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经济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06:36: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水资源经济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水资源经济论文

篇1

1.1水资源现状

该县地处黑龙港流域,东依漳卫运河,水资源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漳卫运河蓄水补给,多年平均降雨量530毫米。根据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我县水资源拥有量为6229.9万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5606.9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64.5万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为418立方米,地下水为5765.4立方米,可开采利用量为5188.9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205立方米,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8.2%,是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2.2%。受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所限,水资源具有“总量短缺、时空分布不均、供需矛盾突出”等特点。目前,该县正处于一个连续的枯水期内。自1999年以来,全县仅有2001年、2003年和2005年三年的降水量略高于多年平均值,因此地下水一直没有得到有效地补充,同时因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用水量逐年增加,超采地下水现象比较普遍,造成地下水位持续下降,供需形势非常严峻。

1.2县城水资源现状及供需形势

1.2.1县城区自来水目前用水结构分为:居民用水、非居民用水和特种行业用水三种。

近几年的城区用水量分别为:2009年总用水量132.3393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是109.8865万吨;非居民生活用水是21.9970万吨;特种行业用水量是0.4558万吨。2010年总用水量142.3847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是117.8942万吨;非居民生活用水是23.9010万吨;特种行业用水量是0.5895万吨。2011年总用水量156.2347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是128.6998万吨;非居民生活用水是26.4275万吨;特种行业用水量是1.1074万吨。从数据上看,用水量都是逐年增长的局势。

1.2.2县城区域内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

城区范围内按供水企业供水量和自备水源井统计,2009年工业企业用水量为300万立方米、2010年为350万立方米、2011年为400立方米。县城工业企业和生活年需水量三年平均合计约350m3。今后5-15年是馆陶经济尤其是工业化发展的关键时期,按照县淡水长期供求计划预测,到2020年工业用水要比现在增长3倍,城镇生活用水增长近2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突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将更大,因此节约用水,减少污染,刻不容缓。

2存在问题

2.1城区地下水超采严重,加剧了县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居民生活用水主要靠开采地下水,城区工业企业生产用水仍以自备水源井为主,县城污水处理厂和中水回用工程虽已建成,但目前还没有规模性使用,而且大部分企业生产用水全部为一次性用水。由于无节制地抽取地下水,造成地下水的可利用量不断减少,严重影响了县城供用水安全。

2.2地表水源补给成本高

该县虽已完成引黄引卫工程,达到通水条件,但因地处市生态水网末端、沿途长,蒸发、渗漏,上游多节制闸拦截现象严重,南水北调工程尽管线路确定,蓄水工程尚未实施;路庄扬水站提卫运河水成本较大,仅电费一项年开支可达300百余万元。

2.3节水措施不到位,水资源浪费现象还普遍存在

①城乡居民节水意识差,农业灌溉还是大水漫灌,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②蓄水工程和输水设施老化失修,“跑、冒、渗、漏”现象严重。③节水意识淡薄,水的有效利用程度低,城镇生活用水节水器具普及率低。并且新建项目节水审批缺乏协调和落实,造成节水考核监督滞后,使用的节水技术也比较落后。

3措施和建议

3.1合理规划,狠抓工程,在工程建设上求突破

一是通过实施引黄入馆工程,完成工程配套设施建设,使年供水能力达到1300余万方。二是通过实施引卫工程,推进路庄扬水站更新改造,加快体制改革,扩大提水能力,为我县提供3000万m3的水资源,可有效缓解该县水资源短缺的制约。三是通过实施南水北调工程,建设供水规模3万吨/日的第二水厂,年增加有效蓄水量700万立方,可保证4万余户居民、60余家企业的生产生活用水。四是通过实施完善县域生态水网工程,可增加有效蓄水近1500万方,满足我县耕地用水需求。五是实施公主湖、南湖蓄水工程。随着馆陶经济的长远发展,需水量的不断增加,储蓄水源500万立方米,为该县城区长远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水源保障。

3.2加强宣传,更新观念,在增强群众的节水意识上下功夫

通过录像、板报、宣传车、网络等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让水是商品的意识深入人心。要改变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天上下、地下流”的旧观念,强化全民的节水意识;及时传递正确的水价信息,使节水变为自觉行动。同时要形成谁开发,谁保护;谁污染,谁治理;谁造成危害,谁负责赔偿的管理机制,在全社会形成惜水、节水、保护水的良好氛围。

3.3制定政策,规范管理,在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上抓落实

篇2

关键词:循环经济,水能资源开发,生态环境

我国水能资源丰富。随着水能资源开发力度日益加大,在传统开发模式下带来了一系列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冲突的问题,严重阻碍了水能资源有效开发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因此,在大力开发水能资源时,必须克服传统开发模式下面临的问题。本文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为有效开发我国丰富的水能资源提供思路。

一、循环经济与水能资源开发

1、能源的循环经济,亟待水能资源的开发

经济快速发展必须有强有力的能源支撑。传统能源开发采取的是“能源资源——能源产品——能源废弃物”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发展模式,依赖的是储藏地下及数量有限的不可再生能源,通过增加能源消耗谋求经济发展的线形经济,因此,必须转变传统的能源经济发展模式,将循环经济纳入到能源开发中。而水能资源的开发,可以节约煤炭等有污染不可再生资源,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符合能源的循环经济要求。

2、水能资源的开发,亟待循环经济模式

水能资源的开发将给开发地周围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在单向流动的线形经济发展模式下,忽视了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等造成的影响,因此应积极倡导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开发过程中充分考虑对周围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同时在库区经济发展中充分吸收循环经济理念,把各项经济活动组织成“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使所有物质和能源在这个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库区经济活动对生态环境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在积极发展水电能源的同时,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循环经济理论在水能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循环经济理论在水能资源中的运用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建立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政策体系,鼓励水能资源的开发

人类的经济发展模式经历了从“高消耗、高污染、高消费”到“低消耗、低污染、适度消费”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循环经济是目前最能代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而倡导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是构建循环经济的最重要环节。在水能资源开发中要大力宣传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制定统一的绿色消费和绿色生产政策,引导消费者消费绿色产品和生产者生产绿色产品,从而促进产品结构优化;将“优先发展水电”政策落实到实处,转变能源的生产方式,使能源开发遵循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2、建立绿色经济核算体系,加强水能资源开发的科学决策

绿色经济核算体系是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绿色会计制度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在水能资源开发中对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消耗非常大,而在现行的会计核算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消耗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成本并没有得到相应完整的体现。因此,应该改革企业和政府现行会计核算制度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通过建立完整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价格体系,将水能资源开发过程中使用的环境资源和自然资源的真实成本纳入到会计核算和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从而建立一套绿色经济核算制度,使水能资源开发更能体现出其真实成本和真实效益,从而有利于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科学决策。

3、建立与生态环境友好的开发体系,促进水能资源的有效开发

建立生态环境友好的水能资源开发体系,就是要从规划、勘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各个环节,优先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促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实现能源的循环经济。

1)健全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对当地的生态环境的影响大而且持久。因此,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首先必须健全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严肃环保法律法规,严格环境准入;其次应加强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从源头预防水能资源开发可能对环境造成的生态问题,从而实现水能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2)量化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大多是从宏观定性方面进行研究,在微观定量方面的研究相对比较少,将项目对环境的影响进行定量研究并纳入到经济评价的更少。这样不仅忽视了项目对周围环境产生的影响,而且间接地扩大了项目的效益。因此,应量化水能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进行可行性研究时应充分考虑项目开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地制宜、选择对生态环境友好的项目。

3)优化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设计方案。据统计在设计阶段运用价值工程可降低成本25%~40%,因此在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尤其是大型项目进行设计时,应该运用价值工程原理进行方案的决策,在保证项目价值不变或提高的情况下,充分考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多个备选方案中尽可能选择对周围动植物友好的设计方案,从设计角度将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影响降低到最校

4)采取积极的移民安置政策。大型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将带来大量的移民及安置问题,妥善解决好这一问题对水能资源的顺利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对于移民及安置问题,除了采取传统的政府安置政策、库区后期扶持政策等之外,还可以研究采劝投资型”政策,让移民参与水能资源开发投资,使他们能长期分享水能资源开发的效益,并促使移民和开发商形成利益共同体,将有利于水能资源项目的顺利开发。

4、加强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运行管理

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运行期比较长,一般是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因此,运行管理就显得十分重要。

1)加强大坝安全管理。以当前的技术水平,新建大坝的设计、技术、建造等问题不是十分突出,但是历史上原有大坝的安全问题以及大坝的管理问题则不容忽视,应尽快从技术、经济、安全、环境和社会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和权衡,对病险水库大坝进行综合管理,采取适当措施对病险水库大坝加以解决。另外,大坝的军事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现今全球恐怖活动频繁,国内也存在恐怖力量,比如种族冲突、历史遗留的移民问题等都有可能激化成社会矛盾,对大坝的安全构成潜在的威胁。

2)加强电站的运行管理。首先,要根据项目用电、用水和生态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协调项目各功能之间的关系,研究制定电站优化运行方案,确保水电站和大坝的安全运行;同时要尽可能减轻水电站运行对水库水生环境的影响,确保下游必要的生态流量和鱼类等的基本生存要求,满足下游航运的基本要求等。其次,要协调项目的效益和运行安全之间的关系,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多的关注运行安全问题,重视对项目的技改更新,防止运行管理中的安全隐患。第三,要建立确实可行的安全管理制度。第四,加强水电站防洪管理,包括加强水电站防洪预案的编制,健全水电站安全度汛监管机制等。

5、加强水电站退役问题的研究

当前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前期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并没有太多的从技术和经济角度考虑大坝退役的问题。从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角度考虑,水电站退役是水能资源开发项目周期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应该加强对水电站退役问题的研究。

1)加强延长水电站使用寿命的技术经济分析。在进行水能资源开发的可行性研究论证时,应该事先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考虑延长水电站使用寿命的可能性和可行性,提出项目后期的发展方向。而在项目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对水能资源开发项目的后评价研究工作,及时发现项目存在的问题,为后期运行管理和大坝退役提供指导。在项目计算期结束时,应该加强延长水电站使用寿命的技术分析和经济分析,如果使用新的投资来延长使用寿命在技术上不可行或者在经济上不可行,则需要考虑水电站退役问题。

2)加强水电站退役后的技术经济评价。根据水电站拆除程度不同,水电站退役分为部分退役和完全退役两种。对于完全退役,除了要考虑大坝和辅助设施全部拆除的费用之外,更重要的是考虑大坝拆除后淤沙及水的下泄给下游带来的影响,同时还要考虑大坝拆除后对库区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对于部分退役,则需要考虑大坝的安全问题和维护保养成本等。对究竟采取哪种方式退役,需要进行详细的可行性研究论证,目的是使水电站的退役不仅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可行,而且水电站的退役对项目周围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最校

三、结论

通过以上措施,以循环经济理论指导我国水能资源的开发,有效消解由于水能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促进水能资源开发的循环经济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季松:新循环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美)P·麦卡利著周红云等译:大坝经济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篇3

1.环境友好农业技术创新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2.中国农业资本深化对农业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

3.基于面板VAR模型的新疆农业用水与农业经济增长的互动效应研究

4.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动态关联性研究

5.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实证

6.南疆区域经济差异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7.农业经济学科危机及未来发展之路

8.中国水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研究——基于面板VAR模型

9.甘肃省农业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

10.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11.石羊河流域农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

12.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实证研究

13.农业机械化发展对农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的实证研究

14.美国农业保险政策对农业经济的影响

15.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分析

16.极端气候因素对中国农业经济影响初探

17.申明铺遗址战国至两汉先民食物结构和农业经济的转变

18.深化农村改革与现代农业发展——2014年全国中青年农业经济学者学术年会综述

19.基于景观指数的耕地细碎化与农业经济水平的空间相关性分析

20.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贡献率实证分析

21.渭河下游历史洪涝灾害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减灾措施研究

22.异质性人力资本对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

23.农村人力资本开发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基于中部省份的实证分析

24.农村金融发展、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民增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分析

25.碳排放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

26.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解析

27.财政农业支出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28.农业信息化对广西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9.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子的偏最小二乘回归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

30.陕西省农业生产条件现代化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分析

31.湖南省农业经济与水环境污染关系的动态分析

32.四川省农业经济增长结构变动分析

33.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的射洪县农业经济效率研究

34.我国农业信贷与农业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基于1978—2007年31个省份的Panel Data分析

3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36.农业大省农业经济波动与国民经济波动关系的研究——以湖南为例

37.人力资本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农村的Panel data模型分析

38.基础设施投资、人力资本积累与农业经济增长

39.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经营与农业经济增长——中国经验证据实证

40.农业信息化: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41.我国农业经济全要素增长效率研究

42.地方财政农业支出与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东、中、西部地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43.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回归分析

44.水土匹配、空间效应及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2003-2013的经验分析

45.财政农业支出结构对农业经济的增长效应

46.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农业经济发展的灰色关联度分析——以黑龙江省为例

47.贸易开放、经济增长、人力资本与碳排放绩效——来自中国农业的证据

48.农业科技人力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分析——基于种植业科研机构的视角

49.低碳经济时代转变农业经济发展方式探析

50.我国农业保险发展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51.新农业经济发展构想

52.基于碳循环的农业净碳排与农业经济的脱钩分析

53.我国农业产业集聚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基于蔬菜产业的检验和分析

54.甘肃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制约因素与对策

55.我国农业技术推广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分析

56.财政支农对江西农业经济增长效应的实证研究——基于协整检验与误差修正模型

57.地理标志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

58.农业科技进步对我国区域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59.农业科技人力资本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为例

60.低碳农业经济: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61.基于耦合模型的陕西省农业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

62.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

63.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经济增长驱动因素的动态分析——以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

64.省际农业资本投入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东中西部面板数据的检验

65.河南粮食总产及农业经济发展关键因素分析——基于面板数据分析

66.循环农业经济体系的内涵及其构建

67.基于熵权的TOPSIS法对福建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

68.30年来长武县耕地数量与农业经济发展计量关系分析

69.基础设施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1995-201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研究

70.农村金融发展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山东为例

71.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72.农业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还是对外贸易?

73.财政支农支出对西部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

74.中国新疆与中亚五国农业经济合作研究

75.南疆地区农业结构变动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

76.中国水利投资对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77.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和面板VAR的实证分析

78.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经济作用程度的分析

79.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检验

80.农产品供求视角下农业经济和政策前沿问题研究

81.福建省农业经济发展形势与前景展望

82.区域农业经济气象敏感性和气象经济效益

83.农业科技投入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动态关联机制分析

84.山东农业经济与农业产业化研究

85.论新形势下发展农业经济的有效途径

86.新疆农业经济增长与农业生产要素的相关性分析

87.农业科技资源与农业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以东部地区为例

88.国外农业经济转型研究

89.气象条件影响我国农业经济产出的计量经济分析

90.基于ESDA的北京市乡镇农业经济空间特性分析

91.基于GIS的农业经济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92.农业经济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分析

93.人力资本投资与农业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分省数据的经验分析

94.财政分权、农业经济增长与城乡收入差距

95.2009~2012年山东省农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

96.农业经济增长及其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以山西为例

97.农民组织化程度与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98.农业集聚度变动特征及其与农业经济增长的关系——我国12类农作物空间布局变化的实证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