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鹰抓小鸡的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12:46: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老鹰抓小鸡的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老鹰抓小鸡的作文

篇1

我们玩老鹰小鸡的游戏

刘淑婕

一个星期六的上午,我和我的好朋友王婷芳、张佳乐、李朔等一起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游戏开始了,他们只听我吹了一声哨子,就玩了起来。没等我做好准备,老鹰就开始抓“小鸡”,“小鸡们”吓得又喊又叫。可有意思了!

指导教师 崔梅茹

篇2

老鹰抓小鸡

快乐作文平桥分校 区一小一(13)班 艾显庭

星期二,我们在教室外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

游戏开始了,“老鹰”目露凶光地向我扑了上来,“鸡妈妈”展开翅膀像一堵墙一样保护“小鸡”。小鸡看到了,就紧紧地跟在“鸡妈妈”的后面。突然,一只“小鸡”掉队了,“老鹰”向它扑上去抓住了它,其它的“小鸡”被吓得浑身发抖、又喊又叫,四处逃跑。

这个游戏可真好玩,我很高兴!

篇3

先玩后写

游戏作文的优越性就在于将作文这一“客观现实——心理感发——语言表达”的复杂过程有机结合起来。游戏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情感,给他们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游戏中同学们全身心地投入,如在做“斗鸡”、“老鹰捉小鸡”等游戏时,不仅注意自身的动作、表情、心态,还要注意与集体、同伴的协调配合,更要注意对方的计谋、行动,预见可能出现的变化,及时作出机敏果断的决策,同时激发起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把观察、思维、表达在愉悦中和谐统一起来。

先玩后学,根据各年级作文教学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游戏形式。先玩后写作,做游戏时,不提写作要求,放松学生紧张的习作心弦,使其玩得舒畅,收放自如。

一次,一位老师教七年级作文课,满怀喜悦地告诉学生们一个好消息:“今天和未来的作家见面”。教室里立刻欢腾起来。片刻不见人到,期待的目光又转向老师。

老师若有其事捧出了一个长方盒。学生又指手划脚议论开了。什么小“录像”呀,小“电视”呀,猜个不停。

老师等教室安静后,郑重其事地宣布和未来作家见面的次序,会见时的礼貌、态度,会见后的注意事项。此刻教室寂静无声,但学生的心情异常激动,等待着奇景出现。

学生依次和未来作家见面,会见前拘谨紧张,会见时恍然大悟,会见后陷入沉思。

会见结束后,这位老师深情地问同学们都看到了未来的作家了吗?教室里发出天真会心的笑声。因为每个人都参加了游戏,都懂得了含义。此刻揭示文题《我见到了一位未来的作家》,学生在激奋、热烈的气氛中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结果很多小作者将自己参加游戏的亲身感受融化在记叙的活动过程中,自然地表达了自己的心愿。

玩中导写

玩中导写,顾名思义是在游玩中指导写作,寓导作于游玩之中。

“游戏是一种独特的社会生活的活动,是想象和现实生活的独特的结合,是人类活动的初级形式。同时,游戏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儿童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都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写作是艰苦的脑力劳动。但采用玩中导写的办法,把动脑筋写变为动脑筋玩,化艰苦为乐趣,迁玩兴于写作,将指导融于游戏之中。

学生们常玩“老鹰抓小鸡”的游戏。一位老师针对孩子富于怜悯心这一情感特点,引导他们编“救小鸡”的游戏。老师说:“你们看小鸡被老鹰叼走了,有什么办法吧小鸡救回来呢?”孩子们争相献策,各谈救法。根据孩子“猎人射鹰救小鸡”的设想,分成猎人、老鹰、老鸡、小鸡几个角色,按射鹰救鸡的构思,想象各角色的动作、神态、语言,再组合成完整的游戏进行游玩。

这是一种欢乐的集体创作。《猎人救小鸡》游戏的雏形编出后,边玩边改,补充润色。学生是编者,是观众,又是表演者。老师则当了导演。实际上玩的过程就是立意、选材、构思谋篇的过程。学生玩得满意了,写起来也就顺手了,在游玩的欢乐中写成了《猎人救小鸡》。

以玩促写

好奇、好胜、好玩是孩子的一大特点。艰苦的环境、枯燥的劳作,一旦与游戏相伴,艰苦即能化为欢乐。

游玩对孩子的诱惑力很大。以玩促写,关键在一个“促”字。即以游玩诱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赢得最佳的写作情绪。

比如书包每个学生都有,同是一物,指导方法不同,写作效果各异。为练笔而写,苦于应付。为做“认书包”游戏而作,情趣盎然。为了在认书包游戏中取得胜利,孩子们精观细察,反复推敲,努力将自己书包的颜色、形状、大小、结构、来历、特征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来,使人见文如见物,有的孩子还将自己的文章读给父母听,征求意见。

“认书包”游戏实际上是状物练习比赛,全班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书包聚会,抽签念读《我的书包》,击鼓传花定人认找,认领准确,小作者、认领者分别获写作奖、听辨奖。认领有误,集体评判,或文章欠佳,或听辨能力低下。“认书包”游戏有读、有听、有争、有辨、有胜、有负。伴之以鲜花锣鼓,紧张激烈,兴味无穷,以此项活动促孩子作文,孩子当然乐意,写作效果自然会好。

篇4

一、激发观察的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是学生活动最直接最活跃的推动力。儿童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的知觉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无意知觉。正如大教育家孔子说的:“知之者,不知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中抓住时机,指导学生对观察对象的直接兴趣,引起无意注意,勾起学生的观察动机,从而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 比如,我在教学第六册《课外活动》一课的习作训练时,让学生先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回来后,我再让学生写文章。由于学生在参加这个游戏时只是怀着参与的心理,没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整个游戏过程只是个粗浅的认识,缺乏精细深入的观察,脑子空空的,寥寥几笔就完事了。由于出现了这样一个局面,我又带他们去做“老鹰捉小鸡”的游戏,这次我在游戏之前先让学生欣赏一段有关“老鹰捉小鸡”的游戏的录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再而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参加游戏时的场面,重点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如“张开、闪、扑、躲、抓”等;最后,让学生进行这个游戏。这次,学生的参与热情与前一次截然不同,学生兴趣盎然,观察这个游戏时仔细、认真,看得全面,印象也特别深,写起作文来也轻松自如了,成形的作文也具体生动了。从这两次的结果中,我领悟到观察应尽量寓学生的兴趣活动之中。

二、养成观察的习惯

对观察已经有了兴趣,就要促成对其养成习惯。由于少年儿童阅历窄,常常为写作文而发愁,但他们的生活又是丰富多采的,所以关键是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观察,时时处处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我认为在低年级的作文教学中,应重视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图画,观察与课文有关的事物,如实物、图片、影片等,并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看图说话是作文教学的起点,也是培养观察力的极好途径。观察是看图说话的关键要素,教师应该予以足够的重视。比如,我在教学第五册第一堂习作训练课《知错就改》时就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因为这是一堂多幅图的看图作文,四幅图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先总体上观察四幅图的主要意思,搞清图上画着几个人物,他们之间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在学生初次观察了解了这四幅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的基础上之后,我就提了个问题:“刚才,我们都看了这四幅图并知道了这四幅图主要讲了小男孩的事,那你们想不想知道他们又是怎样具体的去做的呢?”这又激起了他们再次观察的欲望,学生自然而然地仔细地进行了第二次、第三次的观察。在高年级,随着年龄的增长,教师应有目的地指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观察社会,从而使他们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比如,在教学第十册《春游》习作训练时,先带领学生去某地春游,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结束后要求学生把春游活动中观察到的景物有顺序、有重点地写下来。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将平时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写下来,不拘形式,自由表达,使他们体会到观察成功之后的快乐,从而更为有效地发展他们的观察力。

三、教给观察的方法

1.观察要讲究条理,以此来增强他们思维和作文的条理性。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方法、顺序,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从而在作文时就会有条理地表达。我们周围的客观事物,无论是动的还是静的,虽然错综复杂,但都有一定的序。以静物来说,方位有远有近、里外、上下、左右、前后之分;一件事也有起因、发生、发展、结果的过程。因此,在观察时,要引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进行观察。同样,观察的顺序也有多种: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由近而远或由远而近,由景物到人物或由人物到景物,由部分到整体或由整体到部分。故观察时,应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选择观察顺序。比如,观察一个较为常见的草莓就可以同时采用几种不同的观察顺序:由整体到部分、从上到下、由外到里、由看到尝的顺序。

2.观察要有重点、有目的。只有有了明确的目的和鲜明的重点,才会使人的思维活动产生一种进取的意念,从而对思维活动起到激励和促进作用。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按作文题目要求寻找观察对象,然后根据观察对象的本质特征有重点地进行观察。此外,还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

3.观察要细致。小学生观察最大的毛病是观察事物笼统,往往满足于表面认识,所以要教给学生从细处着眼,深入细致的观察方法。如在指导学生写农贸市场的一角──一位姑娘在买鸡,我让学生从人物的“动作、神态、穿戴”入手,用眼看、心想,进行深入细致地观察,然后进行描述:一位穿红风衣的姑娘拎着沉甸甸的菜篮循着鸡叫声走来,她看看这只,挑挑那只,不知该买哪只。那摊主满面笑容地说:“家养的只只壮,味道好,价格也便宜。”说着就从鸡笼里捉起一只母鸡熟练地用几根稻草缠住鸡脚,挂在秤钩上,母鸡咯咯地叫着,拍打着翅膀……

四、从观察中产生联想

篇5

一、活用课本资源,激发写话兴趣

低年级学害怕写作的主要原因是识字量少,言语水平不高,为没材料可写而发愁,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我利用教材,并学以致用指导学生写话。教学中,我选用一些经典或有价值的课文,为学生学习作文提供了典范。具体做法:

1.仿写段落。仿写是儿童的天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儿童模仿知识。模仿就是学习。”但并并不是课文中的每个片段都可以作为模仿训练的材料的,必须找准仿写的“点”。如:在教学《松鼠的尾巴》时,我结合课文,抓住松鼠尾巴的各个作用这个“点”,设计了这样一个写话练习:围绕“松鼠的尾巴真顶用!”写一段话。正是这个模仿“点”触发了学生的兴奋点,同学们兴趣盎然,所以写起来得心应手。一位学生这样写道:“松鼠有一条毛茸茸的大尾巴,可顶用啦!当它的尾巴张开时,就像一顶降落伞,能安全地降落到地上;当它的尾巴收拢时,像一把扫帚,可以帮妈妈把屋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它的尾巴还可以当被子呢!冬天来了,他把毛茸茸的尾巴张开,盖在身上,可暖和了。”把松鼠的尾巴描写的活灵活现,惟妙惟肖。

2.续编故事。低年级的学生喜欢听故事、喜欢讲故事。根据这一特征,我们可以先提供给学生故事前部分,或中间部分,或结尾,再引导学生写完相应的故事情节,即续编故事。如在阅读《鹰王和鼹鼠》的故事时,我的主要教学过程是:(1)自读故事,边读边思:故事主要讲谁?讲了他的一件什么事?(2)小组讨论,展开合理想象,把故事补充完整。(3)说一说:读了故事,你想对鹰王说些什么?(4)让学生续编故事的结尾。同学们根据故事内容开动脑筋,把各自富有童趣的结尾续写出来,既学到了课文知识,掌握了词句,又发掘了思维潜能,提高了写话能力。

3.给几个词语连成一段话。如教《野兔》一课后,我让孩子们展开想象:用上“飞翔、盘旋、俯冲”等动词写一段话。有了教材中“野兔踢死老鹰”这一文本,同学们的思路一下子被打开了,他们有的写“老鹰捉小鸡”、“海鸥逮鱼儿”,有的写“海鸥抓鱼虾”、“飞行员飞降落地”等,学生的写作兴趣被激发了,写作题材较广泛,写作内容也从课内延伸至课外。

4.想象写话。文本中经常会留有许多空白之处,这些地方正是训练学生想象说话写话的切入口,设计一些想象说话或写话,这样既可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如教了《大海那边》一课后,我结合教学,让学生明白,文中的三只小螃蟹分别看到了“太阳、轮船、月亮”后展开了有趣的想象,那你们呢?假如你站在大海边,你会想些什么呢?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尽情将心中所知所想跃然纸上:有的想到了“辽阔的草原”和“可爱的牛羊”,有的想到了“天上的北斗星、牵牛星”……利用文本空白适时组织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对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都有好处,同时让学生学得更带劲。

二、积累生活,让学生乐于表达

刘勰在《文心雕龙》(情采)篇中说:“故情者文之径,辞者理之纬,径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此文之本源也。”这是讲现实生活是文章的本源。而学生生活的现实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生活单调,所以学生提起笔来,无从下笔,即使勉强写来,也单调得很,乏味得很,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给孩子的生活涂上五彩斑斓的色彩,给孩子的童年留下美好的回忆:

1.组织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丰富多彩的集体活动(主要指学校或班级组织的课间活动、课外活动、班队活动和社会活动),为写话积累材料。为此,我在教室设立了“集体活动角”,专放学生写集体活动的作品。2.观察社会自然,指导学生从奇妙无比的大自然和色彩斑斓的社会生活中汲取写话鲜活素材。为此,我在教室设立了“社会自然角”,专放学生写社会、自然的作品。3.放飞心灵世界,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为此,我在教室设立了“奇思妙想角”,专放学生的想象性作品。

篇6

抓 蝌 蚪

东葛路小学三(3)班 李雨霞

在我记忆的沙滩上,有许多金色的小贝壳。今天,我就选择其中最特别的一只呈现给大家。

记得七岁那年,我回家乡抓蝌蚪的事情。那天,我在乘车回家乡的路上,从车上隐隐看见池塘边有很多的小蝌蚪,多可爱的小东西!我便有了跃跃欲试想去抓几只小蝌蚪回去养的想法。

一下车,我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池塘边,水里的小蝌蚪可真多呀,清清的水里,蝌蚪像一颗颗散落在水里的小珍珠,有的停在石头上休息,有的在互相嬉戏,有的靠围着杂草转圈圈,还有的在水面上悠闲地吐出一个个小泡泡……。

我伸出手一碰到水面,所有的小蝌蚪立即四散开来,一个劲地往杂草里穿,我赶忙张开手掌,拿出老鹰抓小鸡的本领,在水池边捞来捞去。“看你往那儿跑”,我一边嘟囔着一边伸手向一只肥大的蝌蚪抓去,以为一定逮着了,却不料那只蝌蚪一下不见了,我有些失望。忽然,我发现了一个秘密,原来那些蝌蚪都躲藏在那片枯萎的荷叶下面。我心生一计,要对准那个地方来个大包抄,它们肯定跑不了。我弯着腰,屏住气,蹑手蹑脚来到那片荷叶旁边,伸开双手摆出猴子捞月的姿势,一下猛去捞下去,只听“扑嗵”一声,以为这次可以大功告成了,不想在我的手伸下水去的瞬间,小蝌蚪早已闻声逃之夭夭了,急得我直跺脚。我静下心来左思右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我悄悄来到蝌蚪最多的地方,蹲下后把手慢慢地伸入水中,在手上放上一些杂草,进行了一番伪装。我静静地等在那里,大气不敢出一个。一分钟过去了,两分钟过去了,三分钟……我的脚已有点发麻,差点无法忍受下去了。这时,忽然一只调皮的蝌蚪游进我手中的杂草上,说时迟,那时快,我迅速把手一收,好家伙,这回总算没白费工夫,终于让我逮住了。我不敢抓得太紧,生怕捏死了它。我小心翼翼地把手张开,那只蝌蚪呈现在我的面前,大大的头,一对明亮的小眼睛,像黑线般细小的尾巴,坳黑的皮肤,光溜溜的身子,在拼命地挣扎着呢。我赶紧把它放进事先准备好的水瓶子里,这家伙对新家很不满意,在里面横冲直撞一阵之后,终于累得停了下来,静静地伏在瓶底,象一粒被水浸胀了的黑豆。我懒得再理它,还是继续抓蝌蚪要紧。用同样的办法,我抓了不少的蝌蚪。不一会儿,瓶子已塞满了黑压压的一群小东西。望着这些不惜多次蹲守才捉住的蝌蚪,我心里甭提有多得意了。

正在准备抓最后一只就洗手不干的时刻,我一不小心,脚下一滑,四脚朝天掉进了池塘里,装蝌蚪的瓶子也在惊慌失措中摔在岸边,瓶子里的水顺势往外流入池塘中呢,那些已捉住的蝌蚪也顺着水争先恐后地往外逃跑,水里的蝌蚪像听到岸上同伴的警告,在水中四处逃命。我顾不了那么多了,立即挣扎着直起腰,赶紧往岸边走,好在池塘的水不深,当时附近也没有什么人,要不然喝上几口蝌蚪洗澡过的水不算,说不定还要品一品小蝌蚪的尿味呢,如果让别人看见了更要出洋相了。我站在岸上,摸摸衣服,全湿透了,刚才的一跤摔得可真够重的,屁股还隐隐作痛呢。我定神一看,哪里还有蝌蚪的影子,全跑光了,往水里一看,水面已恢复了平静,小蝌蚪已不知跑到了什么地方,而我却成了一只名副其实的“落汤鸡”了。望着水珠从衣服上一滴一滴地滴下,它们好像在嘲笑我呢。我已顾不上这些了,马上用手帕擦掉衣服上的杂物,甩甩头发,逃似地离开了池塘。

我垂头丧气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人们看见我这身狼狈的样子,都笑得前仰后合,而我却红着脸,低着头灰溜溜地走着。这时,听见妈妈喊我赶快回家吃饭的声音,我忽然联想到,幸好我没有把小蝌蚪抓回家,要不然,它们怎么去找自己的妈妈呢,如果见不到妈妈,那该多可怜啊。想到这里,我所有的懊丧已一扫而光,心情也慢慢地好了起来。

篇7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游戏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和强调“小游戏”在大教育中的性质、特点和作用,具有非常大的价值和意义。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课堂游戏是教师一直摸索的一种活动形式。游戏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贯穿于识字、阅读、作文等各种教学情境中,下面就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游戏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好奇心强,但自学意识不够,识字量又大,所以识字教学就成了一项既繁重又枯燥的工作。若能在识字教学的过程中运用游戏教学方法,课堂非但不再枯燥,反而会变得生动活泼。举例说明:

1.找“朋友”游戏。把已经学过的生字拆分成两部分如“繁”,可以写成“敏”和“系”两张卡片。照这样的方式把一个生字拆成两三比分,分别写到卡片上,接着把这些卡片发给学生,让其举着卡片十秒钟找一次,比赛谁找的“朋友”多。

2.卡片识字游戏。准备好已学过的汉字卡,如“中”,再备一些偏旁的卡片,由一名学生手握学过的汉字卡“中”字卡,选部分学生拿“偏旁卡”,逐一组合,要求其余学生看到组合卡片后大声读出该字,同时还可以给这个字组词。通过这个游戏,不但能让学生在快乐的游戏中轻松地掌握一批具有规律的汉字,还能够增加他们的词汇量以及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3.肢体表演猜字游戏。即一名学生进行肢体表演,同时让另一名学生猜字或词的“猜字”游戏。该游戏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字的认识、词的理解,同时还能够舒展身体,并且组织起来较为容易,能够运用的范围很广。此类游戏能够帮助学生区分一些容易混淆的读音相似、字形相似但字义不同的形声字。

二、游戏在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阅读教学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且担负着训练学生思维、促进智力发展的重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运用一些适当的游戏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节课堂气氛,拓展语言训练,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失为一种简单可行的好方法。其中最为常用的就是角色扮演法。如,在教学《想别人没想到的》时,教师可以把学生分成四组,第一组共同画大徒弟的画,第二组画二徒弟的画,第三组画三徒弟的画,第四组扮演画师,画完画后分别由各组派出一名学生进行情景再现,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很容易地理解课文内容,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阅读水平也得到了提高。通过游戏、绘画的形式,学生只需动动手就迎刃而解了。我在教学《陶罐和铁罐》时,让学生分成两组分别用纸和塑料做一件衣服,两组学生代表分别穿着各组制作的服装进行表演,生动地突出陶罐和铁罐的特点,从而更好地表现其性格特点。通过这种方式,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与应用。

三、游戏在作文教学中的应用

篇8

【关键词】活动;评价;作文

【中图分类号】G222.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1-0147-01

谁都知道写作是一门苦差事,往往有很多小学生害怕写作文,讨厌作文,把作文看成一份沉重的负担。有些小学生写作文时,总是苦于无材料可写,难以找“米”下锅。有的同学虽然写了许多文字,内容却是干巴巴的,写作材料东拼西奏,敷衍了事;有的同学甚至会抄袭他人的“杰作”应付了事。针对这些情况,我在作文教学时着手排除学生作文的消极心理,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并根据学生喜爱参加活动及游戏的特点,在中高年级进行活动作文实验,通过在课堂上、课外活动中开展各种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发现,学会积累,充分体现作文教学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让学生充分动手、动脑、动口,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让这些活动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逐步养成对周围事物都看、多想、多问的良好习惯,这样学生易以动笔,乐以动笔,然后指导学生当堂写作文,收到很好的效果。

活动作文分为几类:如游戏类、智力竞赛类、科技制作类、实验类等。

活动作文具体由四个环节构成:

1 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体验活动的乐趣

组织学生参加兴趣浓的活动。游戏类的如:老鹰抓小鸡,贴鼻子比赛……智力竞赛类的有:学成语、用成语比赛,脑筋急转弯……科技 

制作类如:看谁手巧,自然实验等。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气氛,放松学生身心,小学生们在活动中全身心投入, 男的、女的都玩得很开心,活动或比赛虽紧张激烈,而小学生的心情却轻松、愉快,游戏、活动大大激活了学生写作的热情,活动过程中小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在活动中使他们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增长了他们的见识,使他们养成仔细观察,亲身体验的好习惯,开阔了他们的智力和能力,充分发挥潜能,充分调动了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这些游戏活动、实验、竞赛中,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小学生的自身作用,施展他们的个人才华,尝试失败的滋味和成功后的喜悦,还能培养小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合作精神和责任心。

2 口头作文

活动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回忆、作总结,启发同学们回味活动开始前怎样,在什么时间、地点进行,谁是主持人,都有谁参加,活动过程中哪部分最精彩,最吸引人,全体同学的表现怎样,又有谁最突出,最感人,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的心情又是怎样。努力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种种恐惧,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引导,为同学们疏理了作文思路,安排了文章的主次、详略,这样人人心中有了底,写作文时就如鱼得水。避免小学生面对有趣而丰富的题材,却不知怎样表达,无法表达这一关。写完后让小学生互相交流,谈体会,口头作文,互相评价,此时学生情绪异常高涨,同桌说,分小组说,小组又选拔上讲台对同学们说,然后由同学们点评,总结写得好的地方,指出存在的问题,那些地方需要改正,那些地方还需要补充。小学生脸上洋溢着兴奋,仿佛又重温了活动的愉快之旅。这些“材料”都装在同学们的脑中。

3 书面作文

在写作前,老师先引导小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对自己心灵最有触动的人或事来写,并细加分析、揣摩、吸收。动笔写作时,学生个个轻松愉快,文思泉涌,挥笔自如。往日面对写作时双眉紧锁的情况已无踪无影,就连最不会写的同学,通过自己亲自参加活动后,老师的引导,同学们的帮助,都能把这次活动过程大胆地生活的体验反映在自己的作文中,写真人,记真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抒发自己想抒发的情,这样才能在他们的习作中找回实实在在的真感觉。

4 师生共同讲评

学生完成作文后,挑选典型作文分类,老师圈注,学生批改。老师再按优、中、差分层次选择部分作文作典型,只作相应的圈注,让同学们轮流讲述后,作适当点评,进一步找出作文尚需修改的地方,讨论具体的修改办法,然后让作文差的学生修改,争取从细微之处发现闪光点,有时甚至是一个词、一句话,都及时地予以表扬和鼓励,以增强他们写作的信心。最后,让学生在评改中互相交流,互相借鉴,

明确作文得失,取长补短,增强作文修改的意识和能力,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通过用活动作文的实验,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水平普遍提高,写作的作文形神具备,有血有肉,情景交融,主次分明,内容丰富。这样既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合作,在活动中内化,在活动中运用,在活动中创造,又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习作水平。通过活动,不但激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而且活跃了思维,丰富了写作知识,提高了写作能力。

篇9

【关键词】口语交际 兴趣 创设情境 丰富内容 强化训练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它还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还应注重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口语交际作为语文新课程的一个全新领域,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丰富话题,搭建了一个锻炼口语的交际平台。所以我从以下几点去做:

一、用兴趣性调动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把学生说的主动性调动起来,学生就会想说、要说、敢说。苏教版教材中安排的口语交际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相贴近,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积极的因素,真正做到引人入境。如教学“说说广告”,可借助图片、多媒体进行广告的演示,充分调动学生平时的观察和积累,学生的话匣子打开了,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二、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自然交际

1、实物展示法。形象直观的实物展示,能很快吸引注意力,易于学生观察,从而把学生带到情境中去,使学生积极生动地加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例如《爱吃的水果》一课,我把“葡萄”、桔子、柚子、柿子、梨、苹果”寄放在水果盘中,学生的视觉、味觉、知觉一下被唤醒,很快地进入到交际的情境中。并在观察之后调动原有的知识积累,能说出自己爱吃水果的特点,使交际有序,活跃地进行。

2、巧用图画,再现情境法。都说图画是鼓励学生说话的“兴奋剂“,图画是展开形象的重要手段。现今的教材中配有形象生动的图画,图画实际是把课文内容形象化,易于儿童接受,这样能唤起学生观察思考、说话的兴趣。如教《夏夜多美》这课时,我用投影出示文中的第一幅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中小蚂蚁和睡莲的表情、动作,想想他们可能在说什么?同学们看着生动的画面,纷纷举手说:小蚂蚁快滑进水里了,挥着手向睡莲求救!另一个同学补充说:睡莲伸出双手,笑着说,不用怕,我来帮你。你看,形象的画面让他们看得多真,还会说:“滑、挥、伸。”看得多仔细,说得多准确呀!小朋友就不难理解夏夜的“美”了

3、师生共演,进入情境法。记得教学《坐井观天》这课,我扮演青蛙,同学们扮演小鸟,我入情地朗读,读活了这个故事,生动的表演,演活了故事,最后让同学们想象,跳出井口的“我”高兴吗?同学们从我的动作想象我看到了美丽的景象,从我的表情想象我说了:天真的无边无际呀!小鸟说得对,我真应该早出来看看,现在我知道了,我高兴极了!。”由于我的表演,让孩子更想说了,说的面也广了。

4、组织活动,体验情境法。《有趣的游戏》的教学让我深有体会。我让孩子们分组做自己觉得有趣的游戏,孩子们像快乐的小鸟一样飞出教室,迅速组合好,进入了游戏,当孩子们玩得正高兴的时候,我打断了他们,游戏结束,看着孩子们满脸的失望,我顺势给孩子提出要求,只要能把游戏说得有趣,就可以继续玩。“老鹰捉小鸡”的小组说:“鸡妈妈张开双手当翅膀保护我们,老鹰快跑不动了还抓不到我们,还有的同学补充说,我害怕被抓住,所以跑得很快,不敢掉队。”“丢手绢”的小组说:“我蹲在那儿很紧张,其他同学补充说,我发现手绢,拿了手绢跑得像飞一样。”孩子们在他们熟悉的游戏中,说出了他们最真实的话,在快乐的活动中进行交际。

三、丰富说话内容,使学生有话可说(1)密切联系生活实践,进行口语交际训练。活动和交往是发展的源泉。正是现实生活的需要,口语交际训练最终要回归到现实生活的应用中去。所以说,现实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最好的课堂。老师要密切联系现实生活,进行言语交际训练。比如家里来了客人,你是怎样接待客人的;你是怎样认识新朋友的;遇到困难时,你是怎样请求帮助的……。诸如此类,都是生活中的小镜头,老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表演再现情景,进行口语交际训练。(2)开展各种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口语交际训练可以结合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进行。比如,我们学校每年都举办读书节朗诵比赛,讲故事比赛,文艺晚会,背古诗比赛等,这些都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很好的平台。除此以外,我还积极开展各种活动,例如在语文综合课让学生上讲台朗诵诗歌,讲个笑话,或者说一句名言,读自己最好的作文,又或者说说自己近来最开心的事情等等。这样的做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既积累了说话材料,又激发了说话兴趣,活跃了思维,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3)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课文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典范,也可以成为学生口语训练的内容。很多课文故事性很强,有些可以通过角色扮演,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如扮演小导游、讲解员、推销员的身份,向人们介绍某个景点,讲解某些知识,某种产品。这样既使教学活动生动有趣,又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训练。

四、以“用”为主,融入社会,强化口语交际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运用,所以只有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口语交际的价值。如在学习“邀请”这一课时,我有意识地安排学生邀请其他老师来参与我班的活动,并向这些老师了解活动的情况,发现不妥之处及时向学生指出。并在生活中运用,学生在实践中真切地体会到口语交际的实用性。每一次成功的交际都给学生带来愉悦感成就感,如此也必然会增强学生交际的自信。课堂教学中虽然能让学生掌握酝酿的口语交际的知识、技能,但单靠课堂短短的40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语言的实践,需要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提高。

总而言之,口语交际训练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密切联系生活实践,创设情景,多途径地训练,让每个学生想说、乐说,大胆地、无拘无束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语交际能力,以便于应对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小学语文教学》

篇10

一、仿写

仿写是基础训练的一种手段,它是依照范文提供的样式(包括内容)来写作的训练。对初中生来说,在写作中一筹莫展时,能依“法”循“章”,自然会得到启发。

1、仿内容,培养观察能力。

语文教学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让学生“在读中写,以写促读”。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找准读写结合点,让学生在读中学写法,运用学得的写法进行仿写。在进行阅读教学时,要充分挖掘课文中的精彩内容,让学生从中学到丰富的语言和写作知识。学生的仿写内容过程,也是一个再创作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激励学生在不断对比、借鉴中汲取经验,触发灵感,提高表达能力。例如名家笔下的老师形象各具特色,严厉的、温和的、专制的、明主的、幽默的、严肃的、浅薄的、博学的……不胜枚举。仅初中课文记录的教师形象就不只三类:悲愤爱国型——法国作家都德笔下的韩麦尔先生;严厉博学型——文学大师鲁迅笔下的寿镜吾先生;清新温和型——当代作家巍巍笔下的蔡芸芝老师……

教材的篇目是专家精挑细选的名篇,具有代表性且学生比较熟悉,所以我们学习人物记叙文写作可以以此进行仿写,帮助学生快速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学习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反复阅读文本:“他(寿镜吾先生)是一个高而瘦的老师,须发都发白了,还戴着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学生通过观察一位任课老师,仿写了下文:“他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师,头发短短的,标准的板寸,鼻梁上配着一副精致的金丝眼镜。我对他有几分崇敬还有几分好奇,他的大名我早有耳闻,他是本校学历最高,最博学多才,最幽默风趣的语文老师。”儒雅的寿先生变成一个留着平头,语言幽默的温和型老师,其个性的张扬全仗着认真观察和内容的仿写。

2、仿语言,培养语言感受力。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常常是那些耐人寻味的语言的共同特点。对初中生来说,这种“不可言传”如果过深过细地“言传”,反而会使他们失去那种与神相交的诱惑和。因此,在教学中应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反复阅读来增强语感,再以模仿来意会,从而提高学生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材中有不少句式很有训练价值,尤其是在一些诗歌中,让学生仿句式习作,效果很好。如诗歌《理想》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生动形象地称赞理想的意义,比如:“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以让学生仿照这些比喻句,以“爱心”“书籍”等为开头,仿写几句,使仿写句子训练与思维训练结合在一起。还有仿片段的,例如《故乡》中对雪地捕鸟的描写,既生动又实在,连用的系列动词突出了少年闰土的乐趣,教学时,扣住“趣”来启发学生,教他们从课余的游戏中寻找“趣”,如踢毽子、老鹰抓小鸡、斗鸡、荡秋千等等,再用准确的动词表现“趣”。这样,学生的仿写就成了自身游戏过程的描述与范文片段的模仿,形成了自己经历与他人经验的统一,从而增强了运用语言的能力。当然,无论哪种模仿语言,都不可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

3、仿思路,拓展思维空间。

从阅读心理学的角度说,要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感情,常常借助于认同与还原的心理过程。即阅读中化为作者,身临其境,亲做其事,进入无“我”之境,从中把握作者的思维流程,阅读后又能还原为读者,进行远距离欣赏和评论。所以,仿思路训练,属较高层次的仿写,它能有效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如《乡愁》文后的仿写,指导学生掌握诗歌要有新颖的构思和奇特的想象特点后,教者可以让学生大胆写作《母爱》,按照时间转移的思路,有一学生写道:“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液里,吮着她,香甜甜的;长大后,母爱藏在枕头里,枕着它,爱意绵绵。”纵观学生习作,发现有的作品使用求异思维,如用地点转移安排诗歌,它既能充分体现丰富的感情,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因此,进行仿写训练,应选准范文的仿写点,注意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做到既形近又神似,保持在似与不似之间,就能在模仿中有所创新。

二、变写

对范文的内容或形式进行某种变动,写出与原文基本相近又有所不同的作文,这种训练叫变写,它比仿写近了一步,属于“半创造性”的作文。变写的方式有缩写、扩写、改写、续写等,下面结合初中教材具体谈谈扩写和续写。

1、扩写

扩写是把短文衍化为长文,它既要充实具体,又要精练生动,而不是重复啰嗦,画蛇添足。

扩写常用“添枝叶法”和“增躯干法”。前者是通过增加合理的虚构成分进行扩写;后者是把原文简单的内容加以扩展,二者都是变概括为具体。例如《扁鹊见蔡桓公》一文以扁鹊“已逃秦矣”和“桓公遂死”来结束故事,这是极为概括的,也是扩写练习的好材料。指导扩写,可要求学生把握扁鹊、桓公人格特征,用“增躯干法”来具体叙述扁鹊逃秦过程的风波,用“添枝叶法”来具体描写桓公死前的神态、语言、动作等。这类扩写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发展其想象力,提高描写与叙述的技能。

2、续写

续写是把没有写完的文章或事件完整化的训练方式,它能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消化原作,发展创造性想象能力。想象贵在合乎情理,即符合原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文章的内在逻辑。所以,续写是原文合乎情理的延伸和发展。

总之,变写培养的是学生的基本写作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创造力。它是一种现成的材料作文,因而也是检测学生阅读与写作结合程度和能力的便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