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考试后的感想范文
时间:2023-03-26 09:07: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期中考试后的感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这次期中考试的成绩非常不理想,语文只考七十八分,数学只考六十七分,但是这些都是我的错现在我来和大家说说这为什么都是我的错吧!
先说语文吧:“都是错在填空了”。我妈妈星期六在家帮我复习了要背的、要听写、要默写的全都帮我复习了而我还说:“我都会,我都会”。听写的时候我老是听了一会儿又到电脑边上玩一下,还说妈妈报错了老是不听背书时老是一下子起高音,一下子低音妈妈要我从新背老是埋怨说:“连着样都要从新背,真倒霉。”就这样在复习的时候老是不认真才考七十八分的。
说完语文在说数学怎么考这么差吧:“大家说考试中最容易的是数学怎么可能只考六十七分呢”?我说的是实话我真的只考六十七分应为爸爸在给我复习时我爸爸说:“这道题目是错误的”。我偏说:“是真确的”。我老是不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所以我才考六十七分的。
我知道了想要考试好就应认真听取别人的好的意见这样才可以让自己的成绩提高很多很多。
篇2
期中考试后的感想
这个学期的第十周,我们进行了期中考试,考完试后,我怀着充满信心又忐忑不安的心态等待着考试成绩的到来。我在心里猜测:应该是理想的分数吧!我得意洋洋的。但,我其中有几道题没做呢!我又担心起来``````
终于熬到了发试卷的时候了,我屏住呼吸,等待着,开始发试卷了。我的心怦怦地跳着,就像装了十几只兔子。我左顾右盼,还是没有我的试卷。终于传到了我的试卷,我迫不及待地瞧了瞧分数,110分,我一下子蹦了起来,这是数学试卷,我又看了看英语试卷,真是双喜临门啊!竟是107分,我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我又看了语文试卷,我一下子呆住了,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僵硬了,怎么才67.5分啊!对了!政治还没看呢!也许政治会好点。我一看,这一看不要紧,却让我大跌眼镜,真是祸不单行啊!我的心情就像股市一样,刚升上去了,又狠狠地跌下来。这可是其中考啊!不是一般的小考。但毕竟,数学和英语有进步啊!但语文和政治呢?怎么办``````我的大脑在做着激烈的斗争,我不知道该高兴还是该悲伤。
回到家后,我卧在床头,翻来覆去,思考语文和政治为什么会这么差。是上课没认真听讲吗?是课堂笔记做的不够吗?是老师布置的作业没认真完成吗?还是``````经过一夜的反省和思考,我找到了考不好的原因。语文是课外知识不丰富,而政治则是老师叫背诵的一些重要内容没有认真去背诵。经过这次教训,我决定每天坚持看课外书,丰富自己的课外知识,而政治的一些重要内容多去背诵。
经过这次期中考,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但我知道,失败并不可怕,我们吸取了失败的教训后,就能打败失败,获得成功。
篇3
自期中考试以来,我的成绩并不怎么样。而这也成为了压在我胸口的一座大山,每天都在为此担心,而比这更要命的就是,在期中之后,我的学习方法,有了很大的漏洞,这导致我期中后的学习情况还是比较糟,此时的我有些萎靡不振,非常希望能有一束光来照亮我!
不过正所谓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周二,老师,开展一次对期中学习情况,总结的活动,为了提高每位同学其中考试之后学习情况,每位同学都总结出自己的缺点和优点,而学霸们也说出了自己新的学习方法,这是我看到了一丝希望,我也努力反思了一下自己,确实,我做的也不够周全,就比如同学们经常说的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写作业,提高效率、课余时间或者回家每天复习所学的知识内容,巩固熟练、以及最基本的课上认真听讲,我都有所欠缺。不过同时我在反省自己的,过程中,也发现了每位同学分析自身毛病的缺点,首先就是,上课不听讲,不认真听讲,利用碎片时间写作业或者复习,巩固上课所讲的内容,这些都实在太片面了,现在我们班的每位同学都知道这些道理,毕竟他们又不是刚入初一的孩子,这些道理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理解,早就熟烂于心了,他们唯独缺少的就是坚持,以及自理性差,这不是靠总结,以及自我反省,能做出来的,是需要大家自己坚持努力出来的!
以及学霸们的学习方法,对于他们的方法,更是人人皆知,对于我们而言,这真的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说好听点,就是在记一遍,说难听点,这实际上就是在对牛弹琴!这在基础不过的道理,大部分同学都能总结的出来,他们也都理解,甚至比学霸们还要清楚,可是为什么他们的成绩还是没有提高呢?还是最基本的硬伤问题,坚持与认真,我并不敢承认所有人都能做到,上课百分百的认真听讲,任何人都有的时候会,不已经分神,甚至连学霸们都会犯这样的问题,而向学霸们所说,利用碎片时间努力写作业以及预习的人到底有多少呢?答案是少之又少,的确如此,对于并不太喜欢学习的人,每上完一节课都会有一定量的精神疲劳,而就算说是有喜欢学习的人,这对他们来说也是有一定的考验的,人都要休息,你无法做到无时无刻都能将所有时间完美的利用上,这并不是在忽悠人,而是残酷的事实,仔细想想,我们完全可以进行预习等提前的准备工作,只有快人一步,笨鸟先飞,才能做到提升成绩,而剩下的完全就是看你的坚持与努力还有认真,事实就是如此。
我并不敢承认这个方法是百分百正确的,但至少这绝不是个坏主意!而这也是我经过这次期中总结反思最大的收获以及感想!
篇4
一、利用班会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动规范》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让学生不讲脏话,尊敬长辈,不打架,不旷课,不迟到,坚持到校,不乱吃零食,做一个讲文化讲礼貌的好学生。
二、思维教导方面,着重勾引,做学困生的思惟工作,使他们团结一致,相互援助,解决了学生厌学,不按时交阅作业,懒惰成性的问题,教育学生勤学苦练。
三、建立跟谐、等同的师生关系。在教养中的因材施教、分层教养,管理中的含糊评估等,都是和谐思维的体现。人际关系协调的基础是平等。班级内部人际关系的平等首先体当初师生关系上。平等重要是指师生在人格上彼此尊重,思想上彼此交流。班主任在提倡群体成员同等相处的十分,要特殊关注落伍生,班主任应该帮助他们发现并发长本人独特的禀赋与才能,树立自信与自尊,从而形成真正的平等意识。
四、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干的平台一个学生就是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自有他的丰富内涵。有的细腻,有的粗鲁;有的内向,有的内敛;有的亲切,有的疏远,不一而足。实现自我需要中最高品位。作为班主任要为学生搭建一个展示才能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班级里得到发展,形成自己的特色,这样才能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长。在这个队伍中应表演守夜人的角色,而应积极充当服务者的角色,努力为学生施展个性特长创造更多的条件。
五、创建公平标准的班级治理机制
咱们常说,一个好的机制可能将坏人变成好人,而一个不好的机制也可能将好人变成坏人。因而,班主任要努力探索,建破适合自己班级的管理制度,如请假制度、卫生轨制、奖惩制度等,使班级管理有章可寻,形成规范管理,并且经过重复抓,抓反复,使这些制度逐渐变成学生的自发行为。在管理中不能对学僵直卡严压,不要将制度去束缚人,要用制度去调动人的踊跃性,使学生能主动参与班级管理,互相平等的交换。
六、营造优雅的班级环境,班级环田地建设重要是以卫生为主,天天保持室内外环境以及个人卫生的干净让学生可能在一个窗明多少净的环境下成长、学习,其次,搞好教室部署,在教室后面安排有学习园地,让学生有一个展现才华的舞台。
七、适时的对学生进行防火、放电、防摔等保险教育,使学生的学习和生涯得到了保障。
因此,我认为要建设精良的班群体,班主任必须努力先进个人素质,拓宽管理思路,用进步的教育理念不断提高思想水平、管理能力、工作作风、道德修养,能力带领班级一直取得新的发展。
当然,我的班级依然存在很多的问题,如:学生学习习惯还不是很好,文明礼仪做的还不到位,各门作业发展不均衡等。我将连续努力采取恰当的措施,改变现有的班级不足之处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十分平凡甚至非常繁琐的工作,我担当学校班主任工作已经十多年了。随着工作时光的推移,我越来越领会到良好的班风班级,个人的良好习惯对班级管理来说是如许的主要。
班风的好坏对一个班集体的影响是至关主要的,班主任必须高度重视。班主任要做有心人,要动脑筋,身体力行去培养良好的班风,尤其是在接一个新的班级的时候,要思考建破怎么的班风并运筹和设计如何起步,如何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下去。假如忽视这方面的工作,待班级内某些不正的风气得以造成,再去矫正它、转变它,再去重塑新的风气,就会相当艰难或事倍功半。使学生充分意识到一些好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清楚哪些事该做,哪些事不该做,在明辨是非的同时,始终增强自制能力。并结合班级的实际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班级规章制度,班级规范不仅对学生的品德和行为存在领导作用而且有约束作用,能使学生在对它意识的基本上产生从众行为。如课堂学习、功课、期中考试的请求等有关纪律,约定俗成而为大家一致遵照的不成文的准则。比喻凌晨进到教室,第一件事是做好课前准备,而后进行早读;学具的摆放要有规矩,桌面摆上课用的书本按要求摆放整齐,左上角是文具盒,右边是课本。规章制度制订起来容易,但关键在于实行。为了保障一系列规章制度的实效性和久长性,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在带班的一开始,我每天都要对班里按照和落实的情况进行反馈。诚然刚开始的时候班主任要投入很大的精神和时间,但班级的好风尚、学生的好习惯一旦养成,则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任何一个群体中都有相对提高、落后的分辨,要在群体中造成一种独特的习惯、风气,总是一个由点到面、由少数到多数、由压力变能源、由不自然到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进程中,要留神发挥榜样的作用,班主任要在本班发明各档次、各方面好的榜样,并通过学榜样发生新榜样。如学生在学校、班集体中有出色的表示,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我在班里一定会声势浩瀚地表彰,表扬他个人踊跃努力的精神,表扬他为学校、为班集体争光的精力,倡导同学们向他学习。
班主任老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学生造作地视班主任老师为学习的榜样,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有着直接的或间接的教诲意思。所以平时我特别留心自己的举动表现,特别是在日常生活中尽最大的努力给学生做出模范,恳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要做到,以老师的示范带学生的尺度。例如课间顺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顺手排好桌椅,清晨上课前我就会擦桌子、摆桌椅、扫地、擦地、擦黑班,时间久了,学生自发地与我奇特加入来实现劳动任务。
良好班风不是长此以往就能够构成的,必需始终放松经常性的教育跟训练,不可一日疏松。同时班风教育还有些轻易获得更大功能的机遇,例如新学期开端,我引导学生懂得个人与集体的密切关联,使他们为集体而尽力,为集体的成就进步而欢喜,为集体的困难、挫折而着急,培育他们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别人的集体主义思想。
篇5
我是从内蒙古来的,普通话说的不够标准,面对不熟悉我发音的同学,怎样才能让学生听懂我说的话,听明白我讲的课呢?讲课前我想了好一会儿。由于我在下午第二节上课,我去时学生们在第一节上思想品德课:《我与老师交朋友》——主动与老师交流、交往。我忽然灵机一动,在上课时我何不用此方法来与学生拉近距离,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呢?所以在简单的自我介绍后,利用思想品德课的知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了教学中去,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地来听我讲课。
在我与学生交流、交往的过程中,45分钟不知不觉地创造出了奇迹:学生不仅听懂了我说的话,而且还有两位同学的达标题得了满分,有35位同学达到了优秀。我在欣慰的同时也确实感受到:无论在何时何地,只要能跟学生做朋友,确实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要老师下功夫,也不会有“教不好书的老师”。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复习有理数的乘法与除法及其混合运算,在学生复习了有理数乘、除法法则后,通过适量的题组训练,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点,而且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思维的转化都有了新的突破,从而使学生能够用有理数的乘、除法知识快速地解决实际中的数学问题。
为了让学生的复习有个依据,我精心选编试题:首先让学生打好基础,通过学生的口答、练习、板演,了解学生对运算法则的理解和应用,针对出错的地方,如符号问题,倒数概念,我都及时纠正、强化,并指出应注意的地方。
其次,对试题进行变式,使学生能达到同步提高。如:(-3)×( )=1,我把1变成-1,进一步复习了互为倒数与互为负倒数的概念。因此,学生在富有启发性和思考性的教学情境中进行了积极的思辨,在与同伴的思维碰撞中,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数学体验,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在认识冲突与互相争论中看到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的思维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第三,对试题进行拓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如(1-2)×(2-3)×(3-4)×…×(2005-2006)与(1-2)×(3-4)×(5-6)×…×(99-100)这两道题,让学生分析后得出每个因数为-1,那么有多少个-1?学生在探索中寻找规律,在变化中寻找不变,很快就找到了-1的个数,在学生的参与中形成了探索的能力。
第四,考题强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期中考试题(若a、b、c为有理数,求 的值)的基础上,让学生分析“若ab≠0则 的取值不可能是( )A.0 B.1 C.2 D.-2”(中考题),在学生似曾相识的基础上,想到分类讨论。通过对“一个正整数a与其倒数 ,相反数-a相比较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 A.-a< ≤a B.-a< <a C. >a>-a D.-a≤a≤ ”的解答,让学生对前面所学知识:倒数、相反数、绝对值、数的比较以及“-1、0、1的三数四分法”的综合复习,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第五,使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激发学习兴趣。由于利用多媒体课件,课堂上的容量大大增加,基本题目25道,加上变式、拓展题目近40道题。从而使学生对乘、除法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复习。也使枯燥的数学变得有趣了,变的学生好容易理解了,这样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由于在上课时和学生拉进了关系,学生在我的引导下紧张而有序地完成着复习计划,对可能出错的地方及时进行了纠正,如带分数化假分数、小数化分数、除法化乘法,数字之间的关系2与5、4与25、8与125,0.1与10、0.01与100、…以及分配律的逆用等等。学生在指导下都复习的很好。
兴奋之余,静心思考,细细琢磨,本节课尚有未尽人意的缺憾。一是普通话说的不够标准;二是因对学生不了解,考虑到每一个学生,有一位学生做1.2÷(-3)都错了, 致使做、讲题占用的时间较多,出现拖堂现象;三是出于对过程的考虑,计算题较多,选择、填空题较少,导致设计题型不够灵活。
篇6
关键词:兴趣;赞美;思考;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097-02
从孩子的成长上看,孩子的创造力和好奇心是与生俱来的,为什么经过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这许多的教育者教育了十几年有的孩子却厌学了,逃跑了……我们任何一方都没有反思自己,而是不断地指责我们的孩子,我想可能是学习让他们觉得是件不快乐的事情,他不再享受学习的过程,所以他要逃跑!那么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持久钻研的原动力
2012年3月16日金坛二中的20多位老师来我校研讨,在初二(5)班听了洪老师上的一节公开课《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颇有感想,这节课让我看到一个资历深厚的老教师经历20几年的岁月沉淀,尤其是典型实验的选取及处理,更让我看到了一个理念: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和持久钻研的原动力!先是用一些典型的实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①学生尝试解释火箭升空的原理,是不是这样的呢?先引领学生读材料,后来用气球模拟火箭升空原理很形象。②直升机升空的原理,好比电风扇。这两个实验是学生不十分清晰的,所以也是很感兴趣的!③学习知识是为了解释现象(学以致用,很好的衔接)。游泳时,为什么手脚向后划水人就会前进?一个学生站起来解释的可能不是洪老师要的答案,洪老师说:“解释得很好!你是否能解释得比他更好?”——激发了学生的好胜心理来进行深度思考。④学生做课内互动学习-交流讨论-质疑:主要在拔河一题,老师预设了“拔河”一题,并准备了一个精彩的实验,找到班上力气最大的同学让他站在滑板上,结果瘦小的同学轻松一拉就取胜,得到结论,获胜与否取决于摩擦力!这节课让我更多地看到了物理美!美在它和我们的生活联系得非常紧密,让学生感觉的生活中有很多现象都应用到物理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爱与赞美,让顽石开花
有人说:“爱与赞美能让顽石开花!”是的哪怕是善意的谎言,表扬和鼓励的力量还是无限大的!所以说激发一个人的热情是根本,是一切成功的开始。所谓“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一句表扬很可能唤醒他长眠心中的热情。ZY,一个可爱的男生,总体成绩在班级中等偏下,期中考试前数次周练习,分数依次是:76、84、80、79、87、79、75、82,考前我和他谈心,我说:“你是个聪明的男生!如果能像某某一样定心、努力,你的成绩一定会令人瞩目!”他给自己设定的目标是90分,结果期末考试他考了92分。这对于他来说,是学习以来的一个奇迹,成功的喜悦也来得更猛烈一点。在写期末考试感想时他写下了以下的反思:这是我的第一次考试上90分,在考试时,我曾在草稿纸上写了几行字:第一行:达到90分;第二行:不让老师伤心;第三行:我努力!我必胜!正是这些话激励了我自己,再加上我平时的努力。或许是我本身基础就差,我只能选择努力了。我不断地反思,不断地改进方法,后来我总结出对我自己有利的方法:①在做题时,用直尺一行一行做。②在复习时,把错题仔细看并且把错题背下来,并且掌握其要点,自己再出几个类似的题目。③在预习时,把教材解析里的一些会做的题目解决掉。④在课前尽快拿出书,再复习一遍,或预习一遍。看到ZY的反思,我很感动。我在想我们的孩子身上到底有多少可爱没有被我们发现,有多少才华没有被我们赏识,有多少潜力没有被我们挖掘?一个小小的鼓励、一句细细的叮咛、一个信任的眼神也许就可让他们拥有一个春天。
三、爱思考的好习惯是聪明的源泉
大家是否发现,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这个问题讲了许多次了,可学生照样错。原因在于学生只是听了,而没有独立思考。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因为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是聪明的源泉。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呢?
1.要教学生学会思考,讲课不宜过细,给学生思考的余地,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教师提出问题,然后教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一次思考不出来,可以两次、三次……学生实在思考不出来,老师可以适当提示、引导,让学生真正思考起来。
2.善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听人讲话要想一想,你认为他讲得对还是不对。对,为什么是对的?不对,错在哪里?怎样才是对的?经过一番思考得出的结论就是你的见解,经过你独立思考产生的独立见解。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独立思考,就要为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课堂气氛,以合作伙伴的身份与学生探讨,鼓励学生有不同见解,勇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不断完善自我。
只有培养起学生独立思考习惯,才能让我们的学生越学越聪明!学习知识不像向仓库里放东西而是为了周转——解决新的问题!
四、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给学生一种美妙的享受
篇7
一、挖掘文本思想内涵,触摸职业精神的“天地”
语文教材中的各类文章无不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正所谓“文以载道”,许多“文”就载着“职业精神”的“道”。《论语》《易经》等先贤著作总是闪耀着“君子以厚德载物”的道德光辉,诠释着为人处世之道;李白诗歌里往往洋溢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之情和实现自我人生价值的热烈之盼;苏轼词里总是抒写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之怀和战胜人生挫折的坚韧之志;陆游的诗词往往挥洒着“尚思为国戌轮台”的激情和拯救国家危难的责任意识……这些语文教材中的思想,不正也是“职业精神”的内涵吗?
所以在教授这些古文诗词时,我会把这些思想和职场所需的品质精神联系起来,适时转化、提炼为职业精神,感染学生。
同时,纵观现行的人教版中职语文必修教材4册书24个主题单元,有两个单元是直指职场的,即《职场之路》和《职业之品》。我在教授这两个单元的课文时,立足文本中的“职业精神”的基础,进行了适当的拓展延伸,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感悟职业精神。如教《创造宣言》一文时,引入了2006年“感动中国”人物蓝领工人孔祥瑞150项革新带来8,000万元效益的事迹,以一个普通工人惊人的创造力向学生诠释了职业精神中执著、创造、创新的内涵。又如教《敬业与乐业》时,我引入了报纸上报道的某地法庭工作人员不敬业的种种出格行为及2005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的普通邮递员王顺友的敬业事迹,通过一正一反的对比,让学生对敬业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若能把握文本与职业精神的联系点,适时点拨,便可以引导学生感悟文本中蕴含的职业精神。
二、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法,感受职业精神的“魅力”
行为引导教学方法是一种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式,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情境。此教学法强调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提高发展,特别是情感态度目标方面,培养学生在团队活动中的合作、竞争、参与、服务、效率、创新、全局等意识。这些意识的培养,实际上也就是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我在教学中也尝试了这种教学法,并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在上完人教版必修第二册中的《赤壁赋》后,我就组织了“解读东坡的黄州贬谪生活”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组成小团队,在三天内完成以下任务:通过收集苏轼贬谪黄州时写下的诗词及生活资料,解读苏轼的人生态度,写下读诗词后的感悟以及参与活动的感想。并要求各团队通过PPT的形式,展示完成的任务,通过评分评选出优秀团队。
为了在竞争中获胜,各团队使出浑身解数,团队内部成员参与热情高涨,合作探究也极其认真。“和大家一起做任务,突然觉得自己比以前更积极了。”“我是负责PPT制作的,通过我的精心制作、反复修改,最后出炉的PPT应该可以对得起团队里的兄弟姐妹了。”“我们团队人才济济,分工到位,团结协作,相信我们会是NO.1。”……从同学的感言中我也切实地感受到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责任和主动意识。同时从学生的详细、有条不紊的分工表中,我也感受到了学生的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通过此项活动,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学会了倾听、交流和分享,合作意识增强了,责任意识和主动学习意识得到了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我想,只要我们在教学中不断、有效地运用行为引导教学法,组织语文实践活动,团队协作、积极主动、竞争进取等职业精神必将扎根学生心底,为其日后踏上工作岗位,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打下基础。
三、实行过程性评价,播撒职业精神的“种子”
职业活动导向教学倡导建立一个多元化、开放性的评价体系。我认为其体系中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对培育学生的职业精神有着很好的作用。过程性评价就是通过记录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绩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我根据任教班级学生特点,制定出了期末总评办法,即期末总评成绩(100分)=学习态度分(占10分)+活动课题得分(占10分)+平时作业成绩(包括作业、作文、背诵、书写等成绩)(占40分)+期中考试成绩(占20分)+期末考试成绩(占20分)。进行过程性评价后,班级里的不及格人数明显下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了,做作业比以前认真了,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也有一定的提高。倡导过程性评价,培育了学生注重态度和细节的良好习惯,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在他们的心田上洒下职业精神的种子。
篇8
一、 形象心理策略
“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使自己教育教学产生好的效益,首先应在学生中树立良好的形象与威信。而良好形象的建立,最核心的基石是“爱和人格”。班主任应爱每位学生。每个人都会有缺点,班主任看学生,应该象妈妈看孩子,满脸泥巴也万分可爱,这是因为有爱心。有了爱心,我们就有了对学生的接纳、期待、宽容、鼓励和耐心。班主任的爱是师生任何接触时间的一种氛围。这种氛围将使教育工作悄然顺利起来。“爱知识、爱科学”只有懂得热爱知识的教师,才能将这种爱感染给学生,使学生获得对科学的热情。做班主任更应该注重自己的人格修养,正如有人说的:“说服人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真理的力量,一种是人格的力量。”教育更是一种以人格塑造人格的事业。
根据“先入为主”的心理规律,班主任要重视给学生一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其次,要认真上好第一堂班会课。以第一堂课唤起学生对老师的向师心理动力。并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强化。有了这良好的第一步,班主任可以适时地对班中的学生进行家访。首次家访,不管被访的学生表现如何,学习成绩如何,总以表扬为主。如:你的孩子在学校里很尊重老师,同学之间和睦相处,这当然与你们父母亲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等等。然后谈谈孩子的学习近况。在学校里我们的交流应用普通话,而在家访时就说本地话,这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的距离。
例如:我班的顾凯锋同学,到现在为止家访有二十多次。在初一时,常打架,不做作业,通过家访得知,该生在家里干活可是一把好手。现在农村的孩子不会割草也很多,他的邻居告诉我,他在家里热爱劳动,肯吃苦。我抓住这一点,及时表扬,同时在班里还赞扬他的父母亲,勤劳、朴素、通情达理,要求老师严加管教他的孩子等等,之后,又通过几次的耐心谈话,该生打架的现象逐渐减少了。班主任的工作若能让家长们认可,积极配合,形成合力,那么对玩皮任性的学生也不难管教。又如:姚振兴同学,记得其中有一次家访。时间是晚上七点钟左右,他家还没有灯火。邻居告诉我,他放学后总是先把晚饭弄好,等他爸爸妈妈的。今天因为他妈妈在割稻,还没有回来,所以他去田间接他妈妈去了。当时,我被那位邻居说得眼睛里直打泪花,真后悔今天他与同学打架后,我批评得太严厉了,这样懂事的孩子,和人打架是不是另有别的原因呢?等了一会,不见人回来,我就不打算家访了,因为,今天我是为打架的事来的,这种“特访”实在是不可取的。第二天,我转述了当时家访的情景,在班里向这位同学say“sorry”。我说:“顾老师教育的方法不好,过于简单,我想这件事背后一定有什么原因吧,首先我对我的工作方法检讨,我想姚振兴同学一定会向老师说明情况的。不过……如果用打架的方法来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我想恐怕也不妥吧?姚振兴同学你说呢?”他站起来使劲地点点头,没说什么。我想也不用再多批评了吧。我继续说:我为我班里有这样一位孝子而感到骄傲,有孝心的人一定善良。这样的学生身上即使有缺点,老师相信他一定会改正的。从那时起,他再也没有打过一次架。
二、 合理的期望策略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布森发表了《课堂里的马格马里翁》一书,对教师期望与学生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最早的研究。许多研究表明,教师的期望平均使每个学生的学业成绩产生5%~10%的差异。换言之,教师的高期望可以提高学生测验成绩的5%~10%。我认为,在对学生施以合理的期望时,对家长也施以合理的期望同样重要,特别对在学习上略有进步的学生。例如:我班的周恩剑、陈瑾洁同学。特别是周恩剑同学,他10岁时,曾跟我学弹电子琴。当时我告诉他,若以后顾老师刚好教到你的话,我一定把你要到我们班来。入我班后,我开始觉得对这位学生的情感投入及期望的调控应该比较容易。但初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却使我大为失望,以致他父亲来开家长会,看到他的成绩,几乎是拂袖而去。因为他的成绩排在110名以后,我心中非常失望,是不是他的资质实在太差了呢?
但我没把失望挂在脸上。我找他来谈心,帮助他分析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首先,我对他说,老师相信你能学好,凭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你小时候学电子琴时的接受能力,你一定能学好的。接着让他谈了这次考试成绩对他的感想,今后如何认真对待每一次考试,让他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成功需要付出”。接着又进行了及时的家访。因为他父亲没等家长会结束,就离开了,一定有想法。也许会骂儿子没出息,不用功等等,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前途。家长的思想工作必须做好。当时,我和他爸爸平心静气地谈起了一些成功人的故事,象大发明家爱迪生,我就爱迪生的老师没本事教好他,说他是个笨孩子,而他的母亲却没有骂他的儿子,而是鼓励孩子,并亲自教她的孩子,使爱迪生树立信心,最终成为一个大发明家,试想,如果这位母亲也象那位老师一样,说爱迪生是个笨孩子的话,也许我们今天还没有电灯呢。在和谐的气氛中和家长达成了共识,以积极的心态看待子女的考试成绩,要鼓励他、关心他。从这以后,该生的学习成绩慢慢地进步了,从第四次考试起,他在年段的排名慢慢地上升了,83、60、53、17名,第八次也在29名,现在一直比较稳定。
三、 利用向师性的策略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天然“向师性”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个体之间,具有不同的特点。从学生个体的发展的差异性来看,由于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经历、群体关系不同,“向师性”所表现出来的个体强弱差异也不同。这样,如何利用学生的“向师性”及家长对教师的“向师性”,也是我们做教师的在家访时,需要察言观色地洞悉其程度的。有一定教龄的教师更应利用除社会给教师的光环之外的、自己的人格魅力。从教二十多年来,在这乡村土地上,走到哪里,都有学生叫老师。而作为教师自己,应该从做教师的第一天起,就注重自己的人格塑造,使我们今后的工作更加顺利。例如:我班的王萍同学,家访时,她母亲异常兴奋地说:“老师,咱王萍回来说,我们班主任是顾老师,就是教表姐的那位老师,我小时候听表姐说起这位老师,是怎么…怎么好……”。首先,我感谢这位母亲对我工作的肯定,同时告诉她,你女儿会比她表姐更出色,学习成绩正在一点点地进步。因为她一直以来,对老师十分信任,所以,处处表现出积极的心态。从进来时,班里是16号,后来,年段里排到第57、50、39、19、20、10名。像这样的例子,在我们班还有不少。他们的家长对老师是那么地尊重,对子女的教育是那么地严格。我们教师在这些同学身上花费的心血可以少一点,但收效却是很大的,这是学校家庭配合工作的结果。
四、 学校家庭联系的内容与方法策略
篇9
老师下乡支教工作总结1
历尽几近一年的支教生活将要结束了,没有支教阅历的我,在支教学校领导和同事的热心指导和帮助下,顺利完成了支教的任务。今将别离,故作总结,以资后鉴。
一、政治思想。
20xx年秋学期由于太平小学老师配员不足,需要中学的老师前去援助,我相应县教育局和我校校长的号召,来到了太平镇中心小学支教。
在支教的这一年中,我团结同事,关爱学生,遵纪守法,遵守、服从所在学校的规章作息制度,按时上课按时上下班,按时参与学校的值日工作以及其他的活动安排,无旷工、迟到、早退等不良现象。
二、明确角色
入乡随俗,此语不假。来支教之前,听闻该校工作制度酷严,也曾闹过一些情绪,如今一路走来,却知自己当时的想法略显稚嫩,事实与听闻有出入,加之领导和老师们的热情,心态渐渐摆平了。后终感悟,其实我们本来就是一名普通的老师,既是一名普通的老师,就要有普通老师的心态,这样才能愉快的参与到现实的工作中来,心里才不存在负累。过于强调特别,则徒增坎坷和烦恼。
三、认真完成教学任务。
在支教的两个学期中,我工作没有怠慢,尽自己的能力完成了学校交与的任务。
1、完成教学任务。我的主要支教工作任务是,担任四年级2班的副班主任工作,协助班主任工作。并进行语文、思品、书法、普训、体育等课程的教学活动,一周13节课。备课节数春秋学期各200节,批改作业各100多次,听课节数两学期共39节,课前有备课,期初有教学计划,期末有复习计划和总结,并定时上交,在教学的各方面都达到了学校的要求。上学期期考教学质量几与该班的前学期持平。
2、参与赛教,上全镇的公开课。20xx年秋学期我主动承担了一节全镇的公开课,将中学的课堂模式与小学教学模式结合,获得了学生的喜欢和老师的增赞。20xx年春学期,我参与了语文组的赛教课,提高了我的教学能力。
3、指导学生参与学科竞赛获佳绩。20xx年秋学期,指导本班学生参加作文竞赛,7人获奖,获奖人数占年级获奖人的一半多;20xx年春指导本班莫雨杉参加全校演讲比赛使其获第二名;同期指导本班学生参加朗读比赛五人获奖,其中一人斩获第一名。
四、参与该校业务学习
业务学习是个人教学业务提升的一个平台,我深谙其中道理。因此,我怀着一颗谦虚的心参与到该校的业务学习当中。
1、参与业务学习。每周次本校的语文组业务学习,我都能参加,虚心听取交流教学教法,使我对小学的教学任务和方法对策有了轮廓。
2、参与赛教,上全镇的公开课。20xx年11月我上了一节全镇公开课,20xx年3月上了一节赛教课。
3、认真听课。14年秋学期听评课15节,15年春学期听课24节,包括到实验小学和XX小学听送教下乡的课,4月到寄宿部小学听覃XX和教育局教研室主任卢XX老师的送教课,学习新理念教学模式。
4、参与团体研修。14年秋参与了韦XX老师团体和蓝XX老师团体老师的主题班会课的课件设计,教案修改及听评改进。20xx年参与王小莲预参赛团体的课件设计。
五.代课
在这一年的春秋学期,由于有的老师要请病假和事假,所以就代课的任务,我除了每周要完成自己13节的教学任务,还常常代课(顶课),两学期代课节数近30节。
六、支教感言
小学是锻炼老师的大舞台,虽然我觉得我完成了支教的工作教学任务,但我也觉得我要学的东西很多,要完善的还很多,如果真正要做到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热烈的XX中心小学是提炼一个老师基本能力的一个广阔舞台,感谢XX中心小学我们的支教老师提供了这个舞台。
唐校长对我们的热心和关怀,使我们消除了许多疑虑;指导员岑XX和陈XX主任及语文组的老师的指导和协助,让我明白的基础教学的重要性;同事们的孜孜不倦的工作,让我感受到了,学校教育教学无私奉献的可贵。这一年的支教当中,我确实学到了很多,这些将对我在今后的中学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说实话的,我非常的感谢XX中心校领导和同事们,在这我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不管怎样,XX中心小学将成为我教学生涯中一个美好记忆的地方。
老师下乡支教工作总结2
支教即将结束,回顾这一个学期以来的学习和工作,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学校的肯定,对我来说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使人成熟的,不是岁月,而是经历。这个学期以来的支教工作让我获益良多,我敬佩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感谢他们在各方各面给予我指导和支持。接下来,让我总结一下这学期我的工作和感想。
一、学科教学工作
在学科教学方面,我担任了初一7班和8班的英语老师,从书本的第一单元开始接手执教。刚进入教学工作时,不可否认,我感到有些许困难,毕竟书本上的理论与实际上的实践是有一定差距的,课堂教学方面由于对学生研究不足而出现课堂任务未能完成的现象,而英语科的练习资料较多,有周报、学评,还有书本配套练习B册,如何布置作业也让我感到很困惑。经过第一个单元的教学和多次的听课后,我慢慢摸索出了方法。课堂方面,我采用了比较多形式的练习,包括造句、译句、填词、选择等,并结合“说英语”的练习,此外,还建立了一个较完善的评价系统以鼓励学生参与课堂,包括对学生早读、课堂答题、堂上听写、课堂整体表现、课后作业、课后补默等的评分,分多个等级加分以鼓励学生积极预习、学习和复习。作业方面,我认真研究各种学习资料,发现英语周报的部分练习难度相对较大,而课本的配套练习B册的习题虽然难度小但由于含有大量的真实语境,对培养学生的语感却有很大的帮助,所以,在挑选适合学生目前学习能力的习题时,我会更谨慎的对英语周报的习题进行筛选,而更多时候则使用这些练习作为作业。之后的教学任务也逐渐地能够走上轨道,跟上进度,且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也又慢慢地提高,经过两个月的教学,两个班的学生在英语课堂都十分的活跃,能跟上老师的脚步,有些学生也进步了不少。期间,我们班的唐君睿同学在我和史敏兴老师的指导下获得番禺区初一英语口语展示活动三等奖。第十二周后,我到初二级代课三周,为了能尽快适应,我认真地研究新教材和参与听课,学习初二英语教学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尤其是语法教学方面。
二、班主任工作
支教期间我还担任了初一7班和初一9班的副班主任。初期,作为9班的副班主任,我协助9班班主任带领学生参与军训,每日跟在学生身边以防发生事故,时而帮学生纠正姿势,挑选班干部,处理学生纪律问题,后来,在军训汇演上获得了不错的成绩。第三周,由于接手7、8班英语科任老师,转为7班副班主任,协助班主任开展主题班会和组织学生练习参加朗诵比赛,参与班级班歌班操排练,艺术节班操展示排练,组织学生参加级会等等。每天我都会提前回到班上,检查班级清洁情况,检查仪容仪表,督促学生参与早读,以及静校午休期间的纪律管理。期间,我能够做到既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也可以有自己的威严。
其他工作有包括组织朗诵比赛、组织社团活动、开展选修课,以及期中考试的监考、阅卷、统计和分析等等。
三、收获与感想
在这次的支教中,我从许多老师身上学会了学科教学、课堂管理和班集体管理方面的艺术。在学科教学上,组织含有多种多样练习活动的课堂,在每一堂课上有机的结合“听、说、读、写”的练习,充分利用学习小组,适当放手让学生思考、创作,在课堂中给予真实的英语语境,培养学生的语感。在课堂管理上,学习不同老师的评价方式,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曾锦华老师的评价方式,把每小组各学生根据成绩情况分为A/B/C/D,加分程度随着等级不同而不同,也随着表现不同而不同,以促进成绩高的同学指导成绩差的同学,且加分程度也随着表现不同而不同,使学生在评分过程中的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可以提升的方面。而,我也在指导老师马燕萍老师的帮助下中,建立了自己的评价方式。班集体管理方面,在班主任曾景仪的指导下,学习了如何开展班会课,通过有意义的班级活动提升班级凝聚力,在处理问题学生的问题方面,引导全班学生协助问题学生改正缺点,融入班级。也学习了其他老师的班级管理方式:吴冬梅老师会放手让学生立班规、让学生设计装饰课室、让学生自己组织清洁;毛健老师则采用类似学生的制度,在班长的带领下,建立学习部、纪律部、组织部等,每部门两部长,所有的同学都必须加入一个部门,让每个同学都有机会参与到班集体的管理工作中。
四、不足和期望
在支教期间,我发现,自己在班级管理、课堂管理、处理学生问题方面仍需通过努力实践积累经验,应更加主动地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深入对学生的研究以改进教学方式,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加精彩,让课堂效果更好,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一定的发展。支教结束后,希望自己能够紧记这些经验,重新出发。
老师下乡支教工作总结3
初来到“代县华龙实验幼儿园”,就是想把所学的文化知识很好的应用于实践中。也想看看做一名教师是否真的像自己想象的那般如鱼得水。于是,很高兴来到这里支教。
当正真的工作开始后,我才感到了这项工作的繁琐。幼儿托班的孩子小的只有两岁多,刚开始的两个星期,每天都是在他们的连哭带闹中度过的,面对他们的哭闹,我真的是束手无策。很烦恼也很无奈。但后来渐渐的,我学会了一些减少他们哭闹的方法。比如,发玩具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做很多不同的表情,告诉他们爸爸妈妈会早早的来接他们回家,同时与家长配合,让他们早点来接孩子,依次建立起幼儿对自己的信任。最后终于解决了哭闹问题。
接下来就是在幼儿托班的教学上,我显得束手无策。因为对于我和小朋友来说,彼此都很陌生,由于他们太小,常常不会懂我说的话。无论我准备多么丰富多样的内容,他们都不能很好的配合,所以导致课堂秩序十分混乱。后来,我主动向我们的主班老师王老师学习,才我意识到,只有了解托班孩子的特点,才能较好的带出有价值的托班活动。比如: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声音和动作,一开始就诱发幼儿的遐想。因为托班孩子的很多下遐想很多得突发奇想有时是缺乏逻辑性的,但尽管如此,孩子也会乐在其中。此时老师可以顺应其需求,巧妙地利用其要求。后来的课就比较顺利了,听着他们熟悉背送给我的一首首儿歌,我真的很欣慰。
明澈的眸子,又长又翘的睫毛,胖乎乎的小手,还有我给他们拍照时他们五花八门的姿势。管他们的吃喝拉撒睡。每天拉着他们的小手一起游戏,一起玩耍。每天晚上一闭眼,总是有一个个可爱的面孔在我脑中晃来晃去。他们要么笑着;要么腼腆的看着你;要么瞪大眼睛瞅着你;要么就是哭着要妈妈。他们做着最简单的游戏,说着最单纯的话语。没有任何掩饰。他们也给与了我最单纯的快乐。虽然每天都很累,但是过得很充实。就这样,两三岁的他们用他们与众不同的方式给我上了整整一学期的课,让我感触颇深。这初为人师德一学期会使我终身难忘。
篇10
关键词:教师纠正性反馈语与故事转述;可理解性输出;非专业学生
[中图分类号]H3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831(2013)08-0025-4 doi:10.3969/j.issn.1006-2831.2013.03.006
1 . 引言
Merrill Swain(1985)基于自己多年对沉浸式教学的实验提出“可理解输出假设”(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理论,认为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其他方面(包括语法能力)达不到母语水平原因之一是学习者缺少语言输出机会,缺乏“意义协商”(negotiation of meaning)机会,继而认为语言形式准确性的获得是在语言形式不断的“确认,澄清与重复中去修正”的。
Swain本人宣称“可理解输出假设”并不对所有,甚至于大多数语言习得负责,并告示“有时,在有些条件下,输出会以不同的方式,或只以加强输入的方式使得二语学习变得方便了些”(Swain and Lapkin, 1995: 371)。
Krashen Stephen对于Merrill Swain的“可理解性输出假设”提出质疑。他认为:输出,尤其是可理解性输出,机会太少,对语言能力无实质性的贡献。因为:高水平语言学习者无须可理解性输出;同时,目前无直接证据证明可理解性输出能导致语言习得;而且有证据表明语言输出时学生不喜欢“强迫”去说目的语,因为学生不常会用上“确认,澄清与重复”这些手段去作语言的有效调整。Krashen(1998: 180)最后得出结论:提供更多的可理解性输入似乎比增加输出是更为合理的策略。
这些理由多少带有个人色彩,需要验证,但以往这些实验基本没有涉及中国人的英语学习过程,因此有必要对Krashen的这种观点在中国现实性进行探讨。
国内对可理解输出假设的研究停留在理论上(王颖,2005;李红,2002;卢仁顺,2002),郑银芳(2003)等论述了其对中国外语教学的启示,但不涉及假设的现实性实践检验。
赵晨(2003;2005;2008),Xu Shanshan(2012)等人的研究以语料库或实验做基础,但Xu的研究不针对非专业学生,而赵晨的研究基于初高中生的语料库,所以研究设计与本文有不同。
本文探讨中国外语习得环境下非专业学生语言“可理解输出假设”的现实性,旨在求证中国外语学习环境下语言输出行之有效的输出方式。
2 .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 1 可理解性输出假设(COH)
Swain基于加拿大法语沉浸式教学实验提出了“可理解性输出假设”,认为语言输入并不是语言习得的充分条件。学习者不仅需要大量接触可理解输入,还需要产出可理解输出才能达到准确而流利地使用目标语的水平。可理解输出有四种功能:(1)能引起学习者对语言问题的注意;(2)能对目的语的结构和语义进行假设检验;(3)具有元语言功能;(4)能促进目的语表达自动性。
2 . 2 纠正反馈语(TCF)
Lyster(1997)对纠正反馈语分类为明确纠正法(Explicit correction)、部分重说法(Recasts)和形式协商法(Negotiation of form)。明确纠正法指的是教师公开指出学生的回答是错误的;部分重说法指的是教师部分重复学生的话语,并对学生话语进行重新编排,使之更加准确;形式协商法与明确纠正法和部分重说法不同,它把说话权交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了自我纠错的机会。它包含诱导法(Elicitation),元语言信息法(Metalinguistic clues),请求澄清法(Clarification request)与重复法(Repetition)四种方法。
Lyster和Ranta(1997)区分了以下四种形式协商法:
(1)诱导法,教师通过一些方法诱导学生更正自己的语言错误。比如教师问“How do we say that?”或者通过停顿让学生完成教师未完成的话语等;
(2)元语言信息法,教师提供评语,让学生查找自己的语言错误,比如教师说“Can you find your errors?”等;
(3)请求澄清法,教师要求学生澄清自己话语中的语言错误,如教师可以说“pardon?”/“I don’t understand”等;
(4)重复法,教师用升调重复学生的语言错误,要求学生更正。如:
: He is in our class.
: He?
: She
2 . 3 纠正后的可理解输出(MCO)
纠正后的可理解输出(M o d i f i e d Comprehensive Output)指学生为了响应教师的纠正反馈语而产生的比前一个输出更正确,更接近目标语的输出(Krashen, 1998)。
3 . 研究方法
3 . 1 研究问题
本研究将学生分为“要求组”、“不要求组”、“提醒组”、“不提醒组”四组,并将他们两两配对对比,期待找出差异,找到非专业学生语言可理解性输出的中国环境现实性表现。
主要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要求组”、“不要求组”、“提醒组”、“不提醒组”四组两两配对对比,口语表现是否存在差异?
(2)教师的纠正反馈语是否提高非专业学生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的频率?
(3)学生对于哪种纠正反馈语反应更为敏感?
(4)在“被要求”学生看来,教师的哪种纠正反馈语有利于他们口语水平的提高?
3 . 2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中的被试为江西省某大学非专业一年级学生,共8名。以是否“要求”还是“提醒”“协商方式讲解并示范”为界,实验可以分为4组:要求协商与不要求协商,提醒协商与不提醒协商,每小组2人。两组学生在平常的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以及其他重大考试中的成绩水平没有显著性差异,均为随机挑选的学生,所以英语的学习水平基本相当。
3 . 3 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4个实验组(“要求组”可要求进行语言形式及意义的确认、澄清与重复,而“不要求组”不就确认、澄清与重复的语言形式修正作要求,“提醒组”就语言形式及意义的确认和澄清等提醒,(“不提醒组”不作语言形式及意义的确认和澄清等提醒)进行实验对比分析。在实验过程中,老师为了解学生的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的情况,有意识地根据学生的语言输出表现进行各种形式的纠正。实验结束时还对本次实验活动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和采访。
3 . 4 实验过程
实验材料与工具:非专业学生的故事转述,实验过程中老师用录音笔来记录学生的故事转述表现,实验后老师和学生的采访也进行录音。
实验程序:实验前,老师先对“要求组”进行活动前“教师纠正反馈语”类型及意义讲述并示范,之后,其中一组在活动前要求;另一组不作上述要求,任由发挥。“提醒组”中一人只是轻描淡写作语言修正提醒,另一人不作任何提醒。实验分为两个阶段:①发给学生故事转述示范材料,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故事转述并示范如何表述;②把要实验的另一份故事材料发给学生,给学生5分钟的思考准备时间,让学生更充分地去组织自己的语言。整个实验过程耗时45分钟。试验结束后,除对本次实验活动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外,老师还要求受试的学生对自己的活动表现作评价并说明原因所在,并就此次实验的效果和实验后学生的感想等进行采访。所有被试的口语总体表现(语音语调、流利性、准确性)由4个老师同时予以评分,满分5分,并对每个被试无提醒录音。
3 . 5 数据收集
对口语输出表现进行成绩统计处理。
对学生口语录音中语言修正及形式协商表现信息进行提取与统计。
4 . 结果与分析
基于上述实验设计,本文着重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4.1“要求组”“不要求组”“提醒组”“不提醒组”四组,两两配对对比,表现是否存在差异?
据表1可以发现,“提醒-不提醒”、“要求-提醒”、“提醒-不要求”三组的口语表现有显著差别,但是他们的均数差表现异常。“提醒”与“不提醒”的均数差为-15.50000,说明不提醒组的口语总体表现要好于提醒组。同时“提醒-要求”的达到-14.62500,“提醒-不要求”的达到-15.87500,这似乎说明有了要求与提醒的被试某种程度受着压力,产生紧张,也许由于被实验老师要求与干预,产生了焦虑情绪,所以表现不佳,随后的观察与访谈还有录音也确实发现他们的“紧张”表述,这验证了我们之前的猜测,同时验证了我们的假设:语言输出时学生不喜欢“强迫”去说目的语,因为学生不常会用上“确认,澄清与重复”这些手段去作语言的有效调整。如果有了要求,那就是强人所难,很难测出语言的流利性表现。
然而,“要求-不要求”“不要求-不提醒”“要求-不提醒”三对学生的口语表现没有差别,似乎说明同在要求组的被试间由于同样经受压力所以口语表现不存在区别。同时,“不作任何要求与不作任何提醒”的被试的口语表现由于不存在强迫去“形式协商”的情况,所以表现没有区别。“要求-不要求”组的均数有些差异(-1.25000),“要求-不提醒”的口语表现可以从学生本身由于被要求所以和不提醒组无差异,同时本组均数的差异(-.87500)再一次验证前述学生不情愿被强迫的假设。
4.2 教师的纠正反馈语是否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的频率?学生对于哪种纠正反馈语反应更为敏感?在“被要求”学生看来,教师的哪种纠正反馈语有利于他们口语水平的提高?
观察表2 ,可以看到:
(1)实验老师在对学生的口语输出时会用不同类型的纠正反馈语来提醒学生的错误输出,但也许由于只是故事转述而非对话,所以“元语言信息法”基本不用。纵观全表,可以发现教师在这8人的故事转述中,“部分重说法”用得最多(19次),其次是“重复法”(9次),随后是:“明确纠正法”(8次),“诱导法”(6次),“请求澄清法”(2次),可以看见教师的纠正反馈语可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的频率。这些与学生的临时口语表现有关。这似乎与赵晨(2005,35)“教师针对语法错误选用的反馈语根据学生水平不同而变化”,“学生语言错误的性质影响教师反馈语的选择(2003,V)”有了呼应。
(2)同时,学生对于“重复法”、“明确纠正法”反应更为敏感些,而对于“诱导法”,“请求澄清法”似乎更为迟钝些,尽管本来采取的方法也不多。这与赵晨(2005:35;2008:30)“形式协商法比其他反馈语更利于引导学生产生修正后的输出”有些不一样,但与他(2003,IV)“教师诱发的学生修正更能引导学生产生修正后的可理解输出”观点相呼应。
(3)在“被要求”学生看来,教师的“部分重说法”有利于他们口语水平的提高。这从学生的问卷中可以反映出来。“被要求”的4个人在访谈中也是这样认为的。这与XU(2012)的观点相似。
基本上所有学生对于教师的纠正反馈语是有积极的反应的,学生对于“重复法”、“明确纠正法”反应更为敏感些,而对于“诱导法”,“请求澄清法”似乎更为迟钝些的原因也许与这些方法本身的形式有关,明白晓畅的提醒当然比隐晦曲折的提醒来得更为直接,对于听力程度与语言表述表现一般的非专业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就是更为直接的提醒与帮助,同时,由于实验设计与实验操作程序的不一样使得结论与以往研究有些不一样。
5 . 结论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发现:
(1)故事转述中“要求组”与“提醒组”等等各组的口语表现有区别:“提醒与不提醒组”、“要求与提醒组”、“提醒-不要求组”口语表现有了显著差异;“要求-不要求”,“不要求-不提醒”、“要求-不提醒”三对学生的表现没有差别。
(2)教师的纠正反馈语可以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语言的“可理解性输出”的频率,学生对于“重复法”、“明确纠正法”反应更敏感,而对于“诱导法”,“请求澄清法”似乎更迟钝些。
(3)在“被要求”学生看来,教师的“部分重说法”有利于他们口语水平的提高。
6 . 结语
本研究以看图说话为路径来探寻非专业学生语言可理解性输出假设理论在中国环境下的现实可行性,同时探讨适宜他们有效的外语输出方式,结果有了较好的预期效应,对于教学一定有些启发(版面所限,此略)。不过研究被试较少,推广性有限。同时,如果能从学生口语文本以及语音语调中找到线索,研究会更有深度。
参考文献
Krashen, S. 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 Beverly Hills, CA: Laredo Publishing Company, 1985.
Stephen, Krashen. Comprehensible Output[J]. System, 1998: 26, 175-182.
Swain. M.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 Some roles of comprehensible input and comprehensible output in its development[A]. S. Gass & C. Madden (eds). Input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C]. Rowey, MA: Newbury House, 1985: 235-53.
Swain, M. Three Functions of Output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C]. In G. Cook & B. Seidlhofer (eds.). Principles & Practice in Applied Linguistics, 1995: 125-144, OUP.
Swain, M. & Lapkin, S. Problems in output and the cognitive processes they generate: A step towards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J]. Applied Linguistics, 1995(16): 371-391.
Xu Shanshan. An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ers’ Corrective Feedback in Chinese EFL Classrooms[J]. 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Quarterly), 2012(10): 488-505.
Zhao Chen. Recasts as corrective feedback in China’s English classroom interaction[J]. CELEA Journal (Bimonthly), 2008(3): 30-34.
李红.可理解输出假设的认知基础[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10-16.
卢仁顺.输出假设研究对我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4):34-37.
王颖.输出假设的心理语言学基础[J].外语教学,2005(7):18-22.
赵晨.基于语料库的EFL课堂会话中的修正片断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