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学法工作建议范文

时间:2023-03-26 03:36:3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干部学法工作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干部学法工作建议

篇1

【关键词】医院;政工干部;“两学一做”;“关键群体”;实效性

“两学一做”是“学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的简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加强自身学习,提高综合素质,更好适应新情况和新形势,提高工作效率。事实上,医院政工干部主要负责开展医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凝聚医护人员力量,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为此,在“两学一做”活动中,政工干部要发挥“关键群体”的作用,做好引导工作,激发政工干部的热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率,为医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一、“两学一做”活动对医院政工干部的要求

(一)把握正确的方向,改进医院政工干部的作风和态度。加强“两学一做”活动,发挥政工干部的“关键群体”作用,能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激发他们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高政工干部为医院服务的水平。医院政工干部要找准正确的方向,用正确的思想武装自己,不断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各种措施,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发挥在实际工作中的带头作用。进而提高自我,改变工作作风,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保持同医护人员的紧密联系,为医院发展作贡献。

(二)增强敏感性,发现新问题并提出新观点。政工干部要增进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帮助医护人员排忧解难,发现新问题,提高敏感性,敢于提出新观点,实现新突破。通过“两学一做”活动,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加强自身修养,增进医院政工干部和广大医护人员的联系,加强交流。发现医院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医护人员的困难,对医护人员进行心理辅导,疏导他们的情绪,解决他们的困难。另外还能促进医护人员作风改进,密切相互联系,促进医院政工干部工作效率提升。

(三)具有超前性,做好各项工作的谋划。对“两学一做”的每项工作都要谋在前、想在前、做在前,提前介入、超前谋划,做好预案。对实际工作冷静分析,善于提炼观点,及时判断下一步将怎样做,提高工作方案的预见性。政工干部要努力提升自己,以身作则,发挥表率作用,敢于坚持原则,创新方法,有效应对日常工作。

(四)确保实效性,落实“两学一做”活动。全面把握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推动“两学一做”顺利开展,增强工作实效性。有必要提高政工干部的综合素质,通过采取措施加强“两学一做”活动,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调研,更为清楚地掌握医护人员基本情况,明确教育活动的突出问题。进而有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加强过程管控,做到有计划、有布置、有检查、有评比、有考核,提高医院政工干部工作的实效性。

二、医院政工干部“两学一做”活动发挥“关键群体”作用的意义

(一)明确方向,引导医护人员的日常行动。通过加强“两学一做”活动,能有效约束和规范政工干部的日常行为,深化他们对“两学一做”的认识。并明确工作方向,应用所学知识指导日常行动,进而有效投入工作中,让政工干部为医院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适度超前,增强医护人员的约束力。加强“两学一做”活动,发挥政工干部的“关键群体”作用,从而更为有效地约束政工干部的日常行为,自觉接受制度规范和约束,提高工作方案的预见性、超前性。并在这些规范的指导下,加强管理控制,落实“两学一做”活动的各项要求,遵循共同规范,努力做好每一项工作。还要促进政工干部加强修养,明确“两学一做”活动的要求,让政工干部更好地适应医院发展的需要。

(三)确保实效,提高医院服务质量和整体形象。医院的服务理念、整体形象、信誉度和影响力等,都能通过“两学一做”活动开展宣传。要发挥政工干部的“关键群体”作用,提高工作实效性,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它的魅力,扩大医院影响力,创建服务品牌,促进医院的影响力和竞争力提升。

三、医院政工干部“两学一做”活动发挥“关键群体”作用的对策

(一)加强医院政工干部的学习活动,把握方向性。医院政工干部要不断加强学习,落实“两学一做”的要求,提高理论修养水平、社会观察能力、分析和判断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要掌握和领悟“两学一做”的意义和要求,主动接受这些知识,并将其转化为自觉行动。通过专题讲座、现场授课、参观学习、调查研究等形式和途径,学习“两学一做”的内容、目的和要求。还要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中国梦”、系列重要讲话等。通过学习,把握正确的方向,不断提高综合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地发挥“关键群体”作用,提高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二)密切政工干部与医护人员联系,增强敏感性。密切与医护人员的联系,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念,努力突破,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为做好这项工作,离不开“两学一做”活动。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弘扬求真务实态度,加强医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政工干部要深入医护人员之中,倾听心声,实施心理援助计划,疏导情绪,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通过“两学一做”活动,提高对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认识,并在实际工作中转变态度和作风,促进政工干部的工作水平提高。

(三)调动医院政工干部参加实践活动的热情,推动工作方式创新。要让政工干部参加社会实践和锻炼,提高他们担当重任的能力,切实加强锻炼,提高实践能力,增强责任意识,促进“两学一做”活动实效性的提高。重视调查研究,根据“两学一做”活动的需要,创新医院政工干部工作思路,结合医院基本情况,考虑时代新特征和新要求,做好调研工作,并进行创新。当前,网络时代的到来加快了信息传播的速度,使各种信息传播与获取具有即时性特点。在这样的背景下,要全面把握医院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况,对有关问题深入思考与研究,创新调研思路,提高工作水平。政工干部要提高综合素质,增强驾驭全局的能力和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根据调查信息及时作出科学、正确的决策,顺利开展“两学一做”活动。医院政工干部开展日常工作时,应该打破常规思维习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站在实践高度,创新思维,拓展思路,更为全面地把握实际情况。并作出有效决策,发挥“关键群体”作用,推动医院“两学一做”活动顺利开展。

(四)重视医院政工干部自我完善和自我教育,提高综合素质。政工干部的自律水平、管理能力高低必须与工作有效结合,将自我修养深入落实到工作中。进行自我批评和自我完善,注重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提高。时刻自省,反思行动是否符合“两学一做”活动的要求,进行自我批评,检查并净化思想。敢于自我批评,提高自身修养,抵制不良风气侵蚀,防微杜渐。另外,医院政工干部还要做到慎独。“慎”是小心谨慎的意思,随时对不良思想存有戒备心理,“独”指的是独处、独自开展工作,具体是指医院政工干部在法律、社会、他人监督不到的情况下,也要严格按法律法规、相关规范开展工作。廉洁自律,严格按规定办事,提高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能力,不断反省、鞭策和激励自己,有效发挥“关键群体”作用,促进“两学一做”活动实效性提升。

(五)加强制度建设,确保各项措施具有超前性。建立健全完善的教育机制、预防机制、激励机制等,对各项工作进行超前谋划,为提高“两学一做”活动的实效性提供制度保障。

一方面,加强医院政工干部教育机制建设。加强医院政工干部教育培训,重视主观世界改造,坚定理想和信念,提高工作实效性。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电视、杂志、报纸等多种渠道和形式,加大“两学一做”活动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促进政工干部工作水平提高。要示范表率。政工干部要当好“火车头”“风向标”,勇做标杆,从严律己,以身作则,做好示范。要敢于坚持原则、敢于碰硬、敢于触及矛盾,既严抓严管又善抓善管,不做“老好人”。另一方面,加强医院政工干部激励机制建设。例如,提高医院政工干部待遇,包括福利、薪酬、奖金等,使他们在“两学一做”活动中保持积极性。推行绩效考核,对“两学一做”活动到位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进而激发医院政工干部主动性,为医院作出更大贡献。

(六)注重新型传媒技术应用,提升工作实效性。当前,微博、微信、移动电话等新型传媒技术应用较普遍。从医院政工干部“两学一做”活动实际出发,重视微博、微信、移动电话的应用,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例如,运用微博、微信学习内容,让政工干部学习和分享学习资料,交流心得。同时,微博、微信也可用于相互联系,让医院政工干部和医护人员的联系更为便捷,掌握医护人员思想动态,落实“两学一做”,发挥政工干部的“关键群体”作用,确保工作实效性。

四、结语

“两学一做”活动之中,医院政工干部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把握方向、增强敏感性、具有超前性、确保实效性,并发挥“关键群体”作用。此外,医院还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制度,重视新型传媒技术应用,努力实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让医院政工干部更好地融入“两学一做”活动当中,发挥“关键群体”作用。促进政工干部工作效率提升,为医院发展和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参考文献】

[1]本刊评论员.把“两学一做”落实在思想上和行动上[J].奋斗,2016(4):1.

[2]中心组学习参考.扎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J].理论与当代,2016(4):59-64.

[3]编者.“两学一做”学习教育22问[J].实践・党的教育版,2016(4):12-15.

[4]张英涛.“两学一做”活动要发挥“关键群体”作用[J].领导科学,2016(5)上:44.

篇2

一、突出“法治央行”主题教育,不断强化干部职工的法治理念

一是开展“法治央行推进月”活动,进一步宣传“法治央行”建设的要求和标准,调动全行员工参与“法治央行”建设的积极性与创造力。组织系统学习《南京分行“法治央行”标准化建设工作手册》和《南京分行“法治央行”考核验收标准》。

二是在中心支行系统内部开展“法治央行建设大家谈”活动,征询相关部门和岗位人员对“法治央行”创建以来的意见与建议,通过讨论与献言献策,提高各单位、各部门对“法治央行”考核验收的参与度与支持度。

三是围绕“法治央行”主题,编印其他单位部门的经验与做法,供各部门参考学习,积极组织相关部门与人员参加上级行的法律业务竞赛活动,以赛促学,进一步推动干部职工学法用法,营造建设“法治央行”的浓烈氛围

二、突出重点对象的学法用法,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一是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进一步完善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将依法行政相关理论、制度等内容,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的框架中,推动领导干部学法、知法、用法、守法,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意识和水平。

二是抓好执法人员的法律法规学习。积极探索适合行政执法人员的宣传教育新形式,学习以自学为主,结合培训、讲座、案例分析、观看影视作品等形式,充分运用网络、视频等先进信息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活动。坚持开展以案说法,剖析典型执法案例,研究带有普遍性的执法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或建议,指导、规范具体执法工作。

三是充分发挥普法联络员的作用。加强法制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出台普法联络员工作制度,明确法律小组的定位,最大限度发挥法律小组在普法工作中的作用。组织召开普法联络员工作会议及法律知识培训,充分发挥受训人员的辐射、带动作用,由普法联络员负责所在部门的培训,不断提高全体员工依法行政的水平。

三、突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金融知识教育普及程度

一是深化“送法下乡”活动。把金融消费者教育与法律服务相结合,开展送金融知识法下乡活动,通过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材料、沿路流动宣传等形式,讲解票据的使用和管理等社会热点问题,向社会宣传金融法律知识支付结算、农民工银行卡、国债、以及人民币辩假识假常识等金融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让老百姓尽可能多的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更多的金融知识,享受更多的金融产品,正确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金融合法权益。

二是深化法律进企业活动。开展调查研究,引导企业自觉守法。根据新形势下金融监管的要求,深入辖区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企业对金融法律法规政策的需求,针对企业在办理业务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总结,提出解决方法,及时告知企业,积极引导其自觉守法。利用执法文书、政策建议书等形式,通过针对性的普法教育,努力提高广大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的金融法制观念,帮助其建立自律机制,促进守法经营。

三是深化群众法制宣传活动。以贴近基层、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原则,通过各种活动来提高人民群众法治意识。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进社区、进街道活动,走上街头、深入社区接受群众咨询,发放宣传资料。运用板报、专栏、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进行广泛宣传,正确引导金融消费行为,帮助群众提高金融权益保护意识。

四、突出宣传形式的创新,提高金融法制宣传的实效性

一是定期召开金融机构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将金融法制作为会议的一项重要内容,向金融机构着力宣传人民银行的依法行政工作,营造更为有利的金融法制环境。

二是切实组织好“12.4”等法制宣传日活动,早计划、早安排,突出主题,广泛宣传、营造声势,扩大金融法制影响,彰显法治央行形象。不断丰富宣传内容和形式,在行政服务大厅和金融机构网点设立金融法制宣传点,注意运用法制宣传资料、板报、宣传栏、挂图等形式开展法制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活动。

三是高度重视运用媒体进行依法行政宣传教育,加强与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的联系,充分利用电视传媒、互联网等形式,加大金融法律法规的普及力度,不断提高法制宣传教育质量和水平。继续参加电台举办的“行风热线”节目,与百姓进行直接的对话交流,扩大交流的范围,扩大宣传影响。

篇3

二、试行“轻微违法行为首查不罚”制度。为了切实转变质监部门服务地方经济的观念,坚决纠正“执法就是罚款、罚款代替整改”的片面执法行为,梳理质量技术监督的相关法律法规,界定轻微的违法行为,作为“首查不罚”的主要依据,在全市范围内试行。

三、修订完善《罚没物品管理规定》。根据国家质检总局《质量技术监督罚没物品管理和处置办法》(20*年第16号令),对罚没物品的移交、保管、拍卖、销毁等程序作出明确规定,做到环环紧扣,不留漏洞。

四、抓好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的贯彻落实。法制员做到每卷必审,并建立阅卷登记;每半年组织人员对稽查大队的行政执法案卷进行审查评比,评选出优质案卷,结合年终考核给予奖励。

五、建立健全行政决策责任追究制度。适时召开民主恳谈会,听取干部职工对局党委局班子决策情况的意见和建议。坚持完善局财务公开制度,接受全体干部职工监督。

六、做好重新修订的机关内部管理制度的审核工作。对重点修订的《机关管理补充规定》、《聘用人员管理暂行办法》等8项内部管理制度,进行审核把关,特别是对涉及干部职工切身利益的条款,不得与相关的法律法规相抵触。

七、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和政协民主监督,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工作机制。

八、建立机关干部职工学法制度。根据市普法办的要求,制定局年度干部职工学法用法计划,提高全局干部职工法律素质。

九、及时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学习传达法制例会相关精神。根据市法制办法制例会的情况,结合局行政执法实际,及时传达贯彻会议精神,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工作。

篇4

近年来,我局以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为目标,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依法办事意识明显增强,财政制度建设不断加强,财政执法水平持续提升,财政权力运行逐步规范,促进了财政职能发挥。经过全局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局连续三年获得法治财政标准化先进单位,2014年被评为法治财政标准化建设示范点。

以“六五”普法为抓手,创新财政普法形式,持续推进财政普法工作。一是深化普法内容。按照规划纲要部署,深入宣传学习《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担保法》等基本法律,深入宣传《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法》等行政法律制度,深入宣传学习《预算法》、《政府采购法》、《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财经法规,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宣传和营造法治文化。二是突出普法重点。积极向领导干部普法,加强领导干部依法行政能力的培养;积极向财政干部尤其是基层财政干部、执法干部普法,提高财政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手段处理事务的水平;积极向广大财会人员普法,增强遵守财税法规制度的自觉性。三是扩大普法方式。放大财政局网站宣传功能,全天候向社会公众宣传财政法律法规,增强全社会对财政法规制度和财政政策的了解;继续做优“财政讲坛”,提升财政干部业务水平和法律法规运用能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形式,组织财政执法实务观摩,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善于运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进行教育,以案说法,警示违法后果。开展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研讨和征文活动,调动执法岗位人员思考进一步做好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的积极性,以巩固普法活动成果。四是严格执行普法制度。强化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党组中心组每年至少组织两次学法活动,党组成员率先垂范带头学习,并积极参加省、市财政部门和县政府法制办组织的各类法律学习培训;落实好新录用人员岗前法律考试制度、中层干部任职前法律考试制度,对补考仍未过关的,一律不予上岗、任职,促进财政法治建设走向规范化、科学化、常态化。五是健全普法架构。理顺普法机制,县财会教育中心负责财政普法培训的组织、管理、培训,各业务科室负责明确综合培训和业务培训内容,形成职责分工明确、工作范围清晰的普法培训架构。

近年来省厅对我局考核提出的整改建议,都集中在完善相关制度、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提高预算执行到位率、开展专项资金清理整合、加强绩效评价工作等,这些既是法治财政建设的重点,也是我们近年来工作的薄弱点,这些整改要求固然有我县财力因素等客观原因,也有我们工作缺乏一定的主观能动性,没有进行超前思考,统筹谋划。

篇5

一、强化组织领导,提升依法行政意识

1、落实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提高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水平。一是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推行领导干部述职述法述廉考评制度,深入开展公职人员学法、领导干部学法活动,健全领导干部学法用法监督、评价、考核机制。二是加强领导干部系统培训,全面、系统、多层次地组织领导干部学习、培训、交流,带领领导干部学习法律法规系统知识,宣传法治精神与服务理念,提高基层领导干部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

2、健全法制机构建设,落实依法行政工作职责。一是逐步配备具有法律专业技能的法制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依法行政业务工作,做好镇政府的好参谋、好助手和法律顾问。二是定期召开依法行政工作会议,研究制定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实施方案和具体措施,切实将依法行政的各项要求落实到政府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三是完善依法行政考核工作,将依法办事、政务公开等事项纳入镇机关部门、村委工作目标考核细则,作为各单位年度考核的硬指标,与各单位的评先评优和奖惩挂钩。

二、健全决策机制,提升行政决策水平

1、完善重大行政决策行为。一是全面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严格执行《镇重大事项依法决策制度》,落实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定相结合的行政决策程序。二是完善决策风险评估机制,凡涉及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都要进行社会稳定、环境、经济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处置预案,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三是健全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实行决策权和决策责任的统一。

2、健全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落实专人负责规范性文件合法性审核,对镇政府及下属部门制定的政策性、制度性文件进行监督审查,确保规范性文件的备案率、及时率、合法率达100%。同时,逐步落实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工作。

三、创新管理方式,提高行政管理效率

1、严格规范行政执法。一是健全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规范执法权限,理顺职责关系,解决重复执法、交叉执法等问题。二是建立健全反应快速的行政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在梳理行政执法依据的基础上,结合内部执法机构和执法岗位的配置,对执法职权进行分解。三是探索建立健全有效且简便易行的评议考核制度,把依法行政纳入行政机关和公务员考核指标体系,与其奖惩和晋级、晋职挂钩。四是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继续开展行政违法过错责任追究工作。

2、深化政府服务职能。一是加强镇便民服务中心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提高工作人员服务水平,加强服务窗口管理,完善考核机制,提高办事效率。二是进一步加强城镇管理和环境整治,开展无证网吧等专项整治,加强外来人口服务管理,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三是提高群众性自治活动,发挥村民委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四是规范政务信息公开,加快政府信息公开载体建设和更新维护,拓宽渠道,积极主动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努力实现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化和规范化,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四、加强监督制约,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篇6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精神,牢固树立法治环境就是经济发展环境,抓依法行政就是抓发展的理念,大力提升我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为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幸福农垦”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具体工作计划

(一)推进干部职工学法常规化、常态化

1、制定年度学法计划。制定干部职工法律知识、依法行政知识学习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坚持机关例会学习制度,将学法计划纳入机关例会中实施,重点学习规范政府共同行为和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年度集中学法不少于4次,集中学法时间累积不得少于10小时。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网上法律知识竞赛。

(二)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组织力量

2、建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建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细化领导小组成员分工,明确职责。把依法行政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指导和督查,定期不定期地对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情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分析研究,采取有力措施予以解决。明确专人负责法制建设工作。要求法制工作人员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还要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以适应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需要。

(三)推进制度建设科学化、民主化

3、提高规范性文件质量。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监管,坚持依法决策。对已有规范性文件,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我场经济发展需要,做好清理工作,确保文件的实用性和有效性,及时向社会公布制定的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立项、起草、审查、决定、公布等基本程序,积极改进规范性文件制定办法,从合法性、必要性、可行性、规范性上严格审核把关。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报备制度,切实做好规范性文件审查和备案工作,确保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

4、加强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按照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和区政府法制部门统一部署,切实做好2000年—2012年以区政府或政府办名义出台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将清理结果回报上报至区法制办并向社会公布。

(四)推进行政执法严格化、规范化

5、强化监督。自觉接受人大和政协的监督,虚心听取对依法行政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有效地开展行政内部监督,加大行政复议工作力度,贯彻实施《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重视行政复议在化解行政争议中的作用,畅通复议渠道,规范复议程序,提高复议质量,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强化社会监督,进一步完善群众投诉、举报违法行为制度和途径,认真受理群众来信来访。

6、推进矛盾化解有序化、规范化。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具体事项的处理规则,及时督查事项的办理,依法处理好各类社会矛盾。认真贯彻落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行政调解工作的实施意见》,逐步建立行政调解与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复议对接机制,增强防范和化解矛盾纠纷的整体合力。

三、工作要求

1、各科室、单位要按照本工作计划分阶段、有步骤地在工作中予以组织实施。

篇7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推进依法行政的责任感、紧迫感

(一)加强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基础性、全局性工作。政府处在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的第一线,能否切实做到依法行政,关系到坚持党的领导和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关系到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关系到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近几年来,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与新的发展要求存在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有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的理念还较薄弱,民主、科学、依法决策的意识不够强;少数执法人员乱作为和不作为现象依然存在;行政权力监督约束机制尚不健全,部分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要求还存在较大差距。各地、各部门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紧迫感,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快推进政府依法行政进程。

二、提高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意识和能力,夯实依法行政工作基础

(二)建立健全领导干部学法制度及任职前法律知识考查制度。建立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要结合所研究的议题内容,由政府办公室适时安排议题提请部门在会上介绍相关法律法规基本内容,把学法和研究解决问题结合起来,增强学法的实效性。每年区政府常务会议学法不少于4次、专题法制讲座不少于2次。各乡镇街道、各单位也要相应建立班子会集中学法制度。对拟任区政府及部门领导职务的干部,在任职前要考查其是否掌握相关法律知识以及依法行政情况。

(三)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管理。全区所有行政执法人员上岗前必须参加由区政府法制部门组织的法律知识培训,考试合格后方可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持证上岗;对已在岗的行政执法人员,各乡镇街道、各单位要结合工作实际每年至少组织一次依法行政知识集中学习培训,培训情况、考试成绩于年底前报区政府法制部门备案。凡未参加培训或连续两次学习考试不合格的,取消其执法资格,调离行政执法岗位。

三、完善行政决策机制,进一步增强政府行政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合法性

(四)规范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听取意见制度。按照《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结合实际,认真修订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中关于重大行政决策的内容。凡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应当听证以及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事项,必须进行听证。对听证中提出的合理意见和建议要吸收采纳,意见采纳情况要以书面形式告之听证代表,并以适当形式向社会公布。

(五)坚持重大行政决策合法性审查和集体决定制度。区政府及各单位作出重大决策前交由法制部门或者组织有关专家进行合法性审查,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做出决策。区政府及各单位的重大行政决策应当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区政府及相关单位负责人集体讨论决定,坚决杜绝擅权专断和滥用权力。

(六)严格重大行政决策的贯彻实施。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大力提升政府部门的理解力、执行力、操作力。区政府各项决策的实施和完成情况纳入乡镇街道和单位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作为评比奖惩的重要依据;政府督查部门要采取跟踪检查、督促催办等方式,加大对政府决策执行情况的检查、督促;区政府办公室要采取座谈会等方式听取公众对政府决策及其执行效果的评价,及时提出改进政府决策的建议。

四、严格行政执法,确保法律法规规章的全面正确实施

(七)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大力推行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严格执行省里统一制定的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标准和适用规则,确保行政行为合法、适当。实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主体、依据、权限、责任和裁量标准、程序步骤、办事时限、监督方式等内容,应当通过政府网站、政务公开栏等形式向社会公示。建立监督检查记录制度,完善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制度,每年组织一次行政执法案卷评查,促进行政机关规范执法。

(八)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进一步规范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各乡镇街道、各单位要对外公布行政执法人员资格信息,严禁无证执法。加强对行政执法机关及其执法人员行使职权和履行法定义务情况的评议考核,将评议考核情况纳入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体系。加大执法责任追究力度,对不依法履行职责或者违反法定权限和程序实施行政行为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依照《公务员处分条例》,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九)完善行政执法经费保障机制。各行政执法机关履行法定职责所需经费,统一纳入区财政预算予以保障。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度,罚没收入必须全额缴入国库,纳入预算管理。各单位均不得下达或者变相下达罚没指标,不得将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与行政执法机关业务经费、工作人员福利待遇挂钩。

五、完善监督机制,进一步规范和监督行政权力运行

(十)加强规范性文件的监督管理。各乡镇街道、各单位制定规范性文件,应当严格执行《省行政机关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省政府令第128号)的要求,不得违法创设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行政权力,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义务。规范性文件要通过政府网站、新闻媒体等及时向社会公布。严格按照《省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省政府令第119号)的规定,规范性文件自之日起15日内必须报区法制部门备案。建立规范性文件定期清理制度,每两年要进行一次规范性文件清理;清理后要及时向社会公布继续有效、废止和失效的规范性文件目录。

(十一)加强行政复议工作和行政应诉工作。认真贯彻执行《行政复议法》及其实施条例,畅通行政复议渠道,凡是符合条件的行政复议申请,必须依法予以受理。改进行政复议审理方式,综合运用书面审查、实地调查、听证、和解、调解等手段办案,依法公正地作出行政复议决定。加强行政复议队伍建设,保证复议案件至少2人承办。建立相应的行政应诉工作制度,鼓励、倡导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自觉履行人民法院做出的判决和裁定,积极纠正违法或不当的行政行为。

(十二)健全和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各乡镇街道、各单位要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规定的内容、程序和方式,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开政府信息;健全完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区信息办负责区政府信息公开的日常工作,建立健全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依申请公开、工作考核、社会评议、年度报告、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定期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进行考核、评议。

(十三)充分发挥社会监督和群众自治作用。各乡镇街道、各单位要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接受社会舆论和人民群众监督,完善“经济110”及机关效能群众投诉处理制度,把政府及各单位行使权力置于人民群众广泛监督之下。建立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机制,全面正确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和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增强社会自治功能。积极培育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健康发展,把社会可以自我调节和管理的职能交给社会组织。

六、加强领导,不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迈上新台阶

篇8

刚才,我们一起收听收看了全省依法行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郭庚茂省长就全省依法行政工作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好全省会议精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强法治政府建设,再讲3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依法行政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依法行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从理念到方式的重大创新,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阶段各种经济、社会、管理等突出问题的根本举措,也是国务院关于加强法治政府建设的明确要求。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颁布实施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紧紧围绕经济建设中心,服从、服务全市工作大局,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加快法治政府建设,依法行政意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政府执政观念进一步加强,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服务效能进一步提高,为保障我市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市的依法行政工作离建设法治政府的目标、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一些地方、部门和干部还存在着依法行政意识不强、行政决策机制不完善、行政执法不规范、法制机构力量薄弱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地阻碍了我们建设法治政府的进程,影响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当前,正值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推进中原经济区建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各级各部门一定要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认真落实中央、省各项工作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行政,确保法治政府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二、抓住关键,着力提升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

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全面推进。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今天会议的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工作中心,扎实有效地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重点把握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完善决策机制,坚持依法、科学、民主决策。要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相结合的重大事项行政决策机制。凡是涉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宏观调控和改革开放的重大政策措施;重要民生问题和社会稳定事项;大额度资金的使用;重大工程和重要项目安排;社会管理重要事务;其它重要的政府决策、决定、命令及规范性文件草案等重大问题和重大事项,应当由政府常务会议或部门领导班子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在做出重大决策前,要广泛听取派、社会团体、专家学者、基层群众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必要时,应当组织听证。决策前要进行合法性审查,征求政府法制机构及相关法律人士的意见和建议,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审查不合法的,不能提交会议讨论、做出决策。要积极建立重大行政决策风险评估和跟踪反馈机制,不断完善行政决策机制。

(二)加强源头管理,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各地各部门制定规范性文件要严格遵守法定权限,不得设定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收费等事项,不得违法增加公民、法人或其它组织的义务。严格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和备案审查。规范性文件草案送审稿,由政府法制机构负责实施合法性审查,否则不得施行;加强对违法增加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义务或者影响其合法权益,搞地方或行业保护等内容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从源头上杜绝行政权力的滥用和扩张。

(三)增强服务意识,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各级行政机关要根据法律法规规章的立、废、改情况,及时调整、梳理执法依据,建立健全执法岗位责任制,明确执法权限、机构、岗位、人员和责任,并依法向社会公布;要强化程序意识,制定行政执法程序规则,细化执法流程,明确执法环节和步骤,保障程序公正;要严格实施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科学合理细化、量化行政裁量权,完善适用规则,严格规范裁量权行使,避免执法随意性。要强化服务意识,公开办事程序、条件和要求,减少办事环节,实施“一站式”服务,方便群众办事;要积极主动服务,有效开展上门办理、就近办理、网上办理等多种服务方式;要走基层、下社区、进工厂,了解社情民意,解群众所难,化群众所忧,努力打造服务型政府。

(四)推进法制建设,强化行政执法监督。要完善重大事项决策程序规则、行政听证以及行政处罚卷宗评查、投诉、备案、检查、责任追究等制度建设,从根本上约束和规范政府行政行为。要加强行政机关内部层级监督,畅通群众执法投诉和行政复议渠道,坚决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行政行为;积极开展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执法案卷的评查,促进行政机关规范管理;继续推进依法行政责任目标考核,严格行政问责,有效预防和遏制违法行政。

三、加强领导,确保依法行政工作有效落实

篇9

一、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经验

以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为坚实基础。法治政府建设无法脱离经济社会发展而孤立进行,它是建设新江苏、再上新台阶的系统性工程之一。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实践证明,经济与社会的率先发展是法治政府建设的现实基础,而法治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则为江苏经济增L、社会进步不断提供法治引领、制度规范和保障作用。数据显示,江苏GDP突破7万亿,在全国占比达1/10,与法治政府建设和经济社会形成的良性互动有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化能力提升与文化建设为精神动力。据观察,法治政府的制度建设必须与政府工作人员法治能力提升以及整个社会的法治文化建设有机结合,方能取得成效。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在于提高公职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其中,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法律素养、法治能力至为重要,这就需要注重法治文化建设,使法治政府建设与法治文化建设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

把法治惠民和人民满意作为价值追求。在法治建设进程中,江苏始终坚持把法治惠民作为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认真实施法治惠民实事工程,推进法治实事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全省各地通过实施法治实事工程,推动解决了一大批涉及环境保护、教育经费、医疗卫生、劳动争议、公正规范执法、社会保障、食品安全以及征地拆迁等群众关注的难点热点问题。依法保障公民权利,努力维护群众利益,从而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据统计,全省公众安全感达到95%,群众法治建设满意率达到92%以上。

把制度完善与机制优化作为重要保障。江苏法治政府建设将制度构建和体制机制保障放在前提、基础位置。依照中央部署,遵循建设规律,结合省情实际,不断总结全省各地在法治政府建设实践中的有益经验,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政社互动的“太仓模式”、公职律师制度、行政首长出庭应诉的“海安样本”等在全国范围内均有很大影响力和示范效应。

用法治创建与实效考评做有力杠杆。法治创建和实效考评是推动江苏全省各地法治政府建设的重要工作载体,也是检验、衡量法治政府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尺。在江苏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开发创建了考评方面的量化指标体系并付诸应用,大大提升了省内各级政府机关和公务人员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意识和能力。

二、江苏法治政府建设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法治思维与办事能力尚需提升。据观察,部分领导干部在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与法治的关系上,在作出决策、处置重大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方面,法治意识不强,法律知识不足,法治能力欠缺。因此“关键少数”的法治思维与法治能力的提升,乃是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

公众参与和社会沟通尚待深化。据调研,江苏重大决策的公众参与程度不高,有时流于形式。相关部门在组织、引导普通社会公众介入日常性的参与活动方面的工作成效不显著,对公众意见尊重吸纳程度较差,公众参与的动力减弱,导致公众对政府作出的部分决策存在不理解、不支持,甚至产生抵触情绪。

制度建设与政策实施仍待强化。一是江苏部分涉及经济发展、民生建设的建章立制工作轻重缓急把握有时不到位,部分重点领域的政府立法未能及时有效组织开展。二是部分制度建设存在应付上级要求、追求政绩色彩,在实际中难以有效实施或发挥应有作用。三是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评估清理不及时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多元互动与良法善治有待提高。在社会治理领域,多元主体互动参与,良法善治的社会治理局面尚未普遍形成。调研显示,现有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重管理轻服务,重控制轻商谈,重秩序轻权利,重结果、轻程序,重经济效率、轻社会公平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

监督问责与考核量化仍需加强。主要表现一是问责制度虽已普遍建立,但难以严格实施。二是立体化监督体系虽然形成,但及时监督乏力。三是政府内部监督不到位与规避外部监督时有存在。四是考评机制已经运行,但评价体系及具体标准的科学化程度尚需继续提升。五是考评结果运用尚不够规范,考核指引效应尚不明显。

三、推进江苏法治政府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深化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建设。建议:一是应加强对领导干部法治思维能力方面的培训,重点培养领导干部的规则思维、权利思维与程序思维。二是可加强对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教育培训,要求谙熟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注重通过法治实践提高领导干部和政府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工作实践中,在全省各级行政机关和领导干部中逐步形成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逐步强化重视法治素养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导向。

提高制度建设质量和实施效果。建议一是在建章立制过程中,向社会公开征求立法建议项目,根据轻重缓急程度合理编制政府立法规划,制度建设兼顾前瞻性与可行性。二是重要行政管理地方性法规规章由政府法制机构组织起草,避免政府立法中部门利益的干扰。三是开展制度实施的成本收益分析等活动,注重制度实效的发挥。四是开展立法后评估等活动,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制度内容,提升制度建设质量。五是推进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常态化。

规范参与式行政程序建设。建议:一是应拓宽参与渠道,丰富参与形式,提升参与效果。如对涉及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行政决策、政府立法、规范性文件制定等方面的信息可充分公开,为公众有效参与提供前提条件。二是需积极引导和规范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确保各类公众参与都能在制度渠道内妥当地进行。三是防止公众参与的表面化、形式化,完善对公众参与意见的处理反馈机制,强化对未采纳公众意见说明理由方面的程序建设。四是将说理贯穿行政管理和行政执法的全过程,加强公众参与行政执法监督载体建设。

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建议:一是应加强对社会矛盾纠纷信息的收集研判,引导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护权益。二是需积极培育基层群众自我管理的意愿与能力,实现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的有效衔接与良性互动。三是灵活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和方式履行社会治理职能,提升行政机关在解决行政争议和民事纠纷中的作用。

强化监督问责和考核制度落实。建议:一是抓住法治政府建设的“关键少数”,加强对部门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对基层依法行政的监督,更加重视舆论监督,对群众和新闻媒体投诉反映的问题,应认真及时地调查核实,依法处理公布。二是完善并严格落实相关的问责制度。注重对地方建设法治政府实际效果的考核和对领导干部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工作绩效的考核,并注重考核结果的运用。

篇10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法;提高;税务培训成效;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27-02

遵循国家税务总局“积极吸纳境内外先进培训理念,以开放的思维和广阔的视野深入研究干部教育培训改革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的要求,我们在学习研究国内外已有的“问题式”教学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教学实验,对“问题式”教学法如何与税务培训结合,提高培训成效进行了理性的思考。

一、“问题式”教学法的特征

“问题式”教学法源自美国医学教学,他们把这种教学方法定义为:“起自于努力理解和解决一个问题的学习”。20世纪80年代,“问题式”教学法在美国研究型大学多个学科的本科教学中得到普及并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将“问题式”教学法引入税务培训教学实验,我们体会到其鲜明特征。

(一)“问题式”教学法以结构不良问题为核心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问题可分为结构良好领域的问题和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结构不良领域的问题往往没有规则和稳定性,不能简单的套用原来的解决方法,留有疑点和思考空间。

(二)“问题式”教学法以学员为中心

在“问题式”教学法中,识别问题、分析问题,知识经验导入、提出解决办法,并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评价学习效率等等教学活动,都是学员主动控制和自主管理的。学员是教学认知活动过程的主体,是完成知识建构和技能锻炼的主体。

(三)“问题式”教学法中,教师扮演着促进者和引导者角色

教师在“问题式”教学中的责任就是提供“问题式”教学材料,引导学员进行“问题式”学习,监控整个学习过程,使教学计划顺利地进行。教师从知识的灌输者变为获取知识的引导着,承担起为学员提供选择、管理、组织和加工知识的促进者的责任。

(四)“问题式”教学法以小组为学习单位

小组活动是“问题式”教学法的一大特性。因为结构不良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复杂性,需要学习者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二、“问题式”教学法对提高税务培训成效实验

通过文献检索,我们获知“问题式”教学法对提升税务培训成效的理论研究,几乎无人问津,其能否在税务培训中落地开花,实现提升培训成效的作用,只有应用于培训实践中,才能检验其有用性。

(一)全国国税系统“营改增”示范班“问题式”教学法流程设计

考虑本次培训为全国国税系统“营改增”示范的重要性和各地具体实施“营改增”工作显露的问题,我们在流程设计上,着力于具体活动步骤和教学活动监管上量化操作要求。

1.具体活动步骤及要求(如图):

2.教学活动管控规则(如表):

(二)全国国税系统“营改增”示范班“问题式”教学实施过程

来自全国各地的“营改增”税务干部们在短短的五天交流中,思想打开了,观念碰撞了,学习发生了。

1.识别问题。教师讲授《“营改增”政策解读》课,呈现一定的背景材料,创设问题情境。指导老师向每位学员发放便利贴,学员将问题写在便利贴上。指导老师收集便利贴,经过梳理和归并,形成四大类问题(如图3)。

2.分析问题。指导老师将问题的归集,结合学员的专业特点及兴趣,分为四个小组研讨。每个组认领一个问题进行研讨,每位组员都要围绕小组选定的问题进行发言,谈自己的观点,着重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源。经过四个小组几轮激烈讨论,找到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诸如干部对政策不够了解,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现有政策不明确,干部不知道如何执行、政策虽明确,但现有文件规定有冲突等等。

3.解决问题。针对小组确定的研讨主题,要求每位学员畅所欲言,发挥想象力,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在该阶段,每位学员也要自己搜集素材,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指导老师可以提供相关资料,并提出引导性意见。经过几轮反复研讨,最终达成趋于一致的意见,形成一系列“营改增”问题研究报告。

4.总结评价。各组将修订好的研究报告集中展示,按照“小组展示―本组自评―他组评价―教师评价―提出完善建议”顺序依次进行。在实施过程中,学员经常争论得面红耳赤,经过不停地争论和辩解,学员对政策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对相应的征管有了更加合理的方法,从而有助于“营改增”工作的顺利推进。

三、“问题式”教学法对提高税务培训成效管窥

培训结束时的评估信息显示,我们实施的“问题式”教学法是成功的。

(一)实施“问题式”法,有助于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

“问题式”教学法是以问题启动的,问题源自于学员的实际工作,学员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其他学员可以帮助解决,萦绕于心的疑问得以释然。当解决问题后,所有学员都有一种满足感和自豪感,并激发他们进行更进一步的思考。随着“问题式”教学环节的深入,他们获取的信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也就越来越多,学员的自信心和参与性增强,从而提高他们对培训的兴趣。

(二)实施“问题式”法,有助于提升老师和学员的工作能力

运用“问题式”教学法,首先是由培训教师预设活动规则,创设问题情景,这比传统讲授式培训准备更复杂,更具有不可预测性,对指导教师能放能收的教学组织能力是一个考验。正如指导老师教学总结所言:“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我们的课堂导调能力,教学过程收放自如的组织水平都得到了锻炼和加强”。其次,对于培训学员而言,为了从根本上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学员会努力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找到问题原因之后,通过自身知识储备和工作经验,扬弃同学的观点,寻找与表达出与众不同的解决问题途径,使学员创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锻炼和提升。

(三)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有助于形成开放、灵活的教学空间

“问题式”教学活动,是根据“问题”发展的需要,选择头脑风暴、小组讨论、案例研讨、世界咖啡等适合成人学习的方式,为学员提供反思和畅所欲言的机会,创造互相质疑、批判性共同探讨问题及解决策略的平台,让学员在有限的立体空间里发挥无尽的思维想象与创新。“问题式”教学法活动流程和步骤相对固定的,教学内容和研讨方式开放灵活。前述实验的三个培训班,培训对象、培训目标、培训内容都迥异,但培训评估结果都令人满意,让我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问题式”教学的开放性和灵活性。

(四)实施“问题式”教学法,有助于培训教学行为的迁移

税务培训是为了将培训成果转化为税务干部的工作技能,切实满足税收岗位需要、提高税务机关工作绩效。“问题式”教学中的分析阶段,是一个“实践联系理论”的环节。进入“问题式”教学中的解决问题、总结评价阶段,则是一个“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完善理论”的环节。学员通过教育培训,解决了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或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思路,都会有将培训收获转化到实践工作中的冲动,实现培训行为的有效迁移。

四、结语

“问题式”教学法是从西方引进的一种教学方法,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移植到税务培训中的成效。同时在培训试验中,我们也感觉到存在一些问题,诸如培训指导教师和学员能力的要求、适用范围、如何回归问题背后的理论依据、配套培训环境等等,都需要后续研究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