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考察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3 18:39: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生考察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生考察材料

篇1

1、加强对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的领导。我县各级各类学校均有分管副校长负责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工作,并由教务处、团委、总务处、体艺组、卫生室等有关处室主要负责人组成了学校体育卫生艺术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及时传达、组织学习上级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学习《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以及体卫艺教育工作的政策法规。

2、学校将体育、艺术师资及校医纳入教师培训计划。

二、学校体育工作

1、学校要求班主任老师及时掌握学生体质状况,同时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做好学生体育活动的考勤记录;积极开展体育竞技活动。

2、学校严格按照省颁课程计划开齐开足体育课程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授课。

3、保证学生每天至少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含体育课),积极组织学生课外、校外体育活动,并力求规范化、制度化。

4、各学校建立体育运动项目的课外兴趣小组。如乒乓球队、篮球队等。并积极推荐优秀选手参加各级各类运动会,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5、各学校配备专职体育教师,并开展相关培训。本年度,组织全县体育师资参加新广播体操培训。同时,还组织各校优秀班主任老师参加校级学生广播体操培训。

6、多数学校按规定设置体育场地、配备体育器材和教学用具、用品等,并做好课内外体育活动和体育训练的安全工作。

三、学校卫生工作

1、教学卫生:按照《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进行检查,教室平均照度基本达到150LX,教室黑板无破损、无眩光。

2、学校食品卫生:各学校严格执行《学校食堂与学生集体用餐卫生管理规定》,与食堂承包者签定《卫生安全责任书》,建立卫生责任追究制度;总务后勤部门有专人负责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工作;学校食堂有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有健康证,有食堂卫生管理制度与措施,食堂环境与设备、食品加工、存放器具符合卫生要求,食堂布局合理。县城学校各班统一向学生供应充足的、符合卫生标准的饮用水,确保水源卫生安全。

3、健康管理:学校定期开展学生的体质检查,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并根据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4、健康教育:全县组织开展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并将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作为重要内容,通过图片、讲座、黑板报、发放预防艾滋病教育资料等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和远离病毒的健康教育,并根据季节性流行病传染特点,进行预防宣传教育;健康教育的时间以健康教育课和晨会为主;师资由各班主任兼任和校医兼任。通过健康教育活动,学生基本掌握了健康知识,养成了良好的健康行为习惯。

四、艺术教育工作:

1、各学校按省颁课程计划积极开齐开足艺术课程,并按课程标准和计划要求进行授课;

2、各学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了“书法”、“美术”、“电子琴”等不同门类艺术兴趣小组,班主任老师能积极引导全体学生参加课外艺术活动,并做到经常化、制度化。定期进行成果展示,定期开展专职艺术教师教研活动和业务培训。

4、部分学校配备有专用教室、配备教学器材、教具、挂图等,基本符合教学要求。

五、存在主要问题:

篇2

【关键词】高考政治 主观题 解题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079-01

1.引言

随着新课标改革的不断开展,高考政治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主观题出题越来越活,与时政时事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关键信息提炼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答案组织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考验。在平时的政治教学过程中,政治课教师要避免就题论题,而是要带领学生共同探索材料阅读方法、知识迁移方法,共同探索做好政治主观题的规律。

2.近年来高考政治命题特点

近年来高考政治更加侧重对学生进行能力考察,强调学生阅读材料过程中获取和理解有效信息的能力。整个试卷的试题稳重求变,变化中又有所创新。具体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重视对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以及社会热点问题的考察。如全国卷(一)2008年考察“三农问题”,2009年考察“抗旱赈灾”问题;全国新课标卷2010年考察煤炭行业安全问题和重组问题以及文化产业发展问题,2011年考察科技创新和传统文化作用及其发展问题。这些问题都以丰富的材料为背景,采取小切口提问的命题方法,对学生的政治知识进行考察。

其次,问题设置比较稳定,但也经常有所创新。主观题的问题设置主要是从“3个W”来设置的,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注重探究性,考察学科内部知识的综合,知识跨度较大,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第三,高考政治主观题分值大,对高考政治成败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高考政治备考过程中,教师要紧紧抓住高考政治的这些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和试题命题规律来帮助学生备考。

3.高考政治解题技巧

3.1抓住材料,挖掘有效信息

材料辅助是政治主观题的一个重要特点,材料是答案的重要来源,是题目答题的重要指向,很多考生在做题时直接跳过材料看问题,结果答题与材料缺乏联系,与答案要求相去甚远。在做题时,考生应该先审题,然后带着问题去阅读材料,阅读过程中,勾画出与问题相关的重要语句,待稍后答题时将其组织到答案中。

高考政治试题中的材料主要有引文式和图表式,引文式主要就是反映时政热点的段落,图表式材料主要就是表格、饼状图、柱状图等反应事物发展情况和发展趋势的图。对不同的材料要采用不同的解读方法。首先,对于引文式材料,要认真阅读,阅读过程中寻找关键字句(能与教材知识点相联系的语句、与设问联系紧密的语句、能够表明材料中心思想的语句等)。第二,对于图表式材料,首先要看清图标的标题和注,这样就可以先明确材料的主要内容。其次,要进行数据的比较。数据的比较要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双向比较,除了要观察数据大小之外,还要注意随着时间的变化这些数据的变化趋势。

3.2关注问题,搞清题目类型

很多学生在答题时看见阅读完材料之后,看到问题就马上开始答题,这其实是不可取的。看到问题,首先要明确考察的范围,确定是政治、哲学、经济各部分中的哪一板块,然后回忆这一模块的知识点。也就是要先搞清楚问题的范围。然后,要明确题目类型。高考政治题目主要有“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种类型,如果问题是“该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图表反映了什么社会问题?”等,就是“是什么”型问题;如果问题涉及“原因”、“意义”、“作用”、“为什么”、“必然性”、“重要性”等词语,则为“为什么”型问题;如果问题是“提出合理化建议”、“措施”、“方法”等,则为“怎么办”型问题。不同的问题要采用不同的回答方法,所以在审题过程中弄清楚题目类型是非常重要的。

3.3结合教材,做好知识迁移

笔者在审阅试卷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同学的答案与材料联系紧密,肯定是做到了“抓住材料”这一点,但是,在答题过程中这些学生却“偷懒”了,他们直接将材料中的原话抄下来当作答案,这样答题,得分往往不高。高考政治除了考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的同时,更注重考察知识的迁移。也就是说,当我们从材料中找到有效信息之后,要做的不是直接把材料抄下来,而是要联想教材的哪一部分、哪个知识点与材料联系紧密,要用课本上的知识点来替代材料中的语句。由材料想到教材、想到知识点,再用知识点来替换材料,这就是知识迁移的过程。

3.4简略得当,紧扣采分点答题

高考政治试卷卷面很重要,卷面就是试卷的脸,给阅卷老师以第一印象。答题过程中,要注意根据题目标示的分值答题,控制好答案长度。很多学生认为在答题过程中存在过度解释和阐释的问题,结果卷面都快占满了,想说的还没有说完。高考政治答题是踩点给分,学生答题只要涉及采分点,就可给分,有理也可给分,所以,高考政治答题要点到为止,三两句话说清即可,防止就一个知识点或得分点长篇大论,可以多角度考虑,多侧面答题,注意答题的全面性。

3.5规范答题,严密组织答案

在经过了审材料、审图表、审问题、知识迁移等步骤之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组织答案了。答题过程中,要切忌“乱”和“单一”,所谓“乱”,就是逻辑混乱,想到哪写哪,缺乏层次性;所谓“单一”就是思维过于死板单一,知识点不全面,分析问题的角度单一。答案组织要遵循“理论+材料”的原则,开门见山,先亮明观点和得分点,然后联系材料进行简单的说明。然后,要注意答案的层次化、全面化,自己在答题过程中可以在草稿纸上简单地列一下答题要点,这样可以防止边想边写引起的混乱和丢落。要注意使用教材语言,也就是术语来答题,不要用大白话,要体现一定的政治专业水平,这就要求学生夯实教材知识基础了。学生在知识的准备过程中,要注意建立知识框架,建立起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

4.结语

高考政治主观题关系到高考政治乃至高考的成败,政治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的过程中,要帮助他们明确取胜主观题的应考要点,帮助学生克服对政治主观题的恐惧感。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地理教学 学生 社会实践 经济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6-0084-01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复杂的地质地貌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复杂的地质地貌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较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影响着地区的降水、光照、耕地的数量分布,对大规模发展种植业限制较大,粮食产量不足。另一方面又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直接影响着地区的商品经济和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是湘西地区长期以来一直以种植业为主,难以实现对资源的综合开发和经济综合发展的症结所在。

复杂的地形对地区经济的发展也有诸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复杂的地形地貌有利于农、林、牧、渔、猎等多种经济的综合发展;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种植和栽培以及多种经济林木和用材林的发展;有利于山区立体农业、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等多种环保、健康、高效的农业发展模式的推广和发展。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有利于多种矿产资源的储藏和分布,矿产资源丰富。复杂的山区地形使河流多险滩、瀑布,水流湍急,水能资源极为丰富,有利于对河流梯级开发,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能源保障。优美的自然环境和复杂的地质地貌孕育了大量的旅游资源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

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条件和资源,这里的山水将面貌一新,夕日的“穷山恶水”将会变成今日的“山清水秀”。夕日落后、单一、自给自足的经济将转变成今日综合开发健康、养生、营养的生态农业和商品经济。

二、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对当地的地形进行实地综合考察

教育教学要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地理教育教学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服务功能尤为突出。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加强对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的培养。为实现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理念,笔者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并对实践活动的内容、范围、方式方法做了明确具体的布置。

1.明确考察内容。将考察内容分为六个主题:①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②地质地貌与气候,③地质地貌与交通,④地质地貌与河流,⑤地质地貌与人类活动方式,⑥地质与矿藏。

2.社会实践调查范围。对学校周边地区以及学生自己家乡进行考察。

3.社会实践考察时间。双休日和节假日。

4.学生分组及社会实践考察任务分工。将班级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负责对以上六个主题进行考察。

(1)考察前的准备工作。指导学生写好考察计划书,设计考察路线图。要求各考察小组根据各自的考察内容设计考察方案、准备考察器材和考察表。考察方案中要求学生在考察区内选定三至五个考察点,确定考察方式和时间、小组成员的分工等。因考察内容不同,所需器材和小组成员分工也不尽相同,每个小组要根据自己的考察内容做好周密细致的安排。老师对每个小组的计划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和指导。

确定考察点的考察内容:根据计划中所选考察点,明确该点的主要考察内容。如:第一小组考察内容主要是“地形地貌与地质构造”,所选考察点必需要有较为明显的断层构造或山地公路的明显剖面处,这样才能更加容易观测到地质构造状况。

确定考察方式:一方面到相关部门查找相关资料,了解当地的一些自然地理状况,然后再到考察点进行现场考察。

明确考察时间:何时到何相关部门找资料,何时到实地搞调查。

器材准备:主要是摄像机或照相机、录音机、卷尺、绳子、小铁锤、纸、笔、食品和水等。

小组成员分工:安排好相关人员分别负责摄像、录音、测量、笔录和后勤等工作,各就各位、各司其职。

(2)实施考察工作。该阶段的工作重点,一是考察工作。安排学生按考察计划书中的设想一项一项地进行,并根据实际情况可对考察内容或对象做适当调整,做好考察工作。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在考察过程中应做好人身安全考虑工作,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和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并学会一些基本的应急手段和自救方法,在考察过程中尽量有教师或家长陪同。

三、指导学生结合实际,开动脑筋,提升能力

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遇事敢想,有独特的见解,但因与外界联系较少,自卑感较为明显,因此在他们表达自己的意愿与意见时总是显得十分的拘束。培养少数民族学生的自信心,社会实践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掌握着当地地质地貌的第一手材料,有依据就有发言权,这是一个培养学生自信心,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最佳机会。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享受工作的乐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笔者对本次考察活动又做了进一步的工作安排。

1.各小组将自己考察所获得的材料制作成课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学生通过制作和展示课件,看到自已的作品,无不感到成就的喜悦和乐趣,更进一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篇4

这是一本以极地为主题的在线杂志(图1),由五个栏目组成:教师学习、面向课程、知识与能力、研究故事和极地新闻,每个栏目中都包含相关的文章供教师在线阅读查看,每篇文章最后还会列出相关的在线资源链接,方便教师搜集查找更多材料。网站还提供极地故事下载,分文字版、插图版和电子书版,并按年级分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有选择性下载使用。此外网站还包含极地图片库和语音材料内容。该项目得到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赞助。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1~5年级

适用人群:小学教师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

美国海洋大气局北极网(NOAA)

这是美国海洋大气局下设的北极主题网(图2),由NOAA北极研究项目支持,太平洋海洋环境实验室开发制作,主要包含面向科学家的研究资源和面向公众的一般性科普资源。在一般资源中可以找到北极探险、极地考古、极光、北极动物、极地环境与气候变化等主题相关的文章和图片资源。其中还专门设置了教育栏目,提供教育资源的外部链接。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大学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和公众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

极地教育――国际极地基金会教育网站

这个教育资源网站是国际极地基金会四个网站之一(图3),面向教师和学生,提供最新极地新闻、图片和研究成果;围绕极地环境、气候变化、能源、生物多样性等主题开发的教学材料,给教师提供准确的知识背景,帮助他们开展课堂教学。此外,网站上还包含一系列由各国研究机构、大学和国际组织合作的国际教育项目资源介绍,这部分资源以cD形式发行,需要与IPF直接联系获取。

语言:英语

适用年级:小学至高中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或注册下载

中国极地科普馆

网站由展览馆、多媒体馆、科技园、名人堂、游乐园、知识窗六个版块组成(图4),从极地风貌、极地知识、极地考察、极地名人等方面全方位、多角度地将极地的真实面貌展示给公众。网站的资源多是面向公众的科普性质的资源,内容简单易懂、覆盖面广、形式多样,适合于对南北极感兴趣的青少年学生,有利于学生了解极地,对极地知识和极地考察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语言:中文

适用年级:小学、初中

适用人群:教师、学生及公众

资源使用:在线使用

极地之门――中国南北极信息网

这是由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开发的网站(图5),全面报道我国南北极考察的相关信息。网站通过科学数据、标本资源、期刊论文、历史资料等数字平台全面、深层次地介绍了中国的极地考察情况,每一个栏目都包含大量极地相关信息和资源。极地工作者可以从网站上及时了解我国的极地考察动态并获取相关考察数据,同时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站认识神秘的极地,了解极地的自然状况以及我国极地考察的最新进展和成果。

篇5

在申请者申请学校的材料中,尤为关键的录取材料以及学校宣传册要备好;在学历材料中,一定不要忽略了学历学位原件及中英文证明原件、成绩单中英文证明原件;在家庭及资金材料中,申请者如有配偶,提供工作收入证明;在面试中,尽量拉近与考官之间的距离,让你们的交流氛围变得轻松、欢愉;在谈话时,眼睛要直视对方,不要目光游移不定,它会影响考官对你的信赖……

首先,申请者签证材料须备齐并主动出示

在基本材料中,护照、身份证、签证申请表及照片(一般领事馆附近相馆)、签证申请交费收据(2张)、以及英文成绩(TOEFL或GRE或GMAT或IELTS)需备齐;记得面试前要预约时间。

在申请者申请学校的材料中,尤为关键的录取材料以及学校宣传册要备好;强调一下,申请学校及专业在相应院校网站能够下载材料(学校首页、院系首页、专业课程、教授信息),并且掌握同级别其它3-5所美国学校的基本信息,如学校名称、位置、专业等也是必要的。

在学历材料中,一定不要忽略了学历学位原件及中英文证明原件、成绩单中英文证明原件;如果申请硕士,在提供的工作资料,不要忽略工作及收入证明(中英文,公司正式信笺上);如果本人是公司法人,提供营业执照原件及公司证明文件。

在家庭及资金材料中,申请者如有配偶,提供工作收入证明;如果是父母或其他人资助,提供其收入证明;要是有家庭产业,需提供企业或公司证明材料原件,不要忽略了房产证原件(本人、父母或资助人)。值得强调的是,提供在美留学期间能够支付留学费用的存款证明至关重要。这些材料在面签时,考官不会主动要求申请者出示,申请者在与考官交谈过程中,要随着谈话内容的需要适时出示相应证明材料,不要等到考官质疑询问后才有所反应,造成双方之间尴尬。

其次,考察申请者的语言能力及综合素质

毋庸置疑,与申请院校在语言要求上设有门槛相似,面签时考官要考察申请者灵活运用外语的能力,因此,已经通过语言成绩要求的申请者,只要在面签时保持清醒头脑、以自信平和的心态与考官对答如流,相信这道语言关并不是难事。

但是,面签考官除了检验申请者的语言水平,还要多方面考察申请者,以此来确认其是否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胜任国外学习生活。比如说,国内学生的性格相对内敛,考官会观察你的性格特点,以便判断申请者是否具有适应海外各种环境变化的生存能力;不仅如此,考官还会在交流中考察申请者的逻辑推理、应变等综合素质。另外,亚洲学生的成熟度一般是考官最大的顾虑所在,考官会从种种线索来判断申请者的成熟度。

第三,考察申请者有关学业方面

申请院校或考官,尤其是“学校的评审委员”希望招收对于学校能有贡献的学生。因此申请人在面签过程中。应尽量表明自己的特质与潜力能够为学校带来一定贡献。

在专业选择及涉及就业方面,如果申请去美国留学,要注意的是,学习目的要单纯并具有合理性。没有移民倾向并且计划学成回国,能够保障获得美国面签的条件之一。此外,要对自己未来的发展阐述明晰,让签证官听的清楚,而不是被认为你会移民留在美国工作,否则就会增加拒签风险。

篇6

[关键词]历史学;实践教学;专业考察

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加深对理论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平台。因而,实践教学已成为大学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教学环节。而历史学作为传统的基础理论学科,在重视理论教学的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实践教学。本文以专业考察为例探讨历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问题。

一、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历史学科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传统基础学科,承担着把知识转化成素质和能力的重任,对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但近些年来,历史学科的地位受到了日益严峻的挑战,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代社会,很多人受经济大潮和功利主义的冲击,以实用为评判尺度,对历史学科做了功利性的取舍。历史学专业面临招生难、就业难的困境,成为人们眼中的“冷门专业”,这给该学科的办学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历史学专业的教学必须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落后陈旧的教学现状,要理论联系实际,更新授课方式,更为重要的就是注重实践教学。而目前历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仍存在很多问题。

第一,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对实践教学不够重视。长期以来,历史学专业的授课局限于课堂理论教学,师生把大部分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研读史书、探寻理论,并未能深刻理解历史、感知历史,以致于脱离了实践,流于空泛的理论。在教学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所占比重很少,而且在内容安排和时间安排上都存在很大的随意性。相反,理论课时数量过大,导致学生盲目追求理论课成绩,从思想上对实践教学不能给予足够重视。

第二,缺乏开展实践教学的平台。实践教学是以理论教学为基础,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视野的重要实践活动,尤其对于历史学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增强其感性认识,加深对本专业理解的重要途径。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未能建立开展实践教学的有效平台,对校内外的实践教学资源没有进行合理的整合,缺乏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没有形成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

第三,实践教学缺乏保障机制。由于学校未能给予相应的政策支持和经费保障,历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开展的较少,而且没有形成持续性的活动,未能结合专业特点,形成相对稳定的长期有效的实践教学基地,也缺乏业务素质好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因而难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实践活动不能得到有效保证,也无法真正走出学校,走向社会。

二、历史学专业考察的目的和意义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历史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中,要做到知行合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进行专业考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首先,组织学生对历史遗址、遗迹和遗物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对具体、生动、丰富的历史材料进行收集和感知,可以弥补理论学习存在的不足,使学生能更为生动直观地感知历史、理解历史。学生把采访调查中所获的非文本资料和文献资料相互印证,形成自己的观点,有效训练了史料收集能力和科研能力,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和实践技能。通过实地考察,能增强学生的历史专业感,深化对历史学专业的学习和认识,巩固专业思想。同时还有助于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其创新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其次,进行专业考察,还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爱国精神。通过实地考察,将课堂空间拓展为社会空间,学生有机会深入社会,对各地的历史地理、社会文化、风土人情有更为深入的了解,进一步拓宽知识面,提高自身素养,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在专业考察的过程中,学生能更深刻地认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历史意识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这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关怀具有重要意义。

三、改进措施及建议

历史学专业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其中在专业考察方面

应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更新观念,提高认识,高度重视专业考察。历史学专业考察是出于本专业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而进行的,考察地点多为历史遗址、遗迹或遗物,如半坡遗址、昭陵、乾陵、茂陵、龙门石窟、碑林、故宫等等。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内化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能通过专业考察收集更多的历史资料,去感知历史、研究历史。因此,在历史学专业的培养方案中,应加大实践教学所占的比重,增加实践教学的课时数,增设与实践教学有关的课程,改变过去只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传统观念,转变学生的史学观念,树立正确的实践观,把实践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突出专业考察的地位,提高师生进行专业考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第二,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模式。要进行有效的实践教学,除了在思想上高度重视之外,还要构建一套合理完整的教学模式。实践教学与课堂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学生在学习了本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后方可进行专业考察。具体的实践教学模式需要合理有序地展开,就专业考察而言,首先要确定合理的考察地点,考察的范围应尽可能的获取到丰富的历史材料。比如古都西安,历史上多个王朝建都于此,留下了可供我们学习研究的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是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考察地。其次,要有明确的考察任务。带着目的和任务去实地考察,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研究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喇嘛教,可就近去各地的喇嘛庙考察,如大召、百灵庙、五当召、美岱召等。如果去西安碑林,则研究的重点内容就是典籍石刻和书法艺术。参加专业考察,不同于户外旅游的休闲放松,师生要有明确考察的重点和任务,要认真观摩,有目的地收集历史材料,考察后学生要撰写出有质量的历史考察报告,对专业考察做深刻的分析总结,并以此作为考核成绩的依据。再次,就近实地调查与异地专业考察相结合。一方面,组织学生实地调查就近的古城遗址,有效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如包头的同学可去麻池古城、北魏时期的的怀朔古镇,通过就地采访调查,采集历史资料,进一步了解该地区的历史文化。另一方面要进行异地专业考察,重点考察著名古都、历史文化名城以及具有代表性的历史遗址、遗迹,从更为宏观的角度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深刻认识人类文化的起源、分布和社会历史演变的过程与规律,加深对历史学专业的理解。同时,还可以通过社会实践、毕业论文、科研立项等方式开展多角度、全方位的实践教学,再结合理论课程的学习,共同构成完整的教学体系,提高教学效果。

第三,加大力度建立有利于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首先,根据专业所需,建立一批长期有效的专业考察实践基地。历史学专业实践基地的建立要以实现历史文化资源的共享为重要目标,学校要与实践基地签订协议,建立长期有效的合作关系,从而搭建良好的教学实践平台,共同为培养新型学术人才贡献力量。其次,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政策措施,保证专业考察的有效开展。在教学管理工作中,学校必须在人员配置、时间安排以及经费保障方面给予足够的支持。专业考察以学生为主体,同时也要有专业的业务素质强的指导教师组织和参与,以便有效地指导实践教学,处理和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使学生在专业考察中真正能得到锻炼和提高。在教学计划中,要有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保证必要的专业考察的时间,避免随意性。同时,学校还需多方筹措实践教学经费,加大投入力度,从而使学生的实践活动得到有效保证。

总之,开展历史学专业实践教学活动,进行实地考察,是理论联系实践的必要途径,是打破传统封闭的教学模式、培养具有较强社会适应性的新型历史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步骤。只有师生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共同努力为实践教学创造条件,推动教学改革,带动学科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才能使历史学专业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发展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学科。

参考文献:

[1]王建刚.实践教学双语教学研究与探索.南海出版公司.2007年.

[2]庄韵勤.专业考察对历史系学生成长的意义[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4,(2).

[3]王宗磊.对石河子大学历史学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的思考[j]. 石河子大学学报第25卷.

[4]王少久.论历史教学中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1).

篇7

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本次考试试卷延续了一贯的思路,分为主客观题,选择题24道,共48分;非选择题4道,共52分。为了提高以后的教学质量,对试卷做以下分析:

一、试卷特点

本次考试试题的命制遵循了《政治考试大纲》和《政治课程标准》,从整个试卷来看,考试范围是高中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试题内容多考察《经济生活》主干知识,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总体来看,本试卷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基础知识的考察

选择题部分,主要考察了“商品的基本属性”、“货币及职能”、“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国家宏观调控”、“分配制度 ”等一系列重、难点问题。

非选择题部分,四道题分别考察了“消费观”、“企业的经营”、“财政及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题知识基本上是源于教材,强调对书本基础知识的识记与理解,从而引领了高中政治课教学立足书本的方向,也符合高考“回归书本”的精神,起到了良好的考试引领作用。

2.关注社会时政热点

选择题1、3、6、7、13、23题;非选择题26、27题利用社会热点作为背景材料,考查的既是教材的基础知识,也是社会时政热点,是学生应知应会的重要知识点,是教材中的主干知识,这样的考核有利于引领广大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关注生活,并逐步学会运用书本理论知识解决现实社会的具体问题。

3.试题难易比较适度。选择题总体不是很难,细心的学生还是非常容易得分的。非选择题第28题以“政府和市场两手发力”进行设问,部分学生因理解不到位,只是就政府宏观调控进行阐述说明,失分情况较为严重。第25、26题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很容易回答的,所有学生基本上能够作出正确回答,关键看能否做到从材料出发。

二、学生易犯错误分析

1.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其结果是识记不准,再现困难。由于目前我市中考政治考试、高中政治会考,都采取开卷考试,不少学生不大注意识记基础知识、基础概念和基本原理。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东拼西凑,表述杂乱,缺乏条理性。

2.审题不准,概念不清,张冠李戴。 在选择题、非选择题中均有所表现。比如26题,题干要求用“企业的经营”的知识回答,学生由于审题不准,没能完整地将答案呈现。

3.死记硬背,不善综合。部分学生把自己“死记”的知识“硬背”出来,导致写了很多理论性知识,缺乏材料的分析,其结果是失分较多,自己的分析与综合能力也未得到提升。

4.个别同学依然掌握不住答题基本要求,作不到段落化、序号化、层次化,眉毛胡子一把抓。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教学中注重知识框架的构建以及基础知识的巩固。

2.政治课教学要强化趣味性,将生活与教学紧密结合。

高中政治必修四本,分别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应与学生生活密切结合,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3.加强练习。继续坚持“小题大做,大题精做,难题少做,怪题不做,错题重做”的方针极大练习量。

篇8

一、教学条件分析

农业曾经是最贴近学生的人类生产活动;如今,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的学生,对农业生产却已经越来越陌生。有关农业的地理教学,也渐渐演化成了呆板、枯燥的知识输送。农业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青岛的崂山茶因吸收了山水精华,汤碧色青,品之回味无穷,成就了中国江北第一名茶的地位,具有典型性。对于青岛各区的高中学生而言,赴崂山茶场考察学习,便捷易行。

二、教学方式选择

在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应遵循的基本的原则是:室内与室外相结合,突破空间的阻隔;实地调查与数字课程资源相结合,多角度强化对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培养。

实地考察。利用周末r间,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学生到附近的茶场实地考察影响茶树生长的自然条件。

网上查询。上网查询有关崂山茶引种的相关资料,探讨青岛茶树种植的发展演化。

资源整合。课余时间将考察内容加以整理,并转化为数字课程资源,作为其他同学的学习资源。

植入课堂。在课堂上,借助于数字课程资源,学习借鉴其他同学已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提升学生对地理实践力的认知;对他人的研究性学习材料进行再分析和思考,延展原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三、教学环节设置

论茶道。投放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实地考察的材料,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分析,使学生深刻理解自然地理要素的基础属性及对农业生产的制约作用。

解茶困。投放学生查阅的有关崂山茶“南茶北引”的历史发展资料,使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要素的改造作用,掌握影响现代农业生产的“信息”“品牌”等新因素,进一步认识社会经济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决定作用。

篇9

关键词: 海派风格;信度和效度;科学评价

Conflicts and reflection of innovation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 On the course of history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Shanghai 2012

SHE Wenhua (Shanghai Experimental School;Shanghai;200135)

Abstract:In 2012 the Shanghai history course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s opened, the reality of the Shanghai style is reflect, it have certain guidance on the role of history education for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quality objectives and requirements. But because of the excessive pursuit of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multiple ability of student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evaluation, caused the paper examination and scholar's subjective will have many problems to lose balance and stability, decrease th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and impact the scientific fair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s to achieve breakthrough innovation relative balance leading education and science fair evaluation, must change the imbalance of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objectives and proposition team structure.

Keywords:Shanghai styl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Scientific evaluation.

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秉承了上海试卷的一些传统特点,又意图加大力度改革,对学生的多元能力做出更高要求的评测。在试卷评价争取创新突破的同时却对评价的科学与公正构成挑战。

2012年的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开放、现实的海派风格继续得到鲜明体现,对中学历史教育目标要求培养的学生素养有一定指导作用。首先,上海历史试卷面貌生动的特点被很好地保留下来。考题引用材料依旧多元,史书文献的随处可见,仅点明出处的就有《左传》 、《金布律》 、《元史q奸臣录》 、日本《养老律令・学令》 、《马歇尔计划》 、《论美国的民主》 、《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 、《马约》 、《雅典政制》 、《风俗论》等,此外统计图表、历史漫画、历史照片、文物图片、历史地图……不一而足。这不仅使试卷表情活泼,又引领历史教育对多种历史材料的关注,从而强化学生对多元历史材料丰富性的认识,推进了对培养“史由证来,论从史出”意识的关注。其次,上海历史试卷注意对试题历史环境的创设,增强学生做题的代入感,如37题第(2)小问“综合以上因素,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将学生放入北宋初年的时代背景从当时的决策者而非现代旁观者的视角去思考决策的合理与否,注意历史唯物史观的掌握运用,在真正理解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历史。第三,上海历史试卷依旧保持小切口、大视角的特点,注意历史与现实、地区文明与全球文明的紧密联系,不回避历史热点与重点,关注对学生深层历史认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察。第38题考察1840年到1842年发生的历史原因,没有回避战败170周年的历史热点,反而要求关注工业革命和整体世界文明的逐渐形成对落后的中国影响,产生对历史与现实的反思,实现对学生全球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考察。第39题也有类似风格,不回避1912年百年的历史热点,以女权和教育为切入口,关注此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新陈代谢的进步与冲突,紧扣考纲重点。第40题“伏尔泰眼中的中国”通过伏尔泰描绘中国、学生看伏尔泰对中国文化的解读,以两个视角将东西方历史进行融通,不仅关注中国古代社会、又联系法国启蒙运动发生的社会需要,考察学生将历史与现实、地区文明与全球文明有机联系起来的深层认识。综上所述,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材料为载体,注重对历史思维、历史认识和历史智慧的深层次考察是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值得肯定的长处。

但是2012年上海市历史高考试卷暴露出来的诸多问题不容回避,对试卷的信度和效度形成明显不利影响,从而影响考试评价的科学公正。

首先,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存在历史概念界定不严谨、题干逻辑指引误导的问题干扰学生的正确认识。例如选择题第3小题,答案认为对研究古代特洛伊战争具有第一手史料价值的作品是《荷马史诗》的论断就颇有问题。第一手史料指的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如档案、信函、日记、回忆录、照片、文物古迹和其他实物等。根据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分册q第7课希腊古典文化》记载,特洛伊战争发生于公元前13世纪末, 《荷马史诗》相传作于公元前9世纪,历经数百年辗转口传,直至公元前6世纪中叶第一次写成文字,距特洛伊战争发生约600余年,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版本甚至不一定是当时的原初版本,如何能够认定为第一手史料?从文献来说《荷马史诗》是原始的,但这一时期小亚细亚地区的文物遗迹应该更接近于一手,《荷马史诗》充其量只是让我们探寻特洛伊战争存在的初始线索而已,不能混同于一手史料。此题答案显然会混淆学生对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历史概念界定的准确认识。选择题第14小题,题干清楚表述以曼彻斯特别针工场细分工序为代表的工艺改革受棉纺织厂管理改革影响出现,据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分册q第10课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记载,第一家棉纺织厂是阿克莱特创立于1771年,据此判断工艺改革的出现应迟于这一时间,而这种工艺改革的普遍化则应更晚,学生若选择19世纪中叶更符合逻辑,,与“普遍发生”这一时间指向吻合。但正确答案却是18世纪中叶,即18世纪40―60年代。如果强辩教材提到先有手工工场分工工艺改革后有工业革命发生,似与题干提供的逻辑线索不符,学生应该看材料逻辑答题还是无视材料根据所学知识答题成为难解的抉择。对学生科学历史共识和审题策略的破坏体现了命题者缺乏对中学历史教学学情的基本了解。

其次,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存在某些题目知识考察较偏、甚至超出教材的情况,这成为使考卷难度出现偏差的原因之一。以选择题第8小题为例,“初建于中世纪后期的意大利佛罗伦萨市政厅”是什么的正确选项是“市民通过行会组成的政治中心”,但无论是教材《高中历史第一分册q第五单元中世纪西欧》还是《高中历史第四分册q第一单元15―16世纪西欧社会的演变》都只字未提“行会”,而且教材也从未表明佛罗伦萨是完全自治的城市,因为缺乏必要的知识背景,学生容易犯错。选择题第11小题,日本《养老律令・学令》学校“祭拜孔子”的规定出现时间的正确答案是公元8世纪,但是《高中历史第七分册q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大字部分强调儒家文化公元6世纪传入日本,而该内容出现在这一课的“知识链接”栏目中,若考察栏目中的内容理解可以接受,但考察这一内容中的时间识记则显然太偏,若教材的“文献选读”、“知识链接”中的历史事件时间都需掌握,学生的记忆负担无疑倍增。也有人提出应根据《高中历史第二分册q第15课 中外文化交流》中“东亚文化圈”一目来推断时空为唐朝,故推出8世纪的答案,但是教材内容仅指出在唐朝日本在各个层面全面学习中国,并未点出这一学习浪潮始于何时,不如《高中历史第七分册q第5课儒家文化的传播》大字部分明确,更无一字提到学校“祭拜孔子”的确切记载,如果学生选择据此推断,也无法表明他历史逻辑的严谨正确,只是运气而已。此类历史题目的出现,不仅无法有效考察学生的历史素养,更使历史复习方向重现无节制拓展知识内容和死记硬背,开历史教育改革的倒车。

第三,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非选择题存在违背历史客观实证与问题指向模糊的问题,让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回答方向,使试卷难度进一步提升。以36题“梭伦的大盾”为例,问题(1)“为何梭伦认为自己可以离开城邦十年不回?”提供材料中仅有梭伦想要离开的理由,并无梭伦可以离开的解释,即使将题干中的“梭伦认为”删除,也仅能凭推测得出结论,而这种非历史的主观臆测即使在语文试卷中出现也经常受到诟病,以免产生高中历史教育的错误导向。显然,这一问题的指向模糊乃至错误,使学生尤其是语文能力出色的学生产生纠结,难以正确回答,思维简单的学生选择照搬材料或教材内容才能凭运气获得一些分数,而要联系到雅典的法制更是异常困难。这种优秀学生可能错得更离谱的题目,无疑影响卷的信度和效度。再看37题“开国议政”,它的提问指向是“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的决策,但问题(1)需要填写的内容答案却来自文官体制的利弊,问题指向特别隐蔽和模糊,要在短暂的高考时间内排除提示的错误干扰,寻找正确回答方向,对大部分思维正常的学生十分困难。题目有利于极少数怪才、天才,失去考察的普遍性,同样影响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第四,2012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高估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造成的难度偏大问题也进一步破坏了整张试卷的信度和效度。从选择题来看,二分选择题考察知识偏细,三分选择题较难。例如选择题第6小题,考察君士坦丁堡分隔爱琴海和黑海的历史地理位置,就是历史地理题中容易被人忽视的知识,历史地图的考察有过细之嫌;三分选择题32题、34题、35题都易让学生犹豫纠结,尤其是34题,学生很难将“要把历史语言学建设得和生物学地质学等同样”中所隐含的推崇史学客观科学的意思准确解读出来,因此很容易选择“傅斯年主张史学研究中运用科学的方法”答案,而无法推导出“傅斯年重史学客观性而不重视史家的主观取向”答案。这些情况对学生考试心理的稳定和水平的充分发挥都构成较大影响。同时,非选择题需要在有限时间写出三篇论述逻辑和结构组织有质量的高分值史论,既要顾及史实,又要深入思考现象背后的规律或思想,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也无法高质量的实现,优秀生无法获得高分可以预料。高考历史加一的学生本就综合实力偏弱,没有对学生学情的准确估价而仅从主观培养目标去设计题目,是从学科的角度低位、微观把握考试,无法做到客观理性的知己知彼,是造成试卷难度整体偏大的主要原因。

总体来看,2012年历史高考试卷虽继承了一些历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的优点,有自身的亮点,但过于刻意追求本学科试卷的创新突破,因考试院和学者的主观意志而失去试卷的平衡性,产生了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试卷的信度和效度。

反思近年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失去平衡性和稳定性的问题日益严重,追根究底,命题工作目标和命题小组结构的失衡是问题的根源。考试院希望以历史高考试卷的题目引领高中历史教育的方向,这本身没有错,但是以此为历史高考的首要目标却有问题。高考首先是对高中升入大学学生的科学评价与选拔,需注意各学科选拔平衡性和稳定性,所以首要追求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而各学科间与本学科评价体系的相对稳定也是评价信度与效度的保证。以高考引领教学必须服从这一大局,教育以学生为本,考试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以学生为本,仔细研究学生的实际水平,更不能忽视学生的利益,使学生成为考试评价探索的实验品,失去对考试难度的控制。因此,历史高考的命题一定要面向全体,保持稳定,适度求新,做到考试引领教育方向和保持科学公正评价的相对平衡。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对高中历史教育情况和参加历史高考学生的水平拥有准确的把握,在这方面高考命题组构成失衡的问题又突显出来。虽然高考命题组确实是由大学学者与中学学科教师组成,但双方地位差距明显,命题组中大学学者拥有几乎绝对的话语权,过于强势的地位导致了力量的失衡。诚然,大学学者拥有观念新、视野宽、学识深厚的长处,在选择材料、视角,挖掘问题深度方面拥有优势,但学者往往长于学问研究短于命题经验,更对中学学科教育相对陌生,同时自身研究领域水平高但并非娴熟于整个学科领域,因此大学学者掌握试题最终拍板权就有脱离实际的风险,中学教师的弱势地位很难改变这种风险产生的几率。如果不顾大学学者的天然局限,由他们来单独承担命题失误的风险责任,也是对他们的不公平。所以,应该让对高中历史教育更熟悉的市区教研部门和中学教师真正参与命题核心,摆脱从属地位,除建议权外明确拥有试题、试卷的否决权。其中,让市区教研部门参与,有利于形成三足鼎立的稳定构架,缓解中学教师在学者面前的天然心理劣势,才能真正改变命题组的失衡结构,真正加强整个高中历史学科中考与教的联系。

历史高考试卷事关高中历史教育成效和选择历史加一学生的公平利益,不可不审慎应对。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历史;高考;知识点;连接点

从历年的高考大纲,验证高考过后的逐年试题,我们得出一个不争的结论:学好课本,课堂上讲好课本,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课本知识的纵横相交叉的知识点、连接点,是学好历史,考好历史的基础。为了以后的教学工作,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及新课程的新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学好高中历史紧扣课本探索新知识的重要性。

1. 高考试题全面体现新课程的理念

在新课改下,共有四个版本的教材,这就意味着,教材只不过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依托,并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做的就是通过教材这个依托,紧紧围绕着课标,实现三维目标。而新课程下的高考试题,完全体现了这一理念。具体表现在:

命题虽然以教材主干知识为依托,但无论是选择题的题干,还是后面的主观题,都大量引用新材料,创设新情景。这些材料有的是以教材作为切入点,有的完全脱离教材,考察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语言组织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甚至逻辑推理能力。这些材料所考察的知识,仅仅依靠对教材的死记硬背是无法应对的。如2009年宁夏高考试题选择题的第26题中“均田制下农业生产的主要形式”,就是以教材中的“均田制”为切入点,但又高于教材,需要学生对教材知识“封建土地所有制耕作方式”进行迁移。

2. 注重基础知识考察,中等难度题为主

但对纯知识的考察较少,更多的是考察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与其他课改地区的试题相比,宁夏卷试题的难度还是明显偏大,无论是选择题还是主观题,且都不易得分。选择题偏难,如28题总觉得和历史关系不大,也不知如何下手。主观题阅读量大不说,甚至是超纲,如主观题的四个选修题中,44和47两个题都是超纲的。

3. 加大试题的思维含量

只有准确理解题干材料,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如选择题25题中的“公天下”的理解,如28题的“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的含义等。如果理解不好,就会作出错误判断。尤其是28题,更是难解。

4. 不回避热点

如出现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协议、索马里海盗、新能源、人大选举法等热点问题。而且对周年热点问题也不回避,如2010年是年70周年,如2010年是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60周年等等。这些热点,在试题中都有所体现。

5. 加强同高校知识的衔接,体现了高校选择人才的标准

这有可能也与命题者有关,高考命题者大部分是高校教授,所以在命题时难免有所倾向。但毫无疑问,对我们的学生无疑是极大的考验。

6. 突出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

如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往往作为材料题取材的重点。这也是新课改的一个趋向和目标。

7. 注重对史学方法和史学研究的考察

如加强对什么是直接史料、什么是间接史料,如何对历史人物进行评价等历史研究方法的考察等等。

针对上述高考试题的特点,加强复习策略:

(1)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大量引入新史料,新观点,逐渐培养学生阅读材料能力、解题能力、思维能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的积累。

(2) 在夯实教材基础的同时更注重基本能力的培养,现在的高考是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3) 由于新课改是以课标为基准,所以,在复习过程中要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做好“加减法”,找好“交并集”,即对四个版本的教材加以整合,对“交集”部分加以重点讲解,对于“并集”部分适当的加以取舍。

(4) 打乱教材板块的结构模式,按照通史的顺序重新梳理教材,并将必修一、必修二、必修三加以整合,梳理好三册必修教材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基本的史学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有更直观、更形象、更深刻、更全面的理解。

(5) 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实事的变化不断加入热点问题,如3月4日至3月14日的“两会”问题,无疑是今年的热点。在“两会”中,代表们所提出的一些重要的建议,如教育、医疗、住房等涉及到民生的重大问题,都可以引入我们的课堂,加以讨论,甚至可以和历史中的相似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如3月11日日本的大地震问题,可以涉及到核问题,环境问题,地质问题等。另外,不要忽视周年问题,如今年是100周年纪念,无论台湾还是大陆都将以各自极其重要的方式加以庆祝,这也是无法回避的热点,以此为切入点,可以设计出关于近代中国求民主、关于、关于两岸关系、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等等重要的问题。

(6) 挖掘教材隐性知识,抓大放小,总结规律,同时加大练习,向40分钟要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