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建议范文
时间:2023-03-18 02:09: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改进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国债现状建议
现在人们仍然记得八十初年代,中国国债(nationaldebt)刚刚恢复发行,面值为一元,两元,五元。面值虽然很小,数量也不大,但发行主要靠行政手段(扣工资)完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及人们金融(financial)意识的提高,国债的发行由行政摊派转为柜台自由买卖既九十年代初全国各地成立财政国债服务部及信托公司专门从事国债的发行、兑付、转让及代保管业务。且发行面值及发行量也大大增加,尤其在九十年代末期发行方式逐步走向无纸化。
1我国的国债市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壮大,已经走完了西方国家几十年、上百年才走完的路。尽管道路并不平坦,但一个基本遵循市场经济(marketeconomy)原则和按国际惯例运作的国债市场确实已经建立起来。国债市场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作用已逐步为人们所认识。当前,我国的国债市场的现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国债供不应求。随着国家宏观经济形势的日渐好转,银行存贷款利率连续调低,城乡居民储蓄的热情有所降低,而国债由于投资风险小收益稳定,变现性较强等优点而倍受广大市民青睐,人们逐渐把目光转移到了国债市场,全国各地出现了争相购买国债、销售异常、供不应求的局面。
1.2个人持有国债的比例过高。在国债市场较发达的国家,国债的持有者通常以专业机构、政府为主,个人持有的国债比例较低,比如在美国、个人持有国债的比例仅为10%,日本也不超过30%,据有关资料统计,目前在我国个人持有国债的比例竞高达50%以上。这与国债市场迅速发展,发行频率不断加快,国债投资专业性明显增强,运作效率不断提高大大不相适应。
1.3国债发行方式的市场化程度不高。1994年和1995年,我国引入了国际通行的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然而,我国的一级自营商除了国有商业银行以外,其它一级自营商的自有资金的规模都不大。由于国债的发行规模越来越大,因此对这些自营商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政府也往往对国债一级自营商实行了承购包销的发行方式。这种方式仍然是通过各级财政层层下达承销计划的办法。可见,这种国债一级自营商制度也没有真正摆脱行政分配倾向。此外,我国一级自营商所拥有的权力和义务是不对称的。一级自营商只有在一级市场上承购国债的义务,但却没有取得资金融通以及在二级市场上做市场的权力。
1.4国债市场结构不合理。其一,国债发行利率缺乏弹性,国债利率结构不尽合理。其二,国债期限仍显单一,发行节奏和发行期无均衡性。其三,目标市场定位低。长期以来,中国国债一级市场的目标市场为居民个人投资者,这不仅使发行市场较长的时期在低水平徘徊,也是造成二级市场流动性差的一个主要原因。
1.5国债二级市场流动性不强。国债在二级市场的流动性反映着市场的活跃程度,衡量二级市场流动性的标准,主要是市场的交易量,交易量越大,市场就越活跃,就能吸引更多投资者参与市场,债券市场资金配置才能趋于合理与有效。
1.6国债的借、用、还不统一。我国在国债的债务主体及发行权限的规定上还存在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我国国债在借、用、还这三个环节上还不配套、不协调。国债的举借与使用,国债收入的使用与偿还相互脱节。
2从以上我国国债市场的现状来看,我国的国债市场还存在许多尚待完善的地方,要使国债能充分发挥作用,必须改进和完善国债管理,建立市场经济下国债管理机制,使国债管理逐步走向成熟,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加强控制:
2.1保持国债发行的适度规模。
国债发行规模的确定需要考虑国债余额、国民生产总值(GDP)等诸多因素,而且最重要的是考虑国债余额。当然,国债发行规模的适度性还必须考虑财政的需要、人民储蓄水平、偿付债务能力等因素。只有合理适度确定发行规模,才能有效发挥国债在宏观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2.2国债政策应与财政政策(financialpolicy)、货币政策(moneytarypolicy)紧密协调配合。国债、货币、财政这三大政策是国家三大宏观调控政策,三者相互联系不可分割而又相对独立,且都是为国家宏观经济目标服务,都是依靠货币运动来实现其目标。
2.3完善国债交易市场。国债必须进入证券市场参与交易,这是由商品的基本属性及商品经济的规律决定的。目前我国国债的二级市场的交易主要集中于交易所,尤其是上海证券交易所。个人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同处一个市场,前者因为买卖量少,买卖价差小,成本相对高而难以操作;后者因为在场内吞吐国债量大,市场相对狭小交易效率低,计划不易制定,交易成本难以控制。市场过分集中还导致交易价格波动大,一些经济功能难以体现。因此,急需发展国债二级市场的场外交易,解决目前国债二级市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2.4国债品种多样化
2.4.1长、中、短期相结合,合理分配短期和长期国债的比重。国债期限结构的合理化,有助于调整偿债期结构,降低举债成本,避免和缓解偿债高峰的压力。
2.4.2专相国债增加。增加社会保障专项债券、专项建设债券、可转换债券和储蓄债券等券种的发行,使国债品种结构进一步多样化。在未来一段时间里,国债发行应以可上市国债为主,同时,应进一步实现国债发行无纸化,逐步减少凭证式、无记名式等实物券国债,扩大记账式国债发行,增强国债的流通性。
篇2
当前,大数据的定义还没有一个非常明确的概念,但是其内涵已经被人们认可,档案资源在其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可以非常明显的顺应大数据的特征,但是就当前档案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其在很多方面还无法充分的满足大数据时代的发展需要,所以为了更好的推动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必须要对其予以重视。
2大数据环境下档案管理的缺陷
2.1档案资源。
当前,很多地区的档案管理机构在档案介质方面依然使用传统的纸质方式,档案信息数字化的程度需要不断的提升,一些偏远的地区在档案工作中依然还是使用人工手动的方式进行操作,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很难去满足用户提出的个性化需要,虽然一些管理机构采用的是电子形式的档案,但是在档案收藏方面还没有制定一个科学统一的标准,这样也就使得档案资源会出现比较多的重复现象,结构形式不同的数据很难实现共享,所以这种情况也严重的阻碍了档案资源管理工作质量的提升。
2.2档案工作流程。
在很长时间以来档案管理工作都是从文件归档开始要经历收集、整理、保管、检索和利用这几个重要的阶段,纸质档案为主的时期,这种工作流程和当时的时展水平是完全适应的,但是时代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步,电子档案数量明显增多,在大数据时代当中,档案管理的核心也从整理和保管向收集和利用转变,此外这种进程也会不断的加快,档案收集也从传统的方式逐渐的过渡到在线实时查阅的方式。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的类型也在不断的丰富,同时其也在朝着非结构化的方向发展,一些新技术在档案信息当中的应用也使其成本大幅提高,此外传统的档案利用方式也将发生非常大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也会更多的朝着主动推介的方向发展,而当前的档案工作还不能完全满足这些层面上的需求。
2.3档案工作思维。
在以后的档案工作中,工作的主体将直接发生很大的转变,而其在实际的工作中需要完成的也不仅仅是简单的装订和维护,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其所提供的服务也越来越多样化,其在工作中必须要按照用户的实际需要迅速的挖掘出更加符合用户需求的有价值信息。当前,一些档案信息工作部门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着一定的误区,很多人还是比较重视馆藏,但是对档案信息的利用却并不是非常的重视,他们认为档案是国家财产的一部分,所以在实际的工作中并不能对档案信息进行全面的广泛的使用,在态度上十分的消极,一些工龄比较长的工作人员不学习计算机知识,所以电子档案收集的准确性和全面性都受到了非常大的影响,这样一来也十分不利于档案工作的顺利开展,一些档案工作者在实际的工作中甚至还出现了不肯创新的问题,缺乏社会责任感,这也成为了阻碍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3大数据时代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进建议
所谓转型,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不同转型主体的状态及其与客观环境的适应程度,决定了转型内容和方向的多样性。转型是主动求新求变的过程,是一个创新的过程。在大数据背景下档案事业若想发展必须转型,若想顺利完成转型也必将在档案管理体制、运行模式、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调整。
3.1完善档案管理体制。
管理体制实际上就是指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来达到管理的任务和实际的目的,站在档案管理体制的角度上来讲,这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要科学合理的去设置档案管理机构,管理体制的建设直接影响到了档案资源自身的发展和利用的程度。在大数据环境下,我们可以在档案管理工作中充分的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等等,从而也就可以更好的实现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系统不同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还能对其开展统一性的管理,也就是说每个部门产生的档案信息都可以借助在线查阅的方式给档案管理部门予以统一科学的管理,所以就一定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对档案的管理体制予以充分的改进。首先是建立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体制,同时还要对传统工作中的弊端进行分析和改进,加强档案部门不同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的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效率,这样一来也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档案管理的质量和水平。此外还要建立一个档案监督机构,这个机构要和档案管理系统保持平行的关系,这样才能充分的保证档案部门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保证其运行的质量和水平,使得档案工作的整体水平得以显著的提高。
3.2改变档案工作的运行模式。
运行模式通常就是指一个事物运行过程中实际的工作状态,不同的领域和行业当中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特点,不同行业的发展模式都在改变,同时档案管理的模式也在不断的创新和完善。档案管理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十分完整的链条,在大数据时代档案部门一定艺不断的加强自身的建设,同时还要将大部分的精力直接放在丰富馆藏建设当中,同时在这一过程中还要对数字化档案信息进行更加深入的加工,此外对这些档案信息资源还要使用科学规范的软件对其进行全方位的管理。除此之外在实际的工作中还要以先进的科学技术为依托,建立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网络,这样也就给信息的检索提供了更大的便利。档案信息的利用效率得到提升的同时,也为用户的档案利用提供了诸多的便利。
3.3改变档案工作发展战略。
篇3
一、基本养老保险参保情况
一是企业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逐年递减。2013年在新疆油田社保参保的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13526人,2014年112096人,截止2015年底,参保人数为109516人,比2013年末减少4010人,减少3.5%,参保人数逐年递减。二是企业离退休人数增速加快。企业离退休人数2013年56219人、2014年58598人,2015年末达到61071人,比2013年净增4852人,净增率8.63%。主要原因是企业参保人员达到国家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越来越多,近几年达到退休高峰期。三是企业新增参保人员逐年递减。2013年企业新增参保人员6570人,2014年新增5057人,2015年新增4245人,较之2013年减少2325人,其主要原因是石油主业人员定编较为严格,目前减5人方能进1人,而依附油田的一些企业公司,由于经营及成本等各种问题,新增工作人员也较少。
二、基本养老保险收支情况
企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情况。2013年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征缴收入450917.78万元,2014年497730.74万元,2015年554356.88万元,比2014年增加了56626.14万元,增长11.4%;比2013年增加了103439.1万元,增长22.94%。企业基本养老保险金支出情况。2015年企业养老保险金发放支出579811.12万元,比2014年增加支出82972.01万元,增长16.7%,高于同期基金收入增长率5.6个百分点;比2013年增加了176362.04万元,年均增长21.85%,比同期基金收入年均增长率高4.59个百分点。基金支出增加的原因:一是离退休人员增加。2013年至2015年,参保离退休人数增加9391人,年均增长率为5.57%,呈稳步上升的态势,导致基金年支出增加远远快于收入,从2013年当年可节余47468.7万元,到2015年透支25454.24万元。离退休养老金水平逐年提高。2013年-2015年,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离退休养老金水平分别为2713元、3039元、3399元。养老金水平的逐年提高,特别是近年来调整水平较高,导致养老金支出增加较多,占增支的比重也较大。
三、存在问题和原因
中断缴费问题依然突出。油田社保的基本养老保险的建账人数中,有许多中断缴费人员。自2013年以来中断缴费人员逐年减少,2013年1688人、2014年1295人、2015年1091人。中断缴费人数逐年递减,是由于企业对原有偿解除合同未再就业人员进行了补助,并为其缴纳基本养老保险金,但仍有许多人员在缴纳了15年保险后因经济等原因而停止了缴费,而中断缴费带来的后续问题矛盾将十分突出。社保扩面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自治区社平工资的逐年攀升,参保单位和个人的参保成本也在逐年上升,也是中断缴费人员持续增多的症结所在。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负担较为沉重的现实,停止招收新员工或者减员也导致了扩面难度的进一步加大。目前基金征缴的难度有所增加。一是自治区社平工资增长较快,即使60%缴纳也是提高了缴纳额度;一是受到经济危机影响,一些企业员工工资较低,单位为员工缴纳养老保险多按省社平工资的60%缴纳,也会影响到养老保险费的征收水平。
四、发展对策和建议
篇4
[关键词]学业导航计划;导航学长;导航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3-0021-02
“学业导航计划”(有的高校又称“导航学长制”,或者简称为“学长制”),指的是高校从高年级(甚至研究生)中选拔优秀学生,对低年级学生进行帮扶、指导,利用“学生一学生”的途径解决部分低年级学生所面临的学习、生活、感情等问题的一种制度。
本文在对300余位四川理工学院学生进行开放式调查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国内高校“学业导航计划”的初步成果。因为调查面不足,样本面过窄,所以如果文中的某些结论与国内高校“学业导航计划”的全貌不符,或者不正确,敬请各位方家同好指正。
一、导航学长的选拔和培训
(一)导航学长的选拔
开展“学业导航计划”的学校多数是从校级层面推广,少部分仅为院系自行开展。有的高校从研究生中选拔导航学长(如广西医科大学),有的则是从本科高年级同学中选拔。总体而言,各高校对导航学长素质的要求体现在思想道德素质、学业水平、学生干部任职经历、沟通能力等方面,综合考量后择优选出,让优秀学生担任导航学长,使其发挥榜样作用,对低年级学生起到指导作用。选拔过程经过报名后,如果是研究生做导航学长,通常由研究生院/处进行选拔。选拔本科生做导航学长的,则多由各院系选拔。有的学校为一个班配备一名导航学长,有的学校则是整个专业配备一名学长。导航学长多以本专业的为主,除非是新开设的专业或其他情况。
(二)导航学长的培训
导航学长选出后,有的学校是由各二级学院自行培训后直接上岗,有的学校会进行统一的培训,但多数是学校培训和院系培训相结合,有的学校还进行了中期培训。从对四川理工学院的调查来看,不同专业学长们的导航呈现出一定的统一性、整体性,反映出相关培训是必要的,培训也是有效果的。四川理工学院的导航学长主要由二级学院负责培训,主要内容包括要求导航学长多深入班级,深入同学的学习生活,要求他们定期和辅导员、老师联系,定期做总结,向学院汇报导航情况等。
二、导航学长的职责与内容
(一)导航学长的职责
四川理工学院对导航学长的职责规定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
1.加强与导航对象的沟通交流,激发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热情。
2.每月深入班级一次(参与活动或听课),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通过调研、个别谈心、群体对话和座谈讨论等方式等为大一提供学业指导。
3.每学期主持策划和组织一次有益、有效的班级活动。
4.为学风考风建设提供助力。
5.发现、观察并研究不求上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与思想,释疑解惑,引导其健康发展。
当然,不同的高校会有一些不同的要求,有的高校对导航学长深入导航对象宿舍的次数也进行了明确规定。总体而言,对导航学长的要求有一些共同点,如:对所导航班级的同学全面成长成才提供指导,定期或不定期参加所导航班级的活动,帮助他们搞好班级建设,对导航同学进行思想引导和答疑解惑,定期向二级学院或学校报告导航情况等。
(二)导航学长的内容
1.学习:如叮嘱大一同学认真学习,争取不挂不重修;平时多积累,考试拿高分;早日将英语四六级、计算机二级考过;为考研多做准备等。
2.生活:鼓励同学们养成好习惯,早睡早起,不贪玩;发展自己兴趣爱好;多参与实践活动;积极听讲座等。
3.社会实践:等参与各种社团、兴趣小组、实践队,积累经验和知识,锻炼自己能力;参与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或实验,了解更多的专业知识等。
4.专业前景:向低年级同学客观分析专业前景,仔细介绍就业方向(双选会的情况、考公务员、考研的前景等)、就业率,专业面临的各种问题等。
导航学长基本能对导航对象的学习、生活和社会实践等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内容也基本涵盖了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多数学长对新生在专业或其他方面的困惑能做出一定的解答。因此,调查对象对导航学长多持正面看法。
三、“学业导航计划”的考核及意义
各高校对“学业导航计划”有相应的保障、考核和激励制度,多数由学校的某个职能部门提供经费保障(如四川理工学院是由教务处负责提供经费)。多数高校也是由各二级学院考核,主要根据导航学长平日的工作情况、导航效果进行相应的考核。淘汰不合格学长,对优秀学长进行奖励等。
实行“学业导航计划”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四点:
(一)加强高低年级学生的沟通交流
实现高低年级学生之间交流的渠道很多,如学生会、社团等。但是,“学业导航计划”是以高年级优秀学长面对低年级的专业或班级为形式的,丰富了高低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让低年级学生多了一条了解并融入大学生活的渠道。
(二)有利于低年级学生快速适应大学生活
我国高校的客观实际,决定了班级在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中仍会发挥重大作用。学长深入到低年级学生的班级,引导面大。对离开基础教育阶段后,还不适应、不了解大学生活的同学很有帮助。部分大学生在面对大学的全新生活时容易迷茫,高年级优秀学长的导航有助于他们解除疑惑,找准目标,努力上进。
(三)给高年级学生提供了锻炼的机会
高年级优秀学长在给低年级学生担当榜样的同时,自身也得到了锻炼。导航的过程既是帮助低年级学生,也是自身反思总结的过程。导航经理还能锻炼自身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领导能力等。
四、总结与建议
(一)“学业导航计划”存在的必要性
低年级学生需要除了教师意外的引导者,也需要更多的与学长们进行沟通交流的渠道,因此,导航学长的诞生和存在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从实际实施的结果来看,“学业导航计划”有利于打破低年级学生以同年级横向沟通交流为主的局面,打开了他们的视野,让他们提前了解大学中可能会面临的各种问题,做好大学生涯规划,找准努力的方向。“学业导航计划”应该继续存在,并且还应该继续调整和改进,使其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建议加大对低年级学生导航的力度
需要加大导航力度,为低年级学生配备更多的导航学长,让他们碰到问题时能找到、愿意找导航学长,让导航学长能帮他们解决更多的问题。
增加导航的方式,变单向导航为双向沟通,提高导航的针对性。同时建议延长导航时间,以四川理工学院为例,该校仅仅对大一学生进行导航,希望个高校能不仅仅是在大一实施“学长导航计划”,大二也可推广此经验,大四学生也可将他们找工作/考研的经验教训及时地告知大二学生(可以由不同的学长来导航),增强其导航的针对性。
篇5
关键词:剪力墙;结构设计;建议
Abstract: Through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shear walls institutions shortcomings, put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design of shear wall structure.Key words: shear wall; structural design; recommendations
中图分类号:TB48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2)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怎样既能让这种体系刚度大,外观简洁等优点发挥出来,又能克服其工程费高等缺点是设计的关键。本文就其优化设计作了一点简单探讨,在以后的设计工作中应不断总结,以期更好地掌握这种结构体系的设计方法。
剪力墙结构有一些缺点:a.剪力墙结构抗侧刚度大,会引起较大的地震反应,使得上部结构和基础费用增加;b.由于混凝土墙体较多,使得建筑物重量增加,这也同样引起较大的地震反应,造成浪费;c.剪力墙结构中各墙肢轴压比往往较低,使得各墙肢的承载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d.剪力墙结构中墙体多为构造配筋,配筋率较低,使得结构延性较差。在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怎样既发挥它具有足够的抗侧能力等优点,又改进其工程费用较高的缺点成为一个关键问题。因此,近年来工程界对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布置给予了更多的关注,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目前,《高规》对高层建筑的结构选型,尤其是合理布置,尚未做出一个明确的具体的规定。因此,结合实际的工程背景,对高层剪力墙结构的优化布置进行研究很有必要。
1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优化
1.1 剪力墙结构构件的经济含钢量
随着我国建筑结构的高度越来越高,高层建筑结构采用剪力墙形式已经不是新鲜事务。经过我国多年的设计及成功的施工经验累计,对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构件适宜的含钢量已经有了一些数据上的统计,该经验值统计如表1所示。依据这些含钢量的指标可以对结构设计的经济性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对各种不同结构体系的用钢量的经验统计结果如表2所示。
1.2剪力墙结构的适宜方案
剪力墙结构设计的方案有多种选择,选择适宜的结构形式,不仅能保证建筑结构的安全性,而且能大幅度的降低工程造价。在设计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正确地选择建筑的结构体系以及构件的截面及采用的材料,对整个建筑的经济性影响是相当大的。选择较为合适的结构体系,可以在方案阶段总体控制成本。同时由于上部使用功能的差别,构件截面类型也会有差异,从而导致成本差异。因此必须在方案设计阶段确定适宜的结构形式。
层数较小(比如20层以下)的高层住宅,可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体系。20层以下的高层住宅采用传统的现浇剪力墙结构,各墙肢轴压比计算值往往较小,墙体配筋为构造配筋,墙体承载能力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工程费用较高,这时若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以上不足之处就可以得到解决。在7度区,20层以下的高层住宅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结构顶点位移、周期、水平地震剪力一般可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采用短肢剪力墙结构,由于合理地将一部分钢筋混凝土墙置换成砖墙或其他砌体,使得结构自重减轻,将偏大的结构刚度降下来,结构地震反应减少,工程费用降低,还增加了结构的延性,使结构的抗震性能提高。
框支剪力墙结构中,上部剪力墙结构可采用短肢剪力墙体系。在框支剪力墙结构中,为了减少上下层的刚度比,不采用加大下层刚度的方法,而采用减少上部剪力墙体系的刚度即改用短肢剪力墙体系,经济效果就十分明显了。层数较多的高层住宅,最好采用传统的全现浇剪力墙体系。在层数较多的高层建筑中,如采用短肢剪力墙体系,就使结构较柔,结构顶点位移和层间位移就不一定能满足规范要求,底部剪力系数也偏低,结构趋于不安全。但是,在有些情况下若采用传统剪力墙体系,结构刚度计算值还稍偏大时,可将较大的墙肢开设结构洞,或将窗台改为砖或其他砌体等措施加以微调。
2 工程实例的分析
本工程位于我国南方某市,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达10.8万㎡,与本工程类似的住宅楼达10多栋。如果通过对一栋楼进行结构设计分析,找到其中可优化改进的地方,就可使结构设计得到部分的优化、提高建筑产品的性价比、降低单件造价和整个小区的工程造价。进行结构设计分析的住宅楼为地下2层,地上16层,标准层平面布置图如图1所示。总建筑面积约2万㎡。地下2层为车库和物业办公用房,层高均为3.6 m,首层商业层高3.4 m,2层及2层以上层为住宅,层高为2. 8 m。建筑类别为丙类。Ⅱ类场地,土质不均匀。
剪力墙及墙厚根据规范及工程层数、层高情况取值如下:1层及地下层250 mm(地下层外墙厚300 mm),2层及2层以上外墙200 mm,内墙180 mm。结构整体计算中剪重比较大结构整体布置有继续优化的可能。从节省造价角度考虑,暗柱、连梁等处构件根据计算结构按构造要求配筋(包括局部按计算配筋的),其中墙体分布筋基本与规范最小配筋及其他构造要求相吻合。优化结构设计不只是抽钢筋。一栋建筑方案产生后,结构的选型和布置就存在优化与否的问题。但是,任何建筑体型都可能有最规则的和最经济的结构布置方案。所以,真正的优化应是全过程的需要各专业的密切配合。经过优化后的计算指标如表3所示,经济指标如表4所示。
剪力墙结构刚度大,整体性好,用钢量较省,在高层住宅、旅馆等居住性建筑中,居室和客房均为小间,分隔墙较多,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可以将承重墙与分隔墙合二为一,相对来说比较经济。另外,室内较框架结构简洁,没有露梁、露柱现象,外形美观,便于室内布置。因此,在高层住宅、旅馆中常采用现浇剪力墙结构。
探讨了在高层剪力墙结构设计中怎样发挥它具有的足够的抗侧能力等优点,结合工程实例,从建筑整体结构计算、经济含钢量等多方面探讨了高层建筑剪力墙结构优化设计处理方法和措施,以实现建筑结构设计的整体优化,从而达到科学、合理、经济的设计要求。
参考文献:
[1]JGJ 3-2002,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S].
篇6
摘 要 实收资本(股本)在公司成立后非经法定变更手续,应保持维持不变。但注册资本的资本保全作用往往被夸大,甚至被人为的滥用,虚假出资、抽逃注册资本的现象时有发生。本文就抽逃出资的种类和形式、抽逃出资的检查和认定及有关的改进建议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注册资本 虚假出资 抽逃出资
我国现行的注册资本金制度是法定资本金制度,非经法定手续,注册资本应保持不变。近几年来,由于银行机构的管理力度加大和社会中介机构风险意识的增强,虚报注册资本、虚假出资的现象已很少见,更多的是出资后再抽逃,下面以抽逃出资的现象进行深入分析。
一、抽逃出资的种类和形式
(一)表面抽逃
如股东原先就从事特定方面的经济业务活动,并已置办了不少的生产和办公设备,业务也初具规模,因给对方开具增值税发票或为了承揽更大业务的需要便想成立新公司,此种情况下最好的方式是以现有的实物资产经评估后进行投资,但其原先购买的生产设备等因价格的优惠并未索取发票,无发票证明生产设备的产权便无法进行评估,且评估后再进行验资,费用也相对较高,所以大部分人便选择了在当时看来相对省事的借款验资,成立新公司后,此部分借款就需要马上归还债权人,便形成了抽逃注册资本,虽然抽逃了注册资本,但并不影响其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此种情况一般注册资本在50万元以下,抽逃出资后因有其原先的家底作保障,实质上是一种表面现象的抽逃,实质并没有抽逃。
(二)政策抽逃
有部分企业要进行生产经营活动必须具备相应的资质,为了达到相应的资质便借款增资,增资完毕,借款必然要归还债权人,形成了抽逃出资。此类抽逃出资缘于资质的硬性要求,相关部门夸大了注册资本金的考核作用,而忽视了对一个企业进行考核的其他指标,这种情况使实际上不具备相应能力的企业得到了资质许可,对其他同行业的企业来讲是不公平的,对其自身而言也产生了隐患。建筑公司、房地产开发公司、园林工程公司等等多存在此情形。
(三)企业集团抽逃
一个规模较大的企业、企业集团或投资公司出资成立新公司,在公司成立后将资金的大部分交回原出资单位,只留不多的资金供新企业使用。被交回的资金可能继续用来进行投资成立公司,被查处时则以集团公司统一管理资金使用为由来搪塞;新成立公司的股东可能并不是实际出资单位,而是名义上的自然人股东,从表面上看,是看不出其之间的关系的。此种情况下同一笔资金可能会成立多个新公司。
(四)空壳抽逃
此类情况多为经贸公司、商贸公司,公司成立时借款验资,成立后马上归还;其经营活动多是倒买倒卖,公司本身没有多少不动产,若没有经营业务了,基本上便成为了空壳,对其债权人基本上没有保障可言。
(五)非资本型抽逃
此类情况多出现在物业公司、咨询公司、事务所,这类企业其本身的业务并不需要较多的先期资金,其业务活动多是依靠职工的知识经验而不是资金,其业务的收入便足够应付支出并有节余,其注册资本基本上处于闲置状态,便有很大的抽逃可能。
以上我们仅仅是列举了几类较常见的情况,每个企业的情况不同就会产生不同情况的虚报出资、抽逃出资,但都有一个共同情况:抽逃出资后并不影响其经营活动,但具有一个较大的注册资本数额会给企业一个资金实力雄厚的假象,并为不少人所误用,以此来提升企业外表上的竞争能力,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虽然公司虚报、抽逃出资的公司不在少数,但大多数的公司因尚未造成严重后果而构成犯罪,所以受到刑法处罚的公司很少,而在将受到公司法处罚时,公司会在处罚数额和新设立公司成本之间进行选择,绝大部分会选择新设立公司而不是接受处罚,抽逃出资行为的难以认定也使好多企业逃过了公司法的处罚。
二、虚假出资的检查、认定
公司股东的资金来源不同、抽逃出资的原因不同、抽逃出资后的账务处理方法不同,这些不同的方式导致一个公司抽逃出资后在账面上的情况有很大的不同,给执法人员查处抽逃出资面临的困难多种多样。一般来讲,检查公司抽逃出资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从源头出发进行查证,二是检查公司资产方虚假的部分。
公司成立或增资时,投资款必须要缴入特定的银行账户,这个银行账户便是查证的源头,应密切关注公司成立或增资后银行账户的大额支付情况,并针对每笔支付查证其实际用途。
检查资产方虚假的部分,要针对无明确的明细账户或明细账户模棱两可、长期挂账、余额大的情况实施进一步的查证,或索取银行对账单、或向往来单位寄发询证函、或对实物进行现场勘查。
但在实际查证过程中,执法人员经常会遇到难以认定的情况:
(一)将公司的款项转入个人账户
现在越来越多的公司经营者(大部分为股东)将公司的款项转入至个人(股东本人或公司财务人员)账户中,一来是个人账户要比公司账户安全,公司账户有随时被查封的可能,但个人账户一般不会遇到此情况;二是个人账户结算方便,笔者认为应查证银行存款日记账与个人账户对账单,只要个人账户上的款项还是用于公司的经营活动,就不宜视为抽逃出资;如果上述资金已游离于公司的经营过去应视为抽逃出资。
(二)挂账于其他应收款
挂账于其他应收款可能是抽逃出资最常见的形式了,但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下发的文件,“公司借款给股东,是公司依法享有其财产所有权的体现,股东与公司之间的这种关系属于借贷关系,合法的借贷关系受法律保护,公司对合法借出的资金依法享有相应的债权,借款的股东依法承担相应的债务。因此,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仅凭股东向公司借款就认定为股东抽逃出资缺乏法律依据。”笔者认为,如果股东或个人自公司借款达到公司注册资本的20%以上,借款期限在三个月以上,且没有其他证据此项借款是为了公司的经营活动就应视为抽逃出资的发生。
(三)企业集团集中统一管理
企业法人出资后常将出资收回到本公司内,有的确实是企业集团对资金统一管理的需要,许多上市公司设有内部银行结算机构,便是此种情况;有的则是以此为名实则抽逃出资,区分这两者,笔者认为主要看新设公司的经营活动,如果新设公司有正常真实的经营活动且母公司的收回资金并没有对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应视为资金的统一管理;如果新设公司没有什么经营活动,新设公司仅仅是为了贷款的需要,或母公司对资金的收回已影响了新设公司的经营活动则为抽逃出资。确定是否抽逃出资最根本的是要看资金是否用于公司的经营活动,或影响了公司的经营活动。
三、改进建议
(一)制定明确的概念和认定标准
正是由于抽逃出资概念和认定标准的缺失,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无法明确地界定一个行为是否是抽逃出资,即便是查到了抽逃出资,执法人员也不敢以抽逃出资的行为进行处罚,而是换一种说法,以另一种违法行为的名义简单地公司一罚了事,这样做的结果便是对抽逃出资行为的纵容,更无法使抽逃出资行为得到有效地改正,所以应抓紧制定明确的概念和认定标准,使执法人员有法可依,才可能执法必严。
(二)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职能
由于抽逃出资的情况多种多样,所以查证公司抽逃出资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执业能力高、经验丰富的特点。而要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的功能,建议由工商部门按一定的标准向需要进行检查的公司收取聘请注册会计师的费用,再聘请执业质量高、信誉好的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审计;注册会计师对公司进行检查后直接向工商部门出具审计报告并收取审计费用,这样便取消了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直接地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增强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执行业务过程中的独立性,使其出具的审计报告不受被审计单位的影响而更加真实可信。
参考文献:
[1]金雪军,李红坤.世界主要资本金制度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篇7
关键词:农行 网点服务 现状问题 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F83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6—208—02
网点是农行的窗口,是形象的体现,网点服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农行的社会形象,服务不提升,谈不上其他业务。虽然农行重视网点标准服务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与系统内、同业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客户服务满意度存在下降趋势。网点的服务水平和员工整体素质问题,在暗访和社会公众的反映中令人担忧,营业网点的整体服务状况不容乐观,客户意见较大,网点综合治理工作任重道远。
一、基本情况
1.“排长队”现象严重。营业网点在服务工作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排长队”,客户等待时间过长,抱怨情绪严重。而且排队客户中,绝大部分是中低端客户,其占用了大量网点资源,优质大客户被排挤,高端客户逐步流失,网点效益增长乏力。
2.态度生硬、服务意识不强。在走访及抽查录像时发现网点部分员工对待客户态度生硬,少数员工对待客户漫不经心。不但业务处理缓慢,还不时办一点私事或在柜台里和其他人员有说有笑,部分员工只顾处理业务,对客户的咨询毫无耐心,更谈不上主动为客户提供热情的服务。作为一个银行服务机构,其服务态度如何,主要表现在对客户的服务是否主动、热情、耐心等方面,而农行目前的服务状况无疑会引起客户的强烈反感,这也是客户除“排长队”之外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
3.业务处理效率低。部分网点员工的业务处理效率低下,部分柜台单笔业务处理时间最快至少在5分钟以上,平均每笔业务处理时间在10分钟以上,甚至有的柜台在半个小时之内还未处理完一笔业务,使得在后面排队的客户颇为不满,许多客户由于等待时间过长还未办理业务而选择了离开。
4.网点员工主动营销意识不强。目前大部分柜员仍然以应付业务为主,主动营销的意识不强,并且由于网点普遍存在排长队等候的问题,柜员长时间疲于应付,没有时间搞好主动营销,既影响柜员的收入,也影响柜员的工作热情,不利于网点转型工作。
5.部分网点未配备专职大堂经理,由客户经理兼职大堂经理。虽然网点配齐了引导员,引导员仅是对客户进行业务办理咨询和分流引导、维护现场秩序。大堂经理在大堂现场管理的作用未显现。
6.营业环境急需改善。一是私密性设施和空间不健全,由于网点面积小,供客户排队、等待、休息的区域狭小,排队等待几乎出现人挨人的局面,少数网点未设立贵宾室,或贵宾室未起到分层服务作用:二是缺少人性化服务,营业网点只配备了简陋的休息座椅,有些网点甚至没有,饮水机等便民设施形同虚设;三是业务宣传资料不完整和更新不及时,不能起到应有的宣传效果;四是营业厅的卫生情况不够理想,不能给予客户舒适卫生的感觉。
二、原因分析
1.对服务工作重视不够。“以服务求发展”仍停留在口号层面上,自管理层至普通员工均未能真正将改善服务当作一项关乎自身发展大计的任务来抓,使得服务工作中积累的问题越来越多,而未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改进,导致了客户的不满。
2.对一线员工培训力度不够,人员素质跟不上服务工作要求。学习内容主要是上级机构下发的相关文件,及视频培训,效果不够理想。专门针对员工的业务处理技能、文明规范服务方面的培训不够,使得员工业务技能提高慢、文明规范服务意识未能深入人心,因而在服务效率、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上大打折扣。
3.柜台数量无法满足业务量的需求。现在各网点的柜员已满负荷上班,如有柜员病假、休假,或双休日及节假日往往以减少柜台来应付,过少柜台承担了过多的业务是“排长队”现象的直接原因。同时,由于客户多、压力大,营业人员疲于应付,难免会心情急燥,从而影响服务态度,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也就无从谈起。
4.自助设备、电子银行的分流有待提高。自助设备、电子银行的运用是银行分流客户、减轻柜台压力的有效办法,虽然农行一直重视电子渠道的分流作用,但仍存在电子银行覆盖率偏低,自助设备正常使用率有待提高,离行式自助设备点部署有待加快的问题。
三、改进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改进和加强银行服务的重要意义。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认识到银行服务工作不是小事,银行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平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关系到银行自身的形象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公众的切身利益,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要树立客户至上、服务至上的经营理念。
2.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员工素质。增强员工对单位的归属感,加强和充实营业网点业务一线工作人员,抽调业务技能强、心理素质好、服务热情高、协调能力强的人员,充实客户经理、大堂经理队伍。同时,强化基础培训,规范上岗要求。加强对柜员的点钞、ABIS系统操作、汉字录入等基本业务技能和礼仪服务技巧培训,强化基本业务知识和营销技能学习。增强员工处理各种矛盾的能力和技巧,提高营销技巧,与客户建立起良好的关系。制定柜员上岗基本规定,根据岗位性质、工作年限等要素,规定柜员必须达到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技巧水平,以及业务知识水平。
3.科学配置服务资源,努力提高服务效率。通过调配内部人员,增设窗口,有效降低客户等待时间;加大人工分流,充分发挥自助设备、电子银行分流客户的作用,以缓解窗口的压力;内抓优化,外重分流,积极探索整体服务效率提升的道路。在全面调查网点劳动资源的基础上,有机结合业务流程,按照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网点,优化柜面劳动组合,优化网点工作排班、业务窗口设置及柜台内外物理格局,提高整体服务效率。
4.加快建立分层服务体系,实施网点内部分区、客户分层服务,对新建、改建网点在施工前按工作区、客户区、现金区、非现金区、理财区进行合理设置,实行弹性工作制,提升服务形象和品牌价值,有效缓解网点柜面压力。
5.提高自助设备、电子银行等电子渠道的分流减压作用。加快离行式自助设备设点步伐,加强电子银行业务宣传力度,提高电子银行覆盖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业务效率。
6.加强检查监督,强化服务工作考评力度。从网点环境、服务规范、大堂人员、柜面人员等方面,采取现场检查、录像抽查、第三方暗访等形式,进行综合考评,严格落实各项奖惩规定。以网点负责人为主责、会计主管协助做好本网点的文明标准服务督导。经常性地开展网点柜面优质服务规范化评比活动,通过开展柜面服务每月之星等活动,增强柜员优质服务的观念和气氛。
7.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机制。在各营业场所切实做好服务项目的公示和业务流程的宣传介绍,增进客户对银行业务的了解;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多种形式的客户调查,了解客户对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及意见,不断改进工作;广泛接受社会监督,完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对客户的服务咨询、建议与投诉进行回复与处理,切实提高客户投诉处理工作效率,提高客户满意度。
篇8
关键词:企业培训 问题 建议
培训是企业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员工对职业的满足程度。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再教育,提升员工的整体素质,使人力资源持续增值已成为现代企业的共识。但今天的培训已不同于往日老师讲、学员听、进行测试的不科学无效益的培训方式。
一、以往培训存在的问题
1.对员工培训的重视度不够
培训跟不上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是我国多数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真实写照。一些企业每年虽制订了员工培训计划书面的条条框框,但到头来根本就没按原定计划全部执行或是没有执行。据有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企业在员工培训经费的投入上普遍较低,许多企业培训没有发挥切实的作用,仅仅是流于形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培训观念保守、培训监督约束机制不健全等,其中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力度是关键因素。
2.培训缺少变通与创新
企业肯花时间和精力来为员工培训,最根本目的就是想通过员工自身职业技能、素养、品质等的提升,来建立一支协同作战能力强、积极向上,且能高效稳定作业的团队。然而,绝大多数企业进行的培训都有一定的盲从性,毫无特色和创新性可谈。如果一味地盲目跟风,企业将永远战胜不了竞争对手,到时候培训就会变成:赔了时间和金钱,得到了教训。
3.缺乏对员工培训效果的科学评估
评估是为了更好地改进培训方法及流程,而良好的培训理念和课程设计可以确保培训效果。尽管有些企业认识到了培训效果评估的重要性,但由于人力资源部门角色转换时间不长,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足,导致培训效果测评方法单一且内容不全面,评估也仅局限在表层的感觉形式。
二、应对措施及改进建议
1.建立领导机制,提高对员工培训工作的认识
在企业内部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加大培训的宣传力度。在培训中建立领导支持机制。首先,领导要重视建立和完善企业培训体系,包括组建企业的培训领导小组、培训管理机构等,对这些机构和人员要有明确的职责分工和考核办法。其次,企业决策层要对企业的年度和中长期培训进行规划,对重要技术业务骨干的培训进行研究,尽可能地防止培训内容与企业的实际脱节。最后,企业决策层要对培训费用给予支持保证,其数额不能低于国家规定的比例,并根据实际需要把培训费用列入企业预算,适当留有余地。
2.实现新时期企业员工培训工作的变通与创新
(1)观念创新是做好员工培训的前提。员工的劳动技能、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都是长久以来形成的,不可能通过一两次培训就能彻底改变,需要长期的不断培训,才能见到实效。当今社会,没有哪一种知识和技术是可以受用终身的,特别是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所以,企业不能轻视或放弃对高学历科技人员和高技能操作人员的培训,相反还要对其进行长期的、系统的培训。
(2)培训模式创新是做好企业员工培训的根本途径。员工培训教学是相互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被培训者处于决定性的地位,以人为本的观念体现在培训中就是要依靠被培训者,激发被培训者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而提高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动性,关键在于培训内容符合实际,形式多样化。具体应做到培训思路创新、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法创新、培训手段创新、培训制度创新,并建立一套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制度,诸如培训项目策划制度、培训项目主持人制度、工作协调制度、检查考核制度等。
3.完善培训评估的管理办法
建议培训评估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学员对整个培训的意见和看法,通过培训学员在返回工作岗位后的行为变化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变化,培训后一段时间内对培训效果的测评报告。分析培训效果具体应从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着手,定性分析主要是了解学员的学习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和学员案例分析等,定量分析主要是用统计学、数学及经济学方法对培训效果的科学列表进行数据分析。
篇9
[关键词]新准则 亮点 不足 改进建议
2006年财政部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使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推进了会计体系由本土化向国际化迈进的步伐。与2006年以前的旧准则相比,新准则中有许多亮点,然而也不可避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评析了新准则的优点与不足,旨在为今后会计准则改进提供一些有益建议。
本文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突出介绍新准则中的亮点;第二部分解析新准则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是针对准则中的问题提出一些改进建议。
一、新准则的亮点
1.公允价值的适度引入
新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引入无疑是新准则中最大的亮点。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主要涉及的项目有:交易性金融资产、以公允价值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融资租赁、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方面。
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不仅是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得具体体现,更是会计理念由信息观向计量观转变的体现。以公允价值为基础提供的会计信息将更具相关性。
2.现值概念的体现
新准则中现值概念的引入体现了准则制定者对货币时间价值及相关风险的重视。现值的应用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购入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资产成本应以现值为基础确定;资产减值中可收回金额的确定;特定行业资产成本的确定需要考虑弃置费用现值等。
3.规定相关资产减值不得转回
新准则中38项具体准则中新增“资产减值”具体准则,其适用于对子公司,联营企业,合营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商誉等。适用于此项具体准则的资产,减值一经确认不得转回。这项规定有利于抑制一些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调节利润和粉饰业绩。
4.财务报告重心由利润表向资产负债表转移
会计学上对收益的确认有两种观点:收入费用观和资产负债表观。
收入费用观以利润表为核心,在会计核算上强调当期收益的计算,它以当期确认的收入和费用对比求得,强调期间损益的正确反映。资产负债观则以资产负债表为核心,强调全面收益,以由净资产(所有者权益变动除外)的期末、期初余额对比求得,这样收益的计算就转化为期初和期末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新准则中资产负债表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对子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由原来的权益法改为成本法。
旧准则中将企业取得的利润或现金股利全部确认为投资收益,新准则中,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收益仅限于被投资单位接收投资后产生的累积净利润的分配额,所获得利润或现金股利超过上述部分的作为投资成本收回。
(2)对所得税的确认及计量运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依据资产负债观计量收益,从而确认本期所得税,体现了准则对资产负债表的重视。采用资产负债表观,可提高预测价值。
(3)取消了后进先出法
后进先出法假定最后取得的存货最先售出,期末保留的存货是最先取得的存货。在这种计价方法下,销售成本更接近当前的市场价值,当期销售收入能与当期销售成本相配比,体现的是收入费用观。然而,后进先出法下,实物流转于成本流转不一致,不能反映实物流转的真实情况,不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5.财务报告目标由“受托责任观”向“决策有用观”转移。
我国新准则中基本准则对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做了如下表述: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适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可见,新准则提出的财务报告目标包含了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FASB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表述倾向于决策有用观。这种观点具有合理性。因为对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特别是投资者和债权人,他们不仅关注企业过去和现在的经营状况,而是更加关注未来的经营状况。决策有用观的财务报告目标将跟能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但多数会计学者认为这种观点在成熟资本市场中较为适用,而我国目前资本市场仅为弱势有效(陈小悦,陈晓1997)。
6. 突出“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如,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区分了具有商业实质和不具有商业实质的交易,并明确了具有商业实质的判断标准。
7.增加了“首次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具体准则,对相关处理做了规定,有利于规范会计计量。
二、新准则存在的问题
1.公允价值的固有缺陷。
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或其他资产,虽然能够增加财务信息的相关性,然而,公允价值计量却存在一些缺陷。
(1)估值技术本身的主观性。
新准则中规定了公允价值确定的三个层次。第一,存在活跃市场的资产或负债,活跃市场中的报价应用于确定其公允价值。第二,不存在活跃市场,参考其他实质上相同的资产或负债当前的公允价值。第三,不存在活跃市场且不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应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我国尚属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金融市场还不成熟,很多金融产品无法取得合理的公允价值,只能依靠估值技术,如现金流量折现法等。而这些方法的选择具有主观性,且其确定结果的准确性需要得到市场认可,同时估值技术本身也有待于提高。
(2)顺周期效应
从刚刚过去的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中,不难看出,公允价值计量会造成顺周期效应。即,市场繁荣时,由于交易价格过高,容易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被高估,从而导致利润虚增;市场低迷时,由于交易价格过低,往往造成相关金融产品价值被低估,这无疑也会给公司带来账面损失。由于金融资产市场价格下降,投资者信心受到打击,从而继续抛售金融资产,进而造成价格进一轮下跌。如此就形成恶性循环,不利于资本市场的稳定。
2. 概念的不明确性
例如,利得和损失,新准则中仅给出了两者的定义,对于利得和损失究竟包括哪些内容,什么情况下“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什么情况下“直接计入当期利润”没有明确的界定。而对于企业非日常活动产生的罚款收入、捐赠支出等,仍使用“营业外收入”与“营业外支出”的概念,未使用利得和损失的概念,使得这些概念混淆不清。
3. 描述的不清晰性
在新准则中,关于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收入的确认条件中都有一条:相关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在这里,“很可能”是一种程度,而不是一种明确的结果。通常情况下,确认和计量往往需要明确的依据;如果没有明确的依据,则只能是预计,如坏账的预计。这一描述的不清晰,不便于会计人员的理解与操作。
4.规定的不明晰性
对于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的成本,新准则规定应当按照合同或协议的价格确定,但合同或协议约定价格不公允的除外。针对不公允的情况,准则用“除外”二字一笔带过。既然投资成立,且资产转移手续已妥,就应该进行账务处理,不能“除外”。而新准则中对此却没有具体的规定,使得会计人员对于“不公允”的状况如何处理没有统一标准,只能依照以往经验或职业判断,而这样使得如此会计处理的信息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同时也不利于企业间会计披露的相互可比。
三、对新准则不足之处的改进建议
1. 坚持以历史成本为主,公允价值作为必要补充的会计计量模式。针对公允价值固有的缺陷并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的现状,现阶段我国会计体系中引入并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保持应有的谨慎。第一,在对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会计处理上,可以取金融资产某一时期市场交易价格的历史平均价格作为计价基准,这样可以有效地减轻短期市场极端情况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第二,应当对衍生金融工具的品种以法规形式加以限制,禁止使用不能以公允价值合理计量的衍生金融工具,对于滥用衍生金融工具的行为予以严惩。第三,加大力度完善公允价值估值技术。
2. 针对新准则中一些概念的不明确问题,笔者建议准则制定者出台新的补充准则,明确“利得”“损失”的核算范围,并且取消“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科目,直接用“利得”和“损失”两个科目核算原应有以上两个账户核算的内容,以减少概念模糊性,增加会计核算的明晰性。
3. 对准则中存在的程度性概念,如“很可能”,用具体明确的数据量化,如占交易资产的百分之多少。
4. 出台补充准则以明确“不公允”具体包括哪些情况,并明确这些情况下会计处理应如何进行。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2
[2] 刘泉军,张政伟.《新会计准则引发的思考》, 会计研究, 2006, (03)
[3]李勇, 左连凯, 刘亭立. 《资产负债观与收入费用观比较研究:美国的经验与启示》,会计研究,2005,(12)
篇10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管理政策;改进建议
1、国家层面管理政策
1.1门政策发展历程
在发展起步阶段(2001年一2008年),国家政策主要立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和产业结构优化。2001年,我国启动了“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提出“三纵三横”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开局。2005年,工信部、交通部等相关部委联合出台优化汽车产业结构政策措施,促进发展清洁汽车、电动汽车,明确201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10%,2030年电动汽车保有量占汽车保有量50%以上的发展目标。
在政策密集出台阶段(2009年一2010年),国家政策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支持力度,将新能源汽车发展提升到了重要高度。2009年,财政部、科技部颁发《关于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通知》,确定13个城市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2009年,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提出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新能源汽车。
1.2政策示范推广
2009年,由科技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启动“十城千辆”工程,确定通过财政补贴形式,计划用3年左右的时间,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力争到2012年使全国新能源汽车的运营规模达到汽车市场份额的10%。
“十城干辆”工程实施以来,主要依托城市尤其是特大城市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截止目前,我国“十城千辆”工程试点城市共25个,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划11、广州等城市。截止2012年底,“十城千辆”工程共计示范推广2.74万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十城千辆”工程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主要集中在公交车、出租车、市政服务车等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推广示范。然而,在试点城市间的推广情况却大相径庭。部分试点城市推广工作完成较好。如合肥截止2013年3月,推广新能源汽车5622辆,占全国推广总量的20%。郑州,截止2012年底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1663辆,完成示范推广目标1500辆的111%。与之相反,很多示范城市都没有达到预期推广目标。厦门,截止2012年11月底推广节能与新能源汽车425辆,其中混合动力公交车386辆,与国家规定的1000辆的推广目标相距甚远。昆明,截止2012年3月底,也只推广510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
2、新能源汽车管理政策与改进建议
2.1培育车辆核心技术,提高车辆安全性能
继续推进电池、电机、电控三大关键技术的研发,以关键零部件为基础,不断提升动力电池效能,促进动力系统平台化,实现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自主化。在技术改进、科技创新保障条件下,在电池安全和碰撞安全方面不断完善,提高新能源汽车的安全性能。一是加强动力电池材料研究与应用,提升电池组集成技术,增强电池稳定性和耐久性,保障新能源汽车的驾驶安全;二是加强动力控制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改进电池断电保护的研发技术,提高车身设计安全性和科学性,提升新能源汽车的碰撞安全。
2.2加强研发创新环节,进一步支持企业发展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突破口,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扶持。一是实行资金扶持政策。对于参与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与配套设施研发的企业,政府应给予财政资助和补贴,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对具备先进技术的新能源汽车以及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给予减免和降低。二是提供研发技术保护。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生产商和研发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积极鼓励申请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专利技术保护,积极帮助自主研发技术的推广和宣传。三是加大科研人才投入。重c培养动力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等领域的企业和专业化人才,积极引进大量富有经验的技术创新型人才,填补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的空白。
2.3明确新能源汽车发展路径和技术标准
一方面,应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步伐,集中企业优势资源,进一步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优化不利资源,使产品能够向平稳化过渡。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加强上游关键技术研发企业与下游厂商的合作,巩固产业链,不断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另一方面,应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技术标准化进程,建立完善的、适用性强的新能源汽车标准化体系,规范我国新能源汽车产品及基础设施的生产和建设,并需着眼全球市场,制定国际标准化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际新能源汽车行业相关标准的制定。
2.4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配套设施建设
在基础设施投人方面,应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以政府为主导,整合企业、银行、风险资本和其他社会资本,建立完善的融资平台,加大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的资本投人,为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保障。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应加强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商的合作,提高新能源汽车基础设施的建设效率,分层次、分阶段推进配套设施建设,优先在公交车站、商城、社区等人口较密集的地区建设充电设施示范区,形成示范效应;其次在高速公路休息站、加油站、便利店等地区建设充电设施,便利大众出行;最后在各居住小区逐步推广,实现服务全覆盖。
结语
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是世界各国调整汽车产业机构、应对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的必然趋势.对我国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一方面,发展空间广阔、潜力巨大;另一方面,核心研发技术弱、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依然突出。今后,相关各方应当在国家宏观政策的引导下,抢抓机遇,协同攻关,以最终实现我国汽车工业的转型升级和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