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4-09 20:18: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有效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篇1

孟教授的MS课型即要素组合方式给我最大感触,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地体现学生的主导型,实现教师的引导作用。所谓“聪”,即“听、看、讲、想、做”的有机活动的结合,一堂课中,这几种要素的多变组合给予学生更多新鲜的学习空间。很多时候,课堂教学效率低的原因就是没有让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即学生参与度低,也许只是表面的参与,只是浅层次的参与,而并非全力投入,全身心的投入。因此教师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必须想方设法让学习成为孩子自己的事情,成为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另外,教师不能仅仅追求课堂表面的热热闹闹,而应该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认真思考时的“静心”,即真正的“静中有动”。从而实现“听、看、讲、想、做、动、静”,实现有效教育。

这次活动,我还感受到了MS—EEPO有效教育的另一个特点,那就是团队式的活动方式。

1、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

学习组织形式有小组合作和团队合作模式。小组合作学习是EEPO学习方式之一,一般2-6人为一组。组建学习小组有五个基本元素关注、关照、倾听、资源利用、亲和力。具体操作程序包括构建学习小组、明确构建目标、规定合作要求、关注学习中的边缘人物,所谓“边缘人物”是指没有参与或没有真正投入学习的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团队合作是在学习小组合作的基础上,更为高级的学生学习组组织形态,它至少由8人以上组成。它更注重团队中角色分工和学生才能的发挥。组内有明确的分工,有组长、监督员、记录员、操作员、综合发言员、助理员、声控员和协调员。只有明确的分工,学生才能有条不紊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分工角色可以转换,以便让更多的学生得到更多的锻炼。

2、教师团队评课方式

与学生的学习组织形式一样,教师的评课方式也是以团队组织形式开展活动。教研组的老师分为若干个团队,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团队名称、队标。而在这次学习中,我也学习到了之前从未接触过得评价方式,如经典性评价:基本元素有—知识性、个性、创造性、互动、主动、能动,就是所谓的三性三动评价。流程性评价:流程性评价指的是一种在课堂上,针对某个教学环节,为落实或强化某个关键要素所随机进行的快速检测。这两种评价方法,简洁明了,便于操作,让人耳目一新。

篇2

关键词: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有效性 教学体会

1.巧用兴趣,问题入手。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没有兴趣,“身随而心违”,这样的教学课堂是比较失败的,学生只能被动地跟着教师的思路接受知识。古人云:“教学未见乐处,不必我学。”学生学习的动机主要来源于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兴趣在课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才愿意主动走进某学科的课堂,才会主动获取知识。在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想方设法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激起学生兴趣,唤起他们的求知欲。多媒体走进课堂,使教师头疼的问题迎刃而解,为有效的学科教学开启了一扇大门,给学生获取知识提供了捷径。问题入手法学习即是对学习问题的解决过程,问题入手法包括设疑、尝试、交流、总结、完善几个步骤。

2.“集中演示”与“个体尝试”相结合。在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经常会采用“电子教室”教学软件集中演示操作步骤,这种“集中演示法”是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在学生接触新知或答疑解惑时,使用此方法是非常简洁有效的。加上学生跟着屏幕同步模拟练习,可以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操作要领。 但“集中演示法”还不足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集中演示”还应与学生个体的“尝试探究”相结合。例如《剪贴图形》这节课,我在设置第一关任务“复制图形,变出小树”时,先让学生看老师的集中演示操作,跟着屏幕演示一起练习复制景物的方法。接着让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想一想操作的步骤和要领,从跟着老师模拟练习到自主实践、尝试操作,这是一个知识和技能逐步内化、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实践过程。学生只有通过亲自操作,才能体会到“先选中图形,后执行复制、粘贴命令”的要领。

3.给予学生成就感。学生在学习中可以通过信息回馈,把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任务上,产生成就感。例如在课堂上学生回答正确时,计算机会马上发出“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表扬或是献上一阵掌声,学生听了自然高兴;如果有学生回答错了,计算机会在屏幕上显示提示信息――“再想想”,并配以音乐,启发学生动脑。又如在“用Word制作书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学生制作的书签,并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作为实物奖励。学生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自然调动积极性,促进自我激励。

4.精心设计,确保质量。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注重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设计任务驱动,同时网络为学生自主学习、建构知识提供了技术支持。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支持学生的学习、帮助个体学习,从而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确保没有一个人是‘教育上的不利者’,并确保所有学生都有最充分地运用自己潜能的平等机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设计是一个循环往复、不断完善的动态生成过程,教师和学生是设计参与者,课堂是具有丰富资源和研究价值的课堂或实验场,比以往更具活力。随着设计节奏的展开,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处于不断调整与修改教学设计策略的状态,即在过程中产生新的设计方案,在过程中逐步趋向完美,最后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篇3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1

 

在当今世界竞争中,各个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竞争就是教育的竟争,因此,做为教师的我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教师的素质是制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关键,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是发展综合国力的关键。加快教师的培训步伐,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建设好一支立志为民族繁荣、为国家兴亡、为党的基础教育事业而献身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关键、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是实现民族繁荣、国家富强的关键。因此,党提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决定。首先,从培养广大教师的素质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教师继续教育的学习。现就自己的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通过继续教育的培训,我受益非浅,更新了教育、教学观念,掌握了新形势下的先进教育理念,对推进素质教育的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明确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素质教育对教师任务的要求,以及如何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落实。进一步掌握了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的先进策略和方法,并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地落实,逐步地提高了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积极地按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所教学生的全面素质。

 

教学中除注意知识的准确性、全面性外,重点从培养学生的学生兴趣入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入手,优化了教学过程,把握“三个环节”,即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实现了“三个转变”,即:由教师的以讲为主转变为学生的训练为主、由教师的成就感转变为学生的成就感、由教师的知识传播为主转变为学生的成果展示。在教学中我力求使课堂在和谐、愉悦的气氛中完成,使师生交互活动中达到“教师从教到导,学生从学到展示”的有机统一。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涨的热情,通过有效的教学方法;丰富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思维,以问引思,以理导思、以变发思,引导学生变“学会”为“会学”。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养成学生的学习的独立性。教育教学效果有了明显的提高,真正实现了素质教育。而且,解决了学困生的问题,实现了课堂上全员动起来,各有所得的目的,实现了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各个方面的目的,实现了素质教育的宗旨。我深深体验到教育的魅力,体验到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神圣。我从根本上转变了对教育的理解,对待学生的错误,有了更多的耐心和爱心,有了更多的宽容,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注意讲求方法和策略,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从而使教育发挥出神奇的力量。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2

 

一个学期已经结束,我现在对这个学期的继教作如下心得:

 

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老师,你要“给孩子们一碗水,自己首先得准备一桶水”,无论你的语言多么有魅力,无论你多么敬业,知识来不得半点虚假,它是一个老师的底气。

 

的确,我觉得,“经验加上反思才等于成长”。幼儿教师需要不断地吸取新知识,学习新技能,开阔眼界,提高自身的素质,以跟上时代的变化。但在这次个学期的继续教育学习中,我把我们最盼望的事情解决了!我们听到了最前端的理念解读,看到了最优秀的教学案例,得到了最快捷的疑难解答。同时还有辅导老师一直陪伴着我们,使我们获益匪浅。

 

这个学期的学习形式多样,与专家的面对面答疑。这使我对幼儿的教育方法有了新的认识,同时我也找到了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对新课程改革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与理解。

 

通过这些培训和学习,我深刻理解了幼儿园语言、艺术、科学等教育领域的问题与对策,树立了全新的幼儿素质观念。在管理方面,要摈弃传统的监督、检查者的观念,切实树立为家长服务、为教师服务的观念,甘心情愿当好家长平等的合作伙伴,当好教职工开展幼教工作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助手,深入教职工中,深入家长中,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同心同德促进幼儿教育科学发展。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播下的是希望,是信念,是思想。作为幼教人,通过这些学习我要把理论运用到实际的一线工作中,查找自身的不足,用理论来指导我们的实践工作。做到爱我们的职业,爱我们的孩子。同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带动身边的同事一同做好幼教工作。

 

通过学习,我也同时深深的体会到,幼儿教育必须坚持保教相结合的原则。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保教结合的原则表明了幼儿园教育与其它教育的重要区别,同时也显示出幼儿园教育自身的独特性。所以,我更应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水平,通过各种教育活动的观摩,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教育行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

 

总之,我收获了许多平时无法获取的信息和经验;适时的视频教学使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艺术,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这是对自己教育思想的洗礼和升华,也是对教育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提升。同时,通过与同行们的讨论、交流,思维的碰撞,发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不足,也找到了许多解决问题的办法。知识就是力量,感谢远程研修这个平台,给了我学习的机会,让我又收获了好多重要的知识,我会继续努力!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3

 

经过网上远程学习,感觉收获很大,下面就具体谈一些学习的收获。

 

第一,通过上网学习让我学到了很多课堂教学的艺术与技巧,同时也解决了我以前在课堂教学当中存在的很多困惑,让我有种“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仿佛一下子见到了光明和希望,对我的教学实践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第二,课程培训,为我以后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能力层次,实行了“分层次、分类指导”教学,对知识水平不同的各类学生都不偏爱、不卑视、不讥笑,多给学生以赞许、鼓励、支持和亲切的目光,含蓄的微笑、轻松的表情、和蔼的态度,以示老师对其的信任、关心、爱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采用多提问、多练习,多给学生活动、多自我表现的机会,即尽量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展身手”的机会的教学方法。

 

总之,这次学习的收获是非常丰富的,它引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也让我收获了很多的知识。继续教育是我学习中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远程教育系统创造了个性化学习的环境,这需要高度的学习自觉性、持续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方法。但不能把学习封闭化,应提倡寻求合作、协同学习,可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组成学习小组,在各自主动学习、主动探索、获取教学信息之后,相互交换学习心得、体会,互相提问、评价,交流知识,并与所学的东西相联系,便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4

 

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溧水县教师进修学校今年开发的继续教育培训新平台,给我们信息技术教师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交流的机会。形式新颖,内容实在,效果明显。这次的改版是非常成功的,我们教师由最初的被动的迫于形式环境,不得不学,转变为主观上主动的去学习,认为应该学。自开班以来,我经常坚持在线学习、参与论坛讨论,收获很多,感触也颇深。下面我简单总结我在本次培训中的几点收获:

 

1、认清了课程目标定位。从课程《课程改革的重要问题:关注人的整体性发展》中,让我明白了三维目标是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体现,它使素质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落实有了重要的抓手和坚实的操作性基础。在这三维目标中,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三维目标也是一个整体。

 

2、审视自己的成长之路。从课程《教师专业成长之路怎么走》中,我重新反思了自己的成长之路,并思考今后的路如何能走的更好。“教然后知困,学然后知不足”,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教学主体、教学目的和教学工具等方面,从教学的前、中、后等方面获得体验,上升为理性认识,使自己不断成熟起来。

 

3、丰富了课程理论知识。课程《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及网络教育环境设计》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认知心理学学习”及相关的理论,还有怎样根据该理论来设计网络教育;课程《认知灵活性理论指导下的非线性学习》让我明白了什么是“认知灵活性理论”、什么是“非线性学习”。还有很多的课程实在妙不可言。

 

4、 与同伴交流共成长。在论坛中,看到了很多同行的帖子,这些帖子都非常实在、实用,把平时在教学中的一些问题都给反映了出来,大家通过回帖,来相互讨论,集思广益,起到了很大的交流作用。

 

总之,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案例很多,易于接受。这次的学习使我明白了很多,有效的学习应该是会学,会用的学习,总体来讲应该是真正能够促进老师的成长。

 

继续教育学习心得体会 5

 

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小学教师整体素质和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通过本学期继续教育培训的学习,使我在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及业务能力等方面受益颇多。我深切地认识到为了更好的胜任新世纪的教育教学工作,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必须不断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而现代教育观念的树立,正是教师的立教之本。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接受教师情感与情绪的表白,接受教师人格魅力的影响。

 

本学期,本人能严格执行继续教育学习计划,努力工作,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

 

时代在不断的进步、进展,对教师也有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个人教学水平,我认真学习新课标,领悟新课标精神,努力做好教学工作,保质保量完成教学工作。本学年,我认真的备课、编写教案,设计适应学生的教学方法,开展的有效的教学。在教学中我把学生放在首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丰富专业知识,加强业务学习

 

1、加强专业能力的造就,促进知识结构进展,具备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和伎俩。我利用课余时间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开展同伴互助活动,多听课,学习经验丰富的教师先进之处,运用于教学。

 

2、积极参加各部门、各层次的学习,提高思想觉悟和业务素质,每周坚持政治学习,认真笔记。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及各项教育法规。

 

3、认真学习,提高思想认识和教学水平。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研究教育教学方法,开展各种活动,以此提高教研能力。

 

三、不断在教学中学习、反思

 

认真教学,坚持写教学随笔或教学案例,在反思中学习,反思中进步。只有通过不断的反思,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能力有所提高。

 

四、多读书,读好书

 

认真阅读订阅的教育教学刊物,认真写读书笔记。领悟书中的精髓,吸取书中的养分,充实自己。

篇4

一、调查结果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独立学院大学生思想道德状况总体是好的,价值观主流积极向上,许多学生都有很强的社会责任心、奉献精神、诚信意识,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有远大的人生理想,正确的人生态度,崇尚科学和知识,渴望成才。但是,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了解和认知程度有待提高,如表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很了解”的仅占21.6%;能够准确掌握“理论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大学生仅占46.49%,这说明大学生对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亟待加强;也有极少数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人生价值的迷茫、理想信念的模糊、自律性不够等问题。如果不对这些问题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处理,势必会使这部分大学生的政治观和价值观偏离社会主义方向。

二、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途径探讨

(一)丰富和发展理论教育阵地,用科学理论武装青年学生头脑

1.进一步加强理论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理论教育主阵地作用

高校要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素质高的马克思理论课教室队伍,不断建立和完善教师队伍的培育机制;尊重高校理论研究和教学规律,不断将最新的成果及时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观点与各门课程的学科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方法,重视通过在学生中举办“名师讲堂”、组建理论研究类社团、建立爱国主义传统教育基地等途径。

2.以业余党校为抓手,增强培训吸引力,充分发挥校院党校的作用

校院党课培训要明确重点,注重培训和学习内容贴近学生实际和生活,业余党校在培训形式上采用集中授课、学生自学、观看影像资料、参观学习、小组讨论、结业考核等方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学员进行理论基础知识教育;充分发挥关工委老干部、老教授的政治优势、知识和经验优势及时间和空间优势,聘请一批思想坚定、经验丰富的老教授为党校学员授课,以老同志们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切身体会激发同学们学习的热情,帮助学员们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

3.引导组建学生理论学习组织,创新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

引导大学生组建理论学习组织,定期开展理论知识学习交流、社会实践活动,激发学生自我学习的积极性,加强对学习组织负责人以及指导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学习组织活动层次,丰富学生组织活动内涵,创建服务型学习组织。

(二)进一步创新教育模式,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通过调研反映出大学生普遍认可度较高的教育途径依次为树先进典型活动、课堂教学活动、社会实践活动、读书活动、日常的教育管理活动、班级团体活动等。因此,更多的选择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以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效果。

1.积极开展各项评优和树立先进典型活动,发挥示范作用

积极开展各类评奖、评优活动,注重平时在普通学生、学生党员中挖掘先进典型,通过集中对学生先进典型事迹进行宣传和学习,引导大学生寻找身边的榜样,从身边的榜样身上汲取前进的力量,促进学生们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思想境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由外在理论形态内化为他们的自觉意识。

2.努力加强党课及理论课堂教学实效,营造良好学风

通过建立学生理论课学习监督体系、加强学生课程学习管理、严肃考风考纪等举措,探索促进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组织学生评估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达到通过学生评估实现教学相长的效果;为学生建立学习诚信档案,跟踪记录学生大学期间学习情况,提高学生诚信意识;组织和引导学生创建政治理论知识兴趣学习小组,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相关理论知识,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理论研究。

3.积极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和创新内容和形式

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大学生的实际,更新实践活动内容,如改进专业实习、增加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高校通过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等联系,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重点和不同年级、专业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将分散进行与集中组织相结合,扩大参与社会实践大学生的覆盖面,增长活动时间。

4.开展经常性的读书活动,深化读书效果

领导、老师带头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引导大学生阅读有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书籍,鼓励学生通过读书学习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读书活动成为经常性的学习习惯。不断探索同学们乐于接受的读书方式,比如班集体组织对选定的书目进行讲读、讨论,培养学生自我学习和研讨的能力等。

5.引导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积极性,积极探索有效途径

建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基础上的学生群众组织,发挥其推进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重要作用;将自我教育贯穿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之中,探索在加强主题教育等显性途径的同时,将学术活动、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志愿服务和文体活动等开辟为自我教育的隐性途径;大力弘扬正气,使学校里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使学生在思想主流的引导下由自发到自觉地加强自我教育。

6.对校园内各种不良现象进行严格管理,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对学生在校园内出现的不良现象要进行疏导、教育,同时采取必要的管理措施,如辅导员要找相关学生谈话,建立定期的谈话、交流和监督机制;制定和完善 大学生行为规范,通过深入开展创建文明校园、优秀学风班、文明宿舍等实践活动,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辅导员要不断学习和探索大学生成长规律,不但在思想上引导学生,还要在生活上关心学生,在情感上感动学生。

篇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一

经常听到有这么一句行话:教师是一种良心的职业,你在工作中投入多少精力,完全是取决你个人的态度。你可以轻松地过完今天又明天,也可以忙得不知今夕是何年。所以,面对学生,特别是那些屡教不改的学生或是成绩一直提不上来的学生时,也经常听到有些老师说,自己已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问心无愧。良心本来是一个模糊且抽象的概念,没有一定的标准,很难做出确切的评价,好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这颗“良心”进行了量化,提供了参照物。所以当从你口中说出“问心无愧”这四个字时,参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相关要求,你得扪心自问,“我尽力了吗?”,“我真的问心无愧了吗?还是在逃避责任?”。假如你真的做到了,我想不管教育的结果如何,你都能坦然面对,心安理得!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对从事教师这一职业的人员的最基本要求,是每位教师都必须自觉遵守的。规范的内容既有思想道德方面的要求,也有工作方面的要求,更有对教师寄予的厚望——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的确,作为教师,首先只有热爱祖国,才可能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因为爱是可以相互传染的。教师只有热爱祖国,才会从内心去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只有热爱他从事的职业,才会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教育工作中,才可能激发工作的热情,创造性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从而把教师职业当成是自己的事业,并坚持自己地信念为之奋斗终生。

关心爱护学生是对教师提出的最起码的要求。所以有人说:教育是爱的事业一点都不为过。因为教师能否做到关爱学生是能不能教育好学生的最基本要素。作为教师只有爱他所教的学生,才能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真正做到细心、用心、耐心,才能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才不会使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去处理学生所犯的“做了不该做的事或说了不该说的话”;教育过程贯穿着爱,教师将变的更加有智慧,更加有魅力。教师因为爱学生,所以会更加主动地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特别是在学生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够义无返顾的挺身而出,塑造伟大、光辉的形象。教师因为向学生付出了爱,所以学生将收获了爱。因为爱,教师成了良师,成了学生的益友;因为爱让学生懂得了什么叫用心良苦,让学生学会了将心比心、换位思考,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教育因为有了爱,才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使教育变得和谐。爱让教师在学生面前树立起了威信!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德育为首教育为本。我以为教师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是教育的根,育人才是教育之本。学生面前教师每个人都应当是德育工作者,你没有理由对学生的一言一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无动于衷,听之任之,坐视不管,因为教育好学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教师要勤于钻研教育教学理论,提高专业素养和业务素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技巧,注意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素材,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因时制宜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育学生不能简单地说教,更不能采取强迫的手段。身教重于言传。教师的形象、言行举止无疑在学生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因而要求学生必须遵守的纪律、规范,如教师自己先做到,其本身就有很强的说服力量。常听有些教师曾遇到这样一些尴尬事:自己忘了佩带校徽,看到学生没有佩戴的,就不好意思说;自己头发比较长,要求学生剪短一点时,就显得有些力道不足;要求学生不准迟到,若自己上课经常迟到,就显得苍白无力等等诸如此类的“小事”。如果一个教师出口成“脏”,乱扔纸屑,随地吐痰,试想学生会不会有样学样,还会不会听你的话吗?如果学校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如能身先士卒、身体力行,相信当你在要求学生时,一定是理直气壮的,而不是力不从心的。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享有人类灵魂工程师之美誉的教师,如能真正做到为人师表,不断提高品德修养,勿庸置疑,学生将变得越来越听话越来越可爱,教育也将实现无为而至。

当前,在科技发展,社会进步的背景下,政府呼吁建立学习型社会。倡导活到老学到老。这就要求教师要顺应时代潮流并在学习型社会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转变传统教育观,树立新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重新思考、定位,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学习好的教育理念,内化有益的教学经验并自觉探索、改革教学方法、教育技巧。教无定法,不进则退。因此,教师不能安于现状,满足于自身长期以来所形成的“那一套”,只有把不断进取创新的精神渗透到教育教学活动中,全心投入到教育事业,努力使自己成为研究型、专家型的教师,而不是普通的教书匠,才能不负国家、人民对教师寄于的厚望。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二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师”已成为制约课程改革推进的关键因素。

为了有效的提升教师的专业成长,各种形式的校本研修工作正紧锣密鼓的进行着。当然,要达到真正的培训效果,我觉得还得靠教师自身严格要求,即严谨治学的态度。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这是韩愈的至理名言,也给我们阐述了学习、生活、工作需要严谨的态度的至理。一直以来,我把它引为我的座右铭,并时常用此严格要求自己,进而形成严谨治学的工作作风,促使自我在校本研修中收到实效,得以成长。

严谨治学之学而不厌。

夸美纽斯曾经指出:不学无术的教师,消极地指导别人的人,是没有躯体的人影,是无雨的云、无水的源、无光的灯、因而是空洞无物的。教师这一职业决定了教师一生将成为不断学xxx取、学而不厌的一生。因为教师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得有一桶水、一缸水,甚至为一条常流常新的小溪。也因而我潜心于阅读中并乐此不疲。我先后拜读过李镇西老师的《爱的教育》《做最好的班主任》,我也学习过《教育专业成长的途径》《不跪着教书》《给教师的100条建议》等名书专着;对《班主任之友》《小学语文教学》《教师博览》《小学教学》等业务杂志更是爱不释手。在班级学习中,我和孩子们竞赛读书,比比每周谁读的书多,谁读书后体会更深刻。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将本已中断的自修本科又续上了弦。对于他人课堂教学,更是舍得花时间去研摩,以取“他山之石”。也许是“腹有书香气自华”吧,同事们总夸我“你说的话总觉很有哲理性”“我们都喜欢听你讲话、做报告!”“你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我们喜欢听你评课,你说的很在理!”等。也许同事的赞许有些奉承之意,但我确也觉得在书的世界里,我的心胸更宽阔,思维也更开阔了!撰写了《等待花开》《以学习促发展,为发展而学习》《班集体建设之我见》《为孩子的成长加油》等多篇文章在各级获奖。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积一勺以成江河,累微尘以成峻极。”教师的知识和能力是靠勤学苦钻、学而不厌得来的。古今中外,凡是有建树的人,无一不是博学多才之士、勤奋好学之人。教师必须严格要求自己,学习前辈们勤学苦钻的优秀品质,学习他人先进教学经验,取百家之长,才能在业务上做到源头有活水,汩汩而流,浇灌幼苗株株长大成材。

严谨治学之严于自律。

教育无小事,时时都育人。在孩子的心目中,教师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师所表现出的道德面貌,既是学生认识社会,认识问题,认识人与人关系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道德品质成长的最直观、最生动的榜样。青少年学生,尤其是小学生又具有“向师性”强、可塑性大的特点,他们往往把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作为自己学习的内容,仿效的榜样。

在我的工作与生活中,我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如课间操时,我总是和孩子们一起做广播体操,我对他们说:“向我这样做,比比谁的操做的更标准!”大扫除时,我也尽量和孩子们一起;平时走进教室,总会主动拾起地上的垃圾;上课时,从不迟到早退,即使有特殊情况,也总是说:“今天能给大家请个假吗?”遇到身体有病,只要不趴到床上,我总是按时走进教室,坚持站着上课。记得那次颈椎病又犯了,头晕的厉害,我趴在办公桌上怎么也不想动,可上课的铃声偏在这时想起,从办公室走进音乐教室已心慌气短,满头大汗,不得不张口告假:“今天晕的厉害,所以我把音乐放着,大家跟着学学吧!”话刚开口,不觉开始反省:平时不也要求孩子上课只要在教室就要有模有样吗?于是什么也没说,又开始了上课,一节课下来,秋衣都湿透了。但终也得到了孩子们的理解,“老师,您不用这样坚持的。我们知道您是不想因为自己影响我们!”刚下课,孩子们便围了上来,关切的问着。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教师把学生造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这种人。”教师必须保持贯有的严谨治学态度,严于律己,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成长,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三

我是一位职业中学的教师。学习了新的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讲座后。更加知道了自己的责任,作为新时期的中学教师我们要像教师道德规范所讲,要转变观念,不仅要具备本体性知识,有背景性知识,还要具备条件性知识。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时代要求。

当代教师面临的三项主要责任,即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每天所做的极其平凡的工作之中,始终牢记为学生负责,为家长负责,为社会负责,为国家负责。当你每天忠实的履行着自己神圣职责的时候,也就是在为自己负责,你将成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人民教师。

敬业,是对良知的尊重,是神圣在工作中的体现,是在工作中流露的优秀品德和人格。敬业的人,会专心致志于本职工作,在工作中尽心尽力,尽职尽责,尽自己的义务,努力将工作做好。对教师而言,就是尽自己应尽的教育义务,表现出高度的责任心和对得起职业,对得起学生的教育良心,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教师的使命崇高,责任重大,她尽管没有令人羡慕的物质财富,但她拥有充实的精神财富,"精神财富无处不在,时时刻刻都在发挥影响,因为我们本身就处在精神财富之中,精神财富对培养人的心灵和意志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一精神财富就是我们的敬业态度,职业良心。教师的劳动,很难用严格的时空,具体的标准来度量。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工作,主要靠教师的职业良心和自律精神。教师时刻不忘自己的责任,把无愧于事业,无愧于学生,无愧于自己作为工作的座右铭,经常用职业良心这个天平去衡量自己,鞭策自己,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从而产生强大的工作动力。

我们面临的教育对象是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教师惟有不断的自我发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才能更好的履行教育这神圣的职责。"做一个现代人必须取得现代的知识,学会现代的技能,感觉现代的问题,并以现代的方法发挥我们的力量。时代是继续不断的前进,我们必得参加在现代生活里面,与时代俱进,才能做一个长久的现代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教师要不断的更新教育理念,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头脑;不断的掌握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更新知识结构;不断的学习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手段提高工作效率;不断的反思总结,在理论的指导下大胆实践,勇于探索,"我们确不能懈怠,不能放松,一定要鞭策自己,努力跑在学生前头引导学生,这是我们应有的责任"。

一名优秀的教师,应该是教学能手,更是科研先锋,这样的教师,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更好的履行自己的职责。才能引导学生健康向上发展,才能对社会作更大的贡献。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四

在上级领导和学校的统一安排下,我校全体组织学习了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之后感觉到这次新修订的《规范》与时俱进,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的《规范》与原《规范》相比,在条目的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并在很多提法上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教育形势、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更突出了对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时代诉求。作为一名长期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小学教师,我认为新《规范》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精神,把握住了时代脉搏,既有传承,也有创新。

新《规范》对教师既有底线要求,又有较高标准。前者反映在前五条上,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达到的基本标准;后者则反映在最后一条“终身学习”上。

另外,新的《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三个方面,对教师的“爱”作了科学而全面的解读。其核心指向和落脚点,与第四条“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紧紧相连,明确要求我们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其实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深深的爱的情感,正如我校的德育方针一样——以德育德,以爱育爱,只有在爱中成长的学生,才会真正懂得如何做到去爱人。教师在工作中,要把这种爱的情感转化成职业自律,转化成专业能力,更要转化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态度,转化成不断汲取、不断学习的动力。

新的《规范》从六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提出了要求。其中,我对《规范》中“关爱学生”条目里写入“保护学生安全”的体会尤为深刻。安全工作是学校的生命工程,这是首次将“保护学生安全”纳入了《规范》中,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我们面对的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必需的能力,我们更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安全应该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当学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我们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像在这次汶川地震中,灾区的老师们表现就是我们的榜样。

新《规范》第六条提出的“终身学习”,对办好教育很有重要意义。中国要建设成学习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就需要有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我们现在要培养的是全面发展、有创新精神、品德高尚的学生,同时,现在的学生学习途径广泛、知识面广,作为教师的我们就更应该、而且必须终身学习。教师如果不学习,其所教授的内容、教学的手段、自身的内涵和修养,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落后、老化,就会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终身学习这一条的提出,适逢其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认为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学校必须加强校本培训制度,使之成为教师继续学习、专业发展的外部助力。作为一名在实小工作20多年的老教师,可以说我对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点点滴滴都深有体会,我深深地认识到,新《规范》六条,集中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我将会始终不渝地学习它、贯彻它,谨记《规范》中的每一条要求,理解《规范》的思想、宗旨,将《规范》转化为我们内在的要求,时时刻刻用新《规范》对照自己,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辜负党和人民的关怀和期望,为教育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五

着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起步阶段,教师对其的影响不仅是一时的,更是一生的。我记得有一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大师们齐聚在巴黎,有人问他们最难忘的是什么?他们的回答几乎是幼儿园教师和生活给了他们深刻的印象和启迪。

“为人师表,教书育人”教师这一职业是神圣的,担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的艰巨、繁重的任务,传道、授业、解惑是他们的天职。这段时间学校组织了《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学习,规范的内容有六条,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这六条规范是每一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规范教师的育人行为,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具体表现。通过反复学习,我觉得《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爱”。

首先是要爱教育。

我们所从事的是教育事业。爱教育,就是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要对教学工作有“鞠躬尽瘁”的决心。教育事业需要的是我们教师实实在在的付出,不是在工作中投机取巧,更不是事事以报酬的多少来衡量自己的工作。因此只有拥有了对事业的一分热爱,才能脚踏实地、默默奉献,对学生负责、让家长满意。

其次是爱自己。

教师爱自己就是要有积极的人生态度,既然我们选择了教育事业,就要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不计名利,积极进取,

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用自己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去影响学生、改造幼儿。

最后是爱幼儿。

这是教师所有“爱”的归宿点。教师对幼儿的“爱”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祥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幼儿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

爱教育、爱自己、爱幼儿,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基本道德要求。只要每一位教师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从民族和事业的大局出发,认认真真地学习,勤勤恳恳地钻研,扎扎实实地工作,就能无愧于教师这一光荣称号,就是对《幼儿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最好诠释。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六

随着教育部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出台,在教师中掀起了对其学习的。我们学校也不例外。

我学习了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后,感觉到其要求与时俱进,对于激励和引导广大教师向全国教育系统的模范教师,特别是向抗震救灾英模教师学习,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自觉规范思想行为和职业行为,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新的《规范》与原《规范》相比,在条目的数量上有所减少,但在具体内容上得到了充实,并在很多提法上与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教育形势、时代背景紧密结合,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更突出了对教师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时代诉求。作为一名来自教育教学一线的小学教师,我认为新《规范》体现了与时俱进、以人为本的精神,把握住了时代脉搏,既有传承,也有创新。

另外,新的《规范》从“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三个方面,对教师的“爱”作了科学而全面的解读。其核心指向和落脚点,与第四条“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紧紧相连,明确要求我们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其实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了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有深深的爱的情感。教师在工作中,要把这种爱的情感转化成职业自律,转化成专业能力,更要转化成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的教育态度,转化成不断汲取、不断学习的动力。

新的《规范》从六个方面对教师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规范,提出了要求。其中,我对《规范》中“关爱学生”条目里写入“保护学生安全”的体会尤为深刻。这是首次将“保护学生安全”纳入了《规范》中,我认为是非常必要的。教师面对的中小学生是未成年人,他们缺乏自我保护必需的能力,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安全负责。安全应该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当学生的身心安全受到威胁时,教师责无旁贷地担负着保护他们的责任和义务。看着这新的规范,我不禁想起了四川大地震中的那些为了保护学生生命的老师,他们尽力用自己的身躯去庇护学生的行为让世人感动,就像谭千秋老师他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四个学生的生命,当时我不禁为之感动。确实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老师应该刻不容缓去保护自己的学生。不谈像谭老师那样在危急中去保护自己的学生,就说最根本的,现在学生在学校中学习,我们就应该从各方面去关心学生,去关爱学生,孩子的父母相信老师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学校,那我们就应该好好地保护他们,爱护他们,使孩子能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崇高的师爱还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按成绩区别对待。要做到“三心俱到”,即“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时时刻刻关爱学生,特别对那些学习特困生,更是要“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切忌易怒易暴,言行过激,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学生细微之处的好的改变也要善于发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且多加鼓励,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注重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新《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中,明确提出要“实施素质教育”,并首次将“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列入其中。实施素质教育,必然对教师有新的要求,也就必然要求教师“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相信随着教育改革、考试制度改革的深入,这一点会越来越在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上得到体现。“不违规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也是第一次写入师德规范当中,它是克服教育浮躁现象的科学教育观。但现实不容乐观,盲目追求片面,短见的成绩,学生受罪,老师受累的事屡见不鲜。我觉得真正要做到以上规范,需要教师以博大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面对学生,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怎样科学量化评价学生的课业负担,我觉得是个问题。不论怎样,我一直在坚持探索少而精的作业数量,让学生的学习保持良好的效率。

新《规范》第六条提出的“终身学习”,对办好教育很有现实意义。中国要建设成学习型国家、创新型国家,就需要有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创新型人才,我们现在要培养的是既全面发展、又有创新精神,同时品德高尚的学生。以此为目标,作为教师的我们就应该、而且必须终身学习。教师如果不学习,其所教授的内容、教学的手段、自身的内涵和修养,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落后、老化。终身学习这一条的提出,适逢其时,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要求教师“终身学习”,学校必须建立校本培训制度,使之成为教师继续学习、专业发展的外部助力。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多元性等特性是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我们的确需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在读书学习中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这是我们的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苏霍姆林斯曾疾呼:“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与此。”所以教师就必须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地充实自己,使自己的知识满足学生的需求。

篇6

其次我认为搞好师生关系的前提是要尊重学生,和学生平等的交流,应该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相处,才能使学生放下心中的畏惧,愿意和你拉近距离,愿意向你倾诉心声。在此基础上,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很快的建立起来。由于我们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要首先改变这种观念,放下教师的架子,主动去接近学生,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一种新型的、平等、合作的关系。当前的学生知识面广,心理成熟早,教师还靠以前那种特有的权威是不可能与学生建立起这种新型的关系的,所以教师要首先放下架子,以朋友的身份出现在他们面前。教师可以试着走进学生的学习中,走进学生的生活中。先做他们的忠实听众,再慢慢的对他们加以辅导和指引,使学生对你不再感到陌生,从而开始接近你、信任你,与你建立起一种友谊。之后再对学生进行教育,使这种友谊转变为良好的师生关系。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要真正对学生投入,爱他们,鼓励,对他们有信心,这样学生们自然会和学生关系好了,切忌摆老师架子。

小学数学新课标学习心得体会

闫家庄高级小学 谢海绒

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对新课标的要求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其中“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是《数学新课程标准》给我最深的感触。我想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应给学生充分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从而真正享受到数学带来的快乐。因此,本人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再学习,有以下的认识:

一、在教学情境中体验数学的趣味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做游戏、讲故事、直观演示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学习数学知识。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可以沟通教师与学生的心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使学生把学习作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渴望,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二、在生活实践中体验数学的价值

在数学教学中要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无处不在,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到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数学课程标准》还指出:“提倡让学生在做中学”。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力求领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教材的知识要求,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多动手操作,手脑并用,培养技能、技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数学源于生活。因此我教学时注意紧密联系实际,从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事物,用数学的概念与语言去反映和描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中。如《吨的认识》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况中感受并认识吨,建立吨这一概念。这样让学生在生活中、实践中学习数学,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在自主合作中体验数学的探索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信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学习方式”而实践证明,小组合作互动学习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形式,通过合作学习不仅可以学到课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参与意识,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进而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充分体验合作探索成功的喜悦。学生在合作、交流、碰撞中掌握了探究的方法。不但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培养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了他们的成功欲,从而让学生享受学习数学的快乐。合作学习的关键在于何时合作,我觉得在以下几种情况下必须合作:

1,所学的知识是难点,学生感到有难度,有困惑。

2,所学的知识是重点,学生需强化该知识点。

篇7

一、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不仅是靠教师的单方面的教就可以实现的,而是学生在教师教的基础上不断学才得以提高的。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和其他人传递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靠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始终认不清教与学的关系,教师唱主角,学生当配角;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地位,被教师牵着鼻子走。课堂教学中,老师学习的一切内容,方向都由老师把控,因此出现了学生怕学、厌学的现象,严重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阻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要变“教师的学生”为“教师式的学生”。学生能做的事,教师绝不做;学生能讲的,教师绝不讲。比如,把学生请上讲台,当小老师讲给全班同学听。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一课时,从《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了解了其中的道理,激发学生用这样的策略去解决有关问题的欲望。学生自学这课的内容,自学结束后让学生到讲台上把解题的思路讲给全班同学听,这位同学边讲边画示意图,并在旁边列出了算式,有模有样。与此同时,我发现坐在下面的同学听得特别认真。虽然这个过程花了4分钟,但学生听课的效果非常好,成效显然。

对于巩固练习,可以由学生从书中或学生资料里自主选择题目练习;或老师设计有层次的练习,由学生选做;甚至可以让学生编题学生做。例如:在教学《百分数》这个单元时,教材中“你知道吗?”介绍了“几成”的知识,教者布置了学生预习,课上让学生在组内交流学到的知识,把不懂的提出来,在组内解决。然后每人出一些百分数和几成互化的题目和一些简单的应用题,交换练习,再交换批改。错的题找出错的原因,并订正。活动前设定活动时间为8分钟,8分钟后,完成老师设计的题目,检查自学与合作学习的效果。每个学生既当学生,又当老师,注意力集中,学习热情很高,教学效果很好,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

二、注重自主合作学习的实效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同伴之间彼此交换学习心得体会,更有助于提高学习实效。

1.不能只重合作,忽略了自主学习

有的人认为,自学是学生看书的基础上,直接把答案告诉了学生,没有让学生进行探索而得到。其实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提题。课前预习、课上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或自己尝试练习都是自学。自学是学习前人经验的主要的途径,它是针对被动性接受学习提出的,只要能把人的思维调动起来就不是被动式的接受学习。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知识出发,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进一步激发他们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兴趣和动机。比如:在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一课前,老师给学生讲了一个故事:小猴和小熊分一个大西瓜,小猴说:“小熊,分这个西瓜的二分之一给你吧!”小熊不是很愿意,小猴接着说“那我就吃点亏,分这个西瓜的四分之一给你总行了吧!”小熊听了可高兴了。同学们,你们觉得这样分公平吗?有趣的故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主动去预习,并在课上积极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只重合作,学生没有合作前的学习与思考,在小组合作中,只能是一个旁听者。

2.不能只重自主,忽视了合作学习

篇8

一、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最有效的内部动力。只有学生有了学习的需要和愿望时,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是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关键。学生一旦对数学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数学、学好数学。现代信息技术以其本身的特有的功能而具备了趣味性的特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着极高的价值。利用信息技术的视频、动画、解说、文字等多种功能,能使学生借助于电脑技术,观其境、闻其声、触景生情,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更好、更快地把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例如:学习九年级(下)数学教材《圆》第一课时,教师提出问题: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而不做成三角形的或正方形的?学生回答时凭自己的想象找出答案后,教师再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设计一组马拉车的动态画面,车轮分别采用正方形、正多边形、圆形……学生清楚地看到:三角形转动最不稳定,正方形转稳定程度有所改善,圆形车轮平稳而圆滑,画面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了为什么车轮必须是圆形的。由此所设置的情景,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及探索热情,自然而然地使学生迅速地进入本堂课的教学情境中,让课堂充满活跃的学习氛围。

二、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要求。在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含义是很广泛的,它包括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探索规律等能力。

例如:在图1中,设点C为线段BD上的一点,在线段BD的同侧作正ABC和正ECD,连结BE,交AC于M,连结AD,分别交BE、CE于点P、点N。

(1)问图中有几对全等三角形;

(2)线段AD与BE相等吗?线段ND与ME呢?线段NC与MC呢?说明理由。

这是一个极平常的题目,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解决此问题的。我们借助信息技术,从运动的观点进一步研究问题,利用几何画板,作两个公共顶点为C的正ABC和正ECD,如图2,连结AD,BE。教师用鼠标拖动点D使正ECD绕点C旋转,就能连续产生如下的图形:

不难发现ACD≌BCE及AD=BE的关系在运动中保持不变。由于图形是连续变化的,学生看的清楚,理解更明白,掌握的不是孤立的一个题目,而是这样一类问题。相反,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分别要画出许多图形,然后分析、判断、证明,花时多,难度大,学生又不易掌握。信息技术强大的动画功能,解决了很多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的简洁明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教育的共识。在教学中,可以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自主学习。还可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创设一个好的环境,引导学生上网查找相关学习内容的资料。例如了解数学史、查阅最新的数学发展情况,查阅解题的思路和方法,提高一题多解得能力。通过E-mail、空间、论坛等交流学习心得体会,将学到的知识与同学们共享,这也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体现学生自主学习,使课堂教学能充分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得多数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关心,可增进同学间的友爱,使学生学会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人,教师也变成了学生合作的伙伴、讨论的对手、交心的朋友。

四、利用信息技术,加强知识间的融合

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按不同层次将学生必须学的数学知识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以及实践与综合运用四部分,然后按不同学段整合成学生的学习领域。而课程标准没有对教材编写体系、教学先后顺序等问题作出硬性统一的规定,使学生所学和教师所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打破数学知识间的条块分割局面,使传统代数、几何、三角分家的体系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数学知识以更加快捷方便的形式出现在课堂上,成为学生学习的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知识框架。

五、利用信息技术,丰富数学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的学习者与教学者产生了深远而又持久的影响。由于有信息技术作为学习的平台,就可以满足学生多样性、个性化、区别化的学习需求,学习方式(地点、时间、环境、资源)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学生可以利用的资源更加丰富,更加便捷,学生会更加积极地参与知识的探索过程。对教师而言,将不再单一的依赖教材、教参、黑板、粉笔等载体,而是以计算机为主要载体所营造的教学环境所代替,如多媒体教学系统、资料库等,教师不仅有灵活选择教学素材的余地,而且可以大胆创设新颖的、有趣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创设更加开放互动的学习方式,师生关系得以改变,成为真正的合作者。信息技术教学体现了数学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使人人都能得到发展。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方式,将原本枯燥的数学知识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展示出来,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了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的对话》朱慕菊主编.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2002年出版.

2.《现代教师——走进教育科研》张民生.金宝成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

篇9

关键词:数列教学;有效性;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4-0182-02

数列是高中阶段数学学习的基本内容,而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是数列教学的重点。两类数列的学习主要包括对数列的定义、基本特点、通项公式、分类方法、具体应用等知识点的学习[1]。然而在当前数列知识的教学中,还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例如教学设计模式化、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率低效等问题。因此加强对数列教学方式的探究和应用成为了数学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数列教学的重要性

数列知识不仅是高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而且还蕴含了丰富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方法,是高中生在高中阶段需要掌握的一种极为重要的数学模型。例如人口增长、产品规格设计、细胞分裂、房屋贷款、工资选择等问题中都涉及数列的求和知识。学生学习数列知识有助于培养其逻辑推理能力和提高运算能力,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必须对数列教学有足够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不断进行探究和创新,促进学生对数列知识进行熟练掌握。只有教师首先对数列教学引起了足够的重视,学生才会在数列的课堂学习过程中产生紧迫感,意识到数列知识的重要性,才会更加认真地去学习数列知识。

二、数列有效教学的对策

(一)情境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内容感兴趣时,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同时学习效果和效率会大大提高[2]。在高中数学的数列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创新,努力挖掘学生的兴趣爱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高中生的性格特点,紧密结合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情境设置。例如,在进行《等差数列》的教学导课时,通过介绍印度泰姬陵的故事:“印度的泰姬陵坐落于古都阿格,它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而传说泰陵寝室中有一个非常神奇的三角形图案,一共有100层高,是用相同大小的圆形宝石镶嵌而成的,同学们你们说这个图形美不美?”通过教师这样的描述,同时辅助于多媒体课件,力争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相应的情境中。此时教师再提出:“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图案中一共有多少颗宝石吗?”这样为求等差数列前n项和的公式提供了情境支撑与学习氛围的营造。

(二)多媒体教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也渗透到了教学中。数学知识往往比较抽象难懂,教师可以巧妙利用多媒体对数学课件进行设计,这样可以使数学知识变得形象化,易于学生理解和吸收,同时多媒体教学还可以将视觉和听觉进行有效结合,改变了以往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更加符合高中生追求新奇、喜欢创新的心理,能够极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高中数学《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的教学中,有这样一道习题,“某建筑工地有一堆建筑钢管,整堆钢管的最底层有16根,它的上一层是15根,它的再上一层是14根,以此类推,最上面一层有2根,请问这堆建筑钢管一共有多少根?[3]”对于这个数列问题,教师可以在课前对多媒体课件进行精细设计,通过多媒体对相关图片的展示,学生可以对该数列问题有个形象化的认识,从而更容易的理解问题。同时,教师也可以对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多媒体形式来呈现,从而使学生对自己的解答方式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而且还能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可以不断扩宽自己解决问题的思路。

(三)探究教学,增强学习效果

为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互动性,探究合作式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因而在高中数学数列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探究合作式的学习模式。采用探究合作式教学,不仅能加强学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沟通,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能增加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另外在探究学习中,营造出了一种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可以对自己数学学习心得体会进行自由表达,能够实现学习经验和智慧的分享,切实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当学习到《等比数列前n项和》知识内容时,教师可以提出这样一个充满趣味性的问题:“古时候有一个伟大的国王,想要对象棋的发明者进行奖励,于是就对这个发明者进行询问,问这个国际象棋的发明者有什么要求,而这个发明者却说:‘请在棋盘中的64个方形格框中的第一个格框中放入1颗麦粒,之后在第二个格框中放入2颗麦粒,第三个格框中放入4颗,第四格框放入8颗,以此类推,每一个格框放入的麦粒都是前一个格框中数量的2倍,这些麦粒就是我需要的[4]。’”国王听过之后,立即就答应了发明者的要求。然后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国王需要给发明者多少麦粒吗?”在学生听完这个故事后安排他们在小组中积极讨论,通过学生之间进行的观点交流、思路启发等“真探究”的过程,来实现他们从理解数学概念、掌握数学命题到提升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飞跃。

(四)教学设计

1.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有人说,大自然是懂数学的,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示花瓣数:2、3、5、8、13,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先让学生去发现,然后教师再适时点拨规律。图片展示树的分支也呈现同样的规律性,从而介绍学习数列的意义:数列是反映自然规律的模型――引出课题。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采用生活中学生熟悉的问题引入,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思维产生“结点”。

2.实例分析,理解概念内涵。在数学发展的过程中,类似于上述例子很多,例如:①庄子“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②我国从1984年奥运会到2008年奥运会共获得了163枚金牌数:5、15、16、16、28、32、51。③电影院有30排座位,第一排有20个座位,从第二排起,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那么各排的座位数依次为:20、22、24、26、78。④堆放的钢管从上到下每层数目为:4、5、6、7、8、9、10。通过以上实例,让学生思考每组数字具有怎样的特征:都有一定的顺序。点拨:本问题研究第几个位置上的数字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是研究按顺序排列的一列数的问题,这就是数列。

三、结语

高效的数学素质教育对当前的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数列知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教师在数学教学中,需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模式,加强对授课方式的研究和创新,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同时要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践生活当中,使其深刻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内在联系,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的辩证关系。

参考文献:

[1]陈培亮.新课标背景下提升高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9):82-83.

[2]贾鹏云.高中数学数列教学设计的实践探讨[J].新课程学习,2010,(11):70-72.

[3]苏洪宇,吴周伟.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素养的要求[J].教学与管理,2012,(12):45.

[4]张志军.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J].教研版,2012,(10).

篇10

一、我市信息学奥赛状况

信息学奥赛有一定难度,也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内容上看

高中信息学奥赛是针对学生能力的训练。就教材而言种类繁多。在内容上不是单一的计算机语言教学,学生所学知识面广,涉及到许多大学计算机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学生程序设计水平往往与其数学思维能力密不可分。在解题过程中蕴涵着许多数学方面的知识,数学思维的差异可以从学生算法的优劣性中直接得到反馈。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学竞赛的出现构筑了信息学选手自我提升的一大平台。对学生而言,良好英文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在学习与交流中不可缺乏的。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学奥赛整体水平也在不断地提升,要成长为一位高水平的选手可能需要几年时间系统地培养。

(二)从地区的发展水平来看

在信息学竞赛方面,许多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或不受重视。这使得不少学校,甚至整个地区在初中阶段刚刚开设或者尚未开设信息学竞赛第二课堂。相比之下,部分地区则起步较早,已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信息学奥赛体系(如:杭州、绍兴、温州等地区),这种差异将直接影响到信息学竞赛区域氛围的形成。在这一点上,我市的信息学竞赛水平与其他地区目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另一方面,对参加信息学竞赛学生而言,如果没有教师的引导,学生通过自学则较困难。这也使得有相当数目的信息学爱好者由于自学难度过大而中途放弃。

(三)与其他学科竞赛间的差异

信息学竞赛是高中阶段中学学科竞赛中,国家教育部指定五门学科竞赛之一。成绩优异者具备高考加分资格。与其他学科竞赛相比,信息学竞赛以计算机为媒介,强调学生动手操作实践,注重思维能力的锤炼,在知识与能力转变方面更为直观,学生参与积极性高。但另一方面,以高考为主的教育体制,使得信息学竞赛与其他学科竞赛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班主任与学生家长的误解

由于许多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对信息学竞赛的不了解,甚至存在着种种误解,因而对学生参加信息学竞赛比较反对。

2.信息学学科竞赛地位低

当前以高考为指挥棒的教育体制,往往使得不少学生忽视了自身特长、能力及其他方面素质的培养。与其他学科竞赛相比,信息学竞赛周围存在着种种不受重视的因素,作为信息学竞赛辅导教师,如果不合理引导,必将无法顺利开展信息学竞赛工作。

二、我校信息学奥赛工作探索

在我市,许多初中学校信息学竞赛辅导基本上没有开设,对学生而言高中信息学竞赛是零起点。教师在辅导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如何开展好信息学奥赛辅导工作,是我校同样也是我市许多学校信息学竞赛辅导教师面临着的问题。因而,高中信息学竞赛要办好就必须针对本地区教育现状及其特点。教师要迎难而上,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创新的教学模式。

几年来,通过自己对竞赛辅导教学的不断思考与探索,所辅导的学生多次获得省、市信息学奖项。如我校蔡啸同学,在高二时就曾取得全省第九名的好成绩,在2005年高考中由于信息学竞赛加分,而顺利进入北大。

但如何给予学生信心,怎样让学生经历从“ICan?ICan!”这样一个过程转变,是我一直以来思考着的一个问题。在此,我倡导的方法是顺势利导,以整合多学科知识(如数学、英语)为途径,促使信息学竞赛学科的逐步开展,让学生在学习、了解多学科知识的同时,意识到信息学学科的重要性和学科知识间的无界性。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使得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地位得以提高。

结合我校信息学奥赛工作,我提出以下几点想法:

(一)教材方面

考虑到学生是零起点开始,在开始阶段可选用:

1.清华大学计算机系列教材:《PASCAL程序设计》(第二版)郑启华主编

2.复旦大学出版社:《计算机程序设计》吴伟国、王建德主编

通过这两本书的学习,一定程度上扩充了学生数据结构、图论以及算法方面的知识。达到初级阶段水平,为下一阶段学生进行网络学习打下基础。

(二)时间方面

结合学校及其他学科竞赛以及学生学习现状,信息学竞赛时间应尽量安排在课外时间辅导。

(三)学习模式转变

计算机程序设计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紧密,教师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学生必定学得累,学习兴趣易受挫,学习进程难以拓展。教师教学任务艰巨,教学计划难以完成。通过几年的教学积累,我提出了以“问题教学”为中心的指导方针,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

以“问题教学”为中心,不仅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促进了师生交流,增进了师生情感,营造了一个轻松、安全的氛围。更重要的是充分激活了学生思维与学习热情。为此,在教学中还应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1.教师引导与学生实践相结合

教师引导的目的,是为了在减少教学时间同时更方便地与学生交流,从而更加充分地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权。

引导本身是一门学问,它要求教师在其自身专业知识领域内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这就要求教师本人要保持良好的教学热情和学习状态,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才能保持好教学热情,才能不断创新,挖掘新的教学视点,开创新的教学理念,找出新的教学思路。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一点在信息学竞赛辅导开始之初尤其重要,教师要作出适当引导,并制定明确的各学期目标与计划。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不仅是计算机教学特殊性的体现,也是教师对参加计算机竞赛的学生的忠告。学生只有通过上机实践行动,才能在不断促进其独立思考能力培养的同时激发出学习兴趣。对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通过上机实践,就不可能提出实际问题,也就不能有效激发出学习积极性。信息学竞赛要求学生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实践与探索,才能做到对所学内容有更深层的理解,才能让实践、思考、提高三者成为一个统一体。

2.整合多学科资源

资源的整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作为教师如何才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学会学习,擅于学习,怎样将多学科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无形地得以整合,这一点是教师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要使学生在知识层面上飞速扩充,教师就必须打开学生学科视野,理顺各学科间的关系,让学科知识得以交融、整合。要让学生明白知识间的无界,学科间的相通,就得让学生通过独自编写程序对知识进行探索、实践与校验。只有这样,知识的奥秘和趣味才会不断地得以呈现。

转贴于 信息学奥赛在学科课程整合上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与数学学科的整合

程序设计教学与数学思维启发密不可分,常规问题的解答通常也要依赖一定的数学基础。离开了数学思维计算机程序设计便折断了翅膀。对于信息学竞赛学生来说,数学知识的差异直接影响到程序算法的优劣。在算法设计过程中,程序算法的众多思想与高中数学、组合数学、线性代数、图论等众多数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并在实例中得以展现。

(2)与英语学科的整合

在程序设计过程中,学生良好的英文阅读理解能力有助于其编程水平的提高。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其一、程序语言及帮助资料本身是英文

在众多优秀的计算机程序编译器中(如PASCAL,C等),往往都是英文帮助资料。对学生而言,理解并掌握适量的计算机英文材料,对其程序设计水平的提升将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其二、网络交流及网络比赛平台的需要

国内外众多选手的编程水平往往都是在相互比赛交流、竞争中得以快速提升的。学生只有不断地选择适合的站点,通过网络比赛形式加快相互间学习与自我升华,才能快速地缩小与优秀选手间的差距。比如:

同济大学:http://acm.tongji.edu.cn/index.php

USACO:http://ace.delos.com/usacogate;

浙江大学题库:http://acm.zju.edu.cn

俄罗斯题库http://acm.timus.ru等网站。都是众多信息学竞赛爱好者经常光顾、比赛与交流的站点,此外还有许多国内外优秀站点。学生如果没有一定的计算机背景知识和英语理解能力,就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其编程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其三、对英文资料涉取的需要

培养学生阅读英文教材习惯,目的是让学生不断地涉取国外信息学教材中的精华。国外教材往往展现出的是先进的课程设计理念。比如:学生在学习程序算法时,教师选用《算法导论》(第二版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中部分章节进行教学,学生在领会到教材中先进的国外课程设计理念同时,相应地程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三、怎样创设新的学习模式

那么,课堂的组织学习模式又该怎样开展呢?在此,我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一)组建学习型互助团队,提出“放羊式”的学习方案

从学习角度来说,模仿是最好的学习启蒙,榜样往往给予无穷的力量。

给合这一点,在教学中可以动态地选拔出各小组的“领头羊”式学生,让小组间不断参与相互竞争。通过组建不同的学习团队,让学生间水平成阶梯状,同时也鼓励不同团队成员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在此基础上,通过采用“小先生学习法”让学生在相互学习、交流过程中促进整体学习氛围的形成。所产生的教学效果往往要比教师亲自教好,更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思维的培养。另一方面,也让教师有了充裕的时间去关注学生的学习成长,使得教师能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引导各个学生的学习。

(二)倡导“问题”意识

首先提出教学期望,布置教学任务。让学生尝试看书,交流与讨论。不断挖掘书中问题与疑惑,让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在鼓励学生的同时,倡导学生问题意识,树立“没有问题才是最大的问题”的学习观。

与此同时,激励学生对问题做更深入的思考,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意识。鼓励学生做到心中有问题,“带着问题入睡”。充分鼓励学生踊跃提出自己想法与见解,“问题”越多,学生自我提升的空间就越大,学生与教师间交流机会就越多,学生学习效率也就越高。在此教学过程中,也使得教师更加了解学生,了解学生间个体学习思维上的差异性,让教师更好地做到因材施教。

从“问题”角度出发,倡导“问题”意识,是信息学奥赛工作开展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直接目的是让学习者置身于课程学习的中心,让教学围绕个体学习,从而快速地达到教学目的。

(三)提倡“速度与效率成正比”

在教学中提出“没有速度就没有一切”,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效率。“让速度反映出你的思维方式,让速度调动起你的思维状态,让速度维持你的良好编程感觉,让速度使你在今后编程中游刃有余。”鼓励学生学习整体水平上的参次不齐,充分激发学生个体间的积极竞争。

与此同时,让学生养成写学习心得、学习感悟的习惯,让学生对做过的题型进行反思。其目的,一方面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避免题海战影响学生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得教师通过学生学习心得体会了解学生,教师就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的放矢,做出相应调整。

(四)以网络比赛带动学生学习

以比赛形式带动学生学习,同时短时间地集中学生组织训练,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推动了学生整体水平的提高。

让学生积极参与网络比赛中,通过系统地做题训练,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网络比赛,学生可以了解全国许多优秀学校学生的编程情况,了解自己的编程水平及差距,促进不同学校学生间网络交流,这些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还可以让学生共同组建学习团队,参与到网络比赛中(如:我校在同济大学中的团队http://acm.tongji.edu.cn/grouplist.php?group_id=119),可以促进相互间的竞争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构筑日常训练评估平台

合理利用校园网络,搭建学生竞赛辅助平台(http://www.lqms.org/homepage/lzoi以及ftp://oi:10.10.21.12),可以方便学生对学习资料进行查找、分类、整合及讨论,对平时学生编程训练起一定辅助作用。

此外,在平时教学中,要反馈学生学习情况,定期地对学生程序进行考核与评测是一个重要环节。由于程序的优劣涉及到相关的算法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度的计算,这一点对教师评测程序来说不直观。在此,我借助校园网络平台,利用Cena评估软件对学生编写程序进行评测,可以方便地对学生程序进行收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为每个程序配置好不同数据测试点,直观地评测出学生程序运行反馈结果,为学生程序的评估给予了一个科学、有效的评估手段,促进了学生间竞争和他们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