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风问题解决措施范文

时间:2023-03-27 12:2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风问题解决措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四风问题解决措施

篇1

一、工作目标

以“强化服务解难题,提升效能促发展”为主题,以企业满意为标准,切实解决科技部门在服务企业发展、推进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扶助企业做优做强。

二、目标任务

将开展“问题解决月”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深化能力作风建设的重要载体,努力形成支持发展、服务发展的浓厚氛围,为企业和群众多办事、办实事、办好事,为加快转型升级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活动内容和步骤

(一)宣传发动(3月上旬)。成立“问题解决月”活动领导小组,制定活动实施方案。召开会议,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发动,统一思想,形成全力。

(二)调研收集问题(3月中旬至6月底)。依据我局的职能,三个职能科室各为一个组,开展“走进企业、服务发展”工作,通过走访、座谈会、网站征集等形式,认真听取企业的意见、建议,深入查找本单位服务效率、工作作风和企业科技创新面临的难题。综合计划科调研收集创新型城市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平台建设、科技兴农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法规科调研收集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科技服务科调研收集企业科技创新中所面临的技术难题、人才短缺和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问题与不足。针对排查出的问题,迅速制定整改措施加以解决(收集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于6月底前报市优化办)。

篇2

(一)严格落实工作责任。

将“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服务企业工作,作为落实新发展理念、改进工作作风、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举措抓实抓细。

(二)加大走访调研力度。

将实时跟踪问题解决情况,做到与帮扶企业保持经常性的联系,深入企业走访调研,落实帮扶措施,查摆困难和要求,倾力协调解决计划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不断优化提升企业服务,真心服务企业发展。

(三)狠抓问题协调解决。

篇3

关键词:精益管理 问题管理 监控体系

“管理者必须进行问题管理,而不是危机管理”。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不断地解决问题,实施问题管理。大多数单位在问题发生之后,对于其发生的原因、处理措施和纠正预防等工作没有一个完整的工作流程意识,特别是追责、问责意识不强,监督、考核的力度不够,纠正、预防问题的措施落实不力,抓问题节点带作风的效果不够突出,导致部分员工对于问题整改不够重视,长此以往容易形成一种松懈、怠慢之风。如何更好地表达问题节点、分析问题节点发生的原因,对问题节点的性质进行评估和界定,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把行之有效的措施固化为制度,都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逻辑性的工作思路。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全国烟草行业企业管理现场会上对精益管理进行了部署,提出要建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持续改进的流程。本文以地市级烟草商业企业问题的发现为触发点,着眼于宏观,从微观入手,以解决问题为手段,探索建立从问题的发现、分析到解决的流程,完善问题解决运行机制,加强跟踪与反馈,由点带面,点面突破,由表及里,由外到内,有效提升执行力、执行能力,确保执行效果,实现企业管理效率和水平的螺旋式提升。

一、问题的分类

按照问题的性质将问题分为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和没有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规定的。根据造成后果的程度,可分为一般问题、严重问题、重大问题。一般问题的风险和危害较轻微,造成的后果一般在可接受和允许范围内,纠正整改比较容易。具体到工作中,一般是因为疏忽大意而造成的工作失误,对生产经营没有造成重大损失;严重问题可造成明显风险和危害,不可接受和允许,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予以消除,在具体工作中的表现是因规章制度不合规或与上级的决策部署相违背造成的失职、失责行为; 重大问题可造成重大风险和危害,不可容忍,必须采取紧急非常措施,立即予以消除,凡是涉及安全、稳定、规范、廉政四项重点工作的问题都是重大问题。按照业务类型分又可分为烟叶生产经营、专卖监督管理、卷烟营销和综合管理四类问题。根据问题的归口部门不同又可细分为决策层问题、机关部门之间的问题、机关部门和直属单位之间的问题、部门(单位)内部的问题等。无论问题如何分类,在既定的职责和权限的前提下,分清责任部门和责任岗位,凡是对目标实现产生阻力和影响力的因素都可定义为问题。

二、问题的发现

企业要定位于精益管理,成立由市局(公司)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直属单位主要负责人、市局(公司)机关各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实施小组,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具体督导“基于精益化管理的问题模式探究”的实施工作。各直属单位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确保本单位问题管理工作的开展。立足于“有效的规章制度、健全的标准体系、清晰的岗位职责、顺畅的信息传递和严格的绩效管理”五项基础工作,定位于管理创一流,开展对标管理,找差距、找瓶颈、找突破,特别是对国家局、省市局(公司)明令禁止的严格规范等问题,提高观察力,以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程序、流程等规定和市局(公司)确定目标为标准,在工作中留心观察,按照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从业务流程的策划、实施、验证和目标的监视和测量等多方面查找问题。对于一些流程节点,要多分析、多研究。“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再小的问题也是问题,小问题解决了,大问题、难问题才能迎刃而解。对照日常工作措施的落实,提高分析能力,日日找、时时找、处处找,由点带动面,点面突破。今天的问题从昨天找起,下游出了问题从上游找起,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系统找。发现问题可以横向纵向的相互进行查找,重点突出在制度的制定与执行,目标的管理,工作措施的实施过程及效果等关键节点上查找与发现问题。

三、问题的确认

为方便工作的开展,根据业务类型,成立烟叶生产经营、卷烟营销、专卖管理和综合管理四个问题确认督导组,开展问题的确认和识别工作。深入查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了解问题的影响、发展阶段等特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影响经济效益和服务的环节入手,找准主要问题,把握问题的现状,对现状进行全面、彻底地调查。针对问题分析原因,找出关键症结。注重搜集问题方方面面的信息,注重用数据说话,数据搜集要有客观性、可比性和全面性。同时对现状调查取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分类,充分运用分层分析、主成分分析、因素分析等工具,查找问题的成因及其影响因素,采取现场验证、现场测试、测量和调查、分析的方法确定主要原因,找出影响的关键所在,识别末端因素逐条确认原因,确定责任部门、单位。问题管理办公室原则上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会,由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主持会议,围绕“两烟一专”和综合管理等主要业务,结合月(季)度考核结果和内部审核结果等,由问题确认督导组提出归口问题,并确认问题类型,明确责任部门(单位)和督导部门,经副组长签字确认后开具“问题管理通知单”;市局(公司)领导成员可以针对下属单位(部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直接向问题管理办公室提出责任部门需要整改的问题,由问题管理办公室汇集下发问题整改通知单,并具体负责督导问题整改。

四、问题的解决

问题责任部门(单位)在收到“问题管理通知单”后,首先要分析原因,分析问题发生的实质,是思路性问题还是制度性问题,深刻研究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对策,评价和选择措施的步骤,以有效性、可实施性和经济性为原则制定措施,特别是对新问题,综合各方面因素,提出多个解决方案。对各种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进行比较,优中选优。该修改制度的修改制度,该修改流程的修改流程,从深层次上去解决问题,确保问题不再发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根据问题的变化及解决效果跟踪完善解决方法,建立纠正和预防措施。按照规定日期对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整改结束后向问题管理确认督导组提交整改情况,同时提报整改痕迹化资料,经问题管理办公室主任签字确认,整改情况需要在下一次问题管理会议上汇报,经会议评审后方可通过。

五、问题的预防

解决问题的最好方法是不让问题再次发生,通过抓问题带作风。一是事先预防。重要工作事前都要做好详细的方案,按照PDCA的方法,预见并采取措施,防范问题的发生。日常工作中的质量管理体系工作手册及工作方案、规章制度等都是未雨绸缪的具体体现。这是问题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最高层次;二是事中控制。责任部门(单位)要严格执行市局(公司)的规章制度,严格落实流程,监督管理责任部门(单位)要加强过程控制,在具体工作中加强数据分析预警,对问题苗头、倾向性问题要建立预警机制,化解苗头,防止问题变大升级,努力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三是事后总结。事后及时总结,查缺补漏,举一反三,评估修正,对任何一项工作,责任部门(单位)事后举一反三总结经验和不足,标注注意事项,其他部门(单位)要把别人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来对待,进行认真总结,从中得到提高和借鉴。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召开问题分析会议,强化事先预防,加强事中控制,搞好事后总结提升。通过问题的有效解决,由一点防一面,由一个问题的解决达到预防一类问题的目的,用解决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指导以后的工作,使工作方法得到不断完善和提高,在此后所制定的工作方案中防范类似问题,且当类似问题出现时,有正确的应对策略。

六、考核督导

“基于精益化管理的问题模式探究”是为了发现各项工作中的潜在问题和危险,促进各项工作上水平,发现问题不是目的,整改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和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是最终目标。为鼓励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发现各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精益化管理的问题模式探究”办公室规定除稳定、规范、廉政、安全四项重点工作外,对不违反文件规定的,通过改进可以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质量进一步提升的,将对发现问题部门(单位)采取正激励方式给予一定程度的加分。对违反文件规定的,对问题整改不到位的单位(部门)将采取“负激励”方式,按照绩效考核办法规定进行奖惩。初步形成了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挖掘问题、表达问题、归结问题、处理问题为线索和切入点的一套管理理论和管理机制。

“基于精益化管理的问题模式”作为扎实推进精益管理的一个有效抓手和突破点,也是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生产经营和管理实际问题的一个突破口,促进了各单位、部门、岗位的职责流程化,理顺了管理的流程,进一步明确了“干什么?如何干?干到什么程度?”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了执行力和执行能力的提升,通过一大批长期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性问题的解决,促进质量与效益的提升,进一步理顺了管理的程序,夯实了企业管理的基础,促进了运行效率的提高,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篇4

面对社会学在解决社会问题方向上体现出的空想性、泛社会、高风险、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以经济学的视角来研究社会问题,将能够较为明显的解决上述四个问题。

一、以成本收益的视角来研究社会问题――将解决问题成本看作是新收益的来源

和一般社会学对于社会问题解决的方法不同的是,经济学的路径异常的清晰和明确,就是在成本与收益的视角下看待这些问题,运用成本与收益的比较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以市场化的路径来解决问题。在这其中,排污权法案成为其中最为典型的案例。一家关闭一个工厂或安装改进了的污染控制设备的公司,可以因它净化努力而获得“排放额度”,该额度可以被另一厂家收买,由本行业商议其价格。如果每个厂家拥有一定数量的污染权利,并且假如它可以出售“排放额度”,只要达到降低污染成本,低于排放额度的市场价格,每单位总产出会有更多的污染得以减轻。通过市场化的路径,污染在一定的程度上得以减轻。这种思路的实质就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思考社会问题本身。

解决社会问题不仅仅是个道德问题,其更多的是责任与利益的叠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机会成本--获取某一机会所要付出的代价,应该被纳入到社会问题研究领域。作为率先解决污染问题的厂家而言,应该鼓励先行者可以出卖自己的排污权,早来的人应该有优先的利益,因为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体力;你想进入这一行业也行,在排污总量既定的情况下,要向减少了排污量的企业来购买相应的排污权。这既是个道德问题,也是个经济问题。这样才能够以市场化的路径来鼓励企业加大技术革新来解决污染问题,同时售卖排污权增进效益。最终的结果是:污染成本低于排放额度的市场价格,总污染量会减轻。

以成本收益视角来研究社会问题意味着要考虑治理社会问题时的成本问题,要考虑收益最终是否能够大于成本。充分考虑多个利益方的利益要求,将解决问题成本看作是新收益的来源,而不再简单是将其视作一种代价。以市场为导向,将利益与治理成本结合起来,在带来新的利益的同时,解决社会问题。不是以损害某方利益为代价来治理社会问题,不将利益方利益的维护同治理社会问题的成本对立起来,而将两者看作是矛盾的对立统一体,在市场平台上结合起来达到双赢。排污权出现充分证明了这一思路的有效性。

二、以社会资源配置视角来研究社会问题――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达到“投资”的均衡

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质也是重新配置社会资源的过程。社会资源的配置如何在效益比较、效率大小、社会公平间达到平衡,经济学提供了较为明确的路径。

经济学家庇古认为,市场中的大量机会主义行为导致了社会整体资源配置效率的损失。政府对于这种配置效率较低的情况应该进行干预。政府进行干预的原则应当是对边际私人成本小于边际社会成本的部门实行征税,对边际私人收益小于边际社会效益的部门实行补贴,从而通过把外部性的影响内部化来消除私人收益成本与社会收益成本的背离,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这种征税与补贴政策建议后来就被直接称为“庇古税”。这样的视角并不同于将社会问题纳入政府的行政体系的做法,而是政府运用经济杠杆进行干预,这是针对市场化路经所存在的市场失灵所采取的措施。在当代经济学中,“庇古税”一直饱受争议,被自由主义所诟病。然而,在社会问题领域“庇古税”却被看作了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

市场化带来的诸多外部性问题是“庇古税”产生的根源。市场本身所带来的贫富分化、社会不公等问题,原有体制与市场结合后所产生的政治体制与经济制度不相匹配的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市场体制来实现。在这过程中,政府并不是虚无的实体,需要界定明确的产权,并且要通过开征类似于“庇古税”的各种税收调节收入的差异,并对相关的社会问题加大投入,扶助弱势人群,对重污染企业开征重税等等措施调整社会不公平状态。

至关重要的是,对于社会问题领域的相关问题,应该建立专门的机构,将社会公平领域视作间接的投资领域。因为,一个社会动荡、问题丛生的社会无疑会大大增加发展的成本,抵消发展的收益。只有在社会公平领域分配更多的社会资源,努力保持社会稳定,在效率与公平之间达到“投资”的均衡,才能使社会问题得以可能获得解决,社会更加稳定地向前发展。

三、博弈的视角来重新分析社会问题――谋求平衡各方利益的阶段性社会均衡

以经济学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解决方面的难题,得到的另一方面原因是:社会问题的解决牵扯多方利益的协调与博弈。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互相切磋、互相牵制的博弈环境是社会问题解决的先在环境。所有社会环境都不是学者空想的环境,而是博弈的环境。这种环境下,单纯的依赖于某项措施或者政策的改变认为就可以来解决问题的思路无疑教条与僵化的。没有多方博弈之后利益的均衡,社会问题还会循环往复的重复发生下去。而简单将社会问题看作是可以通过一两次变革就可以解决的问题,无疑也是空想和不现实的。因此,到底将社会问题解决到何种程度,就成为探讨有效解决社会问题的首要问题。

以博弈的视角来解决社会问题则意味着在社会公平与稳定的实现手段上,并不是以公平至上、稳定至上为主要的原则,而是以阶段性的目标当作实现目标,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各自达到不同的均衡。博弈之后的均衡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最终的均衡只是数学上的极限意义,无限的接近而不趋同。社会问题的解决在经济学看来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不可能一劳永逸的解决所有问题的,社会问题的发生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是永恒的博弈过程。因此,到底是谋求一种消除所有社会问题的理想政策?还是从更为实际的立场出发,设立阶段性的目标,以实际的视角看待社会问题的发生,抛弃简单理想化的学科目标与终极伦理追问,就现实的问题提出可能的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两条不同道路的选择。

后一条道路则意味着以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性作为思考问题的主要标准,比如针对地方与政府的博弈问题,只是设定阶段性的考量目标给地方政府,而不应以过多的指标限制地方的发展;针对教育问题,应该允许自发的低成本的教育模式的存在,譬如民工学校;针对医疗问题,市场化的医疗体制不应简单走回头路,而应设立第三方评价机构,由第三方来综合制约医院与医药企业之间的利益联盟;而针对城市管理等问题,应该立法承认进城农民或者是城市中的弱势群体在某一阶段、某一地点经营的合法性,而不是像打过街老鼠一样暴力执法,进而引发大范围的暴力抗法;针对艾滋病问题,抛弃简单的道德责问,在性产业发达地区,对特殊人群发放安全用具来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在某种形式上,以博弈论的视角来解决社会问题,意味着在被正统的学术研究者视为退却的道路上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然而究竟是一种在伦理上毫无问题,但是实际却毫无用处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还是能够带来平衡各方利益的阶段性社会均衡,但在伦理上会有所欠缺的方法更为符合中国的国情?无疑理性的人群会选择后一条道路。

篇5

论文摘要:在分析我国农民养老保障情况基础上,指出城镇化是解决农民养老保障的根本出路,并具体分析城镇化对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进而提出解决我国农民养老保障问题总体战略安排。

一、农民养老保障问题

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2000年我国农村人口80,739万人,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5,938万人,占农村人口的7. 35,这意味着我国农村现在已进人老龄化社会,而且随着人均预期寿命增加,现在的农民在未来二三十年内老龄化速度会越来越快,老龄化率越来越高,这八亿农民对养老保障的需求将是越来越大。

农民养老保障主要是经济保障,经济收入水平是农民养老保障的基础和前提。而 2002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476元,其中来自农业收入1,135元,由于多种原因农民人均收入增长连续多年低水平徘徊,收入增长较慢,农民养老保障的经济基础很薄弱。目前我国农民养老主要依靠家庭养老、土地保障等这些非正规保障方式,带有互质的社会养老保障在农村还没有普遍建立起来。农民养老保障处于保障水平较低、持续稳定性差、非制度化的保障中。

根据我国人口年龄结构预测,人口老龄化率在2030为20%左右。较低的农民收人如何迎接汹涌而来的老龄化大潮?因此,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把解决农民养老保障当作一项重要战略安排,寻找农民养老风险化解的有效机制。

总之,八亿农民养老问题解决,必须在发展基础上使其养老保障逐步社会化,而城市将是有效结合点,在农民变为市民基础上解决现在农民的养老问题,城镇化无疑是农民养老问题解决的最大的出路。

二、城镇化对农民养老保障问题解决的促进作用

城镇化是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的过程,实质是农民由传统生产生活方式转变为现代生产生活方式过程。城镇化不仅包括农民向城市转移,还包含向城镇聚集。城市是现代文明载体,是先进生长方式聚集地,是经济增长发动机。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进步的标志。伴随城镇化推进,城镇化对农民养老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为农民养老问题解决创造诸多有利条件。

第一, 城镇化促进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增强农民养老保障的经济基础。经济发展水平是制约农民养老保障的最主要因素,也是其解决的前提与基础。①使转移到城镇的农民收入提高。分工和专业化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分工受交易效率制约。一方面,交易效率提高,交易成本降低,分工就进一步深化,生产专业化进一步发展,促进生产效率提高,经济发展,收人增加。另一方面,分工深化使得人们之间相互需求增加,交易增多,交易费用增加。分工深化直至分工收益等于交易成本为止。农民向城市聚集,再加上城市基础设施条件好,交易成本低,交易效率提高,促使进城农民走上分工分业之路,进行专业化生产,他们生产效率提高,收人增加,同时城市经济也得到发展。现在农民收人低,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民分散居住,形不成有效市场需求,交易效率低,农民分工程度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②使留在农村的农民收入提高。我国由于人多地少,土地在集体成员间平均分配,使得土地经营零散细碎,规模经营程度低,农业生产技术落后,效率低,效益差,自然农民从农业中获得收人不多。土地基本只能农民保吃饭,发展无从谈起。向城市转移部分农民后,土地可以进行适度规模经营,采用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农业进行产业化经营。向城市转移部分农民为农业发展创造空间,为继续留在农村的农民收入提高创造条件。③使国家财政收入更加厚实。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发展,为国家财政收人增长提供源泉,国家财政收人自然水涨船高。国家财政收人增加,对农民养老保障可以有更大支持。

第二,城镇化使得农民风险增加,思想观念转变,为养老保障发展打下有利社会思想基础。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和完善,市场风险增多,人们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会发生变化。城市市场功能更强,市场风险更多。农民转移到城市后,由原来面临主要是自然风险变为主要是市场风险,而且风险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更大。这促使他们不得不进行长期打算,为自己养老作考虑。另外,受城市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影响,自己原来那种养儿防老、家庭保障的观念也会逐渐淡化,自我保障、社会保障意识增强。

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留在农村的农民面临风险也会增多,使得他们风险意识增强。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人口流动,城市文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向农村扩散,必然会影响他们思想观念,使其养老观念会发生变化。

第三,城镇化促进服务业发展,为农民养老保障提供支撑条件。养老保障包括经济支持、生活照顾、精神慰藉三个层次。农民转移到城市后,家庭一般小型化,家庭即使有养老经济供养能力,但家庭主要成员忙于工作,对老人生活照顾需求难以完全满足,需要从外部购买或要求养老社会化。在城市里,第三产业一般较发达,容易提供这些养老保障所需的服务。另外,养老保障还需要金融业发展作支撑,而城市的金融业较发达,金融体系较完善。因为养老资金是将现在收入在年老时再进行消费,无论是自我储蓄,还是缴纳社会养老资金,需要发达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进行投资使养老资金保值增值。城镇化推进,人口聚集不仅使得很容易达到服务业发展所需最低门槛要求,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而且使得城市原来第三产业向纵深发展,从而为养老保障发展创造社会条件。 第四,城镇化使得社会养老资源向农民倾斜。现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城镇基本建立起来,而农村基本还是空白,社会保障资源分配上市民和农民不平衡,向市民倾斜严重。农民进城后,受城市文明、生活方式影响,他们自身素质提高,个人权益意识提高,经过社会磨砺,他们组织程度提高,在社会中会发出他们自己声音,扩大他们影响,使得社会利益天平逐渐平衡过来。在社会养老保障问题上,国家会因他们可能造成社会风险而不得不考虑他们诉求,考虑他们利益。原来农村广大居民居住分散,封闭保守,素质低下,组织松散,虽然人数庞大,但在社会中力量弱,声音小,在社会利益分配格局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获得社会养老保障资源较少。城镇化使农民博弈力量大大增强,使政府增加对农民养老保障支持。

第五,城镇化使得农民养老保障成本相对较低。城镇化,使得城市和农村的居民人收入得到提高,养老服务业得到发展,人们可以进入社会养老保障,或通过社会来满足养老需求,从而使得家庭资源配置效率提高,养老机会成本降低。另外城市里建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通过社会设施降使得养老保障成本较农村低,效率高。如通过单位直接扣款筹集资金、通过城市银行网点发放养老资金等。

三、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养老保障战略安排

鉴于我国农民群体人数庞大、农民收入低等实际情况和农民老龄化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压力与影响,应该在城镇化进程中给农民养老保障予以战略安排,以使农民养老保障社会成本最小。战略安排既要有利于农民养老,又不能阻碍社会经济发展,超越或滞后于社会经济条件;既要有利于现在农民养老,又要使未来老年人安度晚年。全国农民由于开始起点不同,发展速度有快有慢,在城镇化初期养老方式应是多种方式并存,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逐步走向全国城乡统一社会养老保障模式。因此,总体上农民养老保障方式应是动态发展的。

农民养老保障方式选择不仅要考虑经济、政治、社会条件,还要考虑到农民城镇化进度、农民内部收入差距等情况,在城镇化进程中根据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情况调整社会养老保障政策,促使农民养老保障方式变化。农民养老保障战略安排大致如下:

第一,城镇化初期,由于城乡二元经济差距且农民收入低等实际情况,农民养老保障安排:迁移到城市的中青年农民,由于他们有较稳定收入,可缴费时间较长,将其纳入城市养老保障中。在农村建立个人积累为主个人账户式的社会养老保障,财政进行适当补贴,引导留在农村中那些收入较高的农民参与社会养老保障中,为他们以后养老保障打下基础。农村中那些收入较低农民主要依靠土地、家庭保障。现在老人由于差不多进入纯消费期,已不能进行缴费积累,不管其迁入农村,还是继续留在农村,主要依靠其家庭保障来解决养老问题。

第二,城镇居民纳入城镇养老保障中。农村中青年居民,无论收入高低,都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中。农村现在老人,原已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中的,则依靠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原来未纳入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中的,则依靠家庭保障。

篇6

一、对前阶段工作的基本评价

自8月2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工业经济座谈会暨百名局长下企业服务启动仪式以来,市四套班子领导和各牵头部门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尤其是按照全生市长的重要讲话和总体部署,整个工作抓得紧,启动早,工作实,总结起来有三个基本特点。

一是认识到位。各牵头部门根据全生市长的总体部署,把这次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作为当前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摆到重要的位置来抓,能够正确处理好面上的工作与点上调研的关系,把专项活动作为转变作风、改进服务、提升机关形象的良好契机,作为引导企业渡过难关、把党和政府关心支持传递到企业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是领导重视。市委市政府作出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工作部署后,市四套班子领导率先垂范,带领各联系挂钩部门到镇(街道)亲自部署,亲自制定方案,亲自带队调研;各牵头部门认真负责,精心组织;其他有关部门积极参与。

三是工作扎实。各联系挂钩镇街道牵头部门在市联系挂钩领导的带领下与各联系挂钩部门一起采取走访、座谈、发放需求表调查等形式,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听取各方意见,梳理各类问题,基本摸清了当前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许多镇街道还把问题梳理到企业,针对性很强,工作很扎实,如国土资源局牵头的黄姑组对走访的每个企业碰到的困难和问题都进行了梳理;外经贸局牵头的*经济开发区(*街道)组通过走访企业既发现了企业当前生产经营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又梳理了需要市里和*经济开发区(*街道)关注和解决的问题,等等。

当然,在肯定前阶段工作成效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工作的不平衡性:一是部分组只分析面上问题,没有把问题分析到具体企业,缺乏针对性;二是有的问题梳理得比较粗,只分析问题,没有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也没有提出应该由谁来办理。另外,前段时间市府办下发了关于开展企业服务需求调查的通知,从今天交流的情况看,谈到发放企业服务需求调查表的单位还不多,此项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化。

二、抓住几个环节,着力解决问题

开展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目的是摸清底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从而实现*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前阶段工作主要是深入企业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接下去工作主要是梳理问题、研究措施、解决问题。各联系挂钩牵头部门要对前段时间走访企业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分门别类,能解决的要马上解决,该由镇街道解决的由镇街道解决,需市有关专业服务组解决的则对口提交。

从前阶段走访企业了解情况看,目前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类。一是企业的认识问题,表现在对法律法规政策了解得不清楚,提出的想法与现行的法律法规有冲突。如企业提出现在职工工资每月发清后企业员工流动频繁,能不能由市政府出个规定让企业先发一部分工资,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对这类问题需要我们通过走访企业宣传法律法规进行释疑。二是企业自身的问题,存在的问题应该由企业自身解决。如有的企业建筑容积率不达标通不过验收,对这类问题应进行分类处理,对现行建筑容积率规定之前的应按原规定执行,现行规定之后的应按现行规定执行。还有如员工流动问题,企业应该研究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拴心留人环境。三是镇街道的问题。如征迁的问题、治安的问题、对企业服务的问题包括企业与市级机关有关部门的联系问题,这类问题应该由镇街道予以解决。四是需要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要抓住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对口移交,分级办理。对本次梳理出来的需要市级机关有关部门牵头解决的问题,由各联系挂钩镇街道牵头部门列出具体表格,将每一个问题梳理清楚,提出解决问题的专业服务组或牵头部门,涉及8个专业服务组的移交给相应专业服务组解决,涉及专业服务组以外的移交给相关的主管部门解决,涉及到由镇街道解决的移交给镇街道解决。各联系挂钩镇街道牵头部门要将需交办的问题梳理后报市府办和市效能办,由市府办统一汇总进行对办,并将汇总情况分送市四套班子领导。

二是落实办理责任。各专业服务组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对各联系挂钩镇街道牵头部门梳理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按照专业服务组牵头部门或相关主管部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主管部门负责的原则,落实具体办理的领导和职能科室并对外公布。各镇街道也要建立相应的机制负责解决应由镇街道解决的问题。关于企业服务需求调查表由各镇街道负责收集后交市经贸局汇总分析。

三是限时解决。各有关部门在收到梳理移交的问题后,要分别轻重缓急、分门别类,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办法。凡属部门职能范围内应该解决且已经具备解决条件的应该在十五个工作日内予以解决;对应该解决而目前尚欠条件的应该提出办理的通道,落实帮助解决的人员并提出办理时间;对历史遗留问题由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在二十个工作日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一致意见后及时予以解决,如果需要提交市政府研究的由主管部门提交市政府研究;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由主管部门向企业讲清情况,对涉及需要嘉兴市级以上部门解决的问题由主管部门负责领办。

四是销号办理。对这次梳理出来需要市级机关有关部门解决的问题实行销号制,各专业服务组和相关主管部门要对应该解决的问题实行动态管理,解决一个,销号一个。各专业服务组牵头部门和相关主管部门要每周将交办问题的办理情况报市监察局和效能办,由市监察局和效能办进行销号管理。

五是加强督查。为使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能够扎扎实实地推进,真正取得实效,真正取信于企业,建立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督查制度,由市纪委(监察局)和效能办对专项活动进展情况、问题解决情况进行督查,每半月对各组各类问题解决的进度、措施及销号情况进行一次通报,及时总结推广好的经验和做法;每月一次结合项目推进督查对点上的问题进行现场督查,通过督查,掌握进度,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从而推动各项工作的平衡开展。

三、对下一步工作的几点要求

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才刚刚开始,前段时间只是走下去,今天把问题拿上来,也是一次交办。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今天召开工作例会并不意味着此项工作的终结,而是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深化此项工作。对下一步如何深化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提三点要求。

(一)深化认识。当前国际经济形势总体放缓,美国次贷危机尚未见底;13日,日本公布的二季度的GDP增长率换算成年率为负增长2.4%,而我市与日本经贸关系非常密切,这对我市对外贸易将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国内经济下行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强,7月份当月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3.3个百分点,比6月份回落1.3个百分点,从年初的防止经济过热转变成现在的防止经济下行风险,一旦经济出现严重回落,不但会危及经济金融安全,而且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在这样的情势下,我们开展百名局长“下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促发展”专项活动,是党和政府对企业的关心和关爱,是各部门开展“树创”主题实践活动、推进“两创”的重要载体,是市级机关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共克时艰、共渡时难的实际行动,也是政府各个部门体恤实情、接受教育、转变作风的重要途径。

篇7

一、强化教育,规范管理,解决干工作、做事情不认真问题。

一是强化职工思想教育,提倡认真和较真精神。要定期召开座谈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其自觉端正工作态度,增强事业心、责任感。

二是要不断完善岗位责任制,把岗位责任制作为衡量、评价员工工作标准的尺度,使其提高工作标准,严格自我要求。

三是要规范日常工作管理,提倡扎实、踏实作风,强化纪律意识,加强对违规违纪行为的处罚。

四是要明确工作时限。各科室、网点布置工作要有时限要求。员工做工作要有时间概念,当天能完成的必需完成,提高工作效率。未在限期内完成的工作每拖延一天罚款100元,同时扣工作积分卡1分(领导批准的除外)。

五是要认真执行组织和领导的决定,服从组织领导的安排,不找任何借口,完成组织和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对组织安排的工作不服从的下岗待分配,下岗期间只开生活费;对支行开展的各项活动不参加的扣工作积分卡6分(特殊情况经领导批准的除外)。

二、强化学习,解决工作缺乏主动和热情,钻研业务风气不浓问题。

一是要提高工作主动性,对于本职工作不能等待领导吩咐、提醒;增强服务的主动性,服务客户要热情、周到。

二是各科室、网点要根据本部门职能、员工综合素质自主制定学习计划,扎实业务知识;要定期召开业务座谈会,探讨、交流和解决业务中出现的问题。

三、强化创新,鼓励创新,支持创新,解决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动力不足的问题。

一是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通过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思考问题解决方法来提高发现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不断学习、借鉴先进的工作方法,丰富业务、管理、服务方面的举措,增强本岗位、本部门工作创新能力。

四、其它方面

一是各部门负责人要经常开展谈心活动,了解员工思想,消除员工工作畏难情绪,克服厌战心理,增强其工作信心。

二是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与配合,员工之间要加强沟通与协作。

篇8

一、指导思想

按照“合理的要快办,无理的要解释、违法的要打击、失职的要追究”的工作要求,以维护稳定为第一责任,以“金桥行动”为抓手,组织机关全体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民意、破解发展难题,化解社会矛盾、融洽干群关系,转变机关作风、促进发展稳定。

二、对象范围

局机关所有工作人员都要参加下访活动。局领导班子成员到分工联系镇下访;各科室要按照局统一部署和实施方案要求,及时排查出本科室重点热点问题和重点对象,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下访方案,报局“金桥行动”领导小组。局“金桥行动”领导小组要根据本部门重点热点问题和重点对象,组成有科级领导带队的下访工作小组,负责处理解决相关问题,实行包案处理。

三、重点任务

1、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各科室要重点排查化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局领导班子成员要率先垂范,集中时

间、深入基层,重点协调解决联系的镇区和分管范围内的疑难复杂问题。对重大问题,应提出处理意见,报请主要领导或通过集体会办的方式研究解决。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事要解决”的要求,协调解决本部门的矛盾纠纷和突出问题。

2、扎实开展“积案处理突击月活动”。重点是:对上级交办的尚未化解的案和近期排查出的重点群体性问题,逐案分析问题发生原因,逐案落实处理稳控责任,逐

案研究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集中精力、精中力量、落实责任、限时办结。局领导班子成员和各责任科室在下访活动中,要按照“三个凡是”(凡是有政策依据的,立即办;凡是与政策搭边的,力争办;凡是虽然没有政策依据,但合情合理,在面上不会形成攀比的,想法办)的要求,把积案化解作为重点,力争问题有效处理,重点人停访息诉。对暂时无法化解的,要研究制订切实有效的稳控措施,确保将重点人员稳控在当地,确保不发生进京非访、到省进京集访。8月下旬,局“金桥行动”领导小组将专题听取各责任科室化解情况汇报。9月5日前,各责任科室要将每个重点问题的化解情况和稳控措施落实情况以书面形式报局办公室。

3、突出抓好安全生产方面的隐患整改。安全生产方面要重点督促市殡仪馆、市社会福利院、市大厦、市救助管理站等单位安全方面存在的隐患整改情况,努力在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发生。

在下访活动中,要认真排查解决可能引发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问题,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四、工作要求

1、落实下访工作责任。要按照分层分级的要求,进一步落实下访工作责任。要重点抓好包案重点问题的处理。局将成立局“金桥行动”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局“金桥行动”牵头工作。局领导班子成员在下访过程中,要深入基层,直面矛盾,切实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对在下访活动中搞形式、走过场,敷衍失职而发起社会不稳定,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严肃责任追究。

2、加强下访工作宣传。局办公室要切实加大宣传力度,造浓下访的舆论氛围。要提前将下访活动的时间、地点向群众公布,进一步畅通渠道,接受群众投诉,接受社会监督,确保下访活动取得实效。

篇9

一、指导思想

以“深入实际、破解难题,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题,围绕作风建设年活动要达到的目标和基本原则,以搞好“四项活动”、建好“六项制度”为重点,加强对全县作风建设活动开展情况的监督检查,巩固和扩大思想作风整顿活动成果,推动干部作风不断转变,推动发展环境特别是政务环境不断优化。

二、督导检查的重点

1、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落实情况。看各乡镇、县直各部门是否成立了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看活动是否按照方案和基本原则组织实施的、作风建设的深厚氛围形成了没有;看干部队伍作风存在的思想解放不够、大局意识不强、开拓精神不足、工作作风不实、工作效能不高、法纪观念不牢等不符合、不适应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看作风建设活动是否达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坚定性有新提高,推进改革创新破解发展难题的能力有新增强,服务创新创业、促进科学发展的环境有新优化,拒绝理由、雷厉风行、狠抓落实的作风有新改进,应对风险挑战、推进富民强县的实践有新业绩的目标要求。通过督导检查,推动“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树立新形象、夺取新胜利”工作主题和“保增长、调结构、强基础、惠民生”总要求的落实。

2、“四项活动”的开展情况。重点看各乡镇、县直机关部门是否结合实际开展“四项活动”活动,是否有研究、有分工、有目标、有措施;看是否落实了联系点制度、任务是否清楚、是否深入下去进行蹲点调查研究、时间落实了没有、活动开展了没有、“双结对、双服务”活动是否落实到位、制定了哪些服务基层、推进科学发展的办法和举措;看是否坚持了“恳谈日”制度、决策是否民主;看“服务窗口亮起来工程”落实了没有,服务内容、服务标准、服务程序公开了没有;看是否设立“绿色通道”、有无专人负责、基层和群众办事方便了没有;看是否实行破解难题的责任制,经济社会发展的难点问题、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党建工作的重点问题解决没有。

3、“六项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看各乡镇、县直机关部门是否建立和实施了“六项制度”;看服务发展、服务群众方面的具体措施是否向社会公开,看承诺事项是否按照承诺要求得到落实;看门难进、脸难看、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是否得到解决,发展环境特别是政务环境是否得到优化;看职能部门是否推行了一站式服务,基层和群众办事程序是否简化、办事是否方便,是否做到急事急办、特事特办。

4、认真解决影响作风建设年活动深入开展、制约发展环境优化和人民群众及客商普遍关注、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要把具有政府审批职能的部门,群众关注的热点部门以及这些部门的重点人群作为监督检查的重点,对发生在这些部门和人群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坚决从严查处。

三、督导检查的形式

1、通过康保报、康保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和网络向社会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电子信箱、设立举报箱等,受理各方面的投诉和举报。

2、召开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民主评议参评员、效能监督员、企业负责人、基层干部、群众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见面会,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建议。

3、采取明察暗访、随机抽查、督查督办、定期通报等措施,对机关干部特别是执法执纪部门和窗口服务单位干部履职情况进行检查。

4、利用新闻媒体对大局观念不强,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服务态度差、吃拿卡要等破坏发展环境和影响我县对外形象的人和事进行公开曝光,对当事人和单位负责人要进行诫勉和警示谈话。

5、加大问责力度,对作风建设年活动中违规违纪行为要坚决查处,严肃追究单位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对问题严重、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要抓住不放,严肃查处。

四、工作要求

1、要高度重视。加强督导检查是推动工作落实非常有效的一种手段,要高度重视加强对作风建设年活动开展情况的督导检查工作,推动作风建设年活动各项要求和具体措施得到严格落实,确保干部思想真触动、问题真解决、作风真转变、工作真落实。

篇10

关键词:开放创新 创新中介 中介网站 中介机制 科研 InnoCentive

分类号:G312

引用格式:韩颖颖, 樊文强, 王志博.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特征、案例及启示[J/OL]. 知识管理论坛, 2016, 1(1): 47-52.[引用日期]. http:///paperview?id=11.

1 引言

开放式创新(open innovation)系由技术创新理论演化而来。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企业仅仅依靠内部研发部门进行创新活动已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和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H. Chesbrough在“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一文中正式提出开放创新这一概念,指出“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利用内部和外部的创意,由内、外两条路径通向市场”[1]。开放创新提倡企业充分利用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来帮助企业解决难题,创建新产品、新市场,或提高创新效率[2]。同时,在开放创新环境下,自主创业、初创企业的发展也更加活跃。开放创新强调外部知识资源对创新的重要性,因此企业与外部的有效连接和交互对开放创新十分关键。

在企业外部,大学和科研机构是主要的知识资源来源,利用学术部门及其科研人员的专业才能开展技术创新对企业尤为重要。开放创新主要从企业的角度来进行定义,实际也可以从学术部门的角度来看开放创新。对学术部门而言,也可以充分利用内外部的各种资源和力量来解决科研难题,提高科研效率,促进科研成果的商业化。可以说,企业与学术部门之间的有效对接,对技术创新和科研创新来说均十分重要。

开放创新是多主体参与的创新过程,除了企业和学术部门,社会大众、投资人、政府等也不可缺少。为了促进开放创新,出现了多种旨在将各种资源聚集在一起,促进彼此建立连接,从而共同创新的平台和环境。这些平台和环境在开放创新的过程中扮演着创新中介的角色,存在于国家创新系统、区域创新系统或产业创新系统中[3]。在具体组织类型上,创新中介包括行业协会、商会、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研究联合会、技术转移中心等组织[4]。

随着技术与市场的不确定性增大,知识资源更加网络化、多样化且具有高流动性以及大众参与对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增大,创新系统的开放性和灵便性需要增强,这对创新中介提出了更高要求。伴随着万众创新、大众创业发展潮流的兴起,各种众创空间不断涌现,包括“交流社区+开放办公” “线上媒体+线下活动” “创业教育+联合孵化” “开放技术平台+产业资源支持”等多种运营模式[5]。这些创新创业平台将创业者、知识工作者、投资人、企业、学术部门、社会大众以及政府部门等聚集起来,为各主体之间的连接和交互提供支持。

与此同时,纯线上或以线上活动为主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也开始出现并不断发展。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依托网络虚拟空间,能够突破地域和时空限制,将世界范围的创新和知识资源聚集起来,为开放创新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和服务。本文首先对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特征进行简要介绍,然后以InnoCentive为例进行案例分析,最后初步探讨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对学术部门科研活动的影响和启示。

2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概念和特征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是指通过互联网为开放创新提供中介服务的网络平台,是基于网络环境的一种开放创新平台。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是开放创新平台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与其他创新中介一样,其主要作用在于:①构建技术转移和扩散的桥梁,成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纽带;②提供有助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产学研相互合作的中介服务,形成开放创新、协同创新的支撑环境[6]。与其他创新中介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其中介功能主要基于网络环境实现,能够广泛连接企业、科研机构、大众、投资者以及政府等创新主体,通过网络来实现各创新主体的关系建立、交流互动和合作过程管理。借助网络技术优势,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与各创新主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具有动态开放、服务便利、灵活、跨区域、网络覆盖范围广、知识资源丰富、活跃度高等特点。对企业来说,企业对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利用创新中介网站对外寻求帮助,一方面使技术创新继续进行,从而减少项目搁置造成资金浪费;另一方面,通过与外部资源的相互整合,加快创新、提升创新质量。实际上,企业也可以通过自建网络平台或者借助公共社交网站对外信息,寻求外部资源进行共同创新。但企业门户网站受众较小,主要是门户网站的访问者,会错过大量潜在的优质参与者,甚至导致无人问津。在Facebook、豆瓣、微博等社交网站上任务,相关信息很容易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无法与优质参与者建立连接。而专业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聚集了大量各领域的科研人员和技术人才,能够实现有效的资源汇集和对接,从而提高成功率、节省成本。同时,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提供了一个知识交流的空间,网站用户在此分享想法,产生思维碰撞。

目前国外已经建立了不少具有开放创新中介功能的网站,如InnoCentive、Marblar、Innoget、Presans、Inpama、GenIE等。这些网站在所面向的产业领域或服务对象上各有侧重,在服务机制、服务范围上也有所不同。比如美国的InnoCentive集中于化学和生物领域的开放创新中介服务;英国的Marblar的目标是“使科技发现得以应用”,科学家可在该平台他们的科技成果,寻求这些成果的实际应用途径;西班牙的Innoget旨在将需求发明发现的人与生成发明发现的人连接到一起;法国的Presans提供一个搜索引擎,帮助用户在包含百万计专家的专家库中寻找匹配的合作者;德国的Inpama帮助科学家和发明者将他们的专利应用于市场;印度的GenIE提供了一个分享思想和寻求合作的平台。

企业和科技人员是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重要用户。有的网站以企业用户为主导,即由企业来创新需求,科技人员提供解决方案,代表网站有InnoCentive。有的网站以科技人员为主导,即科技人员自己的发明发现,其他用户来提供商业应用方案,代表网站如Marblar。有的网站则没有明确的主导方,企业用户、科技人员及各类用户都可以基于兴趣自愿参与创新活动,自发寻找创新成果、实现转化。前两种网站可称为众包模式,后一种网站可称为众创模式。众包是由明确的发包方(创新需求方)发出创新需求,大众承揽创新任务或寻求解决方案的特定模式;而众创没有明确的发包方,也没有明确的承揽任务方,主要是基于某一平台自愿参与创新活动[7]。

在我国,也存在一些供任务或需求,寻求参与者或解决者的中介服务网站,如猪八戒网、任务中国、微差事等。但这些网站中的是低创新性和低技术性的任务,大多没有太高技术门槛,或者是常规性的技术任务,或者是日常生活中的小问题。这些任务与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中的技术创新、发明发现有着本质的区别。下文对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典型案例InnoCentive进行介绍,重点对其中介功能的实现方式进行分析。

3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的功能及其实现――以InnoCentive为例

InnoCentive由世界著名制药企业美国礼来公司于2001年创立,名字取自innovation(创新)和incentive(激励)的组合,是较早实施以奖励激励为机制的众包网络社区之一,现在已成为以化学和生物领域为重点的有影响力的开放式创新中介网站。该网站定位于将全球领先企业的问题与顶级科学家相对接,各取所需。网站用户分“求解者”和“解决者”两大类,其中求解者又包含政府、非盈利机构、合作伙伴、公司4类,需交纳一定的会员费才可访问和使用平台;解决者面向的是公众群体,可以免费注册,但主要为科学家、工程师和各类科研人才。从其网站信息可知,InnoCentive目前聚集了来自世界近200多个国家的20多万名问题解决者,其中包含众多科技人才,该网站的求解者包括NASA、波音、宝洁、礼来等大型机构和跨国企业。

创新中介必须拥有某些有价值的、稀缺的、难以替代的功能,否则供需双方会撇开创新中介进行直接连接[8]。创新中介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必须向供需双方展示其价值所在。 J. Howells将创新中介最常见的功能概括为以下10项:①预测和诊断;②检测和信息处理; ③知识加工和知识组合;④把关和经纪;⑤测试和验证;⑥认证;⑦鉴定和规范;⑧成果保护;⑨商业化;⑩结果评价[9]。InnoCentive作为一种基于网络的新型创新中介,也具有创新中介应该发挥的重要功能。本文将InnoCentive的创新中介功能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并对各功能的实现机制进行介绍和分析。

3.1 帮助求解者获取外部创新资源

在开放创新过程中,能够接触到大量潜在的外部资源至关重要,InnoCentive为创新求解者提供了大量的优质外部资源,即顶尖的科学家。传统模式下,企业与科技人员合作关系的建立是基于传统的人际关系网络的;而在InnoCentive这类网站模式下,企业与科技人员合作关系的建立则是基于动态的网络关系。前者可以被认为是从强人际关系转换而来的合作,关系构建成本较高;而后者可以被认为是由弱网络关系转换而来,关系构建成本要低很多。而且,基于网络关系,企业可接触到的外部创新资源的数量更大、范围更广、类型更多样,这无疑对企业创新需求的高效满足提供了有利条件。

截至2008年,64家求解者共在InnoCentive上张贴800多个挑战任务,其中348个已由 16 500个解决者解决[8]。2015年1-10月,共发出50余项挑战任务,接受某项挑战的解决者人数分布在200-300人之间,最高达到650余人。从每项挑战的参与者所在地区分布来看,参与者遍及全球各地。可见,InnoCentive可以帮助创新求解者接触到世界范围的外部创新资源,并吸引大量人员参与问题的解决。

3.2 对需求信息进行把关与处理

进行创新需求的表达是实施开放创新的第一步,也是十分关键的一步,InnoCentive可以帮助求解者进行有效的需求表达。求解者在公布挑战任务前,会先将挑战发给InnoCentive。InnoCentive会先对创新需求进行处理后,再把挑战张贴出来,包括每项挑战的简要说明、相关要求、截止日期、奖酬方法等。

据InnoCentive首席执行官D. J. Car-roll介绍,InnoCentive的雇员主要是各业务领域的学科专家,他们的主要工作是帮助求解者分析其所面临的难题并准确描述该挑战,并吸引更多科学家(解决者)的关注[10]。依靠自身在特定领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InnoCentive能够准确界定求解者面临的问题。InnoCentive将挑战分为意念、理论、实践、电子化实践四大类[11]。意念挑战是指一种想法的头脑风暴,比如新产品、技术问题的创新解决方法等。理论挑战不同于意念挑战的是,理论挑战需要解决者证明方案是否可以转变为最后产品或者能否解决问题,理论挑战的任务持续时间长,同时酬金也相对意念挑战更高。实践挑战要求解决者对求解者的问题提供进一步的具体解决方案,并运用到实际中。解决者会被给予更多的时间去阐述草拟的方案,同时报酬也会上升。电子化实践挑战中,企业通常已经发明了一种新技术,只是需要寻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

3.3 对解决方案进行评估

除了帮助求解者准确需求信息,InnoCentive还会帮助求解者对返回的解决方案进行质量和有效性方面的评估。根据挑战任务的说明,解决者提出的解决方案将由InnoCentive的员工进行审核,如果满足标准,解决方案被提交,将从众多的方案中挑选最优方案,只有有效的或者最佳的解决方案才能够得到奖励[8]。InnoCentive凭借自身的知识对解决者提出的方案进行准确评价和评估,一方面可以保障第三方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求解方选取解决方案的效率,从整体上提高开放创新的效率和成功率。

3.4 保障求解者与解决者进行有效沟通

求解者的需求可以在InnoCentive上进行某种程度的公开,但解决者的解决方案则需要有特定的保密措施。为了确保求解者与解决者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并提供有效的信息保护,InnoCentive创建了供问题求解者和某个问题解决者单独沟通的黑箱。双方之间的沟通,其他参与者无权查阅。但InnoCentive有权检查任何一个黑箱的任何交互过程,以便及时发现沟通中出现的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法。InnoCentive长期的服务历史和著名的客户案例,增加了双方对其的信赖[10]。作为两者的桥梁,InnoCentive的科技团队同时也负责回答解决者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

3.5 建立有效的信任机制

处理好求解者与解决者之间的信任问题,是开放创新中介网站面临的重大挑战。其一是与酬金奖励相关的信任问题。设置合理的奖励机制可以帮助求解者吸引大量解决者参与到挑战任务中,求解者会根据具体的任务类型和难度提供酬金,酬金在500美元到100万美元之间不等。为此,InnoCentive需要确保求解者具有支付解决方案酬金的资金,并确保酬金可以发放到有效方案提供者手中。与传统的一对一合作不同,基于InnoCentive的众包式开放创新中,一项创新问题会被多个解决者同时解决,会产生多个解决方案。而只要是有效的解决方案都会得到奖励。为此,InnoCentive需要对解决者提供的方案进行准确评价,将所有符合标准的解决方案均呈递给求解者。同时确保每一有效方案提供者都可以得到事先约定的奖励,防范求解者不支付承诺的奖励,或者进行不合理支付。

其二是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信任问题。问题求解者问题后,会提供一个摘要给所有问题解决者,便于其浏览。问题解决者在决定加入解决者行列前,可以了解所需解决问题的摘要、参与解决的人数等信息。问题解决者在申请解决问题之后,InnoCentive会提供一个法律文书,要求问题解决者在线签署,完善个人信息,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知识产权等[12]。只有在签署协议并同意协议当中的各项责任和义务之后,解决者才有权了解到挑战的具体细节和要求。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双方的沟通在特定的暗箱中进行。问题解决之后,按照协议中的约定划定解决方案的所有权。也就是说,InnoCentive在整个过程中既要防止求解者的技术流失,又要防止解决者的利益受侵害。

4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对科研的启示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是一种新型的创新中介,为开放创新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环境,构建了一个有效连接企业与科研人员的动态网络。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不仅为企业提供了创新支持,也为学术部门的科研提供了机遇,有助于彼此对互补性创新资源的获取。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为新时代学术部门科研的开展带来了诸多启示。

4.1 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选择科研方向

科研人员可通过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和创新诉求,对自己所开展科研项目的市场化前景进行审视,按照企业的需求调整自己的科研线路,甚至开启新的研究。科研人员还可以根据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中的信息分析自己的科研项目与同行相比是否处于前沿,由此明确或调整自己的科研方向。

4.2 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构建产学合作关系

产业界和学术界紧密合作已经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发展趋势,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为构建产学合作关系提供了一种新的路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模式下,企业与科研人员的关系是动态化和开放式的。企业可接触大量的潜在科研人员进行合作,科研人员也可接触多个有需求的企业进行合作。一项创新需求的解决者并不唯一,而是可能有多个解决者同时提供解决方案。科研人员可根据自己的科研基础或已取得的成果积极主动地与相关企业构建联系,参与创新任务的解决。科研人员不仅可能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构建多种合作关系,还可能形成新的稳定的合作关系。

4.3 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实现科技成果转化

当科研项目或已有科研成果与企业的创新需求相匹配时,便形成了一个很好的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机会。除InnoCentive这种以企业创新需求为主的中介网站之外,还有一些以科研人员自己的发明发现为主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如Marblar、Inpama。科研人员可以借助这类中介网站来自己的科技成果,探索发明发现的实际应用,寻找可帮助科技成果实现商业化的企业,从而实现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4.4 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激发创新思维

开放创新中介网站将企业、学术部门、社会群体、投资人、政府组织等联系在一起,突破时域和地域的限制,形成一个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知识网络。科研人员可选择感兴趣的创新任务提出意见或者参与其中――即使不能解决难题获得奖金,也可以通过这种网站了解业界的创新需求,了解相关领域的进展,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展示自我。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为科研人员提供了跳出固定思维或者想法框架的环境,科研人员可与企业、其他科研人员、大众等进行互动交流,激发创新思维。

4.5 以更加开放的理念开展科研创新

学术部门应以更加开放的理念来开展科研创新,开放组织边界,促进多方力量参与。学术部门可以借助开放创新中介网站,与更多利益相关者共同进行科研创新。在提高保护知识产权意识的同时促进科研创新知识的合理外流和吸收,促进学科交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学术部门应该重视外部创新力量的搜寻、识别、获取和利用,将内部创新力量和外部创新力量有机整合到一起,提高创新效率,增强创新能力。

目前来看,我国尚缺乏成熟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这对我国企业的开放式技术创新和学术部门的开放式科研创新活动开展来说无疑是一个遗憾。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发展背景下,相信类似的开放创新中介网站能够在我国快速萌发和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 Chesbrough H.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2003.

[2] 陈劲, 陈钰芬. 开放创新体系与企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J]. 科研管理, 2006(3): 1-8.

[3] 张超. 支持开放式创新的企业研发平台功能及建设研究[J]. 学习与实践, 2013(12): 71-78.

[4] 吴晓妹, 王章豹, 黄希婷. 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中介服务体系的构建与运行[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7, 24(1): 134-137.

[5] 刘春晓. 创新2.0时代:众创空间的现状、类型和模式[J]. 互联网经济, 2015(8): 38-43.

[6] 李柏洲, 孙立梅. 创新系统中科技中介组织的角色定位研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0(9): 29-33.

[7] 刘志迎, 陈青祥, 徐毅. 众创的概念模型及其理论解析[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5(2): 52-61.

[8] 李文元, 向雅丽, 顾桂芳. 创新中介在开放式创新过程中的功能研究――以InnoCentive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2012(4): 54-59.

[9] Howells J. Intermediation and the role of intermediaries in innovation[J]. Research policy, 2006, 35:715-728.

[10] 徐宏宇. 科技攻关新模式:探索开放式创新[DB/OL]. [2015-10-01]. http:///list/list.aspx?id=2829.

[11] Schildhauer T, Voss H. Innovation and crowdsourcing in the sciences[C]//Bartling S, Friesike S. Opening science: the evolving guide on how the Internet is changing research, collaboration and scholarly publishing. Heidelberg: Springer, 2014: 255-264.

[12] 尚珊, 苗菁.中美虚拟咨询企业知识服务中的运作机制比较――以InnoCentive公司和疑客中国为例[J]. 图书情报工作, 2010, 54(8): 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