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22:46:5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园经济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园经济论文

篇1

关键词:校园景观设计;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

1高校景观设计定义

高校是指对公民进行高等教育的学校,按照国家规定的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批准举办的面向大众的高层次教育机构,一般可以分类为综合性大学、专科大学和学院三种类型。景观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中空间与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1]。高校景观设计是指高校区域环境内部以及外部关于景观的设计、改造、整合,从而打造一个满足高校师生身体和心理需求的舒适的校园环境。

2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分析

“以人为本”作为长期以来设计的基本理念。在规划景观设计中,“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要求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分析不同使用者的不同行为特点,从而使得设计能满足不同人的不同需求。“不特定的空间”的概念由日本设计师祯文彦所提出,他认为在信息时代,人与人或人与物之间的反馈加速,人与环境的关系也更加密切,因此设计空间应去适应人们各种活动和交往[2]。如澳大利莫纳什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克莱顿园区广场的设计。在克莱顿园区广场的设计上,从学生、教职工和更加广阔的社区人员等不同人群的需求出发,在广场开放空间进行多功能的设计以满足不同人对于广场的需求,设置了用于学习的学习桌、观景休憩的露台和非正式的座位、以及休闲区域的用餐区和烧烤区等,使得校园空间更加多样化。这样一个多样化的广场成为了莫纳什大学的校园活动中心,深受学生、教师以及社区人员的喜爱。从景观植物设计方面出发,高校的植物设计并不是简单的植物种植,一方面是通过植物组合搭配构成错落有序、形态各异和色彩丰富的高校植物绿化;另一方面考虑高校校园中各个空间之间的包含关系,并列关系以及集中使用时间性等问题,以保证校园空间的合理性。在设置有利于人们交往的户外空间,在植物设计上,这类空间主要通过大面积的草地和分枝点较高的林下空旷区域来实现;在设置高校校园公共活动有序进行,它可以通过花篱、绿篱、高差等手段来获得,如南昌大学举办大型活动的广场——正气广场的设计,正气广场整体采用的是下沉式的设计手法,利用高差设计的台阶式坐位,广场植物设计是采用低矮的灌木如女贞、杜鹃等起到美化、围合和隔离的作用。在设置一些户外安静的个人空间,在植物设计中,可以设置一些绿色屏障的遮挡[3]。众多的高校在景观植物设计配置上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初期景观植物设计完成,植物绿化设计景观视觉效果比较好。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校园在植物绿化管理方面,只是进行一些灌木的修建以及苗木等的基本除虫处理。往往忽略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植物生长,出现有些地方的植物太过密集,死亡或者病虫害等无人管理与处理的情况。这种缺乏对校园绿化的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规划与管理,在损失耗了校园绿化资源的同时,也不利于高校校园景观的可持续发展。

3高校校园景观设计原则

在进行高校校园景观环境设计时,不但要满足物质功能方面的需求,如生活、学习、交流等方面的需求,也要满足提高人的精神方面的需求,如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素养、创作灵感的激发等需求。但应该注意避免为景观而景观的设计、惟美主义设计。因此在景观设计中我们在满足物质和精神功能的基础上,景观的整体美感也是我们需要考虑和注意的。在校园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学校人口密集、学生流动性大、时间性强和活动方式多样化的特点,结合人体工程学的原理去设计景观小品,广场和植物。在景观小品以及广场的设计上,融入校园文化,增加人们的认同感与归属感。早在1986年,安•罗森伯格(AnnRosenberg)在《一种新兴的景观建筑学模式》(AnEmergingParadigmforLandscapeArchitecture)一文中提出景观设计不再是呆板的、教条的、静止的对环境化妆和装饰,而是通过一种正在出现的灵活的、复杂的、多变的设计模式来促进人与自然、水体、野生动物栖息区、农作物景观和城市绿地的相互融合。莱尔(JohnTilman1e)在《为可持续发展的可再生设计》一书中陈述了再生设计原理以及相关的再生设计实践案例,并从技术的角度论述了再生设计的重要性,认为设计师应该采用可持续发展的再生设计模式来创造新景观。2007年,著名景观设计师俞孔坚他在《可持续景观》一文中提出景观设计的可持续发展[4]。如获得美国景观设计师协会(ASLA)大奖的可持续校园景观设计作品——沈阳建筑大学的稻田景观的设计。沈阳建筑大学新校区原本为一片农田,设计团队用东北稻和荞麦等农作物以及乡土野草为材料,在雨水收集系统设计的基础上结合水景设计了雨水储存池。设计利用水稻,荞麦和其他农作物维持景观的生产功能。景观发挥其生产功能,将学生和教职工引入到生产和可持续发展中,学生老师参与作物的种植、培育、收割、增强学校学生及教职工对于景观的认同感。作为校园景观参与社会活动的一种体现,“建大金米”成为赠与访客的礼品。

4结束语

高校校园在景观设计方面应展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不同地方的高校应有不同的校园景观设计,同一地方的高校景观设计根据其学校特点有其各自的特色。高校校园景观作为景观设计的一种,设计应该秉承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原则,为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创造一个适宜学习、休息、生活、游憩的优质校园环境。

作者:石艳 陈丽 单位:南昌大学

参考文献:

[1]魏琨.“不特定空间”概念在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的运用[J].现代园艺,2016,(9):63-64.

[2]宫铭.高校校园景观设计改造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2.

篇2

尽管法务会计的发展历史较为短暂,但西方等国家却已经在此领域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在美国的安然破产案审理过程中,每一方当事人都私下聘请了相关的法务会计作为团队一员,协助律师制定诉讼方案。由于在此案、审判过程中有专业的法务会计人员的介入,使得有关安然是否披露虚假财务信息、是否存在舞弊行为的争论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支持,这也最终迫使安然(Enron)公司承认做了假账,安然虚报盈利共计近6亿美元,其虚报的数字让人瞠目结舌。以此为鉴,越来越多的公司已经开始聘请公司的法务会计为其公司日常运作进行内部控制完善水平进行评估,以期尽早帮助公司查出舞弊行为,避免公司损失的扩大。随着全球经济低糜,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许多公众公司经营出现危机,从而导致大量的财务舞弊案的出现。许多公司、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甚至是投资者都要借助法务会计的专业知识来避免损害的发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法务会计专业的发展。具体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法务会计一方面可以在公司遭遇诉讼案件时为其辩护,保障其合法权益,即通过会计审计手段,同时运用诉讼技巧设计出最有效的诉讼法案。即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从而尽快结束司法程序。另一方面也可以为投资者查找公司可能进行虚假陈述的相关证据资料,也可以在投资者进行诉讼时,协助其代表律师对投资者因公司虚假陈述而遭受的实际损失进行计算,提供最佳的诉讼方案建议从而使投资者能够获得最多的赔偿。法务会计还可以协助法官进行案件的审理工作,例如,在某些金融类诉讼案件中,许多涉及金融、会计、审计方面的内容都使得法官无能为力,急需法务会计人员利用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为法官提供帮助进行审判活动。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法务会计的市场需求量很大,未来在各国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各国对其人才的需求数量也将大幅度的增加。

(一)法务会计在一定程度制约会计假账的存在

顺应国际潮流,在我国尽快建立完善法务会计的配套制度应属当务之急。在会计领域,从事会计职业必须学会做假账已成为行业公开的秘密,其危害性不言而喻,这也使得其逐渐成为了世界性的难题,会计假账同时也会产生政治和法律方面的问题。因其涉及到财务、税收、金融等众多国计民生领域,这一问题不解决将直接制约一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质量,甚至会演变成全球的经济危机。日趋严重的会计假账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将会进一步导致资本市场动荡,进而引发商业贿赂,最终表现为腐败蔓延。而法务会计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这一悲剧的发生。其中的一条基础路径就是培养高质量的法务会计人才输送到社会,而这一使命无可争议地落在了财经院校的肩上。尤其是应用型财经院校更是义不容辞,应突破传统法学会计单独作战的格局,开设法务会计专业,对会计假账治理与财务、税收、金融、财政风险防范有所作为。

(二)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定位适应了会计法治需要

高校教育的现状是会计学、法学分别被授予完全不相干的学位,其学习的专业课内容也大相径庭。而在实务中,会计师与律师的业务之间几乎没有交集,能够合作的案件也极少,都是各自为战,其效果可想而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培养出来的法律、会计人才由于没有跨学科的知识结构体系因此根本不具备实务中所要求的既懂法律又知晓会计专业技能的能力,因此根本无法满足会计法治的需要。会计法治所追求的客观独立、防范假账、控制风险的会计契约效果无从实现。而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则有助于实现舞弊防范、加强内部控制从而加强公司企业财产的保护。我国公司企业经常利用会计做假账从而滥用公司资产达到其违法的目的掩饰其违法行为。这也是国有资产流失较为严重的原因之一。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借助法务会计的专业技能进行公司行为的监督和防范。为此,应用型财经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立足学生的就业前景,在借鉴和整合会计、法学专业各自的办学经验的同时,融合出法务会计的学科建设精华,将法务会计专业学生培养定位为以会计假账防范、企业财务税收风险防控为主要内容,以处理解决金融经济案件为最终目的的特色复合型会计法律人才培养,减少甚至消除会计假账,实现会计法治使命。

(三)法务会计人才就业市场广阔

一直以来,司法资格证和注册会计师证被誉为天下第一第二考,各大高校法学专业就业率极低,甚至教育部已经不再审批新建本科法学专业,虽然会计专业就业相较于法学要好,但如未取得注册会计师证在社会找工作也并非易事。一方面是毕业的法学会计专业学生找不到工作而另一方面是企业、金融机构和部分事业、行政单位急需既通识会计专业知识又能处理法律风险的复合型人才,尤其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这种对防范会计与法律风险的岗位需求就更加紧迫。不仅仅是上述部门,就连专业分工较强的会计师实务所、律师实务所、资产评估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等也慢慢发现其所涉及的业务领域已经不是单一实务所可以完成的,需要跨行业跨事务所合作解决,而仅仅是简单的1+1合作并不能有效地解决问题,急需通晓会计、法律等多门专业知识的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从而对实务中所涉及的会计法律和税务的综合性难题进行处理和解决。而这类问题是靠单一专业人才所解决不了的。放眼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其比较重要的业务之一就是法务会计业务。例如近几年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普华就增加了一倍的法务会计人员。再看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其绝大部分业务是对公司财务进行审计、验资,这类传统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较弱而对于司法会计鉴定、税务筹划等竞争力较大的鉴定咨询业务的涉猎却比较少,更别说是法务会计业务了。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局势,传统的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经营范围必须进行拓展,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而能够处理这些新增业务的人才主要来源于需求法务会计,因为其具有会计和管理咨询专业优势,且能够解决法律问题,因此未来在我国法务会计也将成为会计师事务所的较优选择,其就业前景尤其乐观。从以上论述我们可以看到,法务会计的未来就业前景比较乐观。而近年升格为本科层次的原高职高专学校由于层次较低、竞争力较弱因此更加注重结合本校以前的学科优势和学科品牌来培养应用型人才。这类学校中的应用型财经院校更是以其品牌的会计专业而闻名,如何充分地整合利用这类院校的会计专业优势,将人才培养定位于重点面向公司、各种事务所培养能够从事会计假账的防范,有能力就涉及税收、财务、会计、金融类案件风险防控问题的处理的综合性会计法学人才。另外从人才培养和专业设置的角度来看,在高校设置法务会计专业,培养具有法律、审计、财税、会计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构想,正符合教育部最新人才培养的精神,即未来将有600多所新转型的本科院校要立足社会需求进行职业教育,换句话说就是按照实际工作中某一职业的需要来培养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既使得传统法学教育模式得以变革,又形成了与国内研究型高校法学教育的平行与补充的关系,有利于优化法学教育布局,提升法学教育水平。因此,应用型财经类院校开设具备法律、会计等跨学科综合知识的法务会计专业,培养综合性人才将填补国内空白,同时也将拓宽就业市场,提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现在法律专业就业难的危机,同时提高毕业学生的市场竞争力,最终解决高校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实现教育公平。

二、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方案设计

(一)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设置总体构想

要想真正建立起复合型法学人才的培养机制,创建法务会计专业,国内的高校就必须科学地设置独具特色的课程体系,在科学设置法务会计复合型法学人才的课程体系时,应当避免简单地将法学、会计学课程1+1叠加,这样的效果只能是1+1<2。应当以法学、会计学和审计学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课为基本构架,将法学实务理论与会计学实践知识相融合,在教育部规定的硬性课程完成的基础上,适当压缩一般性通识课程的学时数,再将节省出来的课时设置法学与会计学交叉的特色课程,来实现交叉学科间知识的融汇贯通。因而,除了设置法学基本理论与实务的专业基础课以外,还应开设注册会计师、中级财务会计学、法务会计概论、法务会计实务、公司财务报表的阅读和分析、会计欺诈调查、金融法和金融犯罪调查、经济犯罪案件侦查等具有实践性的专业特色课程,以理论指导实践,以实践证明理论基础,使法学与会计学形成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关系,也使得培养出来的“法学+会计学”复合型法学人才具有区别于传统法学专业方向的特质,能够更好地胜任法务会计方向的需求。

(二)法务会计复合型法学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

1.建立全国统一的法务会计资格考试及其认证体系

最高人民检察院曾明确指要求在各级检察院不包括区级检察院应尽快设置法务会计岗位,以适应新时期人民检察工作的要求。人民检察院也曾招收司法会计人员,这类人员需参加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全国统一考试。但这种考试不同于注册舞弊查核师,缺乏对法务会计需要掌握的专门知识进行考察。如前文所述,社会对法务会计人才的需要仅靠司法机关的人员无法得到满足,而且其特殊的公职人员身份也在一定程度上会损害其独立性。最有效最快捷的方式就是在全国进行专门的法务会计资格考试(如美国的注册舞弊核查师),以保证法务会计人员具备相当的综合性技能。其考试科目有待于学者及实务工作者针对法务会计所处理的业务领域和内容进行确定,而笔者只是抛砖引玉设想其考试科目大致应当包括以下几大板块:即财务会计学板块、审计学板块、民商法学板块、三大诉讼法学板块、犯罪心理学板块等。而法务会计人员不应当隶属于司法机关,即不应当具有公职,主要防止其缺乏独立性,当然其考试和资格认定也不应当隶属于司法机关,这样法务会计在处理业务的过程中才会时刻以客户的利益为先,在法律和会计准则制约下服务客户。另外,由于我国的法务会计起步较晚,缺乏基本的实务经验,国内的法务会计师事务所可以与国外法务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合作,引进其先进的理念和实务中积累的法务会计从业经验,共同拓展法务会计业务。同时,我国的立法应当明确法务会计执业的法律责任,对法务会计人员从事有关证据收集、以专家证人身份出庭作证等程序要进行法律规制,并制定法务会计人员的从业道德规范和准则,应制定相应的部门法规定法务会计人员违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2.法务会计人才培养可引入诊所式法律教育模式

由于法务会计人才要求较高的实务操作能力,因此传统的跨学科理论教育无法解决其实践能力的培养。而诊所式教育模式的运用能够使学生身临其境,在接触实践项目的同时更好地运用书本知识,并能切身体验这种来自社会实践中的真实项目中需要的法务会计技能,从而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有必要在法务会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加入诊所式教育模式,从而达到法务会计人才培养的效果要求。

(1)法务会计的诊所型课程设置方向。在设置法务会计的课程前我们应首先明确法务会计人才的教育理念。笔者认为,法务会计专业诞生于市场需求,因此法务会计人才的培养属于职业教育而非学历教育,即不能忽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否则还会延续传统法学专业“滞销”的情况。为了避免重蹈覆辙,有必要将诊所教育纳入课程体系,笔者认为应作为必修课进行设置。另外,如在法务会计专业开设诊所实践课,则需变更其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作业、试卷及答案的形式与内容,探索新的标准评判学生的学习效果。笔者建议可结合学生的自我评议及相互评议的结果,综合考虑客户的评价,再加上教师的最终评价的综合评价体系。

篇3

关键词:设计; 校园环境; 教育精神; 育人之境; 文化建设

游过苏州园林的人都会有种奇妙的感受,这方寸之间的小天地竟有如此魔力,让人感觉很丰富,自然的山水草木与人文的亭台楼阁交相呼应,变化万千,空间在曲折间延伸、放大,天地之美尽收眼前。人们在这里感受到的已超越了自然的花草树木、山石建筑构成的景色,而是一种境,这个境让人获得精神的愉悦、获得文化的气息,坐在园林里,你会感到中华文化的分子通过那些蜿蜒的小径、透过那百变的窗、趟过那映日荷塘向你飘来,那静立着的白墙青瓦长廊似乎在向你诉说着一个遥远的故事,这就是中国的意境,绝对的中国。你会有想要坐下来读书的愿望,有想要探索古老中国悠悠历史长河的愿望,会感叹这里真好,要是每天都能来这里坐坐,浸泡荷香梅韵该多好,会带给人无限的遐想……这就是苏州园林设计的魅力,它所呈现的精神境界是远远超于景物本身的。透过那精美的雕花木椅、花几,我们可以感受到主人对美的极致的追求,饱满的花纹、圆润的线条体现的是富足、大气,连地面的石子也是那么考究,拼出的图案表达主人祈求吉祥美好的愿望。

我在 2004 年接受四川大学附属小学西区校园文化建设方案设计时,就在想,校园文化建设是什么? 我想一定不是写几句诗文、画几幅画、挂几块牌匾,当然更不会是豪华的装饰材料堆砌的造型。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家对基础教育建设的力度越来越强,家长们也越来越重视校园环境,我国很多中小学校纷纷着手校园文化建设,但怎样搞,都还弄不太清楚,还处于摸索中。多数学校的做法是做点雕塑、画点壁画,把校园景色做得像花园一样漂亮,建筑很现代、很洋盘。但是,我不认为这就是校园文化建设,充其量是做景色而已。于是我想起了苏州园林。

“校园文化建设”这一概念听起来并不新鲜,但做起来却很费思量。校方的理念是通过校园环境营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在学校的所有活动、所有环境中都能受到文化的熏陶接受到教育,通过环境育人。环境育人是现代教育家倡导的一种教育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尤其强调“在生活中学习”,“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让孩子们走进自然,走进生活,给孩子一片自由的蓝天。

我曾有过几年当中学教师的经历,我认为教育是从人的内心开始,教育是对学生心灵的感化,不是像给电脑输入数据那样简单,所有的一切都需要学生自己消化、吸收,学生心性的成长尤其重要,所以我就想,校园环境对于教育能起什么作用,又如何发挥作用?

首先要明白教育的实质是什么? 传授知识、育人思想、陶冶情操、健人体魄,可以用 9 个字概括: “传知识,炼能力,学做人”。那么校园环境作为教育的硬件环境又怎样体现教育的实质呢? 中国文化自古推崇“境界”,无论是建筑、书法、绘画、文学都讲究“境”的营造,“境”是一种神,一种精神,而非形式。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校园环境体现教育的精神。这就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装饰,不只是景观的设计,而需要在整体规划设计时遵循教育的精神理念,把教育的精神贯穿始终,寓教育精神于环境之中,通过环境的设计体现这种精神。环境有引导人的行为的功能、熏陶人的功能、启迪人的功能、感化人的功能,那么在设计时就要充分考虑这些功能怎样产生作用,用什么形式表达。

然后需要理清校园文化与校园环境的关系,校园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教育手段,具有功能性,文化不是点缀,更不是装饰; 文化教育是一个活动过程,是一种生命行为,不是静态的。而环境是静止的、固定的,但是有了生命的参与,环境就能活起来,草木鱼虫能赋予环境生命的活力,人的参与能使环境具有文化的内涵,拥有精神。所以“参与”就是核心,我把人、动植物、土地、水、空间、建筑作为参与的元素进行组织,让他们动起来。

川大附小有近百年的办学历史,曾培育出无数的伟人和名人,学校一直遵循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精神,重视传统文化,但同时紧随时代步伐,不断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理论,推崇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所以校方希望通过校园环境的设计推行他们的文化理念。我想,对这种教育精神的融化就是设计的突破点。

明确了设计思想后,我开始做设计。我以主题空间环境为主营造育人之境,每个空间环境之间又互相贯通,彼此产生联系,组成一个整体的校园文化环境。

从进入校园开始,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陶行知先生的汉白玉塑像和一段爬满藤草的木刻铭文,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一直是川大附小奉行的办学指导精神,所以首先要让每一位进入校园的人了解他的教育思想。移步大厅,厅里原本有几根大柱,于是我因势利用,设计成几组浮雕柱,每根柱一个主题,分别体现该校的校训: 求真、从善、尚美、学活。爱因斯坦、达尔文、雨果、老子、孔子、李时珍……,他们都微笑着与你交流,诉说他们的故事。我一改他们高高在上的形式,让孩子们可以抚摸他们的脸庞,揪他们的胡子,通过这种形式告诉孩子们他们也是凡人,他们之所以不平凡是因为他们有思想,会思考,其实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不平凡的人。 大厅里靠近鱼池的位置设一架钢琴,无论是老师、学生、家长或者客人都可以在这里随心弹奏乐曲,让音乐的分子飘荡在校园的空气中,滋养每一个人。钢琴上空是一幅梵高的“星空”,让这位艺术天才的杰作去激励每一位热爱艺术创造的人。这个设计的切入点就是营造一种氛围,具有无意识的引导作用,空旷的大厅中间出现一小片闪烁光彩的蓝色星空,星空的下面是一架古典钢琴静静地立着,让人产生想去弹奏的强烈愿望,就像一个充满诱惑的舞台,等着你去表演,只要指尖一动,顿时就会让这个安静的大厅活起来。

大厅的天棚原本是普通矿棉板,与主题柱不协调,但我又不想拆了做什么复杂的造型,于是我把一部分矿棉板取下,用浮雕板替换。这些浮雕板不是装饰性的图案,我把一些人类有代表性的发明创造和一些代表文化图形做成浮雕板,按类别进行组合,形成几个不同的主题区域,与柱子相呼应。孩子们可以躺在大厅的地板上,听着美妙的乐曲,仰望过去的历史文化,猜想着那些古老的故事,幻想着自己的未来世界。大厅边上是鱼池,我把鱼池延伸进大厅里面,铺上玻璃,人就可以站在鱼池上面,可以一览无遗,孩子们可以趴在地上观察小鱼的生活,近距离追踪小鱼、进入它们的世界。室外部分的鱼池上搭了一些木栈道,孩子们可以趴到宽阔的木栈道上逗乌龟,捞蝌蚪、喂小鱼……满足孩子喜欢与自然生物亲密接触的天性,满足他们探索自然奥秘的好奇心。

操场边的花园设计为户外情景教室。这里原本是一片开阔的绿地,学校的校长希望孩子们能在这里尽情嬉戏,还可以读书,所以不希望只是一个花园而已。我想起儿时常与小朋友躺在山坡上草丛里捉蛐蛐、斗草根,绕着池塘抓蜻蜓,爬树,掏鸟窝,坐在竹子上看小人书、聊天,快乐得很。我就想是否也可以给小学生提供这样一个环境,让他们与自然亲密接触,让生命向自然靠近,在自由的活动中获得快乐,使他们的心性自然而健康。有起伏草坪缓坡伸入蜿蜒的浅水池塘,池塘边稀稀落落摆放一些圆石,一块菜地等待他们去种植,一片竹林隔离校外街道的喧嚣,几棵大树挺立在后坡上,一条小路进入一蓬曲折的花架廊下,那是一个安静的读书去处。这条花廊的地面用卵石拼了一些数字和公式,让孩子们去猜、去想; 几十根廊柱上面是孩子们的艺术创造,那是他们用纯真的心绘出的五彩世界,这足够让他们去憧憬和畅想了。

整个情景教室没有故作姿态的痕迹,没有严肃的说教,就是一个能让孩子们开心、放松、尽情释放天性的地方。他们可以在这里打滚儿,可以把心爱的小兔放在这里玩耍,可以在池塘里养自己的小鱼、小乌龟,他们还可以在这里种上一棵自己的树,每天给它浇水。孩童是在玩耍游戏中成长的,在玩耍过程中自然会获得一些课堂教学所不能给予的知识和能力,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不仅通过与自然的接触了解一些知识,还在玩耍中学会协作、学会互相帮助,学会解决困难,学会独立思考,学会坚强。

通过川大附小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设计,我把学校的教育理念一点一滴地融入到设计的每个细节之中,使每一处的设计都巧妙地体现育人的功能,赋予校园环境实质性的文化内涵,而不仅仅是说教和养眼。人与景是一体的、互动的,没有人的参与和融入,景也就是个自然之物,有了人的参与和融入,景便活了起来,也就有了思想,便成了境。

篇4

对医院采取有效的措施,利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实行合理的制度,才能保证医院经济管理工作符合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对于医院自身也能够有效地减少医院业务和管理工作需要的成本,对各个环节的工作进行监督、协调,实现医院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目前来说,医院在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经济管理工作未受到重视,医院经济管理模式滞后、管理知识匮乏,缺乏独立的经济管理部门三方面的主要问题。

2绩效管理概述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绩效管理概述

医院绩效管理指的是医院经济管理人员和各个科室的医务工作人员一起探讨,制定计划、组织实施、考核评价、总结反馈的动态管理流程,其目的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最终实现医院既定的战略目标。随着绩效管理的推行,各行各业中都有着自己的创新使用,医院管理体系中常用的绩效管理方法主要有360度反馈法、平衡计分卡法以及关键绩效指标法。360度反馈法是由英特尔公司首先提出并实施的,基于管理学、心理学以及行为科学的绩效管理办法。该方法不仅适用于对员工的行政管理,而且还能够通过多角度了解、考核员工的业绩,让员工对自己有更多的了解,从而更好地建立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此外,通过该方法的使用,还能够不断促成团队竞争意识的培养和核心价值观的树立,从而不断提高组织的绩效。平衡记分卡法在财务指标的考核基础上引进能够驱动财务业绩的因素,包括内部的业务流程、学习和成长以及客户的满意度等,相比360度反馈法,它是一种更为全面的考核体系,综合考虑了动因指标和结果指标、经营管理和战略管理、外部人员和内部人员、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争取各指标之间达到平衡。关键绩效指标法是战略实施的手段,是把企业的宏观决策经过不断地分解形成短期的目标,能够检测宏观战略的执行效果。本方法把组织目标和个人的绩效统一起来。一般通过成功要素法、标杆基准法策略目标分解法确立关键绩效指标。合理有效的绩效管理的推行,对医院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职工的激励作用和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通过建立良好的考核机制,能够更好地量化个人的工作业绩以及医院的院风建设、经济效益、医护管理和质量。医院通过绩效管理能够让职工意识到自己的日常工作与医院的绩效目标息息相关,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感到本职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有效地激发职工的成就感和使命感,并主动自觉地做好工作。从而能够促进医院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实现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员工受到激励,能够更好地服从医院企业的管理,更有利于医院管理模式的推行。

(2)绩效管理可以规范医护质量。

绩效管理中医疗质量的考核指标有很多,包括诊断符合率、抢救成功率、平均住院日等。其中平均住院日是考核医院医疗技术及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能够客观反映医院的医疗管理水平。通过绩效考评制度,使员工工作和服务质量与薪酬挂钩,从而树立优质服务的理念,促使其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精益求精,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2.2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支结余与业务收支比重不确定。

目前的医保结算有定额支付、总量控制及两者之间的3种方式。定额支付指的是按照病人数量进行结算,不用考虑病情以及花销的多少,费用是固定的。总量控制指的是医保费用是固定的,无论医院等级如何、服务质量如何、病人数量多少,比较稳定。收支结余业务和业务收支的比重不确定,会导致绩效管理工作困难重重。

(2)混淆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的内容。

大部分的医院在具体绩效管理实行中,没有深化对绩效管理概念的理解,仅仅停留在绩效考核的层面,也没有把员工个人的考核和医院单位的发展相结合起来,这在医院的长期发展过程中是很危险的。

(3)没有形成系统、完整、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上过于随意,内容还不够全面,测评系统使用的方法在方式、内容和思路上过于陈旧,在评价的广度、远度和深度上也都过于片面,从而未能形成科学的考核指标及考核体系,使考核流于形式,考核结果没有得到有效的应用。考核指标缺乏科学性,导致员工在具体的考核时感到不公平或者不合理,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存在部分员工钻空子,比如开单提成等现象,这些都降低了医院的效率,造成资源的浪费。

(4)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民主参与是绩效管理的精髓所在,有效的反馈和沟通够保证绩效管理的有效推进。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医院管理机构和员工个人之间通过不断的沟通,才能够熟悉彼此的情况,及时对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也可以监督员工的业务完成情况,提高效率,改善行为。

3建议措施及对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3.1建议措施

(1)杜绝医务人员额外获利的机会。

医疗企业是以服务为主导的企业,有着不可替代的社会职能。医患纠纷的重要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医务人员额外获利导致的矛盾。绩效管理首先要体现公平公正,加强对相关部门的监督和审计,对药品回扣现象坚决查处,使医护人员医风医德大力回升。医院内部公平公正,也有利于减少内部同事之间不平衡的心理,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工作之中。

(2)建立全面的绩效管理系统。

在持续沟通的原则下,将医院的长期目标不断融入到管理系统中,融入到员工个人目标、管理层职能和管理制度中。不能仅仅在绩效考核方面做文章,必须首先认识到全体目标。在全面的绩效管理系统下,医院各科室、各单位要相互协调合作,共同完成绩效管理目标的制定、实施和考核,从而实现医院整体的战略目标。

(3)加强绩效辅导的沟通交流。

管理层要经常与员工进行沟通,了解他们在个人目标完成过程中的困难,采取一系列方法帮助员工完成个人目标;找到绩效体系中欠缺的地方,通过不断的优化改进,丰富绩效管理体系的内容,增强绩效管理体系的可实施性;同时监督员工的完成情况,给予激励。另一方面,员工也要主动把发现的问题向管理层进行汇报,从个人角度更能够发现管理体系中的不合理部分,更有针对性。

(4)建立合理的考核体系。

考核体系是公平性的最好体现,其制定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员工能否明确个人目标,并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制定时应当遵循公平、科学、有效、可实施的原则。对于难以量化的问题,要通过各部门、各管理者以及与员工的不断沟通交流,增加三者的互动,达到共识,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地进行调整。

(5)加强成本控制。

医院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医疗水平及医疗服务质量方面,成本管理的重要性也日益突出。医院经济管理人员在奖励支出、医药引进以及其他项目上通过成本核算的方式进行控制,一些辅项目如材料费、会务费等也要加以核算,制定最高定额,确保投入的合理性。在水、电方面也可以考虑进行合理的优化。成本控制,还在于合理的制度,比如住院房间的安排、手术室的安排,尽量发挥出各种资源的价值,减小隐形的开支。

(6)引进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

传统的绩效管理方法往往只是根据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利益分配,这不利于公立医院战略目标的实现。为此,必须引入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同时考核经济绩效与非经济绩效,并逐步加大非经济绩效的考核力度,通过绩效管理实现医务人员工作效率的提高和医院健康有序发展的良好互动。

3.2对医院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

医院通过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改革,首先在思想上能够引起管理层以及全体员工对经济管理的重视,便于经济管理模式的改革与推行;其次,绩效管理本身就是经济管理的一大部分,对绩效管理进行改革也就是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管理模式进行升级与改进;最后,通过绩效管理体系的改革与推行,加强了各部门之间、员工与管理层、个人与医院的沟通,有利于医院经济管理一体化的推行。

4结语

篇5

1.1对课程重视度不够,缺乏学习主动性计量经济学是一门融合经济学、统计学和数学知识的交叉性学科,实践性较强。可是,笔者发现湘南学院经管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和一部分老师对该课程重视程度不够。表现在一部分老师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或者是教研活动进行课程体系建设讨论时,经常提出计量经济学就是在玩数学游戏,认为一个问题绕了很多的圈子最后通过建模得出的结果好费事,并且对运用计量经济学研究方法得出的问题的结论在实际操作中究竟由多大的实用性持怀疑态度;个别老师甚至提出连他自己都很少用到计量经济学方面的知识,既然一门连我们老师都不甚了了的课程,干脆不要开设。而对学生而言,许多人往往把计量经济学看成是数学。众所周知,象湘南学院这样的地方性二本院校的学生主要是通过高考第二批次录取而来,经济学类专业大多是文理兼收的。一般来说,二本院校的学生受制于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与重点院校的学生相比数学基础知识普遍较薄弱,从而影响到他们对计量经济学课程的学习。通过笔者与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实际接触和了解,发现相当一部分学生面对计量经济学教材中与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内容相关的数学推导、数学模型,对学习好这门课程产生恐惧心理。笔者就了解到一位同学连求和符号是表示什么都搞不清,象这样的数学基础必然是难以学习好计量经济学。因此一些学生干脆就因为太难太枯燥,长期不来上课,甚至完全放弃这门课的学习。即使一些在上课的学生也可能因为对这门课程性质的认识偏差,觉得以后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了,反正也很少用到这些知识,缺乏学习积极性。

1.2课程衔接不到位,课时安排欠合理要学习好计量经济学,需要同时具备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等课程知识。然而一些地方本科院校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存在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课程与计量经济学脱节的情况,例如曾有院校在开设计量经济学时学生没有先修过线性代数;又如概率与数理统计课程的讲授中,授课老师往往侧重于概率知识而忽视数理统计这一块,致使学生难以全面掌握好计量经济学理论和方法。更有甚者,一些院校没有开设概率与数理统计这门课程,例如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最初的人才培养方案就没有开设概率与数理统计,后来在个别老师的提议下也因各种原因仅仅把该门课程作为选修课,然而事实上并没有开过课,并且在湘南学院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中又再次把这门课程取消掉。在课时安排上,多数地方院校计量经济学课时安排相对较少,致使有的授课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为了赶进度,对所有知识一带而过,没有足够学时确保在重点内容和方法实际应用的讲授上;还有的教师则进行选择性讲解,使得学生缺乏对计量经济学知识的系统学习。例如经管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这门课的教学时间起初是18周,每周3学时,总共54学时,后经修订增加到56学时,老师往往是匆匆讲授完教学大纲内容,没有多少时间留给学生进行实际操作,从而学生的深入学习和强化应用也就是一句空话。这是目前地方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通病,学生似乎学了不少计量经济学方法,却不知道如何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也理解不了模型输出结果的经济含义。因此,如何合理调整教学大纲,统筹好理论和实验教学的时间,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正视的一个重要问题。

1.3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不丰富多数老师进行计量经济学教学时通常停留在依靠单一的多媒体教学手段上,不太注重协同采用其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对于增强教学内容动态性与直观性,加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有很大帮助。然而多媒体教学容易使得教师流于照本宣科,仅仅充当放映员和播音员,致使教学重点不突出、教师与学生的互动环节减少。另外,仅靠多媒体教学容易造成老师为赶进度将教学内容在短时间内强塞给学生,使得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难度加大,教学效果不佳。在其他辅助教学手段的采用上,许多地方院校的计量经济学教学都是一个薄弱环节。表现在授课老师往往用多媒体教学替代实验课教学,除了用ppt演示计量软件操作后,不另行安排上机操作课。一些地方院校受财力制约,没有建设计量经济学实训室,学生缺少对计量软件进行操作与掌握的机会,比如湘南学院目前在计量经济学实践教学方面基本上没进行什么投入,授课老师只有靠自己从网上下载的Eviews、SPSS等免费软件进行教学,在多媒体教室上课时偶尔安排一两位同学实时操作一下,这种教学效果毕竟有限。在教学方法上,多数老师没有很好地开展启发式、讨论式、案例和实验等教学,不太重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和教师互动较少,课堂气氛不活跃。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两种倾向:一种倾向是重理论讲授,轻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学生学了不少理论方法,却不知道怎么用,或者对计算的结果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另一种倾向是过度夸大实际操作,忽视基本理论基础教学。似乎认为计量经济学就是进行实际操作,在教学中教师常常完全略去数学推导,直接给出结论;学生则不问来龙去脉,在实际操作时生搬硬套。

1.4教学目标定位不精准,教学内容实用性差教学目标要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而教学内容则应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科学设置。现实情况却是地方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没有很好顺应我国高等学校计量经济学课程多专业、多层次、多要求的发展趋势;在课程大纲和教学内容设置上没有与强调研究型、学术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大学进行很好地区分,对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不精准,导致教学模式与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不吻合。突出问题表现在教材和案例的选用上没有与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没有体现各专业的培养特色。目前,适合地方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的教材很少,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都是直接采用或模仿重点院校的教学版本。国内现有各种计量经济学教材比较倾向于强调理论方法和数学推导,对参数估计和各种检验的理论介绍较多,编撰的案例较少,而且往往具有时滞性。有的教科书上虽然对于一个专题附有相应的案例,但选择的案例都是就事论事,解决也仅仅是侧重于相应专题的问题。比如湘南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该门课程采用李子奈教授编写的《计量经济学》版本。这本教材虽然在介绍每一个专题时都附有相应的案例,但仅仅是侧重于相应章节的案例,然而计量建模解决的更多是一些综合性的经济问题。还有就是缺乏探究式引导,例如教材上在介绍建模时一开始就指出变量之间的某种函数关系,接下来再搜集数据、参数估计、检验等;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一种思维定势,习惯于把模型首先设定为某种函数关系,然后再搜集数据、估计、检验等,建模的探究和选择过程运用得不得力。最后,就是授课老师自己选择的教学案例的现实代表性、应用性也不强,所选案例与本专业相关领域经济现象和现实经济问题联系不紧密。

2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的思路

2.1加强师资建设,调动学习积极性地方本科院校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首要一点必须加强课程教学团队建设。地方本科院校要想办法逐步改变高素质、应用型计量经济学教师人才缺乏的状况,可借助于引进人才、组织教师进修培训、为计量经济学教师提供一些科研项目机会等方式,加快培养一支既懂经济又熟悉数计量操作和分析方法的优秀教学团队,促使课程建设创新能力的大飞跃。计量经济学教师应向学生讲述清楚这门课的经济学学科分支性质,让学生意识到这门课程对专业学习的重要性;使学生明白学习计量经济学重在应用,而不单单是掌握理论。为此,教师应在掌握教学规律的基础上,下大力气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要适时根据学生的课堂反应和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做出教学调整,可适当删减一些较难的数理推导,突出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把培养学生应用理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放在优先地位。

2.2合理安排学时,加强课程协调与衔接建议将总学时增加到64-72之间,在此基础上统筹规划好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时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实验教学时间,可先结合例题讲授计量软件的应用,并通过软件操作及时消化章节理论知识。这样有利于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想办法让学生为计量经济学学习打下一个坚实的课程基础。在学习该课程之前,注重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统计学等先修课程的协调与衔接,打破各课程主讲教师各自为教的局面,增强彼此间教学信息沟通和交流。例如,在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的教学中,授课讲师不仅要强调其理论性,也要重视其应用性,突显其作为经济学工具为经济学服务的地位,凸出文科数学与理科数学的区别。

2.3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教学设备建设在教学手段的协同采用上,除了多媒体教学,还应辅之以板书、网络等教学,通过多样化的师生互动,加强学生对所讲授知识的印象。在教学方法上,除了传统讲授外,还要根据实际授课情况使用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消除学生对学习这门课的畏惧感。例如,教师可在讲授每一章第一节课时首先给出一个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有关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通过定性到定量分析,学会引入计量经济学模型,在这一过程中把模型的参数估计、检测、预测传授给学生。通过这种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的案例教学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定量分析在本专业学习和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激发他们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和决心。还应通过争取学校资金支持、为企业提高市场调查和市场研究服务等方式筹集资金加强实验硬件(如机房等)和软件(如计量经济学模拟软件)建设,为计量经济学实验教学提供有力支撑,确保教学效果提高。

篇6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小编与大家分享校园文化广场景观设计论文,欢迎参考!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众多高校都在城市的边缘建立了新校区,同时校园广场的设计也成了校园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园广场的设计,旨在传承本地的历史传统,结合校园独特文化,以师生文本,构筑具有现代意义,集文化、艺术、休闲为一体的校园文化景观。

关键词:高等教育;文化广场;校园景观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向大众化阶段迈进,大学校园及其在校人数也在不断扩充,新建院校及高校新校区的建设如火如荼。但是大规模的高校数量及在校人数,使得高校在文化营造特别是校园广场的建设上出现了较高的要求。校园文化广场不但承接着校园师生聚会、文娱的功能,同时也体现着该校的校风及文化传承。欧美国家对于环境友好型校园建设的探索已经初具成果,尤其是在生态建筑和生态社区的设计方面有许多可借鉴之处。国内一部分学校也在摸索和尝试新型校园文化技术的应用。现以南阳理工学院为例进行探索和分析。南阳理工学院主要文化广场周围主要是学生教学区、休息区和体育运动区和一个餐饮区,四周以道路景观贯穿,将这几个区连接在一块。

中间的栗河将该区域一分为二。该学校文化广场以音乐作为设计元素,结合周边环境的映衬,凸显对艺术的崇尚和热爱,同时又有水的动感,像一曲跳动的音符,生机盎然而又妙趣横生。以音乐为主题,结合校园文化,充分考虑地质地貌等原始生态,把科技、安全、生态、艺术、人文结合起来运用到设计中去。打造出以人为本、以生态学为出发点、景观与科技共存、教育与管理并存的校园生态环境。校园文化广场与单元建筑、道路、环境协调相统一。该校园广场的设计引入了很多的设计手法:1)自然环境的引入手法。2)公共雕塑及一些环境艺术设施。3)校园广场轴线手法的合理运用。

1平面布局与功能分析

从自然生态的布局上来说,中国人居住环境的理念是“天人合一”,强调“人与天调,然后天下之美生”。而该广场的设计同样从自然生态出发,充分利用现有的水资源,地形条件,沿河景观,把生态放在第一位回归自然,注重追求创造宜人的、富有情趣的绿色休闲空间,保护与再现特定环境场所的景观特色及空间结构特征,都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延伸和体现。南湖音乐广场设计在充分利用地形地貌的条件下以吉他为造型元素,将音乐符号溶于其中,动静结合。

首先从整体上来看,中间景桥将整个广场一分为二,一半是以绿地景观为主,另一半以水景观为主,而中间的雕塑广场又将两个区域合二为一,组成一个整体。四周模拟成道路环绕。左边的主入口的广场是以音乐喷泉为主,以绿地进行环绕分割,使人们在坚硬的混凝土地上享受着喷泉随着音乐起伏带来的美妙感受。而沿河景观采用曲线组成,有曲线美之称。而在音乐喷泉广场的下方则是绿地景观,也就是所谓的小游园设计,运用音乐符号元素构成,与整体相呼应。临湖景观的设计、音乐喷泉的设计音乐动感区域的设计,将整个广场上升到了艺术的高度。

2主题建筑结构

广场周围主要是教学楼、体育场,因此为了降低建筑密度,在广场设计上没有明显的建筑物,多为连廊、花架、景观桥、雕塑和景观亭来突出广场的意境。景观亭子主要运用木结构,顶棚配置稻草,与诸葛亮三顾茅庐中的茅草屋相吻合,营造一种汉魏主题风格的味道。水面以木质平台为主,材料主要为防腐木,上下相呼应,与水面相互映衬,配上景观石,构造出一种自然和谐的画面。

3水景的布置

中国园林素有“有山皆是园,无水不成景”之说,由此可见水对于景观的重要性。在设计水景时,我们更应该考虑地域水资源的状况,尤其是在水资源缺乏的地区如何设计水景更应该值得考虑。从地域分析,溧河贯穿整个区域,而且南部有一块南湖,因此有充足的水资源可以利用,同时有利于水景的整体布置。水体设计分为小水体设计和大水体设计。

首先从南湖的水景规划出发,鉴于南湖面积较大,而且水资源四季丰富,因此在湖面进行大水体的设计符合本地区的现状。其次在水景设计时坚持宜“曲”不宜“直”的原则,在进行湖面的设计时进行了曲线设计,不仅增加了意境,而且进行了变换。亲水平台与水面喷泉相互结合,旱水相结合,则是水体设计的又一重要原则。

4植物的配置

针对植物的配置,首先要了解本地区的气候条件,南阳市地处中原,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季风的进退与四季的替换较为明显。冬干冷,雨雪少;夏炎热,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渐增多;秋季凉爽,降雨逐渐减少。因此植物的配置则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来确定。植物分为乔木、灌木、地被。大乔木中心广场以银杏为主,游园里以皂角和五角枫孤植效果更佳,五角枫秋天叶变红,则效果更好,银杏叶子变金黄,更增加了秋天的金黄。

沿溧河则以垂柳为主,配上灌木和植被,形成三层景观效果。行道树则以法桐为主,灌木则以花灌木为主,地被则以喜荫而且生长好的草被植物为主。同时广场游园区内达到四季有花,而且设计了一个牡丹园和花17百草园、果园,要特别注重花灌木的搭配,主要花灌木有百日红、桂花、碧桃、紫叶李、樱花、红枫、杏树、梨树、紫丁香、山楂、腊梅、石楠球等。而灌木则以大叶黄杨和金叶女贞进行搭配,因为耐修剪而且可以随季节修剪成各类造型。

5地面铺装

在开敞的城市多维空间中,地面铺装直接影响到景区的环境质量。良好的步行环境,通过地面铺装的形式,质感和色彩的处理,能使行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舒适、愉快的感觉。就功能而言,步行环境的设计主要是提供一个不易磨损的路面系统,使行人能安全、有效、舒适地步行到目的地。

6道路的设计

篇7

1.1首先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小庭院的设计过程中要能够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最大限度的满足使用者自身人性回归的渴望,这是小庭院景观设计中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则。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当依据不同的人群,选择不同的庭院设计风格。比如一些住户喜欢进行户外活动,则应该将植物沿着小庭院的周边进行布局,以便可以留出较为宽阔的活动空间,有的住户则是希望能够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这种情况就要注意利用植物的多样性,形成一个四季有景、美丽宜人的观赏型的小庭院。因此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首先就应当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依据不同的人群和不同的需求进行设计,这是设计过程中所应该考虑的重要因素。

1.2其次要坚持经济性的原则

经济性的原则主要是指在小庭院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养护的过程中,要能够开源节流,以达到经济和实用的目的。另外还应该减少后期的各项投入,一方面是要选择寿命长和生长速度比较快的植物,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后期的各项重复工程。另外一方面还应该选择管理比较简单的植物,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后期的管理和维护的成本。另外小庭院的景观设计还应该和观赏相互结合,在满足观赏需求的同时,可以种植一些采摘的果实和鲜花类的植物,比如百合、玫瑰等等,或者桃、杏、李等果树品种。

1.3另外还要坚持个性化原则

小庭院设计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利用植物营造出可以识别的有标志性的景物,可以快速分辨出和其他庭院的不同之处。在小庭院的植物景观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利用相同植物的大量种植进行营造,也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特色的稀有形态或者是色彩的植物进行种植,这样都能够形成比较有特色的空间。在目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园林空间的个性化已经成为了一个十分独特的亮点,在小庭院植物景观的设计中坚持个性化原则能够更好的为住户设计所需要的庭院居住场所。

二、植物配置的重要元素分析

在进行庭院造景设计的过程中,视线要相对比较通透,宜透则透,宜闭则闭,同时还要以适量的叶子植物和花灌木以及竹子来进行造林,同时还可以配以古朴的亭台廊榭来进行配景,这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园林设计中呆板的感觉,会形成比较好的纵深感,给人更多的意境的联想。植物的选择应该坚持四季有花、乔灌草相互结合的原则,当然不能够放弃美学的基本原则胡乱搭配,而应该在花香、花色上做出详细的考虑,从而营造出植物和人良好交流的过程。同时因为庭院的空间比较小,所以在营造的过程中植物不应当过多,一般以同类植物为主基调,再辅助以其他的同类树种,这样就能够在庭院营造出情趣盎然、井然有序的庭院景观。

三、小结

篇8

(一)我国经济增长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快速持续增长的趋势,进而我国国民经济水平有所提高。但我国地区经济发展存在较大的差异,各地区间的经济水平极其不平衡,从整体分布情况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中部次之,而西部的发展水平较低和经济增长速度较为缓慢。

(二)我国能源消耗的现状

首先,我国能源消耗的整体情况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尤其在我国加入WTO以后,我国能源消耗速度更快,然而我国一次能源数量有限,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能源消耗会越来越多,不利于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其次,我国地区的能源分布不均衡,致使各个地区间的能源消耗水平有所差异,为此,我国应该根据地区能源消耗程度的不同而制定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措施。最后,我国地域辽阔,能源较为丰富,但我国人口众多,致使人均能源量较少,因而我国亟需对能源消耗进行合理分配。

(三)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源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一些一次能源,从而导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这对生态环境有着较大的影响,更不符合我国低碳经济的实施和发展。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量和人均量都相对较大,并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甚至增长速度超出预料。我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同,能源储存量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各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有所不同。但从总体来看,我国东部地区各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明显比西部地区城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要高出许多。

二、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原则和目标

(一)优化原则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进行优化时主要遵循五个原则。第一,节能减排原则,减少我国一次能源的消耗程度和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第二,维护能源安全的原则,能源的供求和需求相协调,以满足人们正常使用和合理使用能源的需要。第三,能源低碳多元化的原则,目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对煤炭、石油等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这些一次能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较大,不利于低碳经济发展。第四,注重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第五,因需制宜原则,根据能源需求而积极开发新能源。

(二)优化目标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关于经济的发展目标。目前,我国经济水平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其发展速度有明显的加快,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但是我国仍然需要制定合理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稳定增长。其次,关于能源消费的目标。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能源消费越来越多。因而在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应该制定有效的能源消费战略,以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最后,关于二氧化碳排放的目标,目前,我国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趋势,并且在逐年增长,因而我国应该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为发展目标。

三、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优化的建议

(一)管理制度方面的建议

在低碳经济视角下,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需要加强管理制度建设。首先,加强我国能源管理体制改革,以加强我国的能源管理水平;其次,完善我国能源储备制度,加强我国能源的储备量,为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利支持;最后,改进我国的能源投资方式和加强对其管理力度。

(二)技术方面的建议

对于优化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一定要加强技术支持,进而为促进能源消费结构更加优化提供重要作用。首先,加强能源的勘探和开采技术,促进我国发掘新能源和提高有效开采能力。其次,加强对新能源技术的研发能力。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对一次能源的依赖程度较大,而一次能源的过度消耗不利于我国低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方面的建议

我国相关部门完善关于一次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既有利于加强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又有利于加强对我国一次能源开发和利用的管理。

四、结语

篇9

(一)通过订单培养服务企业人才需求

订单培养是校企合作的模式之一,近些年高职院校越来越重视通过这种模式来满足企业人才需求,进而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订单培养能够让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培养过程,有利于提高高职毕业生的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率。以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为例,2014年招生方面的新举措不仅表现为专业的调整,还表现为对订单班的重视。新增了文秘网络营销订单班、移动通讯技术订单班、航空服务订单班和数控技术订单班。学生入校前,有些企业已经参与到学生的招生工作当中,例如航空服务订单班学生的面试工作就由校方和企业主管人员组成评委团,既对学生的外在形象提出一定要求,也考察学生有没有从事该行业的特质,比如沟通能力与亲和力等等。学生入校后,企业和高职学院一起进行课程设置,并且由企业派生产或工作一线的有经验的专家能手来给学生上课。例如,文秘网络营销订单班有三分之一的课程是由企业专家给学生上课,并且这些课程大多是专业主干课。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提前熟悉企业环境,了解企业文化,更快地适应企业工作。

(二)通过志愿者服务和对口支援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在对高职院校的调查中发现,志愿者服务和对口支援服务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仍然以我们此次重点考察的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为例,该学院利用自己的区位优势和当地政府企业密切合作,助力当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正定国际小商品博览会是河北省的四大品牌展会之一,领域涉及服装纺织、家居建材用品、五金机电产品、汽车用品、茶具茶产品等,是集会展、商贸、交流与合作的国际性盛会。自2008年第一届正博会开始,石家庄科技工程职业学院的学生就开始参与到正博会的志愿者队伍当中来,一直到2014年连续七届参与其中,受到参展企业的好评。该院还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启动“情暖夕阳”敬老爱老宣传和服务,引起了社会的持续关注,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响,该院的志愿者协会因此也获得了“2011年度、2012年度石家庄市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在对口支援方面,该院美术系师生为元氏县槐阳镇方中村绘制96幅墙面宣传画,推动了农村面貌提升。2013年该院还委派中层干部与骨干教师到正定县东邢家庄村开展驻村帮扶,研究并制定了“十件实事”方案并全力推动实施,获得村民好评。驻村工作组的先进事迹得到了燕赵晚报、石家庄日报、河北青年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

二、河北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有待于加强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虽然是大势所趋,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还是会遇到一些矛盾和问题,首当其冲的是思想意识的问题。近年来,河北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订单培养、志愿服务与对口支援等方面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做了不少工作,但和南方发达省份的职业院校相比,思想仍然不够解放,缺乏开拓创新精神。不少高职院校是“被动应战”而非“主动进取”,缺乏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规划和有效措施。目前,河北省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毕业于普通高等院校,长期接受的是传统的学科教育,习惯了封闭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与企业行业的接触较少,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意识不强。况且很少有学院建立相关的制度以及奖励考核机制支持教师为企业提供管理咨询和技术服务。以上问题的出现,说明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有待于加强。

(二)专业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区域经济、行业、企业的发展是动态的,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需要时时关注区域经济、行业企业的发展变化做出及时调整。但是从目前来看,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还不能完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首先,对一些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专业没有壮士断腕的决心,舍不得抛弃;对一些传统专业如文秘、会计专业等的升级改造工作还没有做好;对一些新兴产业的调研把握不够,未能及时为这些新兴产业提供智力与人才支持。以石家庄正定县为例,该县在新兴产业中重点发展了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这四大产业,考察该县区域内的一所国办高职院校,仅有汽车检测与维修、材料成型专业勉强沾边,并没有完全与新兴产业相对应的专业。其次,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在调查市场的基础上对自己的专业进行了调整与增删,但新专业的开设往往面临着师资匮乏与实训设备不能及时跟进的困境,难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

(三)高职院校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于提升

篇10

高等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一个产业结构方面的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高等院校培育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实现科教兴国这一伟大战略。在国家发展的立场来说,高等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可以加快区域经济模式的转变,使得产业结构的调整更加的顺利,另一方面也可以为高等院校的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岗位,通过人才创新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

二、高等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这一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笔者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总结出一些几点以供参考。

(一)高等院校设置的专业未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

目前,一些学校为了吸引生源,追随国家发展“潮流”,不顾当地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而盲目的设立专业,使得一些“华而不实”的专业越来越多,社会需求的技术型人才越来越少,极大的影响了当地经济发展的速度。陕西省高等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体现,这不仅仅重视了科教兴国这一战略也强调了人才强国。高等院校能够有利区域经济发展,主要表现在促进生产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二)高等院校发展自身的问题

首先,一些高等院校所处经济区域较为贫困,没有足够的师资力量,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体制不合理等等方面的烟瘾,使得学生所学知识没有能够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在毕业时很难找到适合自己专业的工作,加大了学生的就业压力。其次,一些高等院校内部管理存在问题,在进行学生实习、见习安排方面没有做到学校应有职责,使得学生在在就业方面出现较大问题。高等院校培育更多的创新型人才是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

(三)区域经济体未能和高等院校建立完善、长久的合作机制

这就导致学校既不能了解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情况企业也不能清楚什么样的人才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另外掌校和企业缺少交流、合作,就不能长期有效地为企业培训专业人才企业也不能帮助学校解决学生就业问题。高等院校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水平决定着当地的高等院校的为了发展,只有两者建立长久的合作机制才能更好地发挥高等院校服务区域经济的作用。

三、高等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策略

(一)调整高等院校专业设置,适应区域经济发展

高等院校的专业决定了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内容,决定了学生未来就业的方向;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影响当地经济发展的进程。陕西省高等院校在设置专业这一方面应该立足于本地经济发展的状况,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进行专业的设定和调整,最大限度的适应陕西省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高等院校应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师资科研能力水平。学校资源的合理利用是提高教学水平的关键,高等院校应平衡各优势学科的教育资源,合理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教师的科研水平决定着学校的科研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因此对于学校重点学科高水平的科研师资团队不仅更容易取得相应专业的建树,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科研水平和就业竞争力。

(三)完善校企合作制度

学校与企业之间通过合作培训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还可以为毕业生增加实习经验和就业机会。通过两者的合作,企业向高等院校的学生传递社会对莫方向人才需要的信息,高等院校向企业提供最新的科技和灌输先进的思想。两者通过更紧密的合作和交流实现双赢。

四、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