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如何范文

时间:2023-03-25 16:46: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专业如何,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专业如何

篇1

关键词:中职 计算机专业 教学方法

我校是一所职业中专学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大批初、中级技能人才.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如何改善和提高职业中专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效果,提高这些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实际动手能力和科技意识,是摆在我们计算机专业教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也是我校计算机教研组近几年来不断探索和研究的一个主要问题.

一、化繁为简、分段教学,让学生体验成功

中职的计算机课程学习内容又杂又多,除了要教学生一些最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之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动手技能,而涉及技能训练的课程也相对比较多,每部分涉及的范围又比较广,知识点比较散,对这些学习习惯比较差的学生来说,在课程的“新鲜感”过去后,一般难以保持较好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因此,课堂纪律也就难以保证.对此,我们应在课程安排和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做精心的设计和安排,可以有意识地将每部分的学习内容“化整为零”,实施分段教学,分段考试,使中职学生能够较容易地掌握每一小段的内容,循序渐进,直到大考都能取得好的成绩,让他们感受到“我能行,我并不比别人差”,使他们的精神面貌大有改观,增强了信心,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兴趣.通过每一阶段“成功”的学习,学生们逐步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潜移默化之中,逐步树立了对学习计算机的兴趣和自信,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样,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够得到逐步提高.

二、善于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和能力

1.设计具有层次感的“任务”

从教学内容上来看,教师要精心设计好每一个“任务”.因为“任务驱动”教学法是要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同时,掌握知识,“任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任务”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任务”时,要注意学生的特点与他们对知识接受能力的差异,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和兴趣等.在设计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来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也就是说“任务”要有层次感.

2.设计的“任务”要体现“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

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有差异.不同年龄段的学生,甚至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他们接受知识的能力往往会有很大的差异.教师进行教学任务设计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现有文化知识、认知能力、年龄、兴趣等特点,遵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渐进等原则.

例如,在学习coreldraw软件时,教师首先教会学生基本操作,然后给学生布置“任务”,完成一幅作品,这一作品为学生自选,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创作,完成作品很有特色.在这次任务完成过程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体现,同时还给了学生一个创新的空间.

三、转变教学思路,让学生主动学习

计算机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计算机课的教学模式趋势是重视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只充当一个引路人的角色,以学生的参与作为教学的主体.我们在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时,要时刻注意引导,而不是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提出问题,让学生在操作中寻求答案,这样做就让学生在求知欲望的引导下去主动寻求结果.

例如,在讲解如何在Word中插入一张图片时,请学生思考,然后由一个学生来演示,教师总结就可以了,这样反而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Word图文排版教学内容后,学生对艺术字、图形的叠放顺序、组合等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我特意出了一道综合性的题目,让学生制作一个学校的公章,学生积极性很高,在制作过程中相互间交流,及时解决出现的小问题,课堂学习氛围非常热烈.

篇2

关键词: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学生计算机素养;提升策略

一、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现状

一直以来,中职学校都是以培养技术型的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并且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能力比较差,因此说中职院校理应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计算机的实践方面,但是就实际的发展状况来看,现在我国很多中职学校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当中,依旧是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基础的理论知识教学上面,这样一来就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加以遏制,对于学生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提升也会相应的产生不利影响,计算机教学的意义在一定的程度上有所丧失,计算机教育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比较短,所以说很多中职院校对于计算机教育的重视程度是不够的,很多学生也不知道进行计算机学习的意义,因此说,老师只关注理论教学而忽视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对于计算机学习的意义不清,在这些原因的影响之下,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学现状是不可观的[2]。

二、中职学校学生计算机素养提升的策略

(一)老师的授课观念要加以改变

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学习能力是比较差的,并且在学习方面的兴趣也有所缺乏,因此说老师的有效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为了切实将学生的计算机专业能力加以提升,老师也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理念的更改,现在社会的竞争力越来越强,中职学校学生走向社会之后最大的竞争力就是其专业素质,所以说老师的教学重点不能继续放在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上,而要及时的转变教学方式和教学观念,对于实践教学进一步的加强重视,学生在不断的实践操作当中逐步的提升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素养[3]。

(二)增强学生的计算机素养意识

想要对学生实现更加有效的培养,那么首先就要让学生意识到计算机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关于什么是计算机素质的问题,要帮助学生对此进一步的加强明确,这样一来,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的过程当中就能够有效的利用计算机技术来对一些问题加以解决,老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要对多媒体技术加以合理的使用,学生在老师的教学引导之下,对计算机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加强对于计算机的认识程度,合理的利用计算机资源。

(三)加强学生的计算机道德建设

在计算机素养当中,道德建设也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因为随着现在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技术除了服务于社会之外,也被一些不法分子进行恶意使用,很多不良的信息会通过计算机得以传播,这对于社会发展和青少年的成长来说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因此说中职学校在对学生的计算机能力加以培养的过程当中,也必须要重视学生的道德建设,教育学生不能利用计算机技术做危害于社会发展的事情,因此说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老师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进行优秀计算机道德的培养,在信息时代做一个有贡献的人。

(四)加强学生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

老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对学生的计算机使用能力加强重视,重点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技能掌握水平,在计算机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整合等方面都需要不断的进行探索,通过相关课程的教学,将计算机素养渗透到整体的教学体系当中,让学生的计算机素养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提升[4]。

(五)营造出一个良好的计算机素养培养环境

中职学校自身的环境建设对于学生的学习来说是很重要的,学校要在校园内营造出一种网络文化的氛围,让计算机技术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比如说可以在学校内部建立网络资源库,电子图书库等,为学生创设出一个网络氛围比较浓厚的环境,对于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个环境的营造为他们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计算机素养的培养有了适合的环境[5]。

篇3

关键词: 中职校计算机教学 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

中职校计算机教学中所提的创新,是指学生在探索式的学习进程中,体验、发现知识和技能中的“新”,突破自己知识技能的局限,创造学习方法的“新”。这些“新”都可以归结为在学习、探索、研究、合作中摆脱不合理的种种束缚,成长为新式的独立的“学习者”和“创造者”。因此,挖掘和利用计算机的优势进行创新教育势在必行。

一、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创新教育的前提。要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就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旧观念,建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最终目标的现代教育观。教育不应该仅仅是练习和灌输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熟悉和发现真理、知识的过程,教授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和途径,努力营造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创新能力,启发学生把握自学的金钥匙。由教学生“学会”变为教学生“会学”。教师不单要上好一节课,而且要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教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使学生开拓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在创新教育体系中,师生关系将进一步朝着教学相长的方向转化和深化。因此,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创新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和教师在进行创新教育中应该扮演的角色。

二、给学生营造创新教育的环境

培养创新意识是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积极探求,必须给他们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创新教育”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是以民主、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教师必须用尊重、平等的情感去感染学生,使课堂布满“爱”的气氛。只有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氛围下,学生才能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爱好,“爱好是一种非凡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的主观原因。爱好作为一种自觉的动机,是对所从事活动的创造性态度的重要条件。”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从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挖掘出他们创新的潜能。例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不应该只是满足于把完成题目的步骤和方法具体告诉学生,让学生能够根据步骤把题目完成就算了。以《网页设计》课为例,在教学生如何使用表格进行页面规划同时,我引导学生使用其它方法进行页面规划。尽管学生提出的方法有很多都是不能实现的,但我不只是简单地否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检查试验自己构思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找出正确的方法。这样做可以保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树立起进行独立学习和创新的自信心,使其创新思维处于活跃状态。同时我们还应注重创设创新教育的大环境,使之与创新能力培养相适应。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应该是一个开放式的教学体系,教师要注重计算机发展的最新动态并把它及时地反映在平时的教学之中。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其教学应该从课内扩展到课外,从校内扩展到校外,要加强与其它学科的渗透,将计算机巧妙地用于各个学科的教学中,加强学科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效迁移,以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创新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的创新能力达到整体性的提高。

三、灵活结合实际,激发学生的新思维

计算机专业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强的特点,不同的专业课其特点也各不一样。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不同课程的特点,结合课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设计。例如,对于《局域网的搭建》课程,我设计一些难度适中,同时具有探索性的综合课题,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逐步养成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性地运用知识的习惯。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引导学生结合其它各科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计算机网络》课程,我通过理论讲解,使学生对网络工程的性能指标,工程原理有一个感性的熟悉,通过实际的网络拓扑结构图、结合网络特有的特性,要求学生写出调研告报,使学生从感性上对计算机网络课程产生爱好。我利用现有实验室原有资源,进行分组实验,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能解决实验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教师通过实验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建立新型师生关系,使学生敢于创新

1.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是在教育过程中逐渐实现的,它的实现有赖于师生间的交往。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教师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的心灵的接触。上课是师生的共同劳动,实践证明,融洽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进而乐其道,以愉悦的心情、高昂的兴趣参加学习。所以,教师在教育中应该注意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

2.合作的师生关系

篇4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计算机专业 市场

一、教学目标的科学定位

科学技术逐渐进入人们的生活中,日常生活对于技术人才的需求实际上还是逐渐增加的。根据中职学校的特点,教师如果要让计算机专业持续发展,就要在教学目标中适当定位。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实际学习情况构建教学体系。

计算机专业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教师多元化、全方位的培养。总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加强技能训练,让学生拥有“一技之长”,在工作岗位上模拟工作学习效果,教学目标顺应社会对人才要求标准是重要原则。

二、教学方式符合社会性质要求

现阶段学校的教学模式仍然沿用以前的僵化固定模式,教师在这种情况下要做的是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打造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的课堂。

1.实践课堂。理论知识代表不了操作能力,根据中职学生在社会上的就职情况分析表明:对计算机技术的技能是获得岗位认可的重要判定标准。根据学生本身而言,只有枯燥的语言课堂是无法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应该增加学生上机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从而避免走神。

2.提问课堂。问题的提出能够提高学生寻找答案的积极性,问题课堂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交流。以问题为主导的课堂可以将知识贯穿于整个课堂,带动课堂气氛营造课堂学习氛围。提问课堂的建立需要教师设计合理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遵循实用性原则,设置问题立足于课堂、延伸到课下,充分激发学生的拓展性思维。

3.合作课堂。教师根据学生平时学习的特点进行分组学习方法,一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教师可以利用小组的力量加大知识量。合作是实现双赢的保证,良好的合作态度可以让学生体验“小社会”的乐趣。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小组成员选出发言人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做法可以让教师通过发言同学的回答了解到各个同学的想法。

4.任务教学。中职学生需要课堂任务的引导进行整堂学习,学习任务的布置是教师控制课堂进程的重要方法。教师在实行时要注意任务的可行性和效果性,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差一些,任务的布置要有趣。学生都有竞争的心态,教师要积极对学生想要表现的心理进行表扬、鼓励和引导。

三、迎合社会需求,优化专业知识建设

根据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要求信息显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避免笼统、无效学习。以往中职学校对所学知识的要求是多而不优、博而不精的,现在要将知识肢解化,使学生学习的知识更精准化。让学生成为初、中级的应用人才需要学校循序渐进地进行,面向基层教学,面向学生的就业需求情况,立足于实际开发未来就业前景。课程体系方面要改变以往按知识技术划分的模块,联系实际案例分析和综合实践教学,对不同计算机专业需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应用软件课程进行删减和分类。由于计算机专业涉及面较广的特点,要更注重社会时效性和学生基本操作应用能力的锻炼,例如广告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内容可以偏向于色彩、素描、书法等方面的练习,提高学生总体的专业水平和竞争实力,使其产生创作灵感。中职学生在校时间较短,学习内容很多,教师对内容的取舍和重点要合理划分。除去必修语文、数学、英语等文化课的练习之外,还要增加“职业素养”课程,在校就培养学生正确的、进入社会时该有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传授学生在社会中应该以一个怎样的态度应对日常工作生活,应该成为一个怎样的工作者,才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岗位上一直保持卓越的表现。

四、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参与社会学习

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以后走向工作单位进入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保证,学生的学习方式、学习地方、学习范围都不应该设有局限性。因此,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学习的广度。

1.发挥学生的课堂自主性,使用多媒体工具提高自学兴趣。教师要淡化教师在课堂中是“最重要的人”的地位,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通过教师制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自学式”学习,培养学生对知识的捕捉敏锐度和重点知识的感应度,实现课堂自学能力的基础型培养。

2.创造学生课下自学的条件,利用学校设备资源充实课下学习生活。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留作业的形式,引导学生课下自主学习。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造学习条件和学习环境。学校计算机房、自习室和图书馆等资源的利用是实现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条件。中职学生学习自控力比较差,教师要在课下进行督导。

3.参与活动,提高自学热情。教师可以组织一些关于课堂知识巩固的课下比赛,或者为学生提供校园比赛、社会性科技比赛的机会让学生在比赛中自主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学生通过比赛可以提前体验社会的竞争氛围,通过别人的作品认识自己的不足,从而借鉴别人的优点。

对于中职学校计算机如何走向市场,最根本的方法是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改变原有不适合现代社会的教学。教师是最直接接触学生的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对学生的培养要注意技能、知识和人格职业操守相结合的原则,适应社会的人才在市场中才有选择主动权,才能在社会中更好地工作,从而让中职计算机技术教育在社会发展中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如何开展;计算机专业课;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码:1003-2738(2012)04-0101-01

随着互联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计算机已经走进千家万户,很多企业、工厂、个体户也加入到计算机的大家庭中,而对于计算机高素质人材的需求量也就越来越大。很多技工院校都开设有计算机专业课,其目的是培养具有一定动手能力的技能型人才。但是在技工学校的计算机教学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思考。

由于教育体制、地方保护等原因,招生难的问题在很多技工院校中出现,学校为了完成招生任务,生源的质量可想而知。而在技工教育中,很多教师都抱怨学生文化基础差,理解力低下,学习积极性不高,虽然很多学生家中有计算机,但对计算机方面的基础知识,也只是知道表面的东西。在理论课堂上,时有集体睡觉的现象,甚至在实践操作课中,也有一部分学生只对游戏、上网感兴趣。这种现象的出现,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够;二是我们的教师在专业课的教学方式方法上创新不够。在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中,我认为不能照本宣科,把步骤写在黑板上就完事了。或者,在实践课上,仅就课本的操作一个个步骤地演练。我们应该在教学的方法中来点创新,采用“先看果实再种树”的逆向思维,把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以结果的形式展示,再提出任务,总结任务完成的方法,归纳得出所要掌握的知识点。下面,以我所在的技工学校为例浅谈关于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

一、激发学生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某一门学科很感兴趣,那么这门课学的相对就好一些;反之,则差了很多。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就要引发学生对专业课的兴趣,不要吓唬学生我这门课多难多不好学,让学生一开始就对你的学科产生了抵触心理,而应该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对他尚不能解决的问题产生好奇,感兴趣,我们可以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比用枯燥的理论解说更有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根据学生的层次建立符合本班级学生学习的知识。把以前的知识和即将要学的知识综合起来,告诉他们学习的目的,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目标。其次要具有实践性。很多上机操作应尽量避免完全理论化的任务出现,应该要有吸引力,要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是最重要的,有些任务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发挥和设计,这样才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例如,我在向计算机专业第二学期的学生讲授《PhotoshopCS3》这门课的图像处理的相关知识时,先向学生展示一张我在美国的照片,而当我告诉他们我并没有去过美国而是利用《Photoshop》这门软件合成的,这时学生们对这操作方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要求我教会他们,这时很多学生已经在讨论他们要去哪里的话题了,都想合成一张照片放到网上,此时我知道学生的兴趣已经培养成功了。

二、耐心辅导

当把学生的兴趣培养起来后就要开始教授操作方法,由于软件的操作方法并不是唯一的,教师不要急于去给出操作的详细步骤,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并分析,让学生逐步找到问题的关键,在遇到困难时提出自己的疑问,老师耐心的辅导,让学生完全掌握操作的过程。

比如,要完成照片的合成,要让照片产生真正去过这个地方的效果,那么两张照片有什么相关的联系吗?两者都是静态图片,为什么学生做出的效果会不相同呢?如何才能达到真实的效果,不会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是合成的图片呢?当同学们能够发现问题,并且对比素材的效果,理解了不同之处是在于图片的色差、色阶等因素之后,同学们就会主动地查看教材中相关的知识点,从而也就掌握相关知识。当两张图片的色彩一致后,是不是问题就解决了呢?可不可以加些效果来衬托图片呢?此时可以再引导学生们制作倒影、阳光等效果让图片看起来更真实。

三、科学评价

当学生制作完成后,教师要主动去提问学生,巩固知识。提问时,可以全班提问也可以个人提问,发现学生容易出错的问题,对于共同性的问题要及时提出并指正。同时,在制作完成后,要对教学任务中的重点部分进行强调、讲解、示范,从而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四、知识总结

篇6

关键词:中职生;计算机专业;就业;专业课程

一、中职生计算机专业现状

1.学生综合素质差,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

近年来,随着生源数量的减少,中职学生的入学门槛低,生源素质普遍下降。大多数中职学校的学生都是因为没能考进高中,退而求其次地选择来中职学校读书。因此,很多学生文化基础课较差、学习习惯和能力较弱、学习方法不恰当,他们对全新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起来更感费力。

2.在校时间短,对学习没兴趣,学到的知识有限

根据中职生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校学习两年,第三年走入企业进行岗位认知实习和顶岗实习。在课程设置方面:第一年开设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和较少的专业基础课。第二年才是专业课程的学习。而计算机专业体系庞大,专业课程众多,兼顾学生学习状况和选择的专业方向,专业课多以通用课程为主,加上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真正学到的知识量有限。市场竞争激烈,中职生就业难。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众多,小到中专、大专,大到本科、研究生、博士生,每年涌入社会的计算机专业人才数以亿计。中职生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是很难在残酷的竞争中找到以席之地的。在众多的高职同专业毕业生和其他大专生的就业竞争中,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在如此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打造中职计算机专业品牌,为劳动力市场输送更多的技能型人才,让更多的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1.调整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挂钩

目前计算机行业需要的人才分为三类:程序开发类、网络类、多媒体制作类。程序开发涉及到的课程多是语言程序设计类的课程,这些课程理论性偏强,难以入门,对于中职学生来说难度太大,一般同学能学会基本的语法结构,会简单的程序设计已属不易,至于参于软件项目开发,成为一名合格的程序员,不太现实。所以,中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以网络类和多媒体软件应用的专业课程为学习重点。

基于中职学生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他们的认同度,中职学生应定位在面向操作第一线,这就要求课程设置要突出计算机维护、操作、应用能力和某专业基础知识这几方面。中职生的课程设置不宜过多,也不宜过于理论化,应注重实用性及实操性强的课程。

目前,多数计算机专业的中职生毕业之后所从事的工作主要分为:计算机办公自动化操作和计算机组装维护,网页设计及网络维护、多媒体图形图像处理几个方面。

所以,我认为中职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应以办公软件、网络技术、计算机组装维修、图形图像处理、网页制作、多媒体动画设计、数据库技术为基础。例如:网络方向的学生基于网络技术课程再开设网络综合布线、局域网组建与维护等课程;图形图像方向的学生在学习Photoshop后可开设AutoCAD,3Dmax等课程。专业核心课程与技能拓展课程的学习,保障学生能带着1~2门实用技术走向人才市场。

2.改进教学方法,突出实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

中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因学生文化层次低,抽象、深奥的理论难以理解,更别提掌握了。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减少理论知识的讲授,增加实践教学或项目教学的课时。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旨在教会学生怎样“做”,而不是为什么要这样“做”。

3.改进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计算机技术应用的日新月异,对中职学校计算机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计算机专业课程特点鲜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能满足现今的教学要求。采用先进的教学工具,运用现代化多媒体,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效率,达到教学目标。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必须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基础应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和一定的程序设计能力。同时,学校可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校内计算机应用课题的开发和研究,组织教师编写和制作多媒体形式的教案、教材和各种CAI软件。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教师得到实践锻炼,提高业务水平和实践经验,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三、“校企合作、订单培养”,促进教学,保障就业

1.“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现已是职业学校创新教学保障就业的法码

企业需要特定的员工,而学校“统一”教育下的学生基本满足不了企业的要求,大部学生进入企业后必须经过企业严格的专业训练或指导才能上岗。而学校在盲目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技能的教学也没有明确的方向,计算机方向众多,东教一点西练一点,导致学生学的是“大杂烩”。进入社会后,学生是“什么都懂,却什么也不精”,往往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

2.校企合作,订单培养

以学校为主,企业全程参与教学过程。根据企业需求,由企业提出具体的要求,由双方共同制订和编写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的设置直接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关。企业可派技术人员指导教学过程;学校也可将学生的实践放到企业完成,由辅导老师跟班入厂,一方面,协助管理和指导学生;另一方面,下企业,锻炼、学习新技术。学生完成规定的全部课程且通过技术考核,签约企业才予接收。

3.校企合作,保障就业

校企合作,学校可依托企业的技术人员、设备和前沿信息等资源,有效地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职业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真正实现职业院校是技能教育,也完全达到了保障就业的目的。通过共同培养,为企业量身定做了一批专业技术人才,学校也参与到企业的生产活动中,了解到企业对学生技能的要求,能将实践所得融入以后的教学中,提高专业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技术水平。校企合作的最大获益都是学生,订单培养,保障学生的就业。校企合作,真正做到了学有所用、学以致用。

参考文献:

[1]周文定.对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的思考.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1).

[2]张保山.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现状.全国中小学继续教育网,2011-12-22.

[3]顾鸭萍.中职学生的现状之分析.考试周刊,2009(34).

[4]刘兴东,徐人凤,孙涌,等.高职计算机专业“校企联合,订单培养”的探索与实践.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网,2007-01-10.

篇7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出勤率

目前,高职院校的生源整体素质水平不高,学生自控能力差。面对学生出勤率降低的现状,我们作为教学一线的教师和班主任,因此亟需研究一下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出勤率。我们首先要从影响学生出勤率的原因来着手分析,提出相应的可行对策。

1.影响学生出勤率的原因分析

从近几年的学生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出勤率一届比一届低成为各大院校一个普遍现象。许多办学单位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且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主要是对这一方面的规律性的探讨研究不够。我个人认为提高学生出勤率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它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只有从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等多个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1.1从学生自身角度来看

首先,高职院校招过来的绝大多数学生文化水平低,有一小部分的学生基础非常差导致上课听不懂,听不懂呆在教室坐不住就经常想着逃课。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纯,为文凭而来,不愿下更多的功夫学知识,平时沉迷网络不用功学习,只求蒙混过关。在这种形式和动机驱动下的学生,上课时出勤率必然会降低。其次,许多学生对上课听课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统招的学生没有自考的压力不用通过考试就可以拿到毕业证;而自学考试的学生他们认为上不上课无所谓,甚至也有一些学生对自己估计过高,认为自己有一定的基础,只要自学一下考前突击,考试能过关就行。学生没有理顺自主学习与上课及辅导的关系,认为自己自主学习与听老师上课差别不大,对老师指出的重点、难点、要点等持怀疑态度。

1.2从学校角度来看

对于依赖于学费收入维系运转的高职院校来说,生源的数量和质量是其生存线。但在生源总体萎缩、高招录取分数频低,高校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下,高职院校的生存空间被日益挤压,日趋狭窄。因此,招过来的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下降,在这样的基础上整个的培养过程也给我们高职院校提出了新的难点。很多学校缺乏对职业院校学生进行合理管理和培养以保证学生出勤率的行之有效的办法。而且,在实际教学中确实存在部分老师责任心不强,上课质量不高或备课不充分,讲课枯燥乏味,影响学生听课积极性的现象。这必然导致学生上课出勤率的下降。有些计算机专业课程教材内容陈旧,提不起学生兴趣,这也会影响学生出勤率。

1.3从社会角度来看

随着全国各大高校扩大招生规模,普通高校的大学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造成社会普遍认为大学生越来越不值钱,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知识受到重视,这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表现,各企业、事业单位在招聘时存在人才“高消费”的现象加速了这种观点的成立。对于我们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来说,其在社会中的认知程度也会随之降低。一般来说,普通高校招进的新生综合素质确实要高于高职院校的学生,高职院校的学生与那些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学生存在心里落差,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容易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倾向。这反而使社会更加认为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综合素质低,造成了恶性循环。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高职学生缺乏足够的信心去学习,这是我们抓出勤率持续降低的重要原因。

2.提高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出勤率的具体措施

提高学生出勤率,应从造成出勤率降低的原因入手。只有从学生自身、学校、社会等多个方面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出勤率。但是,并非所有的原因是靠我们目前的条件就能够改变的,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个主要方面采取措施:

2.1加强思想教育,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上课的重要性

目前,不少学生没有把自己放在应有的位置上,认为听不听课无关紧要,只要考试能通过就万事大吉。我们作为教学管理人员首先应时常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认识到听课的重要性,让他们从内心产生一种听课的动力,还要让所有的学生认识到,虽然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是单靠自学和一个人有限的精力是学不好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更谈不上系统学习其他知识。学生听课不仅有助于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还能增加其他方面的知识。计算机是实战性很强的一门专业。要经常在老师的指导下上机多练多操作。学生要转变学习观念,计算机知识更新快,必须具有持续学习的能力不断学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有人引导总比自己在黑暗中摸索为强。再次,要结合当前形势,联系学生的自身实际情况,让学生感到学习知识的紧迫性,使他们意识到当今社会是文凭与能力水平并重的时代,学习知识、增强能力是工作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不可缺少的条件。

2.2班主任加强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办学指导思想和各项方针实施的直接执行者、体现者,是高职院校的“窗口”,也是联接学校与学生的纽带。好的班主任应该深入班级,创造性地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提高学生出勤率。班主任要做到“勤”,勤查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勤找旷课的学生谈话,必要是和家长沟通,针对旷课的学生,以说服教育为主,实在不行累积课时给予纪律处分,并给纪律处分的学生谈话,人无完人,“圣人也有出错的时候”,要给予“希望”;勤下宿舍,多和学生沟通谈心,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等一些日常管理工作做到位。但是只有做好这些细微的工作,并严格考勤,公开、公正、公平地管理,才能对学生出勤率有促进作用。如果班主任工作作风不正,那么就不可能达到通过严格考勤来提高出勤率的目的。总之,作为班主任不仅思想要到位,工作更要到位,只有跟班听课,严格各种规章制度,才能发挥班主任工作的作用。

2.3以工程项目兴趣导学

职业院校要发挥其亮点,培养技能型应用性人才。高职院校强调的是职业技能培养而不是纯理论教学。首先要促进教师专业化的提高,打造了一支强有力的教师队伍。教师在讲台上就是一个演员,演得好就有观众,演得不好就没有观众或观众下降。教师是提高学生出勤率的关键因素之一。教师的水平、授课艺术和责任心,决定着出勤学生的收获大小。

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运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方法来教,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创造一种能够启发学生学习兴趣、教与学互动的职业交往情境,在职业情境中让学生独立或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从信息的收集和工作计划的制定到工作任务的实施以及对工作成果的评价,发现、探讨和解决职业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体验并反思学习行动的过程,获得完成相关职业活动所需的知识和能力。先由教师对项目进行分解,并做适当的示范,然后让学生分组围绕各自的IT项目进行讨论、协作学习,采取各种方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在完成实际工作之后,再总结出自己实际工作中所运用的相关理论知识。最后教师再根据实际情况,针对学生的总结,对理论知识查缺补漏,灵活地串讲,使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形成体系,做到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同步化,教师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目标一致化。

爱因斯坦曾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够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

【参考文献】

篇8

[关键词] 高职辅导员 计算机专业学生 专业特长

“一技在手,吃穿不愁。”一技指的就是专长,这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尤为重要,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计算机科学博大精深,每一个人均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所有的计算机知识。那么,如何选择专业发展方向就成了每一个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须要面对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的建议、引导、帮助是至为关键的。

一、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迫切需要树立专业特长意识

高职学院的学生在毅力、韧性及学习方法方面存在问题。我们不得不承认,高校扩招后,学生素质在下降,而经过本科、普通专科筛选后进入高职学院的学生,基本素质更是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遇困难容易放弃、很难安静下来做事、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沉迷于网络……同时,其学习的方法、习惯也不好。

学生的基本素质决定了高职学院不可能像普通大学生一样要求专业知识大而全。普通大学的学生要求知识系统性、全面性,但在最后阶段,这些学生依然会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方面,有了系统全面的知识,他们可以很快速的掌握这一个方面的知识,而且能够深入发展下去。

对于高职学院的学生,这种培养模式是不可取的。第一,学习时间较短,一般是两年半,最后半年是顶岗实习,并且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也有大量的技能训练时间。第二,学生素质存在问题,基础知识不扎实。第三,高职学院培养的就是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学校的本质特征决定了高职学院设置课程不可能像普通培训班一样只设置一个方面的课程。学校的教育是一种针对大众的教育,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各种可能的需求,要求知识的系统性和全面性,我们不可能像师傅带徒弟一样,为所有人只设置一个发展方向。

学生的基本素质与学校的本质特性这一对矛盾体导致了学院的专业课程设置与学生的个体需求存在不一致。在计算机专业,这种不一致表现得特别突出,很多学生在学完第一年后都觉得很杂,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微机原理、计算机维护、数据库、各种应用软件的使用等,每种都学了一点,每一种又没有深入下去,学生觉得很迷茫――我们到底学的是什么?有什么用?应该重点学什么?

作为高职学院的辅导员,其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尽量弱化这种不一致,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兴趣,树立特长意识,打造专业特长。的生学院计算机专业学生的专业认识。

二、高职学院计算机专业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应该在帮助学生打造专业特长上

高职学院辅导员的工作重心在哪里?很多辅导员把工作的重心放在了学生的日常管理中,制定班规、检查卫生、考勤、找学生谈心、传达通知等,这些琐事成了辅导员工作的全部。

工作重心的偏移导致辅导员工作的不到位。虽然有的辅导员很有责任心,工作很积极,事事亲力亲为,但只要没有抓住工作的重心,慢慢的学生就会出现纪律散漫、班风学风下降等现象,即使是用校规、班规去规范,一样达不到很好的效果,而且还会让辅导员很累。

辅导员的专业与学生的专业不对口。辅导员出现事倍功半现象的最根本原因,是因为学生没有找到兴趣点,没有树立专业特长意识,没有可以为之努力的目标;辅导员又没有能力在专业方面引导学生。

三、辅导员引导学生树立专业特长意识的方式方法

要想引导学生树立专业特长意识,首先便要求辅导员自己必须对这个专业有一定的认识。辅导――辅助并引导,就计算机专业而言,如果辅导员自身对专业知识都是一知半解的,那肯定谈不上去去辅助和引导学生了。

其次,是要求辅导员能够观察学生,收集并分析信息。当然,作为一名合格的辅导员,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懂得收集信息,综合分析,并为每个学生列出最多两种专业发展方向,与学生讨论,最后确定一个方向,这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最后,对每一个方向,均要与这个方向的专家讨论后,列出向这个方向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并告知往这个方向发展的学生。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必须具备的基础知识以及现在最新的发展成果,学生需要我们为其列出从基础、入门到提高所需要学习的知识,以及如何获取这些知识。

四、帮助学生打造专业特长是辅导员的长期工作

学生总是容易放弃的,遇到困难,辅导员应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对于计算机科学而言,每一个方向都不容易学好,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难关,每一个知识点都有可能是接下来要学习的知识所必需用到的,如果遇到一个不懂之处就放弃,下次要用到这个知识的地方再放弃,知识的缺陷会越来越大,最后只能全部放弃。因此,在学生遇到第一个难关时,一定要鼓励他们坚持,并与之共同努力克服困难,有了第一次成功的体验,后面再有困难时,学生也不会轻易放弃的。

安排相应的讲座或讨论。经常性安排相应的讲座或讨论,让学生看到成功的案例,感受成功的自豪与喜悦,将会对他们产生无以伦比的推动作用。

同一个方向的编成一个小组。将同一个方向的同学编成一个小组,互助共进,并为之指定相应的辅导老师。

五、学生有了专业特长意识后可达到以学促管的作用

辅导员工作有了一条主线,不会被琐事缠身。只要学生有了专业特长意识,并愿意为了打造此特长而努力进取时,班风、学风自然就会好转,即使辅导员不制定相关班级规定,也不会出现不良的现象。

学生学习有了明确的目标,一是其成功的可能性被无限的放大,二是减少的老师的教学和工作难度,同时也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对于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辅导员而言,只有改变管理方法,抓住树立学生专业特长意识,帮助学生打造专业特长这一工作重心,工作才能事半功倍,学生才有可能在本专业站住脚跟。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实践教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

一、明确职高计算机专业目标,完善课程体系

掌握上岗技能。通过调研,分析企业所需的人才类型和对应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以此确定本专业的核心课程、职业关键能力及应取得的技术等级或职业资格证书。职高计算机专业应该朝着以下方向发展:一是电子商务、电子政务与办公自动化的推进,二是信息系统的管理、维护和开发人才的培养,三是图形信息处理人才的培养。在计算机领域中,图形、图像处理及平面设计和三维动画技术是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坚持强化实践、精化理论、注重能力的教学方针。具体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改进:一方面是课程设置要紧跟企业需求。职高计算机课程理论课的编排要少于实践课,突出技能。另一方面是校企合作,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培养什么样的人才。

开发校本教材。首先,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社会需要,开发校本教材,使教材跟上时代步伐。其次,教材应与实践操作相呼应。中职学校的计算机基础教材应是理论和优秀适用的练习素材相结合。因为一本好的上机练习册,既能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他们的技能水平,从而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

二、体现专业特色,熟练应用教学方法

1.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引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掌握教学计划内的教学内容,全部或部分独立组织、安排学习行为,解决在项目处理中遇到的困难,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自然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项目教学法”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

2.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就是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的任务,让学生在探究任务过程中主动实践、思考、解决问题,这就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只是点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线索,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让学生通过探究和协作两种方式来寻找。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3.分组教学法

中职生计算机水平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教师要针对个体差异,实现分类教学。因学生之间差异性明显,教学中一定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特点。教学目标上,可以设置基础类和提高类两个不同的教学目标。由每一个组的优秀学生给差生一对一辅导,提高整体水平。

4.模块化教学

以“够用、实用”为准则,重点突出一个“职”字。若还是按照计算机专业原来的课程设置来安排教学,对现在的学生及教学时间来讲都不适用。从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来看,用人单位并不需要对整个专业所有课程内容什么都懂一点但没有任何特长的人才,就像一个不懂得计算机维护的学生可以熟练运用图形图像软件,一个擅长程序设计的人不一定熟悉电子商务一样。

三、加强硬件设施和师资队伍建设

1.硬件设施

根据班级学生数量,硬件实验室和软件实验室的微机应该人手一台。多媒体网络微机教学软件,为信息技术课提供一个完美的教学平台,教师大量使用CAI课件,提高了课堂效率,使用智博考试系统能够检测学生的学习结果,各种教学资料、网络资源、教学理念丰富多彩。广播教学、屏幕监视、学生示范、作业提交、远程开关重启机器等,教师都用得非常多,记录着学生成长的点点滴滴。

2.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资源,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好与坏,对高等职业教育任务的完成和目的的实现都有着直接的重大影响。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一是通过在职学习:二是应该具有丰富的与本专业有联系的知识,能够将本专业与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进行糅合和相互渗透;三是刻苦锻炼。同时,学校也需要广纳人才。

四、加强教学考核,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计算机教学考核是对教学质量的评价和监督,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保证。重视和加强计算机教学改革的评价与考核在顺利开展计算机教学改革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考核一方面能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检验;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所采取的考核方式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进行引导。每个月开展一次技能展示和技能竞赛,并设置奖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篇10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现状:技能水平、

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院校作为高等学校的一部分,逐渐在全国高校中占一席之位。随着国家发展职业教育政策的不断加大,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取得显著成绩,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型专门人才。而高职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更要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把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道德培养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严格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专业技能、敬业精神和严谨求实作风。

一、当前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的现状

(一)实验实训条件还不能满足学生的训练需求。

计算机专业的实训室的计算机数量已经实现学生人手一台电脑,但相关配套设备还欠缺。如网络方面要配备比如服务器、路由器、集线器等相关设备,实训室可以安装不同的上网接入方式让学生了解其工作原理,并能提供独立组建一个小的局域网实训设备。多媒体专业要配备不同型号的摄相机、照相机、调音台、音频采集器等实训设备。

(二)师资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多来自于刚毕业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没有到企业锻炼过,未感受过真正的企业工作环境及具体工作内容,因此,所授知识往往趋于理论而忽视实践,或在实践方面应用性较差。

(三)专业课程设置有待进一步探讨。

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多数借鉴高校的课程设置,计算机类行业知识发展较快,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跟不上行业发展的脚步。

二、全方位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

(一)做好师资的专业培训,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为了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要求教师每年至少到企业顶岗锻炼一个月,了解计算机专业社会发展行情,参与企业相关的具体技术工作,真实感受企业的工作过程。引进企业相关的技术人员作为学生的外聘兼职教师,对学生的实践水平进行具体的指导。引进企业相关的技术专家作学生的客座教授,不定期为教师、学生作专业技术讲座。也可选派教师参加各种专业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整体技能水平。

(二)做好课程教学过程中实践技能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要多采用项目式教学法,开发一体化课程教学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安排讲解一个能贯穿全课程的开发项目,通过项目具体开发流程的讲解,带动学生学会该门课程的开发工作。要做到每堂课后有实训,每章结束后要有小项目实训,学生期末实训时每人要完整的开发一个具体的项目。

(三)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认证考试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

高职院校要求“双证书”制度,即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要取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是从业者从事某一职业的必备证书,是具有从事某一职业所必备的学识和技能的证明。学生可以通过各种认证考试督促自己不断学习,用认证方式来验证自己的课程的学习水平。当然,我们也要求学生具备“一专多能”,即所学专业水平较高,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其它专业知识,考取其它非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

(四)通过参加各种与专业有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

校园文化活动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平台,通过活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还可以与专业结合开展相关的专业知识比赛来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可开展如计算机组装比赛、计算机知识竞赛、网页制作比赛、软件设计比赛、影视制作比赛等各种与专业相关的活动,让学生在比赛中提升知识的学习。

(五)积极努力做好“订单”式人才培养。

计算机专业可以与一些大集团确定“订单”培养,引进企业实训设备。做好各种专班的建设,校企双方共同拟订教学计划与教学大纲,根据岗位需要开设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就完成上岗前的一系列学习与培训,真正做到理论在实践中检验,实践在理论的指导下提高,学校实现了人才培养和就业的无缝对接,学生实现了就业零距离。

(六)厂内设校,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积极开辟校外实训基地,将课程的实践环节到企业的实际操作环境下进行。让学生感受真正的工作环节。像单片机这种课程,就可以带领学生到电子类企业的生产车间去实践。而photoshop这类课程就可以到摄影公司去学习照片的拍摄过程及整个处理过程。

(七)校内设厂,实现学生的真实训练。

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在校内可以建立计算机专业多种类型的工作室,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技术指导,引进企业的管理模式。如对外接受软件开发等项目制作服务的可成立软件服务工作室;进行计算机维护、网络维护可成立计算机维护工作室,利用实训设备锻炼学生的技能,体验真实的工作流程。

(八)做好对中小企业计算机相关技术的服务外包工作。

现在社会上有很多中小企业及私人公司均用计算机,必然涉及计算机的维护、网络维护或网站开发等相关工作。而作为这部分企业或公司,电脑、网络等方面维护又不需要配有专门的技术人员。因此,与该部分企业或公司签订技术服务外包协议,每个企业或公司配备1~3名学生为其做技术服务人员,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对其计算机或网络进行维护,也可为企业制作宣传网站。学生在为企业或公司提供服务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实现了与工作岗位零距离体验。

(九)做好学生顶岗实习工作。

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计算机专业学生在第六学期将全部到企业或公司进行顶岗实习,让学生全方位了解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实际需求,在实践中锻炼提高专业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为学生快速就业铺路。

(十)做好学生毕业设计工作。

毕业设计环节为学生三年学习知识综合运用的过程。学生要配备一名企业指导教师。因此,毕业设计选题一定要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教学基本要求,要具有一定的广度及深度,学生能通过毕业设计的进行不仅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还可通过设计查阅相关的专业资料拓展自己的知识范围及层次,综合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

(十一)充分发挥计算机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每年邀请计算机相关企业的技术骨干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状况及行业现状,针对社会需求修订计算机专业教学计划,使计划更加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与企业一起规划学生的培养方案,真正使学生走出校园后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要求。

三、做好计算机专业教学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