牧类园区年亩均效益2万元以上。辐射带动当地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成效显著。

三、申报认定程序

申请认定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须填报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认定申请表,并按照认定条件提供相关材料和附件证明。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申报工作,由所在乡镇政府同意后,报送县农委。县农委根据申报材料,组织有关专家进行评审,提出初步意见,经县政府审批同意后发文认定。

四、监督管理

1.对被认定的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实行“动态管理、能进能退”,定期进行考核,续两次考核不合格的园区取消其“县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