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谚语范文

时间:2023-04-07 00:38: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俗语谚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俗语谚语

篇1

1、好酒不怕酿,好人不怕讲。

2、人横有道理,马横有缰绳。

3、有柴有米是夫妻,无柴无米各东西。

4、舌头是肉长的,事实是铁打的。

5、有时省一口,缺时当一斗。

6、以势服人口,以理服人心。

7、会走走不过影,会说说 不过理。

8、一理通,百理融。

9、叫唤的雀儿不长肉。

10、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11、做事循天理,出言顺人心。

12、认理不认人,不怕不了事。

13、养儿防老,积谷防荒。

14、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15、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16、有麝自然香,不用大风扬。

17、远亲不如近邻好。

18、隔行如隔山,隔行不隔理。

19、天下的弓都是弯的,世上的理都是直的。

20、一争两丑,一让两有。

21、有多大本钱,做多大生意。

22、艺高人胆大。

23、有志不在年高,有理不在会说。

24、好人争理,坏人争嘴。

25、一夜不宿,十夜不足。

26、有肉嫌毛,有酒嫌糟。

27、有多大的脚,穿多大的鞋。

28、有钱三十为宰相,无钱八十做长工。

29、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

30、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31、菜没盐无味,话没理无力。

32、无理心慌,有理胆壮。

33、人怕没理,狗怕夹尾。

34、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35、让人一寸,得理一尺。

36、春捅一棍,秋吃一顿。

3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8、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39、有理不在言高,有话说在面前。

40、有事叫公公,无事脸朝东。

41、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42、滴水成河,粒米成箩。

43、前人栽树后人凉。

44、有志漂洋过海,无志寸步难行。

45、有菜半年粮,无菜半年荒。

46、不见高山,那知平地。

47、劈柴看纹理,说话凭道理。

48、脚跑不过雨,嘴强不过理。

49、有车就有辙,有树就有影。

50、一正辟三邪,人正辟百邪。

51、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52、有斧砍得树倒,有理说的不倒。

53、有上坡必有下坡,有进路必有出路。

54、一针不补,十针难缝。

55、碾谷要碾出米来,说话要说出理来。

56、路是弯的,理是直的。

57、船稳不怕风大,有理通行天下。

58、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59、一人说话全有理,两人说话见高低。

60、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61、天无二日,人无二理。

62、有则改之,无则 加勉。

63、一羽示风向。一草示水流。

64、水不平要流,理不平要说。

65、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66、人多出正理,谷多出好米。

67、人怕劝,车怕垫。

68、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长百岁。

69、鼓不敲不响,理不辩不明。

70、肝和肠子当不了肉。

71、一有百有,一穷百穷。

72、一艺不通一世穷。

73、稻多打出米,人多讲出理。

74、灯不亮,要人拨;事不明,要人说。

75、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76、有钱难买老来瘦。

77、牛无力拖横耙,人无理说横话。

78、走路怕暴雨,说话怕输理。

79、树高千丈,叶落归根。

80、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81、有病早治,无病早防。

82、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83、吃要吃有味的,说要说有理的。

84、人怕理,马怕鞭。

85、有理不怕势来压,人正不怕影子歪。

86、有志不在年高。

87、有理赢,无理输。

88、有志者立长志,无志者常立志。

89、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90、井越掏,水越清;事越摆,理越明。

91、路不平,众人踩;事不平,大家管。

92、严以责己,宽以待人。

93、吃一堑,长一智。

94、好茶不怕细品,好事不怕细论。

95、煮饭要放米,讲话要讲理。

96、有一兴必有一败,有一利必有一弊。

97、路有千条,理只一条。

98、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

99、有饭休嫌淡,有车休嫌慢。

100、不看人亲不亲,要看理顺不顺。

101、有理的想着说,没理的抢着说。

102、有粮当思无粮难,莫到无粮思有粮。

103、吃人的嘴软,论人的理短。

104、理不短,嘴不软。

105、人穷只怕志气短。

106、算算用用,一世勿穷。

107、坛口封得住,人口封不住。

108、吃饭吃米,说话说理。

109、水退石头在,好人说不坏。

110、有心烧香,不论早晚。

111、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112、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113、用珠宝装饰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篇2

俗话说: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宽容的俗语,欢迎大家阅读!

宽容的俗语11、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

2、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

3、不会宽容别人,是不配受到别人的宽容的。

4、能容小人,方成君子。

5、欲成方圆,规矩必严。

6、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7、尘土受到损辱,却以她的花朵来报答。

8、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

9、有容,德乃大。

宽容的俗语210、君子爱人以德,小人爱人以姑息。

11、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12、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13、待人要丰,自奉要薄;

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14、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

15、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16、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

17、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来的谷粒。

1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9、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20、宽猛相济能成事。

宽容的俗语31、宰相肚里能撑船。

2、有容,德乃大。

3、大足以容众,德足以怀远。

4、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

5、施行教人宽容。

6、宽恕一个敌人要比宽恕一个朋友容易。

7、宽容一点,给自己留下一片海阔天空。

8、退一步天高地阔,让三分心和气平。

9、气馁者自画,量狭者易盈。

10、意志坚如铁,度量大似海。

11、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里能撑船。

宽容的俗语412、严以律已,宽以待人。

13、教不严,师之隋。

14、度量如海涵春育,应接如流水行云。

15、诚挚地宽恕,再把它忘记。

16、胸中天地宽,常有渡人船。

17、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

18、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19、有忍,其乃有济;

有容,德乃大。

20、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

21、圣人贵宽,而世人贱众。

宽容的俗语51、开诚心,布大度。

──康有为《上清帝第一书》

2、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清]金缨《格言联壁》

3、量大好做事,树大好遮阴。

──中国谚语

4、人之谤我也,与其能辩,不如能容。

人之侮我也,与其能防,不如能化。──弘一大师《格言别录》

5、人非尧舜,谁能尽善。

──[唐]李 白《与韩荆州书》

6、关公放了曹丞相,丈夫要有容人量。

──中国谚语

7、与人为善就是善于宽谅。

──[美]弗罗斯特《新罕布什尔》

8、忍耐记心间,烦恼不沾边。

──中国谚语

9、能忍能让真君子,能屈能伸大丈夫。

──中国谚语

10、毋以小嫌疏至戚,毋以新怨忘旧恩。

──[清]金 缨《格言联壁》

11、最高贵的复仇之道是宽容。

篇3

健康饮食保健谚语一

1、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2、一日两苹果,毛病绕道过

3、一日一枣,长生不老

4、核桃山中宝,补肾又健脑

5、铁不冶炼不成钢,人不养生不健康

健康饮食保健谚语二

1、胡萝卜,小人参;经常吃,长精神

2、西红柿,营养好,貌美年轻疾病少

3、小小黄瓜是个宝,减肥美容少不了

4、多吃芹菜不用问,降低血压很管用

5、大葱蘸酱,越吃越胖

健康饮食保健谚语三

1、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2、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3、女子三日不断藕,男子三日不断姜

4、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5、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健康饮食保健谚语四

1、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2、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3、饭前喝汤,胜过药方

4、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5、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健康饮食保健谚语五

1、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2、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3、常吃素,好养肚

4、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5、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健康饮食保健谚语相关文章:

1.关于食物的养生谚语大全

2.关于健康饮食的英语谚语

3.关于饮食的谚语 

篇4

2、 腰酸疮疤痒,有雨在半晌。

3、 枣花多主旱,梨花多主涝。

4、 晴天不见山,下雨三五天。

5、 河里泛青苔,必有大雨来。

6、 海水起黄沫,大风不久过。

7、 天上钩钩云,地下雨淋淋”

8、 空中鱼鳞天,不雨也风颠。

9、 大雾不过三,过三阴雨天。

10、 风头一个帆,雨后变晴天。

11、 晌午不止风,刮到点上灯。

12、 无风现长浪,不久风必狂。

13、 无风起横浪,三天台风降。

14、 大风怕日落,久雨起风晴。

15、 东风不过晌,过晌翁翁响。

16、 雨后东风大,来日雨还下。

17、 雾露在山腰,有雨今明朝。

18、 久晴大雾阴,久雨大雾晴。

19、 雷声连成片,雨下沟河漫。

20、 先雷后刮风,有雨也不凶。

21、 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

22、 闷雷拉磨声,雹子必定生。

23、 阴雨亮一亮,还要下一丈。

24、 喜鹊搭窝高,当年雨水涝。

25、 早晨浮云走,午后晒死狗。

26、 早雨一日晴,晚雨到天明。

27、 雹来顺风走,顶风就扭头。

28、 春天刮风多,秋天下雨多。

29、 天空灰布悬,大雨必连绵。

30、 天上拉海纤,下雨不过三。

31、 四周天不亮,必定有风浪。

32、 有雨天边亮,无雨顶上光。

33、 日落胭脂红,无雨便是风。

34、 日落黄澄澄,明日刮大风。

35、 日出太阳黄,午后风必狂。

36、 星星水汪汪,下雨有希望。

37、 星星眨眨眼,出门要带伞。

38、 日月有风圈,无雨也风颠。

39、 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40、 风大夜无露,阴天夜无霜。

41、 今晚花花云,明天晒死人。

42、 天上豆荚云,不久雨将临。

43、 天上铁砧云,很快大雨淋。

44、 久雨闻鸟鸣,不久即转晴。

45、 海雀向上飞,有风不等黑。

46、 鸟往船上落,雨天要经过。

47、 喜鹊枝头叫,出门晴天报。

48、 蟋蟀上房叫,庄稼挨水泡。

篇5

关于珍惜粮食的谚语(精选)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节约粮食光荣,浪费粮食可耻

请量肚为入,否则吃不了兜着走。

多吃一些,把钱放在这里,小偷拿您都没办法。

饭菜穿肠过,礼让心中留。

学校食堂可真大,干净整洁靠大家,来买饭时请排队,争先恐后真不对。

即使饥肠辘辘,也要风度依然。

食堂饭菜香,买饭多谦让。

耐心是一种美德,意味着许多的等待。

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文明礼貌,秩序井然。

饮食是文化,请从窗口文明做起。

《锄禾》不只是诗,知辛苦,更需要行动。

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关于珍惜粮食的谚语(热门)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

省下烟酒钱,急难免求人。

珍惜粮食,远离浪费。

细水长流,遇灾不愁。

珍惜粮食就是热爱生命。

身后有余忘缩手,眼前无路想回头。

精打细算够半年,遇到荒年不受难。

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

珍珠为宝,稻米为王。

倒下的是剩饭,流走的是血汗。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存粮如存金,有粮不担心。

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

粒米虽小君莫扔,勤俭节约留美名。

年年有储存,荒年不荒人。

关于珍惜粮食的谚语(最新)

饱时省一口,饿时得一斗。

天地“粮”心,珍食莫蚀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

有荒节约度荒,天荒节约备荒。

粮食就是生命,知识拯救灵魂。

一粥一饭汗珠换。

尊敬他人就是尊敬自己,与人方便就是与己方便。

节约光荣,人见人赞;浪费可耻,谁闻谁恶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广厦千间,夜眠七尺。

米饭粒粒念汗水,不惜粮食当自悔。

黄金本无种,出自勤俭家。

关于珍惜粮食的谚语相关文章:

1.关于珍惜粮食的格言 

2.关于珍惜粮食的名言警句句子

篇6

在现在的生物考试中,经常出现一些成语、谚语、歇后语等等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如:“伤筋动骨一百天”,在此过程中,是哪一结构起的作用?从而阐述骨膜的再生作用(与骨的伤后愈合有关);又如“冰上爷俩翻了车,要谁去看骨外科。”和“童叟躬身棋边座,长此以往谁背驼”则着重考察骨的成分中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比例,决定了骨的硬度和弹性;用“十指连心”来考察皮肤的真皮中分布着大量的感觉神经末梢,能感受外界的刺激;用“一针见血”考察出血至少要伤及皮肤的那层结构,来考察皮肤的真皮中有丰富的血管;在夏天的时候,我们经常看到一种现象“蜻蜓点水”,请问这是什么现象?考察蜻蜓产卵的方式;“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考察动物的保护色;“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考察水和无机盐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考察遗传现象;“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考察生物的变异现象;“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泥巴。”考察生态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知识,还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要想水果长得好,还得蜜蜂花中跑。”来考察虫媒花知识;“桔生淮南为桔,生淮北则为枳”考察温度对生物生长的影响;

“山上多植树,胜似修水库,有雨它能吞,无雨它能图。”考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借助成语与谜语知识来考察生物学的概念。如:视而不见——保护色;望而生畏——警戒色;以假乱真——拟态;移花接木——嫁接;鹦鹉学舌——模仿行为;孔雀开屏——求偶行为;望梅止渴——条件反射;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竞争;无中生有——隐性;有中生无——显性

这样的题目的出现,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考察了学生德的生物学常识。因此在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素材,并在平时的授课重视党的渗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抓住了特点,更利于知识的记忆。另外在以往的听课中,有些教师自编了顺口溜,这样让学生记起来不仅琅琅上口,而且效果更较明显。如我在讲到维生素的功能的时候,就借用了一个广告词:A,火眼金睛看得清;B,脑筋急转我最灵;C,大力水手羡慕我;D,加钙增高我能赢;还有一个小小E,不怕病菌来入侵……。这样不仅使学生一下胃口大开,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而且,许多的学生还在反复的哼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与呵护,让学生在学习中找的乐趣,一定能事半功倍。

篇7

关键词:《喻世明言》民俗语汇音节结构语义发展

《喻世明言》成书于晚明时期,作为重要的“市民小说”,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具有典型的民俗特色。关于《喻世明言》主题词的研究,前人主要把眼光放在吴语成分(孙鹏飞,2001)、经济语汇(董蕾,2006)、吃食义场语汇(宗丹,2007)等方面,而从民俗语汇角度研究的比较少。本文结合语言学和民俗学的理论方法,对《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汇进行定量统计分析,收录典型的民俗语词,研究其具体分类、音节结构特点以及语义的发展演变情况。

一、民俗语汇的界定

钟敬文先生在《民俗学概论》中指出:“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关于“民俗语汇”,曲彦斌先生的定义是:“民俗语汇,是指那些反映不同习俗惯制主要特征或民俗事象的词语,包括成语、谚语、歇后语、惯用语、俚语和一些江湖切口、行话、隐语等社会习俗语”(曲彦斌,1989)。之后,谭汝为(2004)、杨振兰(2004)、李阳和董丽娟(2011)等学者都对民俗语汇的概念作出了解释。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民俗语汇界定为反映了民俗事象或涵化了民俗要素的语词的总称,分为民俗词和民俗短语两部分。

由于《喻世明言》成书时处于近代汉语发展时期,与现代汉语已有很大相近之处,在民俗词和民俗短语的界定上,我们依据马真(1980)、吕叔湘(1979)、熙(1983)、王洪君(1994)等学者对短语和词的界定的解释,通过比较古代和现代词和短语的差异,认为凡拆开后不能表示原合在一起时所表现的民俗语义的组合为民俗词,如“拜茶”(请客人喝茶);拆开后仍能表示原来的民俗语义的组合为民俗短语,如“闹洞房”。

依据上述标准,本文共收录《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词517个,其中词442个,短语75个。

二、《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汇概况

《喻世明言》题材广泛,其中的民俗事象涵盖了生活、生产、民族文化、等多个方面。本文从民俗生活、人生礼仪、称谓词和特殊民俗事象四个角度对《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汇进行归纳,同时又从这四个角度延伸出几个不同的方面,构成上下义关系。

(一)反映日常生活、生产的民俗语词

《喻世明言》以市民生活为题材,很多语词反映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可分为饮食文化、节日娱乐、居住建筑、商贸活动四个方面,共收录民俗语词170个。

1.饮食文化方面(共收录47个)

(1)表示待客食物:共计25个,如“酽酒(味醇的酒)、茶、食次(酒菜和点心之类的食物)、酒脯(酒和干肉,后泛指酒肴)、鲜鱼羹”等。

(2)表示使用器物:共计12个,如“杯箸、酒壶、酒嗡、食垒(放食物的盒子)、水火炉(供暖酒热水用的便于移动的铜制小炉)、撩锅(汤锅)”等。

(3)表示待客礼节:共计10个,如“看茶、点茶(沏茶)、拜茶(请客人喝茶)、烹”等。如:

母曰:“吾儿之友,必是端士”。遂烹以待。(《范巨卿鸡黍死生交》)

“烹”指做饭。“烹”为“煮”,“”为“烧烤”之意,“合”指“做饭”。

2.节日娱乐方面(共计30个)

(1)节庆民俗方面,共计19个,如“年节,暖火盆、放爆竹、吃合家欢;清明节,踏青、玩景;元令节,赏元宵、架鳌山、悬挂花灯”等。如:

时值正和二年上元令节,国家有旨庆赏元宵。五凤楼前架起鳌山一座,满地华灯,喧天锣鼓。(《闲云庵阮三偿冤债》)

“架鳌山”是宋元时俗,指元宵夜用花灯与彩饰扎制成巨鳌状的假山。

(2)日常娱乐活动方面,共计11个,如“双陆(一种类似下棋的游戏)、拖画眉(画眉)、博戏”等。

3.居住建筑方面(共计36个)

(1)建筑方面,共计19个,如“廊屋(正屋旁的过道)、坐启、瓦屋、草堂”等。如:

三巧儿分付:唤在楼下坐启内坐着。(《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坐启”指日常起居、休憩、会客的处所。

(2)器具方面,共计17个。如《陈御史巧勘金钗》中的“校椅”(一种可折叠的轻便坐具,也叫“交椅”“胡床”),《范巨卿鸡黍死生交》中的“土榻”“坐榻”等。

4.商贸活动方面(共收录57个)

(1)交易场所,共计10个,如“牙行、客店、招商旅店”等。如:

当时张公一头走,一头心里想道:“我见湖州墅里客店内有个客人,时常要买虫蚁,何不将去卖与他?”(《沈小官一鸟害七命》)

那边客店牙行,都与罗家世代相识,如自己亲眷一般。(《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客店”是指专门供商人居住和存放货物的地方,与“招商旅店”同义;“牙行”是指旧时为买卖双方说和或代客买卖,并抽取佣金的商号或个人。因此,“牙行”既可以作为商业交易场所,也可以看作是商业职业的代称。

(2)经济行为,共计47个,如“抽税、生理(做生意)、交割(授受银货的行为)、讨价、还价、交易、出脱”等。还包括一些商业上的礼节迷信,如“烧利市”(商人在开始营业时烧纸祭献福神的行为)、“择吉日”等等。

(二)反映特殊人生礼仪的民俗语词

人生礼仪密切关系到人们的生活,也是反映当时社会民俗习惯的重要方面,《喻世明言》中的特殊人生礼仪主要是婚嫁、丧葬、诞生和成人礼四种。

1.婚嫁礼仪方面(共计62个)

(1)服饰方面,共16个,如“红幕、色衣、红花、银揲子、金花、红锦”等。

(2)器物嫁资方面,共16个,如“妆奁、请帖儿、香花灯烛、定礼、红毡”等。

(3)婚嫁礼节方面,共30个,如“纳彩问名(向女方送订婚聘礼并询问女方的名字生辰)、吃茶(订婚)、行聘、交拜、闹洞房、卷帐、送亲”等。如:

柴夫人就孝义店嫁了郭大郎,却卷帐回到家中,住了几时。(《史弘肇龙虎君臣会》)

“卷帐”是指新郎在女家结婚,三日之后新婚夫妇带妆奁回到男家。

2.丧葬礼仪方面(共计79个)

(1)服饰方面,共计7个,如“麻衣、孝幕、孝服、麻、缟素、重服、练囊”。

(2)方式方面,共计5个,如“槁葬、火厝、首丘(归葬故乡)、衣冠冢、火化”。

(3)器物方面,共计21个,如“灵(灵车)、断送(指衣衾、棺本等殡殓的东西)、棺木、衣衾棺椁、瓦棂、棺材、香烛纸帛”等。

(4)丧葬礼节方面,共计46个:如“做法事、吊孝、焚冥资、挂纸钱拜扫、春秋祭祀、回丧、撒骨殖”等。如:

回丧之夜,就把梅氏房中,倾箱倒箧,只怕父亲存下些私房银两在内。(《滕大尹鬼断家私》)

“回丧”即回避。旧时认为人死后,在一定日期鬼魂回家害人,家里人在这一天要回避。

3.诞生和成人礼方面

《喻世明言》中的描述并不多,诞生礼主要见于《滕大尹鬼断家私》中提到的“三朝”,生儿三日,设宴招待亲友的“汤饼会”,周岁时做的“萃盘故事”,成人礼主要是“及笄”和“束冠”等。

(三)称谓词

封建中国长期受到宗法制度的制约,在很多礼俗中体现出明显的封建等级特征,最大的体现便是在称谓词方面。本文收录《喻世明言》中表示民俗意义的称谓词,共计100个。

1.交际礼俗中的礼貌称谓

(1)表卑贱,10个,如“老身、老娘、浑家(对妻子的贱称)、敝人、贱妾、小生”等。

(2)表尊敬,13个,如“大官人、恭人(对官员妻子的封号)、县君、大娘、客长”等。如:

薛婆当时满脸堆下笑来,便道:“大官人休得错怪,老身一生不曾要别人一厘一毫不明不白的钱财。”(《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老年妇人在和青年男子对话时,将自己贱称为“老身”,而尊称青年男子为“大官人”。

2.宗族等级制度下的民俗称谓

(1)表示长幼关系,7个,如“姑娘(姑母)、老亲翁、老人家、丈人、尊亲长”等。

(2)表示主仆关系,8个,如称呼主人为“主母、娘、奶奶”等,称呼奴婢为“小养娘(婢女)、上灶(端茶水的仆役)、梅香(旧时多以‘梅香’为婢女名字,故名)、婆娘”等。

(3)表示官民关系,10个,百姓对官员的称谓有“恩台、县尹相公、堂上官、爷爷”等。

3.特殊称谓词语

(1)表现某种情感(多为贬义),共10个,如“拖油瓶(再嫁妇人所带的前夫的孩子)、泼皮、光棍(地痞、流氓)、老无知、老禽兽”等。

(2)为了避讳或礼貌而使用的委婉称谓,共6个,如“小娘()、行首(的领班)、弟子、擦桌儿的”等。如:

宋四公仔细看时,有些个面熟,道这妇女是酒店擦桌儿的,请小娘子坐则个。(《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擦桌儿的”是指宋元时称酒店的巡座卖唱的歌妓。

(3)受到方言影响而产生的称谓词,共3个,如“白日撞、鸭黄儿(詈语,王八蛋之义)、店都知”。如:

你莫非是白日撞么?强装么公差名色,掏摸东西的。(《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白日撞”是指白天入室的盗贼,苏州方言词。

(4)宗教称谓词语:共11个,如“檀施(施主)、首僧、参头(寺院中负责引导香客参拜随喜的职事僧)、和尚、苦行、太保”等。

(5)因为职业而得到的称谓,共22个,如“媒人、艄子(船尾掌舵的人)、助教、教授、博士、庖人(厨师)”等。

(四)反映特殊民俗的民俗语词

1.

宗教长时期统治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精神领域,在《喻世明言》中描写宗教的语词显示出一定的民俗特色,共收录47个。

(1)宗教术语,14个,如“报君知、关煞(旧时星象家称所谓命里注定的灾难)、焚香请圣、八卦”等。

(2)礼节语词,33个,如“合掌作礼、拈香、斋供、品经咒、焚香点烛、摆列羹饭、烧化纸钱、盥手烧香”等。

2.地域民俗

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地域民俗语词与上述的有所不同。这里的地域民俗指的是除了苏州本地之外的其他地方的民俗,如《穷马周遭际卖媪》中提到“媪”和“妈”(南方称“妈”,北方称“媪”);《杨谦之客舫遇侠僧》中提到的滇蜀美味“酱”;《杨八老越国奇逢》中提到的日本地方民俗语词“海叵罗、长刀、髡头跣足”等,共32个。

3.委婉隐语

出于礼貌、避讳或是行业习惯原因,对于某些语汇,人们往往用另一种“隐语”式含蓄的说法来指代它,某些说法逐渐被大家所接受,形成一定的民俗特色。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讳或礼貌而使用的委婉称谓在上述称谓词中已经提到,此处的“委婉隐语”是除却委婉称谓词的其他部分。笔者共收录《喻世明言》中此类的民俗语词22个。如“讨针线”(讨零花钱,暗指靠人过日子,受人节制)、“线道”(肉的隐语)、“走野路”(搞不正当男女关系)等。

三、《喻世明言》中民俗语汇的形式特点及其成因

《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汇在音节、词性以及短语结构方面有以下形式特点:

(一)音节

从整体民俗语汇考虑,双音节民俗语词数量最多,有357个,占69.1%;其次为三音节语词,有87个,占16.8%;四音节有62个,占12%;单音节仅有11个,占2.1%。由此可见,双音节民俗语词在《喻世明言》的民俗语汇中占有最大的比重。

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但在近代和现代都显示出很大的双音化趋势,民俗语词也不例外。关于汉语双音化现象的原因,学术界研究较为丰富,我们比较赞同徐时仪先生的看法。徐时仪先生认为汉语双音化的原因“首先是由于处于词的核心地位的词义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单音词的词性和词音在某种程度上已限制了词义的发展;同时,汉字以已有单音词作为组词的语素,用不同搭配方式可组合成大量双音词;另外,音节简化、声调产生、单双音步的演变等等都可以影响汉语的双音化。”(徐时议,2005)

《喻世明言》成书时正处于近代汉语发展时期,与现代汉语已有很多相近之处,自然也反映了双音化现象。

(二)词性

由于民俗词在民俗语汇中占有较大比重,我们将民俗词进行分类比较,发现在442个民俗词中,名词有319个,如“点心、合溜”等,占72.2%;动词有123个,如“卷帐、回丧”等,占27.8%。因此,名词是民俗词的主要形式。

客观存在的民俗事象主要表现为两大类:事件类和事物类(杨振兰,2004)。事物类指的是具体的民俗物象,如具体的饮食器具(食垒、水火炉等)、丧葬器物(棺木、香烛纸帛等)等。这些词语主要是表示现实存在的民俗事物,描述其存在的状态即可,不需要人的参与,民俗语汇中存在大量这样的词语,因此《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词以名词为主。

(三)短语结构形式

在75个短语中,动宾短语有47个,如“暖火盆、闹洞房、做法事”等,占62.7%;连动短语有13个,如“起灵除孝”“髡头跣足”等,占17.3%;偏正短语有11个,如“乘凶完配、降阶相迎”等,占14.7%,联合短语有4个,如“观灯赏灯、盒礼信香”等,占5.3%。由此可见,动宾短语是民俗短语的主要结构形式。

民俗事象的另一类是“事件类”。所谓的“事件类”,则不仅仅是单纯的物象,还需要加入人的活动和行为。在民俗语汇中,存有大量礼节性的语词,礼节是需要以人为主体发出的动作,如“吃合家欢、赏元宵”等,“合家欢”和“元宵”作为具体的民俗物象,加上表示动作的“吃”和“赏”之后,就体现了人的参与,是“事件类”民俗事象的体现。

四、《喻世明言》民俗语词语义的发展演变

社会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演变,最显著的则是语汇的演变。《喻世明言》中的民俗语词随着时代的发展,衍生出与之前不同的意义,我们通过历时比较,分析其发展演变的情况,可从“转移、缩小和消失”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转移

某些民俗语汇的民俗义在后来出现了不同的义项,可能与之前的意思仍有一定关系,但已不是最初的民俗义项。如:

关闭宋四公道:“小娘子,我来这里做不是,我问你则个,他这里到上库有多少关闭?”(《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关闭”原指门闩,后在明代泛指家居使用的防御性设施,而现在指使开着的东西合拢或单位歇业。

干娘大郎见四下无人,便向衣袖里摸出银子,解开布包,摊在桌上,道:“这一百两白银,干娘收过了,方才敢说。(《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干娘”是青年男子在和老年妇人对话时对老年妇人的尊称。而现在,“干娘”是“义母”的意思,已经不用来尊称老年妇人了,词义发生了转移。

(二)缩小

某些民俗语汇的民俗义在后来发生了词义范围缩小的现象,《喻世明言》中的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称谓词的变化上。如:“奶奶”,在《喻世明言》中有多个义项,可以表示母亲、祖母、夫人、太太以及对女子的昵称等多个义项,如今只用来表示祖母的意思。“娘”在《喻世明言》中可用来指称年轻女子、母亲、女主人或长一辈或年长的妇人等几个义项,如今只在部分方言中指称母亲。

(三)消失

某些民俗语汇的民俗义在后来不复存在,或是语词已经消失,或是被新的义项所取代。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的消失。随着当时存在的一些职业的消失而消失的民俗义。如:

牙婆“回去唤个牙婆,将两个丫头都卖了。”(《蒋兴哥重会珍珠衫》)

“牙婆”原指以介绍人口买卖为业的妇女,这主要是因为封建礼节中妇女不出门,随着社会的发展,封建礼俗消失了,“牙婆”这种职业也不复存在,原有的民俗事象也消失了。

团头那丐户中有个为头的,名曰“团头”,管着众丐。(《金玉奴棒打薄情郎》)

宋代各行各业都有市肆,叫做“团行”,行有行老,团有团头,是各自行业的首领,“团头”在《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中指“丐户之长”。现在不存在“丐户”,自然也没有“团头”一说。

2.所指民俗事物现象的消失

随着当时存在的一些民俗事物现象的消失而消失的民俗义。如:

唱喏入楼闲望一晌,乃见一过卖至前唱喏,便叫:“杨五官!”(《杨思温燕山逢故人》)

“唱喏”在明代指古代男子所行之礼,即叉手行礼,双手作揖,同时出声致敬,开口致词。这是当时的交际礼节,随着社会发展和等级制度的变化,这样的礼节逐渐消失,“唱喏”的说法也不存在了。

3.民俗文化心理、观念意识的消失

随着当时存在的一些民俗文化心理、观念意识的消失而消失的民俗义。如:

赞老子侯兴老婆看见了,动心起来,道:“这客长,有二三百只钗子!我虽然卖人肉馒头,老公虽然做赞老子,到没许多物事。你看少间问我买馒头吃,我多使些汗火,许多钗子都是我的。”­(《宋四公大闹禁魂张》)

“赞老子”在当时是盗贼的隐语。隐语是一个阶段的人们特有的对某种事物的隐喻性的说法。随着时代的发展,盗贼的说法发生了改变,“赞老子”的民俗称谓就不存在了。如:

登东原来那汉子是他方客人,因登东,解脱了裹肚,失了银子,找寻不见。(《陈御史巧勘金钗钿》)

“登东”在明代是上厕所的意思,古代房屋建筑,厕所多在东边,故称厕所为“东司”或“东厮”。当时的人们出于礼貌,称厕所为“东司”,上厕所则为“登东”,现在这样的说法已经消失了。

民俗语汇还涉及到其他方面,如农业、手工业、交通、服饰等等。由于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文只是选取了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关于《喻世明言》民俗语汇更多角度的研究,我们将在以后的学习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明]冯梦龙.喻世明言[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5.

[2]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2.

[3]曲彦斌.民俗语言学[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89.

[4]徐时仪.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考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5,(2).

[5]杨振兰.民俗词语探析[J].民俗研究,2004,(3).

[6]谭汝为.民俗文化语汇通论[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4.

[7]李阳,董丽娟.民俗语言学研究史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

版社,2011.

[8]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9]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10]马真.先秦复音词初探[J].北京大学学报,1980,(5).

[11]王洪君.从字和字组看词和短语――也谈汉语中词的划分标准

[J].中国语文,1994,(2).

[12]辞源[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13]吴士勋,王东明.宋元明清百部小说语词大辞典[M].西安:陕

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14]陆澹安.小说词语汇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64.

[15]孙鹏飞.冯梦龙“三言”小说的吴语成分研究[D].暨南大学硕

士学位论文,2001.

[16]宗丹.“三言二拍”中关于“吃食”义场的熟语、俗语研究[J].

文教资料,2007,(7).

[17]董蕾.《喻世明言》经济词汇分析[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

篇8

民俗作为一种兼具生活属性和文化属性的复合体,民俗的内容和形式是广大民众在生活中感悟、积累和创造出来的,与生俱有培养个体形成健康的价值判断和生成道德情感的功能。日常生活中的道德体验应是一个真真切切的道德情感发动、生成并提升的积极体验过程,因而在“道德体验”维度上探究民俗的德育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道德体验”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1 “道德体验”的基本内涵

在弄清“道德体验”的内涵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体验”的基本内涵。“体验弥漫在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是一个人人熟悉,人人又不甚了解的概念。”通常意义上,我们把外界事物或情境引起自己的内心感受、体味或亲身经历称之为“体验”。作为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概念,“体验”在不同的领域都有着各自的理论内涵,教育学领域也不例外,如朱小蔓教授认为:“体验作为情感教育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既有认识论的意义,即通过体验的方式达到认知理解;又有本体论和价值论的意义,即体验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的方式。”裴娣娜教授认为体验是“一个人对愿望、要求的(情感)感受”;刘惊铎教授则认为体验是一种图景思维活动,其中不仅含有混沌的直觉领悟,也含有理性的反思。

尽管教育学术界对体验的含义尚无最后的界定,但是从上述看法我们基本可以理解:体验既是人的情感本身,又是一种理性和感融的认识活动。个体在亲历某一事件或情境的过程中,在已有的认知和感悟的基础上,形成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产生新行动、新选择。明晰了“体验”的内涵,有助于我们理解体验是一个“完整的德育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在道德教育中有着不容忽视的价值和作用。刘惊铎教授认为“道德体验是一种含有价值判断的关系融通性体验”。感性个体的人总是处于一定的关系世界之中,个体对包括自己在内的整个关系世界发生了含有价值判断的融通性领悟就是道德体验。体验者对周围生活世界关系的领悟越强,其行为的道德性也越高。王如才教授从中小学生道德素质建构的角度出发,认为道德体验是道德主体在道德实践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主观的感受,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道德情感。再综合体验的内涵,我们可以将道德体验理解为:是人理解人生与社会的方式,也是人追求自身生命意义的方式。作为一种道德教育形态,它重视外部自然界和人际之间的道德信息,在内外交融的形态下由体验者进行内外全息感悟,进而领悟事物之间或事物情境中的道德关系,形成对事物及其关系意义的自我建构和价值生成的理解。与一般的体验不同,道德体验着重强调对道德观念的体验,人与人的沟通和了解,以及对自我价值的体验,认识自我的人生状态和道德水平。

2 “道德体验”的基本特征

道德体验主要具有个人性、情感性、推及性等基本特征。

(1)个人性

每一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各主体间存在种种差异,认知水平、兴趣爱好、价值观、世界观各异,其体验过程及体验结果也自然就会有差别。正如瓦西留克所说的:“人,永远是自己也只能是自己才能体验所发生的事情以及产生危机的那些生活环境和变化,谁也不可能代替他这样做,就像最有经验的教师也不可能代替自己的学生去理解所讲的内容一样。”道德体验是主体将外在的情景和规范纳入自己的品德心理结构,引起品德心理结构的调整、改造,以促进自己的道德发展。道德体验是一个精细的、独特的心理、情感过程,主体在亲历某道德事件或道德情境时获得的感悟、情感和意义,都是主体个人的,不能相互替代,即“我”的体验是无法对“你”说出来的。

(2)情感性

海德格尔曾说,人是用他的整个身心、整个存在,而不是单用他的反思来理解他自己的。人对世界的认识,首先是由情绪和情感揭开的,而不是概念。在道德体验的过程中,情感是相伴相随的。主体在亲历的道德事件或道德情境中,总是习惯性地将现实的事件或情境同自己现在的体味和感觉相联系,产生体验的出发点便是情感,通过从以往的情感积累出发去感悟现实情境的意蕴,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和意义,最后的终结点也是情感。因而,道德体验是带有浓厚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动。

(3)推及性

道德体验的推及性,体现了道德情感的渗透作用。在道德体验中,体验者将自己“置身局中”,带着情感领悟对象之间或对象情境中的道德关系,产生的体悟会积淀到他的潜意识中去,在后来遇到相似的情境时,这种积淀在潜意识里的体悟便被诱发和唤醒,引起体验者自觉地展开新的体验,从而对凝结于其中的情感和智慧达到更深刻的理解与领悟,多次这样的体验循环,使体验者不断生成自己的道德境界。

二、民俗的基本含义和分类

1 民俗的基本内涵

民俗,一种与人类生活关系密切、动态性的社会生活文化事象,是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民俗是什么?在英语中,它是folklore,英国考古学家威廉・汤姆斯于1946年将其作为学术用语正式提出,他界定的概念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古时的举止,风俗仪式,迷信,民曲,谚语等。”我国,早在两千多年前中国儒家著作《礼记・缁衣》中就有对民俗的记载:“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则民不惑矣”。民俗学中,“民俗”就是“民间风俗”的简称,指由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历史中所创造、传承和享用的风俗、仪式、习惯、信仰、谚语、故事、艺术等的集合体。这是当代在我国能够被多数学者所认可的民俗定义。

2 民俗的分类

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民俗研究进入一个空前活跃的兴旺发达时期,众多学者把民俗分类重新提了出来,但是学者依据的分类标准不同,对民俗的分类也各有差异。现今比较通行的分类是将民俗分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语言民俗和精神民俗四大类。

(1)物质民俗

物质民俗又被称为“实体民俗”,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依赖的和能够直接感触的有形产品形式。包括饮食民俗、居住民俗、服饰民俗、交通民俗、器用民俗。如皖南的徽州古民居、美轮美奂的苗族服饰、银首饰等。

(2)社会民俗

社会民俗是与家族、社会集团有关的民俗,是维护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的纽带,是一种集体行为方式,也是与人们的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民俗。包括按照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家族、宗族;由于职业、信仰、爱好和某种需要而组成的民间组织,如一些商人自发组成的商会;各民族千百年流传下来的岁时节日民俗等,如在我国各族人民共度的春节、中秋节,还有象征美好生活的“傣族泼水节”等。

(3)语言民俗

语言民俗是广大民众世代相传的集体智慧和经验的

结晶,是依靠口头语言进行传播和继承的民俗事象。包括民间的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谚语、口头艺术等。这类民俗在我国尤为丰富,如我国古代的“四大神话”与“四大传说”,还有父母教育子女要勤学的谚语如“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等。

(4)精神民俗

精神民俗主要包括民间巫术、民间信仰、道德礼仪、禁忌习俗等。一些少数民族有自己信仰的图腾(保护神),如仡佬族以葫芦为图腾;蕴含博大精深的“永年太极拳”等,都是我国的精神民俗。

三、基于“道德体验”的民俗的德育价值

民俗总是与人类生活相生相伴的,渗透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体验中。优良的民俗,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帮助人们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培养人们健康正直的伦理道德观念,在具体的民俗活动中,还可使体验主体产生丰富的道德情感乃至道德素质与境界的提升。

1 个体道德观念在民俗世界中孕育

一个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常常不是出于哲学思辨和逻辑的推理甚或道德的说教,而是通过大量实际生活中的种种习俗和事象得到仿效、遵循,或从禁忌的习俗中得到约束和回避。从落地伊始一直到自然地回归,作为生活中的个人都离不开民俗的海洋。现代社会大力弘扬的民族道德观念、社会道德观念、职业道德观念,如团结抗争、尊老爱幼、自强不息、勤劳勇敢、公正无私、诚实友爱等自古便在民俗世界中有广泛的反映,蕴含丰富道德教化意义的民间故事和谚语警句在人们伦理道德观念的形成中无疑独具特色。在广西壮族人民中广泛流传瓦氏夫人在明嘉靖年间带兵在上海一带抗击日本倭寇保卫国家安全的事迹、在东北地区广泛流传的抗日游击队的事迹、让人津津乐道的山东沂蒙山区人民顽强抗日的事迹,各族人民就是利用这些经久不衰的事迹培养子孙后代热爱祖国、热爱自己民族的道德观念和精神。孝的观念和习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一,在我国民间流传着许多脍炙人口的古代孝道故事,如汉代的郭巨“为母埋儿”、汉代的董永“卖身葬父”的故事,几乎成为每个家庭中教育子孙怀孝、行孝的活教材。再有汉族谚语“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纳西族谚语“只要辛勤耕耘,土地就会肥沃”等是劝告青年人要珍惜时间,勤劳学习,自强不息。“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学蜜蜂共采花,莫学蜘蛛各结网”等强调了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的重要性。“欺山莫欺水,欺人莫欺心”、“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形象地说明了人与人交往中要真心实意、诚实友爱。就是这些无所不在的民俗,如润物无声的细雨渗透在每个人的生活中,影响着体验主体的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生成,它远比学校通过道德说教方式向个体灌输某些道德观念来得有效。

2 个体道德情感在民俗世界中丰满

人的道德行为的发生受情感的引发和调节,人以情感为核心的动机系统作为个人道德发展的内在保证,一个人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其在生活过程中积极情感的积淀有着密切的关系。丰富多彩的民俗生活是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在民俗生活的体验中浸满着情感,进而又促发着他产生新的特殊体验,情感在循环的体验中不断地得到丰满。传统节日在我国有其深厚的历史积淀,作为一种文化记忆的载体,不仅具有修养生息和娱乐功能,还蕴含了丰富的道德情感。如端午节是我国包括许多少数民族在内的民俗节日,也许根本没有人会吟诵“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辞句,但是通过吃粽子、赛龙舟,讲屈原的故事等民俗活动,对于屈原的爱国精神,人们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感染和鼓舞。又如清明节祭祖先的习俗,使人们在平凡的生活中产生对先贤的崇敬和对祖先的感恩追孝之情。又如重阳节登高远望、插茱萸的习俗,早在一千多年前年仅十七岁的王维在异乡遥想家乡遍插茱萸的情景,就已定格成游子的乡愁象征,今天很多人也许在重阳节不会登高和插茱萸,但是“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的形象一定会在人们的脑中回荡,激发每个人对亲情的愈加珍惜,更深意义上还体现了他乡之客的民族情感,就像漂泊台湾的余光中先生便在这一意义上自诩为“茱萸的孩子”,这位“怀国与乡愁”的代表将自己的思乡之情与盼望祖国统一的民族情感深深融合在一起。今天的个体也许不是诗人王维,也不是海峡彼岸的余光中先生,但是在这一传统节日的体验中,个体的家庭情感和爱国情感随之愈加浓烈。

3 个体的道德境界在民俗世界中提升

篇9

2、一心想赶两只兔,反而落得两手空。

3、一回经蛇咬,三年怕草绳。

4、一问三不知,神仙没法治。

5、一年算得三次命,无病也要变有病。

6、一瓶子水不响,半瓶子水乱晃。

7、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吃月亮。

8、人在福中不知福,船在水中不知流。

9、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钓。

10、人爱富的,狗咬穷的。

11、人越嬉越懒,嘴越吃越馋。

12、自己做错不算数,别人做错拍屁股。

13、自家的肉不香,人家的菜有味。

14、自称好,烂稻草。

15、多鸣之猫,捕鼠必少。

16、论旁人斤斤计较,说自己花好稻好。

17、好药难治冤孽病,好话难劝糊涂虫。

18、伶俐人一拨三转,糊涂人棒打不回。

19、身穿三尺衣,说话无高低。

20、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21、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22、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23、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24、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25、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26、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27、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28、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29、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30、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31、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32、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33、久住坡,不嫌陡。

34、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35、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36、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37、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38、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一辈子不会撑船。

39、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40、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41、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42、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43、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44、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45、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46、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47、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48、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49、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50、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51、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52、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53、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54、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55、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56、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57、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58、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59、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60、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61、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62、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63、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64、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65、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66、经得广,知得多。

67、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68、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篇10

黄昏,抵达姑苏城外的周庄,阳光正好,清风暖软。踏上青石板的那一刻,心,早已沉醉。

幽幽的小径,蜿蜒地伸向老街的深处;暖暖的夕阳,偷偷地斑驳在古色古香的墙。一切,都和想象中的一样!

信步老街,闲游深巷,放佛在时光中游览,于往事中徜徉。古老的街道两旁,分散着画苑,文斋,铺满了水墨丹青,诗书万卷!闭上眼,深呼吸,一袭墨香和着柔风,款款而来,配着江南水乡独有的烟雨,朦胧中,别有一番景象。似乎,我已穿越千年。

于临水楼台,小憩片刻。沏一盏茶,推一扇窗,静看游人来来往往。

水边,玲珑少年挽起衣袖,大声呼喊,那畔,小姑娘撑着纸伞,带着微笑缓缓走来。片刻,双双立于桥头,并看风景,幸福,似这般如约而至。于是思绪翻涌,执笔挥毫,写下了“花飞碧水柳垂塘。双桥映小阁,古巷倚斜阳”。

轻倚斜阳,慢下楼梯。穿梭在古巷之中,幽咽的胡琴,扣人心弦,拉出了陈年往事,忆起了风花雪月。我渐渐地放慢了脚步,贪听这一曲离殇。于不知不觉中,停下,立于一处文斋之前,俄而,迎着淡淡地墨香,走入其中。闲看了几篇诗章和数卷小字,便和店铺的女主人随意攀谈起来。从琴棋书画聊到文人墨客,从古今文学聊到人生境界,最后互赠诗书,以作留念。回忆起八年前,于杭州的西子湖畔,我曾花重金买下一幅字,而今于姑苏城外,偶然的邂逅,得才女惠赠!不禁感叹,同样是被称为天堂的地方,情节却不太一样!或许,这八年,我从一个天堂走到另一个天堂,其中经历了太多太多……

小立双桥,看乌篷摇曳,似乎带走了忧愁的思绪,桥下一弯清波,好像涤尽了人间铅华,洗净了江湖沧桑。渐渐地,月上小楼西,船娘也摇着船儿,缓缓归去。我慢慢地穿过老街,走出古巷。回眸,来时路,已是灯火阑珊。客栈的窗檐,挂着红红地灯笼,格外地亮眼,不知是否想挽留我这一宿的时光。然而,我还是离去……

那一夜的梦里,我又回到了周庄,回到了那个我想去的地方……

翌日清晨,朝阳的光,洒在我惺忪的脸上,将我唤醒,开始了新的旅程。

跨上背包,转过喧闹的街头,来到拙政园外。青青的石板,浅黛的围墙,带着我的神思入园徜徉。我小心地跨过门槛,来到园中。刹那间,微风拂面,唇齿间,满是荷香。小香洲旁,一朵朵娇艳欲滴的荷花,一排排俊俏柔媚的垂柳;小飞虹下,野鸭凫水,锦鲤相戏,说不完的婉约,道不尽的别致。

闲坐听雨轩,虽是艳阳当空,闭上眼,仍有丝丝凉意,带着一份体贴,沁人心脾。远处的鸳鸯馆和待霜亭,隔水相望,在蜿蜒地小河上,折射出绵绵地情意。我悄悄走过去,想要听清这座庄园里旧时主人们对话的声音,然而,还是罢了!毕竟,那终究只是过去,终究只能回忆……

走出拙政园,来到寒山寺。幽静的古刹透露出一份与生俱来地庄严。走进寺庙,拉起钟锤,猛撞三下。一声梵钟,一世情缘,其中,揉碎了多少悲欢离合,消散了几缕流云残烟。

细看枫桥,朴实典雅,让人回忆起当年的那首《枫桥夜泊》。惊叹于你的才华,惋惜于你的怀才不遇,于是,信手题下“寒山古寺今犹在,不见当初月下人”。不知,我的词句能否穿越千年,让你听见;但知,只要用心,那么一切皆可随缘……

傍晚,来到太湖岸边,湖风吹散了薄雾,艳阳蒸腾出云烟。乘一叶扁舟,行于青山之畔,云水之间。尽情地感受这一川烟雨,绝色江南。拿出相机,随意取景,按下的是快门,留下的是天上人间。

终于,日落西山,月上洲头,带着未尽的兴致,泛起了归舟。离开湖畔,水声渐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