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学习心得范文
时间:2023-03-29 14:30: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继续教育学习心得,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于“职业倦怠”
当我意识到自己的情绪烦躁,易怒,机械应付,消极怠工时,我以为是我自己堕落了;当我发现周围的同事也一样的精疲力竭,麻木不仁时,我以为是我的学校出了问题;当今天,老师把“教师的职业倦怠”当作一个专题来讲解时,我才知道这其实是我们这个群体的流行病。
从对他的定义,到主要的表现形式,以及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源 ,无论是理论上的分析挖掘还是实例中的种种表现,老师都做了深入而切合实质的分析讲解,也让我多年的困惑豁然开朗。
可惜,透彻又如何?豁然开朗又如何?应对解决的办法依然是那么的无力且无奈。三大因素中,社会因素,我们改变不了;学校因素,我们亦改变不了。能改变的只有自身因素了,改变什么?改变我们的认知和态度,也就是用一切可以运用的手段使自己感到快乐,感到幸福!
能吗?我们能做到吗?能吧?尽量吧!
关于“师德”
在这个问题中,我处在一个很尴尬的位置,既是实施者,又是受施者;我既是一位老师,又是一位家长;我既履行着一个师者应遵循的道德,又反感着师者利用孩子获取的“小利”;我既渴望受到我的学生和家长应该给予的尊重,又贬斥着孩子老师的恶劣行为.......
老师说现在社会不满意度最高的职业就是老师了,这在我听来着实有点危言耸听,这大概是我所处的环境造成的吧:农村学校里,一帮农村出身的老师教着一群农村的孩子,不时的还要接待一些身上明显写着“农村”二字的家长,让我们以怎样的姿态来向他们要吃要喝呢?不在他们身上贴钱已经是对我们最大的贿赂了。
篇2
王玉凤
2012年我参加中小学继续教育培训,使我认识到课标对教师教学的重要性,以及指导性。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作为教师就必须善于接受和消化新观念、新知识,认真钻研业务。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我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使学生产生敬重感,自觉自愿地接受教育和指导。因而通过不断地学习,使我不但在理论上对教育、教学有了更深层次的体会,从而在教学中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把这几个月学习的心得总结如下:
一、通过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学生是独立的人,有独立的思维和见解,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教师的主导作用,同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和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继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会慢慢成长,才会科学探究,最终才有可能成为可造之才。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二、通过对继续教育的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新课标,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三、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四、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在现实的教学中,我尊重学生人格,以平等态度对待学生。爱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它与缺乏尊重的“严”是相对立的。因此,有时“严”做不到的事情,通过尊重这种教育手段,却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我班有几位学生,对学习物理总是入不了门,有时我真想当众训斥他们一顿,但我转而一想,万事都有原因,只要找出原因,对症下药,像这种“病”是可以医治的。这种心理上的病却永难根治。于是,我分别找他们谈心,耐心细致地讲解如何学习物理,如何听物理课,并及时给予鼓励。首先,老师要关爱和尊重所有的学生帮助他们完成学业,建立自信,使他们体会到老师是一视同仁者;其次课堂内外表现出对问题处理使用一个标准,即处处体现出公平与平等,让学生感到老师没有私心;最后,当学生有成绩或有缺点时,能用一种负责任的态度去鼓励与批评。当老师做到了这三点,学生就会愿意接受老师的指导与建议。所以我做教师的在发号施令或做出指示或准备介入之前,如果能够征求一下孩子的意见,询问一下他们的要求,了解一下他们的感受,耐心听取一下他们的想法,处理起问题来可能就好办多了,而且能够适时介入,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篇3
【关键词】信息化技术;继续教育教学;应用
1引言
信息化技术的到来使得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等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方便,所以,信息化技术改革势将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其中,教育领域更是一大关键,讲信息技术引入到继续教育教学中就是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的一大尝试,而事实表明,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继续教育教学成效显著,具有很大的可实施性。
2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教学中的发展现状
在教育信息化教育这一历程中,我国相关研究者进行了大量的科学研究,不仅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理论知识,还在实践环节中积累了大量经验,对于教育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与想法。特别是在20世纪末,在这方面的研究更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为教育信息技术化提供了有利环境。另外,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也是可圈可点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对资源进行开发、结合、应用,实现了资源的共享。随着信息化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对教育信息化的把关更为严格,这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信息化的质量,同时建立了一套标准系统体系,为信息化技术在继续教育教学中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3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中的应用内容
3.1教学资源信息的整合
在继续教育教学中对于教师的教学质量十分看重,为了尽可能地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学资源信息进行整合,一方面意在引起教师对教学质量的重视,另一方面也为教师提供学习平台。讲各种学科中的优秀教学视频、音频、资料等信息进行整合,并建立资源库,最大程度的进行即时更新,为相关人员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3.2将数据库和动态网页作为课程教学载体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效率低、难度系数高、速度慢、复杂等,这一系列的问题为实际教学管理带来了极大的不便。信息化技术的引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将课程内容信息化,对课程内容进行了处理、保存、更新数据等,同时,结合其他的多媒体技术,将数据库和动态网页作为课程教学的载体,进一步实现了教学信息化。
4信息技术应用于继续教育教学的特点
4.1功能丰富
在继续教育教学中要求其所包含的信息丰富多样,便于实际教学,将信息化技术引进继续教育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将子系统与模块联系在一起,实现了一体化,而且还引入了不同类型的教学资源,为师生管理提供了多样化的服务,实现了系统信息的共享,多样的功能为继续教育教学提供了极大的发展空间。
4.2学习虚拟化
传统教学中的学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控制,时间与空间是主要因素,但是信息技术的引进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使学生处于一个虚拟的学习空间,可以随时、随地的进行日常学习。常见的形式是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室、网络学习小组等,让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中学习,不仅为其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还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学习、交流平台[1]。
4.3管理自动化
教学管理在实际教学中十分重要,并且由于信息量巨大,在操作上难免会有所困难,将信息技术引进到继续教育中又为教学管理提供了方便。通过计算机网络将学生学籍、档案、成绩等进行整合,实现了信息的统一化,而且,借助信息技术又将这些复杂的、多样的信息转化为一种更为直观的方式呈现,为教育管理者降低了工作难度。每位用户都可以进入系统,了解相关信息,比如:学籍管理、教学管理、考试管理、信息等,而管理者只需要通过一些信息就可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4.4教学人文关怀更胜
传统教学模式在“人文关怀”这一教育理念中严重缺失,教师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与主观性。但是信息技术的引用,很明显克服了这一点,通过信息技术处理,对学生认知水平作出评价,并针对学生学习水平设计了一系列的相关教学资源,最大化的实现了“因材施教”。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水平与兴趣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时间、内容等。
5信息化技术应用于继续教育教学的意义分析
5.1保证受教育者学习效率,为其提供便利
信息化技术讲教学内容转变为灵活的信息,实现了教学虚拟化,只要是想要接受此种教育社会人士只要利用网络、手机等信息化技术与实体都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学习,而不需要特地的抽出一些时间学习。另外,通过信息技术在很多大程度上实现了资源共享,同时也能够依照自己的行业、兴趣等结交更多有志之士,相互学习互补,对于教育接受者而言,存在很大的利益。
5.2扩大了学习途径、形式
信息化技术下,继续教育教学的呈现形式更丰富,扩大了学习途径与形式。常见教学资源一般有文字教材、辅导教材、音频、视频、直播课堂、微课、学习论坛等,这些都是不同的学习形式与路径,为受教育者提供了多种可选择的空间,为继续教育教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学员之间的学习、互动也为情景探究自主学习模式提供了条件。
6继续教育教学信息化发展策略
继续教育信息化是时代需求,也是发展需求,其发展离不开诗意的栖居战略支持,优秀的团队合作,创新的思想、严格的管理等,基于此,对继续教育教学信息化的实际发展进行深入分析,提出几点策略。
6.1加强队伍建设
无论是在那个行业优秀的操作队伍都是十分重要的,在继续教育教学信息化的过程中首要的一点就是加强队伍建设,对信息化流程、细节、内容、重点都有很好地把握,在实际应用中能够最大程度的发挥信息化技术的作用,提高继续教学教学的质量。在此过程中要求相关人员能够独立、熟练的使用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化技术及其实体,另外,还要能够对系统的构建、完善等有所了解与贡献,除了一些硬件技术要求,还有软件技术方面的要求。另外,除了技术水平的提高意以外,还有相关人员专业素养的提高,作为一名合格的员工,必须能够严格要求自我,遵守公司相关规定,自觉做好本职工作。
6.2建立优秀教师资源库
在继续教育教学中优秀的教师资源关系到受教育者的实际学习效率,所以,在其信息化的过程中,必须建立优秀的教师资源库,为受教育者提供良好学习资源。优秀的教师是实际教学的骨干,也是继续教育教学的中心力量,建立优秀的教师资源库不仅有利于学习团体、培训组织等的构建,还有利于教育资源质量的提升、受教育者学习效率的提高,在继续教育教学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6.3加强管理体系的构建
继续教育教学信息化是一项复杂、长期的发展过程,严密的管理体系是其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此的管理主要是指对于相关人员的管理,建立一套完整、严密的管理体系一是需要对管理理念进行更新与完善,以信息化技术为准,有组织、有科学性的对管理理念进行适当更新与完善,保证信息化技在继续教育教学中的良好发展;二是需要将理论付诸于实践,依据实际事实建立一套符合实际发展的实施准则,严格按照此管理体系进行。
6.4对信息化技术内容进行创新、完善、推广
为了更大化的促进继续教育教学的发展,奠定其坚实地位,就必须能够依据时展的需求对信息技术内容进行创新、完善与推广。根据目前的情况来看,继续教育教学内容已经在逐步趋向技术标准,但是在学习资源、教学资源等方面还稍有欠缺,另外,在实际的推广应用中,也缺乏一定的实际培训、技术标准等,尚未得到理想的推广效果,所以,除了理论的完善与创新,还要对实践提出高标准要求。
7结语
在我国教育发展中,继续教育是一项具有重要发展意义的教育活动,对于教育普及率、教育水平、社会财富积累等都起到了促进作用。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继续教育教学中是继续教育发展的一大进步,也是社会生产的一大进步。
【参考文献】
[1]涂郑禹,柳琦,李磊,李文彬.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化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天津电大学报,2014,(04):35-39.
篇4
一、熟悉并运用一体机教学设备
使用一体机教学设备的运用因涉及技术操作问题,使用不熟练或运用不当都会影响使用效果。针对一这情况,学校采取加强对一体机教学设备的操作培训,让不会的教师逐渐掌握各项设备的操作技巧,让学校的教师逐渐接受并能熟练运用。一体机的形象化和表现手法的多样化沟通了语言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的联系,它可以变抽象为形象,变静态为动态。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运用的感觉器官越多,它们的作用发挥得越充分,那么知识就越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在教学中,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许多教学内容涉及到一些事物和现象学生无法直接看到,或平时经常看到但观察得不够细致,例如在《动物微生物》的教学中细菌的特点、分类和形态特征的教学借助使用一体机教学将一些典型的微生物做成幻灯片或三维动画形式,描述其形态与生化过程,变抽象为直观、变静态为动态地向学生展示细菌的特点、分类和形态特征,并提供丰富的感知表象,加上教师的适时解说和适当板书,可极大地调动课堂气氛,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帮助学生主动探索畜牧兽医的奥秘,切实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
二、运用一体机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运用一体机制作课件可以呈现事物现象的本质属性,美妙的自然风光,奇特的自然现象,事物的本质特征,事件过程的演绎……还可以运用各种技巧,如对比、叠合、拖移、夸张,以及将事物变大为小,变小为大,变快为慢,变慢为快等等,使学生对事物的本质,事件的发展有直观的感受,清晰的逻辑,深刻的印象。
一体机教学以独特的优势在这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固定模式,具有超时空限定的特点,学生获取有关信息并进行在线协作学习的功能,具有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功能,具有实时传输视频、音频、文本等多媒体信息功能,能实现网上多媒体信息传递和信息资源向流通、星型散射、点对点、异步、同步传输功能,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优化学习资源,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向预定教学目标前进,为教师组织多种教学形式提供了方便。如笔者在《畜禽生产》中讲授仔猪的接生这部分的内容时,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出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丰富的外部刺激,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既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又如,犊牛的饲养管理,除了教师介绍相关的饲养管理要点外,还可以通过播放犊牛的饲养管理的相关录像给学生看,使学生对犊牛的饲养管理的相关工作了解更深入了,以后在牛场工作时操作起来就架轻就熟了。
三、利用一体机丰富教学内容,培养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运用一体机进行教学时,要正确认识其教学辅助作用,教学中更应突出教师与学生的主导和主体地位,多媒体的文字、图片、动画及影像,只是配合教师的知识传递和学生的知识吸取、理解、记忆、运用,只有教师生动的讲解诠释和适宜引导与学生的主动学习、思考、理解、联系产生互动,通过师生的共同探讨,迁移运用,才能促成课本知识教育与一体机教学的有效结合。深入理解、想象,并将课本知识与现实联系起来加以灵活运用,促成创新意识,从而锻炼和提高了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的需要,充分发挥一体机教学的优势,在教学中做到合时宜,使其真正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勤于思考、乐于探究、自主获取知识及借古喻今、关联运用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畜牧兽医的教学当中畜禽场的环境设计这部分内容,笔者在上课前到学校的养殖场现场拍摄提取图片影音资料,还把市场上最新的设备和工艺方法等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现于课堂上,使学生在课堂中就能够很好地了解、掌握实际情况或者畜牧行业的最新动向,这样也就大大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讲授《动物营养与饲料》中“畜禽日粮配合”一节时,首先把事先制作好的课件利用一体机向学生展示典型的饲料配方,并引导学生在分析配方中各营养物质的含量与营养价值,然后讲解饲料配方的原则、要求与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配出科学合理的畜禽日粮,并让学生自己动手设计不同种类、不同生产目的的畜禽日粮配方,分组讨论,然后在进行评比,看谁的配方更科学、更合理、更实用。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引导下自主学习、主动学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四、利用一体机,达到体现重点、突出难点的作用
一体机的多媒体技术通过鲜明的表象,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能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和探求事物本质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习者的理解和记忆。课堂上教师应从基础着手,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地强化重点、分散难点,用一体机辅助教学,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十分有效。例如,在讲解“体温计的使用”内容时,人体的温度变化是细微的,课堂上很难做到每人一支体温计,操作起来又极不统一,使用一体机教学就方便多了,可将画有温度计及其刻度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来,可使全班学生均能看见,效果显著。
学习的根本目的就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运用一体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练习,让学生在练中玩,玩中练,增加了练习密度,减少了无效时间,从而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提高了课堂效率。在评改作业时,用一体机可以把作业或练习中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好的解题思路等通过课件或实物投影仪展示出来,启发绝大多数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智力。
篇5
2017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一】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有人说,教师是春蚕,是蜡烛,是航标灯,是导航员。而我要说,教师就像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需要吸收多方面的营养:有科学的教育思想,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言论,有广博的学识,有令人佩服的教学艺术,有较强的人格魅力,有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始终在做着一个好学生。多年来,在教学工作的同时,我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新课程改革这股春风吹来之后,我更感觉到如鱼得水,反复翻阅新课标,领会其中的真谛,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我都积极参加。教师应有一种苦读, 苦学的精神。苦读、苦学应该是教师的天性。学习研究新课标新课程,让我有了方向从学习中我懂的了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我在不断的学习,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探索,从教材、教参、课程标准中去触摸新课改的灵魂,准确把握教学的尺度。研究中考题体会其中蕴涵着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在同行身上学到的好方法也及时去应用。我和学生们相互学习,共同成长。我想,所谓的教学相长就是这个意思吧! 如此种种,我在做好学生的基础上,也在努力的做好教师。做好学生是磨练我的重要历程;而做一名好教师是我的终极目标。
2017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二】 教师专业是动态发展的、终身持续的过程,现代教学应是建立在教师学习基础上的。必须在加强和发展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同时,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以适应学习化社会、终身化学习的需要。由此通过对教师专业观发展历程的回顾,通过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时代内涵以及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改革原则的论证和阐述,探讨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创新的机制,明确教师的专业成长与教学的发展性是一种不断演进、不断超越的创造发展历程。因此,努力实施继续教育工程,加强中小学师资队伍的建设,开展面向21世纪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面临新形势的需要,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综合实力的需要,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为教育夯实了基础,教育的发展必将迎来一个美好的春天。
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全体在职中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学习期间,在与实际相结合不断的实践,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现将一些学习体会做个小结。
一、通过学习,我首先是更新了观念:对教师来说,研究是学习、反思、成长、发展的同义词,与专业人员的研究具有质的区别。它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诊断性研究及实践者对自身实践情境和经验所做的多视角、多层次的分析和反省。通过学习,从过去的我与现在的我的对话交流,是努力摆脱已成的我,为不断获得新生的过程。努力研究自己,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自己、发展自己、更新自己。
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守护人。他将教师角色定位于学习者、研究者、实践者。教师首先是学习者,不仅要善于向实践学习,向理论学习,而且要向学生学习。教师是研究者,带领学生主动积极参与科研课题的研究。教师是实践者,实践的内涵是变革。
二、教育无小事。一个细节可能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一个教师最可贵的品质在于他能从日复一日的教学生涯中领悟和体会到教育的真谛,开掘出散发着新鲜芳香、体现着高尚情操的教育细节。学生是具有极大可塑性的个体,是具有自立发展能力充满创造力的生命体。概括地说,教育的真谛在于启发自觉,在于给心灵以向真、善、美方向发展的引力和空间。
三、就人格而言,无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任何学段,师生之间都应该是天然平等的。教师和学生不但在人格上、感情上是平等的朋友,而且也是在求知识的道路上共同探索前进的平等的志同道合者。
在教育中,教师要用自己的行动去感染学生,要用自己的言语去打动学生,把自己对人或事的真情实感流露出来,以此使师生间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正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抓住机会,适时地把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给学生,与学生通过交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教师的语言要有魅力,要富有人情味、趣味,同时又要富有理性。这样的语言才能让学生愿意接受,达到教育的目的。暖人话语,滋润心田。温暖的的话语,可以使学生深深感到教师真诚的关爱,从而拉近师生的距离。教师对学生还要有一种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爱,这种爱就是严格要求,严而有度,更要严而有理。
除了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外,我们还需要结合个人情况及教学环境和特色来很好的贯彻和应用它们。这个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发现和自我完善的过程,除了需要不断客观的看待过去的我,我们更需要一份持久的热情,一份对教育、对学生、对社会的神圣信仰与追求!
2017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个人学习心得体会【三】 远程网络继续教育为我们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通过远程网络资源,我学习了职业理解与认识等九门课程,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我非常珍惜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把远程教育研修作为提升自身素养,促进专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学习方式。我惊喜的发现,给我们指导的专家老师们,无疑都是我们每位学员治学的楷模。在研修培训中,那一个个生动的教学课例,让我们更加贴近了课堂;专家们精辟独到的分析又使我们知道了教学中应该注意什么,哪些细节需要扬弃,哪些地方需要改正。经过这次研修,我深深的感觉到:教师不仅要具备高尚的师德,还要有渊博的学识,这是我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
在这次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如:怎样处理教材的重难点,备学生,这是我备课的困难点,但通过这次培训,我了解了哪些是语文备课的重点与难点以及如何备学生。
篇6
关键词:继续教育;信息化;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军队继续教育,是指对官兵进行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再教育。发展军队继续教育,是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实现科技强军的一项战略性举措。探讨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继续教育模式,对培养能打赢未来战争的信息化人才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一、军队继续教育的特点
正确认识和把握军队继续教育的本质特征,是搞好继续教育的起点,对于发展军队继续教育十分重要。军队继续教育具有以下特点:
(一)全员性
军官经过院校的“一次性教育”后走上工作岗位,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岗位的变换,往往难以胜任工作,需要通过继续教育来补充和提高。战士大都是中学毕业后应征入伍的,不能完全适应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同时,如果在部队服役期间,其知识、素质和能力得不到相应提高,退伍回到地方也难以适应再就业和个人发展进步的需要。所以,军队作为一个“大学校”必须高度重视对广大官兵的再教育,军官和士兵要全员参与,而不能厚此薄彼。
(二)差异性
军队继续教育对象人数多、年龄跨度大,在身心发展特征、经验经历、知识基础、接受能力、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即使同为某一层次的军官或士兵也或多或少地存在这种差异。
(三)终身性
在高新技术领域里,现有的知识以每年20%的速度衰减,因而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实现知识和能力的再生。人的良好素质的形成和提高,也不是“一次性”的学历教育所能完成的,而是长期努力学习、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一次性”的学历教育只能是打基础的阶段性教育,继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继续和延伸,将伴随每个人的一生。
(四)创新性
继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把学习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创新能力的开发,必须借助于以实践为基础的继续教育。继续教育虽然包括知识的传授,但它并不是对已有知识的简单重复和再现,启迪人们在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运用创新性思维,使大脑中的各方面知识建立起各种新的联系,引发创新的灵感,从而使已有的知识产生新的价值,进而变成新的知识。
(五)新颖性
新军事革命的浪潮极大地推动着现代军事理论和技术的发展,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装备、新训法、新战法不断涌现。继续教育必须及时充实这些新知识。
二、信息化对军队继续教育的影响
(一)信息化教育的内涵
教育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系统的一个基本要素在教育的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并以此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其内涵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一个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教育环境,在这个环境中架起开放的平台,所有的教育资源在这个平台上得到沟通和交流,新的教育规律和教学模式在这个平台上产生并得以运行。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仅是信息技术的引入过程,更是教育思想、教育观念转变的过程。
(二)信息化对军队继续教育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时空的界限,使教育向所有愿意和需要学习的人开放,使广大官兵的全员参与成为可能。信息化环境中知识间的连接是网状的、板块的、发散性的,有多种组合和检索方式,可以实现因人施教,使官兵能够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按需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更新速度加快,获取信息更加快捷,便于官兵及时了解前沿、掌握最新知识。
在信息时代,摆在每个官兵面前的是浩如烟海的信息资源。因此,教育必须改变以记忆程度为指标的评价原则,充分培养官兵的想像、思维、判断等认知能力,这与继续教育创新性的要求也是一致的。信息技术利用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途径充分刺激学员的不同感官,改善了人脑获取信息的功能。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发展,使某些抽象、复杂的技术过程变得简单明了,有利于学员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思考与探讨。信息化平台能实现人与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与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这些都有利于官兵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很好地适应军队继续教育的需求,给军队继续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
三、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军队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的基本原则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观念、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教学原理、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过程直至教学组织形式的整体、系统的操作样式,这种操作样式是加以理论化的。不同的教学模式有各自不同的侧重点,有的侧重过程,有的侧重组织形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在教育改革中起到龙头作用,地位非常重要。构建继续教育教学模式应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 注重整体效应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的不同,教学的过程和运用的方法就会不同,形成的教学模式也就不同,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构建也绝不是简单的选择,因为没有一种教学模式是普遍适用的,都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和要求。要注意整体效应,坚持系统的观点,对众多模式进行合理搭配和优化组合,使其有机配合,发挥整体效能,并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而富有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2 教、学、做的有机结合
教学模式的构建表面上侧重在“教”,但是在构建过程中还要注意到“学”和“做”,因为“教的法子依据于学的法子、学的法子依据于做的法子”。要考虑学员的认知规律和接受能力,多从学员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体现学员的主体地位。多分析信息化战争本身的客观规律,把握信息化战争的本质和特点,仗是怎么打的,装备是怎么使用的,就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
3 着眼于信息化战争的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化建设的发展,武器装备的结构进一步优化、效能进一步提高,作战方式呈现多样化,作战指挥有了新突破。对官兵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具备更高的作战素养,更强的指挥能力、应急能力、协同能力和过硬的心理素质,所采用的教学模式必须能够适应这种变化。
(二)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构建
计算机模拟技术、数学建模与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网格技术、分布式交互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的应用,可以使继续教育实现教学情景化、目标个体化、学习自主化、任务合作化、管理自动化,为教学模式的构建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基于此,提出了几种适用于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继续教育的教学新模式:
1 情境创设
“情境创设”即为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对知识的理解只能由个体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这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知识依赖于具体情境,脱离具体情境的抽象的、枯燥的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没有任何吸引力的。但是让学生总是在具体情境中去学有时又是不现实的,如在一些危险的或价格昂贵的情境,所以需要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的教学模式要求构建与教学内容高度相关的学习情境,在真实的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学,获得必要的感性认识和技能,借以扩大和加深理性认识,提高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情境创设越逼真,即教学越贴近实战条件,教学效果越好。信息化战场是“无形”战场,情境创设难度较大、要求更高。例如:在复杂电磁环境中进行通信对抗训练,要运用计算机仿真技术、网络技术、激光技术和数字通信技术等手段模拟战场环境和作战对手,按照复杂电磁环境的构成要素来设置训练环境,综合考虑辐射源部署情况、辐射源发射情况、战术运用情况、周边民用电磁辐射情况和自然电磁辐射环境,建立相应的三维战场环境图形图像库。在进行舰艇战术训练时也可采用此种训练模式,依据不同想定利用模拟技术产生相应的场景,组织多形式、多课题、多情况的系列作业,引导学员运用所学理论,按照部队的作战程序进行推演,引导学员在“演”和“练”中进行“抗”与“研”,培养学员的实战能力和应变能力。
2 个体差异
“个体差异”即注重学员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官兵在身心发展特征、知识基础和接受能力等方面客观存在一定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到这种差异,而不能教学对象一把抓,教学内容一锅煮。注重学员个体差异的教学模式实质是因材施教,实施个性化教学,其核心是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学员的特长、个性、基础、需要等进行训练,即部队建设需要什么、学员目前缺少什么、我们就学什么。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不可能对每个学员都量身定做一种教学方法,可以根据情况对学员进行分组,分组的方法也不拘一格,可以按学员经历经验分组、按学员能力分组、按不同部队的需求进行分组等。对不同的分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同时教员应充分利用视频技术、数字通信技术、网络技术等监控学员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和解决。对于学习效果较差的学员可以单独辅导,增加学习时间和训练次数,不使学习困难的学员掉队。
3 角色扮演
战场就是一个舞台,军人就是表演者。角色扮演就好似在演出,在教学上的角色扮演,就是提供一个战场问题情景,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分布式交互模拟技术等让学员担任情景中的角色并投入表演,其余的学员充当观众,注视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具体行为,学习者通过自己扮演的角色去感知客观世界和获取有关技能。表演结束,角色扮演者及充当观众的学员和教员共同讨论表演的行为是否恰当,并进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有利于学员合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教员和学员之间的互动交流,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积极性,有利于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教学效果的好坏取决于角色扮演者是否能像他们所扮演的角色那样思考、行动,学员往往由于心理紧张、信心不足等原因,不能把自己很好地融入所扮演的角色,总是在被动等待教员的指令,这严重制约了学员能力和素质的提高。“观众”学员也可以把自己融入问题情景中,假想自己就是角色的扮演者,与正在扮演的学员所采取的措施进行比较、互相印证、取长补短,再结合教员的讲评,从而获得内心的感悟。
4 反馈调节
反馈调节的教学模式抓住了及时反馈的原理,将行为控制原理用于教学,使教学确实能够做到循序渐进,能使大多数学员掌握所要求的技能,具备所要求的能力,在教学中应普遍采用。这种模式要求教员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如计算机测试与评分、学习问题诊断等不断对学员的的学习过程进行采样分析,对其进行指导,使学习过程实时精确可控。学员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也应及时与教员进行沟通,也可在教学阶段结束时通过集中讨论的方式来交流,总之学员与教员之间信息交换得越频繁,学员的学习就越容易成功。采用此种模式时,“及时”非常重要,要把问题消灭在萌芽阶段、初始阶段,而不能等问题积累,造成学习脱节。
通过分析信息化条件下军队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将其归纳为“十六个字”模式,即“情境创设、个体差异、角色扮演、反馈调节”。这几种模式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联系的整体,例如:注重“个体差异”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频繁的“反馈调节”至关重要;“情境创设”与“角色扮演”也是密不可分的。选择的时候不是只能用一种,可以选用多种模式交替配合使用。
篇7
【关键词】导师制;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块设计;实践
继续医学教育是一种连续性、全员性和终身性的基本医学教育制度,是医务人员提高业务水平、补充专业知识、拓宽领域视野的重要渠道,是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的有效举措[1]。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体系的基石,其业务水平是医疗卫生机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命脉。根据国家继续教育信息化行动战略的部署,分析我院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开展以来的问题与不足,深度剖析原因,以需求和任务为导向,以导师制为基础,初步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框架并组织实施,不断推动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快速发展。
1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1缺乏正确导向,思想认识不足
根据目前国家对医务人员每年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学分要求,多数医务人员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动机是为获取继续教育学分,忽略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是更新专业知识、获得新技能和提升业务水平的有效手段[2-3]。在国家政策性的刚性要求下,缺乏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正确导向,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强有待加强。
1.2临床业务繁忙,工学矛盾突出
由于临床工作的紧迫性及高压态势,医务人员的学习时间和精力有限。在医院集中组织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学习时,部分员工无法做到脱岗学习或因临床工作突发状况被迫终止学习,严重影响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1.3缺乏系统培训,内容形式单一
缺乏科学系统的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培训方案,部分培训项目之间内容重复,针对性不强,脱离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打击学员学习的积极性[4];传统的授课培训形式、培训方法与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未充分利用互联网等信息化技术手段。
1.4缺乏效果评估,监管力度不够
各临床科室举办的理论讲座、技能培训等流于形式,活动开展不规范、考核不严谨。培训结束后,培训内容、培训学时、培训考核成绩等信息记录不全,缺乏有效的全过程监管机制[5]。培训结果不易评价、考核记录不够详实,无法获取数据进行原因分析,不易实施效果评价,无法进行持续的质量改进[6]。
2导师制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型的构建
2.1以需求为导向,设计管理平台模块
以本院数字图书馆平台为建设基础进行拓展延伸,借鉴文献经验、历经专家讨论、听取技术公司建议,经院周会上集中讨论,初步拟定以导师制为基础的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模块(试运行)。管理平台分三个模块:导师管理、培训项目管理和培训课程管理。医院为每位职工设定个人账户,采取电脑端和手机客户端通用的灵活方式登录管理系统,瓦解工学矛盾与时空壁垒。
2.2以任务为导向,界定管理平台角色
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以任务为导向,界定了医院教育科、导师、职工三个角色。教育科管理部门负责平台日常导师申报、培训项目与课程的审批。对导师履职情况和培训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和过程管理,对年度实施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进行数据分析,从而进行医院继续教育工作的持续改进。导师通过平台,可以网上申报培训项目及培训课程。培训项目按层级分为院级、部门级、科室级,按性质分为资质类、权限类、业务类。导师根据培训内容选择相应分类,填写培训项目的详细信息并进行申报,由教育科审核通过后在培训周期内完成培训。职工通过平台,一是可以结合自身专业需求选择正在进行的培训项目和培训课程报名,通过参与培训、学习、考核和申请学分的过程,成为导师制的学生参与继续教育活动;二是满足副高以上职称的职工可申报导师资格,成为导师制的导师。
3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过程管理
3.1培训项目的导师制管理
导师身份确认后结合学科专业,由导师掌控医院或科室层级的培训项目进程,起到“以点带面”,传帮带的作用。在平台导师通过疑难病例讨论交流、技能操作多媒体视频资料上传等多渠道方式增强职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7-8];在教学活动中,导师根据职工具体情况,给予个性化指导,提高职工业务水平,了解本专业前沿理论和技能发展的新方向
3.2培训内容的小班制管理
师生按1:10比例组合,实行“小班制”管理。即每名导师最多带10名“学生”。职工根据个人业务需求自由选择导师进行报名,超过10名职工报名的培训项目系统将自动终止其导师招生资格。“小班式”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利于师生间充分地讨论和交流,师生协同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集体智慧,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3培训课程的弹性化管理
导师的培训项目一个周期内只允许申请一个,但每一个培训项目下可申请多次培训课程,培训次数不能少于12次。职工报名成功后,线下可根据培训课程公布的时间、地点灵活地参与同一培训专题下不同的培训课程,确保每个培训专题深入培训,而不是浮于表面流于形式,使职工真正学以致用。
3.4培训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培训项目及课程全部实行线上申报、审批,简化工作流程。培训过程中,各导师申请的培训课程会自动生成动态二维码,职工通过二维码签到、在线电子考试、电子评价等形式参与课程,教育科监督各导师培训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培训结束后,教育科通过平台导出全院所有导师和职工的培训数据,包括导师开展的课程、完成学时、考试成绩及评估结果、培训职工名单等信息进行分析反馈[9-10]。
3.5培训结果的质控化管理
培训结果与绩效考核挂钩,平台即时通报完成情况。导师掌握本科室的培训进程和培训质量。对培训学时不足、培训项目未及时完成、培训课程未按时开展、培训质量差的科室扣除本项绩效考核分值,同时每季度进行网上通报,以督促各科室达到继续教育完成率和覆盖率的指标。对考核不合格的职工认定学时无效,需重新选择导师的培训课程进行学习,直到成绩合格为止。医院定期组织专家综合评价导师培训项目,颁发继续教育学分。对满30学时以上的导师培训项目,专家从职工的思维理念、专业素养、实践能力、工作提升、管理能力、考核成绩等多维度进行综合赋分,确定评价等次,按照一般、合格、优秀等次分别给予导师和学员登记学时学分。颁发学分对激发导师的教学热情、推进继续医学教育改革、改进教学模式、提高职工参与度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11-12]。
4信息化管理平台的优势与不足
4.1集约培训资源,实现过程管理
集约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培训资源,实现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信息化。优化继续教育活动流程,导师申报、项目申报、课程批准、课程开展和培训效果评估有序进行;在过程管理中,活动开展的时间、地点、参加人员、考核成绩等信息全程记录;在效果评估中,考核结果、数据汇总、继教完成率、覆盖率等一键导出。通过优化流程、过程管理、效果评估的信息化管理,对平台数据进行分析管控,从而达到持续质量改进的效果[13-15]。
4.2破解时空壁垒,缓解工学矛盾
导师在平台定期公布培训课程,包含培训内容、时间、地点并提前上传课件和考题,对于因故不能按时参加培训的职工可通过平台上传的培训课件自主学习,达到规定学习时间考题会自动弹出进行考核。职工通过平台在线学习,学习时间相对灵活,缓解了工学矛盾,破解了时空壁垒,固定场所学习变成了移动场所学习,充分利用“碎片化”时间来参与继续医学教育活动。
4.3培训分层管理,信息有效整合
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启用,将院级、部门级、科室级举办的培训项目、课程、学员名单、学习效果等信息进行有机整合,平台中详细记录个人、科室、医院三个层面继续医学教育的轨迹,避免出现混乱的管理状态。平台的启用对员工培训制度的完善、医院职工培训信息的档案管理工作都起到助推作用。
4.4平台试运行阶段存在的问题
平台在试运行过程中尚不稳定,尚需业务公司提供技术支持。职工总是出现“绑定用户信息错误”、无法登陆,登陆后课件无法查阅、无法在线答题等问题,延误培训进程;平台的运行框架和逻辑使用顺序尚需优化。综上所述,目前我本院继续医学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的运行已在医院管理中初显成效,丰富了我院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手段、优化了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流程、提高了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继续医学教育活动参与度。医院未来将结合医院工作需要,持续改进管理平台,不断优化使用模块,提升继续医学教育的质量和效率,不断推动医院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雄.现代教育技术与继续医学教育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3.
[2]张春玲,王旖旎,吕竞,等.探析如何有效加强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8):97.
[3]王勇军,陈明雄,夏琼琼,等.浅析基层医务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现状与对策[J].继续医学教育,2019,33(3):4-6.
[4]王谊雯,季学磊,朱峰岭,等.继续医学教育项目开展情况及新模式的探讨[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2):3571-3572.
[5]杨,高明月,梁陶媛,等.三甲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临床医生杂志,2018,46(6):754-756.
[6]王雄.现代教育技术与继续医学教育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5):1-3.
[7]孙文民.“互联网+”背景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8,5(43):186-187.
[8]王金月,于婷婷,卢菲,等.远程继续医学教育的现状及思考[J].中国卫生产业,2019,15(14):116-118.
[9]傅晓明.医院图书馆服务继续医学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3-5.
[10]梁艳.网络时代综合性医院开展继续医学教育的基本现状及改进措施[J].科教文汇,2018,(12):79-81.
[11]贾璟轶,王慧卿,张聪,等.继续医学教育电子学分管理现状与发展前景[J].现代医药卫生,2018,34(24):3849-3851.
[12]邢冉,王亚军,马新明.医院继续医学教育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医院,2016,20(8):63-64.
[13]金春荣,王磊.在三级综合医院做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体会[J].医学教育管理,2016,2(2):446-448.
篇8
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要通过各种艺术以及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美好的事物来进行。在人的全面发展教育中,美育占有重要地位。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往往因为技术原因,而忽视了美育教育。或者是在演示文稿的设计或者word文稿的排版教学中,强调一下美观大方,认为这样就是美育教育了。岂不知美育除了外在的形式方面,还有另一方向的存在。即以科学的内容和形式为对象所感受到的美。
一、创设情境,感受程序之美
创设情境,也可称情境引入,是一节课的序幕。可以是一段师生对话、一幅画、一段影片等。比如:在《logo万花筒》这一课时,我这样设定情境:
师:大家都玩过万花筒吗?
生:玩过!
师:那里面的图案美吗?
生:美!
师:老师手里有一个万花筒,谁能告诉我看后的感受?
生:很美,是对称的。
师:在logo程序中也很容易做出这种万花筒的图案,你们想不想学会?
生:“当然想!”
教师趁机演示几幅logo中程序对称图形的画面。在学生唏嘘感叹中引出课题:logo万花筒。
在上述情境的设计中,抓住了学生的审美心理,从他们已知的事物中,提炼出美的信息。去感受事物的美,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二、任务驱动,创造作品之美
每一位学生都有表现美、创造美的潜能,而这种潜能有时需要一定的“催化剂”,我们可以把“催化剂”设置成一个个的任务,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研究任务,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如logo万花筒一课时,先演示几个精美的logo程序,简单分析其特点、图形的组成和旋转,技术的体现等,然后设置任务:让学生自己发挥想象,设计出有个性的作品。
令我吃惊的是,只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按照我绘制的形状进行了绘制,那么剩下的三分之二的学生,却绘制了各种各样的形状。我当即表扬这些有创意的同学,并在全班展示了他们的作品。从而激发了其他学生创造力。
三、教学评价,提高审视之美
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学生的可塑性强,但是年龄尚轻,社会经验不足,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能力,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这些身心特点,说明了美育教育的重要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此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能力,初步形成正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利用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教学评价,在信息技术学科中既重要又难把握,每一节课,教学评价的标准和方法都可能不一样,有时还要学生参与到评价中来。如采用学生间互评,教师总评的方法。学生认真完成的作品,一旦互相公开,就会有赞扬声、也会有批评声,这既提高了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又锻炼了创造美的能力,教师的总评在尊重学生评价的基础上,充分肯定作品中美的因素,同时,更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在logo的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优秀的logo作品,优秀的作品展示的图形特点、程序代码的简洁等方面都让人赏心悦目,引导学生观察美的东西,并如何去欣赏美的物体。观察线条构划即能反映图形的特点,观察色彩组合反映物体生动性。观察动画的设置反映运动的效果,这些美的引导都在程序设计的美育中起到了绝定性的作用。
四、课后总结,体验过程之美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身边也有不少人只追求结局而不讲究过程的。就像在学习上,有些同学只看重成绩,而根本不去体味在取得好成绩所付出的汗水的过程,或是希望不劳而获,或是一味沉浸在快乐之中,结果最后大多以失败告终。所以,结局并不是最美的,为实现梦想而努力的过程才是最美的。
篇9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心理阻力;成因;对策
教师的业务素质、学术水平及教学工作适应能力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中小学教师进行继续教育是提高教师素质、提供优良师资的关键所在。但很多教师还不能正确认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对继续教育在心理上存在一些抵触心理。本文就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心理特点、影响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成因以及如何消除中小学教师对继续教育的抵触心理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心理特点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笔者总结出当前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心理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状态:
1. 功利心理
一些中小学教师把参加培训和获取某种“利益”联系起来。根据“您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的原因是什么?”的数据调查,希望得到提高的占到30.4%,为了晋升职称需要的占到54.5%,为了学分的占到9%,为完任务的占到1.3%,其他占4.8%。从数据调查情况看,参训教师对继续教育的作用基本上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他们把继续教育培训作为自己在专业上发展的有效途径及知识更新的主要窗口,他们既有发展性的需求,也有功利性的需求。但为了晋级需要而来参加培训的占了大半部分,显示出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功利心理比较突出。
2. 应付心理
根据“您是否愿意参加继续教育?”的数据调查,愿意的仅占10.1%,不愿意的占了81.5%,无所谓的占了8.4%。“每次参加继续教育,您的心理状态一般是”的数据调查反映,“无可奈何”的占了53%。从数据调查情况来看,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并非发自内心,大部分是迫于无奈,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对继续教育培训表现出学习的被动性和强迫性,这种应付心理势必会影响培训的效果。
3. 休闲心理
根据“在继续教育培训过程中,您的心理状态一般是?”的数据调查,“想抓紧时间学点东西”的占了21.5%,而“趁机好好休息一下”的占了53%,“得过且过”的占了18.8%,“烦躁不安”的占了5.1%,其他占1.6%。从数据上来看,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大部分抱着休闲的心理,借学习的机会趁机从繁忙的工作中解脱出来,暂时放松放松。有些中小学教师参加培训既没有求知以提高自己的内在需求,也不是迫于外界的压力,他们参加培训抱着休闲的态度,出来学习一段时间可以放松一下身心,达到休息的功效,上课姑妄听之,对培训学习不投入热情。
二、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心理阻力的成因分析
1. 工作压力大,培训时间长
教师工作强度大,负担重,担心培训会耽误自己的工作,故而对参加培训有心无力。调查显示有57.8%的教师认为培训时间过长,有40.6%的教师认为培训耽误了日常教学工作。被调查的中小学教师中有43.9%的教师周工作量在20节课以上,个别教师甚至超过30节。沉重的工作压力使他们无法安心参加培训学习。目前,学校人事制度在逐步深化,实行岗位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意味着教师各自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如果他们完不成岗位任务,就不得不面对“低聘”的残酷现实。教师之间无法彼此分担任务,全员培训的教师培训显然无法实现。
2. 继续教育实效性不大
应该说,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培训的效果还是有的,但继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培训低效是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产生心理阻力的重要原因。根据调查,35.9%的教师认为继续教育没有效果,仅仅8.9%的教师认为有明显的效果。培训机构的培训计划、方法不够科学。短期的、集中的、统一的、被动的、报告式的“满堂灌”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适合教师培训,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常常使教师感到落不到实处,依然无法解决自己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加上教师多是利用节假日培训,时间短,难有实效,教师普遍感到失望甚至反感。少数培训教师或是最新成果掌握不足,教改动态信息贫乏;或是所教非所学,教学内容不切合中小学实际,不能适应培训工作的需求。这也是造成中小学教师对参加继续教育缺乏积极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3. 培训机构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针对性不强
“您认为目前继续教育培训内容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的调查数据显示,40.2%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理论性太强,24.1%的教师认为培训内容繁杂、抽象。受训教师反映,继续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缺乏层次性和针对性。继续教育培训模式单一,培训实效性较差。在当前的新课程培训中,主要培训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标准、教学策略、学科课程教学方法等,而较少涉及课程开发。继续教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师实际需求不符,使教师觉得学习的理论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帮助不大,而且浪费时间和精力。
三、克服中小学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心理阻力的对策与建议
1. 改变传统的培训模式,切实减轻受训教师工作强度
首先,培训课程要紧贴中小学教学的实际。中小学教师都是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只有结合他们所任教的课程,才能在他们身上找到“共鸣点”。其次,教学方式要以研讨为主,体现中小学教师的自主意识。最后,创新继续教育形式。对于偏远地区的农村教师和山村教师而言,长期外出脱产培训,会使日常教学工作与参加培训学习发生冲突,精力牵制太大。有鉴于此,各级培训机构应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送教上门。或者积极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远程教育。
2. 增强课程内容设置的针对性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能否全面推开,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继续教育自身的效用的高低。调查发现,每一批次的受训教师,他们的教师素养、业务能力、教学基本功、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甚至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都各不相同。因此,就要求继续教育的课程设置尽量适合每一批次的受训教师,突出针对性和层次性。此外,还可以考虑增强课程内容设置的灵活性和弹性,让同一批次的不同学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在完成一些共同的、面向全体学员的必修课的同时,选修一些自己迫切需要的或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为将来的教育教学工作打下基础。
3. 构建继续教育考核评价的制度保障,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
篇10
Build a Student-centered Teaching Mode of
Engineering Based on the Needs Analysis
ZENG Guanggen, ZHANG Jingquan, LI Bing, LI Wei
(College of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ichuan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0065)
Abstract Thia paper through analysis of the needs of student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the full investigation of engineering students in each grade professional courses on the basis of interest,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pecialized courses, student-centered, active learning established engineering practice teaching mode. Nature of the model is to stimulate students' learning through exploration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to complete the conversion, to help students to learn the task to establish a high degree of responsibility, while solving the problem of targeted research platform into which teachers play its maximum autonomy and creativity, design issues by addressing teachers, students' good study habits.
Key words needs analysis; students; PBL; engineering teaching
0 前言
A.H.Maslow在系统地分析人类价值体系存在的不同需要时发现,人的需求总是由低层次向高层次不断变化发展的,总体上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作为在校的高年级工科生,五种需求是重叠交叉而且并存的,就学习而言,学生的需求应该是高层次的需要,其主要是获得尊重与未来的自我实现和现实的自我实现的结合。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一直是教育界讨论的热点话题。
结合PBL的各要素,笔者认识到,在教学实践的活动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贯穿始终,教师应该是指导学习,引导学生学习习惯和技巧的教练,而学生应该是教学活动的第一参与人,是教学实践的主力军。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在充分调查学生学习需求的基础上,引入基于问题的教学活动,从而探索适合工科学生学习的新模式。
1 需求调查分析
本文以大三材料类专业学生为分析样本,分别对其进行独立的调查,涉及专业一(材料物理(40人))与专业二(材料化学(40人))专业,调查题目的设计,既包括学习的兴趣爱好和需要,也包括学生对学习活动的认识。
1.1 结果及模式的建立
题目一:您了解PLB(Problem-Based Learning基于问题学习)教学方法吗?
结果如图1所示:
图1 对PBL的了解程度
图2 知识需求调查
图1 显示,几乎没有学生非常清楚PBL教学模式,有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听过,分别为22.5%和27.5%。鉴于这种情况,笔者首先对PBL教学模式进行了解释,同时也对一些PBL成功应用案例给学生做了分析,并结合专业特点,对即将实施的PBL教学模式进行了举例说明。通过这些措施,学生对于在一些专业课中实施PBL教学方式充满了兴趣与期待。
题目二:以下哪些知识是你们需要的?本文给出了6种选择,其结果如图2所示。
从图2看出,两个专业学生对于知识的需求有些差异。排在前三位的需求基本一致,分别为能与以前的知识结合起来(分别占21%和26%,下同)、考试能用(28%和27%)、工作能用(29%和23%)。通过调查,笔者在课程教学计划与进度上进行了修订。以《电子封装材料》为例,在其中涉及用人单位需要的技术知识和相关的专业要求上,教师加大学生课外调查的力度,设计出几个有针对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纸质资料和网络资料收集相关知识,对一些优秀半导体企业的产品、技术等进行调研。另外课堂中有些知识点,是学生在大一、大二所学的延伸,对于这种情况,笔者通常会先回顾基础知识,然后结合课程的特点,让学生去寻找这些知识和封装材料的结合。
题目三: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求情况分析。结果如图3所示。
图3 对教师所设计的问题的需求
图4 结果汇报需求分析
这个题目的设定是为了PBL实施而做的调查,从图上可以看出,经过教师对PBL方法的讲解,学生虽然在教师的说明下,对于课程教学采用的PBL教学模式已经比较认同,但是在对教师设计的问题认识层面还有一些分歧,有40%和51%的学生倾向于教师提供信息少,但是能反应问题的方式;另外有23%和32%的学生希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能够给出尽量多的信息;有30%和17%的学生则希望教师预先和他们进行沟通,形成共同的认识,从而使问题的解决事半功倍。鉴于调查的结果,笔者及时调整思路,在学生解决问题进行汇报时,大量的增加了反思环节,通过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找寻的答案,梳理调查的过程,使其明白PBL的核心环节是学生的自助学习和对学习的高度责任心。
题目四:结果汇报形式进行了调查。结果如图4所示。
从结果来看,绝大多数学生(65%和85%)都希望能够以传统的提交作业本的方式汇报成果,只有少部分学生倾向于小组讨论(27%和10%)或用PPT(7.5%和5%)进行汇报。由此可见,学生长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即使进入高年级的工科学习,其学习思维模式仍然没有发生根本的转变。对于这个情况,笔者采用循序渐进的策略进行实施,比如在《薄膜物理与技术》课程上,笔者首先会将一些比较基础的知识点设计成问题请学生进行解决,通过提交作业本的形式完成;然后再设计一些紧扣应用且和笔者科研有交叉的问题,比如真空镀膜法制备材料,通过学生报名,教师筛选,有组织地安排几个小组的学生到实验室参观了解,然后通过这几个小组的学生结合参观学习情况和书本知识,分小组进行讨论;在此基础上,抽取一两个小组进行PPT课堂汇报。进行汇报的学生将理论学习和参观实践有机地进行结合,汇报内容图文并茂,再加上教师的点评和学生自己的领悟,现场气氛可以做到很活跃,由此带动更多的小组加入,从而将大多数小组的问题解决方案以PPT进行汇报,达到了PBL设计的要求。
2 总结
- 上一篇:支部书记述职述廉述报告
- 下一篇:论文中期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