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06 06:53: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护士工作压力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老年科病区工作12个月以上的50名在岗护士作为本次调查对象,均为女性,其中,24岁以下护士29名,25~30岁护士12名,30岁以上护士9名;护师的婚姻状况中,未婚37名,已婚13名,无离异护士;护士的工作年限中,1~3年32名,4~10年13名,10年以上5名;护士的文化程度中,中专学历17名,大专学历31名,本科学历2名;护士的职称情况中,护士职称40名,护师职称6名,主管护师职称4名。
1.2方法
统一发放调查问卷,并用相同的指导语进行说明,不记名独立自愿填写,在发放后7d之内收回调查问卷。护士工作压力调查问卷采用中国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其组成内容主要包括35个条目,具有5个方面的子条目,即护理工作与专业、时间分配与工作量、工作环境与资源、患者的护理及管理与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按照1~4级评分法进行评定,评分越高则压力越大,其中,轻度压力评分标准1.00~2.00分,中度压力评分标准2.01~3.00分,重度压力评分标准3.01~4.00分。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问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进行调查,将50名护士测评所得的评分值与中国常模进行对比,如抑郁自评量表评分>53分,则表明具有抑郁倾向,如焦虑自评量表评分>50分,则表明具有焦虑倾向。1.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软件SPSS19.0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从本组50名老年科护士的工作压力源和压力程度上看。50名老年科护士均具有不同程度压力,从老年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上看,本组50名老年科护士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明显高于中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篇2
关键词:急诊护士;急诊护理工作;工作压力;对策
【中图分类号】R197.323【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429-02
急诊科是抢救急、危、重症病人的重要场所,不仅承担着急救转运任务,还要负责来诊的各种急危重症病人的诊疗、抢救以及留院观察工作;也是医院的前沿窗口和医院工作的缩影,直接反应了医院的医疗护理水平。急诊护理是涉及各类急性创伤及危重病人的抢救与护理工作的特殊专业,以急、忙、乱,工作强度高,易感染性、多学科性、暴力事件多为特点[1],具有高风险性、高应激性、无规律性、不稳定性,护理工作紧张繁重。由于急诊的工作环境复杂多变、危重病人多、应激频率高、工作量大、病人对护士要求高,造成急诊护士过大的工作压力和高度的精神紧张,已对急诊服务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准确了解急诊护士的压力状况,提高急诊护士应对压力的能力,改善急诊护士的身心健康状况,是提高急救护理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急诊护理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1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
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是多方面的,国内研究者对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取得了比较丰富的成果。吴欣娟[2]对急诊科、外科、ICU和手术室的382名临床护士的研究表明,护士的主要压力有:工作量太大、社会地位太低和福利待遇差。周英华[3]通过对梅州市88名急诊护士工作压力调查显示,排在第一、二位的压力源分别是“工作量及时间分配问题”和“护理专业及工作问题”。王雅芳[4]认为,超负荷的工作状态和长期紧张的脑力劳动、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多变的人际冲突、高期望的个人价值和不相称的社会地位是急诊护理人员最主要的应激源。康红宇等[5]认为,急诊护士的主要压力源有:工作的特殊性,如工作紧张、繁重,节奏快,工作环境相对封闭,工作无规律等;潜在的职业风险,如在不可能知晓患者有否传染病的情况下随时为其实施各种抢救治疗,甚至接触其伤口及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工作的高风险性及复杂的人际关系。刘兆娥[6]对济南市五家三级甲等医院210名急诊科护士的调查显示,急诊科护士排在前十位的工作压力源是:经常倒班、工作量太大、工资及其他的福利待遇低、护理工作的社会地位太低、晋升机会太少、上班的护士数量少、继续深造的机会太少、担心差错事故、病人家属不礼貌、病区拥挤。苗金丽等[7]的研究表明,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主要来源是: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经常值夜班、人际冲突、与其他病区护士的落差感、潜在危险。谢晓华[1,8]的调查显示,怕出差错、护患关系、紧张的工作环境、管理者批评、工作量巨大,是急诊护士工作的主要压力源。
从众多研究成果中可以看出,急诊护士的压力源主要是工作性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潜在危险。本人在对自己所在急诊科护士的访谈中也证实了这个结论。
2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
2.1工作性质:急诊护士主要面对的患者是急诊病人,而急诊病人病种复杂、发病快、变化快,来诊时间、来诊数量以及危重程度都无法预测,导致急诊护士必须时刻准备应对突如其来的事件,经常处于应急状态;急诊护士要经常面对垂死和死亡现象,这对护士造成极大的心理影响,有学者认为[9]:垂死和死亡现象作为一刺激因素除造成护士的直接心理压力外,还会产生继发影响,使护士产生恐惧感,惟恐自己的任何差错会导致患者的死亡,在这种心理状态下更易出现失误;另外,长期倒夜班、饮食无规律及睡眠紊乱,也导致急诊护士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使身心疲劳得不到有效调整。
2.2工作环境:有调查显示[10]:急诊科环境明显拥挤,布局不尽合理,绿色通道没有明显标志,区域划分不清,为护士的安全方面考虑不周到。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医院急诊科狭小,结构不合理,而急诊就诊病人逐年上升,每个病人有多个家属陪同,病人的增加与医院环境不相适应,造成多数急诊科拥挤、脏、乩、差的现象[11]。这些都增加了护士的心理压力。
2.3人际关系: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及医疗体制的改革,患者对急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12],而急诊科繁忙工作使许多急诊护士忙于具体操作,没有足够的时间与病人及其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使得病人及其家属认为急诊护士服务态度不好;急诊病人及其家属由于疾病的突然发生或加重而处于应激状态,这种应激状态会影响行为及情绪,导致对急诊护士态度不良;急诊病人及其家属在诊治过程中的不满意,容易迁怒于急诊护士;医护间在急救过程中发生分歧时,医生往往对护士尊重不够,导致急诊护士自尊心受损,产生心理压力。急诊护士面对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如果处理不当,就会陷入人际冲突的困境[13]。
2.4潜在危险:急诊护士必须在不明病情的情况下服务于病人,对有传染性的病人,急诊护士有被感染的危险;同时外伤患者出血等,操作中也有被感染的危险。近年来职业暴露及职业风险性增加,非典、HIV、手足口病、甲型流感等特殊疾病加重了职业风险,国内对特殊职业的保护尚未完善,医疗制度及相关职业的缺乏,加剧了急诊护士的职业风险性。急诊病人及其家属发现病情危重,感到急躁、焦虑、恐惧,希望能立刻急救的心情与现实有差别,常迁怒于急诊护士而发生摩擦,急诊病人家属责骂甚至殴打急诊护士,对急诊护士造成伤害。在急救中经常可以见到有敌意的病人,如醉酒、吸毒、精神障碍的病人,此类病人情绪不稳,易怒易躁,自私偏执,以我为中心,对医护人员不信任,对急诊护士具有很大攻击。
3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大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3.1身心健康状况差:压力会对急诊护士造成个体身心不健康,可诱发相关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塞、胃溃疡、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性精神病、头痛等[14]。林桂莲等[15]通过对30名急诊科护士心理、生理健康的调查可见,急诊科护士无论心理还是生理健康水平都明显低于普通科室护士,其中在心理健康方面强迫症状、焦虑较突出,而在生理健康方面月经异常、疲劳综合征、睡眠障碍较为突出。麻洁等[16]对106名急诊护士调查发现,急诊科护士睡眠紊乱、慢性胃炎、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的发生率远远高于其他科室;计月红等[17]的调查结果显示,急诊护士神经衰弱、期前收缩、心肌缺血、冠心病等发病率高于其他科室护士。
3.2生活质量下降:压力还会对急诊护士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刘兆娥[6]的研究结果显示,急诊护士生活质量与工作压力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急诊护士生活质量比较低,主要原因是急诊护士相对其他职业人群来说,缺乏社会支持、经济收入较少、与付出不成正比、职业防护较差、慢性职业病多、风险大、参加社会娱乐活动和业余知识学习以及得到科研和晋升的机会较少,且较少受到尊重。
持续压力对急诊护士所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导致身心健康状况差和生活质量下降之外,还会导致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等,无论是哪方面的影响,都会对救护质量产生影响。
4改善急诊护士工作压力的对策探讨
4.1改善工作环境:良好的环境能使急诊病人及其家属增强信心、感受到温暖,有利于缓和急诊病人及其家属的情绪;良好的工作环境有利于急救工作的有序进行,有利于提升急诊服务水平。因此,应该为急诊科创造一个利于工作、便于抢救、诊治、护理、布局合理、标志醒目的工作环境,避免抢救室暴露于公众之下,以防止病人家属目睹抢救后因不理解而出现过激行为;避免混乱,并将各种噪音降到最低,以免影响健康和情绪,减少护患冲突,以利于保证救护质量。
4.2加强培训和辅导:急诊护士的工作涉及面广,病情复杂,变化快,这就要求急诊护士必须知识面广;随着医疗模式的发展,护理工作逐渐从单纯的执行医嘱转移到为病人提供生理、心理、社会、文化的全面照顾的“人性化服务”,要求急诊护士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另一方面,急诊护士经常要面对各种情况带来的心理压力,要帮助急诊护士学会自我监测与自我调节,要教会急诊护士感受自身心理、情绪等的变化,并能通过恰当的途径进行宣泄与调节,确保自己的身心健康。
4.3提高护患沟通技巧:服务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会说话,因少讲一句话或语言不得当可使整个服务质量降低一个大的档次[18]。在急诊护理工作中,很多冲突的发生是与护患沟通障碍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的。因此,提高急诊护士的护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可以提高急诊服务质量,同时,也能减轻急诊护士的心理压力。
4.4加强风险管理:急诊科既是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缓冲区,又是社会医疗供需矛盾的集中体现区[19],是医院工作的最前线,面对的病人具有突发性、危急性、复杂性、不确定性等特点,工作任务繁重,应激性强,同时又承担较高的风险。而急诊护士作为整个护理过程的实施者,由于各种原因经常出现护理风险。护理风险是指病人在接受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一切不安全事件[19],经常体现在护理纠纷和护患冲突上。因此,要缓和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降低急诊护理风险,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方法和措施,如增强急诊护士的法律观念、加强急诊护士业务培训、强化急诊护士的服务意识、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等,将导致护理风险的因素减至最少,使急诊护理成为提升急诊服务质量的保证。
4.5领导支持:有学者认为,提高管理者的支持是影响个人工作满意感和心理健康的最有效方式[20]。急诊科护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大。在持续高压力的工作状态下,在工作中难免出现一点失误。而当护士真的在工作中出现失误时,领导不应该一味的批评,而忽视正确的心理引导。当护士处于某种困境时,领导应能及时发现并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心尽力给予帮助和支持。领导能给护士足够的支持,有利于护士缓解工作压力,使护士建立工作的最佳身心状态,激发护士持续工作的热情,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4.6适时娱乐休闲:由于工作性质和特点等原因,急诊科护士长期承受比较高的工作压力,缓解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是提高急诊护理质量的重要保证。缓解工作压力的方法有多种,其中适时进行娱乐休闲活动,不失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大家都有这样的体验,当身心比较疲惫时,去打一场球、或者去唱一场卡拉OK、或者外出旅游,都会觉得深心比较舒畅。同时,通过适时娱乐休闲活动,让平时难得见上几面的朋友、同事聚集在一起,聊聊天,谈谈工作体会,既可以给自己减减压,也可以增进朋友、同事之间的感情。有研究显示[21],适时娱乐休闲后,急诊护士的工作压力显著低于娱乐休闲前,急诊护士护理差错缺陷发生率显著低于娱乐休闲前。
参考文献
[1]张波.急救护理学[M].北京: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6:5
[2]吴欣娟,张晓静,高凤莉.护理人员离职意愿与工作压力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4):197-199
[3]周英华,刘聪英,林翠兰,等.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临床护理,2009,1(2):85-87
[4]王雅芳.急诊护理工作应激对护士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护理杂志,2002,19(2):81-82
[5]康红宇,陈萍.急诊室护士工作压力源分析及对策[J].吉林医学,2008,29(24):2445
[6]刘兆娥.急诊护士生活方式及其与工作压力、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硕士论文].山东:山东大学,2010
[7]苗金丽,李新玲.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与应对措施[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98-100
[8]杨宝燕,王晓燕.急诊预检分诊工作的现状与展望[J].护理杂志,2004,2 1(3):47
[9]王瑞华.小循环夜班法的临床实践与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1993,9(5):38
[10]刘德容,杨裕红.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相关因素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27-28
[11]陈晓梅. 急诊护士工作压力分析及应对[J]. 医用放射技术杂志,2005(12):45-46
[12]孙明明.现代急救护理质量评价内容初探[J].护士进修杂志,2001,16(5):337
[13]席惠君,安锦慈,张岭.急诊护士心理压力分析及缓解[J].护理杂志,2003,20(2):88-89
[14]应菊素.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与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相关关系的研究[硕士论文].广州:中山大学,2003
[15]林桂莲,唐秀明,刘玉霞. 急诊护士健康因素分析及措施[J].全科护理,2010,8(4):1015-1017
[16]麻洁,吴雅玲.影响急诊科护士身心健康的因素与对策 [J].护理研究,2003,17(增刊1):1-2
[17]计月红,张铁丽.急诊护士工作压力源及身体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现代护理,2006,12 (28):2654-2655
[18]罗桂花.预防急诊科护患纠纷的体会[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21):123
[19]李晓惠,邹晓清.临床护理风险事件分析及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2005,40(5):375
篇3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本地区临床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现状及相关因素,探讨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的有效措施。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工作满意度全表(8个项目)对200名临床护士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临床护士的总体满意度为中度满意。其中,对薪酬福利满意度为低度满意,其余均为中度满意。结论医院管理者需时满意度低的项目采取适度的激励和调整办法,以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降低护士的离职率,提高护理质童。
工作满意度是员工对其工作或工作经历评估的一种态度的反映医院管理者必须重视护士对自身工作的满意程度,消除护理人员的不满意因素,使其以最佳的情绪投人工作,提高护理质量。本文调查了内江市三所二甲以上医院200名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情况,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调查对象
对内江市三所二甲以上的综合性医院工作一年以上的执业护士按照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名200名护士进行调查。被调查者均为女性,年龄18-47岁,平均年龄(29.40土7.465)岁;护龄128年,平均护龄(9.431土7.745)岁。中专24人,占13.8%;大专117人,占67.2%;本科犯人,占18.4;研究生1名,占0.6%。年收人两万元以下的130人,占74.7%;年收在两万元到三万元之间35人,占20.1%;年收入三万元到四万元之间9人,占5.2%。
1.2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在查阅相关人力资源管理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通用员工满意度调查模版设计问卷。问卷包括8个方面,共37个项目,首先随机抽取30名护士进行预测试,用SPSS 13.0计算问卷的cronbach’ s Alpha可信度,具体结果见表1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1份,回收率为90.5%,检查每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74份,有效率为96.13%。
1.3统计分析
问卷的每项按照理奎德5分量表计分。非常满意为5分,满意为4分,不确定为3分,不满意为2分,非常不满意为1分。分级标准见表1所有数据输人计算机,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2调查结果
工作满意度结果见表2.3.
由表2可知,和以往护士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分析结果相同的是:薪酬福利满意度低,而不同的是个人职业发展为中度满意而非低满惫度。值得注意的是,护理工作本身的满意度虽然为中度满意,但低度满意的人数却高达49.4%。
由表3可知,护士最满意的是护士间的互动,最不满意的是社会及媒体对护理这一职业的看法,紧接着的连续三项均是薪酬福利方面的内容,同时对职业病的防护的不满意度跃居第五,护士还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
3讨论与分析
3.1提高媒体和人群对护理这一职业的看法,才能有效提高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由于护理工作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医疗民事诉讼案例的日益增多,加上媒体及社会对此的报道和关注,导致护士心理压力不断增大。全杜会及各级领导应重视护理队伍的发展建设,调整对护理政策,改变过去“重医轻护”的现象。新闻媒体应在提高护士的社会地位上发挥作用。
3.2提高护士的薪酬福利
在医疗机构中,护士的工资水平与职称密切相关,而目前护士年轻化,职称多处于中低水平,因此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尽管国家在护士工资中有10%的额外补贴,但相对其他专业人员仍处于较低水平。提高护士薪酬福利,提高夜班费及周末节假日的补贴,加强后勤保障与支持系统,重视劳务价值,使护士得到合理报酬。
3.3重视护士的职业病防护
护理行业是一门特殊的职业,其独特的工作环境及服务对象决定了护士经常暴露于各种各样的危险中。加之护士所承受的工作压力也已经成为一种职业性危险因素对护士的健康构成了很大的威胁.因此,社会、医院都应该采取有效的措施尽可能消除这些隐患,使护理人员在一个比较安全的领域里更好的为患者、为社会做出杰出的贡献。
3.4降低护士的工作压力
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中,工作量、社会地位、薪水3项为重度压力水平,这与护士编制不足、承担一些非护理性工作、后勤系统不健全、护士工作得不到社会及医院行政部门的重视认可、护士的劳务报酬未得到合理体现等有关f
3.5重视并合理使用护理人员
护理管理者应“合理用人,有效用人,善以用人”,对全院各层次的护理人员要有一个全面、合理、有效的安排计划,实行并完善“按职称上岗”的工作模式,使各技术职称的护理人员都能有效地发挥自己的作用,以增强她们的成就感。尤其在对高层次护理人员的培养和使用上,要尽可能为她们创造机会,给她们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使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不仅能使护理人员增加自信心和工作积极性,也能稳定护理队伍。
3.6为护士创造更多的学习和晋升机会
篇4
(一)研究目的及现状
医务工作者作为高强度、高风险的特殊职业群体,在日常繁重的工作中承受着医疗行业风险和医务职业压力,这些压力已经影响到医疗从业者的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
职业本身的压力、职业安全的需要、职业角色的需要,而压力与需求的长期失衡,导致医疗从业人员身心健康状态不佳,特别是青年医务人员,其对自身身心调节和社会协调处理经验尚未成熟,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如果心理健康问题得不到有效缓解和治疗,将会影响到医疗机构服务质量,甚至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截止到目前,已经出现多起素质不佳的医务人员采取极端的方式伤害自己或他人的事件,医疗从业者现已成为潜在自杀高危人群。
医学模式变革所带来的人类健康需求发展,已使“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的观念被人们普遍接受,但是医务人员的职业心理素质水平发展并不平衡,诸多因素导致的部分医护人员的职业心态不稳定、心理健康欠佳等,都可能成为影响人类健康事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必须引起高度中国式并寻找解决对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医务人员的身心健康问题,并展开相关心理健康辅导的研究。
(二)研究的意义
重视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工作室实施医院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参与是使义务人员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缺的成效的前提。全体职工的重视和参与是实施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保证建立有关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教育工作机构是必要手段。将工作渗透到医疗各个环节中是实施医务人员身心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渠道。
在研究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给出相应对策的同事同时需要动员有关部门及其医疗机构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关注,并制定出针对医务人员的心理疏导与辅导方案,不断改善疏导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缓解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及其心理问题,提高医务人员医疗队伍素质,从而能更好地为社会人民健康服务。
二、研究内容及研究难点
(一)基本内容
1.对赣州市各个医疗机构进行问卷调查。在其基础上分析赣州地区目前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
2.收集和整理发达地区对于医疗人员心理健康辅导的具体对策。并提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新对策。
被抽取的一票机构其分管业务的院领导和医务部长、护理部主任为必调查人员。被调查可是的科主任、护士长也是必调查人员。医疗机构要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医务人员的价值,提升医务人员的素养,增加医务人员的幸福感,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
(二)研究难点
1.从调查的资料中,总结概括出当前赣州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现状和影响的主要因素;
2.是在调查和分析资料的基础上,提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的新对策,为医务人员心理辅导具体实行,提供参考依据。
三、研究方法、实施方案
(一)研究思路和方法
我国医疗从业人员众多,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社会工作者职业健康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对医疗体系良性运转是一大挑战。本课题旨在对赣州市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的现状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作详尽的分析,指出造成这一现状的深层次原因。通过了解医务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提供科学依据。通过进行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等手段收集其他地区对于医务人员心理辅导体系建设发展的经验、做法和所采取的具体对策。
在研究方法上,我们首先采用抽样发放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赣州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及其影响的主要因素。其次采用文献分析法,分析其他发达地区对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辅导的做法和措施。最后采用总结归纳法,试图从理论和实践中探讨出赣州地区医务人员心理健康辅导的长效机制。
(二)研究工作实施方案
2014年6月-8月:进行相关资料的查找和阅读,根据资料制定出抽样问卷调查的文本以及访谈的内容概要,并确定要走访的相关医疗机构。收集相关的理论研究资料。
2014年8月-10月:走访赣州市相关医疗机构进行抽样调查和访谈,做好相关记录。
2014年10月-12月:对得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并作出统计分析。撰写论文,完成课题研究。
(三)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从赣州市32家医疗机构中抽取500名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检验人员、药剂人员、后勤行政人员等),进行问卷调查,并对其中一些人进行访谈。医务人员心理健康影响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或方差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LR法)。调查对象是赣州市医疗从业者,通过调查结果,分析目前医务人员的实际心理健康状况。
2.文献整理法:搜集整理发达地区关于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体系发展的先进经验,并且大量搜集分析国内外对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研究的先关文献,对其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为我市医务人员心理健康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对策以及思路。
四、研究资料来源
首先本课题的研究资料主要以抽样问卷调查和文献资料为主,调查报告主要分析得出赣州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现状。文献资料,课题组依托图书馆及其中国期刊数据库,目前在收集资料和整理数据上已有部分雏形。其次,本人已经在工作学习过程中也掌握了部分课题研究方法和理论知识。最后,课题组的主要课题成员科研能力较强,协作精神好,精力充沛,具备研究课题的科研能力。
五、研究成果展示
篇5
[论文摘要]目的 探讨北京市某5家三级甲等医院护士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方法2008年12月一2009年2月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0nal Questi0n.naire,EPQ)和症状自评量表(Thesympt0mchecklist90,SCL一90)调查了北京市某5家三级甲等医院147名护士的个性特征和心理健康状况。结果护士的内外向、神经质、精神质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内外向与全国常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士在躯体化、强迫、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6个因子和总分上的得分高于全国常模,其中在躯体化和精神病性因子与常模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护士心理健康的各因子和总分与个性特征中的神经质和精神质维度呈正相关,与内外向维度呈负相关。结论护士的个性特征有较高的外倾向;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突出表现在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方面;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受其个性特征的影响。
护理工作是整个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竞争日趋激烈的医疗市场中,护理质量的好坏直接反映了医疗水平的高低。心理健康是一个人可以依赖的最重要的内在资源,护士心理健康水平影响着整体护理的质量,从而直接影响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效果。因此,护士的心理健康维护是十分重要的。为了研究目前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们对北京市某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147名护士的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水平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提高护士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参考依据,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2008年12月一2009年2月本研究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某5家三级甲等医院147名护士,其中男8名,女139名,年龄19—54岁,平均(29.48±6.81)岁,其中30岁以下90名,30一40岁42名,40岁及以上15名;学历:中专17名,大专104名,本科26名;职称:护士60名,护师67名,主管护师20名;婚姻状况:已婚82名,未婚65名;工作科室:手术室45名,内科13名,儿科8名,外科20名,眼科11名,特需病房8名,急诊13名,ICU(重症监护室)29名。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采用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pers0nalQuesti0n.naire,EPQ)]对护士的个性特征进行测试,此问卷包括:神经质维度(N)、内外向维度(E)、精神质维度(P)和掩饰性维度(L)4个分量表。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和信度。每个项目只回答“是”与“否”,每题1分,①E量表:测量性格的内、外倾。②N量表:测量情绪的稳定性。③P量表:单极量表,即:只有P分高时才有意义,P分低被认为是正常。④L量表:原本为一个效度量表,测量回答问题的真实性,同时,它本身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采用症状自评量表(Thesympt0mchecklist90,SCL.90)对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此量表共包含90个项目,概括为9个因子,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每个项目根据其有无及严重程度,依次记为1、2、3、4、5分。分别表示无、轻度、中度、相当重、严重,以因子分作为评价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标,分数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低。分析指标包括:总分≥160为阳性,阳性项目数≥43为阳性和9项因子分≥2为阳性。
1.2.2调查方法采取方便抽样的方法。于2008年l2月应用自编一般资料调查表、SCL.90和EQP对北京市某5家三级甲等医院的护士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165份,回收问卷152份,有效回收率92.12%,剔除问卷或调查表填写不全者,有效问卷共147份,有效率为89.09%。
1.2.3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与相关分析。
2结果
2.1护士个性特征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护士个性特征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1。由表1可见.护士内外向量表得分高于全国常模,掩饰性量表得分低于全国常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2.2护士SCL.90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
护士SCL一90评分与全国常模比较见表2。由表2可见.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全国常模比较在躯体化,人际敏感及精神病性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2.3护士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比较
护士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分析比较见表3。由表3可见,个性特征中神经质和精神质得分高的护士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水平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3讨论
3.1个性特征与国内护士常模的比较分析
表1结果显示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的147名护士的内外向量表得分高于常模,倾向于外向人格。典型的外向者主动性强、情感外露、热情大方、善于社交、乐观随和、喜冒险,表明外向个性的护士社交的主动性较强。但同时护士掩饰性量表得分低于常模,提示护士不擅于抑制和调整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情绪,顺应性和容忍性差。由于个性是个体由遗传和环境所决定的实际和潜在的行为模式的总和.这说明本组护士的性格中本身就存在着很大的矛盾性,有可能是工作压力大、护患关系紧张以及家庭等多方面环境原因所造成。同时也说明护士的心理调节能力差,缺乏正确的健康心理指导。护理管理者要因人而异,对护士适度授权并委以重任,一方面可以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护士自身的自信心。还可以定期对护士进行人际关系、社会技能、自信训练、时间管理等培训,引导护士正确对待压力,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提升积极情绪。
3.2护士心理健康水平与国内护士常模的比较分析
表2结果显示,北京市三甲医院护士的心理健康状况低于一般人群,突出表现在躯体化和精神病性两方面。这可能与护士的工作性质有关,护理工作的严谨性、细致性、重要性,需要她们注意力高度集中,导致精神高度紧张,而且工作处于长时间高度的应激状态,研究表明,长期慢性应激可导致皮质激素水平升高,使人产生焦虑、抑郁、敏感等不良情绪;另外,长时间的颈椎前屈位站立或弯腰进行操作,则容易产生躯体疲劳不适。管理者对下属的沟通管理可以进行人员优化组合以及科学、合理的分工;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增加护士编制,适当增加护士待遇,并按责任大小、任务轻重、工作环境的优劣等具体情况在报酬上拉开档次,调动护士的积极性,变压力为动力,提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
3.3心理健康状况与个性特征的相关性分析表3结果显示,个性特征中神经质(N)和精神质(P)得分高的护士心理压力大,心理健康水平差。神经质(N)分高的护士情绪不稳定,表现为焦虑、紧张、易怒,敏感多疑,对各种刺激反应过多强烈,易冲动,具有攻击性,又或是郁郁寡欢、忧心仲仲,有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出现不够理智的行为,心理状态差。神经质(P)分高表现为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感觉迟钝,与他人关系不佳,喜欢寻衅闹事,心理健康水平差。掩饰性(L)量表分与SCL-90各因于平均分之间均呈负相关关系,这似乎可以说明L量表分越高护士的心理健康水平越好,其实这是一种假象。L量表属掩饰量表,当L量表和N量表得分均高时说明被试者掩饰性高。由于掩饰性高,可呈现明乐暗悲的矛盾心理。她们在人前往往表现乐观、豁达、开朗等,但其内心可能极度悲伤或绝望,不善于表达和疏泄自己的负性情绪以及情绪不稳定。护士职业责任大、工作繁重、地位低、护患关系紧张等,使护士无法适应内在与外在因素所带来的压力,处于不平衡状态,这种状态持续一定时间就会导致心身疾病的发生,心理的疲惫可导致工作无成就感。工作压力会使护士产生工作疲溃感,最终影响护士工作质量,削弱团队的力量。医学实践证明,人格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最为密切。良好的人格特征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和标志,不良的人格特征本身就是一种心理不健康因素,也是许多心理疾病的根源。医院应该重视护士身心健康,定期评估护士的压力状况,及时获取信息,及时消除护士工作中的压力。
篇6
论文摘要:目的了解护士的工作满意度。方法自行设计调查表,对106名护士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护士对护理工作总体满意度低,不满意占40.6%,7个调查项目的满意度从低到高排列,分别为收人、工作性质、专业发展、专业地位、护患关系、支持性护理管理、医护关系。结论管理者应从提高护士待遇、对夜班护士进行奖金倾斜、实行弹性排班、加强专科护士培养、加强护士心理素质和自我调控能力培养等人手,提高护士工作满意度,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
临床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医院患者满意度。只有提高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才能保证有一支稳定的护理队伍,从而提高护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为了解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有的放矢地采取改进措施,2006年8月,本院护理部对106名护士进行工作满意度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护士106人,女性;年龄:< 20岁9人,20一29岁28人,30一39岁46人,>40岁23人;职称:临时工护士30人,护士23人,护师29人,主管护师24人;婚姻:未婚36人,已婚63人,离异7人;学历:中专83人,大专23人;工龄:1一4年19人,5一9年22人,10一19年36人,20年29人。
1.2方法自行设计问卷,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借鉴国内外有关护士工作满意度测定量表,确定衡量护士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并通过对个别护士深人访谈和对26名护士进行预调查,反复修改问卷。问卷内容包括总体护理工作满意度和对收人、工作性质、专业发展、专业地位、护患关系、支持性护理管理、医护关系的满意度等,分满意、一般、不满意3个等级。发放问卷106份,回收有效问卷106份。
1.3统计学方法所获数据进行Kruskal - wallisTest检验。
2结果
2.1护士工作满意度调查结果见表1.
2.2不同职称护士对收人满意度比较见表2。经skal一walks Test检验,产=46.447,PG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3不同工龄护士对工作性质满意度比较见表3。经Kruskal一wallis Test检验,xz=18.716,PG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3.1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因素分析
3.1.1收人:本次调查中护士的收人被认为是最不满意的方面,占41.6%,这与唐吉荣等的报道一致川。护士将自己的收人与其他医院护士、与后勤人员的收人相比较,觉得偏低。本院临时工护士有30人,占临床护士28.3,临时工护士与正式护士存在着同工不同酬现象在奖金低的科室,临时工护士收人更低,因此,临时工护士对收人一项不满意占93.3%。
3.1.2护理工作性质:不满意占40.6%。护理工作责任重、风险大、压力大,还要经常加班、拖班,使护士处于紧张和疲惫状态;护士班次的特殊性(白班、夜班轮班制,周未、节假日值班)也是造成护士工作满意度下降的重要因素。有资料显示,不同班次护士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有显著差异,三班倒护士的满意度平均得分最低。许多护士认为上夜班使家庭生活不协调,影响身心健康,是影响护士对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工龄10一19年的护士对工作性质满意度最高,可能与此年龄段的护士已有较好的家庭支持系统和经济物质基础有关;工龄1一4年的护士,对护理工作性质不满意占63.15%,此年龄段的护士技术操作不够熟练,应急处理能力较差,工作中压力更大,易丧失对护理专业的热爱与认同;工龄)20年的护士由于身体状况渐差,如果仍在临床上从事负荷较重的工作,会对工作性质的认可度越来越低,本院40岁以上护士有19人仍在上夜班,是影响此年龄段护士对工作性质满意度的重要原因,本组此年龄段护士对护士工作性质不满意达55.17 %。
3.1.3专业发展和专业地位:不满意为37. 7%和34.0%。医院专科护士发展滞后,高文凭和高职称的护士在工作中无明显等级体现,许多护士认为工作前景不乐观、自我价值无法实现,同时社会对护理工作价值认可低,医院里也存在着重医轻护现象,这些都使护士产生自卑心理和无成就感,影响护士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3.1.4护患关系:不满意达16.0%。近年来患者和家属的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护理服务要求不断提高,而护士的沟通技巧又有待加强。护患关系紧张,可加重护士的心理压力,影响护士对工作的满意度。
3.1.5支持性护理管理和医护关系:不满意度为9.4%和5.6%。支持性护理管理是指护士对护士长护理管理的满意度,如护士长对护士的支持、善于听取护士的意见、与护士一起解决问题等。本次调查显示护士对护士长护理管理的满意度较高,可能与本院护士长年龄较轻、竟聘上岗、每年都参加管理学习班等因素有关。对医护关系不满意的只有5.6%,说明医生和护士之间有较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3. 2对策
3.2.1提高一线护士和临时工护士的待遇:本院已准备重新调整奖金分配方案,提高临床护士的操作奖比例,奖金向临床一线倾斜,保证临床一线护士的奖金高于二线岗位人员的奖金。为了稳定临时工护士的队伍,采取提高临时工护士的基本工资,保证工作年限在10年时,基本工资有1100元,同时争取临时工护士转正的名额,管理者更加关心临时工护士的生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能力培训,把临时工护士的成长目标与医院的发展目标结合在一起,强化临时工护士的参与意识和主人翁精神。
3.2.2加强排班管理:根据科室工作特点和护士的需求,实行弹性排班,鼓励和支持年轻护士自愿上夜班。夜班全勤人员,年底发放夜班全勤奖,夜班次数>100次/年,提高夜班补助费标准和增加休假天数。同时规定40岁以上的主管护师每年夜班次数不超过40次,超额完成者给予经济奖励。护理管理者要加强对护士工作时间、工作量、工作环境的研究,为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提供科学依据。
篇7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研究;元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1C-0015-04
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与进行,精神科护理模式也逐步实现了从生物到心理再到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人性化护理服务理念正逐渐深入到精神科护理工作中。精神科护理是基础护理的一个分支,人性化护理是在基础护理的基础上增加人文关怀、把精神病患者当作“完整的人”看待,尽量满足其需求的、以患者为本的护理服务。该理念对患者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关怀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笔者仅就当前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职业人文素养方面的研究进行元分析。
一、概念界定
(一)精神病患者护理
精神疾病是一种特殊的疾病,患者在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方面有异常表现,致使其工作、学习、生活能力下降,社会功能减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被遗弃。对精神疾病患者的护理,技术性操作较少,主要以日常生活护理为主。精神病患者虽受病态的情感、思维影响而行为异常,却有着正常人的认知和需求。由于受到歧视,他们对尊重和情感的需求更为强烈。精神病患者对人文关怀的需求较之常人更为强烈,护理人员尤其应对患者给予人文关怀。
(二)人文关怀素养
“人文”即重视人的文化,是人类文化中先进的价值观及其规范。素养是指经常修习涵养,也指平日的修养。人文素养即对人类文化中先进价值观及其规范的修习涵养,是一种深植于内心、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善良,集中体现在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的良好品质。护理人文关怀素养的本质是一种具有专业道德情怀的价值观,具体表现在人际互动的行为中,如将患者当作生理、心理、社会的综合存在,能够在患者疾病、遭遇与疼痛时给予帮助并使患者认识到自身生命存在的意义,从而获得较高的生理、心理与精神和谐,以保护、增强与维持患者的生存质量。表现为对人生命的尊重与爱护、对生命健康的关爱与呵护、对生命健康权利的敬畏与尊重。人文关怀是基础护理的本质,是护理的本源。
(三)元分析
元分析是应用特定的设计和统计方法对以往的研究结果进行整体的和系统的定性与定量分析,是回顾性与观察性的,是对传统综述的一种改进,是概括以往研究结果的方法,包括大量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全面、系统和定量的特点,可用来对以前的具有不同研究设计的和不同时期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合。相对传统的文献综述,元分析是一种定量的综合文献的方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传统文献综述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元分析以原始研究结果为单位,设计严密,强调对相关研究进行全面的文献检索,有明确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系统统计所有的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对统计结果进行讨论得出结论,这样就尽可能地避免了人为的主观性,使研究结果更加科学、客观和准确。
二、研究方法
(一)抽样
本研究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以“护士人文素养”为主题,搜索了2005年10月1日―2016年6月10日的研究论文,共搜索到2300篇。其中,以“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搜到1707篇,再以“精神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共搜到105篇。去除不相关样本,共获取57篇与本研究密切相关的样本。
(二)分析单位
本文以搜集的研究论文为分析单位,从关注度、发表年份、数据库来源、研究指向、研究结果五个维度对“分析单元”进行分类和编码。五个维度的具体操作性定义如下:(1)关注度。学术关注度是指同一个课题或者题目的期刊更新数。本文分别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与“护理人文关怀”两项主题的学术关注度进行了统计;(2)发表年份。对每篇论文按照发表年度编码,从2005―2016年每年的数量分析人们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程度,同时分析对该主题研究的发展趋势;(3)数据库来源。按照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际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4个数据库的不同层次与价值,分析各数据库中论文的分布情况,判断现有研究成果的研究动机、研究层次、研究价值;(4)研究主题。分析现有研究内容与结论,总结出研究主题。主要分为实践性研究和理论型研究两大部分,其中实践性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两方面内容。
三、研究结果
(一)关注度
CNKI“精神病患者护理”学术关注度统计如图1所示。
从关注度上可以看出,针对“精神病患者护理”和“护理人文关怀”两类主题的关注度呈整体上升趋势,特别在2013-2014年间达到高峰。但“精神病患者护理”的关注度在2015年下降较快,“护理人文关怀”的关注度在2015年也有所下降。
(二)发表年份
自2005年以来的11年间,关于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总体数量呈增加态势,运用CNKI学术趋势分析统计软件检索发现,以“精神病患者护理”“护理人文关怀”为主题的研究论文逐年上升,但并非持续上升,中间有关注度上的起伏。具体发表年份及相关主题论文学术趋势分析如表1、图1、图2所示。但是,以“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为主题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数量明显偏少,CNKI分析趋势分析软件检索表明,论文数量不足以进行学术趋势分析。
这11年间对相关主题的关注度及研究的起伏变化有着一定的政策背景与文化背景。2005年,我国卫生部明确提出加强护士队伍建设,将护理关怀人文思想落实到护理实践中。2007年,卫生部在医政工作会议上再次提出,医院要在护理服辗矫孀黾讣使患者受益大、感受深的实事,将人文关怀融入护理工作中,服务于细微之处。这进一步强化了护理工作中的人性化服务意识。2011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卫医政发〔2011〕96号)指出,到2015年,全国所有三级医院和二级医院全面推行责任制整体护理的服务模式,落实护理职责,加强内涵建设,进一步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为患者提供全面、全程、专业、人性化的护理服务。2015年,卫生部印发的《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年)》强调,要进一步落实“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提高优质护理服务内涵,加强专科护士的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信誉度,让住院患者不仅有主管医生,还要有自己的护士。可见,研究论文数量上与相关政策的出台及人文思想普及的程度呈正相关。
(三)数据库来源
相关论文在中国知网(CNKI)的中文期刊数据库、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数据库中的分布情况见表2。
数据库中,期刊论文占72%,这些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人员;会议论文的比例为28%,这些研究者多为与护理相关的管理人员,如护士长、护理部主任等。这两类研究的动机多为基于实践问题,特别是护士人文素养在实践中的运用及效果为主的研究;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的此项研究为空白。
(四)研究主题
根据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主题,现有研究可分为两大类主题,即实践研究(包括管理和应用型研究)和理论研究。研究论文分布如表3。
上表显示,基于护理工作实践的应用研究数量最多,占81%,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而基于管理视角的研究数量较少,只占7%,研究者多为医院管理人员;基于人文素养理论的研究占12%,多为对护理实践的思考和总结,研究者多为承担课题项目的护理工作者。
四、结论与讨论
(一)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培育
研究论文关注度与发表年份的数据表明,研究论文与国家的政策导向密切相关。除国家在政策上引导外,各级各类医院均应重视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提升。特别是精神病患者护理专业的医院,只有提升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的素养,才能实现“十三五”规划“深化优质护理服务、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满足各类患者的人文关怀需求。
(二)需提升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研究水平
从研究论文数据库来源看,本主题现有研究者多为一线护理工作者,这些人多为专科学历,部分为自学大专、本科学历,研究水平有限、研究质量较低,多局限于护理实践过程及实践经验的总结,普遍缺乏对实践经验的深入思考及总结提升。部分承担课题的研究者,也因缺乏扎实的研究功底、科学的研究方法、严密的逻辑思维而导致研究成果水平较低。
因此,要提升相关论文研究水平,需要进一步优化护士队伍结构,强化在职培训,并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夯实理论研究基础,才能保证相关研究的动力充足。
(三)需重视对精神病患者护理人员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可指导实践,为实践研究提供方向方法。一方面,提升研究生、博士生层次护士比例可以提升相关研究的理论层次;另一方面,精神病患者的一线护理工作者因承担着巨大的工作压力,还面对着被攻击、殴打、谩骂等风险,往往心生顾虑,无暇顾及患者的精神护理。医院及相关政策制定部门应为一线精神病患者的护理人员留出足够的阅读、思考、接受再教育的时间,用于系统反思、总结和提升,从而保证人文关怀素养的理论研究,进而正确地进行人文关怀护理的实践。
篇8
1.1对象:调查对象453人,年龄20~55岁,平均年龄30.24±9,大专学历占5%,中专学历占95%,其中主管护师占3%,护师占34%,护士占63%。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内容分四个方面,职业、学历、个人家庭,对管理者的要求共20个问题,其中三分之一为多选题,其余均为单选题。
2、结果
调查共发问卷470张。收回453张,问卷回收率96%,问卷有效率100%。
2.1对工作性质认知调查(表1)
表1对工作性质认知调查表
结果显示:87%的护士对职业的稳定性予以认可,但有47%的护士曾打算及很想离开护理队伍,说明护士队伍内部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
2.2个人奋斗目标调查(表2)
表2个人奋斗目标调查表
结果显示:在个人奋斗的目标中,提高学历层次的迫切性最高占60%。由此可见,护士队伍中要求提高学历层次已成当务之急。
2.3生活、工作压力的调查(表3)
表3压力调查表
结果显示:认为工作有压力最高占70%,护士工作紧张占70%。
2.4对护理管理者要求的调查(表4)
表4对护理管理者要求调查表
结果显示:护士心目中的护理管理者安排序为实干型、开拓型、管理型、高学历型。
3.分析
3.1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兼并、减员增效,使一部分人员下岗待业。相比之下医疗卫生系统相对比较稳定,调查中显示,谋求护士职业主要为求稳定占首位。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护士学历不高,从事的是服务性工作,社会地位不高,重医轻护的现象较为普遍,与相应行业比较付出与收入不足,晋升机会较少,构成护士队伍内部的不稳定性,一旦护士达到一定学历,流失的可能性较高。院内医技性工作、办公室秘书、大公司销售员等成了流失的目标。
3.2在医学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整体护理模式的不断普及与推广,护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在日趋完善。因此对护士学历的要求相应提高,各级晋升必需具有一定学历。另外,护士为胜任日新月异的护理工作,对充实新知识的迫切性不断增强,护士对提高学历的迫切性已占据个人奋斗目标的首位。
3.3护士工作集体力、与脑力与一体,长期翻班,编制紧缩,工作量大,又要确保不出差错事故,长年累月身心疲惫,因此70%的护士感到有压力,压力主要来自工作紧张。
3.4护士心目中对护理管理者的排序来看,实干型居首位,其次为开拓型。说明护士对管理的观念在改变,要求管理者除了以身作则,具有解决问题,善于倾听群众意见,与他们交流、沟通外,还必须具有敢于冒险,善于创新、独立思维、尝试变革的开拓精神。护理管理者只有实干加创新才能带领护理队伍走向21世纪。
篇9
1特需病房现状及需求
1.1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我院特需医疗面对的人群包括各层次的领导干部、外宾、公司企业老总、海外侨胞等, 文化素质普遍较普通病房患者高;且由于地域种族民族的差异, 特需患者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和风俗习惯。他们要求就医环境方便舒适, 就医过程高效快捷,并能享受体现人文关怀的护理服务。
1.2硬件设施完善
特需病房分双人间、单人间和套房来满足不同需求的患者。病房内还配有沙发、电视、电话、空调、餐桌、大容量橱柜、卫生间等;集中配有微波炉,环境舒适, 日常生活方便。特别是病房中间活动区域大, 空气流通,适合平时患者间交流聊天或接待探视者,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1.3医疗护理工作难度大
特需患者病种多样,外科、妇产科、五官科等均有涉及, 是一个综合性病房;且由于患者关系背景特殊, 每天需要应对和处理的人和事复杂。工作中不容丝毫差错, 一旦有问题发生, 很难弥补。另外, 特需病房应急处理的事情较多, 比如随时可能遇到要求特护的患者和时间安排不同于常规的患者, 因此要护士长随时准备调整计划, 实行机动排班和弹性工作制, 从而导致从医人员工作压力较普通病房大。
1.4针对特需患者需求的护理启示
在患者的各种需求中, 我院特需病房的医疗护理力量属全院一流, 能满足各层次患者就医。目前面临最大挑战的还是医疗护理行为。就护理工作而言, 关键是护理技能和护理服务, 而这些都必须通过护理人员的日常护理才能实现。在特需病房, 护理工作是深化“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 倡导“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体现“人文关怀”的服务精神, 实现优质特需护理的基本保证。因此, 特需护士的职业素质较普通病房护士应该有更高的要求。
2特需护理中护士素质要求
2.1政治素质
特需病房收治的领导干部较多, 因此带有较浓的政治色彩, 要求护士责任心极强, 具有强烈的敬业精神, 工作中谨小慎微, 不谋私利, 杜绝差错, 并乐于奉献和牺牲,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 绝对服从组织安排。对患者的病情绝不对外宣扬, 其个人生活更是守口如瓶。
2.2文化素质
要求护士知识广博、学习能力强, 能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 包括与外宾的一些常见的英语听说交流, 与少数民族患者尽量能用较慢语速的普通话交流。尊重患者的地域风俗习惯及、饮食文化等。
2.3心理素质
要求护士健康自信乐观, 能做有效的情绪调节和管理, 并具有良好的应对挫折的能力。面对特需患者高标准的需求, 护士在把工作做到尽善尽美的同时, 能自我调节, 适时释放压力, 宣泄情感。对于偶尔的小纰漏,能正确及时处理, 避免不良后果。
2.4专业素质
要求护士具有丰富的全科医学知识, 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管理协调能力和本专业领域的拓新能力。特需患者对护士的操作技术有较高的要求, 如侵入性操作的无痛技术、一次性静脉穿刺成功率、气管切开患者吸痰时如何减轻粘膜损伤等。另外要求护士能参与病室的人性化管理、护患关系的协调;具有科研意识, 能主动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本专业的新理论新动态新问题, 撰写论文同行交流。
2.5礼仪修养
特需病房倡导宾馆式星级服务。要求护士上岗前应有礼仪知识讲座和培训, 使护士的站、坐、走姿、持物及对话姿态有规范化要求, 工作中表现优雅的仪表仪态及文明用语,体现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形象。
3目前特需护士职业素质不足之处及对策
3.1敬业精神不够
特需病房护士除护理专业组长及专业护士外, 普遍较为年轻, 家庭环境优越, 缺乏吃苦耐劳、不怕困难的精神, 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不够。与同事协作往往容易以自我为中心, 忽略大局利益。主动毹于病室的少见病、危重病及时组织护理查房, 根据科室人力资源安排低年级护士院内轮转及高年级护士院外学习, 鼓励中专大专护士继续教育, 充分利用本科生、研究生的优势, 促进整个护理队伍全科护理技能的提高。
3.2对不良刺激心理防御有待加强
特需病房护士心理上会遇到一些普通病房相对少见的问题。比如, 目前由于护士编制不足, 而特需病房护士在日常工作之外常常会接到上级的特殊任务, 容易出现焦虑紧张;在特需病房遇到患者无礼的语言和行为以及苛刻的个人要求等, 可使护士产生不良的心理刺激, 出现一系列情绪反应。针对以上问题, 护士长自身要树立自信乐观豁达的精神风貌, 勇于承担责任和压力, 关心理解下属, 使其正确面对问题, 而不是退缩和逃避;引导护士参加健康的运动或文娱活动排解压力, 调节情绪;通过民主生活会和业余聚餐等方式, 促进同事间进一步了解和协作, 分享工作心得, 增加心理适应。
篇10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具备抢救急重危患儿的能力,是每个儿科护士在护理危重患儿中的利器之一。因此,本文针对护理人员在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以提升护理专业家质。
l急诊护理工作在新时期面临的问题
1.1医疗纠纷增多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衣食住行问题已基本解决,对自身健康投以软大的关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近年来人们看待医患关系时,把医疗服务活动视为单纯的经济交往,即商品关系,使得医疗活动与患者的健康权益、经济利益密切相关。当医疗的效果与患者的期望值相背驰时,即发生医疗投诉或纠纷。另一方面,医师护士在接诊时,解释工作不耐心,沟通不到位等,也是引起投诉和纠纷增多的原因之一。
1.2留观翰液患者增多,护士超负荷工作由于来我院就诊的患儿较多。而大部分就诊患儿孺输液观察治疗,其结果造成急诊输液室的床位供不应求,只有靠加床来级解,长期的超负荷工作致使护士工作压力加大。
1.3护理队伍年轻化,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差据统计,急诊室的熟练护士培训周期为4一5年,而目前,我院急诊护理队伍中工作年限在3年左右的护士占急诊护士总数的印%.成为急诊一线工作的重要力量。由于护士工作年限短,缺乏对复杂病悄的判断能力,缺乏处理特殊事件的应急能力,缺乏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能力。急诊患儿就诊的特点是单位时间内患儿比较集中,而就诊的息儿家属都认为自己患儿的病情比较重,迫切希望能优先诊治。在这种情况下裕要护士有较强的协调能力。急诊工作的突出特点是随时要抢救生命,需要护士有较强的应变能力。
1.4开放式急诊医疗环境弊多利少急诊抢救患儿多数是病情凶猛,常常需要就地立即抢救,形成了开放式医疗环境。在这种开放式医疗环境下护理人员对患儿所实施的抢救、治疗、护理,家属均亲眼目睹,特别是当危重患者抢救无效时给在场的患者和家属加重了心理负担。另一方面随着患者及家属自我保护惫识的提高,对在抢救治疗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或者一些不理解的行为都希望有个说法,有的甚至以此来扰乱正常的医疗秩序。
2急诊抢救护理对策
2.1礼貌服务、接诊热情急诊护士是患者来院就诊接触的第一位医务人员,其仪表、言行、态度等不仅体现了医院的精神风貌也影响着患者及其家属的思想情绪。首先从提高护士的职业家质着手,要求对待就诊患儿做到仪表端庄、态度和蕊,对患者有求必应、有问必答,对危重患儿给予绿色通道服务,同时还需规范急诊程序,按急诊护患沟通指南去实施规范化服务。
2.2理顺就诊的各个环节急诊是一个整体,理顺各个环节,给患儿提供方便快捷的优质服务是获得患者满意、减少投诉和纠纷的关键。为此,晚间在急诊室特设l名急诊预诊护士负贵协调各个环节的工作。同时为了方便急诊患者尽快熟悉急诊布局,一方面在各诊疗室、检查室等部门设醒目标志;另一方面对留观的患儿做好人院宜教介绍就医环境、程序及制度等,消除急诊忙乱秩序。针对目前新护士多,处理问题能力差的特点,首先要从更新护士知识着手,通过在岗培训,提高其对病情的判断能力、应急能力、与患儿和家属的沟通能力以及处理问题的综合能力。
2.3加强急救理论学习急救医学的迅猛发展,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的应用,摇要急诊护士不断更新知识,才能跟上急救医学的发展水平。为了培养专科人才,拓宽护士的知识面,我们要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培养在职护士。利用教学医院的优势,请专家教授讲述新业务、新技术在急救中的应用,选派年资高的护师以上人员参加全国、全省及各市举办的各类急救护理学习班、护理论文交流会,及时了解新的学科信息。同时要求工作3年以下的新护士每人每月书写1一2篇读书笔记,并定期组织交流优秀的读书笔记。要求工作4年以上护士及护师每年完成1一2篇护理论文,通过更新知识方法的实施,才能有力地促进全体护士急救理论水平的提高。
2•4加强急救技能培识新时期患者对医疗的需求,更重视服务的质盆,特别是对急救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全体护士达到抢救技术过硬、操作技术娴熟,使患者及家属产生依赖感和安全感,除了熟练掌握巧项护理技术操作外,对全体护士特别是新护士定期进行急救技能培训,将急诊常见急救案例实行情景模拟训练,常用的急救操作要经常考核,以提高急救技能。
2.5加强培养护士与患儿及家属的沟通“沟通”,也就是多与患儿及家属“说”。针对新护士普遍存在与患儿及家属沟通能力差的现象。因此,要求无论是给患儿治疗、护理或是抢救,均要给患儿或家属“说”到位,取得良好的沟通。并请常年在急诊工作的老护士现身介绍与各类急诊患儿沟通的技巧,特别强调在与一些特殊的患者家属,如:车祸伤、重危患者沟通时,要本着对患儿高度的同情心,诚恳解答家属提出的问题,以解除患儿家属焦急的心情,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冲突。