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护士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4 16:25: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护士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本文作者:陈萍罗羽刘秀娜周娟何孝崇工作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护理管理学教研室
社区护士对灾害的关注与了解情况调查显示,社区护士对灾害非常关注18.1%(21):较关注50.9%(59);一般关注28.4%(33);不太关注2.6%(3)。获得灾害信息的途径主要有:55.8%来自于网络、83.3%来自于电视、23.3%来自于报刊书籍、9.2%来自于讲座、55.8%来自于学校教育。对灾害非常了解16.4%(19);一般了解74.1%(86);了解很少9。5%(11)。社区护士主要对地震、水灾、旱灾和SARS等灾害信息了解较多,说明其可能通过媒体宣传或自身经历对灾害具有较深的印象。但对灾害的具体分类和范畴的认知比较片面。了解的信息主要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途径获取,通过讲座和学校教育途径的较少。说明学校在灾害方面的教育比较薄弱,同时也提示有关部门对灾害知识的宣传力度还不够。社区护十对灾害救护知识的了解情况调查表明,大多数社区护士对灾害护理的基本知识、灾害护理技术以及灾害预防性护理比较了解,并对灾害救治工作有心理准备,灾害应对态度积极。但对灾害现场救治原则、灾害救治中护十的主要任务、灾害护理管理、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伤员的检伤分类、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认知率都较低。
加强灾害护理教育及宣传灾害护理是灵活、系统地运用有关灾害护理独特的知识与技能,与其他专业人员共同合作,为减轻灾害对人类生命、健康所构成的危害而开展的活动。对灾害突发事什的医疗救护处理是否及时得当,对降低死亡率和伤残率,维护社会稳定有着重要作用。调查发现,社区护士对灾害的认知较为片面,多数认为灾害就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自然灾害,而未提及人为因素所导致的灾害,其原因可能为自然灾害涉及范围广,危害性大,知晓率高。然而,当今社会人为灾害如交通事故,矿难事故:、恐怖袭击等也时有发生。目前,较为公认的灾害的定义是指突然发生的,超过群体的应对能力而需要外界救援的,死亡人数超过10人或受伤人数超过100人的所有不幸事件。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灾害的范畴已有较人的拓展,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天文、气象、地质、地貌、生物、环境灾害等:人为灾害主要包括火灾、爆炸、交通事故、工伤事故、卫生、战争等。作为社区护士除了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外,不能忽略对人为灾害的认识和准备。灾害护理与平时的护理实践不同,社区护士只有充分认识了解了各种灾害的特点,才能做到高质量、高效率地抢救伤员。加强灾害救护知识的培训凋杳显示,多数社区护士对灾害护理基本知识、灾害急救护理技术、火害预防性护理比较了解。但对灾害现场救治原则、灾害救援中护士的主要任务、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伤员的检伤分类、灾害护理管理、灾害心理危机干预方面的认知率都较低,提示社区护士的灾害应对能力整体水平还不高。究其原因,与护理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有较大的关系。灾害护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还尚未纳人到我国护理教育体系中,灾害救护知识仅在《急救护理学》和《社区护理学》中有少量的涉及,且重点不突出。另外,目前开展的灾害护理继续教育,内容多集中于急救技能的培训,忽视了灾害知识积累的重要性,这些都将阻碍护士对灾害救护知识的获取和应用。因此,社区护理主管部门和护理学会应对火害护理培训进行整体规划,整合各方面资源,保证灾害护理培训有序、内容系统化利整体化。
开展灾害救护培训的方法研究。灾害医学是刚成立不久的边缘学科,目前还没有专门的火害护理方面的书籍,只有关于灾害院前急救的教材作为参考。同时灾害不是经常发生,而简单的教与学又达不到目的。因此,开展灾害救护培训方法的研究就非常必要。比如在培训方法和培训手段上应多样化。可选择理论讲授、视频及模拟演练的方法帮助社区护士获取灾害救护知识,也可通过计算机辅助训练软件进行培训。日前,我国针对社区护士开展的灾害护理继续教育课程还未系统化,如何开展虚拟灾害救援模拟训练是未来教学发展的主要方式。本次调查结果显示,社区护十掌握灾害救护知识的程度与工作年限无关,这说明火害救治的知识人多不是从平时日常工作中积累,而是主要通过培训学习来获得。因此,社区护理管理部门可探讨将灾害护理培训与社区护士常规技术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可根据不同地区灾害发生的情况和趋势来设置灾害护理培训课程,根据各地教学资源优势来选择培训方式。比如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还可依托医学院校来开展灾害护理培训,并有目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社区护十参加灾害救护演练,以此来提高社区护士的灾害应对能力。
篇2
在城市建设中,经济是形,文化是神。没有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有形无神的城市。看一个城市是否具有吸引力,是否具有竞争力,很重要的一点是看它的文化资源、文化氛围、文化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城市以文化论输赢。换言之,城市的竞争力最终表现为文化的竞争力。因此,重视文化建设,提高文化品位,以文化品位来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以文化氛围来凝聚人心,推动城市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图书馆作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城市文明的象征,是城市的文化名片。因此,城市文化建设与图书馆的互动可以促进城市的全面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一、社区图书馆的特征
(一)地域性
这是社区图书馆最鲜明的特征。目前我国各类型图书馆中,除公共图书馆外,其他类型图书馆都是为某个社会组织服务,不具备地域特征。现有公共图书馆虽然理论上是为一定地区的公众服务,但其服务边界模糊,服务范围的实际状况与理论差别悬殊,而社区图书馆强调主要为本地区的居民服务,其服务范围清晰,有明显的地域特征。
(二)便民性
社区图书馆的设置就是为了方便民众,它借阅便利,服务便捷,方式灵活,手段多样,内容丰富,总之一切以居民的便利为原则。
(三)需求牵引
社区图书馆是按人口分布、地域位置来设置的。要不要设、在哪里设、设多大规模、购什么书、开展什么服务等,都是根据社区居民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并随着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四)面广量多
社区图书馆建在社区,有社区就有社区图书馆,这就极大地弥补了目前公共图书馆覆盖面不足的缺陷,而社区图书馆也因社区的发展而成为覆盖面最广、数量最多的一种图书馆类型。
(五)居民参与程度高
社区图书馆直接面向居民,服务居民,因此对居民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由于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对本社区的图书馆一般比较关心和爱护,愿意为社区图书馆的各项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六)规模不大,注重文化娱乐性
社区图书馆是一种小范围的文化场所,一般规模较小,藏量也不大,内容一般为科普类、生活类、娱乐类为主,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信息需求、休闲娱乐为主要原则。
(七)投资渠道多元化
我国现有的社区图书馆不同于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由政府财政单列经费保障其建设和运行。目前,社区图书馆的投资渠道以政府出资为主,同时也因其规模较小、投资不大、与居民生活贴近等原因,容易得到社会各界和居民个人的资助和捐赠。
二、社区图书馆建设对城市文化的促进作用
(一)传承文化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和文献信息资源中心,人类拥有的知识文献,最大量、最集中地储存在图书馆,图书馆因有“文化”的历史积淀而生存发展,文化因有“图书馆”这一载体而被传承于后世。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地球上一切文明被毁灭,而地球上的文献资源被保存下来,那么用不了多少年人类照样可以再造文明的辉煌;而如果文献资源也被摧毁,那么人类社会将再次回到刀耕火种的蛮荒时代。这一说法虽然有点夸张,但反映出了文化传承的无比重要性。
(二)传播文化
文化的传播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面向世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另一方面,是面向社会公众,传播文化知识,开展公众教育。当今世界,多元文化相互融合、渗透、碰撞。公共图书馆是弘扬中华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独立性,抵制西方文化侵略的重要阵地。同时,图书馆作
转贴于
为重要的文化设施,起着倡导读书、组织读书、服务读书的重要作用,是传播文化的最佳场所。
三、城市文化发展对社区图书馆的推动作用
社区图书馆是城市文化事业网络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建设和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城市文化的兴盛和繁荣。同样,城市文化的发展推动了社区图书馆的进一步向前迈进。经济和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双翼,经济的发展,必定带动新一轮文化需求的高涨。随着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推进,在今后一个时期内,文化发展与民众的需求将呈现五种趋势:一是民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增长;二是民众对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质量要求更高;三是民众的文化需求更加多样化;四是文化产品的制作、传播、消费手段和方式将更加科技化和现代化;五是国际文化交流不断扩大。针对民众的文化需求,许多城市纷纷制定了新世纪城市文化发展战略。文化建设设施是基础,借助文化建设的东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必能乘势而上。
通过确立社区图书馆在城市文化建设中的应有地位来促进社区图书馆建设。当前,许多城市正走向现代化。城市现代化有五个综合评价指标:一是经济效益指标;二是社会结构及产业结构指标;三是基础设施水平指标;四是生活及环境质量指标;五是人口素质指标。其中人口素质又包括三项指标:每万人拥有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每百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每10万人中科研人员数。“既然,图书馆的发展对城市现代化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社区图书馆理应在城市文化建设中占有不可或缺的位置,纳入城市的总体发展规划体系中去。
四、公共图书馆如何推动城市文化建设
篇3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社区护理人员对目前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状况,为提高护士工作积极性提供依据。方法对本院社康中心58名在职护士采用问卷调查,根据量表要求计分,数据采用SPSS10.0软件处理。结果社区护士对薪资水平、工作环境、管理模式、工作内容均有不同程度不满。不满的对象与学历、职称、年龄、婚姻状况有关。结论护理管理应以人为本,体现民主管理,尊重护士的利益和需要。认同护士的工作价值,有助于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国家明确提出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以后,社区卫生服务进人了全面发展阶段,因此,建设一支高满意度的社区护理队伍,对于保证社区服务质量、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笔者于2007年11一12月对我院所属社康服务中心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以了解护理人员对目前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状况,合理调整管理模式,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稳定护理队伍。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调查对象对我院社区护理人员共58名发放调查问卷58份,回收有效问卷58份,有效回收率100%。年龄19一48岁,平均(23. 9士8.2)岁,其中鉴30岁28人,占48.3 % ; 31一40岁25人,占43.1 % ; 41一48岁5人,占8. 6%。职称:初级36人,占62.1 %;中级18人,占31.1%;高级4人,占6. 9%。学历:中专32人,占55.2%;大专24人,占41.4%;本科2人,占3.5%。婚姻状况:已婚31人,占53. 4%;未婚27人,占46.6%。
1. 2调查方法采用明尼苏达满意问卷(MSQ ) o〕进行调查,将调查表发放给护理人员,当场填写,当场收回。满意问卷包含内在满意度和外在满意度两方面,共20道题。内在满意度指造成满足感的增强物与工作本身有密切的关系,如从工作中获得的成就感、社会承认、工作本身和责任等;外在满意度指造成满足感的增强物,与工作本身无关,主要是来自于管理政策(如上司的赞美)、监督、内部人际关系和工作条件等;关于薪酬的问题11道。题目采用5等评分法,按最不满意、不满意、满意、较满意、非常满意分别计1,2,3,4,5分。满意度问卷及组织承诺问卷总分越高表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程度越高,薪酬问卷总分越高表示医务人员对薪酬的期望水平越高,也就是说对现有薪酬越不满意。经检验,问卷有良好的信度与效度。
1. 3统计学方法根据量表要求计分,采用Excel软件整理,SPSS 10. 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进行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
2结果
2. 1不同因素下护理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比较不同职称和学历的护士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7.01 ,16.11;P<0.05);不同年龄者满意度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3.151,P<0.01);婚姻状况对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各影响因素回归分析影响社区护士工作满怠度的主要因素是薪酬;内在满意度和总满意度受医务人员职称和学历的影响显着;外在满意度及总满意度均受医务人员年龄和婚姻状况的影响显着。见表2a
3讨论
工作满意度在组织行为学中是经常被研究的对象,传统的工作满意度模型是关注个体对工作的感觉,是雇员对工作的情感取向,也可以被认为是工作的全面感觉或者对工作的不同方面的态度。护理工作高风险和高责任、待遇差、社会地位低及付出与得到不成比例的不平等感等严重影响了护士职业热情和动力,导致护士的工作满意度下降,成为导致护士流失、加剧人力资源不足的直接原因,也是引发护理差错和事故的潜在危害。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国家公共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施城乡初级卫生保健的重要基础[zJ,其服务质量依赖于专业队伍的稳定性和积极性。过高的人员流动率不仅造成培训成本的损失,而且直接影响社区健康服务水平的提高。有研究发现,医务人员的满意度与患者的满意度存在着直接的关联〔’】,高满意度的医护人员可能给患者带来好的治疗结果,对工作不满意、工作态度消极的护士可直接影响其对患者护理的质量。韶红等〔‘飞人研究认为离职意愿与工作满意度呈负相关,护士对工作不满意可导致不服从管理,病、事假增多,旷工增多,甚至离开护理岗位[5。
现代管理学认为人是诸要素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护理管理需要转变以工作为中心的传统模式为现代服务型管理模式,即以服务为首要,提供对下属的关注,保证他人最迫切的需要得到服务。护理管理应以人为中心,为护士提供人本关怀,重视护士作为人的需要,认识和尊重他们的价值,发掘潜力,体现民主管理机制,创建管理和被管理者之间的和谐关系,为护士提供促进自身和专业素质及能力培养、参与决策制定机会,激发其愿意为共同目标承担义务和职责的内在动力。真正为护士着想并为其争取应得利益,切实帮助解决其需要和实际问题;使护士感受和提升人文精神和服务理念并落实到护理实践中,是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最大限度实现人力资源效率的根本保证。调查显示,学历高和职称高的护士更看重管理机制,更重视自身价值的体现。
工作本身的内容在决定员工工作满意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包括工作的多样化和职业培训。护理管理应致力于:①改善护理工作单一和工作超负荷的局面;②解决报酬不公及医护人际关系不和谐或工作紧张因素问题;③缓解护士高度心理和精神紧张的职业环境。有调查显示,66. 2%护士流露出极大工作压力,结果表现为工作的疲惫感「6;。关注护士心理方面包括精神和物质需求,给予更多理解和支持;及时肯定工作成绩,构建有效激励机制[’,激发护士工作动机;科学合理的护士编制和工作量,创造和谐、平静、愉悦安静的人性化工作环境将对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具有重要作用。
篇4
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深入向前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发展的许多问题逐渐浮出水面,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服务势在必行,作为社区卫生服务管理中心的管理人员结合近两年的心得对其管理提出自己的意见。
社区卫生服务是城市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目标的基础环节,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对于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优化城市卫生服务结构,方便群众就医,减轻费用负担,建立和谐医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社区卫生服务中的医疗服务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照理说,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不断深入向前发展,我国推行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应该深入人心了,然而大医院门庭若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气”寥寥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根本性扭转[1]。笔者本身就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工作,也经常到其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督导、检查,发现:我市基本建立起服务功能完善,人员配备齐全,运行机制科学,监督管理规范、适应社会需求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框架,基本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全覆盖;但其背后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适应、不协调非常明显的表现出来,归纳起来如下。
存在的问题
政府及政策支持不足,经费困难:限于经济条件,目前我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存在诸多困难。如:政府重视程度不够,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或到位不足,使许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无力支付相关费用,濒临退出。
健康意识不到位,无相关有力优惠政策,社区居民不认可:去为居民查体建档,大约有40%的居民就会问:“建档有什么好处吗”(好处指直接经济利益),没有好处就不建档。大约有20%的居民认为现在身体健康,挣钱是第一位的,等年龄大了再注意健康也不迟。
医护人员待遇差,晋级难,队伍不稳定:医护人员待遇差、压力大、地位低、风险大;在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级职称少,晋级难度非常大,造成医务人员更迭频繁,在岗人员不稳定,与社区人群建立联系不便,对社区卫生工作质量和效率影响较大。
医护人员角色转换不到位:缺乏社区医疗护理理念,工作的范围局限,对社区医疗护理工作的地位、作用和专业功能认识不足,老是停留在“坐堂行医”的老模式上,导致对全科医师社区护士的职责定位不明,从而影响社区医疗护理工作的发展。
缺乏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的医疗护理法规及质量控制标准:社区卫生服务成立至今没有一套适合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护理质量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3级医院、2级医院、专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的是同一套管理制度和评价体系,严重制约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
社区医生护士专业水平不高:社区医疗护理是一种对社区人员提供连续性综合性医疗保健的服务,它需要医疗护理人员既熟练掌握医疗护理专业的各学科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还应掌握预防医学、社会医学、老年、康复医学心理学及一些人文科学等知识,目前社区护士中,学历大多为中专,有些社区还聘用临时人员,这些虽然能满足社区基本卫生服务,但要为社区人群提供生理、心理、社区全方位和连续性的服务就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社区卫生医疗护理价值不能充分显现:尚未系统化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以及社区卫生医疗护理人员尚未具备全面医疗护理技术和应付能力,使社区卫生护理价值不能充分显现。我市的社区卫生医疗护理工作大多由快退休护士或一些高年资护士承担,她们对社区医疗护理工作充满热情,认真负责,为社区居民解决了不少健康问题,但她们大多数未接受过正规的社区卫生医疗护理训练,在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护理工作中难度较大,也难以适应未来社会的社区卫生医疗护理需求。
对策与设想
强化公益性,突出政府职能:医疗卫生事业是一项公益事业,如果从顺应民意、体恤民情、关注民生这个角度讲,它是一项关系民生的大问题,这样的问题必须由各级政府出面协调解决,明确各级政府财政向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补贴的比例,从根本上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配套相关政策,吸引居民前来就医:配套门诊规定病种报销、社区首诊、双向转诊等就诊政策和制度,使居民自然而然地到社区中心(站)来就诊和建档,逐步接受慢病系统管理。
提高待遇,稳定医疗护理队伍:医疗护理风险大,将导致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大;医务人员待遇低,将导致基层医务人员的社会地位低;难以留住人才。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为他们打造健全的内部成长机制,鼓励参加继续教育学习,鼓励撰写论文,开展医疗护理科研,并与评选先进及晋级挂钩,根据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实践中专业程度的高低,工作量多少,给予不同的薪金。
制定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社区卫生医疗护理工作具有高度的自主性、独立性和专业性,这是由它的工作特点所决定的;制定适合社区卫生服务的规章制度和评价体系,使社区卫生医疗护理管理尽快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是我国社区卫生医疗护理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中,应该逐渐扩大社区医疗护理的活动范围,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强化在职培训,提高整体素质:社区卫生服务所需的知识面以及知识结构的特殊性,决定了社区医务人员继续教育必须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对社区医务人员的教育模式要不断进行改革,加强在职社区医务人员的培训,特别是社会人文知识的学习与教育,使社区医务人员充分认识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成为合格的社区卫生医疗护理人员。
完善相关政策,探索适合本地的社区医疗护理模式: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要有相关的政策来保证,使社区医疗资源得到合理应用。针对本地的社区卫生医疗护理现状及发展趋势,探索地方特色的社区卫生服务新模式;成立社区卫生相关考核指导组织,制定社区卫生医疗护理质量控制标准,发挥对社区卫生医疗护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及管理职能。
分层管理与分工管理相结合:建立社区卫生服务管理网络,以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反馈,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定期检查各种制度的落实及医疗护理工作完成情况,并同时发放病人及社区居民满意度调查表,让病人和社区居民参与评判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好坏;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每月组织对社区工作进行抽查,检查结果与绩效工资挂钩。通过层层管理,使各层医疗护理人员有压力、有目标,并能各负其责。
多途径与多层次地培养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能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要求从事社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努力通过各种渠道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未来的大部分初级卫生保健任务将由护士来承担,因此培养社区医疗护理人才是医疗护理教育事业的当务之急。社区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可分在校、在职和岗前培训3种;一是在医疗护理学科的课程设置中增加社区护士工作能力的培养课程;二是对已取得中专、大专文凭的护士进行再培训;三是建立社区护士工作能力岗前培训制度,锻炼社区护士工作能力。
讨 论
总之,社区卫生医疗护理是21世纪医疗护理的发展方向,社区居民的健康需求对医疗护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和更高的要求。如何创造条件和利用现有的条件,广泛深入地开展社区卫生医疗护理工作,是每个医疗护理人员的职责与挑战,我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对社区卫生医疗护理日益关注,各级院校和医疗机构纷纷进行了社区卫生医疗护理管理的探索工作。但限于国力,目前我国社区卫生医疗护理管理工作尚处于小范围的探索和发展阶段。在人才培养、质量控制以及宏观调控等方面尚有不足,需各界人士携起手来,共同为增进人类的健康而努力;通过对社区医疗护理服务管理的思考,找出目前社区卫生医疗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可以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医疗护理管理制度和体系尽点微薄之力。
篇5
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范例【精选】
xx年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突破之年,我们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我们的工作终于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我们要戒骄戒躁,一切重头再来,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踏实的工作,为了确保今年的卫生服务项目顺利完成,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服务的质量,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水平,特定20xx年xx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如下:
一、进一步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行为。
今年我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到人,适当调整各村责任医生和协助人员,根据人口比例、村落范围、距服务中心(站)距离,进一步完善考核奖励制度,加强与公共卫生联络员的联系,组织实施好本辖区面向农村的十二项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及时整理相关资料、及时上报、归档。
二、贯彻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方针政策
贯彻落实上级卫生主管部门有关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政策,吃透上级下达的每一份文件精神,认真规划实施.继续加强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工作,促进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的各项措施。
三、完善组织管理提升服务能力
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能力。今年将继续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重点做好60岁以上老人、妇女儿童、慢性病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的建档工作。已建立的健康档案通过规范化管理,发挥健康档案的实质性作用。在更新辖区居民健康档案的基础上,建档覆盖率计划达到80%。同时加强对慢性病老人进行健康管理。积极探索实行“首诊在中心、大病去医院、双向转诊、分级负责”的管理模式。
四、努力提高社区卫生服务队伍水平
1、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培训,未经培训的人员继续参加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全科医师和社区护士岗位培训和各项社区卫生服务技能培训。
2、继续开展全科团队培训工作,坚持每周三下午组织中心人员学习有关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方面的新理念和新技能。
3、要求中心中级以上的中青年专业技术人员必须达到继续医学教育规定的学分.鼓励积极撰写全科医学和社区卫生服务科研论文,争取参加高品质的学术交流或骨干培训班。
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计划范例【精选】
一、继续严抓医疗质量,落实奖惩措施,杜绝医疗事故和医疗纠纷。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把一站式服务落实到位,继续在住院部实行五个一的服务模式,每个医务人员都要置身于病人的角度,从病人的思维出发,想方设法为病人提供最温馨的服务。
二、抓住机遇,落实公费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各项规定,为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广泛宣传我院门槛费低、报销比例高的优势,提高医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积极申报成立二级肿瘤专科医院,突出办院特色。
四、加大宣传力度,把三院的优势科室(肿瘤、烧伤、骨伤、神经内科、心脏介入科)包装出来,扩大三院的影响,争取20xx年全年业务总收入突破xx万元。
五、争取政府和基层社区的支持,强化职能,加大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投入。
六、加大宣传力度,认真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通过宣传引导再宣传,以逐步改变社区居民的陈旧观念,促使其自愿参与到社区卫生服务中来。
七、加强专业技术队伍建设,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制定配套合理的激励机制,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工作热情。落实各项服务规范、强化各项规章制度,推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可持续健康发展。
篇6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1
护理事业是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为自己是社区护士队伍中的一员而自豪。在今后工作中,我将加倍努力,为人类的护理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即将迎来的2017年,我会继续发扬我在过去的一年中的精神,做好我自己的工作,急病人之所急,为病人负责,绝对不要发生因为我的原因而使病人的病情恶化,我对自己的工作要做到绝对负责,这才是一名救死扶伤的好护士应该做的最起码的工作。作为一名护士,我时刻的意识到我担子上的重任,我不会为医院抹黑,我只会来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工作。在生活中我也是会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我会做到!
思想道德、政治品质方面:
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通过报纸、杂志、书籍积极学习政治理论;遵纪守法,认真学习法律知识;爱岗敬业,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积极主动认真的学习护士专业知识,工作态度端正,认真负责。在医疗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医德规范,规范操作。
专业知识、工作能力方面:
我本着“把工作做的更好”这样一个目标,开拓创新意识,积极圆满的完成了以下本职工作:协助护士长做好病房的管理工作及医疗文书的整理工作。认真接待每一位病人,把每一位病人都当成自己的朋友,亲人,经常换位思考别人的苦处。认真做好医疗文书的书写工作,医疗文书的书写需要认真负责,态度端正、头脑清晰。我认真学习科室文件书写规范,认真书写一般护理记录,危重护理记录及抢救记录。遵守规章制度,牢记三基(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要求、严密的方法)。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2
今年是眼科护理工作的攻坚之年、在全院领导的英明领导下、在各个科间主任的业务指导下、我眼科护理部门紧紧围绕医院的工作方针、结合眼科护理实际工作、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工作理念、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切实地落实到工作当中。
现在将全年眼科护理的工作、总结如下:
第一、眼科护理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目前为止、全年共接纳眼科护理患者366人、其中眼科护理监控5例、眼科保健36例、眼底照相792例、眼科手术56例、眼科疾病治疗救助108例。收入方面、眼科业务同比去年增长15%、总结余增长11%。
第二、眼科护理工作培训方面。全年共组织眼科护理人员进行了业务学习10次、参加人数总计在93人、组织护理查房8次、培训合格率在100%。
第三、狠抓眼科护理工作质量、确保各项护理质量达标。
1、落实一级质量控制标准、三级质量控制标准、行政查房等问题、重视质控人员发现的问题、吸取借鉴经验、并且定期组织分析存在的问题、落实相关护理工作。
2、有针对地开展问题整改、改进护理工作。
第四、确保眼科护理工作安全。
全年针对眼科护理工作特点、做好患者识别、药品管理、药物使用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形成眼科护理工作责任到人、质量把关人人有责的工作氛围。重视一般眼科护理工作问题、确保将安全隐患降低到尽可能低的程度上。
第五、培训与科研工作。
1、加大对相关大学眼科护理专业的人才引入工作、接收实习生50人、组织小组讲课10次、教学考试3次。
2、眼科护理部门全体人员上交论文5篇、刊物发表2篇。
眼科护士年终工作总结3
某某医院眼科是一个充满朝气、勇于拼搏、乐于奉献的集体。伴随着新的一年就要到来,我们又兢兢业业地走过了一年。在这一年里我们始终不忘“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用自己的爱心、热心、诚心满足每一位手术病人的需求,努力争创“社会满意、病人满意、自己满意”,把救死扶伤的工作作风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全过程。在医院与护理部领导下,在各科的密切配合支持下,针对年初制定的目标规划,全体医护人员狠抓落实、认真实施、不懈努力,圆满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取得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回道20xx年,我们完成了多台大小手术,抢救多个危重病人,共接待了五批眼科专家到我科做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均得到了他们的一致好评。随着护理条件,护理水平与服务质量的提高,我科取得了“双赢”的佳绩。科室经济收入名列前茅,护理质量管理多次获得全院第一,并配合心胸外科实施了肺叶切除术,开展了腹腔镜下卵巢肿瘤切除术、TURP等新技术以及脊椎骨折RF内固定等高难度手术。
新的一年就要到来,我对新的一年满怀憧憬,总结今年,展望明年,我做出如下的打算。
一、打造科室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积极响应医院“打造医院文化,树立团队精神”的号召,科室坚持每月组织医护人员认真学习医疗法律法规、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接受爱岗敬业等各种医德医风教育,并有讨论记录。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护理服务理念,适应卫生改革、社会发展的新形势,积极参加一切政治活动,以服务人民奉献社会为宗旨,以病人满意为标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公益活动,为人民多办实事。组织“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活动,为汉寿老百姓义诊、送医送药、体检、捐款等,并有多人多次无偿献血。爱心奉献社会,为科室增光添彩。
篇7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自我管理;效果;健康行为形成率
[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3)03(a)-0125-02
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因和危险因素,我国40岁以上人群中死亡的第一危险因素是高血压[1]。在绝大多数患者中,高血压的病因不明,称之为原发性高血压(primary hypertension),占高血压总数的95%以上[2]。本研究将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与高血压常规护理模式在健康行为形成率及血压控制率等方面作比较,为寻求更有效的社区高血压疾病管理模式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被东莞市虎门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诊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30例,随机分为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65例,实验组)和高血压常规护理组(65例,对照组)两组。选取标准:(1)年龄大于18岁;(2)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定版,第三版)确诊为高血压的患者;(3)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患者;(4)自愿参加本研究;(5)未参与其他健康小组活动者;(6)研究期间无外出计划。实验组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男34例,女31例,平均年龄(62.69±11.37)岁。对照组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65例,男32人,女33人,平均年龄(62.37±9.72)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指标构成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原发性高血压诊断标准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年修定版,第三版)执行。对照组采用高血压常规护理进行管理;实验组采用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模式进行管理,具体如下:
以“知-信-行”的理念为指导,强调行为改变及患者管理自身健康的责任。通过高血压小组活动为组员进行全面评估,找出健康问题,采取全方位的干预措施,量身定制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采用小组协作及同伴支持教育的方式,每周1次健康小组活动,活动内容包括:(1)高血压基本知识的指导,让患者对高血压病有正确的认识。(2)高血压自我管理技能的指导,指导血压的自我监测、记录方法,学习判断血压控制水平的高低及紧急情况下的处理方法。(3)药物管理,提高患者的药物依从性及指导患者药物副作用的自我观察方法。(4)指导患者合理健康饮食。(5)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喜好,选择适宜的运动。(6)指导患者负性情绪的控制及情绪放松技巧。通过以上6个方面全面提高患者的高血压防治知识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社区护士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共同学习、互相监督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参与性。每次健康活动让小组成员向其他组员介绍高血压自我管理经验体会,互相学习,每人提出一个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的目标,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下次健康活动跟进上周行动计划,小组成员一起帮助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提出改进措施。
1.3 临床评价指标
(1)血压控制率:血压达到控制标准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资料通过Excel软件录入整理后使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干预半年以后,实验组患者血压控制率[41.5%(27/65)]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血压控制率[23.1%(1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见表1;在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定期监测血压、定期运动、遵医嘱治疗方面实验组患者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但是在健康饮食方面两组患者均无明显改善,见表2。
3 讨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需要终身治疗及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规范化管理是社区卫生服务慢性病防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目前社区医护人员不足,而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数量巨大,所以促进患者积极进行自我管理显得更加重要。自我管理是指在医护人员的协助下,患者承担一些预防性和(或)治疗性的健康活动,它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健康行为[3]。同时,小组成员之间的健康教育为常规健康教育提供了一个低成本、灵活的补充途径,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使得患者既可接受别人的支持,也可把自己的经验与其他小组成员分享,为他人提供健康支持[4],同时增强小组成员战胜疾病、与疾病共融的信心。近几年国内外均有学者将健康自我管理小组应用到慢性病自我管理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5]。本研究显示:自我管理小组患者血压控制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定期监测血压、定期运动、遵医嘱治疗方面高血压自我管理小组患者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小组患者,但是在健康饮食方面两组患者均无明显差异。
产生这个结果的可能原因分析如下:(1)同伴教育者的可信度和模范作用是影响同伴教育对象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6]。小组成员来自于同一地区,年龄、教育背景及生活习惯类似,彼此之间本来已经存在信任基础,所以小组成员之间健康观念更容易传递、接受。(2)小组成员在参加活动期间一起制定运动计划,小组成员能够经常一起参加运动,达到互相鼓励、互相监督的效果,促使健康行为的形成。(3)小组成员之间会互相对比各自的血压控制情况,血压控制良好的成员会鼓励血压控制尚不理想的成员,形成互相鼓励、互相帮助的氛围。(4)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每次小组活动时小组成员都会彼此之间测量血压,有助于形成定期检测血压的习惯。小组活动针对患者存在的各种不合理的生活方式进行全方位干预,从而达到“知-信-行”的效果。同时,在此研究中也发现自我管理小组活动对健康饮食的习惯并没有明显的改善,其可能原因分析如下:(1)饮食习惯是长期形成的,不容易轻易改变;(2)小组成员之间饮食习惯相似,没有互相促进的作用;(3)医护人员欠缺指导健康饮食的技巧。
综上所述,与高血压常规护理比较,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和健康行为形成率方面有更好的效果,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促进高血压疾病的防治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提高健康饮食习惯形成率方面,医护人员要进一步学习,提升技巧,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与营养师配合开展健康活动,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He J,Gu D,Wu X,et al. Major causes of death among men and women in China[J]. N Engl J Med,2005,353(11):1124-1134.
[2] 叶任高. 内科学[M]. 5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58.
[3] Kate R,Lorig,David S,et al. Evidence suggesting that a 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program can improve health status while reducing hospitalization:A randomized trial[J]. Medical Care,1999,37(1):5-14.
[4] Heisler M. Different models to mobilize peer support to improve diabetes self-management and clinical outcomes:evidence,logistics,evaluation considerations and needs for future research[J]. Fam Pract,2010,27(1):23-32.
[5] 万巧琴. 同伴教育在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效果的研究[D]. 北京:北京大学硕士论文,2007.
篇8
局属医疗单位、部队对外开放医疗机构、区直管民营医院:
20*年全区医政工作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局党委中心工作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的医政工作要点,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持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医疗质量管理,深化医疗服务内涵;服务与监管并重,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医疗行为;大力推进“卫生强区”、“健康城区”建设,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问题;强化自身素质,以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效率为重点,全面完成医政工作,不断提高卫生品质。
一、持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不断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1、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按照医院管理年活动的要求和医院管理评价指南,抓重点、促全面,持续深入开展管理年活动,力争在医院内部管理、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改进服务流程、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有进一步的提高。梳理内涵建设方面的共性和难点问题,突出重点,专项督查,力求有所突破。继续组织相关法律培训,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执业,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和抽查。进一步完善和实施医疗争议评析制和医疗责任追究制。强化医疗纠纷处理和预警制度。
2、开展保障患者安全活动,创建“平安医院”。以患者安全为主题,实施患者安全目标的主要措施,抓好落实,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患者安全,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创建“平安医院”。
3、开展运行病历实时监控。以运行病历实时监控为抓手,抓好环节质量管理,落实医疗核心制度。
4、切实发挥质控中心作用。新增骨科质控、麻醉质控,继续强化原十大质控工作,以强化和落实各质控中心工作为切入点,进一步发挥质控领导组织的行业指导和督查作用,不断提高医疗质量。重点检查护理、检验、放射等质控;检查《处方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及时反馈质控检查结果,督促整改落实。组织并指导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医疗、护理、医技岗位练兵、技术比武,营造医务人员学业务、钻技术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5、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医政工作能力。外树形象、内强素质,提倡学习、加强培训,提高医政管理人员政策法律水平和工作能力。依法行政,廉洁高效,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
二、严格依法行政,抓好行业准入,强化行业监管
1、抓好准入管理。依据卫生法律法规,认真做好全区医师资格考试报名等考务工作,协助组织医师资格考试实践技能考试工作。及时完成医师和护士执业注册工作。继续做好医疗美容、性传播疾病主诊医师资格认定的报名审核等工作,把好人员准入关。加强医疗机构准入管理,根据区域卫生规划,合理布局,依法设置和执业审批,培育有序、良好的医疗市场竞争环境。严格把关,加强新设机构、诊疗科目、人员的准入管理。规范设置审批和备案审核,加强机构校验,把好机构准入关。认真执行技术项目准入规定,把好技术准入关。
2、强化行业监管。依法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一是按“谁发证谁主管”的原则,抓好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指导与监管,规范民营医疗机构执业行为。二是发挥各质控中心作用,分级分类逐步把民营医疗机构纳入质控范围,强化对民营医疗机构的指导和规范。三是适时试行对医疗机构违法违规行为记分考核或信用评价,与医疗机构校验等挂钩。四是继续开展医疗广告审核、监测和整治,提升医疗机构社会形象。五是加强对医疗机构依法执业的监管,定期检查和随机检查相结合。医疗机构执业监督管理面达到100%。要进一步完善违规行为的抄告制、通报制,倡导诚信服务,确保医疗服务质量。要对医疗机构全面实施量化考核,完善考核内容,突出监督重点,加大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校验检查,对未达到校验要求的医疗机构,给予暂缓校验,暂缓期满仍不能通过校验的,注销其《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
3、继续深化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治理活动。以创建“平安*”为抓手,深化“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活动,进一步加大非法行医的清理整顿。巩固三级监督管理网络,完善联席会议和信息通报制度,多部门配合,及时查处非法行医窝点,积极探索长效管理机制,努力净化医疗市场。
三、推进“健康城区”建设,创建健康医院
围绕《*市建设健康城市三年行动计划》、全面推进“六大任务”建设,实施包括创建健康医院在内的建设健康单位活动的“健康细胞”工程。按照健康单位规范,积极创建,为建设健康单位活动起好引领作用。
四、深化医疗救助工作,进一步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
进一步深化“爱心门诊、惠民病房”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深化爱心门诊、惠民病房工作,加大医疗费用减免力度,严格执行市卫生局新推行的优惠减免措施。认真抓好“三合理”,给困难群众以实惠。进一步完善和加大对“民工医院”的指导和扶持力度。
五、依法加强临床用血管理
依法加强血液管理,加强对医疗机构的监管。进一步完善临床用血管理组织,健全临床用血的各项规章制度,强化规范用血、科学用血、合理用血,提倡成份用血,降低临床用血量。杜绝血液不安全事件的发生。加强用血互助金的管理。
六、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强化科研科教工作
1、鼓励医疗卫生单位积极开展医学科研活动,提高我区医学学科的创新能力和水平,督促各立项科研项目及时完成。
2、强化开发和培育重点专科工作,加强人才梯队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的作用,督促完成市、区级重点专科的创建和巩固工作。组织开展第一批区级重点专科建设的第二轮年度验收工作。积极组织开展医学学术论文交流。
3、进一步加强对继续医学教育的管理。认真贯彻落实《浙江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办法》,认真做好辖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全科医学教育和社区护士培训工作。
七、统筹兼顾、全面做好各项工作
1、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探索长效机制为重点,齐抓共管抓好行风建设,树立卫生良好形象,促进医院健康发展。
2、继续抓好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建立防控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做好药品和一次性医用耗材跟标采购的管理和协调工作,加强追踪督查。
3、继续抓好医疗机构药事管理工作,加强品和特殊药品的管理,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工作。
4、强化中医进社区工作,进一步做好基层名中医培养、农村中医骨干培养及西医学习中医培训等工作。
5、巩固和推进创建绿色医院工作。结合生态市创建工作,深化创建“绿色医院”活动。年内确保完成1家区级“绿色医院”的创建工作,同时做好1家市级“绿色医院”,1家省级“绿色医院”的创建准备工作。进一步监督和指导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装置的使用和监测工作。
6、继续做好医院计量认证工作,已完成的医疗机构持续改进,促进提高。
7、认真做好医疗投诉和来信来访工作,积极做好医疗争议事件行政调解等工作。及时回复各类医疗投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