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范文

时间:2023-04-05 21:49: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

篇1

虽然现在我们的幼儿园和小学针对“问题孩子”都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辅导课和心理健康咨询室,同时开展了浩大的“治未病”工程。但是单亲家庭和组合家庭是这些“问题孩子”的源发地,家庭环境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家庭成员的喜怒哀乐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因为他们的心理非常脆弱,极度敏感,一丝一毫的异样他们都会往心里去。所以,我们要为他们营造一个快乐健康温暖舒适的生活环境。不管是哪一种单亲家庭产生的“问题孩子”,我们都应该让他们充分地感受到生活的温情,感受到所有家庭成员给他们带来的关注和爱护,让他们明白失去一个亲人的关心和爱护,他们还有更多关爱他们的其他成员;关闭了一扇门,却敞开了另外几扇窗。家庭成员还要多与他们进行思想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灵世界,走进他们的心里,成为他们可以倾诉的对象,做他们倾诉的倾听者,做他们思想行为的引导者,最主要的是做他们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对他们的行为千万不要横加指责或者是不闻不问,更不可以对他们做的事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二、创造良好的家庭学习氛围

“子不教,父之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言行的模仿对象就是父母及其他家庭成员,孩子以后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的养成及待人接物的标准都源自于父母的言传身教。古人所说的“有其父必有其子“”虎父无犬子”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在孩子面前家长和教师应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展现出为人师、为人父母的典范。所以,家长空闲时间要多陪孩子学习,尽量和孩子一起学习,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将使孩子养成一生受益无穷的良好习惯。

三、在家里培养孩子接受挫折的能力

现在的孩子被大人宠溺的无以言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飞了。”其宠溺程度无以复加。所以,我们要给他们挫折的锻炼,尝试失败的机会,体验失败滋味。或许有人说单亲家庭的孩子本身就遭遇了人生的一个重大的挫折,再也经受不起挫折和失败。这毋庸置疑,但只要我们正确引导他们,让他们勇敢地面对现实,他们就能早日走出心中的阴霾,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去生活、学习,去面对困难和挑战。

四、培养孩子敢于担当、勇于负责

篇2

关键词: 单亲家庭 心理问题 误区 教育方法

现阶段部分单亲家庭的学生性格有误区缺陷,甚至成为“双差生”。教育者应更多地了解、关爱这些最需要了解、关心的学生,使他们重新找回自我。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家庭破裂了。从教育角度看,相亲相爱的父母、和谐的家庭人际关系对学生,尤其是初中学生的正常、健康的心理发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反之,没有一个完整稳固的家庭学生心理的发展容易产生偏差,思想行为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我所带的班级中,有几个单亲家庭的学生。通过近几年的班级工作实践,我对接触到的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行为进行分析,并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及做法。

一、单亲家庭孩子心理问题分析

单亲家庭的孩子,或因家庭教育不完整,或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往往会表现出一些不健全的心理现象及行为特征,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类型:

1.自卑型。单亲家庭孩子往往没有优越感,常常产生自卑感。自卑感强的孩子通常表现为沉默寡言,自卑的心理影响他们享受成长的快乐,也影响孩子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发挥。

2.孤独型。单亲孩子,特别是随父亲住的孩子,由于父亲的粗心或与继父母之间的隔阂,亲情交流受到限制,自然而然产生孤独感,他们在行为上表现出离群、不大方、不愿与其他小朋友玩耍。

3.渺茫型。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乏足够的家庭引导,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的孩子本有美好的理想,但因家庭的破裂,导致没有结出甜美的果实。

4.独尊型。有的单亲孩子由于缺少管教,有的单亲孩子由于亲情的隔阂不接受继父母的管教,或继父母不便于管得太严,从小就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事事处处以自我为中心。

5.逆反型。有的单亲孩子因为父母离异受到同学的歧视,逐渐对父母、对家庭产生厌恶感。这种对家长的逆反心理,有时会发展成对老师、对同学、对社会的逆反,从而产生破坏性。

二、单亲家庭教育存在的误区

单亲家庭教育容易出现三个误区,需要引起重视。

1.消极暗示。当单亲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出现种种矛盾和问题时,家长总是把原因归咎于家庭的不完整,其实,即使在一个完整的家庭中,父母的负面行为也会对孩子的成长产生很大影响。因此,要让孩子理解单亲家庭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

2.排斥对方。夫妻离异后,一般都是一方带着孩子。通常有这样几种情况出现:带孩子的一方有的不愿意让对方与孩子接触;有的甚至干脆搬迁到对方找不到的地方,让孩子看不到父亲或母亲……这就导致一些单亲家庭孩子性格偏离正常轨道。

3.过分溺爱。溺爱是很多家庭的通病,一些单亲家庭的家长往往表现得更明显。他们对孩子的任何要求,无论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都不讲原则不谈条件地一律予以满足,这样就容易形成任性、自傲、孤僻等缺点。

篇3

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双亲家庭的孩子有着明显的差异。他们多数心理不健康,对任何事物都不屑一顾,我行我素,自卑、孤独、敏感,甚至行为上表现出极端的现象。他们认为生活在这个世上是多余的,自暴自弃。如何改变他们的畸形心理,让他们走出家庭问题的阴影;如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以健康的心态面对生活;如何使他们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与同学友好相处,是我们每位班主任及其关注的问题。下面用几个真实的例子谈谈我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体会:

一、 多关心,用爱唤醒他们

一位教育家说:“教育的艺术便在于如何去爱孩子。”我曾教过一个叫王力的学生,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另有新欢,抛弃了他的母亲,他母亲一气之下,把孩子扔给年迈的婆婆,含着眼泪重新组成了另一个家庭。他在奶奶的溺爱中长大。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家,他厌烦奶奶的唠叨;在校,喜怒无常。高兴时,认真学习,关心班级,团结同学;不高兴时,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眉头一皱,一声不吭。有时他会不顾班级纪律,对同学大打出手。批评他时,他歪着头,嘴里嘟囔着,一副不服气的样子。当时我刚接着个班,对他的情况还不了解。看他这个样,我特别恼火,大声吼道:“明天,让你的家长来。”第二天、第三天……他的家长没有来,他还是老样子,吊儿郎当,不正眼瞅我,好象与我有仇似的。我认为他不可救药了,采取了冷处理的方法,告诉学生不理他。过了好多天, 他白发苍苍的奶奶来到了学校。老太太告诉我,当他想妈妈的时候就会这样。我后悔极了,怎么没想到这一点呢?明知他的父母不能来,不加思考地甩出那句不负责任的话。还让老人家跑一趟。我明白了,他需要的是母爱,是大家发自内心的关爱。我也深深体会到,孩子缺少母亲是多么无助。经过这次,每当看到他期盼的眼神,我都会心痛。 我想弥补我的过失,试着走进他的内心,决心对他多一点关爱。他生日的时候,我给他买了生日礼物,亲手交给他,一本正经的说:“对不起,我收回我说过的每一句话。希望你每时每刻都开心!”他捧着礼物含着泪说:“谢谢您,老师。”我留心观察,发现他午饭一直带方便面,从来不带水果。我问他,奶奶不愿早起做饭,不给他零花钱,也不买水果给他吃。很长一段时间我和同学们一起吃饭,故意接近他,说自己喜欢吃方便面,和他换饭吃;有时,我会把菜分给他吃。有时,我会把给自己孩子买的水果给他带来。一天,他母亲来校看他,给他买了橙子,他高兴极了,母亲走后,他跑到座位上用小刀切开了橙子,剥了皮,给了我一块儿,我不要,他硬是把一块橙子塞到我嘴里。吃在嘴里的橙子是酸的,可是我的心里是甜的。他终于敞开了心扉,有话跟我说,有事跟我讲。和同学的关系也融洽了,脸上出现了久违的笑容,学习成绩明显上升。现在,他是初中生了,但是他每次见到我,都会深深的鞠一躬,意味深长地说一声:“老师好!”每当他有不顺心的事时,都会来学校找我说说。我深深地体会到:爱源于理解,只有理解,才知道怎样去爱。

二、 有责任心,帮他们树立自信

孩子是无辜的,我们没有理由让他们感到不幸。我所教过的一个班级有一名女生,他的父亲病故,母亲带着她走进了另一个家庭,可是继父又去世了。母亲领着她过了很多年后,又重新组成了家庭,她还有了小弟弟。幸福的生活刚刚开始,母亲和继父又离婚了。她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成绩明显下滑,经常坐在座位上发呆。我找她谈话,她说:“这事不愿我爸,我爸对我很好。”我说:“你可以劝劝妈妈。”她说:“来不及了,他们都去法庭了。老师,怎么办呢?我想小弟弟。”话还没说完,他就哭了起来。我一边安慰她一边引导她:“大人们的事我们管不了,可是自己的事自己解决,你可以央求妈妈,让你去爸爸那儿看弟弟。”过了几天,她高兴的告诉我,她去看弟弟了,奶奶还给她做了很多她喜欢吃的菜。我给她讲道理,不要怨恨妈妈拆散了你们姐弟,妈妈肯定有苦衷,要懂得理解,学会包容。你现在还小,不要想不愉快的事,把精力放在学习上,要有孝心,将来有出息了,懂得回报。她开朗多了。在学校举行的“感恩教育”主题班会上,她还表演了节目――手语(感恩的心)。马卡连柯说:“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单亲家庭的孩子也有美好而远大的理想,只要正确引导,他们更会扬起生活的风帆。

三、 有同情心,给他们撑起一片天

篇4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点,心理情绪。由于家庭的缺损,造成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他们通常表现出孤僻、内向、任性等性格弱点。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在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在调查的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处在离异家庭的单亲家庭子女,大都行为习惯差,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气,诸如抽烟、赌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寻衅闹事等等。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数单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数单亲家庭的生存状况是十分艰难的,生活条件差,生活质量跟不上需求。在调查中发现,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有53.9%随父,46%随母,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养的占0.1%;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家庭,父或母为了寻求生计,外出务工,也只能将子女交给长辈或他人看管。

(四)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文化结构。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家长是农民的居多,占整个的89.76%,是工人的占4.2%,是干部及其他的占 6.04%;同时,他们的文化层次也参差不齐,其中,小学文化占单亲家庭的60.59%,中学的占34.01%,大专以上文化层次较高的只占其中的 5.4%。

(五)单亲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在学校的教育中,86.7%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13.3%单亲家庭的子女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子女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其中,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亲子女属于个别现象,只占0.6%,成绩较差的占78.3%。由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不具备给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未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质量差。单亲家庭的父母一人既要承担沉重的家务,为了生活又要努力的生产、工作,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常显得力不从心,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单亲家庭中,多数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托付给家中的长辈,监护人本身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不高,严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式方法,不具备对孩子进行家教的能力,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质量差。

(三)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向极端发展。在对单亲家庭子女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情况是父母离异或丧偶后,把孩子作为整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和依靠,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出类拔萃,但是他们性格孤僻,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且很自卑,缺乏爱心。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双方互相推卸责任,视子女为累赘,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自暴自弃,有厌学情绪,在学校表现恶劣,不思进取,任意逃学,而这种情况在单亲家庭中占绝大部分。

(四)单亲家庭经济出现危机。由于大部分单亲家庭都是一个人承担抚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除了少数家庭生活富足以外,绝大多数家庭经济都十分困难,难以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很多学生只能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少数学生早早辍学,连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完成。同时,健康也不能得到保证。

三、几点建议

(一) 社会责任

1、加强领导,进一步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各级党政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中发8号文件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加强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一是加快经济发展,积极给单亲家庭的家长创造就业机会,使其就近务工,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二是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保障孩子合法权益。三是社会各界要力所能及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帮扶活动。

2、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单亲家庭子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责任意识普遍淡薄,要切实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强化单亲家庭子女法定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单亲家庭孩子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问题,了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和方法,明确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

(二)学校责任:

1、学校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用爱心抚慰创伤。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效。学校应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 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专门档案,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老师应与外出打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并建立家长记录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2、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别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学校要积极创造活动的环境,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同时,在活动和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用友情来弥补亲情。

3、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学校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让他们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理想,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积极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

(三)家庭责任:

1、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单亲家庭子女的父母要重视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如果必须外出务工,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责任心强、有保护能力和精力的临时监护人管理孩子,并应履行相应的委托手续。

篇5

〔关键词〕单亲家庭;初中生; “孤雁”心理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0)06-0018-03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不断提高,传统的婚姻和家庭观念受到冲击,离婚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农村夫妻也不例外;同时,由于天灾、疾病、意外事故等原因,农村学生父母一方死亡的现象也屡见不鲜。种种原因,使得农村单亲家庭的数量也越来越多。

国内一位心理学家说:“父母的离异或死亡会造成孩子人格的扭曲。有的孩子谁也不信了,甚至也不自信;有的孩子远离人群,成为孤雁一只;有的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归宿,逐步陷入流氓集团,从而走上犯罪道路。”据不完全统计,在父母离异或死亡的家庭中,青少年犯罪率在40%以上。单亲家庭子女的健康成长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全国上下各类心理咨询机构也非常重视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疏导工作。笔者也就单亲家庭学生中“孤雁”心理的矫治,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孤雁心理”的界定及其表现

1.单亲家庭“孤雁”心理学生的界定

“孤雁”原指由于种种原因而离开了雁群的大雁。大雁的习性一般都是成群行动的,孤雁因失群而形单影只,独自飞翔悲鸣,令人同情,孤雁最大的愿望是回归雁群。所谓单亲家庭“孤雁”心理学生,是指父母双方中有一方已死亡或父母离异而形成的单亲家庭中,由于缺乏父爱或母爱,从小形成自卑心理,进而发展为孤独、孤僻、不合群心理的一类学生。

2.“孤雁”心理的主要表现

单亲家庭的子女是不幸的,失去父亲(或母亲),对他们的打击是可想而知的,其心理压力也不言而喻。有研究表明,他们中许多人在家庭变故几年之后,其心理创伤仍很难愈合,于是产生了孤僻、不合群的不良心理,这种“孤雁”心理的主要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自卑心理。有的单亲家庭的学生家庭经济比较差,吃、用、穿都不如别的同学;有的缺乏家庭温暖,生活各方面得不到关心等。诸如此类的原因,使他们容易产生自卑心理。

(2)孤僻心理。有些单亲家庭的学生,由于被别人歧视,平时不愿与同学交往,不愿与别人谈心,更不愿透露家庭的辛酸,恐怕被人嘲笑。课余时间独来独往,他们比正常家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孤僻心理。

(3)散漫心理。大部分单亲家庭学生的家长因丧偶或离婚,心痛未愈,又忙于生计,无暇管教子女,长此以往,单亲家庭的学生也就更容易产生散漫心理。

(4)逆反心理。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从小缺乏父爱或母爱,总感觉低人一等。在学校,他们容易受到同学的歧视。同时,有的家庭,由于继父或继母的偏心,他们就会慢慢地对自己的家庭,甚至对生身父亲或母亲产生厌恶感,对身边的人产生不信任感,逆反心理逐渐增强。

二、单亲家庭学生“孤雁”心理的成因

(一)家庭原因

1.单亲家庭孩子父爱或母爱的缺失

社会的变迁使得传统的婚姻和家庭观念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离婚率的大幅度上升,使单亲家庭大批出现。这些家庭中的孩子,失去了本该属于他们的父爱或母爱。社会学研究表明,在儿童时期(3~7岁),母爱对子女的发育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失掉母亲,就会使子女的情绪波动大和不安宁。在少年时期(12~17岁),由于子女的社会性有所发展,父亲这个角色就突显出其重要性,在此期间,子女若失去父亲,不良行为的出现率就明显上升。心理学认为,人格异常的形成与恶劣环境有关,破裂家庭往往是其子女性格畸形发展的温床。事实上,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青少年在自己个性发展的过程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从而产生自卑、孤僻、逆反等心理。

2.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责任的忽视

许多夫妻由于感情破裂等原因离婚后,夫妻双方出于对再婚或生活压力等方面的考虑,往往把孩子当“皮球”踢来踢去,不愿履行对子女的教育和抚养义务。也有的单亲家长因忙于工作、交际等,无暇照顾子女,使子女失去应有的教育和关心。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家庭教育,容易产生不良心理,甚至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因素的影响,与坏人接触而走向犯罪。

3.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方法不当

(1)过分溺爱,有求必应。有些单亲家长害怕自己的子女被别人看不起,或受人欺负,对孩子物质方面的要求一味满足,对孩子思想教育或学业方面则漠不关心,导致孩子为所欲为,孩子从小就养成了追求享受、爱慕虚荣的心理。一旦家长不能满足他们的要求,便容易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偏差。

(2)放任自流,不闻不问。有些家长由于婚姻的失败而加倍勤奋工作,为生活而奔波,为事业而操劳,所以因为忙而顾不上管带孩子,更顾不上孩子的学习。这些家长对孩子缺乏责任心,使孩子有种被抛弃的感觉,从而产生心理问题。

(3)方法简单,态度粗暴。有些单亲家庭的父母不顾子女客观实际,在学业上对子女提出过高的要求,尤其是有些家长脾气暴躁,当孩子达不到自己要求时,非打即骂。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无形中使青少年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有的孩子怕挨打,便夜不归宿。这些都有可能使孩子产生不良心理和行为。

(二)社会原因

社会对单亲孩子的成长环境关注不够、干预不力是造成其心理障碍的又一重要原因。“家家都有一本难念的经”“清官难断家务事”,受此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认为家庭教育是“家务事”,他人和社会组织等不便介入。基于此,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虽有原则性规定,但至今未完全建立起未成年人不良成长环境的良性干预机制。

(三)学校原因

学校对单亲孩子缺乏应有关注,也是造成其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单亲孩子由于应有的家庭温暖和关爱的缺失,大多数会产生消极情绪和情感。在学校里,他们会感到自己缺乏朋友和关爱,产生自卑情绪。有的教师缺乏耐心,厌弃这些“问题”孩子,对他们不闻不问,再加上长期以来学校对单亲孩子的心态认识不足,关注不够,措施不力,疏导不及时,导致其自卑、孤僻等消极情感蔓延,最终形成不良心理。

(四)自身原因

单亲家庭子女由于受家庭影响,一般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在这些学生中,有许多实际上是具有是非判断能力的,但由于意志薄弱,正确的观念不能占上风,所以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又往往会使学生在采取不良行动时产生方便、自然,甚至舒适的情绪体验,从而成为其实现类似不良行为的内部动力。

三、单亲家庭学生“孤雁”心理的防治对策

(一)重视单亲家庭教育

1.父母要重新拾回生活的信心

单亲家庭面对离异或亡故的痛苦,家长应坦然而勇敢地面对现实,振作起来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单亲家庭父母要以宽容的心态立身行事,要学会对痛苦和懊恼的遗忘,遗忘有助于单亲家长的身心健康,遗忘是对仇恨的释放,对悲痛的解脱,对忧虑的拒绝,对疲惫的宽慰。惟有家长乐观地面对生活,才能驱散孩子心中的阴影,使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2.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的责任

家庭是孩子的依靠,是孩子心灵的港湾。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而言,没有完整的父爱和母爱已经够不幸了,因此,绝不能让他们再失去仅剩的父爱或母爱。作为单亲家庭的家长,应坚强地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加倍地爱护自己的孩子。单亲家长要对自己的孩子养、育并重,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更要注意教育孩子,关心孩子的思想、学习和人际交往,及时发现孩子身上的优点和不足,正确引导,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明辨是非、善恶,引导孩子在生活上要积极乐观,要在家庭出现变故之后尽可能地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让孩子在家庭这个第一课堂中汲取到尽可能多的营养。

3.父母应重视培养单亲子女的独立性

由于家庭的变故,家长更容易对孩子娇生惯养,总觉得对不起孩子,无条件地满足孩子,作为补偿,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性格脆弱,依赖性强,缺乏主见,独立生活能力差。其后果是单亲子女一旦离开家长,便不知道如何去应对生活中的困苦和挫折。

(二)优化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比,有它自己有利的条件,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计划性、针对性都很强,而且可利用的教育渠道广泛,方法灵活。为此促进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有必要提高学校教育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1.开展教育跟踪,时刻关注学生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德育队伍,对单亲家庭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学校应建立单亲家庭学生个人档案,加强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心理、行为和家庭情况的了解、跟踪,并详加记载。学校德育队伍应在实践中,善于总结、归纳,寻找对单亲家庭学生教育的科学、有效的方法。在这方面,笔者所在学校实行的“学生成长导师”制度,可看作是一个较成功的经验。导师通过心理疏导、思想引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等多种形式,关心、关注、关爱单亲家庭学生,收到了良好效果。

2.重视赏识教育,重拾学生信心

心理学家认为: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欣赏,就精神生命而言,每个孩子仿佛都是为了得到赏识而来到人世间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更渴望赏识、渴望爱。作为单亲家庭的孩子,曾经历了亲人早逝的痛苦或家庭破裂、双亲离异的恐惧,有些在单亲家庭形成后仍得不到父母的疼爱和家庭的温暖,孤独无助,失落自卑,所以他们更渴望得到赏识,渴望得到更多的关爱。面对这类孩子的教育,学校、教师应该当好赏识教育的主角。研究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实施正确的教育手段是教师的重要任务,要坚持以正面鼓励为主。每个学生都会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要善于捕捉,发现这类学生有了心理、行为方面的进步时要及时地给予表扬,增强其自信的砝码,使他们的生理、心理、成绩真正健康协调地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尊重学生的人格,坦然接纳学生的缺点,及时肯定学生的进步。赏识教育,让学生在关爱和信任的氛围里,重新认识自己,逐步树立起自信、自尊和自强,逐步矫正自卑、孤僻、逆反等不良心理。

3.加强爱心教育,滋润学生心田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学校应选派充满爱心、有一定心理学基础、有较强的自我控制与忍耐能力、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具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或导师。班主任和导师用爱心去抚平单亲孩子的心理创伤,让他们走出心灵的阴影,露出灿烂的笑脸。同时,学校和老师应努力创设具有良好班风和学风的班集体。单亲家庭学生所处的环境,特别是他们每时每日所生活的班集体的班风和同学之间的良好关系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在班风良好的班级中,同学与同学的关系反映在既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上,同时也反映在能处理好个体间的竞争与合作上。单亲家庭学生如果生活在一个充满真情友爱的班集体里,他们自然会感到生活充满阳光,感到自己在不幸之中的特别幸运。

(三)健全社会保障

教育好单亲家庭的子女,不仅是学校、家庭的责任,更是社会的责任。全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应来关心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应调动社会资源,给予单亲孩子帮助。

1.重视单亲家庭子女教育问题

设立单亲家庭子女教育咨询机构,设立家长学校,开设咨询电话,使单亲家庭的子女遇到问题能及时与社会联系。对于离异后的父母通过家长学校等方式进行家庭教育培训,提高教育水平。

2.完善离婚子女监护权

人民法院在判决离婚案,处理未成年子女归属时,要考虑如何判决更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教育,既要考虑到监护人的抚养能力,又要考虑到其教育能力,使离异后的子女尽可能多地得到双亲的照顾和关心。

3.充分发挥社区教育优势

充分利用社区资源,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街道、社区要从多方面去关心单亲家庭子女。生活上可通过社区互助等形式对离异家庭中生活困难的学生给予经济上的帮助;思想上,可通过经常上门家访等形式,了解家长及孩子的思想状态,并及时和学校、老师取得联系,共同商量、研究,关心、教育好每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

单亲孩子是生活中的不幸者,他们受伤的心灵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细心呵护。让我们携起手来,为这些不幸的孩子创建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能使“孤雁”们振翅翱翔,回归“雁群”。让“孤雁”不再孤单!(稿件编号:100505003)

参考文献:

[1]俞润生.家庭教育成败百例析[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罗尚荣,李晓红.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健康分析及对策[J].社科纵横.2006,12.

篇6

一、总体情况

(二)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特点,心理情绪。由于家庭的缺损,造成了单亲家庭子女的性格缺陷,他们通常表现出孤僻、内向、任性等性格弱点。绝大部分生活在单亲家庭里的未成年人在个性发展中,常常感到空虚、寂寞、惶恐不安和焦虑。在调查的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处在离异家庭的单亲家庭子女,大都行为习惯差,甚至染有不少不良习气,诸如抽烟、赌博、打架斗殴、谈情说爱、寻衅闹事等等。

(三)单亲家庭子女的生活状况。由于家庭的不完整,只有少数单亲家庭经济条件较好,多数单亲家庭的生存状况是十分艰难的,生活条件差,生活质量跟不上需求。在调查中发现,2840名单亲家庭子女中有53.9%随父,46%随母,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扶养的占0.1%;在生活条件较差的家庭,父或母为了寻求生计,外出务工,也只能将子女交给长辈或他人看管。

(四)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文化结构。调查的单亲家庭中家长是农民的居多,占整个的89.76%,是工人的占4.2%,是干部及其他的占6.04%;同时,他们的文化层次也参差不齐,其中,小学文化占单亲家庭的60.59%,中学的占34.01%,大专以上文化层次较高的只占其中的5.4%。

(五)单亲家庭子女的受教育情况。在学校的教育中,86.7%单亲家庭的子女能够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有13.3%单亲家庭的子女不能完成九年义务教育。调查结果显示,单亲子女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其中,学习成绩特别突出的单亲子女属于个别现象,只占0.6%,成绩较差的占78.3%。由于单亲家庭孩子的监护人文化水平普遍低,不具备给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因此,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大多数未接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

二、存在的问题

(一)单亲家庭教育功能弱化,质量差。单亲家庭的父母一人既要承担沉重的家务,为了生活又要努力的生产、工作,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方面常显得力不从心,对其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够,造成了家庭教育功能欠缺的一个普遍现象。特别是在农村单亲家庭中,多数家长常年外出务工,孩子托付给家中的长辈,监护人本身文化水平低,思想素质不高,严重缺乏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式方法,不具备对孩子进行家教的能力,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了家庭教育质量差。

(三)单亲家庭子女学习向极端发展。在对单亲家庭子女的调查中发现,他们的学习状况向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情况是父母离异或丧偶后,把孩子作为整个家庭的精神支柱和依靠,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这样的孩子在学校里出类拔萃,但是他们性格孤僻,很敏感,心理承受能力差,而且很自卑,缺乏爱心。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双方互相推卸责任,视子女为累赘,在这种家庭中的孩子往往是自暴自弃,有厌学情绪,在学校表现恶劣,不思进取,任意逃学,而这种情况在单亲家庭中占绝大部分。

(四)单亲家庭经济出现危机。由于大部分单亲家庭都是一个人承担抚育和教育子女的责任与义务,除了少数家庭生活富足以外,绝大多数家庭经济都十分困难,难以支付高昂的教育费用,很多学生只能勉强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少数学生早早辍学,连九年义务教育都不能完成。同时,健康也不能得到保证。

三、几点建议

(一) 社会责任

1、加强领导,进一步关注单亲家庭子女的成长。各级党政部门应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贯彻落实中发8号文件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加强 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性,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解决。一是加快经济发展,积极给单亲家庭的家长创造就业机会,使其就近务工,创造促进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二是完善有关法律政策,保障孩子合法权益。三是社会各界要力所能及开展对单亲家庭子女的帮扶活动。

2、强化宣传,积极引导单亲家庭子女监护人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由于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责任意识普遍淡薄,要切实改善单亲家庭子女的生存、发展环境,就必须强化单亲家庭子女法定监护人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针对这一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各种形式和机会,对单亲家庭子女的监护人进行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教育,让他们了解单亲家庭孩子出现的生存危机和道德失范问题,了解青少年教育的基本内容、教育规律和方法,明确自己监护的任务和责任。

(二)学校责任:

1、学校建立单亲家庭学生档案,用爱心抚慰创伤。要加强调查研究,增强教育实效。学校应对农村单亲家庭学生的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全面了解他们的情况;并建立单亲家庭学生的专门档案,针对不同特点,分类管理。老师应与外出打工家长及其临时监护人经常保持联系,并建立家长记录卡,对孩子进行正确引导。

2、创造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用友情弥补亲情。单亲家庭学生的思想负担重,耻于别人知道自己家中的真实情况,更怕老师和同学知道。学校要积极创造活动的环境,鼓励单亲家庭学生参加各项有益的活动 。同时,在活动和学习中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增进和同学的友谊,用友情来弥补亲情。

3、鼓励他们用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单亲家庭的学生在闲暇独处时常常感到无聊,也更多地采用消极被动的方式打发时光。学校要对他们进行人生观和生活目的教育,让他们增强自信、树立正确理想,做到常提醒,多鼓励,多方面启迪。积极安排一些兴趣相投的同学与他们结成学习伙伴。

(三)家庭责任:

1、强化监护意识,确保家庭教育力量。单亲家庭子女的父母要重视与学校、老师保持密切的联系,随时掌握孩子动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管理。如果必须外出务工,要认真从孩子成长需求的角度出发,选择责任心强、有保护能力和精力的临时监护人管理孩子,并应履行相应的委托手续。

篇7

关键词:青少年;单亲家庭;心理问题;成因;疏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B84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3-0100-01

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由于家庭成员残缺,与其他青少年家庭情况不同,使心理健康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与双亲家庭青少年相比,单亲家庭青少年更容易出现异常的行为与表现。这一现象的不断发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关注,同时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重点。

一、单亲家庭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成因

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在同龄人中更容易出现问题。家庭成员的残缺,使得部分青少年长期处于单亲家庭的阴影下,长时间压抑自己,造成心情低落,面对生活十分消极。并且不喜欢与人沟通,心里的问题无处倾诉,身边没有朋友,使得青少年产生抑郁消极、悲天悯人的心理问题。部分单亲家庭的父母为了弥补孩子,想要给孩子更好的生活,长时间加班工作,没有多余的时间陪伴孩子,于是忽略了孩子的感受,造成孩子对家长的不满,对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对社会生活不满。部分单亲家庭的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愧疚,过分溺爱孩子,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要求,使孩子产生任性、行为散漫、易暴易怒的问题。

二、单亲家庭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疏导策略

1. 家庭方面的相关做法

(1)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子女的榜样。在单亲家庭中,父母的情绪可以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的形成。为了给孩子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保证孩子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观,单亲家庭的父母要消除自己的不良情绪,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坚强乐观地面对生活,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让孩子形成积极正确的人生态度。

(2)家长要采取合适的教育方式。由于家庭情况的不同,单亲家庭的子女的心理状态与双亲家庭子女的心理状态不同,因此单亲家庭的子女在选择教育方式的时候要谨慎。在家庭中,家长要尽量给孩子营造幸福温暖的和谐氛围,在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要注意孩子敏感的心理特点,学会与孩子交朋友。家长要鼓励孩子,让孩子不为自己的身份而自卑,使他们形成良好的性格与正确的生活态度。

2. 学校方面的相关做法

(1)学校应积极开展集体活动。单亲家庭的孩子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因此在学校这个大集体中,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无法融入班级生活中,无法完全释放自己的喜怒哀乐并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长此以往,容易导致学生心情压抑、郁闷甚至产生心理问题。所以,学校要有计划地组织校园集体活动,鼓励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让单亲家庭的学生可以体会到校园生活的温暖,在校园生活中体现自己的能力。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在活动中培养单亲家庭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团结精神,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可以在校园集体活动中团结同学,增进友谊,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2)建立心理教育机构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学校教育不仅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更是为了让青少年可以健康快乐地成长,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学校要积极地开设心理健康相关课程,对单亲家庭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任课教师要及时发现单亲家庭学生的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疏导,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培养学生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使其养成良好的性格与品德,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

3. 社会方面的相关做法

其一,对单亲家庭要有正确的认识。社会是青少年生活成长的大集体,社会有责任关爱青少年的健康成长。部分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由于缺少父母的关爱,有关机构可以组织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参加一些类似关爱敬老院的活动,让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多和人接触,让青少年发现社会中美好和善良的一面,积极地融入社会。其二,社会应当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社会应该重视单亲家庭的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开设相关的心理辅导机构或者开设心理咨询服务热线,让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问题可以得到最好的解决。同时,政府部门也要提高对单亲家庭的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关注,定期检查单亲家庭青少年的心理状况,为单亲家庭子女提供社会最坚强的后盾。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单亲家庭子女成长的过程中,父母、学校、社会都应该重视并且帮助他们解决心理健康问题,使他们更好地融入集体和社会,促进他们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唐先勇,刘贵萍.单亲家庭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家庭教育对策[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2(06).

[2]孙会迎.单亲家庭青少年的道德人格问题与对策[D].河北师范大学,2009.

篇8

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出现偏差的表现为:1、抑郁孤独,少言寡语。由于父母之间婚姻的破裂,孩子由其中一方抚养,孩子感觉父母已经不爱自己,尤其是父母一方重组家庭后,表现出来的孤独感,很难融合。在学校甚至表现出:对同学冷谈,不主动与老师同学沟通的抑郁心理现象。2、放任自我,叛逆粗暴:离异家庭的孩子在学习上心理上存在很严重的问题,表现为:行为懒惰、放任自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家长斥喝其问题时还会出现叛逆粗暴的现象。3、怯懦自卑、狭隘自私。由于家庭的不健全,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缺陷,常常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感到别人看不起自己,认为自己是多余的一个人,甚至有觉得命运对自己的不公平,致使他们不信任别人,不信任自己,生活中充满悲伤和自卑的色彩。

第一,家庭原因。父母的争吵、打骂,在子女的供养、教育等问题上意见不一致,互相推委、扯皮造成养而不教、放任不管,或把孩子当成“出气筒”,稍不如意就谩骂斥责,甚至拳脚相加。孩子失去家庭的温暖,得不到完整的父母之爱。这样的家庭不但对孩子的教育无力,而且孩子精神上承受沉重的打击因而变得孤僻、性格忧郁、意志薄弱,破罐破摔、自由散漫、无进取心。

第二,社会原因。社会上极少数坏人的教唆、一些不健康文艺作品、封建愚昧落后的社会现象,对于单亲家庭子女心比一般家庭的子女更有吸引力,在他们孤独的心灵深处看来,社会上处处都有他们的“老师”:电视机、录像机、游戏机等“老师”,比讲台前的老师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有更大的影响和作用。只要社会上还存在一些消极的东西,而学校、家庭又缺乏及时地教育,学生就容易被这些消极的东西所影响和感染,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抵触学校的正确教育,在学习上、品行上越来越差,这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单亲家庭子女心的社会原因。

第三,学校原因。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对教师工作的评价出现偏差,考试成绩的好坏直接与教师的名利挂钩,给教师造成了很大的压力。而教师又将这种压力迁移到学生身上,对部分单亲家庭子女不能一分为二,看不到他们身上的积极因素,对他们不能一视同仁。讲课不照顾水平,使他们失去信心,又得不到及时的关怀和帮助,反而使学生的缺点错误更加发展,最终成为“双差生”。有的教师动辄埋怨家长,使家长不愿接近老师,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各行其是,互相之间不配合,削弱了教育的力量。这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的学校原因。

第四,自身原因。以上三方面是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而成为差生的外部原因。其主要原因还在于学生自身。社会、家庭和学校是学生形成道德品质非常重要的教育因素,但它们必须通过学生心理的内部矛盾起作用。造成单亲家庭子女心理异常原因,还在于单亲家庭子女心理由于受家庭影响,一般意志薄弱,缺乏毅力,害怕困难,不能用正确的观念战胜不合理的需求。在这些学生中,有许多人实际上仍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但由于意志力薄弱,正确的观念不能占上风,所以往往会产生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这些不良习惯又往往会使学生在采取不良行动时产生方便、自然,甚至舒适的情绪体验,因而又成为实现类似不良行为的内部动力。如抄作业、旷课、不做作业、打电子游戏、偷东西等。这些习惯一但多次重复巩固以后,要想一时来转变,困难是比较大的。

第一,调正自我情绪和心态。单亲家长因为夫妻恩怨总是把自己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所以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调整自我情绪和心态,不要将夫妻之间的恩怨转移到孩子身上。一般情况独自带孩子的一方总是千方百计阻扰对方接近孩子,甚至诋毁对方,损害对方在孩子心中的形象。有的孩子做错事情,单亲家长就会把怨恨的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这些都是对孩子身心的伤害。也有个别单亲家长因为家庭离异的关系对于孩子负有内疚感,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的愿望,甚至有“赎罪”的心理。这样无条件的迁就会培养出一个自私自利、不会体谅别人的孩子,甚至会导致他们走向另一个极端。

第二,在解决家庭内部的问题的同时,单亲家庭的家长还要帮助孩子处理好孩子与学校、同学之间的关系。单亲孩子比较不合群,所以家长可以求助孩子的班主任,请班主任对其进行心理辅导,或者鼓励孩子多与同学和老师进行沟通,多鼓励孩子参与学校活动。

第三,单亲家长在关心孩子的同时也不能够过于溺爱。要让孩子学会独立,学会承担家庭责任,给机会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要用一个坚强的外表引导孩子接受父母离异的现实。

父母离异是大家的选择。已为现实的情况下,更是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多为孩子着想,不要把负面的情绪带给孩子。让孩子知道父母即使分开但还是很爱他的。

自尊心是一个人要求别人尊重自己的一种表现。在学校,大部分单亲家庭的孩子都比较偏激,然而学校的关注度又不够高。所以学校教师在培养单亲家庭子女的自尊心时,为他们营造一个温馨的班集体是非常重要的。其中,第一,要引导健全家庭的学生嘲笑、挖苦单亲家庭的同学是不对的。让健全家庭的学生更多去关心关爱身边单亲家庭的同学,让班集体这个大家庭潜移默化的功能变大。那么单亲家庭子女感觉收到尊重后,学习能力也会相应变强,成绩也会提高!第二,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制定阶段性的目标,或者安排一些任务,鼓励单亲家庭的孩子独自完成,让他们有目标激励,有荣誉感,看到自我存在的价值,逐渐建立自己的梦想和理想。第三,针对单亲家庭的孩子要多家访、多联系。采取的方式、方法很重要。时机要选准,如可利用“家长开放日”、“

劳动技能大赛”、“六·一儿童节”等活动邀请家长到校参与活动。不但让单亲家长与孩子共同比赛,增进家庭的团结协作氛围,还可共同了解孩子在学校、在校外的一些活动现象,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谈话一定要慎重,对孩子的评价要让家长充满信心、看到希望。争取家长最大限度的配合,正确引导家长,不要把自己负面的情绪带给孩子,启发家长为子女作表率。对那些对子女不负责任,学习生活上不管理的家长,要通过学校发动居委会、行政机关给予帮助教育,让他们承担起子女抚养和教育的义务。认知自我就是不但在思想上可以正确的评估自己,同时可以准确的感受到自己。1、从他人看自我。他人是反映自我的镜子,个体正是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态度评价中,从认识他人与他人比较来反观自己、了解认识自己的。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个人对自己的认识最初在很大程度上受他人评价的影响,父母老师同伴等对个体的看法态度评价都会对个体的自我认知产生深刻的影响。2、从自我看我。即通过分析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考察活动的成效来认识、评价自我。通过引导单亲家庭孩子客观地剖析自己的内心活动和言行,有助于修正完善自我认知。我们可以心平气和地与孩子谈心,让孩子吐露真心,积极鼓励青少年用写日记的方式经常反省自己,不断剖析和矫正自己的心理。

社会环境中任何一个人都会从不同方面影响单亲家庭孩子。所以我们要从自身做起,让他们在我们身上能够看到自我的不足,自我的缺陷。也要通过一些心理活动启发孩子能够看清真正的自我,让他们知道自身错误的存在,从而改变自我,纠正错误的心理。

自卑是单亲家庭孩子自我意识在自我体验方面的偏差,所以矫正单亲家庭孩子自我体验的偏差,就要激发其适度的自尊心和自信性。第一,老师要正确评价学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从心理学角度看,教师是学生生活中具有特殊意义的人,老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各项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一定的场合下。老师的一句话、一个鼓励的眼神,有时候甚至可以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第二,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学习和生活当中成功的体验有助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求知欲和信心,如果屡次失败就会挫落他们的自信心。所以为单亲家庭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和条件非常重要!第三,营造和谐的环境氛围。要善于营造一种氛围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能相互理解与信任彼此尊重与关心,这种和谐的环境氛围无疑有利于单亲家庭孩子自尊心的培养与激发。

篇9

关键词:单亲家庭;调查分析;家校结合;健康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15-0009-03

一、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现状调查分析

笔者所在高三年级有810个学生,其中54人是离异或一方死亡类单亲家庭,170人为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类单亲家庭(本校处于城乡结合部,农村家庭孩子较多)。

首先对所在的高三年级810个学生进行学习成绩的统计,结果如下:

通过将单亲家庭的学生和正常家庭的学生在学业和心理方面进行的比较,我们不难看出,来自单亲家庭孩子的问题是明显存在的,而且心理问题也是导致他们学业不济、人际关系紧张的重要原因,这一切的根源也就是家庭的不完整。总结起来说,单亲家庭的孩子的性格心理有如下的特点。

1.自卑感。对于离异家庭,由于孩子的心理没有成熟,涉世未深,根本无法了解父母的苦衷和处境,所以无法面对事实,有一种被抛弃感。对于一方死亡的家庭,突然之间失去了父亲或母亲,孩子脆弱的心灵也是无法接受的,尤其当这两类家庭的孩子看到同伴与父母那么亲热,那么幸福美满地玩耍时最容易回忆起之前快乐的生活。两者的反差会让他们的心理受到挫折和冲击,产生极大的失落感,从而有悲伤、失落、忧虑甚至自卑等心理疾病。父母一方在外打工的孩子在这方面要好一点,因为毕竟家庭是完整的,但是父母双方的角色由一个人扮演,终究是有缺陷的。

2.孤独叛逆。由于父母离异,孩子由一方抚养,家庭失去了往日的欢笑,某些孩子的孤独感、不融合感会进一步加强。长期积累,孩子会表现为不爱和同学接触,不善言谈,不和老师沟通,脾气暴躁。有时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做出一些出格的事情,如奇装异服、泡网吧、抽烟喝酒等。他们可能是想证明还有人关心他们,这也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还有些孩子会因为不理解父母而有憎恨情绪。两年前,在笔者班级有这样一个女孩,父母离婚后和母亲生活,可是在与母亲的接触中,孩子经常辱骂母亲,对母亲态度极其恶劣。最后, 这位女孩无法融入集体不得已转学。就一方死亡或在外打工的家庭而言,另一方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言行,多与孩子沟通。

3.焦虑情绪。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内心觉得没有完整的依靠,容易产生挫败感、失败感、失落感和拒绝感。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都会在内心深处产生很大的焦虑,表现为坐立不安、情绪不稳、内心急躁、对自己和别人缺乏应有的信心;与人交往感到焦虑,不能放松,缺乏安全感。

4.内心抑郁。失去完整家庭的孩子,家庭的温暖没有了,自己本身有自卑感,加上会遭受别人的冷眼,或受到别人的怜悯,这些对于本来就敏感的孩子来说是雪上加霜。有的孩子性格内向,不愿将自己的想法向别人倾诉,长此以往,孩子感到恐惧和害怕、感到压抑、郁闷、烦躁等,心理困扰无处排解就产生了抑郁。笔者曾经遇到过两个此类的孩子,每天看不到他们的笑脸,心事重重,要经常与他们沟通,才能看到他们的年龄应该有的状态。

5.嫉妒心重。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物质上和精神上得到的都是不全面的、不完整的。特别当他们与完整家庭孩子比较时,自卑、焦虑、压抑的负面情绪统统跑出来,慢慢从羡慕会演变成嫉妒,有的还会有憎恨感。他们希望家长能满足自己的需要,当得不到满足时,就产生距离感,心理上就犯嫉妒,容易导致偷窃等犯罪行为的发生。此外,这些孩子也不会主动去关心别人,还会敌视集体和社会。曾经在中央电视台法制节目中看到关于一位女少年犯的报道,父母离婚后,她跟爸爸生活,做尽了一切叛逆的事情,最后帮着不法分子去找“小姐”,看着自己的朋友被人欺凌,她的自述是“没感觉”!这种漠然的态度出现在这样花季少女身上真是太可悲了,深究原因是直接和她的家庭有关的。

6.厌学严重。从表1中看出,单亲家庭学生的学习成绩明显差于双亲家庭的学生,这也是与他们不健全的心理有关的、没有自信心,没有安全感,焦虑叛逆,这些负能量困扰着这些孩子,阻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笔者继续对本高三年级所有单亲家庭的家长(224位)做了问卷调查,结果如下:

孩子的表现和心理受家庭影响巨大,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家长责无旁贷。更何况家庭是不完整的,只有一方父母在承担这个责任,那么更需要思考如何去教育好孩子的问题了。笔者对本高三年级的单亲家庭的54位家长(离异或一方死亡的)做了家庭发生变故后心态的访谈:乐观开朗的占 15% ,情绪稳定的占25%, 心理失衡(如消沉、沮丧、烦躁易怒等)占60%,考虑重建家庭的占 65% ,已经重组的占20%。

二、单亲家庭学生家校结合心理干预的建议

目前,中国的学校对单亲家庭孩子的教育还是不完善的,建议可以从如下几点做起。

(一)跟踪记录单亲家庭孩子的成长轨迹

也就是说,学校单独给单亲家庭的孩子建立档案,详细记录他们的学习情况、成功体验等。老师要多给他们机会,当他们回顾自己的成功档案时,会有很强的成就感,消除自卑心理,增强自信心。还可以给这些孩子配备心灵导师,在他们遇到挫折或困难时有一个倾诉的对象,并且给予及时正确引导。现在每个学校都设有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人员可以帮助做类似的工作。

(二)让孩子学会“爱”

整个班级、整个学校都要营造和谐的氛围,像一个大家庭,使所有学生都能感受到家的温暖。人与人之间能够理解、支持、鼓励。老师有意识地让那些性格开朗、活泼、热情善良的学生与自卑、孤独的学生进行交往,带动他们摆脱自己内心的阴影,融入大家庭,单亲家庭的孩子不会因为自己的遭遇而受到冷眼。教师更要创造平等、尊重的班级气氛,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以真诚的爱,言传身教,给学生一个鼓励的手势,一个赞许的微笑,一句贴心的鼓励,融化学生心中的冰山,化自卑为自信,化孤独为热情。

(三)让孩子学会接受“挫折”

现在会提到“逆商”(AQ),简单说就是面对逆境时的表现,已经作为很多大企业招收员工时必测的项目,是表明一个人是否有潜能晋升及成功的标志。如今的孩子多在顺境中长大,所以畏难胆怯。进行挫折教育可以锻炼孩子坚强勇敢、迎难而上的品格,这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尤其是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而言,怎样面对不顺、怎样坚强显得尤为重要。在教育孩子时,老师可以设置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难,同时要跟踪观察,学生成功时要及时表扬鼓励;学生泄气时,要正确引导,暗中帮助克服困难。但是,不能包办太多,因为我们的初衷是要培养学生坚韧独立的性格,让他们面对现实、勇于接受挑战、 勇于承担责任。

(四)老师定期家访

家访,听起来似乎已经过时的字眼,但是确实很有用,它可以使教师更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家庭,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工作。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有的不愿意打开心扉与老师交流的,老师可以亲自到他们的家去看看,到他们的房间看看,可以得到很多信息。笔者家访了现在的一位学生,是和妈妈生活的,学生的房间整齐干净,母亲口中的她是听话懂事,但是性格内向,不善交流。在与妈妈交谈中震惊的得知,孩子的爸爸就是10年前轰动当地的谋杀案的受害者!这就是孩子性格内向的原因,这件事肯定对孩子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家访回来后,笔者久久不能平静,想着怎样与这位不幸的孩子交流,怎样帮助这位无助的母亲。

(五)学校与社会机构进行合作

学校向社会呼吁,利用各种形式的舆论宣传,让社会各行各业的人都来关心单亲子女的教育问题,调动社会资源,给予单亲群体经济物质等方面的帮助,给单亲子女机会参加集体活动,展示他们的才华。由笔者学校发起的“311”黄丝带爱心小组,给家庭困难的优秀学子资助,其中有10%是单亲家庭子女;还有以“311”爱心小组为基础创建的江苏省连云港教育公益网也为很多单亲家庭解决了燃眉之急。此外,学校也可以和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资源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街道社区从各方面加强对单亲家庭的关心。生活上,可通过社区互助等形式对离异家庭中生活困难的同学给予经济帮助;思想上,经常走访,了解家长和孩子的思想状态,并及时和学校,老师联系,共同商量研究。

三、结语

苏霍姆林斯基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这块大理石要雕琢成一件成功的艺术品,主要依赖六位雕塑家:家庭、学校、儿童所在的集体、儿童本人、书籍、偶尔出现的因素。这六位雕塑家必须配合得当。所以,要教育好孩子,特别是教育家庭不完整的孩子,需要合力。我们坚信:只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鼎力配合,单亲孩子的教育是可以做得好的。有很多身边的例子,笔者接触的很多单亲家庭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心理健全,进入理想的大学,成为有用之才。最后笔者还有一点发现:单亲家庭中,和妈妈生活的孩子成才的较多,可能是因为妈妈心思细腻,对孩子的生活和心理照顾周到,及时教育;爸爸生性马虎,粗枝大叶,对孩子心理不能及时把握,错过了教育的最佳时机。这一点,以后会以另一个课题来研究。

篇10

1.变化无常的行为

单亲家庭的学生往往比其他学生敏感的多,周围舆论和特定的氛围对他们的压力要超乎一般家庭的孩子。特别是部分离异家庭的学生仇视父母,拒绝来自家长的教育,表现出强烈的逆反心理。他们经常通过出入网吧、游戏厅等不健康场所来宣泄他们内心的不满和痛苦,对于这些学生如不及时引导,则很容易导致其误入歧途,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2.严重的自卑心理

在单亲家庭中,由于家庭破裂给孩子带来的心理创伤,使他们有很强烈的不安定感。家庭的保障机制遭到破坏,原本完整的家庭不复存在,因此他们总觉得低人一等,看不到自身的价值,加上生活中面临各种困难和挫折,常常使他们丧失自信心,感到自己渺小无助,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心理。

3.突出的消极情绪

家庭的变故使许多单亲家庭的学生有着比同龄学生更强烈的自卑感、被遗弃感和对环境的怨愤感。这些消极情绪往往导致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下降,与同学难以形成友谊关系。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调整和帮助,这种不良情感还会逐渐累积起来,导致心理上的交往障碍。

4.狭隘偏执的个性

单亲家庭中无父亲的子女往往会缺乏安全感。家庭活动空间较小,子女更容易被社会不良诱因所吸引,染上恶习。

因此,对单亲家庭学生的教育问题是不容忽视的。学校作为教育的重要场所,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对单亲家庭中的孩子进行德育渗透呢?在平时的德育教育实践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用爱心抚慰创伤

我认为,既然这些孩子异常的心理和行为大多是因为他们生活中的不幸和坎坷造成的。那么作为孩子的第二父母的老师,首先就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怀、鼓励和帮助,弥补孩子心中那份残缺的爱。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达到心灵深处。”对于那些单亲家庭的孩子,更需要老师注入无私的爱,来抚慰他们心中最敏感的创伤。创设一种真诚的氛围,使学生重新享受失而复得的温暖与快乐。

二、爱在心中,严字当头

用爱心抚慰创伤,但也绝不能忘了严格要求。对单亲家庭的孩子倾注爱心,并不意味着就可以放松要求,丧失原则。单亲家庭的孩子,由于长期缺乏严格的家庭管教,与其他孩子相比,更容易犯一些错误。有时,有些老师可能处于对他们不幸遭遇的同情,往往在他们违反了纪律时,对他们姑息、迁就或是处罚无关痛痒。殊不知,他们在内心非但不领情,反而会激起他们更大的逆反。所以,在平时的学习方面以及对学校、班级规章制度的遵守方面,教师对他们与其他孩子必须一视同仁。也唯有这样,他们才能真正感受到自己在老师和同学的心目中并不是“另类”,也才能真正感受到平等。

三、创设活动环境,用鼓励消除自卑

我经常寻找契机,在班级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如:“手拉手一帮一”活动,“我们都是一家人”“同在一片蓝天下”主题班会……让双亲家庭孩子与单亲家庭孩子团结、互助、平等地共同活动,一起欢笑,没有讽刺,没有歧视,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个性和正常的人际交往。对于一些能力较强的单亲家庭的孩子,有意识的多给他们一些机会,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密切家校联系,不留教育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