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特殊儿童理学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0:48: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特殊儿童理学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特殊儿童理学论文

篇1

特殊教育论文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通过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促进智障儿童的智力开发

二、课题界定

在武夷山市特殊教育学校中,目前主要的教育对象是智力残疾或多重残疾的中重度智力落后儿童,在传统的教育教学康复活动中,他们很难主动的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参与到教育教学康复活动中来,常常表现为缺少兴趣,没有激情,无精打采,性情冲动,不良行为的体现等等。就康复效果而言,也是收效甚微,如何帮助中重度智障儿童强化记忆,提升能力;如何使康复教育效果最大化等等问题困扰着我们,成了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头病。

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设备不断完善,添置了智力、心理测试筛查仪器,体感互动仪器,言语功能检测处理系统,语言功能检测处理系统,多媒体设备等等。我校还与武夷学院携手科研多年,拥有一定的知识经验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

周仁来说:“刷新是工作记忆一个重要的中央执行成分,主要功能是监控输入信息,用与当前任务相关较大的新信息来替换与当前任务联系不大的旧信息,以不断对记忆中的内容进行修正。通过训练工作记忆提高流体智力为该领域研究开辟了新的方向。”

本研究希望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设备,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等方式激发起孩子们对参与到特殊教育康复活动中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进而提高特殊教育康复质量,提升智力障碍儿童的流体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我们将结合本校特点,将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仁来教授教育课题组的研究发现,在我校实验班进行实践研究,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将工作呈现多样化,不断的通过工作记忆来刷新功能的训练,以帮助特殊儿童的流体智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得到提升。

三、课题研究的现状、水平和发展趋势

本课题组成员在普通小学教育与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研究做的比较多,并取得丰硕成果,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借鉴,但在特殊教育方面论证不足,缺乏实际的操作性和针对性。近年来特教逐步被更加重视,医教结合将是主流,智力潜能开发不容忽视。

四、课题研究背景: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仁来教授周仁来表示,研究对于深入理解工作记忆的功能,探索人类认知活动和认知神经的可塑性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在教育领域,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研究也可以为儿童智力开发,特殊儿童的治疗、干预和教育辅导提供有效的帮助。

谈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周仁来教授说:“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研究可以为特殊儿童(如学习障碍儿童、多动症儿童)的治疗、干预和教育辅导提供有效的帮助;也可以为工作记忆缺陷个体(如认知老化个体)的临床干预和治疗提供有效的训练工具;对于人类认知活动与大脑神经可塑性之间关系的研究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设备不断完善,添置了智力、心理测试筛查仪器,体感互动仪器,言语功能检测处理系统,语言功能检测处理系统,多媒体设备等等。我校还与武夷学院携手科研多年,拥有一定的课题研究知识经验基础和信息技术能力。我们将结合前沿理论知识经验和已有的技术能力进行实践研究,以便更好的帮助智力障碍儿童通过工作记忆训练,提高流体智力,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研究目标:

(1)、信息技术与特殊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

(2)、帮助学生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言语、语言能力的提升。

(3)、帮助学生进行行为缺陷的矫正。

(4)、帮助提升特殊儿童的流体智力。

(5)、通过此项研究,促进特殊教育工作者与特殊教育对象感情的交流。

(二)、研究的内容:

(1)、融合信息技术,有效开展生活适应课程。

(2)、通过工作记忆刷新功能的训练,帮助提升特殊儿童的流体智力。

(3)、在教育康复课程中,有效的对特殊儿童进行缺陷行为的矫正

六、实施方案(说明研究的方法、步骤)

(一)、研究方法:

主要使用的研究方法有:实验法、比较法和分析法。为 “融合信息技术后,对特殊儿童社会适应能力提升”进行研究。

(1)、借助医院测试证明和我校心理、智力测试筛查测试仪器为课题研究收集第一手参考数据,为课题进行分析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

(2)、实验法:是指有目的地控制一定的条件或创设一定的情境,以引起被试的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即在课题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个案辅导”等教学环节进行探讨研究,以便找出优劣,进而改进、完善特殊教育康复活动。

(3)、比较法:是通过对本课题活动开展的观察,分析,找出研究对象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帮助研究者对研究现象的认知。

(4)、分析法:通过对本课题研究对象行为问题的原因或结果进行周密分析,从而证明论点的正确性、合理性的论证方法。从结果来找原因,或从原因推导结果,促进智力障碍儿童社会适应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20XX年7月—9月)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做好课题申报、制定实施方案等工作。

第二阶段:(20XX年10月—12月)收集研究对象的相关医学证明资料及进行相关筛查测试工作,确定实验对象。

第三阶段:(20XX年1月—20XX年6月)具体步骤如下:

(1)、(20XX年1月—20XX年3月)为课题组试验、求证阶段。按照新的教学设计导向进行实践。

(2)、(20XX年4月—20XX年2月)为课题完善、推广阶段。组织中期评估,撰写中期评估报告,并根据中期评估的反馈意见和建议进行调整和改进。

第四阶段:(20XX年3月—20XX年6月)结题阶段。学科课题组写成结题报告、材料自查、整理,做好结题工作。

七、研究队伍

本课题研究队伍由新丰小学3位教师组成,共同承担研究任务。

课题主持人:何煦儿(武夷山市新丰特殊教育学校教师)

参加人员:陈珉(新丰小学副校长)、梅霞莉(武夷山市新丰小学财务)

具体分工:何煦儿操作实施,陈珉信息技术指导,梅霞莉收集整理资料

八、预期成果

1、提高特殊教育学校对智力障碍儿童的教研实效。

篇2

关键词:教育康复学 专业建设 课程框架

分类号:G760

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向教育部提出开设教育康复学本科专业的申请,2013年3月28日教育部教高[2013]4号文件,决定在本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一级学科下设置教育康复学,即教育康复学作为二级学科与特殊教育学并列。由于教育康复学科属国内首创,本文拟就教育康复学的建设背景、学科界定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区分度、专业建设思路和发展前景四个方面进行叙述,以期为国内其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建设提供参考。

1、建设背景

1.1 特殊儿童自身对教育与康复的双重需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儿童患病的类型也在发生改变,感染性疾病的发生率下降,遗传性疾病、先天畸形、早产、极低体重等儿童的存活率逐渐上升。这些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暴露出某些障碍或缺陷,甚至产生如脑瘫、智力障碍、孤独症等疾病。由于现有的医学手段尚无法治愈这些疾病,这些特殊儿童需要接受长期的康复治疗。到了受教育的年龄,他们只能带病接受教育。另外,随着特殊教育零拒绝理念的推行,与十多年前相比,特殊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体表现为:特殊儿童障碍程度加重,残障类型增多,多重障碍儿童增多等。面对这些特殊儿童,特殊教育学校原有的教育教学目标及教学计划难以实施,教育康复效果难以提高。针对目前特殊教育对象的现状,要切实提高我国的特殊教育水平,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改革。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特殊教育改革自然就是要以特殊儿童的需要为本。综上,特殊儿童既有接受教育的需要,又有接受康复服务的需要。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康复治疗服务主要由医院承担,而教育主要由特殊教育学校提供。近年来,人们开始反思这种康复与教育分离的模式。2012年,上海市副市长沈晓明教授指出这种相互分离的模式有两个弊端,一是残疾儿童个体很难同时兼顾学习与康复,二是康复治疗与学习完全分离,医生的康复治疗不能有效地为教师的教学服务,因此他认为有必要发展基于学校的康复治疗模式,并将其视为教育过程的一个部分。这一构想明确提出特殊教育学校必须承担起教育与康复的双重任务,而要实现该目标,必须对现有高等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培养大批具有教育与康复双重知识和技能的师资。

1.2 社会对教育康复人才的大量需求

2006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公报显示,我国0~14岁的残疾人口为387万人,在校特殊儿童约39.9万人。据统计,2011年我国特殊教育专任教师41311人,师生配比为1:9.65,远低于发达国家特殊教育学校的师生比例。而在特殊教育学校中能为特殊儿童提供相关康复服务的专业人员更为缺乏。统计表明,在特殊教育学校教师中,能为特殊儿童提供相关康复服务的不足3%。就目前我国学前和学龄特殊儿童数量而言,如以每名专业人员服务40名儿童、每名儿童每周接受1个小时的康复训练来计算,我国共需要9.7万名教育康复专业人员。另外,对于绝大部分特殊儿童而言,每人每周接受1个小时的训练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其次,对于许多存在多重障碍的儿童来说,可能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员为其提供综合康复服务。再者,由于特殊儿童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往往需要对其实施个别化的教育和康复。因此,目前我国教育康复人员的需求与实际数量相比,存在巨大缺口。

依据现代康复医学的理念,特殊儿童所需的相关康复服务包括:听觉康复、言语语言康复、心理康复、物理康复、作业康复、艺体康复、康复辅具以及社会康复等。近年来,随着全社会对康复的需求不断增加,我国的康复医学也随之发展,国内的一些医学院校相继设立了相关专业。据本项目组统计,已有72家本科院校、113家高职高专院校开设了康复治疗学、运动人体科学、运动康复与健康等专业。但这些专业的内容主要以物理治疗为主,培养的康复治疗师尚不能满足目前医院的实际需要,更不用说满足目前特殊教育学校对教育康复人才的急迫需求。另外,从目前国内外康复治疗专业所属学科领域来看,相关康复治疗学既可归属于医学类,也可归属于教育学领域,例如香港大学的教育学院就下设言语听觉科学系。因此,本项目组认为大陆地区高等院校的教育学科必须打破专业壁垒,利用已有的专业基础,大力发展与建设教育康复学专业,培养能在特殊教育学校或康复机构为特殊儿童提供教育与相关康复服务的专业人才。

1.3 国家支持增设教育康复类专业

党的“十七大”提出“关心特殊教育”,“十”又提出“支持特殊教育”。近年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心与支持特殊教育的政策文件,大力培养特殊教育师资是其中的重要内容。2012年4月,发改委、教育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办公厅了《关于印发特殊教育学校建设二期实施方案暨编制专项建设规划的通知》(发改办社会[2012]896号),其中明确提出:“扩展特殊师范专业范围,研究增设教育康复类专业。”同年9月,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关于加强特殊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师[2012]12号),在“加大特殊教育教师培养力度”中提出:“加强特殊教育专业建设,拓宽专业领域,扩大培养规模,满足特殊教育发展需要。改革培养模式,积极支持高等师范院校与医学院校合作,促进学科交叉,培养具有复合型知识技能的特殊教育教师、康复类专业技术人才。”这些政策性文件直接催生了教育康复学这门新学科,也为这一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发展平台。

2、学科界定及其专业区分度

2.1 教育康复学的学科界定

对教育康复学可有两种理解:其一,该学科是研究如何以教育的方式与手段对特殊儿童进行康复的一门学科;其二,教育康复学是整合教育、康复的手段和方法,为兼具教育和康复两种需求的人提供服务的一门综合学科,该学科是教育学(包括特殊教育学)与康复治疗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两门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简而言之,前者将教育与康复解释为偏正关系;后者将教育与康复解释为并列且交叉融合的关系。这里我们倾向于后者,因为将教育康复学界定为特殊教育学与康复治疗学交叉的边缘学科更符合“医教结合”的内涵,符合目前国内特殊教育新形势下对师资培养的需求,有助于发展基于学校的康复治疗模式。

2.2 教育康复学与相关专业的区分

2.2.1 教育康复学与特殊教育学

首先,从历史发展来看,特殊教育起源于欧洲,至今大约有两百多年的历史,特殊教育的发展又催生并促进了特殊教育学的发展。而教育康复学则是基于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现实需求而设立的一门新兴学科,它有助于落实特殊教育“医教结合”的改革方针,有助于建立基于学校的康复训练模式。

第二,从学科定义上看,特殊教育学是研究特殊教育现象及规律、原则和方法的科学,一般以学前和学龄特殊儿童的教育为研究重点,特殊教育是使用一般或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组织形式和设备对特殊儿童(青少年)所进行的达到一般的和特殊的培养目标的教育;教育康复学则是教育学(包括特殊教育学)与康复治疗学相结合的产物,是两门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是大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从培养目标上看,特殊教育学专业主要培养在特殊教育学校从事教育、教学的教师;教育康复学专业主要培养既能从事特殊教育集体教学任务,又能承担各类个别化康复训练的双师型人才。

第四,从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上看,特殊教育学专业主要以教育学为基础,以特殊教育基本原理、特殊教育史、特殊教育政策法规、特殊教育学校教材教法等为主要学习内容;而教育康复学专业主要以现代康复医学与特殊教育学为基础,以特殊儿童各类功能评估与康复训练、特殊儿童教育与教学方法为学习内容。

第五,从培养方式上看,国内目前特殊教育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偏重理论层面,实验类课程相对较少;而教育康复学专业的课程内容则偏重操作层面,实验课程占有较大的比例。另外,学生除需要在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及康复机构见实习外,还需在医院康复科临床实习。

第六,从服务对象上看,特殊教育学以特殊儿童(学前、学龄及青少年)为主;而教育康复学在以特殊儿童为服务主体的基础上,兼顾有障碍的成人。

总之,传统的特殊教育学更多的是从哲学或理论层面去研究特殊教育的现象与规律;而新设的教育康复学则更多的是从实证与操作层面去研究特殊教育的现象与规律。两学科的并列设立,有助于促进各自“上天入地”式的纵深发展。

2.2.2 教育康复学与康复治疗学

基于学校的教育康复学与基于医疗系统的康复治疗学有明显的不同,如:从培养方向上讲,康复治疗学目前培养的专业人员大多在医院从事相关工作,而教育康复学培养的专业人员则多数将在康复机构、特教学校、儿童福利院等机构从事相关工作。从手段上讲,康复治疗学以药物、器械等为主要手段;而教育康复学则将康复训练和教育方法结合起来。从课程内容上讲,康复治疗学以物理治疗为主,而教育康复学中的康复涉及言语、听觉、语言、认知、心理、运动等更广泛的领域。从对象上来看,康复治疗学以成人为主,而教育康复学以儿童为主、兼顾成人。

3、专业建设思路

3.1 培养目标

根据以上对教育康复学的界定,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在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资源教室、康复中心与民政福利院等机构,既能从事特殊教育教学任务,又能承担各类康复训练任务的双师型人才。

3.2 课程设置

3.2.1 课程框架及主要课程

教育康复学本科课程体系将专业课程分为四个板块(不包括学校与学院设置的通识课程),即: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拓展课程和实践课程。现介绍依据这四个课程板块设置的专业课程框架及主要课程,如图1所示。

3.2.2 课程设置说明

基于上述教育康复学的界定与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1)课程板块之间相互联系与融合。从整体而言,课程包括了教育与心理、康复训练两类课程。教育与心理类课程主要有:普通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特殊教育学概论、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与教学等课程;康复训练类课程主要有:康复听力学、言语语言障碍的评估与矫治、各类障碍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等。两类课程及各板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各课程内容之间有机衔接,呈阶梯式递进,前面课程是后面课程的基础,后面课程是前面课程的延伸与拓展。

(2)理论与实践结合。该原则具体体现在两方面:一是相关理论课程均有配套的实验课程,如:“言语障碍的评估与矫治”的实验课时约占总课时的三分之一;二是加强见、实习环节,包括在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机构、医院康复科的见、实习。

(3)先分后总。即遵循综合康复的理念,先按言语、听觉、语言、认知、情绪行为、运动、学习能力七大康复板块no]设立专业核心课程,然后在此基础上,依儿童障碍类型设置拓展型课程,如:脑瘫、智障、自闭症、听障、学习困难等儿童的教育与康复训练。提出先分后总这一课程设置原则是基于以下几方面的考虑:第一,大多数特殊儿童均有一些共同的障碍,如言语障碍、认知障碍等;第二,无论哪一类特殊儿童均会表现出多种障碍,如脑瘫儿童除肢体运动障碍以外,还会有言语、语言、认知、情绪行为、学习能力等方面的障碍;第三,目前有部分高校特教专业课程按特殊儿童障碍类型设置课程,课程内容之间存在大量的交叉与重复。先分后总原则遵循的是先关注与处理各类特殊儿童的共同性问题,再关注与处理各类特殊儿童的特殊性问题,以期减少教学内容的重复,优化课程结构,提高教学效果。

3.3 培养形式与途径

沈晓明教授对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提出的建议值得思考。他认为以下几方面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一是倡导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校合作培养特殊教育专业人才;二是提高特殊教育专业中康复类课程的比例;三是通过双学位、联合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造就一批教育康复的高层次人才。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康复学的设立是目前特殊教育改革的产物,改革的精神与内容必须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以下分本科、硕士两个层次探讨教育康复专业人才培养的形式与途径,并以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专业规划为例说明。本科层次的人才培养拟与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合作,具体说,本科学生必须修满“156+60”个学分的课程,前156个学分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康复学专业承担,后60个学分(包括临床康复实习)由上海中医药大学承担,学生毕业时既可获得教育学(教育康复专业)的学位证书,也可获得上海中医药大学康复治疗学专业证书(相当于二专)。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也可与上海中医药大学联合培养,实施7年一贯制本硕连读的培养模式,如前三年在上海中医药大学学习医学与康复治疗学的课程,后四年在教育康复学专业学习心理与特殊教育类课程,硕士论文可由两校教师分别或联合指导。另外,除了让学生获得学位证书外,还将积极支持与鼓励学生获取相应的职业证书(例如,取得助听器验配师、言语康复师资格证等),提升康复技能,为今后的实践奠定坚实基础。

4、专业发展前景

篇3

关键词:特殊教育;师资;实践性课程

一、问题提出

特殊师范教育担负着为特殊教育领域培养、输送合格教师的重任。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但受我国长期以来教师教育体系的影响,教师培养往往重学术轻实用,重理论而轻实践,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之间严重脱节,导致师范生的实践知识普遍欠缺,实践能力严重不足,使他们从“准教师”向合格的教师转变有着很大的困难。特殊儿童之间的差异很大,特殊教育教师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只有具备了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才能在教育教学中不断地实现创新,满足特殊儿童巨大的个体间差异和个体内差异的需要。

提出要加强特教师资培养中的实践性课程建设,目的就在于使学生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他们经过师范教育的学习,成长为既掌握丰富特殊教育专业理论知识,又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合格的特殊教育专业型人才。

二、实践性课程在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的意义

我国师范教育实习的内容与形式一般都比较单一,学生主要是进行备课、听课或充当实习单位教师的教学助手,很少有机会真正参与到基层一线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因忽视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学生班级管理等方面的职业素质也得不到培养和锻炼。因此,只有重视包括教育实习在内的实践教学环节,才能促进师范生在对教育教学工作内涵、技艺、方法等方面的必要认识。

实践性课程的开展能够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之实现由知识应用型向应用创新型人才的转变。要改革传统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增加综合性、研究性和设计性实验,创建新的实践教学模式;改传统的以知识储备多少为主要评判标准的教育质量观,为知识储备与技能训练并重的新型教育质量观;由单纯的理论知识教育向理论与实践并举转变,提高实践教学的地;;改变过分强调学科理论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忽视实践教学的重要作用、无视社会用人环境变化的情况,转向突出实践教学、注重学用结合、强调社会参与,从而提高特殊教育未来教师的实践创新能力。

三、目前我国特殊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

结合我国近年来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特殊教育师资培养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

1.实践性课程所占比例少,结构不合理

目前我国特殊教育师资的培养仍以师范院校的专业教育为主。纵观各级各类特殊教育师范学校的课程,其在设置上大体分为三类:一是公共基础课,即语、数、外、马思哲等,二是专业基础课,如教育学、心理学等,三是专业课,其中理论课占绝大部分,而实用性课程较少,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更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面对各类不同特殊儿童、不同问题时不知所措。

2.实践性课程的实施形式单一,效果不佳

长期以来,教育实习、见习是师范教育课程中重要的实践环节,是师范生积累教育实践知识、锻炼教学能力、形成教学技能的主要途径。然而,现实中,教育实习、见习往往会由于各种原因流于形式,不能取得既定的效果。学生参与实习往往只能参与基层学校的一两次备课、听课,或充当教学助手,并不能真正地接近特校教师在学校的真实教学活动,缺乏参与特校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更有师范院校并不重视学生的教育实习,不统一安排学生的实习,也没有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指导,使教育实习、见习完全流于形式,学生在其中也得不到锻炼。

四、特殊教育专业实践性课程的实施

实践性课程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教学技能、技巧,能理论联系实际,具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实践性课程应是基于问题情境,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核心的实践性教学。师范学校应尽可能地完善学校的实验设备、实习基地等,教师应尽可能地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如情境教学、案例教学等,为学生创设情境,创造实践的机会。结合特殊教育专业的特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实践性课程:

1.更新教育观念

教师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特殊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一定普通教育基础理论,掌握特殊教育和康复训练相关理论和技术的专业工作者,为一线的特殊学校或相关的基层机构培养既有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又具有基本科研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必须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将教育的重点平衡到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

2.实验教学

在实验中,要充分地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必须完善学校的实验设施,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例如:教育听力学课程,要求学生具备为听障儿童进行听力测试的能力,这就需要通过实验演示使学生清楚测试的方法、程序,以掌握听力测试技术。

3.微格教学

微格教学是一种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来培训师范生和在职教师教学技能的系统方法,它包括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馈、修改教案等步骤,实际上是提供一个练习环境,使日常复杂的课堂教学得以精简,并能使练习者获得大量的反馈意见。微格教学不仅能训练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还能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记录,及时准确地反馈信息,以极大地提高训练的效果。

4.教育见习、实习

对于师范生而言,教育实习和见习是丰富和发展他们的实践性知识的重要途径。学校应与基层特殊学校或实训基地建立联系,发展教学实践基地,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参与一线特殊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尽量接近特校的真实生活,使相关课程的学习有见习、专业考察的机会,以此巩固和加强学生的专业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时间安排上,也要改变原来固定的在毕业前和学期末的实习模式,应在每学期根据具体课程的需要进行分散实习和见习。

5.科研训练

实践性课程既要求师范生将理论知识用于实践中,同时也应在实践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创新理论。科研研究也是实践性课程的重要形式之一,对于特殊教育专业的师范生而言更是如此,因为我国特殊教育的发展相比世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距离,在科研上仍存在很大的空白,这就为新理论和知识的研究创造了机会。科研训练的主要形式包括过学生撰写见习实结报告、学科课程论文、学年论文,或者参与教师的课题研究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殷晓静.师范教育实践性课程思考[J].教师教育研究,2004,(16).

[2]有宝华.高等师范教育课程发展走势分析[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0,(02).

[3]李军靠,魏宏聚.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实践性课程开发[J].辽宁教育研究,2008,(05).

[4]钟经华.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构建应用性创新型特殊教育师资培养方案[J].现代特殊教育,2008,(11).

篇4

关键词:儿童 亲社会行为

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关系到儿童成年后是否能够适应社会、获取学业、成就事业以及心理能否健康发展。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于儿童成长乃至其整个人生的发展都相当重要,很多心理学家也对此进行了研究。

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概念内涵

关于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已经颇为丰富,不同的研究者在其研究领域及实践活动中都会融入自己的看法及见解。寇等认为亲社会行为是对于他人和社会有益的行为,以帮助、分享、合作、同情、安慰等为典型的亲社会行为。金盛华、赵章留等把亲社会行为看作一切符合社会期望而对他人、群体或社会有益的行为。儿童亲社会行为则是将亲社会行为理论及研究视角放于特定的群体――儿童上。

二、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工具与方法

目前存在的研究主要有基于思辨的质性研究以及实证调查的定量研究两个方面;采用的反馈形式主要有自陈和他评两种形式;而在研究中使用的工具及方法则有问卷调查法、自陈量表法、观察法、教育实验法等。

三、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内容

(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现状研究

方芳、谢广田通过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总体情况不理想,且各种类型的亲社会行为分布不均,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具有一致性。蒋仕菁、冯维总结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特点包括对特殊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关注和研究、网络亲社会行为研究成为新的热点、内隐研究成为新的研究方法、培养和干预研究逐渐增多。丰富的研究侧面,多样的研究内容,为儿童亲社会行为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支持与依据。

(二)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儿童时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其整个人生的发展至关重要,影响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因素大致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家庭环境、学校教育、性别、同伴关系、重要他人的评价、社会传媒、个体因素等。李静指出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形成因素有家庭、学校、同伴、社会传媒等。张晓贤、桑标认为内疚情绪能促进儿童亲社会行为水平的提高。黎志华、尹霞云等研究结果表明父亲参与教养的程度对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有影响。

(三)儿童亲社会行为培养策略研究

苏中红通过试验法得出利用动画片进行的干预实验可以显著提高幼儿的四种典型亲社会行为。彭宇、傅鑫媛等认为有效促进少年亲社会行为的方法有言语说服、以理服人与以情动人、培养移情能力、角色扮演、游戏和模拟等方式。王楠(2012)论证了移情训练对5~6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从以上的研究不难看出,目前存在的培养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措施主要包括内在激励以及外在支持。

四、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展望

(一)加强对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追踪性研究

就中国近十年的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来看,大部分集中于横向研究,而追踪性研究则相对较少。为深刻全面地了解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现现状、存在问题、成长历程,综合运用纵向研究和横向研究的方法是好的选择。

(二)加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的研究

大脑神经机制是人类思想与活动的基础,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势必也与一定的大脑神经机制相关。了解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神经生理机制,无疑可以对其提供较为可靠的实证依据。目前已有的研究已逐渐向这个方面靠拢,但就研究的力度来讲,还是明显不足的。

(三)加强儿童亲社会行为的跨学科综合性研究

目前关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研究主要是将视角集中在发展心理学上来进行的,而亲社会行为却是一个内涵广阔的概念,它可以和很多学科相融合。儿童亲社会行为不仅事关自身的发展,也关系到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方芳,谢广田.城市小学生亲社会行为的现状调查与对策――以杭州市区小学生为例[J].教育测量与评价:理论版,2012(2).

[2]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K].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9).

[3]荆其诚,简明.心理学百科全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1(4).

[4]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0).

[5]蒋仕菁.冯维.近年来国内亲社会行为研究的特点及展望[N].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

[6]金雪莲,李英.3-5岁朝鲜族幼儿气质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36).

[7]寇,付艳,马艳.初中生认同的亲社会行为的初步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04(4).

[8]刘慧.初中生家庭亲密度、希望及亲社会行为的相关研究.硕士学位论文[D].天津师范学,2012.

[9]李静.农村留守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N].合肥学院报:社会科学版,2008(25).

[10]黎志华,尹霞云等.父亲参与教养程度、父子依恋关系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

[11]刘泽文,赵爱玲.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述评[J].中国校外教育,2009(S2).

篇5

在人类历史上,艺术一直散发着迷人的魅力,对人类有着巨大的影响。而艺术治疗(Arttherapy),即是指通过表达性艺术来进行心理诊断与治疗。其中,表达性艺术包括绘画、音乐、舞蹈、雕塑、摄影、电影、书法、戏剧、诗词等多种艺术形式〔1〕。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mericanArtTherapyAssociation,AATA)对艺术治疗的定义为:“利用艺术媒介、艺术创作过程和当事人对所创作艺术作品的反应,实现对个人的发展、能力、个性、兴趣以及内心关注点与冲突点的反思的服务。艺术治疗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的机会〔2〕。”狭义上来讲,艺术治疗通常只指绘画治疗。艺术治疗中的“艺术”最早可追溯至史前人类的岩洞壁画。而近代艺术治疗则发端于21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精神治疗运动。此运动主要受到Freud、Jung两位心理学家的影响。20世纪40年代,艺术治疗在西方国家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并在50年代末60年代初得到确立。艺术治疗发展至今,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生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的治疗当中,比如神经症、自闭症、抑郁症、精神分裂症,治疗对象有智力障碍者、成瘾患者、癌症患者等〔3〕。在我国,艺术治疗的研究和应用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近十年在教育、医疗等领域均有所发展〔4〕。本文综述近十年国内艺术治疗的应用和进展情况,并指出未来艺术治疗在中国的可能发展方向和趋势。

二、国内艺术治疗实证研究的发展现况

(一)教育领域

在教育领域,艺术的治疗功能为人所熟知,如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是因为艺术和教育都有着促进人类和谐发展的目标。

1.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20世纪80年代,国外开始在中小学开展心理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整合艺术治疗与学校艺术教育的资源来帮助学生的心理成长。国内外均有研究证明,在学校正规课程中,心理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能对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发挥促进作用〔5~6〕。我国也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探索了如何将艺术治疗融入从幼儿园到大学的艺术教育体系之中。2002~2006年,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研究中心进行了一项“美术教育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7〕。通过五年的研究和实践,学者们认为学校的艺术教育是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应积极开展艺术教育活动,引导学生将创痛的经验转化为深刻的艺术学习。这项研究探索了艺术教育与艺术治疗两个领域的交融点,突破了以往艺术教师不能担任艺术治疗师角色的观点。沈建洲的《浅谈艺术治疗在幼儿美术教育中的应用》一文中通过对两个案例的探讨〔8〕,说明对儿童而言,美术是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其中的情感体验的直接方式之一,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多了解一点艺术诊断和艺术治疗方面的知识,这样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幼儿的绘画作品,帮助儿童健康成长。林晨《美术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文认为,从实际教学的案例中发现,绘画教学有助于大学生对情绪的调节,使其情感能健康发展,这有益于大学生在人格、自我意识方面的健康成长〔9〕。苏琪、张琳《艺术心理教育:心理教育与艺术教育的整合》一文认为,在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中,教学的重心并不是学生艺术水平的提升,而是学生内在的心理经验的变化与改善〔10〕。相应的,教师的任务就是设计合适的艺术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在欣赏或是艺术创作活动中实现内在心理经验的整合与发展。概言之,美术教育可以帮助促进学生的自我认同和健全的人格发展这一观点已得到人们的普遍的认同。

2.与特殊教育结合———艺术教育治疗在特殊教育领域,欧美等国家已将艺术教育应用于有情绪和行为问题的儿童、残障儿童以及患有器质性疾病儿童等的治疗中。欧美等国家的学校、社区、医院均设有艺术治疗室。艺术治疗已成为特殊儿童有效的辅助治疗方式和教育方式,它能帮助特殊儿童增强自信与自尊,使其与教师和正常儿童建立更融洽的关系。该项治疗目前在国内还很少应用,但还是有一些研究成果值得关注。郝振君、曹燕瑛的《低年级智力残疾儿童美术艺术治疗的初步尝试》叙述了对10位中重度智力残疾儿童进行艺术治疗过程〔11〕,结果发现这10位中的大部分人的直观能力和观察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高。邓慕芯《脑瘫儿童的社工介入点———艺术治疗》一文介绍了西宁市儿童福利院的社工为4名脑瘫儿童开展的一个绘画治疗小组〔12〕,另外还为10名长期卧床的脑瘫儿童进行了音乐治疗。经过治疗发现这些儿童在活动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响应,这表明不善于言语沟通的脑瘫儿童通过绘画、色彩和音乐,能表达他们的内心情绪及感受。陈琨的《绘画投射技术应用于美术治疗的探索———儿童攻击的个案研究》就运用个案研究法对两名有攻击性的儿童进行了艺术治疗〔13〕,结果发现:

(1)同是有攻击的儿童,可能有不同的导致攻击的深层原因,而投射绘画技术可以帮助儿童投射出他们内心不同的冲突和矛盾,以便人们找出其不同的深层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帮助他们。

(2)在艺术治疗的过程中,发现儿童的绘画投射发生了变化,它能帮助儿童将其混乱无序的心绪导入清晰有序的状态,从而促进了儿童认知、情感的发展,减少攻击的发生频率。张雯、顾昭明指出,绘画艺术干预活动包括了让自闭症儿童画自己眼中的自己〔14〕、他人眼中的自己或自己希望他人眼中的自己;让自闭症儿童及其家长一起创作家庭动物贴画;还可让家长带领儿童到户外郊游、散步,或是做游戏,然后将其活动过程采用绘画的形式让孩子记录下来等。并认为:长期利用艺术治疗能在多个方面促进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认为,艺术治疗因具有非语言的沟通特点〔15〕,可缓冲人的紧张情绪,使易出现封闭、不安情绪的孤残儿童更容易接受心理辅导帮助。周红《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一文具体探讨了将美术治疗应用于特殊儿童时,需要注意的以下几点:为儿童构建一个安全的环境,与儿童间建立起相互信任,并通过游戏来引导儿童进行美术创作,鼓励并尊重儿童自己对其美术作品的解释〔16〕。

3.艺术教育为校园心理辅导工作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刘中华运用艺术治疗测评工具“房—树—人”绘画测验有效地评估了宁波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17〕,并运用自由创作、色彩探究和绘画这三种艺术治疗和干预手段,帮助留守儿童提高自我形象和改善人际关系。尚晓丽、周颖萍的《绘画疗法在大学生人际交往团体辅导中的应用与思考》一文叙述了对30位大学生采用团体绘画治疗的方式进行团体辅导过程〔18〕。该活动包括:让学生自由选择三色卡纸并粘贴心中的宠物形状;描绘曾经居住过的城市;画最尴尬的自己;画出此时此刻的感受等。作者认为,通过绘画可帮助具有回避倾向的大学生真实地表达内心世界,从而提高其自我价值感和社交能力。团体绘画治疗的方式结合了团体和艺术的功能,是一种有效的心理辅导方法。陶琳瑾《绘画治疗与学校心理咨询:一种新视野下的整合效应》综述了在学校心理咨询中绘画治疗的应用价值,认为采用绘画治疗的方式有助于学校的心理咨询〔19〕。易春丽、钱铭怡、丛中采用“画一个家庭”测验让30名大学生每人各画两幅能展现家庭的图画,一张是能展现现实的家庭,另一张则是能展现理想中的家庭〔20〕。通过对绘画的比较和分析,能够发现被试大学生对其家庭关注的重点所在,以及被试大学生在家庭关系中存在的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

(二)医疗领域

1.灾后心理干预1989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发生大地震,在震后心理救治中,PaulJosephDowling发展出了以绘画为主要干预手段的艺术治疗方案(arttherapyproject)。随后,1999年中国台湾地区发生了9•12大地震,赖念华根据华人的特点对PaulJosephDowling的艺术治疗方案做了修订并尝试在台湾采用该治疗方案〔21〕。有关学者指出:当最不能让人承受的时刻迫近时,人们难以用言语的方式来表达,有时候他们会用非语言的方式来表达,例如绘画。如果创伤记忆有视觉特性,那么通过绘画的表达方式可能是呈现这些无法抹灭的印象的最有效、最原始的方法之一〔21〕。张雯就是在整理修订赖念华艺术治疗方案的基础上〔21〕,将该治疗方案应用于5•12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灾后危机干预中,并对灾区的不同群体进行了灾后的心理干预,收到了预期的效果。此外,卢勤通过对5•12汶川地震中的灾区人们进行团体辅导和艺术治疗,尤其是对一个在地震中有8名同学死亡的班级的同学进行灾后心理危机干预并取得了一定效果的方案〔22〕,说明团体辅导和艺术治疗的方式是适合对灾区人们开展集体的心理危机干预的有效方式。汲新波认为,“绘画是灾难过后的一种简单的、对无法抗拒的环境进行象征性控制并建立内部安全感的方法”〔23〕,并主要使用赖念华的“画说灾难———艺术模式减压”团体心理危机干预模式对地震灾民进行了心理干预。刘斌志《论艺术疗法在地震灾后青少年精神救助中的适用性》一文探讨了将艺术治疗应用于地震后青少年的心理干预一般要经历建立关系、重现创伤经验、艺术治疗师的同理与回应、转化创伤经验以及重新积蓄力量等步骤〔24〕。胡知凡编译了LenoreSteinhardt于1989年写的《SixStartingPointsinArtTherapywithChildren》一书,该书主要介绍了国外绘画治疗的一些具体做法〔25〕,以期有益于国内灾后的心理救助。2010年6月,由青海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和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主办了首期为期3天的“玉树震后儿童绘画心理分析技术培训班”。针对玉树5000余名大中小学生开展了“创造性艺术治疗技术连续培训”。一些教师和心理咨询从业人员接受了此培训。一般灾后的心理救援与重建可能需要三五年的时间,因此有必要在这些地区的中小学校开展长期的艺术治疗活动,以帮助灾区儿童进行情感的宣泄和表达,促进儿童的心理重建。

2.精神疾病的辅助治疗艺术治疗可以作为精神疾病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它对精神疾病的治疗有着重要作用。王琳采用表达性艺术治疗方式对一位有焦虑症的大学生进行治疗,其效果明显〔26〕。潘润德采用“房—树—人”绘画测验对6名来心理咨询门诊的面对情绪障碍的中学生进行评估〔27〕,以更好地找到这6名中学生情绪冲突的原由。闫俊、崔玉华对存在心理问题,但病情又处于稳定状态的5位患者(其个人又有心理治疗的要求)进行了一次集体绘画治疗的尝试,结果发现:患者绘画表现出来的情况与其内心状态是一致的,患者可以借助绘画和团体治疗的方式释放自已的情绪,并进行自我反省〔28〕。李梅花、赵小琴对124名精神心理疾病患者(包括精神分裂症发病早期或恢复期病人、神经症病人、心理障碍病人)采用艺术治疗方式,结果发现艺术治疗能有效改善精神心理疾病患者的心理健康状态〔29〕。孟沛欣等对86名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采用团体绘画艺术治疗的方式进行干预,干预分为6个疗程,每个疗程包括五个主题绘画任务,分别是涂鸦、人像、场景、感受(情绪)和团体共同绘画,每次完成一个绘画任务。结果表明,采用团体绘画艺术治疗,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得到缓解,使患者的自我概念和生活质量得到了提升〔30〕。赵玉波对120名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艺术治疗,发现艺术治疗有效地促进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提高了其自理能力,降低了该病复发率〔31〕。

3.成瘾患者的辅助治疗李仁鸿、罗俊明、吕明春对283名海洛因依赖康复者的333幅绘画作品进行了分析,发现在333幅绘画作品中呈现出70多种象征符号,其中包括正面的意象和负面的意象,并认为,通过采用绘画治疗,使得治疗师及时的了解了戒毒者的心理状态,可促进其心理治疗〔32〕。艺术治疗除了应用于教育领域和医疗领域外,也被应用于企业培训中。严文华的《心理画外音》一文就把图画应用在团队建设培训中。作者认为这种方式最大的益处是:很多人在享受作画过程中,能感受到轻松的团队氛围,让其在愉悦的过程中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33〕。这种轻松氛围本身就是团队建设所追求的目标,所以绘画活动的性质与团队建设的目标比较吻合。

三、国内艺术治疗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应用范围的扩大

国外艺术治疗的应用范围很广,从精神医学至教育、危机干预及社区等领域,我国在实践方面有很大发展空间。1.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目前我国已有一些中小学正在开展心理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活动。通常的方式是由美术、音乐教师和心理健康教育老师组成教学小组,进行合作研究或教学。但艺术教育活动普及程度较低,主要以鼓励学生创作为主,缺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34〕。另外,在学校正规课程系统中引入心理治疗取向的艺术教育活动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学者们进一步的研究,譬如,艺术治疗教学的原则、实施过程、课程体系以及教师的素养等。笔者认为,未来艺术治疗将作为有效的辅助方式,应用于各类学校,以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2.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艺术治疗是非言语的表达和沟通形式,不受年龄与教育水平的限制,因此可在更大的范围内得以应用,使更多的人受益〔35〕。李士青的《艺术治疗学与现代医院环境设计探讨》一文阐述了在医院的设计中,应注意视觉形象的使用,通过这种艺术的方式能帮助病人建立自信心,从而达到促进其治疗的效果〔36〕。3.信息技术的发展对艺术治疗模式的影响近年来,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强烈冲击着艺术治疗的传统模式。十年前美国艺术治疗期刊便以专刊形式讨论了科技发展与艺术治疗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将如何直接影响个案与艺术治疗师〔37〕。现在又出现一种文学治疗的新方式———心理性作文,它是指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治疗师通过网络和患者进行接触后,发现患者存在的主要问题,让患者以作文的方式来表现自己的心理活动,以增进双方的交流,达到治疗的效果〔38〕。这种治疗方式即是借助网络工具,如QQ视频、MSN、手机、网络日志等进行的。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将在远距离艺术治疗,数字影像科技的新媒材,艺术治疗电脑化等领域影响未来艺术治疗的发展〔37〕。4.艺术治疗全球化过程中的本土化在我国运用和发展艺术治疗,要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在艺术的创作媒材方面,应根据各地的文化不同,选择民众生活中易取的材料。如中国的书法已在书法治疗中广泛应用〔39〕,而中国人新年贴的春联,也可以应用到媒材选择中,以增加媒材的多元化。

(二)理论研究的深入

1.艺术治疗的系统化和标准化在艺术治疗中,绘画分析的客观性和可靠性常受到人们的质疑。因此,需要在总结由临床实践中取得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绘画治疗的操作性定义及效果评价,以建立一套系统的绘画测验、诊断、治疗的原则和方法〔40〕。目前只有少数的绘画分析方法进行了标准化的修订,而大多数的绘画分析方法还是建立在理论的基础之上。因此,未来要重视绘画分析方法的标准化处理,以使治疗师的分析更客观、更准确。

2.相关科学技术与艺术治疗相结合20世纪以来随着神经认知领域的发展,科学界对于许多现象都提出了以大脑运作机制为出发的解释,利用新的研究工具,连“意识”、“直觉”等过去被科学家认为无法研究的现象,也都发现可能对应的神经处理机制。所以,以艺术为沟通媒介的艺术治疗,是不是有类似的生理证据来支持?当下的一些研究有:镜射神经元与同理心,脑波与绘画治疗,穿颅磁刺激与同理心等〔37〕。

(三)艺术治疗师的组织、教育与培训

1969年,美国成立“艺术治疗协会”,该协会负责组织每年的艺术治疗学术研讨会议和发表学术论文,并在艺术治疗领域方面提供专业培训。另外,在艺术治疗认证方面,美国有艺术治疗认证委员会ATCB和ATR-BC。ATCB负责对艺术治疗硕士学历所需要的资质进行核准,并颁发艺术治疗相关的证书。而另一个艺术治疗认证委员会ATR-BC则是评定和考核那些通过继续教育途径获得的艺术治疗证书的认证。在美国,艺术治疗专业的研究生教育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美国已有27个艺术治疗的硕士点得到认证。另外,英国的德比大学就设有艺术治疗的本科教育专业〔41〕。对于艺术治疗的运用,亚洲地区的国家都尚处在起步发展阶段。1998年,韩国第一个艺术治疗的硕士课程设置,目前已有十个艺术治疗的硕士课程,五个大学课程,十四个在职进修的课程项目,并且成立了六个相关的学会〔42〕。2004年,中国台湾地区艺术治疗学会(TaiwanArtTherapyAssociation,TATA)成立。2005年,中国台湾地区第一所艺术治疗硕士课程在台北市立教育大学成立〔37〕。华人艺术治疗联合会(CAAT),则是由中国香港地区、澳大利亚、美国等注册艺术治疗师组成的专业性、行业性、权威性、非营利性的社团组织,机构设置于香港。CAAT主要负责整个华人艺术治疗各专业的课程制定、培训、考核、认证、授权等工作,以及联合会会员资格认证、督导、继续教育等监督和管理工作。

篇6

关键词:交互感知;自闭症儿童;产品设计

一、引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产品的精神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一个词汇也逐渐在产品设计中显得尤为重要:“交互”、“感知”。随着时代不断进步,层出不穷的产品的现,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也日益发展,产品种类也日益繁多,但是,在产品蓬勃发展的同时,有的产品领域也存在着被忽略的现象,例如:特殊人群相关产品较少――以自闭症儿童康复辅助产品为例。

本文将从实际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有关自闭症相关知识、案例的资料;收集相关已有产品的成功案例及研究,整合并设计研发基于交互感知相关背景下的特殊人群――自闭症患者相关的产品,以期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产品设计在为特殊人群服务上较少的空白。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将围绕人群的心理特征、生理特征、现有相关研究或产品等模块进行探讨与设计研究探讨。

二、理念概述

“交互”“感知”是两个独立存在的概念,交互――交流互动;感知:人类用心念来诠释自己器官所接收的信号。而产品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最需要得到关注的要素便是人与产品之间的互动关系。

其中,交互有广义、狭义之分,在产品设计上,交互的理解一般为狭义的:主要研究关于设计、评价和实现以供人们使用,它强调了人与机器之间的一种信息交换。在产品设计中,交互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使用者觉得愉悦的技术。

产品造型设计专业则是隶属于工业设计专业下面的一个专业,目前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如“雨后春笋”般的蓬勃发展起来,她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某种需求而设计生产的具有一定用途的物质产品和非物质形态的服务的总和。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充斥着产品设计的成果,小到生活用品、工作用品,大到交通工具都存在着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的身影。

三、产品现状

(一)国内现状

国内对产品研究正在逐步向交互感知的方向靠近,但人存在一定的缺陷,一味地拷前人的产品或者是外国知名度产品,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消费者的认知感受,交互更无从谈起,国内目前的交互只存在于计算机相关系统领域,在产品的运用上还存在一定差距。究其原因也在于中国的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起步相对较晚,在一定程度上,消费者的认知度不高,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感知意识也在逐步提升。

也由于国内在产品中的交互感知是个缺陷,设计师、消费者对相关产品的区分意识不够,“特殊人群”的“特殊产品”也较为缺乏,一般的辅助治疗方式是通过一些道具结合一系列计划对“特殊人群”进行相关方面的刺激,促进大脑发育提高其各项生理、心理能力,同时最能体现这一现象的便是自闭症儿童的相关辅助产品,其在一定程度上可谓是一个本土化的空缺。

(二)国外现状

国外的产品设计已经有很大一部分意识到了交互感知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更注重消费者的感性需求。而针对“特殊人群”,国外的产品设计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块需求,相关的辅助产品也已经有所诞生。单针对于“特殊玩具”这一块,国外设计师及商家已经意识到不单单是特殊人群,特殊儿童也日益增多,对“特殊产品”的需要也日益凸显出来。如:Fisher-Price玩具公司、Taylor公司、Anthony innovation公司等都已经在开发、生产、销售相关的产品。他们的产品有:农场木质拼图(儿童在玩耍时大小脑有针对性地得到了锻炼,对视觉能力及其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Fisher-Price公司的Shake and go car在一定程度上也给不能行走的孩子带来了欢乐。

针对不同“特殊人群”的辅助产品,他们会把它们送到相关的研究中心进行试验、研究。位于芝加哥的国立高得中心就是专门试验和研究这些产品的专业非盈利机构。中心会不定期组织医生、康复治疗师对产品进行评估和评级,对产品进行区分以确定哪些产品适合感官训练,哪些产品适合认知训练等。产品设计师和厂家会根据这些评估和评级对产品进行改进设计和生产,对“特殊人群”的生活和康复做出相应的贡献,当然,也能从中获得相关利润。

四、研究内容

(一)产品相关要素

有关基于交互感知的自闭症儿童产品设计研究,主要将涉及对象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生活形态、产品的功能要素、造型要素、物质技术等。

(二)对自闭症儿童的相关调查研究情况

1.生理特征:不会说话,与他人无任何交流、两眼间距较宽。

(1)视觉上:自闭症儿童的视线一般习惯从眼角向外看,从一定意义上我们可以理解为是“斜视”,且其视觉的注意点往往跟正常孩子不一样,他的注意点不是物体的中心而是边缘位置,因此,特别在面对移动的物体时,他无法看清物体。跟正常人相比,自闭症患者从视觉获取的信息并非是一眼获得,而是通过视觉的不断扫描获得的。

(2)触觉上:自闭症患者的触觉一般可分为过度敏感或迟钝两种情况,他们讨厌新刺激抑或是新鲜事物,适应性较差、固执、暴躁、反应迟钝。

(3)精细动作上:手、眼、脑的协调较差,不协调。

其他生理特征:语言发育迟缓,平衡力差等。

2.心理特征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大阶段及其特征

瑞典心理学家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四大阶段及其特征图很好地说明了儿童的心理理论,而心理理论则是指个体对自己或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和推测,并根据这些认知和推测对他人的行为做出因果性预测和解释的能力。自闭症儿童相对于正常儿童而言所存在的心理缺陷体现在缺乏对自己和他人心理状态的认知和推测能力,而更能证明自闭症儿童存在严重心理问题的则是国外的一项相关研究――自闭症儿童通过一级信念测试的成功率很低(15%――69%不等)。

3.生活形态

自闭症儿童的生活形态主要很多体现在语言和认知上。没有沟通性语言的自闭症儿童约占50%以上,但是他们的机械记忆和视觉记忆能力都很强,即使是很细微的变化都能被他们发现;他们情绪冷淡,对新的事物缺乏兴趣,跟一般孩子强烈的好奇心相悖。

4.其他生活特征

一切的聚焦点在自己,对自身之外的事情、事物毫不关心。

由上,在自闭症儿童产品设计过程中需要参照自闭症儿童的生理、心理、生活等习惯有针对性地去进行。

(三)涉及研究方法

1.通过查阅文献,利用互联网、图书馆等资源查阅有关感性工学、人性化设计、自闭症儿童的相关资料;

2.社会调查,通过走访有相关设计经验的设计师、研究学者、自闭症康复中心,对自闭症儿童的心理、生理、生活状况等进行了解;

3.归纳与总结,对所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整合了解。

(四)方案举例(推敲)

自闭症儿童色彩形态配对互动辅助玩具产品设计研究:

针对基于交互感知的自闭症儿童康复辅助治疗玩具的产品设计研究,依托专业优势,对相关产品进行了探讨,本产品主要是基于课题理论基础进行的探讨性产品设计,在于解决自闭症儿童与其家长之间的互动问题以及自闭症儿童的视刺激、配对问题。

通过资料调查整理及市场相关调研我们可以发现:自闭症的孩子性格习性孤僻,内心自我封闭多数倾向于冷色系,也就是5-10度色系但冷色系对孩子身心健康容易造成负面影响。这也促使其性格更加孤僻,由此,建议选择:淡黄、橙、浅绿、天空蓝这些颜色来成为产品的主要色调,以期对自闭症和心理产生一定刺激。

在相关产品的设计上,我们遵循以下四点:

1.图形间的对应练习;

2.吸引眼球的艳丽颜色;

3.音乐与图像的辅助帮助;

4.家长与其的交流互动。

一下是针对1―3点的儿童产品设计草图及效果图:

其中,该玩具的发声装置采用的是环绕声,电影院或家庭影院仅仅在听众的前方设置“左-右”双声道或“左-中-右”三声道,随声听领域仅仅在听众的左右设置双声道;而环绕声,属于球面立体声,至少要有三个声道,并且听众必须处于各声道的发声点包围之中,可以更好地使自闭症儿童听到玩具所发出的声音;产品底部的发光部位,采用三色LED可以发出非常宽广的色域以满足自闭症儿童的特殊色彩喜好;采用圆形顶部的屏幕,更突出主要内容,有重点节省四角的空间占用且能给使用者带来平衡的感受。

针对家长与孩子间交互的产品,我们设计了一款APP,可方便家长了解孩子的康复锻炼情况以及及时参与孩子的康复锻炼中,使家长和孩子间产生互动。

五、结语

交互技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社会不断被提起,但大多只存在于计算机相关领域,很多人都忽视了其在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领域上的应用,而工业设计(产品造型设计)现在设计的产品多为为了提高人的生活质量、符合客户需求而设计的产品,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生活在社会中的特殊人群,比如本论文所提到的自闭症儿童。一个家庭有一个自闭的孩子,对家长来说是一场大灾难,而我们的设计不能只局限于为正常人服务,更应该为需要帮助的人去服务。在自闭症孩子最佳康复期设计一些有助于其康复的交互产品,可以帮助一个孩子,一个家庭。本论文通过调研、查找相关资料,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对自闭症儿童康复的周边产品进行了相关设计,以期得到更多人对自闭症儿童及其家庭的关注。

【参考文献】

[1]江南.美国玩具商瞅准残障儿童大市场[J].中外玩具制造,2007(10).

[2]李敬,程为敏.本土家庭实证研究与海外经验[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1.

[3]玛丽安.西格曼.自闭症儿童[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8.

篇7

代号

专业

名称

10月21日(星期六)

10月22日(星期日)

课程

代号

上午 (9:00-11:30)

课程

代号

下午(14:30-17:00)

课程

代号

上午(9:00-11:30)

课程

代号

篇8

本科及独立本科段(101个专业)金融020106财务管理学00067国际金融00076金融市场学00077

货币银行学00066保险学原理00079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国际贸易020110国际运输与保险00100外经贸经营与管理00101企业会计学00055

世界市场行情00102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经济学020115经济思想史00143计量经济学00142中国近现代经济史00138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中英合作金融管理020120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日语(二)00016

俄语(二)00017 经济管理020125经济统计调查与分析00050现代企业管理理论08815财务管理00803经济法概论(财经类)00043 公司管理020143现代企业竞争战略05306

公司应用文写作07528电子商务07797税收学03409经济活动分析05125

宏微观经济学05168

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国际经济与管理020148企业反倾销技巧与策略05320

产业经济学05322企业知识产权管理05319

技术经济学06270WTO与国际惯例05317

国际商务经济学概论05323公司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07523 投资理财020177金融学概论04762投资学原理07250金融市场学00077理财学08019 工商企业管理020202财务管理学00067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企业管理咨询00154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00051 工商企业管理(工业管理方向)020202A企业生产管理05172现代企业管理(二)02626投资经济学05083WTO基础知识05159

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组织与管理05170 会计020204会计制度设计00162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高级财务会计00159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市场营销020208国际商务谈判00186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00149企业会计学00055国际市场营销学00098 旅游管理020210旅游文化学06124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06126旅游资源规划与开发00197

美、加旅游文化01251旅游市场营销04929

环境保护05580日本旅游文化01250 人力资源管理020218薪酬管理06091工作分析06092公共关系学00182经济学00800 中英合作商务管理020226基本原理概论03709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03708英语(二)00015

日语(二)00016

俄语(二)00017 物流管理020229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汽车物流01323 经济法概论(财经类)

00043 劳动和社会保障020232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

劳动经济学03323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与监督03327

劳动关系学03325劳动和社会保障法03322社会保障国际比较03326 电算会计020236信息系统开发02376 计算机网络技术02141

高级财务会计00159财务报表分析(一)00161 项目管理020256项目时间管理05063

项目质量管理05062管理数量方法05058项目范围管理05060

项目成本管理05061项目管理案例分析05067

项目审计学03436 铁道财务会计020264铁路审计学05593

铁路货运组织07108铁路运输经济学07106

铁路运输安全管理05207交通运输管理信息系统07299

铁路旅客运输组织07109高级成本管理会计05291 工程管理020279财务管理学00067

工程造价与管理07138CAD设计01876工程合同管理04621城市建设与管理法规00328 采购与供应管理020282物流企业财务管理05374 英语(二)00015

日语(二)00016

俄语(二)00017 财务管理020303应用文写作02126

财务管理学00067会计电算化08310高级财务会计00159证券投资学00103 现代企业管理020309企业管理咨询与诊断08819

管理心理学00163现代企业管理理论08815

会计程序设计08821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06093

项目成本管理05061中小企业战略管理05171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设计08818 法律030106金融法05678

合同法00230公司法00227

法律文书写作00262

票据法00257外国法制史00263

婚姻家庭法05680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00228

房地产法00169 经济法学030107税法原理07946

商法总论05554环境法学07948金融法概论07947企业与公司法学07945 行政法030114国家公务员法06913行政处罚法06908行政执法理论与实务06914部门行政法06915 社会工作与管理030203社会统计学00278

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00284社会行政00283

福利经济学00286

社会调查方法00288西方社会学理论00280

发展社会学00287社区规划00291

社会救助00298 机关管理与办公自动化030316人力资源管理(一)00147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07841数据库原理与程序设计04001 学前教育040102学前心理学00384

学前游戏论00399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00881

学前特殊儿童教育00883儿童文学名著导读00887

学前教育诊断与咨询00885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00403

学前教育行政与管理00884 心理健康教育040110心理治疗(一)05624职业辅导05627团体咨询05628心理的生物学基础05621 小学教育040112中外教育简史00464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高级)03301中小学教育管理00458发展与教育心理学00466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03330

现代教育测量与评价学06231

文学概论(二)00542 电脑美术教育040306中小学教育学与教法01255Pagemaker 01372信息技术教育059353DMAX 01371 秘书学050104领导科学00320行政法学00261中国文化概论00321

公共关系学00182

广告学(一)00181秘书参谋职能概论00526 汉语言文学050105外国文学史00540

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813西方文论选读00815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00539语言学概论00541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00422 朝鲜语言文学050110语言学概论(朝)01286

中世纪朝鲜语概要01295朝鲜民俗学(朝)01296

中国古代文学史(三)(朝)

01288比较文学概论(朝)01290

朝鲜族文学通史01287新闻学概论(朝)01293 汉语言文学教育050113文学评论研究01271

中小学教育学与教法01255影视文学06008

中国新时期文学01267信息技术教育05935

语文教育及课程研究05938语言学概论00541

中学教学语法研究01269 英语翻译050134高级英语00600科技英语翻译05384商务英语翻译05355高级英语笔译05351 对外汉语050140汉英语对比01213中国现当代文学01207外国文学(一)01208对外汉语教学发展概论01211

语言学概论00541 英语050201英语阅读(二)00596

高级英语00600旅游英语选读00837

综合英语(二)00795语言与文化00838英语写作00603

综合英语(一)00794 日语050202基础日语(二)00606日语翻译00601

日本国概况00608高级日语(一)00609日本文学选读00612

第二外语(俄语)00839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俄语050203俄语阅读(二)00847高级俄语(二)00618俄罗斯文学00512经贸俄语03151

第二外语(日语)00840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朝鲜语050205高级韩国语01111

韩国文学史与文学作品选读01115

韩国语写作01117韩国语语法01109

韩国语阅读01113对韩贸易实务01114

朝鲜语基础(一)00627翻译(汉韩互译)(二)

01118

第二外语(英语)00845

朝鲜语基础(二)00628 商务英语050225国际商务英语谈判09131

商务英语精读(一)01310

商务英语精读(二)01311国际商务文化09130

商务英语阅读(一)01312

商务英语阅读(二)01313国际市场营销(英语)09129

商务英语翻译05355第二外语(日语)00840

第二外语(俄语)00839

国际商务会计01317 广告学050302新闻事业管理00662广播电视广告00639中国文化概论00321

中外广告史00641经济法概论00244

平面广告设计00640 新闻学050305文学概论(一)00529

新闻事业管理00662新闻摄影00659公共关系学00182外国新闻事业史00660 公共关系050309人际关系学03291

领导科学00320 国际公共关系03295

中国文化概论00321广告运作策略03299 播音与主持050310普通话语音与发声07178新闻采访写作00654节目主持人文案写作07175语言学概论00541 美术教育050410 美术技法理论00742外国美术史07074 数字媒体艺术050418网络艺术07218

篇9

家族

心理学类专业包括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个专业。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是现代教育科学家族中的重要成员,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心理需求,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这两朵在时代的召唤下孕育而生的“姐妹花”,成为了教育科学家族里的“新宠”。虽然它们是“一奶同胞”,但还是存在一些细微的差别,有着各自的专业特色。

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两者的基础学科相差不多,理论基础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心理学专业比较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研究和掌握。以及一些基本实验和心理测验等基本能力的培养。它主要培养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科研部门、高等和中等学校、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心理学研究、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应用心理学则包罗万象,囊括心理科学的应用方面,包括心理咨询、工业心理学、环境心理学等方向。也就是说,它侧重于基本知识和理论在研究中的应用,比较关注科研人员的实践能力和实验技能。它主要培养的是具备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能在教育、工程设计部门、工商企业、医疗、司法、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教学、管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因为都是一个家族的成员,而且是一对“孪生姐妹”,为此它们在许多方面自然大同小异。它们的共同点都是要学习相应的基础理论学科,如普通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等。投奔它们的同学都必须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并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等。

此外,投奔心理学专业的同学还要学习生理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科学,以及基本实验技能等辅助学科,以适应将来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相对于心理学,投奔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同学还要学习社会心理学、工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

伴随着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的发展,它们又共同催生了教育科学上的两个新秀――特殊教育专业、运动心理学专业。

特殊教育专业作为后起之秀,有着很强的生命力,特别是汶川大地震中在对受伤儿童进行的心理干预和治疗的工作中显示出了它的重要性。特殊教育专业的同学主要学习心理和教育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对特殊儿童进行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实际教学工作并能进行理论研究的基本能力。它主要培养具备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知识和能力,能在特殊教育机构及与特殊教育相关的机构从事特殊教育实践、理论研究、管理工作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运动心理学也是一门很有意思的专业,它是传统心理学科的一个分支,但又具有鲜明的体育特色。众所周知,国际重大赛事的比赛比的不仅是运动员的技术水平、实战经验,更大程度上是运动员心理素质的较量。很多技术水平很高的运动员往往因为心理素质不稳定,严重影响了原有水平的发挥而与冠军失之交臂。运动心理学专业的办学目标正是要培养系统掌握心理学和体育运动基本理论,具备比较扎实的应用心理学基础知识和有熟练的应用运动心理学专门技能,能在体育、教育、文化、卫生等机构和部门从事教学、咨询和技术开发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希望

心理学是一个很有发展前景的学科。心理学的应用范围非常广,心理学人才的需求量自然也不断增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各个角落如车站、酒店、宾馆等,甚至人们使用的每一件东西,都在寻求更加人性化的设计和管理,这些都需要心理学家的介入和参与。

心理学是一门朝阳学科,它虽然比较抽象,但应用性很强,可以同很多的专业、行业相结合,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此心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渠道相当广阔。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既可以选择到高校心理学系和教育系担任老师、辅导员,或在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也可以去企业,主要从事猎头(人才中介)、企业咨询、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市场调研等工作。另外还可以到医院和诊所工作,同时也可以考公务员或到中小学从事心理教学工作。

心理学知识日益渗透到各行各业,如公司企业、教育系统、服务行业、医疗机构。现在很多大公司、学校、机构,都需要心理学人才。我国心理学专业的发展起点低,在理论、技术、方法和从业人员的素质上,与先进国家相比差距较大,优秀的心理专业人员比较匮乏,每百万人口中心理学家尚不足两人;而在美国,每1500人中就有一名心理学家。当前,中国的心理学界经历着变革,西方的心理学思想和东方的哲学思想在近些年发生着碰撞,给中国的心理学研究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这将为优秀的心理学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

心理学专业前景大好,作为她的“孪生妹妹”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也不逊色。据权威专家分析,今后对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人才,尤其是偏向于理工科专业的应用心理学专业人才,需求量会大幅度增加。而就目前全国应用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就业情况看,由于每年的毕业生少,如全国能够培养工业应用心理学本科学生的大学仅浙江大学一所,剔除升入硕士阶段学习的毕业生外,该校每年毕业本科生仅10余人,因此就业前景良好。

毕业生在择业时,不少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往往认为自己的就业面比较窄。实际上,他们的就业领域很广,就业领域主要有:进入大中专院校、社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到企业、医院、司法部门从事商业心理、市场预测、心理治疗、犯罪心理研究等方面的工作;进入各级企事业单位从事人事选拔、培训、考核和激励体系设计等工作;进入高校领域进行应用心理方面的研究;也可以入伍进部队,近些年来,基层连队、武警部队从地方大学招收具有心理学背景的大学生专门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和军人心理辅导工作等,这是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新途径。对于应用心理学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进部队从事战士心理辅导或做思想政治工作,比较容易出成绩,而且待遇也较高。另外,还可以选择自主创业,创建心理咨询服务、心理培训机构、社会调查专门机构等等。

天地

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专业在本科层次的院校均有开设,但这两朵姐妹花生长的疆土主要在师范院校和一些实力强的综合院校。

在一批本科院校中,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和西南师范大学的基础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和华南师范大学的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浙江大学的应用心理学,它们的实力都是有目共睹,在全国名列前茅。

南开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属于南开大学的一个新兴专业,其社会心理学实验室为全国第一家,拥有独立的教学实验室设备,主要以社会心理学和健康保持心理学为特色,学生实践机会丰富。

中山大学在杨中芳教授的带领下,社会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发展迅速。

当然,中科院心理所是不可遗漏的,他们在心理学的理论研究方面走在全国理论前沿。

陕西师范大学教科院心理学系是教育部在西北地区成立最早且唯一一所培养心理学专门人才的教育科研基地,在空间认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等研究领域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风格。

武汉体育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主要从竞技运动心理和大众锻炼健康心理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将心理学的原理和竞技体育、大众健身锻炼相结合,充分体现了应用心理学的特色。

另外还有一些省属重点院校,他们的师资力量、科研设备和科研水平都很不错,像湖南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等等。

二批本科院校中开设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专业的也有很多。山东农业大学、河南大学的应用心理学专业都很有特色,都下设了应用心理学研究所与认知和发展心理研究所。

河北师范大学、哈尔滨师范大学、江西师范大学都十分重视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研能力的培养,为此都设有心理学专业的硕士点。

四川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均有基础心理学和教育与发展心理学硕士点,以及基础心理学博士点,并拥有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此外,山东曲阜师范大学、河南信阳师范学院、江西医科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漳州师范学院、江苏盐城师范学院的心理学都很有发展潜力。

篇10

刚满三十周岁的田彬毕业于中国八所音乐院校之一――西安音乐学院,本科主攻声乐教学与演唱,音乐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师从于我国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白萌。他现在的工作,或许在师友同窗们眼中与本专业风马牛不相及,可在田彬自己看来,却是无比的“专业对口”。

当前,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深化改革攻浴⑸畈愦蚊盾纠纷日渐凸显的时代背景下,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处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面临着新挑战、新任务。进一步创新教育戒治形式、丰富教育戒治内容、提升教育戒治质量,成为摆在司法行政戒毒系统面前的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田彬说,近年来国际、国内音乐治疗学在治疗精神疾病、心理疾病、老年痴呆症、特殊儿童疾病、戒除烟瘾和囚所音乐治疗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音乐独特的治疗、教育功能及其成效渐显。将综合音乐治疗在强制隔离戒毒教育戒治工作中进行研究与应用,是丰富教育戒治内容、不断提升教育戒治科学化水平的现实需要,也是探索具有特色教育戒治新模式的一种尝试。

音乐对身心的教化作用自古以来就被先民所重视,中国也有源远流长的礼乐文化传统。20世纪的西方,音乐治疗开始向科学的实验方向发展。上世纪中叶,美国成立了全美首个全国性质的音乐治疗学会(National Associantion for Music Therapy,简称NAMT)。这是现代音乐治疗专业确立的标志。中国的现代音乐治疗起步较晚,1980年美国音乐治疗专家刘邦瑞教授第一次将现代音乐治疗法引入中国。

田彬介绍道:“在国际上,音乐治疗的适用范围较为广泛。音乐治疗师主要在这些领域中工作:正常成人心理治疗;儿童心理治疗;语言障碍;戒酒与戒毒;监狱心理治疗与放松;青少年犯罪;精神病;神经损伤;减轻焦虑、疼痛与紧张;脑部损伤;学习障碍;艾滋病;帕金森/老年痴呆症;创伤后紧张综合征;临终关怀;家庭治疗;虐待与待救助等。”

在撰写的论文《综合音乐治疗方法在强制隔离戒毒“四三二”教育戒治工作模式中的实践探索》中,田彬从不同的角度,将音乐治疗大致归类为四种:

从治疗师的角度来分析:分为主动音乐治疗、被动音乐治疗。

从患者的角度来分析:分为个体治疗、团体治疗。

从理论角度来分析:分为心理治疗取向类、音乐取向类、教育取向类。

从采取方式上来分析:再创造式音乐治疗、接受式音乐治疗、即兴演奏式音乐治疗。

他认为,在通常的社会经验中,音乐总是与文明、高雅、优美相联系,把系统的综合音乐治疗运用到强制隔离戒毒教育戒治工作中,是坚持以人为本,更加凸显人性化与人文关怀的体现,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司法行政强制戒毒系统人文理念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田彬说:“戒毒人员的属性除了是违法者,同时也是的受害者与特殊的病人。我们除了针对违法者属性所采取的强制隔离措施外,还必须要采取能够引起戒毒人员兴趣且教育与治疗属性并重的戒治模式,用以针对戒毒人员受害者与特殊病人的属性。许多戒毒人员处于社会中下阶层,接受文化教育的程度不高,普遍存在文化素质缺失、人生观与价值观扭曲、社会生活经历错乱复杂、主观认知不同程度偏激的共性。面对严峻的现实背景和复杂的教育戒治对象,能否获得戒毒人员的接受、能否提高戒毒人员参与教育戒治的主观能动性,就成为我们教育戒治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综合音乐治疗可以促进戒毒人员建立健康的社交回馈与积极的自我认知机制。将音乐作为一种感性并具有渗透力的知觉刺激,为戒毒人员提供一种适合且有乐趣的媒介,使其在这种良好的、有结构的方式下,释放自己的想法、感受等主观情绪,借由音乐体验重新引发戒毒人员积极的心境与情绪变化,促使戒毒人员在思考、感受和行为举止层面进行有意义的治疗性学习历程。个人治疗与团体治疗的过程,可以强化戒毒人员自身的纪律意识、规范意识、责任意识与合作意识,弱化焦虑、消极、敌对的状态,从而通过一个没有威胁且具有激励性的现实重心,缓解压力和沮丧,诱导和促进向正面情绪的渐进式转变,来强化社交互动与人际关系的支持,引导戒毒人员学会正视现实、悦纳自我、包容他人。

传统的管教中心音乐活动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围绕每年例行的合唱比赛开展一些合唱排练;二是入所大队的手语操学习。然而,以《感恩的心》为代表的几套手语操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当前戒治任务的需求。对比综合音乐治疗方法,所内传统音乐生活陈旧、重复、单一,最为突出的问题是在新形势下,强制隔离戒毒场所内的传统音乐活动缺乏针对戒毒人员的教育、治疗属性,音乐艺术戒治手法亟待丰富、扩展、变化与提高。

在方强强制隔离戒毒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田彬在所内创新推广的综合音乐治疗,是一种可以将心理治疗、体能康复训练完美结合的教育戒治手段。通过综合音乐治疗手段所获取的、有针对性的戒毒人员个体信息与资料,可以为心理治疗、体能康复训练更好、更科学地开展提供有力的依据支持。作为一个以教育和治疗为目的的治疗体系,运用的治疗工具包括歌曲、旋律、体态律动、乐器、心理学知识、临床医学知识以及音乐戏剧、音乐创作交流等,内容充实丰富,拥有标准的治疗程序,当中涉及转介、评估、治疗目标制定、治疗活动制定、执行、评估及终止治疗等阶段。以这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手段来达到音乐教育治疗的五大目标:沟通(communication)、认知能力(academic/cognitive skills)、动作技能(motor skills)、情绪表达(emotion)、社交能力(social skills)。综合音乐治疗利用音乐治疗、教育活动来有针对性地帮助有需要的个体改变行为,达到改善目的。这与所内传统音乐活动具有明显的属性上的差别,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

综合音乐治疗通过指导性音乐想象推动联觉体验,放大情绪体验与躯体体验,为心理治疗提供戒毒人员潜意识矛盾的信息与资料;通过非指导性音乐想象为心理治疗获得戒毒人员的幻想类意象与记忆类意象;通过被动式音乐肌肉渐进放松训练为心理治疗获得戒毒人员最容易接受的放松环境与心理准洌煌ü主动音乐肌肉渐进放松训练为体能康复训练获得戒毒人员身体肌肉紧张程度的评估与分析;通过体态律动为体能康复训练获得戒毒人员身体协调性与团队协作性、个人控制能力的评估与分析;通过节奏与旋律的组合为体能康复训练提供音乐配合支持。

综合音乐治疗风格轻松愉快,较之单一且拘束的谈话交流方式,更容易被处于强制隔离戒毒阶段、或多或少有压抑情绪的戒毒人员所接受。它营造的良好的戒治氛围,能够充分调动起戒毒人员的戒治兴趣,鼓励他们破旧立新,重塑自我。

田彬深有感触地说:“民警与戒毒人员在属性上具有天生的对立性,一个是管理教育者,另一个是被管理教育者,这使得戒毒人员在心理上存在天生的芥蒂。一个良好的教育戒治过程,必须是民警与戒毒人员二者共同参与,相互尊重、互相信任,在平等的沟通、交流基础上开展起来。因此,拉近教育民警与戒毒人员二者的心理距离,就成为了决定教育戒治工作成败的一个关键。综合音乐治疗体现的作用,就是为我们双方架起了一座桥梁。综合音乐治疗的过程气氛轻松愉快,我们教育民警与戒毒人员之间的治疗关系是一种平等、依赖、信任、合作的相互关系,在各种音乐手段的作用下,教育民警与戒毒人员之间频繁良性互动,对他们进行教育与重塑,激发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积极健康精神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