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激励语范文

时间:2023-03-29 11:3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每日激励语,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如何完成:

(1)追光型:云野有圆顶的图。

雨林在开始地方跳下去的那边。

霞谷溜冰场。

墓土被漩涡丢下去第一张图。

禁阁一楼那边。

(2)回忆型,任务对应的动作就是要找的先祖。

(3)特殊型:面对冥龙 被红光锁定就行。

解救鲲 雨林最后有张三塔的图,那边有两处,一处在亭子底下,一处在右边(隐藏图出来下边)。

烧十株黑暗植物。

像云野的大鲲图以及雨林,墓土都有黑暗植物,烧就行,会自动显示完成。

点燃20根蜡烛。

收集30点烛光(同上)。

掀翻五只螃蟹。

雨林,以及墓土会有螃蟹,掀翻即可(不会掀翻见第八个问题)。

(4)多人型:四人牵手(需要朋友完成)。

双人门。

云野大鲲图那边,禁阁一楼右边等要两人开的门都可以。

对陌生人鞠躬:面对朋友(或小黑激陌生人)点动作就行。

对朋友挥手:面对朋友点动作就行。

传递能量(一般拉朋友进一张图就可以完成)。

击掌(如果有拥抱也一样)点朋友,右边跳出界面,点击掌。

送礼:就是送心给好友。

篇2

关键词:校园文化;手机新媒体;大学生;日常管理;影响

现代高校学生几乎每人都拥有一部智能手机,而且多数学校都会在学校内部设置专门的校园内部网络,形成了手机新媒体时代。【1】新媒体的出现对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其他生活方式都带来了一定的改变。随着手机这种新媒体形式的不断推广,其对大学生日常管理产生的影响也逐渐显现了出来。主要分为积极影响以及消极影响两种。

一、手机新媒体对大学生日常管理的影响

(一)积极方面

(1)强化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人际交往方面始终存在着一定的问题。而手机新媒体的诞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与人进行交流的平台,学生可以通过QQ以及微信等聊天软件,维持与其他人之间的感情。而且这种途径也会有效扩大学生们的朋友圈,有效强化学生的交流能力,对一些性格较为腼腆、内向的学生效果尤为明显。

(2)拓展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

在优化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同时,新媒体也对学生的知识获取渠道进行了拓展。这一媒体形式的诞生,改变了学生只能通过书本进行知识学习的局限性,而且随着4G网络的覆盖,手机上网的速度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可以按照自身的学习需求,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点查询与学习。这样查询到的知识点会更加全面、深入,能够满足学生不同层次的要求。

(3)帮助学生释放负面情绪与压力

现代智能手机的功能极为强大,不仅具有学习与交流的功能,同时还具有强大的娱乐功能。学生可以在课下选择自己喜欢的娱乐性软件,来释放自身的生活压力以及学习压力。可以有效减少学生因不良情绪而出现的心理问题,间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地心理素质。

(二)消极方面

(1)沉迷手机娱乐功能

正如积极影响中所述,手机的使用为学生的业余生活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但如果学生沉迷于网络娱乐性而不能自拔,就会对其生活以及学习都会造成直接的影响,而且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害。【2】

(2)过度依赖网络社交

网络社交软件的诞生,不仅为学生拓宽了自己的人脉交际圈,同时也容易使一些学生沉迷于网络社交方式,而忽略了在真实中与人的沟通,甚至一些学生开始排斥在现实中与人进行交流,出现了较为严重的交往障碍症,这一点对于学生是十分不利的。

(3)信息安全方面的问题

手机病毒以及信息泄露等问题,一直是当今手机使用最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现在的信息较为多元化,在海量的信息中不仅有优质的学习资源以及其他带有积极向上内容得到资源,同时还有着一定数量的不良信息。而大学阶段的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等原因,信息辨别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手机新媒体时代不得不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

二、手机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日常管理的优化建议

(一)正确使用手机树立良好地校园文化

大学阶段的学生还处于青春期后期阶段,会存在着叛逆以及独立的性格特点。所以各大高校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必须要将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考虑到其中,要根据实地调查分析出大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兴趣爱好,进而设计出的特色校园文化。【3】并在此基础之上,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学会正确使用手机。例如某校倡导“笃学”理念,利用这种方式形成了本校特有的校园文化,并按照手机网络特征举办了像论坛学习讨论以及技术创新大赛等活动,这样不仅对学生的手机使用方式进行了正确的引导,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可谓一举多得。

(二)丰富工作手段,实施个性化管理模式

为了应对手机新媒体时代对大学生管理造成的影响,各院校必须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要在建立校园文化的同时,对学生管理工作手段进行丰富,要利用网络优势,设置学生专属信息交流平台,使校内学生能够在平台中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使管理人员能够准确掌握学生所思所想,有针对性的对各项工作进行调整。【4】同时每个系以及每个班级等都应设置专门的网络联系群,而群内老师与管理人员要始终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从学生的实际需求着手,开展人性化、个性化的管理新模式。此外为了保证日常管理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制定出配套的约束制度,让管理人员可以以此为基准,对学生进行科学化的管理。

(三)加大手机技术开发力度,保证信息安全性

针对手机信息安全性不足以及手机信息内容混杂等问题,各高校必须要对此予以高度的重视。要在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指导之下,努力思考出可行方案,来对不良信息传播进行阻拦。不仅要对专业的过滤软件系统的构架以及工作流程进行不断地完善,同时还要对现有的手机媒体技术进行创新与提高。尤其要加大对网络监测技术的研究力度,要以此技术为依托,定期对网络信息内容进行筛查,一旦出现不良信息或者安全隐患,就要及时对“问题信息”进行消除与拦截,以确保学生手机使用环境的安全性,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结束语:

任何事情都可能带来正反两面的结果,而手机新媒体也会如此,其不仅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负面问题。各高校必须要重视新媒体时代带来的各种影响,灵活运用积极影响来对学生的思想、生活以及学习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还要按照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方案来对负面影响进行有效的规避,为大学生创造出良好地手机新媒体使用环境。

参考文献:

[1]罗香玉.论手机新媒体对于大学生日常管理产生的影响[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9:258-259.

[2]张熙师,张颖.手机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电子制作,2014,14:59-60.

篇3

关键词:国际货币;历史比较;人民币;国际化

经历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后的5年震荡,世界经济及国际金融格局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复苏、美国财政悬崖、欧洲债务危机以及中国经济发展趋势等问题成为当前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世界各国曾经为减免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本国经济增长的冲击,不同程度上均采取了大量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但是,任何一个国家的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都不可能长期脱离本国经济发展的实际状况和资金供需的实际水平。因此,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在货币供应量的约束下具有明显的不可持续性。随着各国财政刺激和货币宽松政策的退出将使本国及世界各国在危机后的某段时间上产生货币短缺“真空”现象。由于存在汇率联动效应和货币乘数作用,无论各国对财政刺激或货币宽松政策采取渐近式或激进式退出都不可能完全消除货币短缺的“真空”。美国财政悬崖、欧洲债务危机、日本经济停滞以及新兴市场经济增长放缓,并加速瓦解传统国际货币体系,新的国际金融秩序将在世界金融踳驳中逐步清晰。

一、美、欧、日三大国际货币发展的历史比较

随着中国30多年来改革开放的经济成果和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010年中国以58790亿美元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超越了日本54740亿美元名义国内生产总值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标志着中国在国际经济地位中发生了历史性飞跃。〖BP(〗然而,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中国经济规模极不相称,“经济大国,货币小国”1的矛盾日益突出,严重制约了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特别是在“后危机”时代世界金融动荡不定和新的国际金融秩序有待确立的情况下,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迫在眉睫,也倍受世界各国关注。〖BP)〗

1.“国际货币”的界定及其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货币”被大多数学者视为非专业性或不确定性概念,主要原因是人们认为国际货币应该是在一定时期内由各个国家共同认可的在国际间流通并执行国际贸易支付、国际货币储备和国际商品度量的一种货币形式。从这个角度来看,人类历史上并没有出现过此类单一的货币形式,包括黄金实物货币在内。〖BP(〗更多地是把国际间主要流通的并被大多数国家认可的在一定国际货币制度的安排下存在的一系列货币群定义为国际货币体系。然而,纵观世界货币发展史不难发现,不同时期、不同国际货币制度下在不同国际货币组合群中都存在着一个以信用为基础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国家货币充当“国际货币”。〖BP)〗

2. 国际货币的历史发展与确立

十七世纪末期(1870~1915年),荷兰设立东印度公司和西印度公司,通过国际贸易扩张在阿姆斯特丹构建了人类史上第一个国际金融中心,使“荷兰盾”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金本位制下的“影子国际货币”;十九世纪初期(1915~1945年),英国利用战争融资和股权购买东印度公司,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并在伦敦建立了第二个国际金融中心,英镑成为这一时期金汇兑本位制下的“国际货币”;十九世纪中期(1945~1973年)美国凭借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综合实力领导44个国家参与并通过布雷顿森林金融会议决议案,构建了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聚合世界资本使华尔街成为第三个国际金融中心,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领导地位,即“国际货币”地位;十九世纪70年代中东石油危机、“美元荒”现象和牙买加协定(1975年)一系列金融动荡事件开启了以浮动汇率为标志的 “后美元时代”。美元与黄金的脱钩,完成了以美国信用为基础的脱变,美元向“国际货币”跨出了实质性的一步。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欧洲共同体的建立(欧盟),日元、欧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扩大,国际货币体系呈现出多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趋势。但是,美国凭借其全球军事战略、石油战略、黄金储备战略和国家综合实力,美元继续独占“国际货币”的地位。可见,“国际货币”是一个国家凭借其在国际中的经济实力强制推行,带有背景并被多数国家认可的某个国家信用货币,在国际货币体系的动态组合中占据主导地位。“国际货币”在一定时期的历史条件下执行国际支付、国际储备和国际清算的货币功能,是货币国际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而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是国际货币内在矛盾和汇率矛盾的具体表现。

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基础及其形成条件

纵观美元、欧元和日元三大货币的国际化发展历程,美元在国际化方面主要通过国际货币的汇率制度安排使其与黄金挂钩,凭借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迫使其它国家与黄金脱钩并与美元挂勾从而使美元成为唯一的国际计价单位和与黄金相同的国际储备货币。1973年国际结算实行浮动汇率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崩溃,美元仍然以其存量优势和国际政治经济实力继续充当着国际货币。欧元国际化主要通过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欧元国际化的统一资本市场,即欧元首先作为欧元区国家间的转账货币进行流通,并由欧元区国家主导实行统一的国际离岸结算和资本证券市场标价。二是进入21世纪后欧元迅速取代了欧盟区原12种货币,2002年7月欧元成为欧盟区域内唯一合法货币,至此欧盟依靠货币联邦制的强制力在10年内完成了欧元的国际化。欧盟的欧元国际化发展启示是:“让渡货币形成区域共同体单一货币必须以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为基础,以相近的文化为纽带,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具有较大的影响”。 日元国际化则是通过外汇、贸易、经常项目、资本流动等一系列自由化实现的。日元国际化的历程表明,依托国家综合国力和拥有充足的国际储备是货币国际化的重要的前提条件。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同样需要特定的环境和条件:

1. 在当前信用货币制度下,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要国家信誉为基础和货币价值相对持续稳定。我国从1994年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分别升值30.5%和39.3%。根据国际清算银行(BIS)的数据,2013年上半年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的名义有效汇率累计升值5.9%,扣除通货膨胀因素的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5.7%,在BIS监测的61种货币中人民币升值幅度分别居第一。尽管人民币对美元保持升值态势,但人民币价值基本相对稳定,同国民经济增长(GDP)基本相适应,为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2. 国民经济和综合实力持续发展,国际地位不断上升是人民币国际化物质基础重要推动力。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获得长足发展,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后中国GDP年均增长率保持在9.8%左右,商品进出口额大幅度增长,至2009年7月累计顺差额达到1450亿美元,外汇储备名列世界第二。与此同时,中国海外投资不断扩大,企业经营由单一贸易逐步向多样化发展,海外总资产达2万亿人民币。中国外汇资产的迅速增加和对外贸易和长期国际收支顺差不仅提高了人民币的国际信誉,而且为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3. 人民币可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不可缺少的条件。中国人民币的自由兑换从现实角度看是通过两步市场化来完成的,第一步是人民币国际经济常项目的可自由兑换,第二步是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可自由兑换。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和中国正式接受IMF协定第8条第2、3、4条款的致涵信,标志着中国人民币已经完成了第一步自由兑换的过程。

4. 完善的金融制度和健全的金融体系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安全保障。随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金融体系和金融法律法规不断健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金融主体构建完成。逐步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领导下的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几个方面 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多元化;二是金融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如中国相继颁布了《中国人民银行法》、《中国商业银行法》,为金融机构运作提供了可靠的行为规范和法律保障;三是金融业务不断丰富和市场化发展。如国家外汇的间接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实现经常项目的人民币可兑换,人民币对美元、日元、港币等主要外币的即期交易、人民币远期外汇买卖等业务的开拓和发展,表明中国人民币正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三、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实现路径探索

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和国家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人民币初步具备了国际化发展的基本条件和物质基础。特别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对传统的国际货币体系产生了历史性的冲击,同时也为人民币国际化带来了历史性机遇,人民币国际化的时机日渐成熟。

1.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实现路径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和挑战。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不仅要借鉴美、欧、日三大国际货币发展的历史经验,遵循国际货币发展的历史规律,同时还要结合当代国际环境的现实和中国经济的实际状况进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创新之路。

(1)构建国际金融中心是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美、欧、日三大国际货币发展史与现状说明,一个国家的国际金融中心崛起,能够推动该国或本地区的经济、金融、政治和贸易的快速发展,并对国际资本流动和金融产业形成聚积效应,从而形成金融产业发展的增长极。〖BP(〗从经济发展理论来讲,金融增长极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金融产业发展来说将产生推动力作用,并通过资本聚积和辐射促进和带动一个国有的金融产业和资本市场发展,从而推动该国货币国际化的发展。从荷兰的鹿特丹到英国伦敦、从英国伦敦到美国纽约、从德国的法兰克福到日本的东京金融中心的发展史都说明了这点。因此,构建中国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中国香港人民币离岸业务中心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必经之路。〖BP)〗

(2)扩大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业务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立足之本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和中国贸易的繁荣,近些年来中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金额高速增长,从2013年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已经占到了全球国际贸易总额的8%左右,虽然比起美元的国际贸易结算额点全球贸易的80%以上微不足到,但中国这一数字的增长速度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经过几年的人民币国际贸易结算试点,2011年8月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已经扩大至全国,至2012年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马来西亚等15个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了1.3万亿左右的人民币本币互换协议。为人民币国际化的结算功能拓展了发展空间。

(3)资本项目自由兑换是人民币国际化实施的前提条件

“欧元之父”罗伯特·蒙代尔在《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2》新闻会上指出:“一个是人民币稳定,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对于维持人民币的币值稳定非常重要,我想最近这一段时间人民币总体来说是非常稳定的,因为人民币处在一个缓慢升值的态势。第二个是流动性,一个货币要国际化,你要确保这个货币能够很方便流进和流出,确保它的流动性非常充裕,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条件。”2当前,资本项目下人民币业务不断扩大,2011年银行累计办理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ODI)结算额为201.5亿元,人民币外商直接投资(FDI)结算907.2亿元。截至2011年底,获准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投资的境外机构已达51家。2011年12月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制度开始试点。人民币资本项目的不断扩大为国际市场对中国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带来了希望和信心。

2.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突破口探索

人民币国际化的实质是实现人民币跨境流通并逐步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这个过程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通过三大国际货币的历史比较,特别是欧元发展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中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应该以区域化为突破口。主要由以下因素决定:

(1) 传统国际货币体系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排斥,特别是美元霸权为维护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对中国经济崛起和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的围堵。世界国际货币体系虽然呈现出向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它是一个慢长而曲折的过程。因此,国际货币体系环境和国际政治形势决定了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是一个从局部到全局的过程。

(2) 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决定人民币国际化发展需要从区域化开始。中国地处亚太,周边有中国-日本-韩国经济区、中国-东盟经济区、中-俄-乌经济区、中国-巴-印经济等,中国通过人民币跨境结算的扩张,逐步实现人民币区域化发展是中国突破传统国际货币体系的最小阻力路径,符合中国国际环境的现实状况。

(3) 国际货币发展的内在规律决定人民币国际化从区域化开始。这是因为世界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具有普遍性。中国人民币区域化发展首先从具有优势,条件较好并且能够以点带的区域优先发展是国际货币体系发展内在机制的客观要求。

综上所述,人民币国际化发展优先从条件完善,潜力较好的经济区域实施,其中“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比较理想的首选区域,并通过不断扩大的人民币国际结算并向区域化、国际化发展符合中国所处国际环境的实际状况。

目前,人民币区域化发展还存在一些障碍性因素不容忽视,首先是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在世界价值体系中的兼容问题;二是区域性政治和矛盾障碍问题;三是人民币资本项目可自由兑换有待实现问题;四是中国金融市场和金融体制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和完善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道路中需要战略措施来完成。(作者单位: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社科基金项目“人民币国际化与区域化(中国-东盟)前景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3KYA010)研究成果之一。

参考文献

篇4

大家早上好!今天是2019年5月23日,第15周星期一,今天国旗下讲话的主题是:每天问一问自己。

我们每天问一问自己,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这四句话出自陶行知的《每日四问》。陶行知是我国着名的教育家。他在文中要求我们每天问一问自己,在健康、学习、工作、道德四个方面有没有进步,进步了多少?健康是生命之本、幸福之源;学问是一切前进活力的源泉;工作的好坏对我们的今天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即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不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他说:“如果我们每天都这样地问问自己,这样地激励和鞭策自己,我们就一定能在身体健康、学问进修、工作效能、道德品格各方面有长足的进步。”

每日问一问自己,实际上就是一种反省,这是一种良好的习惯,在我国古代先贤身上就有这种好的习惯和品质,《论语》中曾子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我每天必定用三个问题来反省自己:替人谋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与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了诚实可信?师长的传授学艺是不是复习运用了?”千百年来,无数的古代先贤以这一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最终成就了很多的谦谦君子和学问大师。今天,我们伟大的教育先辈陶行知先生更是把它升华成“每日四问”。

篇5

我唯一的一点好就是我知道自己不好”

这几日,对书法有所偏爱的我时常在网上观看当代书法名家田蕴章先生的书法讲座。一次节目中,在主持人问及“您觉得自己在哪些方面比较好?”时,田先生这样答到。听闻至此处,我的心中不禁为之一颤,既感慨于田先生对于书法艺术和自身修为严谨、诚恳的态度,同时又在将这句话检验和激励着自己。

《论语》有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什么都不知道;诺贝尔奖得主丁肇中也曾对媒体关于“物理学未来走向”方面的问题连续回答了三个“不知道”。北大高材生、通晓多国语言的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曾谈及过自己在做客央视节目《小崔说事》的一段经历,在那期节目中,面对主持人崔永元给出的孟加拉语——这一自己不甚了解的语种时,面对全场的观众,他诚恳地给出了回答“不知道”。在回忆起这段往事时,钱文忠说:“崔永元是我非常敬重的一位主持人,也是我的一位兄长,但他并没有因为我们私交甚好,就拿出七八种我认识的语言来让我卖弄学问,反而是要负责任地告诉观众‘钱文忠再怎么有学问,也总有他不熟悉的文字。’”正是这种对学问谦逊、坦诚的态度,让钱文忠在求知的路途上勇攀高峰。

一个人想要在修身养性方面有所成就和建树,首先就是要了解自己的“知与不知”,只有这样我们的努力才会有着明确的方向,我们才会不断地那更高的要求来约束自己,而那些越是了解自我、了解这个世界的人越是会说“我不知道的东西竟是如此之多。”田蕴章先生自少年时代起便学书欧体,并立下“十年之后比肩欧阳询”的壮志激励自己,十年间,田蕴章每日研习、临摹欧阳询真迹五百字,风雨无阻,即使生病、有事耽误,日后也会补习。孜孜不倦的努力让田蕴章的书法突飞猛进,他在乡里坊亦间声名远扬。十年后,十九岁的田蕴章自觉“已经赶上欧阳询”,但当他再次捧起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时,却发现“我和欧阳询的差距更远了。”从那以后,田蕴章真正放低了姿态,开始了他长达半个世纪的书法之旅。

人们常说:“比无知更可怕的是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无知。”一个人想要进步,就需要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实现自我的超越。

篇6

【关键词】语文;课程;改革

观念新课程改革已全面实施,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锐意进取、积极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和经验。现笔者结合自己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教学的实际,谈谈对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几点粗略的看法。

1. 语文新课程改革所需的理论和观念 新课程所需理论和观念应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机统一,在教学中应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应把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的主导地位联系起来,把语文教学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重视学生实践,既生动活泼又扎扎实实地进行语文教学,进而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领导的观念必须更新,在制度上应大胆创新,建立新的考核评价制度,从多角度、多方位来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综合性评价。而教师的观念转变主要表现在怎样对待“教”与“学”的关系上,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重视学生的“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而不重在教师的“教”。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新的教法改革,以实际行动来推动新课程改革。

2.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所需要良好的教学环境 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也需要合适的条件。“只要有充足的阳光,适量的水份和合适的土壤,一粒种子就会发芽,就会茁壮成长。”一粒种子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条件,同样,进行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也需要合适的条件--宽松的、自由的有利于教学者大胆创新的教学环境。这教学环境可分为“硬坏境”和“软环境”。“硬环境”指新课程改革实验所需的一些设施、设备,它包括录音机、电脑、投影仪等一系列多媒体之类的设备,也包括语音室、电脑室、学校信息网等设施。然而,这“硬环境”在广大农村学校常是一片空白,或形同虚设--有几台电脑但又不能上网。一些综合性的语文活动根本无法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开展,例如“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活动等,学生无法上网查阅资料。“硬环境”严重制约着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发展,成了新课程改革的绊脚石。

但影响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却是“软环境”--教学评估评价机制。俗话说“硬件”不够“软件”凑。“硬环境”可在政府、学校、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逐步来完善,也可因地制宜,以本校的实际“硬环境”灵活开展新课程改革的实验。而新课程改革能不能顺利开展,新课程改革能不能实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关键就在于教学评估评价机制。

3. 初中语文新课程改革的措施

3.1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 。 这是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的前提。特别是重视学生个性评价导向,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达到学习目标和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多种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一定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底蕴,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这就需要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让学生掌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合理的激励机制,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3.2创设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寻求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 新课程改革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的改革,是教法更新的改革。新课程标准突出了教与学之间“学”的重要性,突出了学习中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突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传统教学是不能体现这些的。这就需要我们不断研究和运用新的教学手段,寻求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建构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

篇7

《世说新语》是集魏晋文学之大成的傲视鸿篇,汉魏以来的士流风貌、遗闻轶事让人无限缅怀与慕羡。意味隽永的文字与典故总会让我贫瘠的精神家园多出一片氤氲深秀的所在,于是,我的神思,有了一个自在漫游的去处――

瞧,以谢安为卓绝代表的魏晋名士手拿麈尾,且啸且咏地向我们走来……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言语第二)

在这则言谈里,谢道韫(“兄女”)的聪慧与才思固然让人赞叹,“未若柳絮因风起”的经典佳句千百年来更是脍炙人口,然而,我却从“公大笑乐”中看到了一个温柔敦厚的长者。他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净胡沙”。回到家中,他却是如此温存,与众子侄谈论诗文,教他们懂得思考,激励他们好学上进,并从中尽享天伦之乐。我想,谢家之所以能够成为“旧时王谢堂前燕”中的王、谢两个超级贵族集团中的一个,与谢安的家族亲情和乐于身教子弟是分不开的。

又如:谢公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公曰:“谟定命,远猷辰告。”谓此句偏有雅人深致。

谢安教孩子们读书,《诗经》自然是必修课。有一回,他问大家,《诗经》里面,你们认为哪一句最好啊?这个问题比较好回答,于是孩子们纷纷说起来。谢玄的回答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真是伤感,也很温情啊。随后,谢安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他最喜欢“谟定命,远犹辰告”。这一句诗出自《诗经・大雅・抑》,它的意思是说:“把宏伟规划审查制定下来,把远大的谋略传达给众人。”这毫无疑问是政治家的思想啊,果然,后来当谢安做宰相执政时,就是这个思路噢。

再看看谢安对儿子的教导:

谢公夫人教儿,问太傅:“那得初不见君教儿?”答曰:“我常自教儿。”

篇8

1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针对性和及时性

及时有效地化解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矛盾,是做好政治思想工作的立足点。人们在日常工作、生活中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思想问题,这都是正常的,但遇到问题不采取及时、科学、有效的方式、方法化解就不正常了。作为领导者,如何看待和解决这些问题、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的责任。要及时开展经常性、针对性的谈心活动,采取思想政治工作走出去,深入职工当中调查研究,听取职工的呼声,针对性地开展工作,所谓针对性就是针对单位内部安全保卫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化解职工之间矛盾的方式,广泛开展调解工作,把讲道理办实事结合在一起,平等待人,严肃务实,在繁重的业务和思想政治工作中保持清醒的头脑。使职工之间达到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和谐相处。

2创建高素质的安保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关心人,途径是激励人,目的是凝聚人,应当培养内心细致、讲究实际、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的思想政治工作风格,既要讲道理,讲原则、讲政策、为大局着想、又要解决实际问题。

(1)要带好、管好单位安全保卫队伍的每一位成员,切实了解其所思、所想、所需,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观念变化,把做好安保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还要进一步分析了解,区别对待。总之,思想政治工作中要有人情味、要在办实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从而达到安保人员的工作、生活素质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断积累,安保人员的作用也逐步增强。

(2)对保卫人员要抓好思想政治教育,并且要制度化,做到每日更换一条安全警示用语,每周利用学习日上好安全教育课,同时抓好安全知识自学、每月要进行一次学习交流,谈理想、谈认识、谈学习体会、谈工作中得失,达到交心目的。每年年底要进行一次考评,实行奖励办法,对安全保卫工作中相对松懈的个人进行诫勉谈话。以此来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激励、调节、导向、控制、凝聚”的功能,着力构建“大政工”机制建设。

(3)最大限度调动安全保卫人员的积极因素,来保证安全保卫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①认清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安全保卫工作的健康发展;②充分调动安保人员的积极性,给单位安保工作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③教育安保人员统一认识、统一行动。

3加强宣传力度建设健全制度提高安全意识

安全保卫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增强发展意识,又要强化安全意识。要实现安全无事故的目标,必须依靠强有力的制度保障,以制度约束堵住各环节的漏洞,以制度确保安全保卫工作;同时必须注重经常性开展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对消防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具体应采取以下四条措施:

(1)组织全体职工认真学习上级有关安全保卫工作的文件精神,学习各种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整体提高安全意识。

(2)按照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讲授和演练消防器材使用方法、操作规范,防范于未然。

篇9

和谐班级的管理理念应是以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建立平等、民主的管理机制,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其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发展。树立“和谐班级”的管理理念应该坚持四种意识:坚持学生是班级的真正主人的意识;坚持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的意识;树立民主平等的意识;树立人人都能成人成才的意识。

人能改造环境,环境更能改造人。和谐班级的人文环境应能使学生快乐地成长,教师快乐地工作。其内容主要包括:(1)硬环境。教室宽敞明亮,设施有序无损,绿叶花草点缀。(2)管理文化环境。主要有班训、班徽、班歌、班规等,它们的形成应是全班学生集体智慧的结晶,并能时时鞭策激励学生。(3)活动文化环境。充分利用教室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教育自我的平台。诸如黑板报、墙报、成长乐园、班级之星、比比看看、一帮一(师傅与学友)等。这些园地要注意不断地更新,更要注意给每个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4)课桌文化环境。课桌里外除了整洁有序之外,还可在桌面上设置自己的“小窗口”,展示学习目标、人生格言、座右铭、警示语等,以此提醒激励自己。

班级工作方方面面,如不做细致的规划分工,不建立长效机制,不发挥班级组织的作用,就很难让班级工作有序有效地进行。所以应做到:(1)分工明确,强化责任。班级活动都可以细化到点上,在每一个点上都可以设一个岗位,通过自愿报岗、演说竞聘的办法让学生竞争上岗,由班委会决定竞聘结果,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工作局面。(2)建立班规,集体制约。班规的制订要建立在广泛征集全班同学意见的基础上,由班主任归纳、理顺、润色后形成班规。(3)建立激励性评价制度。评价有日评、周评、月评、期末评,以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每日的反思日记和每周的总结会进行日评、周评,依据周评得出月评,依据月评得出期末评。评价要注意多表扬、多鼓励、多提醒、少批评。还要允许学生为自己辩护,在辩护中提高认识。(4)健全班级组织,充分发挥监督作用。班级组织一般设有班委会、团支部、班级自治委员会、班级学生大会等。另外也可实行值日部长制,由学生轮流担任值日部长,收集当日的班级表现情况,每天下午放学前进行小结。同时也可实行值周部长制,由班委会轮流担任值周部长,收集本周的班级表现情况,周五下午放学前进行点评总结,提出改进意见。

和谐的课堂氛围是以温馨的教室为阵地,以融洽的师生教学互动为载体,以“体验与创造、内和外顺、共同进步、生态发展”为目标的教学气氛。特别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展示学生的所思所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健康、快乐、和谐地发展。成功的教学互动依赖于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有序的课堂气氛。一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二要用宽容的心态理解学生。三要用鼓励的方法激励学生。课堂上学生经常会遇到各种困难与挫折,特别是学困生,教师要善于激励,让他们能够自由地思索,大胆地质疑,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篇10

使用激励性评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小学英语课堂实施激励性评价还要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下面笔者就小学英语教学激励性评价遵循的原则和实施激励性评价的策略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粗浅的看法。

一、小学英语教学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原则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激励性评价的原则有一下几点原则:求实原则、避免批评原则、多样化原则、长期性原则。

(一)求实原则(请在本段加实例几句都行)

求实原则是指教师要实事求是地反映客观实际,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激励,不夸大,不缩小,不拔高,不贬低,不滥用赞美或者含糊其辞。也就是说它既是学生实际的客观准确的反映,又符合学生及其家长的接受心理,与他们的心理接受能力相适应。例如当一个学困生用拼凑的单词组成一个句子,虽然存在语法的错误,但有实际的意义,教师可以先给予肯定的赞赏,然后给予中肯的修改意见,那么学生肯定能收获成功的喜悦的。

(二)避免批评原则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师与学生应该是平等的伙伴,知心的朋友,更是一个融洽的学习共同体。教师对小学生评价时,不能使用指令性或批判性的语言,应该多使用“有待努力”、“加油啊”等。只要学生站起来发言,教师都应该给予机会,并且尽量不提缺点,尽可能挖掘学生的闪光点。例如在练习英语口语对话时,不挑语法的错误,只对比谁的口语好,谁的语音更优美,只表扬,不批评。

(三)多样化的原则

不难发现,许多小学英语教师虽然对学生评价了,但评价语却单调乏味,来来回回都是那么几句。心理学家研究表明,首次的表扬对学生的触动是最大的,随着表扬次数的增多,对学生的刺激程度就会逐渐减弱,其价值也就会越来越低。由此可见,小学英语激励性评价的方法和语言要灵活多样,小学英语教师要积极寻求各种评价的方法。例如:对学生的一个微笑、拍拍肩膀的激励和握握手的感激等形式;又或者作业评语的交流,能够触及心灵的深度;又如建立一个学生学习英语的个人记分档案和小组记分档案,对学生个人学习行为和小组共同活动的成效进行评估。教师有创造性的激励性评价,能让学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满足,从而能提高学习的英语兴趣,真正让英语课堂评价语言发挥其独有的魅力。

(四)长期性原则

激励性评价是持性的评价,教师不但要做好课堂评价,更要建立持久性的评价机制,我们还要把这个激励性评价机制有效地延伸到课外,取得家长的支持,有了家长的支持与合作,更能提高小学英语课堂的效果。

二、小学英语教学实施激励性评价的策略

(一)建立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个人评价档案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学生学习的个人评价档案,对进步的学生予以鼓励,促使学生建立自信,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健全自我。

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与学生共同制定英语学习情况的积分评价体系来督导他们的学习英语的情况。学生记分项目有一下三项:每日完成英语作业的情况、英语课堂的表现以及在家的表现。例如:如果学生能够完成当天的预习任务的登记两分,又如课堂上认真听讲,并且受老师的表扬的登记两分等。积分过程就是激励评价学生的过程。学生通过互相比较分数,找到自己与同学间的差距,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实施下来,每个学生都获得了成功的喜悦,实现了实施激励性评价的目的:发现自我,发展自我,健全自我,也营造出活力精彩的英语教学。

(二)小学英语作业评语评价

作业评语评价法是指教师用书面形式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学生不仅能看到自己作业的效果,同时也能知道自己的缺点和需要那里的方向。

随着教学理念的更新,英语作业的批改不应该再是简单的等级和对或错了,对学生的作业应当进行科学地评价。笔者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在原来等级评价的基础上加上评语评价法。如当有学生的英语字体变漂亮了,作业也认真了,可以给他这样的评语:“Your handwriting is great! I’m pound of you.”

(三)家校合作共同参与评价

小学英语教学实施激励性评价是场持久战,应该有效地把它延伸到课外,建立起良好的家校关系。因为父母是孩子的监护者,也是最直接、最可信赖的教育力量。每看到学生的进步,教师应该及时的把可喜的情况告诉家长,让家校共同激励孩子,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例如每天的英语作业家长需要签名就是一个很好的家校合作激励的方法,家长可以及时了解、督促、检查孩子的英语学习,并做好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