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自己感动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22:56: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被自己感动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拓展视阈;创设情境;自主自选
提起作文教学,大多数教师会感叹,怎一个“难”字了得:空洞无物、无病、无话可写、套路作文等比比皆是,唯独缺少真情实感、新鲜创新之作。那么,如何把真情实感引入作文?如何层层开启真情之作的秘境?如何捅破那层通往自由表达、以情取胜、顺畅写文的壁垒呢?
一、拓展视阈,让真情实感“自然而来”
纵观当下,小学作文教学可以发现,小学生的作文一直在“剑走偏锋”:教师总是通过“高大上”的理想说教拘囿孩子们的写作视阈,比如:好人好事,高尚品质,集体主义,道德制高点……所谓“作文与真实情感的隔膜”,主要体现在孩子们没有真实的情感体验就提笔行文,也体现在孩子们的选材范围总是很狭窄,所以拓展选材范围,给予孩子们一方灵动真实的体验空间,让真情实感“自然而来”,应该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渠道之一。
以下是人教版五、六年级的作文《令我感动的一件事》的教学设计:
感动无处不在。有人说:感动是我学习很累了,爸爸削的一只苹果;感动是不高兴时,发小过来揽着肩膀说“我陪你”;感动是危急时过路人的慷慨帮助……回到自己过去的生活中寻找,最感动你的画面中有谁,他们在干什么,说一说:感动是什么,然后写下来。
这样的选材只局限于“高大上”的范围,只符合成人“政治、教化”等需要,那么,孩子们怎么会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呢?
不妨从以下几方面进一步拓展孩子们的习作范围
感动无处不在。有人说:感动是粗心大意忘记了拿作业,妈妈紧赶慢赶送作业的身影;感动是一直和我抢着用电脑的姐姐第一次让我;感动是一向爱发火的爸爸居然难得没有对我发脾气;感动是我的叔叔不管车少人少,都能遵守交通规则……感动无处不在,请选择最难忘的写下来。
像上例这样拓宽习作题材,让孩子们瓜熟蒂落般的“我手写我心”,让学生的心有所触动,情有所打动,意有所感悟,如此,学生必将步入真情作文、自由作文和情动而辞发的理想境界。
二、创设情境,让真情实感“当场发生”
孩子们都有体会,让“我”写真情实感之作,可就是找不到真正都打动“我”的材料。怎么办?当场创设活泼、真实、具体的情境,让真情实感“当场发生”,让有些事件一经过目便转化为内心的山水,或能让孩子们把“真素材”“手到擒来”。
例如,以《难忘的第一次》作文为例,可以设计以下教学环节:
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用手机拨打一陌生人的电话,等拨通之后,让学生先简单介绍自己,然后复述自己最近从课文中学到的一个小故事。等复述完之后,询问电话另一头的陌生人是否听懂,如果没有听懂,能否重新讲,务必请对方耐心一点。想想,现实中和陌生人沟通都很难,何况是在电话中,所以,打电话前后的忐忑、矛盾、急躁、不敢、期盼,高兴等心情可能都是第一次。把这样的“第一次”写下来,本身就是真情实感,本身就是切实体会,本身就流露着复杂的情感,那么,又何愁没有内容可写呢?
这样的“写真”环境,必将让学生真正的“情郁于中,发乎于外”,有对生活情味的真实体验,有对生命情感的真切感悟,有对现实生活深情的打量和深度的拥抱,这样,孩子们言语生长的土壤必将是丰富的、厚重的,也是有后续力的。自热,说出来或写出来的东西就充盈着情感的“山山水水”和生命的激情澎湃。
三、自主自选,让真情实感“敢于表达”
其实,对习作素材的苦恼不仅来自于学生自身,也来自于教师的作文观和教学观。如果教师总是以自己的理解代替学生的理解,以自己的视野遮蔽学生的视野,以自己一厢情愿的执念代替学生自由灵动的选择,那么“不知如何下笔”“不知写什么”“没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等就会成为部分孩子心中永远的“痛”。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学生学会写真,让学生“流淌”出真情实感的“涓涓细流”,必须要扔掉模仿这个拐杖,而真正做到自主选材、自我表达、自能作文。
看看以下素材,你还觉得没有内容可写吗?
1.那一次,我真的好委屈:为什么总是有人这么不相信我,为什么每一次班级中一出现混乱,老师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梳理盘点生活中曾经受到的委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那一天,我真的很烦爸爸(妈妈、姐姐、爷爷……),爸爸(妈妈)最近你太辛苦了,爸爸(妈妈),那一次你误解了我……
3.我的暑假“乐”做主、我的暑假“乐”做主、我的暑假“书”做主、我的暑假“电视”做主、我的暑假爸爸做主……自主拟题、自主选材,只要是真心话,有特别的感受,就可以写下来。
好作文离不开这样一些要素的参与:不是“假大空”,有的只是真情实感;不是隔空对话,有的只是情感被真实地滋养和锻造;不是虚假的编造,有的只是“货真价实”的喷涌,好的作文生态,学生最不缺的是“拐杖”,最不能闭合的是自主自悟、率真表达和真情实感。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写作 心灵 感动 真情
在日常教学中很多学生听到“写作”两字,脸上立即由晴转阴,惊呼“又要写了”,随即一脸苦相,开始冥思苦想,为了拿到更高的分数而矫情造作,但很多结构完整、文体清楚的作文却因为没有真情实感的注入而只能徘徊在及格线边缘,太多的学生不知道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写作的一大意义在于表达感情、交流思想、净化心灵,这应该是新课程背景下写作的基本要求之一。
一、寻觅感动瞬间,情积于心;再现感动画面,成就作文。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但是很多中学生却认为“写作难,难写作”,写出的文章经常空话连篇,不但没有个性、没有思想,连最基本的情感都不会注入,很多文章老师最后只能无奈地写上“干瘪”这两字作为言简意赅的点评。
有学生很苦恼地对老师说:“怎样的文章才算诱媲槟兀俊奔虻サ是很复杂的一个问题,反映出的是学生面对写作“极力想写好,却总是写不好”的莫大苦恼。
只有感动自己的文章才能感动别人,只有用真情写作的文章才是有血有肉的作品,写作离不开真情实感。每逢佳节倍思亲,月圆之夜,全家围坐,多么温馨的画面,为了让学生找回曾经的记忆,温故亲人之间温馨融合的亲情,我进行了题为《那一年中秋》的写作,全班文章阅毕,太多的失落与思考,为什么就找不到几篇能真正感动我的文章呢?大部分作文内容是某一年中秋全家一起赏月吃月饼聊家常,很朴实的素材,很朴实的语言,也很朴实的情感。改作文是写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在第一次作文批阅基础上的二次写作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作文课上,我用10分钟进行了简单的点评,剩余的半个小时,每人发了一张白纸,要求至少写出三件发生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感动的事。亲身经历的最难忘,也最容易成为写作素材,有了感动的事,将这事放在中秋这天,再改《那一年中秋》这篇文章,内容上充实很多,情感自然注入,文与心融合。
指导学生如何一材多用,如何将一件事置于中秋这一天,赋予中秋涵义后,学生进行二次写作,本次写作要求情感上的目标是让自己感动。收上来的文章,进步很多,不但内容多样,情感也表达得很自然。如:
月依旧,秋风有了丝丝寒意,还是一家人围坐在院子里的圆桌边,依然有月饼,依然有水果,依然有一桌丰盛的晚餐,可是少了爷爷,少了宠我爱我的爷爷。四年前中秋的一场大火,烧了我家的房子,也带走了我的爷爷,当时我和妈妈在楼上熟睡,被一阵急迫的敲门声惊醒,开门后爷爷拉着我跑到窗边,让我赶紧从窗户中爬梯子到楼下。此时我看到从楼梯空口窜出的火苗,我来不及说什么话,已经被爷爷推着到窗户口,带着害怕的心情爬下去,过了几分钟,妈妈也下来了,两个人穿着睡衣站在巷子里焦急地等着爷爷爬下来。我哭着喊着,消防队员也很尽力,可是木结构的老房子在短短几分钟已经被大火吞噬,最后我等来的是消防队员抬着爷爷出来这个惨痛的事实,120汽车来了又走了,爷爷被抬进的是殡仪馆的汽车,我和妈妈看着汽车开走,望着一堆废墟,两个人呆了,等到爸爸赶回来,两个人抱着哭了很久。妈妈说她让爷爷先爬下来,可是爷爷坚决不肯,说孩子更需要妈妈。那一年的中秋,月亮在上空,可我家遭遇了最大的不幸。此时,依旧是这个院子,政府出资修建的房子,和原来的家结构一样,可是少了爷爷,越想越伤心。爷爷,我和妈妈的命是你给的,我不敢想象如果不是爷爷来叫醒,我和妈妈会是怎么样的结果,也不敢去想象,没有爷爷架好的梯子,没有爷爷催促着我们爬下,会是怎样的后果……
这是学生作文的片段,是发生在这位不幸中又万幸的孩子身上的真事,祖孙情、亲情令人感动。在作文讲评课上,当我读完全文后,全班除了那女孩的抽泣声,静得没有任何声音,特意给了几分钟时间让她思考,也让她平静平静。
不幸使本来贫穷的家庭更贫困,最不幸的是爷爷的逝去,伤心之余更感动于亲情的可贵,这样的不幸毕竟少,但是感动人心的事情肯定不少,在后来的交流过程中,很多学生说了有记忆以来的一些感人小事,透过一件件小事我们看到的是人间最珍贵的亲情友情。一直说现代社会越来越冷漠,其实不是社会冷漠,而是人们变得不善于发现感动,不会珍藏感动。忙碌的学习,应该给学生一点时间回忆曾经的点滴,回顾温馨或是难忘的画面,寻觅感动瞬间,再现感动之事。
写作源于生活,空话空情的文章只是一个干瘪的躯干,有了完整的写人记事、有了情感的注入,才有血有肉才丰满。情积于心,素材是日积月累而成的,净化人心灵的感人瞬间要有永恒记忆;情注于文,写作的时候灵活运用,记真人真事述真情,写出的文章才能更吸引读者的眼球。
二、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用最真的感情表达自“我”。
学生学业繁重,脑子里已经单纯地只有学习两个字,没有闲心也缺少雅兴观察社会、接触他人、感悟真情。有学生虽有闲心体验生活,但是小小年纪却总是把生存压力大、人情冷漠挂在嘴边,认为没什么值得记录,没什么事值得回忆。在教学过程中,经常把感恩教育贯穿其中,也经常让他们换种心情面对生活,换种眼光看待周边的人和事,用美好的心灵看世界,才能找回最真的情,感动最真的自我。
写作素材的来源是多渠道的,一部分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其实还有更多的是用我们的眼睛搜集的,打开心灵的窗户,呈现的是一个纷繁的多姿多彩的世界,学生要走出教室看校园,走出校园看社会。上学放学路上的风景虽然很熟悉,但是肯定很美丽,关键是用心欣赏。在随笔中,有位学生写了《对不起,我误解你了》一文,其中有个片段:
当你好不容易抢到的座位让给那位老人的时候,我似乎明白了你当初挤在车门口拼命往上挤的目的,原来是为你的奶奶抢个座,确实有点孝心。当报站器响起,老人却说:“小伙子,谢谢啊,知道我腿脚不方便,特意找了个门口的座位给我。”这一刻,我似乎才真正明白过来,原来不是自己奶奶啊。后来老人对边上的人说,在等车的时候,小伙子看见她腿脚不方便,就问她坐什么车,结果是同一趟,后来小伙子就帮她去抢了个门口方便下车的座位。小伙子,在挤上车的时候,我是多么鄙视你,而现在我是多么崇拜你。
我的批语是:社会充满爱,用美丽心灵看世界,你会发现很多感动,不要因为一个小小的动作而妄加判断,要学会多角度看人。
公交是学生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公交车上是个小社会,用心观察,会发现很多,而把看到的有意义的人和事记录在心,那还愁没有写作素材吗?发生在他人身上的事,在写作的时候可以套用到自己身上,然后把自己的感悟倾注进去,最真的“自我”也成就了。用自我写作,文章有了主体,自然成就。
篇3
什么是感动?有人这样说,当你夜晚在灯下苦读时,母亲的一杯热牛奶是感动;当你心中寂寞无助时,朋友的探视、问候是感动;当你漂泊而归,站台前家人那痴痴等待的身影是感动……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感人心,就这样被感动。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就这样被感动作文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就这样被感动作文600字1我的爷爷,一个新时代的老头,个人十分讲究,他房间里,你见不到一点脏,乱,差,与我的狗窝那是没法比,但有一件东西,却与他的房间标准格格不入!他的毛巾。
这毛巾被他洗得腿了色,我一直很不理解,一个这么爱干净的老头居然会留一块烂毛巾留这么久,这毛巾目测应该是上世纪的。
我闲着没事,到阳台看看风景。不知哪来的风,猛向我吹来。我来不及躲,就被一个不明物体重重的打了脸,不是很痛,软软的,但我心里很不爽!我把脸上的东西扯下来,原来是挂在阳台上的那块爷爷的毛巾,“我妈都不打我,你打我脸!”我对它生气的低吼,于是十分生气的把它丢在了有很多灰尘的盒了里,就当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谁拿了我的毛巾!”爷爷紧张而生气的对我们喊到。我的天,爷爷难得这么愤怒。“我拿了。”我十分不在意的说了一句,也没看着爷爷。“丫头,在哪了?快给我。”爷爷气消了许多。没办法,老头子喜欢我。我指了指盒子。
爷爷听了,又伤心又生气,面如土色,本就没什么生机的脸显得更老了,我不好意思的轻声叫他,像用平时小儿科的方式去讨好他,可他竟没理我而是直径向盒子捡起那块本就破烂还满是灰尘的毛巾。
“我再给你买。”“你不懂!”他不耐烦的说了一句。他好傻,我心里想。
我带着惊讶和好奇去问奶奶才知道,这是爷爷他妈给他的。我突然感到十分对不起爷爷,姥姥去世很多年了,爷爷一定很伤心。
“妈,儿子会保护好的,妈…”这是我无意间听见的,我的泪水在眼睛里打转转,不是因为内疚和惭愧,而是因为我被他感动了。
他傻吗?他不傻!他只是以这种方式来表达一个儿子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就这样被感动作文600字2那天,雨一直下。
我家住外县,周日返校需早早出发。看表,快到往常出发的点了,雨却没有一丝要停下来的迹象,反而愈下愈烈。闪电如利刃划破天际,紧随其来的是轰隆怒雷。
等了约有一刻钟,你下令出发。“卡带了吗?钱够不够花?”你十几个几十个字的问题,我心不在焉用几个字就回答了。你又像往常一样,扛起我鼓鼓的书包,先下楼,我换好周末刚被洗过的鞋,跺了跺脚,快速跟上你。
楼道里在漏水,水从扶手缝间留下,水迹随处可见,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潮湿的气息,我皱眉。下到最后一层,我看到了你,你怎么会在这里?不应该去取车吗?走近,我看到了你面前的那片“海洋”,从顶楼漏下的水全都堆积在这里,目测能淹过脚踝。我莫名有些激动,跃跃欲试,想要淌过这片“水池”,却见你在我面前蹲下,拍拍自己的背,说“闺女,上来,爸背你过去!鞋刚洗,不敢弄脏”。我有些犹豫,自己体格壮硕,你能背得动吗?但看看毫不犹豫飞驰而去的时间,迟疑片刻,趴了上去。
你背起了我,慢慢直立膝盖,一手提书包,另一只手把我往上托托,小心地在下面护着,仿佛背着的是无价之宝。你一只脚踩进水里,另一只脚跟着上前,步履缓慢,在水中一点点挪着前行。时间好像在那一刻静止,我看到了你微弓的背,从前像巨人一样的你原来真的没有到顶天立地的高度;我看到了你头发中冒出的几缕银丝,原来我长大了,你变老了;我还看到了你宽厚的背依旧如往……我不禁环臂抱住你,将脸贴在你背上,像没有安全感的小孩,鼻尖萦绕着你的味道,浮躁的心安定了。
出了楼门,你慢慢把我放下,揉揉腰,笑容掀起眼角细密的纹,喘了口气,说,“没想到女儿长大了,爸背不动了”。那一刻,鼻头酸了,眼前朦胧。
爸爸,就这样,我被你感动。
那天,雨一直下,父爱在雨幕中氤氲。
就这样被感动作文600字3暑假来临了,我们感到无比的快乐。一天晚上,爷爷问我想吃什么,我就说:“我想吃一些油桃。”他连忙穿起衣服,就想往出走去。
过了一会儿,天空中飘起了连绵的细雨。天气也显得很灰暗,此时已经做好了饭,但是爷爷却还没有回家。我们纷纷抱怨着:“怎么还不回家?是不是出了什么事了。”我出去看了一下雨势,只见雨越下越大,完全没有一点停的意思。
这时,只听见“咚咚咚”的敲门声此起彼伏,是不是爷爷回来啦?我连忙去开门,只见门外的爷爷带着一阵寒气进来。他的手里正握着几个新鲜的油桃,向着我走来。我连忙问道:“爷爷,你这是干什么呢?”
只听他说:“刚才听你说是想吃油桃,爷爷便出去买。但是大街上的油桃,都不新鲜了,我就到一个地方摘。但是在回来的路上,没想到下起了,这么大的雨。”这时,我发现爷爷的胳膊上有一道伤口。
我急忙跑了过去,你给爷爷一条干毛巾,让他擦去脸上的汗水。又接了一盆热水,让爷爷洗了洗脸。从他的手中接过那些新鲜的油桃,感到无比的沉重。望着胳膊上的伤口,爷爷说:“后来因为一不小心,我从那些累起来的砖块上摔了下来。这小伤口,应该不严重……”
还没等我说完,爷爷就赶紧走向厨房,为我洗了几个油桃。递到我的手里,说:“这都是新鲜的,有营养。”我咬着可口的油桃,心中充满了感动和温暖。
我把剩下的几个油桃,装进盘子里,放在桌子上,与大家一块分享。爷爷看着我们,会心的笑了。这几个油桃,虽然很普通,很平凡,处处可见,但是我却认为他的价值非小。这是爷爷对我们的爱啊!
几个油桃,充满了爱。几个油桃,充满了温暖。几个油桃,代表了世界上最真最美的亲情。
就这样被感动作文600字4太阳升起,温暖大地,是那般光彩夺目;小溪流水,动人心弦,是那般清脆洁白,山丘连绵,令人向往,是那般威武雄壮;万物都可被你打动,万物都有一个瞬间让人打动。
站在泰山之巅,绝崖之顶,观那光之源,太阳,轻轻的,慢慢的,向上升起,一大片、一大片的乌云挡住了太阳的辉煌,但太阳冲破乌云的阻碍,放出万丈光芒,当它从黑暗里一步一步升起时,有铺满大地的浩艳,当它从霞光里一点一点落下时,也有气吞山河的气焰,它日复一日照耀着大地,把自己所有的光都奉献出来,让流浪者也有光的归宿,它不畏辛劳,每东升西落,因为它知道人们需要他,就这样被太阳的坚持所感动。
立足在溪泉边,品小溪奔流万千,鸟儿在枝头鸣唱,树叶随风而动,小溪有节奏的向前缓缓流去,有一块石头挡在溪水中间,小溪慢慢的分成两股,向石头两边流去,又转回来,溪水用自己的力量一点一点地撞击它,最后终于淹没它,用尽全力往前奔流着,往前流着流着,发现前面有一个树根,于是溪水从它上面翻了过去,做了个华丽的转身……对待一切阻碍都是那么的从容,这样被小溪勇往直前的精神所感动。
在遥远的大漠戈壁上,太阳毒辣猛烈的炙烤着黄沙巨石,仿佛连空气都燃烧了,一阵十分细微的风吹过,一个风滚草慢慢前进的身影映入眼帘,它一步一步地往前滚着,慢慢的,无数的枯草集合在一起,变成了大大的滚草球,黄土沙砾被风吹起,重重的打在风滚草的身上,石头一遍遍的无情的阻挡在它的前面,但它却一次一次的突破阻碍,不断向前,它的这种即使前方有多么困难的妨碍,它也只步前行的精神让我感动。这是戈壁上独有的品质,也正是因为戈壁的艰难困苦,才造就了风滚草不顾一切外界束缚,永远走向前方。
仰望夕阳是天边的酡红,我会被那气势滂沱所感动;徜徉大海,看无边的蔚蓝,我会被那包罗万象的气魄所感动;奔腾在茫茫大草原,看那无边的光景,我会被它的广阔无边所感动。
就这样被感动作文600字5有位学者说:“不论这个人多么冷漠无情,但总有打动他的地方。”
——题记
一道闪电划过天际,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同学们都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只有我还在校门口徘徊,一滴滴雨水像断了线的珍珠,滴在路面上弹起了五颜六色的小水泡。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远处朦胧的山像披着轻纱的少女,“淡妆浓抹总相宜”,雨点给她化上了淡淡的妆,在远处若隐若现。
雨不知疲倦的下着,我突然看见了一个朦胧的身影,骑着车,打着伞,看起来饱经风霜的样子。那身影近了,我一看是爸爸,他的脸上有一层层的皱纹,皱纹里都是对我的爱。眼镜上有许多雨水和蒸汽,那一滴滴雨水都是爱的轮回。手上有许多紫色的冻疮。爸爸着急地对我说:“对不起,来晚了。”眼睛里是对我的关心。我生气地说:“你怎么才来啊?”爸爸说:“今天有点事,来晚了。”我把书包放在车前,跨上了车。
篇4
对孟祥斌的纪念形式很多,什么守灵,成千上万人参加追悼会,有人谱写歌曲,甚至我们有好几次的考试作文题目都离不开孟祥斌。我们都写过好几次关于孟祥斌的作文了。媒体也在大力宣传他,他顺利入选“浙江骄傲”“感动中国”人物,成为打造和谐、人文金华的招牌。当你们杂志社现场作文又出孟祥斌的题目时,同学的一致反应是“又是他”!我们的内心开始麻木,反感,情感也因多次写他而干涩。
在孟祥斌救人之后没多少天,有同样壮举的义乌外来打工人员赵子军,为救跳塘女子而献出生命,但他的事迹远没有孟祥斌那么轰动,更没评上“浙江骄傲”“感动中国”人物。
难道因为一个是军官,而另一个是农民工?身份不同,待遇就不同吗?孟祥斌说“他要对得起这身军装”,他认为救人是军人的天职,理所应当。而不是自己天职的农民工做出这样的壮举,是不是更应该被人敬重,被媒体大力宣传?可同样的救人事迹,为什么被重视的程度会这么悬殊?
孟祥斌的妻子在众多的荣誉面前应该感到欣慰了,而那个来自湖北公安县的农民工赵子军呢,他的爱人若知道自己的丈夫和孟祥斌在受重视程度上差距如此大,会不会很失落?
当别人谈起孟祥斌时,我更愿意去回想另外一些,如赵子军等没有被太多关注的英雄。
我并没有贬低孟祥斌的意思,相反我尊敬他,并以他为榜样。以前我最害怕800米长跑,每次都是后几名,但孟祥斌的精神让我有了战胜困难的决心,我常常会在双休日里锻炼,并在800米长跑中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绩。
篇5
感动,也许是春天里花花绿绿的景象;感动,也许是夏日里一缕凉爽的清风;感动,也许是秋季里稻香芬芳的气息;感动,也许是寒冬里一股温和的暖阳。我们感动于四季的奉予,我们感动于大自然的给予,我们是否也应该感动于家人、朋友、老师,甚至陌生人所给我们的不同感情的爱意。
感动,只因你的小心翼翼。
我还沉浸在偶像剧中时,父亲板着一张脸从房间里走了出来,动作利索地关掉了电源,气愤地对我吼道:“整天就知道看电视,你看看现在都几点了,回房间睡觉。”在父亲的骂声中,我乖乖地放下遥控器,心里却很不服,小声嘀咕道“也才十点嘛,在学校都没这么早睡,难得周末,看会电视算什么,一周也就一次嘛……”我赌气的踏进房间,用力地甩上门,鞋也不愿意脱就爬上床,一头栽入被窝里。听到房间门外有脚步声,我知道的,是父亲。于是我假装熟睡,父亲轻轻地推开房门,轻轻地迈着脚步,走到我身边,小心翼翼地为我脱下鞋子,小心翼翼地为我盖上被子,关上灯,轻轻地走了出去。父亲的背影却还是那么清晰,驼了的背显得父亲更加苍老了。我承认,我感动了。
我还在不服什么,我该满足了,父亲他不想我把时间浪费在偶像剧中,他只想我有更多的休息时间,他只想对我好。我该感动于父亲的小心翼翼。
感动,只因你们的悉心照顾。
前几天,由于淋了场雨,病魔找上了我。委屈的我不会照顾自己,幸运的是,我有那么几个好朋友,是她们一直在照顾我。
我感动于你们对我的好,你们都知道我不喜欢去看医生,便冒着风雨到药店为我买回退烧药,你们都知道我不喜欢喝平淡无味的白开水,就特意到商店为我买回降火的茶,你们都知道我会怕热,就不知疲惫地轮流着为我扇风,你们都知道……看着她们忙碌的背影,我承认,我感动了。
我还在委屈什么,我该满足了,我该感动于她们给我那么多关爱,我该感于她们对我的悉心照顾。
感动,只因你的不计前嫌。
还记得刚上她的课的时候,我不想听,我可以拿一个小玩意儿玩弄一节课,我也不想听。因为我恨她,她曾在课堂上让我下不了台阶,她曾在课堂上为难过我,她曾在课堂上当众撕毁同学们的作文,包括我。她就是我的语文老师——郭老师。从那堂课后,我咬着牙对自己说,我会让她心服口服,这次作文是第一次被撕毁,也将是最后的一次。
也许,从那时起,郭老师开始注意我的吧。她没有再用那种语气对我说话,她开始关注我的作文,她在课后为我讲解作文缺陷,她会在我失意的时候给我安慰与鼓励,她给了我一个很大的进步空间。此刻,脑海中不禁浮现出郭老师认真写着板书的画面,背影是那么平凡,平凡中透露着与众不同的气息,我承认,我感动了。
我还在记恨什么,我该满足了,我该感动于她给我无尽前进的力量,我该感动于她给我人生旅途中的希望,我该感动于她给我诚心诚意的的慰藉,我更该感动于她不计前嫌并更加地呵护我,教育我,辅导我。
感动,因你的举手之劳。
风雨中,我等待着母亲来接我回去,却怎么也等不到母亲的身影,阴暗的灯光下走近了一个陌生的身影,越靠越近,开始害怕了,所有的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人贩子?流氓?色魔?“小妹妹,在等谁吗?我送你回去吧!”一个清晰动听的声音,我抬头看他,一张俊秀的脸,高高的鼻梁上架着一副眼镜,一身学生制服,忐忑的心平静了下来,幸好,他是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小妹妹,送你回去吧!”他对着走了神的我又重复问了一遍,我迟疑了一会,胆怯地说:“不用了,谢谢,我妈会来接我的。”他心疼地看了一下全身湿透的我,语气那么坚定:“我送你吧,看你全身都湿了,不赶快换了会感冒的,再说了,这么晚了,你妈可能有事来不了也不一定啊,放心啦,我不是什么坏人,不用怕的。”我微笑,点头接受了他的好意,一路上,他把伞撑在我头上,自己几乎是在伞外,雨水打在他身上,冷在了我心里。一直到了我家门口,一句谢谢送走了他,他微笑转身离去,高大的背影淹没在雨夜中。我承认,我感动了。
我还在害怕什么,我该满足了,我该感动于他的热心,我该感动于他的爱幼精神,我该感动于他的无私,我该感动于他的举手之劳。
是啊,我们身边有着太多的感动,我们应感动于公交车上,小朋友为老爷爷、老奶奶让座的情景,我们应感动于一身脏兮兮的清洁工人为我们带来清洁的环境,我们应感动于邮递员叔叔风雨中为我们送来家人的慰问,我们应感动于人们为灾区人民献上一份微薄之力,我们应感动于烈日下一身装严的军装坚守岗位,认真维持交通秩序的叔叔、阿姨……
感动,不需要华丽的语言描绘,感动,不需要脆弱的眼泪诠释,感动,不需要丰富的物质修饰。我们需要用心去品味。感动,就在你我身边,那是一瞬间心灵的震撼,灵魂的飞扬,只要你用心体会,是的,感动,就在身边。
篇6
“有训练不见提高”,教师给力困难,学生找不到提升的办法,师生共苦。这是当前作文教学面临的尴尬境地。为切实解决这一问题,在初中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以“范式引领,路线导航”的作文训练方法,对学生进行了一系列的作文训练。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调动孩子们的写作积极性,通过阶梯性的系统训练更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作文能力。
一 、关于“范式引领”
根据初中学段作文教学目标,先确立初中学段作文训练系列,构建可供学生学习借鉴的写作范式体系。如初一学年就构建了如下十个模块的范式:
细致入微地观察;真挚感人的情感;引人入胜的趣味;耐人寻味的道理;鲜明突出的特点;富有魅力的细节;扣人心弦的波澜;自然清晰的条理;灵活生动地联想;大胆合理地想象。
每一个模块下又将提供若干具体“范式”,如“富有魅力的细节”这一范式系列的具体范式有:刻画形象与表达真情;营造环境与渲染气氛;推动发展与促成逆转;反复强化与前后照应。在每一范式体系下,学生可以学习、借鉴自己喜欢的范式进行写作练习。
二、关于“路线导航”
系统的作文教学首先必须是站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技法及应达到的写作水平的高度上,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而且从初中段学生积累较薄弱的学龄特点来看,为学生提供合适的仿写文本,阶梯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指导和训练,并且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素材,有准备地作文,才是真正达到作文训练目的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确定的导航的基本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立足于读,着眼于写,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同步提升。
“一个中心”就是以“读”为中心:读教材,读系列范式中的具体范式,读其他相关资料;“两个基本点”就是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选材的生活化原则,让孩子有素材用,有兴趣写,有意识地积累个性化作文的素材。二是技法训练的阶梯性和可模仿性原则,让孩子在“有话想说”的基础上,又有“法”可依。
三、具体实践操作
现以初一第一学期第一次大作文写作指导为例谈谈具体操作。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只有表达出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为此我们把初一第一次大作文的写作范式确定为“真挚感人的情感”。在这一范式体系下又有四个具体范式:热爱生活与多情善感;直抒胸臆与含蓄表达;记人传情与叙事传情;写景传情与状物传情。每种具体范式下都提供三到四篇不等例文。
苏教版七上语文教材《金色年华》单元,有的写童年趣事(《幼时记趣》),有的讲述少年读书生活(《往事依依》),有的展示少年立志成才的道路(《十三岁的际遇》),有的感慨童年沉重的往事(读本《风筝》《羚羊木雕》),有的讲述自己童年成长的心路历程(《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选材上都集中在自己的童年时光,令人动容处,惟在其说的是真话,抒的是真情。为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篇目时,对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如何选择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及对材料如何做详略处理,老师都有意识地做了指导。这样“读教材”也为下一步的作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有了“范式”和“路线”的初步导航和引领后,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如下作文信息: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甜蜜,是苦涩,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幼时记趣》中的“青云白鹤”;《往事依依》中“国文老师”深情的诵读;《羚羊木雕》中“我”的愧疚与不安;《风筝》里“我”中年后依然挥之不去的沉重和悲哀……都是作者真情的回忆。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用饱含真情的文字,记录下你渐行渐远的童年!
要求:以“童年”为话题,题目自定;600字以上;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在作文前老师又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做了如下具体的写作指导:先引导学生回顾所读课文(“读教材”),读“真挚感人的情感”范式中的四个具体范式及例文(“读范式及类文”),体会如何抒感(基本点一:技法指导)。然后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打开童年记忆的大门(基本点二:选材的生活化)。具体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回忆童年的游戏。孩子们很兴奋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常玩的游戏,竟然有三四十种之多。如:吹烟片、给蚂蚁搬家、卷心菜、水果蹲、红灯绿灯小白灯等等;
(二)回忆童年令自己记忆深刻的事。如:令自己感动、怀念、兴奋、激动的事情;不愉快的记忆,如懊恼、遗憾的事,等等。
在头脑风暴的刺激下,孩子们回忆起了好多事情,如:自己伤心时朋友的陪伴、雪天妈妈为自己买靴子、同学聚会的快乐、班主任老师的公平处理让自己感动;童年时和小伙伴们游戏的大院被拆的失落,搬家时与小朋友离别的伤心……
通过这样的回忆,孩子们写作的欲望一下子被激活了。在此基础上,顺势做了第三点指导――
本次作文要求选材真实,说真话、抒真情,那么怎么理解作文中的“真实”?
选材真实。写自己童年中发生的真实的事件,但对事件可以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做详略处理,在组材上可以正叙、倒叙、插叙,做好现实和回忆的穿插处理,不要写成流水账。
情感真实。“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真实的体会、感受,不虚假不夸大,健康向上。健康向上的情感应该是合理的情感,而合理的情感需要建立在对问题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
做了这样的指导后,学生当堂作文,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笔作文,不到一堂课的时间多数孩子就顺畅地完成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随后的周末随笔中,好多孩子又写了关于童年的作文,显然孩子们还有好多话不吐不快。这样的作文是一种愉悦的体验,真正实现了“我手写我心”,因此孩子们爱写、喜欢写。作文,不再是让孩子们头疼的事。
第一次大作文后,应该说基本上达成了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选材真实、情感真实。但此次作文我们也发现了学生的不足:缺少打动读者的感动点。在对作文进行具体分析后,发现作文不生动的原因在于细节描写上的缺失。随后我们针对这一点专门做了片段训练。可以自选话题,也可以选择老师给的题目做片断练习,如:《在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登上讲台(或奖台)的那一刻》《告别母校的那一刻》《得知―――的那一刻》。选出例文,师生共同揣摩优秀范例为什么能打动人。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细节很动人。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联想、想象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运用,等等。在片段训练弥补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作文情况,我们把第二次大作文的训练重点确定在细节描写上,话题确定为:“――――的瞬间”,在作文技法上和第一次作文形成训练梯度,进一步落实作文技法。
篇7
一 、关于“范式引领”
根据初中学段作文教学目标,先确立初中学段作文训练系列,构建可供学生学习借鉴的写作范式体系。如初一学年就构建了如下十个模块的范式:
细致入微地观察;真挚感人的情感;引人入胜的趣味;耐人寻味的道理;鲜明突出的特点;富有魅力的细节;扣人心弦的波澜;自然清晰的条理;灵活生动地联想;大胆合理地想象。
每一个模块下又将提供若干具体“范式”,如“富有魅力的细节”这一范式系列的具体范式有:刻画形象与表达真情;营造环境与渲染气氛;推动发展与促成逆转;反复强化与前后照应。在每一范式体系下,学生可以学习、借鉴自己喜欢的范式进行写作练习。
二、关于“路线导航”
系统的作文教学首先必须是站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写作技法及应达到的写作水平的高度上,把读和写紧密结合起来。而且从初中段学生积累较薄弱的学龄特点来看,为学生提供合适的仿写文本,阶梯性地进行作文技法的指导和训练,并且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有意识地积累素材,有准备地作文,才是真正达到作文训练目的的有效途径。
因此,我确定的导航的基本路线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立足于读,着眼于写,实现阅读和写作的同步提升。
“一个中心”就是以“读”为中心:读教材,读系列范式中的具体范式,读其他相关资料;“两个基本点”就是遵循两个基本原则:一是选材的生活化原则,让孩子有素材用,有兴趣写,有意识地积累个性化作文的素材。二是技法训练的阶梯性和可模仿性原则,让孩子在“有话想说”的基础上,又有“法”可依。
三、具体实践操作
现以初一第一学期第一次大作文写作指导为例谈谈具体操作。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无论是写人记事还是写景状物,都只有表达出真挚的情感,才能打动读者,感染读者。为此我们把初一第一次大作文的写作范式确定为“真挚感人的情感”。在这一范式体系下又有四个具体范式:热爱生活与多情善感;直抒胸臆与含蓄表达;记人传情与叙事传情;写景传情与状物传情。每种具体范式下都提供三到四篇不等例文。
苏教版七上语文教材《金色年华》单元,有的写童年趣事(《幼时记趣》),有的讲述少年读书生活(《往事依依》),有的展示少年立志成才的道路(《十三岁的际遇》),有的感慨童年沉重的往事(读本《风筝》《羚羊木雕》),有的讲述自己童年成长的心路历程(《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了》《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选材上都集中在自己的童年时光,令人动容处,惟在其说的是真话,抒的是真情。为此,在指导学生阅读这些篇目时,对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如何选择最能突出中心的材料,及对材料如何做详略处理,老师都有意识地做了指导。这样“读教材”也为下一步的作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有了“范式”和“路线”的初步导航和引领后,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如下作文信息:
童年呵,是梦中的真,是真中的梦,是甜蜜,是苦涩,是回忆时含泪的微笑。
《幼时记趣》中的“青云白鹤”;《往事依依》中“国文老师”深情的诵读;《羚羊木雕》中“我”的愧疚与不安;《风筝》里“我”中年后依然挥之不去的沉重和悲哀……都是作者真情的回忆。请你打开记忆的闸门,用饱含真情的文字,记录下你渐行渐远的童年!
要求:以“童年”为话题,题目自定;600字以上;力求写出真情实感。
在作文前老师又遵循“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原则,做了如下具体的写作指导:先引导学生回顾所读课文(“读教材”),读“真挚感人的情感”范式中的四个具体范式及例文(“读范式及类文”),体会如何抒感(基本点一:技法指导)。然后设置情境激发学生打开童年记忆的大门(基本点二:选材的生活化)。具体从以下几个层面展开:
(一)回忆童年的游戏。孩子们很兴奋地回忆了自己童年时常玩的游戏,竟然有三四十种之多。如:吹烟片、给蚂蚁搬家、卷心菜、水果蹲、红灯绿灯小白灯等等;
(二)回忆童年令自己记忆深刻的事。如:令自己感动、怀念、兴奋、激动的事情;不愉快的记忆,如懊恼、遗憾的事,等等。
在头脑风暴的刺激下,孩子们回忆起了好多事情,如:自己伤心时朋友的陪伴、雪天妈妈为自己买靴子、同学聚会的快乐、班主任老师的公平处理让自己感动;童年时和小伙伴们游戏的大院被拆的失落,搬家时与小朋友离别的伤心……
通过这样的回忆,孩子们写作的欲望一下子被激活了。在此基础上,顺势做了第三点指导――
本次作文要求选材真实,说真话、抒真情,那么怎么理解作文中的“真实”?
选材真实。写自己童年中发生的真实的事件,但对事件可以根据表现中心的需要适当剪裁,做详略处理,在组材上可以正叙、倒叙、插叙,做好现实和回忆的穿插处理,不要写成流水账。
情感真实。“我手写我心”,表达自己真实的体会、感受,不虚假不夸大,健康向上。健康向上的情感应该是合理的情感,而合理的情感需要建立在对问题全面分析和准确判断的基础之上。
做了这样的指导后,学生当堂作文,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拿笔作文,不到一堂课的时间多数孩子就顺畅地完成了。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随后的周末随笔中,好多孩子又写了关于童年的作文,显然孩子们还有好多话不吐不快。这样的作文是一种愉悦的体验,真正实现了“我手写我心”,因此孩子们爱写、喜欢写。作文,不再是让孩子们头疼的事。
第一次大作文后,应该说基本上达成了本次作文的训练目标:选材真实、情感真实。但此次作文我们也发现了学生的不足:缺少打动读者的感动点。在对作文进行具体分析后,发现作文不生动的原因在于细节描写上的缺失。随后我们针对这一点专门做了片段训练。可以自选话题,也可以选择老师给的题目做片断练习,如:《在试卷发下来的那一刻》《登上讲台(或奖台)的那一刻》《告别母校的那一刻》《得知―――的那一刻》。选出例文,师生共同揣摩优秀范例为什么能打动人。然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细节很动人。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联想、想象的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和侧面烘托的运用,等等。在片段训练弥补不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作文情况,我们把第二次大作文的训练重点确定在细节描写上,话题确定为:“――――的瞬间”,在作文技法上和第一次作文形成训练梯度,进一步落实作文技法。
篇8
读后感——《爱的教育》
任佳文
我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本书的原著是意大利的亚米契斯,改写是沙铁军。
这本书通过了一个小学生写日记的形式,记述了一个小学生安利柯的所见所闻,以高尚的爱把各个故事中的内容联系起来。
让我最为感动的是安利柯的同学洛见谛看见一个低年级的小学生摔倒在马路上,正巧,一辆马车驶了过来,洛贝谛不顾个人安危,跑过去把那个小学生推了过去,可自己来不及躲开,一下子被马车轮子扎到了脚,骨头都碎了。这让我万分感动,一个小学生竟做出了这么伟大的事情,真是了不起!
还有一些小事,它们为这本书,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读了这本书让我知道人类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啊!
指导教师
篇9
一、写作是表达能力的综合运用,就其能力层级而言应该属于“创造”。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对我们的学生强调:文章一旦被写出来,不论其水平高低,只要不是抄袭,都可以看作是同学们的一种创作。文章是真的,才是善的,才是美的。只要是真情实感就是创新。靠胡编乱造,虚张声势,是决不会成为美文的,它也不可能感动读者,感动阅卷的教师,更不能在考场上得高分。要让学生知道:作文要得高分,就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在文章中,要学会关注现实,关注人生,关注民情,关注疾苦,关注民众,重视亲情,感恩父母,关爱他人,呵护一切的生灵和生命……在文章之中,将自己的这诸多关心、关爱和关切之情,如涓涓细流,潺潺溪水一般地泉涌出来,淌流出来,文章也就功成名就,成为美文了。
通过改周记也发现,美文往往就在学生的日记周记上。因此,任何程式化、格式化的训练都有悖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但是文章是有体裁的,虽然没有人是按照教科书上的几“要素”来写文章的,可是在必须打好写作基础的初中阶段,应当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记叙文和简单的议论文、说明文。所以我们主张在强调可用多种文体写作的大环境下,仍要重视培养自己的文体感,要强化对表达方式的训练。避免写出“四不像”文章来。
二、写作不是纯技巧、纯技术性的操作,写作能力的考查首先是对观察力、想象力的考查,因此,写作训练的基础是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训练。世界著名作家狄更斯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不管刮风下雨每天到街头观察、聆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他就靠着这活生生的生活资料写作,终于成为著名作家。因此,需要我们把目光投入生活,用我们的慧眼去采撷生活中最精彩的浪花。开始练习,老师可以给学生规划观察路径。例如:1.盯住一个人,进行“长期跟踪追击”,观察他在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人面前的言行举止揣摩其内心活动,发现其主要性格特点。可从语言、表情、外貌等多角度将他活画出来,是指栩栩如生,跃然与纸面。2.周末到商场购物,观察不同的商人如何向顾客推销他们的商品,每个人至少观察10个商人,运用语言、动作、神态等手法活画出他们的形象,并通过对10个不同的人物共同点的思考,发现他们的性格特点。3.寻找一个热闹的场所,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人物进行观察并通过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再现其情景;通过分析找出这些场景中蕴含的意义。还可以就学校、家庭、社会、以及自身新近发现的事件、自己的感悟及时记录下来,以便考场上有比较充分的选材余地,同时也使自己的作文洋溢着真情实感。学生朱盼盼周记选段:周末到姥姥家,下午五点多回家,走到半路,发现把钥匙和中午买的书落在了姥姥家情急中回转车子去取,蓦然抬头,竟然看到一轮红日正散发着柔柔的光,好像依依不舍地与他在人间的儿女告别,当时我的心颤了一下,我被震撼了,不!准确的说是感动。太阳在含辛茹苦的把儿女拉扯大之后却舍不得离开,唯一能做的只是再深情地看孩子们最后一眼……
虽然他没有王维笔下西北边塞“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观,亦没有高建群《西部地平线上的落日》来的悲壮,但这是我见过的最美,也是最让我感动的景象。所以我平时注意激励学生把目光投入生活,不仅要练就慧眼学会观察,还要学会善用妙手细致入微的表达。
日记是心灵的史书;随笔是灵感的外化;读书是阅历的延伸。收藏起来的自己才是最真实的自己,收藏的岁月才是最甘醇的岁月。
三、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因为考场作文是以理解为前提的。要善于理解分析作文试题中的提示、要求(有的还有材料)的内容,并筛选出有用的信息,为写作服务。可让学生把近期的作文收集整理,深入分析自己在审题方面得与失的,明确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或挑选一些好的习作和考场作文,研究一下它们的作者是怎样把握题意,怎样开拓思路,怎样精选材料,怎样构思谋篇的,在语言运用上又有哪些特色;了解优秀作文都怎样做到题目新颖,想象奇特,构思巧妙,材料新鲜,细节鲜活,情感独特的。
解析高考古典诗歌的色彩诗学趋向河南潢川高级中学刘志远
色彩被诗人纳入视野,不仅以之建构诗歌的形与色的和谐统一,且借之寄托并传递作者内心的情感依托和审美取向。无疑,色彩在古典诗词试题中所呈现的诗学特征与趋向规律必然吸引着教学一线工作者。笔者现结合近几年高考古典诗词试题就色彩的物化、人化、对比略说一二。
1.物化。所谓物化,就是由此物类比转化为彼物。即表征色彩的词语常具有形容性、描绘性等特点,可是一旦进入古典诗歌中,因“诗家语”的特性决定,出现了新旧、多少、大小等意义内核。
其一,程度有新旧。如2010年湖南卷,“两岸白苹红蓼,映一蓑新绿。”“新绿”如蓑,引人联想,形象生动,写绿之“新”。如2004年辽宁卷,“花褪残红青杏小”。花色之残之旧之凋零,写红之“旧”。
其二,数量有多少。如2006年重庆卷,“千红万紫安排着,只待新雷第一声。“红”“紫”分别被数量词修饰,表达的是个数而具有了名词的特性。次如2010年四川卷,“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若不是有数量性的东西能“叠”吗?一个“叠”字凸显了枝叶的繁密。以上两例写色彩数量之多。
其三,形状有大小。如2004年北京卷,“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借梅花之“小红”色来考查对梅花形象的理解。
显然,被物化的色彩因词性的转变而成为一种新的思维依赖体,极富艺术表现张力。
2.人化。所谓人化,就是把客观世界中非生命的或者非人的物象人态化、人格化,使之具备人的一些状态和特征。即色彩具备了人的体态、感情、冷暖等生命特征。
其一,体态有肥瘦。如1995年全国卷,“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红”原无“肥”“瘦”之义,李氏却以“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工巧而不现痕迹。
其二,感情有情义。如2006年重庆卷,“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落红”,指脱离花枝的花,却被诗人赋予人的情感。即使化做春泥,也心甘情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仅有情更有义。
其三,形态有姿痕。如2010年四川卷,“斜红叠翠,何许花神来献瑞。”“斜”字突出了花的多彩且多姿。
显然,被人化的色彩已突破了人们非常态视野的界限而具备了丰富的人文内涵,极具人情味。
3.对比。色彩对比是借彼显此,相映互衬,以之向古典诗歌文本接受者传递鲜明的视觉感受和愉悦的审美享受。在描写心情和环境时,色彩的对比引起诗意的聚焦性尤为明显。
其一,色彩对比描写心情时,常折射出悲怆、凄凉。如2009年江西卷,“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立意于空间迁移:由雨中到灯下。而刷亮时空的却是色彩“黄”和“白”。诗人借助不同色彩的对比与映衬,以树之“黄”叶来喻人之“白”头,由自然悲景联想到人生衰老,悲怆凄凉之情毕现。即以悲景写哀情;不着悲字而悲情自现。此时,色彩的对比烘托则很有个性地重构了诗歌语言所指向的经验性画面。
篇10
关键词:网络;作文教学;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10-0056
从多年参与中考作文改卷,笔者发现大部分习作叙述不清,文句不通,书写不规范,表达不明白,学生作文能力弱。随着互联网、特别是校园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作文教学的网络化正在运行。资源共享的网络将为广大学生的作文学习提供一个自由驰骋的广阔天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要为学生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就能使学生的创新学习能力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一、利用网络培养习作的愿望
有一位名人说过,“我们做家长的要知道自己的孩子每天在做些什么,了解他们的需求,才能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子女。”基于这一点,我们布置家作时利用“校讯通家校互动平台”,就作文这块通过校讯通便捷地把作文题目、要求发在家长手机上,让家长清楚地知道如何去指导孩子写作文,创造了家长与孩子共处的时间,商榷与交流,互动与生成,哪怕是学到了一个词,一个字也是语言表达所要达到的目的。有时读写相结合,比如,读了《老人和海鸥的故事》,作者细致地描写了摄影师亲眼目睹了一位老人是怎样十几年来一如既往地喂海鸥的,海鸥又是怎样围着老人吃食的情景。人与动物相处的和谐画面已经表现得非常不错了,可是作者为什么还要写在江边未见老人,在寻找时才从邻居那里知道他是一位孤单的老人,一直喂养着海鸥至病故呢?摄影师又一次被感动,他们拿着老人的相片来到江边,感人的一幕发生了:飞翔的海鸥认出了照片中的老人,顿时飞到照片四周,悲哀地扇动着柔软的翅膀……摄影师第三次被感动了。从写作的角度上深度思考:作者是在怎么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把这些有关写作方面值得探讨性的问题发表在班级博客上。此后,博客里洋溢着浓浓的探究氛围,发贴、跟帖是开展探究学习的一个重要途径。学生们通过查阅资料,通过实践,然后在博客上发的专题活动帖子上回复进行交流,讨论,当然,学生可以独立的重新发表和专题有关的新讨论帖子,进行深入的讨论和学习。这种从新帖子提出问题,跟贴回答问题的形式,具有极强的交互性,使学生的思维处于主动、积极、愉快的状态。他们知道文章之所以要这样写,是因为老人的这一举动不但感动了摄影师还得到了邻居的认可,从邻居那里了解到他还是一位孤单的老人,一直喂海鸥实属不易,正因为他退休十几年来几乎天天都到江边喂海鸥,老人与海鸥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以至海鸥看到老人的照片围着它悲哀地扇动着柔软的翅膀飞翔……我们可以想像海鸥当时的心情、想说的话,对老人有多么的留恋,读出这份情感的交融,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揣摩作者是这样借助语言文字在表情达意,突显文章中心思想。作者就是这样在写的,安排了一次又一次被感动的场景――人与动物的和谐、友好,只有充满着和谐,充满着爱,人与自然才能和平共处。这就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二、利用网络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网络改变着学生的阅读方式。由于条件所限,传统的阅读方式中,普遍存在学生的阅读面窄、量小的情况,因而造成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差,阅读效率低等现象,而且因为怕抄写,学生极少做读书笔记,作文素材的积累较少,写起作文“无米下炊”了。网络阅读以其容量大、内容丰富,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阅读需求,使学生在阅读内容的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性,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挥,因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指导学生进行网络阅读的同时,我指导学生建立素材库,下设几个分类文件夹,并将搜集到的资料及时进行归类整理;引导学生进行资源共享,让大家把搜集到的资料共享。这样,学生作文时就再也不会“无米下炊”了。笔者还指导学生积累优秀范文,从优秀范文的思路以及写作方法中得到启示。
三、利用网络优化习作的评价
叶圣陶先生说过:“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新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可见,学生能评价和修改习作也是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学生可以在教师的组织、指导、激励下,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借助网络选择自己喜欢的素材进行在线观察、想象、构思和表达。尤其是作文的评改可以突破时空的限制通过网络交互,使每个学生的作品都有机会得到来自教师、家长、学生的多元信息反馈。所以我们教师在进行作文教学时应尽可能让学生及时、准确、具体地了解自己写作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成就。反馈的及时和不及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影响有着巨大的差异。学生写作文的时候,多么渴望老师给一个评价。可是,等了两个礼拜之后作文本发下去的时候,他的感觉全没了,学生已不知道当时写作文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全忘了,因为这期间没人关注,没人评价,没有反馈。从某种意义上说,课堂教学就是教与学之间信息传递与信息反馈的控制过程。没有建立写作的反馈系统,学生不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写作成果,也就很难再刺激学生的写作欲望。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有了多重的评价主体,多元的信息反馈,这种多次和高频率的反馈,不断点燃学生创作的激情,对学生的写作行为和结果进行有效地调控,从而保证学生写作希望的及时实现,写作成就感的适时满足,以增强教学的实效性,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可随时在专题学习网站和页面链接的“小书房”、“小荷作文”、“核心作文”等作文网上获得所需要的信息和进行网上交流。网页的设置可按照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想象、读后感等作文类别,分为“习作评价”、“习作修改”、“美文比赛”等模块进行设计。另外我在自己的教学博客上开辟了“小书房”专栏,建立多元评价机制,除了促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外,还有学生与其他人之间的交流、学生可以在网上对其他人的作文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其他人对自己在网上的作文的评论中获取信息。这就更大范围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获取多方面的信息,进行更全面的作文修改。更好地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四、借助网络构建成功的体验
作文是学生花费心血最多的学习成果,其成功的幸福体验有时伴随一个人的一生。所以在写作教学中,许多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作品“发表”。当然,教师也有责任为学生提供发表与共享写作成果的机会。“成功是成功之母”,这一点在作文教学中表现尤为显著。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在网络作文教学这种环境下,学生可以将自己的文章进行修改润色,使其成为正规发表的作品,把自己的成果发表在网络上,让大家共享。让学生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励他们的继续创造,培养其自我认知、社会责任感等其他发展性能力。网上作品,对学生有着更大的激励作用。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在网上的作文,可以有效扩大作文的读者范围和影响效益,学生的成就感能够得到更大的满足。另一方面,为了习作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欣赏,可促使学生对习作进行完善加工,这就提高了习作的质量,也培养了学生对习作进行修改的习惯。网络的公开化还可以起到监督的作用,防止学生的抄袭。这些是网络写作教学较之于传统写作教学的不可取代的一大特点。我们能欣喜地看到学生除了在自己专题网站上发表大量作品以外,在教师和自己的博客上也发表了众多的文章,我班已有二十几名同学的作文发表在班级作文网上,有十几名学生的作文发表在校园教育网站上。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作文的成功体验往往只是老师当众诵读时个体内心的短暂愉悦,作文公开发表这种彰显的成就感,只要一点击网页,就随时充溢在心间。另外建立学生“电子写作成长记录袋”,将耗费学生心血最多的作品,保存下来,成为学生自己终身的幸福体验,为架构他们积极而健康的精神家园涂抹亮丽的人生底色。习作是一种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是言语创造和言语生命的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