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绩效考核方案范文
时间:2023-04-11 05:3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艺绩效考核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总则
为贯彻按劳分配原则,规范物业公司职工队伍的管理.建立以岗位绩效奖金制为主要形式的奖金激励制度,通过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情况的评估,将其奖金分配结构与实际工作业绩紧密结合.调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提高职工的自身素质,推动小区物业管理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制定本制度.
二、岗位绩效考核原则
1、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考核内容和考核方式公开透明;
2、注重实绩、合理量化、综合平衡的原则;
3、谁管理谁考核,并体现权重的原则.
三、被考核人员
物业公司经理和职工.
四、考核的基本内容
小区物业公司绩效考核,分为经理考核和职工考核.
(一)、经理考核内容:
经理考核主要从敬业精神、领导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遵规守纪、理论学习和综合素质等七个方面;
1、敬业精神考核:
热爱本职工作,以本职为“天职”;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干物业、爱物业、专物业、精于物业.
2、工作态度考核:
有强烈的责任感,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有积极向上、不怕困难、大胆管理、勇于进取的拼搏精神;有踏踏实实、勤奋努力的工作干劲.
3、领导能力考核:有合理组织工作部署,统一协调下属行动的能力;有正确分析、把握问题,提出合理解决方案,做出正确决定的能力;有把握下属思想动态、激励下属工作热情、形成团队凝聚力的能力.
4、工作业绩考核:
物业管理和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物业公司工作纪律及规章制度落实情况;工作受到上级表彰情况.
5、遵规守纪考核:带头执行物业公司作息时间情况;履行岗位责任制情况;廉洁自律情况.
6、理论学习考核:
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有关的专业知识掌握的情况.
7、综合素质考核:
全面考察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情况.
(二)、职工考核内容:
职工考核主要从个人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遵规守纪、理论学习、团结协作和综合素质等七个方面.
1、敬业精神考核:
热爱本职,安心工作,乐于奉献;干物业、爱物业、专物业.
2、工作态度考核:
有强烈的责任感;有积极主动、不怕吃苦、不讲条件、勇于进取的工作精神;有踏踏实实、勤奋努力的工作干劲.
3、工作能力考核:熟悉小区基本情况,能够胜任本职工作;善于思考问题、研究问题,独立完成所担负的物业管理服务工作;能够出色的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4、遵规守纪考核:
服从领导,令行禁止;执行物业公司作息时间情况;履行岗位责任制情况;遵守物业公司各项规章制度情况.
5、理论学习考核:
物业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本职专业知识和工作技能掌握的情况.
6、团结协作考核:思想作风正派,处理好同志间关系;工作中不计分内分外,主动配合,密切协作,有良好的群众口碑.
7、综合素质考核:
全面考察个人修养和综合素质情况.
五、考核时间及方法
1、所有被考评者均采取自我述职报告、被考评者自我评分、民-主测评打分和考核人综合评判打分的方法,在每月的第一周进行上月的绩效考核,并在两个工作日内完成.考核结果在当月内有效.
2、考核测评打分方法:
(1)、物业公司经理测评打分
各局属物业公司经理的考核人为主管局领导.测评打分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被考评者自我评分.填写《经理绩效考核自我评分》,分敬业精神、领导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遵规守纪、理论学习六个方面自我评分;
第二部分,民-主测评初评打分.由本小区全体职工从敬业精神、领导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遵规守纪、理论学习六个方面,分别给被考评者初评打分;
第三部分,考核人综合评判打分.由主管局领导给被考评者的综合素质评判打分.最终成绩=自我评分___%+民-主测评分___%+考核人综合打分___%
(2)、职工测评打分
各局属物业公司职工的考核人为各物业公司经理和主管局领导.测评打分由三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被考评者自我评分.填写《职工绩效考核自我评分》,分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遵规守纪、理论学习、团结协作六个方面自我评分;
第二部分,民-主测评初评打分.由本小区全体职工从敬业精神、工作态度、工作能力、遵规守纪、理论学习、团结协作六个方面,分别给被考评者初评打分;
第三部分,考核人综合评判打分.由本小区物业公司经理和主管局领导给被考评者的综合素质评判打分.
最终成绩=自我评分___%+民-主测评分___%+考核人综合打分÷__%
3、考核监督.局考绩督察组派员参加各局属物业公司的绩效考核,并对其进行监督.
4、试用期职工和临时工不参加绩效考核.
六、考核等级和奖金加权
1、A级(优秀级):__分——__分,上月基本奖金加权__%;
2、B级(良好级):__分——__(不含)分,上月基本奖金加权__%;
3、C级(合格级):__分——__(不含)分,上月基本奖金加权__%;
4、D级(不合格级):__(不含)分以下.
七、考核结果的应用
局属各物业公司,分别实行全员(本局干部职工)年度基本奖金一次性承包制度.绩效考核成绩与奖金直接挂钩,作为被考核人下一个月奖金分配的决定因素.
1、绩效考核成绩为A级者,上月奖金分配:月奖金=[绩效考核最终成绩%+奖金加权(__%)]_基本奖金.
2、绩效考核成绩为B级者,上月奖金分配:月奖金=[绩效考核最终成绩%+奖金加权(__%)]_基本奖金.
3、绩效考核成绩为C级者,上月奖金分配:
月奖金=[绩效考核最终成绩%
+奖金加权(__%)]_基本奖金.
4、绩效考核成绩为D级者,上月不计发奖金.并待岗学习一个月,待岗期间也不计发奖金.
5、全年度累计__个A者,年终奖励__元.
八、考核纪律
1、各小区物业经理要认真组织,绩效考核必须公正、公平、认真、负责.考核人不负责任或利用职务之便考核不公正者,一经发现,除单位重新考核外,将依据情节轻重,给予考核人扣发一个月奖金直至撤职处理.
篇2
关键词:班组绩效管理 企业文化
一、引言
生产制造型企业的任何一项生产指令最终都是由车间、班组来完成的。如果车间和班组工作的计划性不强,组织得不周密,领导不到位,质量控制达不到标准,导致产品质量下降,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无法保证。另外,如果企业、车间、班组之间的关系协调不好,只会不顺畅,激励效果不佳,信息沟通不及时,凝聚力就会下降,企业就很难发展。
二、研究背景
由于工厂没有班组考核标准,班组就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没有动力,推行全员绩效考核无法落实,因为班组是企业组织生产的最小单元,制定一套班组绩效考核管理方案,达到班组管理提升的目标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每一位职工处于班组之中,班组是企业管理中最基础的一级管理组织,是企业组成的最小组织单位,是企业推进管理下沉,确保企业目标和任务达成的基础和保证。班组效能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各项生产经营目标的实现,打造、构建高绩效班组有助于提高班组效能,保证整个企业的高效运作,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方案实施
1、班组考核内容标准化
班组考核内容根据工厂实际结合公司目标分为9个项目,分别为班组生产计划完成率、班组一次交检合格率、工艺纪律执行率、低值易耗费用计划完成情况、现场“5S”目标完成情况、设备维护保养目标完成情况、生产安全目标完成情况、班组劳动纪律执行情况、班组执行力、金点子、改善,各职能办公室分别对9个项目进行考评。
(1)通过充分调研讨论后,策划并设计班组管理指标库。明确班组主营业务指标和班组综合管理指标,通过指标导向,引导班组明确日常工作中的管理重点;班组指标库的建立分为以下三个模块和一个加分项:
生产模块:班组生产计划完成率、低值易耗费用计划完成情况、现场“5S”目标完成情况、设备维护保养目标完成情况、生产安全目标完成情况、班组劳动纪律执行情况。
质量模块:班组一次交检合格率、工艺纪律执行率。
综合模块:金点子、改善、执行力。
加分项:班组QC活动、班组劳动竞赛。
(2)设计班组各项指标评分标准,三大模块(生产模块、质量模块、综合模块)班组评估报告样式,并对每月三大模块班组评估报告进行汇总,进而形成每月的班组评估报告并定期,同时在厂内设立班组看板,介绍工厂各个班组九项指标的完成情况。
(4)根据班组九项指标输出的数据结果,制定合理的班组激励机制,进行绩效分等,分及格、优秀、卓越三个级别,分别用一颗星、两颗星、三颗星标识,为实现班组激励提供了制度保障。
(5)制定班组绩效评奖方案,策划差异分析报告,以班组为平台,每月汇总出班组分数,由班长对班组内成员出现的违规项进行再次通报,要求排名靠后的班组提交差异分析报告并对其进行原因查找,自我分析;要求卓越班组管理经验分享,以先进带动落后,促进班组管理能力的整体提升,同时对卓越班组进行表彰和奖励。使员工时时清楚自己的不足,实现员工自我监督,自我管理
2、看板管理的标准化
看板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班组管理的好坏,因此,看板管理的标准化显得尤为重要。
(1)制作暖色调看板,为冷冰冰的工厂增添生机。
(2)严格统一生产、质量、综合、加分项等班组目标库数据的来源、确保准确性,可溯性,规范性。
(3)设定班组看板的更新时间,把收到的三大模块的有关报表内容按时更新到班组管理看板上。建议采用以月为单位,每月小总结,一季度大总结。
四、效果展示
按照班组考核目标标准库项目,制定班组考核内容展示界面,如图1所示。工厂有十个班组,制定十个同样的展示模板。十个班组内容整理后,用一块班组管理看板展示,做到了直观、形象、比较性强。班组管理看板如图2所示。
篇3
2012年,是全面实现“十二五”既定目标任务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面对建设国内标准化油田这一光荣而艰巨的任务,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立足增产提效,着眼做优做强,正确处理当前与长远、企业与地方、开发与保护、授权与管控的关系,转变发展方式,推进结构调整,理顺体制机制,强化内部管理,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全面加快国内一流标准化油田建设进程,推动企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稳定产量、提升效益,强力推进科技增油工程
1.突出科技创新应用。一是加强与国内先进同行业和科研院所的合作,积极延揽高端科研人才,破解技术难题,加快成果转化。二是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结构,加强业务技能培训,提高整体水平。加大资金投入力度,逐步改善和更新科研设备,进一步优化研发手段。三是积极引进国内外前瞻性开发工艺,大力开展表面活性剂、二氧化碳、空气泡沫驱油等新技术的试验和推广。以降本增效为目标,坚持地上服从地下的原则,进一步优化联合站、注水站、增压站、接转站工艺流程,全面加快注采输一体化生产进程。四是完善科技奖励制度,确立更为有效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确保立项科学,攻关有力,成果明显。五是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数字油田建设规划,积极争取投资,扩大试点范围,加快建设进程。同时,要切实加强信息和数据管理,力争年内实现油井历史资料数字化,为全面推进数字化油田建设奠定基础。
2.加大资源勘探力度。积极协调多方关系,妥善解决白河、周长、王洼子等区域剩余资源争议问题,力争新拓展资源面积100平方公里以上,彻底解决与长庆油田的资源矛盾。围绕增储创效,主力勘探延长组下组合油层,兼探延安组油层,并积极开展扩边和查层检漏工作。一是强化勘探过程管理,实行分级分层勘探项目管理责任制,严格部署方案,提高探井质量。二是强化综合地质研究,大胆应用先进工艺技术,不断提升研究水平,力争老区域有新发现,新区域有新突破。三是强化油水分析、岩心分析、原始地层压力测试和分层试油等基础工作,高度重视油藏描述和评价,强化随钻跟踪分析,及时调整部署,降低勘探风险。
3.抓好油田稳产增产。一是按照“稳定老区、突破新区”的开发原则,认真开展油田开发效益评价,进一步优化开发方案,合理分配产能,确保实现科学高效开发。二是强化钻前协调服务工作,全力加快钻井进度,力争6月底前完成全年钻井工作量,8月底前全面完成投产任务,保证全年386口油井和20.27万吨产能建设任务顺利完成。三是加大旧井挖潜力度,特别是要加大对低产低效井、病躺井以及低效区域的综合研究与治理力度,大胆尝试新工艺、新技术、新措施,力争改造一口、见效一口、增产一口。四是做好科研立项工作。抓好新寨油区长8油层和曾岔油区注水开发方案立项工作,扎实搞好铁边城37井区和寨子河23井区延长组下组合油层综合地质研究,优化洛河以南地面工程总体规划设计方案,为精细化开发奠定基础。同时,全面加快吴仓堡示范区建设,主要指标要达到国内低渗透油田开发的领先水平,切实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4.大力推进油田注水。坚持油田注水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的工作思路,全力加快油田注水进程。一是强化“三级”动态分析,做好配注方案实施效果的分析与评价工作,优化注采井网,分期分批对注水层位实施补层归位,对舌进、指进或裂缝水驱等现象严重的井组及时采取调剖、堵水治理,跟踪观察,严防暴性水淹。二是加大油水井计量监督力度,严格执行水质标准和取样化验制度,规范药剂添加程序,确保油田注上水、注好水、管好水。三是对所有注水设施设备实行承包责任制管理,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保养,全面提高设备利用率,确保安全平稳运行。四是强化成本管理,加大考核力度。将全年注水费用下达到各相关单位,以单井、单站为基本单位,分区域独立核算,严格控制注水成本。进一步修订完善注水专项考核管理办法,严考核、硬兑现,将考核结果直接与职工绩效工资挂钩。五是加快注水项目建设进度。吴仓堡3号注水站10月底前建成投运,新建、迁移的撬装注水站按计划分步实施,确保早动工、早投运、早见效。
5.做好生产运行工作。一是强化综合调度管理;二是强化作业现场管理:三是积极开展对标工作:四是探索推行“扁平化”管理思路。合理设置基层队站、班组和岗位,改进多层管理模式,适当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二、创新机制、夯实责任,深入实施科学管控工程
篇4
关键词:施工企业 绩效考核 理论综述 基本原则 具体应用
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12-290-02
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的一项核心工作,是调动员工和管理者积极性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通过绩效考核能够让考核对象了解自身的工作实绩,促使其把工作做得更好;绩效考核的结果能够发现考核对象的不足和亟待开发的潜能,为其培训开发指明方向;绩效考核也能够为组织甄别高绩效和低绩效的员工,为组织的奖惩提供依据,从而确定对其的奖励和晋升机会;有利于建立员工绩效档案材料以便将来帮助组织进行人事决策。同时,绩效考核还能够帮助管理者发现组织中存在的问题,工作评价的信息可以用来确定员工和团队的工作情况与组织目标之间的关系,以及改进组织效率和个人的工作,因此,绩效考核既是一个过程的结束,又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但是对于绩效考核方式方法的研究及发展一直都是基于职能制企业、基于部门的,而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组织正在从职能制向流程制转化,这种新的企业组织的工作方式对绩效考核方法和体系提出了革命性的要求。
对这个问题的系统研究应当首属亚当・斯密。斯密在其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指出,当企业组织代替家庭工场,是分工式的生产方式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绩效。他通过观察发现,10个人分工完成拔丝、切断、磨尖等工序,用当时同样的工具,每天可生产48000枚针,而一个人独立完成这些工序操作,一天只能生产20枚针,通过分工生产效率提高了240倍。
一、绩效考核理论综述
在对绩效考核研究的历史过程中,研究者最初把研究重点放在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得到更客观、更精确的考核结果上,现论则将考核上升为一种重要的管理方法。按照考核的内容不同,绩效考核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
1.基于控制的绩效考核。法约尔在《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一书中定义了管理的五个基本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在基于控制的考核理论观点下认为,绩效考核更多履行的是控制职能。基于控制的绩效考核就是将考核对象看作一个控制系统,分析它的信息流程、反馈机制和考核控制原理。这种考核理论的优点是在认识绩效考核系统程序各个环节功能的基础上,设计控制节点,实现绩效考核目标。其缺点是多重视对考核对象的控制,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被考核对象的创新能力,削弱了其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
2.基于员工行为的绩效考核。在这种理论下,员工的努力程度及其行为过程成为绩效考核的标准。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去除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对员工绩效产生的影响,这是其优势所在。但基于员工行为的绩效考核理论需要找到科学合理的衡量行为产生绩效的方法,因此,量化考核是其面临的主要困难。
3.基于产出结果的绩效考核。基于产出结果的绩效考核理论并不注重产生绩效的行为过程,而是注重于产出和贡献,注重对过去行为结果、经营结果的衡量。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财务绩效计量。财务计量是一种短期绩效计量,如果用来作为奖励制度的一部分,会鼓励没有长期价值的作业或行为。如果一种考核方式是为了维护目标一致性,那么行为方面的考虑也一定要加以评价。其最终结果是,由于对财务性绩效考核指标的过分关注,必然导致企业经营的短期行为,为维持短期的财务成果,降低了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同时,这种基于产出结果的绩效考核理论偏重于企业内部评价,忽视了对外部环境的分析,因此,使企业对外部竞争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的提高受到弱化。基于产出结果的绩效考核对那些最终绩效表现为客观、具体、可量化的指标的员工比较合适。但由于其只能获得员工工作产出结果的相关信息,而无法提供提高员工绩效的明确信息,因此,对员工能力、绩效的提高不利。
4.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考核。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考核理论的核心是将考核从事后评价转到为实现组织经营战略目标服务,将绩效考核纳入战略管理的全过程。把组织制定的战略目标作为绩效考核和管理的起点。这种考核方式有助于组织战略目标的具体执行,通过战略导向的绩效考核方法将组织的战略目标转化为阶段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并为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目标,使组织战略贯穿在绩效考核全过程中。平衡计分卡是哈佛商学院教授罗伯特・卡普兰和复兴全球战略集团的创始人兼总裁大卫・诺顿提出的绩效考核方法。它从四个角度关注企业的绩效,即财务、顾客、内部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财务指标能显示已采取行动所产生的结果,另外三个方面的活动又推动着未来的财务绩效。
它一方面考核企业的产出,另一方面考核企业未来成长的潜力,再从顾客角度和从内部业务流程角度两方面考核企业的运营状况,充分把公司的长期战略与公司的短期行为联系起来,把愿景目标层层细分转化为一套系统的绩效考核指标,实现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战略实施―――战略修正的目标。基于战略导向的绩效考核理论是以战略为导向,并结合员工具体的工作结果来评价员工的绩效。它通过科学、合理的考核体系,将企业的战略思想、目标、核心价值观层层传递给员工,使之变成员工的自觉行为,通过引导员工的工作行为,提高员工工作绩效,以带来企业整体绩效的提高和市场竞争力的增强,特别是战略目标的实现。
二、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
不同类型的组织其绩效考核的内容差别较大,但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是一致的。
1.效考核指标应与组织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在绩效考核指标的拟定过程中,首先应将组织的战略目标层层传递和分解,使组织中每个职位被赋与战略责任,每个员工承担各自的岗位职责。绩效管理是战略目标实施的有效工具,绩效管理指标应围绕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而不应与战略目标的实施脱节。只有当员工努力的方向与组织战略目标一致时,组织整体的绩效才可能提高。
2.绩效考核指标应突出重点。抓关键不要空泛,要抓住关键绩效指标。指标之间是相关的,有时不一定要面面俱到,通过抓住关键业绩指标将员工的行为引向组织的目标方向,指标一般控制在5个左右,太少可能无法反映职位的关键绩效水平,但太多太复杂的指标只能增加管理的难度和降低员工满意度,对员工行为无法起到引导作用。
3.绩效考核指标应素质和业绩并重。重素质,重业绩,二者不可偏废。过于重“素质”,会使人束手束脚,过分重视个人行为和人际关系,不讲实效,而且妨碍人的个性、创造力的发挥,最终是不利于组织整体和社会的发展。过于重“业绩”,又易于鼓励人的侥幸心理,令人投机取巧、走捷径、急功近利、不择手段。一套好的考核指标,必须在“业绩”和“素质”之间安排好恰当的比例。应该在突出业绩的前提下,兼顾对素质的要求。
4.绩效考核指标重在“适”字。绩效考核指标是根植在组织本身“土壤”中的,是非常个性化的。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不同战略背景下的组织,绩效考核的目的、手段、结果运用是各不相同的。绩效考核指标要收到绩效,关键并不在于考核方案多么高深精准,而在乎一个“适”字。现在的“适”,不等于将来永远“适”,必须视组织的发展及其战略规划要求,适时做出相应调整。
三、绩效考核在施工企业中的应用
绩效管理方法或考核方法的发展历程是与企业发展的历史和规模以及运营方式变化相伴而生的。自1760年开始工业革命,企业代替家庭成为重要的财富创造组织,如何提高生产效率成为企业经营者关心和学者研究的核心问题。
施工企业责任成本管理最终落脚点是对工程项目的绩效考核兑现工作,考核兑现工作执行的好坏直接影响项目责任成本管理工作是否能够继续推进,并影响到项目的最终收益水平。
(一)考核兑现工作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1.突出创利,价值引导。不能单纯考核项目综合收益的作法,更要突出项目管理创效,即责任利润,谁实现的责任利润多,谁的评先排名就靠前,目的是发挥价值创造引导作用。
2.贡献优先,兼顾效率。加大责任利润、上交款完成率和员工收入水平三个贡献指标的考核比重,同时还要考核责任成本基础工作成果,引导项目全面发展。
3.重分析考核兑现,驱动项目降本增效。施工项目每月应定期进行成本分析。由项目总工牵头,按统一的时间节点,技术科、物资科、设备科、预算合同科、财务科分别完善各自的基础资料,实行“六项分析”,即总体盈亏分析、资金状况分析、工程数量节超分析、材料消耗节超分析、机械台班节超分析、管理费节超分析,通过分析切实找出成本节超额、节超点、节超原因及管理偏差,有的放矢制定并落实改进措施,完成后形成分析报告,根据分析报告对T工进行绩效考核兑现,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
(二)考核兑现具体案例
以材料消耗节超分析为例,如果发生大幅度节余,应分析是否存在质量隐患,提出整改措施;如果发生超耗,应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泵送混凝土超耗分析方面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做法。某施工项目部泵送混凝土约3万方;数量多,泵送时间长,有数百次;泵送距离大,最长布管160米,其中竖向最高90米,水平最远70米。初期混凝土超耗大,后来通过从施工工艺、物资内部控制管理、现场施工控制等方面入手分析,发现施工工艺是造成混凝土超耗的关键因素。根据相关人员提议,项目部从混凝土拌制、混凝土运输、管道设计、泵送操作和混凝土灌注等施工环节进行不断改进,主体工程施工结束后,混凝土减耗约1000方,降低成本50余万元。按照“谁创效、谁受益”的原则,项目部对相关人员及时进行了奖罚兑现。按实现净利润的20%确定奖金总额,根据贡献大小对相关人员进行奖金分配。将降本增效成果与员工绩效考核挂钩,从动力源头上推动了降本增效工作深入开展。
结束语
绩效考核兑现工作是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该项工作,牢牢树立责、权、利相统一的全员责任理念,坚持“谁承担,谁负责;谁负责,谁受益”的原则。实现企业增效、员工增收、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和谐、快速发展的企业管理目标。
参考文献:
[1] 钱攀峰.如何避免绩效管理流于形式[J].人力资源管理,2008(12)
[2] 岳玲.管理控制和绩效管理关系的文献综述[J].改革与战略,2010(3)
[3] 朱红.浅谈绩效管理在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J].经济研究,2010(3)
[4] 郭庆松.试论绩效管理的战略管理功能[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10)
篇5
一、科学合理分解各项指标,力求保证措施到位。
年初,根据公司工作会、常任制党代表会、职代会及钢司发[2005]4号文件有关精神,我厂严格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层层分解各项责任制指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印发了《关于下达2005年攻关挖潜增效指标的通知》和《烧结厂2005年挖潜增效主要保证措施》(烧厂发[2005]8号),对各项责任制指标按照工序成本核算的原理,横向分解到科室,纵向分解到工段、班组、岗位和个人,并制订印发了《关于下达烧结厂财务预算的通知》(烧厂发[2005]2号)、《2005年烧结厂提质增量攻关实施方案》(烧厂发[2005]19号),明确了今年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主攻方向,责任到人、考核到人,为实现全年生产经营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诚信”,开拓创新,深化“保铁”理念,确保生产经营取得新突破。
炼铁高炉“一大带五小”生产格局形成后,生产一直较为稳顺,生铁产量稳步提高,给我厂提出了质和量上更高的要求。为全面提高我厂全体员工的“保铁”意识,将“诚信”理念落到实处,我厂加大了教育力度,利用工作会、先代会、形势报告会、厂务公开栏等各种形式大力宣讲“诚信保铁”,将打造“诚信烧结”作为今年我厂完成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点,教育广大干部职工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保持清醒头脑,紧紧围绕“保铁”这一核心来开展工作,牢固树立一切为了炼铁、一切服从炼铁、一切服务炼铁的诚信意识。从严制订及落实各项保铁措施,及时处理反馈炼铁及各部门对烧结厂提出的意见,分析处理我厂发生的各类影响炼铁生产的事故,努力提高产品实物质量,降低返矿率,提高成品率,确保高炉炉况稳顺,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烧结产能,使“诚信”二字落在实处,确保了生产经营的稳顺和健康发展。
一是在工艺控制上严格按章办事,工艺纪律进一步强化。
针对炼铁产量大幅升高,供矿问题矛盾突出的现状,我厂进一步细化了对工艺纪律和能源管理的责任考核。及时分析通报各类工艺违规事故,责任到人,考核到人。要求主管科室牵头,各工段自查自纠,加强工艺纪律整顿,强化工艺技术点检,稳定生产过程,努力改善入炉矿质量,加强生产协调组织,稳定水碳,稳定烧结过程,坚定不移地推行低水、低碳、厚料层烧结工艺,无条件地满足高炉对烧结矿和球团矿的需求,为炼铁高炉的稳顺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产品实物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实现了对炼铁生产的零影响。
二是强化设备管理,合理安排计划检修,确保烧结产能进一步释放。
今年制约烧结厂生产经营的主要因素是进入工序限制环节(产量供不应求)后如何有效提高作业率、降低设备故障停机率,尽可能满足炼铁质和量的需求。对此,我厂不等不靠,努力从自身挖掘潜能,对影响生产的关键环节两机(烧结机、翻车机)、两炉(2×8m2竖炉)、两仓(高料仓、成品仓)、两场(中和场、块矿场)及关键设备(主抽风机、圆筒、振动筛、翻车机、三烧进出料系统等)从严管理,制订了周密的事故应急预案、设备事故管理办法、设备点巡检管理制度、计划检修管理考核办法、物资管理及考核办法、“四项费用”管理办法,明确了设备维修系统区域及职责范围划分,进一步强化了设备管理责任。抓住有利时机合理安排计划外检修,努力缩短事故抢修时间,落实点巡检职责,从严管理,加大隐患自查整改力度,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维修系统人员工作积极性。要求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尽快全面掌握设备控制与操作、维护知识,加强设备隐患、故障排查力度。加强备件与各类物资的管理,提高备件的准确性与及时性,降低检修、抢修、故障排除的时间,提高设备作业率。一季度,未发生一起大设备事故,设备作业率达95.57%,尤其是3月份40m2烧结机作业率超过97%,130m2、180m2烧结机作业率超95%,创历史最好水平,有力地保障了生产的稳顺进行。
由于措施得力,在全厂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烧结矿产量达111,6823吨,球团矿17,6865吨,产量连破历史最好记录。烧结矿合格率92.02%,球团矿合格率96.97%,碱度稳定率89.66%,烧结矿品位稳定率97.67%,确保了炼铁高炉对烧结矿质和量的需求。
三、从严管理,狠抓落实,攻关挖潜工作扎实有效。
2005年,涟钢生产规模历史性地跨上400万吨铁的台阶,通过对全年生产经营综合计划的分析,我厂将攻关挖潜的目标锁定在提质增量上,印发了《烧结厂提质增量攻关实施方案》(烧厂发[2005]19号),明确了攻关时间、目标、组织机构、攻关措施和责任考核办法,在保证烧结矿、球团矿质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挖掘烧结矿、球团矿产能成为实现全年成本降低额目标又一新的亮点。从强化生产组织与质量管理,提高竖炉、烧结机利用系数入手,广泛宣传发动,狠抓内部管理,加强设备管理,有针对性地提出优化措施,加大奖励考核力度,充分调动了全厂员工提质增量的积极性。制订了《2005年烧结厂污泥综合利用实施方案》(烧厂发[2005]21号),重点抓好转炉污泥的应用工作。充分利用球团、二烧、三烧、中和场、备料工段的污泥利用项目,力争全年转炉污泥利用率达95%。切实加强对瓦斯灰、除尘灰和粗污泥的管理,积极研究和开发大高炉瓦斯泥利用的途径和方法。据统计,一季度累计配加转炉污泥16825吨,综合利废总量达51292t。及时合理调整配矿结构,加强了中和料场料堆取样检测工作,预配料取得了良好效果。
3月份,我厂加大攻关挖潜力度,大力开展对标挖潜工作。瞄准公司的目标,瞄准全国先进水平,通过强化管理考核,优化工艺操作与控制,严格原料进厂、出厂全过程管理,把好原料结算关,实施优化配矿,实现了节能降耗攻关工作的稳步提高,其中:含铁原料及熔剂降成本553.777万元。
四、创新管理,从严治企,形成规范的绩效考核模式。
按照“效益优先、兼顾公平,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宽带薪酬,区间浮动”的原则,制订并印发了《烧结厂岗效工资管理办法》(烧厂发[2005]9号),以工作分析为基础,以岗位工资为主体,以组织的整体效益和岗位的工作绩效作为分配依据,充分体现岗位价值、劳动价值和市场价值。对岗位按管理类、技术类、生产操作(维护类)进行划分,进行分序列管理,对工资结构进行了合理调整,员工个人的岗位工资实行动态管理,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并严格与本单位内部经济责任制挂钩。制订并下发了《2005年烧结厂经济责任制实施办法》(烧厂发[2005]13号),加强内部分配管理,合理确定各工段、科室之间的分配关系,充分发挥经济责任制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以量化考核为主、定性评价考核为辅的原则,对全厂各单位的经济责任制考核指标均分为否决指标和挂钩指标两部分,所有单位及科室均以成本为中心,采取成本“分档否决”的经济责任制模式。将成本指标、安全环保、质量、能源、三大费用、作业率、绩效考核、诚信保铁等各项工作均纳入考核体系,同时加大了单项奖总额,加大了效益奖提奖比例,员工工作积极性得到进一步激发。厂党委印发了《烧结厂2005年班组经济核算责任考核办法》(烧党发[2005]4号),着力于“诚信保铁”大局,注重内部系统优化,大力实施全员节能降耗,为全面改善经济技术指标、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提供了有力保障。强化全员绩效管理,印发了《烧结厂2005年绩效管理实施办法》(烧厂发[2005]4号)、《烧结厂关键岗位实施尾数淘汰竞争上岗管理办法》(烧厂发[2005]5号)、《烧结厂基层管理人员考核评价及激励约束办法》(烧厂发[2005]11号)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了全员绩效考核管理,真正发挥全员绩效考核的激励与约束作用,形成了全员动态竞争的良性循环。在绩效管理上,积极探索适应我厂实际和发展要求的新路子,严格执行公司绩效管理有关要求,对全厂员工进行按岗位分序列分线排名,并及时张榜公布,在月度排名的基础上,季度、半年度、年度进行综合排名并实行相应考核。要求各工段、科室根据员工的岗位性质、岗位特点制定考核指标和核定额度,根据员工完成的工作质量、工作数量、工作效率、工作态度、工作难度、工作环境、技术水平、业务能力、所起的作用等关键指标正确评价员工,定量考核与定性考核相结合,量化指标,用数据、业绩、事实和结果说话,工作内容和考核标准定到个人,考核结果公开,并在当月工资中体现。经过一个季度的实施与完善,目前我厂全员绩效管理已逐步走上正轨。
五、全员参与,精心组织,技改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2005年烧结厂技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完成原料场二期工程改造和实现280m2烧结机工程节点。一方面要确保公司提质增量,实现产钢425万吨、产铁400万吨、热轧薄板250万吨目标,烧结厂要确保产能实现最大化,生产组织面临严峻挑战;另一方面技改建设要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新老系统交错等困难,确保原料场二期工程和280m2烧结机工程按期投产,技改与生产再度交织,困难重重。为此,我厂要求各职能科室和工段要积极配合烧结项目部工作,抽调一批精干的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充实项目部工作,确保全员参与,保证了工程的顺利施工。截止3月份止,原料场二期工程已顺利实现工程节点,280m2烧结机工程场地平基完成总量的60%,挡土墙、主厂房桩基均实现工程节点,成品仓月底已投入生产,部分设备采购、监制计划已完成,预计4月上旬可完成场地平基和主厂房桩基工程。
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1、由于市场原因,进厂大宗原材料质和量均得不到很好的保证,烧结用含铁原料不仅品种多、成份很不稳定,有些品种不能满足烧结的要求,导致烧结矿化学成份波动大,物理质量也很难满足高炉的需要。烧结用熔剂不仅量保不住,造成频繁变料,而且几家供货单位质量水平不一致,给稳定烧结矿质量带来很大困难。在外部影响较大情况下,我们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高炉的需要。如:降低产量,加大成本投入,加强进厂原材料质量把关,提前制订应对措施,加强内部工艺控制,稳定烧结过程,加强员工的责任心,杜绝事故的发生等等。球团用含铁原料同样存在成份不稳定、杂物多、粒度达不到要求,给竖炉的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制约了产能的发挥,造成球团一季度欠产严重,特别是炉内结块处理非常困难,处理的时间很长,我们针对一季度球团的生产召开了几次分析会,制订了措施,希望公司能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烧结用原材料质量的基本稳定,为烧结提质增产创造条件。
篇6
xL集团对实际成本的收集和记录,利用了管理信息系统、办公软件EXCEL等方式,如图4所示。
从图4可见,xI集团的实际成本收集与记录有以下特点:
(1)成本管理报告与财务报告的分离:XL集团并没有按照标准成本系统的账务处理方式进行核算,而是采用传统的会计核算方法,利用计算机软件来统计、编制成本管理报告。
(2)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联系:虽然XL,集团没有按照标准成本记录原料、生产成本、产成品等科目,但是在会计核算时按照各成本中心及产品品种的各项费用,在编制成本管理报表时,可直接使用这些数据。
(3)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孤岛现象:xL集团尚未实施统一的ERP系统,除物流管理系统和财务总账系统利用了管理信息系统来操作外,车间生产消耗、能源消耗、工资费用的列支等均未使用统一的系统,而且各模块之间是使用电子表格来实现数据传递,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受到影响,并会增加重复工作量。
(五)成本的差异分析成本差异是指标准成本和实际成本之间的差额,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时的差额,称为有利差异(或称顺差);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时的差额,成为不利差异(或称为逆差)。对生产经营中产生的成本差异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产生差异的原因,制定措施改善不利差异,是真正发挥标准成本制度的重要工作。
首先,进行差异类别的设定。在标准成本法中,主要的差异基本都是由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构成,但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会产生不同差异,企业可根据管理需要对标准成本差异进行分析。xL集团关注的成本差异如图5所示。
XL集团根据产品成本构成确定了成本差异类别,具体包括:
(1)配方成本差异:指由于产品配方的变化而造成的产品原料成本的差异。产品配方的变化,可以是投料比例的变化,也可以是配方构成原料的变化,企业可根据需求在分析时加以区别。图5所指的配方成本差异,主要是指数量方面的差异。
配方成本差异=∑(新配方原料投料比例×标准单价)一∑(原配方原料投料比例×标准单价)
(2)消耗差异:是指原料、包装物、能源在制造过程中实际消耗数量与标准消耗数量的不同而产生的差异。
消耗差异=∑[(材料实际消耗数量一材料标准消耗数量)×标准单价]
(3)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指原料、包装物实际采购价格以及能源的实际成本与标准价格的差异。
价格差异=实际数量×(实际价格一标准价格)
(4)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大部分企业确定制造费用差异时,会区分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并通过工时和预算分配率来计算效率差异和耗费差异。由于管理上的差异,xL集团没有按照工时来分配制造费用,故未制定标准工时,而是通过单位产品发生额的方法来确定费用的标准。
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单位产品实际发生额一单位产品标准发生额)×实际产量
这种分类其实是预算的一种方法,即确定生产单位产品的制造费用金额,再根据实际的发生额确定差异。
其次,进行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对标准成本差异的深入分析,是为了向管理层提供有助于决策的信息,这涉及标准成本制度是否能够有效实施。成本中心具有责任范围和责任区域明确的特点,财务进行标准成本差异分析时要根据差异产生的原因以及责任范围向不同的成本中心进行报告,并和绩效考核目标相联系。从xL集团的管理模式和生产工艺流程,可以看到该集团不同成本中心对成本差异分析的需求,如图6所示。
在实际操作中,xL集团标准成本差异的分析步骤如下:
第一步,区分标准成本差异的责任范围。区分标准成本差异的责任范围是为了更深入地分析差异产生的原因,制定有针对性的改进措施,并对相应的成本中心进行业绩衡量。xL集团的产品属于洗涤类产品,生产方式比较接近,可以根据生产工艺流程来确定各标准成本差异的责任范围。
从图7可见,由于XL集团采用的是集权式管理,产品配方的研发和原料包材的采购权均在集团公司,所以,配方成本差异和原料、包装物的价格差异都属于集团供应链运营中心的责任范围。生产子公司负责具体产品的生产,在不同工序会产生不同的成本差异。原料消耗差异主要在前配料和后配料环节产生;能源消耗中最重要的是喷雾干燥中使用的燃煤的消耗;包装物仅在包装车间才会使用,所以原料消耗差异、能源消耗差异和包装物差异都可以明确地划分到相应的成本中心。
由于制造费用占产品总成本的比例比较低,虽然可以细分到喷粉车间和包装车间两个成本中心,但需要增加管理成本,故XL集团仅对生产厂一级的成本中心进行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分析。
第二步,对各标准成本的差异进行具体分析。将各标准成本差异划分到具体的成本中心后,可以从差异 产生的源头进行分析,针对不同的成本差异来寻找原因。
(1)包装物消耗差异。XL集团的包装环节都是在最后一个工序进行,大部分的包装物,如纸箱、瓶子、内袋等,都是一个一个地使用的,产生损耗较少,并没有太多的成本控制空间,只要分析其消耗率是否超出标准即可。
(2)原料消耗差异分析。原料成本是XL集团成本控制的关键,以洗衣粉生产为例,原料消耗差异主要在喷粉车间发生,根据其生产工艺特点,要在不同的环节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一是在前配料环节分析料浆的理化指标。洗衣粉生产中,有五个原料是属于质量控制的检测指标,根据检验出来的理化指标,可判断出原料的投放量是偏高还是偏低,并调整投放比例。二是对每种原料的差异进行分析。为了获得最优的成本差异,工艺工程师会根据理化指标的数据调整不同原料的投放量,通过减少价值高的原料投放量,增加价值低的原料投放量来控制成本。如表7所示。
从表7可知,生产班组加大了价格比较低的原料10Y010002的投料量,减少了价值比较高的10Y020003的投放量,虽然总的投料量比标准投放量增加了,但成本差异却是有利差异。值得注意的是,由于10Y020003属于影响质量控制的指标,所以,要降低其投放量的前提是该原料所体现的检验指标是合格的。
(3)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分析。制造费用的核算,是按照生产分厂专项核算的,分析的重点是费用构成的主要项目,包括直接人工费用、折旧费用、修理费用等。XL集团是先计算出各费用的差异
后,再分析该项费用的差异原因。对于变动制造费用,主要分析产量原因造成的差异,可称为产出差异。
产出差异=(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总额,单位产品标准变动制造费用一实际产量)×单位产品标准变动制造费用=实际变动制造费用总额一标准变动制造费用总额
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是根据实际发生额和预算额确定的:
固定制造费用耗费差异=实际发生额一预算金额
(4)能源价格差异分析。在XL集团,能源价格差异包含两部分,一部分是外购能源的价格差异,另一部分是自产能源的成本差异。
外购能源价格差异=各能源实际采购价格-标准采购价格
自产能源成本差异=各能源实际成本-各能源标准成本
(5)原料及包装物的价格差异分析。采购价格差异是实际采购的价格与标准采购价格的差异。分析采购价格差异可以帮助采购部门掌握市场变化对成本的影响,及时调整采购谈判策略。
采购价格差异=∑(各原料、包装物实际采购价格一各原料、包装物标准采购价格)×各原料、包装物实际采购数量
实践中,制定标准采购价格比较困难。企业可以采用上年同期采购价格、上年全年平均采购价格、上月平均采购价格、预计的采购价格等作为制定标准采购价格的依据。由于采购价格受市场影响较大,不同的市场环境下价格差异很大,所以,企业需要对未来市场的价格预测准确才能保证标准采购价格比较合理。
XL集团在制定标准采购价格时,一开始采取了以上年实际平均采购价格为采购标准单价。在市场行情比较稳定时,可以反映出采购成本的变化趋势是否合理,但在2008年的市场情况上,这一方法就不适合了。所以,在2009年,xL集团修改了标准采购价格的制定方法,改用每月25日前制定下一个月的标准采购价格。为此,还专门成立了“采购价格管理小组”负责制定标准采购价格。
(6)配方成本差异分析。产生配方成本差异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调整配方原料投放比例造成的差异,二是以替代原料更换配方中某原料产生的差异。
配方原料投放比例差异=∑(新配方原料投放比例一原配方原料投放比例)×标准单价
对配方原料投放比例差异进行分析,可以帮助供应链运营中心决定何时更换配方,规划成本。
原料替代配方成本差异=∑(新配方原料投放比例x原料标准单价一旧配方原料投放比例×原料标准单价)
原料替代配方成本差异主要是对同一品种,有两个以上配方的时候,可以根据市场上不同原料价格的变化趋势来调整生产配方,保证产品的成本最优。
最后,确定成本分析模式。从上述标准成本差异分析的层次可知,XL集团的成本分析是围绕着不同的管理需求而开展的,满足了不同层次的需求,并根据不同的绩效考核需求进行分析。成本分析在各级成本中心中逐级递进,并在其可控的范围内开展,寻找管理提升的方案。在形式上,XL集团通过成本分析会的方式开展成本分析工作。在子公司,每月召开经营成本分析会议,对三级成本中心的成本控制情况进行分析,并通过整个子公司的费用预算控制情况。对特殊情况进行专项成本分析,如技术改造的专项效益分析,产品规格更新对制造费用影响的专项分析。在生产子公司层面,主要注重成本水平的分析,如与历史水平的纵向对比,与其他分子公司及OEM成本的横向对比。在集团供应链运营中心层面,主要注重成本变化对整体利润的影响,如配方调整对产品毛利的影响。相比传统的标准成本差异分析,XL集团的主要特点在于量差分析和价差分析是为不同的成本中心服务的,量差分析主要是为生产子公司的管理团队服务,价差分析是为集团的供应链运营中心服务,这也是成本中心责任区域明确的特点,满足各成本中心在其可控范围内进行成本控制的需求。
(六)基于责任成本的绩效考核标准成本系统的实施是一个PDCA的管理循环,对执行效果进行衡量、考核和激励是保证制度措施真正发挥作用,不断提升标准成本管理水平的重要程序。
Ⅺ集团的绩效考核坚持“过程检查、结果导向、激励为主”的原则,以具体的成本中心(供应链运营中心、各子公司、生产厂、生产车间、班组和岗位)为对象,考核其责任成本,即特定责任中心能够直接控制的全部成本。实施成本绩效考核的目的就是将集团成本目标和成本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最小责任单位,并通过制定考核目标,将成本费用指标与员工收入直接挂钩,对成本节约进行奖励,形成“全员控制、全员考核、全员激励”的成本管理氛围,从而保障集团低成本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员工收入的提高,达到员工和公司的共赢。
一是XL集团成本类绩效考核指标。企业制定的战略目标,需要建立相对应的绩效管理体系,以促使员工达成工作目标和实现业绩的提升。在XL集团,实施成本领先战略,成本类KPI指标在XL集团的绩效考核指标中占重要地位。成本KPI体现“先进、合理”的原则。XL集团的考核小组专门针对不同部门制定了相应的成本类KPI指标,如表8所示。
XL集团对各部门的业绩考核,采取的是部门第一负责人责任制,即该部门的所有工作结果都由其第一负责人负责,由其将目标向下分解。为了保证制度的有效性,SL集团与各一级部门的负责人签订了年薪合同,平时发放年薪的70%,剩余的30%作为年度考核奖金基数。若被考核人年度综合考核得分低于60分,则不能享受该年度绩效考核奖金,若被考核人综合考核得分大于60分,则根据年度综合考核得分计算实发金额。
年度考核奖金实发金额=年度绩效考核奖金基数×年度综合考核得分率
年度综合考核得分率=年度综合考核得分÷100
XL集团对被考核人的年度综合考核结果同时也是公司对员工予以晋级、加薪、降级、降薪或解除劳动合同的重要参考依据。为了鼓励被考核人努力实现目标,上述指标的最高得分可以达到120分,也就是说,若被考核人业绩优秀,可以拿到1.2倍的年度考核奖金。
为了鼓励各成本中心在达成成本控制目标之余,还能再进一步挖掘成本下降的空间,实现更大的成本控制目标,XL集团针对采购部门专门制定了激励方案,以降低采购成本。在该激励方案中,XL集团对采购管理部所有直接负责原料、包装材料的采购人员制定了激励措施,规定在满足市场供应的前提条件下,物料的采购成本降低以上月采购均价为基准,不论何种原因,只要当月的采购均价比上月的采购均价降低2%以上时,可按事先约定的比例计提采购成本降低激励奖金。
各规格物料采购成本降低激励奖金=(该规格上月度采购均价×98%-当月采购均价)×当月采购量×提奖比率
二是XL集团一级成本中心绩效考核指标的具体情况。从表8可见,XL集团一级成本中心主要包括采购成本和对配方成本的控制指标,现对这两个部门的成本类指标进行详细介绍。
(1)采购管理部的成本类KPI指标。采购成本是成本控制的第一环节,采购成本控制的效果将直接影响产品的最终成本,是企业实施成本差异战略的关键所在。XL集团极其重视采购成本的控制,将“原料、包材采购价格控制率”这一指标作为采购管理部负责人的关
键指标,设置了高达42%的权重。由于该项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年度综合考核得分影响很大,故被考核人会十分关注。其计算方法如下:
价格控制率=实际采购价格÷计划采购价格×100%
考核得分=(2-实际采购价格控制率)×100,封顶120分。
为使考核结果更客观,XL集团专门成立了“采购价格管理小组”制定计划采购价格,通过历史价格变化趋势、实时市场行情分析等资料在每个季度的下旬制定下季度的计划采购价格。
XL集团自2005年开始给采购管理部制定关于采购成本控制的相关指标,每年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指标的计算方法,每年均实现采购成本的下降,为XL集团的成本下降创造了巨大的效益。但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原料、包装物的采购价格变化异常,如何制定合理的计划采购价格成为XL集团的考核管理及帮助支持小组的一个难题,仍需继续探讨。
(2)研发部门的成本类KPI指标。利用技术改进实现产品配方成本的下降是xL集团一贯坚持的原则,所以XL集团考核小组为研发部门制定了“可比产品配方成本降低额”这一KPI指标。
可比产品配方成本降低额=∑本期可比产品实际销售数量×(单位产品上期配方成本一单位产品本期配方成本)
考核得分=实际合计降低额÷目标降低额×100
本项指标考核得分封顶120分,目标达成率低于80%则考核得0分。目标降低额根据历史水平和项目立项时的预算确定。
由于研发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开发新产品和提升产品技术含量,以获得技术方面的领先地位,而技术研发的不确定性较高,所以这项指标占研发部门的考核权重(10%)并不是很大。
三是子公司各级成本中心的绩效考核。在XL集团,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主体是各生产子公司,因此,对子公司各级成本中心的绩效考核关乎标准成本制度是否能够发挥效果,实现成本降低。对各生产子公司的总经理,XL集团直接制定了明确的成本下降指标,对总经理以下的生产管理人员的考核,由集团总部制定考核原则,各子公司自行制定具体的考核方案。
(1)生产子公司总经理的成本类考核指标介绍。XL集团对生产子公司总经理的业绩考核采取负责人责任制,通过制定具体的KPI指标引导子公司总经理贯彻落实集团的经营目标。生产子公司总经理的KPI指标示例见表9。
从表9可见,xL集团对生产子公司总经理设置了一个“子公司成本下降率”的KPI指标。
成本下降率=实际成本下降额÷成本目标值×100%
实际成本下降额=∑直接材料节约额+∑能源节约额+∑制造费用节约额+∑管理费用节约额
由于xL集团的采购权和销售权均在集团公司,生产子公司总经理控制成本的主要权限就是对产品消耗的控制,所以,KPI指标中的实际成本下降额就等于各项标准成本的消耗差异累计。
在权重设置上,可以看到XL集团对子公司总经理的质量要求、供应保障要求和成本要求的比例是相等的,都是20%,这与XL集团制定的客户第一、质量保证、成本领先的经营方针相符合。
(2)生产子公司责任成本网络介绍。为了将责任落实到生产子公司总经理以下的全体员工,高效快捷地反映成本信息,xL集团在生产型子公司中建立起一个责任成本网络,各级成本中心依托其组织架构,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具体做法就是在各级成本中心指定人员为兼职成本主管或兼职成本管理员,构成各级责任成本网络。生产厂由厂长担任组长,各生产车间、班组兼职成本员、领料员、成本会计等为网络主要成员,负责及时反馈成本信息,定期进行成本分析,有效控制成本。如图7所示。
确定各级成本责任网络可以确定成本控制的责任人。成本要素指成本责任中心可以控制的成本因素,如某种原材料、修理费、水费等,以是否能够直接控制其发生金额为判断标准。责任成本要素的划分过程就是责任的分解过程,是责任成本管理的核心所在。将发生的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费用归属于不同的责任中心通常比较容易,而制造费用的归属则比较困难,因此成本要素的划分也主要是制造费用的划分。为此,需要仔细研究各项消耗和成本中心的因果关系,采用不同的分配方法。一般按下述四个步骤来处理:
第一步,直接计人成本中心。将可以直接判别责任归属的费用项目,直接列入应负责的成本中心。如机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的领用等,在发生时可判别耗用的成本中心,不需要采用其他标准进行分配。
第二步,按责任基础分配。对不能直接归属于个别成本中心的费用,优先采用责任基础分配。有些费用虽然不能直接归属于特定成本中心,但其数额受成本中心的控制,能找到合理依据来分配,如动力费、维修费等。如果成本中心能自己控制使用量,可以根据其用量来分配。分配时要使用固定的内部结算价格,防止供应部门的责任向使用部门转嫁。
第三步,按受益基础分配。有些费用不是专门属于某个责任中心的,也不宜用责任基础分配,但与各中心的受益多少有关,可按受益基础分配,如按设备功率分配电费等。
第四步,归人某一个特定的成本中心。有些费用既不能用责任基础分配,也不能用受益基础分配,则考虑有无可能将其归属于一个特定的成本中心。如车间的试验检验费用,难以分配到生产班组,则建立专门的成本中心,由其控制此项成本,不向各班组分配。
为了保证成本控制措施的实施,XL集团各子公司总经理对下属生产厂制定了奖惩措施,具体的指标与总经理的指标一致,即:
成本下降率=实际成本下降额÷成本目标值×100%
以P公司为例,奖惩的核算方法如下:
当实际成本节约率为负时,即出现超耗亏损,按照超耗成本×5%进行罚款,罚款金额不超过工资总额5%。
当实际成本节约率大于零,但却小于基准成本节约率0.5%时,即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少量节约,但没有达到集团公司的成本节约率考核指标,需进行罚款,罚款金额不超过工资总额5%,公式为:(基准成本节约率×0.5%一实际成本节约率)×总成本×1%。
当实际成本节约率大于基准成本节约率0.5%时,即超额完成目标,需给予奖励,奖励金额不超过工资总额5%,公式为:(实际成本节约率一基准成本节约率×0.5%)×总成本×5%。
财务科每月计算标准成本差异,召开成本分析会,寻找差异原因,提出改进措施,衡量各级成本中心的业绩。为切实体现标准成本的激励导向,以成本降低额度的一定比例进行奖励。奖励实行公平公开、与绩效匹配挂钩原则。奖金每月核算,每月公布,并在次月员工奖金收入中兑现。以对成本各要素降低的贡献度大小为基础,在各个班组和岗位进行分配。各子公司总经理标准成本控制目标的达成情况,直接与其年薪及晋升挂钩,每年兑现。
Ⅺ集团的成本中心考核,采取成本考核结果与经济收入直接挂钩的做法,强调“以结果为导向,以业绩论英雄”,在控制了关键成本的前提下,制定专门的激励方案,将标准成本控制效果与每个员工的收入挂钩,为xL集团有效实施标准成本提供了动力。
(七)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效果XL信团各子公司为了推进标
准成本制度,实现成本下降的目标,制定了各种方案,将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基层班组,把成本下降的70%与员工的个人绩效挂钩,奖惩结果按季度兑现,充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xL集团各子公司的生产车间充分挖掘成本潜能,降低制造成本,事事精打细算,2008年不仅在人员增加且物价上涨的前提下,实现了管理费用~2007年实际发生额降低约400万元,产品的制造成本更是比标准下降了2600多万元,XL集团的成本下降情况见表10。
从表10可见,XL集团成本下降额中,原材料成本下降额占了成本下降总额的76.77%,是所有成本中下降最多的,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效果,有产量增加造成的消耗降低、技术改造带来的消耗节约、工艺控制水平提高产生的效益等三方面的原因。因为各种因素相互影响,共同产生效益,要精确计算各因素产生的成本控制效益的具体金额比较困难,所以不能说X工集团2008年所获得成本下降额全部都是因为实施了标准成本制度带来的,但在将XL集团总部技术管理部提出的专项技术改造带来的860万元效益和由于产量增加带来的规模效益260万元剔除后,可以确定大约有1217万元的原料成本下降是各子公司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的。
从表10中还可以看到,XL集团2008年的直接人工是上升的,这是因为XL集团的工人采用的是计件工资,企业为了留住熟练工人,计件单价必须随社会平均工资的上涨而上调,所以,直接人工费用的上升很难避免。但除直接人工之外,其他成本项目都实现了下降,而且原料的成本下降额最大,这与XL集团以控制材料成本为主的目标是相符的,说明XL集团实施的标准成本制度取得了显著实效。
三、经验、启示与建议
(一)经验从该集团的案例分析,可获得以下经验:
(1)成本管理方法的选择要根据企业的实际。XL集团选择标准成本制度是在确定了成本领先为基本竞争战略的前提下,根据企业主要产品的成本结构特点,分析企业外部经营环境和内部管理需求后做出的正确决定。是符合企业实际情况的选择。企业不能认为理论上先进的成本管理控制方法就是好的,要从企业经营特点和管理实际出发,符合成本效益原则。
(2)xL集团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以“考核管理委员会”、“考核管理及帮助支持小组”和“标准成本考核管理小组”为主导的上中下紧密结合的标准成本实施组织领导体系。公司董事长亲自担任标准成本最高组织机构“考核管理委员会”的主任,保证了组织机构的权威性。组织领导体系兼顾了企业行政管理权威性和业务指导专业性的结合。高层管理团队和部门长领衔推动,由上而下,层层分解落实成本控制指标。这种组织领导体系确保了XL集团标准成本制度各项措施得到有效地执行。
(3)责任成本中心的划分与标准成本的制定坚持“先进合理”和“重要性”原则。XL集团在划分责任成本中心和制定成本标准时,按照既要先进,又要有激励合理性原则进行。按照成本构成比例确定控制的关键点,重点控制原材料成本,以“工艺投料卡”为基础,以历史数据为参考,制定原材料成本控制标准,既保证了产品质量,又简便易行地控制了产品的主要成本。
(4)在成本差异分析方面,XL集团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部门、不同级别、不同岗位的不同考核指标,重点分析可控成本,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5)责任成本的实施结果与业绩考核和员工收入紧密挂钩,确保了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效果。xL集团制定的有关成本标准、差异分析、业绩衡量以及业绩提升等措施均是根据公司的管理特点划分到不同的责任人,特别是业绩衡量时剔除了各成本中心负责人的不可控因素,保证制度的顺利推广。同时将成本考核结果与个人收入紧密挂钩。xL集团绩效考核采取的是部门长责任制,即各项KPI指标的制定直接落实到部门第一负责人,并且与年终收入直接挂钩。部门第一负责人将指标直接分解到各级员工,制定非常清晰的KPI指标,让每一名员工的年终收入都与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效果相联系。为了获得更好的成本控制效果,XL集团除了给责任人制定明确的KPI指标之外,还专门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了专门的只奖不罚的激励措施,让每一位员工在努力完成既定目标后,有动力去创造更大的成本节约。
(二)启示XL集团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提供了以下几点重要启示:(1)企业产权清晰,企业管理结构扁平化有利于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xL集团是完全的民营企业,产权非常清晰,公司管理架构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环境,高度扁平化。股东直接参与管理,对部门长的薪酬水平、职务任命和奖惩均有绝对的权威,奖罚分明,执行力非常高,各项措施落实很到位。这些都是标准成本能在该企业得以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2)主要领导高度重视,亲自倡导和指挥。成本管理不仅仅是财务部门的工作,还涉及企业的各个部门、每个流程、每个员工,一定要全员参与,全过程的标准成本管理。如果没有企业主要领导的亲自倡导和支持,要想实施并取得实效非常困难。(3)强有力的实施组织保障。由XL集团经验可知,要推进标准成本管理工作,必须成立专门的实施团队,建立强有力的跨部门的组织机构来落实。(4)成本标准的制定既要考虑先进性,又要考虑激励性。既讲科学,又体现一定管理艺术。(5)标准成本制度的有效实施一定要与员工的收入和奖惩挂钩,确保实施的激励和动力。(6)工作要细致。xL集团实施标准成本制度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一个重要原因是工作细致。XL集团能根据企业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不同管理特点来设计责任成本指标,工作做的非常细致。(7)XL集团标准成本制度的有效实施证明了传统的成本管理方法――标准成本法在我国企业仍存在很大的生命力。
(三)建议XL集团标准成本制度的实施虽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存在不足。如在成本标准的制定上,目前主要以工艺为主,没有面向市场、面向竞争对手、面向未来;管理人员更换比较频繁,导致了标准成本制度实施缺乏连贯性;与现代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的结合还不够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本文提出如下改善建议:
(1)建立与市场接轨的成本标准。可学习邯钢的“模拟市场”经验,以产品在市场上能被接受的价格为最基本的成本标准,再从后向前反推各个工序潜在的空间,结合生产工艺流程,确定出合理的成本标准。在xL集团,可先将生产子公司视同OEM广管理,从原来的成本考核转变为利润考核,即以OEM厂的价格为内部转移价的定价基础,根据历史水平制定生产子公司的利润率,以利润率来考核子公司总经理。另一方面,通过考核指标引导市场人员、研发人员、技术工艺人员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开始进行产品成本的规划,与现场生产人员、财务人员等一起设计产品的成本,通过模拟试验不断改进设计方案,制定新产品的成本标准。
篇7
【关键词】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绩效文化
近年来,面对参与国际化竞争的机遇与挑战,很多企业已经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在企业内部形成巨大凝聚力,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而保持公司基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来源于富有活力的企业文化,特别是以追求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就我国目前企业管理现状来看,绩效越来越被人们接纳和重视,国内许多企业也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绩效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公司的绩效文化,而国有企业的绩效文化构建同样需要紧跟潮流,探讨建设真正适合于我国国有企业的绩效文化。
一、绩效文化的含义及作用
(一)绩效文化的含义
企业绩效文化是指企业基于长远发展方向和愿景,通过通过对公司战略、人力资源、财务、团队建设等一系列有效的整合与绩效评价、考核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让员工逐步确立起企业所倡导的共同价值观,逐步形成以追求高绩效为核心的优秀企业文化。具体表现为组织的简约,流程的畅通,工艺的改进,工作的熟练,员工的职业化等等。
(二)绩效文化的作用
企业绩效文化具有价值性、独特性、传承性和不可模仿性,能够为企业带来相对竞争优势。以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保证了绩效管理的有效运作,也为企业组织创造巨大的凝聚力、驱动力和创造力。正如lBM郭士纳所说“拥有高绩效文化的公司,就一定是商业领域的赢家,而且该公司的员工对公司的忠诚程度也很高,除了自己的公司不愿到其他任何公司”。杰克·韦尔奇的活力曲线使GE始终真正充满活力。他认为其活力曲线之所以能有效发挥作用,是因为他在企业里建立起了绩效文化。两位卓越企业CEO的观点不约而同地揭示了企业绩效文化重要性。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绩效文化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企业始终保持持续的绩效改进与提升,企业最终迈向卓越。
二、我国国有企业绩效文化构建的必要性
目前,企业绩效文化建设的框架和模式大部分来源于西方的一些世界知名企业,针对的大多是跨国公司。我国国有企业迫切需要一套独特的、适用的企业绩效文化建设模型和方案,解决国有企业存在的绩效低下问题,提高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我国国有企业实施绩效考核制度已经多年,通过绩效考核真正达到预期目的的企业较少,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
(一)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很多企业把绩效考核与员工薪酬联系作为唯一目的,其实“把薪酬与绩效结合”应该是绩效考核的副产品,它是保证绩效管理能起到效果的重要手段,而不应该是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
(二)绩效考核中缺乏必要的沟通
绩效管理工作难以开展,员工中存在较多的抵触情绪,不少人认为搞绩效管理就是要砸他们的饭碗,就是搞下岗政策,造成员工普遍对绩效考核工作不理解。在企业实际的绩效管理过程中,沟通成了极其薄弱,也极其容易让人忽视的一个环节。
(三)绩效考核方法不科学
在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可量化的绩效占考核指标的比重较低,对考核周期设置也不尽合理,对考核结果不重视,考核结束后,不及时进行有效的反馈,组织做出决策时没有充分利用考核结果。
(四)国有企业绩效考核观念落后
企业绩效考核者往往是根据自己的印象、主观判断进行评分。还有就是很多国有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形成了一种“论资排辈”的文化,这就可能会挫伤真正有能力的年轻人的积极性,造成国有企业人才流失。
三、我国国有企业绩效文化构建的方法和建议
我国国有企业迫切需要一套独特的、适用的企业绩效文化建设模型和方案,解决企业现存的绩效低下问题,提高核心竞争力,以适应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我国国有企业构建绩效文化应这几个方面入手:
(一)科学培育企业文化,树立正确绩效观念
开放的企业文化建设离不开对学习和创新的持续倡导和支持,开放必然要求宽容地对待外来事物和新事物,要求企业员工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不断更新国有企业思想观念,要持续地向学习型组织转化。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思想,同时可预防企业在运行中面临的问题,可以通过企业文化来形成追求优异绩效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企业文化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建立绩效导向的组织氛围,同时通过企业文化来化解绩效考核过程中的矛盾与冲突。目前,国有企业中一些陈旧观念的观念和传统做法还未破除,建立一种新的制度比较困难,在这样的绩效管理环境中,企业应该坚持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制度。国有企业管理者应将充分认知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提高企业和员工绩效的重要手段,其地位日趋重要,它是企业决定员工晋升和培训方向的依据,也可以使员工了解自己在哪些方面已有提高,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绩效管理为员工提供了畅所欲言的机会,使工作中的一些低效率行为暴露出来,同时还可以帮助员工强化正确行为,提供奖惩的依据。
(二)建设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氛围
国有企业应该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结合广大员工利益,描绘企业的发展蓝图,提出中长期发展规划。国有企业的绩效文化应该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确定个体目标与企业发展的统一,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的统一,通过绩效管理和考核,促使员工达到自己的个人目标,为企业总体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合适的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在绩效考核中具体设定员工目标时,国有企业绩效文化建设的任务是引导员工认同企业理念,将个人抱负和企业发展前景有机结合,建立一种企业与员工共命运的文化氛围来促进绩效管理。
(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完整绩效系统
成熟的绩效文化需要科学的绩效管理作支持,科学的绩效考核制度需要进行科学的工作分析。企业应根据公司的发展蓝图、组织结构,对各岗位职责、重要程度、任职资格等进行客观分析,编制详细的岗位说明表,确定薪资结构及对员工的岗位进行有效分析,这是有效考核的前提。
(四)使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深入人心
建设绩效文化氛围需要让绩效管理深入人心,从而全面促进企业发展。绩效管理中的具体制度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各级主管人员应具备绩效管理的各项技能,如确定工作目标的技能、面谈的技能、修正目标的技能、评价的技能等,因此,必须切实抓好这方面的培训和宣传。通过培训,使人本管理成为大家的共识,最大限度地发掘出国企中蕴含的丰富的人力资源,达到绩效考核的预期目的;在宣传工作方面,国有企业应该设法利用各种渠道,持续地宣传绩效文化的各个方面,以此提高员工对绩效文化的认同度。
(五)重视绩效管理中的互动及反馈,使绩效结果与员工薪酬挂钩
企业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手段,考核目的不应终止于考核结果,它是新的绩效管理的开始。有效的反馈不仅能使主管人员切实掌握目标实现中的进展情况,更能通过交谈与沟通,探讨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帮助员工客观、有针对性地制定绩效改进计划,达到改进员工绩效、共同确定下一周期绩效的目标。管理者应当充分发挥国有企业自身的优势,通过考核、反馈、职位述职等相关方式,在短时间内消除计划经济体制下遗留在企业中的平均主义等思想。坚持务求实效的原则,实行考评结果与员工相挂钩。企业建立绩效文化需要建立绩效考核基础上的福利来支持。薪酬、晋升和奖励制度应体现公正合理的原则,注重引导员工的持续发展,并把薪金与个人发展空间、福利等结合起来对员工进行奖励。通过绩效管理使国企的管理者更加清楚了解员工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及不足,对其实施相应的培训、晋升、调动等职业发展规划,以绩效薪酬作为浮动薪酬,力求构建以坚持创新、改造自我、追求卓越为内涵的国有企业绩效文化。
就我国国有企业管理现状来看,绩效文化已经逐渐受到接纳和重视,国内许多企业也在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绩效管理水平,逐步建立起公司的绩效文化。我国国有企业应借鉴国外优秀公司的绩效文化,并与自身情况相结合,建立起更加适合公司发展的文化,以不断增强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整体实力。 参考文献
[1]王媛. 现代企业文化的核心——绩效文化[J]. 数码世界,2004,(10).
[2]王贤改. 浅谈企业绩效文化[J]. 科技咨询导报,2007,(19).
[3]周勤. 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 市场周刊:新物流,2006,(10).
[4]洪蕾,李志刚.绩效管理在国有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 陕西电力,2007,(5).
[5]朱继南,莫志怀.浅谈国有改制企业绩效文化建设的6个原则[J]. 江苏纺织,2007,(02A).
篇8
关键词:企业 绩效管理 分析
管理的目的在于充分利用所拥有的资源,使组织高效能地运转,提高组织绩效,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而组织的绩效是必须以其成员的个人绩效为基础的。这就要求组织必须建立一套适合自身的绩效管理体系,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实现压力有效的向下传递,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和作用
1.什么是绩效?何谓绩效管理?
绩效(Performance),也称业绩、绩效、成效等,反映的是人们从事某一种活动所产生的成绩和成果。为改善企业绩效而进行的管理活动都可以纳入绩效管理的范畴。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思想,渗透在企业管理的整个过程,涉及企业文化、战略和计划、组织、人力资源、领导、激励、统计与控制等各个方面。
2.绩效管理的作用
绩效管理作为企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第一,为员工培训提供可靠的依据;第二,用考核评价的结果公平合理地确定员工的工资报酬;第三,是员工工作岗位调配决策的重要前提和依据;第四,是员工提升与晋级的依据;第五,为制定各类人力资源管理方案提供支撑。
二、船机公司绩效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分析
武汉船用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船机公司)成立于1958年,是一家有着五十多年历史的老国企,推行绩效管理有着较大的阻力。为了充分激发和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在运用专业咨询公司提供的绩效管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公司自身发展需要,2007年8月起公司正式推行绩效管理体系。
1.船机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简介
绩效管理体系包括公司对各二级部门和各部门对员工个人两个层级的绩效管理,分为年度和月度两个考核周期。年度考核与部门和员工的年终奖挂钩,月度考核与部门及员工的月度工资收入挂钩。
第一,对部门除坚持年度经济责任制承包以外,实行了“拟人化”考核,建立了正常的月度、年度绩效考核体系和收入发放流程,公司各部门的考核内容为KPI。
第二,员工的绩效管理由各二级部门组织实施,员工80%的薪酬与其业绩挂钩。员工年度考核评价体系以月度绩效考核为基础,按照强制分布法进行排序,明确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人员的比例,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和薪档挂钩。
2.近七年来运行情况分析
(1)取得的成绩
其一绩效管理体系使岗位、薪酬和培训各环节之间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考核的系统性和激励效果较过去显著增强。对各制造部门、销售部门等可业绩量化的部门激励作用十分突出。
其二,员工年度考核按照强制分布法进行排序,明确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人员的比例,将考核结果直接与岗位和薪档挂钩,将绩效管理落到了实处。
其三,对技术研发、销售、生产调度队伍按比例实行末尾淘汰,为增补新鲜血液创造了条件,激发了这几支关键队伍的工作热情,促进了业绩提升。
(2)存在的问题
其一,一般管理和二线辅助岗位由于考核指标难以量化,考核数据无法收集、考核工作成为一种负担,矛盾也较多。
其二,年度考核评价力度还不够,存在考核时“拉不下情面、用人时又觉得能力低下”的状况,二级部门为完成强制分布法分配的“基本称职”、“不称职”的考核指标,存在轮流坐庄现象。
其三,在公司所有部门推行强制分布法考核,在部分员工整体素质较高的部门里,压力较大。
其四,虽然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年度考核,但量化考核成份过少。技术、经营、品质等重点岗位没有建立起岗位进入的考试考核机制和末位淘汰机制。
其五,公司将技术人员年薪核拨给技术中心,由中心考核发放到个人。薪酬没有与技术部门的工艺改进、技术新产品研发成果多少和质量高低挂钩,缺乏激励作用,容易滋生人员膨胀。
(3)改进思路
一是建立员工业绩档案。一般管理和二线辅助岗位由于考核指标难以量化,考核不够客观,应注重日常业绩档案的归集汇总,如劳动态度(旷工、迟到、早退、病事假情况),被投诉情况,被通报、处罚情况,受奖励情况等,力求做到考核有依据。
二是修订员工年度绩效考核与薪档挂钩的办法。现行的考核方案中,“员工连续两个年度被评定为优秀者,其工资向上晋升一个薪档并固定”,使得有些部门评定优秀员工时,采取“每两年轮流坐庄一次”。若改为“员工连续三年评为优秀,其上升的薪档方能固定,连续五年被评为优秀者向上晋升2档并固定”,则使管理者“轮流坐庄”操作的难度增大,使考核更加真实。
三是强制分布法有其不合理成份,但现阶段却是促进绩效考核落到实处的好方法。应针对各部门人员状况分别确定标准,进一步优化各岗位竞争排序方案,对部门人数少的可按专业岗位类别跨部门排序,使绩效考核收到更好的效果。
四是对中层、技术、质量管理和经营等重点岗位,要建立退出机制。结合中层人员各自的分工来设置不同的考核指标与权重分配,建立中层人员年度业绩量化考核指标体系,使量化考核与综合评议相结合。以年度绩效考核为基础,大力实行末位淘汰和公开竞聘。新进入管理岗位者,除审核入职条件外,实行“逢进必考”,严把质量关。
五是调整对技术部门及人员的薪酬激励发放模式。对技术部门及人员的薪酬激励发放模式可按公司化模式考核运作,技术部门的薪酬分为基薪和业绩激励两个部分,基薪与公司总量及技术基本保障挂钩考核,激励基金与部门科技成果挂钩,促进技术创新取得实效。
三、关于改进完善企业绩效管理的几点想法
1.改变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
平常加强对绩效管理理念的灌输,实现由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的改变。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坚持做好绩效计划、绩效管理与实施、绩效考评和绩效反馈面谈每个环节,平时注重对绩效成绩的收集和管理,建立业绩档案。
2.加强过程控制和过程沟通
从绩效管理体系建立起,管理人员就要积极主动地与下属员工进行沟通,共同确认工作的目标和应达成的绩效标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指导,给予他们改进工作绩效的机会。考评结束后,要就考核结果、个人的工作绩效、个人的不足和改进方向等问题进行面对面的沟通,以达成共识。
3.正确合理地运用考核结果
考核结果要与薪酬分配、职位晋升、职位变动、培训等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挂钩。
4.对绩效管理体系进行动态维护
企业建立起比较规范的绩效管理系统后,要进行动态维护。应及时调整组织和个人的业绩目标;在企业发展战略或经营重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及时调整组织及个人的绩效考核方式、考核内容、考核周期。
5.以文化建设约束职工的行为
员工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就是企业文化的灌输过程。为实施有效的绩效管理,必须侧重从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层面、从员工行为规范方面打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
绩效管理是强化基础管理的重要方式,是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的绩效管理也在面临不同的环境,对人员的管理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建设也要不断完善发展。
参考文献
[1]常宏建.对企业团队的绩效管理的研究[J].管理观察,2009(2)
[2]徐露.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绩效管理问题分析[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9(1)
[3]张晓彤.绩效管理实务[M].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1)
篇9
【关键词】制药企业;设备管理;制药设备
前言
随着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和制药设备自动控制技术的快速提高,制药设备管理如何在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的指导下,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满足药品生产和质量管理对制药设备的要求,已经成为各制药企业关注的重大问题。良好的设备管理方法对药品生产、药品质量的保障作用日益凸显。
1制药企业设备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1.1设备验证仅由设备工程师负责,存在专业局限性,质量低
我公司的工程设备验证,原来仅由分管设备的设备工程师负责。由于设备验证是对设备性能的全面检验、测试、确认,既涉及到设备制造和控制技术,也涉及到微生物学、物理化学分析、产品质量检验知识和设备的安全操作以及生产工艺的可靠性等的检测。因而,设备工程师很难独自完成设备验证方案的编写、验证过程数据的获取、验证数据的分析,并得出合理的结论。设备验证工作质量低,没能真正起到为产品质量稳定的保障作用。
1.2设备验证质量处于失控状态
制药设备验证工作中,由于相同设备在不同制药企业的使用工艺条件各异,使得相同设备的验证没有统一的合格标准,各公司对设备验证是否合格的判断存在差异。各公司应当由质量、技术和工程部门根据GM尸规范、产品工艺条件和产品的特性,制定出能保证药品质量、符合工艺要求的设备验证合格标准,以指导设备验证工作。由于设备验证仅仅是设备工程师负责,生产部门把设备验证当作一种负担,并认为设备验证工作影响了他们的生产,在设备验证上缺少积极有效配合;质量部门虽然要求工程部门要按时完成设备验证计划,但对实际的设备验证工作参与不够,在缺少制药设备验证合格标准的规范性文件的情况下,设备验证合格判别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使设备验证质量处于失控状态。
1.3设备验证计划缺少与生产、质量工作计划的协调,无法按期完成
设备验证工作中的多项工作需要停机检查、测试以获取数据,经常与生产计划发生冲突,造成设备验证计划的延迟;设备验证中一些微生物检测和产品质量检测,也需要质量部门的配合。由于设备验证计划缺少与生产和质量部门的协调,经常使设备验证计划无法按期完成。
2制药企业设备管理问题的解决方案
2.1规范制药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巡点检工作
为了保证制药设备能够得到良好的维护保养,必须规范制药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首先,应该根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和设备的技术说明书,编制设备维护保养技术说明书和设备维护保养点检表,建立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操作规程(SOP),使设备的维护保养有法可依,保证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其主要内容应包括:
2.1.1实行岗位责任区负责制
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巡点检实行责任区负责制。责任区负责制就是综合考虑制药设备的技术特点及员工的专业特长,为每位员工划分包干不同的维修岗位责任区,各岗位责任区负责人对责任区的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负责。
实行了岗位责任区负责制,明确了岗位责任和权利,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对工作中的成绩和失误及时进行奖惩,避免的大锅饭的各种弊端,保证了各责任区的设备能得到合理的维护保养,按规定及时进行巡回检查,能动态掌握设备的劣化趋势,及时发现设备隐患并排除设备故障,大大减少了故障停机时间,保证了连续、安全生产。
2.1.2规范管理
按照岗位责任区负责制,做好制药设备的工作,做到“五定”即:“定人、定点、定质、定量、定时”进行设备的。要求设备管理负责人按设备的“五定”的要求进行,保障设备良好的状态,并认真填写记录。良好的是设备维护保养的基础性工作,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设备的有形磨损,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减少设备的维修费用。
2.1.3巡检点检
按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巡检点检,使制药设备做到“整齐、清洁、、安全”,发现隐患,及时排除,做好记录。我们根据设备各机构、器件可能发生故障的周期,制定了日、月、季、年点检技术说明书,明确了设备名称、点检点位置、检查完好标准、检测方法、检查周期,用以指导设备点检工作。
2.2做好设备的状态监测
按设备维护保养的标准操作规程(SOP)进行状态监测:分析研究设备的故障征兆、磨损状况、故障频率,多渠道收集设备技术状态信息,及时制定、申报维修、备件计划。
设备的状态监测是设备综合管理的基础。没有对设备技术状态的深刻了解和掌握,就无从制定设备的预防性维修计划,就无从对突发故障进行有效的处理,设备良好技术状态就无法保障,药品的生产质量就处于失控状态。
设备状态监测要从设备的巡点检入手,及时掌握设备各关键部件的劣化趋势,进行分析;设备的技术状态还可通过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异常现象分析获取。对设备状态监测获取的信息,利用班前会和周例会进行分析、讨论、制定计划、及时组织实施,杜绝设备故障隐患的发展,保障设备良好的技术状态。
2.3实施绩效管理,不断提高制药设备管理水平
绩效管理是管理者根据自己的绩效目标,通过管理者和下属经过沟通,制定分解目标,确定下属的绩效计划,并进行绩效监控、绩效考核,绩效反馈,以促进员工业绩持续提高并最终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管理过程。
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组织、经理和员工全部参与进来,经理和员工通过沟通的方式,将企业的战略、经理的职责、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以及员工的绩效目标等管理的基本内容确定下来,在持续不断沟通的前提下,经理帮助员工清除工作过程中的障碍,提供必要的支持、指导和帮助,与员工一起共同完成绩效目标,从而实现组织的远景规划和战略目标。
绩效管理强调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管理手段来使公司、部门(集体)及员工个人绩效的提高,以确保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其次绩效管理的循环包含了绩效计划制定、日常绩效指导与反馈、绩效考核及个人回报等四个环节的活动。
3结语
制药设备管理要求企业要从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出发,将先进的设备管理理论与制药设备管理的实践相结合,建立高效的设备管理运作模式,做好设备的日常管理、验证管理、使用维护管理、维修管理等,做好设备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药设备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将药品生产设备的一生纳入有效的综合管理范畴,实现设备综合效率最高,寿命周期费用最经济,保证制药设备以良好的技术状态,生产出质量可靠、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药品。
参考文献:
[1]王志祥,制药工程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3月第二版.
篇10
关键词:项目施工管理;成本控制;工程造价;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23.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1)017(C)-0389-01
一、成本控制中人的因素。1、工程开工前对项目经理的要求。项目成本控制中,人的因素是第一重要的,尤其重要的是项目经理的选择,项目经理集人、财、物等管理职权于一身,其综合素质和实际管理能力的高低决定着项目管理的成败。因此,应注重选择业务精通、工作责任心强、懂施工、会管理、有经验,尤其是要具有很强的成本管理意识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以及善于沟通的人担任项目经理。2、项目实施阶段的工程造价控制。在这一阶段,主要的工作是落实经已确定的造价控制目标与控制计划,严格执行工程量清单报价的原则与内容,特别是注意增减工程量的签证工作。(1)在项目的具体实施当中,如委托造价咨询机构在工程项目的施工过程中,进行建设投资的跟踪管理,根据施工合同及施工图纸、工程量清单、报价书为建设单位在造价方面进行把关。(2)在项目的实施进程中,严格控制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在项目。(3)加强对工程变更与现场签证的审核。3、工程竣工后的成本控制。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或过程后,必须做到及时对项目经理进行绩效考核和兑现,按照规定该奖则奖,该罚则罚,这样才能有效调动和提高项目经理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确定目标责任与义务。1、工程项目成本主要分为预算成本、目标责任成本和实际成本。预算成本是指工程项目的实际工作量、国家或地区的预算定额及取费标准计算确定的社会平均成本;责任成本是指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按企业内部取费标准并根据工程项目实际工作量测算确定的企业平均成本;实际成本是指在项目施工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可列入成本支出费用的总和。预算成本与责任成本比较,可反映出项目盈利空间的大小,通常为经济效益。2、三者之间的关系。责任成本与实际成本比较,可反映出项目管理水平的高低,通常把它称为管理效益。每当工程中标后,企业应派专职人员进行现场调查,在预算成本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情况,对每个子项进行分析、计算,得出目标成本,经过集体讨论并在项目经理认同的基础上,合理制定责任成本。项目经理与企业签订工程项目经济责任书,把业主和企业项目管理的要求以项目经济目标责任书的形式明确下来,作为项目绩效考核兑现的依据,对中标价高于责任成本的部分作为企业的经济效益。
三、材料设备的采购计划、采购工作和使用的管理。1、对于材料设备的采购管理。近年来,不少施工企业的材料采购都采用了招标制度,采购过程逐步规范,这就是精细管理。对于批量设备材料,很多施工企业采取公司集中统一招标与项目部询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采购,既可以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又基本实现“零库存”。2、对于材料设备的使用管理。要建立严格的限额领料制度和使用核算制度,严格奖惩机制,厉行节约、杜绝浪费。要求项目经理部彻底摒弃设备材料无计划调配,领料不登记,使用不考核,库存心中无数等极端粗放的管理方式。
四、加强信息的管理。如利用互联网技术,大力加强成本资料的调查与收集工作,建立及时、快速、准确的成本档案;在材料采购时利用互联网查询生产厂或供应商的相关信息并询价,或材料采购广告进行招标;在工程施工时利用互联网将现场施工方案、签证等影响成本因素的信息及时传给公司有关部门,使公司及项目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公司利用内部网站,建立合格供方档案,详细记录其供货能力、市场信誉及已供或拟供材料(设备)规格、单价、使用工程及履约情况等,实现资源共享,降低工程造价,有效控制成本。
五、施工技术的创新管理。加大技术创新是施工技术精细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开展项目上的技术创新,一定要以经济效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注重研发适合项目施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推广运用已掌握的新技术新工艺,强化对已有技术的精细化管理。在施工方案论证和平时施工技术管理中,一定要树立“没有最优,只有更优”的管理思想,反复比较,不断优化施工技术方案和工艺流程,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六、加强质量、安全的管理。企业要控制管理好成本,也要把好质量关和安全关。企业建立的质量、安全体系管理文件要符合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及实用化的要求,要增强项目部及全体管理人员、施工作业人员对质量、安全体系的认识,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控制程序、管理方案和应急预案;严格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根据施工工艺的各个流程,建立和健全各种保障措施。
七、加强资金的管理。管项目就要管效益,管效益就要管资金。如果连资金都管不好,就无从管效益。企业对项目部资金使用的决策、审批的监管,既要保证项目经理的决策权,又要强化内控和互相监督,做到有计划、有预算、有考核、有监控。两级职能部门要认真加强监管,对每一笔资金的用途、去向、使用过程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实施全过程的监控,防止出现一个人说了算的绝对权力,避免有意和无意中的低级错误循环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