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护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23:18: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男护士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男护士论文

篇1

一、身体素质方面

男护士在精力、体力、体质等方面明显优于女性护士,导管室工作强度大,时问长,加之每台手术都要穿铅衣进行射线防护,一般铅衣重量都有7 kg,一天的工作量女护士很难坚持住。遇有介入手术难度大、病情危重的患者,要连续工作十儿个小时,女护士由于生理原因,有时导致工作不能顺利进行,这时男护士的白身优势就凸显出来。在导管室还存在搬运患者的问题,遇有肥胖、瘫痪及麻醉未恢复的患者,工作一天后,体力儿乎耗尽,女护士很难单独完成搬运工作,男护士体格强壮、耐力持久,很容易完成。近年来,随着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绿色通道、急性脑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的建立,要求导管室24 h接诊,护理人员相应全天无缝隙值班,对于结婚、有家庭的女护士来说,需要克服生活中的困难,导致体力、精力上就有所疲倦。男护士不存在怀孕、分娩等问题,便于连续性管理,这些都是女护士无法取代的。

二、射线影响方面

由于导管室场所特殊,护士每天工作在X线的工作环境中,长时问、大量、多次接触射线会引起乏力、记忆力减退、内分泌紊乱等。人体的腺体、血液系统对射线比较敏感。女护士的乳腺受射线的影响较大,遇到加班加点持续工作,就会身体疲乏。尤其是心脏方面的介入治疗,需要护士在检查室里穿着铅衣、戴铅围脖、铅帽了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以进行及时的心脏电除颤及抢救。较重的射线防护服加上手术中集中精力,人很容易疲惫,对射线的敏感性增加,容易引发疾病。女护士如果想要怀孕,就要暂避射线,不能进检查室,直到哺乳期过后才能正常值班,一般时问是从避线怀孕到正常值班需要2年时问,影响导管室护理工作的正常运转,一般都需要结婚有孩了的到导管室工作。而男护士受这些因素的影响不大,如果男护士想要孩了,加强做好生殖系统的射线防护,即穿铅裤权,外穿铅衣双层防护,经过医院医学工程科射线剂量监测,一年中受到的照射剂量,不超过5 mSv}属于安全范围。

三、仪器设备维护使用方面

导管室专科治疗仪器较多,如多功能监护仪、多导心电生理记录仪、心电除颤仪、临时起搏器、起搏分析仪、主动脉球囊反搏器、高压注射器、射频治疗仪、臭氧治疗仪、激光治疗仪、注射泵等,这些仪器的使用、保养、维护、简单故障的排除及维修都向导管室护士提出了挑战。男护士的理性思维要强过女性,他们在一些技术活,比如特殊仪器、设备的使用上,会比女性护士做得更好,基于动手能力强,对信息接收快,对机械类事物感兴趣,能较好的把导管室的专用仪器的原理、使用及注意事项掌握,对提高导管室介入术中配合及各项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得到了介入医生的认可。

四、导管材料掌握方面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许多疾病能够通过介入微创治疗的手段解决,减轻了患者的痛苦,使患者恢复快、见效快、并发症少,获益多。技术的进步,伴随着导管材料的出现,使得介入器材种类、类型繁多,如各种支架、扩张球囊、血管栓塞材料等,要求导管室护士要掌握器材的性能、特点及使用方法,以便准确配合介入手术,以免拿取错误耽误。男护士在接受新鲜事物方面有较强的敏感性和白主性,且记忆力强,在众多的导管材料应用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做到准确配合介入手术、熟练掌握导管的性能。

五、心理素质方面

导管室经常接诊一些急性大出血需要血管栓塞治疗的患者,患者一般起病急、病情危重、对治疗期望值较高,如消化道大出血、鼻出血、产后大出血等。这就要求导管室护士一方面反应要灵敏、配合动作要迅速,另一方面,护士见到出血凶猛的情况时,要做到沉着冷静、临危不惧、思维敏捷。女护士对待大出血场面,心理影响较大,一般术后留有思想回忆较长,影响情绪。男护士面对突发事件、现场抢救和重症监护时,控制力、心理沟通能力都较强。另外,男护士性格粗狂、豪爽,男女混搭值班,调节工作气氛,能较强应付困难和挫折,利于领导进行管理。

六、性别隐私方面

随着人们知识文化水平的提高,对服务质量也提出更高的要求,越来越多的患者要求接受同性护理,可以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消除护患问因性别差异造成的紧张与尴尬。比如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一般选择股动脉穿刺,这就要求会阴区备皮,尤其一些年轻男性患者不好意思让女护士操作,往往白己备皮造成不合格,影响穿刺及工作效率,再有留置导尿管时,更愿意选择同性护理人员进行操作。导管室男护士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满足不同性别的患者的需求,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服务质量。

篇2

关键词 湖南《大公报》 新闻舆论 引导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A

“舆论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具有相对的一致性、强烈程度和持续性,对社会发展及有关事态的进程产生影响。其中混杂着理智与非理智的成分。”新闻学者王雄将舆论细分为公众舆论和新闻舆论。新闻舆论是一种高度自觉的、理性的、趋于平衡的自为意见表达系统,它摆脱了公众舆论通常具有的不确定性、混乱性、盲目性、偏狭性和情绪性,而达到一种确定的、有序的、条理化的、自我负责的认识层次。而舆论引导就是用新闻舆论引导公众舆论。故一份报纸要对社会公众舆论进行引导,它本身必然具有二定的舆论观。

湖南《大公报》是湖南省民国时期办报时间持续最久的一份民营日报。1915年9月1日由刘人熙、贝允昕、李抱一、张秋尘、张平子等创办,它是因主张反对而从《湖南公报》中分离出来的,贝允昕、李抱一、龙兼公、朱让丹、陶菊隐等都是清末新式教育培养的新一代知识分子,在“五四”政治运动和思想文化运动的影响下,他们所主持的湖南《大公报》在湖南的中充分发挥了报纸的宣传与鼓动优势,积极引导公众舆论,促进了湖南的深入发展。

湖南《大公报》在“五四”中形成了自己的舆论思想观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报纸是公众进行思想交流的媒介。《大公报》总经理贝允昕在六周年纪念辞里说:“人之心一理,而人之事不变,其所恃以为交通之利器者,厥惟言语。文字者,无声之言语,新闻纸者,有体格之文字……人之生也,非与人人相交接,则无以为生……顾利害之显,诸事者易见,而是非之衰,诸理者难明。是是非非,是谓舆论。新闻纸者,又欲罗列其具体之事实,而即以阐示、抽象之公理也。”这里明确指出报纸是人们赖以进行思想交流的利器,舆论则是社会上关诸“利害”的事。报纸则是对舆论进行报道并阐示其中所含的公理。二,报纸为舆论机关,有代表舆论改造舆论之职。报纸主笔龙兼公在《报纸和舆论》一文中,指出报纸不等于舆论,但和舆论“关系密切”,归纳出报纸与舆论的三种关系:“报纸创造舆论”,“报纸代表舆论”和“报纸改革舆论”。即舆论可由报纸创造出来。报纸发表某种新思想新主张,得到群众的赞同而渐渐成了一种舆论;代表舆论是指社会上有某种舆论,报纸于适当机会替他宣布出来。有时加以批评表示赞助的意思,报纸替舆论作喉舌;改革舆论是指报纸认为某种舆论有错误或不妥当适宜之处,把他纠正起来,并能成功……并认为改革与创造舆论为要。这种报纸和舆论的观点已和现代新闻舆论观的“制造、引发、引导舆论”相一致了。关于报纸的功能,则认为“人有恒言,皆日报纸为舆论机关,所以监督政府指导国民。”至于舆论监督的方式,则认为“有先时之舆论,如天将旦而鹤鸣;有应时之舆论,如秋已至而蝉噪。”可以看出《大公报》同人舆论观:报纸所载,即新闻舆论不等同于社会舆论,而是经过报纸编辑主笔等经过了精心选择的部分社会舆论;并以此舆论引导社会舆论最终对社会公共事物施加影响,对政府事务施加监督。《大公报》主笔的关于报纸舆论的认识与现代新闻学学者王雄的观点是一致的,即“新闻舆论是通过媒体所表达的社会舆论”。因为他们对新闻舆论功用及报纸的社会角色有着清醒的认识,所以“‘我’之所言,盖天下之公言,然又坦白为怀,无所自私……”虽然本报“迭受摧残楚辱,同人再接再厉,绝无怨无尤人之意……吾人既发大愿心,以言论为救国觉民之具。宁使言而不用,毋使知而不言……其于觉民牖世之言论本旨,不其左哉……”其“本旨”是鲜明的,有力的。

所谓新闻舆论对公众舆论的引导,《大公报》认为在舆论宣传“到了真理大明,疑点尽释的时候,(民众)不但绝不怀疑,并可以由创造改革(舆论)的结果变成一同化的新舆论。”实质上就是用新闻舆论去改造和同化公众舆论,以《大公报》的立场和观点去改造公众的立场和观点,简言之,就是导致公众“态度”的改变。湖南《大公报》为了达到形成“一同化的新舆论”的目的,使公众态度有所改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一、树立正面形象、确立话语权威

湖南《大公报》一开始就树立了良好的公众形象。1915年9月,刘人熙、贝允昕、李抱一、张秋生、张平子、龙兼公等反对《湖南公报》仰承袁氏鼻息,愤而辞职另创办《大公报》,声明“‘我’之所言,盖天下之公言,然又坦白为怀,无所自私,故号大公”在创刊词《本报宣言》提出办报宗旨,其一是反对帝制维护共和。认为主张复辟君主制度,“实不啻提倡革命,当然为法律所不容?”其二便是反对党争,主张报纸“中立”。“今日之新闻……或根据朋党系统,或附属政治之机关……(本报)绝不肯步此二者后尘。唯以大公无私之本怀,发表中立不倚之言论,据事直书,有闻必录。”其秉笔直书,大公无私的态度为全省人士所敬仰、欢迎,一开始就在广大受众中确立了其“大公”的形象,使《大公报》销量大增,不及一月发行四五千份,不数月跃至万份。

同时,湖南《大公报》将自己定位于民主自由的斗士与专,制政府的受害者,从而争取民众的同情与支持。湖南《大公报》因为敢言人之不敢言,屡遭封刊与抢劫。“曾有一日之内遭劫七次”损失巨大。1917年6月,傅良佐督湘,湖南省内战爆发,傅在长沙宣布,其“戒言办法”的第一条就是禁止一切“危害”时局的集会、结社、新闻、杂志、图画和告白等。湖南《大公报》依然不顾,坚持“有闻必录”。于1918年7月16日转录北京报纸所刊载的冯玉祥在常德独立的消息而获罪于傅,被封停刊将近一个月。复刊后,该报依然如是,并且“特大加改良,添聘访员加发快电,以期新闻确实消息灵通”。不止如此,在报纸送审后,被删减的消息所留下的空白,报社故意不补,而留下空白,即“开天窗”,以示抗议。及至1919年4月21日,开“天窗”处共计138处之多,其中天窗最多的一天有四、五个。被删的既有评论也有消息。报纸上的“天窗”是对专制的一种无言的抗拒,对扼杀言论自由的一种愤慨,并以这种沉默的方式博得受众的同情与支持,达到不言之妙处。同时,湖南《大公报》并不因为获“罪”停刊而放弃与军阀专制的当局的斗争,而是振臂直呼,要求民主,要求言论自由。

此外,湖南《大公报》广泛联盟,以获得最大的社会支持力量。湖南《大公报》在7月18号复刊的报纸上说:“同人等不自量力,于此次出版后,总想继续前此固有的精神,把它发挥光大起来。负一分创造代表改革(舆论)的责任,甚望国中舆论辅助匡正之。”由此可见,他们认为独木难撑,只有获得国中舆论同心辅助,方能真正完成其创造舆论、代表舆论与改革舆论的责任。为此目的,湖南《大公报》与湖南各宣扬新

文化的进步团体保挣紧密联系。首先表现在密切关注各社团活动并辟专版以报道。如健学会之成立、活动及数次演’讲,《大公报》都有详细报道,对于其演讲辞更是一字不落全文刊载,为其传播新思想而张目。其它如青年会等,对其消息也是有闻必录。还有就是直接参与社团活动。如《大公报》以报馆的身份参与湖南公团联合会,直接加入反抗张敬尧政府的斗争,以报纸为阵地宣传该公团的宗旨、目的。同时,为排除公团内分歧,联合力量,还以评论方式指导公团行动:“全国联合会与各界联合会,多义虽异,其为救国之动则同。且公团联合会正在筹备成立。对于新团体加入,想必欢迎。至谓公团二字,不及各界二字之广,则与公团人商榷变更,未始不能容纳。若欲公团之外,另组各界联合会,表示一种平民的精神。分道扬镳,同归殊途。只要有切实可行之办法,我赞同。总之,救国运动,系在同心协力,共赴一的。动于感情,争执意气,殊无谓也。”湖南《大公报》还让馆员或撰述员以个人身份参与到各社团,协助并影响这些社团的各项活动,从而扩大湖南《大公报》在各团体中的影响。如《大公报》馆外撰述员、何瞻岵(叔衡)、李、彭璜等都是主要会员;彭璜同时还是湖南学生联合会主席,1925年正式成为报馆编辑人员和执笔人。何瞻岵所办湖南《通俗报》被张敬尧封刊后,湖南《大公报》冒着被封的危险,披露张敬尧明以积欠经费迫使何叔衡“奉令解职”,暗中为言论压制,大声疾呼“无故撤换主持之人,又不令其脱然毕事以去,何足以鼓舞人才为国家效力也。”湖南《大公报》主笔李一景侨、彭璜、龙兼公更是文化书社主要社员。他们参与文化书社各项社务;最早在《大公报》上刊布文化书社的宣言书《发起文化书社》和纲领性文件《文化书社组织大纲》等等。还大量刊登文化书社的新书广告,如《新青年》的广告,使文化书社从一开始便和《大公报》紧密结合在一起。

正是湖南《大公报》在社会话语体系中树立了自己权威引导者的形象而使其对舆论的引导具有社会效应,才真正达到了“牖民智”,引导国民走自新强国的道路。

二、善于捕捉、追踪报道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准确地将媒体议程和公众议程相合榫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巴黎召开世界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列席会议。国民都希望在巴黎和会上解决中日签订的各项不平等条约,以获得国家领土的完整。民间各界纷纷发表意见,提出种种方案,声援和会,为中国代表做后援。湖南《大公报》抓住契机,从1919年1月25日以《欧洲和会议开会矣》为题开始报导和会进程,一直到“五四”运动爆发之前,详细报道了我国内各界关于山东、青岛问题解决的提议。以及和会会议上的解决方案。其中刊载了广州周嘉坦等发表的致国内各团体书――《国人对于欧洲和会之要求》,提出取缔欧战以来中日两国间“由强迫及引诱而缔结之一切条约、密约及此类合同协定”,废除中德两国所签订的一系列条约,要求无条件归还青岛等。国民外交协会在湖南《大公报》上连日发表重要文电,要求“废更中国所受不平等条约及-以威逼利诱或秘密缔结之条约合同”,提出“改正关税税制,以自由制定为原则”等等。一时间,民众舆情日益高涨。《大公报》顺应舆论,一日之内,发表有关山东问题的消息最多达38条之多。在确定力争山东、青岛为报道中心议题之后,《大公报》将其提到新闻舆论引导工作的中心位置。不仅仅是详细报道各界舆情和巴黎和会消息,还充分利用本身的信息资源和文化资源,对消息做出详尽解释和令人信服的评论。当巴黎和会将山东问题议决,让日本接管德国在山东_的一切权利之后,《大公报》一日之内发表《山东从此已矣》的权威消息,同时配载龙兼公的评论《呜呼,山东休矣》,正式告诫湖南人,日本是“窃珠还椟”,山东省是“名存实亡”,进而指出“政府犹时以静待解决,聒吾民而莫之或悟。”开始号召、引导湖南民众行动起来为争国权而斗争。湖南《大公报》明确提出:“国家到了现在地步,尽怪外人,也是无益,专靠政府更未见得靠得住,现则大家都低头落眼,只等死期吗?不是不是……虽然到着死地,也要挣扎几下,才是道理。……大家当自己拿出真实力量出来,才能打破这劫,创开一条生路。……听说山东发起十人救国团,办法颇为得当……”在此号召下,长沙各界为争国权发起了国货维持会,抵制日货。

篇3

论文关键词: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成效;问题;路径

自主知识产权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竞争的制高点,正逐渐成为新的贸易壁垒,湖南企业要想在国内外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全面提升自身的竞争实力,就必须大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自主品牌。

1、湖南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取得的成效

1.1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增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迅速

截止2009年12月,湖南省职务发明创造专利中企业的申请量和授权量分别达到20931件和1]649件,占到自专利法实施以来湖南省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总数的74.3%和的78.2%。另外,从2004年专利法修订以来,企业专利申请量五年增速分别达到63.4%、26.6%、31.2%、53.4%、46.6%,授权量更是连续5年增速超过25%。

1.2企业逐渐重视商标效益,商标申请量和驰名商标不断增加

2009年湖南省商标申请量和注册量分别达到15948件和8309件,截止2009年12月,湖南省企业有效注册商标数达到6I750件,其中湖南省着名商标992件,中国驰名商标62件,连续四年居中西部第一位。2009年中国商标发展战略报告数据显示,在着名商标、驰名商标、年度驰名商标增量、最有价值商标500强、地理标志产品的拥有量上湖南省企业水平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潜力十足。

1.3重点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加,初步建立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

2009年,湖南省取得自主创新科技成果990余项;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7项,其中一等奖2项;获国家技术发明奖3项,获奖数连续五年居全国前列,仅次于上海和北京。至2009年,湖南省有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20家、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10家,73家企业进入了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程。以三一集团为例,三一研究院2002年被评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拥有研发人员812人,占企业总人数的13.5%,每年投入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收入的5~7%。

1.4企业新产品数量增幅明显,知识产权经济效益逐步显现

2009年,湖南省重点企业实现新产品销售收入1413亿元,占全省新产品产值的76%。“白沙”、“芙蓉王”等一批知名品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强势不衰;中联、三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迅速崛起;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娱产业依靠自主品牌和原创成果不断做大做强,成为湖南经济新的增长点;湘潭电机集团开发的直流轧钢电机、株洲湘火炬火花塞有限责任公司的铂金火花塞、多侧电极火花塞等先进技术、南车株机的高速列车等,都实现了由企业自主创新的跨越。

2、湖南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1企业整体创新成果与先进省份对比差距明显

当前,湖南省企业自主创新综合能力在全国居于中等水平,但是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差距很明显。从2005年到2009年的年度企业职务发明创造专利授权数据来看,五年来广东企业职务发明创造授权总数达到107531件,上海72611件,山东33284件,北京31337件,而同期的湖南仅有9559件,广东、上海、山东、北京分别是湖南的¨.2倍、7.6倍、3.5倍、3.3倍,况且湖南还落后于西部的四川和中部的河南、湖北等省份。具体到企业,三一集团截至到2010年10月底共拥有授权有效专利892件,而海尔集团平均每天申请专利1~2件,可见湖南省的企业还远未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创新能力明显不足。

2.2企业拥有的国际国内知名名牌数量较少,品牌价值不高

截止2009年底,湖南省着名商标总数有992件,而浙江有2346件,广东1969件,江苏2091件,山东191S件。况且,名牌商标的价值不高,竞争力不强,比如,2009年中国最具价值品牌500强中湖南没有进入排名前10的大品牌,更缺乏重量级的国际品牌,品牌经济还未形成。2009年度“工商银行”品牌价值高达1250.86亿,而湖南第一品牌“芙蓉王”仅以288.39亿元排在第29位。

2.3企业研发投入不足,研发机构和创新人才短缺

2008年全国R&D经费支出超过300亿元的有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山东和浙江6个省市,共支出2767.5亿元,占全国R&D经费总支出的六成。R&D经费投人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超过全国水平的有上海、天津、陕西、江苏等6个省(市),而湖南省当年R&D经费支出仅有112-7亿元,投入强度也仅为1.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54%。另外,很多企业没有研发机构,创新活动单一,层次低,基本上没有涉及超前开发、关键技术的研究。与此同时,创新人才的缺乏也成为阻碍湖南企业开展创新活动的重要因素,“在湘成才、离湘展才”的人才外流现象在通讯、计算机等高新技术领域十分严重。

2.4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支撑体系尚不够完善

近年来,湖南省企业创新活动虽得到了政府优惠政策的大力扶持,但实施效果不明显,问题突出,例如,企业在购买国外高新技术和设备时享受税收减免,但在采购国内高新技术和设备时却没有优惠。

其次,税收政策偏重新产品开发,对技术转让尤其是对外转让和专利出口没有优惠。另外,目前的各种优惠政策,缺乏统一的规范,来源分散且透明度低,效果不理想。

2.5企业内部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创新环境尚需进一步优化

很多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不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同时,自己的专利、商标被恶意抢注、设计图纸被无偿占有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不重视企业信息建设,对国内外最新技术动态缺乏了解,研发项目低水平重复。另外,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研发激励和科研转化机制没有形成,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

3、湖南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路径选择

3.1构建扎实的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基础能力体系

(1)增强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企业之所以在“研发一生产一营销”的分工序列中长期处于增值低的生产环节进而导致市场竞争力不强、品牌价值低的重要原因,是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弱、核心技术缺失。纵观全球着名的国际企业,其强大的竞争力或产品后面,无不是基于强大创新能力的核心技术在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因而,要提升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企业必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发展自主知识产权、并在此基础上培育湖南企业的知名品牌,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和技术人才引进、培养力度,积极进行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创新,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核心能力,拥有湖南企业自己的发明和技术专利、国际知名品牌、驰名商标。

(2)建立加快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现代管理制度。湖南企业应该以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为目标,积极吸收、借鉴国内外成功企业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努力形成适合自身情况的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管理机制。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加快原创性成果的产生和转化,尽快开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积极申请发明专利,以专利技术的实施带动企业发展,积极推动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使技术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建立有效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网络,通过法律手段维护自有成果的完整。强化知识产权信息的分析,完善公平合理的评测激励机制。制定有效的知识产权运营策略,理顺企业资本、技术和品牌的产权利益关系,把握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打造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影响力的国际知名品牌。

(3)建立企业自主品牌,构造高效的品牌国际化运营体系。首先,企业应依托自身的比较优势和专长,寻求市场缝隙,实施差异化定位,建立企业自主品牌,努力塑造鲜明的品牌个性,摆脱同质化、品牌核心价值不清晰、个性不突出的形象。

其次,制定适应国际市场环境要求的营销组合策略,通过产品、服务、销售网络和营销沟通等整体营销策划,在全球市场上积极运营自己的自主品牌。再次,我省企业要积极维护自主品牌的知识产权,制定知识产权策略,保证商标在国内、国际及时注册,加强版权申请及设计与专利的申请。加强产品质量管理,采用国际通告的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行业论证,使产品质量标准与国际接轨,以保证自主品牌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确保品牌资产的安全性和增值。

3.2营造健康且有利于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的环境支撑体系

(1)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为企业自主创新提供法律保障。企业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需要湖南省相关部门完善和规范知识产权管理,完善知识产权立法,认真贯彻《湖南省专利保护条例》等有关法规。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打击对企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专利、专有技术、商标等方面的侵权和假冒行为,做好湖南省支柱产业中驰名商标的保护和涉外专利、商标案件的扶助工作,使企业知识产权法治环境和自主创新环境不断优化,维护自主创新企业的合法权益,保护和提高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的积极性。

(2)增强服务意识,为企业提供有效的信息服务。政府应增强服务意识,为湖南企业发展自主知识产权提供信息服务,尤其是行业发展方面的信息服务,以减少企业的决策失误。特别是,政府应大力搭建科技创新和信息交易平台,促进科技成果的顺畅流转:帮助企业完善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引进制度,组织优势企业知识产权发展和可行性论证课题研究:加强政策引导,完善知识产权评价激励机制。

3.3积极建立社会各界的协同支持体系

(1)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教育,增强民族自主创新的意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发展首先必须为企业领导、员工及国内民众所认知、认可。针对当前国内对自主知识产权认同、保护度不高的问题,除了需要企业自身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外,媒体也应充分发挥舆论的导向作用,全社会共同营造尊重和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氛围,让自主知识产权成为提升湖南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突破口,为湖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篇4

【关键词】妇科;带教老师;男护士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来自2005-2006两年到妇科实习的男护士,和经实习男护士护理的住院患者及其家属。

1.2调查方法采用自制调查表,以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种提问形式了解患者及其家属对男护士所持态度调查表。

2结果

2.1在2年的男护士带教期间,共有165名患者和患者家属接受了调查问卷,收回165份问卷,其中女性102名,男性63名;年龄最小的为16岁,最大的为57岁;中专及以下学历94人,占50.91%,大专学历42人,占25.45%,本科及以上29人,占23.63%;其中住院患者40例,占调查人数24.2%,护理操作共142例次,平均每位患者住院期间护理操作3.55例次。

2.2患者对男护士在接受妇科护理操作的接受情况在此次调查中发现,妇科女患者在护理操作中普遍接受了男护士,见表1。

3讨论

随着护理事业的快速发展,以前被人们视为男性的护理职业出现了改变,1977年护校开始招收男生[1],1997年我国第一位自己培养的男护理硕士生毕业[2],在逐渐发展的健康服务系统中,要使护理工作不断完善,提高服务质量并更好地发挥它的潜力,正确认识男护士在护理工作中处于的优劣势及解决男护士在护理工作面临的困扰就成为带教老师主要解决问题。

3.1建立自信心和主动性,促进基础护理水平提高由于社会人群对于男护士持观望、怀疑的态度,加上在妇科临床护理的对象都是女性,患者及患者家属的不理解,而增加了个人的思想负担,造成男护生对角色的认同感差(引用论文),对从事护理工作存在不同程度的自卑心理,带教老师要主动与其交谈,了解其内心状况,向其讲解男护士的优势,同时在基础护理的技巧上严格要求,将一些复杂的操作技术流程分解为简单容易操作的程序,便于记忆和操作,熟记流程后,再实践中应用,并给予鼓励和肯定。采用启发式教育,如在进行操作前可以适当提问其理论知识(如在妇科给患者静滴硫酸镁保胎时,问在内科静滴硫酸镁还有什么作用?),从而提高男护士学习的自觉性,使其愿意学,有兴趣做,从而使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在实际操作中,可以让其从一些简单的操作做起,循序渐进培养自自信心。让男护生清楚地认识到,要想改变患者的偏见,最重要的就是各项操作熟练、准确,要用实际行动去征服患者及其家属。

3.2形成良好的实习氛围,便被动为主动到联动从表1可知,患者及其家属对男护士的知晓率为30.30%,比上海的42.96%[3],广州的30.50%[4]都低,且收到传统观念的影响,病人特别是妇科病人会拒绝男护生的操作,带教老师应事先与患者及其家沟通,并避免在病人面前指出学生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不使病人觉得“男护士”不如“女护士”。同时要求带教老师在实习的开始阶段首先要培养男护士学生的沟通能力,配合其主动向病人做自我介绍,通过运用微笑,从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入手获得有关信息。把男护生培养成为善言者、善听者,在与患者交谈时表现出积极、热诚、真诚、友好的态度,使患者和家属能够不但从理论上而且从情感上接纳男护生,消除性别歧视,使其得到更多的实践机会。从表1可以得出,只要沟通得当,技术娴熟,男护生一样可以在妇科的护理工作中取得一席之地。

3.3注重男护士优势发挥,创造实现自身价值的平台在带教中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注重男护士优势发挥,通过教师和护生的双向互动,发挥护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发展护生记忆、思维和想像能力,帮助护生掌握知识,由倾向技术的单一型模式向全方位优化的整合模式转变,由传统、经验型模式向科学为主,经验为辅的结合型模式转变,做到“授人以渔”。比如:随着腹腔镜手术在妇科的广泛开展,腹腔镜术中所使用的CO2气体及麻醉作用,可导致胃肠功能乱,为减少患者术后腹胀痛苦,缩短最早排气时间,协助患者早期床上活动是术后护理工作的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此时一方面详细讲解工作原理,一方面发挥了男护士的体能优势,通过协助患者术后进行小范围、低强度的运动,帮助患者减轻痛苦、转移注意力,从而达到及早康复的目的;又如:在妇科护士还担任着很大一部分健康教育工作,男护生都是大专及本科生居多,其文化水平较高,理论知识丰富扎实,通过与患者特别是与其家属的交谈,不但可以把复杂的理论知识转化为浅显易懂的生活常识,而且还可使患者获得安全感,对护理专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在表3看出,此项工作的欢迎程度也较高;再如:在妇科患者对护理及治疗的不满时,很大一部分都是因为缺乏家属的照顾及住院时间长而在情绪上的发泄,这个时候男护士的亲和力就起到调剂的作用,男护士在患者心目中的权威性常高过女护士,在对待不合作、拒绝治疗、哭闹的患者时,更容易让患者改变初衷,降低工作难度,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从而利于患者在护理工作的配合及开展,也提高了男护生的整体素质。

4如何提高男护生的护理带教工作

4.1换位思考在进行护理带教过程中,其实患者、带教老师与男护生其实就是互动过程,当这个过程中出现矛盾时,护生和带教教师要通过换位思考,在各自的角色中多一些利人的思考和举措,这样才能营造一个有利于护生培养,教学相长的优良环境。

4.2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习热情用激励挖掘护生的潜力护生都希望自己能胜任工作,能得到教员和病人的赏识、认可。带教应善于发现学生的细微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差错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在进行每项操作前,先讲清楚各种医疗差错事故的各种可能、事实和预防办法,进行反面的强化,用反面事例讲解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发现护生的过失,采用暗示法而不责备,安慰鼓励其吸取教训。

4.3加强理论复习,指导临床应用理论是实习的依据,没有理论指导,实习存在盲目性。63.87%的学生认为前期理论学习对实习部分有用,排除医疗技术发展迅速的影响,一部分原因是现有护理教学学制的影响。现有教学安排导致理论与临床实践存在某种程度的脱节,学科理论结业较早,学生遗忘较多。在护生进入临床科室后,要强调实习要求,使其明白学习重点,布置复习任务;改变教学方式,结合病例进行讲课;指导学生记忆,对于重点、难点反复强调,要求学生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才能融会贯通。

4.4创造良好的实习氛围,合理安排工作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一般规律:生理需要是最重要的,只有它得到满足,人们得以生存后才考虑其他的需求[4]。临床工作节奏与学生以往生活节奏不同步,实习生在家被别人照顾,实习后充当照顾别人的角色,不注意生活节奏的调整,就会产生各种不适,甚至产生疾病。Roy认为[4],适应是应付行为的最终目标,无论何时,当人们遭遇任何来源的压力时,都会企图去适应它。如果适应成功,平衡就可以继续或复原。调查显示83.87%的学生希望与教师交流,65.81%的学生与教师交流感到快乐。提示带教教师注重学生适应状况,帮助她们成功的适应,可以提高实习效果。带教教师应主动关心学生的生活,帮助调整作息时间,指导工作安排,节省时间和体力;对体质较差的学生,多给予照顾,并逐步增加工作量,帮助其慢慢适应。

4.5鼓励交流,逐步过渡到单独与病人交流交流是人体的一种需要,可以帮助交流者获取信息,满足心理需求。对于护理专业而言交流显得尤其重要。出现交流需求与交流障碍的矛盾,可能与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社会经验,而实习后要从关心的被动者转为主动者,服务意识不够有关。应指导学生在交流前做好准备,可以在教师面前演示后再面对患者;交流出现问题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切忌与病人发生争吵;交流不顺利时,带教教师要适时给予帮助,回护理站后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要教会学生进行换位思考,这样交流时才有平和的心态。

4.6帮助建立积极的自我意识统一自我意识是隐藏在个体内心深处的心理结构,是个体的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人格的自我调控系统。个体正是通过自我意识来认识和调控自己,在环境中获得动态平衡,求得独特发展。针对自我意识的矛盾,带教教师应主动了解学生的理想自我,帮助确认理想自我的正确性和可行性,修正理想自我中的不切实际的、过高的标准,使之与现实我的潜能相符,脚踏实地,在现实中寻找理想的载体,采取有针对性,有计划的解决矛盾,缩小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距,获得自我意识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锵.中国护理发展史[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84-99.

[2]海鸥.我国第一位男护理硕士生毕业[N].健康报,1999-8-5(1).

篇5

关键词:护士;心理健康;应激;综述文献

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是帮助患者维护生命,促进健康的前提和保证。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压力的研究表明,护士正体验较高的职业压力,而且护士所承受的压力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持续高水平的压力能使机体内用以适应调节压力的能量和精力耗尽,造成机体平衡失调,导致身心疾病。近年来,国内有关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报道越来越多,护士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笔者综述相关文献,旨在引起研究者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期更好地维护护士身心健康,提高护理质量,共同促进人类健康事业的发展。

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工具

心理健康研究的主要技术手段研究者多采用临床心理问题诊断技术常用的评定工具,进行定量定性研究,如常用9O项症状自评量表(SCL一90)、卡特尔16种个性因素量表(16PF),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状态/特性询问表(STAT)、MARKS恐惧/强迫量表、人体评定量表(GAS)、医院焦虑和抑郁情绪测定表(HAD)、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情感平衡量表等,也有采用自制经过严格的信度和效度检验的相关量表和问卷。

2国内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状况

2.1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不高据有关资料显示,在我国,约有15的人身体健康,而有15呈非健康、70呈亚健康状态。医务人员尤其在护士中,其亚健康发生率远远高于一般人群,护士存在超重和慢性疲劳为主要状态的亚健康比重占75以上。很多研究表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低于一般人群刮,某些心理健康问题在护士中普遍存在,如运用SCL一90量表评定,护士普遍表现异常的因子多为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恐怖等,有的因子得分甚至显著高于常模。但也有研究证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总体上高于般人群,这可能与护士接受的教育背景有关,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学知识,如了解心理学、人际沟通学等,有一定的自我调适能力。

2.2不同年龄、工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不同年龄段护士的健康水平及其表现方式不同,自我肯定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有研究表明,在心理健康方面,工作年限长、职称较高的护士自我肯定程度更低,年龄大的护士有更多的工作压力,年轻的护士心理更健康。工龄在10~20年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其他工龄段的护士差,工龄较长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躯体化、抑郁;工龄较短的护士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恐怖。也有研究显示,年轻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更低,其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偏执及精神病性因子分高于常模,可能与她们初出校门,工作经验少,专业技术操作欠熟练,理论与实践还不能很好的结合,动手能力不强,又担心发生差错事故以及临床护理工作繁忙,护理文件书写要求严格等因素影响以致心理压力较大。而30~39岁年龄段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最高,可能与年长护士技术娴熟,精力充沛,受重视及处事较安详机警、独立性强,较自信有关。

2.3地方护士与军队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存在差异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与护士个性人格有关,有研究发现,军队护士与地方合同护士人格特征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军队护士由于长期受军事化管理,其纪律性较强,情绪稳定而成熟,独立性、自律性较高,富有事业心,有进取精神,精力充沛。而地方合同护士在其成长过程中,较少受严格的纪律约束,因此其性格轻松活泼、热情,且做事尽职,有恒负责。由于军队护理人员担负着军人和护士的双重职业特点,有双重责任与工作应激,军队特殊的环境和要求、护理人员普遍的压力源等造成了其某些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有研究显示,军队护士的焦虑、抑郁评分高于我国常模,且抑郁状态检出率高于正常人群,军队护士中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的人群特征是:25~35岁、6~15年护龄、情绪不稳定、A型行为者口。。也有研究表明,军事应激条件下军队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好,其心理健康状况与其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密切相关。

2.4不同科别及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状况关于特殊科室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的报道较多,尤其是精神科、急诊科、ICU、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及手术室等特殊部门的护理人员,多数表明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及其他综合科护理人员,可能与其特殊职业环境与护理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偏见有关。也有报道精神科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其他科室人员,可能与其接受较多的心理知识有关。另外,手术室护士的焦虑、抑郁症状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和普通护理人员,且其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普外科病房护士;而急诊、院前急诊门诊和小儿急诊科的护士较一般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低,护士更容易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躯体化、焦虑、强迫、敌对等。ICU护士具有更多的应激源,其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常模,低于普通内科护士,分析原因其相关性较大的不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的问题,而是管理及人际关系,护理专业价值体现及工作内容等方面的问题_2。而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评分均值也明显高于国内常模,造成艾滋病病区护士抑郁和焦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对艾滋病预后不良和传染性的恐惧,担心职业暴露,护理难度大,家庭和社会支持理解不够。不同性质医院间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差异。张丽对乌鲁木齐市2所三级甲等医院护士整群抽样的调查显示,综合医院护士较肿瘤医院护士心理问题更为突出,综合医院护士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强迫、抑郁、焦虑,肿瘤医院护士表现为强迫和恐怖。其原因可能为综合医院较肿瘤医院患者病情复杂,病程变化快、危重患者相对较多、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心理压力大;而肿瘤医院患者病情相对单一,家属对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死亡有心理准备,相对缓解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5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应激是个体察觉环境刺激对生理、心理及社会系统过重负担时的整体现象,所引起的反应可以是适应或适应不良。现代认知心理应激理论认为,应对方式作为应激与心身健康的中介变量影响着个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严重应激状态下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发生异常。在突发SARS疫情期间,发热门诊护士SCL一90各因子得分高于普通病房护士及常模,其中躯体化、精神病性、抑郁、恐怖、偏执、人际关系、焦虑、强迫等均有显著差异,可能与SARS疾病的特殊性、复杂多变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状态、角色冲突等因素相关。近年来,随着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其维权意识不断增强,使得护患纠纷呈上升趋势。魏丽丽等研究发现护患纠纷事件中,护士SCL一90的9个因子得分及总均分均显著高于常模,其心理健康状况较一般人群低;其中护士SCL一90各因子与消极应对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5个因子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除偏执、精神病性外,均与社会支持量表(SSRS)的4个因子呈显著负相关。护士心理健康状况除了与心理应激源的大小有关以外,还受个体应对方式的影响],不成熟型和混合型应对方式会加重应激反应,采用此应对方式的护士心理健康水平较成熟型应对方式者低。

2.6不同人格特质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性格是一个人持久的、相对稳定的行为特点和行为倾向,也就是说每个人在应对时依其性格特征以习惯化的方式来面对出现的问题。不同性格类型的人在环境应激中所采取的应对方式不同,护士的人格特征会影响护士对压力的感受,焦虑程度高的护士感受的压力更大,A型人格作为压力作用于人的重要中介变量与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密切相关。A型人格的医护人员工作满意度低,心理健康水平差。邹志方等研究发现,A型性格护士SCL一90总均分和其余9个因子均分均高于对照组护士和全国常模,阳性心理症状检出率为54.8,主要分布在敌对、人际关系敏感、抑郁、强迫、偏执、焦虑;且A型性格护士的不良心理作用超过了专业训练对心理的调适作用,其可能起到紧张“增敏”作用,故对紧张较敏感,在紧张源作用下其心理健康水平较低。而A型人格的人恰好可以成为促进各项事业积极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管理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时需要帮助护士充分了解自己的人格特征,做到扬长避短非常重要。

2.7护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不同性别护士心理健康水平的差异随着护理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护理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高护生作为未来护理事业的主流力量,其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必会影响护士角色适应过程,从而影响护理质量甚至护理事业发展的稳定。有研究显示,高护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常模,体现出一些消极的人格特质,如合群性差,聪慧性低,情绪不稳定,缺乏恒心,世故,保守,紧张激动,好强固执,多疑,忧虑,自持等,在应激事件面前常倾向于采取不成熟防御方式和过多的进行掩饰,导致心理健康水平下降。在1份有关不同学历层次临床护生的调查中显示_l3,大专与本科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本科护生学制5年,毕业时年龄较大,相对于整体工作年龄较小的护士群体来说其自我调节能力及适应环境能力反而较大专生差,明显存在一定程度的专业心理矛盾。此外,随着医学科学的不断发展,在校男护生和临床男护士的人数也越来越多,有研究表明女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护士,这可能与两性之间的生理差异和社会差异有关。

篇6

[关键词]社会性别理论地方高校男性馆员 生存状态压力

[分类号]G251.6

引言

社会性别概念是在20世纪60年代西方女性主义运动中孕育产生的。最早明确提出社会性别概念的是英国社会学家安・奥克利,她在1972年出版的《性别、社会性别和社会》一书中对生理上的性别(sex)与心理和文化上的社会性别(gender)做了明确划分,她认为“性别是生物性的,而社会性别是文化性的”。1975年,美国大学生盖尔・卢宾提出了“性/社会性别制度”(the sex/gender system)概念,她认为“社会性别是社会强加的两性区分”、“它是性的社会关系的产物”。随着女性主义学术和理论的发展,社会性别概念所具有的标志性意义逐渐凸显,它解释了两性之间的生物差异如何转化为社会差异,并以此维持一整套不平等的社会制度,这种社会制度曾经在人类历史上非常有效地存在过,并依然存在。这一整套不平等的社会制度所维系和延续的便是父权制,它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宣扬男性中心主义,以实现社会结构内女性的边缘化及男性群体对女性群体的压迫。

然而,20世纪70年代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男人解放运动”及相关研究却发现,社会性别文化在对女性不公的同时也使男性受到伤害。男性群体霸权的获得与加诸男性个体的压力与紧张,使得尤其是不占有资源、游离于权利体系之外或与社会性别文化不相符的男性个体承受着巨大的痛苦。近年来有关男性图书馆员的研究对这一领域有所触及。研究表明,男性图书馆员情绪衰竭程度高于女性,他们在目标价值、社会信心、获得满意度、组织氛围及情感承诺等方面与女性存在显著差异,明显低于女性。尤其是男性普通员工的心理体验更加消极,问题更为严重。这便导致男性馆员的流失等后续问题的发生。虽然与公共图书馆相比,高校图书馆在社会认同等方面更具优势,但高校男性馆员的流失已是不争的事实,他们的职业生涯面临诸多困惑。这些研究虽也提及了社会性别因素,但缺乏基于社会性别理论视角对男性馆员生存状态的审视。因此,基于社会性别理论对男性馆员群体的一支――地方高校图书馆男性馆员生存状态的分析,不仅是对他们在社会性别文化背景下所承受的生存压力的探讨,亦是对有关男性馆员研究的有益补充,并能对这一群体职业发展状态的研究有所启示。

2研究设计与统计

公共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作为图书馆行业的两大分支,由于服务功能、服务内容等方面的区别而各有发展的侧重点。同为高校图书馆,重点院校图书馆与地方(普通)高校图书馆由于依托的环境不同,其发展也是有差异的。依据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环境的差异或变化影响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轨迹。因此,本文选取安徽省7所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男性馆员为研究对象。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收集资料。共发放调查问卷109份,回收有效问卷107份。被调查者的年龄、职称-及学历分布较为合理:年龄在30岁以下的占10.3%,31 40岁的占43%,41-50岁的占32.7%,51-60岁的占7.5%;具有初级职称的占8.4%,中级职称的占76.6%,高级职称的占15%;具有大专以下学历的占8.4%,大专学历的占15.9%,本科学历的占68.2%,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占7.5%。3研究分析

人类产生伊始便存在按照性别分配劳动的分工方式,作为人类自身寻求有效的组织社会的方法,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跨文化现象本无可厚非。但如果所谓的社会分工具有等级化的意义,即便这种等级化通过文化的浸染已内化为性别分工的信仰从而隐匿了其强制性,由分工等级化所带来的价值评判在社会成员个体的价值实现中无疑将扮演着武断与霸权的裁决者形象。除却在人类社会初期可以瞥见女性的身影,人类历史俨然是一部波澜壮阔的男性奋斗史,由此确立的社会性别权利关系和等级架构为男性的社会期待作了唯一的注解,实现这一社会期待成为每个男性个体的生存目标。虽然随着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不可避免地遭遇挑战、反思与解构,但其仍是当今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之一,依然主导着人们的生活。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地方高校图书馆男性馆员们所承受的来自社会性别文化的挤压。

3.1 劳动的性别分工对男性馆员的压力

虽然在任何历史时期,女性的劳动都没有仅仅局限在家庭中,但父权制的意识形态却将男性划归公共领域,女性则被有意识地划归为非公共领域,或只能在公共领域居于次要地位。社会性别文化建构的是两性刻板的性别角色,政治、军事、经济等具有支配性、技术性、高酬的工作理所当然地被视为男性工作,这种职业的性别隔离不仅是对女性劳动价值的贬低,更使得大多数缺少资源的男性个体承受“男做女工的社会歧视。下表对传统观念中应当由女性承担的工作作了统计:

以上10种“女性”职业充分体现了社会对女性的性别期待:擅长照顾工作,适合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图书馆纸质卡片的操作模式在人们脑海中的印象为职业的性别隔离提供了理由,图书馆成为性别隔离程度较高的职业之一,并导致整个图书馆从业人员的自我评价普遍不高,自信心不足。虽然高校图书馆笼罩在“高等教育”的光环之下,但在这“象牙塔”的内外,都没有因此将高校图书馆馆员职位划归为理性、睿智的男性工作,与表现为男性强势的高校教师职位之间并不划等号。本研究选取的安徽省7所地方高校图书馆中的女性职工约占职工总数的72.3%,而这早已是我国图书馆业的普遍现象。问卷调查中,当问及“图书馆馆员职位更适合男性还是女性”时,近86%的男性馆员并没有对“女性”选项作出选择;但当回答“您希望自己的儿子将来从事何种职业”时,仅有3.7%的男性馆员选择图书馆馆员职位。两者之间的矛盾反映出男性馆员对于来自社会性别文化的挤压是有切身感受的,图书馆界男性馆员的流失问题大多基于此。但长期以来,图书馆领导者和男性馆员们都对这一问题持回避态度。回避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正是笔者撰写此文的初衷。

3.2性别气质的刻板印象对男性馆员的压力

社会性别文化对社会分工的规定赋予了两性迥然不同的社会角色,进而决定了两性在性别气质方面的范畴化,通过性别气质的差异凸显权利之分。美国激进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米利特认为,塑造典型的性别气质是使两性朝着有助于父权制方向发展的社会化过程,被赋予了较高地位的人趋向于充当主人的角色,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首先被鼓励去建立起符合支配功能的气质。自然这一切也符合阶级和阶层关

系。

父权制社会有意渲染两性在生理上的某些差异,通过一系列社会心理建构塑造符合统治、主导地位的男性特征:独立、积极进取、自信、有主见、果断、勇敢、坚强、富有竞争性、支配性、冒险性、攻击性、操作能力强等。然而,在安静的、相对封闭的图书馆工作环境中,图书馆馆员,尤其是身处一线岗位的图书馆馆员更加强调的是为读者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对待读者表现出极大的宽容度,以亲切和蔼的态度解决问题,协调与读者之间的关系等。这在以学生为读者群主体的高校尤为突出。与图书馆馆员职位相对应的馆员气质特征似乎更契合社会对女性的性别特征期待:做事得体,分寸感强,善良,贤淑温柔,对他人的情感十分敏感……善于表达脉脉温情等。此次问卷调查显示,近87.9%的男性馆员认为图书馆一线岗位职责与自身性别气质有一定冲突。社会性别文化要求男性表现出张扬的男性特征,但岗位职责要求男性馆员压抑自身的性别特征,两者的取舍成为男性馆员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3.3 高校人才流动对男性馆员的压力

自2003年始,教育部正式确立了对高等院校开展周期性教学工作评估的制度。这一饱受争议的制度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暂且不论,但它对于加速高校人才流动的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同时,各级各类重点学科以及学位点的评选、建设等也极大地刺激了各高校的学科建设力度。为满足学科队伍建设以及评估文件中高职称、高学历人才在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的要求,各高校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吸引人才。为与重点院校竞争,地方高校普遍推出“为引进人才的配偶解决工作”的条款,而图书馆就成了接收人才配偶的主要部门。这一现象诞生在高等教育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是地方高校获得发展机遇的衍生品,这在公共图书馆以及员工录用条件严苛的重点院校是鲜见的,也因此改变了地方高校图书馆男性馆员的职场环境。本研究选取的安徽省7所地方高校图书馆自2003年后调入的职工中,近74%属于这一类型。这一安排是完全符合社会性别文化规范的:丈夫是家庭中的主导者,妻子在丈夫的庇荫下获得一份职业(收入);丈夫是高校教师,妻子是图书馆馆员,符合择偶的梯度效应。婚姻中的性别不平等古来有之,传统观念确立了男性在家庭中的统治地位,他掌控着女子的命运,女性需仰视、依附于男性。这种观念由于其文化属性,早已渗透、融化于人们的观念中,积淀在社会文化心理结构中,其不公的本质被容忍、忽视。但这一安排更在无意中暴露了人们对图书馆工作的成见。现代图书馆强大的信息服务功能是建立在高科技基础之上的,高质量的信息服务也需要各类专门人才的投入,但人们对图书馆的认识还停留在纸质卡片时代。对现代图书馆高科技背景知识的缺乏导致人们对图书馆专业的认识偏差,各地方高校图书馆遭遇的人力资源建设困境正是基于此。图书馆本就屈指可数的人才引进计划屡屡被人事部门挪用,而人们对图书馆工作的成见也因此被一次次地加深。这一批以人才配偶身份走进图书馆的职工,不仅印证了职业的性别分工、两性社会地位的差异,更凸显图书馆职位在职场中的等级,使得男性馆员处境尴尬。

3.4高校行政化趋势对男性馆员的压力

行政化,以学术术语作解,便是马克斯・韦伯的科层制。学者们认为,所谓“高校行政化”是指高等学校按照行政体制的结构和运作模式来建构和运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的“随着国家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推进,探索建立符合学校特点的管理制度和配套政策,克服行政化倾向,取消实际存在的行政级别和行政化管理模式”,虽然以国家意志的形式为改变这一饱受诟病的管理模式指明方向,但在“泛行政化”的社会环境下,高校的“去行政化”只能是渐进式的探索与改革。

本文主旨并非讨论“高校行政化”与学术性组织的特性之间的冲突,或以行政职务作为个人价值判断标准的是非,而是从社会性别的角度解读这一管理模式,揭示其中隐匿的社会性别文化对男性馆员的影响。行政化体制下的高校以党政人员为实质主体,再加上“官本位”传统观念的沿袭,教而优则仕、研而优则仕便成为一种主动积极的人生追求和价值取向。而以教师身份进入行政管理队伍,在学校则是合情合理的事情。高校行政化所推行的指标化、量化学术管理模式,尤其为教学岗位的男性高职称人员的擢升提供了便利。统计显示,尽管高校女性教师在教师队伍中所占比例已接近50%,但在副高、正高职称中所占比例明显低于男性,以教授一级的男女比例为例,2004年男性教授占80.7%,女性教授占19.3%,比例之差为61.4%。差异形成的原因颇为复杂,在此不复赘言。在科研能力与科研传统都乏善可陈的地方高校图书馆中,男性馆员面对如此的管理模式显然底气不足。这一现象是主、客观原因综合作用所致,却也为男性馆员优化生存环境提供了机遇。本文意在指出地方高校图书馆员工的行政擢升中,图书馆缺少教学部门的优势。而在行政能力展示方面图书馆亦缺少各行政职能部门的便利,在高校行政体系中游离于权利中心之外。因此,在高校以男性为主体的中、高层干部队伍中,具有图书馆背景的屈指可数。从院系调任至图书馆领导岗位的多,而从图书馆调任院系或行政职能部门处级岗位的寥寥无几。另外,高校图书馆是教辅性质的业务单位,并非纯粹的行政部门,行政编制的配备自然要少于各行政职能部门。因此,在科级行政职务的设置方面,较之各行政职能部门的员工,图书馆员工得到的机会也要少得多。此次问卷调查显示,男性馆员中担任各级行政职务的仅为33.7%,认为在图书馆获得行政擢升的机会多的男性馆员仅有3.7%;同时,有高达91.3%的男性馆员认为图书馆职位在学院中的实际地位不及行政人员或教师。

在高校这一象牙塔式的封闭小环境中,行政化管理模式实际践行了“父权制”社会的性别权利关系和等级架构,男性馆员遭遇的行政擢升的种种障碍,使得他们在价值认同方面处于不利地位。4思考和建议

作为地方高校教职工的一员,男性馆员虽然拥有相对优越的生活境遇,所感受到的来自社会性别文化的挤压却是真实存在的。如果不及时排解,这种负面情绪随时间推移而累积,必定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甚至影响其个人生活。如何有效缓解这一群体的压力是图书馆、学校及社会不应回避的话题。

4.1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社会责任感

在经济发展成为时代主旋律、图书馆被“边缘化”的当下,与生俱来的道德责任不知不觉被过分的功利追求和短期效应所冲淡甚至悄然失落,宝贵的精神财富正远离图书馆人。鉴于此,2005―2006年图书馆学界发起了“21世纪新图书馆运动”的讨论,大声疾呼重建图书馆的社会责任与图书馆员的职业意识和道德等。这对于全体图书馆人是一个警醒。高校图书馆不仅担负着服务师生的基本职能,更有面向社会、服务公众的社会责任,这对于地处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图书馆来说更是发展的机遇。男性馆员应抓住这

一契机,将“服务与智慧”并重的图书馆精神、“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转化为职业信仰,在建立爱岗敬业与职业尊严重塑之间良性循环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加强社会责任感,为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履行自己的职责,实现自己的价值。

4.2加强先进性别文化学习,增强社会性别意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关两性性别的二元对立对于个体发展的束缚已逐渐为人们所警觉。社会性别理论强调两性的社会文化差异,揭示出两性的社会角色及其所处的社会地位都是由社会文化所造成的,并形成了一整套确定两性社会角色和地位的社会制度和结构。父权制为维护男性群体主导地位而推崇的性别文化,通过两性性别的刻板建构实现对女性的压迫,同时也是对男性的压迫,损害和破坏了人的发展潜能。先进的社会性别文化的目标是使社会性别的建构更具弹性,使得两性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社会性别文化依然以两性性别的刻板建构为主流,但积极学习社会性别理论,有助于男性馆员面对来自传统文化观念的挤压保持清醒头脑,调适心态,消解负面情绪,以积极的态度审视自己从事的职业。

4.3发挥图书馆的组织功能,增强归属感

图书馆一线借阅服务功能的特殊性,使得员工之间的交流机会十分有限。加之不少高校在学生扩招背景下多建有新校区,两校区图书馆间的沟通更为不便。因此,图书馆应将建立和谐的内部氛围视为工作重点之一。有研究表明,同事之间的和谐关系能极大增强人的幸福感。通过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工会活动等,加强员工之间的交流,增进相互间的感情,有利于男性馆员疏解压力。同时,建立多标准的评价体系,通过评比增强员工的自我认同感。其次,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展示现代化图书馆的风采。再者,教辅部门的职能定位使地方高校图书馆与学校内部的核心体系偏离,对于员工负面心理的产生是有一定关系的。在此可以借鉴美国公共图书馆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力,丰富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加大与学校管理体系的融入程度。如:地方高校的管理模式使得教务管理、学生管理等部门任务繁重,图书馆可适当分担一部分管理任务,打破图书馆于借阅服务功能的狭隘观念,增强集体效能感。在这一过程中,男性馆员应充分发挥活泼、开朗、交往能力强等性别优势,积极参与各类活动。这些举措对于增强男性馆员的归属感,激发工作热情,消解不良情绪是有帮助的。

4.4营造科研氛围,提高自我效能感

高校行政化带来的量化学术管理模式使得科研能力成为高校内部衡量个人价值的重要指标,学术论文、科研项目在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使个体获得极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且,相较于行政擢升过程中的人为因素,科研成果与个体主观努力的相关性更为密切。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地方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建设,这或许是改变人们对图书馆职位成见的最有效途径。但长期以来,地方高校图书馆综合科研水平远落后于本校的各教学部门,而这在有着良好学术氛围和科研传统的重点院校图书馆却不是大问题。职业准入制度的长期缺失等原因导致地方高校图书馆员工素质普遍低于院系,而教辅部门的职能定位,使得其服务、辅助功能成为主体功能,科研能力并不被看重,这便导致学术氛围淡薄、学术交流欠缺。鉴于此,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管理者应为馆内具有一定科研能力的员工创设良好氛围,建立学科带头人或类似院系教研室的科研小团体等,通过良性竞争与激励机制,为员工注入科研活动动力。同时,解除外部障碍,为图书馆员工的科研活动创设条件。如,笔者所在的安庆师范学院规定图书馆不具备独立申报科研课题的资质,图书馆员工如有申报意愿,则需要挂靠院系。但各院系并无义务与图书馆共享学术资源,更不愿意被占用指标,这使得图书馆员工申报科研课题较之院系教师多了一重障碍。类似的不合理规定在其他地方高校也有存在。图书馆与学院领导应采取措施,鼓励图书馆员工的科研热情。男性馆员应以此为契机,提高自身科研能力,通过科研成果的获得提高自我效能感,进而促进图书馆人职业形象的优化。5结语

社会性别理论的研究表明,传统的社会性别文化通过性别建构的二元对立,指向两性不同的社会期待,保证了“父权制”社会男性群体对女性群体的权利关系。这便给处于不利地位的男性施加了极大压力。图书馆馆员职位是传统的“女性工作”之一,地方高校图书馆男性馆员所遭遇的社会认同不利,虽不如男护士、男性幼儿教师所受的冲击大,但也不可小觑。在自身价值实现与社会性别文化偏离的现实中,地方高校图书馆的男性馆员们真切地感受到压力的存在,难免消极情绪的产生。问卷调查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图书馆是物与人的合体,不仅各类资源服务功能的发挥与人的能动作用密切相关,图书馆人本身也是对图书馆文化属性的最佳诠释。本文对地方高校图书馆男性馆员在社会性别文化背景下的生存状态的分析,旨在引起全社会对他们及图书馆界男性馆员群体的关注。同时也应看到,图书馆男性馆员是男性霸权社会处于不利地位的男性的缩影,如何排解来自社会性别文化的挤压,提高生存质量,也是他们自己以及全社会不应回避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