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生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5 19:48:4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临床医生毕业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临床医生毕业论文

篇1

撰写毕业论文是对医学生综合素质与科研能力的全面检验,其完成过程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的过程[1]。因此,笔者想通过该调查了解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期对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水平的提高有一定的帮助。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选择2011年9月-2012年4月在4所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实习的本科生52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1)在医学院校学习医学知识3年或者4年,最后一年在临床实习中需撰写毕业论文的本科生;(2)被调查时正在从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3)愿意参与本项调查。其中男2人,女50人;年龄22-25(23.2±0.8)岁。专业:护理专业33人,占63.5%,其他专业19人,占36.5%。实习医院等级:三级医院42人,占80.1%,二级医院10人,占19.2%。

1.2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

1.2.1通过参考有关文献及与本科生座谈资料自行设计问卷。问卷包括四个部分:①本科生的一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专业及实习医院。②学生所属院校在毕业论文撰写方面所做工作、实际效果与学生对学校的期盼。③实习医院对毕业生论文撰写的影响以及实习生对医院的期盼。④学生对撰写论文的认识以及实际撰写论文的能力。问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多选题2题,有专门标注。

1.2.2由调查者向被调查者说明调查的目的,并逐条讲解调查内容,让他们在充分理解后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行填写,填写完毕后调查者逐项检查,确认没有遗漏后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52份,回收52份,有效问卷52份,有效回收率100%。

1.2.3统计学方法

调查所得资料用Microsoft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描述。

2结果与讨论

通过本次调查得知,影响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因素归纳起来有三个方面:

2.1学校方面本次调查显示:①82.7%的医学院校虽然开设了论文撰写方面的课程,但有63.5%的学生认为院校开设的此类课程少。②在实用性方面,有65.4%的学生认为这些课程对实际论文撰写的帮助不大,只是知道了论文的撰写格式。③只有7.7%的学生掌握了数据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方面的知识。因此,学生希望学校做如下改进工作:①学校在优化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建议提高教师授课技巧。如在学习统计学课程时,老师应侧重实际应用方面的讲解,教会学生不同的数据资料该用哪种相对应的统计方法?具体意义是什么?②在撰写论文实际需要的能力方面,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论文选题的指导,以纠正在以往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选题过大、查新不准、设计不够科学等问题[2]。③笔者建议学校安排学生参加论文撰写讲座和模拟演练。

2.2实习医院方面

2.2.1指导老师本次调查表2显示:①86.6%认为医院非常有必要为实习生提供论文指导老师。②80.8%表示需在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这说明了医院提供论文指导老师对实习生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性,这与某些文章的见解相一致[3]。

2.2.2实习科室的合理安排调查显示:①73.1%的学生认为进入临床实习初期即要求学生确定论文题目感到迷茫。②82.7%认为医院实习科室的安排对论文定题有影响。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学校纯理论性教育与临床实践有一定的差距所致,实习医院可以在统一安排科室轮转的基础上增加一点学生的自主性。比如在接近论文选题那段时间,通过让实习生自主选择感兴趣的科室进行2-4周的专科实习,配合临床论文指导老师的指导,进一步熟悉该专科,了解本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增加学生毕业论文撰写的兴趣,以明确毕业论文撰写的方向。另外,还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举办的论文撰写相关讲座、论文汇报会和科研课题开题报告会等,甚至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实习医院部分科研工作。

2.3学生个人方面调查显示:①只有26.9%对撰写论文感兴趣。②53.8%觉得撰写论文非常难,30.8%不知道论文的选题,觉得无从下手。③有40.4%的本科生不知道如何进行数据资料的收集与统计分析。笔者建议:学生在大学三年级起可以梳理并确定自己感兴趣的专科,着重了解和掌握该专科的国内外发展动态,以便为最后一年临床实习毕业论文定题做好充分的准备。最后,学生进入临床实习早期就应勤观察、勤思考,理论联系实际,以便早日选好、选对论文题目;并充分利用实习医院现有的资源,例如临床指导老师、医院的图书馆等,要积极主动与论文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得到老师的指导,使大家不再感到撰写论文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3小结

通过对52例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影响因素的调查,发现医学院校临床实习本科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上,学校、实习医院、学生个人还有很多工作需要改进,实习医院、学校应该为临床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撰写提供更多的帮助,如实习医院可以允许学生自选专科实习2-4周来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个人应该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努力提高与撰写论文有关的各种能力,如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等。

参考文献

[1]孙成均,余倩.加强本科毕业论文指导工作培养高素质卫生检验人才[J]现代预防医学,2004,31(5):757-758.

篇2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万方数据库 

中国期刊网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国内统一刊号:cn11-5603/r 

国际刊号:issn1673-9701 

邮发代号:80-611 

办刊宗旨 

    杂志坚持“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和服务性”的办刊方针;以“传递医疗科技资讯、报道医生临床进展、展示医生科研成果、交流医生工作经验”为宗旨。杂志所刊发的论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全国各级医院、妇幼保健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门诊部、诊所等医疗机构广大临床医生和乡村医生及医学院校师生工作、学习的参考和交流的园地。 

主要栏目

篇3

【关键词】教育;转化医学;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人才培养;基础研究;临床应用

转化医学是一种循环式科学,强调把基础研究的最新成果快速有效地转化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其实质是从“实验台到临床”和从“临床到实验台”的双向过程,是建立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间的双向转化通道,简称为“B-to-B或B2B”[1-5]。医学理念的发展与医学技术的革新在为医学工作者指引方向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要求与挑战。目前医学研究生接受的是以学科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缺乏对于学科新技术、新知识的需求,导致科研成果不能延伸进展,理论与实践相对独立,无法将临床中涉及的问题纵向连接[6]。对于承载着医学卫生事业希望与未来的医学研究生教育,培养具备临床应用和基础实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至关重要[7]。本文对内蒙古某三甲医院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对培养具有转化医学理念的医学研究生教育模式进行探索,提出合理方案。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收集了2018年5月—2019年8月内蒙古某三甲医院人才队伍建设情况,对2015—2019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进行统计。发放调查问卷230份,回收有效问卷230份(问卷内容主要包括基本信息、是否有文献阅读习惯、每日阅读文献数量等)。被调查人员年龄为23~29岁,其中男性104人,女性126人,均为内蒙古某三甲医院在读硕士研究生。根据准备好的提纲向有多年带教经验的硕士生导师进行访谈提问,对访谈资料进行整理分析。

1.2研究方法

对内蒙古某三甲医院的人才队伍建设情况以及近5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情况、230份在读研究生有效问卷、硕士生导师访谈提问等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找出当前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

1.3评价方法

对医院收集的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毕业论文情况进行多次反复查验,确保数据真实有效。对回收的所有问卷进行检查,剔除空白、无效作答的问卷。对访谈收集到的到的各种信息进行整理检查,保留有效内容,对其归类整理[8]。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用(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人才队伍现状

该医院目前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236人,在读学生2525名,研究生412人。从年龄层次来看该院55岁以下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占全院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的87.33%;从学历来看,该院博士学历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只占9.52%,学历层次比较集中在本科和硕士。从职称来看,青年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居多,人才梯队配置合理。见表1。

2.2研究生毕业论文情况

从2015年到2019年该医院研究生毕业情况看(表2),论文质量不高而且没有上升趋势。

2.3研究生科研能力

(1)阅读文献的习惯。根据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230名研究生中,有80名表示自己有阅读文献的习惯,每月阅读文献数1~6篇,可以看出只有34.78%的研究生有阅读文献的习惯,而且阅读篇数较少,阅读中文文献居多,说明研究生的阅读习惯较差。(2)科研方法的培训。根据统计结果,在被调查的230名研究生中有86名曾经参加过临床科研方法的培训,以是否参加过临床科研方法培训为分组条件,比较对医学科研方法学的熟悉情况。可以看到是否参加过临床科研方法学培训对研究生熟悉科研方法具有影响(P<0.05),见表3。(3)研究生科研活动参与情况。通过统计分析230名在校研究生读研期间参加过哪些科研活动,可以看出被调查的研究生普遍参加过的科研活动较少,只有“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与“协助导师负责项目的研究”超过了50%。见表4。

2.4专家访谈

本次访谈对象为该医院资深硕士研究生导师5名,工作年限都大于15年,且为正高级职称。结合访谈提纲对访谈对象谈话内容进行整理如下:(1)研究生在校期间有轮转任务,讲座和科研时间不够充分,后期工作、规培或读博不定向,成果转化有限。(2)研究生应向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的方向发展,注重科研思维的锻炼。(3)医院领导者应转变观念,改革人事、科研相关政策,积极利用医学院校附属医院现有资源,借助学校平台发展转化医学。

3讨论

本研究从该院近五年研究生毕业论文情况、参与科研活动情况等可以看出,研究生科研转化意识欠缺,缺乏总结临床问题的能力。而研究生导师也因为自身学历、担负诸多临床任务而精力受限等原因未能将科研成果进一步深入研究,并转化为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有效成果。转化医学作为一种强调实验室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研究双向转化的医学研究新模式,不仅仅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同时也需要扎实的基础科研能力。传统的教育模式下,研究生多以学习、模仿科研方法以达到按照导师要求完成论文毕业的目的。尚未养成从临床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并带着问题进行基础科研实验的意识[9]。无论对导师还是研究生而言,将科研实验的结论深入研究,并把研究结果实践于临床都是最有意义的研究。如何调动研究生的主动学习和探索的热情,培养学生从临床中获得基础实验的灵感和运用基础知识解释临床问题,实现医学转化的良性循环,促使基础指导临床、临床寻找实验室证据,密切沟通基础研究和临床实践,努力培养学生创新型思维意识,使其成为具有转化医学意识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实现拓展转化医学根本性变化[10-11],是当下摆在研究生教育的一道门槛。转化医学研究涉及基础研究、临床研究、开发研究,往往需要跨部门、跨单位、跨专业甚至跨行业合作[12],作为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应该建立自己的中心实验室,为医院的科学研究提供高水平、现代化、体系完善的科研基地,医院应积极加入并响应转化医学平台的构建[13],尤其是我们所属的西部地区,转化医学平台构建还不够完善,应向中心沿海城市看齐,提升对转化医学平台的重视程度,共同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医院与医院之间也应建立良好的沟通共享通道,加快转化医学事业的发展。一方面,可以对导师采取定期培训的方式,深化理解转化医学的内涵,重视转化医学理念的培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在构建以研究课题为中心的转化型团队中,加强研究生对问题的思考部分,培养其转化理念,使其对课题的设计、实施与后续进展有一定了解,最终实现临床医生不仅是医学成果的应用者,也是医学问题的发现者和研究者[14-15]。在医学技术日益更新不断发展的今天,社会迫切需要新型复合型医学人才,而转化医学理念下的医学研究生教育与培养就显得颇为重要。构建良好的转化医学模式培养医学研究生,必将给未来医学科学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参考文献

[3]张华,詹启敏.实施医学创新驱动促进转化医学发展[J].中国研究型医院,2015,2(12):9-15.

[4]高月明,蒋天裕.转化医学为主导的康复医学研究生培养模式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8):30-32.

[7]万志红.转化医学理念下临床专业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初探[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2):169-170.

[8]富卉.转化医学视角下医院临床科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研究[D].南京:南京医科大学,2017,82

[9]彭宁福,杨宇峰,廖迎阳,等.基于转化医学理念临床医学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J].岭南现代临床外科,2013,13(3):262-264.

[10]李孝龙,杜鹃,范新炯.医学院校酶工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基础医学教育,2016,18(11):875-877.

[11]吴惠涓,程朝霞,孙光霞,等.论转化医学在神经病学专科培训中的实践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9,11(23):39-41.

[12]申艳伟,杨谨.精准医学时代背景下转化医学教育模式在肿瘤学研究生培养中的应用[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7,25(3):385-388.

[13]赵强元,荣扬,李艳君,等.关于转化医学的思考[J].转化医学杂志,2016,5(3):140-144,148.

篇4

【关键词】 医学生; 数学实验; 数据分析

数学实验是一种科学研究方法,它介于古典演绎法和古典实验法之间,是随着人类思维、数学理论和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而形成的独特的研究方法。在一定数学思想数学理论指导下,借助于计算机对客观事物进行数学化操作,包括对其数量化特性进行观察、测试、逼近、模拟等,进而解决数学和科学问题的一类科学研究方法[1] 。

医学院校的大多数专业学生主要课程都是医学课程,医用高等数学的学时数很少,而开设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和计算方法为相关医学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数学实验课开设的就更少了。实际上在医学院校应重视数学实验课的教学,开设数学实验课有诸多必要性。

1 计算机的发展使得高等数学不能仅理论教学需要辅助数

学实验 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大量的数学软件包被开发出来,比如matlab、mathematic、Maple、excel里面的数据分析、spass等,这些软件包具有强大的数值计算、符号演算和图形处理等功能,能够迅速准确地解方程、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数据分析等。在高等数学的教学中穿插用计算机来求解数学里面的计算题或应用题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数据计算和处理能力。利用计算机的计算能够使数学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简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掌握能力。对医学生来说在较少的学时数内理解和掌握以及应用所学内容都会有质的帮助。

2 做科研、对医学数据进行分析、做毕业论文等往往需要数

学实验知识的帮助 医生在学会治病救人的同时,还应该不断的提高自身业务水平,这就需要他们能够在大量的由患者留下或搜集得到的医学数据里挖掘信息、总结规律从而提高医务水平,诊断能力。比如下面的这个医学问题用SAS处理很简单:

例:某儿科医师测得10名婴儿的年龄(岁)与其丝状血红细胞凝聚素的IgG水平(表1),估计IgG抗体水平(Y)与年龄(X)的直线回归方程 ,从而了解婴儿的年龄(岁)与其丝状血红细胞凝聚素的IgG水平之间的关系。表1 10名婴儿的年龄与其丝状血细胞凝聚素的IgG水平为了研究'医学生开设数学实验课的必要性',我们对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三甲医院)的不同科部分医生做问卷调查,这里调查对象选择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的医生,原因是新疆医科大学一附院是全新疆最好的医院之一,因此院里的医生也是业务层次较高的,而选择医生调研是因为只有有工作经验的医生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会医学数据分析及处理的方式方法对他们是否具有帮助。调查采用以下指标“您认为若在大学期间学会了医学数据分析方法对您现在的工作及学习有用吗?”回答情况为:有用87%,无用13%。从调研结果可看出医学生开设数学实验课是必要的。

3 医学生开设数学实验须讲究方式方法

3.1 针对所学医学专业不同开设数学实验方式不同

医学院校有许多不同专业,数学实验课的开设不能同一而论,而应该就不同专业在将来学习和工作的需要而采取不同的开设方式。比如就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应开设matlab课程,选取适合此专业的教材,并要求学生对此门课学精。药学类专业应将数学实验中统计分析、数据分析板块重点掌握,临床医学等部分专业可采取高等数学授课中穿插讲解数据分析及医学应用例题并让学生上机实验等等。

3.2 开设选修课根据学生自身需要选择

这种开设方式对部分做毕业论文的本科生、研究生会大有帮助。有些学生在做科研论文时往往由于缺乏对数据分析处理的能力而面对大量的医学数据无从下手,因此选择合适的学期比如每学年的上半学年开设一些数学实验课,重点讲解医学数据处理等方面的知识及例题会对许多同学大有帮助。

4 总结

数学实验课是数学理论教学的补充是数学教学观念和方法的更新,对于培养医学生科研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医学院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将数学实验开好。

参考文献

1 项昭,贾其峰.数学实验及其课程开发.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2(4):67~71.

2 贺佳,陆健.《SAS8.2统计软件应用教程》.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9.

3 卢书成.医学院校开设数学实验课程的认识与思考.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2006,26(4):26.

4 洪俊田.谈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开设数学实验课. 数理医药学杂志,2006 ,19(4):446~447.

篇5

    促使学生做好相关内容的预习。这种模式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处在临床医生的位置上,有利于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临床病例讨论,并注意结合执业医师考试内容。通过学生预先准备,再以学生为主体开展讨论,最后教师针对病例特点及学生在讨论时出现的问题进行归纳总结, 以加强学生对临床病例的认识。这种转换是学生由被动性学习向主动性学习转变,从机械性学习向思考性学习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通过“临床路径”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临床路径”是临床治疗的综合模式,是针对某一疾病建立的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与治疗程序,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治疗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其目的是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并缩短疗程、降低成本[2]。在临床实践教学中,学生应熟悉和掌握其中的主要内容,了解患者入院后应采取的主要诊疗活动,重点医嘱(包括长期医嘱、临时医嘱)、主要护理工作及病程记录等。使学生主动建立临床动态思维,对学生医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实践基地建设保障临床教学质量甘肃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甘肃省中医院)、甘肃中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均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共有1500张床位,病源丰富,可以满足本专业临床见习与实习的需求,为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中西医临床人才提供了临床实践的基本保障。目前本专业还与甘肃省人民医院、天水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等建立了广泛的联系,成为我院的临床教学培训基地,为本专业的临床实践教学提供了有效支撑。使学生快速地把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结合起来, 有利于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和对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2临床实践教学与临床思维培养相结合

    在临床实践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的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病例,收集全部临床资料。通过临床实践的启发、引导,逐步建立用一种疾病解释多种临床表现的一元化疾病原则;用最新的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疾病;先器质性疾病,后功能性疾病;优先考虑可治性疾病,再考虑不可治疾病等临床诊断原则[3]。不断提高临床思维水平和运用临床思维的能力。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积极鼓励学生开展科研实践活动,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目标,让学生经历选题、文献检索、课题设计、如何进行课题科学性、先进性和可行性分析、课题具体实施和总结等具体科研步骤。临床实践与科研训练相结合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医学生科研能力的发展也是一个积累、逐步提高的过程,因此,提倡医学生早期接触科研活动,逐步加强科研实践能力[4]。

篇6

[关键词] 医学检验;四年制本科;实习带教;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06-0094-02

“检验医学”是实验室技术与临床医学的结合,是一门发展迅速,多技术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实践性的应用型学科[1],不同于被动向临床提供所需检查结果的辅助科室性质的“医学检验”,所以需求是复合型检验医学人才而不是技师型。10到12个月的检验医学生的临床实习是医学检验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理论向临床实践过渡的重要环节。2012年9月,教育部将医学检验(101001)[2]纳入新成立的一级学科医学技术类(1010),改为医学检验技术类、四年制、理学学士学位。这一改变恰恰体现了现代医学检验本科生实践教育的重要性。“五改四”的这批技术类实习生将于今年暑期进入临床实习,如何培养四年制医学检验本科学生需要每一位医学检验专业教学工作者考虑探讨。

一 科室领导层高度重视,成立专门的教学组,择优选拔带教老师;实行专人专岗负责制,进行有序的组织和分级管理

本科室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副主任分管,总带教老师承上启下进行统一安排。各专业组选一到两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主管技师作为专业组带教老师,具体落实专业指导、密切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有条件的科室甚至可以实行“一带一”带教模式。教师平时工作中的慎密求实、从容熟练潜移默化的教导了学生,同时教师们由于带教需要,就需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准,对个人及科室都是极为有利的。实习生人数多的科室可以在学生中选出一到两名实,帮助老师管理的同时培养社会实践能力。

二 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化管理;注重岗前培训,特别是要树立实习生的生物安全意识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以对于进入科室的一批不同层次的实习进修人员,必须进行制度化、规范化的管理。

实习生进入科室的第一天,由科主任监督、总带教老师负责安排老师对实习生进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学习。当然包括相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侧重生物安全培训[3],提升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实验室生物安全事关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医务人员应切实强化生物安全意识,不能“重测轻防”。所以科室有责任在实习生进入实习工作前上一节生物安全培训课,且在平时工作中时刻提醒学生,确保每一位实习生在整个实习阶段保持生物安全意识。

三 结合院校的实纲和科室的实际情况制定分层次的教学计划,明确各专业组必须掌握、熟悉、了解的内容

实习生并不是学会操作就算完成了实习任务,应该注重结果的分析和解释。实习生需要学会分析我们得到的结果是不是真正所需要的、合适的、符合临床症状及诊断的结果[4],这就需要深究,牵扯到方方面面。

1 引导学生树立全面质量意识,重视分析前质量控制

质量是检验工作的生命线。每一个结果都直接关系到临床的诊断和治疗,与患者的生命息息相关。因此必须强化学生“质量第一”的观念[5]。质量控制包括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控制。为了树立质量意识、加强理论学习,科室每周的业务学习中专门安排了质量控制方面的专题讲座。

2 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加强学生检验基本操作与动手能力的培养

最近几年,越来越先进的检验仪器以及各种完善检测系统在检验科得以普及,无疑提高了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和精密度。但可能会让实习生不知道如何学习、感觉没学到知识。所以要求学生熟悉仪器的工作原理及流程,了解仪器的操作过程,提高对检验结果随机应变的判断能力,同时还加强手工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6]。

3 注重报告单的审核与签发能力培养

实习生没有权限发放检验报告,但作为一年后的检验工作者,实习期间需要学习报告单的审核与签发。本科室安排每位实习生在各专业组的最后阶段观摩老师发放、审核检验报告。具体包括结果的前后对比、异常结果复查及登记、急诊结果优先处理,危急值处理流程,检测后标本的保存,等等。

4 培养学生对检验结果的分析处理能力,注重与临床方面的沟通

检验医学已经进入了“标准化”和“临床化”的时代[7]。规范学生标准化操作的同时,注重培养临床诊断综合分析的思维能力。遇到某些特殊、矛盾的检验结果时,首先要自查,保证自己的检测结果准确无误。然后主动与临床沟通,如实反映,与临床医生共同分析其标本采集是否有误、结果与临床治疗和用药情况是否相符等,做到对每一份标本负责。

四 重视学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做好本科生的论文带教工作

根据各院校大纲要求,也为了让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独立的撰写论文,本科室一直重视实习生的科研能力的培养。①选拔优秀的论文指导老师。②保证充足的论文写作时间。当然还需要学生利用好平时工作的空余时间。③提早落实毕业论文,改变以往不少同学因实习后期忙于考研究生、公务员、忙于寻找工作或转实习等导致无法静心写作的状况。④科室举行实习生论文预答辩,以便学生回校后答辩更加顺利。

五 应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导进行业务学习

必须重视实习生的业务学习,每月至少安排2次理论讲课,让学生的实际操作与理论知R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实习质量,跟上最新发展状况。实习生已经学习了大学所有课程,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不适合再应用传统教学法进行业务讲座,注重“教”而忽视“学”。科室要求年轻教师与时俱进,学习并应用目前较流行的PBL教学法[8],就是在实际工作中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后作出回答,最后由教师点评,给予补充纠正并适时对实习学生的一些大胆的思路给予肯定,再由教师即时延伸和扩展更多的临床实践经验。

六 制定量化考核标准,通过考核找出学生的薄弱点,实施个体化教学,注重考核实效

检验医学的实习相当重要,可以通过PDCA循环的实习教学模式保证质量。PDCA循环[9]就是按照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处理)的顺序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找出每位实习生薄弱点,个性化教学,循环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实习生的考核很重要,科室制定了量化的考核俗迹实行千分制管理。力求公平客观地评价每一位同学,总分1000分。比如:①各专业组业务考核满分100分(共六个专业组,满分600分);②毕业论文考核满分100 分;③业务学习考核满分100分;④医德医风考评, 满分100 分;⑤实习生出勤管理, 满分100 分。积分在800分以上者评为优秀, 701~799 分为良好, 积分在600~ 700分者为合格, 低于600分者为不合格。

七 根据学生爱好,侧重某亚学科的教育,培养专长学生,增加就业机会

医学院校扩招、医院招聘标准提高等因素导致如今的检验毕业生就业困难。所以无论是学生还是医学检验教育工作者都不能将目光只瞄准医院检验科。中心血站、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甚至第三方独立检测机构及医疗公司应该得到更多的青睐。科室敏锐的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实习安排时可以根据学生爱好及当前用人单位的需求,个性化的安排实习轮转。比如:对血库工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血库轮转时间加倍安排;对去医疗公司感兴趣,侧重培养学生计算机水平和英语应用能力,甚至可以安排一定的时间去公司轮换学习。

综上,医学检验科早已不是简单的辅助科室,作为当今医学领域中一门独立的技能应用型学科需要不断提高检验医学的水平,为临床提供准确及时的检测报告。这就需要培养一批理论知识全面,实验操作规范、动手能力强、能和临床医生平等交流的检验医学人才。所以本科室成立专门的教学组,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实纲、注重量化考核,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质量控制意识、基本检验操作、报告单审核及临床沟通能力的培养,考虑侧重亚学科的教育,同时不忘科研能力的培养。当然我们还需要不断地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医学检验实习带教的培养模式及新思路,以适应社会需求。

参考文献

[1]成永平,余水花,何兴兴,等.检验医学实习生的带教体会[J].北方药学,2013,10(7):177.

[2]谢圣高,宁勇,姚群峰, 等.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建议[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1(12):93-94.

[3]何伟业,蓝红云,杨平英, 等.检验科临床实习带教的几点认识[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0,7(23): 2666.

[4]乔姝,雷红华,王云华.检验专业医学生实习教学探索[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88-89.

[5]徐礼杭.临床生化室实习带教体会[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23):3030.

[6]陈键,赵洁.医学检验临床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J].医学教育,2012,50(22):106-108.

[7]贺军涛,张彦平,尹佳锋,等.CBE教学模式在检验医学专业实习生实习中的应用[J].西北医学教育,2014,22(4):824-826.

篇7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作为教师的一方,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某种情绪色彩的、或以生动的形象展示为主体的具体场景,通过给予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理解案例、理解角色,并让学生在情境中得到技能、心境提升的一种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关键与核心就是放大学生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

情境与情景意思相近。《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情境的:具体场合的情形、景象或境地。可见,情境必须是具体的,可以触摸的、可以看到的、可以感知的。

我国在古代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环境对人的教育功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先生主张“相机教学”。所谓“相机”就是抓住时机,运用各种情境因素,对学生开展各种因地适宜的情真意切的教育。我国古代文献《列女传》中曾经记载了孟母“三迁教子”“断织教子”的佳话。孟母作为孟子的母亲,早早认识到环境对儿子孟子成长的影响,通过三次搬家,给孟子的学习和生活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最大程度上消除了原有家庭周边环境对孟子不良的学习干扰和生活干扰。

那么情境与教学法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认为,传统的讲授法的课堂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不需要环境设置,只需要一个老师、一个黑板、一支粉笔,或者只需要一个老师、一个PPT课件。采用这种方法的课堂教学由于不需要环境设置,学生们无法产生有效的联想、无法产生学习兴趣。而采用情境教学法的课堂教学,由于课堂需要环境设置,我们的学生在环境中的得到感悟、在环境得到体会、在环境中得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对学生成长的帮助效果明显并且非常有效。

二、儿科教学概述

1.儿科学科的认识

儿科学属临床医学,是一门二级学科。儿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从胎儿开始到处于青春期的儿童。因此,我们认为儿科医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与发育规律、有效提高小儿的身心健康水平和疾病防治水平与质量的医学科学。

儿科学科的研究范围主要是从胎儿到青春期儿童有关其生长的生理及心理健康和相关疾病的防治。目前,儿科通过研究方向细分,可以划分为儿童保健、新生儿学、呼吸、心血管、血液、肾脏、神经、内分泌与代谢、免疫感染与消化、急救以及小儿外科等专业方向。

儿科专业有生理学、病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医学统计学,临床流行病学等课程。同时,需要知道的是,儿科学涉及的相关学科较多,主要有内科学、外科学、神经病学、妇产科学、传染病学等。

儿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如下:培养能掌握儿科科学、拥有丰富的儿科临床实践能力、能为儿童进行有效医疗服务的有创新能力的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医务工作人员和技师人才。

2.儿科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的教学情况来看,我国的儿科医学的教学方法、培养方法与发达国家的儿科医学还有不少的差距。在我国,多数儿科专业的教学模式还是比较传统,以讲授法为主,老师讲得多,学生讲得少。大量的儿科专业的学生依旧在被动接受教员的知识,学生正在丧失对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以及思考的动力与能力。据笔者分析,造成该现状的原因如下:

(1)教学方法单一、缺少多元化。现阶段,我国许多医学学院还是采用了老师为中心的教育模式,没有采用其他教学模式作补充。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对辅助教学软件和教学工具的使用不重视,因此使用这些辅助教学软件和教学工具的老师较少,同时,对最新信息技术对课程的支持应用也缺乏尝试。因此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强,学生普遍缺少学习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较差。课堂的互动由于对信息技术运用不多等客观因素很难实行。

(2)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力的培养。传统课堂的主角是教师,现代课堂的主角应该是学生。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帮助学生成长和进步,而不能代替学生成长和进步。传统的教育,让教师越教越能教、越来越熟练;而接受教育的学生却越来越糊涂、越来越生疏。

因此我们必须改变传统教育,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让学生来讨论与互动,老师作为指导者进行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而学生作为实施者进行课堂讨论和临床的判断。

(3)实践方法不当,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效果不佳。在我国,儿科专业的临床见习一般都是在实体医院完成。但是由于实体医院有实体医院的规定,因此儿科专业学生能接触到的患者少之又少。这种更多靠自学、自我专研的“放羊式”的实践,对学生上岗能力的提高效果不佳。

三、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由于儿科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学习积极性一直都发挥的不是很好。为此笔者对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价值做了以下研究,现对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研究对象

选取40例学员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选择20例,女性选择20例,全部选择一个学校一个班级的同学,通过随机抽样法,将学员进行分组,第一组为观察组、第二组为对照组,每组都是20个学生。研究要求,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学员在性别、年龄、学习成绩上均不具有差异性(P>0.05)。每组都安排2位教员来负责教学安排工作,同时,选择的两组教员,其在职称、教学水平、教学经验等方面均不具有差异性(P>0.05)。其中,观察组采用情境教学法的授课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

2.研究方法

(1)对照组的教学设计与安排。对照组教员根据病种,对学员开展讲课活动。整体过程是先理论,再实习,最后是实习报告与毕业论文设计。当学员们的理论课程结束后,学员就被安排在医院儿科临床进行实习,实习结束后,学员撰写实习报告,同时开始毕业论文开题、毕业论文撰写,并做好相应的临床技能考核。在对照组的教学安排中,学员遇到的各种问题及困惑,均由学员自行解决,老师没有参与。

(2)观察组的教学设计与安排。首先,要做的是授课前的资料准备。教员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并结合教学目的、教学难点与重点,准备相关的病例,并围绕着这些相关病例向学生讲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每堂课要讲解的病例与理论知识整理好并于课前打印出来发给每位学生进行预习,并要求学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与下发病例与理论相关的知识。其次,课堂设计。上课时,先采用SOAP格式引出病例,然后依照病人的客观资料、主观资料、评估、计划即PACD的方式向学员详细分析病人发病的原因是什么、发病机理是怎么样的、病人的症状表现、病人的最佳治疗方法,随后进入学生分组讨论阶段,讨论的重点是围绕如何开展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最后,教员对学员的讨论的结果进行点评与总结,点评内容涉及讨论的方向、讨论的技巧、讨论的角度等,总结内容则主要包括病例诊断、病情控制方法,以及该疾病目前医学界最新治疗思路和治疗方法。

3.统计学分析结果

使用SPSS17.0分析工具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我们使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我们采用率表示;同时,组间计量资料均值的比较我们采用成组设计t来进行检验,组间计数资料率的比较则采用c2来做检验,P

观察组学员该课程结束后儿科临床理论考核的平均成绩是(86.5±4.5)分,

该成绩被认定为优良以上的成绩,对照组学员课程结束后儿科临床理论考核平均成绩为(73.4±5.5)分,该成绩被认定为良好以上的成绩。实践表明,两组学员临床考核成绩具有差异性(P

同时,实验还发现,观察组学员儿科得实操技能掌握率高达90%,而相应的对照组学员的儿科实操技能的掌握率则只有70%,两组学员对儿科实践技能掌握存在差异性(P

四、情境教学法在儿科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1.情境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员的岗位适应能力

情境教学法强调在真实的环境中教学、在真实的环境中互动,该教学法把角色扮演、情景再现、案例教学、项目教学等融合在一起,重点突出在临床环境下的各种工作场景。情境教学法是在我们的学员进行了知识预备的前提下在模拟病房内开展教学实践,将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运用出来,解决课堂情境中出现的各类医疗问题,通过环境给予的那种医院实际工作的真实感,来提高学院临床解决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通过各种典型的儿科医疗情境训练,促进学员迅速掌握理论和实践的转化,掌握临场发挥的应变能力,从而有效缩短临床工作适应期,以最快的速度融入到儿科医疗的实践工作中。

2.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

按部就班的讲授式课程往往让学员们打不起学习兴趣和精神。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的设计,自然而然地把学员置身于一个特定的环境中,在这个环境里面,学员作为医生的责任感自然而然的产生,那种救死扶伤的内在的职业感让他们不敢懈怠、不敢分心、全力以赴地投入教师精心安排与设计的病例的分析与治疗中。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可以让我们的学员切生体会到生命的伟大、医者的责任以及医者的成就感和满足感,从而大大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

3.情境教学法能有效激发团队合作精神和提高学员的沟通能力

情境的设置离不开大家的相互配合。在一个模拟的情境中,会有焦急的家长和亲属,也会需要有问题的护士以及需要来解决问题的医生。通过情境教学法的使用,学员们明显感觉到了自我的沟通能力的提高,同时由于自我沟通能力的提高,学员与学员之间的理解更加到位,彼此的信任日益增进。这些都是一个好团队要具备的条件。

4.情境教学法能有效培养学员的临床评判能力

临床判断力是衡量一位医者水平的关键指标。临床判断需要医者大量的知识、经验与工作体会,是个复杂的判断过程和思考过程。情境教学法通过情境再现,能大大缩短培养医者临床判断能力、临床治疗体会的时间。通过不断的情境重复、再重复,学员在不断分析、判断、做决定的循环训练中不断突破自我,破茧成蝶。

参考文献:

[1]关雪茹.高职儿科教学应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J].河南医药信息,2002(15).

[2]肖建武.儿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的体会[J]. 井冈山医专学报, 2002(05).

篇8

1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人高等教育专科

1.1课程的设置

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教专科开设的课程有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病理学、药理学、人体寄生虫学、流行病学、临床检验基础、生物化学检验、寄生虫检验、微生物学检验、免疫学检验、血液学检验等19门课程。限选课程开设有医学史、应用写作、简明哲学原理、社会医疗保险、组织学与胚胎学、实用医患沟通与技巧、社会医学、临床医学概论、医学统计学、实验室管理、康复医学等11门课程。

1.2课程的时间安排

本专业以业余形式实习三年,总学时为1920学时,毕业学分为120学分,分为6个学期进行组织教学和学习,其中毕业实习20周,每隔3周回学校1次,进行实习答疑,病例讨论和毕业考试前的理论复习。

1.3课程设置学时统计

表1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教专科课程设置分类表

2课程设置的问题

2.1课程体系设置依然存在“普教化”现象,课程时间分配不当

    多数成教院校或培训机构的课程设置沿袭本单位的普通高等教育课程内容,反映出现行的成人高等教育处于一种“普教化”的状况。比如,公共基础课程与他们从前学过的课程内容重复性高,而且这样的课程带来的实践作用并不大,不如把时间分配到更加实践应用价值的课程上。专业基础课程学时占30%,比专业课还要多,虽然毕业实习的时间安排长,但是实习内容的大部分时间安排并不清楚,不够具体。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本专科教育大有不同,普通本专科生在课程学习之前,一般对相应课程的了解几乎是空白的,属于从头学起,应以掌握课程基本内容、重点内容为主要学习目标。但成教学生则不同,他们一般已经在工作岗位工作一定年限,甚至有的已经工作超过十年,具有丰富的临床医学工作实践经验,如果仅对其进行科班式的课程学习,很显然是不适应其自身能力水平,也不能使其学习掌握其最需要学习和提高的技能。

2.2对于论文撰写技能方面的培养不够重视

广东医科大学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成教专科与写作相关的课程只有应用写作一门,虽然安排在第一学期的限选课内,但是学时较少,到学生毕业的时候,需要运用到毕业论文撰写时估计已经忘记得差不多,课程所起的作用并不大。许多成教学生由于需要晋升职称,有论文写作的需求。可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多数成教学生不具备学术论文写作能力。通过论文写作训练,可以锻炼学生的文献查阅、分析统计、前沿知识整理等多烦方面的水平,在此阶段对其进行论文写作培养,不但有利于顺利完成毕业论文,还可以增强其科研能力,为完成学术论好准备。

2.3实验课程忽略了培养医学检验技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

    在成人高等教育课程安排中虽然有安排实践课,并且实践约占教学课程的一半学时,但是,实践课程的内容依然是理论课程所对应的实践课,不够新颖,不够贴近临床实践。当今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竞争主要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而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特点是具有先进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新颖的实践课教学内容也可以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种方法。作为医学检验技术专业这一技术性专业,更加应该注重创新,例如在检测方法上如何更简便快捷,检验试剂的研发,提高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准确性等。

2.4对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医学人才意识不强

    从成人高等教育医学检验技术教程表里可以看出,在通识公共基础课程里只设置了英语和计算机基础两门课程,相对于该专业的本科教学中,缺乏了马克思基本主义等政治理论的学习课程,成为一个盲点。对成人教育培养的虽然成人学员一般年龄偏大,大多数人政治上比较成熟,世界观基本形成,但是他们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比较大,对于高等教育表现出只在乎能否考试及格、能否拿到文凭,而忽略教育的本质,甚至为了考试及格,作弊现象层出不穷,因此,在成人高等教育的教学课程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必不可少。

2.5对学生培养目标和综合评价方面不够具体

多数院校均要求医学成人教育的教学内容、考试均需达到普通高等教育同样的标准。但成人教育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工作经历、职称等条件与在校本专科生差异很大,完全照搬普通本专科的培养目标是不合适的。目前成人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和评价方式不利于检测学生的综合学习效果和能力,不能达到检验学生应有学习水平的目的。成教专科对学生培养目标较为笼统,对于人才培养特色方面不够突出,并没有设置培养掌握某方面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专才”课程。成绩综合评价比较单一,只有期末考试一种形式,对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够强,老师对学生的情况缺乏了解,使得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3对策

3.1调整课程体系

成人高等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应要求他们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较强的实践工作能力。因此课程内容应该更倾向于深入提高学生理论基础和对新知识和新诊疗手段的了解和掌握的能力这些方面的,加深学生对知识深刻而完整的理解,提高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同时可以设置一些新方向的课程,更新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在检验的检测能力,例如,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本科教学中增加了细胞形态学方向等课程。

3.2提高学生的科研能力

    实验课是理论教学的主要补充,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壮大和优化队伍,既要有一支专门型的科研队伍,又要有一支业余型的科研队伍,充分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开设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课,在实验教学中,一方面增加能锻炼学生综合能力的创新性、综合性实验课。一方面为促进学生的科研精神和学习的动力,可以在教学管理中增加创新学分项目,并要求学生在整个学习期间必须获得几个创新学分。将实验教学与科研培训结合起来。题通过进行模拟课题申报、答辩等形式训练学生查阅论文、进行课题设计、撰写申报书等方面的技能,亲身参与科学研究,训练科研思维,激发创新精神和培养动手能力。

3.3重新合理分配各科学时

明确教育重点,精选教学内容,以理论教学为主,实验教学为辅,更新知识,重点讲授,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根据教学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实际应用情况,重新调整各科学时比例。目前许多科目的培养不能体现出成人教育学生的“成人”性,各科学时分配不合理。一些偏基础的科目如生理学、生物化学、有机化学等应该适当减少学时数。对于学生专业性较强的学科如生物化学检验、免疫学检验、病原生物学检验等应该增加教学时数。而对于分子生物学检验这样近几年有较快较大发展的学科除了增加教学时数外,还应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行必要的指示扩展。

3.4树立全面教育质量观

要实现成人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提高成人教育的质量,进行政治思想素质教育是关键问题。按实际情况,适度的、有重点地选择讲授理论和医学伦理知识。着重引导学员正确处理好文凭和水平的关系、工作与学习、理论和实践的关系。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通过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增强成人学生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方面的知识,集体观念、法制观念,改变部分人对“一切向钱看”的观念和降低“红包”现象发生。还可以结合目前社会上的热点医疗问题,例如不断发生的恶性伤医事件、医生辞职事件等,帮助学生树立适合当前社会的医患关系观。

    3.5教学方式多样化

    教育技术的发展极大促进了当前的教学方式多样化,成人教育的教学方式也应该作出相应改变。除了基本的课堂教学模式外,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教育的开放性特点,突破教学的时间空间限制。可以采取的方式主要包括:网络视频教学、微信平台教学等。其中网络教学开展时间较长,许多学校已经建设好网络课程资源库,可以进一步加强资源库建设,尽量多采用网络教学模式,以解决成人教育学生工作和学习时间的矛盾。微信平台教学是基于微信公众号建立的学习模式,还可以结合目前比较流行的微课、微视频等方式进行教学,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学习方式,值得进一步完善和推广。

篇9

【关键词】 心理护理;儿科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和现代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推进,护理服务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护理工作中既要重视疾病,又要重视心理。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家中的小皇帝,当其生病住院时,父母格外紧张焦虑,往往会对医护人员提出较高的要求。而小儿由于疾病本身及不同年龄阶段的原因心理特点各不相同,又会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护士既要配合医生治疗小儿疾病,又要考虑小儿的心理需求,并要顾及家长的情感需求,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在儿科护理中,坚持做好心理护理,不仅是医学模式转变、丰富整体护理内涵的需要,也是树立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发展的保证。现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浅谈心理护理在儿科中的应用体会。

1 根据儿童心理特点设置病房环境

儿童病房尽量多摆放植物和鲜花,使用防滑地板,墙上悬挂各种壁画,以自然景色和卡通人物为主,使人心情愉快。被褥以温馨的天蓝色为主,消除儿童的恐惧心理。放置便捷的传呼系统,使患儿随时得到护士的帮助。

2 倡导符合患儿心理特点的服务模式

对患儿来讲,护士扮演多种角色:母亲、姐姐、老师、朋友等。护士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对患儿及家属造成深刻的心理影响。护士要注意仪表和风度,坚持文明礼貌用语、态度热情和蔼,取得患儿及家属的信赖。对婴幼儿可抚摸、搂抱,用玩具逗其开心;对比较懂事的患儿可通过讲道理、讲故事、玩游戏,询问一些学习、生活方面的需求,调节医患关系及患儿的精神心理状态,尽快消除陌生感和恐惧感。

3 结合患儿心理特点,按照护理程序提供全程优质服务

提高护理操作水平,尤其是静脉穿刺技术,以减轻患儿对打针的恐惧心理,减轻患儿痛苦。

适时安慰鼓励患儿。运用形象易懂的语言解释住院的原因,告知积极配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就可以不用打针,使患儿确信住院是为了治病而并非惩罚。诊疗操作完成后,鼓励患儿勇敢坚强、漂亮干净等,并表示坚信他会越来越棒的。这样,多数患儿能顺从地接受治疗。

4 做好患儿家长的心理护理

篇10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409(2007)03-0579-02

PBL(Problem-based Learning),即以问题为引导的教学法,最早是1969年美国的神经病学教授Barrow在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发明[1],是将整个教学过程纳入到真实的临床问题中,并围绕若干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教学的方式。2004~2006年笔者采用PBL教学法应用在口腔科的临床实习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 教学设计

以解决口腔内科临床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设计系列思考问题,内容涉及口腔基础和口腔临床,重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

2 对 象

2002~2005年在口腔内科门诊实习的桂林医学院口腔专业2000,2001级实习医生,共50名。

3 方 法

3.1由点到面法

又称典型病例法:实习时,选择典型病例。如:一女性患者,右下第一磨牙长期冷热刺激痛,刺激去除后,常有短时间持续痛,一般无剧烈自发痛,可有轻微叩痛,那么,应如何诊断?如何处理?在处理的过程中应注意什么?应该和什么疾病鉴别?给学生3~5d的时间,组织第一次小组讨论,对学生发表的意见,暂不作评价,然后再给学生3~6周的时间,辅导学生检索相关文献书籍,之后组织第二次小组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可根据学生的意见进一步提出问题,尤其是一些有关机理、解剖等方面的基础问题,使学生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最后归纳、总结。

3.2由面到点法

又称鉴别诊断法:学生实习前,教师先向该组学生的见习老师了解他们在学习中掌握欠佳的内容,结合实习要求,设计某一症状,如“牙痛”,提出系列问题,如“什么疾病可以引起牙痛?如何诊断?需要做何辅助检查?”,“应如何处理?是否有新的治疗方法?新旧方法的优缺点各是什么?”要求学生在随后的4~8周时间里,一边收集临床病例,一边查阅相关文献资料,提出对问题的解决方案,其间带教老师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并根据讨论情况布置学生进一步探讨的内容。实习结束前,要求学生对这些材料进行归纳、总结,写出毕业论文或文献综述。

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以上方法之一或并用。

3.3效果评价

评价来自3方面:①学生对该教学方式的评价。②教师对该带教方式的评价。③用人单位对采用了PBL教学方式的学生的认可程度;均采用不记名问卷调查的形式。4结果

PBL带教方式的效果,50名学生认为满意的有43人,占86%,不满意的有2人,占4%;对10位教师的调查,7人认可该方式,占70%,1人不认可,占10%;16家用人单位,12家对这些学生表示满意,占75%,1家表示不满意(见表1)。50名学生,共写出论文7篇,综述12篇,内容涉及儿童龋齿的防治,龋齿、牙髓病、根尖周病的治疗等等。

5 讨 论

上世纪90年代初,几乎70%的美国医学院校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此方法。近几年,该方法在我国的医学院校受到推崇,并在医学理论课进行了广泛的尝试,均获得了一致的好评。本次笔者将PBL法运用于口腔内科学的临床实习中,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由于整个实习过程中均贯穿着问题,学生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学生一直处于主动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是经过自己寻找、讨论、整理、总结出来的,印象深刻,因而在临床实习中,一旦遇到类似患者,学生往往已有一定的准备和应对的措施,处理起来就不会手忙脚乱,实习效率、实习效果均大大提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能力和临床思维。通过分别对学生、带教老师、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大部分被调查者表示了对该模式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