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记政治课材料范文

时间:2023-03-26 07:26: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书记政治课材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书记政治课材料

篇1

摘要: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把思想政治(品德)课教学与时事教育、学校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校外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把思想政治(品德)教师的课堂教学与班主任、政教处、共青团(少先队)干部对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学校的德育任务。

关键词:政治课 德育 教育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当前,中学德育工作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德育实效性较差,德育工作陷入了困境。本文仅从学校德育工作与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学校德育的手段与方式,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主体的关系,学校德育的内容等具体层面进行探讨,并寻求对策,以有利于以后的中学德育实践。

1 建立思想政治课“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

“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1.1 制定思想政治课“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在开学初,学校德育领导小组召开政教主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政治教师联席会议,根据思想政治课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学校本学期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中心,制定“四位一体”的教育教学计划。计划包括:本学期德育工作的重点和中心;思想政治课哪些内容作为本学期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思想政治课怎样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进行教学,向学生提出哪些行为要求;政治思品课教师、班主任、共青团组织,共同开展哪些教育活动,内容、形式、目的是什么,谁牵头组织等。

1.2 根据计划安排,各教育渠道做到目的统一、内容统一、行动统一。

1.3 学校德育领导小组负责监督“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计划的实施,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共同搞好学校德育工作。

建立“四位一体”教育教学管理体制,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有利于学校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

2 建立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形式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与课外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形式,是把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参观访问、学生撰写小论文、专题讲演会、英模报告会等教育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地对学生进行“知行统一”教育的教学结构形式。

2.1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做到既教书又育人。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要求。一方面,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下功夫,恰当运用实际材料讲清理论基础知识,使学生懂理论,掌握基本观点。另一方面,教师必须逐步培养学生学会运用的立尝观点、方法去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指导自己的言行,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2 组织学生搞好社会调查,参加社会实践。教师组织学生到社会做调查,是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在思想政治课授课之前或授课之后,师生坚持向社会做调查,了解社会生活实际。把调查上来的材料运用于课堂,进行理论联系实际教学,这样做有利于教师讲清知识理论,学生弄懂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2.3 组织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定期召开小论文宣读会。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教学原则,促进学生知识、能力、觉悟三统一的重要一环。学生撰写政治小论文和宣读小论文的过程,就是学生运用思想政治课学到的理论、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可见,教师组织学生撰写小论文,定期宣读小论文,是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2.4 上好思想政治活动课。思想政治活动课是和政治课有联系的,但又是不同于思想政治课的一种教育活动形式,它是围绕思想政治课的有关内容或在思想政治课的理论、观点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活动。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必须在搞好课堂教学的同时,适当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性的活动,如主题班会、讲演会、知行统一汇报会、小论文宣读会、知识竞赛等活动。

3 建立思想政治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体综合评定制度

对思想政治课进行整体改革,充分发挥其在学校德育中的主渠道作用,不仅要在教材内容、教学管理体制、课堂教学结构、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而且,必须在考试方法上进行改革,打破单一笔试、一张考卷定成绩的考试制度。思想政治品德课“四位一体”的知行统一综合评定制度,是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政教处和共青团干部组成“四位一体”的评委会,把学生知识理论学习情况和行为表现情况综合起来,评定学生政治课思品课的学习成绩的制度,它包括理论知识考试评定和行为表现考核评定。

3.1 理论知识考试评定。把每个学生期中、期末两次考试分数平均作为一学期政治科、思品科的理论知识成绩,然后根据这个成绩做定性评价,90分以上为优,70分~89分为良,60分~69分为及格,59分以下为不及格。

3.2 行为表现考核评定。由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班长、团书记组成评委会,根据思想政治课向学生提出的行为要求及《守则》、《规范》内容,制定行为表现考核标准。采取自评、小组评、最后评委会总评的办法,给学生评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

篇2

【关键词】德育教育;思想政治课;现实问题

The new era of how to do a good job teaching high school political

Xie Xin

【Abstract】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first school moral education, but education as a moral practice, the main carrier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how to do a good job teaching high school politics? In this pape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in High School, “the state of development of things,” for example, to talk about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how to implement the General Secretary Hu Jintao, “the times” thinking. So that young students integrate theory with practice, to adapt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reality.

【Key words】Moral educat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ality

学校教育中德育首位,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已经取得教育界一致的认同,但在教育实践中作为德育主要载体的思想政治课,却是中学生最不愿意学的课,如果不是因为要考试,愿意上这门课的学生不多。教育的需要和受教育者的排斥,形成了极不相称的对比。

究其原因,不外乎教材与教法,教材是一副铁板面孔,教法是照猫画虎,据本宣科,使生动的理论与鲜活的生活之间无法得到有机地联系,甚至生拉硬扯,故弄玄虚。

近几年,思想政治课教材经过修订以后,宜教宜学,是建国以来最好的本子,而教法的改进相对滞后,既不符合学生的兴趣,也不符合时代的要求,不能用学的理论和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诸多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未能做到与时俱进,摆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进行日复一日的空洞说教。

思想政治课存在的第二个问题是,应试教育的影响还根深蒂固.看重考试,看重分数,看重结果,不看重教学过程,不研究事物发生发展的前因后果,不探究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表现在教学中不注意基础理论的探究。

应该认识到,基础的东西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东西,是最能体现素质倾向的东西。基础理论的融会贯通,才能体现出学科个性,学科个性的发展有助于综合能力的培养,只有当学科个性表现得淋漓尽致时,它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渗透、交叉、综合才能实现。

应试教育只满足于给学生灌输现成的真理,而对前人发现真理的自然过程只字不提或很少提及,这正如第斯多惠所说,只是奉送真理而不是教学生如何发现真理。

应试教育简化育人的过程,为了便于灌输现成的真理千方百计地把真理粉饰得完美无缺,自始至终,想方设法要证明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的腐朽没落,社会主义社会欣欣向 荣。于是,真理的相对性看不见了,内在矛盾没有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可避免地流于片面,只有肯定的理解而没有否定的理解;只知其合理的一面而不知其错误的一面。这样的教育,导致学生思想僵化,进而造成创造力缺乏。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任何一个人,只有当他能看到现有知识的不足之处时,他才有可能、有希望创造出新的东西来。一旦现有的东西在他看来是完美无缺的,那么,他既想不到创造什么,更不可能知道怎样去创造。

思想政治课存在的第三个问题是,盲目照搬引进理论。促进思想政治课教学健康发展,引进外国外地的先进教学思想和理论必须与学科特点相结合与学生实际相结合,这种理论和思想才具有生命力。我们倾二十余年的努力,运用实践S•布卢姆的目标教学理论,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结果是 在倒洗澡水的时候,连盆中的婴儿一起倒掉了。说得客观点,目标教育充其量只解决一部分学生厌学的问题,而对能力的提高无能为力。用降低际准的方法,让标准去适应学生,不是鼓励学生去达到标准;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分享低水平的成功,不是激励学生努力跳一跳去摘到桃子。长此以往,教学质量的下降成为不可避免。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还有一些,但主要的是以上三条。

著名进化论者达尔文在他的日记中写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一个人的愿望和他们希望得到的结果并不成正比。一个民族遗留下来的疑难问题,决不是依靠一个或几个人就可以解决的……。这其中有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欲速则不达。社会上每个人都应当适应自己周围的环境,否则,哪怕再高明,终将被淘汰。适者才能生存!”

总书记提出的“与时俱进”理念,同样也适应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与时俱进”是要求人们从思想到行为要具备先进性。具体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则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教学思想的先进性而且还要具备教学形式的先进性。

在教学思想上要摒弃空洞的说教、肤浅的提问,不得要领的满堂灌,以及支离破碎的解释和隔靴搔痒的引证。在教学形式上要灵活多样,课堂上要做到“导、讲、议”结合。“导”即教师引导、启发,让学生自己归纳,推断出结论;“讲”,即基本原理、观点,在导的基础上,教师精讲,扩展、深化知识,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议”即议材料、议疑点、议热点,让学生在议论中推断出基本结论、观点,以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并从中达到巩固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的目的。同时,还要采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如录音、录像、电影、多媒体等相关教学软件,增加课的容量,提高知识密度,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要求,使其能飞的飞,能跑的跑,能走的走。这样做,既达到了教学的基本要求,也实现了教学的终极目的。

下面以高二思想政治教材中《事物发展的状态》为例,谈一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贯彻胡总书记“与时俱进”的思想。

首先,明确此节内容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普遍联系、变化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两大特征,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高二思想政治第四课《正确认识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是对第二课发现观点的进一步具体和深化。又是在第三课矛盾分析方法的指导下具体地分析事物发展的原因、状态和趋势,回答事物为什么变化、发展,怎样变化、发展以及变 化、发展的方向、道路等问题,是唯物辩证法三大规律的精缩。

由于本节内容具有十分广泛的世界观、方法论意义,对于人们正确对待人生和社会有着非常直接、非常现实的指导作用,因而在唯物辩证法教学中受到格外重视和普遍欢迎。本节是在上一节回答了“事物为什么变化、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论述量变、质变相互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

其次,是定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仍按知识、能力、觉悟三项确定目标。本节重点有二:一是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质变的统一;二是把远大的理想、崇高的目标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的精神结合起来。难点也有二:一是由于构成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次序上发生了 。

变化,也能引起质变;二是坚持适度原则的“度”的把握。

第三点是教法。

针对学生对政治课不感兴趣和畏难心态,教法上以读、议为主,以讲为辅。

采用启发式教学,利用投影、录像、多媒体、史料、名言、诗词、故事等多种形式,把愉快、和谐、情境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阅读、自学和自由讨论,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的能力。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体会到“哲理就在我的身边”,消除“说教”的感觉。

第四点是力求学法辅导和教学步骤同步。

可分三步:

1.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1.1 事物是怎样变化发展的?

1.2 量变质变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1.3 量变质变的辩证关系是什么?

1.4 量变的形式有哪些?

1.5 怎样学会用量变、质变的道理看问题、办事情?

1.6 如何处理“过犹不及”、“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2.事例阐述,归纳概括

哲理名句:

《老子》六十四章:“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上,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古诗:

汉乐府诗《长歌行》:“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典故案例:

典故是“田忌赛马”。

案例是腐败分子、程克杰警示录。

3.知行合一,创新思维

引导学生思考三个现实问题:

3.1 如何运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看待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建设问题?

3.2 “善”与“恶”是一对矛盾,在日常思想品行修养中,怎样实践“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篇3

一、基本情况

目前,××镇有一个=,=人组成的民兵应急排和一个==人组成的民兵连:民兵组织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政治工作是我党、我军的一大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民兵工作也不例外。为此,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政府和县人武部的要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重抓落实。

二、党管武装原则落实情况

××镇党委、政府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先后制定并执行了镇党委书记兼任武装部第一部长制度、党委议军制度和书记到武装部现场办公制度。并指派主管机关工作的副书记协助部长抓人武工作。镇党委曾就人武部工作计划,办公经费、参加治安联防、战备执勤等事项,提交党委研究,并坚持每季度听取一次武装部工作情况汇报和下季度工作安排,及时解决专武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镇党委书记除每周到武装部现场办公一次外,随时查看专武干部值班,学习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武装情况做到胸中有数。

三、民兵政治教育落实情况

按照年初的政治教育计划,本着合理安排,服从中心大局,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的原则,到目前,已集中上政治课=课。镇武装部为民兵印发了应知应会试题等教育材料供民兵在业余时学习。通过教育,民兵们对党的政策理论有了深刻地认识,对民兵职能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明确,提高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自觉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进一步认清了发展、稳定这一大局。

在创建“民兵之家”方面,我镇克服了办公场所紧张,无收入来源,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配备了乒乓球案、橡棋、影碟机等器材,并发动职工捐助报刊建起了民兵职工之家。我们将按上级规定和要求提供办公场所,投入必要的经费来加强民兵组织建设。

四、对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教育管理情况

对镇专武干部实行单位管理和自我管理两种方式,平时,专武干部随机关一起进行考勤,按照县政府统一的考勤规定执行。在节假日和上级命令要求进行战备值班时,武装部自行考勤,坚持每班=人值班,随时保证有一名部长或副部长在位。根据现实工作需要和上级要求,镇党委制定了《关于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并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民兵实行双重管理,大部分时间由其所在单位进行管理,在武装部集中学习教育,集中训练和执行其他任务时,由镇武装部管理。截止目前,民兵预备役人员无违法和参与扰乱社会秩序现象。

五、民兵队伍组织纯洁工作情况

镇党委本着政治建设求“可靠”的要求,认真开展民兵整组工作,凡进必审。对专武干部和应急分队民兵政治表现进行层层把关,并实行政审责任制。一般程序为基层支部或党小组推荐,镇武装部考察,镇党委讨论决定,书记签署意见,并报县人武部备案。半年来,专武干部和民兵没发生重大政治问题。武装部能对工作在特殊岗位、重要部门的应急分队民兵定期分析其思想状况,开展谈心、谈活动,对思想骨干进行培训,对个别情况进行排查,并及时向党委和县人武部报相关情况。民兵编组开展互学、互帮、互教活动,学理论,学军事,学语言,文化等,使各族民兵在相互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六、民兵队伍发挥作用情况

应急排民兵均来自各个单位,其中党员占==%,团员占==%,从部队复员的占==%,绝大多数是单位的业务骨干,他们在支援西部大开发、发展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今年以来,约有==名民兵同所在单位职工一起结对帮扶贫困户,帮助贫困户理清发展思路,增长致富才干,增加经济收入。据实略统计,民兵累计为贫困居民民、城镇特困户捐款====万元,捐送面粉==袋,为致富提供了必要条件。还有相当一部分民兵参加了青年志愿者活动,兴修生态林基地干支渠,累计约=公理,对镇部分地段的垃圾进行了清除。镇专武干部和么反恐应急分队民兵还配合公安部门夜间巡逻执勤,为遏止刑事、治安案件的上升发挥了重要作用,维护了县城的社会稳定。

====年民兵政治教育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目前,××镇有一个==人组成的民兵应急排和一个==人组成的民兵连:民兵组织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着其他组织不可替代的作用。政治工作是我党、我军的一大优势,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民兵工作也不例外。为此,镇党委、政府按照县委、政府和县人武部的要求,周密计划、精心组织、重抓落实。

二、党管武装原则落实情况

××镇党委、政府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先后制定并执行了镇党委书记兼任武装部第一部长制度、党委议军制度和书记到武装部现场办公制度。并指派主管机关工作的副书记协助部长抓人武工作。镇党委曾就人武部工作计划,办公经费、参加治安联防、战备执勤等事项,提交党委研究,并坚持每季度听取一次武装部工作情况汇报和下季度工作安排,及时解决专武干部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镇党委书记除每周到武装部现场办公一次外,随时查看专武干部值班,学习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对武装情况做到胸中有数。

三、民兵政治教育落实情况

按照年初的政治教育计划,本着合理安排,服从中心大局,集中辅导与分散自学的原则,到目前,已集中上政治课=课。镇武装部为民兵印发了应知应会试题等教育材料供民兵在业余时学习。通过教育,民兵们对党的政策理论有了深刻地认识,对民兵职能作用有了进一步的明确,提高了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自觉性,旗帜鲜明地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进一步认清了发展、稳定这一大局。

在创建“民兵之家”方面,我镇克服了办公场所紧张,无收入来源,投入严重不足的状况,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先后配备了乒乓球案、橡棋、影碟机等器材,并发动职工捐助报刊建起了民兵职工之家。我们将按上级规定和要求提供办公场所,投入必要的经费来加强民兵组织建设。

四、对专武干部和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教育管理情况

对镇专武干部实行单位管理和自我管理两种方式,平时,专武干部随机关一起进行考勤,按照县政府统一的考勤规定执行。在节假日和上级命令要求进行战备值班时,武装部自行考勤,坚持每班=人值班,随时保证有一名部长或副部长在位。根据现实工作需要和上级要求,镇党委制定了《关于加强专武干部队伍建设的措施》,并坚持在实践中总结和完善。民兵实行双重管理,大部分时间由其所在单位进行管理,在武装部集中学习教育,集中训练和执行其他任务时,由镇武装部管理。截止目前,民兵预备役人员无违法和参与扰乱社会秩序现象。

五、民兵队伍组织纯洁工作情况

镇党委本着政治建设求“可靠”的要求,认真开展民兵整组工作,凡进必审。对专武干部和应急分队民兵政治表现进行层层把关,并实行政审责任制。一般程序为基层支部或党小组推荐,镇武装部考察,镇党委讨论决定,书记签署意见,并报县人武部备案。半年来,专武干部和民兵没发生重大政治问题。武装部能对工作在特殊岗位、重要部门的应急分队民兵定期分析其思想状况,开展谈心、谈活动,对思想骨干进行培训,对个别情况进行排查,并及时向党委和县人武部报相关情况。民兵编组开展互学、互帮、互教活动,学理论,学军事,学语言,文化等,使各族民兵在相互学习中提高思想认识和业务水平。

篇4

关键词:高中政治;模联;课堂

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突破旧有的模式,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是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所面临的艰巨任务。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把辩论形式引入政治课堂,举办政治辩论活动是一种有利于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辩证思维能力的教学模式,也是符合高中生心理特点,且喜闻乐见的一种授课形式,是素质教育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的一种可行的尝试。但是传统的辩论形式存在一定的缺点,就是学生参与人数太少,大部分学生被遗弃在幕后或者甘于幕后,使得真正得到锻炼的学生比较少。如何突破传统辩论模式的短板,我认为“模拟联合国”这一活动还是值得借鉴的。

高二政治介绍了有关国际关系、国际组织以及我国的外交政策等知识。这些是大多数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但又因为远离自己实际生活而缺乏理性判断。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国际社会,认同我国外交政策,理性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国际事件?特别需要生动活泼的教育材料和形式,空洞的说教,是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大忌。为此,我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尝试着改变上课的形式和传统辩论的形式,改变传统的座位排列,结合学生当时所关注的联合国气候大会,采用模拟联合国的课堂布置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既保留了传统辩论中“辩”的思维训练功能,又保证了学生全员参与。

一、模拟联合国的具体操作流程

第一步:教师对班级同学进行模拟联合国流程介绍。介绍联合国气候大会的的相关背景资料。

第二步:组建模拟联合国主席团,包括主席、副主席和书记员。

并由教师进行培训《主席团用语》

第三步:指导学生确定议题和会议名称

经讨论决定将“国际合作应对全球变暖”作为此次议题

会议名称为:《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条约》第17次会议(上海站)

第四步:每两位学生一组,根据学生个人倾向确定所要扮演的国家角色。并制作统一格式国家牌,用于大会点名和发言。

自己查找相关资料,形成会议简短发言稿。并且根据自己本国情况是否会针对某类国家进行提问、辩论、反击等做好准备。

受制于课堂四十分钟,因此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十五个国家参与此次会议发言。分别为日本、美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巴西、印度、南非、印度尼西亚、图瓦卢、马尔代夫、卢旺达、索马里、巴巴多斯。分别是5个发达国家,5个发展中国家,5个不发达国家。这样有利于在活动中出现国家利益冲突,实现学生的思维碰撞。

第五步:课堂模拟联合国正式开会

主席组织流程:

1、点名

2、宣布议题

3、确定主发言顺序(主席随机)书记员 打在大屏幕上

4、主席呼吁“地球环境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因果关系千丝万缕,生态破坏绝对没有国界。全球变暖已是不争的事实,望与会代表能以最大的诚意,最大限度的促成国际协作,应对全球变暖。

5、代表发言

6、出现动议“针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与环保技术援助的实施”3分钟,代表自由发言。

主席总结宣布闭会

第六步:教师总结

对学生活动过程作评价,根据会议上的国家之间的分歧与争论,引导学生认识在争论的背后是各国都要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但全球性的气候问题我们必须各国必须合作。引导学生思考“作为地球村民的一份子,我们各位同学在自己生活中如何积极应对全球气候比暖?”

在此次模拟联合国活动中,各位“国家代表”的发言极其精彩,尤其是在出现动议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激烈争论成为本次课堂的亮点。例如对与在会议上出现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对于中国的发难,中国代表说:“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援助资金,中国一分都不会争。发达国家作为后工业化国家,在全球气候问题上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哥本哈根会议中,发达国家所做的资金援助承诺是远远低于发展中国家的预期和实际需要的。我想说的是,援助资金应由各发达国家政府直接承担,而不应述诸于还未建立的基金会。”

二、体会与反思

通过这个模拟联合国的活动使学生理解了国际成员之间为什么会有分歧?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在各种利益纠葛中国际间是如何合作的?联合国作为一个重要的国际议事机构是怎样进行运作的?我们自己能为气候变暖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何去践行?第七课第一节的内容通过这次模拟活动,学生轻轻松松地理解了许多重点难点。学生把自己融入到了特定的国家之中,充分运用了自己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体验了当时会议的情景,较好地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主体意识。

作为学习的主体,在模拟联合国活动过程中,学生必须像外交官那样,作为国家的代言人,必须考虑所处的角色的国家利益、设身处地地分析自己的国情,全力以赴地争取最佳结果。他们的角色已经不是学生,而是国家外交工作者,因此也就必须像外交官那样工作。这不仅仅是一个角色的转换问题,而且是学生的地位和视角的转换。它对学生产生的潜在而深远的影响远远超出传统政治或德育教育模式的作用。举例而言,当一个人作为乘客坐车时,他不一定会记住行车的路线。但是,当他坐在司机的位置上时,他就必须认路、记路和分析路线。模拟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把学生置于司机的位置,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学生必须主动地去学,从而在学习效果上也就会有根本不同。老师在其中起的作用是辅的,即挑选或编写适当的背景材料、提供一般性指导、评价学生的表现,等等。模拟联合国中中的老师应当切忌成为所有资料、观点的提供者,切忌用自己的思维模式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应当成为引导学生自行思考、从而由学生解决国家争议的问题,自己想办法进行斡旋。

这次次活动前后,学生的积极性被普遍调动起来了,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了很大的提高。学生也积极主动地去探讨一些时政新闻,在这里我进一步体会到了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情境中,能在高层次思维中主动地实践、体验和探究。

但实践过程中也有一些问题亟待研究:①如何预防和处理在准备和活动过程中的突发事件?②模拟联合国的准备需要大量的课外时间,这与有限的课余时间难权衡。③模拟联合国活动使用的教学内容有局限性,不能像传统辩论那样,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有多样辩题选择。

三、结束语

著名学者埃德加・富尔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政治课的最大特点是:理论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且必须联系变动着的具体的实际。思想政治课要想走出困境,就必须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内在要求和认知规律,引导学生自觉地在参与思考、辨析和议论的过程中,主动认识社会现象,领悟正确观点,解决思想问题。如果没有学生自主参与的学习热情,缺乏对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导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教学只能在空洞的说教过程中,增加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厌烦情绪,教学效果的提高也势必成为空谈。总之,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把模拟联合国这以活动形式引入课堂,让学生通过辩论和角色扮演增长知识,提高口才水平,锻炼胆量,培养思辩能力,培养竞争意识和协作精神,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觉悟,发挥潜能,展示个性,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体现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

参考文献:

篇5

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少年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时期,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总书记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通过认真的学习,我们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意义,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任务是如何将荣辱观渗透到教育教学过程中,培养有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德育课程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版权所有:任务,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版权所有: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最后,给家长提一点希望:荣辱观的教育需要家长的支持。曾经一位教师对我说,一位学生对教育他的老师说:你明年还想签合同吗?不想干版权所有:了你就说话。也许这个案例太典型,但它却折射出我们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反映出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家长对德育课程表现出不屑的态度,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影响到学生正确“三观”的形成。事实证明,家长的这种做法只能对孩子的健康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希望家长在为孩子创造更好物质条件的同时,要加强对孩子思想道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

篇6

正确荣辱观的学生。 作为一名德育课程教师,我认为要通过加强德育课程的建设来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以下谈自己的四点认识:

一、要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

当前,因为高考应试的需要,一些地区和学校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倾向,学校德育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影响。德育课程担负着培养“三观”的重要任务,学习了总书记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讲话后,我们应该认识到当前德育课程不仅不能削弱,而且应当加强,应该在不同年级旗帜鲜明地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教育,尤其是高中毕业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对社会的关注度在提升,但是往往会出现认识上偏差;他们面临着新的选择与考验,但是往往会遇到许多的困惑,因此,他们更需要用正确的“三观”进行引导。

另一方面,当前,中小学都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教师们尝试着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关于荣辱观的教育,我认为,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认真学习“八荣八耻”荣辱观,并将它转化为自己的思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和“行”表现出来,课堂上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让学生在正确舆论的引导下进行思考和活动,不能让课堂形成所谓的“探究”、“辩论”的氛围,形成“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局面。

二、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将专题教育活动与日常教学相结合

“三观”教育既要有能够触动学生心灵的、主题鲜明的专题教育课程,又要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做到“润物细无声”。

政治课的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是体现“八荣八耻”荣辱观的,如“我国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树立科学世界观,反对各种迷信活动”、“坚持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选择崇高的人生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等内容。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结合社会的实际、学生的实际进行荣辱观的专题教育活动。只要教育具有针对性、生动性,又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是会受到学生的欢迎,从而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许多中学生在遇到一些重大事件时能够表现出一定的爱国热情,但是他们的热情通常只是表现在一种情绪上,而对“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既在认识上有很大的误区,又很少落实到行动中。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渗透荣辱观的教育就现得尤为重要,教学案例的选择、对具体事件客观公正的分析、对学生言行的正确评价等教育的渗透会让思想认识更深刻,对行动的落实会起到积极地作用。

三、坚持“三贴近”原则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如何让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德育课程上得到落实呢?举一个小例子:一位高三年级的学生曾经问我:“您让我们爱国,可是国家为我们做了什么呢?”,我利用教材“国家职能”的相关内容,选择了大量的有一定时效性的材料,说明国家如何对人民负责,并引导学生列举他们所知道的、感受到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因此,德育课程落实荣辱观要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只要以正确的荣辱观为指导,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贴近学生的认知方式,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感受,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能突显出来。

四、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需要多元的评价标准

德育课程作为一门必修课程需要有合理的评价标准。无论对学生还是对教师,评价都不应该只是试卷的考试分数。不同的学校(尤其是高中年级)要结合自己的实际,采用多元的标准来评价德育课程的教学效果,让德育课程得到良性的发展。

篇7

新时期的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以弘扬人的主体性、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的,因此,政治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行为,特别是要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方法。自学辅导法就是为了顺应这一时展要求而进行的教学方法的改革。过去教师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采用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法,这既不符合“人的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观念,也不适应时展的需要。因此,要使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充满新的生机和活力,达到“新、活、实、精”的效果,就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由封闭走向开放,由枯燥说教走向民主教学,最大限度地创造宽松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基于上面的考虑,笔者把自学辅导法大胆地运用到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实验中去,并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实验准备

1.要改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与时代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学精神的教育观念

大家知道,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切先进的教学改革都是从新的教育观念中生发出来的,而一切教学改革的困难都是来自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因此,确立新的教育观念是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然而,让我们审视一下过去的教学行为,就不难发现我们过去的教学只满足于把书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但教师习惯了,学生也习以为常,甚至麻木了。老师满足于让学生学会书本知识,过于强调接受学习,学生为满足于学书本知识而死记硬背,很少有人在教学实践中教学生如何会学,如何自学。据调查显示: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所学到的书本知识,只占他一生应用知识的20%,绝大部分要靠自己走上社会后自学获得;一个人是否能成才,不仅在于所受教育的层次高低,而且还取决于自己是否善于独立获取知识,并能系统化的能力,且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或创新。这无疑是一种生存能力!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学生的学习过程一方面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和矛盾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张扬个性、创造成果的过程。正因为如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学生探索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将教与学严重割裂开来,只重视教师如何去教,而不大注重学生如何去学。自学辅导法则将教与学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重视教育学生怎样通过自学获得新的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事实告诉我们:仅靠老师转变教育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向学生讲清道理,学生一旦接受了这种新的教育理论,定会激发出前所未有的自主学习的动机,而这将成为我们推行自学辅导法的强大动力。

2.营造自学的氛围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严重窒息了学生的思维和智力的发展,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也成了推行自学辅导法的拦路虎,不搬掉这个拦路虎不行。为此,首先要建立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要营造出民主和谐的宽松的教学氛围,给学生以更多的学习自,鼓励他们独立自主地研究学习。其次,要保证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课前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预习,课间休息时老师不能一讲到底,要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为保证学生课后有充裕的时间自学政治课本及相关资料,政治教师还要取得学生家长以及班主任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该法得以实行的关键。再次,要帮助学生树立大教材观。不要仅局限于政治课本,死读书,读死书。要引导他们通过看电视新闻、广泛涉猎书刊报纸等形式,学会运用大量鲜活的现实材料去佐证书中的基本观点,同时也要学会运用书本中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尤其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第四,要与语文老师配合好,加强搜集整理材料的方法指导和能力培养。因为自学必须以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保障,政治教师必须与语文教师一道早让学生过“双基”关。这一点在农村初级中学尤其重要。

3.授人以渔,即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

首先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①初读。就是让学生通读全册书,从总体上了解教材内容和结构,做到心中有数。从教材目录入手把握教材内容和结构是一条行之有效的重要途径。古人云:目录不明不做学问。目录是纲,纲举才能目张。教师要指导学生善用目录来宏观把握教材。②细读。读课题(绝大多数是论点),读每节课(单元)的前言,弄清各课所学的知识点,在此基础上制成知识结构图表,把握其内在逻辑联系,形成单元整体印象。③精读。一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每一框节要达到的基本要求,有的放矢。二读每一框节的具体内容,弄清课本陈述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事实,掌握其基本内容、观点、立场和方法。三读课外资料。读时政资料时尤其要注意针对性和实效性,最好能理论联系实际,借以加深对理论观点的理解。初读一般用于开学上新课时,细读用于每单元开始,精读用于每一框节。精读是主要方法。

其次,要教给学生一些分解组合教材内容的方法。①教会学生扩书。由于政治课本内容的滞后性及篇幅的限制,有些内容与现实联系得不紧密,有些内容阐述得不是很细、很深入,列举事例也不可能很充分,为使书本上的内容能与时俱进,准确而及时地把鲜活的现实材料吸纳到教材中来是必要的。如江总书记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德治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内容就可以吸纳到教材中来。大量的现实材料一旦引入教材,既可增加理论力度,又可以拉近书本与现实的距离,使课本内容(自学内容)变得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大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②学会缩书。就是把课本内容归纳概括成很少一部分内容,甚至归结为几句话、几个词,以便于理解和记忆。这是一个由博返约、由繁到简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一种极为有效的方法。③学会议书。即学生自学一段内容(包括名人名言)后,能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哪怕是三言两语,只要有所得就好。

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习惯是人们心理内部的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亚里士多德有“习惯是第二天性”的名言,培根则认为“一切天性与语言都不如习惯更有力量”。总之,一个人从小形成的良好习惯,将使人终身受益。为此,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要养成爱看书的习惯,并注意在书中圈划评点,正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其次,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第三,要常疑、善疑,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宋人张载说:“有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可以这么说,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没有问题就没有解释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因此,要引导学生在怀疑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反对“惟上”“惟书”,要敢于创新,敢于提出新观点、新见解。最后,要求学生学习孔子“每事问”的精神,自觉自愿地拜别人为师,勤学好问。

总之,自学辅导法的实验准备工作绝非是一蹴而就的事,尤其是向学生灌输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非易事。因此,做好这一切不但需要做大量耐心细致的工作,而且需要一个过程。我们对此要有一个充分的思想准备,扎扎实实的把实施自学辅导法前期准备工作做好。这是确保自学辅导法得以顺利实施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方法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实验措施

现行的中学政治教材形式活泼,图文并茂,内容可读性强,但学生自学时往往满足于一知半解,不求深入,或流于形式。为提高学生自学时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在没有其他自学教材的情况下,老师要根据现行教材的特点,给学生编写自学纲要。一般可采用自由式和目标导学式两种。

1.自由式

由学生自学(精读)某一框节,列出学习要点,编制带阅读体会性质的提纲,在课堂上讲出来,由集体讨论补充,老师帮助形成知识结构图表(板书形式),凸现学习的重点难点。然后由学生提出自学中发现的问题,大家讨论,教师点拨,多方位多角度诱导启发学生,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最后,进行当堂检测。基本程式是:精读列出提纲要点讲出要点归纳结构图问题讨论课堂反馈。这是一种带归纳性的自学方式。学生不仅要认真读书,列出提纲,还得从中发现问题,并由自己设法去解决。课前学生以自学为主,课上可预留一定时间让学生再读并补充。这样做,一方面督促了学生,另一方面老师也能在课前心中有数,真正做到备了教材、备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切忌设框框条条,要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尤其是当学生的看法有不同时,教师不要马上下结论,而是师生平等地讨论、切磋,直至达到共识为止。在整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老师是主导,师生互动,教学相长。

2.目标导学式

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每堂课的教学目标以预习思考题的形式出示给学生(可课前预留,也可当堂出示),让学生围绕问题自学,老师辅导。基本程式是:出示问题自学讨论明确目标检测反馈。这是带有演绎性的自学方式,学生自始至终在老师编制的自学阅读提纲(问题)的框架内自学。例如,可拟这样一个框架:①本框主要讲了几个问题;②每个问题在书中哪些段落;③每个问题书中是怎样论证的;④你是怎样理解这些问题的;⑤通过预习,你发现了哪些问题(或有哪些启示)。这种方式目的性强,教师操作起来方便,但不足的是易束缚学生的思维,妨碍其个性发展。

不论采用哪种方式,老师都必须遵循以下原则:分层原则、启发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讨论原则等。这里着重讲一下分层原则。

分层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包括自学主体分层、目标分层、任务分层和评价分层。所谓自学主体分层,是老师根据学生实际把他们分为A、B、C三组,A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自学能力强,成绩优良;B组次之;C组即所谓的后进生。一般来说,一个班中间(B组)大,两头(A、C组)小。老师不应把分组情况告诉学生,以免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只做到心中有数即可。这个分层是一种动态分层,要随时注意其变化。所谓目标分层,是老师按《课程标准》规定的每节课的教学要求、教学目标,细分为几个不同的能级层次,如识记、理解、活动等,并在学生自学前告诉学生(学生最好做到《课程标准》人手一册),让他们在目标的调控下自学。这种分层比《课程标准》的三个层次更细化、更具体,可在完成《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基础上,根据本班的实际和时事的变化而变化。所谓任务分层,是指老师对A、B、C三组同学分别提出不同的自学任务。对A组,要求在熟练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学会归纳总结,并能联系实际加以运用,即识记、理解、活动三个层次都要达到。对B组,只要求达到识记、理解层次。对C组,也只是要求其识记一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概念即可,不可要求过高。当然,老师在布置任务时要一视同仁。所谓评价分层,就是在讨论明确和检测反馈阶段,不同层次的学生完成各自的任务即为优秀,应予鼓励。要让每个同学都有摘到桃子吃的愉悦感和满足感,借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任务、评价分层都是动态的分层,老师要随时调整要求及评价。要实行好这一原则,老师必须吃透两头,大幅度增加备课量。

无论采用自由式还是目标导学式,可根据课本内容的难易程度、学生状况、教材特点而定。一般而言,初二法律常识部分可用自由式,初一新生接触思想政治课时间不长且自学能力不强,可采用目标导学式,初三可灵活运用。不论采用哪一种方式,只要落到实处,坚持不懈,都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观察、记忆、思维、操作等多种能力。

三、收获及启示

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运用自学辅导法是教学方法的一次重大改革。这项改革从一开始就引起了学校、家长乃至社会的普遍关注,人们主要是担心这种教学方法会不会影响政治课的教学质量。人们对中学教育教学质量期望值很高,加上对此法不了解,由此而产生怀疑,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几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现在学生最大的变化是由过去“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能学”。自学辅导法的最大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过去,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重知识结果,偏重认知性学习,受教材左右很大,严重地制约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学辅导法为中学生的学习打开了一个开放的时空,开辟了学生自主创新学习活动的新天地,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破天荒地得到充分发挥和体现,他们对政治课的学习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此,政治课学习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成了学生的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

第二,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丰富了学生学习的内容,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生活世界更丰富多彩。过去学生的学习采用的是单一的知识接受性的方式,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学生只能是死记硬背,成了只会背书本条条而不能运用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书呆子。自学辅导法打破了学生学习的时空,把学生的视野从书本拉向自然和社会,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热点、焦点问题,不仅拓宽了教材内容,而且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强化了问题意识,大胆质疑,积极探究,形成多种能力。

篇8

【关键词】巧设问题;兴趣;发散性思维

总书记在党的十报告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总书记的讲话,强调了德育工作的首要地位,同时也对新时代中职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 所以,目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应该加强中职学校的德育教学工作。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又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主义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切实增强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1]这一规定为深化德育课教学改进指明了方向。

一、中职德育课“巧设问题”教学方法的探索

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调查,以往的德育课沉闷、单调,学生学习热情不够常常出现厌学情绪,德育课在中职学校并没有的得到足够重视。因此,如何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学习德育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德育课教学实效是中职德育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中职学校德育课实践可以从如下几点着手改进:

(一)巧设问题,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研究,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会促进学生迸发强烈的求知欲。从内心生长一种自我追求自觉努力和探索的欲望。在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加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始终是教学的难点与教学设计的出发点,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增强教学过程的生动性,兴趣性和价值性。在中职德育课中学生的兴趣有利于了解和分析国际内重大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和贴近学生,贴近职业和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喜闻乐见的,都写说也能说几句的东西,如影视作品,网路视频,名人逸事,漫画,诗歌,典故,谚语等之。这些内容在趣味性和可读性日益增强的中职德育新教材中随处可见、要充分利用。同时作为课堂组织者的教师还应不失时机地把教材中没有而成为教学中所用的,学生兴趣的材料搬上课堂,并通过巧设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这样不仅能有效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气氛,还能让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思维过程中,完成课本基础知识的教学义务,从而达到一举两得.

实践活动是兴趣产生的源泉,德育课教学要把理论变成活动,德育课教学中的活动可是多种多样的,由“讨论”式仿真式,参与式,竞赛式等等,可视教学内容不同,是活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多年来,针对这些中职生我们从来都不会说学生笨,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而是不断鼓励他们,不断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让他们增强信心,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如在答是非选择题时,只写几个字或一句话,按照习惯会找出来问,为什么不写完,留那么多空格干什么,我不是这样的,只要学生有,哪怕一丁点思维方式的突破,有一点靠谱,我都会及时表扬他,事实证明,当学生有兴趣,他肯定会学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今人类已经进入信息化的时代,教育也将迈进信息化的新时代,所以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信息化的设计,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优点,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形象,让德育真正的“活”起来。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经济政治与社会》第一单元第三课在讲到《正确处理公平和效益关系》时,先设计多媒体课体“走进华面村”带着问题看视频,(1):“华西村为什么会成为天下第一村?(2)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什么分配方式?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原因是什么?[3]伴随着”《在希望田野上》优美的旋律,大屏幕上映入眼帘的是――道路宽敞,数不清别墅,老人公寓人人有工作每家每户少则一百万存款多则一千万多的存款――一栋耸立的摩天大楼。在学生一阵阵的啧啧的赞叹声中我们师生共同找到了答案,华西村通过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扶持乡镇企业,实施心理激励,兼顾公平的分配制度,培养和引进高素质人才等措施,使华西村从一个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小村庄发展成为工商并举,年销售收入达几百亿元,下辖9大公司60多家企业的华西村集团。在分配上实行的是按劳分配、按资分配、按需分配“三位一体”的分配制度。华西村村民的工资加奖金及入股收入分别属于按节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方式]华西村村民理财的方式主要是投资企业入股分红。华西村多年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原因。就是注重激励、兼顾公平既充分调动个人积极性有保证了走共同富裕的道路。既要反对平均主义没有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确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提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激趣引发学生对社会,对人生的思考,这些不是我们这些中职生以后走上社会创业过程必备的精神吗?

(二)巧设问题,温故知新。

在新课改的德育课的教学内容由单元课,节,点等要素组织,但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前后不同的单元、课、节、点,之间的知识往之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并且,形成了一个个知识结构,因此在学习新知识时,可以通过设问引导学生对旧知识进行回忆思考,自然过渡到新知识,这种设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复习的基础上,把旧知识和新知识比较,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差异,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既要思想准备,又要知识基础,做到了“温故而知新”

(三)巧设问题,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属于创性思维,又称扩散思维,求异思维,复身思维,是指对某个问题或理论改变原有的思维模式,思维角度,重新审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多方位的搜索,力求更深刻把认识某个问题或得出新的理论。发散性思维也是一种已知信息中心产生打了变化的、独特的、新信息的思维,是一种沿不同方向、在不同范围、不因循传统的思维,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发散性思维有力学生养成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善于思考,不因循守旧的创新能力。在中职德育教学中,当分析重点难点时往往要先给学生提供背景材料设置情景,在引导学生了解材料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例如在讲到哲学与人生第三单元第九课在教学“《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这一课 ,先介绍“东施效颦”的成语故事,人们一惯的思维定势,对东施效颦模仿持讥笑的态度,紧接着问“东施效颦”何罪之有?要求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替东施效颦打抱不平,在学生的讨论发问中发现思维闪光点。

学生甲:“东施固然丑陋,但是她有关爱之心,这比生活中的哪些不分美丑的性要好得多。

学生乙:”东施不但知道什么是美,而且还有追求美好勇气和决心,这比那些不求上进,甚至对面貌的美进行恶意诽谤的人要好的得多。

学生丙:“东施渴望美,向往美,可贵的东施还具有自知之明。明知道自己丑陋,但不自暴自弃,虚心向西施的学习,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

学习丁:人的最美之处是心灵,面貌虽然天生丽质,如果不能自重,外表在美,本质也是丑的,东施如能自重,自爱,不断提高自身的内在素质,对外表虽丑,但心内心是美的,通过讨论,使学习净化了心灵,陶冶思想情操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巧设问题,质疑问难,

质疑是激发学生思维的起点。也是激发学生思维动力。巧设问题是个关键,提出的问题必须新颖明确,富有启发性,兼顾梯度性,学生只有对陌生的新知识不理解的事理才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巧设问题的形式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灵活应用或推理设疑或对比设疑或连环设疑或矛盾设疑或变式设疑每一节政治课总存在一定的教学难点,它是课堂教学的拦路虎,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好,会直接影响学生对新知识好理解和掌握,进而影响整节课教学效果,所谓教学难点,一般是指使学生思维发生障碍产生偏差的地方。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知识的表达较为抽象笼统,没有用具体的事例或数据进一步加以阐述和分析说明,学生缺乏必要的知识准备和生活情感的体验。二是思维定势在学生学习产生负迁移,阻碍了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以及问题的解决。因此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批评和怀疑的意识,大胆发表自己的好见解,老师不怕被学生问倒,形成质疑问难好习惯,在学习思维的障碍处,教师必须及时与体验去分析思考。这时学生往之念随入思维的困境中,感到”山重水复疑无路“这几需要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自我发现矛盾所在,并结合新教材知识帮助学生进行重复思考,几次反复之后,学生突然感觉”柳暗花明又一村,经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发现了“真理”之所至。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个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事物的敢问,在争辩中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及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都应该充分肯定,并对其合理有价值的一面,教师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思维中的闪光因素,学生的探索精神往往是出自发现矛盾,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

例如:《哲学与人生》第五单元第十四课,在讲到《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形式》时由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经过把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等用于物质贡献,把个人对社会的物质贡献做为衡量人生价值大小的唯一尺度,因此可在该处设置学生容易出现思维障碍的问题,过去革命战争年代的保尔与现在的科技时代的比尔盖茨,两人的贡献谁更大?学生思考的问题往往有三种?

①1,比尔盖茨对社会的贡献大家看得见,摸的着,体会得到的,而保尔只是过去的小说中的虚构人物。

②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虽然现在意义重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逐渐贬值,甚至消失,而保尔侧重于对社会的精神贡献是持久的,而且可以转化的物质力量。

③对保尔与比尔盖茨两人不能做简单的比较,因为两人对社会贡献,侧重点不同,比尔盖茨侧重于对社会的物质贡献,保尔侧重对社会精神贡献这两方面就是个人对社会贡献的两种方式。衡量一个人的认识价值,既要看他在物质方面贡献,又要看到他在精神方面的贡献,至于哪一方面贡献更大一些,则是因人而异的,当学生对问题分析讨论至此时,他的思维障碍已悄然排除,其首功归于设问准确到位。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教师应更加努力通过巧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兴趣,激励学生主动质疑,帮助学生解决思想上的困惑。只有这样,才能正提高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主动参与到中职德育课的学习中去,真正受到德育课思想教育的熏陶。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 思想品德课 学生 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总书记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尤其在青少年中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

随着社会转型期的到来,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也带来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从而导致了有些人对是非、美丑、善恶的曲解和模糊认识。受社会上不良现象的影响,也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产生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宣传、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珠玑名言。只有知荣辱、明事理的人,才能成就事业,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材。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而学校是青少年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主阵地,因此,学校教育有着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作为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主要承担者――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师,更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何通过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作为宣传、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人民教师,尤其是思想品德课教师,必须是具有正确荣辱观的人,是品德高尚的人

古人曰:“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行。”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是正确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传播者,是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的引导者、是学生正确行为的示范者。所以,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成为学生的楷模。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思想品德课教师就要用自己无可比拟的言行,无穷的人格魅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和表率。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做到亲其师,信其道。因此,要培养学生成为辨是非、知荣辱、品德高尚的人。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首先是、也必须是辨是非、知荣辱、品德高尚的人。

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通过设置各种情景,通过学生的体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

《思想品德课标准》教学建议中要求,教师“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要渠道。从思想品德课的内容设置看,就是通过这门课,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责任感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则贯穿了整个思想品德课的始终。在教学中,要活化教学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体验,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增强教育效果。

首先,通过模拟情景,让学生在情景中去感受、去体验,去思考、去选择。没有思考就不会进步,没有思考就不会成长。只有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才能提高其辨别能力,树立正确地荣辱观,才能使他们的情感得到提升,思想得到净化。

其次,通过辩论,使学生在辩论中,提高自己对问题的认识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俗话说:真理越辩越明。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对有些问题存在一些模糊的认识,如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认识问题的能力,从而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我认为辩论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学生在辩论中,体验荣辱之分,学会做当荣之事,拒为辱之行。

第三,通过小品表演,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到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性。小品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有的同学积极参与表演,亲自体验小品的内在涵义;观看的同学积极思考,也在感受、体验小品的内在意义。在小品体验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可行的。

第四,结合热点材料,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构建学生体验的模拟环境,使学生在情景体验中,感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深刻内涵。我们思想品德课的特点是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国内、国际发生的热点问题,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以领悟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质和精华。

如我在讲授“珍惜学习机会”这节课时,设置了“真情告白”的情景。把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上课走神;上课传纸条、说话;抄作业;考试作弊;逃学上网打游戏”等情景再现在他们面前。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明辨、反思、提升,最后学生们自己得出了以崇尚知识、学习知识为荣。以愚昧无知、不想学习为耻;以主动学习、积极创新为荣。以逃避学习、不思进取为耻;以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为荣。以违反规定、自由散漫为耻;以辛勤劳动、吃苦耐劳为荣。以不爱劳动、不愿动脑为耻;以诚实守信、严于律己为荣。以不守诚信、抄袭作弊为耻的正确的是非观、美丑观、善恶观、荣辱观。通过这次身临其境的体验,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进行了一次深刻的自我教育,树立了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而使学生的思想得到了质的升华。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最终的落脚点是要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去体验、去感悟、去选择、去升华

社会规范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只有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探寻、在生活中体验,在生活中领悟,才能真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只有在日常生活中、在实际行动中、在平凡的小事中,才能真正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

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不能整天把青少年禁锢在书本上和屋子里,要让他们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打开他们的视野,增长他们的社会经验。”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指出:“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是中小学德育的重要载体。中学要加强社会实践环节。”

陶行知曾说过“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由此可见,实践对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非常重要的。

2006年寒假,我组织学生参加了由中国文化研究会和中国文物研究所共同发起,以“盘点碑刻、整理文化、了解历史”为主旨的“全国搜碑行动”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学生们热情高涨,非常踊跃。有的以小组的形式,注意分工合作:有的同学上网找资料,有的同学到乌鲁木齐的周围去寻找石碑,有的同学发动内地的亲戚、朋友帮助寻找。有的同学到乌鲁木齐的古物店、拍卖行去寻找印章;还有的同学到自己的长辈家去寻找印章。有的同学把自己拍到的碑刻的照片整理出来……虽然同学们的收获有限,但是在这个活动中,有的同学体会到坚强意志的重要性,感到做一件事情,如果不付出艰辛的努力,肯定是一无所获的。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体会到辛勤劳动是光荣的。有的同学体验到合作的重要性,认识到合作对我们的成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坚信要想成功,就要树立、强化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团结合作是光荣的,是非常必要的。有的同学虽然没有找到相关的碑刻,但是他们却体验到友谊的重要,有两个同学在寻找的过程中,互相鼓励,终于经过这件事,找到了象征他们友谊的“地球石”。同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验证了合作互助的重要和光荣。有的同学在寻找烈士墓碑的过程中,重温了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倍感我们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提升了自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有的同学通过收集各种碑刻的资料,深刻感受到我们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并由此引发了保护祖国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从而对我们优秀的民族文化,我们伟大的祖国有了更深的热爱之情。通过此次活动,升华了学生对我们伟大的祖国、智慧的人民、优秀的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深化了对合作精神的认识;充分体验到辛勤劳动,坚强意志的可贵;激发了继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责任感;使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学会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社会主义的当荣之事。

所以,通过学生亲自参与实践,把“八荣八耻”的教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自觉遵守“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让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过程中,感受真情、领悟崇高、体验光荣、进行教育、提升能力。真正使学生从行动上落实社会主义荣辱观,使之成为有明确是非、荣辱观念的有正义感的人。

总之,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贯彻德育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教会学生做人的道理,是我们每个思想品德课教师都必须认真思索的问题。我认为课堂上的情景设置,老师恰当的引导和点拨,学生积极的参与和思考是进行教育的主渠道。当然,落脚点还要落实到学生的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让我们一起共勉美国公园墙上的一句话:听见了忘了,看了记住了,做了就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