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范文

时间:2023-04-06 02:53: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理学,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理学

篇1

我还记得那时有一对热恋之中的德国学生到我家来做客,我当时请了很多朋友一起来看我与俞霖刚刚去了嘉峪关拍回来的幻灯片,他们俩在看幻灯的时候一直经常地互相抚摸,时不时的还要接吻,结果我们的同学都会用中文小声议论说怎么他们那么没有规矩,那么迫不及待。当时我们觉得可能是自己太保守了,好像是从一个太闭塞的地方来到了非常开放的西方大都市。

西方人觉得身体接触是非常重要的。其实,在西方不管是恋人之间,亲人之间,夫妻之间,包括老人和孩子,甚至和动物,他们都会花很多的时间用在抚摸或一些亲密的举动上面。比如说那些养宠物的人,他可以一晚上在看电视的时候,同时在抚摸他的宠物的身体。特别是对孩子和老人,他们觉得更加需要,而年纪越大的人越有那种皮肤饥饿,但很容易被忽视,所以他们见到老人会有意识地表示关爱,去抚摸他们。

我的一个女友,她的女儿十五六岁,有一次她对我抱怨,女儿新近的男朋友是个朋客,总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所以她的枕套总要用漂白洗衣液去洗,这令她非常烦恼。她的女儿去男朋友家住的时候,她又会嘱咐她不要忘记带,而且是那样堂而皇之地当着我们客人的面说。在他们看来,让孩子多知道一些性的知识,比让他们糊里糊涂再去打胎受皮肉之苦要好。他们中学的课程里,一定也少不了性方面的生理卫生知识。

对于和性有关的词,西方人也不是特别避讳,不像在中国经常会很曲折地表达这方面的意思。我在德国写博士论文时,在州立图书馆里看到一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与有关的词的博士论文,“”会用许多不同的隐晦的曲折的说法来表达,比如“云雨”之类,西方人会觉得奇怪,怎么可以有那么丰富的想象力来讲这么一件天底下最自然不过的事情,我想这是因为中国人不愿意直接讲“”这个词。

在西方,他们对这些直接的词并不避讳,在谈话中往往很大方地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比如初到德国时有一次我的一位女作家朋友说,她需要男人不是为了性而是为了爱,她的不需要一个男人来帮助她,因为她有一双健康的手。她是在我们的餐桌上这样说的,当时我为她的直率和开放感到震惊,这可能也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吧。

周国平说,尼采特别强调艺术和性的关系,他提出一个概念叫“艺术生理学”,他说艺术家都是生命本能特别强健的人,更直接地说,就是旺盛的人,但是他认为,这种力量不应该消耗掉,一定程度上的节制是必要的,他称之为艺术家的经济学。尼采举拉斐尔的例子,他说从作品中就可以看出,拉斐尔是一个极其旺盛的人。

篇2

首先,我深刻认识到生理学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必然就有其规律性;有规律性,就必然有内在的逻辑性。因此,我把生理学知识内在逻辑性作为教学首先要追求的目标。因此,我在备课的时候,用逻辑性的眼光来审查教材,看它编排是否合理,是否具有内在的逻辑性,是否符合自己的思维方式。如果感到逻辑性不强,就不按照教材的顺序讲,而是作必要的调整,并且标题也作大胆的改动和删减,使教学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重新组织起来,以便在教学中体现自己逻辑思维的个性,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寓智力开发于逻辑思维之中。例如,在讲“血液循环”这一章时,按解剖结构,我先讲心脏生理,再讲血管生理,再讲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最后讲器官循环,这样就从大的方面把握住了整个循环生理。又如,在讲心脏生理的时候,我标新立异,第一个问题讲心脏的功能,第二个问题讲心功能的实现,第三个问题讲心功能实现的基础,第四个问题讲心功能的评价,第五个问题讲心功能的检查。这样,每个问题都围绕心脏的功能来讲,由浅入深,步步深入,使学生能够感到知识的内在的逻辑性、规律性和连贯性,从而能更深刻理解和掌握心脏生理。再如在讲血管生理的时候,我打破了传统的讲法,不按照教材的顺序讲,而是按照血液流动的顺序讲。由于血液经心室射出后,先是流经动脉,再进入微循环,最后流入静脉,因此,我就先讲动脉生理,再讲微循环生理,最后讲静脉生理,这样,血液流到哪里就我就讲到哪里,既与前面的心脏生理联系起来,又与解剖结构联系起来,使学生感到自然、流畅、亲切、合理,从而也体现出了知识内在的规律性和逻辑性。

我在教学中追求的第二个目标是层次性和条理性。这实际上是逻辑性所必须的表现形式。因为任何有逻辑性的东西都是有条理和性和层次分明的。如果只讲逻辑性而不讲层次性和条理性,那么对于所讲述的问题就可能显得粗糙,不能够深入细致地讨论问题,不便于把问题讲深讲透,从而也不能很好地体现出逻辑性。因此,我在注重逻辑性的同时,也注重层次性和条理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按照事物发展的内在规律,由浅入深地讨论问题。2.大标题下套中标题,中标题下套小标题,一环扣一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讨论,但每个问题的讨论都不是孤立的,小标题围绕中标题去讲,中标题围绕大标题,去讲这样提纲挈领,纲举目张,就便于把问题讲深讲透。3.大中小标题都可以自己加,不受书本的限制。书上有的可以用也可以不用,还可以改动,书上没有的可以自己归纳总结,加上适当的标题,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出知识的逻辑性、层次性和条理性。

我追求的第三个目标是启发性。因为我感到教学绝不只是教师一方面的事,而必须有赖于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另外,教学也绝不只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它还要求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启发性。当然,逻辑性条理性本身也包含有启发性,也含有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和智力训练。但除此之外,我还采用一种我最喜爱的方法,这就是提问。我平均每堂课至少要提出5个问题,这些问题并不都要求学生能马上正确回答,主要是引导学生会去思考,推动他们的思维,使他们既能深刻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又能锻练自己的思维能力,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例如,我在讲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功能时,首先问学生,心脏射血是一个间断的过程还是连续的过程?学生回答说是间断的。接着我又问,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是间断的还是连续的?学生回答说是连续的。这时候我便问道,既然心脏的射血是间断的,那么血液在血管中的流动为什么会是连续的呢?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这就推动他们去思考,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他们的求知欲,吸引了他们的注意力。当我终于讲出其中的奥妙以后,他们就把这个知识牢牢地印在脑海中了。这就是启发性的魅力所在。当然,提问也是有讲究的,该提问地方就提问,不值得提问的地方就不提问。有时候可以提问在前,讲述在后;有时候也可以讲述在前提问在后。总之,教师不要为提问而提问,提问一定要选择时机,恰到好处。这样既能启迪学生思维,从而开发智力,又能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使他们能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我认为,这是就启发性。

篇3

关键词:专业素养;教学模式;实验;见习

一、做好思想引导工作

生理课是护理学生的基础课,同样做好思想工作也是教好这门课程的基础。医学的教学难点主要在于大多数学生都是从空白开始,尤其对医学知识更是缺乏,很多学生入门很难,不但存在知识上的学习障碍,也有心理上的抗拒,护理专业学生女生比较多,在教学初期,总会有学生难以进入状态,有抵抗情绪,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思想指导,为学生克服畏难情绪,一方面做好行业辅导,讲清医学的重要作用,能从道理上将生活中的生理学和医学上的生理学区分开来。二是通过业界感受,如医学大师的事迹等激励学生,提高学生的敬业精神。三是用专业知识的权威性,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逐步消除误区。

二、以课程为线索,打牢专业技能基础

1.吃透教材,整合教材。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必须服务于现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着力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专业课要特别强调普遍性和专业性的结合。生理学护理专业内容大都采用普遍性的生理教材,教师要合理删选,同时增加专业性强的内容,这需要教师的经验积累和耐心。

2.使用多种教学方法手段。目前护理实践教学资源和经验缺乏的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问题,同时死板的教学模式也是硬伤。在这种状况下教师要因势利导,结合实际,创新教学模式。一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推出自主创新教学模式,即先由学生根据实践教学要求采集、分析并整理教学需求,尤其从临床中得到一些需要克服的从业障碍,如对一些生理结构的模糊造成的护理不深入,甚至是失误,此时,教师要适时指导,一方面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能动性,提高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准确的结论和及时的错误纠正。

三、增加实验和实习比重

医学本来就有很强的实践性,实验是基础和前提,只有在大量实验课的基础上才能逐步掌握生理结构特点和内在的规律,才能找到科学的护理方法。同样,增加课余见习,将一切学到的、实验中得到的结论在实践中检验是最好的教学。

篇4

生理学是生命科学,属于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分支气人体生理学是专门研究人体正常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生命活动是机体在生命过程中所表现的一切机能活动,如,呼吸、消化、排泄、肢体运动及大脑思维活动等。人体结构和功能极其复杂,对生命活动的研究必须在三个不同层次上进行,即:整体水平;器官与系统水平;细胞及分子水平。人体生理平衡是在细胞分子基础上的器官水平及整体水平的调节。中医学的生理平衡是以整体观念、阴阳五行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中医理论产生于中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一门具有独特理论体系的传统医学。主要有三方面的观点,即整体观念、恒动观念和辨证论治。中医的生理平衡也是在此理论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

1.人体生理学的生理平衡

1.1细胞水平的生理平衡

一切生物体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有生命。作为人体生命活动基本单位的细胞,绝大部分不与外界自然环境接触,而是生活在体液中。体液是体内液体的总和,在成人约占体重的60%,体液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必须通过细胞外液才能进入细胞;而细胞代谢产物也首先排至细胞外液,最后才能排出体外。细胞外液即细胞外面的液体,是细胞在机体内的生活环境,故称为机体的内环境。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组成和理化性质比较恒定,如,温度、离子浓度、PH值及渗透压等,一般它们的变动范围很小,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称为稳态。如,人体每日产生大量的酸,但正常人血液的PH值仅变动在7.35-7.45之间。是因机体有一系列缓冲功能,通过血液循环将多余的酸运至肾、肺等器官排出的缘故。内环境的稳定状态为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提供了必要条件。如果内环境的稳态遭到破坏,机体就会出现疾病,甚至危及生命。

1.2整体水平的生理平衡

机体的外环境是自然界。自然界的许多因素,如气温、气压、光照等变化,都可构成对机体的刺激而影响生命活动。但是机体能够随环境条件的变化,不断地调整各部分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使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统一,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机体这种生理过程,称为适应。例如,人从光亮处突然进人暗室,最初一无所见,但片刻之后眼对光的敏感性可提高一万多倍,这样人就能适应暗室工作。机体的适应能力随生物的进化而不断地加强和完善。例如,热带动物无法在寒带生存,而人却可以从赤道迁居南极。人类除了自然环境,尚有社会环境。社会因素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1.3机体生理平衡的调节

1.3.1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

机体保持自身稳态和对环境的适应,是因机体有一整套调节机构,它能对各种生理功能进行调节,达到机体内部以及机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统一。这种平衡是通过神经和体液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机体的神经调节是由反射活动来实现的。如,利器刺激皮肤引起局部肢体回缩等,一定的刺激引起相应的反射活动。体液调节是激素等生物活性物质通过血液运输,对器官系统发挥的调节作用。如,肾上腺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使心脏收缩加强加快。体液调节在机体调节中,速度较慢,作用也较广泛,对保持机体新陈代谢和机能稳态具有重要意义。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发挥作用,多数情况下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1.3.2细胞、组织、器官的自身调节

当组织器官受环境变化刺激时,器官本身表现一种适应性反应即自身调节。如,一定范围内当动脉血压降低时,血管阻力下降,使脑部的血流量不致过少;反之,血管阻力增大,脑部血流不致过多。上述这些反应在没有神经和体液因素参与时仍然存在,所以,称之为自身调节^。虽然它调节幅度小,调节方式原始、简单,但仍有一定的生理意义。

1.3.3负反馈和正反馈调节

人体各种功能调节机构都是自动控制系统,所以调节又称为控制。在自动控制系统中,控制部分(调节者)与受控部分(被调节者)之间存在着往返的双向联系:控制部分通过控制信息调节受控部分的活动;受控部分的活动又作为信息,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控制部分,以修正控制部分的调节作用。来自受控部分的信息称为反馈信息,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影响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反馈调节^。负反馈是反馈信息和控制信息作用相反的反馈。其生理意义是,某些生理功能在一定范围内保持相对稳定,没有大的波动,负反馈调节在机体调节中,作用较为突出。正反馈指的是反馈信息与控制信息作用一致。正反馈的作用是使某种生理过程逐步加强,促使生理功能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由于反馈作用,使机体对刺激的不同反应才能够足量、及时,从而达到一定的生理状态。

2.中医理念的生理平衡

2.1阴阳平衡

阴阳平衡指的是阴阳双方在相互作用中,相互协调、相对稳定的均势状态。《黄帝内经》主要以阴阳学说为依据来阐述生理平衡。人体的正常情况是“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某些原因导致这种平衡被打破,将会出现“阴盛则阳病”或“阳盛则阴病”等病态变化。“盛”即过极,人表现为病态。与之相对应的是“虚”“虚”在《黄帝内经》中也有“阴虚则热”、“阳虚则寒”的描述或说法。从中我们不难得出,如果违背了中庸和谐原则,无论“盛”“衰”都是病态,

2.2升降平衡

“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形象描述了自然现象的变化规律,即云雨雾露的变化。按照“天人合一”的观点和思想理念,《黄帝内经》在分析人体气血运行模式时,也借用自然规律进行了阐述。从《素问·太阴阳明论》中可以看出,书中运用不少的事例,描述了经气流注规律。人体气血是按照“升已而降,“降已而升”的运行规律周流全身,以维持整体的气血平衡―。总而言之是,升有节,降有度。

2.3脏腑平衡

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脏都与各个腑有关系,任何一个腑也都与各个脏有关系。脏和腑是阴阳表里相配合的关系,脏属阴,腑属阳;阴主里,阳主表。脏和腑,阴和阳,表和里,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并通过经脉相互络属,形成了脏腑之间的密切关系。这种关系,称为“脏腑相合”关系。在生理上,相合的脏腑相互为用、相互协调,共同完成某一功能活动。五行之间相克使脏腑的功能不致于过盛;五行之间的相生则是确保脏腑功能不致过弱的另一表现。由此可见,五行间的相互作用和相生相克,是维持人体生理平衡和脏腑协调统一的重要机制。

2.4动静平衡

在《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成败倚伏生乎动,动而不巳则变作矣,……出人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从《黄帝内经》的生命理论中可以看出,非常重视运动。“成败倚伏生乎动”强调了生命活动过程中“动静”、“升降”以及“出人”非常重要。动而有度,若“动而不已则变作矣”充分表达了动与静协调平衡的生命观。

2.5经络分布与经气流注的平衡

《黄帝内经》所述之经络,除带脉之外,基本以正中线为对称轴,左右各一,分布均衡。《黄帝内经》创建和构思的经气循行模式是,对阴经是自下而上,而阳经是自上而下,以达到阴升阳降的平衡状态经气的流注形式有离合、出人等,经气的离与合、出与人基本平衡。气是组成人体并维持生命活动的最基础物质,是生命物质与生理机能的统一旧。

3.结束语

篇5

关键词:教学技能;理论教学;生理学

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目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对生理学的研究已从整体水平向组织器官水平及细胞分子水平深入,对教学和科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生理学教学中,要十分注重学生技能培养,要不断改革教学课程体系,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具有职业性、实践性、超前性、技能性的合格人才。

目前在生理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学习方法单调,学生只愿听教师教,重理论教学,而不注重技能的培养,缺乏主观能动性和技能操作兴趣,动手能力差,内因作用不能很好地发挥,不能把教师所讲的理论知识与实验课的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用理论知识指导自己的实践,指导自己的技能操作能力。

一、突出课堂教学技能培养目标

为了实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科体系改革为突破口。首先确定理论教学与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目标要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按照理论教学必须掌握的原则,建立起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理论教学体系。

1.根据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及教学内容的

逻辑关系,通过精简、融合、易懂、技能的原则,优化课程内容,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2.根据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的目标,构造相应的素质和能力培养技能体系。

3.根据临床需要构建实验课方案和专业能力要素

与理论教学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如讲授心脏的泵血功能时,必须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实验内容,讲清心脏的内部结构和在一个心动周期中瓣膜关闭与开放及血流动力学的流动方向,再结合实验课的内容讲解心脏

听诊原则和心音的产生,这样可以

提高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让学生围绕教学内容开动脑筋,积极思考,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发展学生的认识能力,真正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理论与技能考核并重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教学大纲来制定和组织技能教学,并把理论讲解和技能思考结合起来,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问题,有意识地把理论课与实验课的内容提出来让学生边听课边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让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进行学、问、答、讲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采取多种考试方式,突出考核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有单项操作技能要求全部达标,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

三、加强实验教学,强化动手能力

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具有较强职业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生理学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技能操作能力,使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在理解的同时,还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以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这是培养学生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技能的有效途径。生理学很多实验,如反射弧的分析、神经干动作电位、ABO血型的鉴定、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人体心音的听诊、心电图的描记、人体体温的测定、瞳孔反射测定、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胃肠运动的观察、影响尿生成的因素等,通过教师讲解,学生完全可以独立操作,无论是实验准备、实验方法、实验步骤还是结果分析,都要尽可能指导学生独立操作。这样做既可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又使学生分析理解实验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把握好实验方法与实验步骤,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验前,要使学生透彻掌握实验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知识的牢固掌握是完成生理实验课教学的坚实基础。教师要讲解清楚实验内容、方法与步骤。在实验中,要求学生按照实验目的、方法、步骤进行自行操作,使学生加深对操作中每一个环节的认识与记忆。如果不能很好掌握每一个实验环节,就会影响实验效果。如,在教学“离体蛙心灌注”的实验时,首先由教师示范,然后让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实验结束后,再让学生分别报告自己的实验结果,教师从理论到实践的角度做总结性的分析和讲解,最后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并说明各种现象发生的原因和条件,从而达到每做一个实验,让学生有一定的动手能力,既培养了学生严谨求实的态度,又运用了灵活直观的教学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达到了技能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篇6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生理学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455(2010)11-0255-01

生理学是一门联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学科,其内容的抽象性、复杂性和逻辑性是困扰教学的焦点所在。当今,随着医学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随着生理学研究的日益深入,生理学教学在教学内容上要求不断更新,在教学科研任务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也要求改革。在以往的教学中,尽管教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教学效果仍不理想,为了使教学工作有序、有效的开展,保证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必须深化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教学效率。在多年的生理学教学实践中,我们适当尝试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试命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1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应当重视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突出要点,强化知识的整体性。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学科知识,在保证授课内容系统性完整性的基础上,可以对教材作适当的取舍,例如骨骼肌的微细结构,消化道的结构等已由组织胚胎学教研室讲解;脊髓和脑的结构等已由解剖教研室讲解;血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等,学生在中学已经学过,可以留作自学等等。这些内容在生理学中可以不讲或者少讲,以便节省时间,使授课内容集中于基本点、重点和难点,有效缓解了医学生课程门数多、内容繁琐所造成的学习压力,效果佳。同时,也注意将本学科的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最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前沿动态融合到教学中,以达到更新知识、拓宽视野的目的。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点,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起来,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体系,有助于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改革教学方法

2.1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多媒体技术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素材,生动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具有将抽象理论生动化、平面板书立体化、信息获取多元化等特点,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节省了教师大量板书的时间,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获得最大的收益。如骨骼肌的收缩机制,教师可利用动画来首先演示神经-骨骼肌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随后是兴奋收缩耦联过程,进而再引发肌丝滑行导致肌肉收缩。这样用一系列生动、形象的变化过程替代枯燥的文字描述,以大量的视听信息冲击学生的思维兴奋点,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然而,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教学手段,并非教学的主体,它绝对不能也不可能替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讲解作用。因此,教师必须精心组织教学内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

2.2适当开展PBL教学法:长期以来采用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讲授,把大量的抽象理论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内没有主动思考的机会和时间,致使一些重要的知识难以被彻底理解掌握。因此,在生理学课堂授课中适当采用PBL教学法,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生活实例提出疑问,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通过教学实践,这种教学法不仅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知识的同时,能够运用知识有效分析处理问题,而且增强了其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3对比教学的适当运用:生理学知识抽象、复杂,且逻辑性很强,若在教学中,将相关内容加以对比,列成相应的表格,既简洁明了又易于记忆。例如,从被转运的物质种类、转运特点等方面比较细胞膜物质转运方式;从起源部位、节前纤维与节后纤维长度、支配范围、效应等方面比较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结构和功能特征等等。这种对比教学能够使学生达到触类旁通、温故知新的效果,从而加深学生对相近相似易混淆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显著提高了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3完善评价体系

篇7

关键词:实验教学;生理学;综合性实验

生理学教学具有开展机能学实验的优势,如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是当前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为提高护理专业学生科研能力和整体素质,我们在生理学教学中开展综合性实验,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生理学“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为例,探讨综合性实验教学改革。

1综合性实验的设立

1.1实验目标

综合性实验打破了学科界限,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理论知识联系起来,使传统的实验成为机能学综合性实验。将“正常发病治疗”的“三理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加强了医学知识的系统性,促进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结合[1]。综合性实验使学生熟悉科研工作的基本过程,掌握实验研究的基本技能,提高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意识,提升综合素质。

1.2实验内容

实验内容包括3个方面:实验基本知识,实验设计方法,实验课题实施。“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实验[2]传统步骤为:静脉注射生理盐水30ml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静脉注射20%葡萄糖15ml刺激右侧迷走神经外周端持续20~30秒,使血压下降至40~50mmHg。观察每一步骤实验前后血压和尿量变化,并进行分析。综合性实验增加了药物对尿量的影响,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5ml、1∶10000肾上腺素0.5ml、氢氯噻嗪(5mg/kg)、呋塞米(5mg/kg)等,制备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血压下降后尿量的改变,并让学生分组讨论制定失血性休克的救治方案。

1.3实验实施

具体实施分3步进行:(1)在理论课上给学生介绍科学研究的基本知识和方法。(2)进行实验方案的设计、讨论和拟定。让学生按照理论课所学知识查阅资料并设计实验方案,任课教师检查方案后提出修改意见,组织学生讨论。(3)实验方案的具体实施:根据实验方案的科学性、实用性和本实验中心的实际条件确定具体实施方案;每个实验小组4~5人,学生分组查阅文献,搜集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在实验进行的2周内,实验室全天为学生开放;学生动手准备实验器材,参与实验操作,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总结实验结论;任课教师只在需要时给予一定指导,这有助于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加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使学生意识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在药物救治中,有的实验组通过及时补高晶高胶液、动物自血回输等,使动物的血压回升,尿量增加,微循环得到改善,取得良好的救治效果;而有的实验组只看到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就用去甲肾上腺素救治失血性休克,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变化,最终导致动物死亡。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和分析,学生用2周时间整理有关资料、数据,总结成功经验,找出失败原因,撰写论文,并进行论文答辩。

1.4实验考核

实验考核分为3部分:(1)实验方案评分。主要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2)实验方案实施过程评分。主要评价学生的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3)平时考核。包括学生平时的出勤、学习态度以及实验参与情况等。

2综合性实验的反馈

在全部实验结束后,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良好,达到了实验教学目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生理学有兴趣,认为综合性实验培养了自己在科研方面的创新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动物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包括动物麻醉、固定、气管插管、颈动脉插管等)也得到了训练和提高。

3综合性实验的成效

3.1确立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具体实施过程中,学生根据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在教师的指导下查阅资料,设计拟定具体的实验方案,思考和解决综合性实验设计与实施过程中的问题,充分体现了“学生是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更好地参与实验教学,大大提高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综合性实验的设计与实施,使学生将所学的基本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查阅资料、确定方案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整个实验实施过程要求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从器材准备、仪器调试做起,尝试并掌握多种实验方法,从而使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明显提高。对于以实践操作为主的护理专业课程,学生要通过反复实践提高实验操作能力,为以后进入临床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3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为保证实验成功,学生每步操作要规范准确,认真观察、分析实验结果并及时记录。这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研作风,有利于其更好地适应日后工作和学习需要。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包括如何获取其他部门帮助,如何请教、咨询老师和同学、如何调动实验小组其他同学的积极性等,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

4存在的问题

综合性实验设计对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带教教师不仅要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还应了解大量相关学科知识,以解答学生各方面的问题。此外,教师还必须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实验操作。学校应通过派教师到其他院校进修培训或利用本校学习条件来提高教师和实验技术人员综合性实验教学能力。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校在经费和设备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从而保证了课程的顺利开展。但是,为了高质量地实现课程目标,需要继续加大经费投入,进一步改善教学设施。

5结语

综合性实验对传统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打破了学科界限,将实验与理论知识密切联系起来,让学生通过实验全面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确定正确的治疗方案,激发了学习兴趣,培养了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不仅提高了高等医学教育质量,更重要的是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医学人才。今后我们还需更加努力,不断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王黎光,郭新华,李建秀.人体机能学综合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2010,27(3):53-54.

篇8

在实施课程融合前,我们首先对国内外46所著名的医学院校开设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的现状进行了网络调研。从调研结果看,除德国和俄罗斯外,其他国外学校,如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均没有设立病理生理学课程。俄罗斯和德国的本科生教育中设立病理生理学课程。德国的病理生理学与生理学组成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调研5所学校中4所),俄罗斯多为独立的病理生理学系(2所)或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2所)(共调查5所)。而生理学课程在所调查的医学院校中(德国、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日本)均有设立,且其设立时间与建校时间相同。在对国内32所院校的专家和学者进行的问卷调查中,目前其所在学校的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现状是:①初步融合、科研合并、教学独立的占8所;教学合并、科研独立的占2所;②完全融合,即教学科研均合并的还没有,只将生理和病理生理融合为一个系,但教学和科研均独立的占6所;③其他的占16所。对现阶段医学院校学科融合面临困难的多项调查中,50%的专家认为运行机制不健全;45%认为教材、课程改革跟不上;32%认为师资力量和经验不足;10%认为学校网络化教学环境建设不够。在对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融合推进过程中,各个因素的重要性的排序分别是:构建及完善学科融合的教学体系(课程设置、教材融合、师资力量的培养),构建及完善学科融合的评价体系,构建及完善学科融合的管理体系,学科研究方向的融合,制定激励学科融合的政策。对学科融合之后课程应该如何设置的问题,65%的专家认为应编写新教材,按系统设置课程内容,统一授课;10%认为应教材与课程设置分开,教师交叉授课;6%认为应教材分开,课程设置安排在同一学期;19%则提出了其他意见。

2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融合的研讨论证

2013年5月,我们举办了由首都医科大学主要校领导及国内相关专家参加的研讨会,就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的实质融合进行了充分的研讨和论证。参加会议的除了本校人员外,还有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山西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上海交大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同济大学医学院病理生理学教研室、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理学和病理生理学系、医科院基础所病理生理室等12位专家教授。专家对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课程融合后,如何设置课程的内容提出建议与意见,大多数专家认为生理学内容应占60%,病理生理学内容占40%;对课程融合后新课程的名称,大多数专家建议暂时使用医学生理学,以后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订。

3医学生理学课程的设计及教材编写

确定了新课程的名称后,我们即对新课程的内容和课时进行了设计和规划。如何将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是我们面临的主要困难,按照学校既定的课程改革理念和思路,对课程内容进行了一维设计,突出强调两门学科内容的有机融合,重点体现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融合课程的系统性和关联性,同时避免不必要的重复。经学系教师的共同研究,新课程分为三大部分12个单元。第一部分3个单元,包括绪论、细胞生理和血液,主要阐述人体功能活动的特点和调节方式。在绪论中,除了生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机体功能调节外,增加了疾病发生的病因学和发病学的内容。细胞生理单元中,主要讲述生物电现象和骨骼肌的收缩功能。血液部分,除了血浆和血细胞生理外,把血液凝固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融为一个章节。学生通过上述三个单元的学习,为以后整体内容的学习打好基础;第二部分6个单元,这一部分主要以组成人体的系统为主线,分别阐述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泌尿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和在疾病状态下机体的一系列变化。其中循环系统中除了经典的生理学内容外,添加了病理生理学的休克、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心功能不全等内容。呼吸系统生理中,增加了缺氧和肺功能不全等病生内容。消化系统中除了讲述消化系统的正常消化与吸收功能外,增加了胃肠功能紊乱、肝胆生化及肝功能不全和肝肾综合征。神经系统基本上仍是传统的生理学内容。内分泌系统中增加了应激损伤与应激相关疾病等内容。病理生理学中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则放在了泌尿系统一章中,与生理学的尿生成过程紧密联系;第三部分包括水电平衡与酸碱平衡、感觉器官系统和能量代谢与体温调节3个单元。通过这种安排,将生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的内容有机融合在一起,既避免了内容的过多重复,也节省了相应的教学课时。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由于生理学知识与病理生理学知识融合在一起,内容较多,我们将原来的章改为单元,单元下再分为章和节,方便了目录的排列。

在内容安排上,我们将水电平衡与酸碱平衡放在泌尿系统之后,以便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肾脏在调节水电平衡与酸碱平衡中的重要作用。5医学生理学课程的教学实施2014年第一学期,我们首先在2012级七年制儿科专业中开设了医学生理学课程。以前我校七年儿科专业的生理学课时为72学时,病理生理学课时为45学时,两门课共计117学时。课程融合后,由于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我们将新课程的课时定为108学时。根据学校的教学进度,每周两次课,每次3学时,正好一个学期内上完该门课。其中绪论3学时,细胞生理和血液各6学时,循环系统24学时(其中8学时以PBL方式进行),呼吸系统12学时,神经系统15学时,消化系统8学时,内分泌系统8学时,泌尿系统时,感觉器官4学时,能量代谢及体温调节4学时,水电平衡及酸碱平衡时。

篇9

【关键词】 生理学 学习兴趣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西医基础课,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概念繁多等特点,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化基础及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但由于目前的中专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对他们而言要学好生理学确实有一定难度。“兴趣是第一任老师”,如果学生对某一门课程有较大的兴趣,他们往往会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这门课程学好。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笔者在多年教学过程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以供同仁借鉴:

1 改革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传统的教学模式多以教师的讲授为中心,即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在教学中占绝对的主导地位,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学生则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改革教学模式,就是要将“以教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的教学结构,即在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及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选择、设计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媒体;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知识加工与情感体验的主体。

医学生理学的教学,更需要教师积极改革教学模式,通过开展以临床问题为基础的PBL式教学,取代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相联系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教师首先从临床获取典型病例,根据生理学教学的需要进行删减,再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中引出多个问题;在授课前将相关资料发给学生,并让学生自己查资料,分组进行讨论;在学生通过自学掌握了一定的相关生理学基础知识后,教师再帮助其运用理论知识,通过课堂讨论的方式解决前面提出的各种问题及在分析、讨论病案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以达到掌握生理学知识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经过精心设计,并借助多媒体技术帮助实施,既可巩固学生所学过的知识,又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及主动获取知识的自学能力,有利于提高其综合素质。

2 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提高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近年来,随着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应用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主导的教学手段。其动画演示、图片、动态的文体效果,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多媒体教学兼具文字、声音、图像和视频效果,具有清晰、美观、活泼生动和信息量大等优势。如能将板书、模型等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有机结合、综合应用,则可起到互补作用,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在生理学教学中,很多复杂的生理过程都可以通过多媒体动画进行演示,它比口头表达更清晰、更直观,学生也更容易记忆。如物质的跨膜转运、离子通道的开放与关闭、兴奋传递、肌肉收缩、心脏的射血与充盈过程、突触传递、尿液的浓缩与稀释等复杂的生理学过程,如果仅用语言讲述,学生听起来感觉非常抽象,很难理解,不易记忆,若通过多媒体动画演示,则变得形象、生动且容易理解。另外,由于人体结构与功能关系密切,教师在讲解生理功能时,往往需要帮助学生回忆学过的解剖学、组织学等形态学知识,但又不能耽误太多的的时间,而通过运用多媒体教学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转贴于 3 开展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实验教学是生理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为了验证课堂讲授的理论知识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生理学实验课只是让学生按照教师设定好的实验方案去做。这样的实验教学方式固然有其可取之处,但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服从地位 [1]。因此,改革实验教学方法、实验评价原则和考核模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是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我校的生理实验室结合现有的实验条件,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开展生理学设计性实验,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组织和完成实验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提高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对设计性实验的评价和考核,能较全面地反映学生实际进行生理学实验的能力,提高其兴趣和重视程度,达到实验教学的真正目的,从而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每一名学生都能凭借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获得成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医药学人才[2]。

4 完善授课艺术,调动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尽管多媒体课件在文字、图像、图表和动画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但生理学教学依然离不开教师的语言讲述。如果教师能够运用风趣幽默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比喻,重视授课的艺术性,将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介绍血液及血细胞的运输功能时,可以这样解释:在心血管周而复始循环的血液就象一条川流不息的河流;而血液中的红细胞、血浆蛋白等就像漂流在这条河流中的船只,起着重要的运输功能,它们把氧气和各种营养物质等运送给全身的组织细胞,同时又把组织细胞产生的代谢产物运送到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这样,通过精美的画面、动态的图解演示和强化的听觉刺激,使抽象枯燥的生理学理论知识变的生动、形象和具体化,降低了学生对抽象知识理解和记忆的难度,使每名学生做到眼、耳、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可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生理学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5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巩固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也是巩固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保障。教师的个人魅力有助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衣着发式等无形中都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一般而言,教师得体的服饰,亲切的笑容,鼓励的眼神,无不显示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形象生动的肢体语言有助于学生对抽象、枯燥的生理学知识的理解,优美的音色,恰当的语速和停顿都能使教学更具吸引力,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总之,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开展设计性实验、完善授课艺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等多种方法,激发中专学生学习生理学的兴趣,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增进教师的教学水平,从而提高生理学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篇10

【关键词】  学习网站;生理学;教学

信息化的潮流给整个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也改变着人们的生存方式和学习方式,使人类社会步入网络信息时代[1]。在这个时代,学生只有拥有自我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才能掌握需要的知识,才能创造性的学习。专题学习网站是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一种新型模式,它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基于网络的专题研究、协作式的数字化学习平台, 让学习者自己选择和确定研究的课题,通过自己获取、分析信息资料去完成专题学习。在此基础上,我们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设计、开发了生理学互动型专题学习网站。

1 网站的开发背景

近年来,网络课程和教育资源的开发与研究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学习网站以现代医学传统教学模式为基础,以网络教学为平台,以同步教学、双向交叉互动为特点展现在我们面前。它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开放性、信息量可增值更新等优点,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推动了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2]。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理论课程,是架设在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之间的一座桥梁。该网站的建设以大学各专业的本科学生为主要学习对象。由于网络课程是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特征,我们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先进性和系统性,同时适应面要尽量广,不仅适用于大学本科学生,也可作为临床医生和研究生学习参考所用。

2 网站的制作环境

网页制作软件为frontpage2003;静态图片以jpg格式存储,采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加工;一些抽象、用静态图片难以反映的内容,利用flash软件以动画形式直观展现;视频短片则通过premiere软件编辑后以avi格式存储。各种媒体素材制作完成后,使用flash mx动画编辑软件来集成和;浏览器为ie6.0。

3 网站的创建

生理学互动型学习网站总体框架共分为4个模块,每个模块各有特色。

3.1 网络课堂

3.1.1 理论教学

理论教学是网站的核心内容,包含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和导学课件三个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我院已招收临床医学、麻醉、检验、影像诊断、口腔等众多专业的本、专科学生,他们原有的知识水平和通过学习所要达到的目标不同,大纲和教案也应有所不同,为此,我们精心确定教学内容,精心策划和组织文本,做到层次清楚、重点突出、难点详解,课件不仅包括传统教材的主要内容,而且充分利用网络技术,配有动画、语音讲解或视频授课点播,把静态的生理学理论变成动态的生理学过程,使教学内容化难为易、化深为浅,有效地解决了生理学内容抽象而难于理解的难点,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情绪和学习兴趣,大大地增强了教学效果。

3.1.2 实验教学

实验是生理学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我院于1998年进行教学改革,创建了由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和药理学实验课有机融合而成的一门新型的实验课程——机能学实验课。改革后,由于生理学理论与实验教学相距时间过长而造成“脱轨”现象,故我们在学习网站中引入实验内容,通过录像、视频配以讲解等方式将实验原理、实验过程和结果分析等环节生动展现,使学生如亲身操作实验,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和实践能力,对加深巩固理论知识也是一个重要的补充。

3.1.3 双语教学

网站内容紧密配合双语教学,学习者可以利用网络课件进行教学内容的专业英语学习。由于进行生理学教学时,学生尚未学习专业英语,且有关医学的英语单词晦涩难懂,故除将重点知识的英文内容呈现之外,我们还聘请专业人员为英语单词配音。此外,也可通过在线词典进行查询,学生只需点击热字就可知道其正确读音和中文含义。

3.2 学习园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开展学习园地活动,让学生了解生理学的发展史、生理学与临床的关系,较早涉足生理学的科研活动[3]。借此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深化,而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积”。我们利用假期和业余时间查阅了一些中外教材和文献,精心选择和设计病例,制作了《生理学与临床》专题,本着生理学知识为主,病例为辅的原则,把握教学方向,巧妙引导并激发学生思考,这样可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

3.3 网上测试

课件的开发不应局限于简单演示型,应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测试的方式采取学习目标小测试、生理学综合测试和模拟考试等内容,并将结果在网上,一方面,学生能够根据学习结果,评价自己学习的水平,巩固已掌握知识,加强薄弱环节。另一方面,教师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确定今后的教学策略。同时,网上运行又可以通过email、bbs等方式实现师生间的交流,弥补了课堂教学缺乏交流的缺陷。

3.4 网络资源库

此模块旨在帮助学生充分利用巨大的网络资源主动获取知识而设计,必须精心选择、合理规划,建立系统的信息资源库,内容包括图片资源、视频资源和动画资源等。同时给学生推荐一些相关网站,如国家级及各医科大学生理学精品课程等,便于学生获得学习信息,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学生学习生理学的需要。

4 应用网站组织教学的效果

通过对学生进行调查问卷、学生座谈会、个别交谈及对考试成绩进行综合分析,了解学生对学习网站的评价意见、态度及反映。结果表明:接受调查的2007级本科288名学生中,认为课件的图像、动画、声音和文字设计合理的满意率为88.2%,对重点、难点知识表述的满意率为86.4%,对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意义的占79.8%,对网站内容和设计总体满意率为84.1%。在试题难易度大体相同的情况下,对2007级本科生理学考试成绩进行分析,与未使用课件的2006级本科学生考试成绩相比,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提高,说明利用生理学互动型学习网站能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5 应用网站组织教学的优势

生理学学习网站具有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等特点,学生可在课堂之外,根据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时间,通过网上自学、讨论,或使用生理学网络试题库进行测试等,解决了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高了学习效率。其次,该网站不仅教学内容丰富,而且制作、修改和使用方便灵活,教师可随时补充、修改和,能够及时反映出最新的科研成果,并把这些成果及时编入教学内容中,这便于及时完善、更新和优化教学资源,从而真正实现“双向性互动互学”的转变。

6 应用网站组织教学的思考

利用学习网站组织生理学教学有很多优势,还有巨大的潜力有待挖掘。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其特殊性。首先,学习网站的内容宜短小精悍,如文件过大,则不利于网络传输,由于目前可借鉴的网络教学经验不多,网络资源与技术并非完美,而且生理学教师非计算机专业人员,我们思考应建立专门的教育技术备课中心,组织专业教师研制开发小而精的教学课件,提高课件制作水平,随时更新学习内容。其次是可共享资源有限。网络本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充分利用这个资源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许多便利,如果学校的相关学科都来开辟网络课程,就会为教师和学生带来广泛的选择机会。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以学习网站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既有传统教学的情感交流,又能发挥多媒体网络开放、交互和个性化的特点,有利于及时更新、完善和加强课后学习。但是,互动型学习网站毕竟是一种新型的网络教学模式,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探讨并进行实践的验证,从而使之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 纪泽泉,邓素娟,林明辉.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改革研究[j]. 医学教育, 2005, (2): 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