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英语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18:15: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商务英语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商务英语论文

篇1

人们对语言认知的理解始于20世纪80年代,在认知研究中范畴理论起着基础作用,范畴的理论在商务英语会话中的应用体现得淋漓尽致。王寅认为“:语言认知研究概念结构、语义系统、人类知识、文化规则之间的密切联系,解释语言背后的规律,这些都与‘范畴’紧密相关。”由此可见,范畴理论在认知语言学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实际上,范畴化是主体经过对客观存在的实践后,将客观现象进行分类,再将这种分类以概念的形式进行新的认知,以此形成反复的一个过程。显而易见,这种反复的实践与认知过程时刻都在进行着,并且这个过程在不断地丰富、不断地完善。杰肯道夫曾指出:范畴是将两个概念结构并置的结果,必须用先前的经验来解释新经验。杰肯道夫的理论与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很相似,中国人喜欢通过旧事物的经验来认知新事物,在新事物中往往还能看到旧事物的影子,但是新概念的本质却和旧概念完全不一样。例如,我们经常提及以史为鉴,这就更充分地说明人们选择先前经验解释新经验的事实。通过借助旧概念分析新生事物的过程可视为范畴化的过程,当提及范畴理论时,不得不涉及经典范畴理论和原型范畴理论。经典理论和原型理论是以两个人物为代表的,亚里士多德可谓开创经典理论第一人。亚里士多德把范畴视为对客观事体的不同方面进行分析而得出的基本概念。黑格尔把范畴视为对历年发展过程的环节,包括形式和内容。马克思认为范畴是反映客观事体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简言之,亚氏所谓的经典理论是指新事物都是不断对新事物的分析总结产生,从而借助所得经验继续分析新经验,是一组拥有共同特征的元素集合在一起,并认为特征是二分的。因此,范畴化的问题是人类的一种高级认知活动,在整个语言分析中起着主要作用。

二、商务英语会话中的语用范畴

语用范畴在商务沟通领域必不可少,如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格莱斯的合作原则等。这些理论在商务英语会话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对理论的理解和应用在相当大的程度上直接决定着沟通的成败与否。言语行为理论始于西方,并由约翰·兰肖·奥斯汀提出,该理论使得语用学研究进入新领域。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讲述语言单位及其意动功能;其次,谈及了语言单位的主客体视角所导致的行为。例如,当中国商人和中亚国家进行贸易谈判时,中国客户表情如果表现得僵硬或者发出有言外之意的言辞,中亚商家将无法理解,因为在中亚国家里,面部表情所表达出来的意思占据着听话人的主要判断,而这一判断如果失败将直接导致言外之意的无法表达,在这一会话过程中就会出现双方难以理解的问题。

“合作”一词在语用学里有着自己的理论框架,即格莱斯所倡导的合作原则。在言语表达直白的国家里,合作原则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可是在中国,人们语言表达更趋向委婉,加之人们对语言学理论知识掌握不成熟,致使不合作的现象发生在交际之中。在合作原则里,有关质、量、关联等准则和方式所涉及的具体因素多,具体应用并不像格莱斯理想中的状态。其中社会交际的现象就属于商务交流中所常见的。

篇2

(1)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学校与社会需求兼顾的原则;

(3)大纲制定、教材选择及教学实施要体现各种需求的原则。徐新宇提出对商务英语的需求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对将来工作环境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对商务英语语言的分析及对授课环境的分析等。自2009年以后有不少论文从需求分析的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但主要是研究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阮绩智建议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遵循目的导向原则、需求分析原则、科学系统原则以及发展原则。从研究现状来看,关于需要分析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较多,但从需求分析理论的角度对新设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的很少。因此,本文拟从需求分析理论入手,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调查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建议。

二、社会需求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一)用人单位招聘广告分析作者通过走访人才市场、深入企业等方式收集到一些典型企业的招聘广告,笔者主要对广告中的英语能力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进行分析。

1.英语能力要求通过对企业招聘广告中的分析,笔者发现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英语水平整体要求和英语技能要求。对于英语水平整体要求,多数企业都要求英语良好,通过大学英语4级考试;也有不少企业要求英语流利,通过大学英语6级考试。在调查分析中还发现,尽管商务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都会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考试,学生基本上都能通过专业四级考试,而且也有不少学生通过专业八级考试,但是企业招聘广告中对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要求很少。另外,在英语能力要求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项是口语及写作能力。可见,用人单位更加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知名的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一些民营企业在招聘广告上都明确写道“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者优先”。这其实就是对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要求。在海外留学或工作过的人由于在不同文化背景过得到过锻炼,往往被用人单位认为可能外语能力会高一些,关键是他们的海外经历培养了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应该比没有这个经历的人在对外交往中思维更灵活,沟通交际能力更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更需要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这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要求应当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提供英语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掌握灵活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3.综合素质要求对于招聘广告中提到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热情”可将其视为工作态度,此外还提出了开拓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能力,以及在较强压力下工作的能力等要求,可以将上述要求归纳为综合素质要求。通过对招聘广告中对综合素质要求的调查显示工作态度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事项之一。对于工作态度的引导虽然很难设置成一门课程,但是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体现和强化认真严谨的精神及学习态度,以便于学生在将来能将此种态度有效地延伸到工作岗位中。其次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比较注重的。在实际工作中这种通过语言协商讨论并达成共识的能力较为重要,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和商务沟通等课程中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用人单位访谈记录分析通过走访一些企业,与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将访谈记录整理分析后,得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点:

1.能够有效地交流能够与客户尤其是外国客户有效交流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及成功的基础。很多情况下,尽管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由于在传达产品信息或进行项目策划时没有做到有效的交流,或交际技能的欠缺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些用人单位指出在这种跨文化的商务交际中,为了避免造成误解,语言的恰当使用及对双方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是极其重要的,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不仅能够胜任与外国人的交流,还能够克服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偏见,能够和来自异国文化背景的人互相达成妥协与理解,达到互惠双赢的结果。

2.能够熟练运用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很多企业负责人在访谈的时候都强调英语口语在对外工作中的重要性,希望学校能加强学生在商务交际中口语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毕业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使用较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即便再擅长交际策略及技巧,也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此外,在具有的商务交流中商务专业术语的正确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对商务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如下:熟悉各种体裁的商务文件(如合同、报告、信函、备忘录等),并能用准确的商务术语和恰当的语言进行撰写,能够快速阅读并找到特定信息。一些用人单位指出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普通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好,但在商务背景下的英语语言技能就需要加强。

3.能够较全面且正确地掌握商务知识和商务操作流程具备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区别。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和学生双方往往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商务知识有所忽略。一些企业招聘人员在访谈中提到对于像经济学、管理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这些商务知识在商务实践中使用很多,应加以重视,希望学校能系统开始这些课程。此外,一部分用人单位抱怨学生的实践经验太少,招聘的毕业生刚开始无法独立工作,必须培训3到6个月才能掌握商务操作流程,较耗费时间和资源。有的企业建议学校增加学生进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多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和学习。通过用人单位访谈记录和招聘广告的分析,可以得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整体需求有以下几方面:(1)能够在商务背景下正确地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2)熟悉基本的商务知识;(3)熟练掌握商务操作技能;(4)擅于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5)熟悉国际商务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及能力;(6)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建议

通过前面的需求分析研究,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不但要具备以下能力:(1)外语应用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即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力;(2)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即具有国际视野,能按国际惯例从事商务活动,处理各种关系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国际商务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在外经、外贸、外事、管理、金融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3)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基本的第二外语应用能力。与普通英语相比,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的需求分析尤为重要。有效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到学习者和社会双方的需求,并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学校培养的学生视为面向市场的“商品”,将用人单位视为“消费者”。消费者是否会选择商品取决于其自身的需要,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之前要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有明确的认识。此外,课程设计者如果对学生选择商务英语专业的动机及其主观需求有所了解,那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会有相应的改进。

篇3

第一类是传统的英语语言类教师。这也是目前占商务英语教师较大比例的一类。这类教师或由于个人爱好或由于学校商务英语教学需要,转向了商务英语课程教学。虽然这类教师语言功底较好,但必要的商务知识明显缺乏。在商务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会不由自主地倾向于语言讲解,而忽略了商务知识的传授。甚至可以说老师本身对有些商务知识就不理解,因此也无从展开,很多时候可能只知道一个商务术语对应的英语表达形式,而不理解其内涵。例如跟单信用证这类较为专业的知识,语言类老师可能只知道英文表达是documentaryletterofcredit。至于为什么称为跟单信用证,信用证的一些流程等具体内容却很难阐释清楚。第二类是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出于对商务英语的兴趣,或者受外语学院委托,他们被安排到商务英语课程教学中。这类教师商务知识扎实,具有语言类教师无可比拟的专业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这类教师英语语言能力欠佳。商务英语首先还是语言的运用,因此不应本末倒置。第三类是从企业聘请的兼职教师或者从企业转行到高校的对商务英语感兴趣的教师。这类教师在实践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丰富的动手能力。但这类教师很多时候教学能力和语言能力又达不到要求。上述三类教师的教学结果是学生所需要的商务知识、语言能力、实践能力无法有机结合。也就是说现有的商务英语师资力量很难达到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对外经贸大学的一份关于商务英语教师素质的调查报告显示,“商务英语教师首先要具备优秀的语言沟通能力,其次课堂教学方法和组织能力也足重要的,同时学生还希望我们的教师具备广博的商务知识和实战经验”因此成为一名合格的商务英语教师任重而道远。

二、商务英语师资团队培养途径

1.建设商务英语师资梯队所谓师资梯队建设,就是当现在的师资正在发挥作用时,未雨绸缪地培养该批人才的接班人,当这批人才变动后能及时补充上去和顶替上去,而这批接班人的接班人也在进行培训或锻炼,这样就形成了水平不同的师资队伍,仿佛站在梯子上有高有低一样,形象地称为梯队。商务英语师资的梯队建设中应该包括有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学术骨干,实践教学的精英;包括不同年龄层,不同职称,不同教育背景和工作背景,各有特长的混合师资。这样的安排有利于相互取长补短,知识、经验上能互通有无,避免师资队伍中出现断层现象,形成合理的稳固架构。

2.开展校本培训,挖掘现有师资潜能校本培训是指以各高校自身为单位,面向教师的学习方式,内容以学校的需求和教学方针为中心,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的语言类教师可以先行安排到经济与管理学院或者商学院去学习中文类经济课程。懂得了基本的商务知识后再自行钻研英文类经济课程。或者经管类教师到外语学院学习语言,不断提升复合性,逐渐发展为商务英语的合格师资。亦可通过邀请知名商务英语专家给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教师讲解商务类课程,然后根据各自的兴趣选择自己专攻的商务方向,如有些教师主攻国际贸易,有些教师主攻国际金融。商务类教师和语言类教师相互学习,互帮互助,不断挖掘各自潜能是商务英语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既经济实惠又卓有成效的培养方式。

三、商务英语师资培养实施战略

1.鼓励商务英语教师附国外商学院进修。以笔者所在的高校滁州学院为例,我校商务英语专业为了大力加强商务英语师资建设,鼓励并优先派遣商务英语类教师出国进修。滁州学院与美国康州的布里奇波特大学是友好院校,双方的合作不断迈上新台阶。每年滁州学院外国语学院都会抽调六名左右的教师去该校参加培训,其中主要是商务英语类师资。此类交流学习不仅能打开商务英语教师的眼界,更能使他们学习国外的先进商务英语教学经验。

2.选派教师到企业去做兼职或全职商务英语教师与普通语言类教师的一个主要区别就是商务英语强调应用性、实践性。“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深入到企业一线,才能对理论知识有深刻理解。例如,如果商务英语教师在讲解国际贸易流程的时候没有实践经验,讲解纯理论的内容将非常枯燥,很多时候也很难让学生信服,学生可能也觉得老师也是从书本到书本,不能带来实实在在的学习效果。以笔者所在的滁州学院为例,该校的定位是建设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不仅商务英语专业每年选派很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其他专业也同样如此,目的就是培养“双能型”师资队伍。

篇4

以前的翻译往往过分追求词汇、形式翻译的准确性而忽略了原文作者语气风格和原文整体意境的翻译的准确性,使译文读者理解不了原文作者的情感表达。功能对等理论这种灵活的翻译方式更加符合商务英语翻译的要求,使交易双方更加明了对方的意图,有利于促进商贸活动的成功进行。

2、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

商务英语与普通英语不同,由于其应用的场合多为国际贸易交流中,因此对其翻译要求较为严格。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体现在词汇专业性强,句式简洁、公式化,语篇体裁结构严格等三方面。

2.1词汇专业性强

国际商务涉及到商务活动的各个领域,其中包含大量的商务用语。这些商务用语有的是根据多年国际商务活动翻译实践确定下的专一翻译,不能随意改变;有的是普通应用词汇,但要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进行语义变化翻译;还有的是特定名称的缩略词。由此可见,商务英语翻译中的英语词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

2.2句式简洁、公式化

国际商务活动追求工作效率,所以在实际使用商务英语的过程中要注意句式的简洁性,要用简短的语句简洁明了的传达信息,切记避免使用迷糊性的语句。此外,商务英语使用过程中还会涉及到使用已经在国际商贸活动中受到认可的公式化的固定语句和套句,这些语句的使用更能体现译者的专业性。

2.3语篇体裁结构严格

商务英语会涉及到商务合同、商务信函等各种体裁的商务文件,每一种体裁的商务文件都有其特定的结构格式。严格的体裁结构能避免给商贸活动交易双方带来一些不必要的麻烦,而且具有严谨逻辑性的商务文件更符合国际商务领域严肃性的要求。

3、功能对等理论在商务英语翻译中的应用

结合上文对商务英语翻译特点的介绍我们可以看出,商务英语在实际使用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准确传达信息。准确传达信息的关键是准确传达交易双方的“意”,然后再强调“形”的准确性,这与功能对等理论的观点不谋而合。因此,将功能对等理论应用在商务英语翻译中是合理的。基于功能对等角度的商务英语翻译一般采取直接转化翻译和归纳总结翻译两种方法,下文将对这两种方法做具体的介绍。

3.1直接转化翻译

使用直接转化翻译的前提是原语与目的语的句式、结构、语义以及风格均相同或者相差较小。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直接转化翻译不会与功能对等理论的核心内容相违背,既能确保翻译的信息与原信息意义、风格对等,又能保证翻译的信息与原信息形式对等。

3.2归纳总结翻译

由于文化背景和语言习惯的差异,原语与目的语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直接转化翻译可能会导致语义表达不正确或者信息传递有误。这种情况下,商务英语翻译不能通过简单的直接转化完成,需要依照忠实原文主旨、正确理解专业术语、符合目的语的语言风格等三条原则对翻译信息进行归纳总结翻译。首先,翻译要忠实原文主旨。由商务英语翻译的特点可知,商务英语翻译要求翻译的简洁性、严谨性和准确性。所以,在应用功能对等理论翻译商务英语时应准确的传达原语的主旨信息,尤其是涉及到交易双方利益的信息,避免因为翻译不当导致国际商贸活动双方产生误会。对于复杂句式的翻译也应以把握主旨信息翻译为中心,根据目的语的语言使用习惯将句式进行分解,以短句形式翻译。其次,翻译时要正确理解专业术语。商务英语的词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要想采用归纳总结的翻译方式,就要掌握大量专业英语词汇。在正确理解专业词汇的基础上进行商务英语翻译可以避免因术语翻译错误给交易双方带来损失。最后,翻译的风格还要符合目的语的语言风格。国际商务语言的最大特点就是礼貌性,无论什么情况下交易双方都应使用礼貌用语,语气要温和。

4、总结

篇5

(一)以人为本,从学生的兴趣出发设置实践课程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实践课程是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提高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中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不能将学生视为“容器”或被“灌输”的对象,要创新教育、教学理念,解除学生的思维和语言禁锢,将“授之以渔”,即教会学生自己去发现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放在首位。首先,以学生为本就需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绝不能是老师的“一言堂”,老师也应该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导演的角色。[2]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用生活化的实践语言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生活化语言开展实践教学训练,使学生真正从内心接受语言实践课程;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探究性的思维方法,开发创新一些既能让学生感受到精神鼓舞和思想升华又能灵活运用的商务语言素材作为实践课程的材料;此外,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想法,强调学习中的体验和感悟,侧重思想交流和共鸣。

(二)以就业为导向,按照岗位群设置实践课程

实践课程应该以学生将来预期要参加工作的岗位群的知识、能力和素质需求出发,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商务英语专业的岗位群模块主要划分为三类:第一类主要是外经贸领域的业务工作岗位,就业岗位包括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商务单证员、报关员、报检员、货代员、外贸助理人员、企业营销人员等等;第二类岗位主要涵盖中外事业单位涉外秘书兼商务英语翻译岗位,就业岗位有接待员、业务谈判人员、涉外秘书、陪同翻译等等;第三类岗位主要是指各类涉外企事业单位行政管理岗位和拓展岗位,包括外贸业务管理人员、办公室管理人员、人事专员以及其他工作人员。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设置应该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岗位群方向的不同选择开设适合本专业方向的实践课程,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同时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3]

(三)以专业特色为抓手,从服务地方经济出发设置实践课程

专业是高职院校服务经济建设的载体,也是高职院校联系社会的纽带。商务英语实践课程设置,要依据学校办学能力和特色,同时做好本地区经济发展的调研,开展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实践课程教学研究。比如,结合当地某外资企业参加广交会的需要,专门开设交易会系列集训;根据当地某大型涉外接待活动开展涉外秘书、陪同翻译等系列集训等等,根据市场需要动态调整实践课程。在常规实践课程中,可以试行整周的全外教语言实践教学和整周的商务操作流程实践教学等等。总之,要根据社会市场调研、企事业专家的建议、毕业生反馈等相关信息,将语言交际能力、商务业务能力和办公设备操作能力等职业能力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软件等不断更新实践教学内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培养与时俱进、富有职业特色的复合型商务人才,形成富有一定影响力,能较好地适应社会发展,毕业后能顺利上岗的特色实践课程。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设置的优化与创新

(一)以学科特点为依据,建立相对独立的课程体系

商务英语专业应遵循学科特点及实用性的原则安排课程,突出英语优势和商务背景的结合能力,建立以英语语言应用能力为基础、以商贸操作能力为核心、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校企互动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首先,要依据科学性、发展性、创新性原则,将能够及时反映商务新知识、贸易新趋势的内容应用于实践课堂;其次,要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课程教学体系。要把实践课程教学从与理论教学中分离出来,采用专业的商务英语实践课程教材,配备专职的商务和语言实践课教师;再次,要加强实践课与其他课程的渗透。实践课程的实施不能独立开展,它与其他课程是一个整体,要将实践理念渗透到其他各门课程之中。[3]

(二)以职业能力为本位,按照模块分级设置综合实训课程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实现培养目标,要针对未来职业岗位的特性,优化相应的综合实训课程。首先要设置以强化基础能力为目的的实训课,将英语语音、英语口语、英语口译与商务沟通、贸易洽谈、制单跟单、货检出关等单项实践课程优化整合,划归为实践课程第一阶段,即基本实践能力积累阶段,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各种外贸单证制作能力、外贸跟单执行能力、贸易纠纷处理能力、熟练的往来信函处理能力等等;其次,要设置基于工作项目和网络软件的商务见习、毕业实习等实践训练为能力提升的第二阶段,即巩固提高阶段,培养学生国际贸易开拓能力、国际市场营销能力、客户管理能力等等;另外,要设置按照工作流程,用现实的工作任务将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知识有机结合,结合办公软件操作、考证培训、中英文打字等实训课程为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第三个阶段,即培养学生使用英语进行贸易谈判的能力、商务现场翻译能力等等,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5]

(三)以产学合作和工学结合为途径,不断完善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需要通过产学研结合来实现由学生到真正“职业人”的转变,通过真实的企业工作岗位经历和体验,即顶岗实习来实施技能训练和能力提升。首先,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积极与本地企事业单位推行订单培养,大力开展工学结合,确保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一线顶岗实习,要根据企业实际需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其次,要紧密联系当地行业企业,实行厂校合作,不断改善实践课程的实训条件;再次,要注重及时更新实践课程内容,以企业最新的技术和知识为主体,组织实施实践训练;同时,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和车间,开展虚拟实验,最终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抓手,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企业和行业对最新发展的专门技术人才的客观要求。通过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严格执行就业准入和劳动预备制度,是提高就业人员素质的重要举措,持证就业上岗将是我国就业改革的必由之路。商务英语专业应当把职业资格证书纳入实践课程训练,使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取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是实用型人才知识、技能、能力和素质的综合体现,也是高职院校毕业生增强就业竞争能力的可靠保证。

(五)以创新为实践课程改革的核心,体现商务英语专业的时代特色

创新是时代的要求,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了“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著名论断,提出学生要走出课堂,融入真实的生活情景。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要充分体现时代特色,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在社会实践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社会和生活中学会总结和提高。同时,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当密切关注、调查研究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变化,根据实践课堂的变化、要求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主动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

三、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效果的评价研究

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过程,实践课程效果的评价对实践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在商务英语实践课程的设置和实施过程中要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理念,努力探索能够适合本专业实践课程的评价方式和方法,建立一整套完善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机制。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效果评价应遵循的原则

首先,要坚持多元化评价原则。实践课程的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是多元化的,为了保证实践课程评价的质量和效果,必须采取多元目标、多元主体、多元方法的多元化评价原则;其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原则。实践课程效果评价的重心在学生身上,应该以学生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作为实践课程效果的主体;再次,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导向性原则。商务英语专业的实践课程设置要高起点、严要求,做好学习实践的过程考核和评价;此外,要突出改革与创新原则,要在确保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下设置一些能够展现高职教育特色的实践课程。

(二)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效果评价的方式和方法

篇6

(一)专业课教材与商务实务脱钩

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采用的专业课程教材内容没有及时更新,很大部分是照搬十多年前出版的教材,几乎没有前瞻性,教材内容中有部分与现今商务实务流程以及实际操作不符,已经不适应中国商务的快速发展。例如“函电课”的教材集中篇幅讲解外贸英语函电的词句意思,词语、句子、片段翻译以及写作技能,然而此课程设置了50%课时的实训项目在该教材中并未作出要求,故而该课程在讲解时强调了语言形式而忽视了实际运用,教师教学时易将其当成“精读课”或“写作课”。

(二)专业课教法无异于基础课教法

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入学的第三年才开始专业课程的学习,学生已经适应了教师在基础课阶段的较单一的讲授方式。教师的“教”成为课堂的主要部分,而学生的“学”已习惯性受到忽视,课堂的互动效果差。进入第三年专业课学习阶段,基础课程转为专业课程,对学生的专业词汇,实际操作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相比较高职五年制学生基础较薄弱,专业课阶段出现的大量专业词汇,外贸规则以及特定的句法结构、表达方式令后者很难掌握。授课中不采用实际模拟的教学方法,学生无法在“用”中学;教师延用基础课阶段的“精读课”讲解方法,学生学习兴趣很难激发,学生对要求较高的专业课更加望而生畏。

(三)学生缺少实训要求场所或条件

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开设的校内实训课程主要有:外贸英语函电实训,国际贸易实务实训,商务谈判实务实训,办公设备操作实训,英文录入实训,礼仪实训等等。在这些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大都安排了专门的实训项目,在实际操作中理论化过强,学生集中于教室,很少进行模拟操作,并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的综合实训不足。很多高职院校将综合实训等同于校外实训,高职五年制学生在最后一学期会接受校外实训,形式大多类同于社会实践,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岗位为:文秘、翻译、进出口贸易等,这些岗位专业程度较高,需求人数有限,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建立相对稳定,较有规模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接收一定数量的实习生,可以给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业务操作的实际锻炼。

(四)专业课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专业素质无法满足实训要求

商务英语专业教师不能等同于英语专业教师,前者承担了英语教师、商务师以及专业指导教师的职能,其中尤为强调商务师角色。现在高职院校大多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是英语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科班出身,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师工作,并未在商务领域有过相关工作经验。英语专业教师授课过程中容易把商务英语专业课程当作“精读课”完成,对商务领域的诸多术语以及流程则没有能力讲解清楚;国际贸易专业教师则擅长外贸知识的讲解,授课过程较少重视语言知识。没有实际的商务工作经验,教师对此领域前沿动态以及实际处理方法知之甚少,授课过程亦无法满足该课程对教师要求。

二、应对措施

针对上述出现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该专业授课的实用性、专业性以及技能性。

(一)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强调互动性、实用性与操作性,教师在课堂设计时仅仅备好课本不能满足本专业要求。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按本专业的专业设计要求,从高职学生实际出发,结合现今前沿的商务领域动态,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

1.选择真实教材

体现实用性教学商务英语专业教材选择必须跟上时展,要不断更新,具有前沿性与前瞻性。教材内容应尽可能采用商务领域企事业单位业务往来的真实材料,有助于学生理解最新的商业习语以及行业的前沿动态,使教学更加贴近实际情境;教学采用多元化教学器具,让学生对商务领域业务往来有更多感性认识,熟悉各环节业务的谈判技巧。

2.注重互动性、操作性

教学方法要提高商务英语专业实训课程的教学质量,课程必须注重互动性与操作性。教师备课时应该设计好相关商务情境,指导学生在模拟情境中扮演不同商务角色,完成情境中出现的各种商务任务。教师可以参与角色扮演或者作为导师指导任务。如《商务英语函电》教材中包括“建立商务关系”,“询盘、报盘”,“还盘”,“下订单”等等14个章节,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有选择的从中设计不同的商务情境与任务:学生按模拟方案可以分为进口公司、出口公司职员,确定意向产品后开始建立商务关系,互相了解资信情况,互通书信,直至最后签订合同;学生也可以按各章节要求分成进口公司、出口公司、银行、船公司、保险公司等等角色,在各个环节互通书信。在课堂模拟实训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建立并且内化“公司意识”与“产品意识”,从而使课堂模拟环节更加真实,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效果更佳,在模拟方案实施与任务完成的过程中,教师应强化学生自身角色的任务意识,清楚各个任务环节的注意事项,使每次商务情境模拟操作更具操作性。

(二)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

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目标岗位主要是外贸业务员、商务助理等,从事涉外采购、销售,涉外谈判、商务代表,涉外翻译等工作。针对本专业学生就业目标岗位的职责要求,高职院校应完善校内实训设施建设,努力创建校外实训基地。

1.完善校内实训设备

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在专业课阶段涉及到实训要求的课程主要是:“外贸英语函电”、“外贸英语口语”、“英文录入”、“办公设备操作”、“模拟谈判”等课程。针对上述课程需要,课程教学可以利用训练英语技能的多媒体语音实验室,为学生提供进行商务英语视听说写等基础训练;设置中英文录入和办公室设备操作培训的涉外商务文秘实训室,可以进行公关礼仪、产品推介、商务谈判、合同签订、会场布置等模拟实际训练;强化国际商贸综合实训室建设,利用外贸网络软件,在网络模拟环境中锻炼学生外贸函电撰写能力,加快学生对外贸流程以及外贸单证制定的熟悉度并且在模拟环境中开展“涉外贸易”;增设“第三课堂”实训室,用于对外文化交流,影视赏析,一定程度上丰富实训实训内容,增加趣味性。

2.创建校外实训基地

专门针对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创建实训基地比较有难度,可操作性亦不高。如果高职院校能够“引企入校”或者“引校入企”,开展校企合作则实效性更佳。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的第五年为集中实训阶段,高职院校如果能够利用这一年时间对学生开展“顶岗实训”,那么学生可以提前感受实训企业的商务环境,运作模式,产品结构,跟随师傅完成实际跟单操作,有助于学生较快适应今后的工作。

(三)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五年制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在校内、校外实训中均需要专业导师的指导。较英语专业教师而言,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必须了解商务英语专业特点、学生特点,熟悉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还要具备一定的跨学科知识。Strevens(1998:45)认为一个成功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比普通语言教师需要“更多的经验、额外的培训和特别的努力及投入”。由于目前的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大多从英语专业或国际贸易专业科班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几乎没有实际的国际商贸工作经验。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应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并且了解国际商贸企业实际运作流程以及相关技能和该领域的前沿动态。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应该有计划的引进和培训出“既懂语言教学又懂商务知识的人才来从事商务英语教学和建设”(雷春林,2006:21)。这批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人才可以通过校内培养和校外引进两种方式组建:一是校内培养,高职院校可以按计划定期从商务英语教师队伍中选派专业出众的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或者到单位顶岗实习,参与企业日常运作,熟悉行业操作模式,服务方式,以期加快实践能力与业务水平的提高;二是校外引进,高职院校可以从企事业单位中调入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商务领域技术人才,作为学校的专任教师。培养出商务英语专业的“双师型”技能人才对于加强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能力,提高实践教学基地的水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篇7

虽然本院的商务英语教学已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实践教学也有专门的培养模式,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实践性教学环节组织管理不科学、实训内容实施的效度、实践条件落后,专业师资的稀缺、实训教材的匮乏以及校外实践基地数量不足等问题。

1.1实训内容单一,缺乏完整的和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体系

本院的商务英语专业各项实践虽有完整的实训指导书、大纲和实施计划,但实训内容因人设训,同时由于受到实训条件和专业师资的限制,实训指导老师在实训内容设计上带有比较明显的英语教学痕迹,有些内容安排与实际理论知识的讲授相重复,单一的模拟展示与实际课堂上的技能展示区分不是很明显,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的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体系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热情不高,在实践实施过程中被动接受。

1.2实训基本条件不完善,校外实践基地数量有限

实践实训的基本条件是保障实践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和要求,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实训基本条件不完善,那么很多的实践教学的开展将会流于形式,学生也会失去参与的兴趣。实训基本条件包括硬件设施如语音实验室、多媒体教室、模拟实验室、校内外实训基地等等。目前本院已具备一定的教学设备,有几十间语音实验室和多媒体教室,同时已建成可以同时容纳1500名学生学习的省级英语语言学习中心。校内的U-StartCente(rUC)是外语交流实践基地和商务活动基地,有拓展性外语活动空间,便于模拟英语交易实践活动的开展。虽然本院已具备了基本的实践条件,但针对专业技能训练的场所还很缺乏,比如数字化的模拟实验室、商务口译实验室、模拟办公设备等等。

1.3专业师资稀缺“,双师型”教师缺乏

由于本院“双师型“教师数量稀少,商务英语专业实践课程大部分由专业教师兼任,大部分专业教师普遍比较年轻,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教学技能,但这些教师与企业接触较少,对外贸等商务专业知识及其工作流程不太熟悉,缺乏实际经验,无法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虽然本院鼓励年轻老师利用寒暑假通过顶岗的方式在涉外企业进行学习,但由于没有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及要求,这项工作基本流于形式。

1.4缺乏可操作性的实践类课程教材

近年来,商务英语专业可操作性的实践类教材极为稀缺。“商务英语教材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突出矛盾尚未引起关注。”通过对本院近几年商务英语专业实践实训相关材料收集,发现很少有老师用专门的实践教材进行实训,还有部分老师认为实践课程在短短的几周时间内是不需要教材资源作为引导的,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点。一本资料难度编排适中,实践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同时拥有必要的系统和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实践类教材一定能起到引领学生操作、检验学生过程和结果的作用。

2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2.1建立完整和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体系,系统规划实训内容

商务英语实践教学的目标是使学生在学完商务理论知识后,通过模拟和创设一种有效的双向互动的商务交流场景,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一项实践活动,目的是强化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商务知识、商务操作技能以及综合应用能力。在具体的实践体系规划中,我们首先要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参照其他院校的实践实训教学经验及成功范例,建立一套从语言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译)到商务单项专业知识训练(国际贸易流程实训、单证操作实践、商务谈判实践),最后到商务综合技能训练(专业调查与实践、商务活动实践与定岗实习)的完整并具有针对性的实践课程体系。商务英语专业的具体实训内容应以职业需求相结合,借助相应的实训设施条件,提供真实的或者模拟环境,采用项目模块式的主题引导任务型教学法,通过仿真的模拟情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沟通与交流,完成一项项商务任务,从而优化实践教学效果。

2.2建立模拟实验室,加强与校外实践基地交流

首先学院应重视实训条件的改善问题,愿意加大对实践教学建设的资金投入,同时也应积极申请上级单位的资金支持来建立情景模拟室、仿真模拟公司等模拟实验室,另外也可以和兄弟学院相互合作,通过协议的方式合理使用其模拟实验室,从长远利益来看,有了完善的实践条件,商务英语专业才有章可循,才能真正让师生互动起来,达到实训效果。除了迫切需要改善校内的实践设施外,还要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践基地。

2.3培养本院“双师型”专业教师,提高教师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学生考证

作为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如果没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那将如何有效指导学生进行专业实践呢?所以要改革本院实践现状,需要培养“双师型”师资力量开始。我们培养的专业“双师”型教师不仅需要有基本的教师从业资格,还应具备与教学工作相关的工作经验和专业技术等级证书,比如外销员从业资格证书等。

2.4使用可操作性实践课程教材,鼓励自编教材

在以上的现状分析中已提到,没有专业的可操作性强的实践课教材作为指导,那么各实践项目的开展将五花八门,流于形式。虽然目前市面上有关实践实训的教材品类繁多,但很多教材存在理论性较强,商务技能安排不合理,实践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

3结束语

篇8

现状现今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一般为老师授课学生听讲,老师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学生在课上的实践机会少,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而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模式僵化,对学生的管理也是相当陈旧,在期中期末的教学评估中,也只是对学生的课本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价,完全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应用情况。商务英语教学是对学生的英语各方面知识进行教学,要求学生对英语知识灵活应用,在商务交际中灵活使用英语进行交流,而以往的教学模式显然不适应商务英语教育教学,所以,在商务英语教学中需要寻找新的教学模式。商务英语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便是对以往的教学模式,更多的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加强对学生的英语实践教学,从而培养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灵活处理商务交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2高校商务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

2.1立体化教学模式特点。立体化教学模式是2001年8月28日《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的,这种模式的提出取代了以往由老师授课,教材为主,而学生只听课的模式。商务英语的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提出适应了现今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在立体化教学模式的课堂中,运用现代化教学技术,利用多媒体课件、图像、视频等方式进行立体化多层次的教学,突破以往的单纯教材教学方式,有效的将多方面资源、杜昂方面技术进行有机整合,实现立体化教材教学。这种模式,打破了传统的知识灌输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立体化、多层次、多角度的知识教育,使学生真正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英语知识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商务英语知识的传授,同时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真正的培养出商务英语实用性人才。

2.2立体化教学模式理论依据。商务英语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可以说是由现代教育学理论建构主义的观点而得来,学生进行学习是从自己内心出发建构知识的心里表征的过程,是对学习过程的积极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同样也是只是建构体系的主要建构者,学习者通过自己对知识结构的建构,自主的对各种知识进行学习,这一学习模式对商务英语的教学相当实用。商务英语的教学旨在对学生进行商务英语知识教育,使学生能够将英语知识与实际的商务交际融会贯通,这正符合了立体化教学模式采用立体化教学教材、立体化教学方法的教学构建。商务英语教学在建构理论的指导下,在对学生进行外语教学的过程中,更加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使学生能够灵活掌握商务英语的有关知识,达到商务英语教学的目的。

2.3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区别。对于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我们可以把它比作是“平面”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老师和课本知识作为教学主体,而学生成为了教学客体,学生只能够被动的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无法将在课本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当中,根本无法完成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而在立体化教学模式中,学生需在课前完成对课程的预习,提出有关课程的一些问题,之后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参与的教学过程中来,根据自己的问题进行学习,一方面能够自主的完成了课程的学习,同时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重点,并且能够运用自己学习学到的知识,做到了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有利于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实施。将立体化教学模式引入到商务英语教学中来,使教学环节形成三维立体化模式,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应用,有效的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灵活应用。

3商务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体现

3.1主体。在商务英语的学习中,学生作为商务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中的主体,显而易见学生的作用是及其重要的。这就要就在商务学习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商务英语中发挥主动作用,这样教学就会事半功倍。那么就得要求老师在这个过程中,应该积极主动的进行同学生进行交流,学生也得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这样就能在积极主动中进行教学。这样老师也能进行很好的教育。在学生进行学习的时候老师要主动进行沟通,这样可以给同学一些意见,那么学生就能够增强自己的自信心,那么就能够很好的进行学习,学生对商务英语教学模式也就变的熟悉。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和老师要能够进行自由的交谈,在语言环境中和语言情景过程中,学习就会很好,这样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就会增加兴趣,那么在学习中就会更加主动。

3.2客体。在商务英语学习中,顾名思义商务英语的客体就是商务和英语。这就要求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抓住主要精髓。在学习英语中,要讲究的就是在商务上的英语。其中在商务英语的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注重学习英语的过程,还有就是在商务的交流基础上进行学习。其中商务英语的组成主要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商务英语背景知识,在熟悉背景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就是最为重要的,只有这样老师和学生才能知道商务英语的精髓,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同学们和老师们就能最为有效的进行学习和交流。在有些课程讲解过程中,像是在关税及贸易过程中,老师就要积极主动的去找一些关于关税的一些定义、及有关知识。只有这样在丰富的知识讲解过程中,学生对这样的一些抽象知识进行慢慢的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商务知识产生,也只有这样老师和同学们交流更加的主动。同时也有这样在以后的商务知识的学习过程中,老师和学生才能更好的配合,更加具有效率的进行学习。同时这样才能为了以后能吸引更多的学生来学习商务英语增强生命力。

4结论

篇9

外语需求分析这一概念由West,M.于20世纪初首次提出,到上世纪60年代,Taba在制定课程设计流程时,将需求分析正式纳入为其中的一个步骤。在外语教学领域,需求分析最早被应用于专门用途英语领域,是其课程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步骤。布朗(Brown,J.D.)对需求分析做了深入的研究,指出需求分析是收集信息的活动,是为满足特定学生群体的学习需求而设置课程的基础。目前我国外语需求分析的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理论介绍、需求分析和课程设置的关系以及社会需求对外语课程的影响三个方面。唐伟清提出了需求分析下的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原则包括三个方面:

(1)目标需求与学习需求相结合的原则;

(2)学生、学校与社会需求兼顾的原则;

(3)大纲制定、教材选择及教学实施要体现各种需求的原则。徐新宇提出对商务英语的需求分析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即对将来工作环境的分析、对学生的分析、对商务英语语言的分析及对授课环境的分析等。自2009年以后有不少论文从需求分析的角度来分析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但主要是研究高职院校的商务英语专业。阮绩智建议商务英语课程设置应遵循目的导向原则、需求分析原则、科学系统原则以及发展原则。从研究现状来看,关于需要分析理论研究方面的文章较多,但从需求分析理论的角度对新设本科商务英语专业的课程设置进行研究的很少。因此,本文拟从需求分析理论入手,通过走访用人单位调查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能力要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分析的结果提出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建议。

二、社会需求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一)用人单位招聘广告分析作者通过走访人才市场、深入企业等方式收集到一些典型企业的招聘广告,笔者主要对广告中的英语能力要求,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和综合素质要求进行分析。

1.英语能力要求通过对企业招聘广告中的分析,笔者发现企业对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主要包括英语水平整体要求和英语技能要求。对于英语水平整体要求,多数企业都要求英语良好,通过大学英语4级考试;也有不少企业要求英语流利,通过大学英语6级考试。在调查分析中还发现,尽管商务英语专业的本科生都会参加英语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考试,学生基本上都能通过专业四级考试,而且也有不少学生通过专业八级考试,但是企业招聘广告中对专业四级和八级的要求很少。另外,在英语能力要求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两项是口语及写作能力。可见,用人单位更加注重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

2.跨文化交际能力要求目前,越来越多的知名的外资企业、国有企业以及一些民营企业在招聘广告上都明确写道“有海外留学或工作经历者优先”。这其实就是对员工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种要求。在海外留学或工作过的人由于在不同文化背景过得到过锻炼,往往被用人单位认为可能外语能力会高一些,关键是他们的海外经历培养了他们的国际化视野,应该比没有这个经历的人在对外交往中思维更灵活,沟通交际能力更强。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社会更需要较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这种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社会要求应当体现在具体的课程设置上,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在提供英语能力的同时提高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掌握灵活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人际沟通的能力。

3.综合素质要求对于招聘广告中提到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积极热情”可将其视为工作态度,此外还提出了开拓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适应能力,以及在较强压力下工作的能力等要求,可以将上述要求归纳为综合素质要求。通过对招聘广告中对综合素质要求的调查显示工作态度是用人单位最关注的事项之一。对于工作态度的引导虽然很难设置成一门课程,但是学校可以通过课程设置来体现和强化认真严谨的精神及学习态度,以便于学生在将来能将此种态度有效地延伸到工作岗位中。其次良好的沟通能力也是用人单位比较注重的。在实际工作中这种通过语言协商讨论并达成共识的能力较为重要,因此商务英语专业可以通过开设跨文化交际和商务沟通等课程中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沟通能力。

(二)用人单位访谈记录分析通过走访一些企业,与用人单位的相关人员进行面对面访谈,将访谈记录整理分析后,得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可以总结为如下三点:

1.能够有效地交流能够与客户尤其是外国客户有效交流是企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以及成功的基础。很多情况下,尽管做了充足的准备,但由于在传达产品信息或进行项目策划时没有做到有效的交流,或交际技能的欠缺而无法取得预期的效果。一些用人单位指出在这种跨文化的商务交际中,为了避免造成误解,语言的恰当使用及对双方文化差异的深刻理解是极其重要的,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不仅能够胜任与外国人的交流,还能够克服文化优越感和文化偏见,能够和来自异国文化背景的人互相达成妥协与理解,达到互惠双赢的结果。

2.能够熟练运用商务英语语言技能很多企业负责人在访谈的时候都强调英语口语在对外工作中的重要性,希望学校能加强学生在商务交际中口语能力的培养。大部分毕业生在跨文化交际中不能使用较地道的英语进行交流,即便再擅长交际策略及技巧,也不能出色地完成任务。此外,在具有的商务交流中商务专业术语的正确使用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就需要学生平时多积累。对商务英语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如下:熟悉各种体裁的商务文件(如合同、报告、信函、备忘录等),并能用准确的商务术语和恰当的语言进行撰写,能够快速阅读并找到特定信息。一些用人单位指出大部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普通英语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较好,但在商务背景下的英语语言技能就需要加强。

3.能够较全面且正确地掌握商务知识和商务操作流程具备一定的商务专业知识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与英语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区别。大部分用人单位认为学校和学生双方往往重视英语语言能力的提高,对于商务知识有所忽略。一些企业招聘人员在访谈中提到对于像经济学、管理学、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这些商务知识在商务实践中使用很多,应加以重视,希望学校能系统开始这些课程。此外,一部分用人单位抱怨学生的实践经验太少,招聘的毕业生刚开始无法独立工作,必须培训3到6个月才能掌握商务操作流程,较耗费时间和资源。有的企业建议学校增加学生进企业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多到实际工作环境中去体验和学习。通过用人单位访谈记录和招聘广告的分析,可以得出用人单位对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的整体需求有以下几方面:

(1)能够在商务背景下正确地运用英语的语言能力;

(2)熟悉基本的商务知识;

(3)熟练掌握商务操作技能;

(4)擅于运用交际策略的能力;

(5)熟悉国际商务文化,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及能力;

(6)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改进建议

通过前面的需求分析研究,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不但要具备以下能力:

(1)外语应用与跨文化沟通能力即具备较强的听、说、读、写、译能力和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沟通能力;

(2)专业实践与创新能力即具有国际视野,能按国际惯例从事商务活动,处理各种关系的专业实践能力;了解国际商务发展动态和行业需求,在外经、外贸、外事、管理、金融等领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3)综合素质与职业发展能力即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独立工作和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基本的第二外语应用能力。与普通英语相比,商务英语课程设置中的需求分析尤为重要。有效合理的课程设置应该考虑到学习者和社会双方的需求,并以市场为导向。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将学校培养的学生视为面向市场的“商品”,将用人单位视为“消费者”。消费者是否会选择商品取决于其自身的需要,因此,学校在设置课程之前要对用人单位的需求有明确的认识。此外,课程设计者如果对学生选择商务英语专业的动机及其主观需求有所了解,那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也会有相应的改进。

通过需求分析,笔者以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商务英语专业的现行的课程设置为例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1)建议商务英语专业各课程群开课时数的比例为:英语语言能力课程约占50%,商务知识课程(商务专业知识+商务技能)约占30%,跨文化交际能力课程约占15%,人文素养课程约占5%;

(2)建议调整的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中,可将商务英语口语、商务沟通等培养学生商务沟通能力的课时数提高;

(3)增设商务交际、国际商务谈判等实践性课程;

(4)除开设经济学、管理学、国际商法三门核心课程外,选修国际金融、会计学以及电子商务等商科专业课程;

(5)选修文秘英语、法律英语、营销英语、金融英语等专门用途英语课程;

(6)开设有一定必修学分的暑期实习课程,并为学生配备实践指导老师。

四、结语

篇10

何谓《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这是笔者在高职《商务英语》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对自己探索的教学模式所作的一个命名。所谓“微”,是指微课教学。传统社会以大为美,现在微信、微博、微电影、微视频等微概念层出不穷,表明新媒体时代是以“微”为“妙”时代的到来,微课也应时而生。虽然目前关于微课教学的定义还存在争议,百度百科上解释的“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关于微课有一个共识,就是微课比传统课程时间少的一种课堂教学,其特点是短小精悍。所谓“短小”是指教师上课的时间短;所谓“精悍”是指微课短时间内学习的内容精炼,充实,学生学习兴趣浓厚能有大收获。所谓“情景教学”,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有一定情感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在模拟场景中扮演和体验不同角色,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的参与、练习、思考、总结,从而熟悉商务操作的各个流程,帮助学生理解和获取商务知识及技能,使学生各方面能力得到发展。情景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换言之,“微情景教学”是微课教学和情景教学两部分组成,在微课教学中,教师主导课堂讲解商务英语必要的知识技能和应注意的问题,在情景教学中以学生的“学”为中心,也是以学生为主导,时间和微课教学部分的时间基本相当,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一种微课,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的微课。两者相互交融配合,完成一次课堂教学。在教育学原理上,“微情景教学”也是有其理论依据的。按照著名主智主义教育思想家赫尔巴特所主张的教学观,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强调教师的权威引领作用,主张以教师、教材和教室(课堂)为中心。按照著名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的主张,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创设教育情境,由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情境进行自由探索,在探索中获取知识提升经验,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在杜威看来“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和改组”,他把教育看作是从已知经验到未知经验的连续过程,是经验的不断增加过程,而经验是有机体和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主智主义教育和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一直争论不休,实际上两者各有其适合学龄阶段和学习科目。大学课堂不同于中学课堂,不能完全以生活化的教学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以亲身经验代替书本知识,它必须辅以间接经验的学习来掌握丰富的人类知识积累,以尽快形成走向社会所需要的知识能力,但是完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又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而无法接受学不进去,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大学的教学总是在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课程教学之间寻求平衡。可以说,“微情景教学”很好地将两者结合起来了,而且一改以往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不仅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们知道要学什么,该怎样去学习,不再像以前那样不理解课文,觉得课文枯燥乏味,离生活很远,没有兴趣读学,被动的等待知识灌输。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发现自己的不足,需要怎样进一步去学习。

二、《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的过程

高职《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是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微课教学由教师把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并根据转化后的教学体系内容进行提炼浓缩,最后形成微课教学部分的内容,这是《商务英语》课程必要的知识结构,学生必需掌握。微课教学的时间每次在10-15分钟左右,限定在20分钟内完成,这部分教学内容由教师主导,教师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商务英语知识结构。二是情景教学由学生以活动将微课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可以PPT、商务活动情景、小品方式、拍成微视频等方式展示。每次情景教学部分,教师可根据教学体系内容的多少,确定情景展示的人数,展示组别的多少。情景教学部分学生是主体,教师是组织引导指挥者和评点嘉宾。以《剑桥标准商务英语教程(初级)》教材(以下简称《教材》)教学为例,以该教课书的CompanyProfiles内容部分包含的Theworkingday、Corporateculture、Companyhistory、Theinternet四个单元units的教学为例。任课教师备课前可以作一整体规划,比如将四个单元内容作为一个整体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教学目标是什么来进行本部分内容的整体把握,在此基础上,将每个单元分为4-5次课8-10个课时来完成,分别规划好每次课的基本任务。第一次课,由教师向学生介绍本单元学习重点,需要掌握的技能、生词。并针对该单元的重点提出问题和要求学生要做的任务,这包括给学生分组来完成下几次情景教学任务,要求学生课下认真搜集和查找资料,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搜查方式,思路以及网址书籍等有益资料,帮助学生课下能够顺利完成任务。第二次课,分为四个阶段,首先是教师微课导入阶段,任课教师微课导入本次课的内容,调动学生接下来做情景教学部分的氛围。在教师主导的微课结束后,进入第二阶段学生情景教学展示阶段,由学生做主角进行分组商务活动中的情景展示,将教师布置的任务演示完成。第三阶段是学生评价阶段,让选定组的同学对刚才其他商务活动情景展示组同学的情景进行评价。第四阶段是教师最后评价总结阶段,包括总结各组情景展示的优点和不足,当然在评价阶段,教师要以表扬鼓励为主,为了能保持学生参与情景展示积极性,教师的鼓励尽量具体化,如具体指出哪个句子,哪个词,哪个情景,哪个表演到位。第三次课,重复第二次的过程,但是,单元的教学内容有所递进。第四次课,在教师的指导下,重新看课文,并将本单元重点和技能总结出来,教师可以再次考察学生们是否已经完全掌握了本单元的重点内容。这次课的主要目标是以知识的查缺补漏为主。接下来以《教材》中Theworkingday单元为例,进行以学生为主体微课的简单介绍说明。在第一次课上,教师的主要任务有如下四个方面:一是要将单元的重点导入,并告诉学生本单元学生要学会的技能:能在商务活动中清晰有效的进行自我介绍以及介绍他人;能够在商务活动中得体妥善地接待客户;能够翻译并正确书写商务名片。二是学习生词。三是介绍工作日可能会遇到的一些场景,自己入职初期的遭遇,一些相关电影或电视可能具有的相应片断。四是布置下一次微情景教学课的任务。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定两个场景,第一个场景是:让学生想象自己是即将入职的新员工,第一天到公司上班,让他们想象会是什么样的情景?应该做些什么准备?可能会被问到什么问题等一系列问题对学生进行启发。并将学生分为几组,其中一组模拟作为一个微型小公司,组内所有成员都有自己的职位。要求:学生模拟真实公司入职情景,找自己组内担任相应职务人员,介绍自己公司每个成员的职务及主要职责;另一组中的成员模拟新入职员。第二个场景是:并将学生分为几组,每组作为一个微型公司,然后任意两组的公司进行互访,一个作为访问公司,另一个作为被访问公司,公司应做出怎样的接待等任务。通过使用这种模拟演示的方式,将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主要学习任务交给学生们自己来完成。学生可把这种模拟形式录制成短小的视频,拿到课堂上来演示,也可以直接在教室中演示,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参与到学习当中,体验自己是学习的主体。在第二次课上,首先是教师微课导入Theworkingday单元的一些知识及场景情况,调动学生进行微商务情景展示的兴趣。接下来让学生分组依次进行微商务情景展示,课程内容主要是涉及自我介绍(Talkingaboutyourselfandintroductiontoothers)、welcomenewstafformembers和businesscards的正确书写等场景。学生情景展示可以多样化,如事先拍好的微视频、现场微商务情景演绎、PPT展示讲解等。接下来由另一些组的同学对这些组的展示情况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至少说出一个优点和一个不足。在学生评价完后,教师进行总结评价。不仅评价情景展示组的展示情况和优缺点,也包括对学生评价的客观评估。在第三次课上,重复第二次的进展阶段,内容由聊本人工作延伸至许多问题其他人的工作(Askingaboutotherpeople’sjobs)。第四次课,教师做出对比、评价阶段。教师引领同学再次仔细阅读教材内容,将课文与模拟演示作对比。利用简短时间点评学生本单元的情景演示,这样学生可以清楚自己所做的演示有哪些不足,也就知道自己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学习。也可在课堂任意抽查几位学生对本部分内容的掌握情况,达到复习巩固的效果,并对其中的不足和需要补充之处做出解说。最后教师再给出本单元可能涉及到的基本商务英语情景、词汇、句型和语法进行回顾和学习。

三、《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的成效

在现在这个言必称成效、绩效的年代,成效或绩效成了时髦词汇。坦率地讲,在高职《商务英语》专业课程为期一学期的微情景教学的改革成效来说,成绩是有一些,但不是特别明显。最主要的成绩是学生微情景教学兴趣很高,自主学习能力有所增强,对真实商务情景有了更多了解。成绩不明显的原因值得分析和思考,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己的改革时间进行不算太长

虽说为期一学期,实际上除了掐头(开学)去尾(学期结束)和放假放掉几次课外,还有一个就是,每单元的四次课有一半是常规课堂教学,并不是每次课都是微情景教学,所以就算微有成效,也不尽能全部体现为微情景教学的功劳。

(二)缺乏相应的控制组和对照组

虽然本人在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进行了为期近一年的微情景教学改革,但严格来说,改革的成效要有对照组和控制组才能体现出来。本人这一学期所带班级仅为一个班级,缺乏相应比较对照的对象。

(三)教改经历不多

对这次的微情景教学改革是一个尝试。并不能说是很完善很周全的改革,虽然前面说得有板有眼的,但有的地方还不成熟,仍需要继续探索。

四、《商务英语》课程微情景教学的注意事项

微情景教学作为一个教学改革新尝试,做好微情景教学,需要课前多作准备,同时须注意以下事项:

(一)教材体系如何转化为教学体系内容

教师应从课程教学目标、教材整体内容来确定如何转化,而不能一个活动或者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来转化。否则,没有整体观念的转化,重要内容或重要商务情景丢失,影响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技能结构。

(二)微情景教学中师生角色与互动问题

微课教学部分以教师为主导和情景教学部分以学生为主导,并不是说,微课教学部分不需要学生参与,情景教学部分不需要教师参与,而是两部分都需要师生的互动,只是两部分中,师生在互动中的角色不一。微课部分强调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情景教学部分学生是情景展示的主体,教师是情景教学组织引导的主体,两者的互动能使教学活跃生动,同时教师也从互动中了解学生对本部分知识内容的所长所短,减少学生所长部分内容的教学,增加学生所短部分内容的教学。

(三)如何克服学生搭便车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