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专期末总结范文
时间:2023-04-01 00:37: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大专期末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生理学是研究生物体及其组成部分正常功能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在整个医学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起桥梁学科作用,是医学生成长为临床医生的重要必修课程之一,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1]。但学科内容推理性强、抽象不易理解,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在整个卫生医疗体系中的比重逐渐增加,国家对基层医疗人员的需求也随之增加。为培养面向基层“学得好,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卫生职业技术人才,绝大部分五年制大专毕业生偏重理论,实践动手能力差,对一些临床常见多发病的诊疗缺乏应急处理能力,一些临床基本操作不标准[2]。原因有三个方面:其一,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五年制大专生,不同于普通高职生的是初中起点,往往基础较差;其二,五年制大专生,入学年龄小,多数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欠缺且学制较长,使多数学生对学习乏味、信心不足;其三,采用传统“满堂灌”教学模式教学法,强调以教师为主体,教师按教材章节内容讲授,学生被动灌注填充知识,教师垄断了学生,教学处于单向传入状态[3]。对此,本院提出了五年制大专医学教学“三贴近”的职业教育创新办学理念,即贴近临床、基层、资质考试。探索以“三贴近”为基础的创新办学理念改革,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加强了学生临床思维及实践能力,为学生参加资质考试奠定扎实的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6、8班学生为试验组共139名,其中护理
6班学生共68名,男5名,女63名,平均年龄(16.87±0.98)岁;护理8班学生共71名,男11名、女60名,平均年龄(17.50±0.85)岁。每个试验班分为4个小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以“三贴近”创新教学模式为指导,多媒体与PBL和CBL双轨并用的教学方法。另选取2013级“五年制大专”护理1、2班学生为对照组,共135名,其中护理1班学生共66名,男8名,女58名,平均年龄(16.46±0.95)岁;护理2班学生共69名,男14名,女55名,平均年龄(16.73±1.10)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全部采用“教材+板书”式传统教学法。两组学生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贴近临床 (1)教学方法:在教学模式上,实施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problem-based learning,PBL)和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教学[4]。进一步明确以学生为主体,模拟临床实际工作环境,以临床常见的生理学典型病例为问题中心,在教师的整体把控下,保证不偏离主题,使学生在一段相对短暂的时间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答辩等方式,有效地掌握生理学有关知识。试验组班级在上课前,随机选取学生代表参与教研室的集体备课,教师结合授课内容商讨并确定临床典型案例,根据课程标准和资格考试大纲要求提出针对性的问题,“问题”难易的关键是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或是引领学生的思维[5]。如在讲授低氧对呼吸的影响时可创设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肺功能不全的患者不能输以纯氧,只宜输以低浓度氧(30%~40%)?”,这样“生硬”的问题可能不会引起学生足够的兴趣,且无临床表现及血气检查结果而增加难度,致使教学效果不佳。同样的知识点,如果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史15年患者,1周来病情加重,咳嗽,心悸,气喘,夜间不能平卧。血气分析PaO2 45 mm Hg,
PaCO2 60 mm Hg,pH 7.30。改善缺氧,应首选的治疗措施是持续高浓度给氧?还是持续低浓度给氧?”,这样的问题具有临床表现及血气检查结果,既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降低了问题难度,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师紧紧围绕上述思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代表给予解答,教师进行小结和补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方案确定后,首先由教师选取典型的临床真实病历,整理出完整的病历资料,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图片资料等有关问题发给试验班级各小组,让学生初步了解患者入院时情况[6]。由教师针对性地提出问题,各小组选定一名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利用课余时间进行讨论并通过教材、图书馆、互联网等途径查阅资料总结出本组的见解,然后安排各组再次讨论,最终每组选派一名学生代表在上课时进行总结归纳性发言,其余组员均可参与问题讨论,期间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鼓励发散思维。讨论完毕,教师根据病历和课程标准要求进行点评、解答疑点。期间教师可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像、动画、视频、声音、色彩等信息的有机整合,使以往枯燥、抽象不易理解的内容形象生动、直观地进行针对性系统的解答,并总结教学经验,对学生的新观点、新思维给予表扬[7-8]。注重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利用生理学知识去分析、解决一些临床医学问题。通过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理学的趣味性和积极性,将传统的单向直接灌输转变为学生积极主动式学习,有效提高教学效果。(2)教学内容:为实现“贴近临床”,注意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对常见多发病进行仔细讲解,特别是紧密联系正常生理规律、功能及数值并反复强调,对一些与临床联系不紧密的知识让学生简单了解。在CBL教学中,教师要精准地掌握和熟悉病案中涉及的生理知识和临床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研究课题设计、精心备课,加强与临床医师联系,扩大知识面。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通过讨论分析,学生将所学生理学知识与临床异常症状进行对比,揭示疾病发展、转归及诊疗,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来获取知识,有利于提高学生临床思维能力,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生理学知识。
1.2.2 贴近基层 (1)目前基层卫生人员缺口大,因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医学人才的单向流动,城市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两极分化,农村的生活条件、社会服务水平、文化发展程度与城市差距明显,加之资金投入不足,不少基层医疗机构房屋破旧、设施简陋、医疗设备陈旧等情况严重,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在城市接受医学高等教育的医学毕业生不愿意到乡镇和农村去,滞留在城市的多,到乡镇卫生院等农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较少。广大基层群众需要的是对一般疾病的诊疗、基本的健康教育及基本预防疾病的知识,少得病和避免小病拖成大病。根据上述现状,以本院“贴近基层”的人才培养模式为指导,注重培养学生重点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的掌握,并将基层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疗过程始终贯穿到生理学教学过程中。(2)教学内容针对性调整:结合基层医疗机构设施设备条件的有限性及生理学学科特性,在生理学理论教学中,重点讲解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规律、常用生理指标正常值及生理功能;在生理学实验教学中,注重临床实效,加大实验课时,同时对实验项目进行取舍,重点开设与基层临床相关的实验项目,将案例教学及情景模拟教学法穿插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并要求学生人人过关。重点开设“ABO血型系统鉴定”、“正常人体心音听诊”、“人体心电图描记”、“人体动脉血压测量”、“人体肺通气功能的测定”、“人体体温测量”、“瞳孔对光反射”、“视力测定及视觉检测”、“听力检测”及“人体腱反射检查”等实验,而如“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声波传导途径”、“破坏动物一侧迷路的效应”及“去大脑僵直”等与基层临床联系不大的实验做简要讲解。
1.2.3 贴近资质考试 (1)研究课程标准,渗透到教学中:执业资格考试作为国家级考试,具有严肃性和规范性,考题难度和范围严格按照大纲设置,考题的信度和效度都经过严格的检测,考生需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9]。为适应资质考试的变化,以执业资格考试为导向,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对生理学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在课堂设计上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融“教、学、做”于一体;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根据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编写的知识点汇编,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同时以生理学教材为蓝本进行授课,把执业资格考试中出现的高频知识点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和穿插,以生理学相关联学科知识互相渗透,融会贯通[10]。教师通过举一反三使学生真正了解知识,在训练中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对教学内容进行立体整合,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采取指导预习、吃透要点、归纳总结、联系实践、强化训练的方法进行授课,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毕业后资质考试过关率。(2)强化训练,改变考核方式:传统的学校考试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较侧重记忆性知识。而执业资格考试采用选择题,包括A1、A2、A3、A4题型,通过近几年试卷分析得知,记忆性题量逐年减少,而解释、综合应用题型在逐年增加,同时,重视对考生实际工作能力的考查。故传统的学校考试与执业资格考试侧重点不同,在课堂教学中应注重对考点知识的提炼和强化,研究和理解考试大纲,熟悉题型,并将其较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及课程考核当中,提高学生应试能力。另外,医学专业学生由于学习繁重,考前易出现明显的紧张、焦虑甚至抑郁等,导致考生学习成绩下降[11]。所以除了注重强化训练、改变考核方式外,还应依托学院心理咨询部门进行适当的考前心理辅导。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并结合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对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其中期末考试成绩包括理论成绩(70%)和实验成绩(30%)。问卷调查围绕教师采用“三贴近”创新教学模式“是否符合学习需要、是否提高学习兴趣、是否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等6个方面进行,对试验组每班随机下发60份问卷调查表,共120份,学生不记名填写。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2.1 教师采用“三贴近”创新教学模式的问卷调查结果 实收120份调查问卷,回收率100%。试验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90.0%以上的学生都认为教师采用“三贴近”的创新教学模式符合学习需要,能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能锻炼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今后的资质考试,且有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可见相比于“教材+黑板+粉笔”式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师采用“三贴近”的创新教学模式深受学生的欢迎,可以提高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够更好地贴近临床、基层和资质考试。采用“三贴近”教学明显优于传统教学,学生既提高理论知识又增强实践动手能力,见表1。
2.2 两组的期末成绩比较 本次期末考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考察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在习题设计上充分体现“三贴近”的职业教育创新办学理念。试验组期末成绩为(84.3±17.3)分,对照组期末成绩为(71.4±14.7)分,试验组期末考试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篇2
为适应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三年制临床医学大专的教育目标主要是培养在基层医疗单位从事临床医学和预防保健工作的高素质应用人才。《预防医学》是临床医学大专生必修的课程,但临床大专学生只有3年在校时间(2年在校学习,1年医院实习),却要学本科生5年的课程,学习任务很重,再加之“重临床,轻预防”观念的影响,对《预防医学》的学习普遍不重视,缺乏积极性。因此,在预防医学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是至关重要的。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是国际教育界比较流行的一种教学法,是1969年由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首创的[1]。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医学院校引进PBL教学,并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2-5]。笔者所在的教研室为提高《预防医学》的教学效果,对本校临床医学大专生进行PBL教学尝试,考虑到大专生学习基础较薄弱的特点和初次尝试PBL教学,在学习内容上选取了部分适合设计案例的内容如:临床预防服务、膳食调查与营养评价、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如铅中毒)、环境与健康(环境污染专题调查)、统计学原理与方法等进行PBL教学,其余内容还是用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并与全部用传统教学的班级比较分析其教学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整群随机抽取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临床医学大专的6个班实施教学研究,其中3个班为实验组(PBL与传统教学相结合)105人,另3个班为对照组(传统教学组)103人,两组学生由同一教师授课,使用教材、教学大纲及教学进度相同,且两组学生上学期总成绩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两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评价具有可比性。
1.2 实施方法与过程
1.2.1 实验组
教师备课时,按照教学大纲要求精心挑选教学案例与设计问题,提出的问题要循序渐进,难易适中,每堂课之前告知学生,让学生针对案例及问题去预习、查阅资料、思考问题的答案。每班同学分成4组,每组7~9人,组长由组内成员轮流担任,负责组织本组开展学习,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参与讨论,并加以点拨并总结重点。PBL教学内容占总教学内容的1/3,其余的教学内容仍采用传统教学方法。
1.2.2 对照组
全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把教学内容系统讲解并突出重点、难点。
1.3 教学评价
分析比较两组学生的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
1)考试成绩评价:按照教考分离原则,由本校同专业教师依据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命题,两组学生均采用闭卷考试,考试结束后,由本校3位专业教师流水阅卷评分。试卷总分100分,题型包括:名词解释(15分)、填空题(15分)、单选题(20分)、多选题(10分)、简答题(20分)、分析应用题(20分)。
2)调查问卷(自制)评价项目主要有:课堂气氛、学习兴趣、查阅资料的能力、自学能力、与别人的交流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面扩展性、基础知识理解与记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等。学生根据实际感受和学习效果回答,包括非常好、较好、一般、较差、非常差(分别赋分5、4、3、2、1)。调查问卷由学生匿名回答,发出问卷208份,回收有效问卷208份,回收率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用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预防医学考试成绩比较
实验组学生预防医学考试总分和单选题成绩略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P>0.05);实验组学生在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成绩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P
表1 实验组(n=105)和对照组(n=103)学生预防医学考试成绩比较
2.2 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比较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课堂气氛、对预防医学的学习兴趣、查阅资料的能力、自学能力、与别人的交流合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知识面扩展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9个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t检验,P0.05),具体情况比较如表2所示。
表2 实验组(n=105)和对照组(n=103)学生调查问卷结果比较
3 讨论
3.1 PBL教学法对临床医学大专生综合能力的影响
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组织和引导,以自学为主和小组讨论的学习形式。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PBL教学能够调动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的探究性思维,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且通过课后到图书馆或上网查阅资料,扩展了知识面。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同时还锻炼了与他人交流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2 PBL教学法对临床医学大专生考试成绩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PBL教学组学生分析应用题成绩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而在名词解释、填空题、简答题成绩均低于传统教学组(P
3.3 PBL教学中发现的问题
对于教师来说,PBL教学压力较传统教学大很多,一方面是备课寻找案例设计问题花费时间精力多,以及开展小班PBL教学同一内容比传统教学多一倍时间,本校大专学生人数较多,课时较少,很难全面开展PBL教学。另一方面,教师在PBL教学课堂上引导的尺度和技巧较难把握,学生有时讨论过于激烈,很难控制课堂纪律,有时又遇到“冷场”要懂得调动积极性。对于学生来说,很多学生感觉压力大,课外时间花费较多,习惯了填鸭式的传统教学,习惯接受现成的知识,对PBL教学难适应。少数同学不愿意花很多精力去查阅资料和思考问题,甚至在课堂讨论时不参与发言,习惯等待别的同学的答案。说明实施PBL教学是一项复杂的工程,需要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还需要学校在教学资源配套设施、教材规划设计、PBL教学的组织实施、考核及评价等方面给予支持。
篇3
关键词:小教大专 现当代文学课 教学研究
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重要基地。小教大专培养的学生将来是小学阶段的骨干教师,在大专阶段的教学中。首先面临的一个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大”与“小”的关系。“小”就是要突出培养小学师资的特点,“大”就是要使毕业生具有大专水平,因此培养大学专科程度小学师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不同于一般的师专和中师。而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来说,它又不同于一般的中文专业课,它应有其独有的特点,以适应小学教师培养目标的需求。因此,在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的教学中如何充分体现小学教育专业的特点,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对小教大专现当代文学课教学进行了初步性的探讨。
一、小教大专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当前所面临的问题
(一)学生素质和自学能力较差。
小教大专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生源较差,凶五年制专科的录取分数线很低,只有少数优秀的学生因家庭贫困等原因成为五年制专科的学生,这样就造成了小教大专学生素质较差、底子薄的现象。而现当代文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底蕴和自学能力,在课外自觉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初步具备对作品的赏析、阅读、分析能力,而这些对于小教大专的学生来说根本不具备。
(二)教学方法、手段相对保守、陈旧
目前,中国现当代文学课程的教学体系、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手段都处于相对保守、陈旧的状态。在教学观念上,缺乏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与强化基本技能训练的明确认识: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注重知识积累,而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而教学方法则基本上是“满堂灌”,忽视实践环节,不重视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在考试考查中,依旧偏重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力的测试没有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二、小教大专中国现当代文学课教学探讨
(一)因材施教,精心选择授课内容。
对于小教大专生来说,除了具备基础的理论知识和文学史知识外,应注重培养对问题的思辨能力以及分析、鉴赏和创作文学作品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上应简化思潮论、流派论和作家论等内容,侧重展开对作品的阅读和批评。以重点作家的作品深入分析来示范,对其生平及作品阅读分析提供必要的前人研究成果的资料,对陈旧落后的观点,以最新的研究成果来替代。
对于课时所限及教学深度和广度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还精选讲课专题,对重点作家作品的选择,更多考虑作家的代表性,尤其是在新时期有了新认识的作家。同时要注意不同体裁的作品分析。同一体裁的作品也要根据不同的艺术风格来设置精讲的关节点,比如同是小说教学,鲁迅的小说定位在“解析阿Q”上,茅盾的小说定位在《子夜》宏大的结构上,而沈从文的小说定位在散文化和乡土风格上,做到每个精讲课各有侧重,各有方法。
(二)传授学习方法,提高学生自学能力。
在小教大专的教学中,传授必要的知识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养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较强的自学能力。而在传统教学中,任课教师包揽备课、讲课、辅导、批改作业、考试等五个环节,学生只是机械地听和记,最后形成了上课记笔记、考试背笔记的不良学习习惯。这种教学方式过分重“教”:而忽略了“学”,因此,我们应努力使学生变被动的学习为主动的学习,使他们具有主动构建自己知识能力结构的自主性,可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指导作家作品的分析方法
在小教大专阶段,学生的自学尤为重要,而学生往往对大专学习手足无措,这就要教师进行指导、传授和启发。我们教师的课堂讲授在注重指导性、启发性、示范性的前提下,更要注意使学生明白教师是怎么分析的。为什么要这样分析,从而让学生掌握方式、方法,获得独立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对作家作品及各种文学现象的分析要强调怎样着手分析、讲思路、讲方法,使学生通过听课获得的是一种能力,学到的是一种本领,有效地贯彻“教是为了不教”的教学思想。比如介绍一个作家艺术风格的形成时,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这位作家所处的环境、生活道路、个人气质、文化教养、审美情趣等方面分析讲解,并且在课下布置学生运用此方法来分析其他作品,写出读书笔记。如讲完“解析阿Q”就布置“解析高觉新”、“解析祥子”,讲完舒婷的《致橡树》就布置分析其他朦胧诗的代表作品,使学生学会方法,举一反三,能自己独立阅读鉴赏文学作品,这样的上课就不再是“满堂灌”了,而是真正意义上的讲和导。学生离开了教师之后,面对其他的作家作品,也完全可以自己独立赏析、评价,真正具备了独立学习的能力。
2、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阅读是学习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必备条件,阅读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然而许多学生只是背笔记以应付考试,而不是通过阅读来体味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意蕴。所以,教师在开课之初就可给学生列出课外阅读的书目,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要让学生把课外阅读作为自己学习、生活的需要,督促他们多读好的作品,通过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教师还要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教师要创造性地指导学生阅读,要指导学生根据教学需要学会选读,重要作品学会精读,泛读篇目学会略读。为快速积累知识学会快读,初步尝试对比阅读,提倡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从而有效地提高阅读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三)转变教学模式,多种教学手段并用。
改变过去一个人、一支笔、一本书的“灌输型”教学模式,除教师讲授以外,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配合课堂教学。一是通过教学课件充实和拓展教学内容,凸显该课程教学内容本身所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艺术性、审美性的特点。多媒体教学能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形象感和抽象思维能力,突破教学重点、难点。二是组织学生观看根据现当代作家的作品改编的影视片、戏剧表演等,并引导学生谈改编的得失,开展分析评述,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赏析水平。这样,不仅拓展了教学内容,增强了内容的直观性,而且教师与学生的积极互动。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视听愉悦中更深切地感觉到现当代文学作品隽永的意蕴。三是大力开展第二课堂。针对传统教学中学生学习被动接受,积极性不高的弊端,我们设计并实践了以兴趣带学习的教学活动,即成立话剧团,开展现当代诗歌朗诵会等活动,增强学生对经典作品的审美感受力,使学生在兴趣中增长知识,在思考中培养能力,在实践中提高素质。
(四)加强思想品德和审美教育,突出面对小学的培养目标。
从小教大专学生的年龄来看,他们是未成年人,从小教大专的培养规格上看。他们是师范教育专业的学生,思想素质应放到最重要的地位,对于未来从事小学教育的小教大专生来说,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审美情趣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从学生最感兴趣、最能开启他们思路、最能拨动他们心弦的地方人手。联系作家创作思想及文学思潮、文学风格的演变,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来触感共振,从而进入较高层次的审美状态。把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机地融合在我们的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以及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在现当代文学教学中,加强和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既可提高教育质量,又可优化教学效果。
(五)变革考试方式,侧重学生能力考核。
篇4
按照学校2009年度考核工作要求,根据函授处的岗位职责和全年工作目标,对照年度考核标准,现就2009年度个人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表现以及履行职责和函授处完成工作任务情况,总结回顾如下:2009年,是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停止招生,强化教学管理,实现平稳过渡的重要一年。一年来,在校党委和上级函院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处室和县区辅导站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关于函授教育收尾工作一系列会议精神,坚持“从严办学,注重质量”的办学方针,全处人员团结一致,克服函授收尾阶段管理工作的困难和压力,为全市党校函授教育平稳过渡、圆满收尾做出不懈的努力,并取得一定成绩,较好的完成了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现就一年来的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贯彻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情况
2009年1月15日,省委党校召开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会上提出,从2009年起停止函授招生,实现函授教育工作重心转移,函授教育下一步主要工作任务就是,严格管理,确保质量,维护党校形象和办学声誉,把在校学员顺利送出校门。为党校函授教育划上圆满句号。为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实现全年工作目标任务,我们统一思想,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3月11日召开各县(市)、区党校常务副校长、函授科长参加的全市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并结合徐州函授教育工作实际,部署2009年工作任务,并提出严格要求。
2.对县(市)、区(学区)辅导站进行督导检查。为了全面深入贯彻省市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提高函授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根据省函院的工作要点和分院工作计划,我们从4月8日到5月17日,对全市党校函授教育工作进行一次全面的督导检查,按照县(市)、区辅导站的教学计划,深入班级听课,召开任课教师和班主任座谈会。并听取各县(市)党校负责人对省、市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3.召开直属学区班主任座谈会。3月26日,直属学区召开班主任座谈会,就如何抓好班级管理、学员管理,提高到课率、抓好考风考纪等有关问题进行讨论,会上,各班班主任对搞好班级管理,提高学员到课率,抓好考风考纪提出很好意见和建议。会后,根据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印发了《学员管理规定》发给每个学员。
4.为保持良好的考风考纪,为规范考务管理。6月底,召开分管函授工作副校长和函授科长参加的全市党校函授督导工作暨考务管理工作会议,会上,总结通报了4到5月在县(市)区督导检查情况和贯彻落实全省党校函授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情况,对参会人员就考务管理相关规定、考务工作规程、各项制度进行一次系统培训。重新修改、印发了考务工作各项规章制度,并对09年考务工作和考风考纪问题提出明确要求。
通过大量工作和艰苦努力,教学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节,考风考纪有了明显好转。
二、全年完成任务情况
1.全年共组织各类大小考试12次(期末考试7次,期末补考5次),特别是函授教育收尾阶段的考试,严格按照总院和江苏分院的规程和要求,精心组织安排,严格考风考纪,较好地完成了考试任务。
2.函授各班次共开设88门课程(其中研究生11门),安排任课老师面授和辅导共2156课时(其中研究生376课时)。接收并组织收看中央党校远程教学11门课程,93场次(337课时)(其中研究生6门,58场次,232课时)。组织教师出卷57套,制作和印制试卷3030份。组织安排阅卷7次,3106份。组织安排06下大专、07上大专、08上、下专转本7个班次毕业作业660人;组织07上、07下省本和07级中函毕业论文的指导和答辩725人,全年上报优秀毕业论文3篇(下半年还未进入审批阶段)。发放教材45个班次,共29265册(上半年15955册,下半年13310册)。举行直属2006级大专、06级中函、省函本科班的毕业典礼,全市送走毕业学员1321人;
3.全年(分上半年、下半年)集中办理全分院在校生登记注册5643人,办理退学、复学、补课128人次。分期分批办理大专、本科13个班次1332人的各项毕业手续。
4.党校函授2009年停止招生,为满足部分党校函授大专毕业生上本科的愿望,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向省函院争取,招收08级上专转本插班生172人,为学校拓展创收资金近50万元。
5.在函授停止招生,工作重心转移的情况下,全年完成函授办学创收资金1886043.75元(以财务处到帐资金为准,不含报名费和补考费收入)。
一年来,认真学习、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函院一系列方针政策,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不断学习干部教育专业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和管理工作能力。处处以身作则,以良好的形象影响函授处全体人员,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团结上进的良好风气,为完成全市转型期的函授教育工作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工作上力求严谨细致,作为处室负责人,作风关系到整个处室的工作质量。因此,对工作中的关键环节总是亲自动手,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避免出现任何失误和差错,有利于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同时也影响了周围的同志,逐步树立勤奋良好的工作作风。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为了搞好函授教学管理工作,完成全年函授办学创收任务,我和全处人员放弃了大部分的假日休息时间,坚持跟班教学,跟班管理。外出招生,联合办班,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党校函授停止招生的情况下。保证了函授办学创收任务的超额完成。
三、2010年工作打算
1.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党校、省委党校关于函授教育收尾工作会议精神,坚持“从严办学,注重质量”的办学方针,为圆满完成函授收尾工作继续努力。
2.除继续与江苏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联合办学外,继续拓展与高校联合办学空间。
主要措施如下:
1.加大广告宣传力度。通过网络、报纸、电视、文件交换站和散分招生宣传信息等加大招生宣传力度。
2.采取走出去的方法。利用在籍或往届党校学员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会关系到县(市)、区机关、学校、社区联系,现场招生。
3.及时搜集和捕捉生源及招生的相关信息,拓宽办学渠道。
篇5
随着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尝试和推进,很多学校和教师在课堂上逐渐采用了如提问式、小组讨论式、情景模拟式、角色互换式等教学方法,也在逐渐融入PBL教学方法。医学院校的教学对这一方式采用的更为广泛,作为专科医学教育和本科甚至更高级别的教育有不同,本着“理论适度、实践技能加强的原则”,更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而PBL教学法是否在这一层次的教育中更突出其实际意义呢,很多高职高专医学教育进行了探讨。
1.1材料和方法
利用检索工具检索中国知识基础设施工程(CNKI)中国期刊数据库,以“PBL”“高职高专”“专科医学教育”等为主题词,检索相关文献并全文下载。分析PBL在高职高专医学教育中的应用学科、效果评价方式、研究时间等内容。纳入文献45篇,统计文献发表时间。文献呈逐年增长的趋势,显示PBL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高专医学教育的研究主要以近10年为主,PBL教学在高职高专中的应用和实践在,专科医学教育中应用PBL教学实践的学科类别分布不均衡,主要以基础医学居多,临床学科和中医药学科相关研究报道较少,因此应加强高职高专医学PBL教学的研究和实践。
1.2相关文献综述
(1)在基础医学教育中的应用。魏国会应用PBL和CBS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对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药理学的教学进行对比研究,并对教改班和对照班学生采取闭卷考试,考试成绩表明,教改班所用教学方法可显著提高学生考试总成绩和分析思考题成绩,与对照班学生相比,差异显著(P<0.001)。武海燕等将解剖学教学班分为PBL班和传统教学班进行教学对照研究,教学结束后统一命题、考试、阅卷,最后对2组成绩进行统计、比较,并对实验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评价学生对该种教学法的反映。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以及期末考试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黄琼在专科护理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中,将2个教学班分为PBL教学班和传统模式教学班进行研究,采用实验报告等级评价和章节测试以及实验班问卷2种形式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对学生学习积极性、自学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调查。结果,无论是客观的指标还是主观的指标,均显示PBL组的教学效果明显优于LBL组,PBL组学生普遍反应教学效果较好,能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季华等采用PBL教学方式对人体形态学的教学进行了实践,通过和对照班级比较,在理论笔试和实物标本考试成绩方面,实验班级和对照班经t检验,实验班级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班,同时座谈和问卷调查,85%以上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方式突出了专业培养目标,满足了护理专业临床课程与护理临床实践的需求。王剑等应用PBL教学模式应用在生物与寄生虫学教学实践中,其效果评价考试主要包括3个方面:书面报告(30%)、课堂讨论(20%)、期末考试成绩(50%),认为这种考试模式更注重学生主动学习能力的考核,既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效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随堂消化、吸收所学知识,减轻期末笔试考试前复习的压力,又可以更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水平。朱一亮等在专科临床专业人体机能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应用PBL教学模式,采用问卷形式分单元、分项目、分指标对效果进行了评价和分析。
(2)在临床医学教育中的应用。邱立等在护理大专生的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中尝试实施PBL教学。采用问卷调查法评价结果,结果显示通过PBL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新知识的能力、拓展知识面的能力、合作能力、分析问题能力、自学能力、总结归纳能力、搜寻资料的能力等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升。孙素红等在临床专业内科学临床见习教学中,将“学生标准化病人”(SSP),即模拟病人,采用PBL教学模式,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统一考核,实践考核采用助理执业医师考试中病史采集和病例分析题型和统一标准评分,实践考核成绩P<0.01(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理论考核成绩P<0.05(差异有意义),这表明采用PBL教学模式结合SSP优于传统的临床见习。韦成全在高职高专临床医学专业“预防医学”课程教学中对非经典PBL教学法进行了尝试,并对其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间接评价教学效果,并与前期PBL教学法研究结果比较,效果差异不大,表明非经典PBL教学法优于传统教学法。万晓燕等对高职高专护理专业急救护理学课程进行了教学改革,教学实验组采用任务驱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理论讲授加单项技能训练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两组均用同一试卷进行理论考试,结果实验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急救护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了急救护理教学质量。罗桂华把情景式PBL教学法运用到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课程教学中,并采用问卷调查形式和期末考试成绩对其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实验组成绩优于对照组,尤其在拓展知识部分以及病例分析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王晓玲在三年制口腔医学专业口腔内科学课程教学中实施了PBL教学法,评价结果显示,实施PBL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自学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探索精神,证明了其在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方面更为有效和成功。
(3)在中医药学教育中的应用。三年制的高职高专中医教育时间紧、任务重,王璟等在进行中医诊断学教学过程中,引入PBL模式在心与小肠病的辨证教学中,不但使学生准确掌握了心与小肠病辨证的证候表现、辨证要点、鉴别要点,而且促进了学生对以前所学的中医基础理论和四诊原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变消极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探索学习。李勇华等对高职高专中医内科学PBL教学法进行了探讨,打破传统的期末考试决定制,把考核和评价的重点放在学生平时学习的过程中来:学生出勤率占10%,学生参与讨论的情况占20%,预设的问题及答案质量占20%,一次中医内科学方药知识竞赛占l0%,期末临床考核占10%,期末理论考试占30%,这样的方式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王改敏在高职高专中医妇科教学,应用基于博客的PBL教学模式,把病案、问题在教学博客上,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互联网上或图书馆查阅资料,学习探讨要解答的问题,再组织和引导课堂讨论,认为基于博客的PBL教学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给教学带来便利,提高中医妇科教学水平。段安等将PBL教学法应用于高职高专中医外科学教学中,采用匿名问卷调查方式进行综合能力和观念的评价,结果表明:PBL教学法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等能力中有较多优势,并认为该法优于传统课堂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以及自主学习及解决问题能力,有助于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高团队合作精神。张全刚将PBL教学模式应用在生药学教学过程中,课程考核方式除了采用传统的纸质试卷考试之外,纳入了实验成绩、课堂讨论发言的成绩,三者综合成绩作为该门课最后成绩。其中,特别注重以小组为单位的讨论课成绩以及实验课成绩。学生反映,这样的考试更灵活,更能反映出学生的水平,锻炼学生的能力。
2结语
篇6
一、对于苗子运动员学生的英语教学
对于这部分学生而言,他们的重点和任务是刻苦训练,挖掘潜在的体育运动特长,这也是体育中专学校的办学方向。此时,英语教学重点是服务于体育后备人才,英语教学要配合体育生的体育特长,要结合体育生的运动专项。文化课具体到英语教学可采用灵活机动的授课时间,教学内容简单实用,班级设置便于教学,才能让英语课上得有成效。
1、授课时间。体专学生基础弱的很大原因是没有足够学习时间,集训和比赛是可能随时占用文化课学习时间。因此要有效安排教学时间,在相对独立的教学时段内,有效灵活把握教学进度。要充分利用相对独立的教学时段,及时对学生每个阶段的英语学习情况进行测试,及时巩固加深本阶段的教学成果。每个新阶段都应为学生留有充分的语言知识回顾,复习,总结,练习时间。
2、教学内容。对于此部分学生英语课教学应为服务于运动员参加体育赛事时可以用英语交流的目标,充分重视英语学习在体育赛场的实用性。教学内容可以摒弃一般性常规英语教学。英语课的听,说,读,写能力教学可以扩展如:体育项目专用词汇识记,体育赛事英语口令听练,简单体育赛场英文规则泛读,运动员赛后应对英文媒体听说口语交流练习等。使得课堂上所学英语知识服务于体育训练比赛,也可极大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针对预备专业运动员的英语教学不用拘泥于教材本身,或按步就班传授词汇,句型,语法。在创新的基础上,可更好的结合学生的运动专项,达到简单,易学,实用的目标。使英语课容易学习,学生真正使用课堂教师所教授的知识。
3、班级设置。尝试以运动队为单位划分教学单位。体专学生大部分时间是以运动队为单位训练,学习,生活的,同样以此来划分教学班级可以更好把握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利用整齐划一,便于统一的辅导测试。相同的运动项目有相同的英语词汇,句型和习语。队员一起可以相互督促,互相交流,使运动成绩和语言学习相互促进,增强集体荣誉感。
二、对于一般体专学生英语教学
这部分学生作为备选的体育苗子同时,有可能因为体质,体能等原因无法成为专业的运动员。那么对于此部分学生英语教学如果采用和专业运动员苗子学生相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显然是不可取的了。这部分学生要和所有中专学校学生一样要在三年的中专学习中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可以在毕业之后进入大专院校继续学习深造或者找工作。因此,文化课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英语教学就要使学生英语程度完全达到中专英语教学大纲要求。建议如下:
1、加大英语基础知识教学。在进入体专时,学生们年纪尚小,或还是小学生就被招入体专,因此,文化课基础知识无法达到中专学校教学要求。英语教学应是系统和连贯的,鉴于此,英语课的首要任务就是巩固基础。加强体专学生英语基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音标(识读音标―拼读单词―拼写单词)。通过课堂教学发现,学生们对于音标的学习是有很高的兴趣,积极要求学习音标,认为自己只有学会音标才可以会单词,对于音标很有依赖性。音标学习并不困难,但教师应指导学生反复练习,关键是可以灵活应用,达到可以熟练拼读和拼写单词的目的。
(2)单词。这些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很小。单词又是学习英语的关键,也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所在。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督促引导学生增加扩大词汇量。通过听写,测验,月评,期末考试等手段经常反复性培养学生记忆英语单词。
(3)短语。要求学生在词汇积累的同时增加短语句型的积累,多读多练多用。教师可增加日常用语课堂提问和课后交流,营造英语氛围让学生浸入在英语短句,英语日常用语的环境里。
篇7
一、部门内部建设及更新作为一名站员有责任去建设好自己的部门
只有内部的团结一致,才能带领好整个团队把部门工作做好。为此,自始至终都非常注重部门的内部建设,从各地方调动成员工作的积极性,不仅按既定的目标完成了工作,注重培养成员在工作中的合作精神,关心成员的学习生活等,让其体验到记者站的热情与团结。在部门内部建设上,主要带领部门开展了以下几地方的工作:Tyk无忧研修网
(一)在团委的组织下,开展部门纳新,调整部内成员。经过二轮面试,共招进6名新成员......
(二)定期召开部门例会。针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同探讨解决。并做好工作的总结和计划工作。
(三)对常规性的工作,分配好个各项工作的承担责任人,并统筹协调好成员间的工作,将主动权交于各成员,提高其工作的积极性。
(四)组织了一次校外活动。青年环保支援者,以增进部门团结的团结,以更好的开展工作。同时积极参加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以便于更好的溶入团委学生会这个大家庭。
(五)我们与校团委文学社联合申请了一块宣传栏用于发表校园征集的新闻和文学稿件,成效显著。
二、常规性工作的开展
记者站的常规性工作简单但重要,需要每个人的细心认真和责任心。在总结以往工作的基础上,本学期更加注重提高效率,规定记者站成员定期交稿件,并规定定期对成员的工作开展总结,相互学习,一同进步!
三、存在的问题和努力的方向
一个学期下来,在开展工作的同时,也发现了存在的问题,不管是工作上的还是自身上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工作欠仔细,特别是在重要的工作上。如在发表的新闻稿件上有不当词语和错字别字的出现.
(二)工作的严谨性还不够,特别是重要的活动上面,对资讯掌握不够及时、准确。
(三)就自身而言,与老师的交流上还不够,表达能力待人处事的能力还欠缺,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身为一名学生干部,总感到自己身上的担子很重。所以总是在不断的学习,全面的提高。只有时刻保持一颗上进的心,从小事严格规定自己,才不失为一名通过的学生干部。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要不断努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用心去做好该做的事!
篇8
关键词:五年制大专;病理学;PPT;
随着医学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教育方式和手段不断的发生巨大变化,而教学PPT(Power Point)已广泛运用于各类医学院校。与此同时,如何制作适合不同层次学生的PPT课件就成为当代教育者探索的问题。
传统教学手段沿用至今,必然有其自身的优势,新兴的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也有其独特的优点。教学过程就是信息传递和反馈的过程,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特瑞拉的研究证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从外界获得的信息各占信息总量的83%、11%、 3.5%、1.0%和1.5%。由此可看出,视觉和听觉所获得的信息占到90%以上,这充分说明人类的听觉和视觉对学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多媒体教学正是采用现代先进的电脑处理和应用技术把图、声、文集于一体[1],充分调动听觉和视觉为主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通过不用的教学方法如情景联想、复习提问、案例讨论,不断反馈,不断修正,即以师生互动式的方法进行学习,最终传递和巩固知识之余还注重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职业能力的培养。PPT教学的特点:①提高五年制大专学生学习病理学的浓厚兴趣;②发挥启发式教学优势,促进学生思考[2];③便于复习相关的基础知识;④丰富课堂内容;开阔学生眼界;⑤使实验教学更直观、更清晰。
本文立足于五年制大专这一层次,结合本校授课教师的经验、学生对课堂效果的反应、学生期末试卷对比分析等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病理学PPT制作与应用进行一下研究。
1适时引用简洁、典型医学病理案例[3],结合案例分析教材相关内容
五年制大专来源于初中毕业生,注意力不易集中,认识、理解和分析能力低,故引用案例要简洁,典型。过多文字描述的案例会使其失去对病理学的学习兴趣,而不典型的案例则学生会失去分析的方向。但是引用案例不能用的过于频繁,否则学生会失去分析案例的兴趣以致于达不到预期教学效果[4]。
2 合理选择动画的插入
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动画有助于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如炎症的白细胞渗出过程可配合动画图示讲解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与教学内容无关的动画则可少用或不用,以防过多后分散五年制学生的注意力。如果要加与教学无关的相关动画图片,最好就是加在“教学三级”目标中的“了解”的知识点中,到底加在哪里为宜要综合权衡学生视觉疲劳的时间,最好是结合教学目标、视觉疲劳时间综合裁定。
3 善于使用超链接及字体颜色、大小
五年制大专学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故制作PPT要善于使用超链接把大标题的内容尽量囊括在一张PPT上使教学内容清晰。制作时尽量使用32号或以上的黑体字,且尽可能的用不同颜色的字体标注教学三级目标要求。合理选择幻灯片的背景,注意颜色搭配。
4 病理学在医学院校中属于一门专业基础课,定位是医学课程
故在教学中幻灯片的应彰显特色,但是背景颜色推荐不宜使用过于鲜明的颜色搭配[5]。例如应避免的是蓝色背景红色字体、红色背景绿色字体等。推荐使用的方案是浅黄背景蓝色或黑色字体,深红浅黄搭配,亦或者黑白配等教学效果都较为理想。
5 善于把相关微课视频引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加学生对病理学学习的兴趣。一方面微课视频的引入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改革教学方法,使教学方法多样化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提高。
6 合理安排PPT的字数
PPT教学若要彰显教学效果则字数要适中,如果字数太多,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密密麻麻[5],很难在有限的教学时间中掌握相关的知识点,故此若以32号字体为例,原则上一页幻灯片的字数最好控制在30字左右为宜。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也可使老师不照本宣科。
7 适当引入图表
PPT的美学要求之一就是要注意内容表达方式的多样化,不能一陈不变的从头到尾都使用文字描述,要适当引入图表。这种图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表达内容清晰、明了。如涉及到大、小叶性肺炎总结或者是介绍肿瘤发病概况时就可用此法,使学生一目了然,避免了繁琐的文字描述。
8 多媒体教学法和传统板书教学之间是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而不是孤立和互相排斥的关系[6],只有把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教学有机结合,善于利用二者之间的优势,取长补短方能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提高提高教学质量。
8.1在现代高职教育理念的引导下高职教育应坚持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传统教学方式为辅。在课堂教学中,首先应合理引进多媒体教学手段,然后应继承传统教学手段中合理成分,使两者充分互补,更好地完成知识和信息传输,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注重教学质量的提高。作为传统教学手段的板书,其作用也不能忽视,教师应将本节课的重点或者难点内容及标题写在黑板上,在PPT教学不能详尽解释清或者停电的情况的下,教师仍可利用板书、画图等方式做进一步解释,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能够有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使教师的教学赋予特色且解决教师教学水平之间的差异,从而在不同程度上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
8.2 现代高职教育的教学理念更注重的是充分发挥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在改革教学方法时,一定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育的主体[7]。优秀教师注重的是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和风趣讲授课堂知识,注重与学生沟通,充分调动学生听课的热情。而多媒体教学恰可以充当一座桥梁把学生和老师很好的联系在一起,因为病理学中我们更注重引入临床案例分析,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以多媒体为介的师生间的情感及知识交流,对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及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任何形式的教学工具无法完全取代的。
8.3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学科之间的融合,多媒体教学和板书教学结合能够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是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及效果的方法之一。此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环节中,适时变换学习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多媒体教学中穿插视频、动画、图表、顺口溜或以黑板默写提问等方式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技术应用于病理学教学有其巨大的优越性,但也有一些缺点和不足,因而传统教学仍不可替代,二者应紧密结合,取长补短。结合病理学学科特点,摸索出一种新的病理学教学模式是我们继续努力的方向。
参考文献:
[1]郭爱民.病理学教学中运用PPT的心得[J].卫生职业教育,2010(18):80-81.
[2]关真民,李靖,程俊美等.演示性技能在护理专业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特点[J]中华护理教育,2013(9):397-398.
[3]李玉晶,李正,杨继苹等.PBL和CBL在高职高专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2014(27):248-249.
[4]苏金玲,姜希娟,马东明等.案例式教学在病理学教学中运用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2):91-92.
[5]柳遂文,翟加斌.PPT制作的几点注意事项[J].中国信息科技,2007,17:110-111
篇9
【关键词】五年制高职 数学教学方法 困境及改进
数学是五年制高职教育阶段的基础课程。从教学内容上看,它既涵盖了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又包括了大专阶段的数学知识;从受众上看,它主要针对的是初中毕业生,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在逻辑思维能力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数学教育在五年制高职学习阶段当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笔者在从事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发现了很多问题,并积极探索解决对策,取得了一定效果。下面结合我院招收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与探索。
一、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遇到的困境
1.从学生基础情况分析
我院招收的五年制学生全部为初中应届毕业生,生源均为陕西省,其中以西安市、咸阳市、渭南市考生为主。这些学生的普遍问题是数学基础相对较差、逻辑思维能力薄弱。上述问题导致数学教学中,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对知识点不会运用并且运算能力差,进一步造成学生对数学失去兴趣,形成“越学不懂越不学”的恶性循环。
另一方面,由于这部分学生尚未成年,自理能力较差,无法快速适应大专院校的授课模式,又缺乏家长和教师监督,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较少,对数学学习没有信心。
2.从教学情况分析
我院采用的教材《数学》是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教育部指定的五年制高职数学教材。该书涵盖了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两部分内容,内容全面、主次分明,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教学内容较多、课时较少,教师为了完成教学内容而追赶进度,导致知识讲解不细致、不深入、没有侧重点。学生普遍反应,即使教学内容能听懂,题目却不会做。
3.从师资力量分析
我院为民办院校,教学师资队伍还在建设中,教师同时承担了行政工作和教学教研工作。这一点导致教师在教学工作上投入不足,缺乏对教材的深入剖析以及因材施教的方法的探索,因此教学质量仍有提高的空间。
二、五年制高职数学教学方法的改进
1. 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
面对五年制学生,教师要更加关心每一个人的具体情况,要考虑到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理解能力,采用引导式教学,而非填鸭式教学。此外,教师在讲解过程中要增加趣味性,并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采用多媒体教学的形式,以更加直观的图、表、动画展示复杂知识点,提起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2. 教师师资的创新培养
要解决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关键于在提高教师的个人素养。教师要加强责任心、关爱学生,并不断提高职业技能、及时更新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探索创新性教法。教师应当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帮助他们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减少学生对教师的依赖程度。
尤其在数学教学中,应当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①启发式教学。教师应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启发他们的思维;②一题多解。教师不能满足于解答问题,而是要采用多种解法,举一反三,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③注重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除此之外,教师之间也应当加强沟通和谈论,应当举办形式多样的教学研讨会,互通有无,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3.数学考核模式的改变
我院一直采用传统考核模式,数学成绩获得是通过期末成绩70% + 平时成绩30%。期末考试成绩获得,我们采取以教学大纲为基准,考的都是数学基础运用、公式及定义进行计算运用能力,忽视了数学的思维方法的考核,这样无益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能力。故我们可小范围的改变数学考核模式,增加平时成绩的百分比,并从教学形式、知识运用形式上探索。
在教学形式上,应当采用更加丰富的教学手段,例如:①让学生对某一题型提出自己的见解,鼓励以其他解法解决问题;②让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解决实际问题;③将数学与自己的专业课程相结合。
在知识运用形式上,平时作业不光有课后习题,也要有论文、实践等内容。
4.优良学风与教风的养成
教学过程中所提出的问题都需要全院师生的配合,我院“三风”建设工程中,强化了师生对优良学风的重要认识,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学生日常管理的有效性以及执行力度加强的日常教学管理,营造了良好学风和教风。
通过良好的学风和教风,使学生克服了畏难情绪,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毅力,提高对数学知识学习的兴趣,增强五年制学生基础课程学习,为专业课程学习提供保障。
三、小结
作为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我们以职业教育发展作为立足点,让学生从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学习和数学知识训练等方面入手,有效利用逻辑思维方式去寻找和分析研究数学问题中基本解决要素,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五年制高职学生学数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升应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实现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10
一、目前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笔者从事古代文学的教育教学工作已有十年时间,在此期间,通过观察了解及与同事同行交流,发现在目前的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及专业学习中,存在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从事古代文学教授的教师有着基本相同的认识与体会,就是在与作为教学对立面的学生进行的课外交流中,时常也能得到直接或者间接的反映与印证。以笔者所见,在高校古代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大致可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对古代文学作品与文学史论的教授轻重失宜。
目前各大专院校的中国古代文学课程,大多分为文学史论和古代文学作品选两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对古代文学作品的教授与学习所占的课时数远远比不上文学史论,并且还有不断减少的趋势,而对文学史论的学习又往往会在实际中演变成对文学史论的教授。从课程设置初衷来说,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精彩的文学作品,接受这些历史上优秀文艺成果的影响和熏陶,达到陶冶情操,培养和提高人文素养的目的。因此,作为古人杰出智慧与文学素养结晶的文学作品,是学生直接汲取文学营养的源头,应当是他们学习的更为重要的内容。而作为后人对历史上文化、文人与文学作品的认识、分析与研究成果的的文学史论,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知识的过程中,其所能起到的作用应当只是引领、指导与帮助,让学生自己从广泛、系统地诵读作品的过程中获得直接的体验和认知。目前重史论轻作品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自己缺少对古人优秀作品的直接体验,大多只通过当代人研究出来的成果间接认知,势必影响学生对古代优秀文学成果的学习与吸收。
2.教材编纂方式传统单一,教学内容涉及面不够宽阔。
与上述作品与史论两分的教学模式相适应,目前大专院校的古代文学教材即分为文学史与作品选两种。现阶段各院校在古代文学教学中使用的教材版本种类较多,但使用较多的不外数种,其中文学史主要是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郭预衡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史》以及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文学作品选主要是朱东润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以及郁贤皓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从事古代文学教授的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一般是以某一版本教材为主,再参酌其他教材的论述,来完成自己的课堂教学。至于对某一文学发展阶段、某一文学作品或者某一文学人物所涉及的历史事件、社会背景、经济民生、风俗文化等的诠释与论述,基本上也是以所用教材表述为准。由于时间及精力所限,对于相关的原始资料、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其他关联学科的知识关注不够,向学生教授也不多。
3.考核方式不能全面反映学习规律与效果。
在古代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上,目前基本上采用期末考试的形式。期末考试的考核方式,简便易行,便于操作,有其科学性与合理性,但期末考试这种考核模式,也有其不可避免的局限性。期末考试侧重考察的是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记忆,这对于那些平时上课不认真、学习懒散应付的学生来说,凭着考前两三周对可能考试的内容生吞活剥拼命死记硬背,也能够过关,甚至还能考出一个不错的成绩。这种“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的短时间突击式强化记忆,在短期内效果较好,但学生并没有从根本上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考试过后很快就会忘记,学生也不能在此后的生活当中对相关知识熟练运用,受益终生。因此,仅仅采用单一的考核模式,不能全面反映古代文学学科的学习规律与效果。
二、古代文学教学中存在相关问题的背景与原因
在大专院校日常教学过程中,不论什么院系,也不分什么专业,或多或少都会出现上述问题与现象,但在古代文学等一些科目的教学过程中,这些情况相对较为多见。高校教学中出现的这些状况,其原因很多,也较为复杂,既有大环境等方面的共同原因,也有各科目自身的特殊情况。以笔者管见,就古代文学来说,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20世纪以来社会文化思潮的变迁使得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受到了很大的干扰。
中国古代文明是以农业社会为基础的,我们的祖先在传统模式下创造出了辉煌灿烂的文化。汉乐府、唐诗歌、宋词章、明小说……每一朝代的典章文学都让人景仰,在历史上也一直是周边各国模仿和学习的对象。正是由于太过辉煌,中国文明慢慢走上了自我陶醉和固步自封的道路,逐渐被西方所赶超,后来差距越来越大。20世纪以来,整个国家内忧外患,步履维艰。为救亡图存,人们投身于社会革命的洪流,根本无暇顾及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甚至被一些激进人士视为是国家落后的根源,从而在一些特定的历史阶段受到人们猛烈的抨击、批判乃至破坏。经过长时间大规模的冲击,大量珍贵的传统文化载体遭到毁灭,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由敬畏转为蔑视,虽又经最近三十年的拨乱反正,可在人们的思想与观念上所造成的干扰与破坏已不可免。
2.时代环境与氛围的变化,对古代文学的学习提出了挑战。
毋庸置疑,各个阶段的古代文学作品均是那一历史阶段的文化杰出人物独具匠心创造出来的优秀代表,能流传数千百年而不湮灭,本身就说明其价值所在。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变化,人类社会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传统农业文明与社会中人们那种按部就班田园牧歌式的悠闲与浪漫已被现代工商业社会中只争朝夕多求快进的功利与浮躁所取代。在商品经济大潮的冲击与现代科技的魅惑下,即使身处高校这样的象牙塔之中,仍然不免受到时代氛围的影响与牵诱。生活方式与时代环境的变化,使得充满激情的青年学子,要想老僧禅定般埋首在故纸堆中浸润于古诗词里,需要非同一般的定力与自制,而这对一般人来说确实存在相当的难度。
3.古代文学的教学方式未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
传统上,古代文学老师的教学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一本教案、一块黑板、一支粉笔、一张嘴巴”。时至今日,大多数老师的教授方式也没有什么大的变化,至多不过是加上多媒体的PPT教学,似乎在形式上做到了与时俱进,但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变化。在课堂上,基本上还是老师一个人“满堂灌”式的独角戏,从上课到下课,口若悬河地讲上四五十分钟,学生被动倾听,偶尔漫不经心地在笔记本上记上几笔,对所讲述的内容没有预习、没有思考、没有质疑、没有互动,甚至也没有反馈,整个教学过程就是简单而沉闷的被动式传输,至于效果如何,却没有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几十年来形成的这样一种教学模式,尽管可能有着这样那样不得已的原因,但在方法上确实太过单一,课堂显得过于枯燥沉闷,气氛不够热络,多样性与互动性均显不足,效果也不够理想。
三、对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建议
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是具体哪一个教师或者学生的个别原因,有其本身的复杂性,需要从系统上、整体上着眼改变,当然要想取得最终效果,离开作为直接参与者的教师与学生的努力也是不可能的。以笔者陋见,针对目前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可以考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尝试与变革:
1.在古代文学教材的编纂上应追求合理化与多样化,在课时安排上应更加具有针对性与科学性。
如前所述,现阶段在古代文学的教学中基本上是文学史加上作品选,而且以史论为主,其局限性显而易见。为避免教学实践上“文”与“史”两张皮的现象,应当寻求文学史与文学作品的有机结合,而不能再人为割裂,故对文学史与文学作品的编纂安排应做到全盘谋划,最好能做到浑然一体。在这方面,四川大学曾作了有益的尝试,该校中文系曾在本世纪初推出一套《中国文学》教材(四川出版集团、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采取作品选与史论合一的模式,在比例安排上淡化了史论色彩,更注重讲授中国各体文学的特点,注重解读文本与阅读文献资料。全书五卷按照文体分为若干编,每编均有史论式的概说,简明扼要;编下分节,主要内容是主要作家的传略与其作品选读。这种编纂体例强调中国各体文学本身,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学原著,是一种积极的尝试。希望能有更多高校与专家投身于这种探索与改造,正本清源,编纂出更好、更多的古代文学教材,惠及学人。正如第一部分所述,目前的古代文学教学,除了教材问题,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存在重文学史轻文学作品的问题。在这种模式下,学生乃至于教师,无须多读古代文学作品,只需死记硬背当代人总结的特征与规律,即可就作家地位、艺术成就、学术思潮、流派传承等高谈阔论,应付考试与教学,实际上都是在转售二手知识。为改变这种状况,在古代文学的课时安排上必须着手改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意识地增加对文学作品的讲授,增加其在古代文学总课时中所占的比重。同时,注意帮助和督促学生,使其对古代文学作品能够多诵、多读、多品,去真切感受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魅力,体悟中国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从而培养学生高雅的情趣与华贵的气质,最终让他们能够发自内心地喜爱上古人创造的这些文化瑰宝,并能终其一生地浸润于其中而受惠无穷。
2.在古代文学课堂讲授的内容与方式上应当力求创新,尽量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授课。
目前,古代文学课堂讲授的内容与方式过于传统,效果不是很好。现代社会科技的飞速进步与其他学科理论的发展,不断为古代文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新的手段与素材,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及时抓住并有效地利用这些有利的资源、机会与条件。首先,在讲授方式上,应当充分探索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目前在一般高校,多媒体教学均得到普及和使用,深受广大学生与青年教师的欢迎。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由于多方面原因,很多人也就是简单地做些PPT课件,在上课时起到提示记忆和节约板书时间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掘这种多媒体教学方式的潜能。实际上,我们可以利用这种多媒体资源,把古代文学课程以更加丰富多彩、更加生动有趣的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在互联网上寻找资源,可以把古代文学作品结合舞蹈、书法、绘画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以朗诵、吟唱、歌曲等能充分宣示表达感情的方式予以呈现,再辅以背诵、情景再现与模拟训练,加深学生的印象,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情感的投入。其次,在讲授内容上,注意与时代结合,与相关学科知识的联动。在当代社会,古代文学之所以受到一定程度的冷落,正是由于时代的变迁,导致人们对古人作品中的客体对象、语言表述乃至情感表达感到隔膜。因此,在授课过程中,作为教师应当多发掘古人作品中与现代生活共通共享的情感、道理与方式,同时,注意历史、地理、物理、自然生物、政治制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与研究,注意对原始资料的占有与运用,在讲授中做到融会贯通。在这方面,如易中天、王立群、郦波等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的授课为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笔者在这方面也有意识地做了一些模仿与尝试,质量与效果虽比不上上述大家,但还是比较受学生欢迎的。
3.改变目前对古代文学的单一考核模式。
现在以期末考试为主要方式的考核模式,容易养成学生对古代文学学习的惰性。对此,许多同行都有认识,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当然,采用这一模式与各高校的管理模式也有很大的关系,一般来说各学校每一学期都会要求各任课教师就自己所授课程提前命题出卷,并统一排版印刷,统一组织考试。学校采用这样的管理方式,自有其合理性与必要性,现在要考虑的不是要不要取消这种期末考试,而是在保留这种方式的前提下,如何进一步完善对古代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以笔者考虑,可以将期末考试成绩降低到总分数40%左右的比例,将其余分值分配到出勤率、课堂笔记的整理、课堂互动的参与、平时布置作业的完成情况等可以动态反映学生对古代文学知识的学习与掌握的项目上。如果采取这种综合性的考核模式,不仅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课堂上听课的认真程度、参与课堂互动的热情以及平时完成作业的质量等都会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能科学规划并长期实行,对于学生古代文学课程的学习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4.探索开展古代文学的互动式教学。
为改变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机械地单向传输的教授模式,应该积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激情和积极性,注意探索开展互动式教学。在每一学期的课程中,在教学内容中选择二到三个开放性与参与性强的主题,作为互动式教学的内容,将相关教学计划提前告知学生,让学生事先做好充分准备。在具体方式上,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如正反辩论、分组讨论、典型发言、话剧表演、诗词朗诵、学生讲课,等等,内容可以精心适当选择,具体方式可以随机变化。如果班里有古代文学底子较好、实力较强的学生,甚至可以考虑引导学生模仿古人作品进行创作,与古人和诗,依令填词,代古人回信等。将互动式教学与正常对古人作品的诵习及相关史论的教授相结合,不仅可以巩固深化学生对古代文学的相关知识的掌握,而且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活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以使学生将古典名篇中优美典雅的语言艺术转为己有,并较好地掌握古人文学创作中的独特技巧,将其转化为一种较为实用的技能,最终能以精炼雅致的文笔撰写出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各类文章。可以说,如果互动式教学搞得好,可以达到学好古代文学课程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双重目标。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曾经鼓励学生主讲过自己熟悉的内容或章节,也主持学生就王安石《读孟尝君传》中“鸡鸣狗盗之出其门”与“士之至与不至”进行过分组讨论,参与讲课、讨论的学生表现都很积极,效果很好,学生也比较欢迎此类活动。对于互动式教学,关键是事先要选择好主题,做好规划,在进行过程中做好引导,控制好时间与节奏,同时还要注意不要脱离整体的教学进度。
5.尝试古代文学的实地考察式教学。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大专会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