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保障部门年终考核方案范文
时间:2023-03-24 11:27: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设备保障部门年终考核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发展现状;对策
一、汉源县农技推广体系发展现状
四川雅安市汉源县经过上世纪80年代的开发农业和90年代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取得一定成效。一直致力于建设全面提升农业技术能力,着力建设有完善的管理体制、规范的运行机制、精干的人员队伍、稳定的经费保障、必要的工作条件的 “五有”乡镇的农技推广体系。
(一)农业技术推广体系队伍建设情况
1.县乡两级推广机构设置及职能配置情况
汉源县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根据自身的职能设置农技、植保、果树、蔬菜、土肥等13个事业机构。全县40个乡镇设置了40个农业服务中心。县乡两级职能根据所属管辖范围,宣传贯彻执行国家农业法、农业技术推广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所辖范围内的农业中、长期规划,组织实施指导全县和乡镇的农业技术的引进、宣传、培训、推广,指导全县农业生产的发展。
2.县乡两级推广人员的编制及现有人员情况
乡镇级推广人员编制,1993年按照国务院“三定”方案,经过全县各乡镇按系数测定,报县编委批准211个编制。1996年机构改革,批准40个乡镇农技、农经站编制为211个,其中农技123个,农经88个。2003年机构改革,将全县40个乡镇农技站和40个乡镇农经站合并成40个农业服务中心,职能也随之合并,汉源县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编制137个。
3.县乡两级推广人员业务建设情况
据统计,2010年汉源县级农技推广事业人员为65人,其中已聘任的研究员4人,占在岗人员的6.1%;高级农艺师22人,占在岗人员的33.8%;中级师16人,占在岗人数的24.6%;初级职称14人,占在岗人员的21.5%;无职称的9人,占在岗人员的13.8%。
从学历情况看,县级推广人数65人中,本科学历40人,占在岗人员的61.5%,专科学历的13人,占在岗人员的20%,中专学历的5人,占7.6%,中专以下学历的7人,占10.7%。
农村基层工作人员相对合理,有利于农技推广工作顺利开展。
(二)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制度建设情况
1.乡镇推广机构实行的管理体制
1993年以来,汉源县对乡镇农技站、农经站的管理实行是以县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管理为主,乡镇人民政府管理为辅的管理方针。推广机构负责人任命,专业技术职务晋升,工资调整,年终考核,由县农业局负责,办公用房等大型固定资产由乡镇政府管理使用,所有权归县农业局。推广机构人员由乡镇人民政府管理,办公条件由乡镇人民政府提供。
2.人员聘用制、推广责任制、工作考评制及多元推广制度的建立和运行
1993年以来,汉源县对乡镇推广机构的人员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并签订聘任的任务合同书。2004年起,实行全员聘用制,聘期为5年,任期届满后或年终考核后不合格的,不予晋升,不予聘任。对县乡两级推广人员,实行县级站股室对其进行逐行打分,对乡镇级的年终考核优秀指标单独考核测评。并实行农业推广责任制到乡镇,对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宣传、试验示范以及重大项目的实施,实行站长负责制。制度建设相对完善。
(三)农业技术推广的保障措施
1.资金来源
县乡两级推广机构的经费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全县县乡两级推广机构人员的工资属财政全额拨款,每月按国家政策规定全部兑现。二是工作经费。由县财政局按县级机关和乡镇标准分别按人头拨付到县农业局和40个乡镇政府。三是项目经费由国家和省、市、县直接按项目实施经费拨付到位,并进行专款专用。
2.工作条件保障
县级推广机构的办公用房、仪器设备等由县政府组织建设,目前项目资金已到位939万元,正在组织实施建设中,预计2012年底能全面竣工。全县40个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计划18个乡镇新建,每个乡镇计划新建250㎡办公用房,投资46万元;配备设备仪器19台(套),投资10万元;每个乡镇总投资56万元,18个乡镇共投资991万元。其余22个乡镇,只有待重建的18个乡镇竣工,等待乡政府机构改革后再决定是否新建还是修复。
二、近年汉源县农业科技推广情况及成效
(一)近年汉源农业科技推广情况
1.在宣传方面
一是利用有线电视和宣传车在重要集镇进行宣传。二是组建了农业执法大队。对全县农业种植生产、销售的单位和个人,每年不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对严重违反《农业技术推广法》有关规定的必须严重查处。
2.在技术推广方面
结合汉源县的实际,开展水稻旱育抛秧技术、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玉米肥团育苗技术、优质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脱毒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马铃薯良种三级繁育体系、高山蔬菜栽培技术、大棚蔬菜栽培技术、水果高枝换头和套袋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及无公害水果、蔬菜栽培管理技术等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3.在农民科技培训方面
据调查,1993年以来,每年组织县、乡镇、村、组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宣传、培训人数达10万余人次,农业技术推广率达95%以上。每年印发各种技术宣传资料达15万余份。
(二)汉源县农业科技推广成效
1.果树产业方面
汉源县依据当地气候等环境条件,先后建成了优质金花梨、甜樱桃、晚熟黄果柑和伏季水果四大特色生产基地,其中汉源樱桃基地面积达2.95万亩,投产面积0.7万亩,在西南地区位居第一。对加快农民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截止2010年,全县果树种植面积达到23.3万亩,生产优质水果18.9万吨,产值达到2.33亿元,农民从水果中获取的纯收入为800元。
2.蔬菜产业方面
通过近年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汉源蔬菜已形成了“高、中、低”,“早、中、晚”的生产格局,河谷坝区早淡蔬菜、低中山区秋延蔬菜、中高山区反季节蔬菜“竞相争艳”,特别是汉源蒜薹,以其早、脆、嫩、香远近闻名,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998年汉源县被列为四川省蔬菜产业十强县;2002年,被列为四川省“第一批优质蔬菜基地县”和“首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县”。据调查,2010年,全县商品蔬菜基地面积已达11.15万亩,总产量12.37万吨,总收入2.61亿元,占全县农村和农业经济总收入的12.98%和30.33%,蔬菜产业对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达890元以上,占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0.01%。
3.马铃薯产业方面
马铃薯是我县中高山区农民实现增产、增收的主要产业之一。历来是周边区县和川西坝子商品马铃薯和种薯供给县,2005年,我县被列为“四川省马铃薯优势产区”和“四川省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县”,马铃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据调查,全县现有马铃薯种植面积已达到14万亩,其中脱毒薯推广面积6.5万亩,总产量达到26万余吨。通过湖北援建全县建成了年生产原种600万粒的马铃薯良种繁育中心。同时在全县建成了1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片,高产示范片亩产达 2500公斤,最高达4100公斤,比全县平均亩产高25%,因此全县马铃薯产业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1993年来,在省、市、县科技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精心组织下,已取得了国家和省、市、县农业科技成果102余项,其中:农业部科技成果奖2项,省级科技成果奖15项,市级科技奖58项,县级科技成果奖29项。
三、汉源县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农技推广机构人员缺乏, 推广队伍不整齐。2010年编制为137个,实有人数50人,比1993年实有人数少34人,少68%,比2000年少63人,减少126%,比2006年减少20人,少40%。汉源县40个乡镇中有15个乡镇缺乏农技人员,27个乡镇缺乏农经人员,11个乡镇双缺(缺乏农经、农技人员),相关工作人员近几年的削减给农技推广工作带来不便。同时,农业人才结构不尽合理,综合素质偏低,不适应现代产业化发展。
二是农民科技文化水平低,接受新知识能力差。农民是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关键,农民接受新科技的能力直接影响到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成效。汉源县位于四川西南地区,属少数民族。农民素质较低,市场意识差,这就严重阻碍了农业科技的推广和应用,使许多科技成果不能尽快转化为生产力。
三是农业科技推广经费不足。农业技术推广和农民科技培训方面没有专项经费,每年只靠国家和省级项目经费来支撑。这给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
四是农业科技推广不深入。农技推广长期徘徊在传统农业技术层面,手段落后,创新不足,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举步维艰。
四、加快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建议
(一)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工作人员培训,提高营运能力
县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对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的指导、服务和监督;县级财政部门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经费的投入;县级农业部门应加强与农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的联系合作,建立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采取产业办班、集中调训和学历提升等多种方式,认真组织实施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将农业技术推广参加继续教育等知识更新培训的学习情况、考试成绩和考核结果,作为考核、聘任、晋职、职(执)业资格注册的依据之一。
(二)增强财政保障,提高农业技术推广能力
市、县两级政府应对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建设纳入财政预算。一是各级农业部门要加强与财政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提高乡镇农技站人头经费的标准,保证乡镇农技推广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二是积极争取落实业务推广经费,将乡镇站推广业务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 实现长期、固定的预算。三是加大基层农技推广项目经费的投入。
(三)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制,提高组织的运行能力
应对新形势,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充分利用汉源优势,进一步调整农业科技推广体制,依靠科技,实施标准化栽培,搞好名、特、优、新品种的引试推广,探索优化作物间、套、轮作模式和其它高效栽培技术,以示范基地建设为着力点,以辐射带动为依托,以经济社会发展为主线,加快汉源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步伐,促进农民增收,形成四川省的特色区域经济区之一。着力发展乡镇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并实行县级农业部门和乡镇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农业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
(四)提高农民科技意识,顺利推进农技推广工作
农民是农业经营主体,也是农业技术的需求主体、市场主体。农业技术推广离开农民科技素质的提高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应将全面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作为首要目标。汉源县属边远山区农业大县,农民的认知能力和新科技的接受能力直接决定了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实施的深度。因此,应加强农业技术推广知识培训的管理,加大乡镇农技推广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参考文献:
1. 张明学.曾都区免耕栽培技术推广中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08(1).
2.宋启道等.贵州省基层农技推广体制现状与发展对策[J].热带农业科学,2011(1).
篇2
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工作领导小组:
按照市人力社保局、市档案局《关于开展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工作的通知》(渝人社发〔2013〕136号)精神,结合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内容和标准,我局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规范档案收集整理,充分有效利用服务,达到了社保业务档案验收要求,现将我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达标验收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组织管理
(一)管理办法
1.制定了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办法。我局根据《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以及市人力社保局、档案局下发的《重庆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渝人社发〔2013〕135号)等规定,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涪社保发〔2013〕7号)。
2.明确了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分管领导和工作部门。为加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我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重庆市xxx区社保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涪社保函〔2013〕5号)和“重庆市xxx区社保局社会保险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领导小组”(涪社保函〔2012〕14号),明确由办公室具体负责社保业务档案管理日常事务工作和业务档案达标验收工作。各业务科室确定1名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本科室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的相关事务。
3.将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议事日程。我局历来对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高度重视,年初《社保经办工作要点》(涪社保发〔2012〕7号)明确提出社保业务档案管理工作计划,同时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和局办公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档案管理工作(见办公会议记录),分管领导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档案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年终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全局工作目标考核,并认真进行总结,做到了年初有布置,平时有检查,年终有总结考核。
4.将业务档案工作纳入了单位年度工作计划和发展规划。我局已将业务档案管理工作纳入了年度工作计划,把此项工作列为单位重点工作之一,写入年初《社保经办工作要点》。同时,结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制定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发展规划》(涪社保发〔2013〕5号)。
此项标准分5分,自查得分5分。
(二)档案人员
1.配备了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我局现有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13人,其中局办公室配有专职档案工作人员3人,各业务科室配有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共10人。档案工作人员数量能够适应业务档案工作任务的需要(见档案人员花名册)。
2.档案工作人员遵章守纪。我局建立健全了档案管理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了工作流程,明确了工作职责,制定了管理措施,档案管理人员忠于职守,遵纪守法,严格按制度办事,未发生违反档案法律法规的行为。
3.档案工作人员具有大专文化。我局13名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均具有大专文化以上学历,其中本科学历6人,大专学历7人。
4.档案工作人员队伍稳定。我局自建立了新的业务档案管理网络后,保证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相对稳定。目前,我局3名专职档案工作人员中,从事档案管理工作4年以上1人,1年以上2人。10名兼职档案人员均从事档案管理工作1年以上。
5.档案工作人员积极参加学习培训。为不断提高档案人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我局有计划地组织了专兼职档案人员业务培训。每年选派部分人员参加区档案局组织的学习培训,共培训10人次,参加市局业务档案培训3人次,到**区学习交流1次(4人),到市局档案管理科学习交流1次(4人),我局组织各科室负责人和专兼职档案工作人员参加 “档案软件操作培训”2次,组织全局职工参加“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培训”1次(见学习培训记录)。
此项标准分8分,自查得分8分。
(三)管理措施
1.岗位职责。我局制定了《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局档案管理岗位职责》(涪社保发〔2013〕4号),明确了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各科室负责人、专职档案管理员、兼职档案管理员岗位职责。
2.工作流程。我局制定了《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局业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流程》(涪社保发〔2013〕8号),在档案室显目位置上墙,实现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条理性、规范性,增强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透明性和可操作性。
3.经办流程。我局严格按照市局制定的养老、工伤、生育保险业务经办操作规程,将业务档案收集归档列入各项具体业务经办工作程序,对每项具体业务经办资料依序收集归档,确保每项经办业务资料归档齐全完整。
4.奖惩考核。我局将档案管理工作与分管领导、科室负责人、业务档案管理人员、业务经办人员年度考核评比挂钩。对全面完成档案管理工作目标任务的,年终依据本局有关规定进行表彰,并在评先评优、提职晋级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对违反档案管理制度,未按规定立卷归档或未按时限要求移交档案等,实行一票否决,取消所在科室和相关责任人年度评优评先资格,并追究相关科室负责人及工作人员责任。
5.监督指导。我局印发的《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第二十六条中明确了“各街道、乡镇社保所涉及的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由区社保局进行监督和指导,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同时,我局定期对各街道、乡镇社保所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进行监督指导,并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工作作为对各街道、乡镇社保所年终考核的条件之一。
此项标准分7分,自查得分7分。
二、设施建设
(一)档案用房
1.档案专用库房。为适应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我局于2011年8月即开始规划改建档案室,改建后,我局档案专用库房面积为300平方米,能够容纳接收全部社会保险业务档案。
2.业务档案库房面积。我局现有档案专用库房300平方米,其中200平方米用于存放业务档案。目前,业务档案存放量为365245件(卷、册)17244盒,库房面积符合达标规定的标准。
3.档案库房安全管理。我局档案库房安装了防火防盗门、全球监控摄像头、吸顶式中央空调、除湿机、温湿度表、除尘器、臭氧消毒机、防磁柜、落地式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消防报警监控系统等设施设备,为档案库房安全提供了有力保证。因此,档案库房不存在安全隐患。
4.档案库房卫生。按照我局《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制度》和《档案管理巡视检查制度》对档案库房卫生提出的明确管理要求,我局档案库房无杂物堆放,定期或不定期打扫卫生,常年保持库房整洁、干净。
5.档案室区域划分。我局档案室划分为档案人员办公室、档案查阅室、档案整理室和档案库房4个区域,实现了库房、办公室、查阅室三分开。
此项标准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二)档案用具
1.业务档案柜架。我局档案室库房安装的是档案密集架,共71列,其中6列用于存放文书档案,12列用于存放会计档案,11列用于存放企业退休人员档案,33列用于存放2011年(含)前的社保业务档案,9列用于存放2012年(含)及以后的社保业务档案。
2.业务档案备用柜架。我局存放2012年(含)及以后的社保业务档案所用的9列档案密集架,目前只使用了1列,其余8列作为备用柜架。
3.档案装具。我局使用的业务档案装具分两类,前一类为2011年(含)以前的业务档案,其档案盒规格为340mmX240mmX40mm(长X宽X厚),主要考虑的是便于装个人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和“三类人员”养老保险产生的用档案袋所装的人头档案。另一类为2012年(含)以后的业务档案,其档案盒式样严格按照《重庆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和要求进行印制。档案盒规格为310mmX220mmX60mm(长X宽X厚),正面有“重庆市**区社会保险局”标识,背脊和封面印有全宗号、年度、类别、保管期限、起止件号、盒号等信息。符合国家和市上有关规定。
此项标准分5分,自查得分5分。
(三)设施设备
1.“九防”要求。我局档案保管达到了“九防”要求。一是库房安装了防火防盗门,库房内安装了2台全球监控摄像头,达到了防盗要求;二是档案库房设在底楼,防止了阳光直射和紫外线辐射,达到了防光要求;三是库房四周设有通风口,安装了4台吸顶式中央空调,达到了通风和防高温的要求;四是库房内配备了8台落地式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安装了消防报警监控系统,达到了防火要求;五是地砖下铺设了防潮层,安装了6台除湿机,加上4台吸顶式中央空调,达到了防潮要求;六是配备了吸尘器,达到了防尘要求;七是配备了防磁柜,达到了防磁要求;八是定期投放灭鼠药,达到了防鼠要求;九是配备了臭氧消毒机,加上定期投放杀虫药,达到了防虫要求。
2.办公设施设备。我局档案室办公设施设备齐备,包括6台计算机、2台打印机、2台扫描仪、1台复印机、1台多功能钻孔装订机、2台移动式DVD光盘刻录机、1台数码摄像机和1台数码照相机,满足档案管理工作需要。
3.档案管理软件。为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和数字化,促进办公自动化,我局购买了科怡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应用软件,用于业务档案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办公自动化。
此项标准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三、专业建设
(一)相关制度
为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使档案工作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我局根据《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规定(试行)》(人力社保部、国家档案局第3号令)和《重庆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渝人社发〔2013〕135号)等规定文件精神,先后制定了《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涪社保发〔2013〕7号)、《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局档案管理岗位职责》(涪社保发〔2013〕4号)、《档案归档制度》、《档案保管制度》、《档案保密制度》、《档案统计制度》、《档案鉴定销毁制度》、《档案交接制度》、《档案查阅利用制度》、《档案库房安全管理制度》、《档案设备维护使用制度》、《档案管理巡视检查制度》、《业务档案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等档案管理制度和工作职责,制定了《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局业务档案分类实施方案》(涪社保发〔2013〕9号)、《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流程》(涪社保发〔2013〕8号)、《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局档案立卷说明》、《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局档案材料归档和不归档的范围》等工作规范,推动了全局档案工作的有序开展。
此项标准分5分,自查得分5分。
(二)归档
1.业务档案归档工作。我局2012年业务档案归档工作在今年一季度前已完成。6月初《重庆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出台后,我局按照新办法规定和市局要求,对2012年业务档案进行了整改,于9月下旬完成了归档入库工作。
2.业务档案移交工作。我局业务经办过程中形成的档案材料,均由各业务科室统一整理、装订、组盒、录入。当年整理好的业务档案、档案目录及电子数据清单造册后,在次年一季度前移交局办公室,办公室验收后入库上架(见档案移交清单)。
3.平时按件整理工作。我局严格执行了《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流程》,业务经办人员坚持每件业务办理完毕即及时将该业务资料收集齐全,按照主表在前、附件在后;审核结果在前、依据在后;重要凭证材料在前、次要在后的要求用不锈钢钉(两颗)装订成件,定期交本科室兼职档案人员分类保管。在按件整理中,各业务科室负责人、专兼职档案人员根据工作职责,随时对业务经办人员进行检查、指导、督促,以确保业务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和安全。
此项标准分7分,自查得分7分。
(三)收集
1.业务档案资料收集。通过专兼职档案管理人员的严格管理,我局业务档案资料实现了随时收集,及时整理,定期移交,保证了档案资料的齐全完整。
2.业务档案电子文件收集。按档案管理规定,我局业务经办环节中产生的有关信息数据定期制作成光盘,移交局办公室归档管理。目前,业务台账和计算机数据均实现了光盘保存,归档的光盘存放于防磁柜内,共有业务档案电子光盘49张。
此项标准分6分,自查得分6分。
(四)整理
1.业务档案整理。我局严格按照市局下发的《重庆市社保业务档案整理规范(试行)》、《社会保险业务材料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和《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整理归档工作流程》的规定和要求,对2012年度业务档案进行了整改。重新整理后的业务档案,其“件”的组成和件内文件材料排列合理,保管期限划分准确,归档章盖制、档案盒封面填写、备考表填写规范,装订结实完整。同时,我局对新办法出**按老办法整理的业务档案进行了清理,规范了档案盒装具,使之达到了整齐划一、美观整洁。
2.业务档案分类上架。我局2011年(含)前业务档案按照“科室—险种”分类整理上架,2012年(含)及以后的业务档案按照新办法规定的“年度—类别”分类整理上架。目前,我局除2013年正在收集整理的业务档案外,其余业务档案分别按要求分类整理后,移交局档案室集中统一保管,不存在业务档案零散存放问题。
3.业务档案排列存放。我局制定了《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业务档案分类实施方案》(涪社保发〔2013〕9号),业务档案上架按照“年度—类别—保管期限—险种”进行分类排列存放,符合《重庆市社会保险业务档案管理办法(试行)》规定。
此项标准分10分,自查得分10分。
(五)保管
1.全宗卷。区档案局为我局分配的全宗号为“160”。为建立规范的全宗卷,在区档案局的指导下,我局编写了全宗介绍、组织机构沿革、分类方案、档案整理说明、归档范围与保管期限等资料,建立了档案人员、档案接收、档案数量、档案设备等档案统计台帐。
2.业务档案存放示意图。我局按档案存放顺序制作了《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局档案存放示意图》,按照要求在档案库房内悬挂上墙。
3.库房温湿度。为及时掌握档案库房温湿度情况,我局在库房内四周配置了4台电子温湿度计表,由专职档案人员每天检查并做好温湿度记录;为控制好库房内温湿度,保持库房通风良好,我们还配备了4台吸顶式中央空调,6台除湿机,保证了库房温度和相对湿度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之内。
4.档案检查。我局专职档案员严格执行《档案保管制度》规定,定期对库房档案进行全面检查、清点,避免档案破损、丢失、霉变等问题的发生。
5.档案修复。我局在档案整理工作中,对需要修复的业务档案材料及时进行了修复和托裱,采取了有效的保护措施,保证了档案材料的整洁、完整。
此项标准分5分,自查得分5分。
(六)鉴定销毁统计
1.鉴定机构。我局成立了社会保险业务档案鉴定工作领导小组(涪社保函〔2013〕6号),负责档案鉴定销毁工作。
2.业务档案鉴定销毁。我局建立了《档案鉴定销毁制度》,对超过保管期限的会计凭证档案,经请示区审计局、财政局答复,暂不能作销毁处理。对超过保管期限的业务档案,我局拟在规范工作和达标验收工作完成后,组织人员按照鉴定销毁程序进行清理、鉴定,对有保存价值需继续保存的档案重新确定保管年限,对应销毁的档案建立《档案销毁清册》后,按规定销毁备案。
3.业务档案登记台账。我局严格执行了《档案交接制度》、《档案查阅利用制度》和《档案统计制度》,做到了业务档案进出登记及时,统计台账数据准确,账物相符。2013年档案室共接收业务档案365245件(卷、册)17244盒,其中,2011年(含)前业务档案335223件(卷、册)16576盒,2012年度业务档案30022件668盒。
4.业务档案统计报表。我局建立了《业务档案统计表》、《各类别业务档案统计表》、《全局档案统计表》、《历年档案统计表》、《档案设施设备登记表》、《档案接收登记表》、《档案异动登记表》,报表符合要求。
此项标准分4分,自查得分4分。
(七)移交
1.档案移交。我局文书档案按规定已向区档案局作了移交,业务档案经请示区档案局同意,暂不向区档案馆移交。
2.档案移交手续。因区档案馆场地受限,加之全市未对社保业务档案移交作出统一规定,因此,我局尚未向区档案馆移交业务档案,暂无移交手续。
3.人员调动移交手续。我局档案管理员岗位职责中明确规定,“档案员工作调动或离岗,要及时履行交接手续。”到目前为止,我局档案管理人员未发生工作调动情况。
此项标准分3分,自查得分3分。
四、利用服务
(一)检索工具
1.归档文件目录。我局的档案管理信息系统软件具有强大的检索功能,我们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库藏档案按照不同门类、载体和保管期限分别编制了归档文件目录。
2.计算机管理。我局室藏档案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通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检索各类业务档案。
3.归档文件目录打印。为满足档案管理的需要,我局按《重庆市社保业务档案整理规范(试行)》规定的“社保业务档案归档文件目录”格式和内容,编制打印了各年度的纸质业务档案归档文件目录。
4.归档文件目录内容。我局编制的归档文件目录项目包括件号、责任者、代码、题名、日期、页数和备注等7项内容,符合《重庆市社保业务档案整理规范(试行)》的规定和要求。
5.电子化管理。我局配备了2台扫描仪,从今年1月份起开始启动了业务档案电子扫描工作。但由于该项工作需耗费大量人力、财力、物力,而社保经办工作任务繁重,经费紧张,人员不足等原因,业务档案电子扫描工作进展缓慢。目前,我局正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争取人员和经费的支持,以推动业务档案电子扫描工作,尽快实现业务档案电子化管理。
此项标准分8分,自查得分8分。
(二)利用
1.调档。我局专职档案人员均经过培训上岗,在我局专门从事档案管理工作多年,熟悉室藏,能够通过手工检索和计算机检索两种方式迅速调取所需业务档案,调卷迅速准确。
2.查阅利用登记。我局严格执行了《档案查阅利用制度》,凡借阅档案的,必须履行审批、登记手续。凡查阅档案的,必须提供有效证件,说明查阅目的,档案管理人员及时填写档案查阅登记表,做好档案利用效果记载,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复印、借阅档案资料。
3.利用典型事例材料。今年,我局依据《档案查阅登记记录》,结合利用效果反馈情况,对档案利用过程中效果显著的典型事例进行了收集整理,共编制了利用典型事例29例。
4.网上查询利用。我局建立了办公自动化网络,业务档案管理系统可通过局域网与各业务科室互联互通,支持各业务科室实现网上查询利用。
此项标准分5分,自查得分5分。
(三)查询
1.查询系统。我局随着“金保工程”建设,建立了完善的参保信息查询系统,工作日期间免费提供查询服务。
2.查询服务。重庆市社会保障信息查询系统,能够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保险缴费、养老金待遇政策、工伤鉴定、工伤生育待遇政策,以及其他相关社保政策法规等信息咨询,基本满足了参保人员的各种信息需求。同时,我局专属的网络信息平台也可为单位或个人提供参保信息和相关政策查询。另外,我局还在各楼层业务经办大厅设立了咨询服务窗口,方便参保单位和个人查询、咨询业务。
此项标准分2分,自查得分2分。
综上所述,我局社保业务档案组织管理职责明确,设施建设符合要求,专业建设规范有序,利用服务充分有效,达到了验收标准,自查得分100分,自评等级为优秀。
特此报告
自查评分表
重庆市xxx区社会保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