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不期而遇范文

时间:2023-03-14 15:00: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美在不期而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题记

那是一个美丽的黄昏,橙黄色的阳光普照在人们的屋顶上,倾撒在枯萎的草坪上,平铺在蜿蜒的街道上——空气中还弥漫着淡淡鲜橙汁的味道,那么香,那么美,简直有点让人陶醉!

这是一件前不久刚发生的事。

那个下午的黄昏,我正漫步在街道的小巷中,这般祥和而温馨的氛围,让我不知不觉地来到一家饰品店,店里装扮粉色的主色调,特别让人感到舒心。不经意间,我突然看见一个满脸雀斑的女孩怯生生地走进来,头发好像还是乱乱的,我的心情突然被这格格不入的“不速之客”破坏了。我暗想:“天哪!这还是一个女孩子吗?就算长得不怎么好看,总应该穿得干干净净的吧,一定是个人——我的目光便转向了那个女孩,大家都把怀疑的目光投向了她。“不是俺,不是俺拿的!”女孩似乎想解释什么,一脸惊愕的样子,显得极不自然。“我又没有说你,至于那么紧张嘛”,我说着。

片刻宁静之后,女孩不再说话,我看到泪水从她的眼眶中流出。猛然间,她飞速地把5元钱放到柜台上,头也不回的飞奔而去。此时,我突然恢复了记忆,想起了什么,也飞快地追了上去。“等一下”!我气喘喘嘘嘘地大叫道。女孩也猛然转过头来,回头望着我,还是那么怯生生的。我一脸愧疚地走过去,“对不起,我忘记带钱包了,错怪了你,实在是。”我的话还没有说完。“没关系,帮到你就好”,她破涕为笑,露出两颗洁白的虎牙。我郝然发现,她的笑如此之美,我的心好像被“它”掏空,羞愧难当。“你不怪我了”,我迟疑地问。“俺不怪你,是俺不好,俺是农村的,还来这个富饶的城市”,说着她垂下眼帘,显得非常自卑。忽然,她仰望天空自言自语道:“你们有爸妈,可我没有!”“怎么可能”?我惊诧着!我继而似乎想知道些什么,便问:“你爸妈呢”?“她似乎在半开玩笑地说:“在天上”。如此一句简单的话语,深深地刺痛了我,我五味杂陈,心情非常愧疚,我们都片刻无语。她突然又说:“你知道,我为什么喜欢仰望天空吗?因为这样可以看见爸爸、妈妈,可以让我坚强”。我刚要说话,“妞妞,妞妞”!一个苍老的声音传来。“对不起,奶奶在叫我,再见”!女孩说着便转头跑了几步,又突地转过头对我说了句:“遇见你,真好!”我一愣神功夫,她已经跑远。

瑟瑟的寒风拉回了我杂乱的思绪,当我再拿起那个本应该我付钱的“小熊发夹”,我也仰望着天空、万千言语。

篇2

昨夜做的是一个多麽好的梦,梦醒却依旧如空,死去的再也不会回来,丢失的再也不会找回,做过的再也无法改变,拥有的只是回味……

我爱易安,爱她的柔,她的美在我的脑海中缠绵,她的愁在我的心中积淀,成了挥之不去的一个结。总会坐在桌前遐想与她的不期而遇,互诉这衷肠,我为她流泪,为她伤心,为她不平,为她自豪。

在这个做梦的季节,我与她共同留恋于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我望着她,看她脸上那一丝红晕,玄红了一池水,一片天。

锣鼓铮铮,出嫁的时辰到了,骏马上的赵明诚,一脸幸福,轿中的她,更是充满了对幸福的憧憬,郎才女貌,传为佳话。我为幸福的她而高兴。

北雁南飞,闺中的她,却已是愁眉不展,夫君远去,留下孤单的她,小楼独自听风雨,只有桌上那三杯两盏淡酒与她作伴。月光如泻,梦中只有那孤单的身影……我站在她身边,听她诉说,看她流泪,陪她伤心。

世上无不散的宴席,明诚因病去世,而她也已成泪人。自己悲苦的命运开始了。

国破家亡,她没了依靠,我多麽想变成她的小丫头,陪她共进退。她被迫改嫁,我随她来到她的新家,但这个家确实如此龌龊,泥丸之地怎容得下她这朵莲花,我们离开了这个家……

篇3

[关键词] 语文课堂;灵动;生命展示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6-091-2

教育专家王崧舟就说“语文生活的最高境界就是诗意地栖居,而语文课堂的最高境界就是让老师和学生诗意地栖居。课堂最终要成为老师和学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当“诗意语文” 响亮地喊出,如“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令人欣喜的景象,也为探索生命的宝贵与美丽,提升生命的质量与意义开拓了新的思路。

一、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一)充满尊重

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和交流,尊重学生的观点,从心底里乐于接受学生的不同意见,学会倾听,使学生畅所欲言。例如,班级里有一位学生爱看书,经常外出旅游,知识面很广,思维也很活跃,但课堂上的发言常常是信马由缰,跑题很远。请他说说月光下的西湖美在哪里,他却侃侃而谈自己夜游黄浦江的情景。我先是耐心地倾听,然后启发他认真读课文,读懂了之后,就能像作者一样把月光下的黄浦江写得很美。

(二)充满期待

罗森塔尔的期待效应告诉我们,在课堂中倾注期待,能唤醒、激活、发展学生的新潜能。倾注期待,就是要教师从心底里确信,所有的学生都不同程度的潜在着智慧,坚信每一个学生都会获得成功,让学生从老师的目光里、微笑中感受到支持和促进。

(三)充满赏识

希望别人赏识是人的本性。赏识能使人愉悦、快活,激发潜能、开启心智、迸发灵感,赏识也体现了师生间人格尊严的平等。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欣赏他们的价值,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充满激励

激励语言犹如催人奋进的号角,鼓舞人心。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准确而得体的评价语言,有针对性地作出不同的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上进心。

二、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思考

(一)鼓励学生个性化的质疑

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有时会极有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目的。

(二)引导学生个性化的学习

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如果你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采取他们提出的建议,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课堂中,我只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但他们说想“演一演”这个课本剧。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结果课堂气氛非常好。经过表演之后,全班同学都对故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讲故事时都能脱口而出,且讲得生动有趣、回味无穷。

(三)珍视学生个性化的表达

语文教学要关注人的自然发展,生命的健康成长,承认个体差异,重视情感的熏陶感染,尊重个体的独特体验。每个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会出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呈现出千差万别、色彩斑谰的审美情趣,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就应该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千万不可刻意追求“标准答案”,要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体验。

三、激发创作的思维火花

(一)声情并茂,体悟情感

“情”是语文的灵魂。叶圣陶先生说:“读者若不能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的意义和情味,那就只看见徒有迹象的死板的符号,怎么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当学生对文本有了初步的感悟理解,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表达出来,这样才能真正地走近文本,走近人物的内心。

(二)激活想象,学会创造

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进入再造想象的天地,使他们透过语言文字的表象,体味文章意境,达到情感的共鸣。

如何让学生从简单的文字中读出不简单,把文章读得丰满,我常在教学时设计一些补白,激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拓展延伸,注重积累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改的方向。学生的语言等各方面的积累不应该局限于课本、课堂,而应面向生活、社会中的各个领域。因此,教师可以布置些贴近学生生活的作业,让课堂上的所学变得更有意义。

四、追寻学生灵动的精神生命

(一)浪漫的比喻,灵动的课堂

比喻,就是打比方,简而言之,就是“借彼喻此”,是运用想象力和联想力,以具体而熟悉之物象事例,比方说明或形容描写抽象的谈话主题。比喻不仅是使用最多的一种修辞手法,也是十分古老、十分重要的语言现象,这种现象在人类的创造语言的早期阶段以及学习语言的初级阶段所占的地位更加突出,而尤以中国语言传统为多见,不论是被称作“童蒙第一首诗”的“鹅鹅鹅,曲项向天歌”,还是被称作千古流传第一诗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都是比喻(也称比喻)。

成功的教学,均是相机而导。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上语文课,讲课有时候需要激情澎湃,需要形象化的说明和比喻。因而叶圣陶说:“教师之教,不在于全盘讲授,而在于相机诱导。”就像梁实秋回忆早年在清华学校读书时,他的国文老师徐锦澄先生教他作文:“说理说至难解难分处,来一个比喻,则一切纠缠不清的论难都迎刃而解了。”梁实秋赞叹道:“何等经济,何等手腕!”其实,比喻的运用,不仅仅是习作手腕。“朱注”云:“愤是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是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必待其如此乃启发之。”语文课上进行阅读教学,师生共同研读教材文本,教师作为学习资讯的提供者以及学习情境的设置者,如果能够机智灵活地做一些比喻,则阅读中的许多“纠缠不清的论难”,同样会“迎刃而解”。

(二)放亮的一节,生命的精彩

叶澜先生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途,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近读《教育期待深度变革》一文,在山东省优秀初中数学教师刘建宇老师的数学课上,因为学生课间操跑步时,嘻笑打闹,缩手缩脚,他决定拿出一整节的数学课,带领学生去跑操。跑了几圈,学生们累得不行,想停下来,刘建宇大吼一声:“跑!我都能坚持,你们坚持不下来吗?” 那节数学课,学生跑得大汗淋漓,跑得整齐有序。从那以后,班级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由此我想到:阅读是生命的碰撞、交流和沟通,具有不期而遇的课堂教学故事发生的精彩。抓住它们,就会有预想不到的效果产生,就像刘建宇老师的数学课一样,学生获得是思维的发展而不仅仅是具体知识,这种对人的生命的发展及思维与体验的开拓,想必在人文素养培育方面会收获颇丰,它们构成生命的精彩。

课堂因生命而美丽,教学因生成而精彩,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是动态生成的。在课堂上,常常会出现我们预设之外的偶发事件的生成,面对这些动态生成资源,如果我们能够巧妙运用,会使课堂出现不期而遇的精彩。例如,当我在讲授《陈太丘与友期》是,有学生提出“元方不懂礼貌”,原因是“不接受别人的歉意就是不懂礼貌”。还有在学习《记承天寺夜游》时,有学生提出“月色入户”中的“户” 的意思是什么?因为户在字典有门的义项。而当我有次听《山中访友》课时就遇到一学生问了一个问题:“文章作者李汉荣是男人还是女人?”因为从文中“做了一回女性”可以断定是男的,而可以从“摘一朵野花插入发际”判定是女人,因为男人不戴花,况且男人的发式也插不上花。……类似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不胜枚举,这种勇于质疑的精神应当得到我们的赞赏与肯定。对于这些突发事件,只要我们给学生充分陈述与辩论的时间,使他们在充满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去感悟,那种思维的碰撞、情感的交融,就会为教学活动注入不懈的生机与动力,就会使教学活动妙趣横生,这样的一节课,将会成为不可复制的生命历程中的精彩。

(三)诗意的浸润,本原的语文

教育是塑造生命的事业,而作为人文性极强的语文学科,在师生共同走进文本,体悟文本、感悟生命的同时,构成与文本作者心灵的对话,构建起具有生命意识的教师、文本、学生人性的光辉与理性的光华闪烁与交织,在这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人格内涵文本这一载体上,生命与生命发生了碰撞,使语文课堂好像一片绿洲、一道风景、一股甘泉、一次盛宴,流淌生命的活力,充溢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在这精神的家园中,我们以自己的生命体验亲近文本,去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唤醒生命意识,感受生命的拔节,从而丰富语文最终的意义,对学生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

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浪潮风起云涌的今天,各种语文教育思想、语文教育革新措施遍地开花,这些思想及措施最具感召力的声音就是“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确,课堂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而当我们说生活即语文时,语文无疑承载了更多的生命意识。语文课堂上教师应始终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体验。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歌,使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的时间之内去尊重、体验、感悟生命,领悟真、善、美,使语文课堂凸现生命的灵动,焕发生命的活力,展示生命的飞扬。

参考文献:

[1]刘云生.刘云生讲语文[M].北京:语文出版,2009.

[2]熊芳芳.生命语文[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3,(7).

[3]李帆.教育期待深度变革[J].人民教育,2013,(2).

篇4

??旅行,有目的地,有过程,能看山,能观水,能听鸟语,还能闻花香;人游走在大自然中,大自然存于人的心中,有雨雪阴冷天,更多是艳阳天,有疲劳,更有愉快,有体味,更有感悟……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旅行就像生活。目的地并不重要,过程才是最刺激、最浪漫和最愉悦的一种全身心的感受。生活不需要繁琐,简约就是幸福。就象旅行,目标明确,行囊简单,步履轻轻,心情放飞。生活可以选择,就像旅行的目的地一样。只要你喜欢,只要你行动,只要你坚持,只要你用身感悟,只要你用心体味,目的地并非重要,重要的是用心观赏沿途的风景,尽情享受旅途带来的各种喜悦。所以,人生的意义也许只是在过程,而非结果。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旅行就像人生。只不过是,旅行是阶段性的,是可以重复多次的,但人生却是一次单程的旅行,是一次没有回程的死亡之旅。

??记得有人曾说过这样一句耐人寻味的戏言:所谓生活,就是人生来就是为了活着,活着,就是为了等待死去。是的,人生不过是一个轮回,就象地球是圆形的一样,起点即是终点。只是,人生所走的路线并不是完全由自己掌握,沿途的风景也未必都引人入胜,但是经过的永远都不会再有,懂得珍惜眼前的人,才能够真正品出生活的快乐,才能够真正体会出人生的美好,而这种快乐和美感也一定会来自一颗懂得感恩的心。

??旅行,游山玩水,自然名山、名水、名人是首选。那些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名胜古迹,各具特色,不一而足。人们告别喧嚣的城市,背负着简单的行囊,怀揣着无比憧憬和喜悦的心情,忘掉跋山涉水的旅途疲劳,沉醉在秀丽的山色、婀娜的溪水、摇曳的花影、悦耳的鸟鸣、旖旎的风光之中流连忘返,人在画中行,画在人心游,心中慢慢地涌现出浓浓的爱意与深深的美感……。

??我以为,旅行,消耗的是体力、精力,得到的却是无法描述的喜悦和愉快;损失的是时间、金钱,收获的却是无可估量的成长和幸福。

??旅行,所带给人们的,是灵魂的净化,是心灵的升华,是精神的陶冶,是情感的丰富;打造的是生存的乐趣,是品位的生活是生命的质量……

??山,自然起伏,水,自然流淌。高山使人坚毅,流水使人聪慧。山水给人以智慧,花草给人以情趣。

??风,从山上轻轻吹来,水,从脚下悄悄流去,花开花谢,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是的,我们也许都是人生旅途上的匆匆过客,但人与人之间的真挚友情却是最值得珍惜的。

??山与山不会碰头,但人与人总会碰面。在茫茫人海中,我们有缘相会,人与人之间只要多一份真诚,多一缕微笑,我们就不会再感到孤独,人生就不会觉得寂寞。

??水与水总会交融,就象人与人总是会不期而遇一样。在芸芸众生中,我们有缘相知,人与人之间只要多一份信任,多一些宽容,我们就不会再感到迷茫,人生就不会觉得无聊。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是的,太阳每天有升有落,山峦每天有风有雨,江水每天有潮有汐,人生每天有悲有喜……风云变幻,潮水涨落,季节代谢,寒暑更迭,自然的节奏,时令的变换,岁月的行走……不都是生命的张扬、生命的律动、生命的演绎、生命的表现、生命旅行的足迹吗?

??山,是静止的,也是多彩的,给人以呆板,但不失伟岸和凝重,也还不失生机;水,是律动的,也是单调的,给人以活泼,但不免游离和圆滑,也还不失浪漫。

??山伴水,花伴叶,月伴星,人伴人。人与自然,都应该处于互动、互爱之中,只有相互感受,相互适应,相互映衬,相对成趣,相依为命,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构成天地合一、天人合一、社会和谐、人类和平……

??美在自然之中,爱在生命之中,真在感动之中,善在行走之中,情在意念之中……

??山有险峻巍峨,水有碧海扬波,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缘来缘去,命中注定,不可强求,不必强求,不要强求,不能强求。

??人与自然是缘分,人与人也是缘分。山峦有起伏,水流有曲折,同样,人生也是曲折坎坷的,人生也是波涛汹涌的。无论是怎样的一生,都需要承担一种重负,都需要拥有一种勇气,都需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都需要锻造一双欣赏的眼睛……

??山的景色,春夏秋冬各不相同,犹如人的一生,从幼年、青年、中年到暮年内涵各自相异。

??水的景色,潮涨潮落有所区别,犹如人的一生,有低潮之分,也有顺境逆境之说。

??远山有高低,大海有起伏,就象人生一样。生命有生有死,生活有沉有浮,生存有喜有忧,生灵有善有恶,生计有好有坏,生息有茂有衰,生涯有苦有甜,生平有升有降。

??山颠拂岚如诗,海滨听涛如梦,人生奋斗如歌。人在旅途,看高山,望碧海,从高山大海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从心灵深处体察爱的深远,从花开花谢中感悟生命的无常,从自然之美品味生命之美,从艺术之美欣赏生活之美。

??世界是美丽的,时代是坎坷的;明天是美好的,人生是曲折的。人生如高山起伏才壮,如水之波澜才美。大千世界有山也有水,有风也有雨,人类社会有爱也有情,人生漫漫有风雨飘渺也有雨霁飞虹。

??生命默默地走,无限风光在险峰;人生慢慢地行,酸甜苦辣在心中。莫道人生如梦,休说梦如人生;莫要对酒当歌,休问人生几何。把酒临风何所惧,一路风尘一路歌。

??我想,在人生之旅中,我们应该不管外界的干扰,应该不顾外界的风云变幻,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走好自己人生的每一步。就象鲁迅先生的《自嘲》诗所云“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亲情、友情和爱情,三者有机结合,才会使人生之旅的生命之树常青。

??亲情,缘于血缘。血浓于水,十指相连,打断骨头连着筋,诠释着亲情的深度。人生在世,如不懂得亲情,若失去亲情,将是令人可悲的。

??友情,缘于友谊。志同道合,趣味相同,两肋插刀在所不辞,揭示着友情的广度。人生在世,如不理解友情,若失去友情,将是令人可叹的。

??爱情,缘于真诚。倾心相爱,忠贞不移,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昭示着爱情的纯度。人生在世,如不珍惜爱情,若失去爱情,将是令人可怜的。

??人与人,有时有缘相知,却无缘相聚;有时有缘相聚,却无缘相知;也会相见容易相知难,别时容易见时难;大多是有缘相知又相聚,更是难上又加难。就像是人生的旅行,有的景点虽已倾慕已久,但因各种原因终究未能成行;或是景点虽已观光游览,但因想象与现实的落差会导致索然无味;或是景点虽已观光游览,但终因来去匆匆走马观花只能蜻蜓点水浅尝而止;或是对自己喜欢的景点乐不思蜀地想要长期逗留,甚至想一览私怀终身拥有……所有这些景遇,都将留下人生的遗憾、茫然、惆怅和迷茫。

??花开花谢,顺其自然;缘来缘去,随缘不变;生死有命,随遇而安。

??是的,人生就像旅行。山水,我们穷其一生也不可能全部游览完毕,毕竟人生短暂,宇宙浩瀚。有限的生命,怎能对决无限的时空?的确,这是一种遗憾!

篇5

《简爱》不仅仅讲述的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故事,而更多的是现代女性的独立精神。希望每个人都能像简爱一样,拥有美好的心灵,都能坚强勇敢地生活。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中学生简爱的笔记,供大家参考。

中学生简爱的笔记119世纪英国文坛“勃朗特三姐妹”之一的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以19世纪早期英国偏远乡村为背景,用女主人公简·爱的视角以自叙方式讲述了一个受尽摧毁、凌辱的孤儿,如何在犹如儿童的人间地狱的孤儿院顽强地生存下去,成为一个独立、坚强、自尊、自信的女性的成长故事。

简·爱是个孤儿,从小寄养在舅母家中,受尽百般欺凌。后来进了慈善学校洛伍德孤儿院,灵魂和肉体都经受了苦痛的折磨,但她以顽强的意志以成绩优秀完成了学业。为了追求独立生活,她受聘在桑菲尔德庄园任家庭教师。故事的重点是身份低下的家庭教师简·爱与男主人罗切斯特之间历经磨难的爱情。这段爱情因男女主人公悬殊的社会地位和个性的差异而充满了激烈碰撞,也因两人志趣相同、真诚相爱而迸发出灿烂的火花。作者以简·爱鲜明独特的女性视角和叙事风格娓娓道来,真实而有艺术感染力。特别是简·爱的独特个性和思想,在打动身为贵族的男主人公的同时,也紧紧抓住了我们读者的心。

简·爱作为爱情小说的女主人公是以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出现在这部十九世纪的文学作品中的。以往爱情故事的女主人公都是些美丽温柔、高贵贤淑的女子形象。而简·爱,她“贫穷,低微,不美,矮小”,但她拥有的一颗智慧、坚强、勇敢的心灵,使那些外在的美在这内在美面前黯然失色。更为可贵的是简·爱并不因为自己的贫穷和外貌而自卑,相反,她勇敢坚定:“我和你的灵魂是平等的。”“我跟你一样有灵魂,——也完全一样有一颗心!”“我现在不是凭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血肉之躯跟你讲话——这是我的心灵在跟你的心灵说话,就仿佛我们都已离开了人世,两人一同站立在上帝的跟前,彼此平等——就像我们本来就是的那样!”

也正因为此,简·爱敢于去爱一个社会阶层远远高于自己的男人,更敢于主动向对方表白自己的爱情——这在当时的社会是极其大胆的。幸福不再是某个人、某个阶层的专利,她属于芸芸众生的每一个人。只有两个相互对等的灵魂才能组成一份完整的爱情,所以简·爱坚持,自身的独立与追求爱情的完整是不能分离的。后来,简·爱含着悲痛离开了罗切斯特,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她决不能允许自己和一个有妇之夫结合在一起。那会是一份不完整的爱。如果她继续留在罗切斯特的身边,那她也就不会还是原来那个独立、平等的简·爱了。如果说简·爱的这次离去是由于无法改变的现实而不得不做出的一次理性选择的话,那么她最后的归来则是她出于坚持感情的追求的又一次理性选择。

在这里,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如何赢得了男贵族爱情的平民女子的苍白的灰姑娘的故事。而是简·爱勇敢果决的走出了灰姑娘的童话,迈向一个有着新女性、真女性的文学道路的起步。简·爱藐视财富、社会地位和宗教的威仪,她认为,“真正的幸福,在于美好的精神世界和高尚纯洁的心灵。”她的信念和行动展现出来的力量,,深打动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心,使生活在金钱万能的社会中的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简·爱是,一个对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有着理性认识的女性,一个对自己的幸福和情感有着坚定追求的女性,一个不再只是盲从于男人和世俗要求的女性,一个对自己的价值和情感做出了独立判断的女性,一个坚强独立的女性。夏洛蒂·勃朗特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女性形象;简·爱发出了一个属于女性自己的声音——对于平等、独立、完整、自由的坚持和追求。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这部现实主义长篇小说自1847年出版以来,以不同语言在全世界不同种族的人们中广为流传,经久不衰。每个时代的女性读者更是以这部十九世纪的文学作品,来探求她们自身的人生、思想和情感。简·爱,她所象征的女性理想和追求已超越了时空,成了人们心中的永恒。

中学生简爱的笔记2在中国也好,外国也好,以前的父系社会,总是对女子苛刻,对女性残忍。

而在夏洛蒂·勃朗特的长篇小说《简爱》中,这样一位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的女主人公却对此发起了挑战。

从小时候开始,简爱一直不缺乏勇于反抗的精神。自幼父母双亡的孤女简爱从小受着她舅母及其子女的虐待。

反抗受舅妈宠爱的里德表哥的暴打,反抗自己寄人篱下的命运,甚至后来对着舅妈说出了自己一直以来厌恶的原因,使里德舅妈对此难以忘怀。

她不能忍受自己被诬陷,于是她会勇敢地站出来指出虚假。她不能忍受不公,于是就以自身来反抗。

小说中有回忆录的严肃严谨,也有历险记的紧张真实;既有武侠小说的惊险离奇,也有神怪小说的神秘莫测;有诗歌的浪漫神韵,更有散文的睿智恬谈;至于言情小说的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峰回路转、缠绵动人,自是包括其中,不在话下。

对于简爱而言,那年那日的阳光,斜斜地铺着一层温暖的感觉。在那一天,美丽温柔的黄昏下,简与庄园的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不期而遇。

对于罗切斯特先生而言,爱是一片水域,会将所有的空灵淹没。不管是白天还是黑夜,不管痛苦还是欢喜,心脏却依然为自己所爱的女子跳动着,不受控制。

英国的阶级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广为人知的。

尊贵的英格拉姆小姐,,与卑微的家庭教师简爱。

这是两个致命的极端。

但是我们一定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别人吗?家庭条件,容貌长相,难道就这么重要?难道这一幅幅皮囊就可以掩盖住简陋的灵魂?

传统的门当户对自然而然的遭遇到了简爱与罗切斯特先生这两位都敢于命运抗争的人的挑战。

我们无须忍受莫名其妙的不公,问题在于你有没有与它抗争的勇气。即使下场不能预料,那为何你愿意忍受所有人的白眼与嘲讽。

反抗又怎么样,挑战又怎么样。

为什么不可以。

中学生简爱的笔记3在冬日里温暖的沙发上,我翻开了《简爱》,这是英国作家夏洛蒂的代表作,作者想用这本书表达一种思想——女性的独立思想。

简从小失去父母,被舅母收留。但这位里德夫人和他的儿子却一直虐待她,最终将她送进了一所环境非常差的学校。在这里,简认识了一个朋友——海伦彭斯,但她们之间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海伦面对别人的欺压,会选择理解、原谅,她说:“我觉得生命太短促了,不值得把它花费在怀恨和记仇上。”仇恨就像一盏灯,我们并不需要像飞蛾一样奋不顾身地扑上去,被弹开后再锲而不舍地扑上去,那样只会伤害到自己。于是,在不公平面前,海伦选择逆来顺受。

而简不一样,简选择与一切不公平抗争,她会反驳、回击所有伤害她的人。简说过:“我此时不是凭着习俗、常规,甚至也不是凭着肉体凡胎跟你说话,而是我的心灵跟你的心灵说话,就好像我们都已经离开人世,两人平等地一同站在上帝面前——因为我们本来就是平等的!”简的这句话仿佛说出了社会底层人民最想说的话,那就是——人与人之间没有卑贱、高低之分,人人都是平等的。

最后,简靠着这份独立和机智,得到了一个还算完美的结局。罗切斯特这个正直、善良的先生本来是位大庄主,但他的庄园后来被烧了,他双目失明,成了一名残疾人,但却换回了简的感情,两人便一起相依为命。

当我合上这本书时,眼前仿佛浮现出了简那挺拔、坚韧的背影,像是生命力最旺盛的一朵向日葵。

中学生简爱的笔记4你以为我贫穷,相貌平平就没有感情吗?我向你起誓: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的站在上帝面前。

简爱如其它小说中的人物一样,生活环境悲惨,但是她坚强、刚柔并济、果断、独立,正是她这种性格影响她的一生。父母双亡后,她寄住在舅舅家里。快乐对于她就像那天边的云,只能奢望。舅妈、表姐和表哥是他童年中的噩梦,他们对简爱的辱骂和蔑视,在简爱心里埋藏着,慢慢发酵成为她异于常人的自尊心。待到舅舅去世,她被送到孤儿院,在这里,她并没有被解脱。但可以庆幸的是:她遇到了一个也同样影响了她一生的人——海伦彭斯。她的温顺、包容、聪颖,使简爱感受到类似于母爱的温暖,让简爱面对以后的种种困难不再畏惧,不再屈服,懂得爱。

长大后的简爱并不因为她的相貌平平而自卑,并不因为她是仆人而感到低贱。相反,她一直认为人都是平等的。她无畏于罗切斯特的权贵,她蔑视权贵的骄横,嘲笑他们的愚笨。是她这种纯洁、高尚让罗切斯特感受到她的独特。然而,在她们结婚那天,简爱意外她得知罗切斯特有了妻子,她十分理性、十分果断地做出一个及其艰难的决定,离开罗切斯特。她说:“我要遵从上帝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要坚守我在清醒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疯狂时所受的原则。”这个决绝的决定,让我看到了一个独立而又坚强的简爱,我深深被这样的她折服。

我同样相貌平平,我同样矮小,但是我自卑,我的内心极其自卑。我没有简爱那样的独立、坚强,我遇到困难时会想要屈服,会想要退缩,会想要放弃。但是读过《简爱》后,一个平凡但却闪光的简爱在我的脑海中闪现。她的努力、她的坚强,她的果断无时无刻地告诉我:平凡的人不用自卑,因为每个人都是平等。人生的道路是靠自己走出来的,不会因为有什么权势,有什么金钱就可以走捷径。

你以为,因为我穷、低微、矮小、不美,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和你一样,我的心也和你完全一样。

中学生简爱的笔记5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的,读一本好书就是与一个伟大的心灵对话,而《简.爱》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简.爱》是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出版于1847年10月。夏洛蒂.勃朗特出身英国约克郡哈沃斯一个圣公会穷牧师家庭,她的母亲共生了六个孩子。因家庭贫寒,母亲的过早去世,夏洛蒂.勃朗特的几个姐妹兄弟的童年生活是凄凉的。

这本书主要写了女主人公简.爱从小失去父母,寄养在舅母家,因受其虐待而萌发反抗意识,进入劳渥德学校。毕业后,来到桑菲尔德庄园当家庭教师,与主人罗切斯特先生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后来到结婚那天,却发现罗切斯特先生早有妻室,前妻是一直被囚禁在阁楼里的疯女人。伤心之余,简.爱孤身逃离庄园,四处流浪,后因心中一直对罗切斯特念念不忘,重新又回到他身边。这是庄园已是面目全非,罗切斯特也双目失明。简.爱毅然和他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篇6

瑞士人的美食哲学

以我所见所闻,要概括瑞士人的美食哲学总要先说瑞士人。瑞士人可能是全世界生活得最舒适同时也最勤劳的人。他们从来不会放弃理想,他们选择做喜欢的事情,让自己和家人过上有品质的生活。他们和大自然的极致血缘亲,类似于中国的庄子和陶渊明。这使得他们的食物以无可替代的本色为特色,以极致的本色与本味,秒杀各种花哨炫技的烹饪招数。

有一句当地的定理是,在瑞士,吃鸡蛋的人若要看鸡窝,通常半个小时车程内就可以搞定。 但他们也愉快地拥抱现代科技,“穿新鞋走老路”让顶级的新科技与传统技艺结合在一起,让瑞士人更有效率地生产美食,却不改对待食物的传统理念,这是瑞士人的骄傲。 瑞士的美味物产皆保留着最美的原始味道。而对于食物,让传统的味道既复杂又单纯地保留下来,才能够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瑞士人的食物美学是:创造美食不仅为享受生活,同时也是向自然致敬。为此,他们从不介意付出辛勤的劳动。 因此,瑞士人的餐饮简单里,藏着是漫漫烘焙的日月精华,这是真正的极致奢华。

12个瑞士美食提示

1、瑞士的老火靓汤——热巧克力

瑞士热巧克力每家都有自己的秘方和招牌。巧克力师傅们发挥聪明才智,香草、水果、鲜花、果仁、甜酒,都是传统又经典的“花式”来源。

2、瑞士国饮——牛奶做的汽水rivella

你只有在瑞士才能喝到Rivella,这是一种由牛奶的乳清提炼制成的饮料。它的气味清凉,微微酸甜,汽泡细密。红色是原味,蓝色是无糖,绿色是绿茶口味。

3、认养你自己的葡萄酒

瑞士的白葡萄酒品质一流,很少对外出口,几乎全部被国内消耗了。外乡人想喝瑞士酒的极品只有两个办法:1、每年在新酒酿成时直奔此地;二、认养几棵葡萄苗,等它长成后酒庄主就会把酒寄给你。

4、最过瘾的奶酪吃法

在瑞士的瓦莱州你可以吃到Raclette烤奶酪。做法很简单,将奶酪烤融,刮下来,就着煮熟的小土豆吃,以酸黄瓜等配盘。原料全部使用瑞士的高山奶酪。

5、阿尔卑斯山的宝贝——野蘑菇

出自阿尔卑斯山的蘑菇品种特别多,山民们采摘下来按百克卖,普通品种3-5瑞郎,羊肚菌9瑞郎,只要几个就可以煮一锅好汤。

6、一次喝遍瑞士好酒——自助售酒

近年瑞士兴起一种新的“自助售酒”,在一些葡萄酒专卖店和高档酒店餐厅可以看到一种机器:数十上百种美酒一字排开,可以论杯买来尝,只需要买一张充值卡,插卡后选择你要的酒即可。每杯价格从1.5瑞郎到十几瑞郎不等。

7、高级食材店——Gabbani

Gabbani就在卢加诺老城区的步行街上。整条巷子都是他家的各个分店:肉食、奶酪、熟食、蔬菜水果。买火腿可以让店员配上面包加入新鲜迷迭香,味道奇好。

8、邂逅奇异的香味——苦艾酒

苦艾酒最初被认为是包治百病的良药。在瑞士至今还留存着喝苦艾酒的特别酒具,特别的勾兑步骤,有一种向传统致敬的仪式感。在超市买苦艾酒,以瑞士西部汝拉地区出产的最好。

9、蜜中珍品——森林蜜

森林蜜比花蜜的颜色要深,质地厚重,味道强烈,有深沉木香和果脯香,浑厚圆润。据说这种蜜是树木上寄生的蚜虫所排出的糖液酿制而成的,很特别吧!

10、到瑞士赶大集

瑞士大小城镇,每周都会有两三次集市。集市通常以市政厅为核心,沿着广场和街道摆开。特别推荐:伯尔尼的周末集市,巴塞尔的周末集市,苏黎世火车站大厅每逢周三也会有农贸集市。

11、从早喝到晚——秋天里的葡萄酒节

每年秋天,到了葡萄酒收获季节,瑞士各大葡萄酒区都会举办葡萄酒节,比较著名的有拉沃、拉沙泰尔、瓦莱州的谢尔,这类节日大多实行“通票制”,象征性地收一点费用让你喝一整天。

12、遍尝高山美食——怀旧美食节

阿尔卑斯山下,萨斯费的“怀旧美食节”每年九月选择一个星期天举行,从早到晚。到萨斯费需要乘火车到Visp,到火车站前转邮政巴士,约四十分钟抵达。

世界上最快乐的美食制造者

厨师在小时候都会无一例外地喜欢厨房的味道,所以,每一个国家的厨房味道都决定此地厨师的性格。在瑞士,我们所见的厨师无一例外地拥有着可爱的笑容,他们的笑容仿佛在告诉我们这实在是一份快乐的工作。这种来源于自然之味的快乐从米其林三星厨师Edgard Bovier身上很容易找到,而他又把这种快乐传授给了法国人Lionel Rodriguez。

老师Edgard Bovier

虽然身披米其林三星光环,但Edgard Bovier并不是一个严厉的人,独特的幽默感总是能为他的魅力加分,让接触他的人总能受到激情的感染。

Edgard Bovier出生在瑞士沃利斯州,在瑞士的维州度过了大部分人生。30岁之前,他在希腊工作了很长时间,那里独特的饮食文化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食物更多的是太阳下最天然的味道。发掘出食物本身最美的一面,是Edgard Bovier大获赞誉的原因之一。

对于一位三星米其林餐厅的主厨来说,忙碌是生活的常态。Lausanne Palace & Spa酒店下属四间餐厅,有超过400个座位。Edgard Bovier所在的获得三星荣耀的La Table d’Edgard能容纳50个人同时用餐。他每天从早上开始要一直工作到深夜。

La Table d’Edgard的厨房建在餐厅中间,用巨大的玻璃隔断。客人可以清楚地看到Edgard Bovier以及他的团队是如何工作的。为了应对每天爆满的预定客人,La Table d’Edgard的厨师人数有14名之多,他们大多数是年轻人,各司其职的同时彼此之间又能紧密合作。这样一个厨房,仿佛无声的剧场,美食与人共同营造出一种快乐的气氛,那种天然的愉充满着戏剧化。快乐的人制作着令人快乐的食物,最后带来惊喜的味道。

学生Lionel Rodriguez

Lionel Rodriguez 37岁,身为厨师,他属于年少成名。Lionel曾经是Edgard Bovier透明后厨中的一员,在那里工作了7年。在严谨的老师手下毕业后,他在Trois Couronnes酒店的餐厅里当老大,并且很快让这间餐厅得到了米其林一星的荣耀。

Lionel Rodriguez是法国人,他把从Edgard Bovier那里学到的一切融入到了自己更加喜爱的南法和意大利菜式当中。更俏皮的色彩和调味,以及让客人更加接近食物的本真,这些是他最令人称赞的特点。

他的餐厅有一个巨大的露台,坐在露台上你会发现自已已经跟云离得很近了。鸟儿们会在旁边觊觎着客人的盘子,让你恍然以为自己不小心敲开了雀鸟的家门。

如果说La Table d’Edgard是一个现代剧目的舞台,那么Lionel Rodriguez的餐厅就一直在上演着一出优雅的复古剧目。这里没有什么严格的条条框框,只要你愿意稍微多等一会,几乎想吃什么都能得到满足,而且味道一级棒。

Lionel Rodriguez与很多当地人成为了朋友,这些朋友中有牧民、渔夫还有农民。他最好的朋友是一位在5、6月份兼职捕鱼的酿酒商人,他就在酒店附近的湖泊中捕鱼。几乎不用订单,新鲜捕捞出来的鱼就会送过来,加上Lionel 崇尚的简单料理方式,就是客人们最追捧的菜式。

与老师相比,Lionel 在生活中显得更沉静一些,但在工作中他总是笑,每个动作都仿佛在快乐地跳舞。Lionel Rodriguez说,作为厨师一定要快乐,这是此职业的第一需要。不会沟通、无法快乐的厨师做不出真正美味的菜式。

Edgard Bovier的家常菜

Edgard Bovier的假期非常珍贵。这样的日子里,他通常会与家人一起到鲁日蒙的牧屋中度过。“这是我找回自己的方式,我需要不定期地反省,找到坚持的力量。”长时间的行山是排解压力的最好方法,路途中作为大厨总能发现很多惊喜,野蘑菇、漫山遍野的栗子、野生的蓝莓和覆盆子。沿途收集这些材料是Edgard Bovier最喜欢的趣味游戏。全家人共享的晚餐中,这些天赐的食物会被创意成佳肴呈现出来,“不期而遇的味道最能激发我的创意,新的发现令人兴奋。”Edgard Bovier笑著说。

“11、12月我家的餐桌上一定会有白松露,1、2月则换成黑松露。”说起这个Edgard Bovier总会解释一下:“这听起来有点矫情,但我只是觉得它们的味道实在是太完美了。”

大自然是Edgard Bovier的灵感之源。

Lionel Rodriguez 冥想中的味道

Lionel Rodriguez 在19岁结束法国的厨艺学习后,到瑞士游历了2年。这两年的经历带给了他全新的厨艺灵感。“那是一种融入自然的愉悦感,我学会在思考味道的时候冥想,呼吸高山上的空气,树木的味道、湖水的潮湿,它们会带给我灵感。我的菜单是有颜色的,有时会像雨水一样清新,有时候又会像太阳一样浓烈。”

味道对于Lionel Rodriguez来说是没有定式的。“我的鱼来自附近的湖里,香草来自意大利或南法。我每天第一个工作就是去尝这些食材的味道,再决定怎样搭配。我会闭上眼睛仔细感受它们带来的画面感,搭配出和谐的画面,这样味道就一定是最棒的。” Lionel 说:“土壤、水源、时间,是一切味道的根源,我的秘诀就是学会感受它们。”

在这个季节里Lionel 推荐我们吃当地湖里产的鱼,白肉,用橄榄油微煎,加一点盐和胡椒,全是汁水和鲜美。他告诉我们这道菜在他眼中就是远处雪山上的云。

瑞士厨师的快乐之源

Edgard Bovier主理的La Table d’Edgard是瑞士著名的高档餐厅,但Edgard Bovier却对所谓的高贵食材并不感兴趣,他喜欢季节带来的味道,新鲜的蔬菜与水果、当地的鱼类及奶酪。“从没有客人会对食材提出异议,他们吃完总会像孩子一样高兴。” Edgard Bovier以地中海式菜肴获得了自己的荣耀,但他也坦陈自己是一个有瑞士气质的厨师:“大自然是厨师最好的老师。”

Lionel Rodriguez笑称自己已经是一个瑞士法国人,“我在La Table d’Edgard 7年时间里学到了烹饪技巧、管理技巧以及成本控制等等,但我觉得重要的是我学会怎样做一个瑞士人,学会怎样在大自然中寻找灵感。瑞士人对自然有着天生的崇拜,烹饪在瑞士是与自然最亲近的行为,当你感受到这一点,就能感到真正的快乐。”

酒店推荐

Lausanne Palace & Spa

酒店洋溢着充满现代感的艺术风格。2009年重现整修的酒店大堂,让人步入即感到处处充满着惊叹的喜悦感。两千多平方米的水疗中心,下设瑞士最先进的水疗设施和服务,无论是对于国际旅客还是当地居民都深具吸引力。酒店位于洛桑市中心,很多房间打开窗就可以饱览日内瓦湖的壮丽景色。房间设计采用古典优雅的路易十六风格,细节打造又有现代酒店的极致妥帖。

酒店下设4个餐厅,由荣获米其林三星荣耀的Edgard Bovier担任行政总厨,从法餐、日餐到Edgard Bovier亲自主理的地中海风格菜肴的La Table d’Edgard餐厅,都十分值得尝试。

地址:Grand Chene 7-9 1002 Lausanne

网址:

与瑞士精神共进午餐

Vevey:食物主题博物馆 全方位食之体验

1839年,一名德国药剂师移居当时的瑞士法语区——日内瓦湖区小镇Vevey,并将自己的名字从原先的Heinrich Nestle改为Henri Nestlé。他的公司雀巢(Nestlé)如今已闻名于世。而Vevey也是卓别林度过余生的地方,在这位电影大师的最后25年时光中,Vevey的青山碧水给了他一个安适的晚年。他去世后,当地人为他在湖边立了一座铜像,每日面朝湖水,手中永远有一枝不凋谢的玫瑰花。同样在湖边,还有由雀巢公司创办的食品主题博物馆——Alimentarium,永不停歇地向游客展示饮食文化变迁及各种食品营养结构等知识。

Alimentarium博物馆建于1985年,并于2001至2002年间完成了重新装修。整个充满生动气氛的展览占据了全部三层的大部分空间。博物馆采用生动有趣的互动形式表现食品文化,形象地让参观者理解并注重食物营养,成为有智慧的“食”家。

博物馆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太阳到消费者,介绍能源如何由太阳传给动植物,最后成为人类的体力能量,当中包括了环环紧扣的食物链;第二部分:介绍世界四大主食——米、麦、粟及薯仔,还介绍出产四大主食的地方,以及当地人怎样吃主食;第三部分:食物的历史。有多组实物原大模型介绍食物种类的转变,原始人、中世纪人和现代人饭桌上饭菜的全然不同。看了展览,便可了解不同时代的饮食习惯。

Vallee de Joux:Hotel Des Horlogers钟表酒店

钟表谷的美味标签

每到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选择一家有特殊历史、环境、地方氛围、出品菜肴独具特色的餐馆,对于很多游客来说是必须要做好的功课。如果你来瑞士,就一定不能错过日内瓦的钟表谷;而到了钟表谷,就千万不要错过这家钟表酒店Hotel Des Horlogers。

这里是一家以历史钟表为主题的酒店,连房间门牌号都是时间格式,走廊布满了钟表的介绍,还有那些拥有50年以上历史的机械表机芯及制表老工具等,都默默地告诉人们这里与瑞士表、瑞士表工厂、瑞士表工匠师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酒店餐厅分“正餐厅”和“简餐厅”两个部分。在正餐厅里,主厨安德烈·科尔多每天都根据瑞士传统烹饪风格制定一个精致的菜肴。因为餐厅距离钟表谷的工厂咫尺之遥,所以这里的简餐厅也成为钟表工匠师们的最爱,很多人的午餐都要在这里“速战速决”。瑞士人时间观念非常强,每个公司的午餐时间都不长,36分钟、52分钟,且不论时间长短必须按时回岗,拖沓不得。倘若有机会到钟表酒店的简餐厅感受一下,你不仅能吃到最地道的钟表工匠师标准午餐,更可贵的是,还可以深切地感受到,这个以钟表闻名世界的国度对于时间的计算,真的是要精确到表针的每一次跳动。点餐、等菜、进餐的各个时间,虽然都是个人行为,但细细观察,每个人的那一连串动作,都好似流水线预设好的时间一样,相差无几。可能也正是源于这种生活态度,才让每一块手表、即便是带着工匠师个人情感的纯手工手表,都一样的精准无误。这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态度,没有切身体验,很难理解其中的情缘。

酒店还特别提供各种行程定制,其中参观老匠人手工制表极其难得。还可以报一个4天的课程(每周只有2个名额)。能亲自和老匠人学习、并自己亲手组装一块纯机械表,也算不虚此行。

Gstaad:Rialto Bistro-Bar 给菜品施点魔法

高勒米罗(GaultMillau) 是和米其林并列的法国两大权威美食指南之一。Rialto餐厅在高勒米罗的排名中位居全瑞士的第13位。得到这一殊荣源于主厨Manuel Stadelmann和他的团队,带来美好的味觉享受,也源于Rialto充满欧洲传统优雅气度的就餐体验

Yvan Letzter是Rialto的侍酒师,他对自己的职业自豪感相当高。事实上Yvan Letzter确实是食客们最好的向导,他深谙酒与食物最细微的精妙之处,只要有他在就能享受到完美的一餐。在Rialto餐厅里Yvan Letzter地位超然,甚至与主厨平起平坐。“瑞士的白葡萄酒当中有些品种可以用来搭配小羊排,口感比红酒会更好。”在遇到坚持红肉配红酒的客人时,他会给出自己的建议。客气而坚决,不过令人愉快。

Yvan Letzter游历过整个欧美,也到过中国。每当遇到中国客人他就会显得十分愉悦,“与美国人比起来我更喜欢中国人,因为中国的年轻人有自己的梦想,而且更加敢于追求梦想。”他喜欢为中国客人推荐自己最喜欢的一道菜,用当地出产的奶酪、火腿烤制成披萨的样子,味道脆香,入口即化,搭配一款清冽的白酒,美妙至极。

最古老风景的拉沃美酒

“上帝制造了陡坡,但是我们,让陡坡为我们服务,让陡坡存在,让陡坡延伸。”瑞士著名诗人夏尔-费迪南·拉缪1923年在其诗作《诗人之路》中这样写下歌咏拉沃梯田式葡萄园的诗句。

日內瓦湖地区的拉沃位于瑞士观光胜地洛桑和沃韦之间,在12世纪中叶前,拉沃都只是一片贫瘠的土地,当地人用双手将山坡上的石头垒成一道道石墙,在上面堆积土壤,建成梯田,种上葡萄苗。经过一代代人因势利导的开垦,如今的拉沃已经连同旖旎的日内瓦湖和阿尔卑斯山一起,成为瑞士一张色彩分明的亮丽名片。而我们前往的Domaine du Daley酒庄,正是位于拉沃梯田葡萄园的心脏地带,至今已有600余年的历史。

2007年拉沃葡萄园与法国的波尔多一同被选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酒庄主人Cyril Séverin先生告诉我们:“Domaine du Daley酒庄,早在1392年就已经建立。我爷爷曾为这个酒庄效力,并成为了酒庄的第三代主人。我和父亲在2003年收购了这个酒庄。”

Cyril说:“瑞士人有种说法叫做‘三个太阳’——来自太阳、日内瓦湖倒映和梯田围墙折射的三组阳光,让此地葡萄园梯田享受到充足的日照,这些是出产优质葡萄酒原料的重要因素。”目前酒庄每年生产7、8万瓶酒,共20余个种类,虽然产量有限,但Cyril依旧期待把自己的美酒带出瑞士,让更多的人可以品尝。每年都有名厨向他下葡萄酒订单,在不少米其林三星餐厅中也可见到他的葡萄酒,日本和香港等地都能遍寻到其踪迹,当然,在宝珀上海新天地店中就可以品尝到其酒庄的数款佳酿。

2009年Daley的新酒窖落成,它结合了当地独特的地形地貌,从压榨到发酵、酿制,由地面至地下,三层一体,以有效、精准的科学方法酿造葡萄酒。Cyril不仅运用现代化的设施,还不忘秉承传统工艺将葡萄酒依据不同味道和喜好,灌入适宜的橡木桶中加以不同时长的陈酿。这里的橡木桶分别来自法国和瑞士本地不同的供应商。

穿过酒窖,是一间可容纳50人的小厅,室外是面朝日内瓦湖的露台。除了产酒,酒庄还提供品酒服务,可以举办各种活动。想象一下落座于浓密葡萄架下,欣赏着日内瓦湖与阿尔卑斯山脉的美景,佐以佳酿相伴,惬意之感不尽言说。

瑞士葡萄酒

由古及今,瑞士葡萄酒都是受到世人眷顾的佳酿珍品。如果探究一下瑞士的地理位置,就会发现它正处于北半球适合葡萄种植的环带,被法国、德国、意大利等葡萄酒“巨头”所包围,国土面积虽小,可葡萄园和酿造风味却十分多样化。几乎可以说,瑞士全境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就有葡萄园,瑞士葡萄酒产区分成6个。包括酒园集中的西南部的3个:最西端的日内瓦,往东的拉沃和瓦莱,中南部的提契诺,西北部的三湖产区和以苏黎世为主的东北部产区。其中位于罗纳河两岸山间的瓦莱是瑞士葡萄园面积和葡萄酒产量最大的产区,日内瓦产区临近法国,而提契诺产区则与意大利相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